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8 17:32:3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養身知識,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運動養身:道教講究“性命雙修”
“修命”就相當于西方的“生命在于運動”。養生最好從青年時就開始,如果你在青年時對“養生”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認識,到了中年后你也應當知道身體健康的重要了。這時“養身”之法應以動為綱,量力而行,持之以恒。運動的項目很多,諸如練武術(打拳、練劍)、練氣功(特指動功),做操、慢跑、打球、騎車、游泳、爬山登高等等。身體素質差些的,可以郊游覽勝,放風箏、垂釣、跳健身舞、散步等。通過經常運動,既可暢達心胸,怡情養性,更可使筋骨強健,氣血順暢,解郁散滯,增強免疫力,防病于未然。
二、靜坐養神:道教修煉養生學講究“形神并練”,“養身”既是養形,同時也要“養神”。養生之道認為“以動養身,以靜養神”,靜則天地寬,情緒穩定,心靜神明。一般人在生活中,養神重在絕視聽,除雜念,通過靜坐修煉,達到無物、無我。養神達到高境界的人,自然提高免疫力,增進身心健康。
三、少食養體:這里所說的養體,與“養身”的概念不同,是指身體的胖瘦適中,保持標準體重。道教修煉者認為,“神清才能體健”,“養體”與“養神”的關系密不可分。對于一般人來說,提倡“進食八分飽”。老年人消化能力減弱,飲食調養應以溫飲易消化,清、淡、稀為原則,但要做到營養科學,合理搭配,使其與身體需要基本平衡(身體好、飲食好的老人,也可以少吃多餐)以保持正常體重。特別提示:最近國外研究證實,過度肥胖的人心臟負擔加重,不但行動不便,且會影響壽命。
以上所說的“少食養體”只是對普通人說的,至于得真傳的修煉之士,則有更高妙的絕招――服氣避谷。“避谷”又稱卻谷、斷谷、絕粒,這本是古代“方仙道”(秦以前對神仙家的稱謂)的一種修煉方法。
四、寡言養氣:道教修煉強調“三圓”。即:節欲者精圓,少言者氣圓,息慮者神圓。一般老年人閱歷較豐富,有些人容易多話,甚至“仗義執言”,這樣不好。須知“開口神氣散”,話多不利于養氣,該言則言,可言可不言者,則不言或少言為好。若因言語不當而與人引起爭執,就不好了。
五、讀書養智:堅持從小養成讀書學習的好習慣,合理用腦,博覽群書,既可豐富知識,開闊眼界,不斷更新觀念,接受新鮮事物,又能培養和保持智力,防止腦力衰退,這也是自娛妙法。但要注意保持視力,讀書1小時,要休息10分鐘,眺望遠處的綠色景物,能打一趟24式太極拳更好。修道者應多讀道教經典及《易經》等書。
六、詩詞書畫養性:詩詞書畫是中國特有的文學藝術項目,更具有奇妙的修心養性作用。因為在進行詩詞書畫創作(或練習)時,要求專心致志,百念不生,心不他用,這樣才能構思、創作出好作品。古今有很多書畫、詩詞大師,都是長壽百歲的人。在道教和佛教中也有很多高人是詩詞書畫方面的能者,可能他們都是從詩詞書畫的創作過程中,達到了修心養性的效果。
七、勞作養德:老年人切忌“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應該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活動和家務勞動,這樣既能在勞作中得到鍛煉,又能愉悅心情,發揮余熱,從而贏得社會的敬重和家庭成員的愛戴,促進家庭的和諧。
道教界還鼓勵信徒積德行善,提倡“功滿三千凡也仙”。
八、誠樸養品:“誠實”,“樸素”和“檢樸”,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古人說,“人到無求品自高”。在國人心中,已故總理就是達到這個水準的典范人物。現代的老年人也應該重視品德修養,并以此影響和教育子孫后代,教育他們樹立愛國情懷,并懂得尊重農民的勞動,千萬不要浪費糧食,因為這些都是農民伯伯們用辛勤勞動換來的。
太原福康源養生館以養生為目的,主要采用排毒療法、免疫療法、瀉血療法等多種理療方法,從根本上調養身體,促進健康。對于有便秘、肥胖、牙疼、失眠、障礙、陽痿等癥狀的亞健康人群,可以采用綠色療法服用食物排毒。
福康源養生館隆重推出的福康源養生酒,是由北京龍都春中醫藥研究院研發,濟南津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集百年中醫精髓,祖傳秘方泡制,本酒以四川原漿酒為酒基,以人參、鹿鞭、鹿茸、羊肚菌、雄蠶蛾、當歸、杜仲、紅棗、冰糖、肉桂、龍眼肉等二十八種國家衛生部門頒布的藥食同源的原材料為主,通過專家科學配伍形成獨特的配方。
福康源養生酒功效:對男性低下,陽痿具有良好的功效,并且可以滋陰補腎補充能量,強力壯陽提高夫妻生活質量。有效緩解中老年人因腎虛引起的腰酸腿疼,增強體力,提高免疫力,減少感冒等常見病的發生。飲用一到三天見效,長期飲用效果最佳。
產品有兩種包裝:精裝禮品盒酒125ml和經濟實惠的1.8L的塑料桶裝酒。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誠招加盟商:原福康源養生館的宗旨是“取之社會,回饋于社會,造福人類健康”企業理念,本著以誠成實,以德得人的企業精神,全心全意的為社會提供健康關愛服務,開拓創新,追求卓越永不言敗。
太原福康源養生館為擴大產品銷售、滿足市場供應,現在全國各地招加盟商,每縣區僅限一名。來總部考察的學員,可以免費飲用,先體驗后,沒有體驗的學員不準做。首批進貨5000元就可成為縣區獨家,并贈送百分之五的品嘗酒。
