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病人的健康教育

病人的健康教育

時間:2023-08-01 17:39: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病人的健康教育,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急診留觀病人健康教育的目標

通過護士對病人在留觀期間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識,康復保健知識,從而增強了預防保健意識,改變了病人的不健康行為,減少了因缺乏預防保健知識,而使所患疾病經常復發,加重了心身負擔的情況,縮短了留觀天數,減少了醫療糾紛,提高了護理質量。

急診留觀病人健康教育的特點

2.1通俗性特點:即健康教育語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由于病人起病急,情緒不穩定,老年病人較多,及病人的文化程度,背景不同,健康教育的內容中少用或盡量不用醫學術語,遇到必須使用醫學術語時,則深入淺出,并輔以相應解釋,使健康教育達到最佳的效果。

4.2隨機性特點:健康教育時注意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由于病人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及所患疾病病種不同,我們在進行健康教育時非常注意針對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內容,視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

4.3短暫性特點:急診病人的觀察期較短,急性病癥得到緩解即可出院,門診隨訪,而病情較重的病人經過短期的觀察后,視病情收治入院或手術治療,這就需要護士能合理安排工作,既不影響病人治療,又不延誤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4.4綜合性特點:急診留觀病人中以老年病人居多,而大多數老年病人同時患有兩種甚至更多的慢性疾病,責任護士便會向病人傳授具有綜合性的最新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內容,來消除病人因病重而產生的厭煩心理和自棄情緒。

4.5強化性特點:針對急診留觀病人中年齡相對老齡化及家屬比較多的特點,我們采取了反復強化的宣教方式,在健康教育過程中,同時注意觀察病人的意識、表情,來判斷病人是否明白。

4.6禮貌性特點:針對急診留觀病人的起病急,情緒不穩定,患者不能及時進行角色轉換的特點,在健康教育過程中,應表現出對病人充分尊重和友好,真誠相待,耐心負責的態度,決不能自以為是或用說教的語言,切忌生硬等語氣。

急診留觀病人健康教育的內容

3.1病人的權利與義務:主動介紹急診留觀病室的環境,醫療保險方法,便民措施,衛生注意事項,作息制度,安全制度,陪客制度,并告知病人對治療護理工作的支持與配合。

3.2常見的健康教育知識:全面系統的介紹內科、外科、神經科各種常見疾病的有關防病、康復知識。包括疾病的病因、癥狀、有關化驗檢查、飲食指導、運動療法、藥物療法、藥物的使用方法、出院指導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目前已制定出常見病、多發病的健康教育內容。示范教育:為了讓病人很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針對病人健康知識的水平及技巧的掌握深淺程度,護士現場對病人進行宣傳示范,如幫助長期臥床病人叩背、拍胸,教會病人有效咯痰,指導糖尿病病人測試尿糖方法,插胃管的配合等,每次示范后大家共同討論、切磋,從中得到啟發,從而提高每一位護士的示范宣教能力。

通過上述七種系統的健康教育形式,使急診護理工作由單純的治療服務,向預防、治療、護理、康復系統化保健服務轉變,通過與病人不斷交流,溝通,改善了護患關系,使病人滿意率提高。

4急診留觀病人的健康教育的評價方法

4.1與病人交談的方式:責任護士、護士長采用與病人交談的方式了解和檢查健康教育執行的程度和質量。

4.2集體交班時提問:在交班時不定期請責任護士介紹所屬病人的基本情況,檢查責任護士的了解程度,工作責任心和工作能力。

第2篇

健康教育是有計劃、有目的向病人以至健康人群傳授醫學保健知識、培養健康行為的一種護理活動,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整體護理正在向更深的層次展開,健康教育越來越成為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臨床實踐中,針對不同住院病人的具體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健康教育,對促進患者疾病康復提高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 教育內容

1.1 健康教育內容要有針對性,主要是護士要從收集到的護理資料中認真尋找護理問題,針對護理問題確定健康教育的重點內容,如一例脛腓骨骨折病人,我們在與其交談中發現她情緒低落、不思飲食、睡眠欠佳等,我們要進行健康教育時,將這些問題視為重點,耐心給病人解釋,要有良好的心態,增加營養、保證睡眠,為手術創造條件,并經常關心與其交談。

1.2 簡明扼要,使健康教育具有可操作性,一般對疾病的發生機理及治療方案等病人不易感知的內容少講,對發病原因、發現及注意事項等,確實需要病人了解配合的內容,則要詳細講解,以引起病人的注意,發揮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配合,主動改變過去不健康的行為習慣,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

2 教育方法

2.1 循序漸進,打破陌生感逐步引入正題,進行健康教育前,可先和病人拉家常或簡單地詢問生活起居,等病人注意力全部轉移到護士身上時,即可進行健康教育,語言樸素、簡練,使病人易于接受護士的建議和指導,也便于記住。

2.2 教育內容不能過多,要分次講解,特別是對兒童或老年人,平均每次講2~4點內容,為增強病人的記憶,每次指導限于1~2個步驟,如每次功能鍛煉的時間與次數等。

2.3 采用小組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對有相同的健康問題和需要的病人將其組織在一起,對相關知識和技巧,掌握的方法、行為進行示范教育,如正確牽引,縱軸翻身,術后功能鍛煉方法等,對不同個體,不同時期不同的健康問題和心理狀態者,給予正確的個別指導。

3 根據病人不同特點,選擇溝通

3.1 文化層次高適應能力強的病人,醫務人員應積極地向他們介紹醫院的工作時間、生活環境、各種管理制度以及病人的診斷治療和護理心中有數,積極配合。文化低適應能力差的老人、小孩及農村病人,除耐心指導飲食休息,幫助整理室內衛生和床上用物、代購生活用品等活動外,應主動向病人介紹自己的有關情況,如姓名、職務、辦公地點、上下班規律,使病人有問題及時得到解決,對這類病人護士一定要不厭其煩地耐心地說教。

第3篇

隨著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護理健康教育已成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知道:外科手術會給病人心理、生理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對外科手術病人進行術前健康教育非常有意義,向病人及其家屬告知手術的必要性、術中的大概情況、術后的恢復情況,使病人及家屬充分的了解病情并配合醫生的手術,減輕手術中的痛苦,減少手術后的并發癥,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我院從2007年以來,常規對外科手術病人進行術前健康教育,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入院后護理健康教育

