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中綜合素質評價

高中綜合素質評價

時間:2023-01-13 19:31:3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中綜合素質評價

第1篇

1.模塊管理,流程運作

在北京市綜合素質評價方案中,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包括思想道德、學業成就、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個性發展6個方面。在實際工作中,一般學校都把此項工作交由德育處落實,但德育處通常只對班主任和學生有管理權,在推動其他教師進行學業成就、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方面的評價時面臨一定的困難。

我們的做法是,把綜合素質評價的6個部分打散,實行模塊管理、流程運作。由教學處負責學業成就、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3個模塊,由德育處負責思想道德、交流與合作、個性發展3個模塊,各年級組按設計好的流程進行具體運作。如在教務處的組織下,學業成就的評價由學科教師完成后交給各學科科代表,運動與健康的評價由體育教師完成后交給體育委員,審美與表現的評價由藝術教師完成后交給文藝委員;各學科科代表、體育委員、文藝委員再組織同學將相關評價填寫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上。在德育處安排下,由班主任根據學生表現和各方面反饋填寫學生的思想道德、交流與合作、個性發展內容,或由學生完成部分文本填寫。最后,學生、教師等不同評價主體再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上的相關內容傳到網絡電子平臺上。模塊管理可以解決處室之間以及教師之間扯皮的問題,流程運作可以解決模塊之間、評價主體之間以及文本評價手冊和電子平臺之間的關系問題,模塊管理和流程運作相互配合,有效推進了綜合素質評價工作。

2.評管結合,提高實效

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文明班集體評比和學生行為習慣量化評價是主要的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具有很強的管理功能。但是,新課程背景下的綜合素質評價強調以質性評價為主,注重質性描述,重視個體發展,卻忽視了量化評價,淡化了學生之間比較的動力和集體的教育功能,評價的發展功能不明顯,評價的管理約束功能被削弱。比如:綜合素質評價要求每個學期對每一位學生進行一次思想道德(包括道德品質和公民素養)的描述性評價并給出等級,這種評價實際上是粗獷的、不具體的,對過程的關注不夠,引領的功能不強,管理的功能也不容易體現;原來德育系統進行的學生行為規范日常評價要求明確,落實到事、到人、到行為、到時間,并且能夠及時給予評價反饋,具有很強的管理功能,如果這種評價繼續單獨進行,就會造成新舊評價體系兩層皮,如果納入綜合素質手冊,其管理功能就容易被弱化。因此,我們需要研究新舊評價體系如何對接以及有機結合的問題,實現評管結合。

現在,我們開發了一個類似于駕駛本的評價手冊,學生可以隨身攜帶,此本包括綜合素質評價的所有項目,又包含行為習慣養成的管理項目,可以實現實時的過程性評價,把評價和管理結合起來,每個學期可以盤點一次。“駕駛本”包括綜合素質評價的6個方面的學期等級性評價結果,也包括一些過程性、激勵性的事件記錄,這樣可以發揮評價的引領和導向功能;“駕駛本”還包括對遲到、早退、曠課、吸煙、肇事等隨時發生的違規違紀事件的記錄,隨時提醒學生守規矩、講文明、懂禮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榜樣引領,異曲同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要求:新的評價體系要改變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的做法,發揮其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評價促進學生向哪個方向發展?評價如何促進學生發展?評價在實踐中如何運作?評價能否發揮促進發展和教育學生的雙重功能?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去思考。

為引領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我校每年進行兩次優秀學生評選和表彰,每學年末根據市區教委要求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干部、優秀團員。我校在第一學期末評選年級百名標兵和學校百名標兵,包括十佳中學生、三好學生標兵、學生干部標兵、學科競賽標兵、社會實踐標兵、社區服務標兵、科技特長標兵、藝術特長標兵、體育特長標兵、突出進步標兵。十佳中學生是綜合表現最優秀的學生;三好學生標兵和學生干部標兵以上一個學期市區評選為基礎,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其他七項標兵的評選突出學生的特長發展,旨在激勵更多綜合表現較好又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學生。通過相互銜接的評優體系的建立和實施,引領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這種評優過程突出激勵性、過程性、參與性和引領性,操作簡單,效果顯著,是綜合素質評價的支撐、補充和重要內容。

4.重點突破,分步實施

綜合素質評價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多主體評價更是難于操作,工作量與實效性之間反差較大,操作者容易出現應付、逆反和焦躁情緒。因此,各校應該在綜合素質評價的框架之內,在市區操作性方案的指引之下,結合自身校情,采取有效策略,重點突破,分步實施。

第2篇

積極探索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辦法,使高校招生錄取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改革得以順利推進,這是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和推動高中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所在。

近日,《揚子晚報》以“高考改革要看學生綜合素質,調查發現九成學生素質都打A”為題,將目光聚焦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據了解,在現行的高考錄取政策中,學生高考成績中已包含綜合素質評價,但此項綜評成績由中學負責判定,雖然高考報名表上注明“凡得A等第的學生,必須有突出表現的有效記錄,否則,視為無效”這一條,但實際90%以上的學生都能拿到A等。面對綜合素質評價在實踐中遇到的難題,特別是在推進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如何更好地使用評價結果還有待深入研究。

破解綜合素質評價的實踐難題,需要用科學的評價理念予以引領。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探索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從本質上看,推進多元錄取機制,就是希望通過招生錄取制度改革倒逼評價制度改革,引領高中學校推進素質教育,注重高中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這是在推進高考改革背景下看待綜合素質評價的一個重要視角。因此,實施綜合素質評價,不應當只看重評價結果,甚至只是為了升學而追求一個好的評價結果,而應更加看重過程,注重評價的反饋和激勵功能,讓學生真正從評價中體驗成長的快樂,獲得不斷進步的動力和源泉。

破解綜合素質評價的實踐難題,要求高中學校把握好實施環節。實施綜合素質評價,關鍵是要保證評價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從保證科學性角度看,綜合素質評價應當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相契合,綜合考查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方面的情況,使考查學校教育質量和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內容相一致,形成政策合力。就高中學校而言,還應根據學生特點和教育教學實際,進一步細化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和要求,增強評價的可操作性。

從保證客觀性角度看,由于綜合素質評價的很多內容難以量化,容易摻雜一些主觀因素,操作彈性較大,導致評價結果的說服力不強;由于綜合素質評價主要由學校組織實施,因顧及綜合素質評價對學生升學可能帶來的影響,難免會出現媒體所報道的那樣學校盡量給學生打高分。這樣的做法,既偏離了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的初衷,也難以實現與高校招生錄取掛鉤的改革目標,對此需要進一步完善機制、加強監督,做到防患于未然。從深層次改革看,要著力增強綜合素質評價的客觀性,強化事實性材料和寫實性描述在評價中的作用,避免簡單化地打個分數、給個等級。

