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農業機械發展方向

農業機械發展方向

時間:2023-07-25 17:17:2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農業機械發展方向,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 ; 發展 ; 作用

中圖分類號:F3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1-0275-02

引言:農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過程。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物化載體和重要標志。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是從建國后開始,伴隨著制度變遷發生了重大波折。隨著的推行,以市場需求機制為基本特征,農業機械作為商品進入了流通領域,個體農民擁有和經營的農機數量迅猛增長,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注入了活力。當前,我國農業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積極發展農業機械化對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1 農業機械化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1)農業機械化最終體現在農業機械化生產的水平上。農業機械化生產通過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組織和個人,運用現代農業裝備,進行產前、產中、產后等全過程作業服務,實現了現代裝備、人員、技術的集成運用。農業機械化生產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擔的生產規模、生產效率限制,實現了人工所不能達到的現代農藝技術要求,是先進農業技術運用的重要載體。深耕深松、化肥深施、節水灌溉、精量播種、高效收獲等現代技術的推廣應用,只有通過開展農機作業服務,借助機械的動力、精準度和速度才能實現。農業生產中的抗旱排澇、大規模的病蟲害防治等都需要機械化作業才能得到較好的實施。目前,我國農業基礎依然薄弱、生產手段依然落后、農業生產力水平仍然較低,迫切需要發展機械化生產,促進生物、工程、信息、環境等技術的集成化,推進農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步伐。

2)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的重要載體,是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手段。不管是人均耕地多的美國、加拿大,還是小規模經營的日本、韓國,他們所走的農業現代化的路子各有不同,但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率先實現了農業的機械化,從而實現了農業的現代化。節水灌溉、設施農業、深耕深松、秸稈還田等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只有以農業機械為載體,通過機械高精度的動力和速度才能達到。農業機械突破了人畜力所能承擔的農業生產規模和效率的限制,實施了人工所不能達到的現代農藝技術要求,代替了人畜力在耕、耙、播、收、植保、排灌等農業生產各個環節中的繁重勞作,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綜合生產能力,推動了農業生產的標準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縮短了傳統農業向農業現代化轉變的過程,可以說,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

3)發展農業機械化生產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渠道。農業機械化生產大幅度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為農村富裕勞動力多形式、多層次地向非農產業轉移,增加收入創造了條件。在北方主要小麥產區,由于聯合收獲機替代了勞動力,近些年在“三夏”農忙季節,已經看不到農民工“返鄉潮”,做到了“人不回、田不荒、糧食安全進糧倉”。推進農業機械化生產,可以解決特色農業發展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問題。開展只有機械才能進行的分級、貯藏、加工等作業,能夠進一步提高作業質量和提高產品質量,實現產業增值增效,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提高了農民收入水平。

2 國內農機業的優勢

1) 我國農機化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機遇期:一是農機化促進法在2004年出臺;二是農機化行政編制增加;三是農機化的國家項目增加。農機化促進法涵蓋了農機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制訂原則是“淡化管理,立足促進”。隨著農村經濟條件的改善和各地基本建設規模的擴大,挖掘機、裝載機和吊裝設備等農村工程機械需求量成倍地增長;保護性耕作支持政策使得保護性耕作機具得到了快速發展;設施農業裝備和節水設備在各地示范項目的帶動下需求不斷增長。

2) 建立了從科研、開發、制造到銷售、服務比較完整的農機工業體系。農機產品服務對象涵蓋了農業、林業、畜牧業、副業和漁業的整個農業領域。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自然條件與經濟情況不同,我國農機產品門類復雜、品種多。到目前為止,我國已能生產 14 大類、95 小類、3000 多個品種的農機產品,對提高農業生產率,促進增產增收,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發揮了顯著作用。同時,建立了包括科研單位、大專院校、企業三結合的科研開發體系、整機生產和配套件生產企業組成的生產體系、企業與農機銷售公司結合的銷售與服務體系以及農機技術推廣部門與企業結合的推廣示范體系。

3) 國際間的農機技術交流與合作得到加強。近年來,國際上不少大型農機企業看準了中國巨大的農機市場,與中國有關部門和企業合作,在中國開拓事業。同時,國內一些大型農機企業,不斷地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力度,推進了國產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的提高。為了鼓勵大型農業機械的進口,國家還制定了優惠進口稅收政策。在中國舉辦展覽會,也是農機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形式。

3 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方向和途徑

1.向智能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

國外農機業多年的發展經驗表明,智能化、自動化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發展高效節本農業的有效途徑之一。世界農業發達國家在采用高度自動化的作業機械后,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業成本, 而且提高了其農產品在國際市場場上的相對優勢。我國農機業要想在國際上立足,就必須縮小與農業發達國家的差距。這樣國外自動化、智能化程度很高的農機裝備才不會占領我國市場,也不會使我國農機行業陷入困境。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 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為實現農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打下了基礎。

在研發產品時,應使產品和高科技兼容,并在農機智能化上下功夫。通過優化設計駕駛室、駕駛座、方向動力控制、空調裝置等減輕機手的勞動強度,加大操作的舒適性。同時,應加大控制系統的科技含量,使機手通過儀表裝置隨時了解農機的生產、安全狀況,從而使農機產品發揮最大效能。綜合應用信息技術、先進加工工藝于拖拉機產品上,實現計算機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衛星遙感系統(RS),高精度的機、電、液(氣)一體化等與拖拉機產品的有機結合。

2. 大力培育新型農機經營主體

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和促進農民增收,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堅持集約化、產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的方向,大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鼓勵農業生產者經營者共同使用、合作經營農業機械,加快提高組織化程度。要強化政策扶持,培育壯大服務主體,穩步推進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探索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龍頭,農機大戶為主體,農機戶為基礎,農機中介組織為紐帶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提供“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安全”的服務。

3.全面提升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以滿足農機化發展和農民群眾的需求為根本目標,努力打造依法規范、綜合配套、便捷高效、機制靈活、保障有力的農機化公共服務體系。著力從五個方面建立健全促進農機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長效機制:一要落實政策法規、完善服務體系,二要爭取資金投入、改善服務條件,三要創新運行機制、激發服務活力,四要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能力,五要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服務水平。重點加快提高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農機質量監督服務、農機安全監理服務、農機教育培訓服務、農機化信息服務等五個方面的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拓展公共服務領域,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以良好的公共服務推動農業機械化科學發展。

