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4 16:56: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個人所得稅稅籌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必要性
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就是通過對納稅業(yè)務進行策劃,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納稅操作方案,從而達到節(jié)稅的目的。稅務籌劃不僅能為納稅人減輕稅負,而且由于它不涉及法律責任,不損害國家利益而被廣泛應用。在這種背景下,正確引導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對我國納稅人及稅收經濟發(fā)展具有比較重要的現實意義,很有研究必要。
1.納稅籌劃有利于激勵納稅人增強納稅意識。制定良好的個人理財計劃,需要正確理解稅收籌劃、避稅籌劃等概念,并掌握一定的避稅、節(jié)稅技巧。為了進一步提高納稅籌劃的效果,納稅人會自覺不自覺地鉆研財稅政策、法規(guī),從而進一步激勵納稅人提高政策水平,增強納稅意識,自覺抑制偷、逃稅等違法行為。
2.納稅籌劃可以節(jié)減納稅人稅收。稅籌劃通過稅收方案的比較,選擇納稅較輕的方案,減少納稅人的現金流出或者減少本期現金的流出,增加可支配資金,有利于納稅人的發(fā)展。在稅法規(guī)范的前提下,納稅人選擇不同的方案帶來的稅負輕重是不同的,個人所得稅通過合理籌劃才可以讓納稅人節(jié)約稅收成本,減輕稅負,獲得最大的收益。
二、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基本思路
所謂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在遵守國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籌劃,盡可能減輕稅收負擔,獲取稅收利益。納稅籌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納稅人的一項基本權利,具有合法性、預期性、目的性的特征。
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將個人的十一項所得作為課稅對象,如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財產租賃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等等。這些項目分別規(guī)定了不同的費用扣除標準、適用不同的稅率和不同的計稅方法。這就為納稅人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了潛在的空間。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不能盲目進行,必須遵循一定的思路。根據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的相關規(guī)定,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基本思路如下:
1.充分考慮影響應納稅額的因素。影響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額的因素有兩個,即應納稅所得額和稅率。因此,要降低稅負,無非是運用合理又合法的方法減少應納稅所得額,或者通過周密的設計和安排?使應納稅所得額適用較低的稅率。應納稅所得額是個人取得的收人扣除費用、成本后的余額。在實行超額累進稅率的條件下,費用扣除越多,所適用的稅率越低。在實行比例稅率的情況,將所得進行合理的歸屬,使其適用較低的稅率。
2.充分利用不同納稅人的不同納稅義務的規(guī)定。根據國際通行的住所標準和時間標準,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分為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居民納稅人的納稅義務是無限的,就其境內外所得納稅,而非居民納稅人的納稅義務是有限的,只就其境內所得納稅。因此,納稅人身份的不同界定,也為居民提供了納稅籌劃的空間。
3.充分利用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稅收優(yōu)惠是稅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國家為了實現稅收調節(jié)功能,在稅種設計時,一般都有稅收優(yōu)惠條款,納稅人充分利用這些條款,可以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個人所得稅也規(guī)定了一些稅收優(yōu)惠條款,如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個人技術轉讓與技術參股免征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優(yōu)惠等。這也成為納稅人進行納稅籌劃的突破口。
三、主要涉稅項目的籌劃應用
1.工資薪金所得的籌劃。
從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表可以看出,由于我國對于工資薪金所得采取的是九級超額累進稅率,使得收入越高,適用的稅率越高,稅收負擔也越重。在每一級的邊緣地帶,收入可能只相差一元,但是所承擔的個人所得稅的稅收負擔就會相差很大。通過采取一定的合法手段進行籌劃,可以減輕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具體方法有很多,主要有:
(1)均衡收入法。個人所得稅通常采用超額累進稅率,如果納稅人的應稅所得越多,其適用的最高邊際稅率就越高,從而納稅人收入的平均稅率和實際有效稅率都可能提高。所以,在納稅人一定時期內收入總額既定的情況下,其分攤到各個納稅期內的收入應盡量均
衡,以避免增加納稅人的稅收負擔。
(2)利用職工福利籌劃。工資薪金收入超過2000元的部份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若將超過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工資薪金收入用于公共福利、保險費用支出,實際上減少了職工的個人支出,即降低了名義收入。具體可行的做法可以和單位達成協(xié)議,改變個人工資薪金的支付方法,由單位提供一些必要的福利。如:為員工提供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等;為員工提供免費午餐,組織員工旅游、度假、療養(yǎng)、包辦員工服裝、時令消費品等;為員工繳社會保險、免費醫(yī)療等(但這些項目常有一定的限額);為員工提供教育、培訓,為員工提供住所等。對于納稅人來說,這只是改變了收人的形式,自己能夠享受到的收入效用并沒有減少,但卻相應地減少了所承擔的稅收負擔,享受到比原來更多的收入效用。
2.勞務報酬所得的籌劃。
我國關于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的稅率,但是對于一次性收人偏高的的情況實行加成征收,實際上也就等于是三級的超額累進稅率。勞務報酬所得有自己的特點,下面針對其特點,進行納稅籌劃的分析。
(1)次數籌劃法。與工資薪金所得不同,勞務報酬所得征稅是以次數為標準的,所以次數的確定對于交納多少所得稅款至關重要。這也是對于勞務報酬所得稅進行籌劃時首先考慮的一個因素。勞務報酬是以次數為標準的,每次都要扣除一定的費用,在一個月內勞務報酬支付的次數越多,扣除的費用也就越多,其應交納的稅款就越少。所以,納稅人在提供勞務時,合理安排納稅時間內每月收取勞務報酬的數量,可以多次扣除法定的費用,減少每月的應納稅所得額,避免適用較高的稅率,使自己的凈收益增加。
(2)費用抵減法。即通過減少名義勞務報酬所得的形式來籌劃,將本應由納稅人負擔的費用改由業(yè)主承擔,以達到減少名義勞務報酬的目的。
3.稿酬所得的籌劃。
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規(guī)定,個人以圖書、報刊方式出版,發(fā)表同一作品(文字作品、書畫作 品、攝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不論出版單位是預付還是分筆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該作品再付稿酬,均應合并其稿酬所得按一次記征個人所得稅。若作品是數人合作完成的,那么個人所得稅根據每個人得到的稿酬分別扣除費用計征,經過籌劃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納稅人應盡可能避免一次性取得大額收入,在合法的前提下,將所得均衡分攤或分解,增加扣除次數,降低應納稅所得額。在實行累進稅率時,還可以避免檔次爬升現象的出現。
4.個體工商戶的納稅籌劃
個體工商戶和合伙企業(yè)以及個人獨資企業(yè).其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為收入減去發(fā)生的成本、費用。因此,合理擴大成本費用開支,降低應納稅所得額是個體工商戶進行稅務籌劃的主要方法。個體工商戶利用擴大費用列支節(jié)稅的方法主要有:盡可能地把一些收
入轉換成費用開支,如水電費、電話費等,在稅前列支;使用自己的房產經營,可以采用收取租金的方法擴大經營費用支出:同時自己的房產維修保養(yǎng)費用也可列入經營費用支出這樣就擴大了經營費用支出。
5.其他所得的納稅籌劃。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的籌劃可以利用稅收上的優(yōu)惠進行籌劃,將個人的存款以教育基金或者其他免稅基金的形式存人金融機構,以減輕自己的稅收負擔并且能夠很好的安排子女的教育和家庭的生活費用。財產租賃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納稅籌劃與稿酬相似,也是利用了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可以抵扣800元費用的籌劃思路,這種籌劃方式比抵扣20%的標準要節(jié)稅許多。財產轉讓所得應充分利用免稅項目.比如個人投資者買賣股票或基金單位獲得的差價收入.按照現行稅收規(guī)定均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至于偶然所得的納稅籌劃,因為稅率是一定的,所以可以利用捐贈扣除一部分金額.減少納稅基數,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應納稅所得額。
四、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應注意的問題
1.納稅籌劃應該在合法的范圍內。納稅籌劃是在對政府稅法體系進行認真比較分析后所做出的納稅最優(yōu)化選擇。它從形式到內容都是合法的,體現了國家稅收政策的意圖,是稅法和稅收政策予以保護的。
2.納稅籌劃應該具有超前性。納稅義務的滯后性決定了企業(yè)可對自身應納稅經濟行為進行預見性安排,利用稅收優(yōu)惠的規(guī)定、納稅時間的掌握、申報方式的配合及收入和支出控制等途徑,比較不同經濟行為下的稅負輕重,做出相應選擇。
3.納稅籌劃應體現綜合效益。納稅籌劃著眼于納稅人稅后收益的長期穩(wěn)定增長,而不能僅著眼于個別稅種稅負的高低。其次,納稅籌劃也有成本,籌劃的結果應是綜合收益最高。另外,納稅支出最小化的方案不一定等于資本收益最大化方案。所以,企業(yè)在進行投資、經營決策時,除了考慮納稅因素外,還必須考慮其他多種因素,趨利避害,綜合決策,以達到總體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4.納稅籌劃應注意時效性。我國處在經濟發(fā)展較快的時期,一些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將會發(fā)生較大變動,這就使得納稅籌劃必須立足現實,準確把握稅收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所發(fā)生的變化,及時調整和更新自己的籌劃方案,以獲取有利的籌劃時機和更大的經濟利益。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合理避稅
個人所得稅納稅制度是解決我國貧富差距的一種措施,能夠有效的解決社會中一些資源矛盾,優(yōu)化資源的分配,使社會在平等的氛圍中良好的發(fā)展,因此,個人所得稅的納稅行為是促進社會公平的一種工具。同時,個人所得稅的納稅制度能夠保證社會經濟的安全發(fā)展過程,保持國家或者地區(qū)的經濟穩(wěn)定,所以,個人所得稅的納稅制度在我國的經濟建設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如何籌劃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體制,提高其調節(jié)個人收入的能力,緩解分配不公的矛盾,促進社會主義社會和諧發(fā)展,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之一。
一、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必要性
