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大豆的栽培技術與管理

大豆的栽培技術與管理

時間:2023-09-25 18:00:2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大豆的栽培技術與管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大豆的栽培技術與管理

第1篇

[關鍵詞] 大豆 1.1米 壟上三行 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6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1-0080-01

大豆壟上三行寬臺密植栽培技術是吸納三壟栽培技術的優點,以增加群體密度、提高產量為核心,選用高產、優質、抗倒伏品種,與精密播種、合理施肥、化除化控、機械直收等技術相配套的一種成本低、高產、高效的新型栽培技術[1]。友誼農場寬臺密植栽培模式普遍選用1.3米壟上三行栽培模式,2012年,為追求群體合理密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大葉面積指數,農場在第五管理區第二作業站進行了1.1米壟上三行栽培模式的探索性試驗。

一、材料與方法

1.供試品種

墾豐23,該品種為半矮稈品種,稈強、抗倒伏、增產潛力大。

2.試驗基本情況

試驗安排在第五管理區第二作業站12號地。位于東經131’84,北緯46’49,海拔73.1米,土壤類型為草甸黑土,地勢平坦,肥力中等。土壤有機質含量為2.18g/kg土,堿解氮含量136.9mg/kg土,速效磷含量23.9mg/kg土,速效鉀含量163.1mg/kg土,PH值6.8。前茬玉米。

3.試驗處理與方法

第五管理區第二作業站12號地,為秋起壟、秋施肥地號,面積3200畝。試驗選用稈強、抗倒伏品種墾豐23,采用大馬力機車精量勻播,保苗24000株/畝。本試驗在采取上述技術的前提下共設4個處理:(1)處理一(1.3米壟上三行栽培模式),面積800畝;(2)處理二(原壟卡),面積800畝;(3)處理三(小壟密),面積800畝;(4)處理四(1.1米壟上三行栽培模式),面積800畝.大區對比試驗不設重復。常規田間管理,收獲前10平方米測產,進行室內考種,分析產量情況。

二、試驗結果與分析

1.對大豆生育進程的影響

表1 生育期調查

由表1看出,在大豆生育期方面,處理二各生育期比其他處理相對較晚,其他處理間并未有很大差距。這說明原壟卡栽培技術對大豆各生育期有延遲的現象,其他栽培方式的生育期并無差異。

2.對大豆產量的影響

表2 產量結果表

由表2看出,處理四的產量明顯高于其他處理,其次是處理三、處理一、處理二。這說明1.1米壟上三行栽培模式在產量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原壟卡栽培技術產量相對較低,但是,原壟卡栽培技術具有環保、降低成本等優勢。

三、小結與討論

1.根據試驗結果可知,大豆1.1米壟上三行栽培技術具有增產的效果,各產量性狀都有優勢,但是,一年的試驗結果還不能有代表性,建議繼續進行試驗驗證。

2.大小馬力機車在1.1米壟栽培模式下都可以經過窄輪胎改裝實現田間作業,而1.3米壟不適合大馬力機車作業。近年來,友誼農場大力引進國外先進大馬力機車,增加工作效率,但是1.3米壟寬度嚴重限制了大馬力機車播種、中耕等田間作業,所以,1.1米壟栽培模式更加適合友誼農場。

3.經過調查研究發現,雖然大豆1.1米壟上三行栽培模式在產量上有一定優勢,但是該栽培模式還存在一定問題。大豆1.1米壟上三行栽培模式中間行的大豆長勢明顯弱于其他兩行,不但株高矮于其他兩行,單株莢數和粒數都明顯少于其他兩行,所以,建議在播種時中間行適當減少播量,調整植株的整體布局,達到三行的產量均衡,實現高產。

參考文獻

[1] 李耀武. 大豆大壟高臺密植增產機理初探[J]. 現代化農業. 2011(05) .

第2篇

關鍵詞:大豆機械化 種植模式 播種機械 發展方向

黑龍江省大豆的機械化種植模式是本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一個典型代表。例如,農墾北安分局墾區從種到收的全程機械化栽培管理,其良種加工、土地整備、播種、田間管理、收獲、產后加工等生產各個結構環節都相對完善,為大豆的現代化高產提供了條件。

1.黑龍江大豆生產狀況

黑龍江省是我國大豆的主產區,其大豆播種面積和產量均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具有大面積、大生產、大機械化的黑龍江農墾大豆面積占全國大豆種植面積的十分之一,年播種面積在1000萬畝左右。目前,墾區機械總動力已達455.4萬千瓦,其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馬力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分別占12%和43%,農用飛機25架,在大豆生產上綜合機械化程度達95%以上。黑龍江農墾在大豆生產上已具備了全程機械化、規?;炠|化、均質化、特色化和產業化生產能力,在耕作、栽培、施肥、植保、產品開發與加工等方面的技術水平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2.黑龍江大豆機械化種植模式

2.1典型種植模式總述

與機械化相配套的栽培模式正在黑龍江墾區形成。按照生態與環境條件的不同,主要采取以大豆“深窄密”“大壟密”為主體的窄行密植栽培技術和抗干旱、抗低溫的大豆行間覆膜等技術而形成了中國大豆機械化持續發展的技術體系。機械化生產栽培大豆的特點要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品種、二是生態或環境條件、三是栽培技術與栽培措施。栽培技術實際上包含了栽培模式與栽培措施。

“深窄密”機械化大豆高產栽培技術是現在黑龍江省大豆種植推行最廣、經濟效益最高的典型大豆種植模式。其是在吸收、消化、利用、提高國外大豆窄行密植技術的基礎上,以矮稈品種為突破口,吸收墾區“三壟”栽培技術的精華——深松與分層施肥而逐步形成的新的大豆栽培技術。此栽培技術是以矮稈品種為基礎,以氣吸式播種機或精良點播機為載體,結合“深”即深松、深施肥與分層施肥;“窄”即窄行縮小行距;“密”即增加密度,保持群體勻度的綜合配套技術。

2.2備耕、播種機械化操作

采用全方位深松機或用大犁改裝的深松機,要求打破犁底層。保證土壤的松度、深淺狀況的一致,以利于大豆發芽、生長。機械種衣劑拌種,進行包衣處理。

播種方式可分為二種,一是土壤較好條件下,可采取平播。二是在低洼地可采取大壟窄行密植(深窄密)。機械播種的技術措施有“壟三”栽培技術、窄行密植栽培技術和行間復膜栽培技術。機械化的操作一次可完成施肥,覆膜、播種、鎮壓等多項作業。

2.3田間管理、收獲機械化

田間管理主要是進行除草、殺蟲的工作。黑龍江省農墾地區,多為大面積的農田。所以進行此類工作人工操作已遠不能達到快速高效的目的。化學藥劑的機械化噴灑包括多種方式,多數為拖拉機牽引帶動噴粉、噴霧機械的作業,某些地區還采用飛機噴灑藥劑。

3.播種環節中大豆播種機的使用

3.1播種機具的類型

大豆精量播種技術在目前黑龍江墾區使用最為廣泛,它是實現大豆植株分布均勻、克服缺苗斷空、合理密植、提高產量的重要技術措施。絕大多數地方都已采用機械精量播種,其能做到開溝、下種、施肥、覆土、鎮壓連續作業,不但加快了播種進度,縮短了播期,還能保證播種質量。

