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常用統計學方法分析

常用統計學方法分析

時間:2023-07-10 17:35:0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常用統計學方法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常用統計學方法分析

第1篇

關鍵詞:醫學院校;生物統計學;專業認知;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000-00

隨著國家擴招政策的實施和教育部本科專業審批權限的下放,越來越多的本科高等醫學院校,開始跨越本校的分類屬性,開辦非醫學類專業,少數醫學院校非醫學類專業數目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醫學類專業數目,他們的建設目標是把學校建設成為“多科性的大學”。[1]但是隨著招生規模日益擴大,高等人才培養問題逐漸升溫,特別是醫學院校非醫學專業大學生的培養工作成了擺在醫學高等教育面前的重要問題。本研究選取了某醫學院校生物統計學專業在校本科生為樣本,對其專業認知情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關建議。希望能夠為醫學院校生物統計學專業建設提供參考依據,并對醫學院生物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

1對象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以某醫學院校生物統計學專業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為調查對象。

1.2 調查方法: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問卷由研究者自行設計,由調查員統一發放問卷,問卷由被調查者本人填寫,研究者審核后回收問卷。本次共發放問卷113份,收回有效問卷101份。有效回收率為89.38%。

1.3 數據處理:調查結果全部數據用Epidata3.1進行數據的錄入和校驗,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在收回的有效問卷中年齡為19~25歲,平均年齡(21.19±1.12)歲。男性41人,占40.6%。在收回的有效問卷中大二(2012級)40人,占39.6%;大三(2011級)40人,占36.9%;大四(2010級)21人,占20.8%。

2.2常用統計方法認知情況:

其中常用統計方法認知情況的調查中14種統計方法(見表1.1),其中基本方法9種,高級統計方法5種。

結果顯示,在基本統計方法中,大二學生除均數標準差等計量資料的統計描述(47.5%)、方差分析(62.5%)、常用概率分布(52.5%)、直線回歸與相關(60%)以了解為主,其他均以不知道為主;大三學生除生存分析(62.5%)、meta分析(82.5%)、聚類分析(82.5%)等高級方法以不知道為主,其他統計方法均以了解為主;大四學生所有高級統計方法均以了解為主,基本統計方法以熟悉為主。詳細結果見下表1.1

4 將認知情況采用三分級評分,0=不知道,1=了解,2=熟悉,分別賦分0,1,2,得分越高,表明認知情況越好。取各年級學生每項統計方法認知得分情況,按年級分組進行多相關樣本的的非參數檢驗。Friedman 檢驗,在α=0.05水平下, =26.143,P

取每位學生每項統計方法認知得分之和得到該學生統計方法認知總得分,按性別分組,進行兩獨立樣本非參數Mann-Whitney檢驗,在α=0.05水平下,Z=-0.897,P>0.001,即性別因素對專業認知的影響不顯著。

2.3 常用統計軟件使用情況:

在全體有效問卷中,平時主要使用SAS軟件分析數據的有3人(3.0%),SPSS軟件的有44人(43.6%)Excel軟件的有42人(41.6%),使用其他軟件4人(4.0%),從未使用軟件的有8人(7.9%)。

在分年級統計中,大二年級中有23人(57.5%)選擇使用Excel軟件,為最常用軟件;另外還有7人(17.5%)不使用任何軟件。大三年級主要使用SPSS軟件,30人(75.0%);還有9人(22.5%),使用Excel。大四年級中,有11人(52.4%)使用SPSS軟件,10人(47.6%)使用Excel。詳見下表1.2

對各年級學生選擇的常用統計軟件進行交叉列聯表分析, =128.803,P

3 討論與建議

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醫學統計學的思維與理念已經滲透到醫學科學研究的每一個角落。[2]該部分人才培養工作的好壞關系著醫學院校課程改革和人才培養工作的成敗,對高等醫學院校順利進行有重大的作用和意義。針對目前醫學院校生物統計學專業學生的認知現狀, 相關高校的教育應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改進。

3.1優化課程結構,重視基礎理論的教授和專業思維能力的培養。

基本統計方法是醫學統計學的基礎, 掌握基本統計方法的基本原理、計算過程和結果解釋是學習高級統計方法的基本功。[3]學校在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中應該加強專業基礎課的教授,加大基礎課的課時比例,刪除陳舊和重復的課程為學生以后專業課的學習和專業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重視不同課程之間、高級技能與基礎知識在教學中的相互滲透,加強各知識之間的銜接與聯系。建立知識理論框架,提高學生總體把握知識的能力。鼓勵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開設專業講座,介紹本專業的前沿理論和發展現狀,提高學生的專業思維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

3.2 加強統計軟件使用的訓練,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在重視理論與書本教學的同時,注意理論講授與軟件應用的結合。有關高校應當較強統計軟件應用課時在總課時中的比例。在低年級中開設Excel與統計應用等選修課程,在中高年級中開設以SPSS和SAS為主干的專業統計軟件應用課程。重視學生統計應用軟件使用的培養,在統計軟件的使用教學中使抽象的統計理論形象化,使學生能合理使用、愿意使用相關的統計軟件。加強統計軟件使用的訓練,使統計軟件使用的教學與現實問題結合,著重加強學生解決現實問題和創新能力培養,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3.3轉變教學模式,構建具有醫學院校特色的生物統計學人才培養體系。

面對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醫學院校專業設置不斷多元化的現狀。我們應當主動改變教學模式,在加強以往教學實踐中重視課堂教學、重視專業技能傳授的同時,應當借鑒國內外高校的先進經驗。以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為核心,以提高專業技能為重點,采取靈活多變的方法不斷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進行“通識教育”,促進統計理論與醫療衛生教育的結合。創建綜合性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具有醫學院校特色的生物統計學人才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崔光成,劉吉成.本科醫學院校開辦非醫學類專業的現狀調查.中國高等醫學教育[J].2007,7:31~32

第2篇

1 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工具,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采用圖文并重的方法,將各級各層的主題關系用相互隸屬的層級圖形表現出來,把關鍵詞和圖形、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利用人腦的機能,利用記憶、思維等規律,協助人們對問題進行學習和理解,可以將其廣泛地應用于統計學的教學工作中。

2 思維導圖在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很多高等醫學院校都采用了PPT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比較直觀,能通過生動的圖像、聲音等方法,調動學生的情緒,提高學習效率。但是,由于其同樣具有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的特點,使得學生在學習時感覺吃力,跟不上授課的進度。而且,多數幻燈片對于學習內容的排列方式是線式的,不符合人腦的發散性思維模式,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統計學與一般的理科學科有所不同,它的知識自成體系,有邏輯,有層次,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應用及創新。

2.1 思維導圖在統計描述中的應用

統計描述是統計學中最基本的內容,也是統計分析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統計學中,經常用統計指標和統計圖表來揭示和反映原始資料的數量特征和信息。在藥學營銷問題中,如果需要對理論問題加以驗證,最常用的方法是通過實驗數據來說明。經過嚴謹的統計設計,將實驗中收集的數據進行篩查或轉換,然后就可以通過統計描述的方法來總結這組數據的一些重要的特征,使得實驗得到的數據表達清晰,便于做進一步的分析。

在統計學中,對數據的描述可以是直觀的圖表,也可以是客觀定量的計算,無論是何種方式,都需要根據數據的類型及分布的類型等因素進行適當的選擇。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方法選擇的不準確。如果計算的指標是錯的,那么得到的結論以及后面的所有與之有關的分析都是沒有意義的。如何能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選擇方法的技巧呢?我們在授課的過程中,將統計描述的主要知識及關鍵點通過思維導圖描述出來,具體的圖形如圖1所示。有了這張圖形后,同學們在復習及以后的科研活動中,就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特點,做出正確的選擇。

