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林地調查報告

林地調查報告

時間:2023-02-13 20:15:3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林地調查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林地調查報告

第1篇

一、我省宜林地拍賣與治理的現狀

宜林地主要指適宜植樹造林的荒山、荒地、荒灘,宜林地拍賣是指宜林地所有者將自己所有的宜林地使用權以拍賣的形式轉讓給他人,取得一定出讓金的行為,實質上是一種新的承包經營形式。通過宜林地拍賣把土地資源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可以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力量開發治理宜林地資源的積極性。

早在80年代,針對林業“三定”以來,群眾承包的責任山長期得不到治理的問題,有些地方就將集體的宜林荒山、荒地和荒灘(當時稱“三荒”)承包或無償分配給農民群眾開發治理。但由于群眾存有怕政策變等心理,開發治理成效不大。90年代以來,全省各地借鑒以前的經驗教訓,把拍賣“三荒”作為擴大我省森林資源,促進林業發展的重要措施,出臺了一系列文件。1990年省政府《關于動員全省社會力量加快發展林業的決定》規定:對林業“三定”后在荒山、荒灘、荒地上營造的中幼齡林,在明確權屬的基礎上,可以活立木為載體,實行營林勞動、管理、科技、資金投入的有償轉讓,或稱“買賣青山”。1994年省林業廳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拍賣宜林“三荒”工作的意見》,對我省宜林“三荒”范圍、拍賣的程序、拍賣價格的確定、拍賣年限及保持林業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等問題進行了規范。各地也相繼出臺了一些拍賣“三荒”的優惠政策措施。全省出現了宜林地拍賣治理的,到目前為止,全省共拍賣荒山、荒丘、荒灘、荒地520萬畝,共有78533戶,366家企事業單位和團體購買了宜林地,其中已有60%得到了初步治理開發。

總結各地宜林地拍賣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單戶公開競爭拍賣。對交通方便、立地條件較好,治理難度較小的宜林地,單戶有能力治理的,采用單戶公開競爭招標拍賣。

2、聯戶購買,股份開發。對宜林地面積較大,分布

相對集中,一家一戶難以治理的,由農民群眾通過聯戶購買,股份開發,按股分紅。入股的方式包括:資金入股、技術入股、投勞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入股的股東包括農戶、個體戶、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等。

3、均分到戶,拍賣治理。有些地區,為了避免在治理見效后出現“紅眼病”,將宜林地按立地條件合理搭配,平均劃分到戶,由各戶向集體交納宜林地使用費或按收益分成。這種方式在遷西縣圍山轉治理中普遍存在,由于圍山轉多種植板栗等經濟林木,效益較高,這種方式較受歡迎。

4、改包為賣。為了維持以前形成的承包關系,保持政策的連續性,進一步強化承包雙方的責任與義務,經雙方協商,修改承包合同,合理作價,一次性賣給原承包者。對承包后逾期未治理或治理效果較差的,集體收回,統一作價,公開招標拍賣。

5、面向社會跨地區跨行業拍賣。到目前為止,全省已有366家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購買了宜林地。目前,參與跨行業購買宜林地的主要有:城鎮下崗職工、城市個體工商戶、機關干部、企事業單位在職職工等。團體主要有:廠礦企業、政府機關、賓館飯店等,其購買的目的主要作為本單位的生產開發基地或休閑旅游度假基地。投資達200萬元以上。

目前,農村宜林地的開發項目主要是發展林果業、養殖、旅游業、建立工業原料基地。

二、我省宜林地拍賣的主要做法和存在問題

(一)主要做法

總結我省宜林地拍賣工作,主要做法是:

1、強化組織領導積極穩妥推進

經過近幾年來的宣傳發動,各地對宜林地拍賣工作較為重視,多數地區把這項工作擺上了議事日程。在調查的縣(市)發現,多數縣的縣委、縣政府都成立了由縣主要領導掛帥,林業、水利、土地等有關部門參加的宜林地拍賣領導小組,有關鄉村建立了拍賣組織,精心組織拍賣工作。曲周縣成立了由主管副書記任組長,主管副縣長任副組長,農工部、土地局、林業局、開發辦等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各鄉(鎮)、村也成立了相應組織,具體負責林地使用權拍賣工作的組織。

2、規范拍賣程序保證公正公開

在宜林地使用權拍賣過程中,各地著重抓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制訂拍賣方案。在拍賣前對宜林地進行摸底調查,統一規劃。制訂拍賣方案,交群眾代表討論,報鄉和縣有關部門審查。二是合理確定宜林地標底,公開競爭拍賣。由鄉村干部和群眾代表參加組成評估小組,根據宜林地的不同類型、立地條件合理確定標底,張榜公布,公開競爭招標。三是簽訂合同,進行公證。一般作法包括:統一制作合同樣本,規范合同內容,包括四至界限、承包期、治理標準和時間,雙方權利和義務,違約責任等內容。合同簽訂后,進行司法公證,并報有關部門備案。土地和林業部門要及時確權發證。四是搞好拍賣金管理。多數地區的宜林地拍賣金管理較為規范,主要作法是村有鄉管或村有村管,拍賣金主要用于宜林地治理和改善農村的社會公益事業。有的縣將宜林地拍賣金納入村有鄉管范疇,能夠用活用好。

3、合理確定宜林地拍賣的范圍、面積、期限、價格

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對宜林地的范圍進行了嚴格的界定,宜林地主要包括:荒山(約占全省宜林地面積的90%以上)、荒地、荒灘。有些地區對限制拍賣的宜林地也做了規定;宜林地的拍賣期限根據立地條件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立地條件較好的宜林地如遷西的圍山轉、平原地區的路、渠、廢耕地拍賣期為30年以下,立地條件一般的宜林地拍賣期為30-—50年,立地條件較差的邊遠山地一般確定為50-—70年;拍賣面積根據本地宜林地資源存量、購買者的治理能力,宜林地的分布特點及村民的意愿由村委會研究決定,一般控制在10--100畝,購買1000畝以上的大戶主要分布在承德市。關于拍賣價格的確定,一般由村委會組織有關人員,根據宜林地的立地條件等級、交通條件等確定底價。目前,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建立宜林地資源資產評估機構。相對而言,遷西縣的做法較為規范,對一般宜林地,由村集體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現場考察,根據治理難易程度、適合栽植的樹種、預期效益及群眾認可程度等情況確定價格;對拍賣的圍山轉,由村委會委托縣農經部門集體資產評估事務所,根據面積、株數、樹勢及效益等情況,進行資產評估。拍賣“三荒”和圍山轉須一次交清拍賣金,并逐年按每畝不低于50元交納資源使用費。均包到戶的圍山轉,逐年按每畝50-—80元交納資源使用費,競爭承包的,實行逐年繳納承包費(含資源使用費)。

4、不斷完善宜林地拍賣政策

為促進宜林地開發治理,各地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出臺了不少切實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如圍場、灤平、曲周、玉田、唐縣、遷西、元氏、贊皇等縣都出臺了關于加速開發治理宜林荒山、荒地的政策性意見。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1)允許宜林地購買者依法擁有一定的經營自,允許繼承、轉讓、租賃、抵押;(2)延長宜林地拍賣使用期限,由原來的30年延長到50年,最長的為70-—100年。(3)購買宜林地可以分期付款;可以

在拍賣后產生效益前的3-—5年內,免收土地使用費或承包費;可以,依法適當減免農林特產稅、土地管理費、耕地占有稅、鄉村提留等。(4)宜林地拍賣金主要用于宜林地開發的基礎或配套設施建設,如在宜林地開發區修路、引水、架電等。(5)各類林業工程項目投資、小流域治理或經濟溝建設補助費可直接投資到宜林地購買戶。(6)堅持誰購買、誰治理、誰受益;鼓勵下崗職工開發治理宜林地的。

(二)存在問題

我省宜林地拍賣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表現在:

一是宜林地開發治理工作進展不平衡。目前全省宜林地面積仍有3000萬畝,主要分布在山區。盡管我省在拍賣宜林地,促進開發治理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多數地區在治理宜林地上還沒有突破,特別是有些山區縣,大面積宜林地長期得不到開發治理,難以擺脫貧困落后的狀況。

二是拍賣行為不規范。有些地方存在仗權拍賣現象,拍賣缺少透明度;有的地方拍賣宜林地沒有整體方案,沒有統一規劃和長遠打算,拍賣的程序和手續不健全,有的拍賣后沒有簽訂拍賣合同,有的雖然有合同,但合同容很不完善。

三是宜林地資源的價格評估不科學,評估結果不合法。宜林地拍賣價格偏低的現象普遍存在,有的每畝僅1元。有些地區拍賣合同不合理造成集體資產的流失,形成新的分配不公;有些地方拍賣金管理不善,資金不能及時收回,或收回后管理混亂,沒有建立起會計和審計監督機制;有的村干部將宜林地拍賣作為自己,發財致富的捷徑。

四是社會化服務體系仍不健全。群眾治理宜林地缺乏技術指導和服務;用于宜林地開發的基礎設施不健全;在群眾投資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得不到及時的資金扶持或貸款從而限制了宜林地開發治理的進度;宜林地產品銷路問題沒解決,影響了開發的資金周轉。特別是資金、勞力、資源、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問題。仍是制約宜林地開發的主要問題之一。

五是宜林地開發后的土地流轉機制沒有建立,造成農民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治理之后,短期內難以見到收益,從而給治理者造成新的“經濟危機”。

六是有些地方,為了搞形式,不顧群眾意愿,在宜林地拍賣中搞一刀切,將宜林地平均分配給農戶,難以達到宜林地治理的預期效果;有些地方為謀取短期利益,存在重拍賣輕治理的問題。

三、對我省宜林地拍賣工作的幾項建議

為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推動我省宜林地拍賣工作的健康發展,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更新觀念,加強領導

實踐證明,通過宜林地拍賣,開拓農村市場,可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調查的情況看,宜林地開發存在著巨大的潛力。遷西縣有4.5萬戶農民投資1800萬元,購買了15萬畝荒山和圍山轉工程的使用權,通過宜林地治理使該縣的板栗產量由83年的700萬斤增加到96年的1500萬斤,全縣417個村靠治理宜林地發展林果實現奔小康,占全縣的53%;圍場縣已經出現了靠宜林地開發脫貧的百萬富戶(按現有資源估價);由此可見,拍賣宜林地,對增加農村投資和消費總需求,確保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因此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要更新觀念換腦筋,加強領導和引導,從政策中找出路,從機制上尋動力,因地制宜,把宜林地開發作為振興本地經濟的突破口,切實抓緊抓好。

2、不斷完善拍賣政策,建立競爭激勵機制。

(1)合理確定拍賣承包期。目前導致宜林地長期得不到治理的主要原因是群眾擔心政策變化。合理確定宜林地拍賣期限,可以消除群眾顧慮,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促使其積極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加快治理步伐,盡快形成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2)依法合理地給予購買者經營自,允許其在合同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主經營,允許繼承和轉讓土地使用權和治理成果。

(3)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合理減免一定的費稅。特別是在宜林地治理的初期產生經濟效益之前,減免稅費的政策十分必要。因為,目前農民群眾的經濟實力還很薄弱,治理初期無力負擔應交的稅費,適當減免,可以促使購買者集中精力投資治理宜林地。

(4)林業、水利、農業、土地等相關部門對于涉及宜林地治理的工程項目可以搞一些直接投資入戶的政策。這樣不僅可以激發群眾治理宜林地的熱情,而且能夠加快工程的進度,提高工程的質量。