大豆精密播種機是主要機具類型。以精確的播種量、株行距和深度進行作業的播種機。具有節省種子、免除出苗后的間苗作業、苗距整齊的優點。一般在穴播機各類排種器的基礎上改進而成。也有事先將單粒種子按一定間距固定的紙帶播種,或使種子垂直回轉運動的環形橡膠或塑料制種帶孔排人種溝。

此外,還有播種耕作機、平播覆膜播種機、精密平播機等類型。

3.2農藝要求

使用大豆精量播種時,應注意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宜播期,以當地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5℃的80%保證率之日期作為當地始播期為宜。調整適宜的播種密度,播種時行內的播種粒距要保證均勻一致。

東北土壤條件較好,播種方式可采取平播。平播行距30-35cm,雙條精量點播,即行距平均為15-17.5cm,株距為11cm。播深3-5cm。播深和行距保持一致,種子播在濕土中,覆蓋良好,并予以適當鎮壓。

3.3大豆精密播種機的使用方法

作機手須經過機械播種基本知識和機械操作、調整、修理等專業技術培訓,應熟練掌握工作原理、調整使用方法和一般故障的排除。播種前應進行試播作業,根據作業地塊的實際情況及農藝要求對排種器、開溝器、排肥機構、覆土機構以及播種量等按《使用說明書》進行調整。作業時,應邊走邊緩緩搖動搖把將機具落下,結合離合器使播種機處于工作狀態。

控制機組行走速度為5km/h-7km/h。壟播時應沿壟向往復式作業,平播時應進行直線往復式作業,不準轉圈播種。作業到最后如壟數或地寬不足以進行機械作業時,應更換機型作業或進行人工補種。作業時須經常查看排種和排肥情況,工作一個班次后應檢查排種盤有無堵塞現象,清除排種器內一切雜物。

4.大豆機械化種植的發展前景

第3篇

一、推廣應用情況

杭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東經118°21′~120°30′,北緯29°11′-30°33′,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2℃,夏季平均氣溫28.6℃,冬季平均氣溫3.8℃,無霜期230~260天,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76%,非常合適農作物生長。全市耕地面積 18 .6 萬公頃,其中水田 16.0萬公頃,旱地2.51萬公頃。大豆是主要種植作物之一,每年播種面積都在25千公頃左右。常年采用平播種植方式。為了提高大豆產量,2007年引進并示范了大豆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技術,經2008、2009年兩年的示范和推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平均單產3784.3公斤/公頃,較一般生產田增產407.4公斤/公頃,增收1221元/公頃。該項目的實施帶動了全市大豆生產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增產原理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是在選擇矮稈、半矮稈抗倒伏品種的基礎上,通過縮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單位面積上的株數,改善植株的受光條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從而實現個體與群體的合理配置,達到高產。實踐表明,一般可比常規壟作栽培增產10%以上。

三、栽培技術要點

1.選地與選茬

要選擇地勢平坦、耕層深厚、土壤肥力較高、經過深翻或深松整地,地表平整、土壤細碎的地塊,前茬以玉米、馬鈴薯、小麥為主,不重茬,不迎茬。

2.選擇適宜的品種

窄行密植增產必須以“不產生嚴重的倒伏”為前提,否則不僅不增產,反而要減產。因此必須選擇抗倒伏的增產潛力大的矮稈、半矮稈品種。目前生產上應用較適宜品種有徐豆9號、中黃13、合豆1號、豫豆22、25等。另外選擇比當地熟期偏早的品種,種子純度不低于98%,發芽率在85%以上。在選用優良品種的基礎上,搞好種子精選和種子包衣。

3.適時早播

適時早播可提高大豆蛋白質含量。大豆播種的適宜水分含量為19~20%。若墑情不足,應造墑或遇雨搶墑播種;水分過多,則應適當散墑后播種。播種深度一致,一般為3~5 cm,種子分布均勻,盡早播種,不晚于6月25日。可采用24行播種機,隔一個播種口堵一個播種口,采用精量點播,其行距和密度根據采用的品種和地力而定,一般行距為30~40cm,公頃下種45~60萬粒,密度一般比常規栽培增加15~20%。

4.田間管理

4.1化學除草

大豆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技術使機械除草及人工除草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做好化學除草至關重要。要根據雜草種類,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閉處理或莖葉處理。禁用長殘效除草劑。

4.2增加肥料投入

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技術要實現高產需增加肥料的投入并合理施用。首先是增施農肥,中等肥力地塊公頃施用量20立方米以上,結合整地深施?;室租洿钆洌┯昧恳瘸R幵耘嘣黾?5%以上。有條件的要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有條件的要進行測土配方施肥,一般中等肥力地塊,每公頃施尿素55~70公斤,磷酸二銨150~225千克,硫酸鉀或氯化鉀60~75千克,還要因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農肥和化肥必須做到深施或分層。

4.3 及時防治病蟲害

注意觀察田間蚜蟲、紅蜘蛛、食心蟲、灰斑病、菌核病發生情況,達到防治指標時,及時采用相應藥劑進行防治。

4.4 噴施葉面肥

大豆前期長勢較弱時,要進行葉面追肥,在大豆初花期和鼓粒期每公頃用尿素10公斤加磷酸二氫鉀1.5-2.5公斤溶于500公斤水中噴施,并根據需要加入硼鉬等微量元素肥料。

4.5化學調控

在前期長勢較旺的情況下,進入花期后如果生長過猛就會造成倒伏、落花落莢,致使減產,因此當田間植株生長過旺,有倒伏危險的情況下,在初花期選用多效唑、三碘苯甲酸等化控劑,控制大豆徒長,防止后期倒伏。

第4篇

一、理論基礎

對高產栽培技術來說,“良種良法”只是一種大豆從低產向中產轉化的有效途徑,從中產向高產或者更高產,就得考慮品種、技術、生態三因子。大豆獲得高產要有3個方面的條件:一是品種,沒有一個增產潛力大的品種,技術或環境再優越,也不能獲得高產。二是生態或環境條件,環境條件好,能滿足大豆優質高產對外界的要求,就能獲得高產又優質,環境條件不好它就不能獲得。生態條件中對大豆產量和品質有影響的主要是水、溫、肥和光。三是栽培技術與栽培措施,栽培技術實際上包含了栽培模式與栽培措施,一個栽培技術與栽培模式應該有其特色,實質上它是在某個生態條件下,對生態條件中某個不符合大豆優質高產生長生態因子進行改變與改善,最后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

二、主要技術措施

1、整地:伏秋整地,嚴禁濕整地。對沒有深松基礎的地塊采取深松,深松深度35cm以上;有深松基礎的地塊采取耙茬或旋耕,耙茬密度15-18cm,旋耕深度14-16cm。秋起130cm的大壟,壟面寬80cm,并鎮壓。

2、品種選擇:選擇審定推廣的優質、高產、抗逆性強,在當地能正常成熟的品種。

3、地膜選擇:選用厚度為0.01mm,寬度為60cm的地膜。

4、播種時期:當土壤5-10cm地溫穩定通過5℃即可播種,黑龍江東部地區可在4月25日至5月1日,北部地區可在4月28日至5月5日播種。

5、種植密度:遵循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的原則,每公頃保苗22-26萬株。

6、播種方法選:用2BM~3覆膜通用耕播機或2BM-1行間覆膜通用耕播機,壟上膜外單苗帶氣量點播,苗帶距膜2-3cm,不準超過5cm。一次完成施肥、撫摸、播種、鎮壓等作業。

7、覆膜標準:覆膜筆直,百米偏差不超過5cm,兩邊壓土各10cm,東部地區每間隔10-20m膜上橫向壓土,西部地區每間隔1.3-1.4m膜上橫向壓土,防止大風掀膜。

