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4 10:46:3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婦女保健知識,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引言
產褥期是指從胎盤娩出至產婦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復 或接近正常未孕狀態的一段時期,一般為1―6 周,民間俗稱“坐月子”。在產褥期,產婦的生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泌尿系統等都持續處在一個復舊狀態, 由于在分娩過程中,產婦經受了巨大的身心變化,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和精力,處于產褥期的產婦身心疲憊,若缺乏一定的保健知識,易發生產褥感染、產褥中暑、產后出血、急性乳腺炎等疾病。在全國孕產婦死亡調查中發現,在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中,產后出血占54.5%,產褥感染占 5.19%。而這些問題大部分可以通過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導,實施行為干預、心理干預來預防和解決。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雖然婦女保健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但產婦對產褥期保健知識的了解仍然有限。本研究通過對海拉爾區地區產褥期婦女的調查,來研究產婦對產褥期保健知識了解的現狀,并探討現代婦女科學的產褥期行為方式和保健模式,以及如何有效地展開產褥期婦女健康教育,從而進一步提高產褥期婦女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1 調查資料
1.1 調查對象 海拉爾區人民醫院、海拉爾區婦幼保健院、友誼醫院3家不同級別的醫院作為調查點:從2006年2月中旬―4月中旬期間在以上醫院分娩的婦女(產后6周內)中用單純隨機抽樣方法抽取調查對象進行發放調查問卷,獲取關于產褥期婦女保健知識現狀的資料。
1.2 調查內容包括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生產方式、產褥期營養狀況、產褥期衛生、相關保健知識等20個問題。
1.3分析方法 用知曉率描述產褥期婦女的保健知識現狀;比較不同居住地區產褥期婦女的保健知識現狀用R×C表c2檢驗[3]。應用FoxPro6.0建立數據表格,用SAS6.12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1.4資料準確率共發放調查問卷550份,有效問卷513份,回收率93.27%。所有問卷均由產婦或其家屬現場做答,資料可靠。
2 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對象中 接近60%的來自城市;25~30歲組占65.5%;小學及以下者僅占3.51%;在崗的產婦比例接近50%,農民、個體從業、下崗或無業者的比例相當,在15%~20%之間。
2.1不同居住地區的比較
從表1中可以看到,對大多數保健知識的知曉率,基本上呈城市>郊區>農村的趨勢。不同居住地間婦女在不能洗澡問題的認知上存在著顯著性差異(P鄉鎮>農村。在產褥期房間不能通風,不能刷牙,應刻意多穿衣服等衛生行為認知情況無顯著性差異(P>0.05),調查對象普遍認為在產褥期應刻意多穿衣服,其中城市占64.8%,鄉鎮占62.7%,農村占75.8%。半數的人認為房間不能通風、不能刷牙。
2.2 不同學歷的比較
文化程度越低的調查對象對于產褥期房間能否通風、能否洗澡、能否刷牙以及是否應刻意多穿衣服的認知正確率越低,近半數的人均存在錯誤的認識。現象最為嚴重的是半數以上的人存在“捂月子”[8]的思想,刻意多穿衣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有73.79%,高中文化程度者有73.0%,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也有51.9%之多。
不同文化程度的產婦在產后鍛煉方面的認知也存在明顯差異(χ2 =40.9,P〈0.01〉,有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產后能適度鍛煉的也只有52.6% ,大部分人只休息不鍛煉。
不同文化程度婦女對于母乳喂養知識的認知情況存在著顯著性差異(P
2.3知識來源途徑的比較
