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口腔健康教育講座

口腔健康教育講座

時間:2023-07-24 17:07: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口腔健康教育講座,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口腔健康教育講座

第1篇

關鍵詞:學校口腔疾病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780.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7484(2011)10-0135-02

1目的

世界衛生組織(1970)年指出:牙科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們認識到并能終生保持口腔健康。它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們主動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為,如通過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調動人們的積極性,通過行為矯正、口腔健康咨詢、信息傳播等,以達到建立口腔健康行為的目的。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口腔健康列為評價人類健康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口腔衛生保健是“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是預防口腔疾病、增進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場所,具有受教育者數量龐大,容易集中,有完整、系統的教育體系、資源和手段等特點,應當以循序漸進,根據年齡由淺入深,傳授基本的口腔衛生知識,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讓學生和他們的家庭認識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并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更有效促進學生從知識、態度、信念到行為上的轉變,達到實施口腔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

2原因

2.1缺乏專業口腔醫生

目前我國的學校編制中只有普通校醫,缺乏專業口腔醫生,缺少最基本的口腔預防及治療手段,使學生在齲齒和牙齦炎發病率的高峰期沒有及時接受窩溝封閉、齲洞充填等防治措施,從而導致許多乳牙和年輕恒牙的嚴重齲壞、早失甚至牙頜發育畸形。

2.2 缺少口腔健康知識

學校的教育體制都以優化教學為主,基礎教育中缺少口腔健康知識和干預不健康的行為的普及。

2.3 學校學生口腔保健的三項任務

2.3.1 口腔健康服務:建立學生口腔保健卡、定期檢查,有計劃地進行治療。

2.3.2 預防齲病、牙齦炎和其他疾病。

2.3.3 口腔健康教育,增加口腔健康知識與培養口腔健康的良好行為。落實不到位。

2.4 餐飲結構單一化、簡單化

學生的餐飲結構單一化、簡單化,從根本上忽略了口腔健康與生命質量的統一性。

3現狀

3.1 牙列缺損或牙列缺失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

由于牙病可以造成牙痛、牙齒的缺損、牙齒及牙齒周圍組織的炎癥,最終導致牙齒的脫落或拔除,由此造成牙列缺損或牙列缺失,形成咀嚼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從調查資料看,學生恒牙的齲病部位與中老年的失牙部位有明顯的聯系。

3.2 牙齒的缺失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

由于牙齒的缺失,影響面部的美觀,造成乳恒牙替牙期的恒牙萌出紊亂,而形成錯合畸形,也可以引起顳下頜關節功能的紊亂,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著重要影響。

3.3 口腔疾病可并發其他疾病

口腔疾病是列于普通感冒之后,人體最易得的疾病之一,早期易被忽視,但嚴重者甚至會引發全身感染、心肌炎、腎炎等。

3.4 牙病防治工作的必要性

學生時期是長知識、長身體的重要時期。學生在校期間便于組織和管理,故學校是口腔保健的重要場所。我們應該積極、迅速行動起來,將口腔健康教育與學生所接受的普遍教育同步進行,使學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識,建立口腔健康的新觀念。

4對策

4.1 制定口腔健康教育目標

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衛生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增進學生口腔健康水平,應根據學校口腔衛生保健的實際水平和需求,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規劃目標。制定長遠規劃,設立目標,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網絡化,將其納入教育衛生工作總體規劃之中,建立口腔健康教育評價指標。

4.2 建立健全學校預防保健工作的3項基本原則

建立健全學校預防保健工作的3項基本原則,即健康服務、健康教育、消除學生健康的不利環境因素。對學校校醫應定期進行口腔保健教程培訓。

4.3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學生口腔保健意識

口腔預防保健工作切實落實,狠抓到位,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學生口腔保健意識。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電視、廣播、報紙、宣傳欄等)增加宣傳力度,認識口腔疾病的危害性,掌握口腔疾病的防治和口腔保健的知識。

5方式

學校是預防口腔疾病、增進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場所,學校具有的受教育者數量龐大,容易集中,具有完整、系統的教育體系、資源和手段等特點賦予了它是健康教育發揮最大作用的地方。因此,應特別重視對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

5.1 課堂講授

迄今為止仍是國內最普遍采用的學校健康信息傳播方法,多在學校中使用。教師或口腔專業人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教師應注重授課時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和藝術性;同時準備相應的掛圖、聲像資料或其他教科具,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知識和概念,增強教學效果。

5.2 講座

圍繞帶普遍性的問題,請一名或多名專業人士作專題講座。優點是針對性強,主講人專業水平高,提供的知識較深入,對人們掌握正確的口腔健康知識有較大幫助。

5.3 示教

通過具體演示,讓受聽者親自練習,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并掌握相關技能。優點是教學過程具體生動。示教者應注意:操作示范的程序動作準確無誤;保證學生有足夠操作時間,在練習中進行具體指導,及時糾正錯誤。

隨著口腔醫學的進步,學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口腔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項措施,也是完成我國2020年口腔保健目標規劃的必要保證。學校的口腔健康教育與口腔專業人員的預防措施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行為矯正、口腔健康咨詢、信息傳播等,以達到建立口腔健康行為的目的,共同促進學生口腔預防事業的發展,為實現《規劃》打下牢固的基礎,對構建健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 頭頸部腫瘤放療; 口腔黏膜炎; 個體化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oral mucositis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radiotherapy patients. Method: 120 head and neck cancer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patients with oral mucositi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contained 60 cases.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sprays.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The oral mucosa reaction and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hemotherapy doses and extending of chemotherapy time, the differences on oral mucosa re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Head and neck cancer radiotherapy; Oral mucositis;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51802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1.047

口腔黏膜反應是頭頸部腫瘤患者接受放療后出現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其發生率高達46.0%~78.1%[1],患者臨床表現為疼痛、口干、營養不良、吞咽困難,嚴重者會發生感染,嚴重影響了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甚至必須停止化療,影響了頭頸部腫瘤的治療[2]。因此,必須采取措施對口腔黏膜反應進行治療,刺激因子噴霧劑治療是常用的治療方式之一[3-4]。臨床研究發現,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供治療的效果[5]。本次研究,筆者為口腔黏膜反應患者提供個性化健康教育,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9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頭頸部腫瘤放療并發口腔黏膜炎患者12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齡31~75歲,平均(54.2±5.8)歲,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腫瘤和口腔黏膜炎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用重組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噴霧劑治療,治療方法參照相關文獻[6]。同時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教育,主要采取口頭教育,適當分發書面材料,定期開設相關講座,并進行出院指導和隨訪。