8、播種標準:播量準確,正負誤差不超過1%,播到頭,播到邊。

9、施肥:每公頃施N、P、K純量120-150kg,黑土地N:P:K為1:1.5:0.6,白漿土地為1:1.2:0.6。采用分層側深施肥。肥在膜內種側10cm,1/3肥施于種側膜下5-7cm,2/3的肥施于種側膜下7~12cm。

在大豆初花期、鼓粒期、結莢初期分別進行葉面追肥,參考配方為每公頃施尿素4.5kg、磷酸二氫鉀2.25kg。第一遍機車或航化均可,第二三遍以航化為主,要做到計量準確,噴液量充足,不重不漏。

10、化學滅草:滅草方式以播前土壤處理為主,莖葉處理為輔。播前土壤處理和莖葉處理應根據雜草的種類和當時的土壤條件選擇施藥品種和施藥量。莖葉處理可采用噴霧器,進行苗帶施藥。噴藥量土壤處理每公頃150~200L,莖葉處理噴液量每公頃150L。土壤處理可選擇金都爾、異丙草胺、禾耐斯(90%L草胺)等除草劑。苗后處理可選用精穩殺得、烯禾啶、精喹禾靈等除草劑。

11、中耕管理:在大豆生育期內中耕3遍。大豆出苗期進行第1遍中耕,深度為15~18cm,或于壟溝深松18~20cm,要讓壟溝和壟幫有較厚的活土層;第2遍中耕在大豆2片復葉時進行,深度8-12cm;第3遍在封壟前,深度8-12cm。

12、化學調控:大豆生長過于旺盛時,要在初花期選用多效唑、三碘苯甲酸等化控劑進行調控,防止后期倒伏。

13、殘膜回收:在大豆封壟前將膜全部清除,并回收,防止污染。起膜后覆膜的行間進行中耕。

三、應注意的事項

第5篇

摘要介紹了大豆新品種撫豆19號的選育經過及其特征特性,并提出了栽培技術要點,主要包括播種、田間管理、適時收獲等內容,以期為撫豆19號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豆;撫豆19號;選育過程;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撫豆19號是撫順市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所于2000年經有性雜交,采用南北選育、系譜法多代選育而成的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2002年(f4代)進行品系決選,之后進行小區鑒定、品種比較試驗以及遼寧省大豆區域試驗與生產試驗。2009年2月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遼審豆[2009]000號?,F將其選育過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育經過

撫豆19號以撫210-4為母本,以撫82-47作父本,于2000年進行雜交組配,獲得雜交種子15粒。2000年冬至2001年春,在海南培育f1,收獲22株單株。2001年種植22個株系,選拔16株單株去海南加代f2。2001年冬至2002年春,在海南種植16個株系,每個株系選拔4株f3,計64個單株。2002年,種植200個株系,其中11株表現突出,單株產量高(f4)。2003~2004年,進行小區產量鑒定試驗;2005~2006年,進行品種產量比較試驗;2007~2008年,進行遼寧省大豆早熟組區域試驗;2008年,進行遼寧省大豆生產試驗。

2特征特性

2.1農藝性狀

撫豆19號為亞有限結莢習性,平均株高92.8cm,主莖節數17.4個,分枝1.0個,單株莢數54.4個,單莢粒數2.7粒,白花、披針葉形,株型直立收斂。成熟時,植株落葉一致,莢呈褐色,灰毛,莢呈彎鐮狀。籽粒圓形,有光澤,種皮與臍色均為黃色,不裂莢,籽粒商品性狀優良,完全粒率90.9%,蟲食率3.7%,百粒重18.5g。莖桿堅硬,有彈性,抗倒伏。撫豆19號屬中早熟大豆品種,出苗到成熟生育期為123d左右,比對照開育11號早熟6d。一般5月初播種,5月中上旬出苗,出苗到開花一般40d,7月初開花,9月中旬成熟。

2.2抗病性

撫豆19號經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中心采用人工接種鑒定,對大豆花葉病毒smvι號株系表現為中抗(mr),對大豆食心蟲病有較好的抗性。

2.3產量表現

撫豆19號產量高,穩產性好。2007~2008年參加遼寧省區域試驗,共計11個點次,2年平均產量3 117.86kg/hm2,比對照品種開育11號增產11.36%。2008年生產試驗6個點次,平均產量2 933.85kg/hm2,比對照品種開育11號,增產10.27%。

2.4品質檢測

撫豆19號經國家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化驗檢測,2007年籽粒粗蛋白含量42.94%(干基),粗脂肪含量19.54%(干基)。2008年籽粒粗蛋白含量41.57%(干基),粗脂肪含量20.59%(干基)。該品種經2年連續化驗檢測,平均籽粒粗蛋白含量42.26%,粗脂肪含量20.07%。

2.5適應區域

撫豆19號適宜在年活動積溫在2 650℃以上,無霜期在126d左右的地區種植,如遼寧東部、北部及吉林中、早熟地區栽培。  

3栽培技術

3.1播種

選擇不重茬、土壤肥力中上等的地塊種植,以保墑為主,墑足播種[1,2]。在播種前,精選種子,純度、凈度不低于98%,發芽率在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2%~14%。用35%克多福或50%福美雙0.3%~0.5%對種子進行包衣。施腐熟有機肥15t/hm2,視地力情況增施一定量的磷酸二銨和硫酸鉀[3,4]。當地溫穩定在12℃以上時開始播種,一般撫順地區在5月8日播種,播種量為45kg/hm2左右,播種采用開溝等距點播,每穴2~3粒,覆土深度3~5cm,保苗在19.5萬株/hm2以上。播種后,在5~7d內,用封閉除草劑乙草胺+豆磺隆對水,濃度視土地干濕程度而定,噴勻土壤表面,防止苗前出草[5]。

3.2田間管理

出苗后,在4~5片葉時間苗、定苗,一般每穴留2株,并結合田間除草。在開花前中耕1次,耕深18~25cm。生育期間,要及時防治大豆蚜蟲和大豆卷葉螟,可用40%樂果乳劑加中性洗衣粉對水300倍液防治[6]。特別在鼓粒期,用敵敵畏原汁泡玉米芯塊混拌1~2d,撒入本田內,以防治大豆食心蟲,最佳防治期為8月5~15日[7],以確保大豆商品質量。

3.3適時收獲

當全株有95%的莢變為褐色,搖動時開始有響聲的植株達50%以上,開始收獲[8]。

4參考文獻

[1] 張麗,宋書宏,呂桂蘭,等.大豆新品種遼豆15號的品種特性及栽培要點[j].大豆通報,2003(6):13.

[2] 程春明,王瑞珍,吳問勝,等.新時期江西大豆生產與發展的探討[j].江西農業學報,2008,20(11):42-44.

[3] 谷洪軍,孫偉國,王忠玉,等.漢楓緩釋肥料與大豆專用肥的對比試驗[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3):34.

[4] 王樹起,韓曉增,喬云發,等.施氮對大豆根瘤生長和結瘤固氮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09,24(2):176-179.

[5] 王芳,李傳仁.大豆單株莢數與主要農藝性狀關系的分析[j].種業導刊,2008(11):24-25.

[6] 韓非,尹淑蓮.大豆栽培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7(16):145.

