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 16:06: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環境分析小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營銷理念嚴重滯后。在長期壟斷體制的影響以及桎梏下,通訊企業在營銷理念方面嚴重滯后,已經明顯的與通訊行業發展要求相脫節,目前通訊企業在市場營銷理念方面的滯后主要凸顯在創造營銷理念尚未樹立。適應需求、滿足需求的營銷理念目前在通訊行業企業大行其道,通訊企業管理層以及營銷人員普遍缺少創造需求的理念,直接導致通訊企業營銷活動開展不力。
2.營銷人才極度匱乏。隨著通訊行業市場營銷環境的變化,這給通訊企業營銷工作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能力、素質要求,目前通信企業營銷方面的人才極度匱乏,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就是長期以來通訊企業的憑借壟斷地位生存無憂,對市場營銷工作重視不足,市場營銷被邊緣化,在營銷人才的培養以及引進方面投入明顯不足,導致企業當前營銷人才的缺少。
3.營銷環境分析缺位。營銷環境分析是市場營銷開展的基礎,市場營銷環境分析為市場營銷決策提供基本的資料,市場營銷環境分析的缺位意味著通訊企業市場營銷決策是閉門造車,缺失基本的營銷決策依據,很容易導致營銷策略與環境的脫節,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營銷效果。目前通訊企業市場營銷之所以問題重重,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市場營銷環境分析的缺位,在市場營銷中,企業管理層沒有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進行企業市場營銷環境的分析。實踐證明,任何市場營銷活動都處于一定的營銷環境之中,如果沒有對于營銷環境有一個全面而具體的把握,閉門造車進行營銷決策,就很容易導致決策失誤。
4.營銷手段比較單一。目前通訊企業在營銷手段方面存在單一的問題,很多的通訊企業管理者每每提到市場營銷就將其等同于做廣告、價格戰等,不可否認廣告與價格等都屬于市場營銷的重要內容,但是絕對不是全部,如果市場營銷局限于做廣告、價格戰,必然會導致企業營銷活動出現效果走低的情況。
二、新時期通訊企業市場營銷具體策略
1.樹立創造營銷理念。在營銷理念方面,通訊企業要顛覆既有的陳舊的市場營銷,及時學習把握通訊行業營銷領域出現的各種新的營銷理念,做到營銷理念的與時俱進,在這些新的營銷理念的指導下更好的開展市場營銷工作。通訊企業目前重點是要樹立創造營銷的理念,“偉大的企業創造需求,優秀的企業滿足需求”,這一營銷論斷逐漸成為市場營銷工作者的共識,當前我國通訊行業正在逐步進入典型的買方市場,市場容量日趨飽和。
2.加強營銷隊伍建設??紤]到企業營銷各項具體活動最終都需要落實到每一個工作人員身上,因此是否有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營銷人才隊伍將會直接影響到通訊企業營銷工作的順利開展。針對目前通訊企業營銷人才極度匱乏這一的問題,通訊企業應加強營銷隊伍建設,一方面要極大人才引進力度,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發展空間吸引更多的優秀營銷人才加盟,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加強營銷人才的培養,構建企業內部的營銷人才培養體系,借助于在職培訓、脫產培訓等方式更新、提升營銷人員的知識與技能,構建多元化的人才培養形式,為企業營銷活動的開展夯實人才基礎,確保營銷活動更加有效的開展。
3.加強營銷環境分析。營銷環境分析是通訊企業做好市場營銷析工作的基礎,只有對企業的市場營銷環境有一個全面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夠更好的制定出來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營銷策略。通訊企業要高度重視市場營銷環境分析工作,設置專門的崗位進行市場營銷環境信息的收集,并進行深入的分析,營銷環境分析涉及到宏觀環境分析、行業環境分析以及企業內部環境分析,宏觀環境分析主要涉及到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文化環境、技術環境等四個方面,從行業環境來看,行業環境方面要重點注意競爭對手的情況,根據競爭對手的情況,來進行營銷策略的調整。企業內部環境方面,主要分析本企業產品優勢、財務狀況等內容。市場營銷緊緊圍繞市場營銷環境進行調整優化,確保營銷策略與環境之間的匹配。
4.拓展市場營銷手段。市場營銷手段方面,通訊企業要的積極創新,大膽借用,凡是有益于企業營銷效果提升的手段都可以引用。在營銷手段拓展中,通訊企業應牢牢把握企業產品體驗這核心原則進行營銷手段的創新,對于廣告營銷以及價格營銷這兩種主導的營銷策略進行調整,配合微博營銷、網絡營銷、文化營銷、公益營銷等手段,整合各種市場營銷手段,實現營銷合力,帶動營銷水平提升。
三、小結
新的一年你需要做好職業規劃
1、新的一年需要做總體職業目標規劃
年度職業目標應立足于自身的發展,從內生涯和外生涯兩個方面進行,可以短期(1年)、中期(3-5年)、長期(5-10年)不同時間跨度進行規劃。內生涯包括從事工作時的知識、觀念、能力、經驗、成果、心理素質以及內心感覺等方面。外生涯包括工作時的職務目標、工作內容、工作環境、經濟收入、工作時間、工作地點等。
2、新的一年需要做明確行動規劃
這個流程主要是分析自己與理想目標的差距及其如何進行彌補,可以從工作狀況、崗位要求以及學習充電三個方面進行規劃。今年能夠挑戰的新目標是多少?從銷售員到銷售主管,除了要有出色的業績外,其他能力要求具體是什么?自己的能力與主管的崗位要求差距有多大?如果想要達到年度目標,自己具體的行動計劃是什么?需要進行哪些學習,采取怎樣的方式,在什么時間段完成。讓自己發揮最大的潛力,使得自己能夠獲得很高的層次,能取得自己可以獲得的最大成功。
3、新的一年需要做加強執行能力規劃
定出目標做出計劃,不能只是白紙黑字寫了就不管了,而應該讓自己行動起來,依照既定的規劃進行實施。只有按規劃去實施了,才有可能接近自己的目標,要知道羅馬不是一天建起來的,成功也不是從天而降的。付出不一定得到,但不付出肯定得不到。
職業規劃的格式
1、職業規劃認識自我的格式
(三號黑體居中,行距20磅)結合相關的職業生涯規劃測評報告對自己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小四號宋體,行距20磅,首行縮進2字符)。個人基本情況(四號黑體,段前0.5行,段后0.5行,單倍行距)(小四號宋體,行距20磅,首行縮進2字符,以下按此標準排版。自我分析小結:我的職業興趣、性格特征、職業價值觀、學習風格和技能的優劣勢,所對應的崗位特質,適宜和不適宜的工作等。
2、職業規劃環境分析的格式
外部環境分析,參考職業生涯規劃測評報告建議,對影響職業選擇的相關外部環境和目標職業進行系統的分析。家庭環境(小四號黑體,以下按此要求排版)。學校環境,如學校特色、專業學習、實踐經驗等(簡要綜合分析)。社會環境,如就業形勢、就業政策、競爭對手等(簡要綜合分析)。行業分析,(如××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人職匹配分析)。目標職業分析,(如目標職業的工作內容、工作要求、類型、地域、發展前景,人崗匹配分析等,目標職業一般分幾個選項來分析)。
3、 職業規劃中職業目標的格式
職業目標的確定,根據自我分析和環境分析,得出我的職業生涯目標的三個選項:生涯目標1、生涯目標2、生涯目標3,為選擇最佳的職業生涯目標,制作決策平衡單如下:決策平衡單,考慮因素,重視程度(權重)重視程度 職業生涯目標的選擇。生涯目標1 生涯目標2 生涯目標3。自己物質方面的得失,收入情形,健康狀況,工作時間,休閑生活。
職業規劃的注意事項
1、職業規劃注意誤心浮氣躁
職業規劃書的寫作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完成的事,需要我們對自身進行不斷探索和分析,了解自己,因此,要避免心浮氣躁的心態;在使用職業規劃測評工具時,要注意依據自己的直覺或者內心傾向作出選擇,這樣才能保證結果的準確性。
2、職業規劃注意慎重決定下一個工作
在您開始未來的職業生涯之前,一定要認真考慮您理想中的工作。您理想的職業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最關鍵的是,您一定要樂在其中。您是否樂于為其它的同事承擔責任?您喜歡和人打交道還是擺弄技術?你希望自己創業嗎?您希望成為一位藝術家、一位設計師、一名熟練的工程師,還是一名管理人員?在您為構建未來的職業生涯之前,請明確您的目標。
3、 職業規劃注意為未來做準備
為了明天的夢想,今天就要進行準備。一刻也不要耽擱。現在就更新您的履歷,并且定期持續對其更新。明天您也許就會看到夢想實現的曙光。為此,您需要準備一份專業的履歷,準備好為您的雇主展現潛力無窮的你吧!
猜你喜歡:
1.個人如何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2.新入職個人職業規劃范文
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進口品牌汽車產品價格下探,自主品牌隨著研發及成本控制能力的增強,逐步提升了產品的性價比,作為合資品牌的上汽通用受到了上下兩股壓力。一方面,與自主品牌相比,上汽通用的產品優勢不在,鑒于購買者的選擇性比以往更多,直接導致議價能力下降,雙方不可避免地陷入同質化競爭;另一方面,與進口品牌相比,一旦價格差距縮小,直接導致了上汽通用的競爭力下降。此外,互聯網技術不斷深入、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費者不再滿足于汽車僅僅作為一個代步工具,越來越注重汽車所帶來的生活價值,汽車產品也將作為移動終端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更豐富的體驗。
本文通過鉆石模型、五力模型、標桿化分析法模型對上汽通用的外部環境、內部環境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為上汽通用制定了差異化戰略,使上汽通用抓住中國汽車消費升級帶來的機遇,在國內汽車行業取得新的突破。
Abstract
Automobile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odays world economy. The degre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pularity of its automobiles.In modern society,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maintains the lifeline of the entire economy and drives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The Chinese auto market is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The price of imported brand auto products dropped, and the independent brand gradually improved the cost performance ofthe products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RD and cost control capabilities. As a joint venture brand, SAIC GM was under pressure from the top and bottom. On the one hand, SAICGMs product advantage is not compared with its own brand.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purchasers selectivity is more than before, it directly leads to a decline in bargaining power,and the two parties inevitably fall into homogenization competition; on the other hand,with imported brands In contrast, once the price gap narrows, it directly leads to a decline i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AIC GM. In addition, Internet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deepen and living standards are increasing. Consumers are no longer satisfied that cars are only used as a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an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life value brought by automobiles. Automobile products will also serve as mobile terminals for peoples lives and Work brings a richer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SAIC General by Diamond Model, Five-Force Model and Benchmarking Analysis Model,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and develops a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for SAIC GM. Let SAIC GM seize the opportunity brought by Chinas auto consumption upgrade and make new breakthroughs in the domestic auto industry.