觀察組患者給予分階段個性化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入院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幫助其樹立康復目標,對其詳細介紹疾病的誘發原因,發展規律,治療方法以及康復情況,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幫助患者及家屬掌握基本的護理和治療配合方法,如配合、漱口法、飲食護理滴鼻劑應用、放療野皮膚保護、霧化吸入法以及口腔護理等方面內容。(2)飲食健康教育。治療期間少食多餐,禁煙禁酒,避免刺激辛辣食物,避免甜食,多使用新鮮蔬菜、水果,以及魚類等食品,提高身體抵抗力,適當飲用含冰塊的牛奶或者橙汁,從而減少口腔黏膜的損傷。(3)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后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根據患者身體狀況,指導患者進行穴位按摩、鼓漱及腮部運動,同時出院后仍需注意飲食,多食用蜂蜜、牛奶以及橙汁等飲料,積極配合治療和復查,并注意適當運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為患者定期舉辦抗癌講座。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應以及滿意度評價進行觀察。口腔黏膜反應分級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分級[7-8];患者滿意度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注意包括健康教育的態度、語言以及內容等方面內容。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各組率的比較采用 字2檢驗,多組計量資料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

3 討論

近幾年,雖然健康教育總體上在各種疾病治療中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對效果不太滿意,分析其原因為是目前的健康教育具有大眾化趨勢,缺少針對性。因此,個體化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9-11]。個體化、差異性是實施健康教育的質量要求,健康教育應有針對性,應做到個體化。個體化健康教育是現代醫學模式改變的重要體現,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以患者的需要為出發點,讓其充分表達對疾病康復和生活的需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醫院自身條件,為患者提供最佳的健康教育,盡量條件個性差異,滿足患者的需要,促進患者主動、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提供治療效果[12-14]。口腔黏膜反應是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并發癥,嚴重阻礙了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的進程和嚴重影響了其放療的效果。目前,國內外大量的臨床研究也尚未發現針對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過程中口腔黏膜反應的特效治療方法[15-16]。文貴子等[14]人研究了個體化健康教育在改善頭頸部腫瘤放療患者口腔黏膜炎中的效果,研究發現,通過個體化健康教育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提供,患者滿意度也顯著提高。

本次研究為頭頸部腫瘤放療過程中口腔黏膜反應患者提供個性化健康教育,結果發現,兩組患者隨著化療劑量的增加和化療時間的延長,其口腔黏膜反應差異顯著,對照組患者的對健康教育的態度、語言以及內容等方面的認可程度顯著低于觀察組。與文貴子等[14]報道結果類似。分析原因可能為個體化健康教育護理模式的應用,充分體現了患者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治療,而是更多地渴望了解相關知識、掌握自我護理的技能,這樣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知識配合治療程度。同時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和感情也得到了提升,醫護人員的主動性、目標性、及時性均得到了顯著提高,從而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促進醫患關系的融洽,改善了治療效果。

總之,個性化健康教育能更好的發揮作用,患者對病情的治療和康復更加了解,積極配合治療,醫護人員的醫護人員的主動性、目標性、及時性均得到了顯著提高。因此,患者對個性化健康教育的滿意度更高,可以幫助患者進行疾病的治療和康復。

參考文獻

[1]韓亞騫,張姍姍,吳湘瑋,等.含rhGM-CSF漱口液治療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腫瘤,2014,34(1):72-77.

[2]顧艷葒,龔麗俐,胡雁.口腔黏膜炎每日自評問卷的漢化及信效度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108-112.

[3]杜琴.大劑量甲氨蝶呤誘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口腔黏膜炎的發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4,10(2):87-90.

[4]任晉進.西黃丸配合康復新液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4(2):255-257.

[5]李驥波,李嘯波,俞煥苗,等.康復新、地塞米松、甲硝唑混合液治療放化療患者口腔黏膜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4,1(2):255-257.

[6]程芳,王玉娟,王薇.頭頸部腫瘤患者放射治療期間舒適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3):304-308.

[7]陳麗麗,康碧蕓.慢性盆腔炎人性化護理分析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1):69-71.

[8] Maurer J, Rebbapragada V, Borson S, et 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OPD: current understanding, unanswered questions, and research needs[J]. Chest,2008,134(4):43-56.

[9]金明蘭.社區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預模式的建立和應用[J].浙江臨床醫學,2014,16(1):148-149.

[10]徐丹君.分階段個體化健康教育在改善骨折患者焦慮抑郁狀況中的作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4,(3):466-467.

[11]楊俊.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手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12):28-30.

[12]武秀萍,李冰.個體化口腔衛生強化教育對固定矯治的青少年患者口腔衛生的影響[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4,30(5):310-311.

[13]付凌敏,李青,聶愛萍.個體化健康教育對預防不同成分泌尿系結石復發的影響[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2(4):79-81.

[14]文貴子.對慢性盆腔炎患者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83-84.

[15]鐘淑玲,黃瑜.個體化健康教育在老年婦科手術患者中的作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0,7(35):129-130.

第3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對健康的觀念也在不斷更新,人們對口腔疾病的治療和預防的要求也不斷增加,護理工作的內容也從生理服務擴展到心理服務以及社會服務。整體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以滿足患者心身需要的新型護理模式,要滿足各種各樣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的護理需求,就需要護士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的滿足和人格尊嚴的完善,關注患者所處的家庭以及社會環境,圍繞著人的生命全過程提供全方位的、最具有個性化的護理服務。作為口腔專科門診,運用整體護理為患者提供溫馨、安全、便捷、優質的服務,全方位高質量的做好口腔門診護理成為護理工作的重點。

1口腔臨床護理的新內涵

1.1轉變服務理念。現代護理觀強調人是一個整體,強調人的心理、社會狀態對人健康的影響,更新護理觀念,由單純地配合醫生治療疾病,擴展到從心理、行為方面治療,進行整體護理。

1.2強調以人為本,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以病人為中心,全方位為病人服務。把病人的需要作為護理內容,把病人的難處作為護理的重點,認真負責,積極與病人和家屬勾通,做好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解釋工作。工作不順利時,不埋怨、不推諉,不能把個人的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與病人發生誤會或沖突時要體現病人至上的護理理念。

1.3學習醫學心理學、護理心理學,加強護理技能訓練,不斷將新的醫學觀念應用于護理實踐中。提高自身素質,以優良的服務態度和嫻熟的技術操作為病人服務。

2從病人的健康需要,制定病人的護理計劃

2.1為營造溫馨的就醫環境,將診療室和候診室分隔開,以減少治療過程中機器噪聲對病人的刺激,同時在門診大廳、候診室播放背景音樂,增設電視機、飲水機,擺放鮮花盆景、壁畫彩燈,減輕病人恐懼、緊張的心理,使其感到親切、安全、方便、舒適。

2.2提倡主動服務,詳細了解病人病情、健康狀況,掌握其診療方案、過程、效果。觀察病人的精神狀態,了解其心理需要。詳細告知病情及診療方案,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使病人能積極配合醫生,順利完成治療操作。

