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

時間:2023-09-20 16:56:1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

第1篇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發展趨勢;問題

中圖分類號:F270.7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自計算機誕生之日起就存在并隨之發展,且在國外的發展歷史已久,相關的研究成果也成績斐然。自20世紀80年底起許多國際性的組織就以網絡管理為主體開展過多項針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的研究,使其更有利于社會的發展。而后,計算機技術的全球化應用使得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在發展中以多元化的形式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不過,由于各個地域和相應技術的差異性,網絡管理技術在構成方面無法統一,這使得計算機網絡應用在發展和運用過程中呈現諸多危險和問題。

1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的發展現狀而言,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存在的問題可分為兩點。

第一,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工作復雜性高。對于計算機網絡管理工作人員而言,其工作不但要對日志信息、報警信息進行分析,還需利于新型的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對管理的系統、用戶以及設備進行操控管理,讓其各方面的運行有條不紊。因而,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工作存在極大的難度,不利于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的推廣和運用。

第二,計算機網絡管理工作人員存在知識欠缺的情況。計算機網絡管理工作在于其工作人員能夠合理有效的控制自己的管理平臺,并在同一界面中讓產品的各項功能順利升級。因而,計算機網絡管理工作人員若想完成這項工作,必須具備專業技能且掌握大量的知識,能夠冷靜并正確的處理計算機網絡中的各種問題。但是,這項要求卻是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因此,若想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豐富其工作人員的知識量。

2 集成化的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

網關監控協議隨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而成為網絡管理的基本準則,而Internet和IP/TCP網關監控協議的便捷性使其在計算機網絡管理中充分展現出了自身的優點,進而博得了眾多計算機供應商的青睞。不過,網絡管理若能夠同系統管理相互融合那將更具發展優勢。因為,SNMP和CMIP集成化是網關健康協議共享和互通特征的基礎。網絡管理同系統管理進行集成化處理就可以極大地保護投資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而計算機網絡協議互通和共享的形式能夠讓計算機網絡管理策略有一個完美的統一。之后,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有了新的突破,出現了web形式,其在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中分為兩個基本模式,即嵌入式和式。

Web網絡管理技術的誕生和發展有兩項重要意義。

第一,嵌入式的網絡管理技術可讓網絡管理工作人員利用這種管理模式并通過網絡瀏覽器管理對計算機設備進行直接訪問,并網絡設備中全面嵌入web的主要功能。如此,整個計算機網絡管理體系中,計算機管理軟件便同網絡設備統一集成,并在數據傳送時利用超文本將協議進行傳送。

第二,式的管理模式則是要求網絡管理人員將在網絡管理系統中得到的消息傳送到計算機瀏覽器中,且轉變為網關監控協議。

可見,這兩種模式對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的發展十分有利。不過,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雖發展前景良好,但是其功能開發和功能應用等方面仍有欠缺,需要繼續努力研究。

3 智能化的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

計算機網絡管理具有它本身的基本特征,即動態性、瞬變性和及實性。且隨著社會進步,計算機網絡管理的工作更具專業性和復雜性。所以,計算機網絡管理人員的水平隨著計算機網絡規模的發展而有了進一步提升,不但要掌握專業且豐富的計算機網絡管理知識,還需具有豐富的經驗,以便能夠很好地進行計算機網絡管理的工作并處理相應問題。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而計算機網絡管理中的管理技術逐步轉向了智能化,為計算機網絡安全運行的發展提供了保障。于計算機網絡管理而言,智能化的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十分重要。

第一,網絡管理系統需要智能化的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提供支持,以便系統功能可自行調整。

第二,智能化的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可對網絡資源某些下降性能起到阻礙調控作用,并進行一些重要的操作。

4 層次化的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

如今,隨著我國對信息化技術的普及,計算機網絡技術廣泛性在信息時代中獨占鰲頭。而企業也將計算機網絡技術運用到更多的領域當中,例如企業經營、生產以及企業管理。此外,市場競爭與發展也因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和運用而受到的影響愈發明顯。不過,由于各企業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運用方面更有不同,使得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在發展中遇到了問題。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是分層次運行的,且不同的層次都有相應的軟件和硬件與之匹配,且運行必須有“服務訪問點”接口為其服務。眾所周知,計算機網絡的規模一直在進步,因此計算機網絡管理會因為傳輸大量數據而無法達到原有的效率,如此一來,不但會導致計算機網絡CPU損耗嚴重,還會浪費寬帶,不利于計算機網絡的管理。若在計算機通信時將網管架構集中的模式轉變成層次性的模式,用層次化服務進行數據傳輸就可解決上述問題,這種層次性的通信模式就是層次化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通過層次化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可提升計算機之間交換信息的功能,且不同層次化的功能只需通過與自身層次相近的功能就可實現整體功能。若在中間層增加管理員就可全面實現層次化的計算機管理技術,簡化網絡管理操作人員和計算機網絡維護人員的工作。

綜上所述,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在其歷史發展進程中有極大的提高,但是仍有很多不足之處。所以,相關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的研發需同當代社會形勢和需求相結合,根據持續性和科學性的發展原則進行自助式模式的融合,讓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價值再次提高,從而實現在我國發展的要求,進入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智能化和開放式的時代。

參考文獻:

[1]賀偉.淺談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4).

[2]陳一龍.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的研究及發展[J].東方企業文化,2010(04).

[3]程.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及其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5).

[4]張家齊,李晉.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綜述[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01).

第2篇

關鍵詞:網絡管理;簡單網絡管理協議;網間控制報文協議

隨著人們對計算機網絡依賴性的增強,網絡管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網絡管理本身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它對網絡上的各種設備進行管理、監視和控制,及時地向管理人員報告網絡狀態,確保一定范圍內的網絡及其網絡設備能夠穩定、可靠、高效地運行,提高網絡的服務質量和效率。盡管網絡管理技術在不斷地發展,但不論到何時都不會出現讓網絡管理人員一勞永逸的網管工具,這些網絡管理工具也僅僅讓網絡管理變得容易一些,而不會全部代替人的工作。

一、計算機網絡管理概述

網絡管理就是指監督、組織和控制網絡通信服務以及信息處理所必需的各種活動的總稱。網絡管理技術是指網絡管理員使用網絡管理工具對存在于網絡上的資源進行操作,對網絡資源進行監視、測試、配置、分析、評價、控制、分配和調度等活動的統稱。他們的目的是確保一定范圍內的網絡及其網絡設備能夠穩定、可靠、高效地運行,保證網絡系統正常高效運行,滿足用戶需求。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對網絡管理的定義,一個網絡管理系統需要定義系統功能、網絡資源的表示形式、網絡管理信息的表示和系統的結構。

計算機網絡管理功能有五大類,分別為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計費管理;網絡管理協議有兩種主要的,分別為SNMP和CMIP,SNMP是由IETF提供的網絡管理協議,CMIP是ISO提供的公共管理信息協議;網絡管理系統主要由管理員、管理、管理信息數據庫、服務設備構成。網絡管理系統的體系結構通常分為集中式和非集中式兩類體系結構。非集中方式的網絡管理結構體系又分為分布式與層次式這兩類。網絡管理技術有:SNMP、SNMPv1及SNMPv2、CMIP,主要的網絡管理技術為CORBA,其綜合了以上幾種管理技術的優點。

二、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發展現狀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的發展是與Internet發展同步的,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網絡管理技術逐漸引起重視。一系列國際標準化組織、論壇和科研機構開發的網絡管理標準陸續出臺,也使得網絡系統在結構上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差異,隨著網絡管理系統日趨復雜化和差異化,直至目前還未有一個統一的技術標準?,F在使用最多的有以下三種標準:Internte的SNMP、CMIP和CORBA。其中SNMP是專用于Internet,具有管理簡單適用等特點,是網絡管理技術現實標準,但SNMP只適用于TCP/IP網絡,Internet本身發展的不規范性,使SNMP難以用于復雜的網絡管理,且安全系數不高。CMIP是ISO提供的公共管理信息協議,本來是作為SNMP的替代者被推出的。CMIP可實現全面支持一個完整的網絡,并提供相應的管理方案,在技術和標準上比較成熟。因其過于復雜,話費過大,推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CORBA采用了分布對象技術,將所有的管理應用和被管元素都看作分布對象,這些分布對象之間進行交互,從而實現網絡管理,很好的解決了CMIP、SNMP中管理者需要采用輪詢的方式不斷地訪問者的缺點,降低了網絡的業務量負荷,加強了網絡管理的實時性,但其結構依然龐大,短期內取代不了SNMP和CMIP。SNMP、CMIP和CORBA三者相結合發展才是當前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研究的主要方向。

三、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分析

(一)基于Web的網絡技術管理模式

作為全新的建立在Web上的網管模式,自從出現伊始就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Web易操作性和靈活性的特點使得其具有巨大的潛力和發展的空間,它具有易操作性和靈活性的特點。許多技術專家和用戶稱其將對用戶網絡管理方式的變革起到革命性的作用。Web網絡管理實現方式分兩種。一是方式,二是嵌入式。前者在一個內部工作站上運行Web服務器,此時網絡管理軟件作為操作系統上的一個應用,運行于瀏覽器和網絡設備之間。后者將Web功能嵌入到網絡設備中,管理員可通過瀏覽器直接訪問并管理該設備。

基于Web的網絡技術管理結構主要由層、管理服務器層及客戶端3層構成。其中層主要完成被管資源或業務的功能;管理服務層分為網管服務器和Web服務器兩個子層,其中網管服務器為網絡和系統進行全面有效的管理提供各種服務;客戶端管理功能是提供一個基于Web的人機界面,用于完成具體的網管操作功能。