Keywords : Diamond Model; Five-Force Model; Benchmarking Analysis Model;Consumption Upgrade;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第 1 章 緒論
本章將對論文的選題背景,撰寫的目的和研究意義進行介紹,其中將會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基本研究思路做重點闡述,同時概述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及創新點。
1.1 研究背景。
汽車在當今世界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汽車產業具有非常大關聯度的特性,汽車產業在其自身逐步發展的同時,還可以帶動將近 160 多個的上下游產業,從而進一步促進整個經濟的蓬勃發展。汽車工業的發展帶動的上游產業有:鋼鐵業、電子業、橡膠業、化工業、有色金屬業、塑料業等;下游產業有:道路建設、金融服務業、保險業、汽車維修服務業、旅游業等。根據發達國家的汽車發展歷程:汽車工業增值 1元,上游產業增值 0.66 元的,下游產業增值 2.73 元。另外,汽車行業不僅僅給一個國家提供了直接的就業機會,同時又促進了較大比例的間接就業,汽車產業每提供一個就業崗位,可給其相關的產業帶來 8 個就業崗位。
中國汽車產業創立于 20 世紀 50 年代,到現在歷經發展六十多年,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車型體系。汽車產業是社會化程度很高的產業,它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汽車行業的影響力是十分巨大的。所有的產業會與配套的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相互影響,關系密不可分。汽車行業包羅萬象,不僅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尖端的科學技術,更需要勞動力的輸入。資本主要包括資金和設備,與之相關的就是金融服務和制造設備的提供,進一步細化,牽涉到機械設備、加工工藝、生產原材料等。這一切都離不開配套產業。另外,在銷售和售后之中,還涉及到銀行、銷售商、保險等第三產業??梢哉f,汽車行業幾乎同所有的行業都有聯系。其次,汽車行業能夠創造巨大產值。一種產品,雖然銷售價格高,但是產能小,最終導致產值很低;同樣,如果產能充足,但是銷售價格低,它所創造的產值一樣不高。只有銷售價格高并且產能大,才能為社會創造巨大產值。隨著汽車產量的增長,汽車產業創造的產值增加。汽車技術水平含量日益提高,汽車用途不斷擴展,汽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影響巨大。另外,如果汽車產業景氣,能夠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就世界范圍的統計來看,在一些汽車生產大國,汽車行業或與汽車行業相關的配套產業所提供的就業機會總和占據了全國的 15%到 25%,美國及歐洲等主要汽車大國平均每 6 個就業機會中就有 1 個就業機會是與汽車產業相關聯的,也就是說從事汽車行業或與汽車行業相關的配套產業的就業人數占到全國總就業人數的 14%17%,中國無論在汽車產量還是保有量方面都相對較少,但是車行業或與汽車行業相關的配套產業的就業人數己經達到了相當規模。
國家經濟發展持續利好,人民消費需求旺盛。鑒于目前中國汽車的千人保有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隨著社會發展的日趨均衡,中國市場對汽車的需求將進一步提升,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國家政策的頒布指明了未來汽車行業將呈低碳化、綠色化趨勢發展,汽車制造商需要進一步研究節能技術。傳統能源方面,發動機的做功效率需要進一步提升,無論是缸內直噴還是進氣歧管噴射方式,都要保障燃料更充分的燃燒,尤其是針對柴油車,催化轉化器中的貴金屬含量以及顆粒捕集器的功能是決定排放影響的關鍵因素,同時燃料的品質有待進一步提升,需要在提煉技術上取得突破。新能源方面,隨著補貼政策的縮緊,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傳統能源終究將被新能源所替代。企業只有在新能源開發技術上深耕細作,才能獲得政府補貼,實現自我的持續造血,一旦技術壁壘無法攻破,又會對企業的生存帶來巨大困境。
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在傳統能源市場,隨著自主研發及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原先在低端市場競爭的自主品牌,又對配置進行了升級,由此合資品牌受到了巨大沖擊。與自主品牌相比,同一價格梯度內自主品牌的產品配置更高,合資品牌的優勢不在,同時消費者的可選性比以往更多。鑒于此,雙方不可避免地陷入同質化競爭,開展價格戰。在新能源市場,國家政策放開,互聯網企業加入造車行業,主推綠色產品,大量的資金投入,使這些新勢力企業能夠提供高收入的職位,傳統汽車制造企業人才大量流失,新勢力對已有企業構成了一定威脅。此外,互聯網技術不斷深入,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費者不再滿足于汽車僅僅作為一個代步工具,越來越注重汽車所帶來的生活價值。以互聯網為載體,配備大尺寸的液晶電視,通過外接衛星電視進行信號傳輸,進一步豐富對娛樂享受的要求;通過手機系統對車內設備的一體化智能控制,進一步滿足乘坐的舒適性及方便性;利用互聯網的導航系統給人們的出行帶來方便。
1.2 研究對象。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7 年 6 月 12 日,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用汽車公司共同出資組建而成。上汽通用產品一經推出,在中國市場引起強烈反響,一方面是通用汽車百年品牌的價值和影響力作用,另一方面是通用汽車團隊在進入中國市場前做好了詳細的調研,確保產品與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相契合。
合資企業中,上汽通用是第一家實行多品牌戰略的,由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品牌組成,車型產品覆蓋面廣。早期多品牌戰略準確抓住了市場定位、滿足了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為日后的擴張奠定了基礎。
1.3 研究意義。
1.3.1 理論意義。
鉆石模型適用于對一個行業的宏觀環境進行分析。從中可以總結出企業在該行業的競爭狀況,為后續的戰略制定提供參考依據。通過運用鉆石模型,為企業制定長期發展戰略提供了有力的參考依據,有利于驅動企業創新轉型,建立競爭優勢,從而帶動行業發展;五力模型適用于對一個行業的競爭環境進行分析。各企業參與到市場競爭中,競爭的激烈程度、規模的大小可以概括為五種力量。通過運用五力模型,為企業制定競爭戰略,在產品質量、營銷策略、渠道關系等方面建立競爭優勢,在行業中樹立標桿;標桿化分析法模型適用于企業經營的總體狀況與競爭對手或業內一流企業作對照分析。通過運用標桿化分析法模型,可以獲得有價值的情報,進一步改進本企業的經營狀況,制定好相應的趕超目標。
1.3.2 實踐意義。
通過運用鉆石模型分析中國汽車行業宏觀環境,得出結論:國家經濟發展持續利好,人民消費需求旺盛。隨著社會發展的日趨均衡,中國市場對汽車的需求將進一步提升,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國家政策的頒布指明了未來汽車行業將呈低碳化、綠色化趨勢發展,汽車制造商需要進一步研究節能技術。
通過運用五力模型分析中國汽車行業競爭環境,得出結論:進口品牌汽車產品價格下探,自主品牌隨著研發及成本控制能力的增強,逐步提升了產品的性價比,作為合資品牌的上汽通用受到了上下兩股壓力,陷入同質化競爭。此外,互聯網技術不斷深入,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費者不再滿足于汽車僅僅作為一個代步工具,越來越注重汽車所帶來的生活價值。
基于外部因素分析,同時結合標桿化分析法模型,進一步為上汽通用差異化戰略的制定明確了方向。
【由于本篇文章為碩士論文,如需全文請點擊底部下載全文鏈接】
1.4 文獻綜述
1.5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5.1 研究內容
1.5.2 研究方法
1.6 本文創新點
第 2 章 理論基礎
2.1 鉆石模型
2.1.1 鉆石模型的內涵
2.1.2 鉆石模型的意義
2.2 五力模型
2.2.1 五力模型的內涵
2.2.2 五力模型的意義
2.3 標桿化分析法模型
2.3.1 標桿化分析法模型的內涵
2.3.2 標桿化分析法模型的意義
2.4 本章小結
第 3 章 上汽通用的外部環境分析
3.1 全球汽車行業發展概況及趨勢
3.2 中國汽車行業發展概況及趨勢
3.3 中國汽車行業的宏觀環境分析
3.3.1 生產要素
3.3.2 需求狀況
3.3.3 政府因素
3.3.4 發展機會
3.4 中國汽車行業的競爭環境分析
3.4.1 新進入者威脅
3.4.2 現有競爭者
3.4.3 賣方議價能力
3.4.4 買方議價能力
3.4.5 替代產品壓力
3.5 外部環境對上汽通用戰略制定的影響
3.6 本章小結
第 4 章上汽通用的內部環境分析
4.1 標桿化分析上汽通用與上汽大眾
4.1.1 規劃形成過程對比
4.1.2 產品規劃對比
4.1.3 組織機構及管理方式對比
4.2 上汽通用面臨的主要問題
4.2.1 產品銷量下滑
4.2.2 用戶滿意度下降
4.2.3 產品設計存在缺陷.