4.堅持市場引導,推動產業化經營

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以需求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提高機具利用率為手段,積極組織、引導農機大戶和服務組織開展以跨區作業為主要形式的作業服務,滿足農民和農業生產的需求。農業機械化生產的范圍、作業領域不斷擴展,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作業環節由機收向機耕、機播、機插、植保、秸稈還田等發展,作業領域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由大田向設施農業,由種植業向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全面拓展;服務范圍由產中的作業服務向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延伸,承包經營、訂單作業、“一條龍”服務等作業模式不斷創新,帶動了農機技術培訓、信息服務、維修及配件供應等產業的發展,大大推進了農業機械化生產的市場化、標準化、系列化、專業化、產業化,逐漸形成了以農業機械化生產為中心的產業鏈條。

結束語

沒有農業的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的現代化。農業機械化最終體現在農業機械化生產的水平上。農業機械化生產通過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組織和個人,運用現代農業裝備,進行產前、產中、產后等全過程作業服務,實現了現代裝備、人員、技術的集成運用。農業機械化生產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擔的生產規模、生產效率限制,實現了人工所不能達到的現代農藝技術要求,是先進農業技術運用的重要載體。農業機械化生產大幅度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為農村富裕勞動力多形式、多層次地向非農產業轉移,增加收入創造了條件。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加速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已成為農民的迫切愿望、時代的強烈要求和歷史的客觀必然。

參考文獻

[1]劉聚才,劉興旺.甘肅省農機化跨越式發展的思考[J].農機科技推廣.2011(04)

第2篇

關鍵詞: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分析探討

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存在的主要意義是控制農業機械對農村環境造成的具體影響,農村環境受到嚴重影響不僅僅限制農業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計劃的實現,同時破壞資源、浪費資源,造成土地進一步貧瘠化,土地資源以及水資源等重要資源的進一步緊缺,對于社會整體發展都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當前農業機械對于農業造成的環境資源影響已經達到無法忽視的地步,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概念也是在該環境下形成以及迅速發展的,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有效地控制以及遏制環境問題的進一步惡化,同時使我國農業逐漸往綠色化方向轉變,農業的整體發展也愈發重視環境問題以及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

1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現狀分析

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發展的必要性體現在農業機械使用范圍逐步擴大,使用頻率逐步增加,由于農業機械型號以及類型較為固定,農業機械使用環境以及土質方向存在較大的差別,導致各個地區農業機械損傷程度不同,農業機械需要進行維修的量以及次數較為頻繁,農業機械維修過程中對于資源的浪費體現在農業機械零件的不斷更換,使用的材料存在相應的輻射性以及不可循環性,每一次維修丟棄的零件以及材料對于環境造成的影響較為嚴重,同時有些材料是不可循環資源,傳統形式維修之下農業機械對于環境造成的影響是無法得到有效抑制的,因此,需要引進的維修方式是綠色維修技術,現今綠色維修技術是一個新提出的概念處于不斷地更新完善狀態中,本身存在相應的不足之處,為實際的發揮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的效果以及作用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確定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的發展改進方向。

(1)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人才不足。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處于發展階段,所需要掌握的技術處于探討階段,使得對于人才的要求處于增加當中,直接導致的問題是該方面人才的不足以及人才的培養難度。且能夠實際進行農業機械綠色技術操作并且將操作結果達到預期水平的人少之又少,導致的直接問題是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效果無法得到全面的展現。除此之外,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的發展方向無法定性,該方面人員無法對農機出現問題的材料進行有效地分析處理,從而無法將農業機械中所使用的金屬材料以及輻射材料進行計劃性更改。最終導致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無法得到實際的實現,所使用的范圍較為有限。

(2)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使用方向不完善。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不完善主要體現在技術的處理方向不完整,主要體現在:①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使用的范圍有限制以及使用的內容有限制,無法使用較長時間;②所使用的材料輻射大以及使用的材料損傷之后無法使用農業機械類型進行合理化維修,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也無法對損傷嚴重的機械進行有效地維修,無法在保證綠色維修的情況下進行維修。除此之外,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無法在既保證成本低的情況下達到效果好、效率高的目的,這也是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3)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維修材料以及維修工藝落后。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需要各種類型的維修材料的支持,如過程中使用的材料,清洗過程中所使用的清洗材料等。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選取的改進方向單一,沒有在選取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改進分析,找出效果更佳、成本相對較低的材料。維修工藝落后體現在維修過程中沒有對設備進行全面的分析勘察,沒有對設備的各個零件以及角落進行分析查看,從而導致維修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疏漏,該種疏漏不僅僅影響農業機械的運作、農業機械的使用壽命,還影響農業機械操作者的安全。

2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發展探究

(1)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人才培養。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是對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現有的內容以及技術操作進行培訓,讓技術人才對此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在此技術上讓技術人才進行自我探索,進行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發展方向的分析以及進行相應的研究,并且進行相應的創新,讓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人才在該環境中逐步發展完善自我,并且能夠提升自我價值以及自我作用,讓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能夠更上一層樓。

(2)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使用方式探究。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使用方式主要是提前對農業機械進行觀察,以及提前對農業機械進行保養。將農業機械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提前性的維修,防止出現大問題之后才進行維修,這樣能夠避免維修對農業生產產生的影響,也能夠減少材料的浪費以及減少維修花費的時間以及經費等。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維修的效果,與此同時也能增加農業機械的使用壽命以及使用效率。

(3)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材料工藝發展研究。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材料工藝發展的主要探究是對農業機械進行全面檢查,對于其中出現問題或者存在問題的部件進行圈定,對需要改進以及需要更換的部件進行明確劃分,進行相應的方案制定,對于所采取的材料進行分析,在現使用的材料基礎上進行定向研究。

3結語

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存在的意義是保證農村環境的穩態發展,保證資源受到一定的保護,因此,有實際的研究價值。

作者:王東升 單位:駐馬店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

參考文獻:

[1]孫富,崔鐵成,鄭明理,等.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探討[J].時代農機,2015,(8).