第6篇

關鍵詞:油菜;大豆;復種;栽培技術

綏中縣地處遼西走廊,繁殖油菜籽已有多年的歷史,曾占據過全國2/3市場。但由于馬鈴薯等高投入、高產出的前茬作物不斷推廣,油菜籽面積受到沖擊,由過去的小戶連片種植轉向農場、種植大戶的大面積種植。前茬油菜、下茬大豆已成為當地的主要種植模式?,F將其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油菜栽培技術

1.1品種選擇

宜選擇生育期較短、抗性較強的品種,如四九、油青等。

1.2選地整地

種植油菜地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排灌良好、雜草較少的地塊。一般整地在晚秋進行,先旋耕打碎前茬作物根茬及殘留物,然后平整耙壓,春季土壤開化后播種;也可以在春季旋耕、播種一起進行[1]。

1.3播種

油菜是較抗寒作物,經過早春低溫有利于其完成春化階段,順利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因此,在3月中下旬即可以播種,最遲不能超過4月5日。由于種植面積較大,均采用機器播種,即做畦播種施肥一次完成。每臺機器每天播種5.33~6.67hm2,施復合肥337.5~375.0kg/hm2。遵循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原則,畦寬135~175cm,幅距15~20cm,幅寬10cm,每畦播6行。用種子6.0~7.5kg/hm2(播種時按種子量對小米750~1 500g/hm2,做到播勻播細。

1.4田間管理

由于春季干旱,因而水分管理是關鍵。播種后10~15d,小苗出土,此時若干旱,應適當進行1次噴灌,以利保全苗。5月1日左右,幼苗達2~3片葉時,應及時結合除草定苗。5月10日左右,油菜始見花。此時應隨灌水追施尿素,施262.5~300.0kg/hm2,水要澆透。如天氣特別干旱,還應適當澆水,保證果實飽滿度。

1.5病蟲害防治

油菜害蟲主要有蚜蟲、美洲斑潛蠅及小菜蛾等。蚜蟲始防期應在窩子密時,用吡蟲啉噴霧防治;美洲斑潛蠅及小菜蛾發現成蟲即開始防治,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噴霧防治?;ㄆ谒止渥闶怯筒俗迅弋a的關鍵,因而應保證田間土壤潮濕為度,一般需澆水1~2次[2]。結實期病蟲害防治仍是管理重點,特別是小菜蛾幼蟲,如防治不及時,會啃食幼嫩果莢,造成癟粒或畸形果,嚴重影響產量。

1.6及時收獲

6月下旬至7月初,油菜進入收獲期。收獲適期以菜莢變黃、籽粒變紅褐時開始,及時搶收,力爭1~2d內收割完畢。然后就地晾曬2~3d,完成后熟,及時脫粒。再把籽粒拉到晾曬場攤平晾曬1~2d后,篩選、裝袋入庫。同時把秸稈就地焚燒或拉出地外,馬上翻地,搶時播種大豆。

2大豆栽培技術

2.1品種選擇

宜選擇高產、生育期中等的大豆品種,如鐵豐29、開交8157等。播種前精選種子,剔除病粒(粒上有花紋、斑駁和異形粒)、蟲食粒、破損粒、青粒、透明粒和雜質,選用包衣種子。

2.2播種

夏播大豆由于分枝力較差,應適當增加播種密度。行距在40~45cm,株距5~6cm,單粒條播,用種90.0~97.5kg/hm2,隨播種深施復合肥75.0~112.5kg/hm2,保證種肥隔離。此時正值雨季來臨,播種覆土不能太厚,以1~2cm為宜;鎮壓不能太重。播種至出苗前噴施除草劑封閉雜草。

2.3苗后管理

播種后5~6d,苗基本出齊,應及時補苗。補苗的豆種應浸種,以利提前出苗。間苗時間掌握在大豆幼苗長出2片對生單葉后進行、間苗時疏密、去弱苗、病苗、留壯苗。缺苗斷壟處留雙苗。間苗后結合除草中耕松土、破除土表板結。全生育期至少中耕松土3次、同時向根部壅土、逐漸培成壟。夏播大豆從開花到灌漿期葉面噴施3g/kg磷酸二氫鉀溶液1~2次,或交替噴施2g/kg尿素溶液。9月中下旬大豆進入鼓粒灌漿期,如遇干旱天氣,應適當澆水。

2.4病蟲害防治

播前每100kg種子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g對水2kg拌種,可預防根腐病;用40%甲基異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拌種,可防治地下害蟲;幼苗出土后真葉剛展開時,如發現花葉病毒,要及時拔除,同時用20%鹽酸嗎啉雙胍·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每隔5~7d噴1次,連噴2~3次。花莢期用40%氰戊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豆莢螟、食心蟲等。整個生育期注意蚜蟲及造橋蟲的防治[4]。

2.5適時收獲

夏播大豆完全成熟期應在10月中旬左右。在大豆粒歸圓后應及時收割。晾曬3~4d后脫粒,在晾曬場晾曬1~2d,裝袋入庫。晾曬時要攤平,鋪勻。同時每隔1~2h,翻動1次。

3參考文獻

[1] 馮玉珍,杜景珍.油菜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07(12):22-23.

[2] 鄭益生.稻板田直播油菜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6(s1):173.

[3] 柴武高,段志山,吳海燕.河西沿山冷涼地區甘藍型雙低油菜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09(2):48-49.

第7篇

大豆“壟三”栽培技術是使精播技術與深松耕法有機結合而形成的大豆綜合高產栽培技術。是以機械深松、深施化肥和精量播種三項技術為核心的大豆機械化綜合高產栽培技術。黑龍江作為大豆主產區,該項技術已普遍推廣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近幾年,隨著農業科技不斷進步,大豆“壟三”栽培技術又有了新的發展。演生出不同的新的栽培形式:一是大豆“暗壟密”。該技術是在“壟三”栽培三項核心技術的基礎上,吸收了國內外平播技術開發研究的新的科技成果,在機械深松、配方施肥、精量點播、田間管理等作業環節上,應用適時、適量、適位投入農用資料。采用優良配套品種.適期早播、平作,合理密植,應用大豆專用肥和配套機械等多種技術的綜合栽培技術。二是大壟三行穴播,大壟三行(或二行1穴播也是在大豆“壟三”機械栽培技術的基礎上.采用130厘米或90厘米的大壟,壟上三行或二行穴播,比常規精量播種增產2O%~3O%。

二、大豆“壟三”栽培的增產機理和主要技術措施

(一)土壤深松技術及增產機理

土壤深松。是指對土壤進行機械深松。深度以打破犁底層為準,一般以25~3O厘米為宜。根據深松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壟體深松、壟溝深松和全方位深松。壟體深松也稱為壟底深松,有二種方法:一種是結合整地進行深松起壟;另一種是深松播種,使用“壟三”耕播機在壟體深松同時進行深施肥和精量播種,這種方法集三種技術一次作業完成。壟溝深松就是用深松鏟對壟溝進行深松。根據時期的不同,可分為播后出苗前壟溝深松和苗期壟溝深松等。全方位土壤深松是指利用全方位深松機對整個耕層進行深松,可以做到土層不亂,加深耕作層.深松深度可達35厘米以上。深松的增產機理。首先是土壤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層,加深耕作層,改善辨層結構,有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長發育和根瘤的形成。其次是在播種的同時進行壟溝深松,可以起到放寒增溫,疏松土壤,促進大豆早生快發的作用。據調查,在出茁至第一復葉展開期間.深松地塊0—20厘米耕層的地溫較未深松的高O.51℃.深松地塊比未深松地塊可提早成熟2—3天。第三是深松可以創造一個虛實并存在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保墑和防旱抗澇的能力。