(5)鼓勵下崗職工及社會力量投資治理宜林地。鼓勵農民、城鎮職工、個體工商戶、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社會力量投資開發宜林地。在符合國家政策和有關規定,遵守有關合同或協議的前提下,鼓勵他們投資開發治理宜林地,發展林果業。林業部門要積極提供技術、信息服務,積極協助開拓市場。對于當地農民無力開發的宜林地,可以面向社會通過招標、租賃、拍賣、聯營、股份合作等形式轉讓資源經營權或使用權。通過開拓多元化投資渠道,促進社會各方面的資金、技術、勞力、信息、生產資料向宜林地流動。使宜林地開發形成集環境保護、文化旅游、林果產品開發于一體的多元化產業體系。同時,各級政府要轉變觀念,樹立服務意識,建立健全宜林地治理開發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建立技術、信息、勞務、物資等社會化服務網絡,促使各類生產要素與宜林地資源形成合理配置。

3、加強拍賣管理,規范拍賣行為

針對宜林地拍賣中存在的問題,各地在宜林地拍賣管理中應在以下環節中加以規范:

(1)嚴格界定拍賣范圍。各地要根據本地情況,嚴格界定拍賣范圍,宜林地拍賣應掌握:有林地不賣;有爭議的不賣;按規定經營,合同期不滿的不賣,嚴防借拍賣宜林地之名,破壞森林資源和其它土地資源。

(2)合理確定拍賣價格。為了使拍賣行為納入規范管理,各地有關部門要成立專門的宜林地拍賣評估機構,合理確定拍賣價格,防止集體資產流失。要嚴格拍賣金管理。各地對拍賣金的使用和管理要加強檢查監督,建立嚴格的會計審計制度,定期檢查拍賣金使用情況。

(3)規范拍賣程序。宜林地拍賣前要搞好宣傳發動,使群眾家喻戶曉,要對拍賣對象和標的張榜公布,拍賣后要及時簽訂拍賣合同,并對合同進行司法公證。

(4)完善拍賣合同。為避免將來出現爭議,各地要制訂統一格式的合同,規范合同內容,合同中對雙方的責權利要充分明確,特別對違約的責任,及違約后的裁定方式要嚴格規定。合同簽訂后,有關各方要簽字蓋章,有關部門要及時備案。

(5)合理確定拍賣面積,適度規模、自愿開發。各地要根據本地的宜林地資源總量、農民的治理要求和經濟承受能力,合理確定承包、購買戶的開發治理規模。要保證既能調動農民群眾治理宜林地的積極性,又能保護集體和本村農民的合法權益。一般掌握:對條件較好,單戶經營干鮮果品等經濟林的,每戶開發治理的面積以30-—50畝為宜,聯戶購買股份開發的或有較強經濟實力的個體戶從事宜林地開發的,以50-—500畝為宜;對立地條件較差,從事防護林或用材林開發的,單戶以50-—200畝為宜;聯戶或大戶及團體以200-—2000畝為宜。

(6)及時確權發證。林業、土地等有關部門對已經拍賣的宜林地要及時確權發證,對出現變化的,要及時在林權證或林地使用證上注明。

4、建立土地資源流轉機制,促使宜林地治理形成良性循環。為了使已治理的宜林地資源進入市場流轉,應盡快建立適應我省特點的土地資源流轉法律制度或政策規定,對土地流轉的方式、允許流轉的土地種類和范圍,土地價格的評估,及土地資源的分類標準加以規定。

5、因地制宜穩步推進。

各地要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推進宜林地的拍賣治理工作,在治理方式上要本著有利于環境保護的原則;有利于促使農民脫貧致富,振興當地經濟的原則;有利于加快宜林地開發治理的原則,可以先治理后拍賣,也可以先拍賣后治理,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于本地的治理方式。針對宜林地治理投資大,治理時間長的特點,結合目前農民群眾經濟實力薄弱的現狀,我們認為聯戶購買股份經營的經營方式很有推廣價值。這種方式,一是增強了購買者的投資治理能力,二是提高了抵抗投資風險的能力,三是提高了購買者治理開發宜林地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四是有利于形成規模經濟的形成。

要處理好改革和穩定的關系,在建立新機制的同時,要注意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堅持以為基礎,對群眾依法或依照合同正常經營管理的宜林地資源要嚴格按合同執行,嚴禁集體強行收回轉讓,防止一刀切,積極穩妥地引導農民轉變經營觀念,加快治理步伐,盡快脫貧致富。

7、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

要強化各級林業主管部門的執法、監督、指導職能。完善各項基礎工作,特別是各項規章制度的建設。要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在促進開發的同時,搞好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嚴防借開發之名,亂砍濫伐,破壞森林資源;要引導群眾遵照林業部門的規劃進行治理開發,對明顯不宜開發或開發不合理易造成資源環境破壞的,林業部門有權責令其改變經營方式,屢禁不止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嚴肅處理。各級財政審計部門要加強檢查監督,防止對資源轉讓取得的資金流失。對仗權承包或的行為要嚴肅處理。

8、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

第2篇

關鍵詞:采伐限額;技術方法;資源數據;合理年伐量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5)04-0138-03

1引言

實行森林采伐限額制度是《森林法》的重要內容,是森林資源和林政管理工作的核心。彌勒市屬珠江上游天保工程區,多年來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制度,為森林資源總量增長、質量提高以及合理利用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根據《國家林業局關于編制“十三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工作的通知》(林資發〔2014〕62號)和《云南省林業廳關于認真做好“十三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編制工作的通知》(云林林政〔2014〕41號)的文件精神,彌勒市林業局成立了“十三五”采伐限額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從資源林政科、營林隊和規劃隊抽調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編限工作組,嚴格按照《云南省“十三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編制工作方案》和《云南省“十三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編制技術方案》的要求,開展外業調查,對《彌勒市2006年二類森林資源調查報告》中資源數據進行更新。采用國家林業局“森林合理年伐量測算系統”進行合理年伐量測算,在此基礎上編寫《彌勒市“十三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編制工作報告》,作為“十三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量限額指標的依據。

2編限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森林采伐更新管理辦法》、《森林采伐作業規程》(LY/T1646-20005)、《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GB/T18337-2001)、《云南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操作細則》(2013年修訂)、《云南省彌勒市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報告》(2006)。

3編限原則

(1)堅持森林采伐分區施策、分類管理的原則。按照不同森林采伐管理類型合理測算年伐量。商品林中的用材林采伐量不超過用材林年生長量,生態公益林不編制主伐限額,禁伐區不編制年森林采伐限額。

(2)堅持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原則。突出森林資源的數量、質量、結構、生態地位,在保障生態優先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確保中、幼齡林森林撫育項目實施。

(3)堅持采伐限額總量控制分項管理的原則,在設置總量限額的同時,設置采伐類型和兩類林分項限額。采伐類型分項限額為主伐限額、撫育采伐限額、更新采伐限額、低產(效)林改造限額和其他采伐限額;兩類林分項限額為公益林采伐限額和商品林采伐限額。

(4)堅持用材林年采伐量必須低于生長量的原則。速生豐產用材林、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桉樹除外,生態公益林年采伐量優先考慮生態效益不受破壞,嚴格控制采伐量,合理進行測算和布局。

4編限單位森林資源數據來源

4.1森林資源數據獲取技術方法

彌勒市二類森林資源調查成果于2007年12月驗收,根據歷年森林經營采伐、征占用林地、災害損耗和森林資源消長等情況,將資源數據更新到2014年底,用于“十三五”期間森林合理年采伐量測算。具體步驟如下。

(1)根據地類、林種、優勢樹種、起源、齡組、郁閉度等級等,對小班數據庫進行分層。

(2)根據小班分層結果,采取典型抽樣方法,在各層中分別抽取5%的小班,進行現地補充調查,調查其單位面積上的蓄積量。

(3)蓄積年凈增長率計算:根據補充調查結果,計算各層小班更新期間的蓄積年凈增長率。

更新年數(n)=2014-2007=7,

蓄積年凈增長率=(∑小班補充調查蓄積/∑小班原調查蓄積)1/n-1。

(4)小班面積蓄積更新:分層抽樣調查的小班,根據補充調查結果,直接更新小班面積、蓄積等因子;為進行補充調查的小班,采用公式計算:

小班更新蓄積=小班原蓄積×(1+蓄積年凈增長率)7。

(5)散生木蓄積根據補充調查的綜合年凈增長率進行更新。

4.2使用森林資源數據

按森林資源數據獲取技術方法統計,彌勒市國土總面積391127hm2,活立木總蓄積7910690m3。其中,林業用地面積221422hm2,占國土總面積的56.6%,活立木蓄積7788737m3,占活立木總蓄積的98.5%;非林地面積169705hm2,占國土總面積的43.4%,四旁樹蓄積121953m3,占活立木總蓄積的1.5%。在林業用地中,生態公益林面積84586.6hm2,占林地總面積的38.2%,林木蓄積2420944m3,占活立木總蓄積的31.1%;商品林面積136835.4hm2,占林地總面積的61.8%,林木蓄積為5367792m3,占活立木總蓄積的68.9%。

5編限單位情況

5.1獨立編限單位的基本情況

彌勒市參加“十三五”年森林采伐限額編制的獨立單位有2個,即彌勒市國有、彌勒市集體。

5.2編限單位資源數據情況

彌勒市森林資源總面積221422hm2,活立木總蓄積7788737m3。其中:生態公益林面積84586.6hm2,活立木蓄積2420944m3;商品林面積136835.4hm2,活立木蓄積5367793m3。

5.2.1彌勒市國有

在彌勒市轄區內的國有森林和林木,未提出單獨編限的所有國有森林資源,以彌勒市國有為編限單位進行年森林采伐限額編制。森林資源總面積78121.7hm2,活立木總蓄積1347142m3。其中:生態公益林面積24613.7hm2,活立木蓄積666222m3;商品林面積53508hm2,活立木蓄積680920m3。

5.2.2彌勒市集體

在彌勒市轄區內集體所有的森林和林木,未提出單獨編限所有森林資源,以彌勒市為編限單位進行年森林采伐限額編制。森林資源總面積143300.3hm2,活立木總蓄積6441595m3。其中:生態公益林面積59972.9hm2,活立木蓄積1754722m3;商品林83327.4hm2,活立木蓄積4686873m3。

6納入和未納入編限的森林資源數據

“十三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編制,彌勒市納入編限的森林資源總面積206565.9hm2,占林地面積的90.3%;活立木蓄積7140408m3,占活立木總蓄積的91.7%。

彌勒市未納入編限的國家一級公益林面積14645.7hm2,占林地面積的9.7%,活立木蓄積629398m3,占活立木總蓄積的8.3%;四旁樹蓄積121953m3不納入編限范圍。詳見《編限單位資源數據統計》(表1)。

森林資源數據與國家生態公益林、省級重點公益林進行了全面銜接,做到編限森林資源的森林類別、林種、亞林種與分類經營區劃結果保持一致,各類林業用地的面積、林種、蓄積的對應項保持一致。并與相鄰的編限單位石林縣、華寧縣、建水縣、開遠市、丘北縣、瀘西縣進行了核對,做到不重不漏全覆蓋。森林資源數據上報省、州“十三五”采伐限額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審核同意后,用于測算合理年采伐量。

7合理年伐量測算情況

測算方法由編限單位采用國家林業局“森林合理年伐量測算系統”對商品林主伐、撫育、其他采伐和公益林的撫育、更新、其他采伐的合理年采伐量進行測算。

7.1主要技術參數的確定

(1)森林資源數據:蓄積依據2007年二調的基礎數據,開展補充調查和數據更新;面積與2012年完成的林地保護利用規劃面積相吻合,即221422hm2;

(2)采伐年齡:按《云南省“十三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編制技術方案》規定的各樹種年齡執行;