加盟政策:
福康源養生酒實施免費培訓,免費住宿,免費加盟,免費體驗的政策。并且市場指導幫助縣區商培訓分店員工。
太原福康源養生館培訓內容:養生知識,養生稀飯的制作,亞健康檢測儀的正確操作,祖傳特效藥酒的制作,和瀉血療法、排毒療法、免疫療法的培訓,培訓費2800元,包括辦理國家勞動廳頒布的高級按摩師證。
為了幫助有困難的讀者創業,每月提供兩名半價學習的名額。為了打消讀者的顧慮,保證項目的真實性,可先打款到《創業》雜志社。
太原福康源養生館
總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
身體走弱 重視養生
顧燕紅從小體質不錯,身體一直很好。自從2004年剖宮產生下女兒后,她明顯感到自己身體和以前不一樣了,常常感冒。2007年,她因卵巢囊腫做了腹腔鏡手術,術后覺得身體比之前又更弱了,容易疲勞,經常出虛汗,頻繁感冒,只要周圍有人感冒,她幾乎就不能幸免。從那年開始,她意識到養生保健的重要性,開始注意閱讀醫學報刊、看養生保健類電視節目,并嘗試一些簡單的養生方法,幾年堅持下來,健康狀況大有好轉,易疲勞、出虛汗的癥狀逐步改善、消失,現在已經很少感冒了,自我感覺很不錯。
巧用食療 防病保健
工作之余的顧燕紅,是位熱愛生活的小主婦,非常喜歡烹飪,在調和五味、炮制美食的同時,注重學習一些食療方并加以運用。
阿膠一直是大家喜愛的養生品,為了改善口感、方便食用,從2000年開始,每年冬天,顧燕紅都會自己動手熬制阿膠糕。首先,把買來的大阿膠塊砸成小塊,用黃酒浸泡一天一夜,然后加上芝麻、核桃、紅棗、冰糖等熬煮成膏,冷卻后切成片,每天食用。起初,因為母親易頭暈,顧燕紅是為母親做的,母親食用后感覺不錯,慢慢地全家人甚至親戚朋友都“沾光”了。在不斷的實踐中,她做的阿膠糕味道也越來越好,深受親友歡迎。
2007年手術后身體虛弱,顧燕紅按照老中醫的建議,用黨參、當歸和老鴨一起燉,從冬至開始每天早上吃一小碗,大概每年吃半個月。平時,她經常用黃芪、枸杞、紅棗等煮水代茶飲;經期若小腹不舒服,加用桂圓、紅糖等。
飲食方面,顧燕紅也常常選用藥食兩用之品,以發揮保健治病功效。如:女兒有段時間易感冒,她給女兒燉雞湯時就適當加點黃芪;有時候女兒出現感冒前奏,她會到藥店給女兒買“玉屏風顆粒”,幫助女兒預防感冒;女兒出現咳嗽,如果不是很嚴重,她會用川貝粉加梨隔水蒸,或者用枇杷葉煮水,為女兒進行食療,以止咳潤肺。枇杷葉煮水比較苦,她就加點枇杷花和冰糖,這樣既掩蓋了苦味,還增加了花的清香味,孩子更能接受。夏天,顧燕紅還經常做些消暑小食,如綠豆百合湯、薏米粥、涼拌秋葵等。老家自己種的玉米、小麥,她常常用來和其他粗糧搭配在一起打成米糊,作為早餐飲品。在她的精心料理下,女兒身體也不錯。
天冷的時候,顧燕紅會用生姜和花椒煮水泡腳,全家人都泡,每晚泡30~40分鐘,幫助機體發汗,泡完后會感覺身心舒暢。除了冷天,家里有人感覺疲勞或發生感冒時,顧燕紅也會用泡腳的方法來緩解疲勞、促進感冒痊愈。
樂享運動 強健體質
除了食療和泡腳,顧燕紅一家還挺愛運動:一家三口常常在晚飯后一起散步;有空的時候,顧燕紅會陪女兒打羽毛球,丈夫會陪女兒打籃球;女兒晚上做作業時,她經常會在家里跟著視頻跳健身操。
專家點評: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 張宏
一項關于現代人飲茶習慣的調查顯示,六成人都表示自己愛喝茶;50%的人是在工作后養成了喝茶的習慣;另有三成人是在父母的影響下愛上了喝茶。對于喝茶的主要目的,55%的被調查人表示為了健康;30%的人是為了提神;其余15%則是為了減肥。調查也顯示出,人們對于茶大多停留在“喝”的層面,對于茶文化和茶知識有所了解的僅占不到二成。
雖然中國可以稱得上“茶之國”,但專家們表示,人們對喝茶目前還存在兩個誤解。
一是覺得越貴的茶越好。現在越來越多的高價茶,除了滿足人們對口感的需求,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征。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認為:
“老百姓其實不需要買高檔茶,完全可依據個人經濟能力和不同的口味進行選擇。”他建議,選擇100―300元一斤的茶比較合適。“這個價格,已可以買到品質非常好的茶。我建議大家在購買的時候,重品質、輕級別。有些級別高的茶采摘時間太早、太嫩。而茶的一部分營養恰是在莖里,有些便宜的茶養生效果更佳。”
二是只喝茶不品茶。茶有兩種,一種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一種是“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第一種茶可滿足人們“養身”的需求,比如解渴、提神、祛火、消食等;第二種茶則可以滿足人們“養心”的需求,比如抒情、禮儀、悟道等。王慶說。茶對人來說最大的價值是養心為主、養身為輔。“尤其是中年人,工作忙、壓力大,更應該給自己一點時間,耐心地泡一壺茶、品一壺茶。人在煩躁時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這時不妨先慢慢品一壺茶,再做決定也不遲。”
想通過喝茶養生。就必須對茶有所了解。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研究員江和源表示,“喝茶還講究天時、地利。許多人一年四季都喝一種茶,這樣也不對,冬天冷。可多喝些性溫的茶;春夏季節易上火,可以多喝綠茶、花茶。”
