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計算能力的培養

計算能力的培養

時間:2023-08-02 17:16: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計算能力的培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計算能力的培養

第1篇

關鍵詞 小學生 計算能力 培養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0113-01

在做計算題時,學生普遍有輕視的態度,一些計算題并不是不會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造成的。在計算教學中,我比較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教會學生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和計算技巧,達到算得準、快的目的。

講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于樂,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在強調計算的同時,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還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以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激發興趣。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二、培養堅強的意志

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對學生能夠長期進行準確、快速的計算,會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每天堅持練一練。計算教學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可以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適時、適量地進行一些口算訓練,在我們班每天10道計算題訓練已成為學生的習慣。通過長期堅持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針對小學生只喜歡做簡單的計算題,不喜歡做或做不對稍復雜的計算、簡算等題目的弱點,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小學生的思維障礙,克服影響學生正確計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過各種方法進行練習,如:“趣題征解”“巧算比賽”鼓勵學生一題多解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意志。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獨立完成作業,并做到先復習后練習,練習中刻苦鉆研,細心推敲,不輕易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還要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

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培養學生良好計算習慣時,教師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統一辦法與要求,堅持不懈,一抓到底。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第2篇

一、重視對口算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因此,每位同學都要打好口算基礎,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是計算教學的起始環節,準確、快速的口算是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的重要保障。《大綱》明確提出:“在低年級教學基本口算的基礎上、中高年級要是適當加強口算訓練。”口算能力的提高必將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也必將為計算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課題組堅持以口算訓練為突破口,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

在課上,我堅持做到:“節節有口算,天天練口算”,使學生逐步達到熟練。每次練習都要有明確的目的,恰當的要求,訓練的方法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像奪紅旗、對抗賽、接力賽、口算游戲等,注意形式的多樣性,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練口算的積極性。比如授新課前,堅持用5分鐘時間搞口算基本訓練。這種課堂口算訓練形式,要求學生合理選擇算法,在短時間內正確地計算出結果。這種訓練要有的放矢,有計劃、有安排。

比如講“乘數是兩三位數的乘法”時,可安排乘加的口算內容;講“除數是兩三位數的除法”時,可安排乘減的口算內容的練習題。這樣開始時比較費時間,但只要堂堂練、天天練、就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重視對估算能力的培養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估算以口算、筆算為基礎,而估算的靈活運用反過來也會促進口算、筆算的更加熟練、準確,二者是辯證的統一體,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算應做為小學數學教學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方式來培養。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的養成,對于提高他們的觀察、處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小學數學中是以口算和筆算為基礎的。但估算與口算、筆算又是相輔相成的,估算反過來又能促進口算和筆算,口算和筆算是圍繞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展開的,即加、減、乘、除四種運算進行復合而成的。因此,估算的基本方法也就應包括加、減、乘、除四種估算方法,只要學會這四種基本方法,大多數的估算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估算方法很多,有的也比較靈活,下面是我們常用的幾種:

低位估算法。即只計算算式中的最低位就能預知或用此法檢驗原式的值是否準確,此法常用于驗算。如:467-198的簡便算法,學生對多減要加上還是要再減,往往易錯,只要口算17-8=9從結果的個位可預知原式的正確率。

高位估算法。即只計算算式中幾個已知數的最高位,然后根據最高位的運算結果估計整個算式的值的正確率。如:4278÷73,因4278≈4200,73≈70,從4200÷70=60中,可判斷商的最高位是否正確。

在平常的課堂計算學習中,在計算前可進行估算,使學生合理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去思考問題。在計算后對結果也進行估算,可以使學生獲得有價值的檢驗。

比如:124×42,計算前讓學生估算一下,學生把125看作120,把42看作40,125×40=5000,所以124×42大約在5000左右。然后在計算后繼續讓學生估算,兩個數的個位上分別是4和2,所以所得乘積的個位上肯定是8,與計算出來的結果對比,若不是8,那肯定是算錯,起到檢驗的效果。

三、注重計算方法,思想的教學

有些計算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其實很簡單,就算老師不教,大部分學生也會算。但是作為教師,決不能只滿足于學生會算,而是讓學生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白算理,總結出法則,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過程中。

比如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102×24,從回顧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過渡到三位數乘兩位數,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快的把102×24計算出來,并且學生在列豎式的時候習慣性的把102寫在上面,把24寫在102的下面,從表面看來,學生好像都會了,但如果老師對計算過程不多加解釋,而突然把24寫在上面,把102寫在24的下面讓學生們列豎式計算,學生就開始出錯了,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計算道理。所以,一節計算課決不僅僅只停留于計算能力。要讓學生參與到計算的過程,不但會算,而且要知道為什么這樣算,這才是計算課應該達到的真正目的。

四、培養堅強的意志。

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對學生能夠長期進行準確、快速的計算,會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

每天堅持練一練。計算教學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可以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適時適量地進行一些口算訓練,在我們班每天20題的口算訓練已成為學生的習慣。通過長期堅持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第3篇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教會學生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準、快的目的。1.講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于樂,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在強調計算的同時,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用卡片自編計算題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2.以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激發興趣。教學中,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二、培養堅強的意志

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對學生能夠長期進行準確、快速的計算,會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每天堅持練一練。計算教學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可以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適時適量地進行一些口算訓練,在我們班每天10題的口算訓練已成為學生的習慣。通過長期堅持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針對聾啞學生只喜歡做簡單的計算題,不喜歡做或做不對稍復雜的計算、簡算等題目的弱點,教學中要善于發現聾啞學生的手語表達障礙和思維障礙,克服影響學生正確計算的心理因素。鼓勵學生一題多解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意志。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并做到先復習后練習,練習中刻苦鉆研,細心推敲,不輕易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還要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

教師還要加強手語表達和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手語和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教師還要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如:解題教學,審題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手語正確,板書簡明,重點突出。

四、注重反饋,強化學生數感意識

“新課標”首次提出了“數感”一詞。概括地說,數感就是一個人對數的意義和運算的直覺感知。具有良好數感的人,對數的意義和運算有靈敏而強烈的感覺、感受和感知的能力,并能作出迅速準確的反應。但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認真扎實的知識學習,更需要及時有效的反饋練習,通過一些必要的練習反復作用于學生的感知,附著于學生的知識結構,久而久之,以達到強化數感的目的。

