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禮儀的概論

禮儀的概論

時間:2023-10-18 10:20: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禮儀的概論,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禮儀的概論

第1篇

我能通過本課程學到什么?

——通過學習本課程,您將實現以下轉變:

1、全面掌握商務禮儀知識,塑造職業人士形象;

2、熟悉專業商務禮儀知識的具體運用,推動事業成功;

3、了解商務禮儀中的諸多忌諱,規避人際交往中的尷尬;

4、掌握待人接物的技巧實現有效的時間管理;

5、掌握的文件資料管理、處理、檔案管理能力。

參加對象:經常出席各種社交場合的管理者、活動社交場合的公關人員、希望提升個人修養與交際水平的各界人士

時間:2006年3月18-19日

地點:北京

精彩授教:丁欣:

企業網景特聘高級培訓師、北京大學現代工商管理高級總裁研修班特聘培訓師。8年知名外企培訓經驗,中國第一代企業培訓講師。歷任北京首信諾基亞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培訓講師,北京九州同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顧問講師、北京偉利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任職期間,多次與同行參與國內最新培訓項目的課件制作,并親自授課,在培訓領域有極深的見地。曾參與設計的課程有《員工職業化培訓》、《商務禮儀與職業化形象塑造》《績效管理》、《變化管理》、《員工激勵》等。在幾年的培訓經歷中,丁老師總結了很多現代成功理念,其中比較經典的有:“快樂來源于智慧”、“沒有第一,只有動態第一”、“有高山的地方必有低谷”、“一切問題皆因溝通不利”等等。丁老師授課風格靈活幽默,鼓勵學員參與,注重實用性。自97年至今,培訓人數近萬人,并獲得學員好評。服務過的客戶有:諾基亞、京華時報、中房集團、華洋海事、中科信、柏麗櫥俱、山西老萬爐業、工化國際物業、卓輪(天津)機械公司、泰士特……

課程內容:第一天:商務禮儀

一.禮儀概論

1.禮儀的起源與定義

2.禮儀的特點與原則

3.成功職業禮儀的影響力

二.“儀容儀表”禮儀

1.著裝的TPO原則

2.男士著裝(西服、襯衫以及領帶的搭配)

3.女士著裝(套裝的選擇)

4.發型發式、面部修飾/化妝

5.皮鞋與襪子的搭配

6.飾物的選擇與顏色搭配技巧

三.“商務交往”禮儀

1.訪客接待

2.會見禮儀(預約、介紹、握手、互贈名片、迎送)

3.舉止禮儀(標準姿勢、表情、眼神、手勢語)

四.“電話”禮儀

1.電話禮儀的重要性

2.接聽電話的禮儀

3.撥打電話的禮儀

第2篇

關鍵詞 紹興方言 婚俗詞匯 演變原因

中圖分類號:G112; H139 文獻標識碼:A

婚禮,是人生禮儀中最盛大的禮儀之一。隨著社會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們因各種忙碌,將婚禮儀式漸漸刪繁就簡。紹興作為歷史文化古城,現下的一樁婚事仍然基本保留了做媒、訂婚和結婚三個階段,但前兩階段基本流于形式,后者也已基本看不到往日習俗,日益趨向簡約。結婚日期一般安排在五一、國慶、元旦或春節等節假日,有集體婚禮或旅行結婚等形式。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紹興婚俗文化在紹興婚俗詞匯中可見一斑。在紹興方言中,娶兒媳叫做“討新婦”,聯姻時兩親家設宴相會叫“會親”,女方定婚叫“許”,男方定婚叫“定親”,伴郎伴娘被統稱為“儐相”等等,繽紛的方言詞匯演繹著紹興最原味的婚俗底蘊。本文在搜集紹興城區婚俗詞匯的基礎上,探究其文化變遷。

1紹興傳統婚俗詞匯

媒人:男女婚姻的撮合者,時下稱介紹人。紹興“無媒不成婚”之俗一直沿襲至今。做媒曾經在紹興帶有很濃的行業色彩,有不少以“媒”為業的人,靠謝媒禮維持生計。他們平常十分留意當婚男女青年的各種情況,遇到年齡、門戶諸條件相當的,便開始游說雙方,盡說對方的好話。巧舌如簧的媒人說得雙方同意后,這樁婚事便算有了眉目?,F在則趨向于“兼職”意味,媒人純屬幫忙牽線搭橋,撮合婚姻,而絕非重視謝媒禮。跑這行的以中年婦女居多,稱媒婆。其中也不乏男性媒人,稱為媒公。紹興青年男女結婚,大多須有媒婆或媒公。當下自由戀愛的情人,一旦舉辦結婚典禮,必另請媒人(即現成媒:為自由戀愛的男女雙方做媒)主婚,以表示明媒正娶。

合肖:經媒人撮合并有意相處的男女雙方首先要“合肖”,即核對雙方生肖是否“犯沖”,生肖不合則不能相配。如龍與虎、蛇與鼠均會發生爭斗,雞與犬、羊與鼠均屬不相和,虎羊相配會“羊落虎口”,羊鼠相配會“羊鼠俱休”等等,因而忌通婚。適婚男女的年齡懸殊及屬相亦有講究。男女年齡相差六歲稱“大六沖”,相差三歲稱“小六沖”?!靶×鶝_”尚可,“大六沖”則忌婚配。此外,紹興有諺云:“男子屬羊鬧堂堂,女子屬羊守空房”,即男子屬羊命佳,女子屬羊運舛。故紹興男子多不娶屬羊女子為妻,屬羊女子或嫁命“硬”男子,或屈為“填房”。

合生辰八字:比較傳統的紹興人談婚論嫁,要“合生辰八字”。這“八字”講究的是“五行相克”,如“金克木”,“木克土”等等,一般請算命先生來合。生辰八字合,則姻緣初成,否則需經歷一番波折,不合者的婚姻大多成泡影。

合姓:紹興婚俗中還有“合姓”,同族不許通婚,同姓亦不能聯姻。如金、劉兩姓雖不同姓,據說金姓來自劉姓,故金、劉兩姓不得通婚。又如新昌袁、呂兩姓為世仇,通婚視為有違祖訓,故亦不得通婚。

求帖、拜貼、允帖:男女雙方若生肖和生辰八字合,姓氏沒有犯忌,且均愿意結親,即須互相送帖。訂婚吉日由女方揀送,婚日則由男方擇定,女方揀定吉日后,男家出“求帖”,連同“拜貼”送至女家;女家則出“允帖”,連同“拜帖”于當日帶交男家。拜帖書有“全?!被颉罢C”字樣,落款為“忝姻年家眷愚弟鬃炊偈壯習蕁薄G筇小叭!被頡罷唷弊盅猓碭健熬辭筇ㄔ省彼淖執蠛燁躋恢健T侍肭筇嗤跎細男礎熬醋裉???男家送帖時,須隨送荔枝、桂圓、核桃、紅棗、蓮子、松子、百子糕、榛子、桐子、青豆等“十全果”。女家循例收受禮物。

發盤:即男家送女家彩禮。女家出“允帖”后,男家開始挑選日子,奉送彩禮訂婚姻。男家發盤有“頭盤”、“二盤”、“三盤”之分。頭盤彩禮,是指姑娘的身價錢,含有償付女家養育費之意。女家收下彩禮,并設席款待,回贈龍糕、鳳餅、袍褂料子、文房四寶、錫酒壺等物,俗稱“回盤”。在禮品中,男家必備花雕酒,女家必備茶葉,故有“男酒女茶”之說。此禮儀,即“三茶六禮”。之后,男家發送二盤彩禮至女家,用于置辦嫁妝。禮儀與發送頭盤時大致相同,男方送紅綠帖,分別是安床與合巹日辰。同時,男家須送成雙“緞頭”(綢布料子)、“衣折”(成衣)等彩禮。少數男家頭盤、二盤同時發送,俗稱“隨盤進”。結婚前夕,男家送三盤彩禮,用于女家置辦喜酒。女家如高堂健在,男家須送孝敬錢及禮品。花轎臨門迎娶時,還須送“開門錢”、“上轎錢”等。

嫁資:男女雙方定親后,共同為婚事準備的嫁妝。男方要裝飾新房,預備“迎親”禮物,女方則要置備嫁妝。一般平民家庭的嫁妝則盡量緊跟時代,不太落后便可。如果雙方皆為富家子弟,嫁妝便大有講究,父母會置辦日常起居的一切所需家具和物品作為嫁妝。現下紹興人的結婚程序雖已簡化、西化,但還有一些傳統規矩在流傳。比如女方嫁妝中得有子孫桶、銀碗銀筷、棉被等。

壓箱錢:結婚時,女方家人將錢放在箱子里,新娘佩戴壓箱錢進入男方的大門。根據中國傳統習俗來說是一種吉祥的預兆,代表男女雙方在沒結婚之前就已經有了積蓄。隨著時代的進步,壓箱錢既有傳統的說法,又賦予了新的內涵,數量上也有講究,具體數額可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來確定,多少不限。

安床:即鋪床?;槎Y前選定吉日,邀請一位有兒有女的人為新人鋪床,鋪好棉被,預示著新人福氣好。

攔門:迎親當天,女方親戚朋友把新郎攔在門外,經過考驗才能進來。常規做法便是給攔門的人發紅包,數額不限。

哭轎:在結婚當天,女方有“哭轎”之俗,除表達不舍外,還有避免新娘所產子女致啞之意。女方母親一般坐于房內按“哭嫁調”即興吟唱,多為勸誡、祝頌之辭。

踩麻袋:新娘穿新鞋與扎“兜腳綢”后,即不能接觸地面,以免帶走娘家財運。出門后要把麻袋鋪在地上,新娘經過便把麻袋拿起來鋪在前方,象征著以袋引代,“袋袋相傳”,子孫延綿不絕。

踩紅氈:新娘在跨入男家大門時腳不能直接接觸地面,要順著鋪紅地毯的路走,一直走到拜天地的喜堂里。因為紹興人們認為:天有天神,地有地煞,結婚是件人生大事,如果新娘的腳與地面接觸,難免會觸犯地下諸神,“踩紅氈”就能保證新娘不被地煞所侵犯。

回門:婚后新娘第一次回家看望父母,表達做女兒的“成家不忘父母恩”之意。此時,新女婿必須帶禮物隨同新娘拜望岳父岳母,這不僅僅是為了溝通兩家人之間的感情,更是向他們表達感激之情。同時“回門”還表示了新婚夫婦的幸福和睦,以讓女方父母放心。

2紹興現代婚俗詞匯

與傳統婚俗禮儀相比,紹興現代婚俗禮儀大為簡化。傳統婚禮中的做媒、訂婚兩個程序在現代婚禮中一般只剩一些剪影,結婚禮儀日漸趨于西方婚禮的簡潔化、方便化,男女雙方在戀愛的基礎上走向婚姻,選擇在飯店舉行相對西式的現代婚禮儀式,禮儀模式較為簡化、模式化。比如傳統紹興婚俗中的“合肖”,認為男女相差6歲為“大六沖”,應忌婚配,時下相差6歲的戀人照常走向婚姻殿堂,婚后生活亦其樂融融;傳統的“合姓”主張同姓不能聯姻,當下同姓戀人會毫無顧忌地結婚。有些同姓夫妻還會充分發揮同姓的作用,比如有一對“錢”姓夫妻給自己小孩的取名為“錢多多”,其名字來歷和寓意一目了然;紹興傳統婚俗會請算命先生合生辰八字,合則姻緣初成,不合則婚姻大多成泡影。如今的年輕人基本沒有這個程序,雙方父母若比較迷信,也只能私下里給新人合生辰八字,其結果亦絲毫左右不了新人的婚姻。結婚時的“搜轎”、“哭轎”等,因流程的簡化和西化,已基本不復存在。隨著婚俗禮儀的簡化,不少紹興傳統婚俗詞匯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3紹興婚俗詞匯現狀及原因分析