首先,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能夠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納稅籌劃是一種科學合理的理財方式,同時,又是結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所采取的可操作性的方案,因此,這對納稅人來講是很重視的,從側向刺激納稅人學習一些理財方式和方法,合理的采取避稅方式,而且,能夠強化納稅人對于國家政策和法律的認知,提升其稅務法律意識,進而,減少了偷稅漏稅的現象。其次,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過程,能夠減輕納稅人的納稅負擔,通過多種納稅方案的對比過程,選擇對納稅人影響最小的一種方案,從而,減少了納稅人資金的流出,增加了納稅人的可支配資金,利于納稅人個人經濟的規(guī)劃,在稅法規(guī)范的前提下,納稅人選擇不同的方案帶來的稅負輕重是不同的。
二、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充分的考慮應納稅額的因素。也就是要考慮應納稅額的影響因素,通過合理的方式和方法,極大的減小應納稅所得額和稅率。通過采取一定的規(guī)劃過程和計劃安排,實現對所得額與稅率的控制,這樣才能夠保證納稅人利益的最大化。其次,對個人所得稅進行納稅籌劃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納稅人的身份情況,也就是其居住情況,納稅人的居住情況無非就是兩種,一是居民,二是非居民,這就導致納稅過程中出現了兩種納稅人,一是居民納稅人,二是非居民納稅人,對于居民納稅人而言,其納稅范圍是無限的,包含境內和境外所得納稅,然而,非居民納稅人的納稅范圍是有限的,只是包含境內所得納稅,所以,這種不同的準則,給納稅籌劃過程帶來了很多籌劃的空間。另外,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過程,一定要考慮國家和區(qū)域的政策和法規(guī)。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要考慮相關的優(yōu)惠政策,因為,國際為了促進稅收制度的有效進行,往往都會在稅收制度中摻雜一些優(yōu)惠條款,所以,在個人所得稅的籌劃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優(yōu)惠條款,合理運用會極大的減輕納稅人的負擔。
三、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納稅籌劃存在偏差以及僥幸心理。在我國很多企業(yè)和個人對于納稅籌劃理念的理念不是很了解,這就導致,很多企業(yè)和個人,認為納稅籌劃就是一種采取一些手段和方案進行偷稅和避稅的行為,這種對于納稅籌劃理念的理解是錯誤的。可是,由于長期的理論認識不足,導致很多人或者企業(yè)都會通過一些非法的首選作為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方案和方法,導致其成為偷稅、漏稅的典型,進而,使其違反了國家法律,造成了多方面的損失。
(二)納稅籌劃自身就存在一定風險。目前,對于納稅人而言,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最主要的職能就是減少納稅人的負擔,這就導致,在個人以及相關機構進行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過程中,往往只是考慮到怎樣進行節(jié)約賦稅,對于納稅籌劃方案選擇的風險根本不給予考慮,然而,從實際的籌劃過程中,納稅籌劃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風險。首先,納稅人或者相關納稅籌劃機構進行納稅籌劃的過程中,都會帶有一定的主觀性,所以,導致采取的方案不一定就是正確的籌劃方式,對負債人造成一定的風險,其次,征稅方與納稅方對于納稅籌劃的理解也會產生一些偏差。
(三)納稅籌劃政策不完善。現如今,我國的稅收政策還不夠完善,因為,我國對個人所得稅的納稅過程,只是以個人收入的高低進行的,沒有考慮到其他的因素,如住房、醫(yī)療以及贍養(yǎng)等,所以,這就導致很多的低收入家庭要負擔很高的賦稅。還有,由于我國稅法的規(guī)定模糊,對于一些轉移財產、隱瞞收入、以財產代替收入的個人無法進行管制,進而,很多情況中納稅籌劃根本無法真正的意義。
(四)納稅籌劃對象錯位。對于現階段我國個人所得稅納稅主體,理應是擁有社會財富最多的一部分人,但是,實際上我國在個人所得稅納稅的主要來源是中層的工薪階級,對于應該是納稅主力的私營老板、歌星、影星等卻其納稅總額之占總體的5%,這在一定程度上使納稅過程出現嚴重的不公平。相關的稅務監(jiān)管機構的工作時效性不足,致使社會中大量出現隱性收入,還有稅務執(zhí)法人員的專業(yè)性不足,導致整個監(jiān)管過程失去實際效應。
四、提升我國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水平的建議和對策
(一)正確的理解納稅籌劃含義。強化稅務知識的普及過程,使個人以及有關部門正確的理解納稅籌劃含義,使納稅籌劃過程達到預期的效應,納稅籌劃是在不違反國家法律、政策以及規(guī)章下,自行或者在有關部門機構的幫下,設計或者規(guī)劃一個節(jié)稅的操作方案,進而,減輕個人以及機構的稅務負擔,提升自身的經濟效益,整個避稅和減稅過程都要合乎國家的相關法律和政策。這才是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真實含義。也是我們制定納稅籌劃方案,所必須遵循的一種原則,只有大量的對納稅人普及納稅籌劃理論知識,才能夠實現對納稅籌劃含義的真正理解。
(二)合理規(guī)避風險。要想規(guī)避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中的風險,首先,必須要強化個人以及納稅籌劃機構的專業(yè)技能,合理的采取針對性的籌劃方案,實現納稅籌劃的合理性,其次,統(tǒng)一征稅方與納稅籌劃方對于納稅籌劃的理解,建立相應的權威機構,對一些矛盾問題,給予一定的調節(jié)和規(guī)范,從而減少兩者在納稅籌劃中理解的偏差。
(三)加快建立完善的納稅籌劃法律政策。對于目前納稅籌劃失衡的現象,國家有部門一定要加快對于納稅籌劃法律政策的建立過程,首先,要對個人所得稅征收過程中制定有效的措施,從而,實現對于個人投資者的征稅行為。其次,是要加快建立重點納稅人的檔案系統(tǒng),對于真正高收入的人群進行專項的監(jiān)管,實現征稅的公平性,另外,還要加強稅務監(jiān)管部門的管理和建設過程,實現對于一些潛在收入的檢查力度,徹底的掃除社會中隱性收入的現象,再者,就是完善稅法的規(guī)章制度,明確處罰行為,增加轉移財產、隱瞞收入、以財產代替收入行為的管理辦法以及處罰形式。
(四)促進納稅籌劃管理人才的培養(yǎng)。我國要想徹底快速的轉變納稅籌劃對象,就必須要促進納稅籌劃管理人才的培養(yǎng),因為,納稅籌劃過程是受到很多的因素的影響的,所以,很難進行角色的轉變,這就要求納稅籌劃人員一定要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理論知識以及相關的應變能力,進而,從科學的管理中實現納稅籌劃的公平合理,于此同時,提高一些真正高收入人群的稅率,實現相對的公平。
結語: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是減小納稅人負擔的一種措施,是國家財政部門收入的促進劑,同時,也是解決社會矛盾的一種手段,為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的要求,我國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制度的改革已經拉開了帷幕,我們必須以這次稅制改革為契機,制定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適合市場經濟需要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體系,真正發(fā)揮個人所得稅在我國稅收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這里我們系統(tǒng)地介紹了利用納稅人身份認定、利用附加減除費用、利用分次申報費用、利用境外扣除費用、利用捐贈抵減、利用賬面調整、利用資產處理、利用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等八種避稅籌劃法的案例。個人所得稅直接涉及到個人自身利益,個人避稅的主觀愿望必將十分強烈。這里正是符合個人的這一需要,為納稅人提供了許多參考。同時,科學的例證也能有效地避免逃稅行為的發(fā)生。
利用納稅人身份認定的避稅籌劃案例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兩種。居民納稅義務人就其中國境內或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中國境內的所得,向中國繳納個人所得稅。很明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將會承擔較輕的稅負。
居住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海外僑胞和香港、澳門、臺灣同胞,如果在一個納稅年度里,一次離境超過30日或多次離境累計超過90日的,簡稱"90天規(guī)則",將不視為全年在中國境內居住。牢牢把握這個尺度就會避免成為個人所得稅的居民納稅義務人,而僅就其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利用附加減除費用的避稅籌劃案例
應納稅額=9200×20%-375=1465元
應納稅額=6000×20%-375=825元
1465-825=640元
后者比前者節(jié)稅640元。
利用分次申報納稅的避稅籌劃案例
個人所得稅對納稅義務人取得的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七項所得,都是明確應諒按次計算征稅的。由于扣除費用依據每次應納稅所得額的大小,分別規(guī)定了定額和定率兩種標準,從維護納稅義務人的合法利益的角度看,準確劃分"次",變得十分重要。
對于只有一次性收入的勞務報酬,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例如,接受客戶委托從事設計裝橫,完成后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屬于同一事項連續(xù)取得勞務報酬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應視為另一次稿酬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同一作品先在報刊上連載,然后再出版;或先出版,再在報刊上連載的,應視為兩次稿酬所得繳稅。即連載作為一次,出版作為另一次。財產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例。某人在一段時期內為某單位提供相同的勞務服務,該單位或一季,或半年,或一年一次付給該人勞務報酬。這樣取得的勞務報酬,雖然是一次取得,但不能按一次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假設該單位年底一次付給該人一年的咨詢服務費6萬元。如果該人按一次申報納稅的話,其應納稅所得額如下:應納稅所得額=60000-60000×20%=48000元
屬于勞務報酬一次收入畸高,應按應納稅額加征五成,其應納稅額如下:應納稅額=48000×20%×1+50%=14400元
如果該人以每個月的平均收入5000元分別申報納稅的話,其每月應納稅額和全年應納稅額如下:每月應納稅額=5000-5000×20%×20%=800元
全年應納稅額=800×12=9600元
14400-9600=4800元
這樣,該人按月納稅可避稅4800元。
利用扣除境外所得的避稅籌劃案例
稅法規(guī)定:納稅義務人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準予其在應納稅額中扣除已在境外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但扣除額不得走過該納稅義務人境外所得依照我國稅法規(guī)定計算的應納稅額。如何準確、有效地計算準予扣除的稅額?請看以下案例:例:某中國納稅人,在B國取得應稅收入。其中:在B國某公司任職取得工資收入60000元,另又提供一項專有技術使用權,一次取得工資收入30000元,上述兩項收入,在B國繳納個人所得稅5200元。
全年應納稅額=75×12=900元
抵減限額=900+4800=5700元
根據計算結果,該納稅人應繳納5700元的個人所得稅。由于該人已在B國繳納個人所得稅5200元,低于抵減限額,可以全部抵扣,在中國只需繳納差額部分500元5700-5200即可。如果該人在B國已繳納5900元個人所得稅,超出抵減限額200元,則在中國不需再繳納個人所得稅,超出的200元可以在以后五個納稅年度的B國減除限額的余額中補減。