隨著網絡結構日益復雜和異構化,Web技術正在悄悄地改變著網絡管理的方式,傳統的網絡管理系統發展到基于Web的網絡管理系統已經是時代不可逆轉的潮流。但Web真正實現取代傳統的網絡管理模式,還需要網絡管理系統供應商、網絡設備供應商和國際標準組織做大量的基礎工作。

(二)分布式網絡管理技術

分布式管理指通過將管理任務分布到多個網點的多個服務器及多個人身上,而使管理信息系統部門能夠管理好大型網絡環境。分布式網絡與中央控制式網絡相對應,其核心思想是將信息和智能分布到網絡各處,使得管理變得更加自動。它沒有中心,不會出現整體出現崩潰的局面。在分布式網絡上,節點之間互相連接,數據可以選擇多條路徑傳輸,不必考慮網絡的拓撲結構。使得在問題源或更靠近問題源的地方能夠做出基本的決策,因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分布式管理為網絡管理員提供了更加有效地管理手段,其一直是推動網絡管理技術發展的核心技術。CORBA技術是分布式網絡管理技術的一種。

CORBA即公共對象請求體系結構,是由OMG組織制訂的一種標準的面向對象應用程序體系規范。CORBA在分布式處理中,通過對象請求ORB接收客戶端發出的處理請求,并為客戶端在分布環境中找到實施對象,令實施對象接收請求,向實施對象傳送請求的數據,對實施對象的實現方法進行處理,并將處理結果返回給客戶。CORBA是一個把所有的管理應用和被管元素都看作分布對象的計算平臺,它允許不同的程序之間透明地進行相互操作,這些分布對象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就了網絡管理,而不用關心對方位于何地、由誰來設計、運行于何種軟硬件平臺以及用何種語言來實現等。但是由CORBA管理技術單獨實現計算機網絡,需要的資金、時間、和人力資源將是十分巨大的。

四、網絡管理的未來趨勢

目前廣泛采用的基于Client/Server技術的集中式平臺模式,具有組織結構簡單,學習容易,使用快捷的特點。但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發現中心網絡管理技術站點會超負荷運行,造成通信瓶頸,影響信息處理效率,另外功能不利于擴展。

分布式管理具有共享狀態、監視、及拓撲映像信息的能力。能在不同層級和不同地方集成不同的方案,支持不斷變化的、不斷增長的網絡環境,能夠在更接近問題源的地方將問題加以處理。具有降低網絡管理費用、節省網絡帶寬、減少當機時間和高的可靠性。

網絡技術和網絡模式逐漸向可擴展性、高可靠性、時效性和靈活性方向發展,分布式網絡管理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集中式技術存在的問題,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馬騰.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研究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

第3篇

關鍵詞:網絡管理技術 CORBA技術 B/S結構 XML技術 SNMP協議

隨著網絡技術和應用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網絡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大,用戶已不再滿足于網絡連通性的要求,他們希望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質量、更好的安全性訪問網絡。但是,隨著網絡用戶數量的不斷壯大,為網絡的日常管理與維護帶來巨大的挑戰。為了維護日益龐大的網絡系統的正常工作,保證所有網絡資源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必須有相應的網絡管理系統進行支撐。網絡管理系統中技術革新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才能使網絡管理系統不斷向前發展。

一、網絡管理軟件技術熱點

網絡管理系統多年的發展,目前網絡管理軟件技術的熱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開放性。隨著用戶對不同設備進行統一網絡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各廠商也在考慮采用更加開放的方式實現設備對網管的支持。

2.綜合性。通過一個控制和操作臺就可提供對各個子網的透視、對所管業務的了解及提供對故障定位和故障排除的支持,也就是通過一個操作臺實現對互聯的多個網絡的管理。此外,網絡管理與系統管理正在逐漸融合,通過一個平臺、一個界面,提供對網絡、系統、數據庫等應用服務的管理功能。

3.智能化?,F代通信網絡的迅速發展,使網絡的維護和操作越來越復雜,對操作使用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工維護和診斷往往花費巨大,而且對于間歇性故障無法及時檢錯排除。因此人工智能技術適時而生,用以作為技術人員的輔助工具。由此,故障診斷和網絡自動維護也是人工智能應用最早的網絡管理領域,目的在于解釋網絡運行的差錯信息、診斷故障和提供處理建議。

4.安全性。對于網絡來說,安全性是網絡的生命保障,因此網管軟件的安全性也是熱點之一。除軟件本身的安全機制外,目前很多網管軟件都采用SNMP協議,普遍使用的是SNMP v l、SNMPv2,但現階段的SNMP?v?l、SNMPv2協議對于安全控制還較薄弱,也為后續的SNMP協議發展提出挑戰。

5.基于Web的管理?;赪eb的管理以其統一、友好的界面風格,地理和系統上的可移動性及系統平臺的獨立性,吸引著廣大的用戶和開發商。而目前主流的網絡管理軟件都提供融合Web技術的管理平臺。

二、網絡管理技術發展趨勢

通過現階段網絡管理軟件中的一些技術熱點,我們可以去展望今后在網絡管理中出現的一些新的技術,以期帶動網絡網絡管理水平整體性能的提升:

1.分布式技術。分布式技術一直是推動網絡管理技術發展的核心技術,也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重視。其技術特點在于分布式網絡與中央控制式網絡對應,它沒有中心,因而不會因為中心遭到破壞而造成整體的崩潰。在分布式網絡上,節點之間互相連接,數據可以選擇多條路徑傳輸,因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基于分布式計算模式推出的CORBA是將分布計算模式和面向對象思想結合在一起,構建分布式應用。CORBA的網絡管理系統通常按照Client/Server的結構進行構造,運用CORBA技術完全能夠實現標準的網絡管理系統。

2.XML技術。XML技術是一項國際標準,可以有效地統一現有網絡系統中存在的多種管理接口。其次XML技術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可以充分控制網絡設備內嵌式管理,確保管理系統間,以及管理系統與被管理設備間進行復雜的交互式通信與操作,實現很多原有管理接口無法實現的管理操作。

利用XML管理接口,網絡管理系統還可以實現從被管理設備中讀取故障信息和設備工作狀態等多種管理數據的操作。新管理接口的采用可以大大提高管理軟件,包括第三方管理軟件與網絡設備間進行管理信息交換的能力和效率,并可以方便地實現與網絡管理系統的集成。

而且由于XML技術本身采用了簡單清晰的標記語言,在管理系統開發與集成過程中能比較簡便地實施,這樣新管理接口的采用反而還會降低整個管理系統的開發成本。

3.B/S模式。B/S模式是基于Intranet的需求而出現并發展的。在B/S模式中,最大的好處是運行維護比較簡便,能實現不同的人員,從不同的地點,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接入網絡。其工作原理是網絡中客戶端運行瀏覽器軟件,瀏覽器以超文本形式向Web服務器提出訪問數據庫的要求,Web服務器接受客戶端請求后,將這個請求轉化為SQL語法,并交給數據庫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得到請求后,驗證其合法性,并進行數據處理,然后將處理后的結果返回給Web服務器,Web服務器再一次將得到的所有結果進行轉化,變成HTML文檔形式,轉發給客戶端瀏覽器以友好的Web頁面形式顯示出來。

在B/S模式下,集成了解決企事業單位各種網絡問題的服務,而非零散的單一功能的多系統模式,因而它能提供更高的工作效率。B/S模式借助Internet強大的信息與信息傳送能力,可以通過網絡中的任意客戶端實現對網絡的管理。而且B/S模式結構可以任意擴展,可以從一臺服務器、幾個用戶的工作組級擴展成為擁有成千上萬用戶的大型系統,采用B/S網絡管理結構模式從而實現對大型網絡管理。

4.支持SNMP v3協議。SNMP協議是一項廣泛使用的網絡管理協議,是流傳最廣,應用最多,獲得支持最廣泛的一個網絡管理協議。其優點是簡單、穩定和靈活,也是目前網管的基礎標準。

SNMP協議歷經多年的發展,已經推出的SNMP v3是在SNMP v1 、SNMP v2兩個版本的基礎上改進推出,其克服了SNMP v1 和SNMP v2兩個版本的安全弱點,功能得到來極大的增強,它有適應性強和安全性好的特點。

盡管新版本的SNMP v3協議還未達到普及,但它畢竟代表著SNMP協議的發展方向,隨著網絡管理技術的發展,它完全有理由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SNMP v2的替代者,成為網絡管理的標準協議。

三、結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新月異,網絡管理技術也會隨著各種新技術的運用而不斷向前進步,從而為眾多的網絡提供方便、快捷和有效的管理。

參考文獻:

[1]李明江.SNMP簡單網絡管理協議[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第4篇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分析;體系結構

前言

隨著 Internet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電子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計算機網絡的業務更加頻繁,應用更加豐富。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下,就需要做好計算機網絡管理工作,計算機網絡管理將成為直接影響網絡運行效率的一個關鍵環節。從功能上講,計算機網絡管理一般包括網絡配置管理、網絡性能管理、網絡安全管理和網絡故障管理等,并且通過某種方式對網絡進行一定的管理,使網絡中的資源處于更加優異的運行狀態,以達到用戶預期的要求,使網絡能夠正常地運行,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用戶。隨著網絡規模的日益擴大以及復雜度的不斷增加,在進行計算機網絡管理中就更加需要一個強大的、易用的管理工具來維護安全運行,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在計算機網絡能否安全運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影響著網絡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該技術誕生于Internet家族的SNMP,最開始專門用于對Internet進行日常的管理,確保計算機網絡的持續正常運行,使得在計算機網絡運行出現異常時能及時響應和排除故障,后來該技術主要用于監督、組織和控制網絡通信服務以及信息處理所必需的各種技術手段和措施。本文將認識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并進行分析探討。