入院后責任護士積極熱情接待病人及其家屬,向其介紹病房的環境,誰是主管醫生和護士,詳細詢問病情,語言親切,態度和藹可親,給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病人對醫護人員產生充分的信任和親切感,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術前護理健康教育

2.1一般手術病人:(1)術前責任護士了解病人一般情況后,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術前健康教育,使病人對自己的病情及疾病的相關知識、飲食、注意事項、功能鍛煉、預防措施有所了解,幫助病人解除術中各種疑慮,爭取以最佳的心身狀態接受手術。

(2)鼓勵病人向醫務人員提出自己的問題,針對有些病人缺乏醫學知識,理解能力較差,對手術的顧慮大,術前準備不理解,常不能配合,術前護士更應耐心細致地講解術前的準備程序,各項輔助檢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皮膚準備、清潔灌腸、手術前禁食與用藥,麻醉方法,手術方式等。(3)術前除對病人講解術后的早期活動的重要性外,還需介紹如何早期活動,開始時間,活動程序與活動量。一般采取循序漸進,開始小活動,逐漸增大運動量。

2.2年老體弱手術病人與有基礎疾病的手術病人: 對于年老體弱或伴有基礎疾病的手術病人進行術前健康教育時,更要有充分的同情心和細致的耐心,要了解基礎疾病對手術的影響和手術對基礎疾病的影響。老年人一般多伴有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病、冠心病等,這些對手術的影響都是互為因果的,要根據手術的輕重緩急對基礎疾病做好相應的治療。如慢性支氣管炎,要鼓勵病人做深呼吸,咳嗽、排痰。高血壓病人,術前一般血壓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責任護士要及時掌握病人的心理狀態,給病人予以安慰、理解和支持,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并適當調整降壓藥物的使用。冠心病人,術前要穩定患者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保證充足的睡眠,指導患者低鹽低脂飲食,告知患者術后早活動,防治急性心肌梗塞。

3討論

外科手術病人的術前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醫療和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自己的疾病高度關注,對疾病的相關知識的求知欲望明顯增高。因此,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也越來越重要,醫護人員認真做好這項工作,根據病人的需求,實施有效的教育內容,不僅使病人獲得疾病的相關知識,而且能更好地使病人積極地配合醫生的治療,有利于疾病的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每個醫護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認真治療、護理的同時,也應注重病人的健康教育。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 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體會

[中圖分類號] R473[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5(a)-136-02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常可出現心、腦、腎等多種臟器的并發癥,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對糖尿病病人進行健康教育,正確引導病人有效地控制血糖,防治并發癥顯得尤為重要。

1 臨床資料

我院近幾年來共收治糖尿病病人98例,男性53例、女性45例。年齡39~84歲,病程1~20年。其中4例并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6例并發眼底出血性視力障礙,2例并發足部病變。

2 教育方法

2.1 個別教育

病人入院后,收集病人的病史資料,對全身各系統進行檢查,評估其健康狀況,進行針對性教育。

2.2 文字教育

將糖尿病及相關知識打印成冊,分發給病人,對其家屬進行普及教育,發揮家屬對病人的監督作用。

2.3 病人間交流

請病程較長、血糖控制較好的病人言傳身教。

2.4 實踐教育

指導病人及其家屬學習糖尿病知識,并掌握血糖自測和胰島素注射方法。

3 健康教育內容

3.1 心理指導

病人入院后就要給病人以親人般的關心、體貼、照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向病人說明雖然糖尿病是終身疾病,不能治愈,對健康和生命危害很大,但可以控制,只要采取正確的措施,保持良好的心態,合理飲食、運動、用藥,就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正常地工作、學習、生活。并向病人講解有關糖尿病知識,鼓勵病人積極配合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2 飲食指導

嚴格按醫囑進食,控制飲食,限制糖的攝入量是治療糖尿病的必須手段。要認真控制主食量,每日主食以粗糧為主,按要求及個體情況計算每日熱量。每日三餐主食定量:根據體力勞動的輕重選擇250~500 g,根據胖瘦可略增減,副食以低糖、多種維生素、高纖維素的蔬菜為主,適量蛋白質、脂肪。三餐分配:早餐1/5,中、晚餐各2/5。饑餓者餐間可加食“三煮菜”,即把蔬菜煮三次,將其營養成分去掉,以剩下的粗纖維充饑。用餐要定量,如能少量多餐更佳;形體消瘦時,可適當增加蛋白質食物,平時可用黃瓜、西紅柿代水果。禁食糖,忌煙酒和高淀粉,少食煎炸食品,可多食洋蔥、南瓜、山藥等有治療作用的蔬菜。

3.3 運動指導

適當的、有規律的運動可增加組織的利用,減輕體重,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指導病人根據自身條件,以不感到疲勞為度,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打太極拳、練氣功等,不可參加劇烈運動,運動時間安排在飯后1 h左右,持續30 min為好,以防發生低血糖。外出活動時,應帶上水果、餅干等,以便發生心慌、出冷汗、饑餓等癥狀時及時使用。

3.4 用藥指導

飲食不能有效控制血糖者應遵醫囑口服降糖藥物以維持血糖正常濃度。指導病人掌握服用藥物與進食時間的關系。

3.5 胰島素自我注射指導

嚴格無菌操作,注射前嚴格消毒皮膚,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用量要精確,使用胰島素專用注射器,使用混合胰島素時,先抽短效胰島素,再抽混合的中效胰島素。長期用胰島素的病人,要有計劃地更換注射部位:上臂外側、腹部、大腿外側、臀部,以每2平方米為單位,不得連續在同一區域多次注射。注射30 min內進食,嚴防低血糖反應。胰島素應在冰箱內冷藏。隨身佩帶聯系卡,寫明姓名、地址、用藥情況、親人聯系電話等。

3.6 血糖、尿糖監測

定期監測血糖和尿糖,對了解病情進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應教會病人及其家屬使用血糖儀,自我監測血糖和尿糖的方法。無條件者教其學會尿糖的測試方法,教會病人識別正常值及識別并發癥。

3.7 預防感染

糖尿病病人由于抵抗力降低,容易發生多種感染,如口腔、皮膚、肺部、足部及尿路感染,且不易愈合,因此預防感染發生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環。