(二)化肥深施技術及增產機理

化肥深施技術?;首龇N肥,施肥深度要在l0厘米以上.即化肥施在種下5厘米處為宜。化肥做底肥,施肥深度要達到l52O厘米.即施在種下lO~15厘米處為宜。目前生產上應朋的小型精量播種機都能做到種肥深肥。大型播種機不僅能做到深施肥.還可以做到種肥和底肥同時施人,即分層施肥.化肥深施的增產機理?;噬钍┛朔朔N肥同位燒種、燒茁現象,同時可以減少化肥的揮發和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一般可提高化肥利用率10%一15%:另外可做到合理地增加化肥施用量。延長供肥時間,滿足大豆生育期全過程的需要。

(三)精量播種技術及增產機理

精量播種技術。精量播種是實現大豆植株分布均勻、克服缺苗斷空、合理密植、提高產量的重要技術措施。機械精量播種能做到開溝、下籽、施肥、覆土、鎮壓連續作業,不但加快了播種進度,縮短了播期。同時還能保證播種質量。精量播種的增產機理。大豆實行精量播種一是能在合理密植的基礎上,做到植株分布均勻,解決了以往大豆生產上存在的稀厚不勻、缺苗斷空的問題:二是改善了大豆植株生育環境,使群體結構進一步趨于合理,較好地協調了光、熱、水、肥的矛盾;三是增加了單株營養面積,提高了單株產量。

三、主要配套技術措施

大豆“壟三”栽培技術是旱作大豆高產綜合技術體系。不僅僅是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種三項技術的簡單組合。必須和其它栽培措施相互配合,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其增產潛力。根據各地的經驗要抓好以下主要技術:

(一)選擇適宜的優良品種。并嚴格進行種子精選。在推廣大豆“壟三”栽培技術過程中.要選用高產、優質、成熟期適宜、稈強、主莖發達、抗逆性強的推廣品種,并做到合理搭配。由于實行精量播種,對種子質量要求十分嚴格,所以種子要必須經過精選,剔除病斑粒、蟲食粒、雜質,使種子質量達到純度高于98%,凈度高于98%,發芽率高于9O%,種子大小均勻.粒徑6~8毫米。

(二)實行伏秋精細整地?!皦湃痹耘嗉夹g對整地質量要求很高.要做到耕層土壤細碎、地平、提倡深松起壟,壟向要直,壟寬一致,努力做到伏秋精細整地,秋施農家肥,有條件的也可以秋施化肥,在上凍前7~10天深施化肥較好。在整地方法上要大力推行以深松為主體的松、耙、旋、翻相結合的整地方法。在土壤耕作上必須堅持以深松為主、聯合整地的原則.既為大豆生產發育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土壤耕層,又節約成本,避免浪費。其方法要根據當地的生態特點、生產條件及茬口等靈活運用。

(三)適時播種。合理密植,保證播種質量。要做到適期播種.地溫穩定通過7—8℃時開始播種,黑龍江省中南部地區4月25日5月10日.北部和東部地區5月1日~5月15日。根據品種特性、水肥條件及栽培方式,土壤肥力高的地塊,繁茂性強.生育期長的品種宜稀植;反之宜密植。常規壟作,中南部地區每公頃保苗25萬35萬株,北部地區每公頃保苗28萬4O萬株:窄行密植,中南部地區每公頃保苗33萬-38萬株.北部地區每公頃保苗36萬~46萬株。楠量播種要根據保苗株數,計算好播量,然后在壟上進行雙行精量播種,雙行間小行距10~12厘米.機械壟上等距穴播.穴距一般在18—20厘米。每穴3株。播種深度以鎮壓后4—5厘米為宜,播種、鎮壓要連續作業。

第8篇

[關鍵詞] 夏大豆 高產栽培 麥茬

[中圖分類號] S56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2-0160-01

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安徽省根據其自然條件和氣候條件決定種植小麥和大豆接種的模式,為小麥夏大豆為主,但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由于其使用的是機械化作業,機械化作業的不足之處是小麥的麥茬會相對比較高,這就使得種植大豆在麥茬銷毀和土地處理等環節上產生了一定的困難。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多數的農民選擇用火燒麥茬的方式來解決麥茬高的問題。然而其存在的弊端是這樣的方式會造成很大的環境污染以及嚴重的火災隱患,同時對資源也是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費。就此現象,安徽省的農業工作者們包括安徽省當地的專家學者以及崗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運用小麥夏大豆種植的先進經驗,進入到田間做深入調查后,總結出在麥茬種植夏大豆的高產栽培技術。依據安徽省本地的實際情況,下詳細的介紹。

1 安徽省的種植環境與麥茬還田的作用

1.1 安徽省是我國的糧食生產大省。素有天然資源庫和名優特產省的稱號,安徽省的耕地面積有8860.6萬畝。人均耕地達到1.23畝。氣候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達到15℃。降水量非常充足。其地形主要是崗地,坡地和灣地為主。主要的農作物有大豆小麥和薯類。而小麥夏大豆是其主要種植模式。

1.2 麥茬還田的主要作用是為了有效地提高土地的保土保墑。同時還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有機質量,以及積累營養,促進土地的更新和碳氮元素的增加。土地栽麥茬的覆蓋下還可以保持水土。通過麥茬可以提高土壤的抗雨結板能力。同時在麥茬上種植大豆也可以達到大豆苗的健壯生長。促進大豆苗出株的整齊有序。麥茬對大豆的好處還可以提高播種質量以及穩定增長,充分實現節約成本和增加效益。避免傳統的秸稈焚燒之后造成的環境污染。對于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上也有一定的幫助。

2 高產栽培技術

研究表明,麥茬的夏大豆種植可以達到高產的栽培效果。例如在每667平方米的土地上,通過麥茬種植夏大豆可以增產12到15千克。同時節約成本近60元。同時,肥料和水分的利用率也提高到10%以上,大豆增產10%。農民在麥茬土地上種植大豆,不僅提高了經濟效益,同時還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1]。

2.1 如果是對麥苗進行聯合收割機收割,一般來說,建議留茬高度不高于二十厘米。而秸稈粉碎的高度不應高于十厘米。粉碎后的秸稈可以均勻地撒在田里即可。

2.2 對于大豆種子的選擇要給予抗病害能力強高產,優質的種子,比如中黃13號,藍豆24號,和徐豆16號。這些大豆品種都是以安徽本地的條件去種植效果會很好,而且籽粒飽滿。在播種前應對種子,用根瘤菌劑,用土和水稀釋后,與種子均勻攪拌,10到12小時的處理之后才可以播種。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根瘤病的發生,以及提高種子的抗病害能力。同時對于肥料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比例,比如氮磷鉀的比例為1:1:1[2]。

2.3 依安徽省當地的播種時間來說。大豆的播種一般時間為6月初到6月15日之間,而且越早播種產量越高。為了提高播種的速度,多采用機械化播種。機械化播種的好處是可以整備種床、排場、播種施肥覆土、病蟲防控化學調控、除草、秸稈覆蓋還田等等多種農業操作手段。同時機械化作業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工作強度。還充分利用了秸稈資源。同時對于麥苗的發育成長也有一定的好處。優質高產的麥茬夏大豆栽培技術種植時間的準確性是首要標準。根據安徽省當地以往的播種經驗。6月上旬到中旬是最佳的播種時期,所以一定要把握正確。