4.3 原因分析
4.3.1 產品同質化
4.3.2 缺乏差異化服務和渠道
4.3.3 市場響應能力下降
4.4 內部環境對上汽通用戰略制定的影響
4.5 本章小結
第 5 章 上汽通用的差異化戰略
5.1 上汽通用差異化戰略的制定依據
5.1.1 上汽通用的優劣勢分析
5.1.2 同質化競爭對上汽通用的影響分析
5.1.3 消費需求升級對上汽通用的影響分析
5.2 上汽通用差異化戰略的制定方向
5.2.1 產品差異化
5.2.2 服務差異化
5.2.3 形象差異化
5.3 本章小結
第 6 章 上汽通用差異化戰略的實施保障
6.1 明確核心競爭力
6.2 完善體系管控
6.3 創新體制機制
6.4 加強隊伍建設
6.5 本章小結 第 7 章 總結
汽車在當今世界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汽車產業具有非常大關聯度的特性,汽車產業在其自身逐步發展的同時,還可以帶動將近 160 多個的上下游產業,從而進一步促進整個經濟的蓬勃發展。汽車工業的發展帶動的上游產業有:鋼鐵業、電子業、橡膠業、化工業、有色金屬業、塑料業等;下游產業有:道路建設、金融服務業、保險業、汽車維修服務業、旅游業等。根據發達國家的汽車發展歷程:汽車工業增值 1元,上游產業增值 0.66 元的,下游產業增值 2.73 元。另外,汽車行業不僅僅給一個國家提供了直接的就業機會,同時又促進了較大比例的間接就業,汽車工業每提供一個就業崗位,可給其相關的產業帶來 8 個就業崗位。
國家經濟發展持續利好,人民消費需求旺盛。鑒于目前中國汽車的千人保有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隨著社會發展的日趨均衡,中國市場對汽車的需求將進一步提升,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國家政策的頒布指明了未來汽車行業將呈低碳化、綠色化趨勢發展,汽車制造商需要進一步研究節能技術。傳統能源方面,發動機的做功效率需要進一步提升,無論是缸內直噴還是進氣歧管噴射方式,都要保障燃料更充分的燃燒,尤其是針對柴油車,催化轉化器中的貴金屬含量以及顆粒捕集器的功能是決定排放影響的關鍵因素,同時燃料的品質有待進一步提升,需要在提煉技術上取得突破。新能源方面,隨著補貼政策的縮緊,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傳統能源終究將被新能源所替代。企業只有在新能源開發技術上深耕細作,才能獲得政府補貼,實現自我的持續造血,一旦技術壁壘無法攻破,又會對企業的生存帶來巨大困境。
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在傳統能源市場,隨著自主研發及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原先在低端市場競爭的自主品牌,又對配置進行了升級,由此合資品牌受到了巨大沖擊。與自主品牌相比,同一價格梯度內自主品牌的產品配置更高,合資品牌的優勢不在,同時消費者的可選性比以往更多。鑒于此,雙方不可避免地陷入同質化競爭,開展價格戰。在新能源市場,國家政策放開,互聯網企業加入造車行業,主推綠色產品,大量的資金投入,使這些新勢力企業能夠提供高收入的職位,傳統汽車制造企業人才大量流失,新勢力對已有企業構成了一定威脅。此外,互聯網技術不斷深入,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費者不再滿足于汽車僅僅作為一個代步工具,越來越注重汽車所帶來的生活價值。以互聯網為載體,配備大尺寸的液晶電視,通過外接衛星電視進行信號傳輸,進一步豐富對娛樂享受的要求;通過手機系統對車內設備的一體化智能控制,進一步滿足乘坐的舒適性及方便性;利用互聯網的導航系統給人們的出行帶來方便。
上汽通用在戰略規劃形成過程環節,由于考核指標分解后,對突破方向的支撐目標并未單列,導致質量功能分配不明確,缺乏對于達成既定目標的支撐;在產品規劃形成過程環節,缺乏應對市場的敏感性,同時車型平臺又處于一個弱矩陣組織,容易形成人浮于事的狀況,整體運行效率不高;在產品規劃環節,缺乏路徑明確的技術型譜支持,缺乏服務型譜帶來的清晰的目的性,導致其在新能源新技術的發展方向上響應速度偏慢;在組織機構及管理環節,忽視了團隊自身的持續學習要求。
基于內外部環境分析,為避免同質化競爭、滿足用戶的消費升級需求,上汽通用需要實施差異化戰略。在產品差異化過程中,上汽通用需要做進一步的市場細分,從而凸顯競爭優勢;在服務差異化過程中,為滿足消費升級需求,上汽通用需要提供個性化改裝服務、跨品牌維修服務以及車輛信息智能推送服務;在形象差異化過程中,上汽通用需要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
目前,上汽通用的組織結構主要是基于功能型的。主要是滿足市場運作的需要。
一方面,有利于集中資源優勢,提高經營效率。行業容易控制全局,對企業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各部門的分權和專業管理的難以融合。這項工作很難協調。機制臃腫,功能不明顯。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優化組織結構,為有效實施差異化戰略提供保障。對差異化戰略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異常問題與現象,及時組織調查與分析研究,召開專題會議及時研究解決,有效提升決策效率。此外,上汽通用應重視建立和完善人才管理的競爭機制、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進一步加強對員工的認識和理解,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們發揮人才隊伍的合力,充分發揮各自的效能,更好地為實施公司的差異化戰略做出貢獻。
隨著“xx”即將結束,“十三五”發展目標與綱領陸續出臺。近日,據媒體報道,“十三五”期間低碳環保將是主線。與此同時,在冬奧會的助力下,張家口將建設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為京津冀的協同發展提供清潔能源,并在全國形成示范效應。上述利好事件下,預計我國新能源產業即將迎來爆發期。
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指的是傳統能源之外的、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含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核能與汽車新能源等。近年,在傳統能源供應日趨緊張,環境保護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新能源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戰略。十三五期間國家依舊“主打”低碳綠色,從產業角度來看,光伏、風電與核電等清潔發電產業將獲得利好。
光伏是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簡稱,指的是可以將太陽能輻射轉換為電能為用戶供電的系統,分為并網與獨立式,并網式具有成本低、環保等特點,正成為光伏行業主流。并網式發電又分為地面電站與分布式光伏,我國太陽能市場以地面電站為主,分布式光伏只占有20%市場。不過考慮到地面電站需要大量土地,我國東中部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并不適用地面電站,因此分布式光伏近年被大力推廣。
20xx年第一季度,我國并網式太陽能發電裝機為1758萬千瓦,為去年同期的4.4倍,西部地區地面光伏電站建設對其貢獻巨大,而受融資、并網以及商業模式等因素困擾,我國分布式光伏進展緩慢。不過,光伏“十三五”規劃即將出臺,預計在政策影響下,光伏累計裝機目標可能由最初的100GW進一步上調,分布式光伏難題將逐步解決。
我國風能資源豐富,陸地與海上可開發與利用風能共計10億瓦,業界統計如果風能被全部開發,可以滿足我國目前的用電需求。我國是全球風電裝機增長速度最快、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的國家,風電并網裝機已達到7500余萬千瓦。不過,作為世界風電第一大國,局部地區棄風的“生長痛”也困擾著業界。
對此,業界認為,解決棄風問題要追根溯源,理清上游規劃環節,加強管理與科學規劃,讓風電發展和電網消納均衡同步;建設遠距離、大容量的電力輸送通道,構建全國乃至更大范圍的風電消納市場。根據國家規劃,風電十三五累計裝機目標大概率將上調到250GW,風電行業有望破局。
核電采用核裂變的方式釋放巨大能量發電,與光伏和風電相比,核電具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又不存在水電季節性等弊端,因而正成為我國重點推廣的新能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現役核電機組數量達23臺,從未發生過二級以上事故與事件;在建核電機組為26個,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建機組質量受控。20xx年一季度我國核電發電量占比約為2.7%,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2%,這為我國核電產業發展帶來想象空間。
隨著沿海核電項目不斷建設、內陸核電釋放開啟信號,預計至2030 年,國內核電總裝機量將達到1.5~2億千瓦,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將達到6%至8%。
目 錄
第一章 項目總論
一、項目背景
二、項目簡介
三、可行性與必要性分析
四、項目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五、可行性報告編制依據
第二章 項目建設單位介紹
第三章 市場分析
一、市場環境分析
二、市場現狀及需求前景分析
三、市場需求預測
四、市場分析小結
第四章 產品介紹
一、產品簡介
二、產品特點
第五章 技術工藝
一、技術方案介紹
二、技術路線
第六章 項目運營及發展規劃
一、運營模式
二、組織架構
三、勞動定員
四、盈利模式
五、發展規劃
第七章 項目選址
一、項目選址
二、項目建設地概況
第八章 工程建設方案
一、工程布局
二、設計依據
三、項目用地規劃
四、用地規劃指標
第九章 節能、節水
一、編制依據
二、節能措施
三、節水措施
第十章 環境保護
一、建設期環境影響分析與保護措施
二、運營期環境影響分析與保護措施
三、環境保護綜合評價
第十一章 項目職業安全衛生與消防
一、安全衛生
(一)設計依據
(二)危險因素分析
(三)安全衛生措施
二、消防設計
(一)設計依據
(二)消防設計
(三)消防措施
(四)消防人員
第十二章 項目建設進度
一、項目實施各階段
(一)前期工作
(二)資金籌集安排
(三)勘察設計和設備訂貨
(四)施工準備
(五)土建施工
(六)竣工驗收
二、項目實施進度表
第十三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一、投資估算范圍
二、投資估算
(二)固定資產投資
三、資金籌措
第十四章 財務評價
一、基本假設
二、收入與成本費用估算
(一)收入與稅費預測
(二)總成本預測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財務評價小結
第十五章 社會效益分析
第十六章 項目綜合評價
一、項目可行性分析結論
1.職業興趣
我屬于社會型、管理型、常規型的人,而我學習的會計電算化專業是一個充滿縝密、忠誠可靠的專業。所以我認為我很適合學習這個專業。
2.職業能力
通過上述的測試得知,我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校期間我學習了《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經法規》《納稅實務》《財務管理》等專業課程,并且能夠熟練的操作會計軟件等一些專業電子工具。利用節假日期間在校內外參加與專業相關的社會活動,積累了很多經驗。在校期間我擔任了系部的團支部副書記,因此在處理老師和同學之間的關系有很強的能力,對人對事能夠保持一種公正的態度,在同學和老師的心里是一個平和但不失公道的人,我認為這是我的優勢,也是我學習這個專業,以后從事這個專業必備的素質。
3.個人特質
4.職業價值觀