3.7.1 保持口腔及皮膚的清潔預防口腔炎或皮膚軟組織感染,飯后必須漱口,每日進行全身或局部擦拭,出汗后及時更換內衣,有皮膚瘙癢時切勿抓撓,特別要注意足部的保護,每日用溫水泡腳,促進末梢血液循環,防止糖尿病足發生。臥床的病人應預防壓瘡發生,定時為病人翻身、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翻身時避免拖拉,要保持床鋪平整、清潔、干燥。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按時更換內衣、內褲,衣服要寬松舒適,避免不良刺激。要戒煙、戒酒。

3.7.2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有條件時可用紫外線消毒房間,每次30 min或用廣威消毒液擦地,每日1次。

4 結果

通過開展切實有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屬獲得了糖尿病預防和治療的基本知識,了解了糖尿病的治療除藥物外更需要嚴格控制飲食,適量的運動以及長期的血糖、尿糖監測。90%的病人熟練掌握,8%的病人基本掌握,2%的病人略差,其中3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病情明顯好轉,1例死亡;6例視力障礙的病人,4例明顯好轉,1例略有減輕,1例無變化;2例足部病變的病人,足部潰爛處已愈合,但有麻木感。和實施健康教育前比較效果十分明顯。

5 體會

通過對病人的健康教育,病人較系統地掌握了糖尿病發生、發展及防治等相關知識,建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生存質量,改善了護患關系,激發了護士對工作學習的熱情,護士自身素質得到了提高,同時也提高了護理質量。這使筆者體會到,糖尿病的治療、護理和護理人員的努力工作是分不開的,所以要培養更多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才,使其走向社區,走向糖尿病病人,切實提高糖尿病醫療護理和保健質量。

[參考文獻]

[1]馮正儀.內科護理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林菊英.社區護理學[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

第5篇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08)-6-0077-01

【關鍵詞】老年 肝病病人 健康教育

我院2001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肝病病人406例,對其中162例老年肝病病人進行了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在406例肝病病人中,經統計,肝癌37例,肝硬化248例,肝炎121例;男311例,女95例;城市病人254例,農村病人152例;60歲以上的老年性肝病病人162例。

2 健康教育

2.1 目標(計劃實施) 針對病人存在的知識缺乏、營養失調、潛在的并發癥等護理問題給予指導。

2.2 飲食指導 介紹老年病人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在尊重老年人飲食習慣的情況下:(1)指導病人進食優質蛋白質、高熱量、高維生素,適量脂肪、水果、谷物等易消化飲食,少量多餐。有食管靜脈曲張者避免破裂出血,進少渣飲食,禁食刺激性食物,多用蒸煮方式烹調;(2)有腹水者限制鈉鹽的攝入,如含鈉飲料、醬油等,以防加重腹水;(3)有肝性腦病者,禁用蛋白質食物。

2.3 心理指導 老年肝病病人的共同特點是擔心病情惡化,煩躁易怒,性情怪癖、固執,自尊心強。指導家屬了解病人的思想動態,盡可能滿足合理要求,積極進行心理疏導,解釋情緒激動可誘發上消化道出血,使病人保持積極樂觀態度,鼓勵病人樹立信心。

2.4 起居指導 (1)保持病室空氣清新,通風良好;(2)說明休息的重要性,能減輕肝臟的負擔,有利于肝功能恢復、肝細胞修復和再生;(3)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口腔清潔,以促進食欲;(4)病情允許者,可適當加強身體素質的鍛煉,逐漸增加抗病能力。生活要規律,活動要適度。

2.5 行為指導 在162例老年肝病病人中有飲酒史者占93例,對此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講解酒精性肝病的危害、并發癥、預后、防治原則,說明肝病病人為什么必須戒酒。(1)酒精在腸道內吸收很快,90%以上的酒精在肝內分解代謝,被乙醇脫氫酶氧化為乙醛,直接損害肝臟,使肝細胞變性、壞死;(2)多次大量飲酒可引起食欲不振、嘔吐等急性酒精中毒癥狀;(3)乙醇的毒性常影響肝臟對糖、蛋白質和脂肪的正常代謝,導致嚴重肝損傷和酒精性肝硬化;(4)飲酒是慢性肝炎復發的誘因,鼓勵老年肝病病人摒棄不良肝病習慣,提高生活質量。

2.6 護肝指導 (1)宣傳肝炎預防、保健知識;(2)指導病人服用保肝藥物,助消化藥如食母生、多酶片等;(3)針對老年人肝臟的特點及肝病的存在,故應慎重用藥,以免加重肝細胞損害。

2.7 隔離指導 病人因患肝炎、肝硬化,擔心自己的病傳給家人,因而思想負擔重,有孤獨、自卑感,應指導病人和家屬怎樣消毒隔離。(1)各種食具和物品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或煮沸消毒。接觸過的被褥衣服進行暴曬;(2)日常用品(如水杯等)單獨使用;(3)家庭實行分餐制或碗筷隔離。

2.8 出院指導 因人而宜,針對不同的老年性肝病病人進行不同的指導,介紹出院后的飲食、休息、用藥、活動、并發癥的預防及觀察、復診時間等。

3 效果評價

3.1 通過與老年肝病病人和家屬召開座談會、發調查表、設意見簿等,廣泛征求病人及家屬對健康教育的反應,有95%的病人受益,學到了自我保健及護理知識,對多種宣教形式滿意,尤其是對“酒精與肝病”的關系認知效果最佳,93例有飲酒史的病人中,自動戒酒者89例;吸煙41例中,戒除34例。自我保健知識的了解情況,見表1。

第6篇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07-0246-01

眾所周知,高血壓病是與遺傳、生存環境、中樞神經系統和內分泌體液調節功能紊亂等多種因素有關的疾病而導致動脈血壓升高,特別是舒張壓升高為特點的多種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故不能根治將成為一種終身癥狀,至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求醫務工作者要有心理長期性治療和戰勝疾病的心理準備。在此前必須戰勝自我,使高血壓病人的自我監測和自我護理堅持不懈。對高血壓病人做到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1基礎方面的健康教育

一定要給高血壓病人講述本病的發病病因,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如何進行預防等,定期監測血壓,并做好記錄,便于調整治療方案。

2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

據統計99%的高血壓病人的心理壓力較大,一部分高血壓病人對高血壓病的嚴重性認識不足,認為不能根治,所以治療方面態度不堅定,用藥方面無規律性,病情嚴重才覺悟治療。另一方面,憂心仲仲,想到此病就心煩意亂,激動煩燥不安等一系列癥狀全都出現。作為醫務工作者必須懂得患者的心理,要很快解除他們的內心壓力,宣傳高血壓病對人體的危害性,引起他們的高度重視,讓患者在繁忙而緊張的工作之余學會放松自己。