破解綜合素質評價的實踐難題,要求高校把握好使用環節。綜合素質評價與高校招生錄取掛鉤,有可能會使綜合素質評價走向功利化,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種擔憂。但轉換一下思路,通過實現這樣一種掛鉤,客觀上會使綜合素質評價的受重視程度得到提升,有利于綜合素質評價不斷走向規范和完善。從推進改革的視角看,破解綜合素質評價的實踐難題,要求高校把握好以下環節:一是在招生錄取時,高校要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使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使用更具操作性。二是在目前誠信意識相對薄弱的社會環境下,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容易受到種種不誠信行為的干擾,因而要求高校在參考綜合素質評價時,做到客觀、公正和透明,并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此外,引入綜合素質評價勢必會增加高校招生錄取的工作量,調整現行的招生錄取辦法,給高校提供相對充裕的時間,有利于確保評議審核過程更加充分和嚴謹。

充分認識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意義,積極探索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辦法,使高校招生錄取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改革得以順利推進,這是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和推動高中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所在。雖然破解綜合素質評價的實踐難題還會面臨諸多挑戰,探索的過程也不會一帆風順,但改革的方向應當堅持,推動改革的決心不能動搖。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

(選自《中國教育報》)

第3篇

一、實行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一)實行初中學生學業考試制度。將初中學生學業考試作為初中學生學科學習目標評價的主要手段。初中學生學業成績,一是用來反映初中學生在學科學習方面所達到的水平,并依據成績對學科教學情況進行評價;二是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終結性考試,未參加學業考試的學生不得領取《義務教育證書》;三是作為高中階段學校錄取新生的依據。實行初中學業考試后,不再組織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

初中學業考試由市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實施。市教育局要建立學業考試工作制度和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考試組織、成績管理的制度化、信息化、規范化。學業考試成績根據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確定合格標準,采用等級和實際分數進行記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按考試成績對學校、學生排隊或排名。

學業考試的命題應根據學科課程標準,加強試題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特別是在具體情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杜絕設置偏題、怪題。要建立和完善命題工作機制,落實命題人員資格認定和動態管理制度、試題征集制度、命題與審題分離制度、閱卷質量過程監測制度、試題評價反饋制度等,確保試題質量。

學業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品德、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體育與健康由學生在校期間各年度成績和畢業時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測試成績組成,其他學科考試形式均為閉卷考試?!傲睂W制學校生物、地理學科在學生初二學業完成后進行學業考試;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思想品德、歷史學科在學生初三學業完成后進行考試;“五四”學制學校地理學科在學生初二學業完成后進行考試,生物、歷史學科在學生初三學業完成后進行考試,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思想品德學科在學生初四學業完成后進行考試。

學業考試考查科目為音樂,美術,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由縣(市、區)教育局指導學校組織實施。

(二)實施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級制度。依據《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號)精神,把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綜合實踐能力、學生特長等8個基礎性發展目標,作為評定初中學生綜合素質等級的主要內容。評價結果包括等級和綜合評語兩部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以一個學期為一個評定時段,在初中最后一個學期依據學生每學年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按照A(優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4個等級確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級。要堅持內容全面、主體多元、方法多樣、注重過程、結果客觀的原則,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綜合評語由班主任在征求其他任課教師意見并匯總全班同學意見的基礎上,對每個學生做出描述性評價。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級將作為學生畢業及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評為D級的學生不得領取《義務教育證書》,不得被普通高中學校錄取;報指標生錄取的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定必須達到B級以上。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由各縣(市、區)教育部門負責指導和監督,具體工作由初中學校組織實施。學校對初中畢業班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于每年5月初完成。各初中學校要突出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德育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和諧發展。各地要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評價辦法向社會公示、公布,評價結果根據需要向學生公示。公示時間應在5天以上,公示無異議方可記錄。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力求評價結果科學和公正。

(三)建立和完善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成長檔案。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初中學校要為每個學生建立成長檔案。檔案包括學生的學業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等級、綜合評語以及初中階段發展的突出表現(或標志性成果)等內容。要嚴格限定學生發展標志性成果的種類,可能加重學生負擔和大量占用學生校外活動時間的項目(如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結果等),不作為標志性成果和認定特長生的依據,不與升學掛鉤。

(四)實施初中學校素質教育工作評價制度。初中學校素質教育工作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更新教育理念、實施國家課程標準和課程方案、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制止學生輟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既能橫向分析學?,F實的工作情況,又能縱向分析工作進展。要加大重點指標的評估權重,促進學校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規范辦學行為。初中學校素質教育水平評估成績,作為分配普通高中指標生計劃的重要依據。

二、深化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制度改革

(一)以學業考試取代升學考試,以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為依據錄取新生。實行初中學生學業考試后,取消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普通高中以學業考試成績為主,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級作為高中錄取新生的限定條件。

(二)將普通高中半數以上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學校。從2010年起,將普通高別是優質高中或省級規范化高中招生指標的60%(不含指標生)以上分配到高中服務區內各初中學校;各初中學校指標生的分配數額,根據該學校初中畢業生人數和素質教育工作評價得分各占50%權重確定。

為充分發揮招生指標分配對初中素質教育的引導作用,提倡對指標生錄取不設限制性條件。對錄取指標生設限的,應以不同批次最低錄取標準條件為設限標準。初中學校要根據學生報名情況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按照多于招生指標的一定比例向普通高中推薦。招收指標生的高中可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對初中選送指標生的質量做出評價,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可將評價結果作為初中素質教育工作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據此增加或削減初中學校的分配指標。

對在素質教育工作評價過程中或日常工作中發現有嚴重違背教育規律、違反辦學行為規定、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對學生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和引起嚴重后果的學校,要調減其指標生分配名額,直至完全取消其按照素質教育評價情況分配指標的資格,同時給予學校負責人以必要處分。

(三)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招生錄取。除采用指標生審核錄取外,也可采取以下形式進行招生錄取。一是統一招生錄取。由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在規定時間內,由高中學校根據初中畢業生報名情況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集中錄取。二是推薦錄取。初中學校可對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推薦,至少兩名教師寫出推薦信,由高中學校通過調查、面試、綜合能力測試等方式考核后,予以錄取。三是特長錄取。特長生錄取的主要依據是綜合素質評價加特長考核。對有特殊才能或潛能但無實證性材料的學生,高中學校應提供考生展示特殊才能的條件,并建立相應的組織對考生的特殊才能進行評定。四是劃片招生錄取。鼓勵高中教育資源和普職比例相對均衡、高中段教育普及率高的地方,在認真論證、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采取區域內劃片招生辦法,合理劃分各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招生服務片區,促進生源平衡,搭建競爭平臺,實現辦學效益的最大化。五是注冊錄取。部分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可采取注冊招生的方式,由初中畢業學生持成長檔案,在規定時間內到校報名,由學校根據學生成長檔案決定是否錄取。

(四)擴大優質高中招生自。對辦學水平高、有特色、在當地能起示范作用的優質高中,教育行政部門應擴大其招生自,在學校招生計劃中安排一定比例,由學校自主招生。取得招生自的學校,要制定自主招生工作方案,報市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后實施。優質高中自主招生的比例,應不低于招生計劃的5%、不高于招生計劃的30%。

