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生物資產盤點方法

生物資產盤點方法

時間:2023-06-28 17:31:3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資產盤點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生物資產盤點方法

第1篇

一、現行制度下生物資產核算現狀及弊端

農業科研單位由于其業務性質,經常發生有關動植物的購買、處置及其他相關支出業務。在新《規則》施行前,國家頒布的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體系中沒有對動植物資產的定義及核算做出專門規定,各單位在處理有關動植物業務時主要依據《制度》對其進行確認、計量及記錄。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動植物用途不同其經濟實質存在差異,例如有的動植物是作為抗藥性等實驗對象購入,其生命周期短、使用后沒有再回收利用的價值,經濟實質為消耗性;有的動植物是為研究遺傳基因性狀等科學實驗目的購入,生命周期較長,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孳息及使用后動植物體繼續存在經濟價值,經濟實質為生產性。由于沒有關于對動植物資產進行定義及分類的統一規定,不同單位在處理相同的業務時往往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導致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有的單位對動植物資產在購入時直接列支,對于生命周期較長、單位價值較高、數量較大(如:牛羊、林木等)的生物資產只做備查登記,無法客觀真實的反應資產情況,形成賬外資產,會計信息失真。

二、對生物資產核算的構想

為克服在現行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體系下核算動植物資產業務中存在的弊端,對動植物資產進行統一的定義、分類十分必要。2006年財政部了《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對企業生物資產會計核算進行規范,該準則將生物資產定義為“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并將生物資產分為三類,(1)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2)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3)公益性生物資產,是指以防護、環境保護為主要目的的生物資產。對各類生物資產的核算做出了具體要求,將消耗性生物資產列為流動資產核算,將生產性生物資產、公益性生物資產列為非流動資產核算。筆者建議在修訂事業《準則》時可以參考企業《準則》中對生物資產定義、分類。對于農業科研單位,由于其單位性質及業務范圍,會計核算中只涉及到消耗性生物資產及生產性生物資產。生物資產由于其具有生物特性,其價值增減方式與其他資產有顯著區別,將生物資產與其他資產區分并分類核算十分必要,建議增設消耗性生物資產及固定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科目進行專門核算及在資產負債表中單獨列報。

1.存量生物資產會計處理。首先對存量生物資產按其經濟實質進行區分,區分為生產性生物資產與消耗性生物資產

(1)賬外生產性生物資產。①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標準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按固定資產管理,借:固定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貸:固定基金。入賬金額一般情況下按照取得時的成本計量,對于自行營造或繁殖的生物資產,有確鑿證據表明其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則可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但我國目前還沒有完經的農業資產評估準則,尤其缺乏對動物的評估理論與方法,通常以市場價值代替公允價值,運用市場法對不同生長階段下的生物資產價值進行合理評估。對于沒有市場參照物或評估依據的珍稀生物資產可以不評估,也不按成本模式計量。可以在財務報表附中說明。②對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標準但大批同類購進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按其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保險費以及可直接歸屬于購買該資產的其他支出借:固定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貸:固定基金

(2)消耗性生物資產。對消耗性生物資產進一步按取得時記入材料及直接列支區分為兩類。①取得時記入材料的按取得時的入賬價值;借:消耗性生物資產貸:材料;②取得時直接列支的按取得時的入賬價值記入資產備查簿,并在財務報表附注中說明。

2.新增生物資產及后續支出的會計處理

新增外購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固定資產入賬價值規定確定入賬金額

借:相關支出科目 貸:銀行存款等科目

同時,借:固定資產—生物性資產 貸:固定基金

新增自行營造或繁殖的生產性生物資產

在其達到預定使用狀態之前的發生的相關支出按實際發生金額予以資本化

借: 相關支出科目 貸:銀行存款等 同時借:固定資產—生物性資產 貸:固定基金

新增的消耗性生物資產按照材料入賬價值規定確定入賬金額

借:消耗性生物資產 貸:銀行存款等科目

對于生物資產購入后及達到預定使用狀態后發生的后續支出,不論生產消費性生物資產均按實際發生金額記入相關支出科目

借:相關支出科目 貸:銀行存款等科目

3.領用及處置的會計處理

領用消耗性生物資產按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

借:相關支出科目 貸:消耗性生物資產

處置消耗性生物資產按入賬價值

借:相關支出科目 貸:消耗性生物資產 同時按收到的處置收入 借:銀行存款等 貸:其他收入

處置生產性生物資產按收到的處置收入

借:銀行存款等 貸:其他收入 同時按入賬價值

借:固定基金 貸:固定資產—生物性生物資產

第2篇

一、工業企業與林業企業經營資產并購的或有事項風險不同

工業企業的經營資產一般不涉及生物資產,即使有涉及生物資產,生物資產的產權也非常明晰,雖然在經營資產并購過程中要求具備很強的行業技術和財務管理等專業水平,但一般不存在或易于避免經營資產并購過程中產生的或有事項風險。

林業企業的經營資產涉及生物資產,由于林業行業的精細化程度不高,對于連綿不斷的山場劃分帶有強烈的人為操作性,雖說林業主管部門采用了許多林業管理技術,盡可能做到合理劃分林班,其中難免受制圖比例、行政區劃、地理狀況等諸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使山場的小班基本情況一覽表、山場地形圖等往往難以一一對應,這就給財務管理帶來了很大的或有事項風險。它不僅需要林業技術和財務管理等專業人員協同工作,在經營資產的并購前進行精細的外業調查、測算和認真的內業校對、分析,還需要當地林業主管部門的密切配合,理清完整的內勤和外業等明細資料,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并購交易前對內勤和外業等明細資料、相關的并購合同及山場進行實地復核確認,這樣才有可能控制和避免因“紙上談兵”或“指東劃西”等現象帶來的或有事項風險。即便如此,因為我國的林權改革之路尚屬探索階段,仍有可能存在如自留山劃分、插花山歸屬、林地范圍內夾帶經濟林或竹林等其它的經營林種、并購經營資產的當地村民代表確認山場林權轉讓手續的真實性等產權爭議,林業企業經營資產并購的或有事項風險仍然客觀存在。林業企業的相關經營管理人員應從經營資產并購的源頭防范和控制相關風險,對于并購后發現已經存在的相關產權糾紛,要認真學習并深入了解、掌握林業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變化,把握有利時機,及時協調解決,努力爭取把經營資產并購的或有事項風險降到最低。

二、工業企業與林業企業產品生產的量化與預算管理不同

工業企業的產品生產一般都有一套科學合理的控制程序,操作性強,精細化程度相對較高,作為財務預算管理起點的生產預算管理的可控程度及準確率也同樣很高,產品生產的量化和預算管理都可以做到比較準確。林業企業產品生產(即木材生產)的設計程序卻非常特殊,雖然整體流程具有其科學合理性,但是目前組織木材生產必須先取得林業主管部門的審批同意,其中重點依照森林經營方案編制的技術規定審查林分的起源、年齡、樹種及經營方式等是否符合審批條件,并分解下達采伐指標,也就是受到采伐指標的限制。然后再由林業主管部門下屬的設計中心(有些地方允許聘請具有相關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根據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的技術規定負責對采伐山場進行伐區設計,由于目前的林業金費采取源頭征收方式,林業金費與伐區設計量直接掛鉤,所有的這些因素都決定了林業企業的生產自主性受到極大限制,與工業企業的真正自主生產經營存在天壤之別,產品生產的量化管理變成不可控,預算管理的準確度也就大大下降。林業企業的相關經營管理人員應精心鉆研專業知識,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提高專業判斷與預算能力,努力爭取在將來的林改中能影響并提高伐區設計的準確性,提高產品生產的量化和預算管理,降低林業經營風險。

三、工業企業與林業企業應收款項的管理與控制不同

工業企業一般是發展相對成熟的行業,有較為規范的市場競爭環境,企業的組織結構、經濟規模和經營方式多種多樣,隨之而形成應收款項的原因和風險雖然各不一樣,但一般都有一個量化積累過程。林業企業所處的市場化程度相對不高,個體私營業主和民營資本所占的比重大,數量分散且形式多樣,與其簽訂的銷售合同履約和保障力都相對較低,而每份合同的金額又比較大,應收款項的風險也就加大。現在普遍推行的“包產包銷”方式,由同一個承包方負責木材的生產與銷售,因大多數個體私營業主的資金實力不夠強大或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和限制,勞務工資一般按生產進度預支和結算,而銷售款項卻在理論和事實上都比較滯后,絕大多數承包方不能在合同簽訂時立即交清高額的木材包銷款項。由于受行業的市場化競爭程度的影響,林業企業的預付款項也比較多,特別是經營木材或木片加工、貿易和采取“包產包銷”方式經營的林業企業尤其突出。

林業企業應強化財務監管力度,建立健全客戶資信檔案管理制度、財務風險預警制度和資金支付審批制度等內控制度,安排專人負責跟蹤承包方的生產與銷售情況,加強伐區的現場管理,嚴格執行林業生產標準,嚴防撫育間伐山場的違規采伐現象,控制撫育間伐木材的無證流失,嚴格規范木片發貨審批程序,嚴格控制預付款項,密切關注“包產包銷”木材的無證發運情況,由專人負責嚴格管理有關的木材調運碼單、檢尺碼單、檢疫碼單等,發現異常情況立即采取措施,及時監管和控制應收款項,從源頭控制應收款項的風險。一般情況下,采取“包產包銷” 經營方式的林業企業,只有在做到合同簽訂之后收到大部分(一般為包銷合同總價款的50%以上)的貨款保證金,余款可以視具體情況按照銷售進度(一般在銷量達到包銷合同總數量的30%-50%時必須全部結清包銷款項)結算,這樣才能較有效地防范和規避應收款項的風險。

四、工業企業與林業企業不可預見費用的預算與管理不同

工業企業一般不存在不可預見費用,即使存在部分意外開支也大都可以劃歸為或有事項費用,事前有較可靠的證據或經驗供預見、分析和判斷,雖然存在無法在事前估計結果和估算費用的現象,但是發生的概率較低,且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其預算和管理也就相對簡單。

林業企業普遍存在不可預見費用,且在事前無法作出任何可靠的預見和判斷,無法估算不可預見費用的金額,即使借助歷史經驗推算,準確率也非常低,基本上無參考價值。林業企業不可預見費用的主要構成包括:“三防損失”(即:森林資源的病蟲害防護損失、森林資源的火災防護損失、森林資源的盜砍濫伐防護損失)、木材生產的過路過田補償費等。這些費用受農業生產、自然環境、季節氣候、社會環境、經濟水平、法制規范等諸多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綜合影響,它不僅需要林業企業的高度重視與防范,還依賴于整個社會的高度關注與密切配合,加強社會的法制治理,才有可能降低甚至于避免相關的損失。林業企業應建立健全森林資源管護隊伍,加大和充實森林資源的管護力量,強化森林資源的管護宣傳力度,增強林區的巡查監管,爭取當地林業執法部門的支持,建立聯防協管機制,嚴厲打擊森林違法犯罪分子,努力降低“三防損失”,降低林業企業的經營風險。

五、工業企業與林業企業資產經營與管理的方式不同

工業企業一般都是直接通過對主要資產的經營,進行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從而創造利潤。經營資產的運轉周期相對較短,對資產的保管、攤銷、盤點等管理工作都有一套科學合理的控制程序,都是在企業內部或可以控制的企業外部區域進行。

林業企業的生物資產是具有生命的勞動對象,具有生物轉化的能力,這種能力導致了它的質量或數量發生變化,它的形態、價值以及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都隨其自身生長的自然規律和生產經營活動的變化而變化,通常是一次性消耗并終止其服務能力或未來經濟利益,它與企業的存貨、固定資產等一般資產不同,具有特殊的自然增值屬性。林業企業需要對這些主要的資產(指消耗性生物資產)進行長期的培育,運轉周期長達幾十年,且在經過培育、郁閉成林和采伐等階段后可以直接形成產品,對資產的保管和盤點等管理工作都是在沒有圍墻的“露天倉庫”(即企業不可完全控制的外部區域)進行,資產管理的難度遠遠大于工業企業。首先,林業企業在資產的量化管理上就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林業企業的消耗性生物資產用面積或蓄積量單位計量,精確度都不高,且經營資產價值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林業三防工作”的防護效果,所以在資產的保管和盤點管理工作上受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影響較大,計量的準確性也就大打折扣。其次,林業企業目前在對資產的保管和盤點等管理工作過程中所能采用的科學可行的技術操作方法不多,甚至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相關專業人員的經驗判斷,這就進一步給林業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風險。林業企業應當建立健全企業內控制度,嚴格完善實物資產的監督和控制程序,提高資產的經營和管理效力,嚴防資產的非經營性損失。

第3篇

【關鍵詞】 存貨監盤 難點 對策

一、存貨監盤概述

存貨監盤是存貨審計程序的一項核心程序,近年來出現的一些重大的存貨審計失敗案例大多是因為注冊會計師不重視對存貨的監盤所致,因此,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應當按照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的要求實施對存貨的監盤,以獲取有關期末存貨數量和狀況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1、存貨監盤的含義

對存貨監盤的理解主要把握下面兩個方面:一是注冊會計師應該親臨現場觀察被審計單位存貨盤點狀況;二是在此基礎上注冊會計師應該根據審計需要抽查已經盤點過的存貨,對期末存貨的記錄實施相應的審計程序,確定是否準確反映了實際的盤點結果。

2、存貨監盤計劃

注冊會計師應該根據被審計單位存貨的特點、存貨盤存制度以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等實際情況編制存貨監盤計劃。存貨監盤計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存貨監盤的目標、范圍及時間安排;存貨監盤的要點及關注事項;參加存貨監盤人員的分工;檢查存貨的范圍。

3、存貨監盤的程序

注冊會計師親臨存貨現場進行監盤時,一般實施下列審計程序:評價管理層用以記錄和控制存貨盤點結果的指令和程序;觀察對管理層制定的盤點程序的執行情況;檢查存貨;執行抽盤程序。

二、存貨監盤實務中的難點

1、處于生產過程中的存貨或者流動中的存貨無法實施存貨監盤

存貨是企業一項重要的生產資源,它存在的形式多種多樣。這里所說的處于生產過程中的存貨主要是指正處于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以及正處于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或者半成品。這里所說的流動中的存貨主要是指正處于驗收入庫、領用、搬運出庫過程中的存貨或者在途的存貨。

在實務中,審計人員通常習慣于對存放在固定地點、處于靜止狀態的存貨進行監盤,而對處于生產過程中的存貨或者流動中存貨的監盤總是不重視,或者為了節約審計時間,降低成本等主觀原因而故意避免將處于生產過程中或者流動中的存貨列入存貨監盤計劃,從而影響存貨監盤的質量,進而影響存貨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

2、多處存放的存貨監盤無法親臨現場監盤

很多企業都擁有分公司、營業網點、辦事處等分支機構,特別是很多大型企業在全國甚至國外都擁有分支機構、營業網點,為了便于生產和銷售,企業必須將相關存貨存放于就近的分支機構,這樣注冊會計師想要親臨所有監盤對象現場,無論從審計時間還是審計成本上考慮都是不現實的,這就給注冊會計師的監盤帶來了困難,而在實務中,很多審計人員干脆忽略對這類存貨的監盤,甚至有意將這類存貨定于重要性水平之下而放棄實施審計實質性審計程序。

3、對于性質復雜的存貨監盤難以確定數量

有些特殊類型的存貨,比如生物制品、化學用品等,接觸這些存貨可能性不大。又比如布匹、繩子、煤炭原料、碎石、商品房、黃沙等,對這類存貨有的以長度作為計量單位,也有的以面積、體積作為計量單位,在數量確定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實務中,很多注冊會計師盡管對這些存貨實施監盤程序,但是在鍵盤過程中往往是以被審計單位盤點人員給出的數據為準,而沒有仔細觀察盤點人員的工作甚至對其進行監盤。