舊時的紹興人民比較信奉神怪之說,結婚是人生頭等大事之一,因而流傳著很多和神怪、迷信相關的習俗,其深信程度是現在的我們遠遠無法比擬的,但這類詞語在當今社會日益水土不服,正漸漸退出歷史舞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經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婚俗禮儀簡化。與傳統紹興相比,現代紹興經濟飛速發展,社會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們無暇為婚禮的準備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傳統婚俗禮儀無法適應現階段社會要求的簡便與快捷,現代婚俗禮儀應運而生,傳統禮儀日益簡化,其相應的傳統方言詞匯亦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二是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導致婚俗禮儀日益簡化。相較于上世紀,新世紀紹興人民的文化水平日益提高,其文化思想、生活觀念、禮儀模式發生了較大轉變,絕大多數人們不再信奉婚俗傳說,不再受封建迷信思想的約束,日益追求儀式的簡化和西化。原來較為封建、迷信的繁冗婚俗禮儀漸漸淡出,方便快捷的儀式受到了大家的青睞。

4結語

綜觀紹興婚俗禮儀,雖然當今仍保留了一些傳統婚俗詞匯,但其運作模式和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已悄然變遷,當下模式簡便快捷,不再追隨傳統婚俗的繁冗。隨著經濟的進一步飛速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進一步解放,日常工作生活的進一步簡化、模式化,婚禮程序會否一減再減,直至忽略?雖然無人能預料,但已悄悄在上演。但人生“需要儀式感”,因為一場儀式,很多時候是給我們一個契機迎接一個全新的開始,或是鄭重告知自己與一段過往的決裂。尤其是“婚禮”這一人生的重大禮儀,絕不能小覷。因為這一儀式能喚醒我們對婚姻的敬重,讓我們認真告別過去,許自己一個充滿希冀的開端。正如王小波所言,“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眱x式感能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簡單的生存。紹興傳統婚俗禮儀正進一步簡化,但無論簡化至何種程度,希望這種儀式永久存在,讓伴侶們從中感受到人生關鍵階段的重大洗禮,對未來生活充滿敬畏和希冀。

課題項目:2012年5月紹興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紹興方言詞匯特異性之文化研究”,(項目編號125196)。

作者簡介:王麗芝(1978.7-),女,漢族,江西省安福縣人,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

參考文獻

[1] 徐杰舜.漢族民間習俗[M].北京:中心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

[2] 楊葳,楊乃浚.紹興方言[M].紹興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0.

[3] 龔書鐸.中國近代文化概論[M].北京:中華書局,1997.

第3篇

《滾拉拉的槍》由中國內地導演寧敬武執導,該片關注了中國唯一的帶槍部落——岜沙(音bia)苗族。岜沙苗族是苗族的一個支系,該部落分住于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城南六公里處月亮山麓茫茫林海中的五個寨子里。岜沙苗族居住地雖然離縣城不遠,但該部落卻保存了不同于苗族其它部落的獨特成年禮儀。影片正是圍繞著這個獨特的成年禮儀,講述了一個名叫滾拉拉的岜沙男孩為了得到父親在成年禮上贈送的槍而外出尋父及長大成人的過程。成人禮上,當滾拉拉舉起獵槍,打出那具有象征性的一槍時,標志著滾拉拉已經完成了人生中具有重要意義的轉折——成人禮。本文從文化人類學和民俗學的視角出發,運用通過儀式的相關理論,對滾拉拉的外出尋父及成長歷程進行分析,旨在解讀伴隨成年禮的社會身份地位的轉換和心理認同以及這種轉換和認同所蘊含的功用。

一、儀式理論

法國民俗學家范·熱內普(Arnold van Gennep)將人生儀禮(也稱“過渡禮儀”)的儀式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閾限前禮儀(rites preliminaries,即分隔禮儀)、閾限禮儀(rites liminaries,即邊緣禮儀)和閾限后禮儀(rites postiliminaries,即聚合禮儀)。(《過渡禮儀》,范·熱內普著,張舉文譯,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10頁)在成年禮中,這種結構模式表現得最為充分,先是象征“死亡”的與原先社會地位脫離的儀式,然后是進行改造的邊緣儀式,最后是獲得新的社會地位的聚合儀式。熱內普是最早對人生禮儀進行理論闡釋的人。繼熱內普之后,英國當代人類學家維克多·特納(Victor Witter Turner)對熱內普提出的儀式理論進行了擴展。他認為,人生禮儀的三個階段中,第二階段尤為重要。在閾限階段,受禮者進入了一種神圣的儀式時空,它處于中間狀態,不同于過去和未來那種按照世俗社會生活范疇構造起來的時空。在閾限中,受禮者要經歷各種考驗。這些考驗不僅僅是為了教會那些男孩子忍耐,順服,培養其男性氣概。其他的社會中還有眾多的實例可以表明:它們有著更重要的社會意義,即熬煉他們,使他們成為某種人類,剝奪其特有的形態,使之淪為這樣一種狀況:盡管還是有著社會性的,但是已經不具有任何被認可的地位形態,或是處在所有被認可的地位形態之下了。(《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維克多·特納著,黃劍波、柳博赟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172頁)《滾拉拉的槍》就運用了眾多場景和大量鏡頭展現了拉拉成人禮的閾限階段。

二、滾拉拉成人禮蘊含的通過儀式

“每一個人之所以經歷人生禮儀,決定因素不只是他本人年齡和生理的變化,而且是他生命過程的不同階段上,生育、家庭、宗族等社會制度對他的地位規定和角色認可,也是一定文化規范對他進行人格塑造的要求?!笔欠癯赡?,世界各個地區對“生理成熟期(puberte physiologique)”與“社會成熟期(puberte sociale)”的區分是比較重視的。在岜沙苗寨,社會成熟期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標志。每個小孩長到十五歲,就到了傳統的成年年齡。但是不一定在十五歲舉行成年禮,這要視家庭經濟情況而定。一般女孩子的成年禮較簡單,都能如期舉行。男孩子則不然,男孩子的成年禮開銷較大,如果沒準備好,是不能舉行的。

在《滾拉拉的槍》這部影片中,片子一開頭就給我們設置了拉拉的成人禮這個議題,然后整個片子圍繞這個議題展現了拉拉在成人禮的閾限階段所發生的點點滴滴。按照熱內普的觀點,過渡禮儀要經過分隔、邊緣和聚合三個階段,盡管這三個階段在一組通過儀禮中并非同樣重要。分隔禮儀是與過去的脫離,脫離過去,即進入了“邊緣期”,一種神圣的空間。在神圣空間里,受禮者處于一種特殊的儀式時空中,這種時空不同于過去,也不同于未來。經歷邊緣期之后,會有一個從神圣時空進入常規時空的聚合儀禮,舉行過聚合儀禮,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成年禮才算結束。受禮者此時被賦予了新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影片中,奶奶說,“行了成人禮,你就是個大男人了,我就放下心了,你就該行歌坐月了?!毙辛顺扇硕Y,拉拉就可以擔起養家的責任,可以談戀愛結婚了。

1.閾限前禮儀

影片中,導演的主要意圖在于描述成年禮的閾限階段,所以對于分離儀禮,只花了30分44秒的片長。為了找到父親,拿到那把象征著成年男人所具有的權利的槍,拉拉瞞著奶奶踏上了尋父的旅程。當拉拉告別自己喜歡的女孩,背著半袋米離開苗寨時,他已經完成了成人禮儀的分離儀式,不再生活于原來的時空,進入了神圣的閾限空間。雖然在片中沒有特殊的分離儀式,但拉拉這種遠離自己原來的生活時空,身體和心理都即將得到徹底轉變的告別無疑可以看作是他成人禮的閾限前階段。在分隔儀禮中,拉拉沒有明確的責任和義務意識,更沒意識到年邁的奶奶需要他照顧,只是內心懵懂地憧憬著那桿由父親贈送的象征男子漢的槍。在閾限前階段,拉拉只屬于岜沙苗族部落的非主流群體,沒有成年人的意識、權利、責任和義務。這種“一無所有”的狀態,在他進入邊緣階段將得到慢慢轉變。在不同于過去和未來的閾限空間中,拉拉體驗著人生的悲歡離合,他的身份地位和心理都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為后來拉拉被聚合入社會的完美轉變奠定了基礎。

2.閾限禮儀

影片中,拉拉離開苗寨,開始了閾限旅程。導演給我們安排了五個場景來敘述拉拉在閾限階段的成長:第一、遇見獵人;第二、鄰村的農戶;第三、失火的村莊;第四、唱指路歌的師傅;第五、好友賈古旺的死亡。當走完這段旅程,回到岜沙苗寨時,拉拉的身體和心理都得到了成長和磨礪,他開始懂得一個男子漢應該有的擔當,這意味著拉拉成功地通過了閾限禮儀。

拉拉在森林里遇到了獵人吳巴拉,與之同吃同住,當他得知吳巴拉是因逃債而躲進森林時,心地

善良的拉拉將自己所帶的半袋米全部給了他。閾限禮儀,對每一個受禮者而言,是身體的更是心靈的

考驗。閾限空間中,拉拉首次體會到了生活的無奈。拉拉來到鄰村的農戶家,受農戶一家唱豐收歌的感染,拉拉也沉浸在無比的喜悅中。在農戶家,當農戶的兩個女兒給拉拉唱敬酒歌時,拉拉顯現出了平時少有的羞澀。熱內普認為,成年禮“是與無性別世界之分隔禮儀,隨之便是向整個社會和群體之有性世界,同時又是向某一性別群體之聚合禮儀。”在無性別向有性別轉換的過程中,拉拉開始有性別意識,所以表現出了羞澀。拉拉開始接觸愛情,這是閾限儀禮給予每個受禮者的特權。盡管他對愛情的理解還僅僅停留在賈古旺教給他的情歌“我天不亮就在這里等你,今天你去了哪里;我天一黑就在等著你,今晚你總該來相會”中。離開農戶家繼續前行的途中,拉拉突然發現一個村莊失火并參與了救火過程。離開瓦礫堆時拉拉轉身的鏡頭,象征著他對閾限前生活的回望。閾限階段的時空是神圣的,這個階段中,受禮者的身體和心靈都要倍受煎熬。但這種煎熬不是教人妥協,而是使人懂得要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此時的拉拉似乎是明白了這個道理。他繼續著尋父旅程,遇見了唱指路歌的師傅老韋。在苗族人的觀念中,“一個人死后,會回到以前來的地方,會回到祖先所在的地方,會和陰間的父母見面,但是不認識路,要靠專門的人指路……在葬禮上唱,為死去的人指路,讓他們和死去的親人團聚,回到祖先那里去?!痹诶享f看來,傳承指路歌對祖先對死去的人而言,都是一種責任。老韋教給拉拉的是指路歌,更是一種責任。在離成人禮只有幾天時,拉拉終于回到了村子里,但閾限階段對他的考驗并沒有結束。回到家的第二天,好友賈古旺便意外身亡。古旺的葬禮,拉拉沒能參加,他還沒舉行過成年禮,不符合參加葬禮的條件。他只在古旺下葬的途中為他唱起了指路歌:“你沿著這條路回到你家,你打開柜子穿上你最喜歡的衣服吧……你就安心上路吧,回到祖先那里去啊。”對拉拉而言,這是生與死的經歷,更是成年禮的閾限階段對拉拉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與構建。經歷過簡單的分離和艱難的磨礪,拉拉完成了成人禮的閾限階段,接下來等待他的將是象征重生的聚合禮儀。

3.閾限后禮儀

聚合禮儀是通過禮儀的最后一個階段,也是通過禮儀必須有的一個階段。在岜沙,男孩舉行成年儀式的標志是穿戴的改變。首先是穿,這一天,受禮者要換上全新的一套,包括:嶄新的衣服,配以腰刀、腰包、花袋、腰帶(即心儀的女孩所送的相思帶)。其次是戴,即戴頭帕。戴頭帕之前有一個很重要的儀式,就是把頭發梳成發髻。發髻在岜沙苗語中稱為“戶棍”,是男性裝束中最重要的性別標志——剃掉男性頭部四周大部分的頭發,僅留下中部盤發為鬏髻,并終生保持這種發式。沒有經歷過成人禮的男性是不能梳這種發髻的。盤完發髻,戴上頭帕,背上獵槍,隨著拉拉開出那具有象征性的一槍,嚴格意義上的成年禮就算是完成了。鳳凰經過涅槃,終于重獲新生!