第3篇

1加快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擴寬農業機械服務范圍

在當前新時期農業發展背景下,發展農業機械化應切實圍繞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以此來加快農業機械、農業技術等推廣工作,充分利用當前我國對農業機械購置方面的補貼政策,確保農民在自主、自愿選擇機械設備的前提下,引導農民選擇符合農業生產的新型農業機械設備,根據區域實際推廣深松整地、秸稈粉碎還田等當前新型農業機械設備和農業技術,進一步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更好地促進我國農業機械設備與農業技術兩者協作應用,為我國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2將農業機械化作為當前農業基礎發展方向

隨著當前我國農業化的發展進程不斷加快,農村勞動力以及農民對勞動的觀念也發生一定的變化,當前新時期發展背景下,農民也向往比較輕松的農業生產,因此,他們對農業機械化作業形式需求逐漸加大,同時對農業生產中應用機械化設備也有了很大的依賴性,因此這也就從側面證明,當前農業機械化的程度直接決定農民生產意愿,對農業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基于以上,要想更進一步推進農業機械與技術兩者之間的融合,需要將農業機械化作為當前農業發展基礎方向,通過加強農業機械部門的管理工作,科技研發以及推廣工作之間合作,努力培育符合所在區域實際的機械設備,以及農業機械化作業過程中的相關栽培技術以及管理工作等,更好地實現我國農業機械化朝向精細化管理方向發展。

3結合區域實際,實現農業機械區域發展

不同地區之間在經濟、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發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區別。因此,在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區域化發展缺乏相應的協調性,使得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受到一定的制約。不同區域之間在自然環境上的差異,使農作物的種類生產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同時需要應用的機械設備也是不盡相同。基于以上,要想切實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其中需要注意的就是結合區域各方面的實際發展情況來采取相應的農業技術手段,以此為基礎實現農業機械區域化發展。另外,通過區域所在位置的農業特色,對其進行推廣,之后在對相應的農業機械推廣,促進農業在該區域的發展;最后結合農業在該區域發展實際合理規劃農業機械發展布局,堅持走農業發展標準化道路以及現代化道路,以此來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可持續發展。

4完善農業機械社會服務體系,擴大農業機械市場

在當前新時期背景下,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對農業機械的宣傳推廣工作不夠到位、信息化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等。因此,建立符合區域實際的農業機械服務體系,使其在市場運行過程中發揮自身的基礎作用,將市場作為農業機械發展導向,對機械進行相應的推廣工作,以此來提升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對于信息化水平方面,可以通過建立相應的農業機械信息平臺,來推動我國農業逐漸朝向信息化方向發展。另外要想切實促進農業機械化推廣,政府也應該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促進農業機械逐漸向產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從而促進農業機械化大力發展。綜上所述,在新時期背景下,發展農業機械化,應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發展模式,從根本上提升農民的經濟收益,滿足農民對機械的使用需求,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第4篇

【關鍵詞】農業機械;自動化;推廣

從專業化角度出發,農業機械自動化主要是指農業裝置以及農業機械在工作狀態之下或者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需要依賴手工而進行的自動化操作。最早的牽引性控制裝置是借助油壓升降來實現耕深變化的,進而確保牽引力被維持在一定范圍之內。目前,專業化的牽引控制裝置被廣泛應用到大中型拖拉機農業機械中。此外,隨著微處理機和傳感器等先進裝置的自身較快發展,我國已研制出大量輸出或者是輸入自動化裝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國農業機械的自動化水平。

一、農業機械自動化的現狀分析

(一)精準化農業發展水平低下

目前,因我國的農業水平較低,相應的先進科學技術在農業機械操作方面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此外,計算機GPS監控系統以及GLS系統等,特別是傳感器與動態化控制系統等一些能夠適合精準農業快速發展的硬件化設備在實際發展水平方面顯著較低,從而使得我國的精準農業發展水平不夠成熟。

(二)農機制造業發展不成熟

實質上,與一些發達國家的農業發展水平相比較,我國農業發展速度相對較慢,水平較低,農機制造業的發展水平也不例外,總體來說水平不高。諸多農業機械僅僅是對國外農業機械產品的仿造,而且在一些農業機械自動化裝置當中,只是對農業機械的一部分做了改進或者是增添了部分設備零件來有效提升整個農業機械的實際工作效率與整體操作性能,但是這種做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業機械在構造方面的復雜程度,還將會因生產成本的不斷提升而使農業機械的購買價格更昂貴,從根本上促進維護成本的增加,阻礙其廣泛應用與推廣。所以,大力研發能夠符合生產需要,而且價錢合理的自主化品牌農業機械設備屬于我國農業機械制造業未來發展方向之一。

二、農業機械自動化推廣途徑

(一)促進精準化農業發展

目前,我國精準農業在發展方面還不成熟,與部分發達國家農機發展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大力推進精準化農業的實際發展進程,不但有助于促進農業機械在自動化技術發展上的日益完善,還是我國有效展示科技發展水平以及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與爭取話語權的重要條件。現階段,國際方面在社會化精準農業上的具體發展重點主要集中到節水技術體系以及節肥技術體系控制管理方面,要求以上技術都實現自動化操作,節水以及節肥都能夠借助精準化灌溉以及施肥來完成,從而達到最大限度減少資源浪費以及提升農業化肥利用率的效果,與此同時,這也是有效建立環境友好型以及資源集約型現代化社會的重要體現。所以,在對外國先進經驗進行學習借鑒的基礎上,我們必須要集中增強科技研發力量,攻關科技難題,突破精準灌溉技術以及精準施肥技術,促進精準化農業的進步發展[1]。除此之外,隨著先進智能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農業方面的人工智能發展將會成為新時期農機自動化的具體發展重點。部分農業機器人以及智能化系統在發達國家農業方面的大力推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我國農業發展諸多借鑒,由于我國在農業智能化上的發展起步相對較晚,與一些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國農業機械的相關研究人員必須要認識到差距,然后奮起直追,緊抓新時期的發展機遇,始終堅持科技創新以及自主研發,大力促進我國的農業自動化向智能化發展,提升農業機械利用率。

(二)科學選擇農業機械自動化模式

為實現農業機械在自動化模式上的科學化,相關人員必須按照我國農業生產的實際條件與技術化水平,以工作效率的高效化、作業精度的精細化、安全性能的合理化以及節約能源等為發展標準,準確評價自動化模式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所具有的效果,之后再按照順序對相應的自動化模式進行合理選定,進而階段式推進農業機械的自動化進程[2]。

(三)推動認識上的轉換

針對農業機械自動化裝置在操縱性能以及作業性能方面的提升問題,之前大部分都是借助改善機械結構或者是增加裝置來實現所要獲得的效果,這種操作方式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機械構造復雜化以及價格上升,農業機械的維護修理也會更加困難,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自動化進程的推進,不能僅僅將眼光放到機械改造上,而應從農業生產角度出發,充分考慮農作物以及土壤等因素,積極開發能夠適合生產條件,且價格便宜的機械,例如應充分考慮到小規模生產模式,從普及大型機械逐漸轉化為價格相對較低的小型自動化機械。