2.3在候診室周圍設立口腔健康教育櫥窗及專欄,播放口腔專題講座的科教片,發放《牙病小知識》、《愛牙專刊》等健康教育手冊。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開展口腔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診療方案、診療步驟、愈后及康復以后的護牙知識,指導其正確就醫。

2.4口腔診療需要時間長,復診次數多,建立口腔門診管理系統,可以及時將病人的病歷資料、治療方案、護理計劃儲存起來,方便查詢和統計。通過回訪系統及時給予病人健康指導,主動提示患者復診時間,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還可以通過系統對護理流程、操作規范、護理計劃實施效果做出及時的總結、分析、評估,不斷更新護理內涵。

3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讓病人滿意

第4篇

1討論

本次體檢結果顯示:陽泉市礦區中小學教師的口腔牙周疾患比較嚴重,與我國第3次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相一致[1]。問卷調查顯示,該人群存在不健康的口腔衛生行為習慣,而不良的口腔衛生行為往往是牙周病的主要發病原因,如不正確的刷牙方法、不定期洗牙導致牙結石形成、牙齦炎發生,又由于口腔健康知識缺乏,不定期口腔檢查和不及時就診等行為,導致牙齦炎不能在早期得到及時的預防和治療,發展成病變不可逆的牙周炎。今后應加強教師牙周疾病的健康教育,使其認識到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定期檢查和及時治療的必要性。受檢教師每天刷牙2~3次的超過70.0%,但每次刷牙2min~3min的不足20.0%,超過65.0%的教師仍然采用橫刷法,拉鋸式的橫刷法造成嚴重的牙齦萎縮和楔狀缺損的發生。調查還顯示,經常使用牙線的教師僅占4.0%,相當一部分教師甚至不知道牙線是什么。因此,應針對教師中存在的不健康口腔衛生行為開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正確的自我口腔保健方法,糾正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具體可在體檢工作結束后或深入學校開展口腔衛生知識講座,利用模型道具現場演示正確的巴氏刷牙法,該方法可以達到更好地按摩牙齦和徹底有效清除牙菌斑的作用。并且教會教師正確使用牙線,強調每天正確有效刷牙的同時配合使用牙線或牙間隙刷,才能徹底清除牙菌斑,減少牙結石的形成,從而預防牙周病發生,促進教師的口腔健康。

中小學教師定期接受口腔檢查是維持口腔健康的關鍵措施之一,《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明確指出:每年至少進行1次口腔健康檢查,提倡每年潔牙1次。本次調查顯示:該人群牙周健康率僅為14.5%,牙石檢出率高達84.8%,曾經洗過牙的占16.3%,只有9.5%的教師做到半年或一年定期檢查和潔治,65.0%的教師最近3年未看過口腔門診,約70.0%的教師是牙齒有疾患或疼痛不適才就診的,主動健康咨詢就診的不足10.0%,說明大多數教師沒有認識到定期口腔檢查和及早采取預防措施的重要性。牙周病早期的牙齦炎,常常僅有牙齦紅腫易出血,牙菌斑和牙石堆積,此時若能做到定期檢查,及早行牙周潔治術,及時清除局部刺激因素,牙齦炎是可以治愈的。如果沒有定期檢查,牙齦炎未得到及時治療,導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齒松動、損害就成為不可逆的牙周炎,嚴重者甚至需要將牙齒拔除。所以今后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途徑開展健康教育,宣傳定期口腔檢查的必要性,使定期檢查成為人們自覺自愿維護口腔健康的行為實踐。本次調查還顯示,受檢教師畏懼看牙病的比例占72.5%,除自身或周圍人有不良的口腔治療經歷和牙病本身及治療過程中的疼痛以外,就醫環境、銳利器械及各種設備的噪聲刺激也會使患者產生恐懼感,此外擔心器械消毒不嚴格被傳染疾病也是其畏懼看牙的重要原因。對此口腔醫生要細致分析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良好的溝通,消除其緊張情緒,建立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樹立無痛治療的理念,靈活運用各種物和診療方法,使患者的疼痛不適降到最低。同時,做好醫院感染控制工作,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盡最大努力為轄區教師提供安全、舒適的治療環境,使其能消除顧慮,積極主動地定期接受口腔檢查和治療服務,早發現、早治療,積極維護口腔健康,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2結語

總之,今后我們在積極開展中小學教師口腔健康教育的同時,提高自身服務意識和診療服務能力,從而更好地為轄區教師服務。

作者:史雅書 趙志清 單位:陽泉市礦區醫院 陽泉煤業集團職業病防治所

第5篇

中圖分類號:R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c)-0229-01

齲病、牙周病、牙髓病等口腔疾病已經給兒童口腔健康及身心健康帶來極大危害,世界衛生組織已把齲齒列為世界重點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并把口腔健康列為人體健康的十大標準之一[1]。在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5歲兒童乳牙疾病的患齲率為66.0%,有97%的齲齒未經治療,12歲兒童恒牙齲病的患病率為 28.9%,表明我國兒童乳牙齲病患病率較高,接受治療的卻很少[2]。為改善我國兒童口腔健康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的口腔健康標準,“牙清潔、無齲洞、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提出加強健康教育在口腔保健中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有不少研究表明,正確的口腔健康教育在口腔保健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3]。為此,本文綜述如下。

1 家庭教育

家長應該主動了解并掌握足夠的口腔保健知識,家長的知識水平直接影響對兒童口腔保健的教育[4]。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不同的牙齒發育階段提倡使用不同的口腔保健方法,家長指導孩子養成保護牙齒的好習慣。孩子在牙齒萌出初期,晚上不要讓孩子含奶瓶睡覺,或者盡早不讓孩子使用奶瓶,避免孩子的乳牙剛萌出不久就齲壞。從3歲以后,家長要幫助孩子從小養成刷牙的好習慣,并教其正確的刷牙方法。家長要限制孩子甜食的攝入,多吃五谷雜糧,鍛煉口腔的咀嚼能力,多吃蔬菜水果,增強身體免疫力,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5]。家長也可以定期帶孩子去口腔醫院進行口腔健康檢查,通過檢查也能發現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的口腔常見疾病,如齲病,發現后,即可將其控制或預防在萌芽狀態。

2 學校教育

學校應積極開展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關注學生的口腔狀況。在兒童進入學校學習后,尤其是進入的學校采取住校全封閉式的管理方式,學生的生活方式對口腔健康狀況的影響更是大,學校應積極進行干涉引導和教育。在課余時間里,學校可以邀請口腔方面的專家做專題講座,傳授口腔保健知識,可以開展小班化論壇,面對面解決學生、老師關于自身的口腔問題,更正其對于口腔保健的常識性錯誤,可以搭配宣傳單,宣傳資料的發放,反復播放廣播和視頻,積極開展一些關于口腔知識的競賽,進一步鞏固知識。學校也可以對老師定期開展口腔健康教育教案培訓,教授最新的口腔知識,介紹口腔保健的經驗和方法,讓老師能夠在生活中發現學生的問題并進行一對一的解決[6]。