2.2 思維導圖在統計推斷中的作用

統計推斷是指由樣本數據的特征推斷總體特征的方法,包括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簡單來說,統計推斷指的是經由上面的統計描述,無論是圖表還是指標,我們都可以得到與數據有關的一些特征和特點,但是,這些特征和特點針對的僅僅是樣本數據,即總體數據中的一部分,對于總體而言,是否具有相同的特征和特點呢?這需要統計推斷來回答。

參數估計是指由樣本統計量估計總體參數,主要包括點估計和區間估計兩種。其中點估計由于誤差較大,所以在實際中應用較少,主要以區間估計為主。區間估計即按照預先給定的置信度計算置信區間,使得要估計的總體參數有較大可能落在所計算得到的置信區間內。在應用中可以根據數據類型的不同選擇適當的區間計算方法,相關的思維導圖如圖2所示。

假設檢驗是統計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大多數藥物制劑與營銷問題都需要與假設檢驗相結合,才能得出更為科學的結論。假設檢驗亦稱為顯著性檢驗,是先對總體的參數或分布作出某種假設,然后用適當的方法,根據樣本對總體提供的信息,推斷此假設應當被接受或被拒絕。這種方法主要是建立在反證法和小概率思想的基礎上,當然,所得到的結論并不是完全準確的,有一定的犯錯誤的概率,但由于概率較小,因此在臨床實踐中,比一般直觀的判斷要準確合理得多。假設檢驗方法的選擇需要結合數據的類型、分布的類型、實驗設計的類型等因素進行選擇,相對較復雜,我們同樣可以通過思維導圖來展示各種方法的特點,通過這種層級關系的展示,使得這些常用的統計方法更加清晰易懂。

除了前面幾種常見統計方法的思維導圖外,統計學中一些其他的統計方法如相關與回歸,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來展示,這種圖示的方式更利于學生對技術的掌握及進一步的應用。

第3篇

關鍵詞 高職院校 經管類專業 統計學 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41

Research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atistics Teaching Reform

SHAN Qinq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iwu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Zhejiang 322000)

Abstract Statistics courses are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 professional basis.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for students of statistical knowledge and statistical skills, improve their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 Currently, there are students low interest, ignor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eaching tools and methods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so on Teaching Statistics. Higher Colleg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reality, to build statistical science teaching system,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use statistical theor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atistics; course teaching

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統計學是一門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釋統計數據的方法論學科,因此統計學課程是經管類專業必須開設的一門學科基礎性課程。我校從2010年開始,在市場營銷、工商企業管理、電子商務、金融保險等經管類專業中開設了統計學課程,并進行了針對性的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 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

(1)使學生掌握統計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樹立統計思想,培養統計意識。高職院校應根據經管類專業就業的特點,根據就業需求確定統計學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難度適中。既要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理念的講解,又要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和統計觀念。

(2)培養學生掌握統計的基本技能。高職院校的特點就是要加強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在統計學中我們可以設置實驗、實訓、調查等實踐性環節,培養學生統計的基本技能。如利用EXCEL、MINITAB、SPSS等常用統計軟件進行上機操作,使學生掌握繪制統計圖和統計表,編制統計指數,對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分析,對變量之間進行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等基本技能;通過統計調查環節,培養學生設計調查方案,實施統計調查,搜集和整理統計數據等基本技能。

(3)培養學生應用統計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社會、經濟、管理等實際問題的能力。統計學課程是一門方法論學科,結合專業的特點,可以設置綜合性訓練項目,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大學生興趣調查,新產品市場調查,顧客滿意度調查,行業發展趨勢預測等。

2 統計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基礎較差,學生學習興趣較低。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質量不高,經管類的學生以文科為主,統計學又是以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為基礎,有大量的數學公式和計算,要求學生有一定的數學基礎,部分學生對學習統計學有畏難情緒,學習興趣較低,學習動力不足。

(2)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學生應用能力較差。由于某些客觀原因,在人才培養計劃中未設置實踐教學環節或實踐教學課時偏少。如缺少實際操作課程,學生在課堂學到的知識難以消化和鞏固。另外,在經管類其他課程教學中也不重視學生統計技能的培養和統計學知識的具體應用。

(3)教學手段和方法落后,教學效果不佳。部分教師采取傳統教學形式,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講授滿堂灌,沒有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互動式教學)。

(4)教師的自身素質和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師所學的專業不是統計學專業,自身統計學的功底較差。有些教師不熟悉EXCEL、MINITAB、SPSS等統計軟件,不能正確指導學生上機操作。有些教師組織能力較差,不能合理地安排和控制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

3 統計學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

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校應根據課程教學目的,崗課結合,從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出發,構建統計學課程教學體系。統計學課程教學體系主要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部分:

3.1 理論教學

(1)教學內容。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應根據高職院校的特點,內容適宜,難度適中,以崗位應用為導向,適當選取學術前沿內容。主要內容可包括:緒論,統計數據的收集,統計數據的整理與顯示,統計數據分布特征的度量,時間序列分析,統計指數分析,抽樣與抽樣分布,參數估計,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教學課時60~80課時,其中理論教學40~50課時,實踐教學20~30課時。

(2)教學方法。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方法比較適用的有案例教學法、任務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等。

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對一個具體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景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在統計學課堂教學中,除了講授統計學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外,必須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從社會經濟生活中選擇或編輯適合的案例,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教師最后總結評價,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統計數據分布特征的度量一章中,可以以一個網店為例,對商品的銷售量或顧客進行分組,通過頻數分布表或直方圖,對商品的銷售趨勢或顧客的偏好進行分析和預測。任務教學法又稱任務驅動教學法,是美國教育家杜威以實用主義作為教育理論基礎而提出的“學生中心,從做中學”的教學模式,他主張教育的中心應從教師和教科書轉到學生,教學應引導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學習。因此,在統計學各章中,可以設計一個特定的任務,讓學生分組完成。如在統計數據的收集一章中,可以讓學生去收集高職生日常消費數據,興趣愛好數據等。互動式教學法,指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雙方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進而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達成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因此,在統計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設計具體情景,通過設問,與學生展開雙向交流。如在假設檢驗一章中,可以對統計決策究竟是確定性決策還是非確定性決策進行分析討論。

(3)教學手段。目前統計學的運用一般是基于常用的EXCEL、MINITAB、SPSS等統計軟件,因此統計學課程教學應選擇多媒體教學系統,如電子白板教學系統。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統計軟件的操作過程和操作結果,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提供教學視頻、教學案例等。

3.2 實踐教學

統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實踐教學課時的比例較大(高職院校一般為40%~50%)。統計學課程的實踐教學一般采用以下形式:

(1)統計調查。統計調查是根據調查的目的與要求,運用科學的調查方法,有計劃、有組織地搜集數據信息資料的統計工作過程。統計調查的步驟包括確定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設計調查方案,實施調查,對調查數據分類整理,數據分析和預測,并寫出調查總結報告。如在學校內部,可以進行學校環境調查、學生食堂調查、學生網購情況調查等。另外,在其他的專業課程(如市場調查)、社會實踐、實習實訓、畢業設計(論文)等教學環節中,學生也可以進行統計調查。

(2)實驗。統計學課程實驗一般借助計算機軟件進行,有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等實驗類型。常用的計算機軟件有EXCEL、MINITAB、SPSS等,EXCEL 是微軟辦公套裝軟件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進行各種基本的統計計算和統計分析,在企事業單位經營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MINITAB軟件和SPSS軟件的功能較EXCEL強大,但MINITAB軟件相對來說操作簡單,深受非統計學專業人員喜愛。統計學課程實驗的項目較多,主要包括:數據的整理與顯示、數據特征的度量、統計指數的計算和分析、時間序列分析、參數估計、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

(3)大作業。統計學課程在講完某一個章節后,教師可以布置一個大作業,讓學生主動完成,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某些大作業可以由一個小組完成,以培養學生之間的協調能力和合作能力。如讓學生小組進行某一個統計調查,再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統計結論,并提出改進建議。