三、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改革和完善評價與考試制度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認真做好本地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高中階段招生制度改革工作。要建立完善公示、誠信、監督監控、復查復議和責任追究等制度,嚴格按制度辦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維護公平競爭。

(二)嚴肅招生紀律。對在初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等級評定、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過程中違反規定的,一經查實,嚴肅處理。涉及學校的,在評先評優、年終考核、考點設置等方面實行“一票否決”,是“規范化學校”的取消其稱號,是初中學校的減少或取消其指標生分配數額,并追究學校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的責任;涉及教師的,取消其當年度評先評優資格和參與學生評價工作資格,不得作為推薦生的推薦教師。

第4篇

實施統一的學業水平考試

將原來的初中畢業考試和高中招生考試“兩考合一”,實施統一的學業水平考試,是很多地方中考改革的一種重要做法。由于學業水平考試是一種全面考查,促進了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有效落實,也有利于督促學校開足開齊課程,從根本上扭轉“考什么、學什么”和“考什么、教什么”的群體性偏科現象,利于學生知識結構更加全面,利于促進初高中學科知識的有效銜接。同時,“兩考合一”也避免了重復考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考試負擔。

這一做法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由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統考科目涵蓋了初中階段設置的主要科目,考試科目過多,特別是一些科目考試放在初二下學期進行,使學生過早地處于備考狀態,壓力和負擔明顯加重,且打亂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二是由于“水平考試”與“選拔考試”存在功能上的差異,相對于“選拔考試”,學業水平考試的試題難度有所降低,使得學生成績的區分度變小,高中招生的篩選難度加大。目前通過增設附加題等方式體現“選拔性”,對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三是由于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多、次數多,學校組織考試的管理難度加大,經濟負擔加重,傳統的“以考養考”方式難以為繼,需要財政投入予以保障。

風向標:盡管推進“兩考合一”,實施統一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面臨一些困難,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將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初中畢業和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據,應當成為改革的基本方向。與此同時,學業水平考試的科目設置、考試方式、命題方式和成績呈現方式等有待進一步探索。

考試成績使用“等級呈現”

考試成績使用“等級呈現”,是一些地方中考改革的重要變化。在學業水平考試中用“等級呈現”取代“分數呈現”,模糊了分數的細微差異,避免了分分計較,為“綜合素質評價”進入高中招生提供了一定空間。同時,實施“等級呈現”有利于杜絕炒作中考狀元,以及按中考分數為學校排名等現象,也有利于緩解高中學校無序的生源爭奪。

這一做法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現行的“等級呈現”都是通過分數轉換而來,且等級的劃分大多依據教育資源狀況、高中招生計劃等因素,沒有按照一定的分數區間確定學生的學業成績等第,科學性不強;二是從分數轉換為等級的方式過于復雜,直觀性不強,不易為大眾所理解,甚至造成一些誤解,以至于在實際推行過程中難度較大;三是相對“分數呈現”而言,“等級呈現”的區分梯度減少,極易出現報考志愿扎堆的狀況,甄別不易,招生計劃難以控制。特別是在“綜合素質評價”與高中招生沒有真正實現“硬掛鉤”的情況下,招生難度相應加大;四是由于目前高考仍然沿用“分數呈現”方式,中考實施“等級呈現”改革,難以與高考實現對接。

風向標:鑒于各地在實施考試成績“等級呈現”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在今后中考改革過程中,應考慮對不同科目采取不同的考試成績呈現方式,部分核心科目(如語文、數學等)沿用“分數呈現”方式,部分科目實行“等級呈現”方式,還有部分科目采取“合格”與“不合格”的呈現方式。這樣做的目的,既保證了考試成績的區分度,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分分計較。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省市在嘗試“等級呈現”后,重又回歸“分數呈現”,在國家層面的制度設計中,對于這一情況應當予以考慮,并對政策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行評估。

部分學科實行“多次考試”

在一些地方的改革實踐中,對學業水平考試的部分科目實行“多次考試”,為學生提供多次機會,避免了考試的“一錘定音”。

這一做法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對于學生而言,只要成績不滿意,一定會爭取再考的機會,而“多次考試”也意味著“頻繁備考”,無形中增加了考試的壓力;二是為了保證考試的公平性,每一次考試的難易程度必須保持一致,這對命題工作提出很高的要求;三是對于統一組織的考試而言,“多次考試”的成本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風險較大,安全問題難以保證。

風向標:從高中招生改革的視角看,“多次考試”的理念固然很好,但由于學業水平考試的大部分科目是在初三舉行,不具備“多次考試”的條件,通常只有地理、生物和信息技術等科目的考試在初二下學期舉行,因此,“多次考試”在大部分地方并沒有真正實施。從長遠看,如果將學業水平考試的部分科目(如英語)納入社會化考試,“多次考試”的意義和作用會更加明顯。

“綜合素質評價”與高中招生掛鉤

推進初中學校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并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中錄取的依據之一,這是各地推進中考改革的一個重要做法。綜合素質評價突出強調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高中招生錄取的依據,有利于改變用考試分數簡單相加作為錄取的標準。

實施綜合素質評價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將綜合素質分解成日常的行為表現并一一加以量化評分,再將成長中初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定為ABCD不同等級,這種做法的科學性不強;二是由于綜合素質評價的部分指標難以量化,僅靠“定性”又不好評價(如:審美、生活態度等),操作彈性較大,客觀性難以保證;三是綜合素質評價是一種過程性評價,工作量較大,很多教師疲于應付,容易流于形式。以至于出現“說起來很重要、干起來很次要、忙起來就不要”的尷尬局面。

將綜合素質評價與高中招生掛鉤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由于綜合素質評價機制不夠完善,科學性、客觀性不強,在高中招生中的實際作用較為有限。目前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中招生還只限于“資格條件”(如指標分配生、推薦生的資格條件)、同等條件下的“優先錄取條件”等,至多只是一個“門檻”,難以真正實現與高中招生的“硬掛鉤”;二是在目前誠信意識相對薄弱的社會環境下,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中招生錄取依據之一,極易受到種種不誠信行為的干擾,影響高中招生錄取的公平公正;三是由于初中學校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使用初中學校各自提供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可比性不強,以此作為高中學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有失公平。此外,很多初中學校為了確保自身的升學率,增強學校整體競爭力,往往在綜合素質評價上給學生打高分,違背了綜合素質評價與高中招生掛鉤的本意和初衷。

風向標:從總體上看,各地對實施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并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中招生錄取的依據予以高度認同,認為此舉有利于學校推進素質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從具體實施情況來看,由于操作性不強,在高中招生中的實際作用不大。當務之急,必須完善綜合素質評價辦法,增強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和透明度。如完善“成長檔案”、“記錄袋”,強化事實性材料、寫實性評語在高中招生錄取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綜合素質評價與高中招生從“軟掛鉤”向“硬掛鉤”的轉變。

擴大高中學校招生自主權

由高中學校依據學校定位、培養目標、辦學特色等自主制定招生錄取工作方案和學生綜合素質認定辦法,是推進中考改革的一種重要探索,在一些地方的改革實踐中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擴大高中學校招生自主權,符合高中多樣化發展方向,利于學校特色的形成,也利于學生個性與特長的發展。