我認為在當今這個物質至上充滿浮躁的時代里,遵守職業道德做個有道德修養的人是很必要的,就像是從事會計專業的我們如果不能保持一顆正直、公平的品格,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是很難在這個專業上立足的。
5.自我分析小結
以上是我的自我分析小結,可能會有些差距,我知道我是一個很普通的女孩,可是我有著堅強的個性和誠懇的態度,今后,我還要不斷地鍛煉自己,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個性,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而我一直堅信,人的一生不能只為了追逐金錢和奢侈的生活。
職業分析
1.家庭環境分析
1993年出生在一普通家庭,父親和母親都是個體戶,由于家里經營一個店面,從小我就幫助店里從事一些記賬、算賬、做賬的收銀工作。所以我從小就對數字非常敏感,想要從事有關方面的工作,于是我報考了會計電算化專業。加之平時接觸很多的人所以養成了獨立自主活潑開朗的個性。作為一個傳統的中國家庭,家庭的友好團結很重要,在我們家族中家人相互間友好相處,以及父輩平時對待朋友熱情誠懇,使得自己養成了待人熱情誠懇,對待集體團結有好,自己能做的事決不向人請求幫助的性格,我認為這正是會計行業所需要的,也是我的家人賦予我的。
2.學校環境
我就讀的學校是徐州經貿高等職業學校。就讀的管理系是以就業為導向,積極開展校企合作。近年來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同時突出“職業技能”培養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系部聯合學校企業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技能大賽,可以加深專業技能鍛煉自己。同時學校積極推行“多證制”――級我在校期間先后考取收銀員證、會計從業資格證、一級B證書、英語等級證和一些證件。學校環境很優美也很優越,讓我在寓教于樂的情環境下積極努力地學習生活,我很感謝我的學校。
3.職業環境分析
第一種是“做會計的”。即從事會計核算、會計信息披露的狹義上的會計人員,全國大約有1200萬人;
第二種是“查會計的”。全國目前大約有15.5萬名注冊會計師以及為數不少的單位內部審計人員;
第三種是“管會計的”。也就是總會計師或“CFO”,全國大約有5萬人。
現在的就業狀況是初級會計人才供大于求,而中高級會計人才成為緊缺人才。而我屬于初級會計人員,在剛剛走入職場的時候我會好好學習經驗,然后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高級會計人員。
4.職業分析小結
對于會計這個永不敗落的行業,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并不簡單,選擇從事這個行業的同學很多,對專業的要求很嚴格,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專業技能進行不斷充電,拓展視野,學習內控,只有這樣才能在眾多人才中脫穎而出。而我本人有耐心、不浮躁,對數字很敏感,對會計行業有一定興趣,所以我會不斷提升自己,爭取更大的成就。
職業定位
作為一個有思想的新女孩,雖然自己比較喜歡新的東西,喜歡不斷追求和挑戰新的事物新的東西,但是父母都希望我能夠將來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不希望我有太多的波折。所以我畢業后便會找一和自己專業對口的企業,可能剛開始工資不會太高,但我會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使之上升。
職業定位結論
實際職業目標的具體行動計劃
1.短期目標(2011-2013)
短期小結
以上是我對于在校期間的短期計劃,走出校門,我的計劃還在不斷地開展,包括5年的中期計劃和10年的長期計劃。
2.中期目標(2013-2018)
第一年進入企業跟著有經驗的老會計學做賬。
第二年擴展自己的人脈,增強自己的知識,考取本科。
第三年積累經驗,不斷地提升自己。
第四年積極參與企業的管理。
第五年爭取在企業謀得一席之地。
3.長期目標(2018-2028)
在未來的十年內,我會努力考取注冊會計師,我希望可以在企業做財務部負責人,如果做不到我會考慮成立自己的會計師事務所,開辟自己的事業。當然我希望可以有時間陪我的家人,帶他們去旅旅游,讓父母可以安享晚年,幫助妹妹完成她的學業。
具體實施計劃
1.在校期間
(1)時間:19歲-21歲。
(2)特點:這個時期,是在校期間,擁有自由的身心和悠閑的生活環境。是發展自我個性和特長的黃金時期,也是學習知識增強底蘊的重要時期。
(3)職務目標:進入學生會和社團工作。
(4)實施策略:學生――學生會干部。
(5)具體方案。
①積極努力的學習專業知識。
②加強與人溝通能力,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
③爭取機會進入學生會等部門鍛煉。
2.職業生涯初期
(1)時間:23歲-29歲。
(2)特點:這個時期,進取心強,具有積極向上,爭強好勝的心態,職業競爭能力不斷加強,希望做出一些轟轟烈烈的事業,同時,這個時候也是組建家庭的時期,會開始逐步調整家庭關系。這一時期會面臨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出入公司,可能會與組織產生隔閡。
(3)職務目標;進入企業從事會計工作。
(4)實施策略:應屆畢業生――會計工作人員。
(5)具體方案。
①熟悉公司操作流程,掌握和了解公司文化,確立目標。
②掌握會計工作流程,積極參加工作,學習基本業務操作,虛心請教同事。
③爭取表現機會,爭取參加公司的培訓計劃,提高自身素質。
④處理好與上級和同事的關系,擴大交際圈子。
⑤根據公司自身的工作計劃制定自己的工作計劃。
3.職業生涯規劃中期
(1)時間:29歲-53歲。
(2)特點:這一時期是一個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時期,在個人的職業生涯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過重的家庭就業壓力充斥著生活。同時也應該看到,這一時期的能力逐步上升,日趨成熟。
職業目標:企業財務部門負責人。
(3)實施策略:會計人員――會計人員領班――工作主管――財務部門負責人。
(4)具體方案:
①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能力,為將來晉升為高層做準備。
②了解團隊成員的情況,做到人性化關懷。
③處理好與上級的關系。
④爭取出國學習考察機會。
4.職業生涯后期
(1)時間:53歲后。
(2)特點:經驗老道,處事圓滑,做事盡職,淡泊名利,對企業有強烈的歸屬感。
(3)職業目標:企業高層管理人員。
(4)具體方案:
①為公司做長期戰略規劃,制定公司目標。
②打造公司品牌,將公司做大做強。
③擴展人脈,在業界有知名度。
④為公司發掘人才。
⑤捐助社會公益事業。
5.職業生涯結束期
(1)時間:退休后。
(2)目標:社會公益人士。
(3)具體方案。
①利用手頭資金投資盈利,捐助公益。
②空閑時教助喜歡會計的貧困學生會計知識。
③環游世界,領略各地風情,如果有余力可以加上自己的經歷,寫成一本傳記。
評估調整
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所以要求我們在制定職業規劃的同時也要預知“意外”的發生,制定職業目標的評估和調整,及時了解情況的變化,通過對實際情況和目標的實現程度分析,做好職業目標的考核,修改和調整,重新制定合適自身發展的職業目標,確??尚行?,才能完成職業目標的實現。
1.評估內容
(1)職業目標評估。
假如在畢業前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我會考慮繼續深造。
假如我在企業中覺得不適合自己今后的發展,我會選擇跳槽。
假如企業的管理理念與我本人的的理念矛盾時,我會選擇離開企業,尋求新的企業。
假如企業的福利不好,或者工資水平與其他同等公司差距懸殊時,我會選擇離開企業,尋求新的企業。
假如企業倒閉,我會提前選好新的企業做準備,知道企業結束營運后再到新的企業面試就職。
(2)職業路徑評估。
大學期間:假如我發現我不適合從事財會路線,我會選擇走導游方面路線,進入導游公司工作,并從新制定職業生涯規劃。
工作初期:假如我發現并不適合從事財會工作,我會選擇考取導游從業資格證書,謀求新的發展。
工作中期:假如我發現我不適合從事財務管理的工作,我會努力地提升自己的素質,爭取機會,增加自己的管理能力。
工作后期:假如我發現自己不適合高層的工作,我會選擇提早退休或是外出旅游放松自己的身心,以更飽滿的姿態投入工作。
(3)實施策略評估。
如果我覺得自己不適合當會計,我會選擇其他的工作后自主創業。
如果短期內工作過于勞累后者壓力他打,那我會選擇請假、旅游等調整情緒后再繼續工作。
如果長時間處于勞累狀態,我會選擇其他企業或換份工作。
如果我覺企業沒有發展前景,我會跳槽。
(4)其他因素評估。
如果身體出現重大疾病,我會選擇辭職,等到病好時在選擇就業。
如果家里發生重大變故,需要大量資金時,我會酌情選擇工資較高的企業就職。
如果工作出現大的變化,比如企業倒閉,我會考慮從事其他職業或跳槽。
如果需要長時間陪家人時,我會選擇辭職,等到家庭渡過難關時,再就職。
2.評估時間
一、利害關系者的引入
利害關系者(Stakeholder)是一個與股東(Shareholde)相關的概念。在進行定量分析時,通常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假設前提,有時在定性分析中,也主要考慮股東利益最大化也即企業價值最大化。然而,隨著人們認識不斷地深入與發展,企業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受到了巨大的挑戰。
引入這一詞語的目的,是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著眼點不能僅僅停留在股東身上,還應關注利害關系者的利益。這些利害關系者對企業的經營與營利、生存與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忽視任何一種利害關系者的存在,都可能對企業產生嚴重的后果。利害關系者除了股東之外,還包括:
(1)經營者與企業員工。經營者也就是高層管理人員,他們實際控制著企業的經營權,能夠在董事會的授權下按自己的意志進行經營活動。同時,企業很重視招募與培養高素質的員工,從這一點可以反映出員工對企業經營與發展的重要性。管理者與員工在企業中工作,主要關心的是企業未來的前途、提供個人的發展機會及福利待遇等,企業應盡可能滿足他們在這些方面合理的要求,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用戶。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用戶扮深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必須滿足用戶的需求,離開了用戶,企業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更不用說企業的發展了??梢哉f用戶是企業的“衣食父母”。從產品的研究開發至生產銷售的整個過程,都要對用戶的需求、偏好、購買動機等進行分析。
(3)供應商。企業作為原材料、設備等的買主,需要與供應商討價還價。購入的價格較高,會使企業的生產成本上升,影響產品的競爭能力與企業的獲利能力。因此,加強同供應商的合作,與供應商建立長期互惠互利的關系不失為一個較好的方案。
(4)債權人。負債是企業一項重要的資金來源,增強債權人對企業的信心,是獲得借款的必要條件。如果企業不能獲得債權人的信任或不能通過債權人的風險評估,就難以籌措到所需的資金,至少R能以合理的成本籌措到必要的資金,這會增加企業的籌資成本,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債權人將資金交給企業,其目的是到期收回本金,并獲得約定的利潤收入。然而,當企業無法按時歸還利息與本金時,債權人有權向法院申請宣告企業破產。這對于希望長期經營的企業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5)競爭者。競爭者也是企業的一類不容忽視的利害關系者。因為企業在市場上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會對競爭對手產生影響,有時影響可能十分巨大。因此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考慮競爭對手的反應并做出相應的預測;同樣,企業對競爭對手的行動也要有所估計有所反應。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一個企業要消滅行業中所有的競爭對手幾乎是不可能的。競爭與合作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永恒主題。就9們有些企業家已經認識到的那樣,競爭的終極不在于獲得一整塊蛋糕,而應在于如何做出更大的蛋糕共同分享。這一方面的典型案例就是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公司在軟飲料上的激烈競爭,公眾在關注這一商業熱點,希望“坐收漁翁之利”的同時,無意中也被卷了進來;其結果使這一市場不斷擴大,兩家公司都獲得了更大的一杯羹。