至此,拉拉已經走完成年禮的閾限路程。這一路,拉拉跋山涉水,走了很多地方,這是對他身體的考驗,對一個成年人而言,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必備條件。身體素質好才能擔得起養家糊口的重任,擔得起社會賦予一個成年人的責任和義務,才有被聚合入所在群體和社會的可能。對經歷成年禮儀的人來說,身體的考驗是重要的,但成年儀式在社會中的重要性不在于考驗一個人的體能,也不在于為一個民族中的人傳授做男人或女人的經驗、內容、秘密與方法,而是在刻骨銘心的經歷之后,戲劇性地改變了一個人在本民族中的社會地位。儀式實際上形象地轉變了一個人對自己民族生活和社會習俗的關系,它賦予了每個新人一個嶄新的角度來觀察人生、認同族群并認識自我。(平章起:《成年禮的社會學分析與青年研究的理論建設》,載《當代青年研究》2007年5期)

三、滾拉拉成年禮的功用

1.標志作用

成年禮的標志作用古已有之,古時男子行冠禮和女子行笄禮都是以發型的改變為標志。另外,在世界上各個不同的民族中,還存在各種各樣標志男女成年的禮儀,如紋身、拔牙、染齒等。在大多數社會中,經歷過成年禮,受禮者會與未成年人之間有明顯的區分。影片中,成人禮上拉拉的服飾、發型和裝飾都有了改變,這標志著他得到社會的承認,即是被聚合入社會,取得成年人應有的祭祀神靈、出征、婚娶和承擔其他社會責任的資格。成年的標志除外表上明顯的變化外,還有一些是隱性的,如能力的變化和性的允諾。一個人能否順利通過成人禮,在世界上有兩大標準,即“社會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社會成熟期”判斷的一個重要標準是能力是否達到社會所認可的程度,這包括體能和心理能力兩方面。只有能力成長到被社會所認可,未成年人才有被聚合入社會的可能?!吧沓墒炱凇奔词切阅芰Φ某墒?,成年禮上,當鏡頭給出拉拉的腰帶長達20秒的特寫時,這實際上象征著岜沙社會對拉拉成年的承認,對他性的承諾,即是可以行歌坐月,談婚論嫁了。

2.教育作用

民俗的作用之一是教育,教育作用在人生禮儀中每個通過環節上都表現得很明顯。通過儀式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擔負著把一個自然人塑造成社會人的責任,因而它對個人俗信的形成及塑造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生儀禮是將個體生命加以社會化的程序規范和階段性標志。就成年禮而言,它教會了拉拉要成擔起養家的責任,要照顧好奶奶,要有所擔當。另外,成人禮的閾限階段也讓拉拉銘記了人死后會回到祖先那里去,這實際上暗含著岜沙苗族的祖先崇拜意識。岜沙苗族“人即是樹”的生命觀和他們特有的發髻,都昭示著他們對大自然的崇拜和敬仰。

3.轉變地位

熱內普認為,閾限的一大作用就是提升受禮者的地位。經歷過成人禮的受禮者,地位會有一個極大的提升,表現在可以行使某些特有的權利。成年禮前,在成年人和長者眼中,拉拉只是個孩子。在同齡的孩子面前,他的身份也只是個沒有爸爸的孩子,他屬于亞群體中的弱勢群體成員??墒牵坏﹨⒓油瓿赡甓Y后,脫離了孩群,拉拉將可以參加神靈祭祀、參加葬禮、可以行歌坐月、可以參與族內事務的商討、可以擁有社會賦予每個成年人的權利等。

4.文化認同

第4篇

關鍵詞 筷子 叉子 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1 群體認同與個人本位

從不同的餐桌文化看到了中國文化的思想內核是“群體意識”,而西方文化的思想內核則是“個體意識”。中國的社會結構以家庭為基礎單元,中國人的社會存在首先依存于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家庭和宗族, 再延伸至家國社稷。人的社會關系表現為個人、家庭、國家融為一體,文化上兼收并蓄,價值觀以國家集體利益為重,必要時不惜犧牲個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保護全體利益?!叭酥荒軣o群,群而無分則爭,爭則亂,亂則窮矣?!敝袊讼矚g聚餐共食,在中國人心目中,“獨食難肥,共食才能汲取營養;獨食無味,共食才會其樂無窮?!蹦康氖菫榱思訌娙饲橥鶃?,群體聯系。中餐桌上的熱鬧氣氛與西餐的雅靜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主人宴請客人往往為了表現熱情好客,鋪張排場,在餐桌上還頻頻給客人布菜夾菜??腿藗円簧献?,便滔滔不絕,談天說地,勸酒敬煙,甚至吆喝劃拳,現階段的這種風潮有悖于傳統儒家文化“食不語,寢不言”的教誨,已遠超出文明的界限。

比較正式的宴席的座次安排, 也體現出這種不同的文化認同。傳統的中餐宴席使用八仙桌,對門為上,兩邊為偏座。年長者、主賓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順序坐偏座。現代宴席,主要用圓桌及方桌, 但往往男性與女性分桌, 女性安排在次桌或次要座位。若家中請客,女主人往往在廚房和餐廳之間穿梭忙碌,待所有菜品上桌才就座陪客。而西餐宴會中, 主角是女主人,一般使用長形或馬蹄形餐桌,男女主人分坐兩端,然后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為準,主賓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賓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以右為尊,左為次。入座方式為從左側入座,男士應拖拉餐椅,協助女士入座,以顯示女士優先的紳士風度。若家庭宴請,男女主人都應始終陪同,客人還應送瓶葡萄酒或鮮花,或為女主人準備紀念品等小禮物,這也是社交場合的起碼禮節。

2 面子觀念

在西方社會中也有面子觀念,Brown 和Levinson 于1978 年提出了“面子保全論”,指出禮貌就是“典型人”為滿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種理。他們將面子分為正面面(positive face)和負面面子(negative face)。正面面子是指每個社會成員希望自己的愿望受人順從, 他的自我形象被人欣賞和贊許??滟潓Ψ骄褪俏鞣饺说湫偷纳盍晳T和交際方式,不管多么簡單的菜肴,都會得到客人的贊美。如果每道菜都吃完,會令主人很高興,說明自己的心意和努力得到客人的肯定。餐后告別,客人們總要表示“have a nice dinner”(吃得很高興)。而負面面子是與正面相對而言,指的是社會成員希望其行動不被人干涉, 即具有行動自由和自主決定的自由, 凡是有違這種自由愿望的言行就會被認為對他人負面面子的侵犯。與之相應,在西方更受歡迎的還有自助餐和雞尾酒會,形式更加自在隨意,按照個人的喜好和食量自由選擇,便于相互聯絡與交往。另外邀請他人外出用餐,往往是AA 制,各人付各自的帳,或平分賬單,若為人付賬需事先說明。

由于中國傳統社會是以家族為核心的熟人社會,即人情社會,個人的價值取決于家族和他人的評價。在這種特定語境中,人們往往十分關注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 以尋求和捍衛自己的優勢,保持體面和尊嚴。在家族和交際圈子中,人們習慣用面子來解釋和調節社會關系和行為,誰的面子大,誰的話語權就大,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也高。因此人們熱衷于請客和被請,誰的應酬多,宴請的檔次高,客人的級別高,誰就“有面子”,在人際交往中,也樂于互相“給面子”。比如餐桌上幾乎每宴必有的敬酒環節, 敬酒者和被敬者競相表演的一套套說辭,言不由衷,醉翁之意不在酒,全在于面子。餐后爭先付款買單,即使無意出錢,彼此心照不宣,也要做一番“爭面子“的表現。

3 總結

有些時候不同的禮儀是不同文化之間產生誤解, 導致跨文化交際失敗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又是造成禮儀不同的主要原因。研究和理解深藏在禮儀背后的文化因素, 能使我們更好地把握交際的原則和習慣技巧。餐桌禮儀作為禮儀中的一種,是我們與西方人交往時難以避免的,因此,對餐桌禮儀的研究不能只分析東西方差異的表層,需要探索其背后的文化,這樣才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客觀寬容的態度對待異國文化,減少因文化差異所造成的交際障礙,避免產生誤解與沖突。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字:中職學校 禮儀教育 意義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a)-0-02

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禮儀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隨著交往的日益擴大,禮儀已成為擴大交流、增進友誼、加強合作、促進發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從禮儀行為中體現自己的修養和風度,增強個人的魅力,越來越成為人們思考和重視的問題。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而言,擁有令人賞心悅目的禮儀言行,更是提高自信心、重塑健康人格、提升競爭力的現實所需。

1 中職學校開展禮儀教育的重要意義

(1)弘揚中華文化,推進社會文明

中國有著優良的文明傳統,重視和加強禮儀教育,是繼承中華民族文明禮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表現。

禮儀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俗的反映,是社會成員素質的縮影,每個人的文明程度不僅關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時也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中職學校開展禮儀教育,可以豐富學生的禮儀知識,讓他們明確地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禮儀規范,并指導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按照禮儀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真正做到“誠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成為真正名副其實的具有較高道德素養的現代文明人,從而推進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促進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

(2)提高道德修養,培養優良品質

人的禮儀、禮貌、禮節受人的道德修養水平支配,而人的道德修養水平又是通過人的禮儀、禮貌表現出來的??梢?,道德蘊涵著禮儀,禮儀教育是提高學生道德修養水平的有效載體。禮儀講究細節,從最基本的行為入手,通過可操作、可實踐的禮儀行為教育及相關的實踐訓練,在教會學生規范自身行為的同時,可以使學生的行為朝著良好行為的方向發展,把抽象的、概括的道德教育具體化、明確化、深入化,進而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通過禮儀知識的學習、應用,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修養,使學生舉止莊重、進退有禮、執事謹敬,培養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優秀的品質。所以說,禮儀教育對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完善學生的 自我形象,使之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有著深遠的意義,

(3)形成和諧心理,塑造健康人格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環境的變化,學生的自我意識有了新的發展,他們渴望參與人際交往活動并在交往過程中獲得真正的友誼,進行更多的情感交流。禮儀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學習和掌握禮儀的基本知識和規范,學生就能順利開啟各種交際活動的大門,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擁有知心朋友和值得信任的師長,形成和諧的心理氛圍,豐富個人的內心世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尤其是中職學校學生封閉、自卑、情緒激烈等心理健康問題比較明顯,甚至有學生不同程度的出現“孤獨寂寞”、“沒有朋友”的不良情緒體驗,他們更需要借助禮儀的學習、應用,掌握交往技巧,積累交往經驗,學會遵循相互尊重、誠信真摯、言行適度的原則,并憑借它去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減少孤獨、寂寞、空虛等心理問題。此外,禮儀實踐能指導學生塑造良好形象,講究儀容儀表之美,并在外在形象的改變中獲得精神上的振奮,久而久之,自卑心和羞怯感會逐漸消失,自信心則逐漸增強,逐漸形成健康的人格。

(4)提高社會適應性,增強職場競爭力

任何一個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禮儀的約束。行為舉止符合社會禮儀約束的人,就被人們標識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反之,一個人如果不能遵守社會生活中的禮儀要求,則難以被多數人所接受。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讓學生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各種行為規范,才能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形象,提高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增強社會競爭力。

良好的禮儀也是幫助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禮儀規范要求也是現今多數用人單位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之一,學習和運用禮儀,已不僅僅是個人自身形象的需要,更是企業提高效益、提升競爭力的需要。尤其是中職生這樣面臨直接走上社會的群體,良好的禮儀教育是他們走向社會、走上工作崗位的基礎,應用禮儀有助于他們完善和維護職場人的職業形象,使其在工作中左右逢源,為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5)提高德育工作實效,促進形成良好校風