4、對于易過時、易變質、易毀損的存貨監盤時的質量狀態難以確定

注冊會計師對存貨監盤的目的之一有可能是為了確定存貨監盤日,存貨價值確定的合理性,二對于一些容易過時、變質、毀損的存貨,注冊會計師可能不是很容易清楚地辨別出來,那么對于這些存貨,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實務中往往只看存貨的外觀,這樣容易將已經過時,變質的存貨確定為正常存貨,這樣對存貨計價認定是不合理的。比如醫院或者藥店的藥品存貨,通常失效或者過期的藥品是沒有價值不能再銷售、必須銷毀的。有的藥品有批號、制造日期,是否過期或者失效一目了然。但有的藥品可能沒有批號,也沒有制造日期,注冊會計師不是這方面的專家,難以判斷其是否失效或者過期。聘請有關專家進行鑒別,有時在時間上是或者成本上都是不允許的,這就需要注冊會計師充分利用自己的職業判斷,對這些存貨狀態作出合理的判斷。有的監盤對象可能不會過期,也不會失效,但會發生自然損耗、功能損耗、經濟損耗,又稱貶值。比如全新的像膠產品,存放時間長容易發生老化貶值,電子數碼產品,如果存放時間過長,會過時貶值。對于諸如此類易毀損\變質存貨現實狀態的判斷是一項技術性比較高的工作,比較難以發現,一旦發生貶值,注冊會計師也沒有提出異議,企業也忽視,則會虛增資產的價值,違背會計核算的謹慎性原則。

三、存貨監盤程序中應注意的問題

1、對于處在生產過程中或者流動中的存貨監盤應注意的問題

對處于流動中的存貨,注冊會計師在應對監盤程序的難點問題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對于盤點前后出、入庫或者領用中的存貨,應當檢查企業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測試內部控制政策的有效性。如果通過控制測試認為被審計單位相應的內部控制可靠的情況下,可以執行下列替代程序:適當檢查被審計單位已盤點的記錄,并對盤點日前后的購貨發票、驗收報告、出入庫單據等進行必要的審核;檢查被審計單位的存貨程序是否包括對這類存貨有效的截止控制程序,例如檢查盤點人員如何獲取存貨收、發的截止信息,如何控制領用流動中存貨的遺漏或者重復盤點。二是對于在途存貨,注冊會計師無法實施監盤程序,但是可以實施下列替代審計程序:檢查進貨交易憑證或者生產記錄以及其他相關資料,以證實材料購銷的真實性,甚至可以通過向供應商或客戶函證的方式獲取充分適當的證據;檢查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的銷貨交易憑證。

對處于生產過程中的存貨,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存貨監盤時,可以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實施觀察和詢問程序,到生產現場實地觀察生產過程,了解企業的實際生產規模、工藝流程和生產周期,確定被審計單位各項成本和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方法的確定是否恰當、合理。同時還要掌握被審計單位在正常生產狀態下應具有的生產規模,以及應該保持的在產品規模,經過檢查盤點記錄和重新測算確定被審計單位賬面在產品的數量是否合理。二是執行分析程序,對比被審計單位各車間在不同月份的投入產出比是否保持相應的穩定,或者分析每月投入料工費的量和頻率與每月的完工產品是否相配比,如果出現異常現象,注冊會計師應該考慮被審計單位有利用原材料投入、完工產品的結轉調節成本和利潤的嫌疑。

2、對多處存放的存貨的監盤程序

對于多處存放的存貨,注冊會計師往往無法實施監盤程序,但是放棄監盤又會影響所獲取的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采取恰當的替代審計程序。多處存放存貨的現象多見于集團公司或者大型公司,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往往包含由其他注冊會計審計的一個或者多個組成部分的財務信息,那么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1401號――利用其他主體的工作》規定,集團項目合伙人可以利用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的工作,這里的組成部分是指上文所提及的分公司、辦事機構、營業網點等分部。當然,在利用組成部分的注冊會計師的工作時,集團項目合伙人還可以根據重要性水平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分部的存貨監盤由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幫助完成,通過評價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的相關工作對確定存貨監盤的可靠性。

另外,對于分支機構、營業網點比較多的企業而言,注冊會計師在分析內部控制健全的基礎上,可以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準則1411號――考慮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考慮利用內部審計的信息。比如,可以檢查內部審計實施的審計程序,評價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檢查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是否得到適當的監督、復核和記錄,通過進行相應的評估程序確定內部審計人員關于監盤資料和信息是否可信,是否需要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

3、對于性質復雜的存貨的監盤程序

對于性質特殊,無法確定數量的存貨,可以采取其他恰當的替代監盤程序,而不是放棄監盤或者走走形式。比如,對于煤炭原料,如果堆場中存貨堆的不是很高,注冊會計師可以實地監盤,或通過旋轉存貨堆估計煤炭數量;甚至可以根據煤炭堆的幾何形狀,運用工程估測、幾何計算、高空勘測,并依賴詳細的存貨記錄。再比如,對于鋼鐵類存貨,可以采取抽樣的方法,每類型號的鋼鐵一共有幾根,選取幾根作為樣本稱出樣本的鋼鐵量,然后計算出總體樣本量,如果結果在重要性水平之內,可以評價唄監盤的對象賬實相符。對于其他一些性質特殊的存貨,比如像生物資產等,可以采取到現場觀察或目測,對于想珠寶、藝術品這類資產,可以選擇樣品進行化驗與分析,或利用專家的工作。總之,對于特殊性質的存貨,應當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專長,遵守注冊會計師職業準則選擇恰當的替代程序。

4、對于易過時、易變質、易毀損的存貨監盤應注意的問題

監盤日,存貨的質量狀況關系到存貨價值認定的合理性的問題。注冊會計師在實施監盤程序過程中,應當關注存貨的質量狀況,檢查被審計單位已過時、已變質或毀損的存貨是否已得到恰當的分離。有些監盤對象可能不會變質,但是會過時,比如,對于服裝企業如果過時的服裝過多,而注冊會計師在監盤過程中沒有發現,或者視若無睹則會虛增資產價值;有些存貨不會過時但是會變質,比如對于超市里的鮮活食品容易變質,如果監盤過程中沒有發現這類存貨變質,同樣會虛增資產,違背會計處理的謹慎性原則;還有一些商品容易毀損,比如玻璃制品,陶器制品等,對這類存貨盤點應該抽查包裝箱打開檢查,或者移動貨物進行抽查。所以,注冊會計師在對這類存貨監盤前應該先了解這類存貨的性質和現實狀態,并且核對該類存貨的取得日期、保值日期、功能介紹書、和特殊注意事項等相關資料,在實施監盤時要遵守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嚴格監盤,對于不能實施監盤的情況下謹慎選擇恰當的替代審計程序。

四、結論

隨著企業的多樣化,存貨的類型和性質也呈現越來越多的樣式。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存貨監盤工作都比較繁瑣,是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中最耗時、難點最多的內容之一。面臨這些問題,注冊會計師應該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除了不斷加強審計方面的知識技能之外,還應該了解一些統計學、市場營銷學、數學等方面的知識,同時懂得一些測量手段、評估方法。這樣可以不斷增強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能力和職業既能,為獲取適當充分的審計證據提供更有力的保證。

【參考文獻】

[1] 劉志耕、陸健:存貨監盤應注意的問題[J].財務與會計,2011(3).

第4篇

一、我國中小學固定資產管理面臨的問題

1.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目前我國中小學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仍然不健全,無法適應當前中小學固定資產數量的增長以及經費不斷增多的形勢。不僅如此,當前我國中小學關于監督固定資產的制度也相當薄弱,沒有一套完善的監督機制對中小學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以及存儲情況做定期合理的分析。同時,一些并不專業的人士來管理固定資產進一步使得固定資產的管理漏洞頻出。這些都是學校沒有合理健全、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造成的。

2.有關校領導的重視程度不足

當前,一些中小學的校領導對固定資產的重視程度不足,造成一些固定資產盤點清查流于形式,形同虛設,并沒有真正發揮其審查作用。有些學校甚至多年都沒有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清查,或者盤點清查之后沒有及時入賬。對于盤點缺失的固定資產也沒有繼續追查原因,往往草率了事。總而言之,由于校領導的忽視,固定資產的管理常常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3.固定資產流失現象嚴重

固定資產流失現象普遍存在于當前我國的中小學中,特別是閑置的固定資產。在購置這種固定資產時,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和使用計劃,造成一些昂貴的設備在購置之后沒有得到有效的使用,造成這些設備逐漸閑置。當前,我國的中小學普遍存在重購買輕使用的現象。一些固定資產的購置只是為了給學校充門面,并沒有真正落到使用的實處。通常都是積極申請經費購買,一旦申請成功購買之后就閑置。

4.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缺乏相應的管理經驗

中小學的固定資產管理人員一般是由退休下來的教師來擔任。這些教師原來可能是數學、語文或者生物老師等,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知識并沒有系統全面了解。由于他們缺乏專業性的管理知識,造成他們不能夠清楚地進行資產申請、采購、監管和清查等工作。由于對一些基本流程不熟悉,造成固定資產的統計不準確、賬物不符等現象。

二、改善中小學固定資產管理方法

1.完善我國中小學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過去中小學面臨固定資產的管理總是具有隨意性,或者管理制度流于形式。這種根本的規章制度必須要建立起來,并且具有一定的執行效力。為此,必須制定讓固定資產管理有法可依的規章制度。例如,在各個學校要根據不同的學科性質、資產用途,由各個學科教學組或者實驗室提出書面申請,經過學校統一審核,確定應該購置資產的種類,并由學校統一組織購買。購買完成后,固定資產的使用方法、使用周期等根據具體的教學方案具體制定。對于專業性較強的固定資產則必須邀請專業人士來指導購買使用。

2.從上到下樹立正確的管理觀念

中小學應當自校長、黨委書記到教職工一致樹立起正確的管理觀念,保持高度的警覺性,提高重視程度,從而防止固定資產的流失。只有從根本上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提高現有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才能夠更好地為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服務,才能夠提高學校的辦學實力。由于中小學固定資產的覆蓋范圍較廣,并且學校教職工和學生都會經常接觸到固定資產,因而樹立起從上而下的全局管理理念,有助于樹立起人人關心、人人管理的良好氛圍。

3.利用現代科技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統

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為此,中小學的固定資產管理也應該與計算機技術掛鉤,通過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更好地對學校固定資產進行管理。例如,引進信息化流程管理方式。對于實物的管理要從項目立項開始,到工程完工、資產驗收為止,要將申請、批復、付款情況、發票等資料完整地納入信息化管理系。引進電子標簽管理方式,要將實物資產的信息,如資產名稱、種類、購置時間、購進價值、凈值、存放地點、使用人等以條形碼的形式標示,貼到相應的資產上。這些計算機管理系統能夠更好更方便地幫助中小學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

4.加強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

為了全面規范和加強學校固定資產管理,提高ERP系統操作應用,完善各項工作流程,中小學校相關部門的固定資產專責進行固定資產管理培訓。培訓的目的關鍵是要讓管理人員進一步學習根據分類標準、設備與固定資產對應目錄建立健全固定資產臺賬,保證賬、卡、物相符,提高ERP系統的實際應用水平,保證管理系統中的資產信息的完整性。

三、結語

第5篇

【關鍵詞】 軍隊療養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系統

軍隊療養系統擔負著全軍療養員的保健醫療重任,如何利用現有的療養資源,挖掘潛力,在不增加投入的情況下,使現有的人、財、物發揮更大的作用,產生更多的效益,是療養經濟管理的核心工作。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可以提高各項資源的利用效率,節省處理時間,節約處理成本,這在我軍的醫院信息化建設方面已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1研究目的和意義

軍隊療養院實行全成本核算,其目的是通過對療養院醫療服務成本的核算與管理[1],真實反映醫療活動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更新管理者的經營觀念,提高員工的成本意識,減少浪費,增強療養院在當前市場經濟下的競爭能力。隨著軍隊衛生工作的快速發展,衛生經濟管理力度也不斷加大[2],這對加強軍隊療養院信息化建設和加強全成本核算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當前,用科學發展觀審視療養院在資源整合利用、經費投向投量,尤其在成本核算和績效評價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值得關注的矛盾和問題。一是療養院的經費以“吃皇糧”為主,單位領導抓成本核算的緊迫感不強,積極性不高;二是應用軟件以上級配發的為主,如:財務工作有《軍隊財經管理信息系統》、人力資源方面有《軍隊干部綜合信息系統》、療養院有《軍隊療養院信息管理系統》等,統計數據各自為政,條塊分割;三是各家療養院為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紛紛自主研發或購買一些適合本單位實際的實用軟件,缺乏規范性和科學性等等。由于網絡不連,數據不通,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基本數據“抓不到、抓不準”,核算結果“出不來、出不準”的問題;也由于一些系統是單機運行,形成“信息孤島”,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再則,由于成本意識的淡化,也造成了管理效益的低下等等。長此以往,也必將影響療養院建設又好又快地發展。由此可見,軍隊療養院實行全成本核算管理已勢在必行。

我院研制的《軍隊療養院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統》,集物資管控與物資賬務、院級和科級兩級核算管理于一體,構建了與上級配發各類相關軟件之間的無縫銜接橋梁,確保互連互通;實現了療養院所有的收支核算數據的自動匯總、信息互通和數據共享;并自動生成各種統計、會計核算報表。達到系統一聯就通、數據一抓就準、報表一點就成。建立了完整的財務控制循環體系,實現了財務控制的閉環管理模式[3]。提高了療養院財經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為決策的科學性、管理的針對性和監督的有效性提供可靠依據和堅實的信息平臺[4]。

2設計思想

療養院衛生經濟業務涉及到療養院的方方面面,只有從財務管理的全過程出發進行療養院財務控制才是科學有效的。結合目前的現狀和發展的需要,我們的設計思路如下。

2.1基礎信息系統的標準化我們開發的管理系統以總后配發的各財經業務處理系統為支撐,以保證財經業務處理流程規范化,這可為更高層的財務核算與成本分析提供準確的經濟數據,避免因基礎數據處理口徑不同導致數據失真。對于療養院專有的財經業務模塊,在無相應的標準管理系統的情況下,根據療養院實際運行情況,采用標準數據模型的處理方式,主動或被動采集其基礎數據,集成到本管理系統。

2.2處理范圍的全面性將療養院涉及到的財經業務全面納入本系統的處理范圍內,充分體現一個“全”字。將各基礎業務處理系統產生的物資、藥品、客房、餐飲、人力等數據,及時納入到全成本核算系統,通過全成本核算系統的再加工,全方位反映療養院各項經濟情況,考核各科室的經濟指標,評價療養院經濟運行

狀況。

2.3核算數據的并行性在各項基礎經濟數據的匯集時,以財務會計信息為綱,以科室經濟數據為線,實現一次數據傳遞完成兩重功能,既將財務會計所需信息傳遞到財務部門,同時又將經濟信息拆分到各核算科室,從而可以保證財務數據與經濟核算數據同出一門,實現數據高度一致性。

3系統組成及功能簡介

本系統由9大管理系統(即子系統)63個功能模塊組成(圖1):收費管控子系統、藥品管控子系統、物資管控子系統、資產管控子系統、人力資源子系統、客房管控子系統、日常報銷子系統、科級核算子系統、綜合查詢子系統。

3.1收費管控子系統將療養院的資金收訖劃分為門診收款、住院收款、預交金收款、餐飲收款、體檢收款、客房收款。收費窗口在收取各項資金后,根據經濟業務的數據量、收取資金的額度的不同,采用直接或匯總交款的方式,將各自收取的資金交付給財務出納人員。財務出納人員根據網上記錄的資金收取情況與窗款人員進行賬款核對,核對確認后與窗口人員辦理結算手續,產生出納收入數據,同時將收入數據歸集到各核算科室的收入賬戶。出納人員或相關授權人員可隨時查看各收費窗口資金收取與結算情況,實現無通知的資金稽查功能,保證貨幣資金的安全。出納收取款項后,會計賬務人員據此進行收入憑證的自動制作,實現會計信息的共享操作。