(6)政府。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對企業的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稅收政策是政府宏觀調控的工具,但它卻能直接作用于企業。例如提高利率,企業就會發現資本成本有所上升;提高所得稅率,企業的稅后利潤會馬上下降。另外,作為游戲規則的制定者,政府制定的各種立法,如經濟法、環保法等等,都對企業產生約束力,企業必須遵照執行。
(7)其他利害關系者。除了以上列舉的利害關系者之外,還有包括工會、營銷中介、公眾與社區、合作院校及科研機構、媒體等在內的其他利害關系者,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也不能忽視他們的存在。
二、利害關系音與企業戰略的類系
在了解了企業的各種利害關系者之后,可以發現引入“利害關系者”這一概念的目的是要求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不能只關注某些人的利益,還必須看到企業與各種力量之間的互動關系,更多地關心企業的社會責任,更多地考慮企業的各種利害關系者??梢钥吹剑﹃P系者的分析與企業戰略管理中的環境分析,是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表述。
戰略管理理論指出,企業在了解自身的內部實力的同時,還要對各種外部的環境因素進行分析,從而根據企業內部的優勢與劣勢,外部環境中的機會與威脅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指導企業的長期發展。
企業的外部環境可以分為一般環境與直接環境,即影響企業發展的宏觀環境與微觀環境。企業的一般環境因素包括經濟、社會、政治和技術四個方面,它們對干企業來說是不可控的。
經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有關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政府通過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可以使經濟健康穩定地發展,如果不考慮國內外對經濟產生影響的不確定、不可控的因素,可以認為經濟的發展是直接受到政府監控的。與一般環境中的社會因素相對應的利害關系者是公眾與社區;與政治因素相對應的是政府;決定技術發展的主導力量,是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市場競爭之中,可以預見企業對技術發展的貢獻度將不斷加大,同時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也對技術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企業的直接環境也就是企業所面臨的微觀環境。與一般環境不同,企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其施加影響。直接環境因素包括,企業的同行競爭者、買主的狀況、生產資料的供應者、外部資金的供應者以及勞動力來源??梢钥闯?,上述這些因素都是與企業相關的利害關系者。
如果將上述的分析用一個表格的形式,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各種利害關系者與外部環境的各因素之間有著對應的關系(見表1)。
因此,對企業利害關系者的分析與企業的戰略環境分析幾乎是一致的。當然,外部環境分析與利害關系者的分析其內容不可能沒有一點的差別,兩種分析在某些方面可以相互補充、相互完善。
三、企業戰略的隱性機制與顯性機制
1.隱性機制的作用
既然考慮企業的利害關系者或外部環境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那么又如何解釋沒有考慮利害關系者、沒有制定戰略的企業仍能良好經營的原因呢?其實,存在著一種隱性機制,在企業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時,部分實現了利害關系者的利益。分析一下利潤表可以較為清晰地反映出這一隱性機制(見表2)。
由上表可以看到,企業制造用于銷售的產品所需的直接材料,在沒有關聯交易的情況下,企業不可能大幅壓低供應商的報價,而必須以市場價格向供應商購買,從而滿足了供應商的利益。同樣,在競爭的市場經濟下,企業支付給員工的工資、經營者的薪金、債權人的利息,都以符合員工、經營者及債權人的利益為前提,否則員工與高層管理人員可以跳槽,債權人可以收回資金。另外,政府通過法律規定了企業需要交納的各種稅費,不滿足政府的利益,企業也是無法生存的。
另外,雖然在利潤表中沒有明顯地反映,其實消費者的利益也得到了滿足。經濟學理論指出,消費者或用戶購買某種產品,肯定認為自己在以一定價格購買之后,處境有所改善,否則理性的消費者不會進行購買。換句話說,消費者在購買之后,認為自己得到的收益高于付出的成本,至少收益與成本相同。
由上可見,在股東獲得凈利潤268萬元之前(其中150萬元留在企業中),已經滿足了消費者、供應商、員工、政府、經營者及債權人的利益,因此即使企業沒有直接考慮這些利害關系者的利益,這些人的利益實際上已經得到了滿足,從利潤表的分析中已顯示得較為明了,這就是存在于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隱性機制。
英國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亞當·斯密(AdamSmith),在其經典著作《國富論》中提出了“看不見的手”的觀點。他認為在市場經濟下,每個人追求自己的利益,盡可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這樣一個社會中,只要保證政府行使基本的維持法律和秩序的功能,許多不相關的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事實上也滿足了他人的利益。企業是市場經濟的細胞,本文所提出的隱性機制,從企業股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市場經濟中“看不見的手”的內在實質。
2.顯性機制的作用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隱性機制中并沒有覆蓋所有的利害關系者,如公眾、媒介、工會等利害關系者并沒有包括在內。在所包含的范圍內,只反映了這些利害關系者的經濟利益,其他方面的利益也沒有得到反映。因此,一旦利害關系者的狀況發生較大改變,或者說企業的外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企業的隱性機制可能會失去作用,導致企業陷入危機。這時,就需要顯性機制來發揮作用了。
顯性機制就是由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或聘請的咨詢人員,對與企業相關的利害關系者、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同時,結合企業的內部實際情況制定出企業的發展戰略,以適應企業長期發展的需要。
可以說,顯性機制是戰略管理的動態過程。企業的戰略環境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體系,其中的每一個構成要素都是一個變量,需要用利害關系者的分析或戰略環境分析來把握各種因素的發展變化。
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導致石油燃料制品的價格大漲,消費者不得不考慮購買和使用輕型節油的汽車。由于準備不足,這一變化使慣于生產大馬力、大排量汽車的美國制造商受到了沉重打擊。如果在危機之前能夠從用戶、競爭者等方面仔細分析的話,應該可以掌握燃料價格的變化對汽車需求和使用的敏感程度,從而能夠早做準備,及時對變化作出反應。雖然這有些事后諸葛亮的味道,但還是能反映顯性機制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波音公司在制定2016年遠景目標時提出了四個基本原則:顧客滿意,體現股東價值,員工共同奮斗,完整一致性。其中,完整一致性是指波音公司所有涉及顧客、供應商、政府、地方社區等方面的業務,具有高度的整體性和一致性,即完整一致性必須體現在對各方面的關系處理上,考慮到其他利害關系者的利益。這四個原則充分反映了波音公司對各種利害關系者的關注與重視,作為企業戰略發展的指針,可以保證波音公司長期保持全球最大民用與軍用航空器制造商的領先地位。
1前言
在可持續發展成為全世界所追求的目標時,建筑行業也在關注能源以及環保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在中國,建筑能耗目前占國民經濟總能耗的25%左右,且呈遞增趨勢,因此開展建筑節能工作有巨大潛力。建筑能耗不僅僅影響國家能源供應,而且能源使用效率的高低還影響環境,例如據有關測試[1]表明:在城市內建筑四周掛滿分體式空調時,將造成局部“熱島”現象,空調機的運行能效比COP顯著下降,建筑周圍熱環境也被嚴重惡化。也就說,建筑節能和居住環境是兩個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問題。
隨著人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快速提高,建筑能耗以更高的速度增加,例如冬季供熱地區正迅速南擴,而北方地區空調器擁有量也迅速增加。建筑物壽命一般較長,建筑節能改造難度很大,因此在設計之初便考慮建筑能耗與環境影響便顯得至關重要。而我國廣大地區、不同氣候、不同類型的建筑節能不是依靠墻體保溫等措施就可以解決的[2],更需要從建筑設計到建筑細布構造處理以及環境控制設備及系統等各種技術的集成來解決。
另一方面,建筑環境特別是居住環境質量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居住區內的空氣質量、辦公或居室內的空氣品質、噪聲水平以及交通狀況都是人們關注的問題。一些房地產開發商也注意到這一現象,相繼推出了以“綠色”、“生態”為宣傳點的建設項目,但真正的“綠色生態”建筑或住區不僅僅是依靠多綠化就能解決的,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建筑物理環境中綜合因素的影響,包括聲、光、氣流、熱、能耗等諸多方面。
利用信息技術,以計算機模擬為主要手段,從建筑聲學、光學、氣流、微氣候、空氣品質、能耗等角度,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全面的評價,不僅有助于房地產開發商提高建設水平、增強項目市場競爭力,也有助于提高普通消費者的生態意識、節能意識和環保意識,對于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簡要介紹由清華大學提出的建筑生態環境與節能效果綜合評價的方法、策略等,并通過實例介紹了具體的評價內容,以期為我國實施建筑“星級”評價標準進行有益的探索。
2評價系統簡介
2.1國外經驗
關于建筑節能的評價,國外已經有了一些已經成熟并在實施的規范,并且有相應的標準模擬軟件來評價建筑的節能狀況以保證規范的實施。在美國有“節能之星”標準(EnergyStar),這個標準實施已經有10年了。它比美國“標準能源法案”(ModelenergyCode)要求更加節能30%。通過這套標準的實施,在不增加初投資的前提下可以節省30~50%能源消耗,可以節省50%的建造時間。也是因為有了這套標準,可以創造出激勵一些具有創新意義的節能技術和建材發明的氛圍。由于這套標準針對美國某地區而專門制訂的,因此在美國并沒有一個全國性的統一標準,例如Title-24標準主要在加州實施。