利用捐贈抵減的避稅籌劃案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規(guī)定: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yè)以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地區(qū)、貧困地區(qū)的捐贈,金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這就是說,個人在捐贈時,必須在捐贈方式、捐贈款投向、捐贈額度上同時符合法規(guī)規(guī)定,才能使這部分捐贈款免繳個人所得稅。
實際捐贈2000元,可以在計稅時,從其應稅所得額中全部扣除。
利用賬面調整的避稅籌劃案例
不同行業(yè)的納稅人在計算企業(yè)所得稅時,都可以把納稅人的賬面利潤作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起點,通過計算,企業(yè)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guī)不一致而造成的差額,將賬面利潤調成應納稅所得額。在調整時,有些企業(yè)納稅人由于不懂調整公式和方法,任憑征管人員調整,更談不上利用調整機會為企業(yè)避稅服務。這里就是通過舉例,讓避稅者掌握如何調整,并通過調整的機會為企業(yè)避稅服務。
1.審計營業(yè)收入賬戶,發(fā)現該年取得國債利息為1萬元。從國內企業(yè)取得投資分回已稅利潤9萬元,按稅法《細則》規(guī)定:國債利息收入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分回已稅利潤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調整。
2.審計營業(yè)外支出賬戶,發(fā)現該年支付稅款滯納金和罰款2萬元。
3.審查提取固定資產折舊發(fā)現,企業(yè)某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短于規(guī)定年限,經計算本年多提折舊8萬元。
4.企業(yè)基本建設工程領用企業(yè)商品產品沒有作為收入處理,經計算該部分利潤額為5萬元。
根據上面審計結果,該企業(yè)所得調整額為:調減額=l+9=lO萬元
調增額=2+8+5=15萬元
第二,計算彌補虧損額。
1994年彌補以前年度虧損額=55-2=53萬元
第三,計算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和匯算所得稅。
1994年應納稅所得稅額=200+15-10-53×33%=50.16萬元
利用捐贈進行稅前抵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規(guī)定,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yè)以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地區(qū)、貧困地區(qū)的捐贈,金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另外有27 項可以全額扣除,并不受30%扣除額的限制,包括:紅十字事業(yè)、農村義務教育、公益性青少年活動場所、中國福利會等。
案例:張某2009年12 月取得工資收入4000元,決定將其中1000 元捐給社會公益事業(yè)。他可以選擇直接捐贈給貧困失學兒童、或捐贈給“希望工程”、或捐贈給中國福利會。
⒈如果直接捐贈給失學兒童,不得在稅前扣除。應納稅額=(4000- 2000)×15%- 125=175元。
⒉對“希望工程”的捐贈,不超過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允許扣除。工資薪金可扣除限額=(4000- 2000)×30%=600元,小于實際捐贈額1000元,應按600元扣除。當月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4000- 2000- 600)×10%- 25=115元。
⒊捐贈給中國福利會,可以在稅前全額扣除。當月應納所得稅稅額=(4000-2000-1000)×10%-25=75元。
可見,通過紅十字會等27 種不受30%數額限制的機構,實現全額扣除為最佳方案。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個人在捐贈方式、捐贈款投向、捐贈額度上必須符合法規(guī)規(guī)定,才能使這部分捐贈款免繳個人所得稅,如四川汶川大地震捐款就要符合《關于個人向地震災區(qū)捐贈有關個人所得稅征管問題的通知》(國稅發(fā)[2008]55號)規(guī)定,地震“特殊黨費”要按照國稅發(fā)[2008]60號文件規(guī)定進行稅前扣除。
勞務報酬納稅籌劃
我國關于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的稅率,實行三級的超額累進稅率。征稅以次數為標準,支付的次數越多,扣除的費用也就越多。因此,如屬于同一項目但連續(xù)取得幾次收入的,應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繳納個人所得稅。另外,也可通過將部分報酬轉作費用,將本應由納稅人負擔的費用改由業(yè)主承擔,從而降低勞務報酬總額。
Abstract: The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 income tax receives much concern from the whole society. Based on the current individual income tax law,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planning by two typical cases, hoping to make people understand and comply with duty to pay taxes, and safeguard individual rights by using reasonable planning.
關鍵詞: 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
Key words: individual income tax;pay tax;planning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3-0128-01
0 引言
我國從1980年開征個人所得稅,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規(guī)定,獲得應稅所得,必須繳納個所得稅,這意味著,獲得非應稅所得,就不必繳納個人所得稅,由此引出稅收籌劃的概念。
1 個人所得稅籌劃的基本思路
1.1 充分考慮影響應納稅額的因素。影響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額的因素有兩個,即應納稅額和稅率。因此,要降低稅負,無非是運用合理又合法的方法減少應納稅所得額,或者通過周密的設計和安排,使應納稅所得額適用較低的稅率。
1.2 充分利用不同納稅人的不同納稅義務的規(guī)定。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分為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居民納稅熱的納稅義務是無限的,就其境內外所得納稅,而非居民納稅人的納稅義務是有限的,只就其境內所得納稅。因此納稅人身份的不同界定,也為居民提供了納稅籌劃的空間。
1.3 利用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籌劃優(yōu)惠政策。國家為了實現稅收調節(jié)功能,在稅種設計時,一般都有稅收優(yōu)惠條款,個人所得稅也規(guī)定了一些稅收優(yōu)惠條款,如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個人技術轉讓與技術參股免征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優(yōu)惠等。這也成為納稅人進行納稅籌劃的突破口。
2 經典案例分析
2.1 收入發(fā)放方式的籌劃
【例】張某是某某機器制造有限公司的經營部經理,也是公司的股東、業(yè)務骨干,公司計劃對其給予50萬元的年收入,那么這50萬怎樣發(fā)放才能節(jié)稅呢?
分析:有五種發(fā)放方案:
方案一:以獎金的形式發(fā)放。月工資1600元,年終獎498400元。
應納個人所得稅=(1600+498400-2000)×45%-15375=208725(元)
方案二:實行年薪制,年薪50萬元(不包括其他福利)。
根據實行年薪制的有關規(guī)定,全年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為:【(500000÷12-2000)×30%-3375】×12≈103740(元)
方案三:做股息、紅利分配。將這498400做股息、紅利的形式發(fā)放。
應納個人所得稅=498400×20%=99680(元)
方案四:月工資為3萬元,年工資為36萬元(社會平均工資為年2萬元),年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失業(yè)保險分別為1.2萬元(即社會平均工資3倍的20%)、2.16萬元、1.8萬元、0.216萬元,年終獎金8.624萬元。
根據工資福利有關稅收規(guī)定,經營者個人每月應負擔的住房公積金、醫(yī)療保險分別為工資總額的5%、2%,養(yǎng)老保險、失業(yè)保險分別為按社會平均工資3倍的8%、0.5%繳納,此四項可以不并入工資、薪金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全年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為:【(30000-1500-600-4800-300-2000)×25%-1375】×12+86240×40%-10375=70021(元)
如果對上述四種激勵方式的經營者應納的所得稅做一個比較,我們可以發(fā)現,上述四種激勵方式中以獎勵福利最優(yōu)。
2.2 企業(yè)發(fā)放獎金的籌劃
【例】某企業(yè)為每個員工發(fā)放不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5700元,5700÷12<500,適用稅率為5%,速算扣除數為0,還原成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5700÷(1-5%)=6000,6000÷12=500,適用稅率為5%,速算扣除數仍為0,應納稅額為6000×5%=300(元)。
分析:根據國稅函【2005】715號文件規(guī)定,企業(yè)為個人支付的個人所得稅款,不得在企業(yè)所得稅前扣除,假設該企業(yè)實行的是效益工資、薪金制,根據《企業(yè)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規(guī)定》(財稅【1994】9號)第五條第(一)項規(guī)定:“經有關部門批準實行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掛鉤辦法的企業(yè),其工資發(fā)放在工資總額增長幅度低于經濟效益的增長幅度,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幅度低于勞動生產率增長幅度以內的,在計算應納稅額時準予扣除。”則發(fā)放不含稅獎金只能稅前扣除5700元,而發(fā)放含稅獎金卻可以扣除6000元,稅前利潤相差300元/人。假設其適用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25%,則多納企業(yè)所得稅300×25%=75元/人。如果該企業(yè)員工為100人,則企業(yè)多繳納企業(yè)所得稅7500元。
以上假設條件不變,再考慮一下還原為含稅獎金收入過程中出現適用稅率變化的情況。設該企業(yè)為每個員工發(fā)放不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5757元,5757÷12<500適用稅率為5%,速算扣除數為0,還原成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5757÷(1-5%)=6060(元),500﹤(6060÷12)﹤2000,適用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25,應納稅額為6060×10%-25=581(元)。
如果企業(yè)發(fā)放含稅獎金6338元(5757+581),則應納個人所得稅6338×10%-25=608.8,員工稅后收益為6338-608.8=5729.2,低于5757元。
是不是可以由此推斷:在還原為含稅獎金過程中出現適用稅率變化的情況下,發(fā)放不含稅獎金劃算呢?其實不然,企業(yè)還多繳企業(yè)所得稅608.8×25%=152.2元/人。如果企業(yè)發(fā)放含稅獎金6490.2元(5757+581+152.2),則應納個人所得稅6490.2×10%-25=624,員工稅后收益為6490.2-624=5866.2﹥5757,仍是發(fā)放含稅獎金劃算。