(四)強化政府引導,落實扶持政策

為加大農業機械的自動化程度,政府可以借助農機購買補貼政策以及其他優惠政策,積極鼓勵農民購買響應的自動化農業機械,從而使農機得到廣泛應用,擴大農業機械的實際推廣范圍。此外,政府可以通過減稅等政策來扶持相應的農業機械生產企業,設置科技創新獎來鼓勵生產企業與科研機構對農業機械設備進行科研創新,切忌一刀切政策的制定,國家政府以及主管部門需綜合考慮每個地區的不同情況包括自然條件、作物種類與勞作方式等,出臺適宜農業經濟進步發展的優惠政策,從根本上推進農業機械技術創新和社會化服務的大力推廣,促進科技成果的廣泛應用,強化質量管理以及安全監督管理。此外,農業機械的相關生產企業也應加大科研力度,確保行業內部的良性競爭。

結語

總而言之,農業機械的自動化推廣工作是一項專業性以及復雜性都相對較強的工作,直接關系到現代化農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在自動化推廣過程中,相關人員應針對自動化發展中常見的精細農機水平低下等問題,通過促進精準化農業發展、科學選擇農業機械自動化模式以及強化政府引導等手段,促進農業機械具有較高的自動化水平。

參考文獻

[1]李輝.農業機械自動化的現狀及發展方向淺析[J].科技展望,2015,17:50.

第5篇

關鍵詞:農業機械;農業現代化;機械推廣

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總體方向,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要手段,農業機械化能夠極大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勞動力的解放[1],我國以“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點,不斷推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其農業機械化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1 我國農業機械化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機械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農業生產中機械的應用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農業機械化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與此同時,它也有力的促進了我國農業發展[2]。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農業關注越來越多,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工作成為農業發展工作中的重點,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顯著提高。發達國家的農業生產已經基本實現全面機械化,與之相比,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仍處在一個較低的階段,我國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大力支持,使得其在設備、經驗、安全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但與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

2 農業機械化的必要性

2.1 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農業現代化要求農業生產組織的一體化和專業化以及在生產方法上的科學化,農業機械化是能夠通過機械的使用有效的提高生產效率,在生產過程中促進生產組織的一體化的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向,現代化的農業與傳統農業的最大區別在于機械化,農業機械化是突破傳統農業模式,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2.2 我國農業發展的現實要求

我國農業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還處在較為落后的水平,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生產工具落后、農作物產量低等一系列問題都嚴重制約著我國農業的發展,我國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促進農業發展的緊迫性不言而喻,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農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成為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2.3 新的經濟增長點

農業機械化的推廣能夠帶動一大批產業的發展,如機械制造、農機科技研發,交通建設等,機械化的推廣還能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這樣一來就能夠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缺乏創新,需要注入新的活力,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3 推進農業機械化的措施

3.1 加強宣傳,傳播農業機械化相關知識

長期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使農民的思想觀念固化,他們對于農業機械化的意義了解較少。在實際的農業生產中,許多農民寧愿選擇手工進行生產,他們對于機械生產還存在質疑心理,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必須加強宣傳教育,破除農民陳舊落后的傳統思想,傳播農業機械化相關知識,增加人們對農業機械化的了解,通過深入的宣傳教育,實現農民觀念的轉變,促使農民形成良好的思想觀念是農業機械化推廣的重要前提。

3.2 加強科研,不斷優化農機設備

農機推廣工作不僅僅是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必須時刻關注世界先進農機科技的發展動態,加強我國的相關科學研究,對農機設備進行不斷的優化和革新,使之更好的為農業發展服務。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保持農機設備的先進性能夠更好的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

3.3 加強政策扶持

國家政策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巨大,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同樣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合理的政策能夠有效提高農民對農業機械化的關注度,從而幫助農民更好的了解農業機械化的相關內容,扶持農業機械化政策有很多,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農機設備免費保養等措施都能夠促進農業機械推廣工作的開展。

3.4 設立示范區,進行實際展示

事實是最有說服力的,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工作最大的困難在于農民不能完全接受,宣傳教育有時候也會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設立示范區,通過實際農業機械使用與傳統農業生產的對比讓農民看到農業機械化的優勢,其實際效果的對比更容易讓農民信服。

結束語:

農業現代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農業現代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縱觀世界農業的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已經成為衡量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較為緩慢,農業機械化是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是我國農業發展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需要,更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農業發展的大力支持,做好農業機械推廣工作將極大地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亞群.我國農村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J].湖南農機,2013(07).[2] 史存銀.我國農業機械化推廣工作的思考與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3

第6篇

關鍵詞:農業;機械;一體化;發展趨勢

abstract: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tegration is the advanced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rge area premis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tegration and the applicabl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technology of our country'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up huge role. Popularization of agricultural knowledge and widely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projects, such as poverty, essentially a popula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ng wor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rough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to make the analysis judgmen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of providing some valuable reference.

Keywords: agriculture; Machine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rend

中圖分類號:DF41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農業機械一體化的概念及作用

農業機械一體化是采用各種動力和配套農機具的配套產品來進行農業生產,從而實現農業生產工具的現代化。實現農業機械一體化一體化,既可以減輕勞動生產強度,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產品商品率,進而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無論從解放農業生產力的角度還是從它的實際作用的角度看,大力推進農業機械一體化發展是十分必要的。現階段發展農業機械一體化,有以下促進作用:①突破農業增產的平靜,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增產增效。②合理控制災害防止,將災害引起的損失降到最低。③有利于進行大規模的跨區域農業生產,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④有利于解放農村生產力,帶動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二、國際農業機械一體化發展的主要趨勢

早在20世紀40年代,美國、法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就已實現了從耕地、播種、施肥、除草到收獲以及加工全過程的農業機械一體化。隨著互聯網技術及衛星通信技術的發展,目前美國等國家的農業機械研發及生產,充分的應用了衛星通訊、遙感技術、電子計算機等高尖技術應用,將這些技術應用到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業機械上,最終實現農業機械的自動控制、自動監控等無人化操作管理模式,使農業生產減少對于人力資源的依賴性,并且實現快速準確的農業作業,向精準農業方向發展。國際農業機械一體化的發展主要有以下趨勢:

1、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產全過程實現機械一體化,自動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2、配合轉基因作物的種植與開發實現的高效農業機械耕作將加快研發制造。

3、高新技術的應用日趨廣泛,跨學科以及多專業配合的農業機械應用將更為廣泛。

4、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更為多樣化,藍色農業和設施農業及其相應的技術與機械設備迅速發展。

5、注重生態環保,對農業生態和可持續發展農業所需的技術與裝備迅速發展

6、農業機械的研發、設計、制造、銷售與售后服務廣泛應用計算機科學技術。

7、農業機械制造采用加工中心、加工與噴漆、焊接自動設備等技術成果,農業機械的制造質量與可靠性逐步提高。

8、與現代生物科學技術、基因工程等科技成果配合的農業機械對新品種的培育起著重要作用。

9、信息產業技術的發展使農業機械一體化得新裝備信息得到及時傳播,加速各國農業發展技術及農業機械一體化的交流。

二、我國目前農業機械一體化的特點及不足

我國農業機械一體化的水平不高、結構不合理、能耗偏高、科技含量偏低、技術落后等問題較為突出。因此只有通過大力提高農業機械一體化高質量水平,才能彌補我國與發達國家的農業機械一體化的差距。

1、我國農業機械一體化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后發優勢明顯,發展勢頭迅猛。每年的全國投入農機具總量、參加跨區作業機車數量、機收農作物面積、機收水平和效益均能創造歷史最高水平。這代表著我國農業機械一體化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及農民的認可,給農業生產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農業機械一體化水平進入中級發展新階段,。我國的機械化作業水平已經達到42%,而且農業勞動力的從業比重逐年降低,這是農業生產模式發生重大變化的標志。由于農業機械化的逐年深入,導致農村勞動力已經逐漸富余,其剩余勞動力加入了城市化建設的進程,成為新時代的“農民工”。

3、國際農機企業均將中國視為戰略發展地區。隨著我國轉基因作物的大面積耕種,國際農機巨擎已將中國視為其戰略發展及業務儲備的重要發展地區。無論是產品研發還是業務開展,這些企業已將中國作為發展重點,加大了市場拓展的力度,在農業機械產品設計研發上給予了方向性和標準化的指導。

三、我國農業機械一體化一體化的未來發展趨勢

1、以可持續性發展的觀念為主,以環保促開發。

采用一體化設計理念及可持續性發展的觀念,發展環境保護及耕作技術為主的機械設備,進而減少對于環境造成破壞的農業機械的研發及使用。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階段,該階段正是能源資源消耗、污染排放強度較大的時期。工業污染導致不少農產品原料質量偏低,達不到加工業對農產品質量要求,加工品出口和國內市場銷售受影響。而采用研發農業環境保護及農業保護性耕作技術所需的耕種聯合作業機械設備、減少化肥使用量的耕作機械等一系列具備環保概念及可持續性發展理念的機械設備,將成為我國農業機械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工作。

2、加大高技術、信息技術在未來農業如精準農業上的應用。在工業化和工廠化農產品生產方面,在人工環境下按照農作物、畜禽、水產生產期所需,實時進行精確管理,使農產品達到或接近設定的優良品質和性狀及高生產率將成為農業新技術裝備的主流發展方向。

3、研發運用節約型農業技術的機械設備,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大力開展節地、節水、節種、節肥、節藥活動,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加強新產品研發設計工作,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努力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使用故障、事故發生率。

4、通過不斷加強行業標準與規范的制、修訂工作,不斷提高農機作業效益和水平,堅持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積極發展適宜農機作業的種植方式。培育和規范農機維修市場,逐步形成結構合理、優勢互補、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農業機械維修服務網絡。

5、全面實現農業機械化、電氣化、化學化,在排灌、農產品貯藏、加工等方面普遍使用電力及農業機械。

6、重視改良和培育新品種的農業科研和推廣工作,加大水土保持、擴大農作物和畜禽的種質資源,改進農、畜、水產品加工和儲藏技術等農業技術的研究的經費投入,形成教育、研究、推廣三位一體的科技服務體系。

7、采用現代化管理模式進行農業生產,以農業機械一體化帶動農業生產的一體化。所謂一體化農業,是指在高度發達的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把農用物資的生產和供應,農業生產、農產品收購、運輸、儲藏、加工、包裝以至最終產品的銷售等各個環節組成一個統一的農業綜合體。運用機械化手段將工業和商業因素融入農業,進而使農業生產融入現代市場模式,這將為中國的農業發展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

四、結束語

農業機械一體化是構建和諧新農村的必然要求,而農業機械不僅僅是先進的生產工具,其作業水平更是代表著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標志。發展農業機械一體化,實質上是一場生產手段和生產方式的變革,是推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要堅定不移的堅持農業機械一體化的發展方向,將農業機械的研發及制造向更貼近生產要求的步伐邁進。

參考文獻

[1]李春光,國外“三農”面面觀,石油工業出版社,2009

[2]何濤清, 新時期農業機械一體化的一大創舉,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

[3]何雄奎,劉亞佳,農業機械一體化,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6

第7篇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 發展進程

農業機械化是發展農業生產力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現代化農業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農業機械化發展正處于新的戰略機遇期,農機化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又好又快發展的新階段。但在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中還存在一些主要的問題。

一、優化農業機械化區域布局,促進農業機械裝備結構優化

根據農業生產實際情況,以地貌形態、農業氣候、土地利用結構、區域生產專業化為主要指標,依據發展農業的自然經濟條件的相對類似性、現代化農業發展方向的相對一致性,堅持農業區劃原則,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經濟有效、保護環境的原則,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進一步優化農機裝備結構,積極轉變農業機械增長方式,堅持農機裝備結構調整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適應,以增量調整帶動存量優化,以存量優化促進結構升級,走數量、質量和效益并重、協調發展的道路。堅持在發展中調整優化結構,在結構調整中保持快速發展。在確保農業機械總量穩步增長的前提下,著力調整大中型機械與小型機械、動力機械與配套機械、種植業機械與農村其他各業所需機械的比例。

二、加快農機科技研究的步伐,促進新機具研發和推廣,提高農機科技貢獻率

根據不同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需求,研究開發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采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和先進材料,提高農業機械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供系列化、標準化、多功能和質量優良、節約能源、價格合理的農業機械產品;要積極支持引進、利用先進的農業機械、關鍵零配件和技術;引導、支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主選擇具有先進性和地區適用性的農業機械,提高農機科技貢獻率。