4 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和建議

(1)緊跟社會需求,構建科學的課程教學體系。高職院校應根據經管類專業的就業需求和崗位需要,分析學生應掌握的知識和能力,確定統計學課程教學體系。一是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合理確定課程的總課時(包括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和開設時間,二是編制課程教學大綱及實驗(實訓)教學大綱,明確課程教學的目的、教學要求及主要內容。

(2)加強多媒體和實驗室等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教學水平。一是采用多媒體教學系統(如電子白板教學系統),提高教學效果;二是建設高水平實驗室,配置先進的統計學教學軟件和計算機設備,滿足統計學實驗的需求,并為統計調查分析等提供服務。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設一些開放性實驗項目,由學生自主進行實驗,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加強統計學教師的培養,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一是采取進修和培訓等手段,提高統計學教師的知識水平;二是統計學教師應掌握多媒體教學系統和統計學軟件的操作,提高操作水平;三是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改進。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是培養學生具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二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生動有趣,善于提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三是教師要有責任心,對學生要求要嚴格。

5 結論

統計學是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必須依據崗位需求確定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目標和主要教學內容,構建科學的課程教學體系(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體系),以培養學生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解釋數據等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滿足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 羅金華等.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文教資料,2015(1).

第4篇

[關鍵詞] 維持性血液透析;營養;護理;營養不良-炎癥評分

[中圖分類號] R459.5;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04-0133-02

The effect of nutritional nursing on nutrition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ZHAN Haixia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Wenling City, Wenling 317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efficacy of nutritional nursing on nutritional status in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ethods A total of 128 patients came from the hemo-purified center of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ed group and the compared group. The observed group received the intensive nutritional nursing care and routine nursing care, but the compared group received the routine nursing care only. The nutritional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6 months. 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intensive nutritional nursing, MIS and MQSG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5); BUT serum albumi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observed group than that of compared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Nutritional nursing is a good method to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MHD patients.

[Key words] Hemodialysis; Malnutrition; Nutritional nursing; 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score

營養不良是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高住院率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1]。然而,缺乏有效的營養治療方法、營養元素攝入不足是MHD患者營養不良的首要原因[2]。本研究對我院行MHD患者進行強化營養護理,改善了患者的營養狀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院血液凈化中心行MHD的12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各64例。干預組在監測生命體征、指導起居飲食、血透通路護理等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強化營養護理,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比較半年后兩組患者的營養狀況。

1.2 強化營養護理方法

1.2.1 確定營養攝入目標 蛋白質攝入(1.2~1.3)g/(kg?d)[3];熱量攝入(138.07~146.44)kJ/(kg?d)[4];糖攝入(5~6)g/(kg?d);脂肪攝入(1.3~1.7)g/(kg?d)。

1.2.2 患者常用食物的調查 每位患者羅列出20種以上最常用的食物,按照最常吃在先、次常吃在后的順序排列,并邀請至少兩位患者家屬檢查和監督內容是否屬實。即患者和家屬共同確定食物名稱。

1.2.3 制定個性化食譜 營養師根據患者最常用食物制定個性化食譜,需按照葷素搭配原則,根據患者喜好,制定出10種以上食物搭配方案,并指定食物的具體量,囑患者按照營養師的指導進行每日或每餐膳食。護士和患者家屬進行監督。

1.3 營養狀態評價方法 采用改良主觀營養評分(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MQSGA)[5]、營養不良-炎癥評分(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score,MIS)[6]和血白蛋白作為營養評價指標。MIS和MQSGA評分越高說明營養狀況越差,血白蛋白水平越低說明營養狀況越差。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及構成比表示。計量資料的兩樣本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干預組64例,男31例,女33例,平均年齡(55.19±8.26)歲,透析齡(55.65±9.69)個月;對照組64例,男30例,女34例,平均年齡(53.47±8.03)歲,透析齡(57.03±10.80)個月。兩組在性別構成、年齡、透析齡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入選時干預組和對照組的營養狀況

入選時MIS評分、MQSGA評分和血白蛋白等營養指標在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3 強化營養護理后半年干預組和對照組的營養狀況

強化營養護理半年以后,干預組MIS和MQSGA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干預組血白蛋白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2。

3 討論

膳食結構不合理是MHD營養不良的重要原因,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攝入比例不合理、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比例不合理、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比例不合理等。調整膳食結構是改善營養狀況的常用方法。

2001年Kalantar-Zadeh K等[6]首次提出了MIS評分,它是在MQSGA基礎上發展而來,增加了體重指數、白蛋白和總鐵結合力三項指標。Kalantar-Zadeh K等[7]分析了MIS、MQSGA、白蛋白、前白蛋白、轉鐵蛋白結合力、肌酐、總膽固醇、規范化蛋白氮表現等11項營養指標,認為MIS可持續性地預測MHD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優于白蛋白。因此,本試驗將MIS作為主要的營養評價指標。本研究發現,雖然入選試驗時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營養狀況、透析齡、年齡等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但經過半年的強化營養護理,干預組主要營養指標MIS評分為(5.88±3.54),對照組為(8.12±3.9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強化護理以后營養狀況明顯改善。白蛋白的半衰期大約20 d,可以反映患者相對較長時間的營養狀況;本研究干預組血白蛋白較對照組明顯上升,可見強化營養護理確實能夠改善MHD患者的長期營養狀況。

綜上所述,營養不良是MHD患者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強化營養護理可以改善MHD患者的營養狀況,應貫穿于MHD患者治療的始終。

[參考文獻]

[1] Stenvinkel P,Heimburger O,Paultre F,et al.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malnutrition,inflammation,and atherosclerosis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J]. Kidney Int,1999,55(5):1899-1911.

[2] 王會,趙長峰. 維持性血液透析98例營養狀況分析及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11,17(5):71-73.

[3] 李燕,肖觀清,林麗華.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狀況的分析及護理對策[J]. 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3):111-112.

[4] 孫素芝. 淺談血透病人飲食[J]. 醫學信息,2011,24(1):129-130.

[5] Kalantar-Zadeh K,Kleiner M,Dunne E,et al. A 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of nutrition for dialysis patients[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1999,14(7):1732-1738.

[6] Kalantar-Zadeh K,Kopple JD,Block G,et al. A 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score is correlated wit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J]. Am J Kidney Dis,2001,38(6):1251-1263.

第5篇

關鍵詞:統計學方法 調查實踐 SPSS軟件

1.采用的一個調查實踐

調查對象和內容:某大學在校學生的消費情況:月支出是多少?月支出分別用于:吃飯、購買日常用品、購買學習用品、手機費、上網費、購置衣物及其他各是多少?(分性別;分年級)

抽樣調查方法:分層抽樣和簡單隨機抽樣相結合。

調查目的:了解某大學在校本科學生的消費情況,通過月支出的分配了解其消費結構,并通過分性別和分年級的比較發現是否存在消費差異。

2.把統計學系列方法運用于實踐的過程分析

通過調查得到第一手數據,進行整理后運用SPSS軟件逐步做如下分析:

2.1對大學生月消費情況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對大學生月消費進行描述性分析,見下表1。

從表1來看,××大學學生月消費平均值為673,67,其中飯費最多,占52.82%;月支出的標準差為199.59,月消費情況的離散趨勢比較大,表示大學生的月消費不均勻,其中飯費、日常用品和購衣物的方差偏大,是消費產生差異的主要項目;從最小值和最大值也能看出此情況。

2.2對男生和女生月消費情況的均值估計和假設檢驗

對男生和女生月消費均值進行假設檢驗,首先提出假設:

原假設H0:?滋1=?滋2;備擇假設H1:?滋1≠?滋2

由于總體服從正態分布但是總體方差未知,采用t檢驗法,得表2:

從上表2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月總支出均值差的95%置信區間為(-56.742,88.076),P值為0.669,大于顯著性水平0.05,表示月總支出在性別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體消費項目的P值均小于0.05的顯著性水平,即在具體項目上男生和女生的月支出存在顯著性差異。