3 兒童本身

兒童本身對于保護口腔健康的意識和日常養成的習慣極大地決定了其口腔的狀況。處于成長期的兒童,接受能力強,求知欲足,通過家長、學校的教育和自己的學習之后,口腔保健知識和行為大大增強,他們能自主選用小頭軟毛牙刷,每天刷兩次牙,每次刷牙3 min,使用含氟牙膏,刷牙豎刷等,他們能夠漸漸意識到經常吃甜食喝飲料對牙齒有害,多吃蔬菜水果、蛋白質對牙齒有益,鍛煉身體能增強免疫力,避免一些口腔疾病的發生。一段時間后,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經過6個月的調查,兒童受教育后,其牙石檢出率,患齲率顯著降低,菌斑指數,齲齒數結構有明顯改善[7]。在同輩中,會存在一種同齡人領導的潛在性影響,同齡人之間的學習速度甚快,沒有心理障礙,孩子在互相學習的環境中,能更好得將口腔保健知識掌握好[8]。

4 醫療預防

在家長和孩子都意識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后,通過窩溝封閉,免疫防齲,預防性樹脂充填等方法可有效得預防兒童齲病的發生。(1)窩溝封閉。窩溝封閉是一種無痛、沒有創傷、經濟實惠、無副作用的防齲方法,不但能有效降低患齲率,還可以降低由齲而引發的各種并發癥,節省因治療齲齒而花費的時間和資源。窩溝封閉的最佳時機為牙齒完全萌出,且尚未發生齲壞時。也有研究證實了窩溝封閉對減少窩溝齲的發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防齲方法[9]。(2)預防性樹脂充填。預防性樹脂充填是僅去除窩溝處的病變牙釉質或牙本質,根據齲損的大小,采用酸蝕技術和樹脂材料充填早期窩溝齲,并在牙合面上涂一層封閉劑,這是一種窩溝封閉與窩溝齲充填相結合的預防性措施。(3)免疫防齲。免疫防齲通過提高宿主的免疫防御能力及抑制口腔致齲菌群的作用打破四聯因素并存的狀態,從而降低齲病發生的可能性[10]。目前還在尋找適合的疫苗,有專家將一種轉基因植物被動免疫自愿受試者,顯示受試對象齲活性的明顯下降,引起舉世矚目[11],這種方法將在未來帶來深刻變化。

第6篇

【關鍵詞】社區;婦幼健康教育;意義;內容;方法

近年來,我國積極開展健康教育進社區的活動,這對提高社區群眾的保健意識有很大積極作用。我國《母嬰保健法》也規定了母嬰享有健康的權力,國際也十分重視婦女、兒童的健康問題。因此,應充分利用國內、國際環境的條件,醫護人員主動走進社區,開展社區婦幼衛生服務,以提高婦幼的健康水平。

1開展社區婦幼健康教育工作的意義

社區婦幼健康教育以社區的婦女、兒童作為主要的教育對象,提供疾病保健、健康教育、預防疾病等一系列促進婦幼健康發展的一項連續性、綜合性的服務措施。通過此種方式改變社區婦女、兒童對健康的態度,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形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以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社區婦幼健康教育活動的施行是我國重視人們身心健康,服務人們群眾的表現,同時標志著我國的健康教育事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開展社區婦幼健康教育是婦幼衛生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醫學服務到家的需要。同時,這也有利于醫務工作者改善知識結構,樹立社會服務意識,實現經濟與社會的雙重效益。

2開展社區婦幼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由于婦女兒童是社區中比較脆弱的群體,因此成為社區服務的重要群體。開展社區婦幼健康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而是應建立長期的、固定的教育計劃。充分利用技術、醫務人員等資源,深入各社區中開展豐富多彩、通俗易懂、內容豐富的健康教育活動。

2.1發放健康宣傳資料發放健康宣傳資料是開展婦幼健康教育最便捷的方式。宣傳資料的內容應根據健康教育的內容要點進行編寫。在編寫宣傳資料前可先進行社區健康問題調查,并結合相關的文獻資料,總結婦女、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健康問題,如慢性疾病的發現與預防、季節性疾病的預防、流行病的預防等,并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印發在宣傳資料上。另外,宣傳內容還包括對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害身體健康的行為等進行糾正。資料的發放可在患者來院就診時由咨詢臺進行發放,也可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在開展大型活動宣傳、對社區居民進行義診和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時進行發放。除此之外,還可充分利用學校、文化活動中心以及老年活動區等地進行發放。

2.2通過宣傳欄進行宣傳充分利用社區的公共宣傳欄進行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并安排專人專門管理宣傳欄,定期出版實用性、科學性、知識性強的內容,通過生動活潑的語言、靈活多樣的排版方式、豐富新穎的宣傳內容等充分吸引社區群眾的眼球。

2.3通過媒體進行宣傳媒體因其具有覆蓋面廣、影響力大、受眾廣等獨特優勢,成為開展社區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醫務工作者可通過電視、電子滾動屏、廣播、報刊、雜志等進行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

2.4通過知識講座進行宣傳醫務工作者可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健康教育知識講座。邀請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專家深入各個社區進行健康教育知識講座。講座的內容可圍繞婦幼關注的問題進行,如0-6歲兒童健康管理、兒童預防接種、疾病預防、婦幼保健等。開設健康講座,能有效帶動社區群眾關注健康保健問題,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預防疾病的能力,使社區群眾真正感受到健康教育帶來的益處。

2.5通過應急演練提高群眾處理突發健康問題的能力實踐是檢驗理論的最佳方式。以上所有的宣傳方式都是為了提高社區婦幼群體的保健意識,并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處理突發健康事件的能力。應急演練則是檢驗人們應急能力的最佳方式。如針對易燃易爆物品或化學物品等的特點,舉行現場緊急撤離、搶險、救援、搶救等演練活動。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進行日常安全防護演練;針對傳染病的傳播特點,進行突發疾病的應急演練。通過應急演練提升婦幼群體處理突發疫情和突發安全事故的能力。

3婦幼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在進行健康宣傳時,除了進行與其他健康教育活動一樣的宣傳內容之外,還應考慮婦女兒童身份的特殊性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內容。

3.1婚前婚后的健康教育組織社區未婚或已婚的男女集中進行婚前生理知識培訓,培訓講授國家優生優育相關政策和知識,為年輕女性進行各時期的生理特點講解,包括月經周期表現、避孕方法、妊娠早期癥狀和注意事項、最佳受孕時間等。另外,為社區夫妻進行定期的身體健康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和治療疾病。另外,可為社區夫妻制定生育計劃,協助其做好優生優育的計劃。設置家庭電話,以便出現突發健康問題隨時取得聯系。