1.注意反饋時效。這方面傳統的計算教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既有短時反饋,如“鋪墊引路及時練”,“鞏固新知當堂練”等;也有長效反饋,如“基本口算天天練”,“易錯習題時常練”等。這些練習,進一步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知識,促進了知識的內化,也潛移默化地訓練了學生的數感。

2.變換反饋形式。針對不同年級計算上的要點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反饋的形式可開放些、多樣些。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著重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建立起良好的數感,從而提高計算能力。

3.升華反饋內容。高效的反饋練習,需要不斷變換角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擊疑點而精心設計。通過升華反饋內容,在比較中強化感知性、感應性和感受性。

五、注重應用,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1.豐富試題呈現的方式。現有的數學教材中對計算試題的呈現方式極其簡單,基本上是以直接出現為主。“新課標”強調要通過現實生活的情境使學生體驗、感受和理解數與運算的意義,要呈現給學生大量的現實背景,使學生從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更深刻地理解數學,認識生活。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能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或用生活題、對話題的形式,或用創設生活情境、問題情境等方法賦予計算試題生活的活力。如教學“小數乘整數6.5×4”一課時,我是以生活題的形式引入的:商店里一支圓珠筆賣6.5元,王強準備買4支這樣的圓珠筆共要付多少錢?這樣的呈現方式“把數學生活化”,雖然比直接出示要麻煩些,但卻能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將所學的計算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購物問題、分物品問題聯系在一起,從而明確了所學知識的現實意義。

第4篇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計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因為數學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過計算來進行;數學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步驟、結果也要通過計算來落實。幾何知識的教學要涉及周長、面積、體積的求法,這些公式的推導與運用同樣離不開計算,至于簡易方程、比例和統計圖表等知識也無不與計算密切相關。可見學生的計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我是一名鄉鎮小學教師,我校生源大都來自周邊村屯,因為家長忙于農活和家務,疏于對幼兒的文化知識方面的引導,所以我們的大部分學生上小學時,沒有良好學習習慣,沒有多少計算能力。多年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不斷思索,不斷實踐,有了一些心得。

1.全面了解學生基本情況,隨時改進教學方法

孔子云:"因材施教"。學生個體差異不同,采用的教學方法自然也不同。了解學生的家庭氛圍,性格特點很有必要,我經常與家長溝通,盡力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而且隨著時間的遷移,教學方法也要不斷調整。大致以2000年為分水嶺,這之前的小學生,家境大多一般,能吃苦耐勞,雖然幾乎都不曾接受正規的學前教育,但是聽老師的話,學習很努力,課上課下注意力集中,認真完成作業,當教師的工作就比較簡單,指導方法,多做練習,大部分的學生計算能力都不錯。2000年以后的學生,因為經濟條件的改善,計劃生育后獨生子女開始做父母等原因,學生越來越嬌氣,注意力、耐力、控制力都讓人頭疼。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及時改進教育方法,努力采用多種方法、形式,以盡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激發興趣是永遠的工作

低年級的學生有學具配合時,學生很樂意計算,但接觸到應用題時,學生就容易產生畏難、厭倦的心理。為了防止學生產生這種不利于學習的心理。我根據學生的興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前的學生對孫悟空豬八戒感興趣,我就自編問題,"孫悟空摘了10個桃子,豬八戒偷吃了2個,還剩幾個?"學生非常愉悅,很快就能計算出結果。我繼續說:"孫悟空又去摘了很多個桃子,路上不小心丟了一些,它還有多少?"學生一起大叫道:"老師你也沒說數啊,我們怎么算。"看到學生的計算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我及時鼓勵學生自己編題,請同學計算,一節課下來,教學目標能很好的完成,學生的計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現在的學生喜歡喜羊羊與灰太狼,我就把它們"請"進課堂,學生愛吃的零食,愛做的游戲,愛看的電視劇,我都常常引進課堂,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和計算能力。

我還模仿語文課前三分鐘說話的形式,在數學課上進行三分鐘口算的訓練。為了保持學生的興趣,盡量采用多種形式。有時兩個學生站在講臺前,一個出題一個答題,看誰的準確率高,有時或者一組同學從排頭到排尾,快速回答問題,有時讓學生向自己的對手發出挑戰,對方答對多少道題就算挑戰失敗。其實學生自己就能想出很多種辦法。這些辦法都是可以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的。總之,作為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永遠的工作,要不斷求新、求變。

3.明白算理才能打好基礎

計算時合理的計算方法就是提高正確率的方法之一,大綱強調,"筆算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據算理,掌握法則,再根據法則指導計算",學生掌握計算法則關鍵在于理解。既要學生懂得怎樣算,更要學生懂為什么要這樣算。每一種運算都有一定的理論依據,掌握這些理論依據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如果不懂算理,只是機械訓練就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具體情況。 低年級學生有學具,當學生松手操作時,很容易接受算理。教學時,可利用教具演示或學具操作等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如一年級教學初步認識"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性質時,先讓學生觀察教師右手有3朵花,左手有6朵花,然后要求學生按照教師兩手出示的順序列出加法算式,并計算出結果。教師先右手后左手,列式為:3+6=9,先左手后右手,列式為:6+3=9。使學生看到加數位置的交換,只不過是出示的順序有所變化,因此,并不影響計算的結果。通過演示,可以直觀形象地說明:在加法計算中,交換加數位置和不變的道理。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項復雜而又細致的工作,需要結合教學實際長期進行培養和訓練。因此,我們應該在強化基礎知識教學,形成一定的計算基本技能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下功夫,力求使我們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計算能力。