禮儀教育是德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它是一種養成教育,糾正違背禮儀規范的言談舉止,使現有的行為轉變成應有的行為,是將德育工作落到實處的具體表現,大力開展禮儀教育,能夠立竿見影地看到學生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行為表現,是提高德育工作實效的見證。而一個處處可見良好的禮儀風范的校園,必是一個校風良好的校園,因而說開展禮儀教育可以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確不為過。

2 中職學校開展禮儀教育的途徑

中職學校應當多途徑、多層次地開展禮儀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就以我校開展禮儀教育的經驗與大家分享。我校開展禮儀教育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禮儀校本課程―禮儀教育的根基

①制定《學生禮儀常規》

我們以學生禮儀行為養成為核心,從最基本的禮儀規范入手,制定了《廈門工商旅游學校學生禮儀常規》、《學生禮貌用語》,其內容涉及禮儀的諸多方面:著裝禮儀、進校禮儀、課堂禮儀、環境禮儀、交通禮儀、公共禮儀、課間禮儀等,便于學生按照禮儀規范行事。

②創編《禮儀操》

根據職業學校特點和行業職業要求,我們將日常禮儀、職業禮儀、航空禮儀、商務禮儀等課程中的禮儀肢體動作提煉出來,以基本禮貌禮儀態勢為基本元素,創編《禮儀操》,并配備了音樂,讓學生通過做禮儀操,改變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形體狀態,培養其良好形象和健美身姿。

(2)禮儀進課堂―禮儀教育的保證

課堂教學是系統學習禮儀的途徑,禮儀教育與思想道德修養有機結合,既可以豐富學生的思想道德內涵,又能教會他們如何規范自身行為、塑造良好的形象。我們在禮儀的課程設置、教材選取、教法改革、師資培養與配置等方面加強研討,并且落到實處,切實有效地實現學生禮儀教育。

①專業課程進行規范的禮儀教育

我們的專業課程開設有《禮貌禮節》、《公關藝術》、《禮儀修養》、《市場營銷》、《餐飲服務》、《前廳服務》等課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禮儀基本理論和具體規范的教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了解世界各國不同的民族風俗,宗教要求等知識,了解禮節禮儀的要求。

在一些專業課程中,對學生進行坐姿、站姿、走姿等肢體的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禮儀規范,塑造姿態美,優化氣質風度,強化內在修養。

②在基礎課程進行人文知識的熏陶

基礎課程中的語文、旅游歷史、英語、地理等課程無不滲透著傳統文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向學生傳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這些文化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思想,逐漸成為一種自覺的思想和行為。

(3)禮儀活動―禮儀教育的強化

我們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通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禮儀知識競賽和禮儀實踐活動,在校園中營造濃厚的禮儀氛圍,如開展 “禮儀使我如此美麗”演講比賽、小品表演、禮儀知識專題宣傳、主題班會、講座等,特別是每學年舉辦為期三個月的全校學生人人參與的 “校園禮儀之星”比賽,通過搶答、情景模擬、場景分析、禮儀形象展示等形式,使禮儀知識形象化,深入到每個同學的心間,達到普及禮儀文化的目的。

(4)禮儀考核―禮儀規范的落實

禮儀修養是一個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要的外部促動是不可少的。

學校把禮儀教育滲透到在校的日常學習生活中。設立學生禮儀示范崗、教師禮儀督導崗,對學生入校儀容儀表要求進行示范和檢查,各專業部設有禮儀部,每日進行禮儀督導、檢查評比,把學生在校的禮儀表現與“星級班級”、“星級學員”、“獎學金”、德育學分等各項評比掛鉤,對學生禮儀養成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進和推動

作用。

(5)禮儀實踐―禮儀思想的深化

實踐是深化禮儀教育的重要環節,在禮儀實踐過程中有了直接體驗和感悟,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禮儀要求,使禮儀思想進一步深化。

學校實施的“校園酒店式管理”情景育人模式中,專門設有禮儀崗、校長助理、處室服務等崗位,使全校近三分之一的同學都有參與禮儀接待工作的機會。學校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各種禮儀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通過禮儀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擁有禮儀知識、技能的成功感受,提高自身禮儀修養,感悟禮儀的魅力。

(6)禮儀表率―禮儀教育的引領

做一名講文明知禮儀的教師,是教師職業的最基本要求,在禮儀教育的過程中,做講禮儀的表率也是為人師表的要求。學校通過為老師舉辦禮儀知識講座、與學生一起做禮儀操、在師德要求中納入禮儀的相關要求、實施“尊重的教育”等方式,提高教師的禮儀修養,讓全體教師做禮儀教育的引領,全校形成師生講究尊蕈、強調溝通、力求互動的禮儀文化氛圍。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禮儀教育作為聯結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歷史的積淀,也是時代精神的要求。職業學校廣泛開展禮儀教育,更是學生完善自我的需要,是社會發展對公民的要求,是職業學校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因此,是極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樓世洲,周國權,潘正文.培養時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教育發展研究,2001

第6篇

 

關鍵詞:概述      根源      必要性      禮儀知識      現實意義

 

一、社交禮儀概述

 

所謂‘”社交禮儀”,最初是指在較大隆重場合,為表示對賓客的尊敬和友好,根據某些慣例而舉行的禮賓儀式。后來根據社會生活中人際交往的需要,逐步發展為廣義的禮儀,即在社會生活中由風俗習慣形成的并為大家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行為規范、禮儀儀式、規章制度等。

 

現代社交禮儀泛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和準則。具體表現為禮節、禮貌、儀式、儀表等??梢哉f,禮儀是一張人際交往的名片。文明禮儀可以幫助我們“規范言談舉止,學會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贏得社會尊重;架設友誼橋梁,通向成功之路?!倍Y儀又是幫助我們獲得成功,創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證”。所以說:知禮懂禮,注重文明禮儀,是每個立足社會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們成就事業,獲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條件。

 

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條件,是交際生活的鑰匙。社交能力就是在一個團體、群體內的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人是社會的人,很難想象,離開了社會,離開了與其他人的交往,一個人的生活將會怎樣?有人存在,必須與人交往。當我們走上社會的時候,我們會與各種各樣的人物打交道,在與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別人的支持、幫助,這里就會涉及到自身能力的問題。可以說,禮儀是一張人際交往的名片,文明禮儀可以幫助我們“規范言談舉止,學會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贏得社會尊重;架設友誼橋梁,通向成功之路。”

 

二、禮儀的根源和必要性

 

人類禮儀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際來往規模的擴大,人們審美看法的變化而發展變化的。禮之發生,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自從有了人,有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有了人與人之間的來往,禮儀便發生和發展起來。從人與自然的關系角度來看,禮儀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運動;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角度來看,禮儀源于人類協調主客觀矛盾的需要。禮儀,簡樸的就就是在社交的歷程中文明得體,讓對方真誠的接受你,從而真正到達相同交流的目的,讓整個歷程協調而優美的順遂的舉行?,F代社交禮儀泛指人們在社會來往運動歷程中形成的應配合遵守的行為規范和準則。詳細體現為禮儀、禮貌、儀式、儀表等。我以為自己在學習的歷程中發展了許多。首先相識到,由于地域的差異,文明禮儀有了它局限性的界說。我們要掌握好文明禮儀的尺度,明白文明禮儀也有局限性的一面,也就是晤面禮儀中要求我們要做到稱謂合乎通例、入鄉隨俗……

 

大學生是知識層次較高的群體,在如今的中國社會已經算得上是知識分子,也是中國明日發展的引領者、頂梁柱,在道德水準上,在禮儀修養方面應當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個性是當代年輕人的特點,在追求突出個性過程中,卻有一些大學生把丑陋當成了個性。許多不文明、不禮貌,甚至丑陋、陳腐、粗俗的東西都被當做了“新潮”、“瀟灑”,在現在的大學校園里面,經??梢钥吹揭鹿诓徽摺⑿袨椴欢苏?、張口罵人者、隨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講禮不懂儀的現象亦不鮮見,如關門之時聲震如雷、打電話從不自我介紹、不再禮讓教師、端著飯盒邊走邊吃等等。這些不良現象已經不再是個別,而且有著愈加普遍的趨勢。

 

因此,學好禮儀,延承文化,已蓄勢待發、迫不及待。

三、相關禮儀知識[②]

 

我們所學的《社交禮儀》涉及各個方面:其中包括個人禮儀,公共禮儀,交往禮儀,通聯禮儀,應酬禮儀,聚會禮儀,餐飲禮儀等等。通過這些禮儀方面的學習,我了解了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必須遵守的一種慣例,是一種習慣形式,即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一種習慣做法。

 

禮儀可以分為好幾個部分,個人禮儀、交往禮儀、餐飲禮儀等等。

 

個人禮儀,包括自身的儀容、舉止、服裝等。我們每個人都應注意自己的個人禮儀,一個人的穿著打扮、舉止行為,不但事關對方對自己個人形象的印象好壞,而且也是個人教養與素質的最形象的展示。

 

餐飲禮儀,顧名思義,就是在用餐時應遵守的行為規范。座次的安排、敬酒禮儀、用餐時的規范等都是在社交場合經常能用到的。如果能按照禮儀規范做到了,他人都會覺得你是個非常懂禮儀的人,反之,則會覺得你不懂禮貌,甚至會影響你的學習、事業。

 

公共禮儀,具體講指的就是人們置身于公共場合時,所應遵守的禮儀規范。它是社交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們在交際應酬之中所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社交禮儀的內容很普遍,很深刻,它直指著我們文明修養,蘊涵著我們的文化素養,解讀著我們的人格和心態,標顯著我們的人生品味。{其他具體的禮儀細節在此不做闡述}

 

四、現實意義

 

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睂W習社交禮儀,就要知行合一,談吐做言,落落得體。自信是社交場合中一份很名貴的心理本質。一個有充分自信念的人,才能在來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碰到強人不自慚,碰到艱難不泄氣,碰到欺凌敢于挺身反擊,碰到弱者會伸出增援之手;一個短少自信的人,就會處處碰鼻,致使屁滾尿流。自信但不克不及自信,自認為了不起、一貫自信的人,每每就會走向自信的極度,凡事自命不凡,不尊重別人,致使強人所難。

 

講究禮儀,遵從禮儀規范,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與魅力,更好地體現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認知水平和尊重程度,從而使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適度、恰當的禮儀不僅能給公眾以可親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會使與公眾的合作過程充滿和諧與成功。

 

我覺得社交禮儀使我懂得了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和諧的心理氛圍,促使我的身心健康。而且使我認識到在人際交往中有很多重要的原則要遵守的。社節雖是生活小節,但在某些場合卻代表著個人、單位甚至民族、國家的形象,標志著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它也是衡量人們的教養和道德水準的尺度。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一向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中,我們應該儀態大方、彬彬有禮、舉止莊重、不卑不亢 ,表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和禮儀行為。以前沒學社交禮儀的時候,對社交基本上不懂,總以為做那些是多此一舉的事情,但是學過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社交禮儀還是挺重要的,就象前面所說的那樣小則代表個人,大則代表國家代表民族,所以社交禮儀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它是個人是國家的形象。

 

作為一個剛剛學習過社交禮儀的大學生,我覺得受益匪淺。學習了社交禮儀讓我知道了真誠尊重是禮儀的首要原則,只有真誠待人才是尊重他人,只有真誠尊重,方能創造和諧愉快的人際關系,真誠和尊重是相輔相成的。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真誠的奉獻,才有豐碩的收獲,只有真誠尊重方能使雙方心心相印,友誼長存。

 