本次調查顯示:65%產褥期婦女主要是通過“醫務人員告知”和“報刊、雜志和書籍”獲取相關的保健知識:通過“親友告知”、“廣播電視、VCD” 獲取相關保健知識的次之,為43.25%;通過“衛生宣傳”和“孕婦學校”獲取相關保健知識的較少,分別為23.98%和9.36%。進一步比較不同居住地區產褥期婦女獲取相關保健知識:城市產婦以“醫務人員告知”和“報刊、雜志、書籍”為主;郊區產婦以“報刊、雜志、書籍”為主,“醫務人員告知”和“親友宣傳”次之;農村產婦以“醫務人員告知”為主,“親友宣傳”次之。經檢驗發現:城市和農村產婦對“醫務人員告知”的利用率高于郊區;城市和郊區對報刊、雜志、書籍和廣播電視、VCD的利用率高于農村。
3 結論
本研究結果提示:海拉爾區產褥期婦女的保健知識仍然有限,影響因素有居住地、文化程度、
知識來源等。在不同居住地間產婦對產褥期保健知識認知的正確率存在著農村
3.1產褥期婦女保健知識的缺乏及其原因
調查顯示,海拉爾區產褥期婦女的保健知識仍然有限,影響因素有居住地、文化程度、知識來源等。在不同居住地間產婦對產褥期保健知識認知的正確率存在著農村
另外在產后衛生行為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良習慣,例如在飲食方面,多數人以進食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為主,很多人不吃蔬菜、水果,營養不均衡。產婦的營養狀況很重要,它不僅關系到母體的康復,更關系到嬰兒的健康。產婦第1日可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后飲食,以后飲食以富于營養,保持足夠熱量(每天約3000卡)為原則,不應偏食,哺乳母親更應吃高蛋白的湯汁食物,并適當補充維生素和鐵劑,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均衡膳食。
還有調查顯示產婦產后仍然保持著傳統“坐月子”方式,不洗澡(46.29%)、不刷牙(42.40%)、不開窗通風(50.53%),產后鍛煉的也少,城市也只有49.6%,行為方式很不科學,容易導致很多疾病如產后感染、齲齒、牙齦炎等。多穿衣服、不開窗通風反而更容易導致產婦受風,在這種狀態下室內溫度過高,產婦全身毛細血管擴張,毛孔張開,稍有不甚即會受風感冒。所以應進一步加強衛生行為知識宣傳,保持室內溫度冷熱適宜、空氣清潔,產婦衣著應寬大舒適,產褥期可用淋浴,禁止盆浴,避免上行感染,可用溫水洗頭,選用軟牙刷,溫水刷牙,預防齲齒及牙周炎的發病。
另外還有產后適當運動具有重要的意義:產后早下床活動、適當運動有利于宮腔內的積血排出;利于子宮收縮;可以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有利于全身體格的恢復,促進胃腸蠕動,早排氣,避免腸粘連等。因此經陰道自然分娩的產婦應于6-12小時起床稍事活動,于產后第2天可在室內隨意走動做產后保健操;剖宮產的產婦麻醉清醒后,予協助翻身,至產后第3天起床稍事活動,拆線后傷口不痛可做產后保健操,以后活動量逐漸增大
3.2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產褥期婦女的保健知識水平較低,尤其是農村婦女對多數保健知識問題的知曉率都低于城市婦女。因此,衛生保健人員必須加強產褥期婦女的健康教育工作,積極宣傳產褥期保健知識以增強該群體的自我保健能力。同時,大力普及農村及郊區產褥期婦女的衛生保健知識尤為重要。不同居住地區的產褥期婦女獲取相關衛生保健知識的途徑略有不同,基本以醫務人員告知、報刊、雜志、書籍和“親友宣傳”3種途徑為主;但農村產婦對報刊、雜志、書籍和廣播電視、VCD兩途經的利用率顯著低于城市和郊區。因此,農村婦女要注意利用孕產保健讀物及電視、VCD等文化傳媒途徑來豐富自身的衛生保健知識。此外,在7種健康教育途徑中本應起主要作用的“衛生宣傳”和“孕婦學校”兩種途徑,在普及妊娠期衛生保健知識方面所起的作用較小,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隨著1991年召開的第七屆世界人類生殖會議提出新的生殖健康的內涵,生物醫學模式已轉變為較寬廣的以人為本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因此,近幾年產婦產褥期心理健康保健受到國內外的普遍重視。在婦幼保健工作中,衛生保健人員應充分利用各種有效途徑積極開展孕產期婦女的健康教育工作;還可以發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深入群眾的優勢,融服務和宣教于一體,積極普及產褥期基本保健知識,并進一步拓寬產褥期婦女更深層次的衛生保健服務內容,以切實提高她們的自我保健能力,更有效地保障產褥期婦女健康。
參考文獻:
[1] 莊依亮主編.實用婦女保健手冊.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1995.27.
[2] 朱麗萍,周冰華.上海市產時服務技術應用現狀調查.中國婦幼保健雜志,1999,14(9):589.