第5篇

在新課標要求下,中學生在計算方面有如下要求:重視口算、加強心算、淡化筆算、學會應用計算機運算,鼓勵算法的多樣話。然而,在現階段許多中學老師卻出現對這方面不夠重視的問題。在他們看來計算不過就是簡單的加減乘除的過程。這方面應該是小學老師完成的任務,他們只要求學生能夠得出準確的結果,從不在乎得出這一結果的過程。因此,造成許多中學生計算能力欠缺,同時導致學生在數學的其他環節也造成一定的缺憾。比如,重結果 輕過程、重技巧 輕算法、重精算 輕估算等等。另如:部分學生過分的依賴計算機求解,從而使這部分學生對計算法則掌握不牢、計算能力下降、缺乏驗算習慣。這些都可能導致學生陷入題海戰術,進而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限制學生創新思維發展,使學生缺少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怎樣提高中學生的計算能力?在我看來,這要得意識到計算他不是一個簡單的求值過程。它是運算能力的一個分支,其中運算能力還包括:記憶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聯想能力、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因此,要提高計算能力,必須提高運算能力中的其他方面,諸如:記憶能力、觀察能力等。我就認為它們對計算能力的培養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現在我從如下幾方面來具體談談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方法。

基本口算要求百分之百正確,要求達到熟練程度。初中各年級都應該按口算訓練的要求,嚴格地,經常性的對學生進行訓練。處一、二、三年級除完成本學年段的口算訓練外,能用口算的地方要求引導、鼓勵學生進行口算。特別是在乘方、開方及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時,那一步可以口算,就盡量要求學生口算,而不要筆算。

還可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一是取整估算,就是用已知數據的近視值進行估算。二是常規估算。如從計算整數算式中幾個數目的最低位的運算求結果,就能預知計算結果的最低位數是幾;整數乘法中積的位數等于被乘數的位數與乘數的位數之和少1,整數除法中商的位數等于被除數的位數與除數的位數之差或比這個差多1。三是取樣估算。如計算 。

初高中有許多數學公式,能夠化簡計算,只要我們教師恰當的引導學生,經常運用這些公式,就能夠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這里我就不一一枚舉了。

加強簡便的運算訓練,提高運算的整體把握能力,要充分運用已學過的運算定律、性質、合理改變運算順序,使運算盡可能簡便、正確。教給學生一些巧算技巧。可以這樣說,把握好這一點,是提高運算速度的最有效途徑,因此,這一點很關鍵,教師在授課時必須進行適當的傳授,把一些常用有效的技巧教給學生。

擴展數學視野,形成良好數感,學生應該具有對于數及其運算的敏捷感知與深入認識,這種素質稱為數感; 類似地,對數學符號的感知和理解稱為符號感.良好的數感和符號感是計算能力的基礎,它們有助于學生分析問題情景,形成數學的直覺,有助于對運算結果進行估算,探討顯示在計算器或計算機上的運算結果的合理性.良好的數感和符號感有助于建立猜想,檢查猜想的合理性.因此,幫助學生發展數感和符號感是發展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途徑.初中畢業生應該理解基本運算,能夠熟練的進行整數\小數和分數的運算.而高中生更應該清楚地理解數系的概念,了解不同數系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探討一個數系的性質在另一個數系中是否仍然成立隨著符號感的發展,學生能夠發現有關數的一般性質.在美國,高中生還要學習與運用向量和矩陣,概率與統計.寬廣的數學視野能夠開拓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發展學生的計算能力。

高中生應該越來越熟練的處理非常大的數和非常小的數,例如化學中的阿拂加德羅數( )是非常大的數,在生物學中用來描述細胞核大小的數是非常小的數.作為未來的公民,學生應該掌握兆與一百萬兆的差別,前者可以表述政府中等規模項目的花費,后者可以表述國家某項大型預算.通過現實生活的線索,可以有效的發展數感和符號感。

學生應該理解數系的發展,從非負整數到整數,從有理數到實數,進而從實數到復數.對于數的敏銳感知是解方程的基礎.學生應該理解一些類型的方程在某個系數中有解,而在另一個系數中無解.例如方程 沒有整數解,但是他有有理數解;方程 =2沒有有理數解,但是他有實數解,方程 沒有實數解,但是他有復數解.鑒于初中生已學過無理數,高中生應該發展對實數系的理解,如果給出了原點和單位向量,數軸上的每一個點都應該對應與一個實數,反之亦然.學生應該理解有理數和無理數的區別,無理數不能由分數,有限小數或循環小數近視表達, 是無理數,然而,無理數卻遠不只是 。

發展直觀感知,強調理性思考,如果說,傳統的計算理念強調計算的熟練和準確,這要求學生應該用思考指導計算.當進行計算時,無論用心算,筆算或用計算機算,都應該認真分析問題情境,選擇合理解法,靈活運用符號,并對結果進行反思。

縱觀上文,我從培養計算能力的意義、中學生計算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怎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三方面入手,重點放在計算能力的培養上,通過用一些例題的形式對一些方法進行詳細的講述,數學計算能力的強弱,對中學生的數學成績有著直接的影響。我寫此文的目的,也在于使更多的學生,特別是計算能力差的學生,從中獲得幫助,讓他們走出數學的煩惱,從此愛上數學。

第6篇

關鍵詞: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應用能力;培養

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為了切實達到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的目的,各計算機教師務必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如此,才能真正完成中職學校為社會培養專業人才的任務。而作為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學生,也唯有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才有可能成長為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那么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及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具體方法兩方面進行簡單分析。

一、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與普通高中的學生相比,中職學生有其特殊性。首先,中職學生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其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也遠遠比不上普通高中學生,并且他們關于計算機知識的理論與實踐是脫節

的。由此,在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計算機理論知識教學,更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其次,與普通高中學生不同的是,中職學生更多的是注重技能培養,因為他們走出校園就意味著步入工作崗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師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如此,方能保證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勝任相關工作的任務。

從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來看,各行各業都離不開計算機,因而作為中職學校的學生,必須利用在校的兩三年時間,積極學習并掌握相關的計算機知識,并努力培養自身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這樣,才能借助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也才能在往后的工作崗位上做出自己的貢獻。由此不難看出,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不容忽視,這是學生立足于社會的根本。

二、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具體方法

鑒于上述所分析的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而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具體而言,還應根據教師的教學實際來定。以下是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總結出來的幾個培養中職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方法。