2.4 大豆種植的田間管理是為了對其密度進行控制,以及不時的定苗補苗。建議是在大豆有2到3片復葉的時候。沖涼之后跳出田間的小苗病苗,不在烈日暴曬的天氣進行補苗以及正午時分補苗。除草工作的進行時期為豆苗在3到4片復葉時。除草的方式要根據雜草的類型而使用除草劑。為了保證大豆生長期間充足的養分。要合理地進行有機肥的給予。為了避免植株的徒長,在大豆的快速生長期可以使用多效唑進行控制。為了防止豆苗的早衰,可以適量的增加尿素,磷酸二氫鉀等。安徽地區的降水量比較大,為了避免干旱或者水澇,在大豆的開花結莢時期應充分的補充水分,這樣才能提高大豆產量。大豆的田間管理是大豆在生長期間實現高質高產的關鍵。而田間管理的重點又是在時機的把握上。所以麥茬夏大豆種植的田間管理一定要按照標準的實際進行。

2.5 對于麥茬夏大豆的種植來說,孢囊線蟲病、根腐病、霜霉病等等是最常見的病害。而害蟲包括豆稈黑潛蠅和豆莢螟以及食心蟲和造橋蟲等是最常見的害蟲。建議采用的防治方法是10%的蚜虱凈兩千倍藥液噴霧防治大豆蚜蟲。而使用BT粉五百倍溶液,或90%的晶體敵百蟲阿維菌素噴霧防治豆天蛾。而對于大豆食心蟲可以采用敵敵畏熏蒸或菊酯類農藥。同時阿維菌素噴霧也可對大豆食心蟲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另外它還可以防治豆莢螟。杜家敏還可以使用40%的進化樂果1500倍或者90%的晶體敵百蟲1000倍溶液。對于其他比較少見的病害,比如繡病、枯萎病、病毒病和葉斑病等的防治措施,多采用病毒a加50%的托布津或者代森鋅500到600倍溶液噴霧即可。

3 結束語

安徽省因其地理和自然環境的優勢,適合種麥茬夏大豆。而且可以達到高產的效果。所以只要栽培方法合理,能夠充分利用麥茬還田的優勢。這樣在種植成本降低的基礎上同時提高了糧食的產量,是非??扇〉母咝мr業生產方式。這樣農民不僅減輕了農作物負擔。而且增加了產量,提高了經濟效益。滿足了農村經濟發展的高效,高質,高量的指標。從而實現了有限土地上的大豆高產。

參考文獻

第9篇

關鍵詞:菜用大豆;早熟;栽培技術;安徽天長

菜用大豆又稱毛豆,即鮮豆莢,其營養豐富,維生素含量高,既可以青煮,也可以燒、炒,是人們越來越喜歡的蔬菜[1,2]。天長市歷來有種植和食用毛豆的習慣,尤其以天長市汊澗鎮早熟毛豆種植面積最大,產品除滿足本地市場外,還銷往南京白云亭、上海十六鋪等外地蔬菜批發市場,經濟效益十分顯著,現將菜用大豆早熟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

毛豆品種繁多,優良的品種應有較多的主莖節數、分枝數、每節結莢數以及間距短等優點。毛豆早熟栽培宜選用早熟、結莢有限型、大莢品種,如天長市汊澗鎮種植的遼鮮1號、臺選1號、春早、早豐、臺灣292等。這些品種一般株型較矮、緊湊,株高40cm左右,分枝2~3個,圓葉白花,有限結莢,口感甜糯,單株結莢55個左右,莢長6~7cm,適合早熟高密度栽培。

2選地整地

豆類是深根系作物,天長市種植一般選擇易排防澇的砂壤土,土質以疏松、肥沃的地塊為主。整地要深耕細整,確保菜地上松下實,蓄水保肥,以保證播種質量和出苗率。整墑規格:崗區墑寬1.8m,圩區墑寬1.0m,三溝配套,能灌能排?;释度胍杂袡C肥為主,基肥的數量視土壤肥力而定,一般施質量較好的腐熟土糞37.5t/hm2、優質高效45%復合肥375~450kg/hm2、尿素225kg/hm2。

3適期播種

播期由品種、茬口和上市早晚確定,當土壤溫度升至12℃以上時,即可播種。毛豆屬喜溫性短日照作物,種子發芽始溫為10~11℃、適溫為20~22℃,植株生長和開花結實的適溫是20~25℃。溫度低于14℃,植株不能開花[3,4]。有限生長類型和南方種植的早熟品種,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春、夏、秋季種植均能開花結莢。一般天長市地膜覆蓋設施栽培的早熟毛豆,播期在3月中下旬,露地栽培的可在清明前5~7d較為適宜。株行距25cm×25cm,每穴播3~4粒種子,用種量150~180kg/hm2。一般保苗30萬株/hm2左右,出苗后及時查苗、補播。采取保護地栽培,可縮短生育期,提早上市,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地膜覆蓋種植毛豆,以墑寬80cm起壟,播種后適當蓋1m寬微膜,膜的四周覆土蓋嚴、蓋實,確保增溫、保墑、早出苗。

4田間管理

在生長期間可視生長情況適時追肥。幼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可施0.1%的人糞尿1次,開花前如生長不良,可追施0.1%~0.2%的人糞尿2~3次,也可追施0.3%~0.5%尿素液。適時追肥,可以增加產量,提高品質。毛豆生育期一生的需水規律是“少、多、少”,即苗期需水少,花芽分化和開花結莢期需肥水多,后期需水少。因此,早毛豆播種覆膜后,由于追肥補水難度大,要求在花莢期進行1~2次的根外施肥??刹捎?%的尿素液和0.2%的磷酸二氫鉀液,葉面噴霧1~2次。摘心是控制毛豆徒長的一項措施,特別是無限結莢型植株長勢較繁茂時,早期摘心,可增加分枝或更多的結莢部位,還有提早成熟、防止倒伏、增加莢重的效果。

5病蟲兔害防治

菜用毛豆病害主要是大豆銹病和花葉病毒病,常見的害蟲有豆莢螟、大豆食心蟲、黃曲條跳甲和蚜蟲等;選用抗病品種,精選無病種子或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實行輪作,避免重茬。防治銹病在發病初期用6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苗期噴藥2次,結莢期噴藥3次,每次相隔7d。大豆花葉病毒病應從防治蚜蟲入手,切斷病毒病菌的傳播途徑,以預防為主。防治豆莢螟,在毛豆開花結莢期灌水1~2次,可殺死入土蛹幼蟲;入莢前用40%樂果乳劑1 000倍液,或20%杜邦康寬懸浮劑(20%氯蟲苯甲酰胺)180mL/hm2,或15%安打懸浮劑(15%茚蟲威)180mL/hm2,對水450kg噴霧。黃曲條跳甲可用敵敵畏1 000倍液噴施。蚜蟲是毛豆前期的主要害蟲,可誘發大豆花葉病毒病,可用75%艾美樂水分散粒劑(75%吡蟲啉)1 500倍液噴霧。野兔一般喜食大豆幼嫩葉片,苗期特別要加強防治,發現野兔危害時,在傍晚時用兔聞一驅凈300倍液噴霧即可驅趕,保苗7d不受危害。

6適時采摘

當豆莢中豆粒膨脹飽滿、豆莢顏色轉淡綠色時為最佳采摘時期。早熟品種一般搶早上市,進入鼓粒期即可陸續采收,但不可過早,否則豆粒癟小,商品性差,產量低,反而會降低經濟效益??煞?~3次采收,這樣可以提高產量,增加效益。采收后應放在陰涼處,以保持新鮮,一般可采摘鮮嫩毛豆11.25~12.00t/hm2。

7參考文獻

[1] 李季春.優質菜用大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2):28-29.