一、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認識

1、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的定義。在計算機網絡管理中,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開放系統互聯管理具有以下功能,采取有效監控、統籌協調、并認識OSI環境下的資源,從而使得整個OSI環境下有一個高效通信的保證。所以對于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而言,是指將網絡管理、網絡數據庫管理和基本服務設置等內容綜合構成。具體就是收集計算機網絡系統中各組成部分的運行狀況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有效分析和認識,結合對這些信息的有效處理,從而確保計算機網絡系統正常持續、規范高效的運行,并針對計算機網絡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處理,從而達到合理調配網絡資源,優化網絡管理結構,實現計算機網絡管理發揮最大效用。其中網絡管理充當媒介地位,通過基礎性網絡設備,進而有效保障整個網絡系統穩定運轉,同時在整個計算機網絡系統應用過程中,充分發揮基礎配置作用。網絡數據庫管理的作用是起著橋梁和溝通作用。動態變化的數據體系與即時更新的數據庫體系里面又主要有計算機網絡管理資料的統計和儲備兩種。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體系中計算機管理技術人員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處理網絡故障、實施網絡技術過程中,都要通過技術人員的有效檢測,從而使得整個計算機網絡系統穩定、安全有效的運行。

2、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的體系結構分析。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的體系結構分為集中式和非集中式結構形式,通常這種結構也稱為網絡拓撲結構。集中式體系結構是采用以平臺為中心的工作模式,并且把單一的管理者分成管理平臺和管理應用兩部分,管理平臺的主要作用在于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并把管理平臺處理過的信息進行簡單計算分析,從而結合收集信息內容,進行判斷和分析,得出可以進行決策的信息,以發出指令。而且得到的這些再處理的信息還可以執行更高級的功能。集中式結構的優點是簡單和易于實現,主要包括管理者、與管理信息庫三方面。

網絡管理體系結構中非集中式結構包括層次式與分布式兩種結構形式,層次式管理系統結構形式整個管理網絡分為一個個獨立的域,以域為管理單位,在每個域上設立一個管理者,管理者可以是現實中的人或者是一個虛擬化的管理者,在進行網絡管理中,管理者利用管理員設置的密匙或者其他別的登陸方式訪問管理界面,而管理者通常是一個掌握了管理員協議的人,可以是一個不固定對象,登陸管理界面的只要不具備任何危機系統的安全隱患的都可以登錄,如果有危險,就可以作為非法入侵系統。層次方式有一定伸縮性,通過管理者的管理者MOM(Manager of manager)的增加,層次進一步加深。分布式結構是一種端對端(peer to peer)的體系結構形式,是把一個大規模的網絡管理劃分成許多對等的子管理域,一個管理者負責管理一個域,幾個同等管理者運行于同一網絡之中,管理者間可以相互通信,有效協調。當需要另一個域的信息時,管理者和它的對等系統可以通信。

二、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存在的問題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日益普及,以及各種網絡管理軟件的出現,都為基于Web基礎的網絡管理技術提供了很好的支撐與先決條件。當前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主要有:基于 Web 的網絡管理技術、XML 技術、分布式技術、 SNMP技術和網絡管理協議等方面。XML 網絡管理技術可以解決計算機網絡系統多種管理接口的問題,實施XML 管理接口就可以在管理設備中選擇與網絡設備工作相關數據操作的實現。SNMP網絡管理技術是一種專門針對互聯網進行管理的網絡技術,通過對網絡管理信息類別和相應的格式的具體定義,實現網絡管理節點間相互通訊的標準規則。

但是在全球化和Internet的不斷發展中,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變得更加的復雜,常以多種形式呈現在社會的發展中,而且得到了很大廣泛的運用,但是在計算機網絡的應用中因為絡管理技術在結構上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使得計算機網絡遭受惡意攻擊、非法訪問等網絡安全威脅頻頻出現。但是在計算機網絡管理中,管理者根據分析出現的報警信息和網絡日志信息,采取對網絡管理中的用戶、系統以及設備等各方面進行相應的管理平臺控制,這種工作難度非常大,因為這要求管理人員需要具備為廣泛的技能知識和相應的自己需要管理控制的平臺,并且在同一時間和相同的界面里內完成升級安全產品等不同功能。

三、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中遇到的問題解決措施

1、面向對象的異構應用間的互操作問題處理。在面向對象的異構應用間的互操作問題時可以用CORBA技術進行處理,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對象請求體系結構推出是由OMG組織平臺推出的工業標準,是解決分布式處理環境中軟硬件系統互聯而提出的一種解決方案,并且和面向對象技術,為異類(Heterogeneous)環境中實現對象之間互操作提供支持,并且適合開放體系結構的電信管理網絡(TMN)框架。在CORBA體系結構中最重要的構件是ORB,是用于建立對象間客戶/服務器關系的中間體,并且使用IIOP(Internet InterObject Protocol)協議把TCP/IP作為其下層傳輸協議,達到實現ORB之間的互聯目的。CORBA的網絡管理系統是按照Client/Server的結構進行構造,具有命名服務和通知服務的功能。服務方是指針對網絡元素和數據庫組成的被管對象進行的一些基本網絡服務,例如配置管理和性能管理等,客戶方是指面向用戶的一些界面,或提供給用戶進一步開發的管理接口等。其中,從網絡元素中獲取的網絡管理信息通常需要經過CORBA/SNMP網關或CORBA/CMIP網關進行轉換,這一部分在有的網絡管理系統中被抽象成CORBA的概念.從上分析發現運用CORBA技術完全能夠實現標準的網絡管理系統。并且CORBA作為一種分布對象技術,還可以克服傳統網絡管理技術的不足問題。

2、解決計算機網絡CPU運行嚴重消耗問題。隨著計算機網絡規模的快速跟進發展,使得在網絡中會傳輸大量的數據,往往就會造成網絡管理的效率很低,這樣一方面對網絡資源是一種浪費,另一方面就是計算機網絡CPU運行嚴重消耗。解決這樣的問題,通常是進行層次化的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是在通信時把網管架構集中的模式轉變成比較具有層次化的模式,目的是讓計算機能夠具有相互的交換信息功能,每個層次化的功能可以通過和相近的別的一個層次化功能來實現整體的功能,這樣可以減小計算機維護人員的工作難度。

參考文獻

[1] 梁西陳. 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與管理措施[J]. 皖西學院學報,2012,12:75-77.

第5篇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管理;安全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93.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9-0031-02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計算機的數量不斷增加,近幾年,計算機已經成為許多單位和企業必不可少的工作工具。隨著辦公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人們對對計算機的依賴越來越重。然而,在計算機使用過程中,網絡安全問題卻是一個不可忽略的一個問題。一旦受到病毒、黑客等侵襲,不僅商業信息會被泄露,嚴重者會給單位和個人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如何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提高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有效降低計算機安全風險,是當前有關部門必須思考的一個問}。

1 計算機網絡管理的現狀分析

近些年,隨著計算機應用的越來越廣泛,計算機網絡管理與安全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v觀各個網絡安全問題,網絡管理系統存在缺陷,網絡管理體系不完善是滋生一系列網絡安全問題的根本原因之一。在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中,有的是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模式,有的是采用非集中式的網絡管理模式。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具有較強的單一性,信息數據統計工作很容易遭受威脅,如果是非集中式的網絡管理模式,由于網絡管理系統過于分散,很難適應不斷變化的網絡環境,也很難達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在新的時期里,優化與完善網絡管理系統顯得尤為重要。在計算機應用過程中,設備是重要的執行者,如果所使用的設備技術缺乏專業性,設備趨于落后,也容易給算機系統構成嚴重威脅,導致計算機安全問題檢測靈敏度缺失,因而影響到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穩定性,很難達到理想的網絡管理效果。一般來說,計算機設備的工作標準與水平,對計算機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有很大的影響。設備缺乏先進性,感知與預警安全問題能力就會大大減弱,導致安全問題的發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在網絡條件下安全威脅越來越嚴重,安全風險系數不斷增高,計算機的故障的類型在逐漸增多,目前,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很難滿足計算機網絡運行安全需求,如果系統故障檢測處理水平低下,無法快速的識別與應對故障,網絡系統的安全隱患更大,計算機網絡安全很容易遭受威脅。因此,在新的時期里,加強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提升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水平顯得尤為重要。

2 造成計算機網絡安全的主要因素

目前,造成計算機網絡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種,一是物理威脅,二是網絡用戶身份所帶來的威脅;三是計算機系統漏洞威脅;四是惡意程序的威脅。計算機使用過程中,遭受物理威脅也是一種普遍現象。來自不明IP地址的惡意攻擊者,或者一些網絡黑客利用網絡技術以及編程手段,對用戶的網絡系統侵入,破壞用戶的數據鏈條,破壞用戶的網絡系統,目的是為了從中盜取用戶的個人信息,影響用戶的計算機網絡安全,這種攻擊方式導致的網絡安全就是物理威脅。網絡用戶身份所帶來的威脅,主要指在網絡應用的過程中,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用戶管理所存在的漏洞,識別網絡用戶身份,然后,利用不法的技術手段進入用戶的客戶端,侵害真正合法用戶的利益,危害網絡的安全發展。計算機操作系統,作為計算機使用不可或缺的網絡應用程序,主要依靠人為設計來完成。在計算機使用過程中,這種程序難免會出現漏洞。另外,在使用計算機軟件過程中,許多軟件本身也存在應用以及設計方面的漏洞,用戶在進行信息管理過程中,或者在傳輸文件的過程中,由于存在計算機系統漏洞,很容易丟失一些信息,或者讓一些目的不純的人獲得信息。在計算機使用過程中,有時候我們下載軟件,很容易遭受第三方惡意軟件(捆綁軟件)的侵襲,這些軟件不僅嚴重干擾著我們的網絡環境,有些,還存在著大量的傳播性病毒,這些病毒會潛伏在用戶的電腦中,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肆意的破壞網絡系統,導致用戶的各種數據文件丟失。惡意程序的威脅,給計算機網絡安全帶來隱患。

