時間:2022-12-13 20:05:0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全國政協委員履職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今年將更加關注民生改善
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履職為民,更加關注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改善。高度重視收入差距過大引發的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就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困難群眾的社會保障與社會救助等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努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收入分配不合理關系深層次問題
“中國當前的收入分配不均主要表現為居民勞動力收入在整個要素財富分配中的比重越來越低。”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說,對于絕大多數中低收入民眾來說,勞動力收入是其最為重要的收入來源,甚至是多數人唯一的財富收入來源。當勞動力收入在整個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過低時,自然會導致絕大多數居民收入水平十分低下,消費支付能力小。
總理2月27日與網民在線交流時表示,把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分好,關系到社會的公平正義。按照總理此前提出的改革國民收入分配的要點,中國政府今年將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深化壟斷行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對城鄉低收入困難群眾給予更多關愛,保障好他們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權益,繼續抓好扶貧工作。
專家們指出,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是關系到經濟增長由過度依賴出口向內需拉動轉變的深層次問題。以2009年房地產市場為例,在房價不斷上漲的過程中,有能力購房者在樓市中不斷積累財富,而無力支付首付的居民很難購買首套住房。
對此,易憲容指出,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從根本上提高勞動者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弱化權力在要素市場中的支配關系,減少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干預,通過公共決策減小既得利益制度化的幾率等。
期待出臺分配具體政策
全國政協委員、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金義華認為,重視收入差距過大這個關注點很好,也是應該的。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的發展和人民需求的提高,縮小差距就越來越顯得迫切。城鄉收入差距也好,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收入差距也好,都還是比較大的,老百姓期盼縮小差距,過更好的生活。因此,更要重視貧富懸殊背后的社會不公,老百姓帶著怨氣就很難把工作搞好。他表示,期待下一步對該問題的具體政策出臺。
抵御西方多黨制兩院制影響
學習貫徹同志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人民政協的重大政治任務。要積極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學習研討、宣傳教育活動,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要把學習貫徹講話精神與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結合起來,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決抵御西方多黨制和兩院制的影響。要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踐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在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中的重要渠道和平臺作用,廣泛吸收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參與國事。
健全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制度
改革創新是增強人民政協工作活力的不竭源泉,科學化是人民政協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要著力把握人民政協服務科學發展的規律和實現自身科學發展的規律,努力使政協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確。要在加強科學理論武裝上下工夫,以構建學習型政協組織和委員隊伍為目標,大力加強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更好地發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要在完善科學制度上下工夫,健全提案、視察、調研、大會發言、反映社情民意等經常性工作的制度,建立綜合協調、信息溝通、績效評估、督察落實等工作機制,努力形成內容完備、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科學管用的制度體系。
引導非公經濟 不裁員不減薪
默默耕耘、銳意進取的專家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江蘇省“低維功能材料化學”重點建設實驗室學術帶頭人、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江蘇省“333高層次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些沉甸甸的榮譽折射出的正是董正超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不懈,是他銳意進取、不斷攀登的鉆研與探索。
歲月不居,天道酬勤。他先后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教授。先后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科技廳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333”工程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博士后科研資助項目。另外,還參與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項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和一項國家“973”項目的研究。先后在美國《物理評論》、《中國科學》等中外學術雜志上公開90余篇,其中50余篇論文被國際著名的《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被引用300余次,深受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對于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國內外同行專家一致認為“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以至國際水平”。他所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引起了國內外物理學界的普遍關注,多次為國內外有影響的科學雜志進行審稿并參與較有影響論文的評審。
近幾年,他又瞄準國際前沿課題,積極投身到基礎科學的研究,諸如“納米材料中的電子輸運性質”、“磁性異質多層金屬結構中的巨磁電阻效應”、“高Tc氧化物超導中的隧道譜”以及“鐵磁/超導多層結構中的準粒子輸運性質”等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熱門課題。
三尺講壇、潤物無聲的教授
教授、大學校長、民進主委、政協常委……面對如此多的職務,董正超說:“我首先是一名教師。”多年來,他培養和輔導了一大批碩士、博士研究生;承擔了《高等量子力學》、《固體理論》、《超導物理》等多門研究生基礎專業課程的教學。積極參與教學改革,承擔和參與了多項省教育廳教學改革課題的研究。
董正超始終秉承“德育為先,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有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循循善誘,潤物無聲。他常常借用韓愈 《師說》中的一句名言來勉勵自己:“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他看來,授業、解惑是教師的天職,而傳道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他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學生的困難,讓他們感受到師者關懷的溫暖;他常與學生推心置腹地交談,以自己的經歷激發他們的勇敢與堅韌;他真誠地為每位學生送去聲聲鼓勵,讓他們勇于探索,不折不撓。他以自己的學識、品德和愛心造就出自己學術和人格上的魅力。在學生心目中,董校長不僅是他們學業上的老師,還是他們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履職盡責、有思有行的引路人
2011年秋,董正超當選民進南通市委會主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當選民進主委,是政治榮譽,也是政治責任。我要鞠躬盡瘁,不辱使命,為南通的教育文化建設、為南通民進和多黨合作事業的發展貢獻才智。”
作為主委,董正超深知參政議政的重要性。他認為,參政議政是派的基本職能,是生命線,是民進立會的根基。因此,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將全會的才智集聚起來,為黨和政府建言獻策,為國家、民族的明天貢獻力量。
在他的帶領下,近年來,南通民進參政議政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呈現出嶄新面貌。先后完成調研報告40余份,向市政協提交集體提案42件,個人提案350余件,20余篇集體提案被評為市政協優秀提案或被指定為政協主席督辦提案。
2013年5月,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羅富和來南通視察,就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進行調研。在得知這一消息后,董正超立刻召開領導班子會議,要求把握好這一契機,完美展示南通民進參政議政工作的風采。會議決定成立工作小組,深入開展調研,形成具有力度、深度和高度的成果,力爭讓羅主席不虛此行。
在座談會上,參會會員結合自身工作實踐,暢談對中國教育的思考。羅主席對此大加贊賞,他認為,南通民進的工作是扎扎實實的,參會人員的思考是富有獨特見解的。其后,座談會上形成的《關于解決聾人教師資格認定的建議》獲得2013年民進中央參政議政一等獎,并得到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批示;《關于教育減負要從教育改革做起的建議》獲得2014年民進中央參政議政一等獎,建議內容被《人民日報》采用,在“議政建言”欄目加以報道。羅主席為此專門致電民進江蘇省委會向南通民進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