(3)生長率:各樹種生長率以第八次全國連清云南省清查成果為主確定;

(4)速生豐產林、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桉樹的采伐年齡和生長率由經營單位或編限單位自主確定,報省編限領導小組辦公室確定;

(5)出材率:依據近5年的實際出材水平測算,本市綜合出材率為60%;

(6)其它采伐的采伐強度為20%,采伐周期為5年;

(7)活立木總蓄積量7910690m3。

7.2測算結果

通過國家林業局“森林合理年伐量測算系統”測算,彌勒市森林合理年伐量529708m3,面積7776hm2。其中天然林129573m3,占合理年伐量的24.5%;面積2533hm2,占總面積的32.7%。人工林400136m3,占合理年伐量的75.5%;面積5243hm2,占總面積的67.3%。詳見天保工程區合理年伐量測算結果一覽(表2)。

8總量限額建議指標

彌勒市“十三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編制工作領導小組,根據測算的“十三五”期間合理年采伐量,在充分考慮本市經濟發展、社會需求和森林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結合森林資源狀況和速生豐產林、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桉樹比重大的特點,經市人民政府審核后,確定彌勒市合理的年森林采伐限額建議指標529708m3。

(1)按權屬分:國有年森林采伐限額46732m3,占總年采伐限額的8.8%;集體年森林采伐限額482976m3,占總年采伐限額的91.2%。

(2)按采伐類型分:主伐年森林采伐限額455868m3,占年限額86.1%;撫育采伐年森林采伐限額18715m3,占年限額3.5%;更新采伐年森林采伐限額28406m3,占5.4%;低產低效林改造年森林采伐限額16833m3,占年限額3.2%;其它采伐年森林采伐限額9886m3,占1.8%。詳見天保工程區年森林采伐限額建議指標匯總(表3)。

9小結

彌勒市“十三五”期間應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制度,進一步完善管理體系,強化林政執法,探索森林資源管理的新模式,轉變林業經營方式,提高林業科技含量,切實有效地保護利用好森林資源。

參考文獻:

第3篇

鄉鎮林業站工作調查報告

根據市委第三巡察組的要求,現將xx鎮林業工作情況作以下報告。

一、林業工作總體情況

2017年以來,在縣林業主管部門指導下,我鎮認真履行職責,積極貫徹落實上級的各項政策精神,開展好村級林業生產規劃和林業生產,將上級林業惠農政策宣傳落實到村到戶,提高群眾對林業生產的積極性,做好了創森工作。

2017年以來,重點圍繞全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這一重點開展工作。結合我鎮實際,主要針對我鎮“五路一水系”進行了規范化種植。重點抓好陽七路、壽郭路、五四路、喬崔路、安石路五條道路路域綠化工作,總長38公里,規劃林帶土地2800畝,共流轉農戶土地1943戶,路肩上土12萬余方,伐樹15000余棵,栽樹12萬株。全力推進趙王河水系綠化工作,在水系兩側綠化寬度達100米,新造林面積3000余畝,栽植苗木24萬余棵,完成比率達100%。推動5個森林村莊建設,新栽植各類苗木3萬余棵,突出了村莊特色。抓好農田林網及村級骨干路綠化,重點規劃建設了后屯至劉子英段2個2000畝以上的農田林網示范方,總長60公里,新栽植苗木4萬余棵。

在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上,每年都提前摸排調查,現場了解疫情,為病蟲害防治工作提供真實有效的依據,配合飛防公司搞好飛防工作,做到無死角防治。防完后定期觀察防治效果確保林木病蟲害不再發生。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樹木養護管理工作需進一步提升。2017年聊城市開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我鎮積極響應號召,成立了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創森工作專題調度會,著力推進我鎮創森工作。通過深入研究上級文件精神,采取土地流轉、大戶承包經營和村級統一管護等措施,按時按質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創森工作目標。但是,樹木栽植后,由于造林面積大,養護意識不強。出現了對樹苗澆水不足、樹木病蟲害防治不及時的現象,造成部分樹木萎靡。例如我鎮三官廟村,在2017年創森過程中就曾出現這些問題。發現問題后,林業站立即靠上去,實地查看,并安排村委組織群眾澆水保苗,針對病毒侵害,對癥噴藥。最終解決了問題,確保了樹木成活率。針對這一問題,鎮政府專門召開了村干部和各村樹木養護工作人員的培訓會,宣傳培訓樹木養護管理知識,培養了一批樹木養護能手,確保了我鎮的創森成果。

2、政策宣傳落實不到位問題。我鎮既有千畝蘋安耶果蘋果園生產基地,又有劉品玫瑰園生產基地,還有東大生產園林地和縣級林場,加上創森千畝林帶。作為林業生產大鎮,我鎮高度重視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每年都積極配合縣里組織飛防工作,做到了有林盡防。但是在飛防過程中,存在個別地塊通知不到位的現象。例如在今年的飛防開始前一天,發現東大生態園林地未通知到位。問題發生后,立即聯系飛防公司排后防治這一塊,沒有影響園區內養殖產業。并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批評教育。并且林業站對全鎮畜牧養殖、水產養殖等場所進行了一次全面實地普查,實行林業站和管理區雙通知制度,確保明年全部通知到位,不再發生此類問題。

總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繼續加大工作力度,認真學習業務知識,扎實落實各項林業政策,全力推動我鎮林業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第4篇

關鍵詞:林地資源;林地保護;對策措施;瀘水縣

中圖分類號:F326.2文獻標識碼:A

1林地資源概況

瀘水縣地處高山峽谷,相對高差大,地形復雜,立體氣候突出。林業用地面積265 788.3hm2,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6%;非林業用地面積43 370.7hm2,占全縣土地面積的14%。生態公益林(地)面積141 670.8hm2;商品林(地)面積124 112.6hm2。兩類林地比例為53.3:46.7,宜林地面積為5 113.5hm2。瀘水縣林業建設以公益林建設為主,全縣森林覆蓋率71.3%,林地綠化率82.5%。全縣活立木蓄積量35 672 530m2,其中:喬木林木蓄積35 622 710hm2,疏林地蓄積6 680m2,散生木蓄積12 370m2,四旁樹蓄積3 077m2。全縣人工林與天然林總面積254 978.2hm3,總蓄積為35 672 530m3,其中:人工林面積11 259.0hm2,蓄積195 280m3,分別占人工林與天然林總面積、總蓄積的4.4%、5.8%;天然林面積243 719.2hm2,蓄積35 477 250m3,分別占人工林與天然林總面積蓄積的95.6%、94.2%;全縣年凈生長量902 250m3,生長量大于消耗量。

2存在的問題

2.1林地資源經營粗放

經營水平低,林分質量不高,單位產量低。特別是人工林造林質量不高,結構配置不合理,經營粗放,林地綜合利用價值低。宜林荒山未得到合理開發,林地利用不充分。

2.2林地資源保護意識不足

2.2.1沒有正確處理好林地資源保護和利用的關系,沒有正視近期和長期利益的關系;

2.2.2依法規范使用林地資源的法制意識淡薄,隨意非法占用林地資源的現象時有發生,林地資源保護工作難度大;

2.2.3由于沒有合理的林地資源保護利用長遠規劃,使林地資源保護措施不到位;

2.2.4林地資源保護執法力度不夠,導致部分林地非法流失;

2.2.5林地資源保護措施科技含量低,無科學有效的監測監控措施,在林地資源保護上仍采取傳統的管理辦法。

3林地資源保護對策措施

根據瀘水縣林地資源概況和存在的問題,為使林業健康快速發展,保護林地資源迫在眉睫。

3.1認真做好林地資源保護利用長遠總體規劃

林地資源保護利用規劃,是對林地資源的分配和開發、利用、整治、保護的統籌協調和安排的戰略。應按瀘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林地資源的自然特性和地域條件,對林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整治、保護進行統籌安排,綜合平衡和計劃分配,以達到合理利用林地資源,提高林地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

3.2建立健全林地資源臺帳管理制度

按照林地資源保護利用的長遠總體規劃,建立健全林地資源的臺帳管理制度,不僅可以及時掌握林地資源數量、質量的動態變化規律,保持林地資源數據的有效性,而且可以利用它對林地資源利用及權屬變更進行監督。

3.3建立林地資源有償使用體系

鼓勵林農按照有關規定,給予林農優惠政策,對宜林荒山的林地資源進行有償承包,確保林地資源的流失。

3.4建立健全組織領導責任制

林地資源利用上決策部門要有長遠目光,在確保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應正確處理好林地資源與經濟發展、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重視林地資源的保護,加強對林地資源保護管理工作,建立機制,切實把林地資源保護管理的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3.5加大宣傳力度,強化法制意識

加強林地資源保護管理的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提高群眾保護林地資源意識和領導對保護林地資源的認識度,為保護林地資源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3.6加強林地資源的保護執法力度

3.6.1由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配套政策尚未完善,林農對保護林地資源的認識不足,認為林地資源使用權歸為自有,毀林開荒趨勢上升;

3.6.2林地征占用未批先占,特別是一些政府工程“先上車,后買票”的現象突出。為此,保護林地資源在宣傳的同時,必須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征占用林地嚴格按照征占用林地審核審批程序辦理,堅決杜絕毀林開荒、未批先占或少批多占破壞林地資源的違法行為發生,確保林地資源的逆轉。

3.7結論

為了加快瀘水生態建設,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就必須加強林地資源的保護管理工作,只有加強林地資源管理工作,才能實現“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生態瀘水”的目標。

4項目建設方面

4.1認真做好我縣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相關工作,努力推進配套改革工作。為我縣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堅強的林業技術支撐保障,為縣委政府當好參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努力推進怒江林業產業援區建設。認真組織力量、積極配合好鄉(鎮)黨委政府、縣法制局,解決好林權林界爭議的相關問題,為創建和諧瀘水作貢獻。

4.2 在現有特色經濟林的基礎上,繼續實施特色經濟林建設,按照縣委、政府的要求,將我縣建成核桃基地縣,大力發展漆樹產業,努力做好產前、產中、產后的協調服務工作,要加強造后管護工作,特別是對農戶的栽培技術、嫁接技術和后期管理(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的培訓力度要加強,引導農民做好林果產業建設后續工作,認真做好各項特色經濟林建設項目申報工作,努力打造特色經濟林產業大縣。2012年力爭全縣有4.67萬公頃的特色經濟林。

4.3做好退耕還林成果鞏固項目的順利實施,扶持退耕農戶后續產業建設,特別是對退耕地塊的補植補種,要適地適樹的選擇樹種,對以前退耕地塊進行跟蹤監督、管理,防止退耕地塊的“復耕”,并抓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各項目的實施,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工作。

參考文獻

[1]左內林,左政文.林業可持續經營與發展方式的探討[J].林業科技情報,2007(04).

[2]雷洪玉,劉伶利.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J].現代農業科技,2010(01).

[3]刁繼彬,崔學臣.試論營林工作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8).

[4]夏望杉.做好林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的方法[J].北京農業,2011(15).