這里只是比較發(fā)放全年一次性獎金含稅與否兩種方式的區(qū)別。實際上,在接近稅率臨界點時,企業(yè)的籌劃通常為避開高稅率。如上例,企業(yè)可以發(fā)放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6000元,另外490.2元作為月獎發(fā)放,可以大大減輕稅負,使員工獲取更多稅后收入。
總而言之,發(fā)放獎金以含稅獎金為好。企業(yè)發(fā)放不含稅獎金,為員工支付個人所得稅,不僅不利于培養(yǎng)員工的納稅意識,稅后收益也不劃算。為了做好個人所得稅收籌劃,我們必須對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與繳納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才能運用法律和優(yōu)惠政策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劉佐著.最新個人所得稅知識問答.企業(yè)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工資薪金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209
1籌劃的必要性
據統(tǒng)計,個人所得稅收入的65%來自工薪收入階層,工薪收入階層承擔了大部分個人所得稅負擔。雖然工資薪金所得免征額不斷提高,但是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個人收入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達到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范圍。對于高薪族,每月需交納的個人所得稅已經越來越高,有些情況可在合法前提下通過稅收籌劃節(jié)稅。
2籌劃方式
21降低名義工資
211以福利替代工資
公司為職工提供福利設施,可以降低職員的名義工資、增加他們的實際收入和幸福感。籌劃辦法有:在夏季發(fā)放防暑降溫飲料,冬季發(fā)放取暖補貼;除此以外,還有獨生子女費、托兒費、教育補貼費;為職工建設游泳館、圖書館等;為職工配備筆記本電腦、傳真機等辦公設備。
第一,交通補貼籌劃:適用于因業(yè)務要求需經常外出以及住所離單位很遠的職工。單位可根據實際需求,將公司車輛提供給其使用。
第二,通信補貼籌劃:適用于因工作要求需經常用電話洽談業(yè)務的職工。公司可購買以公司為戶主的通信設備。
第三,住房補貼籌劃:公司可幫助租房居住的員工在公寓整體租賃作為宿舍。案例:小王月工資8000元。在外租房支出1000元/月,通勤車費200元/月。
籌劃前:小王每月應交稅(8000-3500)×10%-105=345元
實際收入=8000-1000-200-345=6455元
籌劃后:公司提供職工宿舍、班車,將這部分花費直接從其工資中扣除,使工資減少到6800元(8000-1000-200)
則應納稅(6800-3500)×10%-105=225元
與未籌劃時相比每月節(jié)約345-225=120元。
212以發(fā)票報銷相關費用
對于尚無條件為職工提供上述福利設施的企業(yè),可讓職工將相關發(fā)票分類(交通費、餐飲費、通信費等)收集整理后到財務處報銷。注意不同地稅局規(guī)定的可報銷額度不同,應結合當地稅務局規(guī)定籌劃。
案例:某公司員工去外地出差,該月工資5200元,其中辦公通信補貼200元。
籌劃前:該員工應納稅(5200-3500)×10%-105=65元
籌劃后:該員工收集出差時的辦公通信發(fā)票,向公司申請采取實報實銷的方式進行報銷,而不是做到工資表中通薪金一同發(fā)放。
則應納稅(5000-3500)×3%=45元,比較籌劃前節(jié)約20元。
213充分利用稅前扣除
“五險一金”可在國家規(guī)定的范圍內稅前扣除,因此可提高U存金額降低應納稅所得額,收入較高的職工可據實合理安排月薪及繳存的住房公積金金額比例。
案例:某公司營銷職工月薪7000元
籌劃前:應納稅(7000-3500)×10%-105=245元
籌劃后:每月繳存住房公積金2000元,其中個人支付1000元
此時應納稅(7000-1000-3500)×10%-105=145元,節(jié)稅100元。
22均衡工資
在工資不均衡的行業(yè),若不對工資進行籌劃,會使工資高的月份適用高稅率,工資低的月份費用扣除限額被浪費。籌劃辦法:均衡月收入,充分利用扣除標準和低稅率。
案例:由于行業(yè)性質,某羽絨服廠家營銷人員小張在每年10月到來年2月可獲得提成4000元/月;除了這幾個月之外,只取得基本工資4000元。
籌劃前:小張10月到來年2月每月應納稅4000+4000-3500)×10%-105=345元
除上述月份外每月應納稅(4000-3500)×3%=15元
小張一年共納稅345×5+15×7=1830元。
籌劃后:將5個月的提成均分到每月工資中,使每月提成為20000/12=166667元
則應納稅(4000+166667-3500)×10%-105=11167元
一年共納稅11167×12=134004元,相比籌劃前共節(jié)約48996元。
23工資與勞務報酬進行應稅項目轉化/合并/拆分
231稅基較小時,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的稅率低,可將勞務報酬轉化為工資、薪金所得案例:某公司職工的工資2500元/月,同時兼職,收入6000元/月。
籌劃前,該職工收入小于3500元不繳納個人所得稅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6000×(1-20%)×20%=960元
籌劃后:簽訂勞動合同,將勞務報酬轉化為工資薪金所得,兩項收入合并納稅
應納稅額=(2500+6000-3500)×20%-555=445元
一年共節(jié)稅(960-445)×12=6180元
232稅基較大時,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較高稅率,可將其轉化為勞務報酬所得案例:某公司職工每月取得工資50000元。
籌劃前:應納稅額=(50000-3500)×30%-2755=11195元
籌劃后:不簽訂勞動雇傭合同,按照勞務報酬稅目納稅
應納稅額=50000×(1-20%)×30%-2000=10000元,比之前節(jié)約1195元。
24籌劃全年一次性獎金
241均衡獎金,降低稅率
全年一次性獎金作為單獨所得一次性繳納,稅基大,適用稅率高,籌劃時可把這部分收入分攤至全年,與月薪合并納稅。
242避開無效區(qū)間
由于全年一次性獎金是根據適用稅率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只要納稅額高一個檔次,全額都要乘以對應的高一檔的稅率,其相當于采用的是全額累進稅率,這將導致稅前多卻稅后少的倒掛現象。
依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算方法的通知存在六個不合理區(qū)間(扣除合理費用后的所得額):(18000,1928333]、(54000,601875]、(108000,114600]、(420000,447500]、(660000,70653847]、(960000,1120000]。因此,在籌劃全年一次性獎金時,應避開這些稅收盲區(qū)。籌劃方法:將獎金拆分至臨近點,其余部分并入工資交稅。
案例:小李12月獲得年終獎金18500元,月工資5000元。
籌劃前:獎金納稅18500×10%-105=1745元
工資納稅(5000-3500)×3%=45元
本月共納1745+45=1790元稅費。
籌劃后:⒔苯鴆鴟鄭其中18000元作為年終獎,500元作為全勤獎(或其他獎項)并入工資共同計稅
18000元年終獎納稅18000×3%=540元
工資部分納稅(5000+500-3500)×10%-105=95元
共納稅540+95=635元,相比籌劃前節(jié)約1290-635=655元。
參考文獻:
[1]高國超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J].商業(yè)會計,2016(1):97-98
[2]張曉濤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研究與實踐[J].中國農業(yè)會計,2016(1):13-15
[3]趙梅雅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與分析[J].中國農業(yè)會計,2016(2):22-24
[4]張智星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籌劃案例淺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55-56
[5]姜靜,侯尚法薪酬類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淺析[J].商業(yè)會計,2016(4):52-53
[6]劉靜鳳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J].注冊稅務師,2016(1):49-51
[7]葛歆琦個人所得稅中工資薪金的納稅籌劃方法[J].經營與管理,2016(5):69-71
[8]王嵐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分析[J].低碳世界,2016(13):233-234
[9]趙曉林淺談全年一次性獎金的個人所得稅籌劃[J].財經界:學術版,2016(13):322-325
[10]蒲凌,鐘偉萍個人所得稅稅務籌劃研究[J].財會通訊,2016(20):124-126
[11]李長春淺析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J].財經界:學術版,2016(18):326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 合理籌劃 合法籌劃 節(jié)稅
一、稅務籌劃的背景和概念
從世界范圍來看,稅務籌劃和對稅務籌劃的研究是從20世紀50年代末才真正開始的,而我國稅務籌劃起步更晚,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稅制改革,并逐步成為企業(yè)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稅務籌劃是納稅人合理而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經營活動,使企業(yè)承擔盡可能低的稅收負擔而使用的方法。稅務籌劃的主要方法有:不予扣稅方法、減免稅方法、稅率差異方法、分割方法、扣除方法、抵免方法、延期納稅方法和退稅方法。在對具體稅務情況進行分析時,常常是一種或幾種方法結合使用。稅務籌劃是對稅收政策的積極利用,符合稅法的立法精神,其行為不僅在形式上合法,在實質上也順應了政府的立法意圖,具有一定的經濟綜合性和法律時效性;同時,稅務籌劃是在企業(yè)的納稅義務尚未發(fā)生之前,對將可能面臨的稅收待遇所做的一種策劃與安排,也具有一定的事前籌劃性。
二、稅務籌劃的意義
(一)稅務籌劃有助于納稅人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
納稅人通過稅務籌劃一方面可以減少現金流出,從而達到在現金流入不變的前提下增加凈流量;另一方面,可以延遲現金流出時間,利用貨幣的時間價值獲得一筆沒有成本的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幫助納稅人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
(二)有利于減少企業(yè)自身的稅務風險,強化納稅意識,實現誠信納稅
稅務籌劃的存在和發(fā)展為納稅人節(jié)約稅收開支提供了合法的渠道,這在客觀上減少了企業(yè)稅收違法的可能性,使其遠離稅收違法行為。
(三)有助于提高企業(yè)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尤其是財務會計的管理水平
稅務籌劃需要較強的財務會計水平和精通現行的稅收法規(guī),這就促進企業(yè)重視這方面的培養(yǎng),達到財務合規(guī)、稅務合法,依法納稅、誠信納稅。
(四)有利于完善稅制,增加國家稅收
稅務籌劃有利于企業(yè)降低稅務成本,也有利于貫徹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達到有機結合,從而增加國家稅收。
三、稅務籌劃的分析
現階段物探院涉及的稅種主要有個人所得稅和增值稅,將來可能還會有企業(yè)所得稅、營業(y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稅附加等。本文就目前我院涉及的主要稅種個人所得稅進行分析:
(一)個人所得稅籌劃的理論分析
1.用足用好稅收優(yōu)惠政策
(1)免稅政策的應用
例如:若職工年收入扣除保險和公積金(下面職工年收不做說明均為扣除保險和公積金)在42000元以下(含42000元),那么月收入就不超過3500元,根據2011年9月新稅法規(guī)定:職工月收入沒有超過3500元,則可享受免稅的優(yōu)惠政策。因此無論是在發(fā)月工資還是年終獎金,一定要考慮免稅政策的應用達到零稅負。
(2)盡量采用低稅率,并用足低稅率
例如:職工年收入在42000-78000元之間(含78000元),該區(qū)間的上限78000元分配可為:年終獎金18000元和月收入5000元,年終獎金和月收入個稅稅率都為3%,速算扣除數為零。因此收入在該區(qū)間只要稅率控制在3%,稅負為最輕。