2.3對不同年級大學生月消費情況的方差分析和均值差估計

對不同年級月消費均值進行假設檢驗,首先提出假設:

原假設H0:?滋1=?滋2=?滋3=?滋4;備擇假設H1:?滋1、?滋2、?滋3、?滋4不完全相等

由于是對四個總體的均值進行假設檢驗,故采用F檢驗法,得下表3:

從上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級月消費只有學習用品的P值小于顯著性水平0.05,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明不同年級在學習用品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他項目均無顯著差異。

2.4對大學生月消費情況的回歸分析

進一步對大學生月消費情況進行回歸分析,得到下表:

表5中調整的判定系數0.995,接近1,因此認為擬合優度較高,被解釋變量可以被模型解釋的部分較多,不能被解釋的部分較少。Durbin-Watson檢驗值為2.24,接近2,表示殘差與自變量互為獨立。

表6中的F檢驗統計量的觀測值為4269.630,對應的概率P值為0,因此擬合的模型是有統計學意義的。

從表7來看,常數項的P值為0.009,有統計學意義,各自變量的P值均為0,均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可以建立如下線性方程:

Y=-16.768+1.074X1+0.964X2+1.106X3

+0.952X4+1.180X5+1.011X6

對建立的模型進行殘差分析,得學生化殘差介于-2和+2之間,故可以接受模型的誤差項服從正態分布的假定。通過此模型可進一步對某大學在校學生月消費進行預測分析。

3.總結

通過對以上在校大學生月消費的由簡單到復雜,由淺顯到深入的一系列分析,使統計學中最重要的描述性統計、參數估計、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及回歸分析幾種分析方法靈活地得到運用。

研究某一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往往運用到統計學的各種方法,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反映了問題的特征和規律。所以在統計學教學中應該結合實例,在熟練掌握各分析方法的基礎上,把它們和實際靈活地相結合,達到綜合運用,是我們教學需要把握的重點環節,也是學以致用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宇傳華.SPSS與統計分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2

[2]徐建邦,李培軍.統計學[M].第2版.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7

作者簡介:

李梅芳(1969.11-),女,山東冠縣人,中國農業大學煙臺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統計學教學改革。

第6篇

為了提高醫學統計學課程教學質量,一直以來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進行著反復摸索,不斷進行新的嘗試,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現報道如下。

1 教學方法的不斷摸索

1.1 關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與授課方法:醫學統計學的許多概念、原理比較抽象,在講授時多舉一些實例,寓抽象的概念于實例中,使學生不覺得的枯燥、乏味。另外,通過電腦模擬實驗可以使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具體。

在每講一種新的統計學方法時(例如t檢驗、χ2檢驗、F檢驗等),先拋出1份實際的需要大家去處理的數據,先使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思考起來,然后引出新的知識點,這樣既復習了以前的知識點又引出了新的方法,起到了溫故而知新的作用。每一章的內容都通過實例來學習,本章節結束后,安排案例討論,通過討論同學們更加清楚哪些知識點容易出錯。

1.2 合理利用網上教學資源,調動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理利用網絡的教學資源,在講授一種統計方法后,要求同學們查閱關于該方法的文獻,明白這些方法在實際中如何使用,這樣既復習了相關的統計原理與方法,又會發現新問題,同學們在討論過程中對知識加深了理解,也逐漸產生了興趣。

1.3 開展雙語教學:我們自己編了英文教材,在一些班級進行了雙語教學的嘗試,通過雙語教學同學們不但掌握了本專業的常用術語,而且為他們今后在工作與學習中閱讀、查閱外文資料,掌握本專業最新動態提供了幫助。

醫學統計學是應用性的學科,關鍵是理解和運用,學習方法后可以正確地使用,因此講課時不過多強調數學證明,不要求學生記憶公式,重點培養學生掌握采用何種統計方法處理數據及能正確、合理地解釋結果。每個知識點的講授通過提出實際問題-引出新的知識點-練習-案例討論-實際數據的處理,這樣的一個循環,學生感到統計學也是非常生動有趣的,是非常實用的。

2 將統計方法的介紹與統計軟件的講授緊密結合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廣泛使用,統計分析方法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也逐漸被應用到醫學領域中的各個學科。目前掌握一定的統計軟件的應用已經成為高校學生與科研工作者必備的技能。我們教研室根據不同的專業開設了SPSS、SAS統計軟件的實驗課,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1 統計軟件強大的繪圖功能使基本概念直觀化、形象化:SAS、SPSS統計軟件有很強的圖形功能,可以產生條形圖、圓圖、線圖等多種圖形,統計圖簡單明了、形象具體的特點使基本概念直觀化、形象化,易于學生形象與掌握。例如:箱式圖(boxplot)通過5個基本數字(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數、P25、P75)直觀地呈現數據分布的中位位置、變異范圍、近似的分布形狀、異常值。圖1是甲狀腺功能低下嬰兒不同病情組甲狀腺素含量的箱式圖,從圖中直觀地觀察到輕度組甲狀腺素含量高于中度與重度組,每組的變異度大致相同,近似正態分布。借助統計軟件強大的繪圖功能,聚類分析中樹狀聚類圖、因子分析中的因子圖等都使得在講授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時變得簡單,易于被同學接受。

2.2 統計軟件快捷、準確地處理數據使我們能做到“所講所見”:很多統計方法的計算量大,例如方差分析、正態性檢驗、方差齊性檢驗、多重線性相關與回歸,Logistic回歸,生存分析等,以前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手工計算,教師花費很多時間在黑板上演算,學生在學習時覺得計算繁雜,現在在統計軟件的幫助下,老師一邊講解理論,一邊可以把結果做出來讓學生看,老師可以把重點放在講解基本原理、各種方法的適用條件、最終結果的解釋方面。例如多元線性回歸、Logistic回歸、Cox回歸等常用回歸模型在自變量篩選時,使用統計軟件的可以使學生很直觀地看到變量的入選與剔除過程,理論的講授不再枯燥乏味。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許多多元統計分析方法被逐漸應用到醫學領域中,多變量統計分析涉及理論復雜,計算量大,要求學生能正確地使用統計方法并對結果作出合理、正確的解釋,具體的運算可以交給統計軟件去做。

統計軟件的教學要加強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引導學生利用SAS、SPSS等軟件的幫助菜單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掌握常用的統計分析功能。當然,掌握基本的統計原理與方法是正確應用統計軟件的前提和基礎,在統計軟件的使用過程中,尤其是SPSS軟件,只知道點擊菜單而不知道原因,經常會造成統計軟件的濫用。

3 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實際處理數據的能力

醫學統計學是應用性的學科,為了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與實際動手能力,安排學生在機房上實習課,學生上機獨立完成布置的作業,使他們能夠真正利用統計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積極開展第二課堂,盡量找一些實際數據給學生分析,在處理數據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分析與邏輯思維能力。畢業實習時,學生可以獨立查閱文獻,根據自己的研究目的選擇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獨立分析處理數據。

第7篇

關鍵詞: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規檢驗;臨床應用價值

血常規檢驗是診斷疾病的基本檢查方法之一,其對體內的多種疾病均具有重要診斷價值。血常規檢驗的項目較多,其中以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及血紅蛋白檢驗更為常見,通過血常規檢驗,不僅能了解患者體內血細胞的形態及分布,同時也能對疾病進行初步判斷,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1]。血液采集是血液常規檢驗的初始步驟,其直接影響著臨床檢驗結果及后續的相關治療。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采血方法有兩種,一種為靜脈血采集,另一種為末梢血采集,其中末梢血的應用更為廣泛,因為其疼痛感輕,患者更易接受。然而,目前有相關研究報道靜脈血采集方法臨床應用價值更高,檢驗準確性更好[2]。為了對血常規檢驗中不同采血方法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本文對在我院接受血常規檢驗的116例患者實施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進行血常規檢驗的患者116例,根據采血方法的差異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兩組各58例,對照組中包括35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其最小年齡為18歲,最大年齡為74歲,平均年齡(42.3±10.6)歲;實驗組中包括36例男性,22例女性,其最小年齡為19歲,最大年齡為72歲,平均年齡(41.9±11.4)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采血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狀態下采血,其中對照組患者采集末梢血:采血部位在左手的食指或者無名指的內側,首先對患者采血部位進行常規消毒,其后利用1次性采血針進行針刺采血,采集血液放置在肝素抗凝管中,搖勻備用。