第5篇

關鍵詞:彌勒;林業案件;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12011803

1基本情況

1.1自然概況

彌勒市地處云南省東南部,紅河州北部,位于北回歸線附近,其地理坐標為東經103°04′~103°49′,北緯23°50′~24°40′。北依石林縣、宜良縣,南接開遠市、西鄰華寧縣、建水縣,東望瀘西縣、邱北縣。地勢北高南低,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年平均溫度17.1℃,年平均降雨量950.2㎜,相對濕度73%,最高海拔金頂山2315m,最低海拔南盤江出境處862m,相對高差1453m。土壤以紅壤和紫色土為主,水稻土、磚紅壤性紅壤、石灰巖土次之,紅壤是市境內分布最廣的土壤。

1.2社會經濟狀況

彌勒市轄10鎮2鄉,129個村民委員會,7個社區居委會,1057個村小組。2012年末,總人口52.78萬人,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01.0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0.23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52.1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8.72億元。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813元,全年糧食總產量23.6萬t,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029元。

1.3資源狀況

1.3.1森林資源

(1)彌勒市土地總面積391127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231520hm2,占59.2%;非林業用地面積159607hm2,占40.8%;

(2)彌勒市活立木總蓄積量6931480m3,其中:有林地蓄積量6807980m3,占98.2%;疏林地蓄積量13490m3,占0.2%;散生木蓄積量25880m3,占0.4%;四旁樹蓄積量84130m3,占1.2%;

(3)彌勒市森林覆蓋率40.2%,其中:有林地覆蓋率32.6%,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覆蓋率7.6%。

1.3.2主要的野生動植物

彌勒市境內山多地少,起伏不平,山區面積占國土面積的85%,加上亞熱帶季風的影響,小區域氣候明顯,為各種野生動植物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據1991年云南省林業學校的植物普查記載,彌勒市有森林植物187科1169種。

主要植物:

(1)用材林樹種:云南松、華山松、云南油杉、麻櫟、直干桉、藍桉、赤桉、園柏、藏柏、墨西哥柏、紅椿、滇楊、喜樹、梓樹、黃連木、木荷、榿木、杉木、銀荊、黑荊、楓楊、香樟等;

(2)經濟林樹種:板栗、核桃、山楂、棕櫚、烏桕、油桐、茶、桑、花椒、柑桔、桃、梨、柿、石榴、杏、枇杷、棗子等;

(3)灌木樹種:楊梅、余甘子、楠蝕、水紅木、鹽膚木、櫟類、杜鵑、薔薇、小鐵子、車桑子、頭狀四照花、救軍糧、苦刺、青皮刺等;

(4)珍稀樹種:櫸樹、南盤江蘇鐵、金絲楠木等;

(5)引種樹種:主要有小葉榕、高山榕、柳葉榕、印度榕、紅河榕、天竺桂、云南擬單性木蘭、紅花木蓮、亮葉含笑、杜英、石楠、海棗、木蓮、荷花玉蘭、藍花楹等200多種;

(6)旱地草本:據1981年草場資源普查結果,彌勒縣草類有81科485種,主要有黃背草、野枯草、扭黃茅、旱茅、白茅、龍須草、勾穎草、青香茅、紫莖澤蘭、牛筋草、蒼耳子、鬼針草、勝紅薊、求米草、大苞鴨趾草、狗牙根、圓葉牽牛、馬塘、錦葵、龍葵等;

(7)濕地植物:根據2012年濕地資源調查結果,涉及濕地植物群系52個,41科,98種,主要有喜旱蓮子草、藎草、蒿草、莎草、李氏禾、木賊、酸模葉蓼、兩棲蓼、紅蓼、雙穗雀稗、水稗、三角假冷蕨、馬鞭草、蘆葦、水葫蘆、馬來眼子菜、大漂、皇竹草、狗尾草、積雪草、茭草、薄荷、水蔥、菖蒲、燈心草、過江藤、鳳眼蓮、水金鳳等。

主要動物:

(1)鳥類:貓頭鷹、昆雉雞、白腹錦雞、啄木鳥、鷓鴣、黑頸長尾雉、竹雞、灰喜鵲、畫眉、海鷗、野鴨、白鷺鷥等;

(2)爬行類:青蛇、麻蛇、脆蛇、眼鏡蛇、烏梢蛇、黑蛇等;

(3)獸類:穿山甲、獼猴、獐子、黃鼠狼、野貓、林麝、破臉狗、赤狐、野豬等;

(4)魚類:鯉魚、草魚、鯽魚、羅非魚、鰱魚、銀魚、細鱗魚等;

(5)昆蟲類:松毛蟲、小蠹蟲、刺蛾、金龜子、七星瓢蟲、赤眼蜂等。

2林業技術鑒定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彌勒市涉林案件種類繁多, 主要有盜伐、濫伐林木非法占(征)用林地、森林火災、非法捕殺野生動物和采伐毀壞珍稀樹種、古樹名木等。目前林業局固定一名工程師,當發生林業案件需要進行技術鑒定時,局里臨時在下設的林政科或規劃隊指派另一名工程師配合專職工程師進行涉林案件的技術鑒定工作,鑒定報告未經相關的科室審核,直接提交辦案單位。

2.1機構不健全,技術力量薄弱

彌勒市未成立林業案件技術鑒定工作領導小組,未設立專門的林業案件技術鑒定科室,發生涉林案件時均由市林業局臨時指派相關科室的技術人員進行鑒定,而這些技術人員雖然具有林業工程師資格證書,但從未參加過相關的技術培訓,未取得相應的林業案件技術鑒定資格證書,更沒有參加過森林資源一、二、三類調查等技術性較強的工作,林業案件技術鑒定工作因無組織作保障,導致林業技術鑒定工作各人為陣,形成無序局面,這不利于林業案件技術鑒定學識交流和水平的提高。另外,當當事人對技術鑒定結果有爭議時,無權威鑒定單位作裁決,這不利于林業案件技術鑒定工作的健康發展,影響辦案效率。

2.2制度不健全,責任不明確

林業案件技術鑒定工作具有時效性強、工作量大、危險性高等特點,由于彌勒市缺乏相應的工作和保障制度,涉林案件技術鑒定都是由市林業局臨時指派工程技術人員參加,自由性大,責權利不明確,分工不細致,致使鑒定人員工作熱情不高,責任心不強,鑒定工作不仔細、報告內容不詳實的情況時有發生,鑒定結果不審查,盲目輕信,拿來就用,其準確性和客觀性往往得不到辦案單位和當事人的認可,容易導致案件復查。

2.3依據不統一,數據不客觀

當前彌勒市對涉林案件技術鑒定的方法、依據以及引用的數據尚未統一,鑒定過程中各自為政、五花八門,憑自己的經驗進行,如對盜伐案件中蓄積量的計算,非法占(征)用林地的面積計算,森林火災案件中植被恢復費是否計入、經濟果木林的損失計算等,出現不同的人對同一林地所做的鑒定結果不一致,不能客觀反映實地的情況,這樣不僅會損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也嚴重地破壞了法律的統一和尊嚴。鑒定報告中同樣存在內容不全面、重點不突出、行文不規范的問題,其附表的填寫和附圖的制作專業名詞不規范,未統一格式,圖紙誤差較大,嚴重影響了案件查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4法律意識淡薄,鑒定工作困難

林業案件的特點,主要發生在交通不便,山高坡陡,當地群眾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識淡薄的地方,往往報案不及時,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案發現場得不到有效保護,導致大量證據滅失或發生改變,給林業技術鑒定工作帶來較大的困難,嚴重影響鑒定結果的準確性。

3對策和建議

3.1成立鑒定機構,確定鑒定人員

建議彌勒市林業局成立林業技術鑒定機構,辦公室設在業務性較強的科室,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辦公,配備目前較為先進的林業調查工具、設備。林業案件技術鑒定人員, 除擁有林業工程師以上技術職稱外, 還需參加過森林資源一、二、三類調查,作風正派、辦事公道、廉潔奉公地履行林業技術鑒定工作職責,在本專業領域中有一定的造詣,是本專業的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并參加過省州舉辦的各類技術培訓班的學習,取得合格證書。林業案件技術鑒定是一項嚴肅而細致的工作,要不斷提升鑒定人員的法律知識、職業道德意識、業務技術水平。林業案件技術鑒定報告,事關社會穩定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應嚴守鑒定紀律,需經鑒定機構審定后,提交辦案單位,確保鑒定結果的可靠性和合法性。

3.2完善制度建設,提供保障措施

林業技術鑒定工作,是野外作業,技術含量高,條件較為艱苦,風吹日曬雨淋、遇毒蛇是司空見慣的事,根據鑒定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工作制度和激勵機制,明確責任,細化分工,提供保障是完全必要的。鑒定人員極易受到意外傷害,建議對林業鑒定技術人員實行特殊的勞動保障制度,政府部門應安排出一定的經費給鑒定人員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并根據工作量的大小給予鑒定人員相應的補助或獎勵,使責任和利益掛鉤,提高鑒定人員的責任感和積極性,保障鑒定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有效打擊林業違法犯罪分子,保護群眾合法權益。同時完善林業案件技術鑒定人出庭質證制度和錯誤鑒定責任追究制度。

3.3規范鑒定方法,統一技術標準

為了進一步規范林業執法行為,客觀、公正、公平處理涉林案件,使鑒定結果能夠客觀地反映真實狀況,切實減少因技術標準不統一而出現的鑒定結果不同的現象發生,結合彌勒市的實際情況,針對鑒定過程中涉及的若干技術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彌勒市林業局應出臺《彌勒市林業案件技術鑒定工作的若干規定》,明確林業技術鑒定的原則、要求和工作程序,技術鑒定的含意和分類,鑒定機構和鑒定人的權利與義務,鑒定報告要求,技術鑒定的收費標準等,分別對盜伐、濫伐林木案件,非法占(征)用林地案件,森林火災案件,非法捕殺野生動物案件,非法采伐、毀壞野生植物案件,非法采伐、毀壞古樹名木案件的技術鑒定,明確統一的技術標準,明確計算方法,確認引用數據出處,規范報告文本格式和附表、附圖等,注重當事人的知情權,確保鑒定方法有章可循、測算標準有據可依、鑒定報告內容詳實、鑒定結果準確可靠。

3.4加強宣傳,提高群眾法制意識

彌勒市廣大的農村是森林資源保護的前沿陣地,提高農村干部群眾的法制意識對搞好森林資源管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及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切實提高林區群眾的法制觀念,增強法制意識,使廣大群眾自覺參與到森林保護工作中來,積極舉報涉林案件、保護案發現場,協助工程技術人員搞好鑒定工作,達到保護群眾合法權益、打擊林業違法犯罪、保護現有森林資源、保護國家生態建設成果的目的。

3.5制定林業技術鑒定的收費標準

林業案件技術鑒定,需要政治過硬、作風優良、技術精湛的2位以上技術人員才能完成,各類案件錯綜復雜,鑒定成本較高,可向申請林業技術鑒定的當事人收取一定的費用, 按毀壞林地的面積或林木蓄積的多少來收取費用。費用可用來更新技術設備,并獎勵林業案件技術鑒定人員, 誰鑒定誰負責, 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提高林業案件技術鑒定正確率。

參考文獻:

[1] 李炳凱, 黃杏模. 設立林業案件的技術鑒定機構勢在必行[J]. 林業調查規劃,2001,26( 2): 10~12.