1.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所謂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就是指教師在教學之前先給學生安排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一些任務并要求學生完成。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新知識,然后在知識的指導下大膽動手,以完成相關任務。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法,學生能更加積極自主地學習知識并進行應用,這對于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如,教學Word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先安排學生自主設計一張獨具特色的名片。學生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必然會努力探索,從而在完成這一任務的同時,其計算機應用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2.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在傳統計算機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忽視了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總是習慣于將知識硬塞給學生,導致學生的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只知道接受知識,應用能力簡直就無從說起。對此,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為了充分激活課堂,激發學生的計算機學習興趣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積極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力求通過這樣的方法來有效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比如,引導學生制作一張聲像圖文并茂的動畫,就可以讓學生合作完成。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自然得到有效的培養。

3.采用拓展延伸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學以致用的最好見證就是通過拓展延伸的方法來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學。因而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教師務必在教學之后安排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務要求學生完成,這樣,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的同時,也就達到了知識應用的目的,其計算機應用能力也自然得到培養。具體來說,比如,在課堂上學習了相關知識點,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積極借助課外時間從網絡上查找相關資料以豐富課堂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有效地將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技能,有效做到了學以致用,充分培養了自身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當然,培養中職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方法遠遠不止這些,具體而言,還需各教師根據自身實際來定。但是無論采用哪一種方法,其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可謂殊途同歸。

總之,就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而言,計算機的應用永遠處于重要地位,計算機永遠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學科。尤其對于即將走上相關工作崗位的學生來說,計算機的學習更是至關重要。因此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務必立足于學生實際,積極引導學生掌握相關計算機應用的知識,有效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從而使學生迅速成長為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田家華.淺談中職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J].職業技術教育,2012(05).

[2]崔亞軍.關于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探討[J].考試周刊,2012(67).

第7篇

關鍵詞: 計算機 創新 實踐 培養

職高教育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應該是社會對計算機應用人才的需求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而現在職高計算機教育的專業設置和專業課程的內容,以及教育方法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會需求的脫節。因此,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只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并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革,才能使通過職高計算機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社會上有一定的競爭力,使職高的計算機教育事業更加蓬勃發展。

一、轉變思想觀念

新的教育功能模式要求教師應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探求知識的引路者,從注重“知識的繼承”到注重“自主創新”,從注重“知識的灌輸”到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樹立以創新為榮的進步觀念。計算機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收集信息、運用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而能力的培養有別于“知識的灌輸”,它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識的基礎上經過訓練和實踐鍛煉而成的。在計算機教學中如果能夠著重注意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從長遠看對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認為中國學生與美國學生相比最大的差異是:中國學生雖能在考試中獲得較高的分數,但比美國學生缺乏創造力、動手能力。這種差異的根源在于我們把知識本身看得太重。由此可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深遠意義。

二、改革教學方法

(一)充分運用多媒體直觀教學。

現在多數計算機的課程的教學基本上仍然沿襲傳統的授課方法:板書+講解。由于現在的計算機各種軟件,特別是Windows下的各種軟件,均以圖標方式和鼠標操作為主,其操作直觀、便捷,這些軟件的應用與操作在黑板上是無法向學生講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設備向學生講解,也就是說,現在計算機的許多課程,應該以:演示+操作+講解(即邊講邊練)的新的授課方法進行講授。計算機教學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先進的工具,建設較為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進行直觀教學。

(二)運用打比方、類推法進行教學。

在講授比較抽象的問題時可以運用打比方、類推等方法進行講解。如用打比方,在講述計算機工作過程時,可將計算機比作人的大腦。人腦中的信息由眼、耳等感官輸入,相當于電腦的輸入設備,如鍵盤、鼠標、掃描儀等。人腦能記憶并將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相當于電腦的主機。人腦中的信息要由口、筆輸出,相當于電腦的輸出設備,如顯示器、打印機等。使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比喻中較好地理解計算機的工作過程。再如,類推法:在教學畫圖時要講解畫長方形和正方形、圓角矩形、圓或橢圓的方法。教師只需講解長方形、正方形的畫法,然后布置一個畫由長方形、圓及圓角矩形等組成的圖形,讓學生在實踐中自己運用類推法來完成。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加強實踐能力的教學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加強實踐能力的教學。

無論是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還是程序設計專業課程,上機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不經過大量上機操作,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計算機知識。相對于傳統的教學,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室進行上機操作教學也具有很大的優勢。以往,教師在上計算機實驗課之前,先要“講實驗”,即把實驗內容從頭到尾講解一番,說明每一步可能遇到什么問題,問題的原因是什么,應如何解決,教師還必須強調學生不要進行諸如刪除系統文件、修改注冊表等操作。這種教學方法講解和實際操作分離,不符合計算機學科的學習規律,教學效果往往不很理想。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室,完全可實現教師講解和學生實際操作同步進行,教師通過操作計算機,直接向學生展示操作效果,學生即可模仿教師進行操作,這相當于教師在“手把手”地教每個學生,這樣,可使學生很快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步驟,直接學到教師的操作技巧,最大限度地減少誤操作,是學習計算機操作的捷徑。

(二)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對于職高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應用能力應以“學生有一技之長”為主導思想,在課程設置上,注重社會實效,減少理論課程,多開設計算機應用軟件課程,增強應用技能培養,知識面不要求太廣,但一定要突出專業特色。比如:計算機工具軟件應用、微機的安裝與調試等課程的開設都突出專業特色,也突出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技能。目前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普遍較差,主要原因是上機實踐的時間偏少,實驗設備檔次不夠,以及教師實踐指導方法的缺陷等。計算機專業是實踐能力要求很強的一個專業,一定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要敢于面對困難,戰勝困難,并相信自己有戰勝困難的勇氣、能力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問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善于質疑,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自學能力的培養是計算機教育的延續。對于某些內容,教師不必全部講解,可以講出基本原理、內容,提出幾個啟發式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例如在介紹完C語言的一維數組后,可以提這樣幾個問題:二維數組的“維”是什么含義?二維數組和一維數組有什么關系?三維數組和二維數組有什么關系?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就會更容易掌握二維數組和多維數組。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沒有學習興趣,是學生是否能學好的重要因素。而上機練習又是學好計算機的關鍵。我認為案例法和討論法是培養學生興趣的行之有效的兩種方法。以討論法為例,就是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分組討論解決學習或上機的一些問題,教師對于共同的問題根據情況進行解答或啟發學生去上機實踐從而得出正確答案。在實施時,分組很重要,男女學生的比例以及善于言談者與不善言談者的比例一定要適當,才能保證討論氣氛熱烈。這些方法都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培養他們的興趣,督促他們勤于上機實踐起了很好的作用。