這一做法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教育主管部門對高中學?!罢猩灾鳈唷钡墓源嬗蓄檻],高中校長對“招生自主權”也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擔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干擾、壓力和質疑。可能的結果是學校仍然將分數作為錄取的標準,改革的意義和作用難以真正體現。

風向標:在今后的高中招生改革中,擴大高中學校招生自主權,應當成為一個基本方向。但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可先行選擇部分地區和學校進行探索實驗,待時機成熟后再行推廣。

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校

將優質高中的招生指標合理分配到初中學校,是各地中考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此舉有利于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緩解小升初擇校壓力,為在薄弱初中就讀的學生提供進入優質高中的機會。

這一政策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分配方式還不完善。目前指標分配的主要依據是初中學校畢業生人數,還有的是根據初中學校的綜合情況進行分配,包括畢業生人數、辦學水平、素質教育實施狀況,往年升入高中的學生數量等。如果單純依據初中學校畢業生人數分配指標,對于那些辦學規模小、辦學水平高的學校顯得不夠公平;二是錄取方式存在一些矛盾和困惑。如果設定錄取分數的底限要求,很多學校由于達到分數要求的學生數量不足而造成指標浪費,使得分配生政策難以按計劃完成,實際效果大打折扣;如果不設錄取分數的底限要求,只要獲得分配生指標,就能夠獲得進入優質高中的機會,造成學生之間入學成績差異巨大,給高中學校的教育教學造成一定困難。

第5篇

13.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是什么?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分析,是發現和培育學生良好個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的制度設計。其內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

14.綜合素質評價是如何進行信息化管理的?

省教育廳將建立江西省普通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以下簡稱信息管理系統),采用客觀信息(如學考成績、體質測試主要結果等)系統導入,其他信息學校錄入、學生提交事實材料相結合的方式,客觀記錄學生的學習成長經歷。

15.如何確保評價規范有序、真實可信?

為確保綜合素質評價真實可信,我們對此做了系統設計。

一是在評價內容上,將學生成長過程中突出表現作為考察的重點,特別是強調通過參與相關活動情況及其成果來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狀況,使評價內容可考察、可比較和可分析。

二是在評價程序上,嚴格規范了評價程序的五個環節:寫實記錄、整理遴選、公示審核、導入系統、形成檔案。五個環節前后連貫,環環相扣。同時突出寫實記錄、公示審核等,要求如實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具體活動,并以事實材料為佐證,做到有據可查。

三是在完善制度上,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四項監督制度,即材料公示制度、抽查制度、申訴與復議制度、誠信責任追究制度,對弄虛作假者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等規定給予嚴肅處理,確保綜合素質材料真實可靠。

16.外省市轉入我省就讀的學生如何轉入綜合u價信息?

由外省市轉學進入我省學校就讀的學生,其需錄入信息管理系統供招生使用的信息,應由轉出學校加蓋公章確認并經轉入學校公示、審核后,由轉入學校錄入信息管理系統。

17.綜合素質評價材料如何使用?

綜合素質評價材料使用堅持因地制宜,誰用誰評。材料使用主體不同,其目的和意義也不一樣。用于學生教育時,由高中學校進行,高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寫實記錄及相關事實材料,分析把握學生成長過程,指導學生發揚優點,克服不足,明確努力方向,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用于高校招生時,由招生院校進行。高等學校要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組織教師等專業人員對檔案材料進行研究分析,做出客觀評價,在招生簡章中明確具體的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并提前公布,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

18.綜合素質評價在高校選拔中起什么作用?

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參考條件,并將具體使用權交給高校,是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第6篇

綜合改革試點從2017年之后入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現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試點地市仍執行原來的考試招生辦法不變。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一個基于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荚囌猩浫∧J?。

中考也要改變成績簡單相加

根據教育部日前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锏闹笇б庖姟?,改革的目標是逐步建立一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招生錄取模式。重在改變目前高中招生將部分學科成績簡單相加作為錄取依據的做法,克服唯分數論。

根據改革意見,以后將初中畢業和高中招生考試 “兩考合一”,合并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現“一考多用”,減輕學生多次備考負擔。

其中包括,改變考試科目構成:語文、數學、外語為基礎學科,統一作為錄取計分科目。將體育也納入錄取計分科目,科學確定考試分值或等第要求,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同時,根據文理兼顧、負擔適度的原則,由試點地區確定其他納入“錄取計分科目”,防止群體性偏科。國家課程方案所設定的科目均列入學業水平考試的范圍,但并不要求將所有科目納入招生錄取計分科目,以免增加學生負擔。

學生可自選中考部分科目

這次改革也提出,在每門課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給學生適當的選擇權,發展學生優勢特長。所以,學生的學業水平考試,將可以選擇除語文、數學、外語、體育之外的其它“錄取計分科目”。但是,不能只選文科類科目,也不能只選理科類科目,要文理兼顧。沒有選擇的科目,不僅“要學”、“要考”,還要達到“合格”。

意見希望改革減少中考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注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素質。在成績表達方面,可采用分數、等級等多種形式呈現成績,重申了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等級”呈現的要求,避免學生分分必爭、過度競爭。

“綜合素質評價”成為主角

第7篇

一、初中畢業升學考試科目設置

初中學生畢業升學必須對國家規定的所有課程開展測試,包括文化科目考試、體育與健康考試、會考、考查科目以及綜合素質測試。

1. 文化考試科目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思想品德、歷史為文化考試科目,在初三年級進行。其中,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實行閉卷考試,思想品德、歷史實行開卷考試。各文化學科由市教育局統一命題、制卷、網上評卷。

2. 體育與健康考試項目

全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與健康考試以滿分30分計入學生升學總分,其中學習過程評價12分、體鍛效果評價18分。

3. 會考科目

地理、生物、理化生(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為畢業會考科目。地理、生物學科實行閉卷考試,在初二年級進行,由市教育局按中考文化考試科目統一組織考試,統一命題、制卷,統一網上閱卷,試卷結構、難度依據學科考試說明確定。理化生實驗技能考查按市教育局制定的具體方案實施。

4. 考查科目

信息技術、音樂、美術、綜合實踐為考查科目,考查結果以等級形式(合格、不合格)呈現。

5. 綜合素質評價

綜合素質評價是全面反映初中學生素質發展狀況的重要手段,其評價結果是學生畢業和高中錄取的必備條件。

綜合素質評價以學生的日常表現為依據,內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各初中學校要健全《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單》、《學生健康卡》和《成長記錄袋》等制度。綜合素質評價應參照學生成長記錄和學生本人、同學及相關人員提供的信息。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方法、程序及評價結果應向學生及其家長公示和解釋。綜合素質評價獲得優秀等級的學生名單應及時在學生所在班級公示。

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用等級加評語的方式呈現。評價等級分為A、B、C、D四等級。各初中學校要成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委員會,各班級要成立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小組。班級評價小組成員不得少于3人,評價小組主持班級學生的綜合評價工作。評價結果要在充分聽取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由評價小組集體討論決定。