三、依法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機制

隨著2004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進入法制化軌道,其核心是依法加大投入,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政府應協調有關部門認真貫徹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加強農機化的組織領導和宏觀管理,加大執法力度,落實法定的各項制度和措施。市縣兩級財政都要不斷加大對農業機械化基礎建設的投入,逐步改善市級農機科研、基層農機推廣、農機培訓和安全監理的基礎條件;像農業發展資金、扶貧和其他農業扶持資金一樣,也應設立農機專項資金以扶持和鼓勵發展農機科技示范大戶、農機股份合作社等多種形式的農業機械服務組織。

四、實施農民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群體科技素質

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必須提高農民群體科技素質。實施農民培訓工程是新技術、新機具推廣的重要基礎。政府職能部門要為農業提供公益,通過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群體科技素質,使他們能夠盡快掌握新技術、新裝備,為推進本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提供智力與技術支持。

第8篇

農業機械化,指農業從使用手工工具、畜力農具轉變為普遍使用機器,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其是指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過程。使用機器是現代農業的一個基本特征,對于利用資源、抗御自然災害、推廣現代農業技術、促進農業集約經營、增加單產與總產、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降低農產品成本以及對于減輕農民勞動強度和縮小工農差別,都有著重大的作用。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體現的是農村經濟發展狀況,農業機械化可以協助農民來完成日常生產作業,并減少農民的勞動量,提高勞動效率,增加農民收入。其代表農業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化,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總結了農業機械化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針對當前的困境提出看法和建議。

1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農業機械結構不合理、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農業機械化程度小以及農業機械化專業人才缺乏等。

1.1農業機械結構不合理

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設備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已經取得了重大發展,且種類不斷增多,質量也不斷提高。但是農業機械的設備結構卻不盡合理,小型機械較多,大中型機械較少;動力類機械多,配套的機械少;種植機械較多,加工類機械較少;糧食生產機械多,其他作物生產機械少。

1.2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

我國的農業機械在生產中應用及耕種環節的機械化水平較高,但收獲環節機械偏少。在東部和發達城市郊區的機械化發展水平較高,西部偏遠地區機械化發展水平較低。

1.3農業機械化程度小

農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生產規模小,社會組織程度低導致農民生產收入增長比較慢,因此購買能力較低。同時政府的扶持力度不能及時緩解農民的購買壓力,使農民很難購置大型生產農機裝備,從而影響農業機械化的全面發展。

1.4農業機械化專業人才缺乏

在農業機械化蓬勃發展的大形勢下,人才的缺乏制約了農業機械化事業的健康發展。新的歷史時期對人才的要求也相應提高,更注重綜合型的農業機械化人才。

2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對策

要想讓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遇到的難題得到有效解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機械化發展的長效機制;二是建全機械化發展服務體系;三是提高農業機械化技術水平,加大農機化發展步伐;四是為順利開展農業機械化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2.1建立機械化發展的長效機制

建立長效機制首先要解決的是農民購買能力的問題。由于收入低,資金積累少,很難有資金去購買機器,這就需要政府和金融機構放寬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解決農民購買力的問題;強化農機發展模式。農業機械是一種工具,可以減輕農民工作強度,提高生產效率。農民購買機械不僅是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同時也是增加收入的手段。

2.2加強機械化發展的服務體系建設

針對農業機械化發展體系不健全的問題,要創新服務模式,發展市場資源配置,形成以市場為主導的新型農機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農機服務組織,鼓勵農民共同使用農業機械,積極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促進農業機械銷售、生產作業和維修等服務上臺階。

2.3提高農業機械化技術水平,加大農機化發展步伐

致力于農業機械科技水平的提高,大力研發新型復合型農業機械,與各大農業高校、農機科研院所及農機生產企業等密切聯系,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技術水平,加快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步伐。

2.4致力于農機化專業人才培養,為順利開展農業機械化夯實基礎

人才在各個領域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農機化發展中不可缺少。我國大部分農機人才的知識體系更新不及時,專業技術和綜合素質不能滿足農機發展的需要。為了更好地發展農機事業,首先要儲備專業人才,以滿足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高需求,同時要對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的人才配置加以改善,讓更多高校學生學習農業機械化相關知識,以備人才投入;要加強現有農機工程發展人才的培訓,提高其技能和綜合素質,以便更好地進行農機知識和技能的應用。

第9篇

關鍵詞:自動控制技術;農業機械;特點;應用

農業機械中應用自動控制技術,主要體現在農業機械中應用遙感裝備及技術、信息處理技術、自動控制技術、GPS技術等。然而,受到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制約,國內農業機械化程度還比較低,本文就自動控制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做了以下探究。

1農業機械的自動控制技術特點

1.1穩定性

對于農業機械控制而言,以光電隔離所有的I/O信號,將濾波器安裝于一系列輸入端,且將有關參數設置好,就能夠對一系列模塊予以屏蔽,使其在復雜的運行環境中也能夠正常工作。

1.2配置靈活和簡單

世界各國都生產I/O卡件,其具備多樣化類別,發達國家生產的自主控制元件越來越先進,應用也越來越簡單、組合日益靈活。當今自動化農業機械中能夠根據實際環境自動組合系統模塊,選用適宜的規模和功能。

1.3控制實時性

電氣控制的優勢是傳輸信號時間短、速度快,鑒于此,往往在農業機械控制設備的安全防護中應用自動控制技術,這樣能夠實時地控制多類別或多個農業機械。

1.4故障診斷自主性

將不同的傳感器應用于自動化農業機械中,如果復雜環境下的自動化農業機械存在故障問題,能夠組織人員進行維修,還可以結合發達的故障自主處理系統實現遠程維修。

2自動控制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

2.1部分自動控制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

就現代化農業機械而言,在拖拉機運行的情況下,因為受到長時間抖動性的影響作用,會促使其他零部件發生摩擦,從而使拖拉機機體形成熱量,可能導致火災的出現。而應用自動化設備的新式拖拉機在感知拖拉機溫度太高的時候,其會自主控制拖拉機,使其暫停運行,從而使拖拉機的機械事故出現率大大降低。

2.2自動控制技術在灌溉系統中的應用

在發展現代化農業中,工作者能夠應用灌溉的自動化控制技術。具體而言,首先,工作者能夠規劃農業耕地區域,且科學地劃分區域,然后將自動化灌溉裝置定量地設計在相應的區域,工作者能夠設置自動化設備的工作時間,可以每間隔相應的時間進行灌溉,以及設置灌溉設備的灌溉時間段,從而實現灌溉的自主開始與結束,這樣的灌溉模式不但可以使工作者的勞動負擔大大減輕,而且能夠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2.3自動控制技術在精細化農業中的應用