[2] 伍祥來,徐志福,李笑,等.菜用大豆高效栽培技術的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06(6):621-623.

第10篇

一、大豆壟上三行窄溝密植栽培技術要點、特點、優點

1、技術要點。大豆壟上三行窄溝密植栽培技術,是在壟三栽培的基礎上,將苗帶間距加寬到22~24cm,實行壟上三行精量密植播種,壟距65cm,壟上三苗帶,兩邊行苗帶間距22~24cm,各行苗帶間距為10~11cm,單行播種米間落粒13粒左右,米間落粒不少于40粒,從而使植株分布合理,保群體增產。畝保苗3.2~3.4萬株。既保留了壟三栽培壟溝深松、壟下分層施肥、壟上精量播種的特點,又實現了合理密植,是一項新的大豆高產栽培技術。

2、壟上三行密植的特點。豆種落地分布均勻,長勢好,通風透光好,合理利用了壟上面積,增產幅度大。

3、壟上三行窄溝密植技術的優點。以深松、深翻為基礎,抗旱防澇;合理密植,增加群體數量,減少田間漏光損失,提高光能利用率;密植栽培田間郁敝好,封壟早,可壓住底草,減少草荒。

二、大豆壟上三行窄溝密植栽培技術內容

(一)輪作與土壤耕作

l、輪作:與小麥、玉米、馬鈴薯等作物之間輪作或與小麥、玉米、馬鈴薯等作物隔年輪作,避免重茬、迎茬。

2、土壤耕作: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的地塊,秋季進行松、翻、耙、平等耕作,提高作業質量,達到深(深度22~25厘米以上)、透、細、平、實,從而做到秋雨春用、冬雪春用、春旱秋防、增溫保墑、抗旱防澇,為大豆生產創造一個良好的苗床。

(二)品種的選擇與種子處理

1、品種選擇。選擇增產潛力大,主莖結莢型,抗倒伏、抗病蟲、豐產、無限或亞有限類型,含油)21%的高油品種。

2、種子精選。播前進行機械或人工精選,剔除破瓣、病斑粒、蟲食粒、有青秕粒和其他雜質,精選后的種子要達到二級良種以上,純度99%以上,凈度98%,發芽率9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3%。

3、種子處理。精選后的種子播前全部進行種子包衣,種衣劑應針對當地病蟲害和土壤微量元素豐缺選定,種衣劑中微量元素不足時應增加相應微肥拌種。

(三)施肥

推行測土平衡施肥,有機肥、化肥和葉面噴灑追肥相結合,N、P肥充足的地塊應注意增加K肥施用量,改一次施肥為種下施肥和根外葉面追肥相結合,施肥總量要比常規壟作增加15%以上。

一般情況下施二銨6~7kg/畝、尿素4~5kg/畝、鉀肥3~4kg/畝或用大豆專用肥13~15kg/畝做種肥,農肥和化肥必須做到深施或分層施。

根外追肥于花期每畝0.3~0.5kg尿素+10ml云大120兌水40kg葉面噴施;結莢期每畝0.2kg尿素+10ml云大120+磷酸二氫鉀0.1kg對水40kg葉面噴施。

(四)播種

1、播期:當耕層土壤溫度穩定通過8℃時即可播種,如大興安嶺嶺東南地區一般年份播種時間5月5日~15日。

2、播種方法。在壟三栽培的基礎上,壟距65cm,將苗帶間距加寬到22~24cm,采用機械在隴上進行三行精量密植播種,壟上各行苗帶間距為10~11cm,單行播種米間落粒13粒左右,三行米間落粒不少于40粒。

3、密度。比常規壟作增加35%左右,畝保苗3.2~3.4萬粒左右。

4、播深4~5厘米。

(五)田間管理

1、化學除草。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處理配方:

①90%乙草胺(高倍得)100~133毫升+48%田得濟(國產廣滅靈)50毫升+70%秦草酮(國產賽克津)26克。

②90%乙草胺(高倍得)100~133毫升(2.40~3.19元)+48%田得濟(國產廣滅靈)50毫升+70%賽克(進口賽克津)26克。

根據當地春季土壤墑情和氣候條件,如果春旱可采用苗后處理,苗后處理在雜草3~4葉期進行,這時大豆安全,雜草的防除效果好,做到安全適期噴藥。

大豆苗后化除配方:

①25%氟磺胺草醚50毫升+24%克闊樂17毫升+10.8%高效蓋草能30~33毫升。

②24%克闊樂20毫升+15%精穩殺得70毫升+25%氟磺胺草醚50毫升。

2、噴施化控劑。在大豆初花期至盛花期,如果生長過旺可采用多效唑,大豆豐收寶等化控劑噴霧,保花保莢,防止倒伏。

3、病蟲害防治

(1)孢囊線蟲?。河?5%多克福種衣劑拌種,還可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也可用3%呋喃丹顆粒,每畝4~5公斤,施入播種溝內。

(2)灰斑?。河?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40%多菌靈膠懸劑500~1000倍液,在壟莢初期和鼓粒期畝用40~50公斤噴霧。

第11篇

關鍵詞高油大豆;45cm雙條播;高產栽培;黑龍江富錦

大豆45cm雙條密植栽培技術是在“壟三”栽培技術的基礎上,為增加密度,行距由65~70cm縮小至45cm,采用雙條密植的栽培方法。

1富錦市高油大豆45cm窄行密植栽培表現

2006年富錦市在全市推廣大豆45cm窄行密植技術達2萬公頃,平均產量達2 827.5kg/hm2,比全市平均產量2 340 kg/hm2增產487.5kg/hm2,增產率達20.8%(見表1)。全市建立了大豆45cm小壟栽培技術核心區4個,面積為106.7hm2,分別坐落在二龍山鎮三勝村、上基街鎮清化村、興隆崗鎮興隆村、富錦農業科技示范區,面積分別為33.3hm2、33.3hm2、33.3hm2、6.7hm2。在核心區進行了品種篩選試驗、肥料對比試驗、適期噴灌、除草劑試驗等,平均產量達3 168kg/hm2,最高產量達3 768kg/hm2 (見表2),取得了較好的示范效果。

2種子選擇與處理

選用合豐42、合豐51、墾豐16及寶豐7等品種。種子播前進行精選,種子純度、凈度不低于98%,發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5%。播前用藥劑處理和微肥拌種。

3 整地

無深松或深翻基礎的地塊,進行伏、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為18~20cm,翻、耙結合;無大土塊和暗坷垃,每平方米耕層內直徑大于5cm的土塊少于5個,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及時搞好鎮壓,保住墑情,達到待播狀態;有深翻深松基礎的地塊,可進行秋耙茬,揀凈茬子,耙深12~15cm,耙平耙細。

4施肥

施有機肥(有機質含量8%以上)15t/hm2以上,結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首龇N肥,施肥量按比常規施肥量增加15%計算。施于種下4~5cm處,或分層施于種下7~14cm處。大豆前期長勢較弱時,在大豆初花期用尿素10kg/hm2+磷酸二氫鉀1.5kg/hm2溶于500kg水中噴施,并根據需要加入微量元素肥料。