客戶的付款形式歸納三種類型:現消費現付款,掛賬消費,預交金消費。當發生現消費現付款的有償服務時,由各收費窗口單位直接收取款項,直接或匯總交付出納。當發生預交金消費的有償服務時,由財務部門在收取預付款項后,為該客戶設立預交戶頭,在客戶消費時,由各收費窗口直接扣減預交戶頭。當發生掛賬消費的有償服務時,由授權部門為該客戶開立掛賬戶頭,同時確立本次掛賬的經濟責任人(有審批權的人員)和掛賬限額、時效等。在客戶消費時,由各收費窗口直接計入該客戶的掛賬戶頭。

客戶在療養院的消費情況可以實時查看,針對預交或掛賬客戶的身份識別,系統可采用IC的管理方式,減化操作,實現高效管理。

3.2藥品管控子系統本子系統劃分為藥品入庫報賬、藥品付款報賬、藥品退庫報賬三個主要部分。藥品庫房管理人員在藥品驗收入庫后,對相應的入庫單據進行報賬確認,通知該批藥品已驗貨入庫,會計賬務人員據此產生藥品入庫憑證,及時反映當前藥品庫存情況,記錄藥品采購欠款情況。在藥品發票賬單到達時,藥品庫房管理人員對相應的入庫單據進行付款申請,財務出納收到申請后,核對入庫和賬單情況,安排付款。在發生藥品退貨時,由庫房人員進行退貨確認,會計財務人員據此制作退貨憑證,沖減庫存及相應的往來賬戶。授權人員可以查看庫存動態,采購欠款情況直至追溯到具體入庫單據。

3.3物資管控子系統本模塊劃分為物資入庫報賬、物資付款報賬、物資退庫報賬三個主要部分。物資庫房管理人員在物資驗收入庫后,對相應的入庫單據進行報賬確認,通知該批物資已驗貨入庫,會計財務人員據以產生物資入庫憑證,及時反映當前物資庫存情況,記錄物資采購欠款情況。在物資發票賬單到達時, 物資庫房管理人員對相應的入庫單據進行付款申請,財務出納收到申請后,核對入庫和賬單情況,安排付款。在發生物資退貨時,由庫房人員進行退貨確認,會計財務人員據此制作退貨憑證,沖減庫存及相應的往來賬戶。授權人員可以查看庫存動態,采購欠款情況直至追溯到具體入庫單據。3.4資產管控子系統資產管控子系統劃分為兩個階段:初始的清產核資階級和日常的運營階段,同時將資產管控子系統人員區分為三類:科室資產管理員,資產分類管理員,資產賬務管理員。初始清產核資由各科室資產管理員根據科室清產核資情況錄入本科室資產卡片,資產分類管理員在同科室資產管理員核實確認資產后,對科室資產進行確認工作,資產賬務管理人員根據資產購建相關資料及會計制度規定,確定資產的會計信息(原值或重估完全價值,折舊方法等)。在初始清產核資完成后,進入日常運營階段。日常運營時的資產增加可由科室資產管理員手工錄入,當一項物資被科室領用時,該物資滿足資產的條件,由科室資產管理員將該出庫物資直接轉增資產卡片。

資產的輔助管理采用移動PDA+條形碼的方式進行,在資產卡片生成時,產生資產的條形碼,資產盤點時PDA通過無線網絡接收資產卡片信息,盤點結果由PDA傳遞回服務器,產生盈虧表。

3.5人力資源子系統針對人員考勤系統無法統一的情況,系統采用的主動式讀取數據方式,通過開放式的后臺程序,將外部考勤數據定期讀取到本系統中,將考勤信息進行量化處理,即將人員上下班時間劃分為四個部分,每部分0.25分值,遲到或早退扣除0.10分,缺勤扣除0.25分,結合標準分值(工作日*1),確定人員的考勤指標值,匯總產生科室考勤指標值,為科級核算提供考核指標數據。

3.6客房管控子系統客房管控子系統部分劃分為兩大部分:客房管理和客房前臺。在客房管理部分,將客房區分療養、醫療、體檢和普通四種用途,該部分功能由床位管理員操作,通過客房多角度的動態監控,在保障療養任務的前提下,可實時調整客房用途,提高客房資源的利用效率。客房前成一般性的預約、入住、結算、調房功能,同時與收費管控子系統模塊緊密銜接,實現收入自動轉賬,客戶預交或掛賬戶頭的及時記錄。

3.7日常報銷子系統對療養院日常發生經常性開支,通過先開立預算再列支的方式,做到支出有計劃,開支有安排,節約資金,提高效益。首先年初時根據既往開支情況和本年度工作計劃,按經費支出科目編制經費支出預算,預算直接下達到核算科室,在支出報賬時,直接列支相應的科室預算,科室預算用完后,本年即無法再報銷了。將支出預算項目與相應的成本核算科目對應起來,將預算支出直接轉換成科室支出成本數據。

3.8科級核算子系統科室成本中除人力成本外,藥品、衛生材料、低質易耗品等支出占70%[5]。科級核算是對前述7項信息處理模塊產生的數據進行提取和再加工的過程。在前述7項信息處理產生財務數據的同時,也相應的產生了科級成本核算所需的基礎數據,只是這些數據是分散在不同模塊之中,通過本模塊首先將科室收入數據、科室支出數據進行歸集。設立科室成本績效的考核指標公式,指定各科室具體的考核方案(該科室選用哪些考核指標,針對該科室的考核指標其標準值是多少,指標值超過標準或未達標時的績效增減方案等),通過(療養院總績效)/(某科室績效分值/∑各科室績效分值)運算得到各科室績效,以科室績效/(某科室某人員績效分值/∑某科室各人員績效分值),計算得到個人績效情況。

3.9綜合查詢子系統以上述8個模塊中產生的處理結果為依托,針對療養院經濟工作中重點關注的內容,以表格或圖形的方式進行反映。

4系統特點

4.1數據高度集成通過分布式數據庫構架方式,將各經濟業務數據庫和全成本核算數據庫無縫鏈接,實現多信息系統、多種數據平臺下的數據集成與共享。數據直接交換, 資源高度整合。

4.2數據安全性高療養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系統是在獨立的數據庫中創建一套完全屬于自己的數據結構來確保系統的正常運作,對其他相關的各信息系統中的數據結構不作任何修改。

4.3系統操作性強友好的用戶界面和便捷的操作方法,減少用戶學習操作的時間,降低系統實施成本和難度,縮短實施周期。

4.4系統拓展性好系統模塊以插件的方式組合,可根據各療養院的實際情況動態增減模塊,方便推廣和

應用。

5討論

療養院全成本核算工作是一個新生事物,沒有既定的規范、現成的方法可供遵循,但是在全社會力求節約和效益同步發展的環境下,全成本核算工作是一項必須做,而且是一項必須做好的工作,我們研制的《療養院全成本核算信息管理系統》只是一個開頭,未來還有很多東西需要繼續探索研究。目前通過上述系統的實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全療養院真正摸清了家底,通過清產核資,各科室對自己管理的資產作了明確劃分,提高了人員的責任心;通過開支預算的執行,各科室可隨時了解自己可使用的支出配額,自己科室目前的成本達到何種程度,從而能準確預測評估對自己的績效產生多大影響。

其次,實現了經濟數據快速流轉,減少了滯留。一項經濟業務發生后,在原始單據送達財務之前,財務人員可以實時從網絡上查看所有的經濟業務發生情況,對庫存的物資、當日收取的款項、可以安排的資金等了如指掌。

同時,合理有效的利用了療養院的資源。通過客房的動態監控,挖掘客房潛力;通過保持適當的物資庫存量,減少資金占用;通過設備資產的監控調劑,提高了閑置設備的利用率。

最后,療養院各級領導可以根據快速查詢出的各種經濟運營數據,及時有效的制定各種相應的管理決策和措施。

參考文獻

1陳潔.醫院管理學(經濟管理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56

2徐卸古.當前軍隊衛生經濟熱點問題探悉[J].醫院管理雜志,2007,14(10):721

3齊慶祝,魏亞平.創新醫院財務管理提升醫院管理水平[J].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7,23:379-380

4王潤成,許國珍.深化完全成本核算提高醫院管理水平[J].醫院管理雜志,2007,14(4):289

第6篇

物資儲備管理的核心是在滿足企業生產的前提下,通過對庫存進行有效控制,力爭降低庫存規模,提高物流效率,釋放物資儲備資金,強化企業競爭力。近年來;江蘇油田物資管理部門緊緊圍繞降低庫存成本,積極探索,站在戰略的高度上尋求有效的降庫方法。通過摸索,建立了一套自身特色的降庫增本的管理方法,在開展改代利用、積壓物資處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零庫存是近年來石油石化行業大力倡導的一種庫存管理目標;但由于行業的特殊性,零庫存目標實施起來難度較大;油田生產突然性較強,使用物資專業性較強,市場供貨率不如常用物資。零庫存目標實施起來難度很大;為此物資管理部門應制定如下策略;對于供應市場充足的物資,通過嚴密監控、細心的組織,能實現貨物隨叫隨到,催交難度低的物資盡量實現零庫存。充分利用供應商庫存,擴大框架協議采購范圍,通過物資代儲(寄售)方式來降低庫存風險。

二、江蘇油田降低物資庫存管理的主要形式

1.委托供應商保管方式

通過框架協議采購、招標、聯合商務談判等形式明確條款,借供應商庫存保管物資,供應商在報價基礎上可適量增加倉儲費用,從而減輕企業的庫存壓力。這種形式優勢在于受托方利用其專業管理的優勢,可以實現較高水平和較低費用的庫存管理。而且,物資隨時處于備貨狀態,隨叫隨到。此方式適用于質量成熟、需要專業保管而且供應商有足夠庫容。比如油田的部分勞保物資的庫存方式,就選擇了供應商自己的倉庫作為企業庫存,更優一步的事,有的單位勞保發放都在供應商的倉庫中完成,既減少運輸費用又減少企業物資保管的費用。

2.代儲代銷方式

企業倉庫內存儲的物資全部由物資供應商提供,企業為其代銷代存,按照實際使用量對物資供應商結算,此方式是賬面上的零庫存,企業有利于獲得較高的物資供應保障,還可避免產生存貨持有成本,此方式主要適用標準件及使用量較大的物資。比如油田使用的鉆頭、起升大繩等部分鉆井工具配件,20大類的石油管材抽油桿等等。

3.物資直達配送方式

是指物資供應商通過統一的信息管理和調度,按照油田企業訂貨要求,將物資送達企業指定地點的物流方式,可以使企業真正實現降低物資庫存,向物資管理零庫存邁進。物資配送方式作為現代物流的一種有效的組織形式,代表了現代物流的發展方向,成為網絡經濟時代最有發展潛力的物資供應方式。物資供應零庫存管理采用的就是物資配送方式,真正實現了日清日結、零庫存管理,通過實踐,達到了預期效果。油田許多項目(包括境外、域外項目)的部分物資一直沿用這種模式,我們稱之為直達料。

4.優化庫存的管理方式

想要從源頭上控制庫存增長,就必須明確積壓物資的責任主體;油田物資管理部門重新調整了物資庫存資金占用主體;具體到各個單位、部門,責任明確到位。每個單位、部門各司其職,避免了互相推諉的情況發生。同時建立了與之配套的積壓物資責任追究制度,獎懲分明,強化對責任單位、部門的考核。

根據《物資供銷處庫存儲備定額的管理辦法》;按照油田常用料的消耗規律,制定常用物資的儲備定額;設定最高儲備、安全儲備;各庫房根據物資儲備定額設立色卡標簽與之對應,超儲部分用醒目的紅色標簽,低于安全儲備的用黃色標簽等等;便于保管人員及時發現庫存物資是否合理。

對入庫物資實行批號制管理;在ERP系統中;物資批號是類似于條形碼一樣的數據;包含了物資的入庫時間,入庫地點;讓企業內部人員一眼就能看出物資的“身份信息”,從而更好的處理長周期物資的清理工作。

利用多策略、多手段積極消化積壓庫存,對有使用價值的物資采取改代利用、對外調劑、減值處置;對無使用價值的進行報廢處置。經物資管理部門討論研究;針對不同物資制定不同的處置方案。報上級部門審批出臺處理措施。2011年,江蘇油田物資供銷處材料科對多年來的積壓套管物資進行了實地盤點,主動到工程院、鉆井處物管科、管子站等單位進行協調溝通,提出了降級改制代用的可行性方案,引起領導高度重視。借著局對積壓套管改制待用批示的東風,在財務科和管理科的大力支持下,首批處理積壓套管85噸 ,盤活資金76.6萬元,為油田減少經濟損失36.2萬元。

三、實現物資低庫存管理的輔助手段

低庫存管理是企業綜合管理實力的體現,要求企業在物流管理方面有充分的時空觀念,以嚴密的計劃、科學的采購、及時的配送、準確的考核,達到物資供應體系的高效率運轉。

1.以推行預算管理規范物資采購計劃

要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構建內部市場化預算體系,實現成本控制從事后算帳,到事前預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轉變,根據生產作業計劃和單項工程預算書,編制物資需用計劃,經相關業務部門審核,由經營考核部嚴格按照預算審批材料,確保物資采購計劃的準確性,避免重復采購,從源頭上對產生積壓的條件進行控制。

2.構建電子商務保障采購渠道暢通

企業要實現零庫存,必須有供貨穩定、質量可靠、貨源豐富的物資采購渠道,同時企業的物資供應管理是一項系統性較強的活動,包括使用計劃審批、訂貨采購處理、物資運輸配送、到貨質量驗收、發放使用管理、財務資金結算等,需要運用現代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把企業與物資供應商有效地聯成一個整體,構建電子商務系統,打破企業固有的邊界,以最快捷的速度將最豐富的物資集中起來供企業使用,及時完成信息交換,加速物資和資金的流動。油田企業所需物資由物資供銷處統一采購、統一配送。

3.完善物資配送,滿足安全生產需求

物資配送,就是物資供應商按照企業的物資需求,進行配貨和送貨。所謂“配”,就是物資在型號、規格、性能、質量、數量等方面能夠滿足企業安全生產的需要。所謂“送”就是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按照指定時間送達指定地點。將物資配送方式由“少品種、大批量、少批次、長周期”向“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轉變,在油田物資供應零庫存的條件下,將所需物資及時配送到位,保障油田各個項目的安全生產。

4.提高驗收標準規避積壓物資產生

單位要修訂物資驗收標準,使之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接軌,物資驗收人員嚴格把關、高效運作,將無計劃及不合格物資拒之門外,消除產生物資積壓的因素,對投入使用中出現的物資質量不合格,及時向物資供應商提出退貨、退換或索賠要求,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對驗收合格的物資,無特殊原因當日必須全部發出,避免入庫產生庫存。

四、結束語

通過物流管理理念創新,使傳統的儲備式物資供應模式,逐步向現代物流管理轉化,以全員績效考核規范物流運作人員的行為,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提供貨物資質量、降低物資采購成本,加強企業物流建設,實現物資供應零庫存管理,促進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合理計劃、合理采購、合理調整庫存結構,積極處理積壓物資,逐步地把庫存降到合理的期量標準。

參考文獻:

[1]蔡希賢.夏士智:物流合理化的數量方法.

[2]李海燕.成品油庫存決策應以安全庫存為重.

[3]趙啟蘭.劉宏志:生產計劃與供應鏈中的庫存管理.