實驗組患者采集靜脈血:采血部位在肘部,首先對患者的采血部位進行常規消毒,其后利用1次性采血針進行針刺采血,采集血液放置在肝素抗凝管中,搖勻備用[3]。

采用血液分析儀對兩組的血液標本進行常規檢驗,包括WBC(白細胞)、RBC(紅細胞)及PLT(血小板)數量、Hb(血紅蛋白)及HCT(紅細胞比容),采血至檢驗時間不應超過2個小時。

1.3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其中采用t檢驗比較計量資料,用(X±s)表示,P

2結果

經過檢驗發現,兩組患者的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數量、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比容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其中實驗組的檢驗結果穩定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血液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包括血漿、各種血細胞、細胞因子等,身體組織器官的病變都可通過血液成分的異常改變予以反應,故血常規檢查能為疾病診斷提供科學依據,對于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血常規檢查結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采血方法是其中比較關鍵的因素,因此,選擇適宜的血樣采集方法顯得十分必要[4]。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兩種采血方法為靜脈采血及末梢采血,其中末梢采血采集的是患者耳垂或者手指的末梢血液,其疼痛較輕,操作簡單快捷,能避免反復采血,因而臨床應用較普遍。但末梢采血也有一定缺陷,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①在同等條件下,溫度過低的末梢血更易發生溶血,導致檢測結果偏低,使檢測結果不準;②末梢血采集血管較細,出血速度減慢,因為需較長的采血時間;③末梢血采集血管出血較少,需對采血部位反復擠壓,導致其他成分混入,稀釋血標本[5]。因此,末梢血不能十分準確、完全的顯示患者的血液情況,容易發生漏診或誤診事件。

隨著臨床檢驗技術的發展,全自動化的血液分析儀普遍被應用,使末梢血采集法逐漸被靜脈血采集法所替代。與末梢血采集法比較,靜脈血采集法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點:①血液分析儀的樣本量較大,靜脈采血能滿足需求,能重復進行穿刺取血;②靜脈采血能避免血液其他成分的干擾,提高血液的檢測純度;③靜脈血一般在肘部靜脈取血,該部位血液成分更加穩定,能更客觀、真實的對患者的血液情況進行反映。④靜脈采血能夠避免血小板減少,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數量、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比容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其中實驗組的檢驗結果穩定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4結語

綜上所述,靜脈血采集方法對血常規檢驗影響較小,結果更加客觀、準確,更利于臨床醫生判斷病情,做出科學診斷,因而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山峰.不同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01:201+339.

[2]劉建枝.不同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23):3068-3069.

[3]袁艷偉.不同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價值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03):47-48.

[4]高梅,張凌峰,付永航.不同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檢驗在臨床中的價值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4):46-48.

第8篇

【關鍵詞】子宮肌瘤;米非司酮;宮瘤消膠囊;應用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2.101

在臨床上 , 子宮肌瘤屬于常見病和多發病 , 其發病原因主要是子宮平滑肌細胞出現增生表現 , 這一疾病以育齡婦女為高發人群[1]。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是白帶異常、子宮出血、疼痛、貧血等 , 且多數患者均伴有腹部包塊 , 并存在壓迫癥狀[2]。在以往治療子宮肌瘤時 , 米非司酮屬于常用藥物 , 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小患者的肌瘤體積 , 但是治療效果難以令人滿意。本研究選取 100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 重點在于觀察宮瘤消膠囊及米非司酮聯合療法在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選取 2012年 5月 ~2014年 5月本院收治的 100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 , 依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 每組 5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 31~57歲 , 平均年齡 (45.2±4.2)歲 , 病程 7個月 ~12年 , 平均病程

(6.2±2.2)年;觀察組患者年齡 33~59歲, 平均年齡 (45.5±5.4)歲 , 病程 6個月 ~13年 , 平均病程 (6.5±2.5)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平均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兩組患者均使用 10 mg的米非司酮片 (北京市科益豐生物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 國藥準字 H20084624)進行口服治療 , 1次/d。在此基礎上 , 觀察組加用宮瘤消膠囊 (山東步長神州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 Z20055635)進行口服治療 , 3次 /d, 3粒 /次。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 3個月。

1. 3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和肌瘤體積。對兩組患者行 B超檢查 ,以對其子宮肌瘤的體積進行計算 ,肌瘤體積為 4/3π與子宮肌瘤的三維徑線半徑的乘積[3]。

1. 4療效判定標準痊愈:患者的肌瘤均已經徹底消失;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顯著緩解 , 且其肌瘤體積有 50%及以上的縮小;好轉:患者的臨床癥狀有一定改善 , 且其肌瘤體積有 20% ~49%的縮小;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肌瘤體積均不存在任何明顯變化。治療總有效率 =(痊愈 +顯效 +好轉 )/總例數×100%。

1. 5統計學方法采用 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 , 采用 χ2檢驗。 P

體積為 (60.4±21.5)cm , 對照組的肌瘤體積為 (62.6±21.8)cm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 P>0.05);治療后 ,觀察組的肌 ,瘤()體積為 (33.3±15.3)cm 3, 對照組的肌瘤體積為 (53.2±15.3)cm 3,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 P

2. 2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痊愈 22例 , 顯效 10例, 好轉15例, 無效3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4%;對照組痊愈9例, 顯效8例, 好轉23例, 無效10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80%。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 P

3討論

在臨床上 , 子宮肌瘤的致病因素主要是遺傳因素、雌孕激素和受體因素等。在以往治療子宮肌瘤時 , 手術療法如子宮切除術等比較常用 , 雖然能夠有效地切除患者的瘤體 , 但

是治療后會對患者的生育能力產生嚴重影響 , 也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4]。近年來藥物保守療法在子宮肌瘤的治療中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 , 其中米非司酮屬于常用的治療藥物 , 該藥物屬于激素類藥物, 對于孕激素受體有著顯著的抑制作用 , 因此有助于縮小患者的肌瘤體積, 但是該藥物的半衰期較短 , 藥效短暫[5]。

中醫研究認為 , 子宮肌瘤應該屬于“癥瘕”的范疇 , 因此臨床治療的原則應是扶正祛邪、活血化瘀以及軟堅散結[6]。

本研究中 , 觀察組在使用米非司酮的同時加用宮瘤消膠囊治療 , 這一藥物對于血小板聚集現象有著顯著的抑制作用 , 并能夠對血液的黏稠度進行調節 , 因此有助于改善患者子宮內膜的血液循環現象, 能夠促進肌瘤的吸收。有研究人員指出 , 將宮瘤消膠囊與米非司酮合用時 , 能夠有效地彌補米非司酮藥效短暫的不足 , 優化治療效果[7]。本研究中 , 治療后 , 觀察組的肌瘤體積和治療總有效率要顯著優于對照組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 P

參考文獻

[1]孫俊峰 , 石峰 .宮瘤消膠囊聯合米非司酮與單用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臨床對照研究 .中國現代醫生 , 2012, 50(7):125-126,

128.

[2]李環 .宮瘤消膠囊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臨床觀察 .國際中醫中藥雜志 , 2014, 36(9):853-854.

[3]楊秀菊 .米非司酮聯合宮瘤消膠囊與單用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對比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 2013, 21(9):56-57.