3飲食方面的健康教育

①控制熱能,總熱量不超過膳食的15%~30%,控制主食及脂肪攝入量,少吃甜食,油炸食品。②限鹽,減少食鹽用量,6~8g/d,少吃醬菜等腌菜類食品。③限吃肥肉及各種動物性油脂,控制動物腦子、魚籽等高膽固醇食物,食用油盡量適用豆油。④建議多吃新鮮蔬菜,蔬菜400g/d,尤其是深色蔬菜、水果l00g/d。⑤適當增加海產品,如海帶、紫菜、海魚產品類等。⑥提倡禁煙,限制飲酒1~2兩/d。⑦控制體重,飲食教育在短期內顯效較慢,待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血壓會有明顯降低。

4運動方面的健康教育

適度的運動不僅可使血壓下降,對減輕體重,增強體力,降低胰島素的抵抗有利,每天堅持在適度有氧的條件下運動,每周不少手5次,每次持續時向20~60min,如慢步跑,快步走跑,太極拳、騎自行車、體操、跳舞、滑冰、氣功(長期運動鍛煉可使血壓控制較好,減少降壓藥量,降低腦卒中的發生率),運動后心率加年齡等于170次/分,要堅持不懈有序、有度的運動,對降低高血壓有利。

第7篇

【關鍵詞】糖尿病 健康教育

1 糖尿病健康教育內容

1.1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不足或胰島素的細胞代謝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的一種綜合征。其特征是血中葡萄糖含量異常、升高及尿中出現葡萄糖。血糖過高可出現典型的三多一少癥狀,即:多尿、多飲、多食及體重減少,且伴有疲乏無力。嚴重時可發生酮癥酸中毒及高滲性昏迷,且合并多種感染。隨病程延長,代謝紊亂可導致眼、心、腎、血管、神經等組織器官的慢性并發癥。

1.2糖尿病病人的心理護理 糖尿病帶給患者的不僅是心理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痛苦。很多患者吃不好、睡不好,總是擔心自己的血糖升高或者是害怕發生并發癥。同時,糖尿病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不少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這些現象表明,糖尿病健康教育沒有深入到廣大群眾中去,要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到怎樣才是科學合理的治療,應該怎樣吃,怎樣做。讓他們心里有“底”,讓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應對糖尿病治療這一持久戰。

1.3飲食指導

1.3.1計算熱量方法 根據每位患者在休息、輕體力勞動、中體力勞動、重體力勞動以上的分法。總熱量是在25%-30%、30%~35%、35%~40%、40%以上。總熱量必須適應生理需要,保證營養供給。要求患者進食定時、定量。飲食總熱量的估計應按年齡、性別、身高、計算標準體重后計算(標準體重計算為:40歲以下者:身高(cm)-105=體重(Kg),40歲以上者:身高(cm)-100=體重(Kg);>10%者為超重,>20%患者為肥胖。

1.3.2飲食分配 按患者的不同情況計算分配,較輕體力勞動總熱量為60%×30%=1800kcal/d,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百分比符合算過要求,為合理飲食計算其數量,并轉化為食譜,將食物分為1/5、2/5、2/5分配于早、中、晚三餐。

1.3.3忌食 限制高脂、高膽固醇,如肥肉、動物內臟、蛋黃等,少吃油炸食物。

1.3.4避免發生低血糖 在進行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前應注意增加少量食物,以避免發生低血糖。

1.4運動指導 一般Ⅱ型糖尿病早期運動嚴格飲食控制和體育鍛煉就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依照患者身體情況選擇運動種類:慢跑、散步、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球類運動等。最好采用有氧運動,選擇在餐后一小時進行。

1.5用藥指導 無論患者采用哪種降糖藥物都會有相對不同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教會患者正確掌握用藥的時間、用法及用量。如:降糖藥飯前、飯后服用的不同類型,用藥要準確,凡聯合用藥時更加要小心謹慎,不要過量或重復使用。胰島素在飯前半小時注射,注射后按時進餐,抽取胰島素計量必須準確。不管是口服降糖藥還是注射胰島素都要定期監測血糖,根據血糖情況,由醫生調整藥物計量。

1.6預防并發癥指導

1.6.1定期去醫院進行血糖、尿糖監測。全面了解用藥水平和控制水平。在家采用血糖儀進行自我監測,經常測血壓,積極控制高血壓,定期檢查眼底,眼壓,防止視網膜病變等眼部并發癥。

1.6.2鞋襪要合適、衛生、透氣,防止周圍神經和血管病變致足損傷,避免使用電熱毯、熱水袋及熱水燙腳等以免燙傷。

1.6.3如出現出汗、心悸、手抖、明顯饑餓感等低血糖反應,立即喝糖水和進食。如出現倦怠、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甚至昏迷,誘發酮癥酸中毒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2 教育方式

2.1隨機教育 利用各種治療和晨、晚間護理時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如發藥和注射時講解藥物的作用、副作用、用法和避諱等。

2.2發放宣傳手冊 在病房和護士站醒目位置,放置宣傳欄,放置大量宣傳手冊。讓病人隨時拿取。讓患者了解掌握有關疾病知識。同時給予必要的解釋。

2.3病房小講課 一般安排在下午,固定時間,地點設置在科室示教室。由科室主任、護士長、資深護士負責授課。將內容制成課件,以電教形式授課。每周1-2次,每次小講課30min-60min為宜。

3 總結

糖尿病健康教育對象不僅僅是糖尿病患者,還包括普通人群、病危人群、患者家屬。糖尿病健康教育可顯著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保證患者得到個性化、經濟化、科學的治療,保證治療的經濟合理。