春起花茶和單從。春天重點在于疏通肝氣,而芳香類物質有通竅的功效,所以可多喝鳳凰單從和茉莉花茶。但新鮮綠茶在春季寒氣還太重,不宜多喝,體寒者尤其要注意。
夏爽綠茶和觀音。夏天消暑解渴首選綠茶。此外,鐵觀音、臺灣高山茶都是不錯的選擇,體質好的人也可以喝些存放3~5年的生普洱。
金秋烏龍正當令。秋天適合喝青茶,青茶的性、味介于綠茶、紅茶之間,不寒不溫,既能清除體內余熱又能生津養陰。秋季最適合喝當年春天的鐵觀音和去年的武夷巖茶。
冬陽紅茶與熟普。紅茶冬天喝可以養陽氣,給人以溫暖的感覺;熟普洱可以暖胃驅寒,消食化積。
專家提醒,很多人還有一個錯誤認識,就是覺得喝茶會睡不著覺。“很多發酵程度高的茶,比如紅茶、熟普洱,其中的咖啡因已所剩無幾,不僅不會影響睡眠,相反,晚飯后一小時喝點助消化的茶,可以清理腸胃,有助睡眠。”
退休了,不再風里來雨里去,沒有職業的牽掛,無職一身輕;不再為衣食操勞,因為有了養老金和醫保,沒有后顧之憂;不再參加令人乏味的飯局,為了應酬而說口是心非的話……不再參加一開就是半天冗長沉悶的會議,不再參加剪不斷理還亂的人際關系討論,無需看別人的臉色行事,遠離了人與人之間的是是非非。
坐下來,干什么呢?看書、讀報、瀏覽雜志,進入知識的海洋,采珠拾貝,意味盎然。這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讀報、剪報。我將剪報資料分為讀書、散文、養生等幾大類,又在每一大類中,根據內容不同分成若干細目。如把“養生”分成養生理論、飲食與健康、鍛煉與健身、心理與健康、老年保健、心腦血管病防治及生活方式7個細目,經過這樣分類整理,到需要時候便于查閱。
剪報整理,是一個動靜結合的運動過程:動手剪報、整理歸類活動了全身和四肢,屬于動的鍛煉;坐下來賞讀,心平氣和屬于靜的鍛煉,這就達到了人們常說的“養心在靜,養身在動”的養生目的。一動一靜,就像氣功師和書法家練功習字時進入到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起到樂而忘憂、癡而忘疾、心靜體動的作用。
我身邊有這樣一件事,有兩位患了鼻癌但又不是晚期的五十歲左右的人,因為對疾病醫學知識的了解,以及對疾病態度的不同,結局也不同。
老張患病后,每天定期服藥,配合醫生治療,由于他平時堅持看報,懂得一些醫藥衛生知識,思想上想得開,放得下,心情穩定,心理平靜。幾個療程后復查,醫生告訴他,癌癥已控制,病情已緩解。老李也得了鼻癌,此人平時不看書讀報,知識貧乏,知道自己患了癌癥后,心理恐懼,愁眉不展。住院后打針吃藥做化療,但療效不大,一年后病情惡化,癌細胞擴散,不久就走了到生命的盡頭。
這兩個人的事讓我覺得,平時多讀書看報,掌握積累一些醫藥衛生知識和養生保健知識,同時擁有良好的心態,對中老年人戰勝疾病、保持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看報剪報屬輕量型身心活動,且情趣無窮。既然讀了,剪了,還要“作”。把自己的心得體會表達出來,不斷寫作,頭腦才不會生銹,思維才會敏捷,才思方能泉涌,心靈方能凈化,身體方能健康。
(一)早晨“一”碗奶、蛋(打爛)、姜、杞(枸杞)煮泡“八粉”湯(附后),是御風寒、補氣血、安睡眠、利五臟、增動力之養身要方。
(二)每餐必喝“一”份營養湯,瘦肉、鮮魚、骨頭、母雞湯均可,以增老年所需的鈣、磷、鐵、脂肪蛋白質等各種營養元素,以健全身體框架骨髓。
(三)每日必吃“一”份雜糧,以玉米、小米、燕麥、蕎麥、紅薯、黑豆等,輪換交錯分別入餐,使身體吸收各種維生素、低脂肪、高纖維物資,以防“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入侵。
(四)每天要吃“一”份深綠色蔬菜,包括菠菜、芹菜、空心菜、油菜、小白菜、韭菜等都行,增加自然葉綠素,以清血管、通大便、預防心腦血管硬化、中風,有利健康。
(五)每日必吃“一”個西紅柿,熟吃為佳,補充維生素C,能預防口腔潰爛、胃潰瘍,增養分,抗癌癥。
(六)日行目標“一”萬步,先慢步再快步,交替前進,運動腦、臟、手、腳及全身,整體推進全身健康水平。
(七)早晚均要按“一”次全身主要穴位,指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內關等穴位,活經絡、通關節、理頸椎等。
(八)日睡至少“一”十小時,增強免疫力,在睡眠中預防疾病,振精神,添活力,這是健身的重要奧秘。
(九)每天必看“一”小時報紙和雜志,以增加知識“營養”,掌握保健知識,得到精神、物質雙豐收,永葆青春的體格魅力。
(十)每晚睡前要反思“一”刻鐘,要清除各種雜念,保持心平、心和、心靜、心善的精神狀態,這是推進延年的基石,也是防病抗病銳利無聲的“核武器”。
所謂“一”,當然還有其他很多方面,如三天內必吃“一”份魚,二天內必吃“一”次肉,每天要吃“一”次豆(或豆制品),每天早中晚至少喝“一”大杯白開水。經常吃“一”些白蘿卜、胡蘿卜、土豆、花生米,釣好“一”次魚,打好“一”場門球,跳好“一”場舞。這些均對健康大有益處,請我們向“一”字之方進軍吧,以爭取更多健康資源求長壽。
【關鍵詞】課外體育活動 高中生 心理健康調節