通過上面幾個例子可以看出,在職工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工資獎金分配的不同對稅負比例有很大的影響,第一種情況稅負最輕,因為此種情況盡量采用低稅率,并用足低稅率。
因此,對工資薪金的稅務籌劃是很有必要的。同時通過用(78000-114000)區(qū)間的上述四種情況的分析,還可以推廣到本區(qū)間的任意數及以下區(qū)間:(150000-204000)、(258000-570000)、(882000-1122000)、(1362000-1662000)、1962000元以上,都可以用第一種情況的原理:保證年終獎金18000元(年終獎金用足低月收入一檔稅率),倒擠出月平均收入。得出一個結論:無論月收入適用稅率低于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的稅率,還是月收入適用的稅率高于全年一次性獎金的稅率,都可以考慮調整月獎金使得調整后的全年一次獎金適用的稅率比月收入適用的稅率低一檔, 并且全年一次性獎金應盡量用足低一檔稅率適用的金額。
剩下的其他區(qū)間(114000-150000)、(204000-258000)、(570000-882000)、(1122000-1362000)、(1662000-1962000),是年終獎金和月收入可適用同一檔稅率,應盡量保證用滿同檔月收入極限,倒算出年終獎金數額,此時稅負最輕。以上分析可歸納為表2:(以下區(qū)間含上限不含下限)
2.對全年一次性獎金應避開稅收無效納稅區(qū)間
什么是稅收無效納稅區(qū)間?所謂稅收無效納稅區(qū)間是指在對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時,有一個臨界點,年終獎金的發(fā)放數超過這個臨界點則年終獎金和稅后收入則成反向變化,即存在年終獎金的增加和個人稅后收入反而降低的現象。直到增加到某一點時,稅后收入才能增加,這個只增加獎金而不增加收入的區(qū)間就是稅收無效納稅區(qū)間。
例如:職工全年一次獎金18000元,(若該職工月收入超3500元,)那么他應交的個稅為18000*3%=540元,職工實際收入為18000-540=17460元。若此時只要職工全年獎金增加1元錢,那么他應交的個稅為18001*10%-105=1695.1元,職工實際收入為18000-1695.10=16305.90元,比發(fā)18000元的稅后收入還少了17460-16305.9=1154.10元。那么這個稅收無效納稅區(qū)間多少呢?x-(x*10%-105)=17460解得:x=19283.33也就是職工全年一次獎金一直增加到19283.33元,職工的實際收入才與全年一次獎金18000元相等,年終獎金增加的1283.33元都交了稅了,職工收入1分錢沒增加。那么年終獎(18000-19283.33)這個區(qū)間就為無效納稅區(qū),以此類推,象這樣的無效納稅區(qū)還有(54000-60187.50)、(108000-114600),(420000-447500)三個區(qū)間,所以在籌劃下年的工資分配時,應避開無效納稅區(qū)。
(二)個人所得稅籌劃在本企業(yè)的分析
物探研究院2011年職工構成情況是,副處級2人,科級17人,高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16人,初級職稱39人。現每個檔次選一人進行分析,他們2011年收入情況如表3:(由于2011年9月1日之前的稅率與2011年9月1日之后的稅率不同,為了具有可比性,故把2011年9月份之前的個稅換算成按2011年9月份之后的稅率計算。)
通過對以上數據的分析,年終獎金的發(fā)放雖然避開了無效納稅,但全年總收入在月收入和年終獎金之間的分配還是沒有合理的籌劃,根據各區(qū)間月收入和年終獎金分配表將各級別職工的收入籌劃為表4:
2011年物探院職工83人,個人所得稅通過稅務籌劃可節(jié)稅182327.35元,節(jié)稅率有的最高達到72.78%,這是個很可觀的數字。
四、結束語
稅務籌劃已成為企業(yè)的一項重要戰(zhàn)略組成部分,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和財務人員所認可并應用。在實際操作中要考慮的因素還很多,遠遠不止本文上面所提到的內容,因此,在具體的實務操作中我們一定要培養(yǎng)正確的納稅意識,樹立合法稅務籌劃觀念,深入研究稅法規(guī)定,充分領會稅法精神,做到合理籌劃并納稅,降低企業(yè)的稅務風險,增加企業(yè)效益,促進企業(yè)穩(wěn)定長遠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全國注冊稅務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教材編寫組編的《2010年稅務實務》
[2]全國注冊稅務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教材編寫組編的《2010年稅法Ⅱ》
[關鍵詞]稅收籌劃;個人所得稅;節(jié)稅
1稅收籌劃的含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提高,稅收籌劃在企業(yè)和個人間逐漸被我們所熟知。而對于稅務籌劃的定義,國內外均有研究,但卻不盡相同。荷蘭國際財政文獻局所編寫的《國際稅收辭典》提出:“稅務籌劃是指通過納稅人經營活動或個人事務活動的安排,達到繳納最低的稅收。”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在其《經濟學》中指出:“比逃稅更加重要的是合法地規(guī)避稅賦,原因在于議會制定的法規(guī)中有許多‘漏洞’,聽任大量的收入不上稅或以較低的稅率上稅。我國蓋地認為“稅務籌劃是納稅人依據所涉及的稅境,在遵守稅法、尊重稅法的前提下,規(guī)避涉稅風險,控制和減輕稅負,以實現稅后收益最大化的謀劃、對策與安排。”
2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的必要性
我國對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至今,越來越多的納稅人認識到可以采用稅收籌劃的方式來為自己減輕稅務的負擔,使自己的實際收入盡量的多。因此,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籌劃也就有了其運作的必要性。第一,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籌劃有利于稅收知識的傳播,有助于納稅人依法納稅意識的提高。作為我國的公民或多或少都會與稅收發(fā)生聯(lián)系,可能我們最為熟知的是增值稅,增值稅是企業(yè)所繳納的稅種,對于我們公民個人,個人所得稅與我們關系最為密切。為了減輕納稅人個人所得稅的稅負,提高個人的實際收入,納稅人會不斷研究稅收政策方面的“漏洞”,由此,通過不斷的學習可以提高納稅人對稅收知識的了解和提高納稅意識。第二,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籌劃可以幫助納稅人實現收入的最大化,節(jié)約和減輕稅負。稅收籌劃可以在同樣的情況下,提出多個納稅方案,納稅人可以通過比較選擇稅負較低的方案,有利于保證納稅人個人的實際利益,同時不違反國家的法律。這樣提高了職工的實際收入,有助于納稅人在工作方面的積極性和保證納稅人的順利發(fā)展,避免了繳納多余的稅。第三,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籌劃可以幫助國家不斷完善和規(guī)范個人所得稅稅收的法規(guī)和相關的政策。稅收籌劃主要是針對稅收政策方面的漏洞提出更優(yōu)的方案,這樣從表面上看是有利于納稅人減少繳納稅額,但同時也是對稅收政策法律的一種反饋,國家可以通過收集和分析納稅人的稅收籌劃反饋信息,不斷規(guī)范現行的個人所得稅稅法,同時改進與此相關的稅收法律政策。
3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我國現在所實行的個人所得稅規(guī)定個人的11項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法根據不同的情況確定了不同的費用扣除標準、不同的計稅方法和不同的稅率,并且基于不同的原因和目標,設置了較多的稅收優(yōu)惠。這就使得納稅人在稅收籌劃方面有了潛在的活動空間。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的思路和方法,已有的文獻已經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和總結,在此僅列舉幾種主要的籌劃思路。第一,通過有效利用個人所得稅優(yōu)惠政策來實施稅收籌劃。稅收優(yōu)惠是通過減輕特定納稅人的稅收負擔,達到鼓勵或支持納稅人的政策目的。就捐贈項目而言,稅法規(guī)定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yè)以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地區(qū)、貧困地區(qū)的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義務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的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首次,通過一定的機構捐贈和直接捐贈是有明顯的區(qū)別,直接捐贈是沒有30%的扣除標準的,所以在捐贈納稅中一定要選擇規(guī)定的機構進行捐贈;其次,如果捐贈的數額超過了捐贈的扣除限額,此時應該找到捐贈的臨界點,選擇分次捐贈,這樣能夠有效的達到節(jié)稅效果;最后,納稅人如果有多個項目的收入來源,例如有工資、勞務報酬、中獎和稿酬所得,這四個項目的稅率是不同的,稅率分別為3%、30%、20%、14%,這時的捐贈額應該在各應稅項目間進行分配,納稅人應優(yōu)先將捐贈額分配在適用高稅率納稅的項目上,這樣可以最大程度減輕納稅義務。第二,同樣的收入額按照不同額所得類別繳納的稅額是不同的。個人所得稅的所得項目之間有的可以互相轉化,納稅人可以利用不同應稅項目的轉化來恰當地進行稅收籌劃。全年一次性獎金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稅法規(guī)定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應先將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使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通過這個規(guī)定,可以計算出各個區(qū)間的臨界值,運用臨界值可以選擇分次發(fā)放獎金。通過計算表明,除一次性發(fā)放全年獎金外,同樣多的獎金隨著發(fā)放次數的增加,納稅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會逐漸減少,從而達到稅收節(jié)約的目的。對于勞務報酬所得的納稅籌劃,提供勞務的納稅人可以考慮,將本應由自己承擔的費用,改由對方承擔,同時適當降低自己的報酬,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納稅人的凈收入。稅法同時規(guī)定勞務報酬所得以每次收入減去一定費用后的余額為納稅所得額,針對“次”的規(guī)定,納稅人可以通過盡量增加“次”來增加費用的扣除,單次收入使用的累進稅率級次就會相應地降低,從而相應減輕納稅負擔。第三,個人所得稅法根據居住地標準和居住時間標準規(guī)定了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可以充分利用納稅人身份轉換來達到節(jié)約稅收的目的。居民納稅人的納稅范圍是境內境外所得均應納稅,而非居民納稅人只限于境內所得納稅,很明顯可以看出非居民納稅人的稅負較輕。因此,借助于納稅人身份的認定來減輕納稅義務,實現節(jié)稅效果是可行的。第四,個人所得稅都是采用比例稅率,但其中也有些項目也采用超額累進稅率,這使得稅率分級導致的臨界點的存在,每當突破臨界點,稅率就會相應地得到提高,稅負必然同時也會增加。納稅人可以很好的把握臨界點,將應納稅所得額合理地進行拆分,盡可能的靠近臨界值,這樣可以有效的起到節(jié)稅作用。
4結論
合理運用稅收籌劃,有利于納稅人個人的實際收入,也有利于公司對職工的鼓勵和獎勵,實現個人和企業(yè)的利益最大化,同時,也必須保證國家的利益,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通過以上的闡述,可以得知稅收籌劃是門很有學問,很有深度的學科,需要納稅人不斷的鉆研,不斷的學習稅法法規(guī),實時跟蹤稅法法規(guī)的最新動態(tài),才能使自己在同樣的勞動成果下獲得最大的收益。當然,個稅的稅收籌劃的精髓遠遠不止本文說闡述的這些內容,還有很多其他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韓明橋.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籌劃技巧分析[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28(2).
[2]岳希明,徐靜.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居民收入分配效應[J].經濟學動態(tài),2012(6).