[3] 姜蕾.在社區開展產后訪視保障母嬰安全[J].中國全科醫學,2002,6(5):477-478.
[4] 吳安民.圍產期孕婦的健康教育[J].鎮江醫學院學報,2000,2(10):401-402.
[5] 張德甫,安金斗,荊青山etal.社區婦幼保健.第1版,鄭州:河南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212.
[6] 王曉麗,王靜,歐柳菁等.淶水縣婦女產褥期飲食、行為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0,9(1):29~30.
[7] 梁欣詠.濟寧市婦女產褥期飲食、行為、保健知識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0,9(3):226.
[8] 王麗如,李興春.坐月子常識與新生兒保健300問.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62~63.
【關鍵詞】產褥期;婦女;行為現狀;保健知識;應對措施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379-02
作為孕婦產后的重要階段,產褥期婦女的生理與心理恢復情況與其日后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情況有著密切的關系[1]。然而由于我國目前對產后婦女產褥期保健知識的普及程度較低,且其產褥期行為方式的規范性也有所欠缺,使得產褥期婦女對保健知識的知曉情況和行為現狀相對較差。本文主要就產褥期婦女的保健知識和行為現狀及相應的措施展開分析討論,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在2011年6月――2012年8月期間,到我院治療的104例產褥期婦女均為順產婦女,且不存在任何嚴重的妊娠并發癥情況,新生兒也無嚴重疾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52例婦女給予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實驗組52例婦女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兩組婦女的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不存在較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所有受試婦女進行護理干預前后的問卷調查,調查內容有:①婦女的基本資料。包括年齡、職業、學歷、產前檢查、產次等;②產褥期保健知識的調查。主要包括衛生、飲食、休息等;③產褥期行為現狀的調查。主要為母乳喂養與、外陰護理行為。由專門的護理人員將問卷現場發放,并督促婦女完成,最后進行統一回收,再交由專業的人員進行結果的統計和數據的分析。
1.2.2護理干預
1.2.2.1對照組對婦女實施常規護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室內的清潔衛生,確保良好的空氣質量,調整適宜的溫濕度;與婦女保持正常的溝通交流,并關注其產后心理狀態;與其家屬保持密切聯系,并告知基本護理知識。
1.2.2.2實驗組對婦女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①相關知識的宣教。將產褥期有關的健康知識(身體變化、活動情況、休息情況、衛生情況等)告知婦女,并闡明產褥期對婦女今后生活的重要性,需引起婦女的高度重視。此外,與婦女家屬取得及時聯系,并將產褥期的護理方法進行說明,同時讓其保持良好的心態,以平常心對待這一過程。②衛生干預。由于產褥期發生感染的概率較大,因此,婦女的衛生情況不容忽視,特別是對于外陰的清潔,更應引起重視。在產褥期,婦女的汗液相對較多,應叮囑家屬對其進行及時的全身擦浴,并勤換隨身衣物與床上用品;每日至少兩次進行會陰的沖洗;對于的護理,奶充足者,堅持純母乳喂養,哺乳前要將雙手清洗干凈,如一側哺乳未吸空,需用手擠奶排空,以免引起乳腺炎。③大小便干預。鼓勵產褥期婦女排尿,以免膀胱膨脹過度對子宮的正常收縮造成影響,減少產后出血情況。警惕產后尿潴留,在產后5日內尿量明顯增多,應鼓勵產婦盡早自解小便。產后4小時即應讓產婦排尿。若排尿困難,應解除怕排尿引起疼痛的顧慮,鼓勵產婦坐起排尿,可用熱水熏洗外陰,用溫開水沖洗尿道外口周圍誘導排尿。下腹部正中放置熱水袋,按摩膀胱,刺激膀胱肌收縮。重視便秘:應多吃蔬菜及早日下床活動。若發生便秘,應口服緩瀉劑、開塞露塞肛或肥皂水灌腸。
1.3消極情緒評分以HAMA(漢密爾頓焦慮情緒評分量表)和HAMD(漢密爾頓抑郁情緒評分量表)對兩組婦女的情緒進行評分,得分越高表明消極程度越高[2]。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χ±s)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婦女對產褥知識的知曉率情況實驗組婦女的保健知識知曉情況較對照組優,比較兩組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臨床將產褥期定義為產婦分娩結束至恢復正常狀態的時間段[3],通常為6-8周。作為一個特殊時期,產褥期婦女的身體器官狀態與心理狀態均發生較為明顯的變化,產婦需要在此階段恢復。臨床實踐表明,很多產婦由于在產褥期行為不規范,造成諸如感染之類的并發癥不斷上升,對產婦的身體狀態造成嚴重影響,不僅延緩產婦的恢復時間,還會對其日后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因此,應重視對產褥期產婦相關保健知識的宣教,對產褥期產婦的行為進行規范[4]。
本研究中,在針對性護理干預下的實驗組婦女的保健知識知曉情況較對照組優,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通過對產褥期婦女的保健知識和行為現狀探討研究,說明產褥期婦女對保健知識的知曉情況和行為現狀同產前檢查、產次、年齡及是否得到產褥期相關知識的宣教等存在密切關系,且針對性護理干預有助于產褥期婦女保健知識知曉率的提升和行為的規范。為進一步提高產褥期婦女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應及早干預,積極展開對產褥期婦女的健康教育及規范其行為方式。
參考文獻
[1]吳軍,徐蕾,王荔源,等.社區產褥期婦女中醫藥綜合保健管理模式的探討[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3):1536-1538.
