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2 16:12:2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生物教學案例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有效性教學的內涵
有效性教學是根據時代的發展提出的一種新型的教育方法,主要的教學理念是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整體的綜合素質為出發點,將全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盡量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學生對某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將被動學習轉換成主動學習;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從而讓學生準確把握具體的學習內容;最后教師要根據學生對知識點的消化能力實施科學的教學引導。
2.1精心導入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學家皮亞杰曾這樣闡述:初中生是處于十二到十五歲的青少年,該年齡段的學生個性較為突出,心理發展較為敏感。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有效性教學,生物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精心”導入課堂。具體而言就是將教材內容和學生普遍感興趣的日常生活相聯系,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認為教師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分別采用情境假設、懸念設置等科學的教學策略導入課堂,從而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活躍的氛圍中進行生物課程的學習。教學案例分析:在人教版初中生物課本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其中一個知識點是“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該課時教學中主要涉及較多抽象的理論概念,比如: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循環等,學生普遍表示對這些概念的理解較為困難,因此學習積極性不高。筆者認為根據這種情況,可以利用承上啟下的教學策略進行導入性學習。首先,生物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向學生們展示生物鏈的整個過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復習舊的知識,從而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們展示生物鏈中的各種動物,比如老虎、老鷹、山羊等各種動物,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通過該方式進行課程導入,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形象展示,加上生物教師的引導,學生對于原先那些較為枯燥、抽象的理論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2.2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實現小組合作
筆者在前文已經提到新課程標準改革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此傳統的“教師說、學生記”的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必須從根本上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性教學,筆者建議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首先,在小組合作中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融入到學習的大氛圍中;其次,小組合作是一個開放性、互動性極強的教學形態,學生可以在合作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最后,學生還可以通過小組活動收獲友誼,加深了同學之間的情感。所以,小組活動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構建有效性學習系統,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學案例分析:依舊以“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為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氛圍,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生物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實現有效性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然后各組成員推選組長;其次,為了規范學生的行為,教師可以制定一些小組合作的紀律守則;最后,生物教師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合作探究,教師根據學生的探究結果,進行一定的總結。
2.3重視實驗教學,優化教學質量
生物課程與其它課程相比較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該課程在重視理論的基礎上還需要重視實踐的操作,因此筆者認為,重視實驗教學是實現初中生物有效性教學的重要手段。但是從實際的調查走訪中我們發現,當下我國的初中生物教學在很多時候都忽視了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依舊遵循傳統的“應試教育”展開日常的教學活動,這與當下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改革背道而馳。為了加強生物實驗教學,生物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作用,并且重視學生在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對生物課程的學習興趣。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并且鍛煉了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習效果。綜上所述,為了真正的實現素質教育,響應國家提出的“新課程標準改革”,實現初中生物教學方式的不斷變革,是提高有效性教學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國的初中生物教學還存在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是教學方法比較死板、枯燥;其次教師缺乏正確的教學引導和教學計劃,教學模式呈現“單一化”的特點。為了解決相關的問題,教師一定要堅持學生為本的原則,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精心導入、小組合作、實驗教學等新型教學方法實現有效性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習質量。