關鍵詞:工資薪金 個人所得稅 納稅籌劃
一、緒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企業(yè)職工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很多人看到工資條后,估計都會心疼繳了那么多稅,少則能吃頓大餐,多則相當于一個月或數月房租了。從維護切身利益、減輕稅收負擔的角度出發(fā),企業(yè)工資薪金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那么如何使納稅人在不違法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減輕稅負,獲得最大收益就成了一個重要的研究內容,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二、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意義
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在遵守國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籌劃,盡可能減輕稅收負擔,獲取稅收利益。納稅籌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納稅人的一項基本權利,具有合法性、預期性、目的性的特征。
(一)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有利于企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企業(yè)作為個人所得稅的代扣代繳義務人,如果通過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不僅會增加職工可支配收入,而且必將大大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加職工對企業(y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對企業(yè)長遠發(fā)展產生有利的促進作用。
(二)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有利于減少企業(yè)的納稅支出
企業(yè)積極進行納稅籌劃,對稅收方案進行反復比較,選擇納稅較輕的方案,可有效減少納稅人的現金流出,減少企業(yè)現金的流出,增加企業(yè)可支配資金。
(三)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有利于增強公民納稅意識,減少偷稅、漏稅行為
納稅籌劃為納稅人增加個人收入提供了合法的渠道,這在客觀上減少了企業(yè)稅收違法的可能性。雖然“鉆”了國家的財稅政策空子,但會促進納稅人自覺不自覺地學習鉆研財稅政策、法規(guī),從而進一步激勵納稅人提高政策水平,增強納稅意識,自覺抑制偷、逃稅等違法行為。
三、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辦法
具體說來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繳足五險一金
每月繳納的“五險一金”屬于稅前扣除項目,所以能多繳納就多繳納,這樣稅負就會降低。企業(yè)應充分利用國家的社保政策和住房公積金政策,按照當地政府規(guī)定的最高繳存比例、最大基數標準為職工繳存“五險一金”,為職工建立一種長期保障。這樣不僅能提高職工的福利待遇水平,而且也能有效降低企業(yè)和職工的稅負水平。
(二)均衡每月收入
各月工資最好不要大起大落,這樣也容易增加自己的納稅負擔。比如實施季度獎、半年獎、過節(jié)費等薪金,特別是有的公司會在年底發(fā)放數萬元提成或者獎金,都會增加納稅負擔。有兩種方式可以“提高”員工凈收入,一是企業(yè)做好工資與年終獎之間的調節(jié),提高平時薪資而相應降低年終獎金。二是發(fā)放年薪的企業(yè)可以通過平時預發(fā)薪水,降低年終發(fā)放一次性獎金的數額,從而提高員工凈收入。
(三)慈善捐贈能免稅
捐款不僅是善事,還能免稅。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民政部關于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規(guī)定:個人所得對教育事業(yè)和其他公益事業(yè)捐贈的部分,未超過納稅人申報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給予稅前扣除。計算公式為:稅款=應納稅所得×稅率-速算扣除數,應納稅所得=工薪收入-法定扣除額-捐款(不超出捐款限額)。
比如張先生和王女士都獲得了18001元的年終獎,基本工資均為3500元。張先生對本市見義勇為基金會進行了5元捐款并保留發(fā)票,其最終納稅額為17996x3%=539.88元,而王女士沒有捐款,其最終納稅額為18001x10%-105=1695.1元。也就是說,納稅人張先生因為5元的捐款,其反而獲益1695.1-539.88=1155.22元。公益捐款可謂“一舉兩得”,利己利人。如果你進行了慈善捐贈,別忘記是可以要求免稅的。只要拿著相關捐贈收據,給公司財務部門,當月就能少繳稅。
(四)投資理財巧避稅
除了想方設法讓工資少納稅,還可以通過投資的方式來合理避稅。目前投資國債、人民幣理財產品、投資開放式基金、信托產品、教育儲蓄和分紅類保險等6種理財產品是免征個人所得稅的。投資者選擇這些理財產品將不同程度提高投資收益率。將這些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和同期銀行存款做一個比較,以一年期銀行定期存款為參照物(利率為2.25%,扣除20%的利息稅后實為1.8%)
1、國債,幾乎是沒有任何風險的,一年期的國債收益率平均在2%左右。
2、各大銀行推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也幾乎是無風險的,以光大銀行陽光理財B計劃產品為例,該產品一年收益率在2.8%左右。
3、投資開放式基金也是一條途徑,投資者所獲得的股息、紅利不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統(tǒng)計顯示2005年開放式基金平均收益率為2.5%,最高的甚至達到15%;
4、信托產品實際也是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目前市場上一年期的信托產品收益率達到5%左右;
5、教育儲蓄免征利息稅,這令它的實得利息收益要比其他同檔次儲種高兩成以上。
6、各家保險公司不斷推出的分紅類保險目前也暫不納稅,平均下來收益率約為1.97%。
這些理財產品都具有不納稅優(yōu)勢,而其實際收益率上也高于同期銀行存款。合理避稅不是偷稅漏稅,只要選對了方法,就能讓自己光明正大少繳稅。
總之,積極發(fā)揮企業(yè)和職工個人納稅籌劃的主動性,合理利用有效的方法,就一定可以讓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
參考文獻: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納稅籌劃
納稅籌劃,是納稅人在國家稅法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對收入分配、組織形式、經營等事項的事先安排、選擇和策劃,以期達到合理減少稅收支出、獲取稅收利益的目的。企業(yè)發(fā)給員工的工資薪金包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及年終加薪等,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員工的工資薪金水平不斷提高,2008年新企業(yè)所得稅法雖然已經將工資薪金的個稅起征點提高到2000元/月,但工資薪金繳納的個稅仍然占我國個稅總收入的最大比重。因此在依法納稅的基礎上,正確地開展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保證企業(yè)和員工的合法利益具有現實的意義。
一、工資薪金納稅籌劃的意義
(一)有利于激勵員工
對于工資薪金,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員工并不關心個人稅前工資的多少,也不關心自己繳納了多少個人所得稅,他們關心的是自己每月能從公司得到的實際可支配收入,只有這些實際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才會對員工產生有效的激勵作用,如果通過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增加員工可支配收入,必將大大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不斷挖掘員工工作潛力,間接減少企業(yè)的人力資源投入成本,保持企業(yè)團隊的相對穩(wěn)定,激發(fā)員工工作熱情。
(二)有利于企業(yè)健康發(fā)展,增強納稅意識
納稅人進行納稅籌劃是在合法的基礎上少繳或緩繳稅款,通過各類稅收籌劃方案的可行性比較,選擇稅負較輕的方案,減少納稅人的現金流出,增加企業(yè)可支配資金,增加員工可支配收入,因此,合理有效地個稅納稅籌劃是有利于企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另一方面,為提高納稅籌劃的效果,納稅人也會自覺不自覺地鉆研財稅政策及相關稅收法規(guī),從而進一步激勵納稅人提高納稅水平、增強納稅意識、自覺抵制偷、逃稅等違法行為。對于員工來說,因涉及個人利益,員工也會主動地學習有關政策、法規(guī),從而進一步激勵員工自覺提高法律知識水平,增強納稅意識。
二、工資薪金納稅籌劃思路
首先,制定合理避稅計劃。就是通過對現行稅法的研究,對員工隔個人收入情況做出合理的預計,通過調整收入的支付時間和數量,支付方式變化,達到降低名義收入的目的,進而降低稅率檔次,以降低稅負或免除稅負。
其次,采取合理避稅策略。個人所得稅的合理納稅籌劃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①提高員工福利水平,降低名義收入;②均衡各月工資收入水平;③增加扣除費用。
三、幾種常見情況的工資薪金納稅籌劃
(一)提高員工福利水平,降低名義收入
稅法規(guī)定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均作為工資、薪金所得,按照九級累進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要想降低個稅的稅負,就必須提高企業(yè)員工福利水平,降低個人名義收入額,間接增加員工收入。
1、為員工提供住房
由企業(yè)統(tǒng)一購買或者租賃住房,免費提供給員工居住,而不是發(fā)放貨幣性住房補貼給員工個人,那么住房補貼這部分收入就不必征收個人所得稅。在個人支出相同的情況下,減少了個人所得稅的稅金支出。
2、提供假期旅游津貼
即由企業(yè)支付旅游費用,然后降低員工薪金。根據國家規(guī)定員工可享受法定帶薪休假。如果企業(yè)為員工報銷休假旅游的費用,員工放棄取得這部分工資的權利,那么員工個稅負擔將下降但實際收入并未減少。對企業(yè)來說,并沒有增加支出反而可以抵減企業(yè)所得稅,一舉兩得。
3、提供員工福利
(1)開辦員工食堂,為員工提供免費午餐,取代支付伙食補貼的辦法。既減少了企業(yè)工資薪金的支出,減輕了員工的個稅支出又提高了員工福利水平,增強了企業(yè)凝聚力。
(2)為員工提供車輛、手機等部分設施。企業(yè)為員工提供上下班交通工具,減少支付交通補貼;有條件的為員工購置手機,減少支付通信補貼。對員工來講,個人名義收入減少,間接收入增加,減少了個稅稅負;對企業(yè)而言,替員工個人支付的這些支出,可以作為費用減少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既減輕了所得稅稅負又提高了員工福利水平。
(3)轉售股票認購。企業(yè)將所持有的股票以較低價格轉售給員工,員工在二級市場出售獲取收益屬資本利得,按現行稅法規(guī)定無須納稅。
繳納工資、薪金所得稅的個人,其節(jié)稅的主要方法是在保證消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降低所得額,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對企業(yè)來講,要在遵守稅法的前提下,合理地選擇員工收入支付方式,以幫助員工提高消費水平。一味地增加現金收入,從稅收角度來考慮也并不完全可取。