總之,職高學校計算機教育更要注重實踐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提高職高學生的競爭能力。

第8篇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計算能力

計算是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基本技能。在小學,計算教學更是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可見計算教學的重要性。計算教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對數學的興趣。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科學中各個領域都有非常巨大的變化,但是基本的計算方法卻沒有多大的變化,這充分說明小學數學中計算的基礎性和工具性。在小學階段學好計算,并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這是一件終身受益的事情。許多教師都明白這些道理,于是積極響應課程標準要求,在引導學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時,將生活中的計算帶入課堂,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筆者認為,在習慣了一套計算教學模式后,小學生計算能力培養還需要深入探究。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 培養學生計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教會學生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準、快的目的。

1.1創設故事情境,培養計算興趣

新課標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我將計算教學置身于某個情境之中,使枯燥乏味的計算課,充滿了生趣。例如在鞏固“7的加減法”時,我先出示小貓在草地上抓蝴蝶的情景圖,一共7只蝴蝶,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小貓在草地上要做什么,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編出故事情境。讓小貓繼續抓,根據小貓抓的結果,列出算式。這樣通過教材創設的小貓抓蝴蝶的情境,學生在全情投入幫助小貓抓蝴蝶的過程中鞏固計算,不但學得輕松愉快,而且計算的正確率也高了。

1.2講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

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于樂,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在強調計算的同時,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還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1.3以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激發興趣

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2 給學生講清計算算理

數學課標強調,“筆算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據算理,掌握法則,再以法則指導計算”。學生掌握計算法則關鍵在于理解。既要學生懂得怎樣算,更要學生懂為什么要這樣算。如教學《用兩位數乘》(“九義”六冊),要使學生理解兩點:①24×13通過直觀圖使學生看到,就是求13個24連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數是多少即3個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數是多少即10個24是多少,然后把兩個積加起來,從而讓學生知道,計算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要分兩步乘,第三步是相加,這樣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通過例題教學,使計算的每一步都成為有意義的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計算過程中還要強調數的位置原則,“用乘數個位上的數去算”就是求3個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數3對齊寫在個位上。“用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就是求10個24個得240,(也可看成24個10)所以4要寫在十位上”,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數位對齊的道理。這樣,通過反復訓練,就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法則。

3 加強學生思維訓練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要教學生學會,并促進會學,就“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計算教學同樣要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核心,重視并加強思維訓練。

數學課標指出:“小學數學教學要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要把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貫穿在各年級教學的始終。”如何加強思維訓練呢?

3.1提供思路,教給思維方法

過去計算教學以“算”為主,學生沒有“說”的機會。現在稍為重視“說”的訓練,但缺乏說的指導。因此必須給學提供思路,教給思維方法。如在教第六冊混合運算74+100÷5×3時,可引導學生復習混合運算順序,然后叫學生結合例題思考,并用符號勾畫出運算順序,讓學生說出:這道題里有幾種運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學生沿著圖示指引的思路,按順序、有條理的思考和回答問題。可引導學生這樣說:這道題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00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積,最后求74與積的和。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3.2加強直觀,重視操作、演示

思維是在直觀的基礎上形成表象,概念,并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中不斷發展起來的,在操作時要讓學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語言表述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如第一冊在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中配合直觀操作,突出計算規律的教學,讓學生體會“湊十”過程,邊動手,邊思考,用操作幫助思維,用思維指揮操作,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3探求合理、靈活的算法

在學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探求合理、靈活的算法,盡快找到計算捷徑,形成靈活多變的計算技能。如:根據0和1在計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簡便算法的基礎上可進行口算。

4.養成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并做到先復習后練習,練習中刻苦鉆研,細心推敲,不輕易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還要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

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如:解題教學,審題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板書簡明,重點突出。

培養學生良好計算習慣時,教師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統一辦法與要求,堅持不懈,一抓到底。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第9篇

關鍵詞: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計算思維;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模式;網絡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28-6348-02

1 概述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是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重要分支,是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進行計算機能力培養的重要課程之一。它具有面向對象的可視化設計工具、事件驅動的編程機制、強大的數據庫處理功能等特點。在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中培養計算思維能力,其目的是不僅使學生掌握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語言,提高編程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從而為將來從事應用程序的算法設計、程序開發奠定良好的基礎。

2 計算思維

計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最初是由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于2006年3月在美國計算機權威雜志ACM《Communication of the ACM》會刊上給出并定義。她指出,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進行問題求解、系統設計、以及人類行為理解等涵蓋計算機科學之廣度的一系列思維活動[1]。

計算思維這概念一經推出,就被國內外計算機界、社會學界以及哲學界的廣大專家學者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與探討。比如,2007年3月,卡內基?梅隆大學和微軟公司宣布建立“微軟-卡內基梅隆計算思維中心”。美國計算機協會(ACM)要求將“計算思維”的概念及其本質加入到“計算機導論”課程中[2]。美國國家計算機科學技術教師協會(CSTA)了名為《計算思維:一個所有課堂問題解決的工具》的報告,詳細敘述了什么是計算思維,并得到微軟公司的大力支持[3]。2009年,我國的《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提出了計算機基礎教學需達到的4項能力要求:“對計算機的認知能力、應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網絡的學習能力、依托信息技術的共處能力”[4]。2010年,九校聯盟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聯盟聯合聲明指出:“計算機基礎是培養大學生者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思維能力培養是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核心任務,現今教學改革的重心是加強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以此進一步確定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基礎地位和師資隊伍的建設”[5]。可見,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地位越來越受到部分高校的重視。

3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中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