課外體育活動作為體育課的補充、學校體育的組成部分和教育的手段,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在世界上已成為一種教育制度,且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新的發展。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也是學校德、智、體三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擔負著培養和發展學生健康體魄、健康心智和社會適應能力之重要任務。學校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各門課程的教學以及其他活動,培養身心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作為學校體育組成部分的課外體育活動,理所當然成了學校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樣提負著培養身心全面發展的人的任務。因此,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對發展學生心理健康和促進學生學習成績具有重要意義。
高中階段學生特點及存在的心理問題及主要原因分析
高中學生學習壓力大,考大學愿望急迫,從而引起性格孤僻、不善交往和適應能力差的問題。在應試教育模式的驅使下,家長和教育對學生有過高的要求,希望小孩花過多的時間在學習,在學校,學校和老師灌輸高考和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同學之間的每天的競爭壓力下,競爭意識帶入了校園,擇優獎勵,競選班干部,這樣人與人之間,勝利者與失敗者之間,均會產生各種對立心理,勝利者自矜,失敗者悲觀失望,甚至妒忌和不服氣。學生每天花更多的時間在課本和教室里,沒有課余時間,沒有自己的活動時間,導致身體和心理過于抑制。
二、課外體育活動的特點以及開展和意義
在我國,課外體育活動一直受到重視。1951年7月,政務院《關于改善各級學校學生健康狀況的決定》中規定:“學生每日體育、娛樂活動或生產勞動時間,除體育課及晨操或課間活動外,以1小時至1小時半為原則。”1954年頒布實施的《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進一步促進了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同年8月,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國家體委、衛生部《關于中小學生的健康狀況和改進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報告》,報告中要求學校體育面向廣大學生,首先上好每周兩節體育課,同時堅持做早操和課間操,安排好每周兩次班級課外體育活動。在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適當課外體育活動(15張) 組織學生參加運動競賽,有條件的學校開始試行《青少年體育鍛煉標準》。課外體育活動作為學校體育的組織形式之一,有著自身的特點。認識課外體育活動的特點對于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課外體育活動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調節作用
(1)課外體育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避免孤獨感與交往需要的矛盾。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運動的一部分,因此也是以群體活動形式進行身體鍛煉和練習,年級與年級之間,班與班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活動,有利于調節和調整集體與個人以及個人與個人的復雜關系。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壓力帶來的諸多精神壓力和孤獨感。在課外體育活動練習或比賽中,同學們參與到里面去,緩解學習所帶來的壓力,消除心理抑郁。同時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不僅能夠得到體能的鍛煉,更重要的是得到情緒的宣泄和戰勝對手、戰勝自我的運動愉,從而提高身體和心理素質,并且提高學習的效率。
(2)課外體育活動有利于提高高中階段學生對運動的認知能力。通過實施和開展學校課外體育活動鍛煉和學習,能夠讓學生學到更多的體育有關知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體育現在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產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讓學生更多的參與體育運動、更多的關心國內外體育賽事、更多的談論體育話題,讓體育作為學生與學生之間交往的橋梁,改善他們之間的關系,避免心理過于抑郁。在課外體育活動開展和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為了更好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需要學習和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完成規定的身體練習,同時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支持、尊重和理解以及和同學的友愛與關心、支持與協助、尊重與信賴、理解與團結,因此,課外體育運動有助于培養團結友愛的精神和培養學生的情感,避免精力完全集中在學習上,提高心理抵抗能力。