3 計算機網絡管理與安全技術應用

3.1 數據加密以及防火墻技術的應用

數據加密技術被譽為信息安全的核心,它通過變換和轉換等方法,將一些需要保護的信息轉換成密文,加密以后再進行信息的存儲和傳輸。在存儲或者傳輸過程中,就算是信息被非授權人員所獲得,由于已經加密,這些信息他人很難破解,從而達到保護信息的目的。此方法的保密性,與密碼算法和密碼長度有很大的關聯?,F代密碼技術根據密碼不同分為兩類,一類是私鑰密碼體系,一類是公鑰密碼體系,私鑰密碼體系,加密和解密都是同一個密鑰,持有密鑰的安全性直接影響其安全性。在公鑰解密體系中,采用不同的密鑰進行數據加密和解密,在實際的應用中,“雙密鑰碼”的方式,能夠大大提高密碼破譯難度,可以有效降低泄露文件的風險。為了提高網絡的安全性,許多用戶在計算機使用過程中,都喜歡運用防火墻技術對網絡進行權限的控制。防火墻是一種安全防護技術,它可以監控所有經過用戶數據端信息,通過在網絡之間設置障礙,以有效防止非法信息的進入,借以保護用戶計算機網絡安全。

3.2 病毒防范技術以及網絡入侵檢測技術的應用

在互聯網環境下,傳播速度較快,危害較為嚴重的當屬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病毒不僅隱蔽性很強,而且傳播速度快,感染機率很高,在多任務、多用戶、多線程環境下,其傳播隨機性相當大,網絡防范病毒的難度非常大。因此,在互聯網環境下,在Internet接入口必須安裝防病毒軟件,同時,在內部網絡的各個服務器上,如路由器、服務器等,也必須安裝防病毒軟件,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通過服務器內部網絡用戶傳播病毒,每臺計算機不僅要安裝防病毒軟件,還需要定期進行病毒掃描,及時更新病毒庫。網絡入侵檢測技術,主要是通過硬件或軟件實時檢查網絡上的數據流,一旦發現有被攻擊的跡象,就會立刻切斷網絡連接,或者根據用戶所定義的動作通知防火墻系統調整訪問控制策略,或將入侵的數據包過濾掉等。利用網絡入侵檢測技術,能夠進行實時攻擊識別,實現網絡安全檢測,然而,這畢竟是一個重要的安全組件,如果能夠將其與防火墻系統的結合,網絡安全解決方案才會更加完整。

3.3 黑客誘騙技術以及身份認證技術的應用

黑客誘騙技術是近幾年才發明的一種網絡安全技術。網絡安全專家為了了解黑客行蹤,對黑客進行跟蹤和記錄,通過精心的偽裝,設置了一個特殊系統來引誘黑客。黑客在進入到目標系統后,就已經在目標系統的監視之中,但是黑客并不知曉自己的行為已被監控。網絡安全專家為了吸引黑客,還故意留下一些安全后門,或者放置一些網絡攻擊者,吸引黑客上鉤。網絡管理員通過黑客誘騙技術, 不僅能夠知曉黑客的攻擊手段和攻擊目的,還能夠知曉黑客的攻擊工具和攻擊水平,并且能夠根據所了解的信息,提前對系統進行保護,確保計算機網絡安全。身份認證技術也是一種有效的網絡安全管理技術。為了提高網絡安全性,采用身份認證技術,系統對用戶信息進行核實。在現有科學技術的規范下,該技術主要依靠電子科技技術或生物技術來確認識別用戶的身份。在進行信息的檢索過程中,主要是智能卡、口令卡等,識別用戶電子信息、生物信息,通常使用的部件授權機,控制用戶的行動訪問權限,限定用戶的實際訪問范圍,以有效保證網絡安全。

4 結語

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技術,涉及多個方面,既要保證數據信息安全,也要保證系統硬件、軟件安全,所以,面對使用用戶的不斷增加,我們必須不斷強化安全技術,進一步提升計算機網絡管理的水平,滿足日益變化的互聯網安全需求。

參考文獻

[1]嚴思達.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的影響因素及其防范措施[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12).

[2]唐壘,馮浩,封宇華.計算機網絡管理及相關安全技術分析[J].電子世界,2012(05).

[3]張福岳.論計算機網絡管理及相關安全技術[[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4).

[4]吳勁松,陳余明,武孔亮,龔雪鵬.淺析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J].科技創新導報,2016(32).

第6篇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管理;安全技術分析

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工作是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和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環節。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也由于黑客攻擊、病毒入侵、系統設計不完善等原因給計算機網絡用戶帶來了安全風險,尤其是當計算機的應用涉及到重大商業機密以及國家安全信息時,做好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工作顯得更加重要。

一、計算機網絡管理概況

計算機網絡使用過程中要保證使用的安全性首先要求計算機網絡管理擁有強大的故障分析管理功能。在用戶使用過程中遇到系統故障時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故障源并及時排除故障,故障分析中主要包含了故障監測、故障隔離以及故障排除;其次,計算機網絡管理中要具有計費分析與管理的功能,網絡資源的利用中要有詳細的記錄,對網絡操作的費用與所付代價進行控制與管理;網絡管理中還應具有配置管理與分析的功能,該功能是實現網絡配置,實現網絡功能的基礎;性能管理分析是計算機網絡管理中實現對網絡與服務的監控與管理主要方式,主要通過對系統內部的資源運行和通信效率進行統計,為網絡監控與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安全管理分析是計算機網絡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網絡的安全關系著整個計算機系統運行的安全以及用戶的相關資源的安全,因此安全管理分析為計算機系統的安全運行提供了可靠地保障。

二、計算機網絡安全的主要威脅因素分析

1.病毒入侵。計算機使用過程中,用戶下載相關軟件時極易受到病毒的感染和木馬的入侵,導致用戶的計算機系統無法正常運行,嚴重時還可能造成數據的丟失以及產生財產安全隱患。用戶受到病毒和木馬攻擊的主要原因是所下載的軟件是在非正規網站上下載的、所瀏覽的網站是非法網站、陌生人所發送的郵件中藏有病毒以及計算機中未安裝相關的安全管理軟件等。病毒入侵是威脅計算機網絡安全的主要因素。2.黑客攻擊。網絡黑客是指具有強大的計算機操作和使用能力,能編寫出可以攻擊其他用戶的病毒性程序的計算機使用群體。由于利益的驅使或是法律意識淡薄,很多網絡黑客對其他計算機用戶的系統進行惡意攻擊,特別是對企業和政府網絡系統的攻擊來牟利,造成被攻擊用戶的資料丟失或是財產損失。網絡黑客攻擊是威脅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另一個主要風險隱患。3.網絡系統不完善。在計算機網絡使用過程中,有些網站需要用戶提供個人基本信息來注冊賬戶,然而很多注冊網站中并沒有加強安全管理,對用戶的個人信息沒有進行嚴密的保護工作,這極易造成注冊用戶個人信息被竊取,給用戶的信息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風險。對于企業來說,企業內部網絡不完善極易造成企業重要資料丟失,給企業的經營帶來損失。4.用戶自身原因。由于許多計算機用戶沒有很好地安全防范意識,賬號加密程度低或是瀏覽非正規網站等造成用戶賬號被竊取,給網絡詐騙團伙提供了可乘之機。網絡詐騙組織在盜用了用戶的賬號之后,通過獲取用戶的個人身份信息等來實施詐騙,近年來,網絡詐騙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用戶個人安全風險意識不強,造成個人資料丟失。