各初中學校應對初中畢業學生進行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的全面鑒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達C及其以上等級者方可畢業。

二、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安排

1. 文化考試科目

文化考試時間為6月15日—17日,考試結果以分數形式呈現,考試日程、各學科分值及考試時間見下表:

表一:文化考試日程

從2018年中考開始,思想品德和歷史考試合場、分卷,中間間隔10分鐘用于試卷收發、學生不離開考場。

英語聽力口語測試按省統一要求組織,成績計入英語學科總分。

表二:各學科—— 考試時間

2. 體育與健康考試項目

體育與健康考試由市教育局統一組織、分區域實施。全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與健康考試工作須于5月20日前結束。

3. 會考科目

初二地理、生物考試時間分別為6月19日上午 8:00—9:00 和9:10—10:10,地理和生物考試合場、分卷,中間間隔10分鐘用于試卷收發、學生不離開考場。

理化實驗操作考試在初三年級的5月份進行,生物實驗操作考試在初二年級的6月份進行。

地理、生物會考結果以等級形式呈現,分A、B、C、D四個等級,根據考生成績按比例折換成相應的等級,以測試總人數的前30%(含30%)考生為A等級,前30%至前70%(含70%)為B等級,前70%至前90%(含90%)為C等級,90%以后的為D等級。

2015年升入初一年級的學生在2018年參加中考升學時,地理、生物學科會考成績均應達到C及其以上等級方可報考三星及以上普通高中(包括參與熱點高中指標生定向分配),凡會考科目成績有D等級者要求升入省三星及以上普通高中就讀的,市教育局一律不予辦理普通高中學籍。2016年升入初一年級的學生在2019年參加中考升學時(就是現在的校內初二年級),地理、生物學科會考成績均達到B及其以上等級在升學時方可享受熱點高中指標生待遇;會考成績均達C及其以上等級者方可報考三星及以上普通高中。

4. 考查科目

第8篇

(一)改革原則。堅持育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堅持公平公正,強化整體設計,完善規則程序,健全中考制度。堅持普職并重,實現協調發展,為學生提供適合的高中階段教育。堅持因地制宜,加強省級統籌,全面推進與先行試點相結合,積極穩妥推進中考改革。

(二)總體目標。到2020年左右形成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荚囌猩J?,形成既體現全省統籌又兼顧地方改革創新的管理機制,形成具有江蘇特色的規范有序、監督有力的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行體系。

二、主要任務

(一)全面推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1.統一考試性質與科目要求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考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目前全省各設區市已全部實行的初中畢業、高中招生“兩考合一”,自2018年起,統一規范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簡稱“中考”)。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科目,應完整包括國家、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所規定的初中階段全部科目或內容,具體包括: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教育、勞動技術教育、理化生實驗技能等。綜合實踐活動的其他相關情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內容。

2.合理確定學業水平考試的形式、成績呈現方式和結果運用

學業水平考試應根據考試科目和內容的特點,合理確定考試形式,具體包括地方組織的紙筆考試(開卷或閉卷),計算機考試(機上作答或人機對話),現場測試,作品或成果鑒定(個人作品、成果或小組作品、成果);學校組織的過程性測試或考查等。

學業水平考試的結果,應根據不同學科的性質和特點,合理確定成績呈現方式,包括原始分數、考試等級、合格與不合格等。學業水平考試的組織形式、成績呈現方式和結果運用,由各設區市根據課程教學改革要求、高中階段考試招生改革方案的整體設計自行確定。要將初中畢業生藝術素質測評納入學業水平考試,合理使用測評結果。

3.合理確定計分科目和分值

各設區市在制定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改革方案、確定作為錄取計分的科目時,要根據“夯實基礎,文理兼顧、負擔適度,穩妥推進”的原則,除將語文、數學、外語、體育與健康的考試成績計入總分外,至少要將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和化學4科的考試成績納入錄取計分科目。鼓勵采取4(語數外體)+6(政史地理化生)模式進行試點,現已采取4+6模式的不再減少計分科目。在考試方式上,可以根據學科性質和特點采取適當的方式,文化學科可以采取各科分卷或相近科目合卷的方式。各計分科目分值的確定,要堅持以國家、省頒布的課程方案為依據。

4.統一學業水平考試的時間安排

為保障全省義務教育課程計劃的統一實施,加強考試組織的協調性,自2018年起,在充分調研和協商的基礎上,根據各設區市高中階段學??荚囌猩母锓桨负筒煌荚嚳颇康奶攸c,制定指導性時間安排表,推進改革的平穩實施。

(二)全面完善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1.進一步明確綜合素質評價的性質、內容和要求

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和分析,是培育學生良好品行、發展個性特長的重要手段。進一步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對于實施發展性評價改革,激發學生主動發展,改變以考試評價簡單代替課程教學管理的現狀,具有重大意義。

各地要指導初中學校根據義務教育性質、學生年齡特點,結合教育教學實際,細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發展、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等方面的內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學生的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注重考查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和突出表現。

各地要積極完善客觀真實、方便適用的綜合素質評價辦法,扎實開展評價工作,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與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掛鉤。初中學校和教師指導學生做好寫實記錄,整理遴選具有代表性的活動記錄和典型事實材料。充分利用寫實記錄材料,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指導,促進學生發展進步。初中學校要將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進行公示、審核,為每位學生建立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提供給高中學校招生使用。

2.建立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

制定全省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導方案,參考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建立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設區市或學校的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可根據自身實際在省級平臺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并對教師、學生提供平臺使用的具體指導。通過電子平臺,建立完善的綜合素質評價材料的遴選、公示、審核、監督和使用制度。

(三)推進招生錄取改革

1.堅持普職招生規模大體相當

切實做好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荚囌猩y籌工作,促進普職協調發展,做到普職招生規模大體相當,鼓勵和引導動手能力強、職業傾向明顯的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奠定基礎。

2.堅持指標生分配制度

完善熱點公辦普通高中學校招生計劃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制度。根據初中畢業生數和辦學情況,按不低于70%的比例將熱點公辦普通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初中學校,分配名額適當向農村初中和城市薄弱初中傾斜。要采取指標生優先錄取、設置最低錄取分數線等有效措施,保證指標數量總體完成,引導初中學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

3.嚴格自主招生政策

根據高中學校的類型和特色,給予一定數量的體育、藝術、科技等特長生自主招生名額,招收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學生,推動普通高中多樣特色發展。特長生招生計劃原則上不得超過學校當年招生計劃總數的5%。

高中學校嚴格規定自主招生的原則、程序和錄取標準。要結合學校實際認真制定自主招生工作方案并經設區市教育主管部門審核批準后執行。自主招生的方案、程序和錄取結果要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4.嚴格招生管理

取消體育、藝術、科技等競賽類高中招生加分項目。各設區市要合理設置加分項目及其分值,保持中考加分政策與高考加分政策基本一致。每年考試招生前,各設區市將本地招考政策中的加分項目、分值、范圍等,在規定時間內報送省教育廳審核、備案,并面向社會公開。加強考生加分資格審核,嚴格認定程序,做好公開公示,強化監督管理,確保公平公正。