[2]許敏軍.中年婦女常見婦科疾病的臨床探析及保健方法[J].中外醫學研究,2013,(12):117.
關鍵詞:婦女保健;婦產科;健康問題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科學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醫院也在不斷的完善各項醫療制度以及醫療服務模式,使居民能夠享受到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雖然當前醫療改革取得了較大成效,但也不可避免的仍然存在一些問題[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將2013年8月~2014年9月在本院進行體檢的300例婦女作為研究目標,年齡19~55歲,年齡平均為(35.2±5.8)歲。
1.2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過向300例婦女發放調查問卷來完成,問卷中包括7個問題,具體為:①你是不是自愿接受婦女保健知識的學習?②你是不是需要婦科保健這方面的幫助?③你遇見過哪些婦產科健康問題?④你是否了解產婦生產結束后的相關保健工作?⑤你是否了解生產結束后子宮復舊和純母乳喂養的關系?⑥你多大程度了解本院婦科這個科室?⑦你之前是否來我院婦科進行過保健知識的咨詢?本研究一共發放300份調查問卷,回收30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300份,有效率為100%。
1.3統計學方法 對研究數據進行相關統計和分析,統計學軟件選擇SPSS 19.0,用百分比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
2 結果
本研究經過調查發現,自愿進行婦女保健知識學習的婦女有240例,占總例數的80%;認為自己不需要學習保健知識的婦女有20例,占總例數的6.67%;可以例舉3種甚至更多種婦科疾病的婦女有150例,占總例數的50%;對于生產結束后康復工作完全不了解的婦女有65例,占總例數的21.67%;不了解生產結束后子宮復舊和母乳喂養之間的關系的婦女有190例,占總例數的63.33%;基本不了解婦科科室的婦女有180例,占總例數的60%;以往在我院進行了婦科相關知識咨詢的婦女有25例,占總例數的8.33%。之所以會存在上述問題,主要是由于醫院針對婦女保健工作沒有加強宣傳,很多婦女并不了解婦科科室,有些婦女甚至不知道醫院是不是設有這個科室,降低了保健工作實施效果。另外,由于交通不方便,農村婦女偏多,保健意識淡薄。
3 討論
醫院開展婦科保健工作主要是為了使婦女人群能夠對婦女保健的效果及其作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促進婦女群體保健意識的提高,同時也提高婦女的自我保健能力[2]。婦科疾病防治是臨床上開展婦科保健的重要內容,我國婦女保健工作開展的質量緊密聯系著婦女的經濟能力、社會地位等因 素[3]。婦女保健工作開展的意義與依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近些年來,我國各個地區越來越重視婦科健康普查的開展,同時也出臺了多部條律,公布了具體的保健方法[4]。②近些年我國一直在不斷發展建設事業,建設的工種越來越多樣化,婦女參與到這類工作中會吸入各類有害物質,極大地影響了身體健康,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胎兒的健康,所以國家逐步在婦女勞動保障中增加了婦女保健這一內容[5]。③產婦在懷孕期間,胚胎是否能夠健康發育以及成長影響著足月后胎兒是否能夠順利分娩,所以產婦在懷孕期間必須盡可能多了解胎兒生長的相關因素,杜絕不良因素,掌握正確的方法做好懷孕期間的保健,保障體內胎兒的健康成長[6]。除此之外,產婦的家屬也應該對基本保健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以能夠指導和監督產婦的孕期保健。第四,在產婦孕期保健中,產期保健是整個保健工作中的主要部分,保健工作實施質量的好壞對母嬰的安全有著巨大的影響。
從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在婦女人群中開展婦女保健工作,是有必要、有依據且有價值的。婦女如果早期健康狀況不佳,那么到了后期,其健康狀況同樣會受到影響。如果女性在生育年齡時期損傷了生殖道或者損傷了骨盆,那么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婦女進入老年時期后肌肉張力將會減退,導致子宮脫垂或者失禁。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婦女保健工作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她需要貫穿女性的整個生命過程,對于每個年齡階段都有重要價值。