三、計算機網絡管理安全技術分析

1.防火墻技術。防火墻技術是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中一項綜合型的防范技術,主要通過對相關出入程度設置權限來達到安全控制的效果。防火墻技術的主要功能是隔離病毒,在非法網絡與機構網絡之間設置了安全屏障,有效的防治病毒入侵。當計算機用戶系統中出現非法訪問或是用戶的相關信息輸出時,防火墻技術都能起到有效的阻擋作用,不僅隔離了病毒,也降低了用戶資料丟失的風險。企業在企業網絡與互聯網之間設置防火墻,能夠有效的防治企業重要資料丟失,是維護企業信息安全的重要途徑,企業設置防火墻之后,能夠自由的選擇接受網絡的訪問或者拒接特點的網絡IP訪問。2.病毒防范技術。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出現了不同形式的計算機病毒,并且計算機病毒也呈現出危害性日益增強的趨勢。因此,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應加強安全防范意識的樹立,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降低病毒入侵風險。首先,在系統安裝前應該下載好正規的病毒查殺軟件和系統操作補丁,為系統的安全運行建立安全屏障;其次,當瀏覽網頁時,要特別注意網站所彈出的相關安裝提示,要學會區分插件的安全性,不必要的插件盡量不安裝;再次還應刪除系統默認情況下共享的相關資源,很多情況下,系統的默認共享資源是黑客攻擊用戶系統的惡意程序,應該立即刪除;最后,當計算機病毒查殺軟件提示升級時,應該立刻進行升級,原因是病毒查殺軟件中的病毒庫在不斷地更新,因此,用戶必須更新病毒管理軟件來阻止病毒入侵。3.身份認證技術。身份認證技術是當用戶向計算機網絡系統發出使用請求時,首先要向系統證明自己的身份,以通過系統的限制。生物技術和電子技術是身份認證技術中主要利用的技術,用來限制非授權用戶進入系統中。用戶認證的方式主要有智能卡認證、口令認證以及基于第三方服務的認證機制來進行認證。正常情況下,用戶的身份認證與授權機制是綁定在一起的,當用戶的身份通過認證之后,系統的服務方對用戶的訪問權限做出相應的規定,之后用戶就能夠在系統中進行規定范圍內的操作。4.加密技術。計算機系統中,電子信息資料具有易傳播和易擴散的特點,這也使得電子信息質量容易在使用過程中被竊取,導致用戶的信息安全風險增加。防止用戶信息資料丟失的主要方式是運用數據加密技術,在傳送電子資料和進行數據存儲時防止資料丟失。為了增強數據資料的安全性,通常使用雙秘鑰的加密方式,通信員可以控制公開秘鑰和解密秘鑰,攻擊者在沒有獲取到解密秘鑰的情況下想要破解秘鑰的難度系數非常高。因此,在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適度的使用數據加密技術,提高數據資料的安全性。5.入侵檢測技術。運用入侵檢測技術不僅能加強家算計網絡的安全性,也能夠快速的檢測出系統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未被授權的相關行為。在計算機系統中加入審計記錄時,系統能夠迅速的識別出未被授權的活動,并對這些操作進行控制和約束,達到保護系統安全的目的。

四、結語

計算機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使用功能不斷完善使得計算機網絡技術成為人們生產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隨著網絡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也成為計算機發展領域必須解決的問題。計算機技術水平的提高也為計算機病毒以及相關威脅計算機網絡使用安全的因素提供了生長的土壤,因此,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部門和研究人員必須加強安全技術研究,不斷提高計算機網絡使用的安全系數,維護用戶權益。

參考文獻:

[1]李明.網絡型病毒分析與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的實踐探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5,02(05):20-21.

[2]張海,張焱.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系統的建立與技術探究[J].煤炭技術,2013,08(04):242-244.

[3]韓鳴.計算機網絡管理及安全技術研究與應用[J].企業導報,2016,09(04):143-144.

[4]程曉政.計算機網絡安全建設方法及安全技術探究[J].信息系統工程,2013,05(11):79-80.

第7篇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93.0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05-0000-01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 Technology Application

Yu Lei

(Yue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Yueyang414000,China)

Abstract:In today's information age,computer network has been hurricane-style development,the network system has entered all areas of society,has become the people live, work,study and other aspects important part inseparable.Meanwhile,as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key -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Computer;Network management technology;Application

一、了解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常識

(一)網絡故障管理

醫生在行醫時,首先要進行診斷,然后才能對癥下藥,以達到藥到病除的目的。其實,網絡故障管理運行的原理也是如此,其一般的運行程序如下:

1.初步確定網絡故障項目。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們在應用網絡時,難免會發生一些故障,如:QQ突然掉線、網頁打開太慢,給人很卡的感覺、無法打開網頁、網絡無法連接、計算機受到病毒、木馬的攻擊等,當某些故障發生后,我們做出的首先應該先確定出了什么故障。這就需要我們根據掌握的網絡管理常識做出初步判斷和確定。2.診斷網絡故障出現的原因。在確定網絡故障的具體問題后,需要查找產生這種故障的具體原因。這時,就需要網絡故障管理系統及時將故障產生的相關信息記錄下來。3.制定應對策略。網絡故障出現后,需要網絡管理系統對記錄下來的相關信息――錯誤日志進行檢查和維護,形成具體的故障統計數據,接收錯誤檢測報告。此外,還要全程跟蹤識別錯誤并及時準確地進行診斷測試等。4.排除故障。針對出現的故障和診斷得出的錯誤日志報告,需要網絡管理系統立即做出具體的響應,需要我們應用相應的網絡管理技術,及時有效地排除故障。

從上面網絡故障管理的運行可以看出,網絡故障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維護并檢查錯誤日志,形成故障統計;接收錯誤檢測報告并及時做出響應;跟蹤識別錯誤以及執行診斷測。

(二)網絡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的目的是實現網絡性能的最優化,具有初始化網絡和配置網絡的功效,保障網絡服務的提供。

(三)網絡性能管理

在整個網絡中,對數據交換的全面掌控和處理,以達到網絡運行的的最優化,這就是網絡性能管理。

(四)網絡計費管理

網絡計費管理根據網絡用戶可分為兩種情況:有償使用和非有償使用。對于有償使用的網絡用戶而言,就是對其使用網絡信息的數據進行統計,然后計算出所需的費用。例如按流量、時間或包年、包季度、包月收費都要依據網絡計費管理進行;非商業化的網絡的非有償使用,也需要應用網絡計費管理全面掌控線路的資源的利用情況,以達到為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的目的。

(五)網絡安全管理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因此,需要確保網絡資源能有效正常的使用,能抵御來自網絡中的病毒、木馬的侵占,保證用戶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和機密性。

二、現行網絡管理技術應用狀況簡析

(一)網絡用戶的多元化使網絡管理技術面臨更大的機遇和挑戰

現在的網絡已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如各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等都建立了相應的網站。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與網絡緊密相連,如電子郵箱、博客、微博、網游、網店、網購等等,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計算機網絡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的各個層面和各種場合。

網絡用戶的人數與日俱增,網絡管理技術的需求量是突飛猛進地增長。因此,如何進一步高效地搞好網絡管理,使網絡管理事業做大做強,讓網絡管理技術的發展領跑網絡事業的發展,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的各行各業,已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課題。特別是網絡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引發了廣大企業網絡用戶對網絡管理的極大廣注。網絡管理技術所面臨的環境變得日益復雜,所面臨的發展機遇更大,挑戰也更大。

(二)網絡用戶的需求從基本需求向更高層次的多元化需求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網絡用戶的對網絡管理需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從原來僅僅關注網絡產品質量的單一需求,向更加關注產品的網絡管理的安全性和操作性轉變。比較而言,廣大網絡用戶更加關注的是與自己業務息息相關的部分。例如用戶不會關心某個網絡產品的內部構造,而更為關注的是這種網絡產品能否在現有的網絡環境下正常的運行。

現在,隨著網絡管理業務的發展,廣大網絡用戶對網絡管理軟件和網絡運行管理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網絡管理產品應以用戶的需求為中心,盡量滿足不斷用戶的需求,以更優質的產品和高效完美的服務來吸引更多的用戶,并保證原有用戶群使用產品服務的持續性。用戶不僅需要性能更高、更安全可靠、更智能化的網絡設備,而且更加注重網絡管理所帶來的實際效益。因此,網絡管理技術的應用應更注重于其性能的優越性而不是僅僅注重網絡障礙管理。

綜上所述,現代新型的網絡管理技術的發展趨勢是:向具有更大的開放性能,更強的智能化、便捷化服務發展。

參考文獻:

[1]尹旭升.淺談安全信息網絡管理技術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0

[2]李勇.最新網絡病毒的查找及防殺[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6

第8篇

關鍵詞:網絡管理技術CORBA技術B/S結構XML技術SNMP協議

隨著網絡技術和應用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網絡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大,用戶已不再滿足于網絡連通性的要求,他們希望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質量、更好的安全性訪問網絡。但是,隨著網絡用戶數量的不斷壯大,為網絡的日常管理與維護帶來巨大的挑戰。為了維護日益龐大的網絡系統的正常工作,保證所有網絡資源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必須有相應的網絡管理系統進行支撐。網絡管理系統中技術革新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才能使網絡管理系統不斷向前發展。

一、網絡管理軟件技術熱點

網絡管理系統多年的發展,目前網絡管理軟件技術的熱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開放性。隨著用戶對不同設備進行統一網絡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各廠商也在考慮采用更加開放的方式實現設備對網管的支持。

2.綜合性。通過一個控制和操作臺就可提供對各個子網的透視、對所管業務的了解及提供對故障定位和故障排除的支持,也就是通過一個操作臺實現對互聯的多個網絡的管理。此外,網絡管理與系統管理正在逐漸融合,通過一個平臺、一個界面,提供對網絡、系統、數據庫等應用服務的管理功能。

3.智能化。現代通信網絡的迅速發展,使網絡的維護和操作越來越復雜,對操作使用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工維護和診斷往往花費巨大,而且對于間歇性故障無法及時檢錯排除。因此人工智能技術適時而生,用以作為技術人員的輔助工具。由此,故障診斷和網絡自動維護也是人工智能應用最早的網絡管理領域,目的在于解釋網絡運行的差錯信息、診斷故障和提供處理建議。

4.安全性。對于網絡來說,安全性是網絡的生命保障,因此網管軟件的安全性也是熱點之一。除軟件本身的安全機制外,目前很多網管軟件都采用SNMP協議,普遍使用的是SNMPvl、SNMPv2,但現階段的SNMP?v?l、SNMPv2協議對于安全控制還較薄弱,也為后續的SNMP協議發展提出挑戰。

5.基于Web的管理。基于Web的管理以其統一、友好的界面風格,地理和系統上的可移動性及系統平臺的獨立性,吸引著廣大的用戶和開發商。而目前主流的網絡管理軟件都提供融合Web技術的管理平臺。