3.1重新定位師生角色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知識傳授、教導的主宰者,而學生是接受知識的被動者。造成的結果是學生不愛動腦筋,沒有自己的思維,也不能堅持跟隨著教師的思維走。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位教師和學生的角色。

1) 學生為真正的主體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最大的難題是讓學生系統構建知識[6]。因此,學生應當是知識學習的負責人,構建知識架構的主體。一切為了學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需要從觀念上徹底改變,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而教師只是幫助學生的領路人。

2) 教師為學生的領路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知識點設計出符合教學內容的場景,幫助學生架構知識。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知識,使得合理的探究,自主地解決新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逐步減少外部控制,增加學生自我控制學習的過程。

3.2 采用多種教學模式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包含的內容繁多,比如可視化界面設計、基礎理論、算法設計、程序設計等。各個內容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因此,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要求。在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教學中,采用了基于計算思維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模式、網絡自主學習模式等。

1) 基于計算思維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只負責提出任務,以及對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而學生只負責完成任務,至于在任務的實施過程中采取何種解決方法則基本無要求。但是我們現在需要培養學生運用思維方法去完成任務。因此,采用的辦法就是在任務的提出、實施、完成等環節都要運用計算思維的方法。可見,基于計算思維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不再強調任務的完成,而是強調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中如何學會用計算思維的方法去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2) 基于計算思維的探究式教學模式

基于計算思維的探究教學模式指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從而達到學習知識的目的。整個教學過程包括問題的提出、問題的探究、問題的解決。可見,探究式教學的核心是問題,學習過程則圍繞著問題而展開。對于教師而言,事先必須根據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精心設計出難易適中的問題。對于學生而言,則在對問題探究過程進行細分為幾個小環節,然后在每個小環節中都要加入計算智能方法的因素,運用計算智能的方法貫穿整個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例如,“遞歸”問題比較抽象,教師不容易講解清楚,學生又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盡可能地找出一些遞歸的小游戲,這樣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度,學生也能在游戲中感知“遞歸”的算法思想。這樣不僅使教學變得容易,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計算智能能力。

3) 基于計算思維的網絡自主學習模式

網絡自主學習模式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學生不受時空的限制,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學習。隨著計算機網絡的迅猛發展,網絡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很多便利,比如,可以下載共享資源,從而使得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已經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所謂基于計算思維的網絡自主學習就是指學生利用計算機網絡提供的學習資源,自主地學習知識。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交互、探究等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

3.3 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理論知識部分,采用課堂教學方式,主要介紹VB程序設計語言,通過實例引導學生進行程序設計,培養學生的編程能力;二是實踐部分,與理論教學配合,一方面驗證課堂教學所學的編程語言和編程技術,鞏固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進行實際編程訓練,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運用。

在課堂講授中,從各種現實世界問題出發,設計教學知識。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必須考慮三個方面:(1)明確每次課的知識點以及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設計方面力求涵蓋所有的知識點,但要根據重點和難點設計不同的教學策略。(2)明確學生的知識水平。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選取難易程度合適的案例,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做到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3)明確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對于同一問題經常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在設計內容時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通過對不同方案的比較,使學生明了運用計算思維方法的重要性,也能提高學生對解決問題的興趣。

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經常機械地照“抄”教材上的程序實例來驗證。若一直是驗證性實驗,則學生就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整個實驗內容分為三個階段:(1)驗證型實驗。對于初學者而言,為了給學生打好基礎,要想了解進而掌握很多新概念和控件,驗證性實驗必不可少。(2)綜合型實驗。當學生學到一定階段時,需要把前面的知識點做一個小小的綜合。綜合型實驗能反映出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成果。因此,在設計綜合性實驗時要考慮規模是否適中,是否包含了前面的知識點,也可以在程序中增加一些新的尚未學的知識,激發學生的自學能力。(3)課程設計實驗。在計算機等級考試開始前,學校都會安排為期一周的課程設計環節。課程設計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考查學生水平的機會,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通過課程設計還能熟悉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內容、題型、知識點等,從而幫助學生能在計算機等級考試中獲得一個比較滿意的成績。

4 結束語

在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教學中,以培養計算思維能力為核心,可以從思維方法的高度培養學生,使得學生能自主地學習,親身體驗學習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這樣的學習方式更能符合國家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今后,我們需要繼續探究如何將計算思維的思想融合到大學教育中的各門課程中。

參考文獻:

[1] Jeannette M W. Computational Thinking[J]. Communications of ACM. 2006,49(3):33-35.

[2] 陳國良,董榮勝. 計算思維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J]. 中國大學教學, 2011(1):9.

[3] Philips P.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 problem-solving tool for every classroom [EB/OI]. http:///Resources/sub/ResourceFiles/ComputationalThinking.pdf. 2008.

[4] 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10篇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13-02

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的基礎之一,它是學生學好數學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如何,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質量。因此,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更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一項主要的任務。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有許多小學生總認為計算比應用題要簡單得多,因此在計算過程中大意輕敵,注意力不能集中,從而導致計算過程漏洞百出,題目自然也做錯了。因此,筆者就來談一談近年來對小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的一些看法。

1.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就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對于實現他們的課堂主體地位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影響。《論語》中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知道的人不如喜歡的人,喜歡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所以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教會學生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準、快的目的。在計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采取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情境,來豐富學生的計算課堂,可以想象一下,小學生本來學習自制力就不足,學習主動性不強,如果單純的讓學生進行計算、書寫,時間久了就會導致學生的厭煩,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以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激發興趣。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比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講科學家高斯小時候計算"1+2+3+……+99+100"的故事,讓學生能夠從故事中得到一定的啟發,另外也激發他們的計算興趣,實現教學的有效進行。

2.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大多數是粗心大意、馬虎、字跡潦草等不良習慣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證。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并做到先復習后練習,練習中刻苦鉆研,細心推敲,不輕易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還要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教師還要強調作業、練習的書寫一定要工整和規范,數字間要有適當的間隔,豎式要相同數位對齊,條理清楚。因為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培養學生良好計算習慣時,教師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統一辦法與要求,堅持不懈,一抓到底。