嚴禁違規招生。各地要加強招生計劃管理,完善招生計劃編制辦法,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規定,明確學校的招生范圍、招生規模等基本要求,嚴禁超計劃招生、違規跨區域招生、擅自提前招生和招收已被其他學校錄取的學生,防止惡性競爭,維護正常的招生秩序。

完善考試招生信息公開制度,及時公布考試招生政策、計劃和錄取結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學校和社會的監督。完善違紀舉報和申訴受理機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加大監管力度,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

(四)開展綜合改革試點

在全省整體穩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同時,省教育廳選擇部分設區市開展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锞C合試點,重點在完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改革錄取計分科目、健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使用、加強考試招生管理等方面進一步深化改革、先行先試。試點地區要積極開展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招生錄取依據的探索,使綜合素質評價在招生錄取中真正發揮作用,克服唯分數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素質教育深入實施。沒有作為計分科目的學科,要在綜合素質評價中予以反映和體現。

綜合改革試點地區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新的考試招生改革方案,其他地區從2021年秋季入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全面實施新一輪考試招生改革方案。從2018年開始,各地都必須做好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規范高中學校招生等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1.各設區市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镉墒姓猩瘑T會統籌領導,設區市教育局負責。具體工作的落實由相關行政處室牽頭,考試部門組織實施考試,教研部門負責命題等業務。

2.各設區市在現行方案基礎上形成的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锓桨敢A先提交給省教育廳專家組審核,完善后報省教育廳備案方可實施。

(二)提高全省統籌和支持水平

1.省教育廳依據課程標準,統一制定初中階段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等科目的學業水平考試命題指南,規范命題工作,提升命題水平,引導課程教學改革。

2.完善對各設區市考試招生組織及命題質量的評估。進一步加強評估隊伍建設,改進評估程序,及時公布、反饋評估結果,促進各地不斷提高考試招生組織水平和命題質量。

3.加強對各設區市考試招生的組織人員、命題及相關人員的專門培訓,促進全省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改革的順利實施。

(三)加強經費保障

各地要確保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所需經費,切實保障考試招生改革的平穩推進。

第9篇

高考不分文理對現在的中小學生有何影響?下面采訪省教育廳權威解讀

14門科目列入學業水平考試范圍 2019 年入學高一學生實行新方案

東莞時間網訊 日前,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就全面推進我省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提出明確要求。

3日,記者就我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熱點問題采訪了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

1、改革亮點

體現廣東特色,分項目分步驟推進改革

問:我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有何亮點和特點?

省教育廳:《實施意見》明確了我省高考改革的五大任務和23條具體措施。我省改革方案體現了廣東特色,如分類考試招生制度、一年多考制度和高校招生綜合評價錄取模式等都是我省的改革特色。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通過全面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一年多考制度、分類考試制度等,有效地引導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考試負擔,增加了學生成長發展的選擇性,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我省改革方案按照分步實施、穩步推進的原則,分項目、分步驟穩步推進我省高??荚囌猩贫雀母?,如2019年的高考加分政策調整,2019年的調整和優化二本招生錄取批次,2019年增加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2019年出臺高考綜合改革方案,2021年高考實施新的高考綜合改革方案等改革內容,既有已啟動的單項考試招生改革,也有未來改革的任務和路線圖。

2、中小學招生

實行學區制度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

問:如何完善中小學招生辦法?

省教育廳:《實施意見》對中小學招生制度進行了總體設計、統籌推進,對改革完善中小學招生辦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標準化發展,破解中小學擇校難題。完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具體辦法,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深化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積極推進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為依據錄取高中階段學校新生;全省統一取消公辦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完善優質普通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學校的招生辦法,逐步擴大優質高中指標到校比例。

具體改革辦法由各地市制定。

3、學業水平考試

14門科目列入學業水平考試范圍

問: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科目和次數是多少?

省教育廳: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以下簡稱學考)主要檢驗學生學習程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國家規定的所有學習科目均列入學考范圍,包括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音樂、美術和體育等14門。學考分散安排在各學期進行,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同一個科目兩次參加考試的機會,同時計最好成績為最終結果。

從2019年開始,我省學考就已提供1年2次考試;全省統一命題、統一組織考試、統一閱卷、統一評定成績。學考考試管理與高考一樣,全部在標準化考點和考場進行,考試全程監控錄像。省教育廳將于2019年制定完善學考制度的實施方案,對實施學考工作作出具體的規定。

4、綜合素質評價

今年制定方案實行631錄取模式

問:怎樣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基于高考基礎上綜合評價錄取是指什么?

省教育廳:綜合素質評價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我省實施綜合素質評價,一是規范評價內容,確保全面真實。如實記錄反映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突出活動和表現并收集相關事實材料,全面、充分反映學生高中階段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方面的發展情況。注重考查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做到有據可查。二是建立規范的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和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平臺,客觀真實準確地記錄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情況及突出表現。三是規范管理,強化監督。建立綜合素質評價監督管理機制,嚴格記錄和評價程序,建立公示、申訴和誠信責任追究制度,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要進行公示,確保公開透明、內容真實準確。

省教育廳將于2019年制定完善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的實施方案,對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作出具體的規定。

2019年,我省在南方科技大學試點進行基于高考基礎上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招生改革,即在學校錄取的標準中,高考成績占60%,學校測試占30%,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占10%,簡稱631錄取模式。

5、改革銜接

今明兩年入學高中生仍執行現方案

問:我省高考綜合改革什么時候啟動?從現在到實行新的高考方案期間,我省高考實行什么方案?

省教育廳:《實施意見》明確我省2019年出臺我省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從2019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新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案、新的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2021年高考開始實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基本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高考綜合改革具體方案將在2019年制定并公布。

我省2019年出臺高考綜合改革方案,2021年高考實行新的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即2019年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實行新的高考方案,現在在讀的高中學生以及2019年、2019年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仍執行目前的高考方案,考試科目、內容和方式不變,從2019年起語文、數學、外語、文科綜合、理科綜合統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國卷。

在實施新的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前,這幾年過渡期,各中學和考生要按照目前的高考方案要求安排好教學和備考工作。

6、考試科目

不分文理科,學業水平、外語可考兩次

問:新一輪高考改革是否分文理科?考試科目如何組成?哪些科目提供一年多考?