二、網絡管理技術發展趨勢

通過現階段網絡管理軟件中的一些技術熱點,我們可以去展望今后在網絡管理中出現的一些新的技術,以期帶動網絡網絡管理水平整體性能的提升:

1.分布式技術。分布式技術一直是推動網絡管理技術發展的核心技術,也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重視。其技術特點在于分布式網絡與中央控制式網絡對應,它沒有中心,因而不會因為中心遭到破壞而造成整體的崩潰。在分布式網絡上,節點之間互相連接,數據可以選擇多條路徑傳輸,因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基于分布式計算模式推出的CORBA是將分布計算模式和面向對象思想結合在一起,構建分布式應用。CORBA的網絡管理系統通常按照Client/Server的結構進行構造,運用CORBA技術完全能夠實現標準的網絡管理系統。

2.XML技術。XML技術是一項國際標準,可以有效地統一現有網絡系統中存在的多種管理接口。其次XML技術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可以充分控制網絡設備內嵌式管理,確保管理系統間,以及管理系統與被管理設備間進行復雜的交互式通信與操作,實現很多原有管理接口無法實現的管理操作。

利用XML管理接口,網絡管理系統還可以實現從被管理設備中讀取故障信息和設備工作狀態等多種管理數據的操作。新管理接口的采用可以大大提高管理軟件,包括第三方管理軟件與網絡設備間進行管理信息交換的能力和效率,并可以方便地實現與網絡管理系統的集成。

而且由于XML技術本身采用了簡單清晰的標記語言,在管理系統開發與集成過程中能比較簡便地實施,這樣新管理接口的采用反而還會降低整個管理系統的開發成本。

3.B/S模式。B/S模式是基于Intranet的需求而出現并發展的。在B/S模式中,最大的好處是運行維護比較簡便,能實現不同的人員,從不同的地點,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接入網絡。其工作原理是網絡中客戶端運行瀏覽器軟件,瀏覽器以超文本形式向Web服務器提出訪問數據庫的要求,Web服務器接受客戶端請求后,將這個請求轉化為SQL語法,并交給數據庫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得到請求后,驗證其合法性,并進行數據處理,然后將處理后的結果返回給Web服務器,Web服務器再一次將得到的所有結果進行轉化,變成HTML文檔形式,轉發給客戶端瀏覽器以友好的Web頁面形式顯示出來。

在B/S模式下,集成了解決企事業單位各種網絡問題的服務,而非零散的單一功能的多系統模式,因而它能提供更高的工作效率。B/S模式借助Internet強大的信息與信息傳送能力,可以通過網絡中的任意客戶端實現對網絡的管理。而且B/S模式結構可以任意擴展,可以從一臺服務器、幾個用戶的工作組級擴展成為擁有成千上萬用戶的大型系統,采用B/S網絡管理結構模式從而實現對大型網絡管理。

4.支持SNMPv3協議。SNMP協議是一項廣泛使用的網絡管理協議,是流傳最廣,應用最多,獲得支持最廣泛的一個網絡管理協議。其優點是簡單、穩定和靈活,也是目前網管的基礎標準。

SNMP協議歷經多年的發展,已經推出的SNMPv3是在SNMPv1、SNMPv2兩個版本的基礎上改進推出,其克服了SNMPv1和SNMPv2兩個版本的安全弱點,功能得到來極大的增強,它有適應性強和安全性好的特點。

盡管新版本的SNMPv3協議還未達到普及,但它畢竟代表著SNMP協議的發展方向,隨著網絡管理技術的發展,它完全有理由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SNMPv2的替代者,成為網絡管理的標準協議。

三、結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新月異,網絡管理技術也會隨著各種新技術的運用而不斷向前進步,從而為眾多的網絡提供方便、快捷和有效的管理。

參考文獻:

[1]李明江.SNMP簡單網絡管理協議[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第9篇

關鍵詞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現狀;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7-0197-01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計算機在我國興起,隨后的十幾年,計算機在我國快速發展,已經滲透到人們工作和生活對各個領域,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計算機網絡技術正在沿著數字化、寬帶化、高速化和智能化、綜合化、網絡化的方向迅速發展,將人們的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訊、管理、文化等各種復雜的要求,在時間空間中有機地結合起來,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滿足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多樣化的需求。計算機網絡管理的目的,在于提升網絡的安全性,并使之更為高效,不但使整個網絡系統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而且對網絡對管理層次以及維護水平進行進一步對優化整合,使之更上一個層次。使之更為安全平穩對運行,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發揮更大的作用。

1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的現狀

伴隨著網絡對快速發展,今天,人們在工作和生活多個方面,對網絡的依賴越來越大。整個計算機網絡系統的關鍵,就在于網絡的安全,因此人們對于網絡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關注頻頻出現的網絡安全事件,網絡管理系統對此也相當重視。然而,目前網絡中包含數量眾多的各種硬件設備,以及軟件操作系統何應用系統等,它們不但構成復雜,而且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控制管理平臺,對于不同平臺的使用及管理方法,網絡管理員需要學習、掌握、并應用這些管理控制平臺,才能去管理網絡中的對象,因此,網絡管理員工作的難度和復雜度是非常巨大的。由于網絡管理員他們的工作各有分工,不同的人負責不同的業務板塊,從而在系統管理中由于不同板塊擁有不同的權限,導致他們在處理計算機網絡具體問題時,不能統籌全局來對整個計算機網絡進行管理。網絡管理員在面對大型的網絡時,由于大型網絡的管理更為復雜,所以要保障其安全性難度也比較大。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絡也得到了很大的優化與發展。目前,計算機網絡管理與系統管理實現了逐漸融合,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也日趨綜合性。只要利用一個平臺,一個界面,整個網絡的管理功能就可以實現,實現對計算機網絡、系統以及數據庫等應用服務。

在網絡技術日趨發展的今天,面對日益復雜的網絡維護和操作工作,網絡管理人員已經難以負荷。要想負荷復雜的網絡維護和操作工作,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去培養極高水平的操作人員,而且日后的網絡維護,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投入大量的金錢才能完成。由于這個原因,計算機網絡管理正在向著智能化方向發展,以代替投入巨大的人力。

2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的發展趨勢

現在隨著計算機用戶數量的劇增,他們在網上的應用也日趨增多,對網絡帶寬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也與時俱進,開始向應用層次滲透。為了適應人們對高標準的互聯網的需要,更好的給各個層次的計算機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正在向著如下的趨勢發展。

1)實現分布式網絡管理。分布式網絡管理,是設立多個域管理進程,來負責管理本域的管理對象,同時,在多個域管理進程間,進行協調與交互,從而完成對全局網的管理。分布式網絡管理的核心,在于解決對象跨平臺連接的和交互的問題,從而實現分布式的應用系統,例如CORBA,就是較為理想的分布式網絡管理平臺。

2)實現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管理,是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對計算機網絡系統進行維護,診斷并排除故障,保證網絡運行在最佳狀態。智能化管理的優勢在于,其能夠實現計算機策略管理與網絡管理系統進行自身的自我診斷與調整。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日趨復雜,實現智能化管理已成為未來網絡發展的必然趨勢。

3)實現綜合化網絡管理。綜合化網絡管理通過一個操作臺,不但實現對各個子網的透視,對所管業務的掌控,而且對故障的定位、排除提供支持,同時實現對互聯多個網絡的管理,實現對網絡管理系統提供多種級制的管理支持。未來網絡管理的重點,就是向綜合化發展。

4)實現基于web的管理。基于web的管理,通過使用web瀏覽器,可以在網絡的任何節點上,實現監測、控制整個網絡和各子網的管理。基于web的管理具有很大的優勢,其界面風格統一,友好,系統平臺具有很大的獨立性,地理和系統上具有很好的可移動性,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計算機用戶的選擇。

5)實現對業務的監控功能。傳統的網絡管理,都是針對網絡設備進行的管理,網絡設備故障對業務有什么樣的影響,不能反應出來。目前,已經有實現對進程監控的網絡管理產品,網絡管理產品進一步的目標,就是實現對對服務和業務的監控。

6)分布式技術受到重視。分布式技術的特點,在于分布式網絡與中央控制式網絡對應,由于分布式網絡沒有中心,不會因為中心遭到破壞而造成整體的崩潰。分布式技術是網絡管理技術發展的核心,分布式網絡上的節點之間互相連接,數據的傳輸不是唯一的,而是有多條路徑,因而,分布式技術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受到了多方的重視。

總之,要做好計算機網絡管理,就要整合好網絡資源,對之進行合理的分配,并與時俱進,采取措施對之進行優化整合,來提高整個網絡系統的工作效率、管理層次與維護水平,對網絡的安全高效運轉提供保證。只有做好計算機網絡管理,才能提高網絡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使之安全平穩運行,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發揮最大的效用。

參考文獻

[1]陶然.探討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及其發展趨勢[J].法制與社會,2009(10).

[2]朱慶弦,張杰,張駿溫.網絡管理技術的發展趨勢[J].電視技術,2005(12).