3.2孕前的健康教育定期組織社區夫妻參加有關孕早期、中期、晚期,妊娠期間生理、心理特點等的專題講座活動。指導孕婦進行飲食營養搭配、心理調節、胎教、保健、母乳等。提醒孕晚期婦女定期行產前檢查,并提前給予其分娩過程中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健康教育,以讓孕婦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緩解緊張心理。另外,建立高危孕婦檔案,安排專人跟蹤提供相關的健康教育咨詢工作。開展孕早期個人衛生、心理和營養保健指導,特別要強調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對胚胎的不良影響,同時進行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的宣傳告知。

3.3孕中期的健康教育指導孕16-20周、21-24周進行檢查,評估孕婦的健康狀況和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

3.4孕晚期的健康教育開展孕產婦自我監護方法、促進自然分娩、母乳喂養以及孕期并發癥、合并癥防治指導。

3.5產后的健康教育孕婦分娩后,對產婦進行產褥期健康指導如:性保健、避孕、預防生殖道感染、純母乳喂養6個月和新生兒護理健康指導。

3.6“0-6歲”兒童的健康教育指導社區0-6歲兒童建立《0-6歲兒童保健手冊》。有針對性地對家長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如:進行母乳喂養、輔食添加、心理行為發育、意外傷害預防、口腔保健、預防接種、中醫保健、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

4小結

社區婦幼健康教育作為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務工作者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努力搞好社區婦幼健康教育工作。各級政府及社區領導也應給予重視和支持。合理調節社區的衛生服務費用,并加大補充機制等,讓社區婦幼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真正發揮其教育功效。

第7篇

【關鍵詞】健康教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五保戶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554-01

五保戶是指《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中的五保供養對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條件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一)無法定扶養義務人,或者雖有法定扶養義務人,但是扶養義務人無扶養能力的;(二)無勞動能力的;(三)無生活來源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阻塞性、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慢性肺疾病,是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內三科收治多為農村五保老人,大多沒有親人照顧,生活質量較差,內心孤獨,知識缺乏。而COPD由于反復發作加重病情,對五保戶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痛苦,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治療效果,并給患者的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1]。老年COPD目前只能控制,無法治愈,他們必須通過接受健康教育來學會增強信心、學會自理和調整生活方式。實踐證明,健康教育對穩定COPD患者的病情、延長患者壽命、提高其生活質量確實有效[2]。內三科對60例老年五保戶COPD患者實施一整套健康教育,現將具體內容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內三科自2013年10月到2014年3月,收治老年五保戶COPD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5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74歲,平均住院天數14天。

2 健康教育方式

由于五保老人心理缺乏安全感,生活質量較差,知識缺乏,記憶力較差。首先,我們要盡量多的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及心理狀況,多和患者交流溝通,關心尊重患者,使患者信任我們。其次,我們在充分了解患者需求的基礎上,匯集文字和圖片資料、動作示范等,使抽象的內容更為具體。五保老人文化水平較低,注意力相對不集中。我們充分利用直觀的圖片、動作,多方式、多感官的刺激,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健康教育的開展創造了有力的條件。第三,根據所處階段的生理、心理、社會特點制定健康教育路徑,征求患者意見,不斷加以修改、補充完善。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一對一重復多次講解,將教育內容貫穿于醫療護理活動中,循序漸進,不斷強化,定期評價。第四,舉行健康講座及患者經驗交流會,運用示教與反示教的方法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與自我護理能力。患者之間可以互動,進行經驗交流,并起到互相督促的的作用,提高學習的興趣。第五,出院后隨訪指導,幫助患者維持良好的健康行為。

3 健康教育的內容

3.1避免誘發因素 勸其戒煙,避免或防止粉塵、煙霧及有害氣體的吸入。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過勞等誘因,氣溫變化時及時增減衣服。

3.2加強心理指導 五保戶老人由于缺少親人關愛,內心孤獨,長期受疾病困擾,生活質量下降,社會交往明顯減少,而易出現焦慮、抑郁、失落等心理障礙。實踐證明[3],對COPD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能有效減輕其抑郁及焦慮情緒。護士要多與患者溝通交流,認真傾聽患者的陳述,關心尊重患者,教會患者緩解焦慮的方法,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根據患者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況,做好長期的心理康復護理,鼓勵患者堅持康復訓練,以增強自身抵抗力。從而能更有效地配合醫生進行干預治療,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生活質量得到改善。

3.3飲食指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多并發營養不良。營養不良可以使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降低,易發生呼吸肌疲勞,而導致呼吸衰竭。因此,宜進高蛋白、高熱量、清淡易消化飲食,并補充維生素A,應攝食綠色新鮮蔬菜、水果、瘦肉、牛奶、雞蛋等。如血二氧化碳增高,糖的攝入應適當限制,避免過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和過高熱能攝入,導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病情。應注意低脂飲食,尤其是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

3.4 保持呼吸道衛生的方法 ①保持口腔清潔:中老年人的肺部感染多由口腔不潔引起,患者每天3次刷牙后用生理鹽水漱口可保持口腔清潔,有效預防呼吸道感染,減少COPD患者急性發作的次數。②咳嗽、排痰訓練:方法有深呼吸、有效咳嗽、胸部叩擊以及引流等。鼓勵患者多飲水,使用祛痰劑或超聲霧化吸入療法濕化氣道使痰液易于咳出。

3.5呼吸訓練指導 教會病員呼吸訓練的方法,包括 ① 腹式呼吸訓練 ② 縮唇呼吸訓練。 可以在腹部放置小枕頭、雜志或書幫助訓練腹式呼吸。如果吸氣時,物體上升,證明是腹式呼吸。縮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每天訓練3~4次,每次重復8~10次。腹式呼吸需要增加能量消耗,因此只能在疾病恢復期或出院前進行訓練。

3.6用藥指導 向患者講解藥物的治療作用、用藥時間、注意事項及有關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以便及早發現、及時處理。周艷馨[4]調查230例患者,86%想了解所用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向病人講解濫用抗生素和激素藥可導致藥物依賴、耐藥等不良后果和其他一些毒副作用,應嚴格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和激素類藥物,噴激素藥后要漱口、洗臉。講解止咳祛痰藥用法,原則上應采取祛痰為主、止咳為輔的策略,指導患者當出現咳嗽、咳痰時不要盲目使用鎮咳藥,避免應用強力鎮咳藥誘發痰留而加重病原微生物感染和增加氣道阻力。

3.7氧療的強化指導 強調每日用氧至少15小時的必要性、目的、注意事項,注意安全,供養周圍嚴禁煙火,防止氧氣燃燒爆炸。氧流量1~2L/min,低濃度25%~29%,氧療裝置定期更換、清潔、消毒。

3.8出院指導 囑病人注意防寒受涼,在潮濕、大風、嚴寒氣候時避免室外活動,堅持氧療,嚴格遵醫囑用藥。如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發熱等癥狀時,應及時就診。繼續進行呼吸功能和運動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以不疲勞為宜。

3.9院外教育 了解患者健康狀況及要求,檢查患者遵醫遵護行為,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

4 討論

健康教育解除五保戶COPD患者的心理問題,調整心理狀態,增強了戰勝疾病的信心,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減少疾病對社會活動的影響。健康教育提高了五保戶患者對COPD的認知能力,掌握更多的自我保健基本技能。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健康教育引導五保戶COPD患者養成有利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降低危險因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對五保戶COPD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和諧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和護理質量,使護理人員作為健康教育的傳播者,其自身價值充分得到體現。

參考文獻

[1] 何權瀛,周新,謝燦茂,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對中國部分城市患者生命質量和經濟負擔的影響。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32(4):253-257。

[2] 崔妙玲,鐘小寧,劉劍梅,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保健狀況及健康需求調查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8):659-697..