(3)課外體育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意志品質,增強學生獨立性,減少學生過于依賴性。在學校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育學生學習文化知識,而且需要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它是通過課外體育活動科學、合理、有效的安排身體負荷和心理負荷,從而提高學生心里的耐受、耐挫和包容的心理過程,提高學生意志品質或意志能力。大量研究顯示出,體育活動能夠較為有效地改善人腦的調整活動機能,提高人的行動協調能力和發展意志品質意識。通常情況下,體育運動都具有艱苦、疲勞、激烈、對抗性以及競爭性強等特點。
作為學校,也應該更新舊的學校教學和管理觀念,發揮學校體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需要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課外體育活動實施中去,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特點制定可行的方法和做好可行的考核辦法。充分挖掘各類教材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提高學校體育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挖掘課外體育活動的心理健康教育潛力,為提高高中階段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形成。
參考文獻:
對喝茶的兩個誤解
雖然中國可以稱得上“茶之國”。但采訪中專家們表示,人們對喝茶目前還存在兩個誤解。
一是覺得越貴的茶越好。“現在越來越多的高價茶。除了滿足人們對口感的需求,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征。”中國著名茶學者趙英立指出:茶的價格由品質和級別決定,品質主要指茶的產地和樹種,“比如大家都知道西湖的龍井好”;級別主要和采摘時間、采摘部位有關,嫩芽、一芽一葉、一芽兩葉價格就相差不少,同樣是龍井,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就是最貴的。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認為:“老百姓其實不需要買高檔茶,完全可依據個人經濟能力和不同的口味進行選擇。”趙英立建議,選擇100~300元一斤的茶比較合適。“這個價格,已可以買到品質非常好的茶。我建議大家在購買的時候,重品質、輕級別。有些級別高的茶采摘時間太早、太嫩,而茶的一部分營養恰是在莖里,有些便宜的茶養生效果更佳。”
二是只喝茶不品茶。茶有兩種,一種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一種是“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第一種茶可滿足人們“養身”的需求,比如解渴、提神、祛火、消食等;第二種茶則可以滿足人們“養心”的需求,比如抒情、禮儀、悟道等。趙英立說,茶對人來說最大的價值是養心為主、養身為輔。“尤其是中年人,工作忙、壓力大,更應該給自己一點時間,耐心地泡一壺茶、品一壺茶。人在煩躁時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這時也不妨先慢慢品一壺茶,再做決定也不遲。”
因體質、季節選荼
想通過喝茶養生,就必須對茶有所了解。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韓馳說:“每種茶的性質不同,一定要選適合自己的茶。比如,人人都說綠茶抗氧化功效好,但體寒的人喝了,反而會感到不適。”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研究員江和源表示。“喝茶還講究天時、地利。許多人一年四季都喝一種茶,這樣也不對,冬天冷,可多喝些性溫的茶;春夏季節易上火,可以多喝綠茶、花茶。”
看茶喝茶。趙英立解釋說,中國的茶分為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黑茶六大類。六大茶類茶性不同,對人體的影響也不同。例如:綠茶性寒,適合體質偏熱、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飲用,綠茶有很好的防輻射效果,非常適合常在電腦前工作的人。白茶性涼。適用人群和綠茶相似,但“綠茶的陳茶是草,白茶的陳茶是寶”,陳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黃茶性寒,功效也跟綠茶大致相似,不同的是口感。綠茶清爽、黃茶醇厚。青茶(烏龍茶)性平,適宜人群最廣。紅茶性溫,適合胃寒、手腳發涼、體弱、年齡偏大者飲用,加牛奶、蜂蜜口味更好。黑茶(普洱茶)性溫,能去油膩、解肉毒、降血脂,適當存放后再喝,口感和療效更佳。