第7篇

一、醫院工會資產管理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化,給社會各個領域的管理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沖擊,醫院管理也不例外。加之醫院工會資產涉及面廣,資產形式多種多樣,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難題。所有這些,都將加強醫院工會資產管理的必要性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這種必要性表現在:

第一,人們對于工會資產的認識存在誤區:重收入,輕管理;重經營性資產,輕非營業性資產的現象時有發生。收入和支出是財務預算管理的兩條主線,醫院工會財務屬于預算財務的范疇,因此,從管理上不但要注重經費收入的管理,同時還要注重經費支出的管理,只強調收入,不強化支出管理,就會事倍功半,削弱了為廣大職工服務的作用,使工會的形象在廣大職工的心目中受到影響。

第二,醫院工會在資產管理的方法上也存在缺陷。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體會到,有相當一部分醫院的工會資產沒有明確的產權,其中包括工會的房產、汽車、設備。同時由于一些醫院對工會資產重視不夠,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致使這些單位的工會資產流失、損毀嚴重,出現隨意調撥,借債不還,無專人管理等現象。此外工會經費開支無計劃,預算不合理,導致工會資產運轉不靈,等等。

二、醫院工會資產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加強醫院工會資產管理,一方面要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征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反映醫院工會資產管理必須由傳統管理向科學管理根本性轉變的趨勢。但目前,由于還存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觀念的束縛,醫院工會資產管理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存在思想意識淡薄現象

一是對固定資產的管理不重視,缺乏必要的手續、措施;二是缺乏必要的產權知識,分不清工會資產和國有資產的界限。部分工會干部和行政領導對什么是工會資產,什么是國有資產界限不清,有的把用工會經費購置的物品、建構的房屋設施,也當作醫院經營性資產登記、管理;三是不能慎視工會資產管理,造成工會資產的亂投資,致使投資無法收回,經營虧損,成為負擔。

(二)管理基礎工作有待加強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醫院工會資產管理基礎薄弱的問題逐漸顯露出來,突出表現在工會內外兩個方面。從工會內部來看,醫院工會對資產管理工作不夠重視,不求規范,不按規定設置機構、配備人員,無章可循或有章不循,造成醫院工會資產管理無序。其表現:工會資產在聯營、租賃、出售、轉讓等過程中被低估成本,不按規定進行處置或爭取應得收益;工會經營性單位所有權、經營權不分,責、權、利不分,只管投入,不管產出;工會資產低效運作,閑置、浪費、損壞、流失、毀損嚴重;暫付或借出款沒有及時清理收回,甚至無法收回;對外提供貸款擔保而承擔連帶責任,被法院判決劃賬的現象時有發生;資產購買、入庫、出借、售賣、丟失、損壞和報廢等,缺乏相應的驗收、登記、保管、歸還、賠償制度和報批核銷手續,造成家底不清,產權不明等。從工會外部看,醫院某些行政領導無視工會資產的所有權,以種種理由為借口,隨意侵占挪用調撥工會資產;一些醫院由于發生債務糾紛,法院把工會資產給予凍結、扣押、劃撥,以用來清償債務等等。

(三)運營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由于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醫院工會資產運營效果普遍不佳,工會資產的結構不夠合理,閑置、凝滯現象較多:許多形成資產卻入賬難、進賬慢,部分固定資產(社會捐贈的資產、產權不明的資產)游離于賬外,經營性資產與非經營性資產劃分模糊;囿于現行工會會計制度的規定,使工會資產不計價折舊,導致資產損耗過快,使用周期縮短,工會資產的價值難以確定。

三、加強醫院工會資產管理的對策

解決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改變醫院工會資產管理工作的落后狀況,逐步實現醫院工會資產管理的“四化”目標,即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和系統化,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當前在堅持全總提出的“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分工負責,責任到人,物盡其用”原則的基礎上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明確醫院工會資產的產權

《工會法》、《民法通則》和有關國家行政法規都明確界定工會資產的性質。工會資產的所有權如何確定的問題,總工發[1995]2號文件做出了明確規定,具體內容有以下方面:

1、凡是由國家、行政部門撥給工會及其事業單位使用的不動產和其他財產,占有、使用和收益權歸工會,所屬權屬于國家。

2、凡是由工會經費投資、政府及行政補助、工會企事業收入形成的資產,界定為工會資產。

3、社會捐贈、國際合作、國際組織援助給我國工會的財產界定為工會資產,工會擁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

4、由政府和企事業單位行政與工會共同投資形成的資產,政府和行政方面投資部分為國有資產,工會投資部分為工會資產。

5、凡是用工會資金投資,以工會名義借款或用工會企業事業收入興辦的工會企事業和工會三產,其資產所有權屬于工會。

6、工會及其企事業與有關方面合資、合作興建的企事業按工會在該企業中出資額的比例擁有資產所有權。

7、已實行規范化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的工會企業,按《公司法》的有關規定界定所有權。了解和掌握了這些有關規定,就能較為準確地界定醫院工會資產的產權,明確工會資產的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處置權,并加以合理有效的安排和使用和維護。

(二)摸清醫院工會資產的家底

作為加強醫院工會資產管理的前提,醫院工會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擁有的資產情況,才能合理有效地加以利用;如果對資金、財產不了解、不摸底,管理和使用就無從談起。其大量的具體工作就是對現有工會資產進行清查,特別是對固定資產的清查。通過清查,要弄清工會資產到底有多少、分布情況怎樣、結構配置如何等等,建立工會資產備查賬簿,對全部工會資產進行清理登記。定期進行工會資產盤點,及時報批盤盈盤虧。對于有些產權發生變動的工會資產要進行合理的評估,及時入賬,防止工會資產流失。

(三)健全醫院工會資產的管理制度

首先,醫院工會資產的管理實質是對人的管理,以人為本,建立健全財產管理、財務管理等制度,實行崗位責任制、目標責任制等規范化管理,層層負責,落實到人。其次,建全監督機制,設立“一賬二卡”制度:“一賬”是工會資產明細賬;“二卡”是工會資產保管使用卡、工會資產監督卡。對于低耗品和材料則由管理員建立出入庫明細賬和財務核銷備查明細賬,通過清查賬目、盤點物資,做到賬賬相符、賬卡相符、賬實相符,確保工會資產不受侵害。再次,建立適當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調動醫院全體員工的理財意識,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

(四)確保醫院工會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如何實現醫院工會資產的保值增值,是各醫院工會面臨的主要課題,在當前嚴峻的形勢下,要做到醫院工會資產的保值增值確實很難。因此要轉變經營方式,變非經營性資產為經營性資產,建立投資者、經營者之間的責、權、利關系,以法律的形式書面確立,規范經營,防止資產流失。對非經營性資產,要加強財務監督檢查,做到賬賬、賬實相符;對經營性資產,要計提折舊,計入成本,確保投資足額回收。

第8篇

“十一五”以來,國家財政對科技投入逐年增加,農業科研單位的科研條件不斷改善,資產規模迅速擴大[1]。但相伴而來的卻是農業科研單位資產管理普遍存在的家底不清、賬實不符、閑置浪費、效率低下、配置不均、使用不公、管理不善、流失嚴重,甚至資金挪用等問題[2]。農業科研單位原有的固定資產管理模式,越來越暴露出不完善之處,凸顯出農業科研單位國資監管模式改革創新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1農業科研單位的資產現狀及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1儀器設備是農業科研單位主流任務的支撐條件

作為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的第一生產力要素,農業科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3]。農業科研單位是農業科技力量的集成者,承擔著農業不同領域、不同學科的科研任務,在研究過程中的不同試驗階段需要檢測大量的試驗材料,隨著研究領域的不斷深入和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儀器設備的技術性要求越來越高。農業科研單位的儀器設備是完成科研任務、實施成果轉化和開展技術服務的主要支撐條件。

以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為例,“十五”以來,共承擔科研項目2300余項,全院爭取到位科研經費7.6余億元,共鑒定成果近200項,獲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132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7項、二等獎43項,審(認)定新品種200余個,獲國家發明專利、品種權、軟件著作權200余項。有80%以上的成果在生產上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應用,創造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這些成果的取得,主要的支撐因素就是科研條件建設。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設有畜牧獸醫、作物與核技術利用、植物保護與微生物、農村發展、蔬菜、蠶桑、農產品質量標準、環境資源與土壤肥料、園藝、病毒學與生物技術、食品科學、數字農業、棉麻花卉、玉米、柑橘、亞熱帶作物等16個專業研究所;建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畜牧產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浙江省桑蠶繭產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等創新平臺,農業部動植物病毒學與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浙江省設施園藝工程技術中心、浙江省植物代謝基因工程重點試驗基地、浙江省畜禽遺傳育種重點試驗基地、浙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實驗室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杭州國家大豆改良分中心、杭州國家大麥改良分中心、國家水稻改良中心輻射育種研究室和國家柑橘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等中心;參與農業部水稻、小麥、大麥、大豆、油菜、甘薯、蠶桑、麻類、玉米、柑橘、梨、葡萄、桃、食用菌、大宗蔬菜、生豬、水禽、兔子等18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12位專家擔任崗位科學家,10個研究所被確定為試驗站。通過上述平臺載體建設,全院擁有萬元以上儀器設備1760臺,其中,專用儀器設備953臺。

農業科研單位購置設備的資金大多來源于國家或省、市科研項目經費或財政專項的設備購置經費[4]。這些實驗室或檢測中心擁有的大量精密儀器設備,對農業各學科的科研與檢測具有通用性,這就決定了它所適用的科研儀器在具有專業性的同時,還有共享性。近年來,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以上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建立了公共實驗室,部分精密儀器集中在公共實驗室統一由專人管理,實現了儀器設備共享。

1.2農業科研單位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制度不全、家底不清。多年來,農業科研單位基本上沒有設置一個專門負責資產管理的部門,一般都是在財務處設一個資產管理科,也有的省級農科院將該職能設在科研處或行政后勤處。在管理過程中常常出現“誰都負責,誰都不負責”的現象,造成國有資產管理職責界限不清,認識不統一。許多資產設備已到該報廢的年限卻仍未報廢,有些設備長久不用,實際上已沒有使用價值,但仍擺在實驗室(或倉庫)里,沒有及時辦理報廢手續,造成賬面上資產金額虛高。同時,各研究所對賬面上的固定資產與實物沒有進行定期核對,甚至有些部門的人員已調離崗位或退休,卻沒有及時辦理資產移交手續等,造成資產流失、家底不清、賬實不符現象[5]。

2)管理不到位,資產重復購置,使用效率不高。從目前科研單位管理體制來看,全國絕大多數農科院下屬研究所實行獨立核算的二級法人管理機制,資產設備基本上分散在各研究所、各課題組,由各研究所、各課題組自行管理運行,共享程度低,使用效率不高。這種狀況一方面導致經費多、有實力的課題組購置了高端科研儀器設備但利用率低,而實力薄弱的課題組卻無法使用;另一方面,由于各研究所及課題組都配置了一些通用設備,造成這些通用儀器設備的重復購置,而使用效率又不高,許多儀器設備基本上處于閑置的狀態。

3)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核算不科學。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只核算賬面原值,不計提折舊,通過提取修購基金來保證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更新和維護[6]。這種制度存在明顯的弊端:第一,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價值與賬面價值差距較大,存在嚴重虛增賬面資產的現象;第二,部分固定資產雖擺放在實驗室,但由于使用多年,已經壞損或已落后,實際上已不再使用,但卻長期掛賬而不報廢,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得不到應有的補償;第三,固定資產維修產生的費用列支不規范,由事業費、科研成本、技術成本或修購基金隨意開支,成本核算較亂,忽視了經濟效益測算和資產保值績效評價的科學性。因此,現行的會計核算制度不利于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7]。以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為例,目前購置固定資產或維修固定資產經費開支渠道為科研項目經費、財政專項經費以及自有資金的修購基金等,而修購基金的來源是按事業收入和經營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的,院財務規定提取比例為3%,這就造成收入多則多提,收入少則少提,無收入則不提,并且這種收入與固定資產的損耗并不存在直接比例關系。因此,修購基金并不能起到科學合理的價值補償作用[8]。

2農業科研單位資產管理模式改革的建議

2.1設立專門的資產管理機構

要健全和完善統一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整合資源,統一設立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職能機構(如資產管理處等),負責資產采購、登記、處置等管理工作,使資產使用效率最大化[9]。資產管理處與計財(務)處、行政(后勤)處進行明確職責分工。資產管理處要下設房產科、設備科、采購科、基建科、知識產權科以及綜合科,其具體分工為:綜合科負責制定全院資產管理辦法以及資產使用登記管理制度建設實施細則,建立國有資產經營目標考核及獎懲方法體系;房產科對全院房屋等建筑物產權進行登記與租賃管理;基建科負責全院基建工程的招標、預決算和竣工驗收,同時,負責對全院資產的維修、維護工作安排以及維修經費的使用控制;設備科負責對全院資產的政府采購申報、計劃審批以及對全院儀器設備采購與資產管理,負責對全院資產賬卡的管理和資產審核、清查、登記、調撥轉讓處置的審核以及報廢資產的清查、審批;采購科負責設備物資采購的洽談、招標;知識產權科負責無形資產、專利的管理。

2.2開展清產核資,建立資產查詢信息系統,提高資產使用效率

要定期對本單位的國有資產進行檢查和盤點,全面掌握各研究所資產的分布、占用和變動情況,摸清家底,確保數據的真實性,保證資產的安全。此外,要搭建好信息化平臺,利用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軟件以及院網絡信息系統平臺,開發適合農業科研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系統基本數據庫,建立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院下屬研究所各類資產分布情況快速查詢,掌握各類資產使用、分配情況,實現合理配置資源,特別是通過建立的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實現院所儀器設備共享、技術信息共享,提高資產使用效率[8]。

2.3建立全院公共實驗室與專業儀器設備的共享平臺

建立院公共實驗室,各研究所一些通用科研試驗材料分析與檢測、農產品含量分析等,均可以在公共實驗室完成,各研究所的重點實驗室或公共實驗室要在全院各專業研究所間建立共享機制,對一些技術性強的科研試驗分析測定可在各專業研究所設立的重點實驗室聯合完成,提高精密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以期達到共享效應。

第9篇

關鍵詞:IPO 盈余管理 差異性 措施

首發上市, 即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IPO),通常指企業通過申請一級市場發行上市, 首次向公眾出售股票, 由私人持有轉向公眾持有的過程, 是相對于買殼上市的概念。IPO 過程中發行人與投資者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 引發了諸多問題,盈余管理即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盈余管理是企業管理層為了最大化企業及其自身的利益對企業報告盈余進行管理的行為。公司在日常的經營過程當中,出于再融資、債務契約、避稅以及政府關系等動機,也會進行一些盈余管理行為。但有研究表明,IPO過程中企業為了籌集更多的資金,通常會包裝本公司的會計信息,因此會進行更大程度上的盈余管理。很顯然, IPO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會在一定程度上誤導投資者對公司真實價值的判斷, 并損害投資者的利益。但盈余管理事實上是一種“合法”的行為,處于“法律的灰色地帶”。IPO過程怎樣對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產生影響,是本文接下來要探討的問題。

一、 IPO盈余管理的動機分析

IPO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動機,是為了使投資者相信其所作的投資是對其有利的,以便用更高的發行價格籌集更多的資金。具體來看,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管理層利益最大化

現代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使股東和管理層之間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為使管理層與股東的利益趨于一致、減少更多的成本,企業通常會對管理層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其中,常見的一種激勵方式為股權激勵,即給予管理者一定股權或者以股權為基礎的薪酬。因此,為提高股票期權的價值或僅僅為了提高自身聲譽, 管理層存在盈余管理的動機。在一般的上市公司中, 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的目的通常是平滑盈余或虛增盈余, 而在IPO 時則主要是虛增盈余。

(二)原始股東利益最大化

IPO上市后,企業的會計信息即需按規定加以披露。相比較新投資者而言,原始股東對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環境、盈利能力都有一個更深的了解。而新投資者只能通過管理層包裝過的會計信息中估計企業的真實價值。原始股東為提高發行價格、募集更多資金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存在通過管理層虛增盈余的動機。

(三)為使企業達到上市的盈余要求

法律上對IPO的條件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其中《公司法》、《證券法》有規定表明,IPO公司必須連續三年盈利且經營業績比較突出。很多企業并不能達到這一要求。因此,為符合這一規定,企業有動機對自身的盈余進行管理。實現這一目的最常見的手段,是對可操縱應計利潤進行盈余管理。