第8篇

關鍵詞:學校衛生管理模式啟示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2-0271-02

近年來,我們致力于規范學校衛生管理工作,提高學生群體健康水平。不僅深入貫徹了《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我們還按標準認真落實了衛生設施裝備。本文謹以衛生管理教育較薄弱的鄉村學校為例,嘗試并探索出了農村學校衛生管理的模式與經驗,現將有關情況報道如下。

1管理模式

1.1建立健全學校衛生管理組織網絡,該網絡包括市,鎮,村:市政府成立了設有專門辦公室的學校衛生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分管市長擔任;副組長由教育,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擔任;辦公室主任由衛生防疫站領導擔任;各鎮的鎮農村學校衛生工作領導小組也分配有專門人員,分別為:分管鎮長,文衛科長,衛生院長,中小學校長。村婦女主任,鄉村醫生,學校領導兼職保健教師也有其作為,即在現有學校的村組成學校衛生小組。

1.2組建穩定的校醫及衛生保健教師隊伍:《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規定:每個學校必須配備有110和438個專職衛生保健人員與兼職衛生保健人員。暫無條件配齊的少數村小學,聘請鄉村醫生兼任學校衛生輔導員[1]。

1.3制定分級培訓制度,其對象是校醫和保健教師:對于鎮中小學、鎮中學、農村初中的校醫和保健教師,市衛生部門負責對他們進行培訓;而村衛生保健教師和聘請的學校衛生輔導員則由鎮衛生部門負責[2]。對初訓者與復訓者分別采取系統培訓和選擇性培訓。學校衛生至關重要,因此只有取得培訓合格證的衛生保健人員才可以上崗。

1.4中小學生健康教育的實施方法:采用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模式,開展健康教育課程,兼容多種媒體性的電視,錄像,學校廣播等;以及各種紙質版的健教宣傳形式,如墻報、板報、衛生小報、健康專欄等;還可以展開知識競賽,鍛煉學生的知識技能及提高健康教育意識。除此之外,還要實行衛生晨檢制度;按照教育程度不同,開展不同時間段的健康教育,要求按小學每周一課時,初中每半月一次講座,高中每月一次講座的模式認真落實。

1.5完善學校衛生設施:經費來源:①5%的教育行政事業費用用于充當學校衛生經費;②每位學生每年上交5元人民幣,這是經市政府決定的,由統籌或從學校代辦費中列支。所獲取的費用均用于學生身上,方式為:添置學校衛生設施及開展學生保健工作。硬件設施:①校園內的各類衛生均要符合規定要求,包括校園,教室及宿舍。②配備安全衛生飲用水設施;③食品衛生要在食堂落實安全;④注意廁所的衛生;⑤校醫室面積為30平方米以上為宜,分為門診,治療,藥房,器械設備和資料四室,按需要行使其功能;⑥衛生室規定面積5平方米以上, 分為以診治,藥櫥為主的功能設置室及簡易的救護設備和資料兩室;⑦規定部分農村小學設有保健藥箱,備有簡易的保健藥物和器材。⑧器材設備裝置,共購置540臺杠桿式體重秤;205臺身高坐高計;86臺肺活量計;4只對數燈光視力箱盯;473只保健藥箱;100只衛生保潔桶;101張診查床;140個鋁合金器械櫥、藥品櫥及資料櫥。通過購置這批醫療診查器材,在數量上完善了校醫室,衛生室的硬件設施。硬件設施的完善并不足以學校的衛生安全的實施。所以,在軟件設施方面設有:組織網絡,人員配備,衛生培訓,健康教育、衛生經費,校醫(衛生)室,常見病防治、飲食飲水衛生,報表,學校衛生檔案等規范化臺帳,所有臺賬都是按照要求創辦起來的。

1.6管理方法與程序探索:管理方法探索:①建立組織網絡;②明確目標責任;③依據標準要求;④樹立典型模式;⑤完善硬件設施;⑥規范軟件臺帳;⑦組織現場交流;⑧普遍推廣實施。管理程序探索:①目標論證;②目標計劃;③目標培訓;④目標實施;⑤目標檢查;⑥目標申報;⑦目標考評;⑧目標獎懲。

2實踐結果

2.1學校健康教育:針對在校生實施學校健康教育,雖然學生數量眾多,但其健康教育的實施具有很高的效率。健康教育開課率及在校學生接受健康教育率竟達100%,其學生健教成績考核合格率及學生衛生行為形成率也部低分布為98.5%和 92.7%。

2.2學生常見病防治:①腸道寄生蟲感染防治;②口腔衛生保健及齲齒防治:學校開設了口腔健康教育,部分學校試行了保健刷牙,小學生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知曉率為91%。1992~1995年間,在防治前后學生齲齒患病率有明顯的不同,分別為33.6%和25.8%,具有很大的進步;③沙眼防治:經過藥物普治及健康教育干預,學生沙眼患病率由1992年的32.6%下降1995年的8.3%,其防治治療效果顯著,受到廣大學生、學生家長的親睞[3]。

3體會

有實踐就會有體驗,經過一段時間學校衛生管理工作后,我們體會到:①要做好學校衛生管理工作,必須取得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其中最關鍵的是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和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②任何事都是要有一定的基礎的,而開展學校衛生管理工作的基礎就是,組建培訓一支穩定的校醫和專(兼)職衛生保健隊伍。③對于學生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首先要加強學校衛生法規宣傳教育,制造輿論,在取得社會認可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推進學生疾病防治工作,提高學生健康水平。④管理水平在任何一個層面上都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實施學校衛生監督指導的情況下也不例外。因此,必須嚴格抓好學校衛生部門的監督與管理。⑤此外,加強教育與衛生部門的協調管理也是搞好學校衛生工作通力合作的必須條件。參考文獻

[1]譚興元,孫宇,余東岳.三峽庫區學校衛生基本情況調查報告[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2,v.1906:558-562