精細化管理模式應用于農業管理中,溫室是生產精細化農業的基地,在精細化農業生產中,技術工作者重點應用渠系或泵站等。鑒于此,技術工作者不但需要分析和管理農產品的生長現狀,而且需要維護和管理設備,面臨非常繁重的任務。除此之外,我國引進和發展精細化農業生產方式的時間較短,缺少大量的技術工作者,并且能夠切實在工作實踐中參與的技術工作者更是缺少。這樣一來,我國發展精細化農業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基于自動化控制技術被廣泛應用的背景,技術工作者能夠在精細化農業生產過程中應用自動控制技術,從而在減小自身工作負擔的過程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第10篇

1 現代農業機械化發展對農業生產的積極影響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實現了以機械代替人力,極大的減輕了勞動者的負擔,有效節約了農作的時間,增加了糧食產量,進一步擴大了農業生產的規模。以河北省為例,2014年,河北省農業機械綜合作業率達到73.2%,耕地產出率為3647元/667m2,全省農村勞動生產率為25743.2元/人,農產品加工增值率為134.3%,與2013年相比有著顯著的提高[1]。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優化了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糧食產量得到有效增長。機械化農業生產采用深耕、深松或聯合整地的方式進行作業,維持土壤有機質含量,保證良好的肥力,對促進糧食高產具有積極的影響。

2 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思考

2.1農業產業的現代化和科技化發展

在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的過程中,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得到普及和應用,農業生產信息服務體系得以建立,為農機推廣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臺。農業各部門需要熟練掌握和運用網絡信息體系,培養專門的人才進行管理,充分整合和利用資源,以此作為平臺,向農民朋友宣傳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技術服務及新科技成果等有關農業機械化生產的信息,并為其提供相關服務,使農民朋友對農機化生產有著更加深入的了解,為農業生產經營提供指導,明確農業產業發展方向。農機推廣部門要正確認識網絡信息平臺的重要性,以此來作為與農民朋友溝通和交流的重要途徑,加速農機推廣的進程。

目前,農業生產機械設備的科技含量有著明顯的提高,農機設備也在不斷的改進和研發,在農機化推廣的過程中,要在設備和技術方面尋求創新,加強農機推廣部門、農機生產企業和農機研發部門之間的聯系與溝通,以進一步提升農機設備的科技化水平,在農民中間培養能夠熟練使用農機設備和掌握農機技術的人才,這對于農機推廣工作來說意義重大,有效提升農業機械綜合作業率,進而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村勞動生產率[3]。

2.2選擇性的技術推廣

在農機技術推廣過程中,所選擇的新型農機設備和新技術都應該符合當地農業發展條件,需要事先進行考察,要看農機設備對當地農業生產是否適用,技術的可行性需要予以評估和判斷。從全局出發,考慮農機推廣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實際影響,選擇見效顯著的農機技術。技術推廣前要進行試驗,確保其可行性和可靠性。由于我國各地區的耕地條件不同,相同的農機設備和農機技術不能完全得到普及,這是農機推廣工作當中的難點。因此要做到農藝與農機推廣技術相互結合,使農機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提升其實用性,有利于現代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另外經濟性是農機推廣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內容,同時也要關注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農業機械化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在農機推廣的努力下,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全覆蓋,對現代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4]。

第11篇

關鍵詞:農業機械智能化;自動化;綠色產業;政府支持

中圖分類號:F323.3文獻標識碼:A

1我國農業機械發展狀況

1.1農機裝備的數量在不斷增長

由于新機械技術在全國范圍內廣泛使用,我國的農業機械裝備在不斷增加,這也是廣大農業生產者對新機械技術方便、快捷、高效技能的肯定。

1.2農機作業水平提升

在機耕與機播作業水平穩步發展的同時,我國機收作業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小麥和水稻的機收水平更是有了明顯的進步,高性能的聯合收割機使農業作物的收割效率更上一層樓,而花生、玉米、瓜果蔬菜等農作物的加工以及灌溉等農業設施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農機作業水平的提高促進了農村農業結構以及勞動力資源分配的調整,農民不再為了農作物的播種和收割發愁,為其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資源。

1.3農機作業區域不斷擴大

農機專業服務組織、專業戶都在不斷增加,農機作業總收入也在不斷提高,農機服務者作業規模與區域不斷擴大,農業栽種收割等流程都有所涉入,跨區機耕、機播、機收已經成為主流趨勢,農機經營效益和農機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2農業機械發展的方向

雖然新機械技術在農業的發展上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農機的發展還具有更廣闊的前景和上升空間,只要廣大經營者和農業生產勞動者把握機遇,不斷改善農機運用中的問題,那么農業的發展將會迎來一片新的天地,農業新機械技術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2.1農業機械智能化、自動化

農業機械的發展向著智能化、自動化進步,能夠有效的節約農業耕種成本。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自動化的機械耕作,不僅能夠提高農業作業的效率,降低成本,更能夠提高農產品在市場上的數量和價格優勢。雖然目前我國還不能完全制造自動化、智能化的農業機械,要依靠引進國外先進的農業技術和機械設備,但是經過不斷學習和探索,必然能夠通過自主研究和開發農業新機械,為我國實現農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創造有利條件,穩定國內農產品市場。

2.2走綠色化產業道路

隨著我國“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提出,各行各業都開始探索綠色化產業道路。農業的發展也不例外。我國要堅持綠色農業,必須使用高科技發展新型低耗能、低排放的節約型農業設備。節能型農業機械也是市場所需要的,應當以市場為導向,大力推進節約型農業機械的發展。我國農機生產企業應當更具我國農業的具體實際情況,重點放在水田機械化和旱地作業的產品研發上,發展節約型的農機不僅能夠降低農業成本,對環境有所保護,而且也符合國家政策和市場的需求,能夠進一步的促進自身的發展。

2.3新技術和新機械不斷研制和開發

加快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器的研究與開發,有利于加強農業機械化的科技創新能力,通過市場拉動和政府支持,引導農機企業加大生產技術和農機產品的研發力度,逐步解決農機科技創新落后、技術供給不足等問題,逐步將農業機械科技創新納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環節中去。