5播種

地溫穩定通過7~8℃時開始播種,我市大豆播期在5月10~15日。一般采用機械平播或壟上雙行等距精量播種,大行距45cm,雙行間小行距10~12cm。合豐42、合豐51品種保苗45~50萬株/hm2,寶豐7及墾農18保苗38~42萬株/hm2,墾豐16保苗35~40萬株/hm2。要求播種均勻無斷條,20cm內無籽為斷條,每5m斷條不超過一處。機械壟上播種時應對準壟頂中心,偏差為±3cm。

6田間管理

當大豆拱土時,進行鏟前深松或趟一犁。為除草和抗旱防澇,可進行鏟趟,鏟趟傷苗率小于3%,后期拔凈大草。播后苗前施藥。春季干旱區提倡苗后除草,如土壤墑情好可采取土壤封閉處理。土壤封閉處理方法:在大豆播后出苗前,用90%乙草胺(禾耐斯)1 100~1 400mL/hm2+70%賽克津可濕性粉劑300~600g/hm2,或用72%都爾乳油1 500~2 700mL/hm2,對水450kg土壤噴霧。在大豆出苗后,雜草二至四葉期,防除禾本科雜草,用5%精禾草克乳油900~1 500mL/hm2,或用15%精穩殺得乳油750~1 000mL/hm2,或用10.8%高效蓋草能乳油450mL/hm2,或用6.9%威霸濃乳劑750~900 mL/hm2,或用12.5%拿撲凈乳油1 250~1 500mL/hm2,對水450kg噴霧;防除闊葉雜草,用25%氟磺胺草醚1 000~1 500mL/hm2,或用24%克闊樂乳油450mL/hm2,或用24%的雜草焚水劑1 000~1 500mL/hm2,對水450kg噴霧。

7收獲

實行分品種收獲,單儲,單運。人工收獲,落葉達90%時進行;機械聯合收割,葉片全部落凈、豆粒歸圓時進行。

第12篇

“壟三”栽培技術在生產中應用要抓住三個方面的技術要點,一是以秋整地為主,采用大型農機具進行深翻或是旋耕,耕深為20~25厘米,作業要求為耕深均勻,作業面齊整,無大塊,壟平直,間距為65厘米,壟深為20~25厘米。同時配合鎮壓,碾碎硬塊。二是進行分層施肥,秋冬季施肥以發酵農家肥為主,要求做到灑播均勻,主要施用位置為壟上部分。此種做法的目的在于改善土壤性狀,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的疏松程度,提高單產。在春季種植時采用雙行精量點播機進行分層施肥,肥料位于大豆種子下2~3厘米處,與種子通過土層進行間隔。同時,配合種子包衣技術對種子進行前期處理,減少蟲害,保證做到每公頃保苗30~35萬株。三是播種采用雙條精量點播,條距為1~2厘米,種距均勻,籽粒擺放位置適宜。

2、大豆“壟三”栽培技術施肥要點

大豆“壟三”栽培在施肥中提倡以測土配方施肥為主,每年的秋季對種植區域進行采樣,統一配送到農業技術部門對土壤養分含量進行測定,依據土壤養分含量情況,對化肥的施用量進行精確控制,一方面降低農業生產的成本投入,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是通過減少化肥的用量,降低土壤板結程度,改善土壤生產性狀,促進植株根系發育。在化肥的使用過程中,提倡使用復合肥料,它可以有效地促進土壤養分的均衡,培肥地力。

農家肥在使用之前必須進行發酵處理,在發酵過程中,要做到發酵時間充分、處置方法得當,肥料施用前要耙細、顆粒物直徑小于1厘米,同時為了減少其中的有害成分可以通過化學藥劑對其進行噴灑,并進行翻動,確保處理率。

在肥料的施用方式上采用一是施好基肥,由于種植大豆前土壤施用有機肥料,可促進植株生長發育和產量提高。因此可以依據實際情況以多施用農家肥為主,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土壤有機質含量不致下降,同時可以適量施用化肥作為基肥,在基肥施用中確保氮、磷、鉀肥的施用量,尤其是由于多年的重、迎茬,造成了大豆植株固氮能力下降,對其生成造成了影響,適量施用氮肥就可以促進土壤微生物繁殖的作用,從而促進其生長。二是施足種肥,最好以復合肥料作種肥,同時可適當施用氮肥為“催化肥”,以滿足生長需要。三是適時追肥。在大豆開花期適量施用氮肥,如尿素和硫酸銨,每公頃用量不要超過80千克,化肥撒于植株一側,通過中耕培土來加以處理。噴灑葉面肥,一般做法為首先將化肥溶于水中,過濾之后噴施在大豆葉面上。可供葉面噴施的化肥和每公頃施用量:尿素8~10千克,磷酸二氫鉀1~2千克。具體用量應視大豆的生長情況酌情加減。

3、大豆“壟三”栽培技術田間管理要點

3.1間苗確保合理密植

間苗通常在大豆生長初期長出第一片復葉時開始,要視植株生長態勢合理安排間苗時間,避免因間苗造成對作物生長的影響。間苗的方式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是植株數量過多時采用機械的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但在間苗過程中要合理選用作業機械,并由專人進行可視操作。二是通過人工的方式,適用于植株數量不多的情況。間苗作業可以有效地通過人為的方式,控制植株數量,做到合理密植,為作物的生長發育提供有利條件。間苗時,去除弱苗、病苗和弱苗,并合理確定株距,并可以間接除草和松土。

3.2中耕除草促進生長

中耕除草的目的在于消滅雜草,松土和培土,通過此項作業能夠提高地溫和保墑。一是趟蒙頭土,要大豆在出苗前兩到三天進行趟蒙頭土作業,通過機械將松土覆蓋到壟上,可以起到明顯的抑制雜草生長的目的,同時可以提高地溫,促進植株的生長。在趟蒙頭土作業一是要注意覆土濃度不要超過2厘米,并可以在機械后部加裝壓平裝置,平衡覆土厚度。二是要鏟地除草,在長出二到三片復葉時進行此項作業,將行上雜草和苗眼雜草鏟除。在豆苗出齊后1~2天后趟第一遍,趟深10~14cm。隔6~9天,鏟、趟第二遍,趟深10~12cm。封壟之前鏟趟第三遍,趟深12~14cm。中耕除草的同時,也兼有培土的作用。培土有助于植株的抗倒和防止秋澇。

4、大豆“壟三”栽培技術注意問題

4.1合理選用早熟良種

在大豆品種選擇上應根據無霜期的長短,選用既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生長時間,又能適時成熟的品種。一般情況下大豆的生長周期要少于無霜期3~5天為宜,避免因生長期過長而遭受早霜危害而減產。

4.2依據農時搶時早播

早播是大豆獲得高產的關鍵措施,它可以有效地利用積溫,延長大豆的生長期。在氣溫和地溫適宜的條件下,越早播,產量越高。此種做法的益處一是在于延長大豆營養生長時間,增加綠色光合面積,二是在于避免大豆生育前期雨澇和后期低溫或干旱的危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阴市| 永城市| 京山县| 金华市| 来宾市| 双江| 菏泽市| 永新县| 武威市| 翼城县| 余干县| 陇南市| 平远县| 海淀区| 昌江| 南安市| 定南县| 壤塘县| 昌平区| 沛县| 乌拉特前旗| 分宜县| 玉林市| 汕头市| 泰宁县| 开原市| 镇原县| 贵德县| 康定县| 乐清市| 双城市| 阳江市| 萍乡市| 冀州市| 佛坪县| 南木林县| 高雄县| 哈密市| 兴文县| 遵化市| 玉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