3.加強語言訓練,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正確的思維活動離不開語言的參與。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對學生加強語言訓練。我在教學中經常鼓勵學生大膽地說,且說時聲音要響亮。更主要的要求是要正確地說,完整的說。例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經常會把"增加到"說成"增加";把"除以"讀作"除"……學生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要及時地給予糾正。因此我們平時就要引導學生完整地、正確地說,才能完整正確地表達數的含義、數學知識的算理,從而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4.注重口算、估算練習,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鼓勵)算法多樣化。"新課改以來,雖然重視口算與估算方法的訓練,卻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訓練方式單一,無法激發學生口算、估算的興趣,學生對口算、估算有畏難情緒等。因此我認為我們有必須加強口算、估算教學,以此來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1、結合日常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算、估算的意識和興趣。(每天分類練習5分鐘,題量要適中,還要由易到難,有梯度。)口算、估算的能力和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訓練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訓練才能實現的,同時訓練形式應活潑多樣,方法簡單易行,可以直接筆算,也可以視算,還可以聽算,數量可以循序漸進,由少到多。2、注意學生易混淆易出錯的口算題訓練,如:"15×4=,14×5=、25×4=、24×5="等。

5.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

總之,要創造符合小學生發展的數學,計算技能的提高始終不能放松。教師成在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具的基礎卜,注重夯實學生數學的學習基礎,糅合數學與生活間的聯系,真正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與實效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涂樸珍.小學數學口算教學的有效策略[J].科學導報,2009年S1期

第11篇

關鍵詞:科學計算;教學改革;課程體系;運算能力

Abstract:Scientific computing power is the ability to solve computational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by using of modern computational tools and methods,and is the important link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through the reform on the 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 and course system,etc,we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ways and methods on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computing power.

Key words:scientific computing,teaching reform,curriculum system,operation ability.

引言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一般是培養具有良好數學知識,掌握計算機軟件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設計能力和較強的編程能力,并運用數學和計算機技能(包括常用語言、工具及一些專用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專門人才。這一培養目標體現了科學計算能力的重要性,它包含數學計算,計算機應用能力,相關領域知識應用能力等,是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必備的基本能力。目前,對于教學過程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國外已經進行廣泛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1]。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在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時調整教學模式,強調對學生計算能力和計算機素質的培養。教學過程分三個階段進行:首先用較短時間進行程序語言基礎知識的教學,再通過大量初級訓練提高學生對于語言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學生熟練掌握語言基本應用的情況下,最后用較長的實踐課時引導學生進行課程設計,并通過完成一個或多個項目,鍛煉學生使用程序設計語言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國內也有很多高校嘗試各種提高學生科學計算能力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說,除了“理論”和“實驗”之外,“計算”已成為與其并列的第三種科學方法。本文以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改革為例,提出關于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的一些建議。

一、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應注重學生計算能力培養

在全國招生的情況下,學生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院校,在科學計算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差異較大,這也對學生培養造成較大難度。教師應注意教學環節的安排,做到科學合理。應將強計算能力的培養作為課程教學一個重要目標,這也是符合信息化時代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順應課程的發展形勢的重要舉措[2-4]。課程的引入非常關鍵,如果教師忽略了這一環節,學生學習起來會缺乏目的性,不知道一節課老師究竟要講什么,怎么講,講的內容可以用來解決什么問題等,這些問題都可以在課程引入過程中說清楚,并可通過數學史的知識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先對課堂內容感興趣。在教師講解內容時應注意語言的嚴密和簡練,力爭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準確描述抽象的數學定義和定理。只有學生理解最基本的理論,才能運用其解決問題,再通過練習題的跟進,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的目的。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各類好的網絡資源不斷出現。近年來慕課(MOOC),“翻轉課堂”以及微課程等概念的出現,使人們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有了新的認識。教師應合理利用這些資源,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合理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課上、課下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翻轉課堂”(Fipped classroom 或 Invertedroom)是一種混合使用技術和親自動手活動的教學環境。在翻轉課堂中,典型的課堂講解時間由實驗和課內討論等活動代替,而課堂講解則以視頻等其他媒介形式由學生在課外活動時間完成[5-6]。而慕課(MOOC)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高度融合,是最具代表性的教育技術發展的產物。教師應該更好的發揮網絡、數據庫、圖形圖像技術、嵌入式軟件和多媒體的優勢,多引入實際例子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每節課應根據實際情況安排2-3道課堂練習讓學生完成,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完成情況了解學生解題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糾正,并通過練習增加學生的計算量,提高計算準確性。課后應布置適當的作業,作業可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討論有助于小組成員對作業中較難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從中發現錯誤,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問題

二、課程體系改革中深化計算能力培養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是很多高校一直探討的問題,力求在學生掌握數學基本理論的前提下,提高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側重培養學生的科學計算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各類課程可分模塊開設,例如學科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專業拓展課程模塊和實踐教學模塊等。

良好的數學基礎是培養科學計算能力的先決條件。應通過學科基礎課程模塊的開設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其中數學分析,高等代數和解析幾何非常重要,通過這些課程中的證明和推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論推導能力,并掌握數學中一些基本的理論和方法。

專業核心課程模塊為必修課,一般可分為應用軟件和數學軟件兩個方向,此模塊設置的情況直接影響學生邏輯思維和計算能力的培養。其中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與算法是應用軟件的基礎課程,數值逼近,微分方程數值解為利用數學軟件進行數值計算提供了基本理論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一些課程可開設較多學時的實驗課,例如,數值代數72學時,理論課與實驗課學時各占一半;微分方程數值解課開設18學時實驗。這些課程主要利用Matlab或Mathematica等數學軟件實現數值計算和分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Matlab或Mathematica的原代碼進行系統研究,了解命令的內部計算過程和編程方法技巧等,從而實現高效、準確的求解計算結果。而數據結構與算法,可開設20學時的實驗課,主要開設c語言。在上述這些課程的基礎上開設的數學建模是一門將數學和計算機軟件基本理論知識應用到解決各類實際問題的課程,并鼓勵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通過對課程中實驗環節的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由此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實現了遇到一些實際問題時能夠深入地分析問題,編寫算法,最終解決問題。

專業拓展課程模塊設置選修課程,主要開設數學軟件和應用軟件的后續課程,其中Java語言是應用非常廣泛的一門軟件類語言,可開設理論與實驗課比例為1:1。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網頁設計等均開設一定學時的上機課程。

實踐教學模塊主要包括應用軟件類的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課程實習,以及數學軟件類的數值逼近課程實習和數據分析課程實習,均為2周。這些實習是在相應課程開設的學期末設置的,教師可以安排適當的課題,課題應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每人一題或每小組一題,安排好每名學生完成哪項內容,學生可以查閱書籍,搜索網絡最終獨立完成或合作完成這些課題。

參考文獻:

[1]劉君瑞,姜學鋒,杜承烈.基于強計算能力培養的軟件技術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3,2:32-34.