(二)分攤工資發(fā)放
1、均衡各月工資收入
工資、薪金所得稅采用超額累進稅率,納稅人的應稅所得越多,其適用的最高邊際稅率就越高,從而納稅人收入的平均稅率和實際有效稅率都可能提高。所以,在納稅人一定時期內收入總額既定的情況下,除年終獎外,企業(yè)應盡量將工資薪金平均到每個月均衡發(fā)放,在累進稅率下,可以降低適用稅率,實現納稅最小化。
例如:李先生月工資收入3000元,每季度獎金收入6000元。
納稅籌劃前:
未發(fā)放季度獎金月份應納稅額=(3000-2000)×10%-25=75元
發(fā)放季度獎金月份應納稅額=(3000+6000-2000)×20%-375=1025元
全年應納稅額=75×8個月+1025×4個月=600+4100=4700元
將每季度發(fā)放的獎金6000元平均調整至每月發(fā)放2000元,則納稅籌劃后:
每月應納稅額=(3000+2000-2000)×15%-125=325元
全年應納稅額=325×12=3900元
綜合以上案例,均衡發(fā)放各月工資獎金收入后可以節(jié)約稅款4700-3900=800元
可見,如果獎金所得一次性發(fā)放,由于其數額相對較大,將適用較高稅率。這時,如果采取分攤籌劃法,就可以節(jié)省不少稅款。具體操作時,企業(yè)可以將獎金進行細化,拿出一些獎金按月發(fā)放,留一些獎金按季考核發(fā)放,最后再保留一部分獎金用于“拉差距”、“拉檔次”在年終發(fā)放,這樣,從總體上說稅負就會獲得減輕。
2、合理安排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發(fā)放
目前企業(yè)員工的收人主要包括兩項:工資、補貼與獎金。工資和補貼每月發(fā)放,各月差別不大,集中發(fā)放的主要是獎金。根據國稅發(fā)[2005] 9號文《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的規(guī)定,行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向其雇員發(fā)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仍作為單獨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具體為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 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雇員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人合并,按稅法規(guī)定繳納個人所得稅。由于我國個人所得稅實行的是超額累進稅率,當全年一次性獎金或獎金余額除以12個月后的商數,為對應應稅納所得額某檔的最上限數據時,和當全年一次性獎金或獎金余額除以12個月后的商數為對應應納稅所得額正好是相鄰上一檔的最下限數據時,其應納稅所得額相差即全年一次性獎金最少相差0.12元時,其應納稅款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差異,即可能會出現全年一次性獎金多0.12元的雇員實際得到的獎金反而比全年一次性獎金少0.12元的雇員得到的獎金還要少的現象。
例如:①張先生年終一次性獎金6000元,應納稅所得額為500(6000÷12)元,按照稅率,500元的對應稅率是5%,速算扣除數是0,得到6000元年終獎后應繳稅300(6000×5%-0)元,稅后收入為5700元。
②王先生年終獎為6000.12元,其應納稅所得額為500.01(6000.12÷12)元,按照稅率,超過500元對應稅率是10%,速算扣除數是25,得到6000.12元獎金后應繳稅575.01(6000.12×10%-25)元,稅后收入為5425.11元。
上例稅前獎金增加0.12元,但稅后收入卻減少了274.89元。由以上可以反推出只有全年一次性獎金為6305.56元時,才和全年一次性獎金為6000元的稅后所得一樣為5700元。
按照工資薪金個稅5%-45%的累進九檔稅率,從上例可以推斷出每到個人所得稅率進級區(qū)間均會出現這種情況,即全年一次性獎金納稅所得額總有一個區(qū)間的稅后所得,比其稅率低一檔的最高稅后所得要少,且獎金越多,稅率越高,出現的最大差額值就越大。依此類推,納稅所得額在下列區(qū)間,雇員實際所得與全年發(fā)放的一次性獎金并不全部呈正比關系,全年發(fā)放的一次性獎金在區(qū)間兩端稅后所得一樣,其余區(qū)間的獎金和稅后所得雖成正比關系,但都低于區(qū)間兩端數據。特別是對于區(qū)間前端最少額獎金的稅后所得,區(qū)間其他獎金都會出現獎金多而稅后所得少的現象。獎金或獎金余額稅后所得異常區(qū)間如下:6000元~6305.56元,24000元~25294.12元,60000元~63437.5元,240000元~254666.67元,480000元~511428.57元,720000元~770769.23元,960000元~1033333.33元,1200000元~1300000.00元。
除以上區(qū)間數據,全年發(fā)放的一次性獎金與稅后所得還是成正比關系,即獎金越多,其稅后所得越多。為此企業(yè)在確定員工年終獎金標準時,應合理籌劃,避開上述獎金所得名多實少的區(qū)間,以保證員工稅后收入不減少。
3、增加扣除費用
目前,稅法規(guī)定個人所得稅除2000元扣除限額外,員工個人繳納的“三險一金”也可扣除,即還可以再扣除個人繳納的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和住房公積金。所以,在國家或地方政府的規(guī)定計提比例內,盡量增大員工扣繳比例,增加扣除費用,也能起到減輕個稅稅負的作用。
綜上所述,對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進行合理納稅籌劃,無論對員工個人還是企業(yè)都是非常有利的。既能增加員工可支配收入,增加員工福利;又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對國家來說,雖然暫時的稅收減少了,但從長遠看,企業(yè)得以發(fā)展壯大后,能為國家?guī)砀嗟亩愂帐杖搿K?納稅籌劃對個人、企業(yè)、國家經濟的發(fā)展都是有利的。
參考文獻:
[1]《財務與會計》2008,(1)-(12)納稅&籌劃.北京.中國財政雜志社
[2]李慧霞,《個人所得稅籌劃探討》,財會通訊理財版,2007年第8期
[3]范小平,《談納稅人實施稅收籌劃的途徑和注意事項》,《商業(yè)會計》,2005年2月
[4]陳清,《財務管理中的稅收籌劃》,《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第5期。
[5]《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工資
一、納稅籌劃與個人所得稅
所謂稅收籌劃指的是納稅人在遵守國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籌劃,盡可能減輕稅收負擔,獲取稅收利益。稅收籌劃的內涵,實際上就是納稅人在現行稅收法律法規(guī)的框架內,通過對經營活動或個人事務的事前安排,實現減輕納稅義務目的的行為。個人所得稅是指對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征收的一種稅。該稅的主要特點為:依據住所和居住時間兩個標準,區(qū)分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使其分別承擔不同的納稅義務。個人所得稅法將個人收入所得劃分為11類,實行分類征收;對納稅人不同所得項目,采用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兩種稅率形式;采用源泉扣繳和自行申報兩種征收方法。
二、個人所得稅籌劃在工資收入方面應用的幾種主要方法
1.合理分拆收入所得,均衡工資獎金發(fā)放
我國稅法對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有如下兩個方面的規(guī)定:(1)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2)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同時,由于個人所得稅適用累進稅率,而計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時速算扣除數只允許扣除一次,實際上相當于全年一次性獎金只有十二分之一適用的是超額累進稅率,其他部分都適用全額累進稅率。全額累進稅率會出現稅率臨界點稅負劇增的現象必然反映到全年一次性獎金的應納稅額計算上。從而使納稅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高于超過稅率臨界點時獎金數額,此時納稅人選擇較低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反而會有更高的稅后收入。
2.靈活轉換工薪所得與勞務報酬所得的性質
依據個人所得稅法,我國個人工薪所得實行5%-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勞務報酬所得實行20%的比例稅率,但對勞務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可以加成征收,勞務報酬所得實際上相當于實行20%、30%、40%的超額累進稅率。對比這兩種稅率規(guī)定,可以發(fā)現相同數額的工薪所得與勞務報酬所得所適用的稅率不同,這時個稅所承擔的稅負也就不同。因此,納稅人可以通過這種關系的處理來安排所得性質,使所獲收入被定位于最有利的稅收位置。
3.合理增加稅收減免額
對于個人所得稅來說,住房公積金、醫(yī)療保險費、基本養(yǎng)老保險金、失業(yè)保險費都是可以在收入中抵免的。所以,如果企業(yè)合理增加員工每個月的住房公積金,就可以起到降低適用稅率、節(jié)約稅收支出的作用。例如,按照公積金有關文件規(guī)定,職工個人與其所在單位,應該依據員工月工資總額的同一比例,按月繳存住房公積金。職工個人每月繳存額等于職工每月工資總額乘以個人繳存率,單位每月繳存額等于該職工每月工資總額乘以單位繳存率,兩筆資金全部存入個人賬戶,歸職工個人所有。由于住房公積金繳存額可從工資總額中作稅前扣除,免納個人所得稅,所以,單位和個人應按照盡可能高的標準繳付“三費一金”,從而增加納稅人的稅收減免額,進而減少應納稅額。
4.靈活運用稅收優(yōu)惠政策
根據個人所得稅稅法,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或其他社會公益事業(yè)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地區(qū)、貧困地區(qū)的捐贈,未超過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因此,納稅人應合理地安排捐贈事宜,最大程度地享受稅收扣除。該政策實際上就是給予納稅人將自己對外捐贈的一部分改為由稅收來負擔。該條款的立法宗旨很明確,就是要引導納稅人的捐贈方向,將其引入公益、救濟性質,從而為社會和國家減輕負擔。對于個人來說,則可以通過公益、救濟性捐贈將一部分收入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從而達到抵免一部分稅收的目的。
三、個人所得稅籌劃的案例分析――以工薪所得籌劃為例
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將個人的十一項所得作為課稅對象,如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財產租賃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等等。這些項目分別規(guī)定了不同的費用扣除標準,適用不同的稅率和不同的計稅方法。這就為納稅人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了潛在的空間。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guī)定,我國在個稅上對工薪所得按月征收,并實行超額累進稅率,對于員工年底一次性取得的全年獎金、績效工資,也規(guī)定應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這種情況下,月收入的不均衡會使得在年所得相同的情況下,由于某些月份的工薪收入由于適用較高稅率而使得員工整體上稅負增加。