作者:麻締烈 單位:廣西大新縣欖圩中學
關鍵詞:高中生物 教學案例 反思 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Posner)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新課程的實施標志著教學改革已經進人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它為我們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向教師們提出了新的挑戰。新課程標準強調了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尤其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的分析與反思。這可以反思某一課的教學,也可以反思某一段的教學。本人從一節課的教學進行了分析和反思。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說出人和動物體主要的激素。
辨析因激素異常引起的病變。
2能力目標
描述反饋調節機理。
探討動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感恩生活。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反饋調節機理和血糖平衡的調節。
2教學難點:激素調節的實例分析。
三.教學策略
1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經驗
本節內容學生在初中生物課中已經學過,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之上建立新的知識。例如讓學生說出人和動物體的主要激素及作用,辨析幻燈片上因激素異常引起的病變。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創設學生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和知識鋪墊。激素間的相互作用時,學生分成二小組交流,進行知識的比較與歸納,然后再派代表全班匯報。
3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本節內容與社會和個人生活密切相關。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和個人生活相結合。這種結合一方面可體現以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為背景,分析挖掘這些問題中包含的科學知識;另一方面體現在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如懷特博士的病例分析,寒冷刺激時機體作出的反應分析,與新教材理念相符合。
四.教學理念
追求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的和諧統一。
五.教學過程
環節一:案例導課
1展示課件PPT:快樂加減法一
憂愁、
顧慮和悲觀,
可以使人得病;
積極、
愉快、
堅強的意志
和樂觀的精神,
可以戰勝疾病,
也可以使人強壯和長壽。
巴甫洛夫
2案例分析
保羅.懷特博士是波士頓的心臟病專家,是五十年代最杰出的代表。保羅.懷特博士是波士頓的心臟病專家,是五十年代最杰出的代表。她是個年輕的母親,有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和一個愛酗酒、整天什么也不干的丈夫。這個女人得了可怕的風濕熱,整日臥病在床,就這樣維持了3年,醫生說最多還能維持一年,她的情緒極度低落。有一 天,她的丈夫不知什么原因離家出走,留下這個可憐的母親和兩個孩子,甚至一點生活費也沒有。但當懷特博士再去看她時,她很堅強地說:“懷特醫生,我一定要起床,我還要照顧、護養我的兩個孩子。”懷特博士安慰說:“親愛的女士,我也希望你能盡快康復,可是你的心臟會受不了的。”不顧醫生的反對,年輕的母親鼓起勇氣,下定決心,充滿著激情和興奮,下床開始工作了。
此時讓學生猜測年輕母親以后的生活情形及生命的期限。
(學生各抒己見)
師:奇跡出現了,這個堅強的母親卻意外地護養了兩個孩子八年,才離開這個世界。
這是什么力量使這個母親意外地活了八年呢?另人深思 !
展示PPT:快樂加減法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師: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自強不息”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對生活充滿信心,生命不息、戰斗不止。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是必然存在的,但只要有堅強的意志,戰勝一切的勇氣,義不容辭的責任,你就是——勝利者;你就是——快樂者。
再引出問題:剛才我們從意志力的角度分析了該案例,從生理學角度該怎么解釋呢?
懷特博士解釋:他低估了ACTH這種荷爾蒙產生的生理作用,人類的情緒能刺激垂體,產生ACTH和正常荷爾蒙的可能性。因為在當時還不知道ACTH是什么東西。
引出:ACTH是腎上腺皮質激素,進入激素知識點。
環節二: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
師問:1在初中我們學過的激素有哪些?說出人和動物體的主要激素及作用。
2它們各有什么作用?
3激素分泌異常時會引起什么病變?
4辨析幻燈片上因激素異常引起的病變。
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各激素之間的關系引出內分泌腺的三個層次:下丘腦——垂體——被管理的某些內分泌腺
環節三:激素的反饋調節及激素間的相互作用
1結合實例分析:通過學生自述寒冷刺激時機體所作出的反應;說明激素對機體的調節機制;加深學生對反饋調節的理解。
2結合比較分析;1、比較生長發育過程中生長激素與甲狀腺激素的作用及不足時的影響。歸納出:協同作用
結合馬拉松賽跑時血糖濃度的變化,分析血糖濃度的調節。歸納出:拮抗作用
學生分成二小組比較與歸納。然后再派代表全班匯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環節四:小結
師:再回到懷特博士的病例,請同學們做合情合理地分析。然后,我運用心理學理論和反饋調節知識對材料做進一步分析總結。并說生活中的負性事件永遠存在,關鍵是我們要以積極的情緒,快樂的心情看待“她”。其實這一事件讓我收獲很多,所以我們要感恩生活。
展示PPT快樂加減法三:
我們以什么樣的方式思考,就會以什么樣的方式感覺,并且以什么樣的方式生存。——————張國清
最后祝大家:(展示PPT)
Happy everyday!