生產結束后恢復保健指的是產婦的分娩結束后,為了促進產婦虛弱身體恢復而進行的多項保健措施。此階段中需要保健的項目有體形恢復、心理恢復、生殖部位細胞因子恢復、子宮恢復等方面。在保健項目實施過程中,要確保婦女飲食合理,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取。母乳是一種特殊的乳制品,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可以有效預防各類疾病和各類感染的發生,降低嬰兒疾病的發生率,促進嬰兒的健康成長。嬰兒飲食母乳有利于更加健康的成長,確保嬰兒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得到滿足,而且由于母乳的特殊性使得更容易被嬰兒吸收和消化。除此之外,母乳中包含多種免疫物質,可以對呼吸系統疾病和腸道系統疾病等一些感染性疾病進行有效的預防;能夠有效促進嬰兒神經和胃腸道系統的發育;能夠有效防止嬰兒成年后發生糖尿病、高血壓以及高血脂等疾病;能夠促進子宮收縮,防止產后出血,縮短產婦產后恢復時間。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80%的婦女愿意接受婦女保健知識,醫院也應該盡快采取積極措施,多層面、多途徑入手,做好婦女保健宣傳工作,促進婦女保健意識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月芳.論述婦女保健與婦產科常見健康問題[J].科技展望,2015,(9):242-242.
[2]焦麗云.婦女保健與婦產科常見健康問題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2014,(z2):456-457.
[3]郭妍.婦女保健與婦產科常見健康問題探析[J].醫學信息,2014,(26):357-357.
[4]李云.婦女保健與婦產科常見健康問題探討[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12):90.
關鍵詞 乳腺癌 乳腺疾病 乳腺保健 乳腺自查 知識態度行為
中圖分類號:R65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14-0056-02
對象與方法
對象
2012年12月上海市嘉定區華亭鎮某村20~74歲全部常住女性,實際調查人數501名。
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表,由經統一培訓的調查員采用一對一現場問卷調查,質控員現場審核。調查內容包括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個人健康狀況、乳腺保健相關知識及需求、乳腺自查、早發現行為的相關影響因素、健康狀況量表等六大模塊共159個問題。
結果
一般情況
501名女性20~29歲51名(10.18%),30~44歲135名(26.95%),45~59歲181名(36.13%),60歲以上134名(26.75%)。未婚6名(1.2%),已婚456名(91.02%),喪偶34名(6.79%),離異5名(1.00%)。小學及以下文化142名(28.34%),初中209名(41.72%),高中或中專105名(20.96%),大學及以上45名(8.98%)。
乳腺保健知識知曉度
12道乳腺保健相關知識答對率最高73.65%,最低6.79%,被調查者乳腺疾病知識知曉度普遍不高(表1)。
乳腺保健知識獲取途徑和需求
有132名(26.35%)被調查者接受過乳腺保健知識培訓。411名被調查者中采取何種方式學習乳腺保健知識調查,前三位為醫務人員咨詢285名(69.34%)、專題講座196名(47.69%)、電視廣播錄像169名(41.12%)。411名女性中想了解的乳腺保健知識前三位為自查技術293名(71.29%)、乳腺疾病高危人群和預防方法269名(65.45%)、乳腺疾病臨床表現206名(50.12%)。
乳腺自查知識知曉度
501名被調查者中336名(67.07%)知道乳腺自我檢查;193名(38.52%)被調查者學習過乳腺自查知識,被調查者中知道乳腺自查的最佳時間僅有99名(19.67%)。
乳腺自查態度調查