結語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儀是中華傳統美德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禮儀之邦,應為禮儀之民。知書達禮,待人以禮,應該是現代大學生的基本素養。當你在社會交往中用禮貌的語言與人交談,用文明的舉止與人交往,用得體的文書與人交流,人們一定會感觸到你彬彬有禮的氣度,落落大方的氣質,文明道德的修養,都會平生出幾分敬意。優雅合理的談吐,親切整體的儀容,會是人感到一股溫馨的春風吹來一股熱情洋溢周身。學會禮儀,駕馭禮儀,才會成為一個交際高手。享受禮儀,品味禮儀,才會成為一個有內涵有品味人士!讓禮儀充滿每個角落,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我們身上繼續延伸。

 

參考文獻:

1:《現代商務禮儀》  作者:于忠艷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2:《政務禮儀》   作者:金正昆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現代實用社交禮儀》  作者:陳光誼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4:《公關與商務禮儀》   作者:姜桂娟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7篇

關鍵詞:儒家思想;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

儒家思想是指儒家學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根本含義為“異”,即使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范。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國家的治亂,取決于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儒家的“禮”也是一種法的形式。它是以維護宗法等級制為核心,如違反了“禮”的規范,就要受到“刑”的懲罰。由此可見儒家思想中的禮儀、禮義是作為國家政治制度、綱常倫理、習俗民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禮是反映一定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以建立和諧社會的行為準則和行為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我們應該把握時代特征,對儒家禮儀的內涵和外延進行融通疏導,認真剖析、闡釋禮儀的作用和功能。

一、儒家思想中的禮儀教育

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孟子、荀子,以及后來的董仲舒、朱熹等學者發展了儒家學說。他們都把這種以“禮”為核心的教育作為人倫道德秩序建設、國家政治制度的基礎。因此,儒家重視禮制建設,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學術觀點。

(一)關于“仁”的學說

這是孔子提出的以“仁”為核心的一整套學說?!叭省弊钤绯霈F于《尚書?金g》 :“予仁若考”,指一種好的品德。清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獨則無耦,耦則相親,故字從人二”??鬃又v的仁者“愛人”(《論語?顏淵》),就是取仁的這種意義。孔子所講的“禮”,主要是一種社會政治制度,其次才是倫理規范,而“仁”則純粹是一種道德觀念和品質。它既包含多方面的情感原則,又構成人們復雜的心理要素??鬃釉诰唧w運用這一范疇時,往往具有不同的含義。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他與顏淵的一段對話。

顏淵問仁。子曰:“克已復禮為仁,一日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已,而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保ā墩撜Z?顏淵》)可見,仁是屬于道德修養問題的范疇,是一種最完美的道德品質。從孔子思想體系的總體來看,仁貫穿其中,成為聯結各個范疇的媒介,同時,又是各個范疇和言行的總綱。

從政治作用來看,仁是禮的精神支柱,仁禮一體。孔子曾慨嘆:“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就是說,人如不具備仁的觀念和品質,就不能正確對待禮儀制度和音樂。而且,孔子認為,只有“克已復禮”,才算是仁,才能實現仁。因此,克制自己,使視、聽、言、動都符合禮,就體現了仁,可見仁和禮是融為一體的。在孔子看來,周禮是最完善的政治制度和倫理規范,而仁則是最完美的道德觀念和品質。禮是道德的標準,仁是道德的屬性,只有具備了仁的品質,才不會做違背禮的事情。

怎樣來實現“仁”呢?當子張請教仁的問題時,孔子指出說,能實行恭、寬、信、敏、惠五種品德,就是實現了仁。他還具體分析了五種品德的功用:“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論語?陽貨》)。這就是說,為人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待人寬厚,就會受到大家擁護;待人慈惠,給人好處,就能夠使喚人。這實際上是用溫柔敦厚的君子人格,來規范主體的修養,進而調節人際關系,實現個人理想。

(二)“五德”和“五?!?/p>

1.“五德”,指五種品德,具體是指溫、良、恭、儉、讓(《論語?學而》)

溫:“敦柔謂之溫”。溫和待人,不急躁、不生硬粗暴。良,“行不犯物謂之良” (《刑m注疏》)。善良,不邪惡,不傷害他人和物。恭,“和從不逆謂之恭”(《刑m注疏》)。恭敬、莊重,不傲慢輕狂。儉,“去奢從約謂之儉”(《刑m注疏》)。節儉、樸素,不奢侈浪費。讓,“先人后已謂之讓”(《刑m注疏》)。謙虛禮讓,不橫蠻自私。

2.“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西漢董仲舒總結孔孟儒學的五種道德。

仁:在前面已有論述,這里不再累述。

義:《禮記?禮運》說:“何謂人義也?父慈、子孝;兄良、弟恭;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焙戏Q“十義”

《中庸》:“義者,宜(適度)也”?!对?大雅?文王》《傳》云:“義,善”。

董仲舒《仁義法》中“仁者愛人,不在愛我”;“義在正我,不在正人”。

《釋名?釋典藝》:“義,正也”。由此可見,義的內容包括三項:宜、善、正。

禮:制度、儀式、禮節的總稱。儒家經典有“三禮”:《周禮》、《儀禮》、《禮記》。《周禮》是周朝的官職制度?!秲x禮》是戰國以前的各種禮節儀式。包括冠婚、喪祭、朝聘、射鄉四類禮儀,宋王應麟又分為吉、兇、賓、嘉四禮?!抖Y記》是解釋說明《儀禮》的論集。分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五類,故稱為“五禮”。 吉禮是五禮之冠,主要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兇禮是哀憫吊唁憂患之禮;軍禮是師旅操演、征伐之禮;賓禮是接待賓客之禮,如天子受諸侯朝覲、天子受諸侯遣使來聘等;嘉禮即國家具有喜慶意義及一部分用于親近人際關系、聯絡感情的禮儀活動。如君主登基、冊皇太子、策拜王侯、節日受朝賀、天子納后妃等。

智:《論語?公冶長》:“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寧武子姓寧名俞,是衛國大夫。他能審時度勢,在國家政治清明時,就表現出聰明;在國家政治昏暗時,就裝傻??鬃右回炛鲝垺疤煜掠械绖t見,無道則隱”(《論語?泰伯》)審時度勢,進退得宜謂之智。

信:《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參是孔子的學生,他把辦事是否盡心,交友是否真誠,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這三件事,作為每天自我反省的問題。

《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r(ni),小車無(yue),其何以行之哉?”比喻人若不講信用,就好比大小車沒有關鍵,無法套住牲口,車如何能行走呢?

《史記?游俠列傳》贊揚游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就是誠實不欺,言必信,行必果。

(三)正已正人與成已成物

正已正人,成已成物,是儒家的思想傳統。所謂正已正人,是指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才能端正別人的思想品德。所謂成已成物,是指自己獲得成功,也使他人獲得成功。這種“正已正人,成已成物”的思想,是從主體與外界關系著眼考慮問題的,注重主體的能動性,以身作則,帶動他人推及整個社會。這是儒家政治倫理哲學所能達到的最高層境界。

孔子“為仁由已”(《論語?顏淵》),“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的觀點,表明他對修身行事的主動性有高度的認識?!耙延⒍⑷?,已欲達而人”(《論語?雍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這是一種忠恕之道,是為仁之方。這種忠恕之道的心理趨向,是“推已及人”。因此,在人際關系問題上,要“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論語?衛靈公》),即要嚴于律已,寬以待人。只有正已,才能正人?!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只要“修已”,就能“安人”、“安百姓”,就可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孟子更是深得“正已正人,成已成物”思想之精髓,主張“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已”,這樣才能使“其的身正天下歸之”。 (《孟子?離婁上》)“其身正”的外在表現,就是“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孟子?盡心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收到“天下可運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的效果。

二、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目標

加強禮儀教育要以明禮為基礎,做人立身,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學禮明禮。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目標要抓好“五明”。

(一)要明“善良”之禮

“善良”即在人際關系中表現出有利于他人、社會的思想和行為,它是倫理學對人性的基本的第一位的要求?!皬纳品e德”,學會與人為善,善待他人,善待社會,是加強道德修養的基礎。

(二)要明“誠信”之禮

“誠信”即誠實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它是倫理學對人格的基本要求,是立人、為政、從商的基礎性道德。公民應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要以講誠信的好人好事,引導學生說真話,做實事,待人以誠,交友以信,不弄虛作假。

(三)要明“和諧”之禮

“和諧”即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平相處,它是中國人所追求的一種傳統道德境界?!耙院蜑橘F”,和氣做人,寬厚待人,化解矛盾,是加強道德修養的更高要求。豐都中學引導學生“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學會合作,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共同進步。

(四)要明“謙敬”之禮

“謙敬”即虛以處己,尊老敬賢,以禮待人,它是為人處事的重要準則,“以敬為大”,戒驕戒躁,尊重他人,助人為樂,謙恭禮讓,是傳統美德的重要內容。

(五)要明“自律”之禮

“自律”即自主自制,守正祛邪、行為有度、取用有節,它是社會和諧有序的前提條件。“嚴于律己”,遵紀守法,踐行制度,規距做人,是重要的道德規范。要引導學生自覺“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知法、守法、自覺遵守學校紀律和公共秩序。

三、中學進行儒家文化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一)創建以“儒家文化”為主題的校園環境

學校以“傳承儒家文化,打造禮儀校園”為主旨,綠化、凈化、美化校園環境。在校園的閱覽室張掛《論語》中的有關學習、處世的箴言、傳統美德的書畫;各班以“宣揚儒家文化,創建禮儀班級”為主題,布置教室,制定班規、班訓,開展各類班級活動,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儒家文化”的無窮魅力。

(二)進行《論語》《三字經》等儒家經典語句知識競賽

學校要求利用每天晨讀時間,引導學生朗讀、背誦一句論語;在語文課上聯系古今,講解一句論語的含義,將枯燥的文言文《論語》,變得通俗易懂。組織中高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讀、背《論語》,低段學生讀、背《三字經》。以《論語》《三字經》中的經典語句為內容,進行《論語》《三字經》經典語句知識競賽。

(三)“學科滲透”

各學科中,尤其是語文學科中有著豐富而獨特的儒家文明禮儀、道德法紀及心理教育等德育資源。結合學科特點,創設富于美感的充滿智慧具有親和力的教育情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中受到教育,激發創新意識、合作意識、自主發展意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四)通過各種傳統節日,進行儒家文化熏陶

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蘊含著許多民族文化的因素,讓學生沉浸于經過優化的節日文化情境之中,具有接通歷史、感受民俗、體驗真情、回歸傳統、享受天倫、感恩祉福、熱愛生活等豐富的濡染效用。

(五)“榜樣示范”

通過樹立榜樣并利用榜樣人的“榜樣點”的道德選擇及行動來影響德育對象的德育方法。樹立榜樣人明確的“榜樣點”,使德育變得生動形象,具體可感,容易接受。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洪戰輝同學是“關愛他人”的榜樣,徐本禹是“正確對待金錢,正確處理奉獻與索取關系”的榜樣。

總之,儒家禮儀經典文化在中國幾千年歷史發展中具有不朽的地位,有著光輝的作用。對幾千年中國社會的歷史發展和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結構、傳統美德的形成,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響。我們要對儒家禮儀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禮儀教育要與時俱進,讓其具有更大的教化力量。崇尚禮儀,培養文明有禮的新一代,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重視,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促使青少年學生盡快養成文明禮貌行為,“禮儀之邦”的良好形象才能代代相傳。

參考文獻:

[1]李宗桂.中國文化概論[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

[2]王健. 儒家的教育理念及其對現代教育的啟示[D]. 長春理工大學 2007

第8篇

關鍵詞: 土家族體育禮儀 歷史淵源 特征

1.土家族體育禮儀形成的歷史淵源分析

1.1土家族體育禮儀與宗教祭祀的歷史淵源

“體育產生于勞動中,是人們對自然神力的虔誠崇拜,因此早期體育活動本身就往往是祭祀活動的構成。因此體育禮儀以祭祀禮儀的形式存在”。[3]土家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于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在祈求大自然風調雨順的同時,也特別崇拜各類神仙,如貓神梅娥(土家族的獵神)、廩君(土家族的祖先)、鹽水女神等。此外,以土家的圖騰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為主要內容的原始民間宗教盛行。在這個過程中,體育作為一個重要的人神交流形式登上了歷史舞臺,產生了祭祀性體育。