第9篇

資料與方法

學校在校生534人,男261人,女273人。

體檢方法:學生健康檢查嚴格按照衛生部、教育部《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要求進行,檢查項目有外科(身高、體重、皮膚、脊柱、四肢等)、內科(心肺聽診、血壓)、五官(眼、鼻、咽、口腔等)、肺活量等方面。查體前,對相關業務人員進行培訓,要求認真填寫學生健康體檢表。所有資料經整理后,疾控中心對學生成長發育智能監測與評價管理系統進行評價。

結 果

應參加體檢人數534人,實際參加體檢人數532人,受檢率99.6%。

中、小學學生視力低下率204%,視力低下率稍高,應加強保護視力的宣傳,預防近視應作為學校衛生工作的重點。在青少年的健康發育中,視力的保護極為重要,疾控中心每年利用體檢對學生進行視力檢查,對一些邊緣視力不良或已經近視學生,發告家長通知單,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正規治療,并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合理的營養搭配。學校經常性宣傳科學用眼、預防近視等眼保健知識,培養學生愛眼、護眼意識,養成正確的讀寫姿勢和用眼衛生習慣。

齲齒學生患病率333%,患病率高。齲齒是多因素引起的疾病發病原因多數是年齡小時吃甜食過多、睡前不刷牙,乳牙的保護層脆弱容易被腐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中粗纖維減少,大量的碎細食物嵌塞在牙縫,不斷地腐蝕牙釉質,先在牙面打開缺口,形成空洞,進而腐蝕牙本質。要達到最佳防齲效果,疾控中心工作者應加強學生口腔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定期口腔檢查,發現齲齒,及早充填。

沙眼統計結果顯示:沙眼患病率757%。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眼病。沙眼感染在衛生條件差的地區較易流行、蔓延,造成危害。沙眼晚期由于受累的瞼結膜發生瘢痕,以致眼瞼內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損害,可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感染沙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良的衛生習慣引起病原體的傳播。學校應以健康教育為主要手段,向學生傳授沙眼防治知識,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根據患病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治療措施。

營養不良和肥胖統計結果:營養不良患病率037%,肥胖患病率205%。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商品的豐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零食及快餐食品的誘惑,加之學生自主飲食行為不斷加強,很容易造成學生不良的飲食習慣,營養供給達不到要求,從而導致營養不良。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保證學生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適當安排戶外活動及鍛煉身體,從小養成不挑食,不偏食,少食零食的飲食習慣,可使食欲旺盛,防止營養不良的發生。

第10篇

進入21世紀,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全球面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和重大社會問題[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迅速推進,口腔科的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從生理意義上講,老年是生命過程中組織器官和生理功能走向衰退的一個階段。口腔組織也和身體其它組織一樣,明顯地隨著衰老而變化,老年人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牙髓均發生改變,髓腔縮窄,牙髓血循環障礙,加上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對疾病的易感染性增強,修復能力下降,易導致牙髓壞死和其它的口腔并發癥。因此,在社區開展口腔預防保健知識的健康宣教,正確指導老年人保持口腔衛生,做好口腔護理是降低老年人口腔疾病發生率的重要舉措。本文分析了老年人,并提出了指導。為此,本文從老年人易患口腔疾病的原因以及口腔護理的作用和如何進行積極的預防保健進行了闡述,旨在引起老年人群的關注,從而減少和避免口腔并發癥的發生。

1老年人易患口腔疾病的原因

老年人最易患的口腔疾病是齲齒后遺癥和牙周病。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牙髓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髓腔開始變窄,增加了牙髓內血循環的壓力,加上老年人免疫功能本身降低,更易導致牙髓壞死,使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喪失主要營養來源而變脆易折裂;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感染,使病情蔓延。此外,牙體組織隨著增齡性變化主要是咬合磨損,牙齒顏色逐步變暗,牙釉質較弱易碎,髓腔和根管小而細,牙髓質不斷新生,使牙齦組織萎縮、變薄,牙周膜變寬、牙槽骨生理性彈性降低、牙齦萎縮、牙骨質暴露,至齲菌的侵犯極易導致根面齲的發生和牙齦炎牙周炎的發生,加之老年人在各種疾病的某些階段常常會出現免疫和內分泌失調,造成機體內環境的改變,從而導致口腔疾患的發生。

2口腔護理的作用與常用方法

2.1 口腔護理的作用

口腔是食物進入消化道的重要通道,又是部分消化液分泌的場所,更是微生物寄居和滋生的最佳環境。正常人每毫升普通漱口水中可以找到1~50萬個微生物[2]。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量減少,口腔自潔作用減弱,極易導致口腔內微生物乘機在潮濕溫暖的口腔內迅速繁殖。而口腔護理具有局部清潔及去除口腔內細菌的作用,同時口腔護理對發生在口腔局部的口腔炎、口腔潰瘍、齒齦炎、牙周病等具有預防及治療作用,此外口腔護理還能對老人產生良好的心理影響,增強自信心,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2.2 常用的口腔護理的方法

(1)牙膏清潔口腔法:單純為清潔口腔、預防感染可首選牙膏口腔護理法。有資料表明,80.91%的重癥病人口腔為酸性環境,較適宜真菌的生長。而牙膏為堿性,牙膏水的pH>7.0,故有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起成分中丁香酚和丁香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孢菌等多種常用細菌均有抑制作用[3]。(2)機械性擦洗法:新的口腔護理觀認為口腔護理應該以清除牙菌斑為主要目的。有研究顯示,單純的含漱只能暫時減少口腔內游離狀態的細菌數量,對清除定居在牙面上的牙菌斑無效,機械性擦洗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4]。

3老年人口腔衛生的健康指導

3.1 加強健康教育

實施健康教育有助于人們行為的改變。針對社區老年人對口腔護理知識缺乏深入了解的現狀,可以通過專題講座、印刷資料、圖片,將口腔衛生的保健要點,預防方式以及等做成一分健康教育資料,在社區內進行分發。還可通過板報或宣傳欄,向社區老年人介紹保健牙刷、含氟牙膏和牙線、牙簽的應用以及口腔自檢自查方法,以便于社區老人記憶,并對照自己出現的問題選擇合適的保健方法,從而滿足社區老年人對口腔疾病保健知識的需求。口腔衛生的護理重在老人的自理,因此,加強口腔衛生的健康教育,使老人了解口腔衛生護理的必要性十分重要。

3.2 注重正確指導

在健康教育中,要注重對老人實施口腔護理的方法的正確指導。例如:在選擇牙刷時,一是要考慮口腔內的實際狀況;二是要考慮方便老人的使用,在老人牙齒有較多殘缺的情況下,要考慮牙刷品種的選擇,植毛部大的牙刷比植毛部小的牙刷更好用,刷牙效更好。刷牙時要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1)牙刷的刷毛與齒面應呈直角,正好接觸牙齒,應注意較好地使用牙刷刷毛的前頂端;(2)刷牙時使用牙刷的力度要適當,應輕刷;(3)牙刷放于齒面上前后拉動的幅度勿過大,移動幅度以5mm~l0mm為宜,相當于1~2顆牙齒的距離。對于有牙周病的老人,應指導選用刷毛較細的牙刷,因為細的刷毛容易進入牙齒與齒齦結合部位的齒周袋內,能有效除去作為牙周病原因的牙垢。