過去一年里,有191名(38.12%)被調查者做過乳腺自查,其中堅持每月做乳腺自查的為50名(9.98%),有時和偶爾自查的為141名(28.14%)。未做自查的原因前三位為不知道怎樣做178名(57.42%),不知道需要做73名(23.55%),覺得沒必要做45名(14.52%)。乳腺自查的態度調查結果見表2。
結論
調查表明,僅有26.35%被調查者接受過乳腺保健知識培訓;乳腺疾病相關知識知曉度不高,可見要加強乳腺疾病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婦女的乳腺癌防治認知水平和健康行為[1-3]。健康教育要結合人群特點進行。農村婦女更加喜歡向醫務人員咨詢、專題講座和電視廣播錄像等比較直觀獲得保健知識。健康教育活動要文字內容要通俗易懂,圖文并茂[4-5] 。
調查顯示,過去的一年里堅持每月做乳腺自查的僅為9.98%。知信行理論認為一定程度知識的掌握,會使態度轉變采取合理行為的可能。人們從接受知識到轉化為行為改變是一個復雜過程,有健康知識不一定帶來行為改變。因此,在對社區婦女進行防治乳腺疾病健康教育時,不僅要系統地講解乳腺疾病知識,講清楚為什么要做乳腺自查和怎樣做乳腺自查,同時更要指導他們堅持進行乳腺自查,按時參與乳腺篩查行動,做到不僅掌握健康知識,同時形成健康行為[6]。
參考文獻
邵月琴, 談佳弟, 黃芳, 等. 上海市嘉定區女性乳腺癌流行趨勢分析[J]. 上海預防醫學. 2005, 17(8): 390-391.
徐繼前, 余超, 古小平, 等. 川東北地區338名農村女性乳腺相關疾病認知情況的調查[J]. 川北醫學院學報. 2010, 25(2): 109-111.
李軼群, 高霞, 陳映文. 上海市某社區婦女對乳腺癌防治知識的知曉率和健康行為現況[J]. 職業與健康. 2012, 28(3): 274-277.
趙亮, 李素君, 王濤. 北京市女性乳腺癌篩檢知識、態度、行為調查[J]. 中國公共衛生. 2008, 24(6): 658-659.
何玉梅. 農村人口乳腺保健知識需求的調查分析[J]. 護理研究: 下旬版. 2007, 21(12): 3 305-3 306.
【關鍵詞】育齡婦女;生殖健康;需求;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大部分的青壯年走向城市,對生殖健康的需求隨著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在農村生活的育齡婦女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對生殖健康的了解較少。要做好這項工作,首先要了解育齡群眾對生殖健康保健知識的需求內容,對我們工作人員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工作。沒有現成的教材及經驗可以借鑒。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以育齡群眾的需求為目的進行研究。研究的對象為長期居住在農村的育齡婦女,并且能獨立回答自己的所需。工作人員是能夠為育齡群眾提供生殖保健服務的技術人員。
1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1.1資料來源在河口區長期居住的農村育齡婦女,自2010.01―2012.01在服務站接受健康查體的21-49歲的農村育齡婦女。隨意抽取512人(平均年齡35歲)21-35歲占65.7%,36-49歲占34.3%。小學以上文化占69.3%,小學文化占22.9%,文盲占7.8%。發放調查問卷512份,收回508份。參與面對面咨詢的212人占41.4%。
1.2調查內容調查內容涉及育齡群眾的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文化程度、經濟收入、生育子女數、夫妻性生活是否和諧、對婦科疾病的認識、男性參與生殖保健是否有必要等16個問題。為了調查結果的科學性和資料的可靠性。對參加調查的人員進行調查前的說明,把涉及的內容講解清楚。尤其涉及夫妻性生活方面的知識,技術人員為其解釋。在本站填寫的調查問卷工作人員統一收回。(其中四人自己拿走沒有收回)參與咨詢的人員,由技術人員認真、詳細、如實填寫。
1.3結果
1.3.1對生殖健康知識的認識從調查結果分析,①52.5%的育齡群眾對生殖健康知識持有模糊的認識,對生殖健康的意義不明白。②16.1%的育齡婦女認為生殖健康就是生育一個健康的孩子。不明白生殖與生育的概念。③對生殖健康男性參與72.4%的育齡婦女不明白,認為生殖就是女性的問題,與男性無關。