[4]陳素芬 .米非司酮聯合宮瘤消治療子宮肌瘤臨床觀察 .中外女性健康 (下半月 ), 2013(1):106, 131.

[5]岳笑菲 .米非司酮獨用及與宮瘤消膠囊合用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分析 .北方藥學 , 2015(5):55.

[6]楊靜 , 楊蘇安 , 李毅 , 等 . 米非司酮聯合宮瘤清膠囊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 2015(5):33-35.

[7]周萍 , 倪思玲 , 李凡 , 等 .小劑量米非司酮配伍紅金消結膠囊治療子宮肌瘤療效分析 .中西醫結合研究 , 2014(4):175-177.

第9篇

一、營造平等的師生關系,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生物統計”這門課程比較抽象,以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感到枯燥難懂、學習興趣不高。要想讓學生喜歡這門課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任課老師,從而對這門課感興趣。“教者樂其教,學者樂其學”,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生物統計”課堂教學成功的基礎和保證。只有師生之間確立一種朋友關系,課堂教學的效果才會事半功倍。“生物統計”課堂教學在規范管理、形成良好學風的前提下,應該營造輕松、民主與和諧的氛圍,教師要放下架子,有缺點和錯誤要敢于承認,與學生像朋友一樣共同研究,共同探討,師生互動,心靈溝通,引起共鳴;讓課堂充滿笑聲,一句笑話,一句簡單風趣的語言,都可以激活課堂,學生在輕松、民主與和諧的課堂氛圍下按照老師的思路和要求,不知不覺地學到和掌握知識,達到教學的目的。此外,教師在課堂講授的過程中,教學內容的引入要突出趣味性。加入一些和講授內容有關的耐人尋味、引人入勝的情節,這為激發學生認知動因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如2011-2012學年第一學期在講授“顯著水平”時,就以“天宮一號”的研制和發射、中國航天器空間對接技術為例,說明顯著水平的依據和重要性;又如在講授第四章“顯著性檢驗的配對設計”時,以佳潔士牙膏為例:“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寶潔公司推出了佳潔士牙膏,這是第一個帶有氟化物的牙膏。為檢驗佳潔士在檢驗減少蛀牙方面的效果,研究者對多對雙胞胎進行了實驗,每對雙胞胎之中的一個使用了含氟化物的佳潔士牙膏,而另一個則繼續使用不含氟化物普通牙膏。”這時提出問題,即將雙胞體作為非獨立樣本使用的目的是什么。通過這個例子既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又能讓學生輕松地明白什么樣的設計屬于配對設計,直觀地體現了有關知識的客觀背景,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再現知識發生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把握好每個概念,善于挖掘教材的內在魅力,精心選擇一個個有趣的實例,使課堂教學妙趣橫生,觸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趣味性中掌握生物統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老師要認真對待學生提的每一個問題,有思考、研究價值的,教師要及時予以充分的肯定,讓他們享受到質疑的成就感;淺顯幼稚甚至不太合適的,要選擇不同角度給予評價鼓勵(鼓勵其有所發現,表揚敢于質疑的勇氣、勇于探索的精神)。這樣,才能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激發他們質疑的熱情,提高他們質疑的勇氣,從而增強其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針對不同專業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實例

筆者所在生物統計教研室給石河子大學農學院所有學生講授“生物統計”課程。農學院農學、植保、林學、園藝、資環五個系使用的生物統計教材都是四川農業大學明道緒主編的《田間試驗與統計分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結合專業實際、選取和專業相近的例子,分清重點難點,對現有內容進行合理取舍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3]我們在講清基本原理、思路和方法后,在舉例時盡量結合專業,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專業實際。如給林學系的學生上課時,參考了續九如、黃智慧主編的《林業試驗設計》,所舉例題均與林木遺傳育種、栽培、生理生化和森林資源調查等有關。對資環系則盡量采用農業資源調查、植物營養與施肥、環境監測與評價、生態效益分析、氣象觀測等方面的例子,有時即使將植保或者農學類的例題僅在文字上變動一下而數據不變也能取得較好效果。針對不同的專業特點,同一章節的應用問題也有所側重。如在講“直線回歸與相關分析”時,不同的系在理論聯系實際時側重點也不同。如給農學系上課時,參考童一中主編的《作物育種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重點講授回歸分析和相關分析在作物遺傳育種和栽培上的應用;在給植保系上課時,參考山東省農作物病蟲測報站主編的《農業病蟲數理統計預報》,重點講授根據害蟲發生發展規律及影響的有關環境因素預測害蟲未來的發生發展趨勢,為害蟲綜合治理提供決策依據等應用。通過實例分析,使學生們明白了統計方法的重要性和實用價值。總之,通過課堂講授、作業和上機操作,使學生學完該課程后不僅僅學到一些統計學的常用術語和公式,而且要意識到他們所接觸的統計學比單純地計算平均數以及用彩色圖表示出來復雜得多,它是一個強有力的分析工具。對各個系都要講授“生物統計”的基本知識,內容涉及到實驗方案的實施、數據的收集、整理和統計分析等,即“田間試驗”、“資料的整理與描述“、“常用概率分布”、“假設檢驗”、“方差分析”、“X2測驗”和“直線回歸與相關分析”。對于有些章節如“百分數資料的假設檢驗”,因為數據涉及到有兩個屬性類別的質量性狀和利用統計次數法得來的次數資料,農學系和植保系學生用的較多,因此只對這兩個系講授。對于“兩因素系統分組試驗資料的方差分析”,因為植保和資環專業用的比較多,因此只對植保系和資環系的學生講授;對有些難度較大的章節,如“方差分析處理效應分類與期望均方”等一般只對農學系學生講授;“樣本平均數抽樣分布與標準誤”一節雖然最難懂,但它是生物統計思想方法的重心所在,是重要基礎知識,既是重點又是難點,要仔細、耐心地給學生講清楚。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熟練制定實驗方案、進行數據的處理與分析,并作出科學的結論。

三、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1.將統計方法的講授與統計軟件的介紹緊密結合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廣泛使用,統計分析方法在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統計軟件的應用已經成為高校學生與科研工作者必備的技能。生物統計教研室根據不同的專業開設了Excel和SPSS等統計軟件的實驗課,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在介紹Excel、SPSS等軟件基本操作的基礎上,結合統計學基本理論和方法,通過實例,由淺入深、深入淺出地講解利用Excel、SPSS進行統計分析的方法和步驟,從而達到將抽象統計理論與直觀現象操作相結合的目的。很多統計方法的計算量大,例如方差分析、直線回歸等,以前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手工計算,教師花費大量時間在黑板上逐步計算,學生學習時覺得計算繁雜。現在我們在講課時一邊講解理論,一邊把實例的處理結果做出來讓學生分析。把重點放在講授基本原理、思路、方法的適用條件和統計結果的解釋上面,要求學生能根據不同的實驗設計選擇相應的統計方法用統計軟件處理,并能做出科學、正確的解釋。

2.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生物統計學是生物領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分析工具,對將來從事農業和生物科技工作的學生來說是一門有重要實用價值的課程,與數理統計學不同的是,這門課程重在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突出和強調“用”這個特點,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最終目的是要會應用。老師在上課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統計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了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與實際動手能力,教研室積極開展第二課堂,讓學生根據自己申報的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P)項目和本科畢業論文進行討論和交流,每個學生給大家介紹自己的試驗設計和實驗方案,并說明自己的項目或者畢業論文用是什么統計方法來分析。此外還安排上機實習,并且是讓學生帶著自己的試驗數據獨立處理,讓學生體會“學有所用”。在處理數據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分析與邏輯思維能力。在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這樣使學生能夠真正利用統計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四、針對課程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生物統計”的特點是內容抽象、枯燥,理論性、邏輯性較強。而且該課程內容多、公式多、圖表多、計算量大,單一的教學方法容易導致學生注意力渙散,產生視覺、聽覺和思維疲勞,因此,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由于多媒體教學加快了教學進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多媒體教學應用廣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用多媒體來講授。就拿“方差分析”這一章來舉例。在講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驟時建議用板書講解,因為這部分內容比較難,教師在黑板上一步步進行講解和分析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滿足大多數學生的要求;在講不同試驗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時,用板書講解該試驗設計的田間試驗設計圖、資料整理表及方差分析三步驟中涉及的公式,而講具體實例時應采用多媒體。這種板書和多媒體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學時和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還為啟發式教學提供了時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在老師的引導下活躍思維,積極思考,及時理解和消化知識。針對“生物統計”邏輯性較強的特點,老師在講課過程中應“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我們在講課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讓學生直接參與探索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就感。因此,我們采用最多的就是啟發式教學法。在課堂上,著重問題的創設,提供氛圍,讓學生發現問題并著手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為學生的協作者。