芬蘭建立了一套叫做“能耗認證系統”的標準(EnergyCertificationSystem)。在香港也通過授予“建筑認證證書”(BuildingPass)的方式來對建筑的能耗情況進行規范。俄羅斯在莫斯科也實行了一種叫做“能耗護照”(EnergyPassport)的建筑節能規范。它包括一套新的節能標準MGSN,希望能夠控制建筑設計、建造以及運行的質量,而且它可以為節能建筑提供潛在的購買者等信息,從而來促進節能建筑的良性發展。這些規范中都沒有包括環境質量的評價內容,然而實際上節能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環境水平,減少污染排放,從而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所以完整的建筑生態環境與節能評價標準中應將環境質量的評價納入其中。
2.2主要內容
建筑生態環境和節能效果評價系統是對建筑生態環境進行綜合分析,從技術、經濟、環境、能源及社會等角度給予研究,從而對建筑環境給出客觀的評價和可行的建議。建筑生態環境的評價系統涉及內容廣泛,包括小區規劃評價、建筑單體評價、環境控制系統方案評價等等;牽涉到的關鍵技術較多,如建筑熱環境模擬、計算流體力學(CFD),建筑日照分析與采光技術,噪聲控制以及建筑材料技術等。這些內容的有機結合和相互交叉形成了建筑生態環境評價系統的技術核心。
開發成熟的軟件系統實施建筑生態環境評價方法的基礎。在我國形成可實施的評價系統,最終可能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開發一套可以廣泛運用的評價建筑生態與節能效果的軟件平臺,并形成相應的激勵、保障實施措施,從而形成體系。
2.3評價方法
一個重要的工作是研究住區生態與節能效果評價指標,以及如何從模塊化軟件的模擬仿真結果中提煉出能充分反映建筑生態環境、能耗特征的評價參數,從而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建筑環境評價軟件平臺的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可采用的是模擬其運行狀況的方法。這個方法有兩個層次的標準,首先對于規劃設計層次來說,可以通過模擬其日照、噪聲、空氣流場以及微氣候等,對其規劃和建筑設計直接進行評價。第二個層次,對于節能效果,需要對其進行全年模擬分析,而不是僅僅依靠穩態計算或者是設計計算,從而給出節能效果星級評價等級。這兩個層次應該是必須同時滿足的。
2.4評價策略
對于評價策略,可以分兩步:一、在房屋建造之前,運用評價軟件對規劃和設計圖紙進行模擬,給出相應審核評價(Plansreview);二、在建造完成之后,對建筑進行實地抽查考核,以確定建造是否與審核后的圖紙相一致,如果是一致的,可相應授予一定的環境和節能效果星級等級。
2.5系統特點
歸納起來,這一評價系統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a、清晰明了,易于理解與實施
b、相對靈活,可允許通過不同的手段達到相同的環境和節能效果;;
c、數據豐富且準確,能給予用戶和房地產開發商明確的結論和指導依據;
d、激勵機制完善,可操作。
3評價實例
以下通過實例,簡要介紹建筑生態環境與節能效果綜合評價的主要內容。
3.1居住小區聲環境
某居住小區位于北京東四環路東側,距四環路約400m,被現狀住宅區和規劃的城市干道分成東、西兩區。小區總面積26公頃,容積率2.0,戶型以一梯兩戶或三戶的高層、小高層單元(11~18層)組成的板樓為主,邊角處輔以一梯四戶或六戶的點式高層(14~18層),板樓前后間距40至60m。小區的周邊環境好,交通便捷,但是隨著小區及周邊道路、用地建設的完善,過境交通量可能會增大,小區的安靜可能會受到干擾,為此業主要求進行聲環境評價。
經現場實測,圖中的三個主要帶狀噪聲源可能影響到居住小區聲環境,為此分別進行了模擬分析。
圖1—居住小區聲環境分析
在分析的基礎上,得到居住小區內的噪聲分布,可以看到,顏色愈深的建筑所處的聲環境越差,在沒有采取設防噪綠帶等降噪措施的情況下,其臨街一面的室外噪聲級不能滿足居住區室外白天低于55dB、夜晚低于45dB的國家標準。為此,筆者對合理降噪提出了建議。
圖2—居住小區噪聲分布及小區示意圖
3.2建筑群空氣流場分析
仍以前述居住小區為例,這種高層建筑、多層建筑混合存在的小區,其建筑群內部的空氣流動情況對其微氣候有著重要的影響,局部風速太大可能對人們的生活、行動造成不便,也有可能在某些地方形成旋渦和死角,不利于室內的自然通風。因此,業主提出在規劃設計階段預測居住小區內的空氣流動狀況,以對小區內微氣候作出合理的評價。
圖3—建筑群空氣流場分析
上圖給出了該居住小區在北京冬季典型工況(北風,風速5m/s)下,1m水平高度上的空氣流速分布圖,暖色調表示風速高。原本業主擔心在建筑群中部的南北大通道上會有較強的氣流,但由于建筑布局比較合理,模擬分析顯示在這一大通道區域內風速基本小于1.2m/s,適于居民走動、生活。倒是在建筑群的一些其他局部發現,由于繞流等的影響會形成局部氣流過強,筆者對此也提出了合理的建議。值得說明的是,此分析結果可以多媒體三維動畫顯示,效果更加逼真。
3.3建筑群日照分析
當現代建筑越來越密集,從鋼筋水泥的叢林中穿過的一縷陽光顯得彌足珍貴,因此建筑群日照分析被越來越重視,人們不滿足于冬至日一小時日射這樣的要求,而更關心在周圍建筑物遮擋和建筑物自身遮擋的情況下,究竟自己等實實在在接受多少陽光。下圖給出某建筑群在夏季清晨的日照與遮擋狀況,而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三維動畫效果可將分析結果表現得更加逼真。
圖5—建筑群日照分析
3.4居住小區微氣候與熱環境分析評價
居住小區微氣候與熱環境的評價內容,主要是考察人們在室外生活時切身感受到的諸如室外溫度、濕度、太陽輻射、氣流組織和綠化狀況等微氣候參數。其中溫度作為人們感受居住環境好壞的主要參數,對評價小區熱環境至關重要,也是影響人們在室外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它同時綜合反映了諸如小區的太陽輻射及綠化狀況等其它因素的作用,也是就目前的技術手段而言相對較容易進行預測和比較的熱環境參數。
值得指出的是,即便是同一個地區的氣候情況也并不是處處相同的。“城市熱島”現象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是城市化對氣溫影響的最突出特征,顯著反映了由于城市化的結果使得城市氣溫與郊區或其它地區氣溫的不同,并將給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帶來深刻影響。一般說來,認為某個區域的實際氣溫是由基礎氣溫、太陽輻射、長波輻射的線性疊加得到的。區域地貌、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綠地率等因素決定了區域溫度。即:M(I,t,x)=C(I,t,x)+L(I,t,x)+E(I,t,x)
其中M是區域氣溫,C是基礎氣溫,L是局地地貌,E是城市化程度,I是天氣狀況,t是時間,x是地點。具體來說,在建筑群集地區,小區不同地方的溫度環境在受相鄰位置的建筑的材料結構和布局、小區的下墊面(如沙土或水泥路面)、綠化情況(包括水景布置)、以及交通和家電等人為排熱因素的影響下,可能使得局地氣溫出現熱島或冷島、以及滯后或提前等現象。
結合建筑群空氣流動分析,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筆者預測居住小區不同位置小范圍內的逐時氣溫,同時進行比較并給出評價;所得結果既可供居民選擇適合個人習慣的工作生活環境提出參考意見,同時也能為改善居住小區熱環境指明方向。
下圖是某居住小區中不同位置的“熱島強度”變化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居住小區內熱島強度小,溫度適宜,利于人們的室外活動以及室內持續進行自然通風,溫度環境令人滿意。其中的原因在于居住小區建筑布局合理,建筑間距選擇合適(天空視角系數較高而利于長波輻射冷卻);且集中綠地多,綠化好,并或多或少地采用了人工水景布置(使得其與空氣的熱濕交換加強,有效地降低了空氣的溫度)。值得一提的是,環境最好的區域均為小區居民日常生活、起居、休憩、娛樂等活動的主要場所,該區域內的健康適宜的溫度環境將極大地利于居民的室內外的生活質量的提高。
圖6—居住小區微氣候與熱環境分析評價
4小結
目前,該項目以被列為建設部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并逐步開展整合軟件系統、實際檢驗使用情況的工作,從對建筑生態環境和節能效果綜合評價的項目入手,在實踐中完善這一評價系統,并通過將建筑環境和節能效果綜合評價理念的應用,明晰建筑生態環境的真正內涵,推廣建筑節能概念,并為我國可持續發展做一定的探索。
參考文獻
[1].T.T.Chow,Z.Lin,ThermalProblemsofSplit-typeAir-conditioningUnitsInstalledatHigh-riseBuildingsofHongkong,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AirConditioninginHighRiseBuildings’97,pp108-113.
關鍵詞:強夯法 濕陷性黃土 地基處理
1.工程概況
某工程地勢高峻,屬于黃土丘陵區,地勢西低東高,海拔在1300~1350m 之間,專用線標高為1326.02m。呈黃土梁、溝相間的地形,地形較為復雜,土質為非自重濕陷性黃土,濕陷等級為I~II 級,其濕陷系數為0.0201~0.0901 之間,濕陷程度為中等~ 嚴重。濕陷起始壓力在15~120Kpa 之間,濕陷土層厚度在5~8.2 米,個別地段厚度在20米。專用線長度為1280m,設3股裝車線。建筑工程主要由5個連續漏斗煤倉及兩臺軌道衡組成。煤倉設計最大基底壓力為365KPa。根據地質資料、建筑物對地基承載力要求,必須對場地內濕陷性黃土行處理。
2.強夯法處理濕陷性黃土的特點
強夯法加固地基機理是將一定重量的重錘以一定落距給予地基以沖擊和振動,從而達到增大壓實度,改善土的振動液化條件,消除濕陷性黃土的濕陷性等目的。強夯加固過程是瞬時對地基土體施加一個巨大的沖擊能量,使土體發生一系列的物理變化,如土體結構的破壞或排水固結、壓密以及觸變恢復等過程。
3.夯擊
強夯機械到達夯點的位置,點位偏差控制在±20cm 范圍內,并測量場地高程。設計要求單擊夯擊能為3000KN.m,根據夯擊能要求調試強夯機械,使夯錘提起高度達到夯擊能要求即:15米。夯擊順序為先主夯點、再副夯點、最后滿夯。根據現場沉降量檢測,主、副夯、點夯擊6次,滿夯、點夯擊兩次達到地基承載力及消除濕陷性要求。主夯、點夯擊后用推土機整平,并間隔7天后進行下一遍夯擊,副夯點布置于主夯點的空隙中心。滿夯后采取低能搭接夯,保證將表層松動的表層土夯實,使表面形成一個硬殼。
4.強夯法控制的基本物理指標
4.1 含水量
含水量是影響土的物理性能的主要指標(濕陷性黃土尤為明顯),含水量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土的強度。強夯過程中水不會隨土質結構的變化而流失,因此含水量是施工中控制的重點。強夯過程中不會造成孔隙水的擴散,比較有利于強夯法的施工。
4.2 孔隙比
強夯加固濕陷性黃土地基是黃土在動力作用下由大孔、松散狀態變為密實狀態的過程。在強夯過程中,巨大的夯擊能作用下使土顆??臻g性變化,孔隙比減小。由于無論選擇怎樣的夯擊參數,也不可能將土中的氣體和水全部排出,但是夯實變形引起土質顆粒相對移動,重新排列,使地質達到相對密實狀態。
5.間歇時間
間歇時間即相鄰兩遍夯擊之間的間隔時間。這是由于隨著夯擊密實,孔隙中水壓、氣壓升高,若連續強夯施工會使壓力繼續升高,導致周圍起隆。因此間歇時間取決于土中超靜孔隙水、氣壓力的消散時間。
6.強夯檢測結果及分析
強夯檢測以每點夯擊前頂面標高為基點,測定每次夯錘落地后高程之差為每錘的沉降量。每點夯擊前、后兩次沉降量不大于50mm?;又車鸁o過大的隆起為夯擊合格。若滿夯時出現前、后兩次沉降量大于50mm 必須加夯,夯實后的檢測結果如下表:
7.小結
本次施工過程中從工程實際情況出發,從地質情況及本工程特點及各種常見濕陷黃土處理措施施工工藝、處理效果及適用環境分析比較,選擇了強夯法處理本工程中的濕陷性黃土,從施工前后檢測數據分析來看,本次選用的施工措施及施工工藝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M].(JGJ79-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GBJ25-90).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0.