省教育廳:考試科目設置是高考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實施意見》對此已明確了改革的方向,即實行3+3考試模式,也就是普通本科院校實行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和3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考試方式,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分值不變,每科滿分150分??忌呖伎偝煽冇山y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門科目成績組成。計入高考總成績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所報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考試科目組合上不分文、理科。

為減輕考生集中應考的壓力,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我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和統一高考的外語科目,將創造條件為考生提供兩次考試機會,由考生結合自身實際選擇參加考試,并選擇最好的成績使用。

7、高考錄取

第10篇

【關鍵詞】新高考;學業測試;綜合素質評價;關系

新課程改革要求構建一個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體系,而評價的不只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還需要對學生的潛能進行發現與激發,并對學生的發展需求進行深入了解,幫助學生得到更好發展,以對評價所具備的教育作用進行充分發揮。由此可以看出評價是以新課改為基礎的多元化評價,更加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升。

一、兩者的概念界定

1.學業測試

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學業測試是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表現的一種方式,以卷面考試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鑒定,并對國家課程要求的落實情況進行有效檢測,最重要的是可以作為高校進行招生錄取的依據。

2.綜合素質評價

在素質教育理論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包括:學業水平、藝術素養、思想道德、身心健康以及社會實踐五項內容,可以對高考招生錄取提供參考,同時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發展,使其在心里素質、社會道德、品德修養等方面得到健康發展。

二、兩者之間的關系

1.兩者都具備其獨立性

第一,由評價機制方面來看,學業測試與綜合素質評價都在素質教育綜合評價機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兩者之間都有著其獨立的意義與性質。由機制方面而言,兩者之間具備構成關系,而不是附屬關系;第二,由評價手段方面來看,學業測試與綜合素質評價都是教育部門對學校教學情況進行檢測和控制的手段。不論是落實目的還是工作過程,兩者都是對傳統高考錄取標準進行改變的方法,引導學校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重視,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2.兩者相互依存與滲透

在落實學業測試與綜合素質評價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學生的考試得分進行關注,還需要注重對學生眾多潛能的激發與發展。將學科學習以及基礎性發展兩個目標進行有效結合,并對兩者進行有效把握。由此可以看出學業測試與綜合素質評價之間相互滲透,并且還相互依存,共同對多維度評價體系進行構建。

3.兩者不可以相互替代

由增強學生整體素質而言,學業測試注重于對學生日常成績的過程進行評價,而綜合素質評價則涵蓋著學習領域,由此可以看出學業測試被包括在綜合素質評價中,兩者是不可以相互替代的。第一,綜合素質評價替代不了學業測試。主要是因為在綜合素質評價過程中主要是進行過程與定性評價,而這兩種評價方法不能滿足學業測試的評價需求。同時學業測試需要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對學生的學業水平實施量化分析,需要對學生所掌握知識與技能的深度和廣度進行仔細記錄,因此,階段性評價或者是終結性評價是進行學業測試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對學校教學質量進行監督,并對課程管理進行有效落實的重要方法;第二,學業測試不能對綜合素質評價進行覆蓋。雖然學業測試對學生的價值觀、思想、品質、情感有所涉及,但是卻在眾多學科中進行分散,其他內容很難在學業測試中得到體現。而綜合素質評價中綜合評語以及成長記錄可以對其過程性評價與定性評價所具備的優勢進行有效體現;第三,綜合素質評價不可能對學業測試的范圍進行制定。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培養目標進行了制定,其中包括過程和方法、知識和技能、思想情感和價值觀。而學業測試只能夠對過程和方法、知識和技能培養的相應成果進行檢測,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十分全面的測量,尤其是對學生思想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狀況,這就需要應用綜合素質評價來進行,所以說兩者不可以等同,也不可以包容。

4.兩者都是高考與高校招生的依據

學業測試以及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作為新高考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高考一起組成了兩依據一參考的錄取機制,也就是以統一高考成績以及學業測試成績作為基礎,對綜合素質評價進行有效參考的錄取機制。因此,學業測試與綜合素質評價都和高考以及高校招生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不僅是開展高考的重要助手,而且還是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兩者不可缺,都有著其重要意義。

三、目前學業測試與綜合素質評價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策略

1.問題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有效落實,學業測試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新高考改革的重要組成內容,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但是目前還存在著相應問題有待解決,第一,學業測試與綜合素質評價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交叉的狀況;第二,制度制定以及實際落實之間有著較為明顯的分離現象。

2.解決策略

(1)解決交融問題。我國的高校數量大,并且各校之間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差異,所以很難應用統一尺度對日常的測試成績進行有效測量,這時就可以將綜合素質評價中所包含的學習能力維度劃歸到學業測試中,因為學業測試可以對學生學習的所用課程進行覆蓋,并且擁有較高的信度與測試效度,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充分反映。同時在學業測試中對思想情感和價值觀以及過程和方法部分培養目標進行反映的相應維度,可以明確劃歸到綜合素質評價中。通過相應有效明確的分工、劃分與整合,可以讓學業測試只是對統一筆試考試進行覆蓋,而綜合素質評價也只是對統一標準下以學校為單位所組織的綜合素質測試進行覆蓋。最后將兩者一同歸納到學業水平綜合測試體系中,然后再通過網絡系統將測試結果提供給各高校,以此作為各個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依據。

(2)解決制度制定與實際落實之間的分離問題。對制度制定與實際落實之間的分離問題進行解決,需要做到第一,各個學校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制定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制度,對走班教學進行有效落實,從而為以后實施分層教學進行有效探索,并奠定相應基礎;第二,各個學校需要增強相應的教學資源,在課程建設、教學管理、師資設備等多個方面做好充分準備;第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對自身優勢進行有效發現,學會自主選擇與發展,以增強學生的整體素質。同時,對制度中的相應格式與名稱進行有效規范,從而使學業測試與綜合素質評價能夠具備更好的可操作性。

四、結束語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和人才觀,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進一步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充分發揮考試、評價的正確導向作用,引導學生學好每一門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由此,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有效落實,和諧發展作為開展教育事業的崇高理想,更需要在高中教學評價中得到有效體現,并對以學生人格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進行明確。同時只有將學業測試以及綜合素質評價進行有效結合與外延,才能夠滿足高考考試與招生制度的改革要求,從而有效促進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順利進行,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寶慶,呂婷婷.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制度化困境及應對策略:新制度主義的視角[J].教育發展研究.2015(20).

[2]許麗艷.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現狀與反思――基于“第二屆京師高中教育高峰論壇”部分內容的主題性研究[J].中小學管理.2014(07).

第11篇

從2019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新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案、新的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2021年高考開始實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高考實行3+3考試模式改革完善統一高考制度。統一高考實行3+3的考試模式,也就是普通本科院校實行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和3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考試方式,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分值不變,每科滿分150分??忌呖伎偝煽冇山y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門科目成績組成。統一高考實行3+3的考試模式,也就是普通本科院校實行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和3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考試方式,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分值不變,每科滿分150分。改革完善一年多考制度。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普通高考外語科目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同一科目參加兩次考試機會,學生選擇最好成績使用,以減輕學生集中應考壓力,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弊端。14門學科納入學考范圍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依據,覆蓋高中所有學習科目,引導學生全面學習所有課程,促進中學全面落實國家課程要求,努力提高教育質量。

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情況,客觀、真實、準確記錄學生成長過程的突出表現,著重引導學生參加公益服務和社會實踐等,落實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同時也為高校錄取提供參考。

省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學考主要檢驗學生學習程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國家規定的所有學習科目均列入學考范圍,包括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音樂、美術和體育等14門。