參 考 文 獻

第8篇

【關鍵詞】糖尿病;代謝性;臨床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405-02

1病因與發病機理

據統計,糖尿病的發病率,在我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且已成為中老年常見病之一。糖尿病是一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人體內有一種重要的激素叫胰島素,由胰臟的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在人體三大代謝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多次檢測超過正常值(血糖正常值:3.61-6.10mmol/L,餐后2小時不超過10.0mmol/L);同時尿中出現葡萄糖,這造成高血糖危象或糖尿病。在發病機理中,Ⅰ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島β細胞損害,胰島素絕對缺乏所致;Ⅱ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受體有缺陷,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所致。糖尿病,在早期的高血糖階段,由于癥狀不明顯,糖尿病往往不能引起患者重視而出現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引起多個器官的功能缺陷及衰竭,導致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變,出現嚴重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并發癥,嚴重影響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胰島素是由內分泌腺胰島β-細胞分泌,主要是血糖合成糖原和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來降低血糖濃度,調節糖代謝,胰島素分泌不足時影響血糖變成糖原和血糖分解,血糖濃度將增高,當超過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時,葡萄糖就會從尿中排出。胰島素作用或者同時存在的缺陷,可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水電解質等代謝紊亂,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共同特征,嚴重時引起急性并發癥導致功能障礙和衰竭,成為致殘和病死的主要原因。

2臨床表現

主要是多飲、多食、多尿、疲乏、消瘦、血糖以及尿糖增高,嚴重時引起蛋白質、脂肪、水電質的代謝紊亂,尤其脂肪代謝紊亂可引起酮癥酸中毒、失水、昏迷等。臨床上,本病多見于中年人,青年以及兒童亦有發生,發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

3臨床護理

3.1基礎護理①預防感染:糖尿病患者,易出現各種感染并發癥,其中皮膚護理尤為重要。②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對于昏迷患者每日做口腔護理2次,抽搐患者口腔內應用壓舌板以防舌咬傷。同時使用濕棉簽擦拭口唇防止口唇干燥。③糖尿病患者易發生糖尿病足,為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應避免襪緊鞋硬,防止血管阻塞而引起環死。

3.2心理護理讓患者掌握有關糖尿病的相關知識,耐心向病人做好解釋,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礙和恐懼感,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3飲食護理糖尿病的治療中,有70%-80%的問題與飲食控制的好壞有關,尤其對一些肥胖、老年患者等飲食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特別是應當注意空腹及餐后血糖的測定,在防止和延緩并發癥的發生、維持健康和勞動力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飲食護理的關鍵,是合理評估確定食譜,因人而異靈活掌握,積極督導保證實施。因此,對糖尿病患者進行飲食護理至關重要。飲食護理要掌握下面幾個要素。

3.3.1相關知識的掌握與了解糖尿病的特點是;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或兩者兼而有之,因此護理人員必須掌握什么是糖尿病,正常胰島素的分泌和作用、糖尿病的癥狀、體征、分類、診斷標準、使用方法、注意事項以及并發癥的處理等。

3.3.2飲食護理與心理疏導控制血糖和減輕癥狀為重要途徑。糖尿病治療應強調早期、長期、綜合治療。其目標是:在給患者以足夠均衡營養的基礎上,使血糖達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糾正代謝紊亂,盡可能地減少胰島β-細胞的負擔,消除糖尿病的癥狀,避免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維持良好的健康和活動能力,通過對飲食結構的調整,達到輔助加強治療的效果,減輕糖尿病患者對藥物的依賴性。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終身性疾病,患者可能會產生焦慮、抑郁悲觀、失望、恐懼等心理,甚至產生厭世心理,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患者的基礎護理工作,同時也要關注患者心理,引導患者走出誤區,樹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另外,患者應戒煙、忌酒,嚴格限制糖的攝入,同時要適當限制鈉鹽的攝入,食物宜粗不宜精,三餐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低鹽、低脂肪膳食。多食蔬菜水果和薯類、豆類、牛奶等,還可以進少量魚、蛋、瘦肉等,少食肥肉和油炸食品。以清淡為宜。因進食食鹽后,會激活體內淀粉酶的活性,加快淀粉的消化,從而加速小腸對葡萄糖的吸收,直接影響血漿葡萄糖的濃度,一般控制鈉鹽2-2.5g為宜。

3.4運動療法是通過適當的活動和鍛煉來防治糖尿病的方法。首先,運動對糖尿病患者的好處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增加攝氧量,它可以降低高血脂提高密度脂蛋白,減低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發病的危險性,改善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組織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數量增加,提高胰島素與受體的結合力,使肌糖原的存儲能力和氧化代謝能力增強,有助于減肥,因為肥胖是2型糖尿病重要誘發因素。運動種類主要以有氧運動為主。有氧運動有利于葡萄糖的代謝和脂肪的燃燒,例如:步行、慢跑、走跑交替、騎自行車、太極拳、游泳等。通常糖尿病患者以餐后運動為宜,空腹運動容易發生低血糖反應。運動后的護理:①運動中或運動后要注意飲一些白開水,以補充水分和氧的消耗。②有條件者最好在運動前和運動后各測1次血糖。因為運動時血糖降低,有可能發生低血糖。③運動后仔細檢查雙腳,如發現水腫、青紫、感染等,應及時處理。

4健康教育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因此,通過健康宣教,指導病人正確合理控制飲食、掌握治療疾病用藥作用及副作用。并要定時做好自我監測,除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生活方式外,還能使患者早期發現糖尿病,了解相關知識,掌握控制糖尿病的基本技能,達到提高健康轉歸和完善生活質量的目的。

5小結

糖尿病是臨床不容忽視的疾病,是機體無法根治的疾病,由其不良癥狀所引發的合并癥,有及嚴重的生命后果而促進死亡。因此,以倡導實施健康教育的為主要的工作環節,主要是根據病人自身情況所控制疾病的發展變化。特別是已明確診斷糖尿病的患者,其極易出現傷口不能愈合為主要臨床特點。此文挫見,與同仁商榷。

參考文獻

[1]鄭肖娥.運用護理程序提高糖尿病病人教育質量的臨床研究.山西護理雜志,1999,3(3):101.