[2]青海.不可忽視大學生科學計算能力的培養[J].中國電子教育,2005,(4):46-54.

[3]鄒北驥,理工類計算機基礎教育應面向工程計算能力培養[J].學科建設與教學研究,2009,16:109-111.

[4]寧,趙 |,宋方臻.MATLAB 教學應重視科學計算能力的培養[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5:73-75.

第12篇

一、“景、典、動”培養小學生計算的興趣

1.“景”——情景引入激發興趣

計算題比較枯燥無味,因此,教學時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將情景融入課堂教學中,同時要注意題目的靈活性、注意練習形式的多樣性,從而激發小學生的計算興趣,使學生不僅獲得練習計算的機會,形成熟練的計算技能,更培養了他們對計算的好奇心與熱愛。例如在學生學習乘法口訣后,可編故事記口訣、讀兒歌記口訣。(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教師和學生比賽看誰背得快。又例如在學生學會了多位數的乘法后,可以向學生介紹個位是5的兩個數相乘的簡便方法,如:15×15,先把個位的兩個5相乘得25,再用十位上的1乘比它多1的數,寫在百位上,所以得225。學生在驚訝中急不可待地計算,希望尋找答案,效果遠遠勝于讓他們算二三十道乘法計算題,而他們卻還不知疲倦地想再試試。

2.“典”——典型事例催生興趣

“典”就是要引經據典,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烘托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催生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學生從樂中得益,從樂中長智,不知不覺就迷上了數學。比如: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的陳景潤等等。

3.“動”——課外活動增添興趣

開展課外活動可豐富小學生的課外生活,而且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進行速算、巧算比賽、“開火車”比賽、爭當計算小能手、接力比賽、搶答、評智慧小名星等,增強了學生的競賽意識,提高了學生對計算的興趣。

二、“口、心、筆”切實增強小學生計算基本功

1.計算基本功包括:

(1)、10以內的加、減法;(2)、20以內加法、減法;(3)、表內乘除法;(4)、能湊成整十或整百數的加減法;(5)、判斷積和商的位數的方法等。這些基本功只有堅持天天練,才能達到熟練的程度,也才能為提高計算能力夯實基礎,為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掃除障礙。

2.《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了,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進行口算訓練,首先要從低年級抓起,教會學生口算方法。如:一年級應使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熟練地口算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并逐步達到脫口而出的程度。二年級則要使學生在理解乘法口訣意義,熟記口訣的基礎上,正確迅速地口算表內乘法和相應的除法,這樣為多位數加減乘除計算打好基礎。在教學中,我主要做到:

(1)每節課利用3至5分鐘的時間進行口算練習。

(2)變換訓練方式。如:聽題口算、看題口算、搶答、自算、互算、口算競賽、搶答賽、“開火車”計算等。

(3)鼓勵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進行口算。只要天天堅持訓練,這些方法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學生的口算水平,還能激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筆算時要求學生書寫要規范。書寫潦草、格式混亂、演算粗心馬虎,都是學生在做題中出錯的主要原因,要保證計算的正確性,先要培養學生在筆算時書寫工整、格式規范。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從書寫開始,從小學一年級就必須要求學生認真書寫阿拉伯數字和運算符號。

(5)進行持之以恒的訓練。俗話說,要想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就必須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口算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因此要每天根據不同的訓練內容,課前5分鐘的時間進行訓練,讓每天口算、聽算訓練成為學生的習慣。這樣常抓不懈,才會使我們的訓練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堅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1.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

審題時要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就是看清題中的數字和運算符號;二想就是想運算順序和簡便方法;三算就是認真計算不分心;四查就是認真檢查不犯錯。

2.培養認真演算的習慣。

從一年級開始演算時,要求書寫整潔,格式規范,方法合理,同時采取一定的措施強化學生規范打草稿的習慣,以保證計算的準確,檢查時方便明了。

3.培養耐心檢驗的習慣。

教育學生養成計算后認真檢查驗算的習慣,把檢驗當作計算題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把驗算變成一種內在的需要。

4.建立病題卡的習慣收集錯題類型,做到對癥下藥。

一般地說,學生在練習時產生的錯誤,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師指導下,有些比較容易糾正和克服,有些則糾正起來就比較困難,特別是這種錯誤在頭腦中已經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學中善于及時了解、收集筆算中存在的問題,有預見性、有針對性地選擇常見的典型錯例,與學生一起分析、交流,通過集體“會診”,達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對于那些形近而易錯的試題,則組織對比練習,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的能力。主要的典型“病例”有:

(1)運算順序錯誤。如:75-50+20=75-70=5

(2)運算性質錯誤。如:8×(125+10)=8×125+10=1010

(3)算理不清錯誤。如:71-17=64

(4)看錯數字和運算符號。如:27-9=3或4+58=9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州市| 都江堰市| 广灵县| 扶风县| 邢台县| 襄樊市| 邵阳市| 崇左市| 德保县| 东台市| 德化县| 洪洞县| 隆化县| 普洱| 徐州市| 罗江县| 邓州市| 怀来县| 大英县| 灵寿县| 叙永县| 垣曲县| 寿阳县| 山东| 石首市| 岐山县| 于田县| 昭平县| 大名县| 莆田市| 青河县| 定兴县| 孟州市| 大埔县| 新平| 息烽县| 电白县| 宁远县| 雅江县| 颍上县|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