第10篇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管理

網絡在組織環境中的深入應用,尤其是在工業生產環境中發揮著積極作用。網絡直接使多個部門之間進行信息溝通,而信息的流動,在企業環境中,無疑對提升整體工作效率、協同多個部門工作有著推動價值。網絡環境促使多種資源可同時出現在一個技術框架之下,并對這些資源展開有效管理并且實現優化利用,即形成了當前網絡管理的思想范疇。

1 網絡管理技術的相關概念

所謂網絡管理,即面向網絡環境對其軟硬件資源及用戶行為實現規范化管理,借以提供更為穩定的網絡服務,如實時運行性能及服務質量保證等。其也涵蓋了對網絡資源進行監視、測試、配置、分析、評價和控制。

計算機網絡管理工作體系在實際實施環境中呈現出一定的分層特征,具體可從三個層面予以認定實現,即網絡管理協議、網絡管理系統及網絡管理實現技術。三個層次逐級向上,共同構建完整的計算機網絡管理體系。

從網絡管理協議的角度看,其主要作用在于規范網絡市場,實現對網絡經營行為的管理及網絡問題的解決。由于網絡管理協議的存在,才使網絡環境中的多個運營商在構建網絡及實現相關目標行為的過程中,采取相同操作,遵從一致的設置,大大簡化了網絡本身的復雜程度。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中,常見的計算機網絡管理協議包括SNMP與CMIS/CMIP等,其中前者是簡單網絡管理,相對而言簡單實用,而后者是公共網絡管理,相對復雜。

網絡管理系統由網絡管理員、網絡、網絡管理信息數據庫和網絡服務設備共同組成。在執行網絡管理職能的工作系統中,網絡管理工作人員也應當包含其中。網絡在整個網絡管理系統中發揮著承啟作用,一方面接收來自網絡管理工作人員的指令,另一個方面依據指令對下層的數據庫及相關設備進行調用。工作人員依據網絡提供的整合信息進行決策,而下層的數據庫則負責對網絡配置信息、網絡統計信息及網絡安全信息,這些信息進行動態存儲,是網絡管理系統的主要信息來源。

網絡管理實現技術可以依據管理本身的目標差異而有所不同。目前相對常見的網絡管理實現技術主要包括分布對象網絡管理技術、基于WEB領域網絡管理技術及基礎CORBA網絡管理技術等多種網絡管理技術,不同的技術在應用中呈現出不同的特征。例如分布對象網絡管理技術操作比較簡單,實用性強,因此得到廣泛應用;而基于WEB領域網絡管理技術能夠面向多個不同平臺網絡實現有效管理;基礎CORBA網絡管理技術是在C/S基礎之上改進產生,能夠對分布對象網絡管理技術中既有不足進行彌補。

2 計算機網絡管理相關技術發展趨勢

計算機網絡體系日漸發達和復雜,從客觀上要求更為完善和嚴謹的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體系的出現。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切實把握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發展脈搏,準確獲取其發展方向,對推動計算機網絡本身的安全及成熟而言意義重大。

綜合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發展的歷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實把握其未來發展趨勢。

2.1 層次化

比較傳統簡單的網絡管理協議(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在當前網絡環境日漸復雜的情況之下已經不再適用,這種平面型的網架結構必然會成為網絡管理工作發展的瓶頸。這種方式無法有效地處理海量信息,也必然不能實現高速篩選,在安全等領域同樣存在不足,造成網絡管理整體效率低下。因此,層次化的網絡管理框架必然取代之前的集中式結構,而SNMP本身的進化迭代,也已呈現出顯著的層次化特征。

2.2 集成化

網絡管理另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表現為集成化。公共管理信息協議(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雖然早已制定出臺,卻因種種原因難以得到業界的廣泛認可,反而是SNMP因其簡潔的風格而大受歡迎。但當網絡管理工作日漸復雜時,CMIP強大的功能優勢逐步突出,其應用范圍也在逐步擴大。目前的研究,已經向將CMIP和SNMP二者相互結合的方向發展,這無疑對保護現有網絡管理技術有著積極作用。

2.3 智能化

目前計算機網絡日漸復雜、龐大,因此,單純依靠網絡管理工作人員做出決策,在某些環境下難以滿足網絡管理工作本身的時效性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網絡管理智能化的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智能化在當前網絡管理領域已有諸多應用,比如:主觀Bayes方法、Dempster-Shafer的證據理論等,都開始廣泛應用于網絡結構的處理領域。智能化在網絡管理系統信息互操作性領域以及多協作和分布式人工智能思想的引入上功不可沒。

3 結 語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一直隨著網絡體系的發展而發展。實際應用環境中,除了上述幾種主要趨勢外,分布式也在近年來嶄露頭角,伴隨著大數據相關技術的深入應用,成為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只有深入分析其發展特征,才能獲取準確的發展方向,進而推動網絡環境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第11篇

關鍵詞:網絡管理網間控制報文協議(ICMP)WBM

網絡管理的目的就是確保一定范圍內的網絡及其網絡設備能夠穩定、可靠、高效地運行,使所有的網絡資源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達到用戶預期的要求。過去有一些簡單的工具用來幫助網管人員管理網絡資源,但隨著網絡規模的擴大和復雜度的增加,對強大易用的管理工具的需求也日益顯得迫切,管理人員需要依賴強大的工具完成各種各樣的網絡管理任務,而網絡管理系統就是能夠實現上述目的系統。

1WBM技術介紹

隨著應用Intranet的企業的增多,同時Internet技術逐漸向Intranet的遷移,一些主要的網絡廠商正試圖以一種新的形式去應用MIS。因此就促使了Web(Web-BasedManagement)網管技術的產生[2]。它作為一種全新的網絡管理模式—基于Web的網絡管理模式,從出現伊始就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以其特有的靈活性、易操作性等特點贏得了許多技術專家和用戶的青睞,被譽為是“將改變用戶網絡管理方式的革命性網絡管理解決方案”。

WBM融合了Web功能與網管技術,從而為網管人員提供了比傳統工具更強有力的能力。WBM可以允許網絡管理人員使用任何一種Web瀏覽器,在網絡任何節點上方便迅速地配置、控制以及存取網絡和它的各個部分。因此,他們不再只拘泥于網管工作站上了,并且由此能夠解決很多由于多平臺結構產生的互操作性問題。WBM提供比傳統的命令驅動的遠程登錄屏幕更直接、更易用的圖形界面,瀏覽器操作和Web頁面對WWW用戶來講是非常熟悉的,所以WBM的結果必然是既降低了MIS全體培訓的費用又促進了更多的用戶去利用網絡運行狀態信息。所以說,WBM是網絡管理方案的一次革命。

2基于WBM技術的網管系統設計

2.1系統的設計目標

在本系統設計階段,就定下以開發基于園區網、Web模式的具有自主版權的中文網絡管理系統軟件為目標,采用先進的WBM技術和高效的算法,力求在性能上可以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

本網管系統提供基于WEB的整套網管解決方案。它針對分布式IP網絡進行有效資源管理,使用戶可以從任何地方通過WEB瀏覽器對網絡和設備,以及相關系統和服務實施應變式管理和控制,從而保證網絡上的資源處于最佳運行狀態,并保持網絡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2.2系統的體系結構

在系統設計的時候,以國外同類的先進產品作為參照物,同時考慮到技術發展的趨勢,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進行設計。我們采用三層結構的設計,融合了先進的WBM技術,使系統能夠提供給管理員靈活簡便的管理途徑。

三層結構的特點[2]:1)完成管理任務的軟件作為中間層以后臺進程方式實現,實施網絡設備的輪詢和故障信息的收集;2)管理中間件駐留在網絡設備和瀏覽器之間,用戶僅需通過管理中間層的主頁存取被管設備;3)管理中間件中繼轉發管理信息并進行SNMP和HTTP之間的協議轉換三層結構無需對設備作任何改變。

3網絡拓撲發現算法的設計

為了實施對網絡的管理,網管系統必須有一個直觀的、友好的用戶界面來幫助管理員。其中最基本的一個幫助就是把網絡設備的拓撲關系以圖形的方式展現在用戶面前,即拓撲發現。目前廣泛采用的拓撲發現算法是基于SNMP的拓撲發現算法?;赟NMP的拓撲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有效的,拓撲的速度也非常快。但它存在一個缺陷[3]。那就是,在一個特定的域中,所有的子網的信息都依賴于設備具有SNMP的特性,如果系統不支持SNMP,則這種方法就無能為力了。還有對網絡管理的不重視,或者考慮到安全方面的原因,人們往往把網絡設備的SNMP功能關閉,這樣就難于取得設備的MIB值,就出現了拓撲的不完整性,嚴重影響了網絡管理系統的功能。針對這一的問題,下面討論本系統對上述算法的改進—基于ICMP協議的拓撲發現。

.1PING和路由建立

PING的主要操作是發送報文,并簡單地等待回答。PING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它是一個簡單的回顯協議,使用ICMP響應請求與響應應答報文。PING主要由系統程序員用于診斷和調試實現PING的過程主要是:首先向目的機器發送一個響應請求的ICMP報文,然后等待目的機器的應答,直到超時。如收到應答報文,則報告目的機器運行正常,程序退出。

路由建立的功能就是利用IP頭中的TTL域。開始時信源設置IP頭的TTL值為0,發送報文給信宿,第一個網關收到此報文后,發現TTL值為0,它丟棄此報文,并發送一個類型為超時的ICMP報文給信源。信源接收到此報文后對它進行解析,這樣就得到了路由中的第一個網關地址。然后信源發送TTL值為1的報文給信宿,第一個網關把它的TTL值減為0后轉發給第二個網關,第二個網關發現報文TTL值為0,丟棄此報文并向信源發送超時ICMP報文。這樣就得到了路由中和第二個網關地址。如此循環下去,直到報文正確到達信宿,這樣就得到了通往信宿的路由。

3.2網絡拓撲的發現算法具體實現的步驟:

(1)于給定的IP區間,利用PING依次檢測每個IP地址,將檢測到的IP地址記錄到IP地址表中。

(2)對第一步中查到的每個IP地址進行traceroute操作,記錄到這些IP地址的路由。并把每條路由中的網關地址也加到IP表中。(3)對IP地址表中的每個IP地址,通過發送掩碼請求報文與接收掩碼應答報文,找到這些IP地址的子網掩碼。

(4)根據子網掩碼,確定對應每個IP地址的子網地址,并確定各個子網的網絡類型。把查到的各個子網加入地址表中。

(5)試圖得到與IP地址表中每個IP地址對應的域名(DomainName),如具有相同域名,則說明同一個網絡設備具有多個IP地址,即具有多個網絡接口。

(6)根據第二步中的路由與第四步中得到的子網,產生連接情況表。

4結語

本文提出的ICMP協議的拓撲發現方法能夠較好的發現網絡拓撲,但是它需要占用大量的帶寬資源。本系統進行設計時,主要考慮的是對園區網絡的網絡管理,所有的被管理設備和網管系統處于同一段網絡上,也就是說,系統可以直接到達被管理的網絡,所以對遠程的局域網就無能為力了。在做下一步工作的時候,可以添加系統對遠程局域網絡的管理功能。

參考文獻

[1]晏蒲柳.大規模智能網絡管理模型方法[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5,03.