看季節喝茶。春起花茶和單從。春天重點在于疏通肝氣,而芳香類物質有通竅的功效,所以可多喝鳳凰單從和茉莉花茶。但新鮮綠茶在春季寒氣還太重,不宜多喝,體寒者尤其要注意。
夏爽綠茶和觀音。夏天消暑解渴首選綠茶。此外,鐵觀音、臺灣高山茶都是不錯的選擇,體質好的人也可以喝些存放3~5年的生普洱。
金秋烏龍正當令。秋天適合喝青茶,青茶的性、味介于綠茶、紅茶之間,不寒不溫,既能清除體內余熱又能生津養陰。秋季最適合喝當年春天的鐵觀音和去年的武夷巖茶。
冬陽紅茶與熟普。紅茶冬天喝可以養陽氣,給人以溫暖的感覺;熟普洱可以暖胃驅寒,消食化積。
看人喝茶。趙英立說,很多老人擔心喝茶會導致缺鈣,其實只要不喝過多過濃的茶,并且適當多喝點牛奶吃點豆腐,流失的鈣完全可以補回來,上年紀后可多喝些紅茶。兒童也可以適當喝點淡茶水,對生長發育有益。男性、女性也分別適合不同的茶。男性適合喝綠茶、三年以上的生普洱、烏龍茶,特別是武夷巖茶,被稱為“男人喝的茶”;女性可以適當喝些好綠茶,有美容養顏的功效,但在經期、孕期要控制飲茶量,更年期則可以多喝花茶和單從。
喝法錯誤損營養
1.加強學生思想教育。教師一方面應該大力加強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學生正在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基礎,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強,思想活躍,欠穩定。因此,教師要倡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大力提倡理想追求,反對拜金主義;提倡艱苦奮斗,反對享樂主義。另一方面,培養學生責任感和堅強的意志品質,責任感是一個家庭、班級、社會穩定向上的積極因素,更是21世紀新型人才所必須具備的技能。教師應在教學工作中開展“我是學生”、“ 我是團員”、“ 我是中國公民”等系列教育,使學生體會到對班級、對學校、對社會和國家的應盡責任和義務。
2. 塑造學生道德觀念。學生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德育工作的重要標準之一。在人才培養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道德意識的培養,不斷矯正道德行為,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促進學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的同步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堅持各種具體可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開展德育活動。如,利用相應的課本教學內容,激發學生道德行為的內需。讓學生在獲獎內需激勵之下,逐漸養成道德行為習慣。在講授課文《刺猬漢斯》時,鼓勵學生為人要信守諾言,講誠信。
二、開展智育教學,培養知識技能過硬的學生
1.“傳授知識”與“傳授方法”并重。在知識迅猛增長的今天,掌握知識不再是學習的唯一目標,學會學習比起掌握知識更加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明的正是這一道理。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應該重視方法傳授的有效性。教師傳授知識是學生發展的必要因素,學生掌握相應方法是進行自主學習的前提條件。同樣,學校教育應正確而充分地發揮傳授知識的功能,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習到方法,才能成為具備過硬的知識文化的人才。
2. 提供更多讓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新時期對人才的要求不再只是會讀書考試,而是學以致用。如何把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提供更多讓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是每一位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如讓學生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去完成有關口頭和書面的作業題,也就是用言語去回答提出的問題或解答習題。這是教學上經常采用的基本形式。
三、開展體育活動,培養身心和諧健康的學生
1. 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健康的身體也是人才的組成重要因素之一,只有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夠更高效率地學習,也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將所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全面的發展觀,讓學生知道身體是自己的,體育技能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內容,避免陷入“盲目追求分數”的瓶頸學習觀,也別讓自己發展成“高分低能”的畸形人才。