第9篇

【摘要】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對口服農藥中毒病人的影響。方法 將30例農藥中毒的病人隨機分為健康教育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藥物治療加一般護理,健康教育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健康教育, 觀察比較兩組病人配合治療的臨床療效。結果健康教育組對農藥中毒的基本健康知曉率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

【關鍵詞】農藥;中毒;健康教育

在我國每年報道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可達5―7萬,死亡率占10%,其中自服中毒引起的占80%[1]。而口服有機磷農藥患者又常因爭吵、經濟、郁悶孤獨引起,病情具有突發性,使親屬難以接受,又因親屬多來于農村,文化素質較低,對患者常表現出過于關心、指責等不利因素,對醫護人員則表現為偏激、浮躁、甚至干擾正常醫護工作。他們常常不知道怎樣給患者提供支持,使患者正視生命,使自己和患者正確配合治療護理。健康教育活動是護理人員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時間對患者及親屬進行專題的健康教育,并取得了滿意效果。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科對住院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進行了健康教育,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 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3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5例,年齡20―76歲,診斷均為有機磷農藥中毒,均有呼吸困難、肌肉震顫、大汗、瞳孔縮小如針、昏迷、大小便失禁等癥狀。住院時間在10―14天。兩組病人在性別、職業、文化程度、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均P>0.05)。

2 方法

2.1 分組:將30例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即健康教育組和對照組,每組15人。對照組給予藥物治療加一般護理,健康教育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健康教育。

2.2 一般護理措施包括:迅速清除毒物、合理應用解毒劑 、換血療法[2]、血液凈化。

2.3 健康教育

2.3 .1 制定教育計劃 根據每位病人的評估報告綜合判斷病人對機磷農藥中毒的認識,制定針對性較強的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計劃。

2.3.2 指導方式 由于每個病人的年齡、個性、文化程度不同,應采用采取不同的指導方式,對文化水平低,語言應通俗易懂,少用或不用專業性語音;而對文化水平較高者可以給予圖文宣傳或小組形式集體講解的方式,使其加深對有機磷農藥中毒的認識。

2.3.3 教育內容 及時向患者親屬詳細講解治療計劃、治療、護理的配合及注意事項,有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解決方法。著重講解解毒藥阿托品使用中的阿托品化、阿托品中毒、中間型綜合征、反跳等相關知識及解決方法,發放相關資料,讓親屬有一定的醫療,用藥概念,鼓勵病人,與患者分擔痛苦,同時更好地協助醫療護理。對病情危重患者親屬,則要反復說明病情危重性,有可能出現的不良后果,讓家屬有一定思想準備,并向其他親屬轉達,也列舉類似病例成功的例子,喚起希望的信心,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同時對病人要及時進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充分認識到自殺對個人、對家庭帶來的危害性,護士不能歧視病人,要關心體貼、安慰病人,要耐心開導病人,告知病人正確對待人生挫折的方法,提高其心理應激能力,使其出院后盡快適應環境,投入社會。

2.3.4 心理護理消除患者及親屬的不良心理。口服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事發后親屬常有內疚感,加之鄰里及其他親屬的指責,會表現出對治愈的迫不及待,同時患者的人為因素,也會使有些親屬表現出漠然態度。前者態度會使親屬的情緒與轉歸不協調,從而怪罪醫護不當,甚至大吵大鬧干擾正常醫療,后者態度使患者加重了孤獨而影響治療。護士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要主動與其交流,并給予心理安慰。并使患者耐心聽其傾訴,表示理解和同情,保護好患者的自尊和隱私,使其感到自己有尊嚴,使患者處于最佳治療狀態。

2.4 統計方法

將所以數據輸入SPSS11.0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X2檢驗。

3 結果

經強化教育后的健康常識知曉率掌握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病人。見表1.

4 討論

第10篇

如今心理健康問題已是當今世界人群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了治療病人的重要部分之一。

1 概述

1.1 心理健康的含義: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兩個方面。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它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有良好的適應,并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發展其身心的潛能[1]。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能,適于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愉快的氣質。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是醫護人員針對住院病人的生理、心理、文化、社會的適應能力,運用宣傳、教育、溝通等方法,通過態度、語言、行為等有意識地影響病人,使其消除心理障礙,積極配合治療戰勝疾病而進行的一種健康教育。

1.3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使病人了解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的關系,掌握心理衛生的科學知識和保持心理衛生的一般規律和基本方法,并運用這些知識改變不良的心理狀態和行為,進而達到防病治病,加速康復和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

2 外科住院病人的常見心理特征

2.1 負性情緒反應:負性情緒反應是外科住院病人最常見的心理特征,常表現為焦慮、恐懼、抑郁、敏感等。

2.1.1 焦慮情緒:病人住院要從熟悉的環境到陌生的醫院,要面對一身素白的醫護人員,焦慮情緒往往容易加重。其成為病人已經是事實,但是在心理上還沒能完全接受這個現實。心理與現實之間的沖突、角色的轉換,使其心理處于一種高度緊張和焦慮的狀態,遇見事情容易激動,容易發怒傷感,有時還會與醫護人員發生口角沖突。焦慮是病人對疾病造成的危害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常見的表現有心跳加快、四肢及全身震顫、出汗、語言急促、血壓上升等等。外科病人大多以皮膚完整性受損傷和需要手術治療為主,其會對自己的病情和即將做的治療感到束手無策、焦慮、悲觀,高度的焦慮會對治療過程產生不利的影響。

2.1.2 恐懼情緒:由于醫院環境比較特殊,許多病人在住院后都會產生害怕。對外科病人來說,他們害怕失去身體的某一部分,害怕新的環境和人際關系,害怕打針,害怕疼痛,害怕醫護人員對自己的忽視。在需要手術治療的病人身上,害怕體現得尤為明顯,同時會擔心醫療費用,害怕會給家人增加負擔。為了病人能更好地配合治療,解除其恐懼情緒已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

2.1.3 抑郁情緒:外科病人大多需要手術治療,有的病人皮膚完整性還會受損傷,一些病人會因為喪失勞動力或因為疾病導致形象的變化變得悲觀失望、獨行言寡、厭惡社交,產生抑郁情緒,將自己孤立起來,甚至對以后的生活失去了信心,產生自殺的想法。

2.1.4 敏感情緒:病人來到陌生的環境,心理高度緊張,對周圍的環境容易出現過敏,如怕光、怕聽到其他病人的喊叫聲等,只要周圍環境發生一點點的變化都會引起自身的不適。尤其對病情的敏感性,只要發覺身體有一點變化,就會感到緊張不安,并不斷地向醫護人員詢問,甚至會根據醫護人員的細微表現來猜測自己的病情。

2.2 依賴性和退行反應:依賴和退行是住院病人最常出現的行為反應。病人在住院時會變得對事情沒有主見,缺乏自信,變得很脆弱,依賴性增強,事事都要依賴于別人。有些病人則行為會變得幼稚化。