3農業機械的發展前景

我國農業在當今社會也面臨著許多有利的發展機遇,農機企業要充分認識到新機械技術的發展潛力,努力抓住機遇,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

3.1政府的大力支持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將農業發展作為維持國家和社會穩定的有力保證,為農機工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如國家持續對農業進行投入和補貼,間接拉動了農機市場經濟;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帶動拖拉機、農用運輸車、農用工程器械的發展;提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推動農機企業機械研發的步伐。

3.2加入WTO為農業機械化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意味著我國市場經濟已經納入到全球經濟的發展軌道中去,我國各種產業會在世界經濟的大舞臺中不斷加深和參與到國際競爭與合作中去,所以我國農業技術必須與國際化接軌,才能在新世紀的挑戰中立于不敗之地。加入WTO對于我國農業機械的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方面,隨著關稅水平的降低,可以根據WTO的相關規則加大對農業機械類的財政支持,同時,也可以通過世界市場有選擇的引進先進的農業機械產品和技術,加快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進程,技術的引進能夠填補我國農機領域中的一些技術空白,有利于實現農業機械的跨越式發展。同樣,WTO也是我國農機走出去的舞臺,我國生產的中小型農業機械由于質量穩定、價格優勢,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親睞,同時中小機械的生產規模以及投資和維修狀況也十分適合如南美洲、東南亞、非洲、東歐等國家的實際狀況。農機企業要根據國內生產實際,強化農業基礎,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為國家的農業現代化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當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日益迅速,加快農業機械化的進程,能夠使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穩健發展。農業機械的發展和延伸對我國農業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依然有著一定的阻礙,這些都需要農業機械生產企業以及國家立足實際,開拓創新,推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進程。

參考文獻

第12篇

【關鍵詞】 農業;機械化 ;現狀; 方向

中圖分類號:F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2)03-123-01

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農業發展也踏入了一個關鍵時期,農業也將在國際競爭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唯有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才能增強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而實現農業現代化就必須加強農業機械化建設。為此,就我國農業機械化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的現狀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頒布實施,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力度的加大,我國農業機械化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由于農業化促進法涉及農機化工作的方方面面,為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道路掃清了很多障礙,農村經濟發展和地方基本設施建設規模的擴大也為農機化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我國加入了WTO后,國際間的農機技術交流和合作得到加強,為鼓勵大型農業機械的引進,國家還制定了優惠進口稅收政策,為我國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技術提供機會。很多國際企業還在中國舉辦展覽會,也是農機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形式。近年來, 國際上不少大型農機企業看準中國巨大的農機市場,,與中國有關部門和企業合作,在中國開拓事業, 取得了雙贏的佳績。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我國農業機械擁有量增長了上千倍,有的品種甚至數萬倍。農田作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機械耕地、播種、收獲水平逐漸提高。

總的說來國內農機業發展的勢頭較為良好,通過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技術, 加大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力度, 也推進了國產農業機械化產品質量的提高。在提高勞動生產率、減輕繁重體力勞動方面,農業機械化也體現出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我國的農機裝備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全部的市場需求。農業機械裝備不合理,市場所急需的大功率拖拉機及配套農具數量較少,深加工機械、農田作業機械、大中型機械的匱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機具的整體功能。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農業經營規模化程度低,過于分散,制約了農機化作業水平的提高。區域上,南部高寒陰濕區和偏僻山區農機化發展水平低于北部地區。除此之外,生產成本和加工技術方面的原因,導致我國生產的農產品在價格和品質上和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缺乏國際競爭力。由于農機裝備開發的難度本身就大,加之利潤不高,導致很多大型企業對農機裝備的研發失去興趣,目前大部分農機裝備制造企業仍是中小規模企業。如此一來就使得我國農機裝備制造行業整體呈現出研發能力差,行業管理水平低,整體規模小,技術設備落后的狀況。

針對這種狀況,強化農機化科技創新,支持開發和引進符合市場需求的農機產品,培植大型農機裝備制造企業迫在眉睫。創新是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的關鍵,要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機新技術、機具的研究與開發;進一步深化農機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發揮農機科研院校、大型農機企業的積極作用,優化農機科技資源配置;加強農機化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二、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方向

綠色化,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建設節約型社會”步伐的推進,迫切需要農機裝備低耗能、零排放。加之世界資源日緊張,燃油價格不斷攀升的情況,我國農機制造企業將重點發展節能、節水、節肥和降低農業成本、保護生態環境,增加產量的農機裝備,以適應當下市場需要。

農機裝備智能化和生產作業方式自動化是發展高效節本農業的有效途徑。在國際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我們必須通過縮小與農業發達國家在農機裝備上的差距,才能阻止國外先進的高智能化和高自動化的產品壟斷我國市場,阻礙我國自主農機裝備企業的發展。上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技術領域,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可以將科學技術成果迅速傳播到各個社會經濟門類。國外已有了一些比較成熟、方便我們使用的應用性成果,比如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連續數據采集傳感器(CDS)、遙感(RS)、變速自理設備(VRT)和決策支持系統(DSS)等,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先進技術或在此基礎上進行再次開發已得到符合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產品,為提高我國農業機械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而服務。從國際農業發展經驗和國際科學技術的發展進程以及趨勢來判斷,我國農業綠色化,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的趨勢將會日益顯著。

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發展農業機械化仍然是我們應該堅持的主題。在這樣一個知識經濟日新月異的時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帶給我們諸多便利的情況下。我們要抓住機遇,加強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能力,加快農業機械化新機具的研發和開發,提高勞動生產力率,減輕繁重體力勞動,從而帶來生產力的質的飛躍,努力打造真正意義上的農業大國。

參考文獻:

[1]倫冠德.我國農業機械化現狀及發展趨勢[J]. 農機化研究.2006(6):17-19.

[2]宋宜清.我國農業機械化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業與技術.2007(2):25-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坪坝区| 大关县| 泾源县| 昌吉市| 湖口县| 大姚县| 柳林县| 惠东县| 历史| 塔河县| 茂名市| 拉孜县| 环江| 三河市| 宁波市| 河津市| 双城市| 寿宁县| 蒙城县| 无为县| 双鸭山市| 蛟河市| 岳西县| 怀宁县| 万荣县| 通渭县| 改则县| 牟定县| 封开县| 方正县| 榆中县| 镇巴县| 琼海市| 宝丰县| 兰西县| 南宫市| 南涧| 吉木乃县| 双峰县| 东台市|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