1.3.2對生殖保健知識認可的態度以及獲得途徑在調查的對象中希望了解生殖保健知識436人,占85.2%;無所謂的56人,占10.9%;不需要的人,占3.9%;認為男性參與生殖健康的141人占27.6%,認為男性無需參加的296人占57.8%,無所謂的74人占14.6%;認為通過醫務人員獲取的236人,占46.1%,通過電視或者其他媒體獲得276人,占53.9%。
1.3.3不同年齡、文化水平對生殖健康知識掌握不同在所調查的育齡群眾中,選擇了21-49歲之間,平均年齡在35歲。文化水平不同所需及了解的生殖健康知識不同,高中以上(含高中)116人,占22.7%,小學以上文化(含有小學)311人占60.7%,不認字85人占16.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及所需健康知識,包括男性知識及優生優育知識,并且希望婦科方面的預防保健知識,小學以上文化者所需的內容少,對男性的參與很多的是不理解,對優生知識的需求很低。
1.4相關的分析
1.4.1通過以上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化水準,對生殖健康知識的掌握和需求不同,而且年齡在43-49歲的育齡婦女對生殖健康的了解極少,需求不高年齡較大者文化程度較低者對男性的參與不理解,而對優生優育知識的需求更少,文化水平較高、年齡較小者對生殖健康的需求較高而且面廣。可以看出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育齡群眾的需求也高,生殖保健知識不斷增加,但是年齡較大,文化水平較低者,對生殖健康的需求較低。
1.4.2育齡群眾希望得到生殖保健知識的內容生殖保健是一門綜合的學科,育齡群眾的需求會因年齡、地區的發展、文化程度的不同而需求不同。21-35歲處于生育期的育齡婦女不僅希望得到婦科疾病方面的知識而且對優生優育知識的需求較大,對男性健康知識的需求較高,而且希望得到技術人員的指導,對于35-49歲的育齡婦女對優生優育的需求較低,對男性知識的需求甚少,但希望得到一定的婦科疾病的防治知識。但獲得途徑不是很明顯。
1.4.3育齡群眾對生殖保健在農村推廣的認識75.6%的育齡群眾認為有必要,意義很大;22.2%的認為注意自己保健,推廣的意義不是很大;2.2%認為沒有必要。為什么進行生殖保健,72.3%的認為利于優生,利于自身的健康,19.6%的認為是防治疾病,8.1%認為生殖健康與自身的健康關系不大。
2對策與建議
2.1重點加強技術力量,同時搞好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加強村級計生專職主任及小組長的業務培訓,選一批文憑高,素質高的青年加入到計生隊伍中。集中培訓考試上崗,做到管理人員懂生殖保健,技術人員懂咨詢,指導育齡群眾掌握好生殖保健知識。
2.2提高思想認識生殖保健是一個新的課題,首先管理人員認識到位,到育齡群眾中進行宣傳教育,讓育齡群眾認識到位。我們的工作態度發生質的轉變,由被動的服務變為主動的服務,主動講解,主動宣傳,讓育齡群眾在被動接受中主動參與。利于生殖保健工作的順利開展。
2.3搞好宣傳一是編輯服務手冊,采用易懂的圖文集中在手冊中,發放到育齡群眾手中;二是充分利用村級人口學校,農閑時間對育齡群眾進行講解、播放VCD、紀錄片等形式,對育齡群眾進行灌輸和強化;三是實例講解,在各種形式的宣教中,配合實物模型,進行示范講解。可以增強育齡群眾的直觀感受,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關的知識。
此次調查的對象有一定的局限性,沒有來自城區及不能自立的育齡群眾,但從調查中看到農村育齡婦女生殖保健意識差,需求是有而且各異,知識面小,層次低,因此把這項工作做好做實,需要我們深入了解育齡婦女特有的需求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讓育齡婦女滿意,達到她們的需求,是我們的目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產妊娠期婦女 心理護理 健康教育 剖宮產 臨產焦慮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213-02
分娩是婦女的一個自然、正常的生理過程,大多數初產婦由于缺乏對分娩的直接體驗和正確地認識,在臨產后常產生焦慮、恐懼心理,導致產程延長、新生兒窒息等,為探討門診健康教育對初產婦圍產期的保健意識,以及對分娩心理護理,對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來我院進行產前檢查的380例初產婦進行孕期保健知識調查,并分為兩組,有開展門診健康教育的一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在我院門診進行產前檢查并建立圍產保健檔案的初產婦380例。入選標準:①年齡22~37歲,已婚懷孕;②孕期在早、中孕期,即27周內;③無內外科合并癥;④無器質性疾病及精神病史;⑤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