第6篇

關鍵詞:集體林權;改革;思考

Abstract: The reform of collective forest right system is an initiative to solve the lag issues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based on farmers have to benefit as a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lso mountain in China, power to the people,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public,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armers and further resolve rural redistribution of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major reform of the internal re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Key words: collective forest rights; reform; thinking

中圖分類號:F316.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1尖扎縣林業基本情況

尖扎縣位于青海省的東南部,黃南藏族自治州的北部,地處西傾山北麓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境內最高海拔4614米,最低海拔2005米(公伯峽庫區)。全縣有三鎮六鄉,總人口5.14萬人,全縣土地總面積2174.3平方公里,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14.17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35%,非林業用地面積211.98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65%,森林覆蓋率為27.6%。活立木蓄積量為151.22萬立方米,共有3個國營林場。林業用地中,國有林為104.84萬畝,集體林為9.33萬畝。

2我縣對集體林權改革制度的探索

我縣自從省上開展集體林權改革制度工作后,積極響應分別對個別鄉(鎮)開展了集體林權改革制度的試點探索,通過成立領導機構、學習培訓、開展調查、宣傳動員、研究分析等一系列措施,明晰林地、林木權屬,簽訂承包合同,核發林權證工作,對各項配套改革政策進行調研,積極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實現“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建立以省為主,地方配套的造林、撫育、保護、管理投入補貼制度,對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林木良種建設給予補貼,對森林撫育、生物質能源林、珍貴樹種培育給予扶持;完善林業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和林業信貸擔保方式,健全林權抵押貸款制度;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險制度,提高農戶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群眾和各種社會經營主體造林育林護林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林業生產力,促進林業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3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績

我縣自從2009年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在坎布拉鎮、昂拉鄉共完成林改面積761.62畝,2010年在坎布拉鎮進行推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共完成林改面積79275畝。2011年將剩余的集體林13263.38畝進行了改革,共完成林改面積3899.6畝。

截至目前,我縣的馬克唐鎮、坎布拉鎮、昂拉鄉、尖扎灘鄉、能科鄉等基本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主體改革,正在推進配套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潛力所在。林權改革制度實施之前,集體林產權虛置、農民經營主體地位不落實等問題,制約了農民發展林業的積極性以及林區農民增收的潛力。林改為首批基本完成主體改革的農民帶來了明顯的增收致富效果。

4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存在的問題

4.1山林權屬的爭議

勘界發證、明晰所有權是林改的首要任務,而山林權屬界址不清、爭議多則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現象。據調查農戶反映,當年山林權屬界址不清,將許多地方山林定為公共地方,由幾個村社共用。由于村與村、村與社、個人與個人等爭搶山林草場的糾紛時有發生,大大增加了確權發證的難度,嚴重制約和影響了發證的進度。

4.2補償過低,生態公益林管護形勢嚴峻

林改之后,原本屬于集體所有的山林草場變成了一個明確的經營主體所有,這就意味著需用木材的農民需要以市場價去購買,或者盜伐及破壞生態公益林。我國當前對森林生態效益的補償標準有著標準過低與過于單一化兩大特點,中央給予的補償標準5元/畝,地方根據財政能力再給予一定的配套補償。生態公益林的劃分及其與商品用材林之間顯著的經濟收益差別,客觀上形成林改群眾之間資源分配的不公,是導致山林糾紛的重要因素之一。

4.3集體林地流轉存在隱患

集體林權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建立林權流轉平臺,農民可依法將擁有的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流轉、買賣、變現”。因此,推進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的合理流轉,是盤活林地和林木資產的重要途徑。由于林權流轉的復雜性,涉及到山林的評估、林權貸款等后續問題,潛在而深遠地影響著林權改革績效的正常發揮。

4.4林業管理服務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林改后,林業建設呈現出林權結構分散化、經營主體多元化、經營形式多樣化的特征,林業生產建設的組織管理難度明顯加大,任務明顯加重。而目前的林業管理服務體制還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劃分不夠明晰、管理不夠科學、資金渠道不夠順暢等現狀,如何根據形勢變化,大力加強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及其工作、服務體系建設,也成為一個必須高度重視的緊迫問題。

5完善集體林權制度

5.1全面落實生態公益林補償制度

針對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過低的現狀,可通過提高政府財政補償、建立受益者補償與合理經營利用自我補償的方式實現。并對公益林的經營、管理與合理利用制定出明確的、可操作性強的政策,通過實施合理的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彌補農民的經濟損失,促進生態公益林可持續經營,以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5.2構建林業管理服務新體制

根據現代林業發展的要求,林業部門整合林業力量,提高隊伍素質,構建優質服務、科學管理、嚴格執法的林業管理新體制,為政府提供林業公共服務奠定基礎,進一步梳理林業行政權力實施依據、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程序、細化林業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準、完善權力運行流程圖,做到林業行政權力運行規范、公開、便民。探索建立工業反哺林業的投入制度,規范育林基金使用管理,保證基金專項用于造林育林護林。同時,將林業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按照當地同類單位支出水平核定,并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安排。

參考文獻:

1、《尖扎縣二類調查報告》資料

第7篇

關鍵詞:瀾滄江 公路建設 水土流失影響

瀾滄江發源于中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流經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六個國家。瀾滄江一湄公河在中國云南境流域面積8.8536萬km2,涉及8個州市35個市縣,分別是迪慶州德欽縣、維西縣;怒江州蘭坪縣;麗江市玉龍縣;大理州劍川縣、洱源縣、云龍縣、漾濞縣、大理市、永平縣、南澗縣、巍山縣、鶴慶縣、賓川縣;保山市隆陽區、昌寧縣;臨滄市臨翔區、鳳慶縣、耿馬縣、云縣、雙江縣、滄源縣、永德縣;思茅市景東縣、鎮沅縣、景谷縣、普洱縣、翠云區、瀾滄縣、孟連縣、江城縣、西盟縣;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

影響水土流失的影響關鍵因素有地質構造、降雨分布、植被分布、人為加速侵蝕和水土流失分區因素影響。

1、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是由內力地質作用引起的地殼物質成分、內部構造、外部形態發生變化的現象。地殼巖層在地質構造應力作用下,受到水平方向的擠壓力或引張力,發生彎曲變形,形成褶皺,當構造應力超過巖層自身的極限強度時,產生斷裂。由于巖層的褶皺和斷裂,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巖體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降低了巖體的強度,改變了巖體的穩定和滲漏條件。容易產生重力侵蝕為主的土壤侵蝕。瀾滄江流域由于構造運動形了瀾滄江深斷裂帶。在斷裂帶上,土壤侵蝕多以泥石流、滑坡、塌方等形式出現。

地震會降低山體穩定性和巖石強度,增加固體物質的來源,加劇滑坡、坍塌等重力侵蝕的發生。根椐云南省地震統計資料,瀾滄江流域主要存在兩個地震活動帶:1)滇西活動帶,北起中旬,向南分兩支,西支進入瀾滄江流域,經劍川至大理、下關一帶;東支經麗江、鶴慶至彌渡一帶。2)騰沖、瀾滄活動帶,由騰沖經龍陵。向南到耿馬、瀾滄等地。近期發生的地震均在此范圍內。

2、降雨分布

降雨為土壤侵蝕的產生提供了原動力,是產生水土流失的必要條件。降雨造成的水蝕的程度和危害的大小,取決于降雨的數量、強度、能量和分布情況等因素。大暴雨是產生水土流失的關健因素,目前常用24dx時最大降雨量來進行判斷。根據云南省降雨特征圖(圖1)。可以看出,在中游地區的永平、隆陽、巍山、昌寧、風慶、云縣、景谷等縣24小時最大降雨量為全流域最大。下游地區的景洪和勐臘年降雨量為全流域最大。

3、植被分布

瀾滄江流域云南段,從總體上看林地覆蓋率比較高,達66.8%。其中最少的地區為大理、隆陽和雙江,最高的為德欽、維西、云龍、漾濞、景東、鎮沅、景谷、普洱、翠云和西雙版納州。從上、中、下游的整體來看,中游地區的林地覆蓋率要略低一些。流域沿線林地覆蓋率比較見圖2。

4、人為加速侵蝕

人為加速侵蝕和當地的開發建設強度有很大的關系。一般來講。人口密度大的地區,人口壓力大,開發建設強度大,環境壓力大,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也就大。瀾滄江流域云南省境內,流域中部地區人口密度較上游和下游地區人口密度高。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為大理,人口密度達231人/km2。同時,中游地區的保山、巍山、南澗、風慶和云縣人口密度都超過了100人/km2。而上游地區和下游地區人口密度普遍低于60人/km2。可見中游地區存在的人為加速侵蝕強度應高于上游和下游地區。

5、水土流失現狀分區

根據2006年2月云南省的《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蝕現狀遙感調查報告》表明,瀾滄江流域云南段水土流失情況來看,上、中、下游的土壤侵蝕率分別為29.46%、34.40%,24.06%;在流域35個縣(市)中,土壤侵蝕率差異極大,以鎮沅縣最小,土壤侵蝕率僅為16.49%,保山市的隆陽區最大,為47.57%;土壤侵蝕率高出流域平均水平的縣有80%都集中分布在中游地區。按行政區統計的土壤侵蝕率分布情況見表1。

第8篇

關鍵詞:福安市;天然樟樹;分布;采挖;治理

1福安市樟樹資源概況

1.1福安市地理環境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東北部沿海,地理坐標為北緯26°41′~27°24′,東經119°23′~119°51′。總面積17945km2,地形地貌屬于中山地貌,氣候屬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4~20℃,年均降雨量1350~2150mm,無霜期230~300d,土壤以紅壤、黃壤為主,大部分地區土層深厚,土壤生產力水平較高。

福安市的氣候條件與土壤環境非常適宜樟樹的生長。樟樹是福安市的鄉土樹種,是福安市的市樹。樟樹在福安市的闊葉林、混交林中均有分布,在針葉林、竹林中也有零星分布。生長地點以溪旁、田旁、山下部、谷地較多,山中上部、山脊也有零星分布。樟樹在福安生長良好,從苗圃育苗情況看,一年生播種苗,苗高達100cm以上,此外根據福安市資源站對天馬山種植的樟樹調查,15年生的樟樹胸徑可達16~20cm。改革開放以來,福安市的生態環境逐步改善,鳥類增多,野生樟樹也逐年增多。福安市樟樹多、樟樹種子多,依靠樟樹種子的自然脫落和鳥類對樟樹種子的傳播,在福安市的林地中隨處都可以發現野生樟樹苗木。

1.2福安市樟樹的分布區域

樟樹在福安市的各個鄉鎮均有分布,重點分布在交溪、穆陽溪、西溪流域的兩岸,以陽頭、城南、城北、坂中、城陽、穆陽、穆云、康厝、溪潭、溪柄等鄉鎮(街道)分布較多。目前陽頭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坂中鄉的坂中、湖口、坑下村、溪潭鎮溪潭、雙溪、沙巖村、城陽鎮溪東村、巖湖村,穆陽蘇堤村、穆云鄉桂林村等保留有較大面積樟樹闊葉林和樟樹古樹。樟樹分布以村旁、路旁、溪旁及山下部、谷底等土壤較肥沃為多。村邊以人工種植為主,據福安市潭頭鎮湖塘村楊氏族譜記載,宋朝時期該村就有種植樟樹,一是為了防洪、保持水土,二是防風,即人們所稱的風水林,在福安市較大的村落均有分布。

1.3福安市樟樹數量

根據2013年森林資源建檔資料,福安市樟樹林分面積68.05hm2,其它闊葉林13361.87hm2。根據福安市資源站隨機抽樣調查,福安市現有胸徑50cm以上的樟樹5000多株,10cm以上樟樹10萬多株,據福安市名木古樹不完全調查記錄,全市現有名木古樹1228株,其中樟樹272株(胸徑100cm以上),占22.2%。福安市區、村鎮公園及河邊有大量的大徑級樟樹。坂中公園列入古樹名木古樹就有20株,全部為樟樹,這些樟樹都比較大,平均胸圍386cm,生長茂盛,形狀奇特,景觀效果好。

2福安市樟樹采伐現狀

2.1批準采伐的數據分析

根據《福建省林業廳關于規范樹木采挖移植和珍貴樹木保護管理的通知》規定,無特殊情況,香樟是禁止采挖、移植的。近年來由于建設項目征占用林地數量的增加,涉及香樟采挖的數量也逐年增多。福安市從2010~2013年共批準發放香樟采伐證75起,采伐株數2200株。其中征占用林地香樟采伐72起,采伐株數2195株,香樟枯死木采伐3起,采伐5株,見表1。