第10篇

關鍵詞 SPSS軟件;成績分析;數據統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8-0038-03

1 高校成績分析方法介紹

對學生成績進行分析是每所學校期末對教學常規管理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學成績的重要方法和途徑。隨著IT技術的發展,各高校分別采用不同的應用軟件對成績進行質量分析,從中發現問題并加以改進,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目前各高校采用的應用統計軟件有很多,在文中介紹以SPSS統計軟件為主的相關分析及應用,并選取大連財經學院成績統計分析與試卷分析作為研究樣本,建立成績分析模型,并給出對學生考試成績進行分析的SPSS軟件操作方法。通過SPSS統計軟件對學生成績的處理和分析,學生成績的各項指標等數據變量都很直觀地反映出來。

SPSS作為一款數據統計的專業性軟件,目前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運用該軟件進行成績分析,隨著不斷地更新和改進,SPSS統計軟件數據錄入、數據管理、統計分析、資料編輯、報表制作、圖形繪制也變得愈發容易操作。在教學管理中,利用SPSS統計軟件對學生成績等各項指標進行相關分析,更加直觀科學高效,后面將通過大連財經學院營銷2班和營銷4班的統計學成績比較,更加細致地反映這一點。

2 構建數學模型

學生的成績分析是一項比較煩瑣的工作,需要計算平均值、標準差以及各項指標,并繪出學生成績分布的直方圖,用統計軟件SPSS來進行這類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在數學模型中,通過現實數據建立模型,通常采用回歸分析的方法。回歸分析是通過規定因變量和自變量來確定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以此建立回歸模型,然后根據參數來評價該模型的擬合情況,并可根據自變量做進一步預測。

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在其變化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同樣,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與其他事物之間有著聯系,而該事物的變化也會對其他事物產生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而相關分析法就是研究事物之間線性相關,并且以統計指標表來表現相關程度強弱的統計分析方法。在實際的分析過程中,由于不同的研究目的需要選擇不同的研究變量,因此,選用的研究分析方法也不相同。二元變量相關分析法是常用的相關分析方法,包括二元定距變量、二元定序變量等多種相關分析方法。

3 數據收集和內容分析

數據的收集 在所取得的大連財經學院成績統計分析與試卷分析樣本中,將該班級學生成績情況作為分析對象。研究該班學生成績的顯著性,以及男生和女生成績之間的差異,分析過程主要涉及的相關變量有平均成績、參加考試人數、及格率、最低分及最高分、標準差及成績分布是否符合正態分布。

操作步驟 先將該班級成績輸入Excel,然后將數據導入SPSS,為了直觀分析該班級學生的成績情況,以編號、姓名、性別、班級、成績等作為描述變量。

第一步:根據班級學生的分數情況,將學生的成績分為0~59、60~69、70~79、80~89、90~100五個分數段。

第二步:選用轉換(Transform)重新定義不同變量(Recode Into Different Variables),不同的變量需要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重新進行設定,將編號、姓名等變量輸入到輸出變量(Output Variable)對話框中。

第三步:在不同的變量欄下輸入“分數段”,單擊改變(Change)。

第四步:單擊舊的和新的值(Old and New value),選擇不同分數段范圍,并在相應的欄目中輸入,統計學科目及格分為60分,科目總分為100分。

學生成績分析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繪制成績Q-Q概率圖及分布直方圖,對本次的考試成績進行正態分布研究,具體步驟:單擊分析統計學描述頻數分析(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將“統計學”和“分數段”兩個變量導入變量(Variable)

中,單擊統計(Statistics)選項,在彈出的頻數分析對話框中,選中Mean(平均分)、標準差、最高分、最低分等常用指標。返回主對話框,單擊繪圖(Charts)按鈕,在彈出的頻數分析對話框中選中柱狀圖和其下的正態分布曲線。點擊Continue(繼續)返回主界面,單擊OK按鈕,即可獲得學生人數、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以及百分比直方圖。

Correlation Analysis(相關分析)是對不同現象之間是否存在依存關系進行研究,如果存在依存關系,則研究其相關方向及程度,通過上述操作對學生的成績進行分析,得到的相關數據如表2、表3所示。

為了驗證樣本班級學生的期初平均分是否符合正態分布情況,綜合分析該班級的學生成績,同樣運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檢驗,采用Q-Q概率圖分析學生考試成績的正態分布,操作步驟:執行圖表(Graphs)Q-Q Polts。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將“期初平均分”輸入變量對話框,其他設置不改變,單擊OK便可以得到圖1所示正態分布Q-Q概率圖。

第11篇

關鍵詞:生物統計;R語言;軟件教學;教學研討

生命科學領域的學習和研究內容決定了生物統計學課程是此領域本科學生的必修課程。但與生命科學領域其他專業課程相比,生物統計學理論性強、內容抽象、計算公式繁多。生命科學專業學生由于受形象思維方式的影響,較難接受和理解生物統計學的抽象概念和邏輯推理。課堂調查顯示學生在心理上對本課程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好。隨著近年來本科教育目標及培養方案的不斷調整,作為專業基礎課程的生物統計學教學課時不斷被壓縮。但與此同時,生物統計學領域的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斷出現,學生由于進一步深造和工作對生物統計學知識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我們也必須不斷增加和調整生物統計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不斷膨脹和發展需求與教學學時壓縮之間的矛盾是擺在國內眾多任課教師面前的現實問題。因此,在學生認知不足、學習積極性不高的情況下,如何在有限的教學學時內高質量地完成生物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為學生奠定一個堅實的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的基礎,是擺在每位從事生物統計課程教學教師面前的巨大挑戰。

不同于傳統的生物統計學教學對統計理論的過多強調,現代生物統計學教學過程中需對計算機技術在統計計算中應用能力的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鑒于現在大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普遍較好且有興趣的特點,在生物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引入計算機教學為該課程改革提供了契機。運用計算機教學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統計分析軟件,與常用的Excel和SAS軟件相比,R語言既是一款更適合在生命科學相關專業本科生教學中進行使用的統計分析軟件。

一、R語言的特點及應用現狀

R語言早期由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Ross Ihaka和Robert Gentleman開發,現在則由“R開發核心團隊”負責開發。R語言免費的軟件,可從R網站(http://)及其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鏡像網站上自由下載,具有豐富的統計函數及強大的畫圖功能,而且用戶還可以通過安裝新的套件(Packages)進一步增強其功能。R語言的代碼是公開的,用戶既可以查看函數的源代碼學習統計編程,也可以通過修改源代碼實現新的功能。鑒于其強大的統計計算與圖形展示功能,且完全免費和源代碼開放的特點,其近年來發展迅速。目前,國外眾多大學統計相關課程及筆者較為了解的動物科學專業相關課程都將R作為教學工具軟件。然而,目前國內高校統計相關課程教學中統計軟件的使用雖種類繁多,有SPSS,SAS,Matlab,Minitab,Stata,Origin,MS xcel等,據筆者了解將R軟件運用于大學統計教學的案例還非常少。因此,如何將R軟件應用于大學生物統計學教學還需更多的研究和探討。