第12篇

計算機網絡應用的迅猛發展帶動了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的發展,業界對于網絡管理軟件產品的應用及研究也更加重視。當前,我國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進口產品居多,網絡管理系統軟件方面的發展與國際上還有很大差距,因此,近年來我國更加重視推廣關于計算機網絡管理產品的開發和應用。目的在于準確掌握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發展的方向,提高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使計算機網絡的運行更為穩定、可靠、安全,同時也擺脫我國計算機網絡發展對于國外計算機網絡管理產品的依賴,促進我國信息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使社會生產、生活更加智能化。

關鍵詞:

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應用;現狀;發展

國內迅速發展的計算機網絡應用與相對滯后的網絡管理系統應用形成巨大反差,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是根據計算機原理、計算機網絡原理、計算機網絡安全等技術研究出來的應用于計算機網絡管理的產品,例如Openview、NetSight等都是被廣泛應用的網絡管理產品,這些產品多來自國外。本文結合計算機網絡的組成與應用,對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應用的現狀進行探討,對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應用發展的方向進行整理、分析,從而正確地抓住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應用發展的趨勢,更有效率地進行計算機網絡管理產品的研究和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的應用實踐。

一、計算機網絡組成與應用

計算機網絡系統由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構成,在計算機網絡運行過程中,軟、硬件的兼容性、可靠性對網絡運行的穩定性、安全性極為重要。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的開放性使各種信息資源有了更大的、更方便的共享平臺,大大提高了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益,網絡的功能拓展特點,又使這些數據可以通過下載、打印等得到更廣泛、更直接的應用。因此,在工作、生活中,人們對計算機網絡的應用早已成為一種習慣。當前,我國計算機網絡廣泛地應用于軍事、教育、醫療等各領域,網絡的交融性、兼容性、開放性使其在應用過程中展示出很多優勢。我國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多個領域,都能較好地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開發出功能完備、實用性強的網絡應用系統,大中型企業早已建立了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通過網絡宣傳企業、營銷產品等;銀行金融行業也廣泛開展了各種網上金融服務,如云閃付、手機銀行等應用程序。網絡視頻會議、網絡遠程監控等功能已被當代人所熟知。在我國,雖然計算機網絡應用的范圍極廣、發展極快,但由于很多原因,我國的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發展較為滯后,網絡管理系統大多依賴國外計算機網絡管理產品,這一現狀對我國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華為、中興等國內知名網絡設備生產商所研發的網管系統,大多只針對自己企業生產的產品進行有效管理,跨平臺、跨行業、跨廠商的網管系統還有待開發。同時,業界技術標準有待于進一步統一。

二、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應用現狀

計算機網絡管理在我國發展較晚,技術水平落后于世界先進國家,當前,我國所應用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大多來自國外,很少有自主研發的計算機網絡管理軟件。我們在網絡管理實踐中發現,綜合運用一個運行穩定、功能強大、操作簡單、界面友好的網絡管理系統是加強網絡運維手段建設的重要途徑,它可以直觀反映網絡設備的運行狀態,鏈接利用率以及通過查看日志、分析端口狀態等方式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為網絡管理人員合理調度資源、規劃升級現有網絡、迅速排除故障、及時發現網絡運行風險提供了重要依據。Openview、NetSight等網絡管理軟件大都來自國外。網絡信息技術雖然在我國得到飛速的發展,但我國對于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軟件的研究還不成熟,還需要加大力度。在美國提出“數字地球計劃”的概念后,全球信息化已成為網絡發展的必然趨勢,網絡管理系統的管理思想不斷更新,更多的新技術、新手段應用于網絡管理之中,大大地增強了網絡系統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當前,我國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的應用現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我國網絡管理水平較低。例如,我國的計算機網絡管理沒有通用的平臺,各設備提供商技術標準還不夠統一,系統不能相互兼容,經常是“單打獨斗”,形成不了規模,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較弱,企業之間、行業之間的網絡數據交換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和風險,網絡管理界面的不統一造成了網絡應用中的一些障礙,影響了網絡應用效率。在網絡建設和管理的過程中,重建輕管、重用輕管的現象普遍存在,產生問題的根源有以下兩點:一是夠用就好。網絡建設規劃之初缺少前瞻性思考,只滿足于現在的需求,對本行業網絡需求的增長考慮不足。二是能用就行。這一點是導致網絡建設標準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旦遇到棘手問題,網管人員常常感覺力不從心,無從下手,改建或重建的成本都很高,也會影響到現有網絡的正常運行。

第二,在全球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我國雖然認識到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開發的重要性,也大力推進相關的研究,但由于我國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起步較晚,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較大,即便我們再努力,這一差距在短期內還是存在的。

第三,我國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過多的依賴國外產品,一方面,國外的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不一定適應我國網絡應用的環境,另一方面,我國計算機網絡管理對國外計算機網絡管理產品的依賴增加了我國計算機網絡應用的各種風險,不利于我國計算機網絡綜合水平的發展。例如,在高清網絡視頻會議應用過程中,各個會場的聯通需要依賴網絡,而網絡管理多使用國外產品,在會議過程中,會議的一些內容是保密的,但這些數據對于網絡管理的“后臺”卻是“不保密的”,這就增加了計算機網絡應用過程中保密數據的安全風險。

三、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應用發展

計算機網絡系統相關的軟硬件發展極為迅速,特別是軟件更新換代快,系統的性能、兼容性等都有很大提高,滿足了網絡發展的需要。當下,計算機軟硬件的發展都很迅速,但是計算機網絡系統本身的缺陷還未解決,軟硬件兼容的細節問題及軟件應用和發展的細節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同時,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雖有發展,但發展方向模糊,不夠明確。傳統網絡管理以“網絡平臺/應用程序”模式為主,主要針對數據的采集、事件管理、網絡功能拓展等展開,如芯片節能技術能使CPU功耗得到很好的控制,集成內存控制器也是在計算機網絡產品生產工藝提升的情況下實現的,但在計算機網絡應用實踐中,網絡連接不穩定、文件丟失損壞等問題還不同程度的存在,并且網絡應用的安全性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應用的發展有很明顯的趨勢。

第一,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的應用將會繼續向綜合化、集成化發展,網絡為用戶提供的各項服務將會更加可靠、安全、方便。例如,數據網絡系統服務,在大數據的支持下,各行各業數據庫的建設將避免重復的錄入、整理,大數據為信息需求方提供了龐大的數據支持,可通過互聯網共享整合各類信息資源,進行深入數據挖掘,實現更大的利用價值。同時,計算機網絡應用的安全性也會隨著網絡管理綜合化進程得到極大發展。

第二,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的應用將會實現分布式網絡管理,屆時網絡的管理將實現跨平臺連接,數據交互更加安全、可靠、方便,減少了核心網管節點的負荷,提高了網絡運行的效率。

第三,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的監控功能將會更加完善,計算機網絡系統的運行也將更安全。Openview系統對計算機網絡的管理使由無序發展到了主動控制階段,用戶可以通過產品的應用迅速控制網絡,并可根據需要增加其他解決方案,使網絡管理及監控更加智能化。NetSight網絡管理系統也能實現網絡安全的全網監控,使網絡管理更為靈活,對于網絡系統應用過程中的流量控制、警報指令等更為精準,并且能夠自動調整網絡設備配置、自動修復網絡運行中的一些問題。對網絡管理系統監控功能的進一步完善,能夠使網絡運行更加穩定、安全,實現了網絡管理系統的智能化,使網絡管理系統的應用更加簡單、科學。此外,要重視網絡軟件開發的統一性、規范性,推進網絡系統統一界面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關注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應用的發展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長久之計,業界同仁應盡快研究、開發出與我國網絡實際環境相適應的網絡管理產品,以提高我國計算機網絡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為我國計算機網絡發展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王睿.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應用現狀及發展前景[J].訊世界:下半月,2015(03):36-36.

[2]李海濤.算機網絡管理及中小企業的網絡管理[J].國電子商務,2013(16):95-9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川县| 望谟县| 盐城市| 河间市| 海宁市| 民乐县| 阿图什市| 花垣县| 宣汉县| 镇沅| 阳原县| 烟台市| 册亨县| 兴业县| 龙陵县| 门源| 咸阳市| 石台县| 慈利县| 仪陇县| 庆阳市| 女性| 阳泉市| 常德市| 开平市| 岑溪市| 辉县市| 余江县| 沂源县| 商河县| 梁山县| 保定市| 西藏| 陆丰市| 泰兴市| 舟山市| 三都| 武邑县| 东丽区| 木里| 东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