二、 IPO的盈余管理行為

在IPO過程中,企業會進一步加強盈余管理,這是IPO對企業盈余管理行為最為明顯的影響。有學者以可操縱應計利潤作為盈余管理的替代變量,考察了IPO 前后的盈余管理行為,得出了以下結論:公司在IPO 前一年和IPO 當年存在顯著大于零的可操縱應計利潤,盈余管理在IPO 當年達到最高值,并在IPO 后一年回落至正常水平。因此,在IPO過程中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虛增盈余或者說利潤最大化。

那么,企業具體會從哪些方面,或者說企業會采取哪些手段來進行IPO過程的盈余管理行為呢?這是本文主要要探討的問題:

(一)會計政策、會計估計方面的盈余管理

在IPO過程中,最為淺顯也是最為常用的盈余管理手段,是利用變更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進行的盈余管理。

1、會計政策變更

會計政策變更,是指企業對相同的交易或事項采用和原來不一樣的會計政策的行為,即由原來的會計政策改用另一種會計政策。常見的與會計政策變更包括發出存貨成本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項目計量方法的變更、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性房地產項目后續計量方法的變更、固定資產和生物資產項目初始計量方法的變更,以及無形資產、收入、合同收入與費用的確認方法的變更等。但企業要進行會計政策變更時,必須是以下兩種情形之一:一是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二是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2、會計估計變更

另一種較為普遍的手段即會計估計變更,是指企業對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作的判斷。常見的會計估計變更有: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確定、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與凈殘值的確定、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確定、涉及到公允價值的項目其公允價值的確定等事項的變更。會計估計的情形包括:一是賴以進行估計的基礎發生了變化;二是取得了新的信息、積累了更多的經驗。

在IPO過程中,這兩種方法最簡單、最普遍,最為常用的方法有:變更折舊方法與折舊年限、變更資產減值準備計提、變更遞延收益的攤銷時間、變更會計報表合并范圍。但由于這些方法的使用都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且上述論述中不難看出,采用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的發式進行的盈余管理,有相當大的局限性,需要企業根據自身情況進行估計。所以這兩種方法雖然是企業進行盈余管理最為便捷的手段,但通常在盈余管理中只起到小部分的作用。

(二)關聯方交易方面的盈余管理

關聯方交易,是指母公司與子公司或控制方與被控制方之間進行的交易。關聯方交易在合并財務報表中需進行調整,抵消該種交易產生的內部收入和成本,以在合并報表中反應整個集團對外銷售或提供勞務產生的收入和成本。但對于母、子公司來說,兩者都是獨立的法人,即兩個獨立的會計主體。因此,在母公司出具合并財務報表時,兩個會計主體也應出具單獨的財務報表。

而在單獨的財務報表中,反應的是母公司或子公司自身的收入和成本,包括關聯方交易產生的收入和成本項目。如此,若母公司或子公司進行IPO,那么只要對其關聯方交易進行控制,操縱其收入和成本項目就會變得容易很多。舉個例子說,A公司是B公司的母公司,B公司正在進行IPO,若在此期間,B公司為達到上市的盈余標準,有意與A公司進行多次交易,就會導致一個B公司收入虛增、最后使利潤虛增的結果。

具體來說,在這種盈余管理中常使用的方法有:商品的購銷與勞務的提供、托管經營、轉嫁費用負擔、實行資產和債務重組、債務擔保等。由于關聯方之間的交易多不具有商業實質, 所以一些公司常會通過同關聯企業之間產品的購銷業務與勞務提供來提高該公司的銷售收入或者降低該公司的生產成本, 提高利潤率,上市公司“制造”利潤也常通過此環節。

(三)利用虛擬資產進行的盈余管理

虛擬資產,是介于資產與費用之間的一個概念, 指已經實際發生的費用或損失。常見的虛擬資產項目主要是,由于缺乏承受能力而暫時掛列為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和待處理固定資產損失等科目。

通常情況下,資產是以實物形態存在的,因此可以通過定期盤點檢查確定其存在性,不易造假。而當期費用應與其相關的收入吻合,當期費用必須記入當期的賬簿中,不易進行盈余管理。相對而言,虛擬資產更具可操作性。通過調整攤銷額,即可相應減少本期應承擔的費用,提高本期利潤;或者通過減少本期應攤銷的損失,提高利潤,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故利用虛擬資產,企業就可以少攤銷或者不攤銷當期的損失。事實上,這也是采用權責發生制帶來的結果。

(四)利用非經常性損益進行的盈余管理

損益通常包括日常經營產生的損益和非日常經營事項產生的損益。一般而言,企業日常經營事項產生的損益可大致估計,前后期會計期間會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因此不易對其進行盈余管理。相對的,非經常性損益產生于非日常經營事項,其產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更易對其盈余加以控制,因此對非經常性損益的調整也是盈余管理常用的手段之一。

進行非經常性損益的盈余管理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出售、轉讓與置換資產、債務重組、政府的補貼與減免等等。通過出售、轉讓對公司不利的資產或者是用公司的呆滯資產置換其他公司的優質資產達到擺脫窘境、調整公司結構目的, 從而可以使得公司當年扭虧為盈。例如,債務重組過程中,若公司對其債權計提充足甚至超額壞賬準備,就會虛增其債務重組收益,產生的結果是虛增利潤。

三、 不同行業IPO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的差異性

上述為IPO過程中普遍采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但在不同的行業中,IPO的盈余管理手段并不完全相同,盈余管理行為會有不同的側重點。事實上,企業的盈余管理既可能是運用線上項目,如轉出債務少計利息以減少財務費用,轉出應收賬款減少壞賬準備的計提或直接沖減壞賬準備以降低管理費用,通過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轉出等減少費用攤銷以增大盈余等方式;也可能是運用線下項目,如營業外收支、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等項目。本文以制造業和農業兩大行業為例,分析兩大行業之間IPO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的差異性。

由于制造類和農業類公司都有相當大比例的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等線上項目,因此兩大行業在IPO過程中通過線上項目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都很高。但線下項目更多的是非經常性損益,對于非經常性損益在總損益中所占比例越高的公司,更易通過線下項目進行盈余管理。通常來說,制造類企業的營業外收支、投資收益等線下項目所占的比例高于農業類企業。因此在IPO的過程中,制造業類上市公司既可能利用線上項目進行盈余管理,也可能利用線下項目進行盈余管理。而農業類上市公司在IPO 過程中更可能利用線上項目而非線下項目進行盈余管理,但農業類上市公司在IPO 后更趨向于進行線下項目的盈余管理,以便達到配股“及格線”。

四、 遏制IPO盈余管理行為的措施

(一)從監管部門角度看

首先,監管部門應發揮政策引導作用,調整審批標準,并嚴格控制創業板上市條件。創業板上市公司多是處于成長階段的中小企業,在審批上市公司上市資格時應更多得關注企業的成長能力、核心技術能力,應該應用綜合的企業評價體系,而不是單一的利潤指標或以利潤指標為主導的衡量體系來衡量企業狀況,引導上市公司關注企業成長性而非只專注于盈余的高低,減少公司IPO時為獲得上市資格進行盈余管理的傾向。

其次,應建立更加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強外部審計管理。在上市公司IPO 時,一方面要提高對盈余預測、關聯交易和盈利額等重要信息充分披露的要求,對過度高估收益的公司應給予嚴厲懲罰;另一方面要重視外部審計的作用,完善相關法律,使其對企業經審計后披露的信息的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提高審計后的財務報表的可靠性。

最后,應不斷完善會計制度,彌補會計制度缺陷。管理當局應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在對盈余影響比較大的事項方面,應盡量減少會計選擇的自由度,縮減企業盈余管理的空間,不斷提高會計事項的規范化,讓每個重要的會計事項都有明確的標準,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

(二)從IPO公司自身角度看

從公司自身的角度看,應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我國企業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董事會與經理層重疊,且董事會與監事會的功能弱化,公司經理人實際上集公司決策、管理、監督大權于一身。

在審計委托人、被審計人與審計機構三者之間的委托關系中,公司經營管理層實際上由被審計人變成了審計委托人,即由公司經理層聘請審計機構來審計自己,并且審計費用等事項由公司經理層決定。審計人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往往受制于經理層而協助其操縱財務報表,提供虛假信息。因此我國應該繼續加大公司治理的改革力度,優化董事會和管理層的行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

總的來看,IPO是企業進行盈余管理行為的主要動機之一,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企業的盈余管理。因此對于處在“灰色地帶”的盈余管理行為,若要有效遏制其發生,就應重點關注IPO過程中的企業,防止其出具不具可信度的財務報告,誤導投資者的投資方向,擾亂資本市場的運行。

參考文獻:

[1]胡永平,羅建科.上市公司IPO 盈余管理方法行業差異性考察. 財會月刊,2010(20):7-9

[2]潘越,吳超鵬,史曉康.社會資本、法律保護與IPO盈余管理. 會計研究,2010(05):62-67

[3]姚明龍,張丹敏,邱雅雯.中小板上市公司IPO 盈余管理問題研究. 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會計與財務分會場論文集,2010:1-10

第10篇

關鍵詞:藥檢系統 科研經費管理 內部控制

藥檢系統擔負著藥品技術監督的重任,其科研成果的形式主要是藥品檢驗檢測方法的研究和建立、藥品標準的制訂和完善、標準物質的研制和開發、藥物質量評價技術體系的建立和提高、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技術支持以及培養符合新形勢要求的藥檢人才等,藥檢系統科研的特點決定了藥檢系統科研經費也有著自己的特點。

一、藥檢系統科研經費的特點

(一)藥檢系統科研公益性強,經費籌措難

藥檢系統具有很強的公益性,科技成果轉化效果不明顯;同時,藥檢系統又要保持系統獨立性,很難得到企業及社會的資助。以《2014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為例,該公報顯示:“2014年全國投入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13015.6億元,其中企業、政府所屬研究機構、高校經費支出所占比重分別為77.3%、14.8%和6.9%。”從上述統計結果可以看出,企業對科研經費的投入占總體科研經費的70%以上。

目前,很多科研項目在申報時都要求配比一定的自籌資金,藥檢系統本身就是國家撥款單位,往往無法提供自籌資金。藥檢系統的科研需要國家給予更多的資金支持。

(二)藥檢系統科研具有連續性,經費連續難

藥檢系統的科研水平關系著國計民生,但生物疫苗等由于研究對象的特點,科研的研究及應用均需比較長的時間,經歷長期持續的努力,而給科研績效評價帶來一定的影響。而科研滾動項目往往以以前的科研績效評價作為以后的科研項目申報的前提,對藥檢系統的科研項目申請很不利。

(三)藥檢系統科研經費使用與科研撥款的不均衡性

在藥檢系統的科研經費中,材料費和測試費占很大比例。材料費主要用于實驗前期進行實驗原料購買,如果是動物實驗,還要購買昂貴的動物材料。而目前國家科研撥款是每年按照比例下撥,并不考慮行業特點。目前國家科研撥款普遍存在著簽訂合同時間長,經費下撥晚,但結題審計考察的項目經費執行的時間范圍又完全按照合同簽訂時的規定,這就導致經費實際使用時間縮短。既要完成科研任務,又要符合科研任務合同書里規定的執行時間,實際執行中會導致經費未到賬,項目就要先啟動。有的科研項目若有合作單位,在經費到賬初期,在給合作單位撥款后,往往項目余額都不足以支付儀器設備款。

二、藥檢系統科研經費中存在的問題

(一)科研項目來源不統一,規章制度各成體系,預算各有特點,統一管理難度大

雖然國家的《意見》指出要把各類科研項目進行整合,但這顯然還需要一個過程。目前,藥檢系統科研經費來源主要包括重大專項、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支撐計劃、公益類行業專項等;藥檢系統科研經費的主管部門也因此延伸至科技部、農業部、國家基金委等;而國家各部委根據不同類別項目計劃,制定了不同的管理辦法。不同科研項目管理政策具有差異性,預算下達的側重點不同,對預算科目的配比要求不一致,對預算科目間調整的要求不一致,給科研經費的使用和統一管理帶來一定難度。同時,藥檢系統作為事業單位,還要遵守國家出臺的對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使用的種種規范。比如差旅費、出國費、會議費、培訓費的申報和使用上要遵守國家規范標準,在資金結算上也要按照國家規定的強制目錄使用公務卡進行結算。因此,藥檢系統科研經費管理既要根據經費來源遵守各自的管理辦法,又要按照國家規范對明細科目的支出進行經費控制,才能做到安全合理地使用科研經費。

(二)重結題審計,輕日常管理,缺乏長效監督管理機制

近年來,科研經費腐敗比比皆是,國家開始大力整治,對科研經費監督檢查越來越頻繁,對課題財務驗收的標準也越來越高。比如,有的國家重大專項課題,可能要迎接不止一次的財務驗收審計,而財務驗收標準也往往提高到科研經費的合理使用率達到科研預算的90%以上。與此同時,財務驗收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實行一票否決制。

目前,科研項目負責人已經意識到項目財務驗收的重要性,一些大型的項目結題驗收前還一般會召開結題課題財務驗收會,對科研項目負責人和科研財務人員進行針對驗收培訓講解。但科研項目負責人在日常科研管理過程中,與財務人員溝通很少,往往在決算審計時才想起與預算對照,結題前才忙于找財務人員調賬,預算的嚴肅性得不到保證。另外,國家對科研的中期審查和經費審計已經常態化,有些項目參與單位多,需要延伸審計,每次審計都需要復印大量的原始財務憑證,提交財務決算,審批加蓋單位公章,重復的工作流程加大了財務人員和課題組成員的工作量,也加大了監督審計成本。

(三)缺乏復合型科研人才,項目管理與經費管理脫節

目前科研經費管理的基本流程是:立項申報―預算評審―簽訂合同―經費下撥―立項管理―經費使用―結題驗收―結余經費管理。

這一流程要求課題組成員既要對科研項目內容有充分了解,又要掌握國家對科研管理的要求,還要有一定的財務分析能力。而藥檢系統的科研人員既有國家規定的檢驗任務,又忙于完成科研任務,很難有精力顧及其他。在預算階段,科研人員雖對項目內容胸有成竹,但對科研預算指標向經濟預算指標的轉化不夠了解,會影響預算執行過程。而對國家新出臺的財經政策不夠了解,就會影響預算申報結果。比如國家新出臺的出國費管理辦法、差旅費管理辦法、會議費管理辦法都對行政事業單位提出了新的經費標準,在申請預算時,需要按照國家的新標準進行申報。如果按照別的標準申報,一則可能由于違規不獲審批通過,二則也對日后預算執行不利。而填報決算階段,科研人員因為對財務知識的缺乏和對財務報表理解的偏差,常有填報錯誤的情況。

財務人員精于會計核算知識,能及時掌握國家新的財經政策,但對科研管理整體流程很難控制,對科研項目內容不夠了解,也很難掌握每項科研經費的預算詳細內容,無法良好履行對經費的財務監督管理職能。如果由財務人員申報預算,則是閉門造車。如果由財務人員編報決算,財務人員因為對科研經費開支的實質內容和項目運作過程不了解,會有按照會計科目填報,結果不夠準確的現象。

三、加強內部控制,完善科研經費管理

根據財政部對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的要求、以及藥檢系統科研經費管理的特點與現狀,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實現科研經費內部控制應以健全規章制度作為基礎

建立健全科研經費風險防范管理制度,單位制定的科研經費管理辦法要嘗試涵蓋單位不同來源的科研經費,按照國家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要求,明確對科研直接經費的使用和管理,同時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探索包括課題組成員績效獎勵、間接成本分攤標準的間接成本補償機制。間接成本分攤標準的確定比較困難,藥檢系統進行實驗過程中使用的水費、電費等可以嘗試通過計算使用儀器設備的時長進行分攤。