2.2項目征地采伐香樟的數據調研

從表2看,福安市2010~2013年經審批的征占用林地項目143起,涉及香樟的項目有84起,涉及香樟的征占用林地項目比率是逐年增多的,除2013年項目存在跨年度辦理采伐許可證外,辦理香樟采挖的項目起數也是逐年增多,截至2013年12月底有經批準采挖香樟的項目36起,建設項目采伐香樟的審批率只有43%。

3福安市香樟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3.1采挖以及移植監管不力

截至2013年12月底建設項目采伐香樟的審批率只有43%,有許多項目征占用林地批準后,并沒有辦理香樟采挖手續,有兩種原因,一是項目業主意識淡薄,認為征占用林地已批,征地款青苗款已賠,故不需要辦理香樟采伐許可證,二是建設項目急于動工,有的項目建設由于時間緊,而承辦樟樹移植時間較長,造成業主未批先動。

另外,福安市2010~2013年共采挖香樟2195株(枯死木除外),這些香樟移植的去向缺乏監管。目前已掌握的香樟移植情況只有2013年已批準的香樟采挖有4起205株樟樹已分別移植至溪柄黃蘭苗圃,溪柄鎮樓下苗圃,社口鎮填頭苗圃。坂中鄉坂中村1株,就近移植。大部分都已長出新葉,成活率較高。其余香樟的移植去向疏于監管。

3.2銷售存在一定難度

福安市香樟資源豐富,征占用林地采挖的香樟雖然數量較多,但由于大小不一,難以滿足城市綠化需要統一規格的要求,苗圃也不一定愿意接收,特別是對胸徑較小的樹木,人工育苗成本更低,苗圃寧愿自己育苗也不愿移植現成的樹木。就福安市城市綠化所使用的樟樹仍向漳州等地調運。

3.3香樟重新辦理審批手續比較繁瑣

有的項目建設香樟移植由于征地、賠償等問題,往往出現當年采挖移植了部分,剩余的等到次年,還有的項目如高速綠化等,建設時間長,常出現采伐證過期情況,就必須重新辦理香樟采伐許可證,又得重新申請,重新規劃設計,一切申請材料重新再做再審批,延長了時間,業主也覺得十分不便。

4建立和完善保護措施

4.1加強征占用林地監管力度

涉及到天然香樟樹的各類開發建設項目應進行現場勘驗,對于天然香樟樹應逐一登記,申報采伐、移植等相關手續。加強已審批的征占用林地的監管力度,批準征占用林地同時及時督促業主辦理香樟采挖手續,對拒不辦理無證采伐的,加大查處打擊力度,樹立典型案件,杜絕無證采伐行為。針對福安市日益增多的香樟移植,建議加強移植香樟的監管,對審批移植的香樟要建立檔案,登記移植時間、地點,成活率等。

4.2優化審批程序

對于審批手續方面,建議優化審批服務,在辦理征占用林地手續時,就書面告知業主申請林木采伐(采挖)需要提交的材料、審批時限等規定,讓業主有計劃地安排相關事宜,盡可能縮短日后香樟采挖報批時間。有的項目往往無法當年完成采挖移植,需第2年重新辦理珍貴樹種采伐許可證。建議對于重新辦理珍貴樹種移植采伐許可證簡化手續,采用業主申請、收回采伐許可證、林業部門調查報告等簡化手續進行審批。另外,對于銷售方面的問題建議可由林業部門組織建立苗圃,對采挖移植的香樟統一進行收儲。

4.3加大保護宣傳力度

為保護好天然香樟資源,林業部門和鄉村組織要加大天然香樟保護的宣傳力度,引導廣大市民樹立“關愛森林資源,共建綠色家園”的生態保護意識,把保護與利用好天然香樟樹當做造林綠化、美化環境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5結語

通過上文論述,對福安市天然香樟樹的資源分布及生長情況做了細致的調查分析,對于福安市香樟的生長環境、分布區域以及福安市境內的香樟數量等都做了相關的總結分析。另外近些年來,福安市的香樟在采伐、移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本文對此也做了相關的調查研究,同時提出了一些相關的保護措施,在開發與利用同時,應做到社會經濟和森林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希望能對未來福安市的香樟的種植、經營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澤相.樟樹的采種育苗及造林[J].湖南林業,2006(5):16.

[2] 高秀梅,韓維棟.論湛江市城市園林樹種規劃[J].西南林學院報,2005,25(3):36~38.

第9篇

關鍵詞:重樓產業;現狀;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R2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3)-06-0015-2

重樓(Rhizoma Paridis),又稱七葉一支花,是百合科重樓屬植物的泛稱,以蚤休之名首載于《神農本草經》。重樓屬植物全世界已報道的共有24種,我國種類最多,擁有19種,其中西南各省區種類和資源極為豐富。[1]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重樓的藥用價值被日益重視,市場價格不斷上漲,野生重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掠奪式采挖,儲量急劇下降,這對我國的中藥行業將會產生不小的影響。本文對怒江州重樓產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等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調查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議,以期能對怒江州重樓產業的發展提供一點參考,促進重樓藥材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實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1 怒江重樓產業發展現狀與問題

1.1 怒江州重樓發展現狀

據2002年《怒江州稀缺瀕危天然藥物資源調查報告》中報道,全州各縣在海拔1500~3000米的地區均有野生重樓分布。全州野生重樓蘊藏量為11000噸,年收購量為60噸。[2]另據施曉春[3]等對高黎貢山重樓屬植物資源進行調查研究表明,怒江州分布的重樓屬植物有獨龍重樓、長柱重樓、皺葉重樓、黑籽重樓、無瓣黑籽重樓、云南重樓等6種及3個變種,其中有中國特有種4種,云南特有種2種,是重樓的道地產區。怒江州的重樓屬植物大部分都已納入自然保護區,進行保護管理,維持它們的自然原始生態環境。但是獨龍重樓、滇重樓等大多生長在中低海拔地帶,許多地方沒有納入保護區管理,由于人們的過度采挖,目前我州野生重樓的蘊藏量和年收購量均已嚴重下降。面對一邊不斷上漲的重樓價格,一邊日益枯竭的野生重樓資源,人們已經意識到發展人工種植重樓已是勢在必行。

近年來,也有群眾自發的開展野生重樓馴化種植,但是畢竟能力有限,發展速度十分緩慢。隨著我州百萬畝中藥材基地建設工程的實施,各縣都在積極發展人工種植重樓,截止2013年3月底,據怒江州農業局生物創新與市場信息科統計的2013年全州一季度中藥材發展情況表中顯示,全州種植的重樓面積有4427畝。由于重樓生長比較緩慢,從定植到收獲需要5~7年時間,所以目前人工種植的重樓還未產生經濟效益,但是從目前情況看,種苗成活率都比較高,長勢良好,群眾馴化種植的也獲得了成功,群眾種植重樓的積極性也比較高。

1.2 怒江州重樓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2.1 野生資源破壞嚴重,種質資源保護不利 由于重樓價格持續攀升,極大地調動了人們采挖重樓的積極性,以前人們采挖重樓遵守采大留小的原則,有效地保證了野生重樓的延續,而現在在經濟利益的趨使下,人們采挖重樓已經不顧大小,見了就挖,嚴重影響了重樓這一物種的繁衍,如果再不加以制止和保護,那么在不久的將來,這一物種可能就要在我州消失了。

1.2.2 人工種植重樓工作起步晚,規模小,種植技術不成熟 目前我州的重樓種植正處于起步階段,多為群眾自發的馴化種植野生重樓,所以面積少,零星分布,不成規模。在種植技術上也僅僅只限于重樓能夠成活和生長,而對于重樓的產量和質量卻還無法控制,然而沒有產量和質量的保證,就不會產生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加大種植面積和加快深入種植技術的研究已刻不容緩。

1.2.3 投入力度不夠,資金缺乏 由于重樓的生長周期較長,見效慢,種苗價格高,因此,群眾自己投資的部分十分有限,無法形成一定的規模。雖然近年來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大了對重樓產業的投入,但是投入十分有限,這對重樓這一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1.2.4 質量標準檢測監測體系建設嚴重滯后 目前我州對產品的質量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種植重樓沒有統一的技術要求和標準,這樣生產出的重樓必然會出現質量良莠不齊的現象,不利于重樓產業的長遠發展。重樓是一種中藥材,種植重樓最重要的是保留好它的藥性,因此在種植過程中要注意創造與野生相似的環境,并且盡量少施化肥和使用農藥,達到無公害生產的標準。

1.2.5 重樓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低、技術服務滯后 目前全州各縣種植戶都存在“單打獨斗”“各自為政”的現象,雖然有的地方是由合作社牽頭實施的,但是各個合作社之間又疏于聯系,使重樓生產難以形成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的格局,也不利于形成規模優勢、創特色品牌。

2 發展對策

2.1 種植模式

人工種植重樓的模式主要有搭建陰棚集中種植和林下套種兩種。怒江州地處滇西北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橫斷山脈縱谷地帶,與緬甸聯邦山水相連,國土面積14703平方公里,全州98%以上的面積都是高山峽谷,耕地面積十分有限,僅有75萬畝,而坡度在25度以上的占76%。林業用地109.15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74.2%,森林覆蓋率70%。結合我州耕地面積少,林地資源豐富的特點,在我州發展重樓野生撫育與家庭小面積種植相結合的方式應比較切實可行。

野生撫育是指根據植物藥材生長特性及對生態環境條件的要求,在其原生或相類似的環境中,人為或自然增加種群數量,使其資源量達到能為人們采集利用,并能繼續保持群落平衡的一種藥材生產方式,也稱半野生栽培。野生撫育的基本方式有:封禁、人工管理、人工補種、仿野生栽培等。[4]

由于重樓的生長周期比較長,用種子繁殖需要5~7年才能收獲,用根莖繁殖的也需要3年,所以不利于農戶大面積播種于耕地中,但是可以在農戶的自留山里種植,這樣既不占用現有耕地,又可以充分利用林地,同時也可以使重樓在最接近野生的環境中生長,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藥材的品質。

2.2 加大扶持力度,改變發展模式

重樓種苗價格比較高,農戶很難自行購買種苗,如果全部通過采挖野生重樓來馴化種植,又會極大地破壞野生資源,不利于重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要發展重樓產業就離不開政府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時可以通過采用“企業+農戶+林下撫育”的方式,由企業出資購買或培育種苗,發放給農戶按標準的技術要求種植在自家的森林里,待收獲時由企業按收購標準以市場價或保護價統一收購。

2.3 制定村規民約,促進野生撫育的發展

由于重樓價格比較高,為防止偷盜,大家都只能把重樓種在有人看守的地方,因此種植成本也比較高,這樣就限制了種植范圍,很不利于重樓產業的發展。如果每個村都制定合理的村規民約,由大家共同遵守,共同監督,甚至請專人負責看守種好的重樓,防止偷挖事件發生,那么,種在農戶森林里的重樓既可以像野生重樓一樣生長,從而保留最好的藥性,又可以降低管理成本,解放出更多的勞動力,提高經濟效益,進而實現重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4 充分發揮農村生產合作社的作用

目前重樓的種植多以家庭自發種植為主,少數由合作社牽頭實施,由于沒有形成合力,我州的重樓產業發展緩慢。如果各地都能由合作社牽頭與龍頭企業合作,解決種苗、技術、加工和銷售的問題,并加強社與社之間的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做好服務工作,那么我州重樓產業的發展將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2.5 加大力度培育地方品牌

我州屬于重樓的道地產區,發展重樓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根據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關于加快發展云藥產業的決定》,我州應抓住機遇,結合我省“云藥”產業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培育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重樓產業,積極打造怒江重樓品牌,從而實現既保護重樓野生資源,又使農民增收的目的。

2.6 建設重樓GAP生產基地

要提高怒江州重樓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就必須建設重樓GAP生產基地,從生態環境、種植到栽培、采收到運輸、包裝,每個環節都要處在嚴格的控制之下,確保重樓的質量,只有質量過硬了,才能創出品牌,實現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因此,各個企業在和農戶的合作過程中應按GAP基地建設要求開展工作,同時切實做好GAP認證工作,讓我州的重樓產業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上來發展。

3 結論

重樓是一種特殊的經濟作物,它生長周期長,自然繁殖率低,經濟價值高,但生產成本和技術要求也相對要高。生產重樓關鍵要保證質量,從目前國內對重樓的研究來看,影響重樓質量和產量的各種因素還尚未完全掌握。但是,怒江州是重樓的道地產區,野生重樓的質量比較有保障,因此,在我州對重樓進行野生撫育應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這樣既能保證重樓的生長環境最接近野生環境,又能減少人類活動對重樓品質的影響,同時也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雖然這種方式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獲得收益,但是筆者認為這是保護野生重樓資源,促進怒江州重樓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較好途徑。

參考文獻

[1] 胡光萬.出自深山的良藥——重樓[J].植物雜志,2002,

(3).