3 外科住院病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3.1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減輕病人不良心理反應:良好的醫患關系是使心理教育取得成效的關鍵。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應從病人入院開始。作為醫護人員應及時為病人安排一個優美、舒適的病房,主動給病人介紹病區環境、作息時間、病房制度等,并給予生活上必要的幫助,使其感到溫暖、親切和信任。熱情接待病人,使其簡單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療方案,盡快適應醫院的生活,從而消除陌生感和恐懼感。通過美好的語言、端莊的舉止、親切的問候同病人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給以心理支持,使其具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要尊重病人人格,在工作中要做到“四輕”:操作輕、說話輕、走路輕、關門輕。這樣病人會覺得自己在醫院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會消除對醫護人員的一些隔閡和恐懼。

3.2 運用溝通等方法指導病人發展健全人格:疾病或外傷不僅影響個體對外界的真實感,而且擾亂病人人格的平衡發展,因此在整個心理教育過程中,發展健全人格是至關重要的。醫護人員可以通過個別交談和暗示的方法,激勵病人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使其以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態度面對人生、面對社會。實施教育時,除了啟發和引導病人戰勝自卑感之外,還要從客觀上為他們獲得成功創造條件,提供機會。特別注意病人在取得進步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熱情鼓勵,著意增加他們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3.3 定時評估記錄,了解病人身心狀況,以指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醫護人員對每一個住院病人均填寫一份外科病人入院評估表和醫護問題項目單。評估在醫護人員與病人第一次見面時就必須開始,直到病人出院才停止,評估內容既包括生理和心理評估,如年齡、文化程度、職業、住院期間的體征、精神、心理、飲食、檢查情況以及醫護措施、評價效果等。在評估記錄的同時,針對各個病人的不同情況,提出醫護問題,制定醫護措施,并作出效果評價。根據上述的評估、記錄和評價,了解病人住院期間身心健康情況的變化,以便引導心理護理工作,從而保證病人順利康復。

3.4 消除病人的恐懼,調動病人主動性:病人在患病期間難免會有恐懼心理。作為醫護工作者,我們要體現“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當病人接受診治、檢查或手術時,病人的恐懼、緊張與不安會加重,醫護人員應及時給予真誠的鼓勵與安慰。在進行各項操作時要做到準確無誤,以增加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對需要手術的病人,前一日要對其進行心理指導,使其了解自己的治療措施,以減輕手術帶來的恐懼心理,取得病人的主動配合。 醫護人員要讓病人知道,疾病的康復不僅靠治療而且還要依賴于病人自己的努力,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持之以恒。

3.5 發揮家庭的支持作用:病人在患病時會受到家庭的照顧,成為關心、幫助的對象,并且家庭對病人比較了解。因而家庭支持對于病人具有很大的作用。做好家屬的工作,通過病人家屬良好的心理支持作用,使病人得到安慰和支持,擺脫顧慮,增強戰勝疾病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 汪道之.心理醫生[M]. 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1.2.

第11篇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及老齡化的加速,糖尿病的發病率及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糖尿病的防治顯得尤為重要,2008年我中心被列為糖尿病綜合管理示范點,將社橋社區150例糖尿病人納入糖尿病規范管理,對他們進行了系統的健康教育及全方位的干預,使大多數病人血糖控制良好,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使病人的心情愉快,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了生活質量,也為糖尿病醫院-社區一體化管理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糖尿病;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治療;運動療法;藥物治療;血糖監測

在對社區這150名糖尿病人進行規范管理的過程中,我們感到此類病人進行正確的干預和健康教育意義十分重大,下面介紹一下我們是如何對這些病人進行管理的:

1 一般資料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中心納入規范管理項目的糖尿病人150例,年齡41~83歲,平均65歲,男65例,女85例。

2 健康教育

采取群體和個體健康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健康教育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識,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及危險因素的了解,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識,教育人們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戒除煙酒、合理飲食、適當鍛煉、控制體重、調節心態;指導病人監測血糖,了解控制良好的標準:如空腹小于7.0mmol/l、餐后2小時血糖小于10mmol/l;指導家屬給予病人精神支持和生活照料,協助病人遵守飲食計劃;教會病人和家屬掌握足部的護理方法,經常按摩足部,注意足部保暖,選擇合適的鞋子,洗腳前先用手試水溫,防止燙傷,無論任何季節不可赤足行走,防止外傷;使病人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規范用藥、合理的監測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

3 社區護理干預

3.1 心理護理:我們通過和病人的溝通,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針對不同的個體采取不同的心里疏導,講解有關糖尿病的知識,幫助他們了解疾病的過程,告訴他們只要合理控制飲食,配合運動及藥物治療,保持良好的心態,完全可以控制血糖,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并請一些病情控制很好的老病人進行現身說教,讓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傾訴,調整不良心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2 飲食治療:飲食治療是所有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是糖尿病治療必不可少的措施,,根據病情、體重、飲食習慣、勞動強度、文化程度、因人施教,幫助其制定飲食計劃,做到定時、定量、營養平衡、粗細糧搭配、協助制定多樣化菜譜。

3.3 運動療法:適當的運動使人心情舒暢、有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減輕體重、增強體力和體質、防止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根據不同年齡、不同病情制訂不同的運動方案,選擇安全的非競賽性的有氧運動項目,如步行、跑步、騎自行車、游泳、家務勞動、太極拳、打網球、跳舞、爬山等,不宜做劇烈運動。運動的最佳時間在飯后1-2小時(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注意:不宜在空腹情況下運動;盡量不要在夜間進行劇烈運動,以免睡覺后發生低血糖。 一次運動30-60分鐘,一周運動3-5次, 運動至微汗即止,以不疲勞為度,要做到因人而異、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完整運動的過程包括5-10分鐘熱身運動、30-60分鐘鍛煉、5-10分鐘的整理運動。運動前應查看運動場地,避免惡劣天氣,防止意外發生。若運動中出現不適,例如饑餓感、出冷汗、心悸、心跳加快,應考慮低血糖反應,及時補糖;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應立即停止運動,并盡快到就近的醫院就診。注意給予充足的飲水,運動后要做好足部護理。

3.4 藥物治療:告知病人各種降糖藥的最佳服用時間:如磺脲類藥物應在餐前30分鐘服用;非黃脲類促泌劑應在餐前5分鐘服用;雙胍類藥物應隨餐或餐后服用;a-葡萄糖甘酶抑制劑應隨進餐第一口嚼服;對于用胰島素的患者可根據醫囑指導患者確定制劑種類、劑量、注射時間、常用部位有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側、腹部,注射部位應交替使用,防止硬結及脂肪萎縮,劑量一定要準確,常規胰島素飯前30分鐘皮下注射、低精蛋白鋅胰島素在餐前1小時皮下注射,短效胰島素混合使用時先抽吸短效再抽吸長效胰島素混合后注射,應密切觀察不良反應,特別首次用藥患者,注意有無低血糖、胰島素過敏,一旦發現低血糖,可口服糖水或靜脈注射50%葡萄糖40ML。