梳理科研經費管理過程中的風險環節,確定風險點,對科研經費的收入、轉撥、調整預算、支出、結余資金的管理中的風險點都應做出明確規定。

(二)實現科研經費內部控制應以信息化作為重要手段

國家的《意見》提出要建設覆蓋全面的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單位應該參照此思路建立內部科研管理信息系統:網絡信息平臺以項目信息庫為核心,把各部門聯系在一起,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完成對科研項目的從預算到監督的全方位管理。

實現國家科研項目的,本單位申報科研項目及科研項目的立項、分配、收入、對外撥款、使用、結題全過程均在信息平臺上操作實現,既可以對科研項目進行橫向比較又可實現縱向考量。將科研項目負責人、科研管理部門、計劃財務部門、設備管理部門、物資采購部門、紀檢監督部門聯系在一起,各部門都全程參與到課題從申報到結題的過程中去。計劃財務部門可以設置預算預警系統,實現對科研經費的全過程控制,科研項目負責人在信息平臺上能實現對科研經費的實時查詢,對經費執行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科研管理部門、計劃財務部門、紀檢監督部門也能通過平臺對經費的各種信息進行實時動態查詢、分析,由被動式管理轉變為主動式管理,由審計監督變為日常管理。

(三)科研經費內部控制應以預算管理為核心

以預算編制、預算上報、預算審批、預算下達、預算執行、決算審計為核心建立對科研經費的管理。

從科研項目預算編制開始,就要有科研人員、財務人員及科研管理人員三方共同參與,共同發揮各自作用。科研人員從科研項目內容和科研任務的角度提出需要的經費范圍和金額,財務人員參照國家現行政策標準編制預算,科研管理人員從科研政策和科研管理整體方面進行控制,保證三方充分交流信息,既有利于各方提高預算管理意識,也有利于各方對彼此工作重點進行了解,實現科研項目預算的合規性、準確性和科學性,也能為將來的預算執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科研項目預算下達時,應由科研人員把科研預算指標轉化成經濟預算指標,再由財務人員把經濟預算指標嵌入到科研經費核算控制中去,實現對預算的信息化控制,從源頭防止預算超標。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除由項目負責人和財務部門加強預算控制外,還應規范預算調整程序,通過由科研管理部門審批程序實現對科研預算的整體控制。在決算審計時,科研人員與財務人員應聯合對經費使用情況進行梳理,共同完成財務決算報表。

(四)科研經費內部控制應重點控制收支管理

種種跡象表明,只有對科研經費收支管理中的重要風險點進行嚴格控制,才能保障科研資金的安全。

藥檢系統科研經費使用中占比較大的除了儀器設備的購買,就是材料費和測試費。嚴格儀器設備的政府采購,逐步對試劑耗材實行集中采購,建立測試合同價格共享機制就是對科研經費管理的有效手段。勞務費、專家費也應重點控制,一方面嚴格原始票據審核制度,審核勞務費、專家費支出與科研項目相關性;另一方面嚴格勞務費零現金發放制度,保證科研經費資金安全。

另外,《意見》指出會議費、差旅費、國際合作交流這三項經費之間可以調劑使用,不突破總支出即可。國家雖給予了一定靈活性,但這絕不意味著對這三項經費可以隨意使用。除嚴格審核會議費、差旅費、國際合作交流與項目的相關性外,經費執行時還要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相關標準。

(五)科研經費內部控制還需關注資產、采購、合同等方面

資產的歸口管理部門應重視科研經費所形成的資產,加強日常管理,對資產執行定期盤點制度,防范國有資產流失。

隨著國家政策的逐步規范,政府采購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除儀器設備、會議費、飛機票等,印刷費也進入了政府采購范圍,科研項目中一般都存在印刷費,也需隨著國家政策而逐步規范。

應加強對合同的管理,確定合同的歸口管理部門,嚴格合同的簽訂,防范無效合同,嚴格審核結算時間、內容與合同的一致性。

(六)科研經費內部控制需要加強培訓,提高人員綜合水平

科研經費管理部門應充分發揮作用,對各級科研人員進行全覆蓋培訓,重點進行財經政策、科研規章制度的培訓;對財務人員的培訓要日常化,加強對國家現行科研政策的理解,統一政策理解,統一報賬審核,提高業務水平,保證報賬統一規范,提高會計基礎工作。

參考文獻:

[1]楊英,劉增順,王艷,張瑞,李冠民.藥檢系統科研成果特點[J].中國藥事,2011,(8):794-796.

[2]2014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EB/OL].

[3]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EB/OL].

[4]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EB/OL].

[5]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EB/OL].

[6]肖明生.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基于內部控制理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4):169-171.

第11篇

本畢業設計(論文)、學位論文作者愿意遵守浙江科技學院  關于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管理辦法及規定,允許畢業設計(論文)、學位論文被查閱。本人授權 浙江科技學院 可以將畢業設計(論文)、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編入有關數據庫在校園網內傳播,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制手段保存、匯編畢業設計(論文)、學位論文。

(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

 

 

論文作者簽名:                                                            導師簽名:   

                                                                                                 

簽字日期:    年   月   日                                                 簽字日期:    年   月   日

 

內 容 摘  要

企業的生產物流活動是指在生產工藝中的物流活動。這種物流活動是與整個生產工藝過程伴生的,實際上已經構成了生產工藝過程的一部分。物料管理是資源調集環節中最重要的部分,因為在資源中物料占資金運用的最大比率,其他如機器設備、廠房、人力對利潤的影響均不如物料。

本文所提出的基于MRP生產計劃的解決方案,是根據現今國內外的生產計劃管理現況和溫州市錦豐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所存在的生產情況具體制定的,主要是為了讓公司能夠很有必要地采用已有的最終產品的生產計劃作為主要的信息來源,而不是根據過去的統計平均值來制定生產和庫存計劃,從而來完成相關需求物料的生產與庫存計劃。

本文主要從制造企業的物料管理方面采用物料需求計劃的管理模式展開研究。首先介紹MRP的基本概念以及原理,隨后將MRP詳細展開,根據物料的庫存信息、BOM、生產計劃等進行毛需求量以及凈需求量的計算,最后從企業利潤成本的角度來說明實施MRP前后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關鍵詞:MRP、BOM、生產計劃、物料需求、庫存

 

ABSTRACT

Production logistics activities are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logistics activities. The logistics activiti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a part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Materials Management is the resource mobilization aspect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because of materials in terms of resources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funds, such as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plant, human impact on the profits are not material.

  This article by the MRP-based production planning solution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plan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status of Wenzhou JinFeng Stainless Steel Products Co., Ltd. by the existence of a specific formulation of the production, mainly to allow the company to a high MRP is necessary to use the final product has been used for production planning as a major source of information, rather than the statistical average in the past to develop the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plans to complete the production of materials related to demand and inventory plans.

In this paper, mainly from manufacturers of materials management,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to adopt the management model study. The first section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MRP, as well as the principle will be followed by detailed MRP, and according to the inventory of materials, BOM, production planning, such as demand for hair as well as the calculation of net demand for the final cos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profits to illustrate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RP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profits.

KEYWORDS:MRP、BOM、Production plan、Requirements Planning、Stock

正文目錄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節 選題背景 1

一、多批小量繁復生產環境下的產物 1

二、ERP蓬勃發展的原因 1

第二節 研究現狀 2

一、明顯的料品浪費現象 2

二、潛在的料品浪費現象 3

第三節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3

一、研究的目的 3

二、研究的方法 3

第二章 MRP的相關理論以及方法 4

第一節  MRP的基本理論 4

一、MRP的基本概念 4

二、MRP的基本原理 4

三、MRP的功能設置 4

四、MRP的必要性 5

五、MRP的發展 5

第二節  MRP需求系統的組成 7

一、主生產計劃子系統 7

二、需求計劃生成子系統 7

三、財務資料維護子系統 8

第三節  MRP的計算機管理系統 8

一、MRP管理信息系統的輸入信息 8

二、MRP的生成 9

三、MRP管理信息系統的輸出結果 10

第三章   溫州市錦豐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簡介 11

第一節 公司介紹 11

第二節 公司主營產品介紹 13

第三節 工藝流程 17

第四章  公司物料需求計劃存在問題的分析 19

第一節  制度流程方面 19

第二節   缺乏完整的數據庫信息管理系統 19

第五章  溫州錦豐不銹鋼公司MRP設計 21

第一節  設計流程圖 21

第二節  設計過程 22

一、MRP展開圖 22

二、毛需求展開 22

三、凈需求復核 24

第三節  MRP實施前后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26

第六章  研究總結與展望 28

第一節  研究總結 28

第二節  研究展望 28

一、MRP系統與其他現代管理系統的融合 29

二、MRP系統的新發展 29

【參考文獻】 30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選題背景

一、多批小量繁復生產環境下的產物

料品庫存是不會“自己”發生的,事實上是在進料、生產、銷售、物流(物品流通分配)一連貫“料品與資訊的流程”中產生的,也在此流程中消滅。因此對物料管理不可以近視眼光處理,而須根據產銷物流的企業的體質,從根本上予以解決。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制造業多走向“多品種,多批小量,短交期生產”的形態。也正由于這種轉變,工廠管理不可以再沉溺于“安逸管理”。由于管理所需資訊量急劇增多,而管理不周所致的損失也愈來愈大,迫使生產管理做出更大的變革。

在這個情況下,MRP事實上已經不僅僅是庫存管理模式之一,更是一種整 合性的生產管理系統。

二、ERP蓬勃發展的原因

近年來,制造業導入MRP的熱潮洶涌而來,不像以前僅在大型領導性企業倡導。現今,連中小企業都感覺不談它似乎就是落伍,電腦軟件業似乎也把它高唱入云。

為何MRP(物料需求計劃,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會如此蓬勃發展,究其原因,如下:

(一)代工型企業轉型

一些中小型企業專門替中大型母企業“代加工”或“委外零組件產制”的依附型工廠。以往母企業獲利豐厚,使依附的小廠也雞犬升天;而中小型企業用人費用低廉也使其有安逸生存之道。但是現今母企業因競爭劇烈而利潤大幅下降,不得不努力推動各種合理化改善,使得沒有能力同步改善的協力廠商感受到壓力,尤其母廠設備自動化的結果,是大幅減少委外加工,改為內部自制。這些“依附型”的企業只有自求多福,努力脫胎換骨,變成“獨立型”企業,勇于面對廣大嚴酷的市場競爭,以更好的經營管理方式去經營,才能免遭淘汰一途。面對無情變化的市場,也只有MRP這種有效工具,才可能配合經營需求。

(二)生產管理系統日趨嚴密

由于企業環境嚴峻化的變動趨勢,使產業界不得不重視管理合理化,效率化以及制度化,中小型企業也不例外。

何況,企業界已經努力著手自動化,甚至無人化,這些FA(工廠自動化,Factory Automation)工作推動的結果是:硬件投資大幅增加,更經不起經營風險與損失,因此需要更好的生產管理系統,即軟件功能的升級,才能真正獲得品質優良、成本廉宜,又能迅速及時生產的效益。這就是以MRP為中心的生產管理系統的由來。

(三)電腦應用的普及化

由于管理資訊的大幅擴增,非運用電腦不為功。而由于電腦零組件成本急劇下降,是的品質可靠又廉宜的電腦迅速上市,很多小企業也能輕易購用到個人電腦,其趨勢不可阻擋,這也使得MRP這種復雜而精密的生產管理系統更為可行。

第二節 研究現狀

物料管理是資源調集環節中最重要的部分,因為在資源中物料占資金運用的最大比率,其他如機器設備、廠房、人力對利潤的影響均不如物料。在一個生產工廠中,其組織使命,是根據市場需求生產出能使顧客滿意的產品,如果物料管理環節失去適當功能,也就無法適時供應生產所需“質”與“量”的物料,導致生產與營銷兩環節的失調,產銷目標不能達成。

一、明顯的料品浪費現象

(一)倉儲料品品質的裂變,由堪用變為不堪用,只好報廢,變成資產的負數,即使勉強能以下腳品處理,也已經產生巨大的損失。例如公司每年一次的呆廢料處理,原先每公斤數百元的料品,最后以每公斤不到十元折價出售。每次損失資產多在數千元以上,占庫存資產總額有7%之多。

(二)存貨太多材料,嚴格而言,大部分都是屬于暫時或者長期的呆料,倉庫存貨堆積卻無生產力,徒然浪費場地建筑物使用效率,同時還造成盤點負擔。企業的物料倉庫比生產現場還大2~3倍,各項主副料堆滿了倉庫。

二、潛在的料品浪費現象

(一)存貨堆存,使可用的資金被積壓,利息支出浪費。庫存會嚴重影響資金周轉。一旦周轉率低,就難免遇到現今的困窘。

(二)呆料積存風險。現今企業環境巨變,在多批小量生產,以及產品壽命周期大幅縮短的夾擊下,任何多余或者暫不需用的材料,都有變成呆料的風險。

(三)備料搬運的浪費。倉儲管理不良,為了現場緊急發料,倉庫手忙腳亂,找尋費時,從而導致浪費損失嚴重。

(四)停工待料的浪費嚴重。未經改善的生產現場停工待料損失工時約占總工時的26%,如果以平均月薪15000元計,每年總計損失達5616萬元。

第三節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一、研究的目的

任何一個系統總有自己的工作目標。結合相關性需求的特點和改善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人們對物料需求計劃(MRP)系統提出了以下的目標:最大限度地保證訂貨任務的按期完成;提高庫存管理的服務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庫存量,包括中間庫存和在制品庫存,以減少在庫存上的資金積壓;提高計劃的可靠性,實現均衡生產;集成管理職能,提高管理效率。

二、研究的方法

MRP物料需求計劃需要輸入的信息為物料清單(BOM)、庫存信息、主生產計劃MPS。輸出的信息為主生產計劃MPS、能力需求計劃CRP.