[2] 周元川,李艷珍,段潤虎,等.怒江州稀缺瀕危天然藥物資源調查報告[J].怒江藥學,2004年第1期.

[3] 施曉春,李安華,楊明維.高黎貢山重樓屬植物資源狀況及保護利用初步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8年11月19卷9期.

第10篇

關鍵詞:森林資源;檔案管理;工作探討

中圖分類號:S75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01

森林資源所具有的可再生性和結構功能的穩定只有在人類對森林資源的利用遵循森林生態系統自身規律,不對森林資源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因為林木從造林到其成熟的時間間隔很長,天然林的更新需更久的時間,即便是人工速生林也要10年左右的時間,這就影響到森林資源的再生性和系統的穩定性。森林資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森林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是地球表面生態系統的主體,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改善土壤等多方面的生態防護效能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地球表面生態圈的平衡也要依靠森林維持。森林資源產品轉化的巨差性。森林資源具有多種功能,可以提供多種物質和服務。森林資源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是同一的,在森林資源調查中應收入檔案的材料有:調查的地形圖、平面圖、航空像片、區劃的林班記錄、小班調查表,各類的森林資源調查表,森林經營編制方案、地類面積,森林面積,用材林近成熟、過熟林組成,有林地面積、經濟林面積、竹林面積、防護林面積、特用林面積、用材林面積、薪炭林面積、商品林面積、生態公益林、樹種蓄積,人工林及四旁樹,經濟林,竹林等資源數據及林相圖,森林分布圖等資料和調查報告說明書等。

森林資源是林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業資源狀況是林業工作成效的一種重要標志。森林在生長過程中,受到人為經營和自然因素的影響,森林資源始終處于動態的變化之中,因此,森林資源資料的收集與管理是森林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林業生產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保證檔案的科學性和連續性及內容的真實準確是做好森林檔案的重要工作,為林業生產服務、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1.周密管理,健全制度

縣級林業各個部門,都要重視森林資源工作,定期組織檢查森林檔案建立的情況。檔案管理要求工作責任心強、有林業專業知識、有微機操作水平,并且保持穩定的檔案員隊伍,不能輕易換檔案員,如有變動要做好交接工作,作好交接登記記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定期組織技術培訓和交流,積極采用新技術,逐步完善計算機在資源檔案管理工作中的應用,不斷提高檔案管理技術水平。實行統一的技術標準,專人負責、分級管理、及時修訂、逐年統計匯總上報的管理制度。

2.森林資源檔案的記錄資料

由于年度內森林資源的現狀及消長動態不斷變化,為了充分體現森林資源的信息反饋作用,保證森林資源樓案數據的更新的及時準確,要對各種地類、面積、蓄積、消長量及其他林分調查因子有發生變化的小班,深入現地調查核實其位置和數量,及時的記錄并在年終一并進行年度調整。

(1)根據森林資源的現狀氫現有林分分為商品林和生態公益林兩大類,公益林中分為國家級和省級公益林;以便更好的發揮森林資源的生態功能,充分發揮生態公益林的作用。檔案要及時進行調整,不能串改地塊,要森林類別正確并與林種相統一,不能矛盾,例如公益林的林種不能出現用材林、薪炭林、經濟林的林種;商品林中不能存在防護林、特用林林種。良好的檔案管理可以在生肪公益林管理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

(2)新增成林的驗收合格后及時進行森林資源檔案調整。凡是采取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封山育林等措施的小班,達到規定新成林年限,其保存率、郁閉度、生長狀況和分面情況滿足新增成林標準的就可晉級為新成林。要對新成林的地進行現地驗收,并填寫“新成林小班驗收調查高錄表”年終對符合新成林相當規模準的小班進行檔案調整,要保豆腐皮新成林面積的準確、林種、林齡符合實際并且及時。

(3)對每年采伐變化的小班進行及時填寫“森林資源檔案年度森林采伐變化信息卡片”。對有新分小班的從要小班的最大號連續進行編號。并在小班注記上標明是從哪個小班分出來的,以備查找,同時對林權執照也要及進行記錄,皆伐和全面改造的采伐要注銷其林權執照上注明撫育時間、面積、出材量等。

(4)非林業經營活動(包括亂濫伐)所引起森林資源變化的,對發生變化的各個因子都要實測記錄,隨時進行登記,說明原因。并有測量人、負責人任簽字,年終進行統一調整。

3.森林資源分析報告

森林資源分析報告是森林資源統計年報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森林資源檔案數據庫,統計出年度報表,根據報表統計分析形成分析報告,對森林資源消長變化的原因和評價森林經營效果進行分析;今后經營利用、更新造林、資源管理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第11篇

Abstract: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nce of forest fire files,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forest fire files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find the most scientific, reasonable management approach, strengthen management,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digital management of forest fire files, so as to play the function of archives.

關鍵詞:強化 森林火災檔案管理

Key words: aggrandizementforest fire archives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G2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森林火災檔案是林火發生、蔓延、撲救、熄滅和火災調查、分析以及火案處理的原始記錄,是科技工作者獲得火災情況的重要來原和開展森林防火科研的重要條件,是進行森林防火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和依據。

一、森林火災檔案的意義

1、記述森林火災撲救工作的歷史事件。記錄某位領導、某單位、某英雄、某當事人的主要事跡及事件,受表彰和處分情況。

2、記錄森林火災撲救過程中所使用的戰術、動用人員、所采用的工具、各級領導的關懷程度、森林火災的地塊和損失情況。在森林火災滅火登記表中應詳細記錄起火時間、地點、原因及火種類型;起火地風力、風向、氣溫、溫度和有無降水等氣象情況;火災發現時間、撲滅時間;撲救情況(包括出動的人員、到達火場人數、指揮員姓名、職務、動用車輛情況等);滅火使用的設備工具、實施方法;森林火災燃燒類型、燃燒情況及蔓延發展趨勢;森林火災過火面積以及經驗教訓等。

3、為以后科學研究、決策提供依據。為更好的確定撲救方法、預防森林案件的發生。通過檔案資料,認真吸取處理森林火災的經驗和教訓,可以進一步改善撲火隊伍設備、提高撲火隊員的自身防護水平和自救能力、有助于防火和滅火新技術的開發[1]。

4、為火災跡地的日后恢復重建、綠化提供資料。

二、森林火災檔案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

1、檔案管理分散。防火部門管理火災撲救檔案、公安部門管理火災調查檔案、司法部門管理事故追究檔案、紀委部門管理對行政領導的處分決定檔案。參加撲火的協作單位,各自保存自己參加撲救的檔案。

2、檔案記錄不全。只注重記錄領導對撲救工作的指示,忽視小環境氣象因子、林分狀況等相關因子記錄。

3、人員沒有培訓。一般檔案管理人員由森林防火辦的人員兼任,不設專職崗位。不如人事檔案管理那樣規范,人員沒有經過系統培訓,對咋保管檔案、檔案都包括那些內容知之不多。

4、缺乏統一格式。想記什么記什么、有什么記什么、當時有的記上,事后有的不追記、重要的常規因子不一定都能收錄。

5、庫難一檢索。沒有規范的命令格式。查找起來只能按照發生時間逐個翻閱檔案。防火記錄和檔案材料盒沒有對號入座。

6、與防火檔案不分。兩者都歸在一起,把還本不屬于火災檔案拉在一塊。防火檔案內容較為寬泛,包括防火工程、防火林營造、組織機構、防火預案、日常值班記錄、查崗記錄、防火會議記錄。而火災檔案僅僅是其中火災撲救的一部分。

三、查閱森林火災檔案的幾個途徑

地方志叢書的林業志、地方森林防火網、各級森林防火辦公室。林業志作作為一種公開發行的志書,以二十年為時效,森林防火作為三大森林保護工作之一,一般森林防火工作都占據重要篇章。地方森林防火網作為森林防火的喉舌,宣傳黨的政策、引導不同時期的森林防火工作、指導森林火災的技術、總結記錄森林防火戰例和案件。森林防火辦公室是森林防火的組織、實施機構,參與火災撲救預案的編制、管理森林防火的日常事務、實施撲救森林火災、培訓技術人員等,對每一場火災都有記錄。

四、森林火災檔案的內容

分為四個大項,九個小項。四個大項是:火災登記表、火災現場調查報告記錄表、災后經濟損失表、林火預防情況。九個小項是①起火地點,包括行政區域地名和經緯度;②起火時間、發現時間、撲滅時間;③起火地風力、風向、氣溫、濕度和有無降水等氣象情況;④起火原因及火災種類;⑤火場燃燒情況及蔓延發展趨勢;⑥撲救情況,包括出動人員、到達火場人數、指揮員姓名職務、動用車輛、電臺數量、撲火機具等等;⑦森林火災的過火面積,有林地面積、林種、樹種、林相,損失立木蓄積或幼林株數,及有無人員傷亡等情況 ;⑧火災損失折款數量,包括林木損失 、撲火費用等直接損失,有條件的可計算火災對生態環境、土壤等造成的間接損失;⑨一般以上森林火災,應有從起火、撲救、清理火場、火案查處全過程及造成損失情況等的文字報告。

五、森林火災命令方法

用時間、地域、火災規模等要素,高度概括具體森林火災的本質或主要特征的方法。是對森林火災的最初描述,是一場森林火災狀況的直觀反映。構成要素和順序為:年份、地域、月日、火災規模。基本表達模式:年+省(區、市)+縣(市)+鄉(鎮、林場)+“月•日”+火災規模。舉例:2003年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十八站林業局富拉罕“5•17”特別重大森林火災;2000年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呼中區呼源林場“6•17”特別重大森林火災。

六、森林火災檔案管理工作

森林火災檔案屬科枝檔案范疇。根據國務院頒布的《科學技術檔案工作條件》、《森林防火條例》規定制定森林防火災檔案管理制度。

1、森林火災檔案材料主要有森林火災預報、氣象衛星林區熱點報告,火情報告和匯報,森林火災撲救情況、火災調查和分析、火案處理,森林火災各種統計資料,以及其它與森林火災有關的文件、資料、會議記錄、照片、錄音、錄像等。