2. 心理健康的必要性。首先,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是實施自主學習、創新學習的主渠道,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健康意識,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以上心理問題,調節和優化學習心理狀態。小學各學科教材中蘊含著許多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因素。其次,開設心理輔導活動。教師應該有針對性開展心理輔導活動。一方面,創設一個傾訴平臺,讓學生在合理宣泄不良情緒后,達到心理平衡,保持樂觀開朗的心境。另一方面,相應地設計一些心理考驗活動,讓學生在各類有益的活動中認識自我、調控自我,進而不斷養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四、開展美育訓練,培養審美情操高尚的學生
You never know your luck.
命運好壞不由己。
Sow nothing, reap nothing.
春不播,秋不收。
The first step is as good as half over.
第一步是最關鍵的一步。
The wealth of the mind is the only wealth.
精神的財富是唯一的財富。
You can”t judge a tree by its bark.
人不可貌相。
Clothes do not make the man.
人不在衣裝。
To be both a speaker of words and a doer of deeds.
既當演說家,又做實干家。
Variety is the spice of life.
變化是生活的調味品。
Bad times make a good man.
艱難困苦出能人。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
求知無坦途。
Doubt is the key to knowledge.
懷疑是知識的鑰匙。
Sharp tools make good work.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Wasting time is robbing oneself.
浪費時間就是掠奪自己。
Nurture passes nature.
教養勝過天性。
There is no garden without its weeds.
沒有不長雜草的花園。
A man is only as good as what he loves.
一個人要用他所愛的東西有多好來衡量。
Wealth is the test of a man”s character.
財富是對一個人品格的試金石。
The best hearts are always the bravest.
心靈最高尚的人,也總是最勇敢的人。
Courtesy is the inseparable companion of virtue.
禮貌和美貌是分不開的伴侶。
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
生活要樸素,情操要高尚。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
精益求精,善益求善。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誠實為上策。
Gratitude is the sign of noble souls.
感恩是精神高尚的標志。
Politeness costs nothing and gains everything.
禮貌不用花一分錢,卻能贏得一切。
A man can”t ride your back unless it is bent.
你的腰不彎,別人就不能騎在你的背上。
Conceit is the quicksand of success.
自負是成功的流沙。
He that makes a good war makes a good peace.
正義的戰爭創造持久的和平。
There is no disputing about tastes.
人各有所好。
It is easy to be wise after the event.
事后諸葛亮容易當。
He that makes a thing too fine, breaks it.
做事過于苛求,反把事情弄壞。
When all else is lost the future still remains.
就是失去了一切別的,也還有未來。
The world is his who enjoys it.
活著感到快樂,世界就屬于你。
A little labor, much health.
適量的勞動有益于健康。
Laugh and grow fat.
心寬體胖。
Work won”t kill but worry will.
勞動無害,憂愁傷身。
He is rich that has few wants.
寡欲者富。
醫學專家說:心態平和、合理膳食、禁煙限酒、適量運動是保持老齡健康的四大基石,此論已為常理共識。進入快樂之門還要主動開啟和尋求的是,助人為樂、奉獻得樂、淡泊是樂、知足常樂!