在這一系列的崇拜之中,產生了“舞刀”、“舞獅”、“三棒鼓”、“舞草地龍”、“板凳龍”等活動。土家族巫師“梯瑪”走鄉串寨,為土家人主持各種求神敬神的宗教祭祀活動,期間傳播了大量系統的土家族古代體育文化,如《梯瑪經》、《擺手歌》等?!疤莠敗辈坏珎鞑ゼ涝~古歌,而且表演傳統的舞蹈,如八寶銅鈴舞,即手搖銅鈴,邊跳邊唱,歌舞結合,為其祭祀服務。又如與祭祀祖先、祈求豐收相聯系的“擺手舞”,是土家最流行的古老的集體舞,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方面的70多個動作。特別是在農歷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參加者有上萬人。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土家人很注重各方面的禮儀,比如他們不僅在祭祖先和土王儀式中有歌舞活動,而且在其他祭儀中都有歌舞相隨。如在祭儺神時,必須演儺戲,唱儺歌;在祭亡人的喪事活動中,必須跳喪,唱“喪堂歌”、“孝歌”,等等。這一方面體現了土家人對神的崇拜,另一方面體現了土家族獨特的宗教習俗文化禮儀。這一系列活動,沿傳至今,成為土家族的特色體育項目。因此,土家族宗教祭祀與體育禮儀在古代不可分割,宗教祭祀利用體育禮儀為其服務,體育禮儀依賴于宗教祭祀而存在,二者相互滲透、相互擁有,形成了一種血肉關系。

1.2土家族體育禮儀與生產勞動的歷史淵源

土家族先民勤懇耕山,善于漁獵。長期以來,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以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式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在一系列的生產活動中,產生了一系列身體活動。當時這些基本的身體運動,雖然不能算是體育,但卻孕育著體育的最基本因素,是原始體育中的早期體育行為,這種原始體育中的早期體育行為既來自生產和生活實踐的需要,又直接地為生產和生活實踐服務。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見表1)。山間草地,田間地頭,土家先民大多都是就地取材、邊唱邊演、自娛自樂,創造出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從而也形成了眾多體育禮儀規范,形式不拘,風格各異,極大地豐富了土家人的物質文化生活。

如土家族的“毛古斯”是一種極其古老的表演藝術,它身披草衣,頭戴草帽,通過粗略的情節、簡樸的人物對話、簡單的勞動動作,并用簡單的場次把特定的生活勞動過程較為連貫地再現出來。舞蹈動作簡約、樸實、自然,“毛古斯”記述了土家族先民的生產勞動與遠古時代的生活方式。其中再現了古代漁獵過程,反映了艱苦的農業活動,有人民獲得生活資料后的歡樂;也有人民對剝削壓迫者的憤慨與反抗。但這些內容都是通過比較輕松活潑的氣氛表現出來的,顯示了土家先民樂觀向上、活潑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藝術才能。

“肉蓮響”是土家先民勞動歇憩時健身娛樂的一種活動。他們以雙手進行周身的自我按摩、拍打,同時配合各種身法、腿法,不停地運動,時而扭腰轉體,時而蹲腿跳,時而滾翻身體,目的是舒筋活絡,消除疲勞,強身壯體。

從生產勞動中衍生出來的土家族體育禮儀,真實地反映了土家族先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對待生產勞動的勤勞樂觀態度和民族內相處融洽的氛圍。

1.3土家族體育禮儀與婚戀習俗的歷史淵源

土家族經歷了原始的婚姻和家族家庭制度,在漫長的封建領主和地主經濟占統治地位的歷史時期,其婚姻習俗雖然與漢族有著共同的部分,但更多的則是保留著本民族的一些特點和較多的原始婚姻家庭制度的遺跡。土家婚姻多以歌為媒,或在“玩擺手”、“女兒會”時相識定情,自由交往,自由婚配。“臨嫁不哭閑話來”,哭嫁,是土家族的特有習俗。新娘在結婚前半個多月就要哭起來,有的要哭一月有余。其時間之長、歌詞之精、曲調之美,在各民族中都是罕見的,它與《陪十姊妹》、《陪十兄弟》交相輝映,形成了婚嫁的喜慶與憂怨并存的狀態。在一系列土家婚戀習俗中,產生了“踩斗”、“摸米”、“攔門禮”、“奪床”等活動。傳說土家族有一對自由戀愛的情人被土司王活活拆散,為了紀念他們堅貞的愛情,土家先民便把“倒掛金鉤”作為傳統節日中的一項重要體育活動,并沿襲至今成為土家族的特色體育項目。另在鄂西土家族聚居區一帶,“扭花鼓”是嫁娶和其他喜慶節日盛行的娛樂活動,一般在堂屋里或廣場上舉行,男女老少都可參加,具有很好的娛樂和健身作用。從婚戀習俗中衍生出來的體育禮儀,真實展現了土家族獨具特色的文化禮儀。

1.4土家族體育禮儀與喪葬禮儀的歷史淵源

“熱熱鬧鬧陪亡人,歡歡喜喜辦喪事”是土家人延續千年的喪葬習俗。在土家人眼里,老人死去是走“順頭路”,稱之為“白喜事”。土家族辦喪事的形式,主要有坐喪、轉喪和跳喪。“人死眾家喪,一打喪鼓二幫忙”。土家坐喪,除親屬哭喪之外,還要專門請歌先生(或稱“歌師傅”)來擊喪鼓,唱孝歌。轉喪又叫“繞喪”,民間通常叫“繞棺”,又名“穿花”、“打繞棺”,它是土家人在喪祭時圍繞棺材打轉并穿插歌舞的一種祭悼活動形式。跳喪,又稱跳“撒爾嗬”、“打喪鼓”,是土家山民的一種歌舞性很強的民俗祭祀性舞蹈,其舞姿剛健、古樸、豪放、粗獷,體現出“擊鼓踏歌而興衰”的土家喪葬習俗。跳喪的舞姿以“曲”、“顫”、“悠”、“靠”、“轉”而獨具一格,除了“跑場子”和“四大步”等基本套路外,多為模仿山中飛禽走獸和一些農事活動。土家人以樂觀曠達的態度唱喪歌、跳喪舞來悼念亡人,顯示了一種極為超脫的生死觀念。載歌載舞的喪祭形式成為土家族體育文化禮儀中的一朵奇葩。

2.土家族體育禮儀的特征分析

土家族體育活動形式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常與音樂、舞蹈融為一體,具有健身、娛樂、欣賞的價值,其特征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社會生產方式、歷史條件、文化水平,以及宗教、民俗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

2.1土家族體育禮儀具有民族性特征

在山地居住的土家族,生活方式獨特,民族體育有著濃郁的民族和宗教色彩,蘊含著本民族、本地域長期沉淀形成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審美情趣和民俗民風。由于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特殊的地域環境,土家族民族體育禮儀趨向于體力儲蓄與自然較量的文化內涵,不僅有豐富多樣的民族體育內容和民族體育形式,而且民族性格、心態、精神也集中凝聚在土家族體育禮儀的深層結構中,形成頗具特點的民族性。

2.2土家族體育禮儀具有傳統性特征

任何體育活動都植根于一定的社會生活和生存環境。特別是民族體育禮儀與民族的歷史、風俗、生活方式、心理特征、生態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土家族體育禮儀也不例外,它植根于土家族人民獨特的生存環境中,然后又作用于這個生存環境。民族因生存發展和維系本民族共同的精神和意識的需要,其思想文化和生活技能世世沿襲,代代相傳。由于受傳統的思想文化、特定的地域環境和生產方式的約束,居住在山區的土家族傳統體育文化禮儀形式是相對固定的,具有明顯的傳統性。

2.3土家族體育禮儀具有群眾性特征

土家族民族傳統體育禮儀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具備了與土家人的心理、生理、生存環境、文化傳統相適應的,又能滿足不同層次人群需要的屬性。其體育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方法簡易,它不受環境、場地的制約,老少皆宜,利用自然條件對人們的身體和意志品質進行鍛煉,充分體現了土家族民族傳統體育的強大生命力,具有明顯的群眾性特征。

3.結語

土家族傳統體育禮儀基因的形成過程是伴隨著土家族禮儀文化的發生、發展經歷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而形成的。土家族傳統體育禮儀與宗教祭祀、生產勞動、婚戀習俗、喪葬禮儀,以及土家先民的生活習慣等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而正是由于土家族居住地區生活習俗的明顯差異和人文背景的不同,才造就了獨具特色的土家族體育禮儀,從而使其具有民族性、傳統性、群眾性、審美性等特征。面對體育全球化的浪潮,我們應提高土家族傳統體育禮儀的文化價值和內在的優秀品質,充分展現土家族獨特的體育禮儀風采,從而促進人類體育文化禮儀的共同繁榮。

參考文獻:

[1]魏詠梅.對傳統禮儀的再認識[J].教育評論,2002,(4):72-73.

[2]黃壽軍.體育禮儀教育及其實施的途徑與方法[J].安徽體育科技,2003,(12):38-43.

[3]馬良.從體育禮儀看中國體育文化的演變[J].體育文化導刊,2008,(2):41-42.

[4]徐玉良,韋曉康.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44-156.

[5]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87-123.

第9篇

關鍵詞: 幼兒一日活動 禮儀教育 滲透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范。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的行為規范與準則,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道德修養的外在體現,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志。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美稱,自古就有“不學禮,無以立”的說法。而現在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傲慢、自私、沒禮貌、貪心、懶惰、脾氣大……原因是什么呢?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小公主、小皇帝,被家長服侍得好好的,以至于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禮儀、禮貌。不少孩子在社會交往中,往往習慣于以自我為主,缺乏謙讓、合作的思想,缺乏特定場合之中的規范行為及必要的禮儀修養。所以,禮儀教育迫在眉睫。如何將禮儀滲透于幼兒一日活動中,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單靠幼兒園教學就能成功的,還應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那么,如何將禮儀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呢?