學考分散安排在各學期進行,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同一個科目兩次參加考試的機會,同時計最好成績為最終結果,以減輕學生集中備考和一次考試所產生的心理焦慮和精神負擔,同時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高中學校更加注重個性化教育,更多地實施因人施教。

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要如實記錄反映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突出活動和表現并收集相關事實材料,全面、充分反映學生高中階段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方面的發展情況。注重考查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做到有據可查。

同時要建立規范的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和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平臺。建立綜合素質評價監督管理機制,嚴格記錄和評價程序,建立公示、申訴和誠信責任追究制度,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要進行公示,確保公開透明、內容真實準確。通過這些制度的設計,保障綜合素質評價真實可靠。

省教育廳將于2019年制定完善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的實施方案,對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作出具體的規定。

高校錄取探索借鑒631模式普通本科院校招生錄取依據統一高考成績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即可概括為兩依據、一參考,實行綜合評價、擇優錄取。同時積極探索基于高考基礎上的綜合評價招生錄取模式改革,按照統一高考成績、高校測試成績、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各占一定比例計算綜合成績,由高校按照綜合成績擇優錄取,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和高??茖W選拔各類人才。

廣東省考試院相關負責人指出,2019年,廣東在南方科技大學試點進行基于高考基礎上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招生改革,即在學校錄取的標準中,高考成績占60%,學校測試占30%,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占10%,簡稱631錄取模式。

近幾年,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紐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西交利物浦大學、北師大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等高校先后參與了這項改革。從改革試點的情況看,631錄取模式在人才選拔、促進學生成長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

《實施意見》明確,廣東將繼續深化基于高考的綜合評價招生錄取模式改革,發揮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高校測試成績和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在招生錄取中的積極作用,逐步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和多元化的人才選拔機制。

高職與本科招生相對分開

根據《實施意見》,新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主要包括八個方面。

一是改革完善分類考試招生制度。高職院??荚囌猩鸩綄崿F考試的內容、形式、時間安排和錄取與普通本科院校相對分開,本科院校實行統一考試,高職院校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讓學生盡早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使部分學生從過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是指從統一高考中分離出來的實行單獨招生的考試方式,目前主要包括:3+技能證書考試、五年一貫制、中高職三二分段、高職院校自主招生等考試招生形式。

2019年廣東將在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增加語文、數學、英語3門考試科目,高中階段學校畢業生自愿選擇報考,并以此成績作為報考高職院校文化素質的成績;2019年啟動新的高考方案后,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分類招生改革。高職院分類考試方案由省教育廳制定,考生報考辦法將在高職院校分類考試專項改革配套文件中予以明確。

中小學招生推進指標到校、

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制對中小學招生制度進行系統設計、統籌規劃,通過完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辦法、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積極推進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為依據錄取高中階段學校新生等有力措施,改革完善中小學招生制度,引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破解中小學擇校難題。

全省統一取消公辦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完善優質普通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學校的招生辦法,逐步擴大優質高中指標到校比例。具體改革辦法由各地市制定。

改革時間表 2019年

出臺文件:

出臺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制定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案

制定完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制定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實施方案

各地市制定出臺中考加分項目的實施方案

各地市完善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辦法

各地市出臺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辦法

完善隨遷子女升學考試辦法

積極推進單項改革:

改革完善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辦法

繼續完善考生志愿填報方式增加平行志愿院校數

調整和優化招生錄取批次二本A、B合并為第二批本科

統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國卷

普通高中隨遷子女可在我省參加普通高考

深化基于高考的綜合評價招生錄取模式改革

2019年

分類考試招生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增加語文、數學、英語3門科目,高中階段畢業生自愿選擇報考,并以此成績作為報考高職院校文化素質的成績

2019年

啟動高考綜合改革方案

出臺我省高考綜合改革方案

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新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方案

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新的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2021年

實施高考綜合改革方案

2021年高考開始實行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基本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

第12篇

日前,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拉開了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大幕。根據《意見》,初中畢業考試和高中招生考試將合二為一,綜合素質評價將作為升學依據或參考,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新的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荚囌猩浫∧J?。

一考多用

推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與中考合二為一,成績作為畢業、升學依據

從剛出臺的《意見》來看,本次中考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形成“學業水平成績+素質評價”的考試招生錄取模式??荚嚨母淖冎攸c在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推行,實際上是“兩考合一”,即將初中畢業考試和高中招生考試合二為一,實現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試,減輕學生重復備考的負擔和壓力。

推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之后,考試科目也將發生較大變化。以往的中考都有固定的考試科目,這就在一些學校中形成了不考不教、不考不學的傾向。為了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打好共同基礎,確保義務教育的基本質量,本次改革將國家課程方案所設定的科目均列入學業水平考試的范圍,即“全科開考”。為了防止全科開考增加學生負擔,政策在設計上強調考試內容要“提高命題質量,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

教育部還提出可以采用分數、等級等形式呈現,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等級呈現。

綜合評價

思想品德、藝術素養、身心健康、社會實踐等將作為中考招生參考

2014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高考改革率先在浙江、上海進行試點,綜合素質評價逐步在高中階段推廣。自2017年起,上海高校招生將使用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此次《意見》的,意味著初中階段的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將在全國逐步推行。

《意見》明確要求,試點地區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中考招生錄取的依據或參考。地市教育行政部門要明確綜合素質評價使用的基本要求,高中學校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制訂具體的使用辦法,使綜合素質評價在招生錄取中真正發揮作用,破解唯分數論。

相關專家表示,邁出綜合素質評價這一步是必須卻也十分不易的。如何盡量做到客觀記錄,減少人為干預甚至造假,又可以準確科學地評價學生素質是一大挑戰。制度、程序、監督體系設計其實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哪怕有一步的疏漏,都可能讓腐敗鉆了空子,放大操作不規范的問題。

治理亂象

大幅減少、嚴格控制加分項目,嚴禁違規跨區域和擅自提前招生

《意見》明確提出大幅減少、嚴格控制加分項目:一是取消體育、藝術等競賽類加分項目,相關特長和表現等計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二是要求各省組織對本地區加分項目和分值進行清理和規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項目,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地方實際保留的加分項目,嚴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資格審核公示制度。

除了加分亂象,近些年各地高中因搶生源而違規跨區招生引發糾紛的事件也屢見報端,名校掐尖、搶奪優質生源,不利于教育均衡,有違教育公平。為此,《意見》提出要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規定,規范學校招生行為,進一步明確招生范圍、招生規模等,嚴禁違規跨區域和擅自提前招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城市| 商河县| 井研县| 夏邑县| 晋中市| 耒阳市| 加查县| 双鸭山市| 玉林市| 北票市| 伊川县| 石阡县| 马公市| 保德县| 厦门市| 菏泽市| 蒙山县| 丹巴县| 和田市| 高台县| 库尔勒市| 乌兰浩特市| 尼勒克县| 泾川县| 郴州市| 宜昌市| 太康县| 泰和县| 虹口区| 白山市| 霍州市| 洪雅县| 鹿邑县| 汾阳市| 合川市| 都昌县| 平遥县| 盐边县| 兴国县| 镇坪县| 仙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