第12篇

 

關鍵詞:健康教育;病人;放射治療

        放療:即放射治療,是利用電離輻射能對生物組織作用后的臨床效應來治療腫瘤的一種方法[1],是綜合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超過40%的癌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都會接受體外放射線治療。放療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殺滅腫瘤細胞同時又可能造成正常組織損傷,為了使放射治療得以順利進行,在臨床中應注意加強對放療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對放療副反應的防護,減輕放射反應,從而達到提高放療效果的目的。

現將本人的一些體會總結如下:

        1做好心理護理

        患者害怕癌癥治不好,擔心醫療費用昂貴造成家庭負擔,對射線不了解,害怕放療的不良反應等。針對這些情況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講解放療的必要性,介紹什么是放射線,起什么作用,對身體其他部分有什么影響,在哪里放療,放療劑量、時間、每周幾次及放療有關注意事項,并利用小冊子、辦黑板報、咨詢等形式宣傳腫瘤及放療常識,使之對放療有一定的了解。鼓勵患者保持樂觀情緒,樹立治療信心,消除不良心理,保證放療計劃順利進行,召開工休會,請康復放療患者以親身經歷現身說法使患者減少憂慮和痛苦。

        2飲食指導

        由于放療腫瘤的部位不同,飲食選擇也有差異:

        2.1頭頸部腫瘤放療后,應多服滋陰生津、清熱降火之品,如苦瓜、胡蘿卜、番茄、蓮藕、海蜇、白菜等,主食以半流質或爛軟食物為好。

        2.2胸部腫瘤病人放療后,可發生放射性纖維變性,肺功能減弱,出現氣急、胸悶、咳嗽,故應多服滋陰潤肺、補氣養血、止咳化痰之品:如冬瓜、絲瓜、香菜、菠菜、核桃仁、白木耳、香菇、燕窩等。

        2.3腹部腫瘤病人放療后,應多服健脾和胃、養血補氣之品,如薏米粥、山楂、雞蛋、豬肝、清燉元魚、鮮魚等。

        3口腔護理

        向病人講解放療對口腔黏膜的影響及口腔護理的目的以及出現口腔黏膜改變的危害,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在放療1~2周后,口腔粘膜出現紅腫、疼痛、破潰,出現明顯的粘膜炎反應,每日用淡鹽水漱口或朵貝氏液涑口,飯后用軟毛牙刷刷牙,保持口腔清潔,減少破潰面的感染。隨著放療的繼續進行,累積劑量不斷增加,口腔粘膜可發生大小不同的片狀薄層白膜形成,粘膜糜爛,疼痛加重,可用生理鹽水20ml加慶大霉素8萬U加地塞米松10ml霧化吸入,每日2次,可達到消炎,消腫,減少感染的發生,并可配合口腔護理,每日2次。為減輕進食疼痛癥狀,保證病人的營養供應,可在進食前用2%利多卡因10~15ml加入生理鹽水250ml配制的溶液漱口。口服維生素E,能增強局部的抵抗力和修復力,還能直接抑制透明質酸酶,減輕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另外,放射線會造成唾液腺的損傷,使唾液分泌明顯減少,口腔干燥,可囑患者多飲水。

   4放療區皮膚反應的預防及護理

        應告知患者保持照射野標志清晰,對標志模糊的患者,及時聯系醫生描畫清晰,避免照射錯位影響治療效果;進入放療室前取下金屬制品,如義齒、耳環、項鏈等,以免增加放射線的吸收;保持照射區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機械或物理刺激,如不穿硬衣服,減少陽光照射、強風、過熱或過冷刺激,不刮毛,防止創傷;照射區皮膚不選作注射點或針刺點;未經醫生同意,照射區皮膚切勿使用軟膏、乳膏、洗劑或粉劑等;照射區皮膚發生干燥、瘙癢等時,可用冰片、滑石粉等,或用喜療妥、素高捷療等;有炎癥滲出破潰時,可用金因肽(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或康復新液、濕潤燒傷膏等外涂;合并化膿性感染及蜂窩組織炎時,用生理鹽水沖洗,濕敷1/5000呋喃西林液,點滴抗炎藥,暫停放療[2]。

        5鍛煉

        放療后的腫瘤病人感覺虛弱和易于疲勞,在此期間必須注意休息,注意保養身體和保持營養物質和液體的充分攝入。待逐漸恢復后,可適當調整作息時間。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如體操、散步、太極拳等堅持鍛煉,天長日久,對身體康復有一定作用。

        6出院指導

        向患者強調出院后仍要加強營養,戒煙、酒。保護好放射野皮膚,適量運動,避免勞累,保持情緒穩定,維持機體良好的免疫狀態。同時注意放療后1年內繼續堅持張口鍛煉,防止顳頜關節纖維化產生功能障礙;囑病人放療后1~2年內不要拔牙[3]。防止感冒,避免因感冒誘發頭頸部急性蜂窩組織炎。間斷鼻腔沖洗,防止鼻腔粘連的發生。囑患者出院后定期隨診復查。

        7體會

        通過對放療患者及時正確的進行健康教育和護理,減輕了放射線對正常組織的損傷,提高了患者對放療的耐受性,有利于降低近期及遠期并發癥的發生率,從而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壽命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徐燮淵,俞受程,曾狄聞.現代腫瘤放射治療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0,7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口县| 定安县| 信阳市| 云浮市| 留坝县| 寿光市| 青岛市| 新兴县| 武平县| 绥宁县| 隆安县| 汶川县| 都江堰市| 彭阳县| 历史| 临漳县| 克拉玛依市| 永吉县| 东乌珠穆沁旗| 绵竹市| 永胜县| 三台县| 兴化市| 湖南省| 灵川县| 清丰县| 平湖市| 阳曲县| 康马县| 慈利县| 建德市| 大连市| 泰和县| 乌拉特后旗| 新巴尔虎右旗| 太谷县| 富宁县| 武义县| 新源县| 天等县| 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