一、爭做文明禮儀生,培養禮儀教育的意識

幼兒禮儀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幼兒禮儀行為的養成。因此,幼兒園要創造機會讓幼兒體驗良好的禮儀行為帶來的積極情感。禮儀教育滲透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入園、進餐、睡眠、游戲等一日環節中,包含著大量的禮儀教育契機。幼兒園可以針對每個環節從幼兒、老師、家長入手制定禮儀目標,確立指導策略。如幼兒園可以將晨間接待活動作為展示禮儀教育成果的一個重要窗口,每天早上,讓禮儀寶寶身穿園服,肩披綬帶,端莊挺拔地站在幼兒園門兩側,微笑著迎接每一位幼兒和家長,一聲聲“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和孩子燦爛的笑臉,不僅給擔任禮儀寶寶的幼兒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而且給入園的每一位幼兒與家長帶來舒心,營造出和諧、溫馨的氛圍。

二、晨間活動,促進幼兒禮儀習慣的養成

晨間談話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有利途徑,還是幼兒和教師心靈的溝通、情感交流的好機會。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就是教育?!币虼?,可以安排當天不主班的老師,站在活動室的門口微笑并蹲下來擁抱每一位入園的孩子。人們常說,微笑是有效的通行證,是人際交往的劑。一句問候、一個微笑,甚至一個眼神,都能給幼兒以親切感和安全感,令幼兒舒心,讓家長放心。通過晨檢,幼兒體驗和學習講衛生、懂禮貌等文明禮儀,禮儀教育也在這些不經意的問候和微笑中得以滲透。時間長了,家長和小朋友都能主動地相互問好,幼兒能自覺地向老師行問候禮,此班與彼班的幼兒也能愉快地互致問候。

早操是晨間活動的一部分,幼兒園開展的晨間活動,可以做個性化的安排,即既有不同的活動又有統一的早操,促進孩子們全面發展。比如宿遷市金陵名府實驗幼兒園將禮儀滲透到早操中,根據大、中、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禮儀兒歌《入園》、《離園》、《禮貌用語》、《接打電話》、《安全常識》、《盥洗》編排到早操中。幼兒對邊做操邊說禮儀兒歌非常感興趣,且得到家長的認可和社會的好評,每天幼兒做早操時院外都有了許多家長和其他社會人圍觀,甚至有家長把禮儀操音樂復制回家和孩子一起練習。

三、通過教學活動,鞏固禮儀教育

幼兒的一日活動是幼兒獲得有益學習經驗的重要途徑。因此,充分利用幼兒一日活動的機會開展禮儀教育是保障幼兒禮儀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徑。在進行禮儀教育活動時,教師應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在幼兒各科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內容,使幼兒時時刻刻受到良好語言和行為習慣的熏陶,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例如:在故事《小熊請客》中,老師引導幼兒,當小熊請好朋友分享食物時,朋友們要對小熊說“謝謝”,小熊要說“不客氣”。這樣幼兒就在輕松的表演活動中學會了一些禮儀知識。幼兒的思維是直觀的具體形象的,通過看錄像、講故事、念兒歌、玩游戲等形式可豐富幼兒的禮儀知識,讓幼兒明確禮儀規范的要求,激起內部情感,尤其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講禮儀的經典,如“孔融讓梨”、“程門立雪”等,能為幼兒提供仿效的榜樣。

在幼兒的日常學習、生活、交往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幼兒使用禮貌用語,如:“請”、“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在學習活動中著重培養幼兒良好的坐姿、站姿、行姿等,促進幼兒文明習慣的養成。情景演練能讓幼兒獲得并強化第一情感體驗,復習、運用和內化所學的禮儀教育內容,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幼兒園的禮儀教育中,情境體驗法通常融進情境再現和情境表演。如,中班開展的“接打電話禮儀”的活動,在幼兒表演正確的接打電話禮儀后,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接、打電話才是懂禮儀的,當幼兒了解之后組織“打電話游戲”的情境表演,最后在再現幼兒的表演中引導幼兒進行辨析與評價,進一步鞏固“鈴聲不過三;禮貌問候;對方掛了電話才能掛電話……”等接打電話禮儀知識。又如,大班開展的“幫助別人真快樂”活動,用以大帶小的教學形式,讓大班的孩子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鞋襪,使幼兒在真實的情境體驗中真正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這樣的禮儀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很快讓幼兒產生情感共鳴,促進了幼兒良好禮儀行為的形成。

四、禮儀教育滲透在游戲活動中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做人的起點,是幼兒基本的活動,也是最喜歡的活動。所以,我們抓住孩子好動好玩的天性,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學習文明禮貌知識。例如在戶外活動滑滑梯時,孩子們你爭我搶是不可避免的,抓住幼兒玩的興頭,要求幼兒“上下請排隊”,不小心碰到他人時說“對不起”、“沒關系”;玩蹺蹺板或木馬時,讓幼兒學會等待,別人玩著時,自己想玩就要說“請給我玩一下”、“謝謝”;在活動中有人摔倒,要及時把他扶起來,等等。在角色游戲中,創設娃娃家、小醫院、小超市、理發屋等,使幼兒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如何與他人進行交談。因此,戶外活動作為幼兒園中重要的活動環節,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練習使用文明禮儀用語,學會不同場合、不同角色中的文明禮儀用語,懂得在人際交往中要互相尊重、謙虛恭敬、相互諒解的道理。

五、創設豐富的環境,營造良好的文明禮儀氛圍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的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促進每個幼兒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我國古代對此就有精辟的論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強調環境對人的感染作用,又如“孟母三遷”的故事也說明培養人才要重視環境的選擇。古代教育家顏之推認為,環境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幼兒產生影響的,而這種影響是深刻而持久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人的潛力行為就是適應能力,環境是兒童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說環境對幼兒的發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代替的。在幼兒園里,要充分利用環境中每一個可以利用的點,悄無聲息地開展禮儀教育。比如可以在幼兒園大廳的墻面上貼上“七不規范”: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所抽煙、不隨地吐痰、不說臟話和粗話、不損壞花草樹木、不闖紅燈、不損壞公共設施,以及朗朗上口的兒歌和色彩鮮艷的圖片??梢杂脠D文并茂的形式把禮儀教育的知識點粘貼在樓梯間和走道上。如: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大聲喧嘩,請講普通話??梢栽谟變簣@各個班級中,設置“每周禮儀小星星”、“每周禮儀小故事”等欄目,營造濃郁的班級日常禮儀小氛圍。同時,在班級墻面環境中,開設禮儀特色板塊,結合階段禮儀重點,定期更換內容:故事、兒歌、圖畫、幼兒自己對禮儀進行詮釋的作品。另外,還可以在活動室內定期投放禮儀方面的書籍、圖書、經典故事,如“孔融讓梨”等,讓幼兒在閱讀的同時,感受角色榜樣的引領。陳鶴琴先生認為:“凡是可以給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環境?!彼砸铆h境創設,潛移默化地促進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養成,積極營造和諧優美和人性化的校園環境,努力讓校園的每一個點發揮作用,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靜態地、無聲地傳達文明禮儀的精髓內涵。

六、培養孩子禮儀必須由家長做起

在家庭中實施幼兒禮儀教育父母要以身示范,樹立典范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孩子做到與人交往時相互尊敬,相互謙讓。日本人頻繁地深度鞠躬,美國人常說“我能為你做些什么?”就是尊敬人和克己謙遜的體現。幼兒的模仿性強,他們是在模仿中學習做人的,而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對象。如果父母平時敬老愛幼,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這種善良的情感行為會深深地影響孩子。因此,在現實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要和睦相處,互諒互讓,互相尊重。晚輩要尊敬長輩,謙虛接受長輩的正確教導和意見;吃飯要請長輩先就座,要給長輩盛飯,拿碗筷;晚輩上學,放學,外出及回家都應該向長輩打招呼、問好;親友來訪要熱情接待,親友帶來禮物應該表示真誠地感謝;禮物要由家長處理,孩子不要當著客人的面迫不及待地開包、分發或分吃;親友告辭時應該起身相送,對老者要攙扶照顧乘車等。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約定俗成的禮節、規范,每個成員都遵守這些規范,才能造就和睦溫馨的幸福家庭,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家長應經常把孩子帶入社會大課堂,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禮儀行為(如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損壞公物等)。家長要善于結合日常生活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如,看見奶奶蹲在地上摘菜,有心的媽媽可以提醒孩子:“奶奶為咱們摘菜,蹲在那兒多累啊?!奔议L要抓住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愛的教育。當孩子出現禮儀禮貌不當時,家長要及時地告訴孩子這種不禮貌的言行錯在何處。同時,還要監督孩子改正,教會他怎樣做。

播下禮儀的種子,收獲“博愛”的果實。家長要“以禮帶禮、以小帶大、以練導行”,相信孩子一定會成為知規范、懂禮儀的文明人。

家長可以每天讓孩子背誦一些經典,如《三字經》、《弟子規》等?!兜茏右帯愤@本書是學童們的生活規范,是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所有的禮儀、道德全都在里面了,每天可以教孩子一兩句,讓他們背誦,并讓他們一定要落實在生活中,時間一長就會見到效果,看到他們的變化。不僅讓他們學到做人的道理,還能增強他們的記憶力,是一舉數得之法。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文明禮貌習慣,學會說禮貌用語,對孩子的發展和成長有很大的作用;在日常教育當中,家長與老師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教育孩子。

總之,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是多方法、多渠道的。我們必須在知行合一、知行協同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切實采取措施,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抓好幼兒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然而良好的行為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良好的習慣要在不斷地重復和練習中養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復雜艱巨的,其形成是長期、反復、不斷提高的,幼兒禮儀習慣的養成也是如此。只要幼兒園和家庭攜手共同努力,堅持從正面塑造幼兒良好的品質,啟迪幼兒幼小的心靈,相信禮儀教育定會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錢慧玲主編.幼兒禮儀教育(2—6歲).新時代出版社,2011.

[2]陳幸軍主編.幼兒教育學(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意]蒙臺梭利著.任代文譯.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科學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羅恩菲德.創造與心智的成長[M].王德育譯.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

[5]獨角王工作室編.兒童教育小課堂·兒童禮儀教育小課堂:禮儀.海豚出版社,2010.

[6]李黎,呂鴻編.師德與教師禮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10篇

關鍵詞:形象設計 選修課 現代化教學

現階段,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使更多的人意識到了審美的重要性,意識到形象美真正的內涵是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特色的整體形象。服裝設計作為技術和藝術結合的專業,能夠通過服裝的形式給人們帶來美感,形象設計要在整體形象上給人帶來美感,實際過程中需要通過服裝來實現。因此,服裝設計和形象設計師有著必然聯系的。服裝專業開展形象設計選修課程也是現代化服裝教學必然的選擇。下文對形象設計與服裝設計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相應論述。

一、形象設計概念及主要內容

(一)形象設計概念

所謂的形象設計就是形象設計師利用美化的手法,使人們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不同感官在大腦中形成對某種事物或人物的整體印象。因不同人在頭腦中形成的形象不同,從而對人的行為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形象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要創造出符合設計期望目標的結果。形象設計分為很多種,在此,筆者簡單的對形象設計進行分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傳統的形象設計已經不滿足于基本功能需求,而是更高的精神需求。

(二)形象設計課程內容

了解形象設計概念后,也需要了解一下形象設計課程。形象設計課程一般是由形象設計概論、面部化妝造型、發型設計、儀態與禮儀組成的。因本文的形象設計師服裝設計中的選修課,對基本概論部分只需要了解。面部化妝造型就是化妝基礎知識和技巧、顏色選擇、基本保養等方面內容;發型設計就是根據人的臉型和不同環境下的發型需求進行設計,也包括一些護理方面的知識;儀態與禮儀就是生活和工作方面的禮儀。這些基本的形象設計內容對服裝專業學生的學生和將來就業有著重要作用。

二、形象設計選修課在現在現代化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更好滿足實際需求,必須要通過現代化教學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要從社會需求出發,培養出與時代接軌的綜合型人才,服裝設計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專業,其在實際教學中因專業需求有舞臺表演環節,是需要服裝設計和形象設計共同完成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服裝設計專業都有形象設計課程,即便有對其重視程度也不高,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對形象設計對服裝設計專業的影響進行分析。

(一)從服裝設計角度談形象設計對服裝設計的作用

服裝設計課程作為服裝專業最核心課程,其主要是以人體為對象進行包裝、構思并形象化創作的過程。從包裝角度來說,服裝設計與形象設計有相通之處,而不同之處則為形象設計對人體部位進行修飾,從而美化人的整體形象。這一角度來看,服裝設計和形象設計師相互補充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是不完整的。從服裝設計師角度來說,每一次設計服裝之前,除了需要對人何時、何地、何種場合、何種目穿著某種服裝進行分析外,還需要了解設計對象的形體特征。通過這些分析設計師還需具備選擇適合設計對象的服裝款式、顏色、面料的能力,做好這些準備后才能進行設計。為了達到預期目的,設計師設計出來的成品還需要進行模特展示,而在模特展示過程中除了服裝搭配外,還要為模特進行整體造型,形象設計恰好能更好滿足這些需求。因此,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在掌握服裝設計內容外,還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形象設計知識和素養。服裝專業學生要想做好這些,則需要形象設計課程來完善。

(二)從社會角度談形象設計對服裝設計的作用

人作為社會個體,在社會大家庭中各自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實際生活中為了使自己的角色更個性化和適應社會發展,就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服裝進行裝扮。而服裝只針對于服飾,妝容、發型和氣質的展現與服飾結合在一起,才能凸顯自己的形象。形象設計作為一門兼審美主主客體為一體的設計,能在服飾的基礎上完善人物形象,將人得角色完美的體現出來。

三、結束語

服裝設計本身具有較強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設計出來的衣服穿在身上給人服飾搭配上的美感,而個人形象設計是整體形象設計,其包括服飾搭配,將服裝設計和形象設計融合在一起,才能使人的整體形象更突出。因此,服裝專業開設形象設計選修課程是十分必要,融入形象設計不僅能提高服裝學院學生服裝和形象設計綜合能力,為學生走向社會后提供更多擇業機會,也能為更多人提供專業化服務。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服裝設計和形象設計的研究將會更多,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會更為出色,并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 劉琳.“色彩診斷”在日常自我形象設計中的運用[A].紀念中國流行色協會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國流行色協會學術年會學術論文集[C].2012.