根據稅收籌劃的原理,針對這種情況原則上我們可以采用均衡分攤收入的方法來減輕這部分納稅人的稅負。舉個例子:羅某是一家公司的銷售代表,每月工資4000元。年初,按照公司的獎金制度,羅某根據上年的銷售業(yè)績估算今年可能得到25000元獎金。請問如果羅某全年能夠獲得獎金25000元,羅某該如何為自己的收入進行籌劃以降低稅負?根據題意,我們有以下幾種方案可供選擇:方案一:如果公司在年終一次性發(fā)放這筆獎金,按規(guī)定工資部分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4000-2000)×10%-2]×12=2100(元);獎金部分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25000×15%-125=3625(元),總體上羅某全年應納個稅為5725元(2100+3625)。方案二:如果公司分兩個月兩次發(fā)放這筆獎金,按規(guī)定羅某未取得獎金月份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4000-2000)×10%-25]×(12-2)=1750(元);取得獎金月份應納的個稅稅額=[(4000+25000/2-2000)×20%-375]×2=5050(元),綜上羅某全年收入應繳納的個稅為6800元(1750+5050)。方案三:如果這筆獎金分為四個月四次發(fā)放,則未取得獎
金月份應納的個人所得稅額=[(4000-2000)×10-25]%× (12-4)=1400(元);取得獎金月份應納的個人所得稅額=[(4000+25000/4-2000)×20%-375]×4=5100(元),羅某全年共需繳納為6500元(1400+5100)。顯然,除一次性發(fā)放全年獎金外,同量的獎金隨著發(fā)放次數的增加,羅某應繳的個人所得稅會逐漸減少。因此,羅某應要求公司在年終時一次性發(fā)放其全年獎金,如果公司從其他方面考慮,無法滿足羅某的要求,則羅某應與公司商議,盡量分月多次發(fā)放獎金。
因此,我們公司在發(fā)放工資獎金時應當為員工進行籌劃,特別是當涉及的員工獎金數額較大時,如果采用年終一次發(fā)放法,就可能降低員工的個人所得稅負擔,增加員工的個人收益,為他們帶來實惠。根據測算,對應于某個特定的預計全年總收入,有些“均衡月工資、年終獎金”最優(yōu)發(fā)放方法為一個特定的數額,有些“均衡月工資、年終獎金”最優(yōu)發(fā)放方法為一個特定的數額區(qū)間。相應地,我們把這兩種最優(yōu)發(fā)放方法定義為“最優(yōu)發(fā)放額”、“最優(yōu)發(fā)放區(qū)間”,具體總結如下表。
備注:“*”表示最優(yōu)發(fā)放額,“**”表示最優(yōu)發(fā)放區(qū)間,表格中區(qū)間的中括號“[]”表示包含邊界數值,括號“()”
表示不包含邊界數值。
綜合上面的實例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國家稅務總局對于個人所得稅法的規(guī)定具有多個方面的特點,個人所得稅有很多細節(jié)的東西值得我們關注研究。例如上面的實例所講的同樣的年所得,因為工資發(fā)放的次數、時間、名目等的不同,所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金額會有所不同。所以,可以發(fā)現合理的個人所得稅籌劃方案對于個人工資收入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
四、合理的個人所得稅籌劃方案對個人工資收入的影響作用
通過上述實例分析,可以發(fā)現合理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可以為員工個人達到充分的節(jié)稅作用。正確認識個人所得稅籌劃對工資收入的影響作用對于員工個人的所得稅的納稅籌劃以及我國稅收經濟的發(fā)展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
1.適當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可以有助于增強納稅人的納稅意識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稅收征管法的不斷完善客觀上使得納稅人靠鉆稅法的漏洞和偷逃稅款等手段減少稅負的不正當途徑被堵塞,稅務相關行政和執(zhí)法部門對社會上偷漏稅等違法行為的嚴厲處罰也會促進納稅人逐漸認識到納稅籌劃的重要性,從一定意義上講,納稅籌劃在給納稅人帶來實惠和好處的同時也會促進納稅人為節(jié)約稅收而不斷了解學習稅收相關法規(guī)的過程,這個過程從客觀上來講增強和提高了納稅人的納稅意識。
2.納稅籌劃有助于促使個人理財水平的提高
當今社會當中,每個人的收入來源都有很多方面,不同的收入適合繳納不同的稅收和應用不同的稅法條款,所以正確的納稅籌劃有助于提高和促進個人理財水平的提高。納稅籌劃是一種高智商的增值活動,為進行納稅籌劃而起用高素質、高水平人才必然為社會經營管理更上一層樓。納稅籌劃會促進員工個人最大限度地為節(jié)約稅款而對財務工資制度、會計準則以及現行稅法進行深入了解,從而從客觀上提高員工個人的理財水平。
3.正確合法的納稅籌劃方案有助于納稅人節(jié)約稅收
目前,我國很多人員機構都是將納稅籌劃的目的僅定位在直接減輕自身稅收負擔層面,因而一部分納稅人的心理是只要能少交稅款,怎樣做都行。其結果只會導致很多納稅籌劃案例屬于暗箱操作,其技能并不高明,其實質是偷漏逃稅,因而經不起推敲和稽查。所以,通過正確合法的納稅籌劃方案選擇可以減少納稅人的現金流出或者減少本期現金的流出,增加可支配資金,使納稅人一方面可以減少本該繳納的稅收,另一方面也可以不繳不該繳納的稅收,使個人最大限度地節(jié)約稅收。
參考文獻:
[1]黃凰、田靖宇.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籌劃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yè),2009(1).
[2]黃菊.淺談工資薪金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J].經濟研究,2009(7).
1 研究現狀
對高校教師的個人所得稅進行籌劃,通常是利用個人所得稅法中的一些優(yōu)惠政策和適當的方法進行籌劃。如:①將部分工資、薪金福利化以降低稅基,可以開通班車免費接送教師上下班,可以為教師提供豐富的圖書資料,為教師提供就餐服務,為教師購買部分辦公用品等,因為不屬于實物分配,無須繳納個人所得稅;②利用國家稅收優(yōu)惠政策較少應納稅所得額,單位為個人繳付的和個人繳付的基本養(yǎng)老、基本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免征個人所得稅,③實行分攤方法,將部分的收入按照12個月進行平均分攤,避免某一月份的工資過高,適用較高稅率的情況;④也可利用年終一次性獎金進行籌劃,合理的避開所謂的無效區(qū)間,達到避稅的目的。上述幾種籌劃的方法在應用過程中,出現不接地氣的情況。如提高單位繳付和個人繳付的“三金”這一方法,由于會增加學校運營成本,導致不輕易被采用;如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籌劃這一方法不是針對大多數教職工,只是針對收入稍高一些的教師個別采用,沒有使大多數教師享受優(yōu)惠;如提供一些免費服務這一方法,多數教師根本不認為這是對個人所得稅的籌劃,只是認為這是一種福利。
常見的方法出現了不適用的情況,本文針對高校教師個人所得稅籌劃的思路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2 具體方法
2.1 鼓勵科研的手段
目前,高等學校比較重視教師的科研能力,但是針對教師的科研的獎勵通常的做法是將獎金直接打入教師的工資賬戶,造成了在某一月份或年終時工資突然增高的現象,使計稅工資增加,適用的稅率上升。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可以通過配套科研經費的做法來避稅,如某位教師聯(lián)系了一項橫向課題,學校需要獎勵10%的科研獎金,若獎金在年終發(fā)放,增加了年終獎金的基數,適用的稅率可能會提高等級,增加了教師的實際繳納稅額。如果學校將這筆獎金配套對應的科研經費,將科研經費打入橫向課題指定賬戶,有這位老師報銷處理費用。這樣就避免了繳稅的可能。另外,學校可以從個人績效工資中拿出一部分,再給每個教師定下相應的科研任務,完成任務,報銷相應費用。通過這種方法,既可以使教師的收入計稅基礎降低,也不減少教師的收入,同時也激勵了教師的科研工作。
2.2 通過平均分攤的方式
大多數高校已經實行了兩級管理的體制,將高校職工個人收入的支配權歸屬了二級學院。而學校通常的做法是將某種津貼統(tǒng)一實行平時發(fā)放70%,到年終再通過計算工作量發(fā)放剩余的30%或超額工作量部分,這種做法對年輕教師的收入是一種硬傷。通常會有兩種情況出現:一種情況是,有的年輕教師平時的工資收入較低,稅基較低,但是年輕教師的工作熱情高,工作量大,年終的獎金會陡升,從而加大了他們的年終的個稅稅額,加重了這部分職工的稅收負擔。另一種情況是,一部分年輕教師工作量較少,平時發(fā)放了津貼的70%,使這部分教師平時的工資交了一部分稅,但是到年終時,因為并未過多的超工作量,造成年終的績效并不高,會使年終獎金不僅不繳稅,有時反而會倒貼,這種情況的出現會使年輕教師失掉工作的熱情。
下面舉例說明:
第一種情況:假設某位教師月工資2800元,年預計績效工資24000元,但到年終會有15000元的超額工作量。平時按照預計績效工資的70%并入工資發(fā)放,30%的部分并入年終一次獎金進行年終結算收入。
計算如下:
月工資應納稅額:(2800+24000×70%/12-3500)×3%=21元
年工資應納稅額:21×12=252
年終一次獎金應納稅額:(24000×30%+15000)×10%-105=2115元
總繳個人所得稅=252+2115=2367元
如果要月工資用足3%的稅率的稅基就可以達到籌劃的目的。假設將預計績效工資平均分攤到12個月預發(fā),則:
月工資應納稅額:(2800+24000/12-3500)×3%=39元
年工資應納稅額:39×12=468元
年終一次獎金應納稅額:15000×3%=450元
總繳個人所得稅=468+450=918元
可節(jié)稅2367-918=1449元。
第二種情況:假設某位教師月工資4000元,年預計績效工資36000元,平時按照預計績效工資的70%并入工資發(fā)放,但到年終時因為工作量不夠,沒有剩余績效工資和超額工作量。
計算如下:
月工資應納稅額:(3000+36000×70%/12-3500)×10%-105=55元
年工資應納稅額:55×12=660元
因為到年終時沒有年終一次獎金,故不需繳稅。如果將平時預發(fā)的部分降低,會使平時計稅基數降低,也能達到避稅的目的。
假設該教師已經預計當年的工作量不飽滿,既可申請平時只預發(fā)50%,那么:
月工資應納稅額:(3000+36000×50%/12-3500)×3%=30元
年工資應納稅額:30×12=360元
未預發(fā)20%的部分作為年終獎,應交個人所得稅=36000×20%×3%=216元
總共繳納個人所得稅 =360+216=576元
可節(jié)稅 660-576=84元
2.3 錯開集中發(fā)放津貼的高峰來避稅
目前,高校教師除了本職工作之外,還會承擔學校內其他方面的工作任務,比如兼職輔導員工作、為其他學院進行培訓的工作,等等。這些工作發(fā)的津貼、補助和課時費等酬金,有時會集中在某個月份集中發(fā)放,導致教師某個單月發(fā)放的工資獎金過多,適用了較高稅率。可以通過財務部門進行協(xié)調,對于個別老師單月工資突然增高而適用20%稅率的情況給予提醒,是否能通過二級單位重新調整發(fā)放時間,增加發(fā)放的次數,從而降低當月工資的計稅基礎。
2.4 職能部門配合從管理角度進行避稅
很多教師認為,工資獎金是財務部門發(fā)放的,那么對個人所得稅的籌劃應當由財務部門負責。實際上,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教職工的工資及獎金的發(fā)放是由學校人事部門決定的,學校財務部門只是按照人事部門的要求撥付的,也就是說,財務部門無法決定收入分配及其標準,因此,不能單獨完成納稅籌劃工作[1]。而財務部門也會認為個稅籌劃不是自己的主要工作,為個別教師進行個稅籌劃,相應籌劃成本也過高,所以,財務部門也不積極參與此項工作。
要想進行教師的個人所得稅的籌劃,提高教師的純收入,應該提高為教師合理謀利益的意識,由人事部門、財務部門、二級管理學院共同配合,在征求教師個人意見的基礎上,在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納稅籌劃的方法進行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