二、R語言的基本功能

R語言在統計描述、統計作圖、統計分布及統計檢驗等方面豐富的函數為生物統計教學提供了便利的資源。這些函數可分類總結如下:

統計描述:常用的統計描述函數有算術平均數mean,標準差sd,方差var,極差range,中位數median,和sum,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同時,還可以用summary對不同類型數據進行簡單統計描述,用table對多變量分類數據進行統計,用frequency對頻數資料進行整理。統計作圖:簡單統計作圖函數包括柱狀圖barplot、餅圖pie、直方圖hist、莖葉圖stem、箱線圖boxplot、散點圖plot等圖示方法;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lattice程序包制作更為復雜的多變量、多數據集的組合圖形,及3D圖形。統計分布:在統計教學中統計分布是重要的一部分函數,R中常用的統計分布有正態分布normal,二項式分布binom,卡方分布chisq,指數分布exp,F分布f,泊松分布pois,t分布t,及均勻分布unif。將這些統計分布名稱前面分別加上字母d、q和p即可獲得這些統計分布的分布密度density,分位數quantile,概率函數probability。如dnorm(),即為正態分布密度函數。統計檢驗:R中常見的統計檢驗函數有t檢驗t.test,方差分析aov,卡方檢驗chisq.test,及相關檢驗cor.test。需要注意的是,在調用相關函數時,需提供正確的數據變量及參數選項。

三、生物統計教學實例分析

生物統計學的教學內容包括很多理論內容,例如各種統計分布、種統計檢驗的原理等。這些內容往往比較抽象,以口頭講解的方式通常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地傳遞這些信息,學生接受程度較低,教學效果不理想。生物統計學課程中講解標準誤時涉及到的“樣本平均數的抽樣分布”即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此時可以使用R語言的數據模擬及圖形演示功能演示樣本平均數的生成過程及其分布。具體實現過程如下:(1)設定包括群體大小、樣本大小、抽樣次數、總體均數、總體方差等群體參數,使用rnorm()函數模擬生成服從正態分布的群體數據。(2)使用hist()函數作總體頻數分布圖。(3)用sample()函數對總體進行抽樣,計算并記錄樣本均數,使用plot()函數和point()函數演示抽樣過程及樣本平均數。(4)使用hist()函數制作樣本平均數的抽樣分布頻數圖,使用sd(),mean()等函數統計輸出樣本平均數的抽樣分布。

第12篇

【關鍵詞】 尿促卵泡素;人重組促卵泡激素;國產;不孕癥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121

我國已婚夫婦不孕不育發生率在10%~15%, 其中女性黃體功能不全或無排卵為重要原因, 臨床通常采取促排卵治療[1]。國產尿促卵泡素(uFSH)及瑞士產人重組促卵泡激素(rFSH)均為常用藥物, 前者為從絕經期婦女尿液中提取高純度促卵泡激素, 黃體生成素及雜質含量不超過5%[2], 后者為瑞士進口藥物, 價格昂貴。為觀察兩種藥物在誘導卵泡發育及排卵方面療效與安全性, 本文以本院收治的不孕癥患者展開研究, 比較uFSH與rFSH治療不孕癥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2年4月~2014年12月所收治107例不孕癥患者展開研究, 均符合以下納入標準:①已婚, 2年不避孕后未能妊娠;②泌乳素正常, 基礎血清卵泡刺激素低于7 U/L;③配偶檢查正常;④生殖器官發育正常, 輸卵管無堵塞;⑤臨床表現為原發性或繼發性月經不規則或閉經。排除不明原因婦科出血、卵巢增大或有囊腫、原發性卵巢功能衰竭、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病、糖尿病及1個月內應用過類似藥物及過敏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B兩組, A組54例, 年齡25~34歲, 平均年齡(29.6±3.5)歲。病程1~7年, 平均病程(3.2±1.0)年。B組53例, 年齡26~35歲, 平均年齡(29.7±3.4)歲。病程1~6年, 平均病程(3.0±1.1)年。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組應用uFSH治療, B組應用rFSH, 患者均于撤退性出血或者經期第3~5天開始用藥, 肌內注射75 IU, 1次/d。優勢卵泡平均直徑≥14 mm時, 每天Insler法行宮頸黏液評分, 陰道B超監測卵巢及優勢卵泡大小、子宮內膜形態與厚度。至少1個優勢卵泡直徑≥18 mm或2個≥16 mm時, 停止用藥, 查排卵前血雌二醇(E2)、孕激素(P)并測定子宮內膜厚度。酌情肌內注射 1次人絨毛膜促性腺素(HCG), 劑量在5000~10000 IU。之后B超復查是否排卵。開始排卵后每3天肌內注射2000 IU HCG, 共注射4次。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治療有效率, 判定標準:B超監測優勢卵泡直徑≥18 mm且宮頸黏液Insler評分≥8分, 為顯效;用藥后優勢卵泡平均直徑13~18 mm、Insler評分≥4分或用藥后月經來潮, 為有效;用藥后卵泡發育, 但直徑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有效率的比較 A、B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8.1%、100.0%,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排卵率、妊娠率、OHSS發生率的比較 兩組排卵率、妊娠率、OHSS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我國不孕癥患者中, 排卵障礙為重要原因, 誘發排卵是治療關鍵, FSH為常用藥物。隨著技術發展, FSH制劑經歷了尿源低純FSH制劑、高純FSH制劑及人重組FSH制劑等階段[3]。國產高純uFSH雜質少, 不良反應、OHSS發生率明顯降低。瑞士人重組尿促卵泡素在國外臨床上已經應用多年, 但由于價格昂貴, 其在國內不孕患者中應用受到限制[4]。

本組研究將uFSH、rFSH在不孕癥患者中療效進行對比, 結果顯示, 兩組治療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OHSS發生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尿促卵泡素可在卵泡發生過程中增強卵泡募集、生長作用, 刺激其成熟, 讓顆粒細胞中芳香化酶活性獲得提高, 促進雄激素向雌激素轉化, 促進子宮內膜增殖[5], 為誘發不孕癥患者排卵的常用藥物。A、B兩組有效率、妊娠率、排卵率分別為98.1% VS 100.0%、18.5% VS 20.8%、92.6% VS 96.2%, 同時OHSS發生率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安全性均較高, 患者耐受良好。說明uFSH、rFSH臨床療效相當, 但uFSH價格相對較低, 因此經濟性更高。

綜上所述, 國產尿促卵泡素為理想促排卵藥, 效果與瑞士產人重組促卵泡激素相當, 但更加實惠, 適合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譚玉彬, 劉奇志, 陳碧輝, 等.兩種促卵泡素治療不孕癥的臨床療效比較.實用醫學雜志, 2011, 27(13):2435-2437.

[2] 孫淑杰, 孫鵬達, 任海琴, 等.國產尿卵泡刺激素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超促排卵治療中的臨床效果觀察.生殖醫學雜志, 2010, 19(1):257-259.

[3] 劉麗, 趙君利.不同性別不孕癥患者的情緒和應對方式.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11, 25(11):806-809.

[4] 黃江濤, 王奇玲, 唐運革, 等.廣東漢、瑤、壯族新婚人群不孕癥現況調查.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12, 20(10):687-68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东县| 郯城县| 临泉县| 聊城市| 长乐市| 卓尼县| 崇明县| 阳谷县| 城固县| 慈溪市| 中方县| 敦煌市| 通辽市| 治县。| 万山特区| 巴林左旗| 桐乡市| 枣阳市| 鄢陵县| 长垣县| 来安县| 金乡县| 临高县| 略阳县| 灌阳县| 象州县| 郸城县| 江山市| 安丘市| 阿鲁科尔沁旗| 靖边县| 定州市| 临漳县| 平泉县| 巴青县| 丽水市| 永嘉县| 廊坊市| 兴海县| 平乐县| 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