由輸入信息處理MRP,將MRP中的毛需求以及凈需求量進行展算,最后通過降低庫存標準來體現MRP的效用。

第二章 MRP的相關理論以及方法

第一節  MRP的基本理論

一、 MRP的基本概念

物料需求計劃是指在產品生產中對構成產品的各種物料的需求量與需求時間所做的計劃。在企業的生產計劃管理體系中,它屬于作業層的計劃決策。物料需求計劃中的物料指的是構成產品的所有物品,包括部件、零件、外購件、標準件以及制造零件所用的毛坯與材料等。

二、MRP的基本原理

MRP(物料需求計劃)的基本原理有兩條:

(一)從最終產品的生產計劃(MPS)導出相關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組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時間;

(二)根據物料的需求時間和生產(訂貨)周期來確定其開始生產(訂貨)的時間。例如,對于一個外構件來說,如第5周最終產品的裝配要用到它,其訂貨周期為2周,則最晚第3周應開始訂貨;對于一個自加工件來說,如第5周需用于裝配,而其本身的生產周期為1周,則最晚應第4周開工。

三、MRP的功能設置

為滿足物料的相關性需求,物料需求計劃(MRP)系統應具有以下的計劃與控制功能:

(一)向生產和供應部門提供準確和完整的物料清單,包括它們的需要期限;

(二)充分利用庫存來控制進貨量和進貨時間,在保證滿足生產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庫存;

(三)按產品的出產進度要求,并根據零部件的工藝路線和定額工時,提出對各時間周期內有關生產單位的生產能力需要量計劃;

(四)能對物料項目做出優先順序的安排,提出每一時間周期應予優先處理的項目,以保證生產活動始終按產品出產進度計劃的要求進行;

(五)動態跟蹤計劃的實施。

四、MRP的必要性

MRP(物料需求計劃)產生的必要性是建立在獨立需求庫存理論在解決相關需求問題上的局限性基礎上的。MRP要解決的,適于主生產計劃(MPS)規定的最終產品相關聯的物料的生產和采購計劃。由于企業中相關需求物料的種類和數量相當繁多,而且不同的零部件之間還具有多層“母子”關系,因此這種相關需求 物料的計劃和管理比獨立需求要復雜得多。多少年以來,企業對這種相關性需求物料的管理采用的是與獨立需求相同的管理方法—再訂貨點法。所謂再訂貨點法,就是人們所熟悉的采用統計方法確定訂貨批量和再訂貨點,每當庫存降到再訂貨點時,就按照既定的批量再訂購(生產)一批的方法。期實質是基于“庫存補充”的原則,目的是在需求不確定的情況下,為了保證供應而將所有的庫存都留有一定的儲備。

   因此,對于相關需求物料來說,就很有必要采用已有的最終產品的生產計劃作為主要的信息來源,而不是根據過去的統計平均值來制定生產和庫存計劃,而MRP(物料需求計劃)正是基于這樣一種思路的相關需求物料的生產與庫存計劃。

五、MRP的發展

閉環MRP系統:早期的MRP系統是為產品零部件配套服務的庫存控制系統,主要功能是解決產品訂貨所需要物料項目、數量和供貨時間等問題。但這類系統只是提出物料需求的任務,而沒有考慮生產能力的約束條件;雖然它在主生產計劃階段作過能力平衡,卻僅僅是粗略的平衡,只是按車間或設備大組概算生產能力需求,又是在相當長的提前期之前做出的,因此沒有考慮也考慮不到生產現場實際發生的生產能力的動態變化,因而使它們在物料生產的進度安排上缺乏可行性和可靠性。

到了70年代,提出了在有限生產能力條件下安排計劃的概念和方法。與此同時,管理信息系統的技術也趨成熟。于是,原來的基本MRP系統被擴展為包含生產能力需求計劃和生產作業控制等功能在內的閉環MRP系統

圖1-1閉環MRP系統的邏輯流程圖

由上圖可知,物料需求計劃生成之后,進入生產能力需求計劃的功能模塊。在這里,首先利用工藝路線資料對生產這些物料所需要的生產能力進行計算,制定出生產能力需求計劃。這是一種按加工中心匯總的,表明它們在每格式間斷內應為每項物料的工序加工任務提供多少能力臺時(工時)的負荷分布計劃。然后從工作中心資料取得它們在各時段可用能力的數據,將需用能力與可用能力項比較,來檢查這個計劃的可行性。若存在不可行之處,就返回去修改生產能力需求計劃。

第二節  MRP需求系統的組成

一、主生產計劃子系統

主生產計劃是按產品的品種、型號、規格規定它們在每一時間周期內的出產數量和出產時間的計劃。它是外部需求與物料需求計劃系統之間的接口,物料需求計劃系統所產生的各種計劃都要以這個計劃作為依據,故稱它為主生產計劃。從形式上看,主生產計劃與產品出產進度計劃很相似,但實際上兩者之間有原則性的區別。

首先,產品出產進度計劃中的產品需求主要是年初的估計數,而主生產計劃大都是確定要投產的實際訂貨。產品出產進度計劃的計劃期為一年,或跨年度計劃;主生產計劃的計劃期在一年以內,只要能覆蓋產品中最長的生產周期,以便有足夠時間安排好產品物料的生產與供應活動就可以了。而且它的計劃周期為周,不是月,因此主生產計劃制定的比較細,有利于均衡地組織生產。最后,產品出產進度計劃的產品項目為最終成品,而主生產計劃的產品項目可以與最終成品不同。它們可以是產品中某個結構層次的物料項目作為計劃

   第一種情況是最常見的。它采用最終成品作為主生產計劃的產品項目。這時,主生產計劃與工廠的裝配計劃是一致的。第二種情況是最終成品由有限幾種公用部件組裝而成的。這時,往往取這些公用部件作為主生產計劃的產品項目。在接到了用戶訂單,確定了具體的型號規格后再安排最終產品的生產。第三種情況是,少數幾種基本配料合成產品的中間媒介體,然后用這些中間物料生產出多種多樣的最終產品。如油漆產品是由紅黃藍白黑等基本色漆調制成的,故主生產計劃應以這些中間物料作為計劃的產品項目。

  主生產計劃的編制方法與產品出產進度計劃相似,也是利用有關需求與生產能力的資料初排計劃,然后進行粗糙的負荷能力平衡,最后排定產品的分周產量計劃。在制定主生產計劃后,應盡量少做變動。

二、需求計劃生成子系統

物料需求計劃生成子系統是物料需求計劃系統的核心部分。由它利用上述三個子系統提供的資料產生出正式的物料需求計劃。這個計劃過程按產品結構層次,由上而下地逐層進行。先從產品層開始,由產品出產計劃,即由主生產計劃推算出部件的需求計劃,再由部件計劃算出零件的需求計劃,等等。在每層的計算中,都要先查詢這一層物料的可用庫存量。庫存量足夠滿足的,由庫存滿足所需的物料;庫存量不足時,其不足部分則轉為該生產或采購的任務量

     物料需求計劃的計劃周期與主生產計劃相同,也取為一周。而計劃期長度一般應等于或大于產品的最長生產周期。生成物料需求計劃以后,即可編制生產指令單和采購指令單。除了這些基本輸出外,還可根據需要產生各種輔助報告,如生產績效分析報告、缺件表、近期關鍵任務表等。

三、財務資料維護子系統

  庫存賬務資料維護子系統中的庫存主要指的是半成品庫和毛坯庫等中間庫存。物料需期計劃系統把庫存控制作為生產作業計劃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確定物料需要量時,它要把物料的庫存量考慮進來,根據它們的剩余或短缺情況計算生產量或采購量。物料需期計劃系統要求其庫存管理子系統建立和維護好物料出入庫和結存量的數據資料。

這種數據資料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固定數據,又稱主數據,包括物料的代碼、名稱、材質、單價、供應來源(自制或外購)、供應提前期、批量政策、保險儲備量、庫存類別(按資金占用量劃分的ABC分類)等。這類數據說明物料的基本特征,在一定時期內不會變動。另一類是變動數據,它們有物料的現有庫存量、最小儲備量、最大儲備量、預留庫存量、預計到貨量等。這些數據隨時間推移而變動,需要經常加以維護,即要根據最近的出入庫數字和報廢損

    庫存數據的準確性對物料需求計劃系統的成功運行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的準確度是衡量物料需求計劃系統實施績效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必須建立專門的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制度,做好數據的記錄和維護更新工作。

第三節  MRP的計算機管理系統

一、MRP管理信息系統的輸入信息

MRP管理信息系統的輸入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一)已經確定的主生產計劃。這是MRP的主驅動力。MRP將提供發放新訂單、調整作業優先順序以及分配生產能力所需的信息,目的都是為了實施MPS。(二)庫存記錄。庫存記錄將 如實、及時、準確地記載和隨時更新庫存管理的各種信息,包括進貨情況、出貨情況、到貨日期的更改、有誤的庫存信息的更正、訂單取消情況、不合格品退貨情況、庫存品損耗情況等等。正確的庫存記錄是制定正確可行的MRP的前提。

(三)物料清單(BOM)。MRP要從關于最終產品的MPS導出這些產品的物料需求量和需求時間,首先必須確定最終產品與各種物料之間的相關關系。這種信息由BOM來提供。而BOM的信息,又是從工藝設計部門來的。

(四)其它需求信息。即未反映在MPS中的需求信息。例如,修理配件需求,來自其他工廠或倉庫的需求,用于質量控制的需求(用于破壞性試驗等)。這些需求獨立于MPS所反映的最終產品的需求,因此需要單獨輸入這樣的需求信息。

二、MRP的生成

一個MRP系統就像一個發動機,可以把輸入轉換成有效的輸出。MRP系統把MPS和其它需求信息轉換成完成這些產品對各種物料的需求。這個過程就稱為MRP的生成過程。

(一)MRP的生成類型

有兩種MRP系統,一種為再生成系統(regenerative MRP system),它周期性地生成MRP,一般為每周一次,庫存記錄也每周更新一次。一周后,原來的MRP過時,再根據最新的MPS、BOM以及庫存記錄等信息生成新的MRP。另一種為凈改變系統(net change MRP system),它在必要時隨時更新記錄,生成新的MRP。即只要MPS或其它條件發生變化,MRP系統就相應地更新與這些變化有關的記錄。這種系統主要適用于環境變化較大的企業。但這種系統的缺點是,可能需要花費較多的計算機處理時間和生成較多的新指令(這種情況有時被稱為“系統發神經”)。絕大多數MRP的使用企業都是從再生成系統開始引入的。

(二)分層處理原則

對一項物料的需求可能來自三種源泉:最終產品(“母”產品)的MPS,低于MPS層次的、BOM中某層“母項”的需求,以及不是源于MPS的其它需求。為了累計來自不同源泉的、對某一項物料的需求,MRP系統是從MPS開始計算,然后按照BOM一層層往下進行,這就是所謂的分層處理原則。

具體方法是,首先,對全部物料項目(件稱為“料項”)進行分層編碼,編碼數字越小表明層次越高。因此,MPS中所制定的產品的編碼層次均為零,直接與最終產品有“母子”關系的料項編碼為1,與該料項又有直接母子關系的料項編碼為2,以此依此類推。其次, 當一個料項與不止一個其它料項或最終產品有母子關系,或其直接的母項之上又有多個母項時,則該料項在不同的BOM中可能會處于不同的層次。在這種情況下,按其在各個BOM中的最低層次編碼。如下圖1所示:

 

圖2-1 BOM層次圖

如上圖1所示:料項A4有兩個直接的母項:R1和G2(G2是MPS規定的最終產品),在兩個不同的BOM中分別處于不同的層次,其編碼應編在第2層。再次,MRP系統運行時,信息處理是從上至下,n層(“母”層)未處理完之前,不能處理n+1層(“子層”)。也就是說,一個料項在其全部母項均被處理完之后,才能被處理。

三、MRP管理信息系統的輸出結果

MRP管理信息系統的輸出結果主要包括兩項:對各種物料的具體需求,包括需求量和需求時間;訂單的發出時間。這些結果被稱為措施提示信息。

MRP記錄的計算是針對BOM中的每一料項進行的,這些記錄的匯總就表示當前的物料需求信息,然后計劃人員根據這些信息做出發放新訂單、催促正執行訂單等決定。實際上,計劃人員并不需要瀏覽MRP的全部計算結果,只需要注意那些需要引起他們注意的料項,瀏覽這些料項的MPS記錄即可。這就需要

注意那些需要引起他們注意的料項,瀏覽這些料項的MPS記錄即可。這就需要用到有關這些需要處理的料項的措施提示信息。所謂措施提示信息,是指MRP系統經計算后輸出的一種信息,它說明外購訂單的應發出時間和自加工件的應開始生產時間,以及對預計入庫量、入庫時間的調整。例如,如果在計劃發出訂貨量的第1欄有非零數值,MRP系統就會給出“發出新訂單”的提示信息。但是,MRP系統雖然可以生成這樣的提示信息,但有關這些提示信息的決策最后還是需要人來做的,即需要計劃人員來做。計劃人員看到這樣的措施提示信息后,首先會查看所提示料項的全部MRP記錄,以及構成該料項的全部“子項”的庫存記錄。如果這些子項的現有庫存足以支持提示信息中的新訂貨要求,計劃人員就會按提示發出訂貨指令,然后更新相應的MRP記錄。這個新訂單在重新生成的MRP記錄中將顯示在計劃訂貨入庫量一欄中。

第三章   溫州市錦豐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簡介

第一節 公司介紹

溫州錦豐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專營不銹鋼餐具的私營企業,公司專業生產高品質的各類不銹鋼廚具、餐具、器皿等。公司擁有先進的全套不銹鋼刀叉的生產設備、擁有一流的冷成型、鍛打、鍛壓、各種機加工、熱固熔處理器,還擁有一整套專業的檢測設備,并積極推行ISO9001質量體系管理,充分保證了用戶所需產品的質量。公司生產標準采用:德制(DIN)、美制(ANSI)、日制(JIS)、國際(GB)、國際通用標準(ISO)。公司的目標是以一流的現代化管理、創一流的產品,提供一流的服務。

該公司成立于1996年,注冊資本1000萬元,是溫州市新興知名品牌企業。主要市場為美洲、歐洲、東南亞等全球市場。

公司生產基地位于溫州鹿城區,占地面積約10畝。公司擁有員工131人,具備集現代企業管理、產品研發、生產施工、品牌營銷為一體的專業化服務團隊。同時還引進意大利、美國、德國等世界先進生產設備。

多年來,公司一直堅持“誠信合作、以人為本、科技創新”的經營理念、“品質卓越、顧客至上”的企業宗旨、“精選良材,精益求精”的質量方針。公司始終堅持在創新中求發展。

圖3-1 公司組織結構圖

第二節 公司主營產品介紹

公司產品均為不銹鋼制品,其中以外貿出口西餐餐具為主。

 

圖3-2 產品陳列室

一、24件套不銹鋼西餐刀叉套裝

品 名:24件套不銹鋼西餐刀叉套裝

品 牌:溫州錦豐

產地:中國溫州

材質:A級不銹鋼

工藝:鏡面拋光

規格:1.5KG/套

零售價:288.00元/套

  

圖3-3  24件套不銹鋼西餐刀叉套裝

 

圖3-4 24件套不銹鋼西餐刀叉套裝

 

圖3-5 24件套不銹鋼西餐刀叉外盒(黑)

二、不銹 鋼西餐餐具4件套

品 名:不銹鋼西餐餐具4件套

品 牌:溫州錦豐

產地: 中國溫州

材質: A級不銹鋼

工藝: 鏡面拋光

價格及規格:

正餐叉(DINNER FORK)  : 5.00元  長:184mm,厚度:2.0mm.重29.0g

正餐勺(DINNER SPOON) : 5.00元  長:181mm,厚度:2.0mm.重37.5g

咖啡勺(COFFEE SPOON) : 4.00元  長:151mm,厚度:2.0mm.重19.8g

正餐刀(DINNER KNIFE) : 8.00元  長:203mm,厚度:5.0mm.重77.1g

 

圖3-6 不銹鋼西餐餐具4件套

三、圓點透明西餐餐具4件套(PP柄)

品 名:圓點透明西餐餐具4件套(PP柄)

品 牌:溫州錦豐

產地: 中國溫州

材質: PP 塑料柄, 304不銹鋼件頭

工藝: 鏡面拋光

 

圖3-7 圓點透明西餐餐具4件套(PP柄)

 

圖3-8 圓點透明西餐餐具4件套(PP柄)

第三節 工藝流程

一、產品流程如下:

a) 沖壓成型;

b) 拋光;

c) 注塑成型;

d) 成品進倉庫.