[2] 陳丹,李羅娉.“服裝企業形象設計”課程教學設計[A].信息技術環境構建與教學應用[C].2009.

[3] 蔡穎穎. 淺談服裝專業中開設形象設計課程的重要性[J].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0(02).

第11篇

第一章 商務禮儀概論

一、什么是商務禮儀?

商務禮儀是人們在商務活動中所必循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準則。顧名思義,商務接待禮儀是我們負責接待的人員在商務接待過程中所遵循的禮儀。

二、為什么要學習商務禮儀?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以及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商務活動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加之各地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交流,招商引資的范圍從本地、本省、本國,發展到全世界。因此,在商務活動中,如何與人打交道變得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視,這也促使我們更多地來關注商務活動中的重要禮儀。

第二章 電話禮儀

一、國內一些單位電話印象

聲音無精打采、打電話的一方不知自己打去的單位是否正確,接電話的人缺乏基本的技巧,熱情不夠.去電者難以留下對該單位的良好印象。

二、國際通用接電話用語

總機:報單位(公司)名(聲音應清晰柔和)

分機:部門名+自己的名字

直線:先報單位(公司)名+部門名

打電話應備物品:(電話記錄本)便簽紙+筆+相關資料,用于做記錄或與對方交流。

三、電話禮儀

(1) 打電話時面帶微笑以制造出愉悅的聲音;

(2)在接起電話后,問候對方并說出單位的名稱;

(3) 去電時先介紹自己,不要讓別人猜,并先詢問對方是否方便接聽電話;

(4) 最好在鈴響三聲內接起電話;

(5) 撥打國際長途時,應了解時差,避免打擾對方的休息;

(6) 談論公事,盡量在上班時間。并事先準備好與電話內容相關的資料備查;

(7)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應作做好詳細的電話記錄,以備不時之需;

(8) 重要電話,事先擬草稿。有重要的約定時,應重復你所記下的內容并確認這正是雙方的約定;

(9) 長話短說,不要在上班時煲電話粥或講太久的私人電話;

(10)不要在電話時吃東西或心不在焉,對方能通過聲音感受到,留下不好的印象;

(11)打電話時不要太大聲,以免干擾到其他人。

(12)如果對方要找的人不在,禮貌的向對方解釋并告知對方他/她來了之后會打電話給他/她,并請對方留下聯系方法,在掛電話之前,重復對方的姓名、電話號碼以及重要的細節;如對方不愿意,則不必嚴加追問

(13)不要讓對方在電話中感到你很困惑或是你今天的心情不好;

(14)最后,向對方說謝謝并用愉悅的聲音向對方說再見,別重重地放下電話聽筒,輕

放話筒、去電話一方或下級后放電話,以示尊重。

(15)別忘了電話是建立你的單位和你的良好形象的良好機會。

四、打錯電話的處理方法:

相信對方并非故意,耐心并禮貌地告知對方打錯了。

第三章 談判禮儀

一、什么是談判?

談判是指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單位、不同部門為了各自的利益進行的有組織、有準備的正式洽商,始終堅持或反復調整各自的目標,以求最終達成某種協議的整個過程。在商務活動中,稱為商務談判。在政務活動中,稱為會談,如中美朝韓日俄近來關于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最佳談判的效果是在實現最大化我方利益的基礎上達到雙贏的目的。

二、談判技巧

充分準備:談判前充分地收集資料,了解對方虛實和相關其它方的情況,做到知己知彼,以期在談判中占據有利位置。

善于傾聽:所謂智者善聽,能否正確地了解談判對手的實際需要,關系到談判的成敗。認真傾聽,廣泛的接收信息,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請對方重復一次,洞察對方的真實意圖,推動談判的進程,同時,也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

保持耐心:即使對方發言冗長,也不要打斷對方,或是離席而去。一次談不成,應耐心的準備下一次談判。

察言觀色:通過對對方表情神態的觀察,了解冰山之下的真實情況。

關注細節:在細節中找到切入點,或是可以的地方,以達成最后的談判結果。

及時反饋:在一些雙方能達成共識的方面或一些可作適當讓步的細節上,可以就對方提出的觀點及時地反饋給對方。

慎重表態:在一些重大分歧、不能做出讓步的地方或自己未獲授權的方面,一定要謹慎行事,以免造成定局,而難以挽回。

留有余地:在有一些不能太快讓步的方面,或為了讓對方感覺這是我方的底線,要給自己留有一些余地,或拖延時間回答,或告知對方我們沒有被授予這種權限,須向上級請示,來為自己爭取談判的利益。

三、提問技巧

開放式問題:即讓對方在不設固定答案的基礎上提供最多的相關信息和觀點。如你們認為如何?你公司的看法怎樣?

封閉式問題:即讓對方在已有的答案范圍內進行選擇,如你覺得這個條件怎樣?

第四章 表達與演講技巧

一、表達與演講技巧的重要性

良好的表達與演講技巧可以加強人際溝通,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可以將自己在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取得的成就和自己所具備的才能等通過有邏輯的語言充分地表現出來。

二、表達與演講技巧的練習

(1)閱讀并分析一些經典的演講詞

(2)不善言辭的人,應爭取更多發言的機會,消除羞澀與不自信;

(3)自己命題,即興演講,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4)重要演講提前準備演講稿,并熟練掌握。脫稿演講但不要背稿,可提前準備小卡片,將演講提綱寫上,以作提示。

(5)演講前深吸一口氣,增加大腦供氧,消除緊張感。

(6)在大型活動中演講,不要將自己的注意力過分放在別人的態度上,專注于演講。

三、命題即興演講練習

第五章 招商引資洽談會及大型商務活動禮儀

一、招商引資活動中的注意事項

(1)演講稿應言簡意賅,突出重點。(避免從故到今,上下五千年,好像在讀導游詞),不同領導的演講稿不要有太多重復的地方。

(2)著重介紹當地目前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可用數據指標說明(如GDP、進出口貿易額、引資情況、現有外資經營情況等);

(3)介紹當地的優勢產業、重點發展方向、規劃和商機以及:當地的優惠政策、投資成本和政府提供的服務;外來和外資企業在當地發展的成功案例。

(4)安排當地企業與外來企業面對面的交流洽談,避免政府唱獨角戲,無實質性內容。

(5)有外商參加活動時應提供準確通順的英文資料。

(6)不要一味地提供免費服務(如免費住宿、交通、宴請、表演、旅游等),投資者主要看中的是商業利益與回報,尤其在經濟欠發達地區。

(7)建議給投資者、外商留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獨立考察當地的商業和人文環境。

二、大型商務活動的組織

在確定大型商務活動的舉辦后,活動主辦方應召集所有相關工作人員開會,確定總負責人、部門負責人、各部門之間的協調人員,布置各部門分工。各部門布置安排每名工作人員的具體分工,并確定完成分工的最后期限??傌撠熑硕ㄆ诹私飧鞑块T工作的進展情況,及時安排解決出現的重大問題。部門協調人員在工作進行中對各個部門的工作進行協調與配合。

當各部門在預定時間完成布置的任務后,部門負責人應將任務完成情況向總負責人匯報,全體相關人員討論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或緊急事件,制定出應急預案。

三、商務會議禮儀

(1)會議禮儀

會議最能體現一個單位的團體意識、整體素質及個人修養。會議室布置燈光柔和、清晰,不宜用旋轉燈;會場布置簡潔、清爽,突出重點;會場溫度適中(太熱、太冷,24-26度為宜);會場濕度50%的相對濕度為宜(加濕或提供飲水);會場大小以每人兩平方左右考慮。

(2)會議座位排列的原則:在國際商務活動當中,座位的排列應遵循三個原則,即以前為上、以中為上和以右為上。

商務與國際禮儀位次的排列方法一般由主人居中,按禮賓次序,以主人右手為上,主人的右手排第一位來賓,主人的左手排第二位來賓,主客雙方間隔排列。第一排人員既要考慮人員身份,也要考慮場地大小,即能否都攝入鏡頭。一般來說,兩端均由主方人員把邊。

如會談長桌一端向正門,則以入門的方向為準,右為客方,左為主方。

第12篇

本人性格開朗、穩重、有活力,待人熱情、真誠。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能吃苦耐勞。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團體協作精神,能迅速的適應各種環境,并融合其中。 【您現在閱讀的文章來自“中國 人才 指南網”,請記住我們的永久域名: 】

在校期間任職情況 :

2000 . 9 —— 2001 . 6 擔任系學生會副主席

2002 . 9 ——至今 擔任班級組織委員

社會實踐和實習情況:

2000 . 6 —— 2000 . 9 在xx市電影公司實習,負責辦公室的日常事務,從事人事和企業行政管理,在實習結束后,各領導給予我極高的評價并給予獎勵。

2002 . 4 —— 2002 . 8 在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合同處實習。主辦“xx省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協會”的成立,運用熟練的辦公自動化設備,起草及審查各種辦公室文件;編排、打印檔案;打理辦公室日常事務,與其他各單位、部門做好協調,協助本部門領導做好管理工作等。通過自己的努力、認真負責的完成任務,該協會被國家工商總局受予國家優秀信用組織協會。對于實習期間的工作,處長和科長們給予我很高的評價和獎勵。

在校期間獲獎、成果情況;

2000 —— 2001 學年榮獲“三好學生”稱號。

2002 學年榮獲“實習積極分子”稱號。

在實習工作中,主辦了“xx省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協會”,并被國家工商總局評為優秀信用組織協會。

在校足球聯賽中獲得第二名 【您現在閱讀的文章來自“中國 人才 指南網”,請記住我們的永久域名: 】

獲得證書情況:

大學 英語 四級證書、全國計算機二級證書、秘書中級技能證書、公共關系資格證書、

微軟 Windows98 產品高手、微軟 Word2000 產品高手、微軟 Office2000 辦公軟件專家等等

主修專業課程:

社會學、邏輯學、行政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案例、企業管理學、基礎寫作、公共關系學、公共計算機學、市政學、思想概論、信息管理概論、法學基礎、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社會心理學、中國政治制度史、大學 英語 、行政領導和決策學、秘書學、行政生態學、應用寫作、機關管理和辦公自動化、政治經濟學、公共政策學、人際關系學、談判學、中國歷代官制、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公共管理學、社會調查研究學、行政哲學等

個人專長:

交際、組織、管理、寫作、電腦、文學、分析研究、足球、音樂等。管理理論知識結構牢固,能充分并成功的運用于實際中; 英語 基礎知識較扎實、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及 翻譯 能力;熟悉計算機網絡、熟練掌握辦公自動化,對各種硬件安裝及各種軟件的運用有著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等。

求職 意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陕西省| 海林市| 汽车| 曲松县| 长治市| 顺昌县| 星子县| 长沙县| 广安市| 石林| 社旗县| 曲阜市| 岚皋县| 班戈县| 儋州市| 平远县| 廉江市| 法库县| 新和县| 随州市| 醴陵市| 唐山市| 南华县| 新宁县| 肇东市| 峨边| 昭通市| 贵溪市| 景东| 普宁市| 布尔津县| 鄂州市| 贡嘎县| 海口市| 弥渡县| 兴安县| 裕民县| 神农架林区| 通榆县| 托克托县| 五大连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