關鍵詞:生態環境節能效果環保
中圖分類號: S210.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中國,建筑能耗目前占國民經濟總能耗的25%左右,且呈遞增趨勢,因此開展建筑節能工作有巨大潛力。建筑能耗不僅僅影響國家能源供應,而且能源使用效率的高低還影響環境。我國廣大地區、不同氣候、不同類型的建筑節能不是依靠墻體保溫等措施就可以解決的,更需要從建筑設計到建筑細節構造處理以及環境控制設備及系統等各種技術的集成來解決。居住區的空氣質量、辦公或居室內的空氣品質、噪聲水平以及交通狀況都是人們關注的問題。真正的“綠色生態”不僅僅是依靠多綠化就能解決的,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建筑物理環境中綜合因素的影響。
評價系統簡介
(1)主要內容:建筑生態環境和節能效果評價系統是對建筑生態環境進行綜合分析,從技術、經濟、環境、能源及社會等角度給予研究,從而對建筑環境給出客觀地評價和可行的建議。建筑生態環境的評價系統涉及內容廣泛,包括小區規劃評價、建筑單體評價、環境控制系統方案評價等等;牽涉到的關鍵技術較多,如建筑熱環境模擬、計算流體力學(CFD),建筑日照分析與采光技術,噪聲控制以及建筑材料技術等。這些內容的有機結合和相互交叉形成了建筑生態環境評價系統的技術核心。
(2)評價方法:評價方法可采用的是模擬其運行狀況的方法。這個方法有兩個層次的標準,首先對于規劃設計層來說,可以通過模擬其日照、噪聲、空氣流場以及微氣候等,對其規劃和建筑設計直接進行評價。第二個層次,對于節能效果,需要對其進行全年模擬分析,而不是僅僅依靠穩態計算或者是設計計算,從而給出節能效果星級評價等級。這兩個層次應該是必須同時滿足的。
(3)評價策略:對于平價策略,可以分兩步:1.在房屋建造之前,運用評價軟件對規劃和設計圖紙進行模擬,給出相應審核評價(plans review);2.在建造完成之后,對建筑進行實地抽查考核,以確定建造是否與審核后的圖紙相一致。
2評價實例
(1)居住小區聲環境分析
某居住小區被現狀住宅區和規劃的城市干道分成東西兩區,小區總面積400畝,容積率2.0,戶型以一梯兩戶或三戶的高層、小高層單元(11~18層)組成的板樓為主,邊角處輔以一梯四戶的點式高層(14~18層)板樓前后間距40至60m。小區的周邊環境好,交通便捷,但是隨著小區及周邊道路、用地建設的完善,過境交通量可能會增大,小區的安靜可能會受到干擾,為此業主要求進行聲環境評價。
經現場實測,在沒有采取設防噪綠帶等降噪措施的情況下,其臨街一面的室外噪聲級不能滿足居住區室外白天低于55dB、夜晚低于45dB的國家標準。為此,筆者對合理降噪提出了建議。
(2)建筑群空氣流場分析
仍以前述居住小區為例,這種高層建筑、多層建筑混合存在的小區,其建筑群內部的空氣流動情況對其微氣候有著重要的影響,局部風速太大可能對人們的生活、行動造成不便,也有可能在某些地方形成漩渦和死角,不利于室內自然通風。因此,業主提出在規劃設計階段預測居住小區內的空氣流動狀況,以對小區微氣候作出合理的評價。
(3)居住小區微氣候與熱環境評價
居住小區微氣候與熱環境的評價內容,主要是考察人們在室外生活是切身感受到的諸如室外溫度、濕度、太陽輻射、氣流組織和綠化狀況等微氣候參數。其中溫度作為人們感受居住環境好壞的主要參數,對評價小區熱環境至關重要,也是影響人們在室外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它同時綜合反映了諸如小區的太陽輻射及綠化狀況等其它因素的作用,也是就目前的技術手段而言相對較容易進行預測和比較的熱環境參數。
在建筑群及地區,小區不同地方的溫度環境在受相鄰位置的建筑的材料結構和布局、綠化情況(包括水景布置)、以及交通和家電等人為排熱因素的影響下,可能使得局部地區氣溫出現熱島或冰島、以及滯后或提前等現象。
結合建筑群空氣流動分析,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筆者預測居住小區不同位置小范圍內的諸時氣溫,同時進行比較并給出評價;所得結果既可供居民選擇適合個人習慣的工作生活環境提出參考意見,同時也能為改善居住小區熱環境指明方向。
居住小區內熱島強度小,溫度適宜,利于人們的室外活動以及室內持續進行自然通風,溫度環境令人滿意。其中的原因在于居住小區建筑布局合理,建筑間距選擇合適;且集中綠地多,綠化好,并或多或少的采用了人工水景布置。值得一提的是,環境最好的區域均為小區居民日常生活、起居、休憩、娛樂等活動的主要場所,該區域內的健康適宜的溫度環境將極大的有利于居民的室內外的生活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行為方式、戶外活動、社區公園
Abstract: now some community park only to take the big, green for the pursuit of vision, and to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such as behavior rules still owe consideration, cause community park "useless" consequences, form a lot of waste. In this paper the community park songshan following in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mand of residents in outdoor environment, residents of an outdoor type,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community park design, residents of the behavior of the influence and function.
Key words: the behavior way, outdoor activities and community park
中圖分類號:G24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 社區公園的概念
在《城市綠地分類標準》中將社區公園定義:為一定居住用地范圍內的居民服務,具有一定活動內容和設施的集中綠地。[1]
二、 社區公園的功能
通過調查研究,目前社區公園的功能基本上集中在以下三點:[2]
1、 為居民提供休閑游憩的活動空間,其對應的設施主要包括亭、臺、樓、榭,林蔭小道等。
2、 美化社區的環境。社區公園中的綠化覆蓋率也相當高,是社區重要的景觀要素。
3、 為居民提供休閑體育行活動的活動空間。社區公園可為社區居民提供舞蹈、武術、健身操等活動場地,還有各種球類活動場地等。
三、 戶外活動的類型
對戶外活動的類型進行劃分,可以使社區公園設計更有針對性。丹麥城市設計師楊•蓋爾在其著作《交往與空間》中認為,居民的戶外活動可分為三種類型:必要性活動、自發性活動、社會性活動。
(1) 必要性活動
楊•蓋爾所稱的必要性活動指的是人們在生活中為了生存和發展而必須進行的活動。這種行為活動或多或少具有強制性,在某種意義上不依賴于人的意志為轉移。例如:上學、上班、購物等活動均屬于必要性活動。
對必要性活動,居民沒有選擇的余地,必須進行。因此可以說,這種活動的發生與戶外環境的關系不大,對環境的好壞無法選擇。但是對必要性活動來說,戶外環境確實更基本、更必要,它直接影響到居民日常生活質量。如果環境規劃設計不當,居民的必要性活動就會感到不方便、不安全、或不使用這些環境設施,甚至會破壞環境。 [3]。
(2) 自發性活動
自發性活動是指由于受到環境的吸引,人們自愿去參與的活動。如在空氣清新的早晨,人們愛去長滿綠樹的公園或河邊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在冬季陽光明媚的時候坐在一個背風的墻角曬太陽等,這些都是受到環境的吸引,并且在適宜的天氣、場所才會發生的自發性活動。
社區公園則是為居民們的自發性活動提供必要的場所及空間,使得居民能夠在這樣一個幽雅、舒適的環境中得到身心的放松。
(3) 社會性活動
社會性活動是指行為主體不是單憑自己意志支配的活動,而是借助于他們參與下所發生的雙邊活動。如老人在公園名下棋,聚在一起跳交誼舞或做廣場操,鄰里之間、熟人之間相互打招呼問候。這類活動在社區公園中也是最常見的,它構成了社區公園中居民行為的大部分。
自發性活動和社會性活動受環境的影響很大,只有在適宜的環境下才能發生,因此對于戶外環境有如下要求[7]:
(1) 要有便捷的路徑使得居民容易到達;
(2) 要有足夠的容量便于居民展開適當的活動;
(3) 有一定的物質設施,以供人停留、休息、觀賞;
(4) 具有舒適的自然和人工環境條件,如日照、通風、視覺景觀等,以及可供人在其間休息、觀賞、流連。
因此,社區公園的意義即為居民們提供這樣的機會,來陶冶情操,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四、 東莞市松山湖南部社區公園設計
4.1項目背景及公園定位
項目位于東莞市松山湖產業園區的南部,東面、南面為生產用地,東面、北面為居住用地,總用地面積為5.45公頃。結合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東部片區的綠地系統規劃,將該公園定位為社區公園。
4.2服務半徑內周圍居民行為分析
地塊北部與西部用地為萬人居住用地,主要居民為研發人員及工作人員,同時,社區的還有少部分其家屬老人及兒童。東部和南部為生產制造用地,其中主要人群以20-40歲的中青年工作人員為主。
社區公園的使用人群可以大體分為:青年人(工作人群)+老年人+兒童,其中中青年人占有的比例較大,約為90%。
我們應用“行為場景”分析的方法,即對不同人群的特點為、對場地的使用 需求、行為活動即必要性的活動、自發性的活動、社會性的活動進行分析。
A 青年人(主要使用人群)
特點: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
主要需求:上下班的便利通行,下班后愜意的休閑運動空間以滿足心理上及生理的放松。
主要行為方式:
必要行活動:上下班、購物、通行
自發、社會性活動:散步、跑步、打球、郊游、朋友交往等
使用時間:較固定
B 老年人
特點:生活節奏慢、有大量的空閑時間
主要需求:休閑、運動、交往為主
主要行為方式:
必要性活動:購物、接送兒童上下學、通行等
自發、社會性活動:散步、健身、納涼、曬陽光、打牌、下棋、做操、打太極、帶小孩、聊天等
使用時間:較寬泛。
C 兒童
特點:活潑、好動
主要需求:安全、趣味
主要行為方式:
必要性活動:上下學
自發性活動、社會性活動:游戲、益智活動
使用時間:較寬泛
通過歸納場所中不同人群的行為模式和需求,以此預測場所的發展趨勢,指導下一步的設計工作。
4.3總體設計
(1)路網設計:
一軸、一環、多通道
主要用以滿足如下需求:
便捷性:滿足必要性活動要求,上下班、就近性進入公園
景觀性:滿足自發、社會性活動要求,營造適宜空間、合理的對人群進行引導、游線的組織、空間的分隔。
(2)功能布置
通過項目周邊用地分析,周邊使用居民行為分件、場地自身環境分析,規劃將項目分為三個區域,以便營造適宜不用人群對社區公園空間的使用需求。
4.4分區設計
(1)入口廣場區
比鄰城市干道,交通人流較大,將園區的主入口設置在此,可以起到景觀游覽的引導性,同時入口處的廣場也起到了人流集散的功能。在入口區設置主題雕塑、標示景墻等體現區域屬性的標志景觀。起到公園標識的作用,同時,也是視線的交點,具有空間引導性。
(2)中心活動區
位于該地塊中心,起到動靜空間過渡及提供文化活動交往空間的作用。設置童真天地、陽光坪、輪滑天地等,以滿足不同人群戶外活動場地的需求。也有利于社區文化的建設以及居民之間的交往。
(3)濱水游憩區
遠離城市干道,交通流量小,相對干攏少。同時,因其原地形為高差約為6m的洼地,具有圍合感,易于游憩空間的營造。在此設置下沉式草坪、環湖棧道、親水平臺、觀景廊架,打造一處以生態、濱水、游憩于一體的濱水游憩區。
五、 小結
本文從公園使用者的需求入手,介紹了居民的戶外活動的三種類型,并結合實例闡述如何運用“行為場景”分析方法,指導社區公園場地進行規劃設計。
參考文獻:
[1] 《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85――2002 J185-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 [丹麥]楊•蓋爾著,何人可譯.交往與空間.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課程設計要求學生完成從調研,廣場環境分析,廣場人群活動模式分析、設計任務書的制定與完善、方案的生成到方案成果的完整表達。在此過程中,側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敏銳力、分析問題的洞察力,以問題為切入點來思考建筑,以環境行為分析為出發點設計建筑,著重關注場所與居民活動、建筑與人的社會活動的關聯,激發學生對社區活動中心的社會性、人文性思考,讓學生認知到影響建筑的社會、城市、文化因素和其他廣泛的相關因素,而非孤立的理解建筑。
二、設計教學過程
(一)問題提出
設計任務書只提基本要求,即用地現狀及紅線、設計目標和成果,不再具化每項設計內容,而社區活動中心的主要功能空間、用房面積大小等,需要學生通過調研分析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思考,加以編寫、細化完善。此外,依據調研結果,學生還需對社區中心周邊的廣場區域進行合理改造。由此,教學方式一開始就要轉變,從以教師為主導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模式,教師扮演引導者,培養學生關注城市問題和社會問題,以調研的方式,以問題為切入點去思考建筑,設計建筑。學生則需要通過調研發現問題、歸納問題,并進行系列目標問題的思考,關注建筑的介入將會對現有場地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居民行為產生的改變,思考如何既能較好地延續居民日常行為模式,又能更好地滿足居民戶外活動需求。
(二)現場調研與案例參觀
1.現場調研
設計以兩人為一組。每個小組首先需要調研陽光廣場和月光廣場所在的城市位置,解讀河西新城與老城區的關系。其次,分析廣場與城市空間結構、景觀結構、道路系統、綠地系統的對應關系;調研廣場周邊的學校、醫院、市級體育館、商場公共設施。深入解讀環境信息,把握場地內道路、綠化、建筑等要素之間的關系,為設計構思的形成做好前期準備。再次,詳細了解廣場人群活動與使用情況。以周末與工作日為對比,觀察并記錄從早上6點到晚上8點各個時段廣場人群的主要活動區域以及活動模式。這一過程并不是簡單用數碼相機拍照,記錄數據采集過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在不同時段、不同背景、不同年齡段的人們各自的活動特征,細致分類,并鼓勵學生多交流,了解被訪者對廣場現狀的意見與建議,期望社區中心提供哪些公共服務等,從而為建筑功能的確定及場地改造提供有力依據。此外,每個小組依據不同問題與各自的興趣點,設計不同的問卷調查表,對廣場活動人群進行調查。要求調查對象應涵蓋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社會背景,不同職業,人數不低于100人。調查結束后,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統計,并梳理觀察記錄內容,繪制分析圖,撰寫文字小結。
2.案例參觀
教師列出市區多個已建成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區活動中心,讓學生參觀調研,關注建筑與周邊環境的關系、建筑空間特點,著重了解使用者的感受與意見,并做好相關記錄。
3.階段成果
此階段成果要求每組完成一張設計圖,并將調研內容、分析結果、解決方法進行ppt匯報。對匯報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師生展開討論,進一步補充完善。
(三)建筑方案的生成
1.設計任務書的完善
在完成調研參觀后,學生需要通過查閱圖書館文獻、整理互聯網信息,完成多種資料及數據的收集。在基于調研成果分析的基礎上,每個小組提出自己的解決思路,確定建筑合理具體的功能設置,制定出完整的設計任務書。
2.方案的生成
方案初始階段要求學生根據調研分析結果,從問題入手,通過對廣場人群的行為分析、建筑功能與環境的互動研究,思考方案的形體生成及平面布局,勾畫概念草圖并制作概念草模,形成設計構思和方向。在此階段,教學著重于解決問題的過程,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性的嘗試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每組學生需要對各自的方案構思進行詳細講解,即方案一開始應對的是哪些問題,如何從問題入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一步步推導出方案設計。各組之間相互交流,均可提出不同的見解。教師作為引導者,不直接對方案進行優劣評價,而是依據不同方案的特點,給予相應的建議與意見,對不足之處予以補充,幫助學生確立方案發展方向與目標。設計過程中,草模與草圖同步進行,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方案之初,要求制作基地模型進行場地與環境的分析,制作工作模型推敲建筑體塊與場地的關系、空間體量關系,直觀地理解建筑空間。隨著方案的深入,工作模型的制作更加細致,不僅要反映建筑的結構關系,也要表達建筑分隔與圍護界面的材料選擇。此外,現場調研貫穿方案生成的全過程,學生還將通過不斷的調研、思考來積累關于設計的理性認識,甚至將草圖與草模帶到廣場與居民交流,征求建議與意見。當然,與高年級相比,二年級的教學對學生在空間建構、材料建造、結構選型等方面的要求有所節制,重點還在于思維方法、設計方法訓練,培養學生正確的設計觀。(本文來自于《高等建筑教育》雜志。《高等建筑教育》雜志簡介詳見。)
三、評價體系
過去設計基礎課考核評價重結果,以最后的成果作為主要評價依據,而設計過程中的階段性成果往往被忽視。針對這一問題,重新制定了評價標準,注重學生從方案構思到設計完成的全過程,包括現場調研、調研成果匯報、方案過程中的草圖與草模、最終設計成果等,并將此作為學生成績評價的依據。新的評價標準進一步明確了各階段的教學目標與要求,促使學生關注設計的全過程,注重設計能力的提高,而非僅僅是設計成果圖紙與模型表現的技巧。
四、結語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游泳教學;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2)08-0082-02
體育課設置的初衷是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使其在繁忙的學習中也能掌握一些必需的體育技能。由于地區、環境和學校的差異,體育課程的設置不能用一個簡單模式套用在不同學生身上,而應該對學生所處的環境分析后進行調整。由于游泳運動能全方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因此能否將游泳列為中學體育課程的一項內容,加強教學,從而進一步推動游泳運動的開展,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本文以中學生、學生家長及體育教師為調查對象,對將游泳列入中學體育課教學內容的可行性進行探討。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學生、家長和體育教師。
在研究方法上,筆者主要運用了三種研究方法:1.問卷調查法,主要對學生、家長、教師進行問卷調查;2.文獻資料法,包括查閱有關資料;3.數理統計法,包括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
二、分析與討論
(一)將游泳列入中學體育課教學內容的可行條件分析
學校體育課要以學生為核心,老師應該給予必要的指導,而家長則應該輔助老師發揮作用。學生、家長及教師的認識與態度是探討將游泳列入中學體育課教學內容這個問題的重要依據。為了進一步了解不同年齡層次人們的意向和情況,分別對初、高中不同年級的學生、學生家長和體育教師進行隨機抽樣問卷調查。
表1 學生對游泳學習態度的調查
從表1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喜歡游泳,不怕游泳,并且他們渴望掌握游泳技能。所以,大部分學生會積極主動地上游泳課。
表2 家長以及教師態度調查
從表2可以看出,在初、高中60位被調查的體育教師中,有57位教師對將游泳列入中學體育課內容和運動會項目是認可的,占95%。同樣,家長中有344人愿意讓子女參加游泳,占86%,這說明家長對子女游泳很重視;而贊成將游泳作為體育課的一項內容的家長只有37.04%,百分比有所下降,這里面有家長對學校的一些課程設置缺乏了解的原因。另外,根據調查,無錫地區大多數城區和鄉鎮,暑假期間都舉辦中小學學生游泳夏令營活動,大多數學生都積極自愿報名參加培訓。
表3 學生學習結果的調查
江陰市周莊中學與有游泳館的村委聯系,每年暑期都舉辦2~3期游泳培訓班,每期200~300人。從表3可以看出,為期十天的學習效果很好,學生都踴躍參加,家長也很滿意。
通過對回收的問卷的統計,筆者發現,學生、家長和體育教師對將游泳列入中學體育必修課教學內容這一問題的認識和態度,是肯定并認為可行的。
(二)中學體育課程中進行游泳活動時存在的問題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存在。在學校體育課中開展游泳教學,學生、家長和教師的態度明確,大部分認為可行。但是提供合適的游泳池,提高安全保障措施等問題還沒有妥善解決。只有把這些待解決的問題解決了,才能更好地推動游泳事業的發展。
近幾年,社會上游泳場館的不斷建立,為游泳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不過只有少數幾所重點中學有條件建設場館開設游泳課程,而對于大部分非重點高中來說,投入游泳場館建設的資金往往只是杯水車薪。學校缺乏教學場所,對教學的順利進行帶來一定的影響,也造成中學普及游泳教學存在困難。經過調查發現,在蘇南地區,城區和鄉鎮大多數都已經建設了游泳館。緩解這一矛盾的辦法是由學校向附近游泳館或高校租借場地進行教學,或是以社區教育形式,每年初夏,學校把需要進行教學的學生集中起來,按照游泳課程教學計劃,合理利用游泳場館教學。然而,解決教學場館缺乏這一問題還需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
體育教師在游泳教學中最擔心的是發生教學事故,因為游泳與地面上的其他體育活動相比,往往需要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去適應。為了避免在教學過程中發生事故,學校、游泳場館、家長都應該對學生反復進行安全教育。同時,體育教師要積極學習救生知識和現場救生技能,而救生員也應在教學過程中與體育教師保持一致,共同管理和監督學生,使學生避免因體育鍛煉而陷入危險。
三、小結與建議
(一)小結
1.學生、家長和體育教師的態度表明初中體育課實施游泳教學是可行的。
2.初中體育課實施游泳教學,有利于改善學生目前游泳水平差的狀況。
3.游泳場館的缺乏是影響初中體育課實施游泳教學的主要問題,而借助租借場館,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二)建議
1.學校應投入更多的體育教育費用,提倡學生將體育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融入生活,進一步實踐,從而全面提高素質。
2.進行游泳教學時應讓有經驗的教師教學,并且游泳場館在作為教學專場時,應多提供救生員并保證有經驗的救生員值崗,確保安全。
3.學校周圍沒有游泳館的學校,可以集中在每年初夏租借游泳池上課,組織學生利用集中的課時進行游泳學習。
4.可以在市運動會上設置短距離的游泳項目,激發學生對游泳的興趣以及各級領導對游泳項目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何國明.對澳門官校小學游泳教學有關問題的探討[J].游泳,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