3.3 保持口腔清潔

經常保持口腔衛生,控制牙菌斑。囑老年人要堅持每天早晚用溫水刷牙,一日三餐后用清水漱口,漱口時要借用水的沖力盡量將牙縫中的失誤殘渣清除掉,同時做閉口鼓腮漱口動作,并將舌頭左右轉動,這樣能使唾液分泌增多,使牙面、牙縫和口腔黏膜受到一定的沖洗和刺激,使口腔自潔,牙齒健康。有條件的老人還可以選擇茶水漱口,讓茶水在口腔內沖刷牙齒及舌兩側,這樣可以清除牙垢,提高口腔輪匝肌和口腔黏膜的生理功能,增強牙齒的抗酸防腐能力。

3.4 養成良好習慣

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刷牙與漱口要有科學規律,避免煙酒并盡量少吃有刺激性食物,加強飲食營養調整。如有牙病及時就醫,平時要堅持叩齒運動和按摩牙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強牙周組織功能和抵抗力,定時去醫院進行檢查,這樣可延緩口腔老齡化,使牙齡與壽命大 致相等,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化前珍.老年護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1~2.

[2] 白碧榮,黃萍,龍興敏.口腔護理的臨床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1):8~9.

第11篇

一、學校健康教育

一年來,我所始終把健康教育放在首位,采取多種形式(辦衛生小報、衛生

知識講座、廣播宣傳、班級紅十字衛生角、衛生知識宣傳櫥窗、組織觀看錄相等)進行健康知識、常見病防治知識、青春期保健知識等宣傳。自編自印《衛生知識與健康》小報12期,3000份,舉辦衛生講座2次,出版報4期。根據教學安排,初中部健康教育做到課時、師資、教材、考核四落實,完成本年度健康教育課的教學和考核工作。學年考核結果表現使學生的健康知識知曉率達90%。

二、定期對學生進行健康檢查

定期對學生進行健康檢查是《學生衛生工作條例》的明確要求,十月份我所配合市防疫站對**名在校學生進行全面健康檢查,受檢率達**,主要檢查了學生內科、外科、身高、體重、視力、沙眼、口腔、耳、鼻、血壓、脈博、肺活量等十六個項目,并且使用WZR——EB保健電腦進行統計分析,對學生作個體評價,以了解學生個體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

三、常見病防治方面

我們結合對全校學生進行體檢結果,分別對近視、沙眼、齷齒、營養不良、

肥胖采取綜合防治,使部分學生常見病發病率較上學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得到控制。如新發生近視的學生通過告家長書和向學生宣傳防治知識,定期檢查眼保健操質量,指導學生注意用眼衛生習慣;對**多例沙眼患者用藥物治療,并教導學生注意用眼衛生習慣;對學生作個體評價,以了解學生個體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

四、學校環境衛生方面

學校環境衛生有專人負責,定期檢查評比,校園無亂丟廢物、無痰跡、無污水洼、無亂寫亂畫、廁所清潔,有消毒措施。教學用房和宿舍無煙頭紙屑、壁無污跡、窗明、桌椅凈、宿舍通風、采光照明好,無異味,物品擺放整齊。

五、食品衛生方面

全年多次深入學校食堂檢查食品衛生,認真執行食品衛生法規,確保兩證率100%,定期做身體健康檢查。督促餐飲工作人員執行食品衛生“五四制”,要求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杜絕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

六、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素質

為了與時俱進,我們積極參加上級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各項業務培訓,從2005年9月份起我所每月還組織一次業務學習,并展開討論,增長業務知識。同時我所每人還參加不同形式的專業考試,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七、衛生室日常工作

第12篇

一年來,我所始終把健康教育放在首位,采取多種形式(辦衛生小報、衛生

知識講座、廣播宣傳、班級紅十字衛生角、衛生知識宣傳櫥窗、組織觀看錄相等)進行健康知識、常見病防治知識、青春期保健知識等宣傳。自編自印《衛生知識與健康》小報12期,3000份,舉辦衛生講座2次,出版報4期。根據教學安排,初中部健康教育做到課時、師資、教材、考核四落實,完成本年度健康教育課的教學和考核工作。學年考核結果表現使學生的健康知識知曉率達90%。

二、定期對學生進行健康檢查

定期對學生進行健康檢查是《學生衛生工作條例》的明確要求,十月份我所配合市防疫站對x名在校學生進行全面健康檢查,受檢率達x,主要檢查了學生內科、外科、身高、體重、視力、沙眼、口腔、耳、鼻、血壓、脈博、肺活量等十六個項目,并且使用WZR——EB保健電腦進行統計分析,對學生作個體評價,以了解學生個體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

三、常見病防治方面

我們結合對全校學生進行體檢結果,分別對近視、沙眼、齷齒、營養不良、

肥胖采取綜合防治,使部分學生常見病發病率較上學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得到控制。如新發生近視的學生通過告家長書和向學生宣傳防治知識,定期檢查眼保健操質量,指導學生注意用眼衛生習慣;對x多例沙眼患者用藥物治療,并教導學生注意用眼衛生習慣;對學生作個體評價,以了解學生個體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

四、學校環境衛生方面

學校環境衛生有專人負責,定期檢查評比,校園無亂丟廢物、無痰跡、無污水洼、無亂寫亂畫、廁所清潔,有消毒措施。教學用房和宿舍無煙頭紙屑、壁無污跡、窗明、桌椅凈、宿舍通風、采光照明好,無異味,物品擺放整齊。

五、食品衛生方面

全年多次深入學校食堂檢查食品衛生,認真執行食品衛生法規,確保兩證率100%,定期做身體健康檢查。督促餐飲工作人員執行食品衛生“五四制”,要求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杜絕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

六、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素質

為了與時俱進,我們積極參加上級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各項業務培訓,從2005年9月份起我所每月還組織一次業務學習,并展開討論,增長業務知識。同時我所每人還參加不同形式的專業考試,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七、衛生室日常工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来县| 卓资县| 包头市| 普兰店市| 万宁市| 荥阳市| 潢川县| 虹口区| 宁远县| 崇义县| 韶关市| 青神县| 武乡县| 兴和县| 保亭| 南和县| 瓦房店市| 台南市| 竹北市| 简阳市| 安龙县| 蓬溪县| 秭归县| 泸州市| 辉县市| 桐城市| 朝阳区| 定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灵宝市| 洞头县| 长治市| 类乌齐县| 丽江市| 新郑市| 江华| 芦山县| 修水县| 石景山区| 泸定县| 太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