六.教學反思
1教學設計反思
由于本節內容難度不大,并建立在初中生物學的基礎上,所以會有兩種可能,設計不好學生不感興趣,設計好可能會上出新意,上出精彩。然而人的情緒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激素的分泌,激素反過來也會調節人的生理,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嘗試做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教學。我參看了兩種生物版本,人教版舊教材和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三;參照了浙江大學張國清博士著的《快樂加減法》一書的設計風格,嵌人了名言警句,它是引導、激活、推動教學的手段,可發揮其點撥誘導、強化聯系、深化認識的功能,這正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引用了[美]約翰.辛德勒編著的《情緒是健康的良藥》一書中懷特博士的病例創設情景教學,而這又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個縮影,如果不注意調節人的情緒,就會引起內分泌失調,影響身體健康。這種設計可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增強學生的興趣,加深知識映象,學生會輕松愉快地突破本節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最終實現“快樂教學”和“快樂學習”。
2教學過程反思
情景導課環節巧用了兩條名言和引用了生活中引入注目的病例,采用層層遞進的方法,使導課——新舊知識聯系——新知識——結課環環相扣。從學生課堂的反應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感覺新穎,有些學生把那些名言警句都已記下。課堂讓學生猜測年輕母親以后的生活情形及生命的期限時,他們都競相各抒己見;激素間的相互作用時學生積極主動地交流和匯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當講到最后一個環節,學生熱情高漲,以熱情的掌聲結束了該課。這說明時下的高中生很渴望這樣的課型;但由于備課和上課時間有限,這堂課還是未能盡情發揮,它的設計和安排還能更精妙。
3教學效果反思
課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大多以課堂滲透的形式體現,由于生物學科的特性性,我做了心理健康教育拓展教學的大膽嘗試,所以上完課后,我對兩個班的學生做了書面評估。
如“你對本節課內容的滿意程度怎樣”
A.不滿意 B.一般 C.較滿意 D.很滿意
在四個選項中,選擇“較滿意人數”,甲班占38.3%,乙班占43.1%;選擇“很滿意”項的甲班占46.8%,乙班占26.2%,都高出了四個問題的平均分25%。
又如“你覺得結合生物知識上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怎樣”
A.不好 B.一般 C.好 D.很好
在四個選項中,選擇“好”的甲班占53.2%,乙班占47.7%;選擇“很好”的甲班占29.8%,乙班占44.6%。都遠遠高出了四個問題的平均分25%。
一個學生甚至直接跟我說,“這是一期中上得最好的一節課”。因為這一堂課的教學,學生否定了我全期的課,似乎有點苛刻,但是從另一層面看,現在大多學校雖然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和各種不同名義的心理咨詢室,但都形同虛設,真正落到實處的少,進入心理咨詢室的學生也寥寥無幾。同時學生中不泛也存在偏見,談及“心理”就誤認為有問題,所以望而止步。通過這堂課的教學可以看出學生其實很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很渴望這樣的課型,置于生物課中更能有理有據地令學生信服,從而實現自動調節,維持內環境的穩定,維持身心健康。
如果該課有比較好的語言駕馭能力,課堂更加精彩。是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時代的前進,老師也要與時俱進,加強學習與交流,不僅專業基本功扎實,而且要有心理學理論做支撐和不斷提高文科素養。老師的收獲將是教學的快樂和快樂地教學,生活的快樂和快樂地生活。這堂課我的確做了精心的設計,投入了時間,同時我也收獲了快樂,傳遞著快樂。這只是一個起點,前方路漫漫而修遠,吾將上下求索,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
參考文獻:
[1]勒玉樂.反思教學.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張國清.快樂加減法.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