     

圖3-9 工藝流程圖

 圖3-10 沖壓成型車間

 

3-11 拋光車間

 

3-12 成品倉庫

第四章  公司物料需求計劃存在問題的分析

第一節  制度流程方面

一、缺乏明確的執掌配置。

企業的庫存帳料的準確性是關鍵,但是溫州錦豐的倉庫與生產現場沒有確實的隔離,一些物料都隨意堆放于生產現場,再有倉庫門禁管理很松弛,因而倉庫人員料賬準確性很低。

二、傳票表單流程簡陋甚至缺漏。

料賬是經過入庫單據,以及出庫單據,登帳入“庫存管制卡”與“庫存管制簿”而構成的系統。但是溫州錦豐經常出現表單填制后常有劃掉重寫或修改涂改的情況,而登帳時責任不明,從而導致料賬準確性很低。

三、缺乏良好的物料編號方法。

四、缺乏可以“撐得起”MRP管理模式的制度流程。

企業目前只具有BOM系統以及采購系統,缺少料賬庫存系統、MPS系統等,所以企業目前的系統是不完整的,從而導致MRP起不到真正的效果。

第二節   缺乏完整的數據庫信息管理系統

由于生產計劃是一個權威性的主計劃,它的制定牽涉到許多因素,如庫存量、客戶訂單量、生產批量、訂貨提前期等等,所以一個完整的數據管理系統以及數據處理應用軟件對一個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如果缺乏數據整合,那么制定的計劃都將只是片面而不是一個統籌,從而計劃的意義和作用將無從說起。

比如溫州錦豐不銹鋼制品,雖然剛企業成立也有10余年,但是數據資源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成的管理系統,一些物料清單等數據都只是紙質,而沒有錄入計算機。此外,錦豐不銹鋼制品沒有成立專門的計劃部門,計劃人員也沒有應用相關的MRP來幫助計劃的定制,經驗主義過強。

又例如溫州錦豐不銹鋼制品不存在庫存賬務資料維護系統,給公司的財務帶來了很大的麻煩,財務常常出現混亂錯漏情況。庫存賬務資料維護子系統中的庫存主要指的是半成品庫和毛坯庫等中間庫存。物料需期計劃系統把庫存控制作為生產作業計劃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確定物料需要量時,它要把物料的庫存量考慮進來,根據它們的剩余或短缺情況計算生產量或采購量。物料需期計劃系統要求其庫存管理子系統建立和維護好物料出入庫和結存量的數據資料。這種數據資料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固定數據,又稱主數據,包括物料的代碼、名稱、材質、單價、供應來源(自制或外購)、供應提前期、批量政策、保險儲備量、庫存類別(按資金占用量劃分的ABC分類)等。這類數據說明物料的基本特征,在一定時期內不會變動。另一類是變動數據,它們有物料的現有庫存量、最小儲備量、最大儲備量、預留庫存量、預計到貨量等。

    庫存數據的準確性對物料需求計劃系統的成功運行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的準確度是衡量物料需求計劃系統實施績效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必須建立專門的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制度,做好數據的記錄和維護更新工作。

第五章  溫州錦豐不銹鋼公司MRP設計

第一節 設計流程圖

 

圖5-1 MRP流程圖

由流程圖分析可得:MRP物料需求計劃需要輸入的信息為物料清單(BOM)、庫存信息、主生產計劃MPS。輸出的信息為主生產計劃MPS、能力需求計劃CRP.

第二節 設計過程

一、 MRP展開圖

二、 毛需求展開

(一) 需求用量與需投產數量的展算

1.資訊來源:MPS與BOM

表5-1 MPS生產批

生產批號 #8603004

半成品型號 NA  4015

生產批量 1200Set

生產時段 3月第2周

生產大制程

  SA(分裝配)

表5-2 BOM

半成品:NA  4015

零件料號 品名規格 單位 標準單位用量 損耗率

KLM 3412 略 PCS    2 5%

KLT 4456 略 PCS 4 8%

NK  5223 略 PCS 3 4%

CM  6662 略 PCS 1 10%

CK  6315 略 PCS 5 6%

2.基本公式:生產批料項總需求量=生產批量*標準單位用料量*(1+損耗量)

表5-3 生產批需用5種料總量基本展算表

生產批號:#8603004

生產時段:3月第2周

生產大制程:SA

零件料號 

品名規格 

單位 

總需用量 

備                  注

KLM 3412 略 PCS 2520 1200*2*(1+5%)=2520

KLT 4456 略 PCS 5184 1200*4*(1+8%)=5184

NK  5223 略 PCS 3744 1200*3*(1+4%)=3744

CM  6662 略 PCS 1320 1200*1*(1+10%)=1320

CK  6315 略 PCS 6360 1200*5*(1+6%)=6360

需用料日期(時段)的展算

  根據生產批需用5料總量基本展算表,展算料項需用時段如下表

表5-4 展算料項需用時段表

生產批號:#8603004                            半成品型號:NA 4015

大制程:SA                                    生產批量:1200

零件料號 品名規格 單位 總需用量 應進料時段

KLM 3412 略 PCS 3月第1周 2520 3月第1周

KLT 4456 略 PCS 5184 3月第1周

NK 5223 略 PCS 3744 3月第1周

CM 6662 略 PCS 1320 3月第1周

CK 6315 略 PCS 6360 3月第1周

(二) 生產計劃別料項總毛需求量的集計

由于MPS的結構,也可能是同一生產批次,區分不同時段生產,因而轉化為細批去展算總需用料數量,這樣對采購而言,將最近各時段的“需料量”集計起來,一并采購,將達到經濟批量的效果,對作業效率也大有幫助。該項集計作業是以料項為中心,依據“生產計劃表”個別予以集計。以下是依據5種料的生產計劃表分別集計的表格。

表5-5 生產計劃表分別集計表格

生產計劃表:SA:860303                       料號:KLT4456

生產批號 需用時段 單位 毛需求量 產品型號

#8603004 3月第2周 PCS 5184 NA 4015

#8603016 3月第3周 PCS 1500 NA 4015

小計:6684

#8603016 3月第4周 PCS 3682 ND3321

生產計劃表:SA:860303                        料號:KLM3412

生產批號 需用時段  單位 毛需求量 產品型號

#8603004 3月第2周 PCS 2520 NA 4015

#8603016 3月第3周 PCS 1500 NA 4015

小計:4020

#8603016 3月第4周 PCS 3682 ND3321

生產計劃表:SA:860303                        料號:NK5223

生產批號 需用時段 單位 毛需求量 產品型號

#8603004 3月第2周 PCS 3744 NA 4015

#8603016 3月第3周 PCS 1500 NA 4015

小計:5244

#8603016 3月第4周 PCS 3682 ND3321

生產計劃表:SA:860303                        料號:CM6662

生產批號 需用時段 單位 毛需求量 產品型號

#8603004 3月第2周 PCS 1320 NA 4015

#8603016 3月第3周 PCS 1500 NA 4015

小計:2820

#8603016 3月第4周 PCS 6000 ND3321

生產計劃表:SA:860303                        料號:CK6315

生產批號 需用時段 單位 毛需求量 產品型號

#8603004 3月第2周 PCS 6360 NA 4015

#8603016 3月第3周 PCS 1500 NA 4015

小計:7860

#8603016 3月第4周 PCS 3682 ND3321

三、 凈需求復核

(一)凈需求量復核的內容與資訊來源

1.基本公式:

凈需求量=毛需求總量-現有庫存量-已訂未交量+應領未領量

2.資訊來源:

{1}毛需求總量——毛需求展算結果

表5-5 毛需求展算表

零件料號 品名規格 單位 總需用量

KLM 3412 略 PCS  2520

KLT 4456 略 PCS 5184

NK 5223 略 PCS 3744

CM 6662 略 PCS 1320

CK 6315 略 PCS 6360

{2}現有庫存量——庫存料賬系統

經查詢得知庫存狀況表如下:

表5-7庫存狀況表

日期:1986/03/10

零件料號 品名規格 單位 庫存量

KLM 3412 略 PCS 1858 

KLT 4456 略 PCS 3823 

NK  5223 略 PCS 6332 

CM  6662 略 PCS 8364 

CK  6315 略 PCS 565  

3.5種料號的凈需求計算

表5-8 凈需求表

料號KLT4456

(1)毛需求量 3月第2、3周 6684PCS  

 3月第4周 3682PCS  

 共計 10366PCS  

(2)現有庫存量  3823PCS  

(3)已訂未交量  0PCS  

(4)應領未領量  0PCS  

(5)凈需求量=凈需求量=毛需求總量-現有庫存量-已訂未交量+應領未領量

=10366-3823-0+0

=6543PCS

料號KLM3412

(1)毛需求量 3月第2、3周 4020PCS  

 3月第4周 3682PCS  

 共計 7702PCS  

(2)現有庫存量  1858PCS  

(3)已訂未交量  0PCS  

(4)應領未領量  0PCS  

(5)凈需求量=凈需求量=毛需求總量-現有庫存量-已訂未交量+應領未領量

=7702-1858-0+0

=5844PCS

料號NK5223

(1)毛需求量 3月第2、3周 5224PCS  

 3月第4周 3682PCS  

 共計 8906PCS  

(2)現有庫存量  6332PCS  

(3)已訂未交量  0PCS  

(4)應領未領量  0PCS  

(5)凈需求量=凈需求量=毛需求總量-現有庫存量-已訂未交量+應領未領量

=8906-6332-0+0

=2574PCS

料號CM6662

(1)毛需求量 3月第2、3周 2820PCS  

 3月第4周 6000PCS  

 共計 8820PCS  

(2)現有庫存量  8364PCS  

(3)已訂未交量  0PCS  

(4)應領未領量  0PCS  

(5)凈需求量=凈需求量=毛需求總量-現有庫存量-已訂未交量+應領未領量

=8820-8364-0+0

=456PCS

料號CK6315

(1)毛需求量 3月第2、3周 7860PCS  

 3月第4周 3682PCS  

 共計 11542PCS  

(2)現有庫存量  565PCS  

(3)已訂未交量  0PCS  

(4)應領未領量  0PCS  

(5)凈需求量=凈需求量=毛需求總量-現有庫存量-已訂未交量+應領未領量

=11542-565-0+0

=10977PCS

第三節 MRP實施前后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物料成本作業是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物料成本占總制造成本50%以上,影響成本與利潤最大。制造業雖也有成品貯存以配合銷售要求,但不像流通業單靠商品出入古城賺取利潤,制造業的主要目標是借生產過程獲取附加值,因此構成生產必須要素的原材料躍居最重要的地位。

根據數據統計,溫州錦豐不銹鋼制品公司的物料成本占產品銷售價的50%,由于企業沒有良好的物料管理從而導致利潤的流失。

溫州錦豐不銹鋼制品公司的年產值為5000萬,MRP前的物料成本占產品銷售價的50%,一年用料額為2500萬,該企業原為4個月平均存貨水準,即等于積壓830萬資金,以每月1%計息,則每個月“利息”支出(或機會損失)就達8.3萬。

企業實施MRP后,將庫存從4個月平均存貨水準降低到1個月平均存貨水準,則積壓資金僅約為200萬,利息每月僅為2萬,此成果等于每月節省了6.3萬利息支出,一年就節省了6.3*12=75.6萬,非常客觀。

由此可見,如果企業僅著眼于顯在的浪費改善與成本降低,疏忽遺漏潛在的浪費,是絕對不夠的。尤其在現今利潤微薄的企業環境下,要永續經營,就只有使企業的身段變得更輕盈靈活,如何使企業的管理輕、薄、短、小,確是責任重大。

第六章  研究總結與展望

第一節  研究總結

MRP是一種既要保證生產又要控制庫存的計劃方法。MRP過程是一個模擬過程。它根據MPS、BOM和庫存記錄,對每種物料進行計算,指出何時將會發生物料短缺,并給出建議,以最小的庫存量來滿足需求并避免物料短缺。

MRP把“需求時段”因素考慮在內,與“生產排程”完全整合;允許“安全存量”模式融合在內而不悖;把BOM當做展開核心,有了“適量”的結果。

(一) MRP大幅減低庫存,急速提高料品周轉率。

由于MRP是以“生產排程”的“用料需求時段”作“用料庫存”的依據,又以BOM用料標準為計算依據,因此理論上沒有“積壓庫存”的可能性。

(二) 大幅減少“呆料”發生率,減低呆料損失

(三) 適品、適量、適時供應需求,大幅減少停工待料工時損失。

(四) 事務作業效率大大提高

(五) 消除“超人”式管理模式,使管理工作更踏實、更可靠,更有持續性。

第二節  研究展望

MRP系統與任何事物一樣需要在運動中求生存和發展。MRP系統并非完美無缺,需要后人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創新才能有所發展。

一、MRP系統與其他現代管理系統的融合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為了應對變化日益頻繁的市場需求,各種新興的生產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也是層出不窮,它們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互為條件和基礎,共同作用,推動著企業生產運營管理的發展。因此MRP系統的運作過程中,應及時吸納其他系統先進的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以彌補自身的不足,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自身的生命力,延長生命周期。其他系統主要是:準時生產系統(JIT),精益化生產系統,敏捷制造系統,全面質量管理(TQM)系統,優化生產技術(OPT)系統等等。

二、MRP系統的新發展

MRP系統是以計劃管理和庫存控制為主線的生產管理系統,但這并不是企業管理的 全部。近年來,該管理系統有了許多新的發展:其一,MRP系統朝著更完善、更有效的方向發展,其二,MRP系統朝著ERP系統方向發展。

所謂ERP是從MRP(物料資源 計劃)發展而來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它擴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應鏈管理,它跳出了傳統企業邊界,從供應鏈范圍去優化企業的資源,是基于網絡經濟時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統。它對于改善企業業務流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ERP系統是一個在全公司范圍內應用的、高度集成的系統。數據在各業務系統之間高度共享,所有源數據只需在某一個系統中輸入一次,保證了數據的一致性。      

【參考文獻】

[1]方慶琯. 現代物流設施與規劃[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陳榮秋等.生產與運作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崔介何.企業物流[M]北京:中國出版社,2002

[4]闡樹林、劉贛、曾健民,基于OPT的生產作業計劃與控制系統設計[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0.5(5):36-40

[5]史安明,梁培志,易平等. 面向精益生產的庫存管理關鍵技術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 2006(S1); 294-296

[6]基于MRPⅡ的庫存控制模型研究[J]. 中國機械工程, 2002,(24)

[7]趙倩.生產物流規劃分析與生產調度技術的研究現狀與趨勢[J]. 科學創新導報, 2008(9):63-64

[8]李學詩.改善工廠物流必須抓住車間這個重點[J].物流技術, 2008.27(10):215-217

[9]楊茂盛 孫澤萍.精益物流系統的工廠布局優化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8(5):160

[10]盧榮東. 實現高效生產物流[J].汽車制造業 2007(02):30-32

[11]包菊芳.定制生產企業生產物流優化研究[J].物流技術,2008,27(8):163-165.

[12]Kosturiak Jan,Gregor Milan.simulation in production system lifecycle[J].Computer in industry,1999.38:159-172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1.14(2):68-77

[13]程國全等著.物流設施規劃與設計[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3.

[14]朱耀祥,朱立強.設施規劃與物流[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15]蔡瑾,段國林.二維自動布局系統的研究與應用[D].河北:優秀博士碩士論文庫,2003.l-2.

[16]齊二石.物流工程[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9-11.

[17]張承謙.物流分析在機械行業技改中的應用[J].合肥:機械管理開發,1996年第三期.

Opl Res Soc,1999,50:1176-1182

[27]G.Padmanabhan, Prem Vart.EOQ Models for Perishable Items under Stock Dependent Selling Rate[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asearchz,1995(86),281-292.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asearch,2000(124),550-559.

[20]Narayanan V.,Raman A.,Kraiseburd S.Contracting for Inventory in a Distribution Channel with Stochastic Demand and Substitute Products. Working paper,2002,Harvard Business School

[21]S.M.Disney, A.T.Potter, B.M.Gardner. The impact of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on transport operation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2003,39,363-380

[22]George Kuk. Effectiveness of vendor-managed inventory in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determinants and outcomes[J].Information&Management,2004,41,645-654

[23]Cetinkaya, C.Y.Lee. Stock replenishment and shipment scheduling for vendor-managed inventory systems. Management Sci.2000,46:217-232

致  謝

本論文是在毛禹忠導師的殷切幫助和悉心指導和下完成的。從開題報告的修改、論文的架構擬定到草稿的反復斟酌,他都給予了極大的幫助,提出了許多非常寶貴而又切合實際的意見,直到整篇論文的最終修定,毛導師撥冗詳閱,逐字斧正。

在指導論文的同時,毛導師嚴謹的治學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讓我深深地銘記,讓我永遠記得不論做學問還是做工作就應該是這種精神和態度!并且這對于我的一生將受用不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水| 若羌县| 夏津县| 西平县| 桦甸市| 伊川县| 凤庆县| 泰宁县| 望谟县| 隆林| 霍林郭勒市| 齐河县| 中山市| 鲜城| 木兰县| 井冈山市| 仙桃市| 宜宾县| 会理县| 东兰县| 正安县| 工布江达县| 昔阳县| 正蓝旗| 中阳县| 平山县| 泽普县| 福泉市| 县级市| 威信县| 荣昌县| 平阳县| 蛟河市| 福海县| 措勤县| 沅陵县| 大冶市| 赣榆县| 成安县| 九寨沟县| 洪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