保持身心康樂還要從自身所處的環境、擁有的條件及個人的志趣出發,確立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秩序,并在踐行中體察,不斷調整以堅持。近二十年來,我就是既遵循公認的養生之道,同時按個性安排自己的生活秩序。我深切地體會到“三上網”給了我健康與快樂。
我乃近八翁,網球場上瘋。
勝負不介意,愿得歡樂聲。
網球運動男女老少皆宜,運動量可大可小,健身性、趣味性、觀賞性均強。每天早晨,我迎著朝陽,騎著自行車,哼著小調,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去老干部活動中心網球館。同齡人聚在一起,男女搭配,打著不累。日常的競技比賽不強調激烈拼搏,主要運用技巧,固然要求動作迅速,但更需要沉著冷靜。場上三四十分鐘,攻守自如,揮拍擊球,舒展全身,能有效地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反應能力,改善心腦血管機能,促進身心全面發展。活動中不離群體,增進友誼,休息室“話療”交流信息。打球的收獲是能吃能睡,健康又快樂。
我乃近八翁,互聯網上行。
八方獲信息,瀏覽全球情。
打網球之后到閱覽室看會兒書報,回家看看電視節目便用餐、午休。下午動后取靜,一杯香茗在案,電腦前鼠標輕點,足不出戶可放眼世界,既是獲取知識,又休閑娛樂。方寸屏幕上,文圖聲影并茂,儲存著古今中外各種資料,可以看滾動新聞,可遨游山水風景,可以觀覽影劇,可聽音樂歌曲,可以網上購物,可以網上博弈,可以網上交友,可以發郵件,寫博客一抒胸懷,百無禁忌。
當然,咱們老年人切忌不可輕率、魯莽行事,聊天不可陷入網戀,交友防止上當受騙。注意養目,防治視覺疲勞。
我乃近八翁,不懈勤筆耕。
贏得話語權,時評論縱橫。
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相聚在星期三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的廣播中,我是黃麗老師。今天在這里我要倡導《不容忽視的心理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斷言,從現在到21世紀中期,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給人們帶來持續而深刻的痛苦。從疾病發展史來看,人類已進入“心理疾病”時代。
在自然災害多發、社會正處在轉型期的中國,心理危機是十分現實的威脅。如果沒有恰當的心理疏導,短期的心理危機會演變成長期的精神疾病。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和哈佛大學1993年就已預測:精神神經疾病占中國疾病總負擔的比例,將從上世紀90年代的14.2%上升到2020年的15.5%,在中國疾病總負擔中占到第一位。
小學生正處在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大腦機能尚未發育成熟,人格特征還處于初步的形成過程中,整個心理發展也還處在幼稚和不穩定時期。因此,小學生特別容易受到外界有害刺激的傷害和影響。“初生牛犢不怕虎”說出了無知便無畏的道理。但在現實生活中為什么不少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反而變得越來越“膽小”起來,越沒有個性呢?原因很簡單,在這個成人化的社會里,孩子畢竟是弱小者、順從者,他們要想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的要求,必須從小就得學習和遵守這個社會的規則。小學階段是人的行為、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由于身心變化比較快,加之文化知識及社會經驗的不足,小學生很容易產生不健康的心理,導致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因此,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洞井小學也不例外,在2008年下學期,建立了心靈小屋。
“心靈小屋”是我校為了使同學們的身心更加健康,心境更加開朗,更活潑而開設了心理咨詢室,是大家接受心理咨詢的場所。心理咨詢室由專職的心理咨詢師幫助你們解決有關心理問題,包括情感、意志、品質的培養。我們的“心靈小屋”注重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完善,讓同學們在玩玩樂樂中培養健全的人格。 心理咨詢室采取色彩柔和、富有童趣的布置。“心鎖打開,陽光進來”八個大字與旁邊的太陽組合,讓孩子們心情豁然開朗,各式各樣的向日葵激勵孩子們蒸蒸日上;可愛的時鐘告訴孩子們時間的寶貴;完善的制度增強了孩子對它的信任;可愛的卡通窗簾與飄飄的柳葉把孩子帶入童話森林的意境中,粉紅的窗簾加嫩綠的沙發,更是給孩子們一個輕松、舒適、溫馨的環境。
“心靈小屋”雖小,但它將成為你們的知心朋友,在室內可以盡情地放松心情、敞開心扉,它是放飛心情的“快樂屋”。
同學們,健康不僅意味著具有健全的體魄,還必須具有健全的心理。孩子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在兒女身上寄托著父母,甚至幾代人未竟的希望與夢想。最后,希望同學們和老師一起,重視心理問題,培養身心健康,快樂的度過童年的每一天,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最后,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每天中午12點20分到13點,老師將在心靈小屋等待你,歡迎你的咨詢。也歡迎你寫信給心靈小屋,來訴說你的煩惱和讓大家分享你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