2、森林火災統計資料檔案的管理,按照《森林防火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的內容和《中華人民共各國檔案法》、《科學技術檔案工作條例》的規定,專人負責收集、整理。并根據檔案材料價值大小確定保存期限,按規定確定機密、等級,裝訂成冊。按照檔案管理制度逐步編制軟件,利用微機,建立健全森林火災統計資料數據庫和火災檔案。達到資料完整、準確、系統、安全和有效的利用。

3、森林火災統計資料,由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管理和公布,其它單位、部門和個人,需應用火災統計資料的,需經主管領導批準方能提供使用,不得隨意對外提供使用,不得隨意對外提供有關森林火災信息。

4、森林火災檔案為永久性檔案。

七、建立數字化森林火災檔案

現在開發出來的數字化森林火災檔案管理軟件很多,這類軟件從專業的角度,系統、完整采集森林火災的發生的一切基礎數據,只要按要求一步一步填完整,就不會有漏項。這類軟件可以做到全國聯網,輕松地提交火災擋案,很方便地維護火災檔案、統計火災情況。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已從建立2000年以來全國森林火災歷史數據庫,制定了全國森林火災歷史庫建設工作方案》,其中森林火災基本信息采集表(信息采集系統界面),使用起來可操作性強、簡單、方便。全國森林火災歷史庫還可以與《全國氣象信息資料庫》相關聯獲取相應資料;方便統計各類數據;查詢功能十分強大,可以按照森林火災編號、火災名稱、火災發生的地點、火災發生的時間、起火原因、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分別進行精確和模糊查詢。保存起來也不向紙質檔案保存要求的那樣嚴格。

總之:森林火災檔案規范化管理、數字化管理能有效提升森林防火工作,發揮檔案的功能,現在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楊艷秋,魏 娜,唐北武建立森林火災檔案芻議林業勞動安全 第2 1卷第3期 (J):23-25

第12篇

關鍵詞:湖南泰格林紙集團;自營林;生態效益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9944(2010)08-0146-03

1 引言

隨著近年來全球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加劇,森林生態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人們出于對自身健康的關心,也更加關注環境質量,森林在環境中所具有的獨特作用使人們由于關注環境而關注森林,森林的生態效益逐步取代經濟效益被放在首位。

從生態學角度分析,生態效益是指生態系統內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物質循環、能量轉化率和積累量。從價值角度分析,森林的生態效益是指在森林生態系統及影響所及范圍內,森林環境改造對人類社會有益的全部效用。

2 泰格林紙集團森林生態效益評估

湖南泰格林紙集團是我國最早建設林紙一體化的企業,也是目前我國企業建設速生豐產林基地最大的企業之一,公司現有自營林面積13.3萬hm2,林業基地遍布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廣西等省區的65個縣、市。根據森林生態效益評估方法的成熟程度和評估參數的可獲取性,筆者確定本次對泰格林紙集團自營林生態效益價值評估的范圍為涵養水源、水土保持、凈化大氣和吸收CO.2與釋放O.2 4個方面。

2.1 涵養水源效益

森林涵養水源的功能表現在多個方面,主要有蓄水功能、調節地表徑流功能、削洪抗旱功能、凈化水質功能等。但對其價值的評估主要是蓄水和調節徑流兩個方面。

2.1.1 蓄水價值

水源涵養效益評估采用的是等效價值替代法,以修建與所評估森林涵養的水源等量的水庫所需要的費用來計算,其價值計算公式如下。

V=G=S•Q•P[1].

式中,V為森林涵養水源的價值,單位為萬元;G為替代工程的造價,單位為萬元;S為林地面積,單位為hm2;Q為單位有林地比裸地多蓄積的水量,單位為t;P為修建1m3水庫的費用,單位為元/m3。

一般,用材林比裸地多蓄積1448.2~21173m3/hm2[2],取其平均值1782.75m3/hm2,新建水庫庫容一般為8元/m3[3]。經計算,湖南泰格林紙集團自營林生態系統比裸土多蓄積水量23764萬m3,蓄水價值190112萬元。

2.1.2 調節徑流價值

森林調節徑流的價值評估方法跟森林蓄水價值評估的方法一樣,每公頃用材林比裸地調洪能力多482~829m3/hm2[4],取其平均值655.5m3/hm2,經計算,湖南泰格林紙集團自營林生態系統比裸土多蓄積水量8738萬m3,蓄水價值69904萬元。

2.2 水土保持效益

2.2.1 減少水土流失效益

減少水土流失效益采用其防止泥沙流失的效益計算,即從江河湖泊中挖取1m3泥沙的費用等同于森林生態系統減少1m3泥沙流失帶來的經濟效益。參照龔傳洋對福建省林業生態效益估算的方法[5]。

減少水土流失價值=有林地與無林地侵蝕量的差×有林地面積×泥沙淤積百分比×挖取1t泥沙的費用。

有林地比無林地減少的侵蝕量一般為36.8t/hm2•年,全國土壤流失的泥沙有24%的流向江河湖泊,清除江河湖泊泥沙的費用工程總投入一般為36元/t,根據以上數據,湖南泰格林紙集團自營林每年可以減少水土流失490萬t,減少水土流失經濟價值4233萬元。

2.2.2 保持土壤肥力效益

森林保持土壤肥力的效益通過森林減少水土流失的土壤量中所包含的N、P、K的價值來衡量。根據各類土壤分析結果,土層平均養分含量中,N為0.051%~0.188%,P.2O.5為0.04%~0.08%,K.2O為0.74%~2.13%[6],平均值N為0.12%,P.2O.5為0.06%,K.2O為1.44%。經計算,泰格林紙集團自營林因減少水土流失而保存的肥量N為0.588萬t,P.2O.5為0.294萬t,K.2O為5.62萬t。根據中國化肥網2009年下半年的化肥價格,尿素(N含量46%)1650元/t,合全純3587元/t,過磷酸鈣(P.2O.5 含量16%)價格660元/t,合純P.2O.5 4125元/t,氯化鉀 (K.2O 57%)1950元/t,合純K.2O 3421元/t。則整個泰格林紙集團自營林保持土壤肥力價值折合成尿素2109萬元,折合成過磷酸鈣1213萬元,折合成氯化鉀19226萬元,合計22548萬元。

2.3 凈化大氣生態效益

2.3.1 森林吸收SO.2的生態效益

松樹及闊葉樹等樹林吸收SO.2 1604kg/hm2•年以上[7],泰格林紙集團自營林13.3萬hm2面積,每年可以吸收SO.2 2.14萬t。根據美國SO.2排放許可證交易市場的交易價格,200美元/t(約合人民幣1340元/t),則整個泰格林紙集團自營林每年在吸收SO.2方面的生態價值效益為2868萬元。

2.3.2 森林滯塵的生態效益

森林植被由于有大量的枝葉,且凸凹不平,形成巨大的吸附面,當含塵氣流經過樹冠,一部分顆粒較大的灰塵被樹葉阻擋而降落,由于樹木能夠吸附和過濾灰塵能力,使空氣中灰塵減少,而且樹木有大量的絨毛和分泌有粘性的粘液和樹脂,因而很容易吸附住塵粒,并且這些被吸附的塵埃經過雨水沖刷后樹木又能恢復其滯塵的能力。闊葉樹和松樹的滯塵能力一般為10.11t/hm2•年,削減粉塵的成本為170元/t[8],則森林的滯塵生態效益為1719元/hm2•年。按此計算,整個泰格林紙集團自營林的滯塵生態效益為每年22914萬元。

2.3.3 森林殺菌的生態效益

樹木能分泌出殺傷力很強的殺菌素,殺死空氣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對人類有一定保健作用。森林的殺菌生態價值為5300元/hm2•年[9],按此計算,整個泰格林紙集團自營林的殺菌生態效益為每年70649萬元。

2.4 吸收CO.2和釋放O.2的生態價值

2.4.1 吸收CO.2的生態價值

植物所含有的有機物都是通過光合作用從CO.2和水轉換而來的。因此,可以通過植物所含有的有機物的重量來計算植物吸收CO.2的量。根據植物光合作用反應方程式:

6CO.2+12H.2O-28 317 320J=CH.12O.6+6O.2+6H.2O.

推算出樹木每生成1t干物質要固定163tCO.2,因1tCO.2中含純C 0.2727t,所有生成1t干物質可吸收固定0.44t純C。泰格林紙集團自營林總蓄積為1000萬m3,1m3的木材干重為0.45t。因此,泰格林紙集團自營林含有純C量198萬t,跟據歐盟碳交易體系EU-ETS的交易價格,碳匯價格為15歐元每噸,折合成人民幣135元。按此計算,整個泰格林紙集團自營林吸收CO.2的生態價值為26730萬元。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2.4.2 釋放O.2的生態價值

森林就是天然的氧吧,植物生長過程就是就是釋放O.2的過程,根據植物光合作用的反應方程式可知,植物每通過光合作用制造1t的有機物就能生產并釋放1.423t的O.2。工業O.2制造成本價格為400元/t。按此計算,泰格林紙集團自營林能釋放O.2640萬t,生態價值256000萬元。

3 結語

根據以上對泰格林紙集團13.3萬hm2自營林在涵養水源、水土保持、凈化大氣和吸收CO.2與釋放O.2 4個方面的生態效益的評估,整個泰格林紙集團自營林生態效益為665958萬元,其中涵養水源效益260016萬元,水土保持效益26781萬元,凈化大氣生態效益96431萬元,吸收CO.2和釋放O.2的生態價值282730萬元。是其林木價值的2倍多,森林的生態價值遠遠大于森林的林木價值,這與國內外其他對森林生態價值評估的結論是一致的。

參考文獻:

[1] 姜文來.森林涵養水源的價值核算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03(2):17~18.

[2] 康文星,田大倫.湖南省森林公益效能的經濟評價[J].中南林學院學報,2001(3):162~164.

[3] 浙江省水利廳.關于東陽市向義烏市轉讓橫棉水庫部分用水權的調查報告[R].杭州:浙江省水利廳,2001.

[4] 康文星,田大倫.湖南省森林公益效能的經濟評價[J].中南林學院學報,2001(3):72~74.

[5] 龔傳洋.林業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估算[D].福州:福州大學,2005.

[6] 浙江農業大學.作物營養與施肥[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7] 袁正科,田大倫,袁穗波.森林生態系統凈化大氣 SO.2能力及吸S潛力研究[J].湖南林業科技,2005(1):82~84.

[8] 國家環境保護局.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R].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8.

[9] 張敬增,王照平.河南林業生態效益評價[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6.

Ecological Benefit Assessment of Self-managed Forestry of Hunan

Tiger Forest& Paper Group

Wang Guoqiang

(Hunan Tiger Forest & Paper Group Co.Ltd Changde Project Department, Changde

Hunan 415000,China)

Abstract:Ecological benefit assessment is made to self-managed forestry of Hunan Tiger Forest& Paper Group,based on four aspects,which are water conserva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ir purification and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oxygen rele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logical benefit of self-managed forestry of Hunan Tiger Forest& Paper Group reaches 6659.58 million RMB, which is more than two times larger than the value of trees. That proves the ecological benefit of forestry far outweigh the tree value.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子洲县| 化隆| 盖州市| 容城县| 嘉义县| 平南县| 沧源| 寿光市| 朝阳区| 武川县| 如皋市| 齐齐哈尔市| 安丘市| 大同县| 阳泉市| 荥经县| 永德县| 沙坪坝区| 阿坝县| 隆昌县| 江源县| 阿拉善右旗| 长垣县| 龙南县| 汝南县| 太湖县| 土默特左旗| 高青县| 巴彦淖尔市| 砚山县| 克什克腾旗| 昌宁县| 资溪县| 娄烦县| 通许县| 定兴县| 宁强县| 肃北| 宜春市| 荣昌县| 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