1.2 分組方法。將380例初產婦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為200例,對照組為180例。兩組孕婦在年齡、孕周、經濟收入、學歷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健康教育方法。對照組僅在產前檢查時給予基本的圍產期健康知識教育。觀察組實行標準的健康教育計劃:①每人發放一本本院印發的《孕婦健康教育手冊》作為學習資料,內容通俗易懂,圖文并茂;②門診醫生根據產婦個人情況制定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方案,開具健康教育處方,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護士根據處方實施;③以門診孕婦學校為主導,將孕婦分組管理,即按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分階段地進行健康教育;④利用播放錄像、圖片演示、案例分析、產婦相互交流、體驗、分享他人經驗等多種方式達到健康教育目的;⑤提供熱線咨詢,若出現新問題,可通過電話隨時跟門診醫生咨詢。
1.4 健康教育內容。門診健康教育應從妊娠前期保健開始,努力維持妊娠的生理性,積極防治各種孕期合并癥和并發癥。
1.4.1 妊娠前期(孕12周內)。除了向孕婦及家屬講解妊娠早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及相關解決對策,使家屬多理解體貼孕婦外,需重點講解避免接觸致畸源、優生保健知識、按時接受產前檢查、預防流產等。
1.4.2 妊娠中期(孕13~27周)。①深刻了解定期產檢的重要性,培養孕婦自覺主動接受產前檢查的意識。②飲食指導:孕婦孕中期應增加各營養素攝入量,以滿足胎兒迅速生長以及母體營養供求的需要。但應控制體重過度增長,減少孕期并發癥的發生。③用藥指導:因為藥物多少會產生些不良反應,所以要求孕婦孕期少用藥物,但若出現了孕期并發癥、合并癥時,必須遵醫囑用藥治療。④工作與休息指導:可勝任一般工作,但應指導產婦在工作中注意勞逸結合,避免超負荷,不宜抬舉過重物品,勿撞擊或重壓腹部。⑤自我監護胎兒及胎教:妊娠中期胎兒方面的自我監護主要是胎動的監護。孕婦于孕18~20周時開始覺得有胎動,妊娠周數越多,胎動越活躍,但至妊娠末期漸漸減少。數胎動是自我監護胎兒情況的一種重要手段,胎教應從6個半月開始,1~2次/d,每次15~30min。
2 結果
①接受健康教育前產婦對孕期保健知識了解少,知曉率低,觀察組和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②實行健康教育后兩組產婦的孕期保健知識知曉率均有提高,觀察組效果顯著,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③追蹤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觀察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調查顯示,初產婦由于缺乏妊娠經歷,對孕期保健知識了解甚少,知曉率低。孕期保健狀況對妊娠結局有一定影響[1]。健康教育是孕期保健的重要內容,在產科門診開展孕期健康教育,可使孕婦了解和掌握孕期的相關知識,平安渡過妊娠期并達到圓滿結局[2]。兩組產婦通過接受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孕期保健知識知曉率均有明顯提高,但觀察組效果更顯著。與觀察組接受系統性個性化的指導,在不同孕期根據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能夠獲取針對性的保健知識有關[3]。調查顯示,孕婦對產前教育的時間安排、方法、內容等有不同需求,應根據孕婦的需求設置課程,不斷創新,建立規范系統的健康教育模式[4]。
綜上所述,接受系統的門診健康教育的產婦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與丁文香[5]等人的報道基本一致。孕期健康教育,可緩解孕婦及家屬對分娩的心理壓力,增強其對自然分娩的信心,也是提高產婦對分娩方式的認知和正確選擇分娩方式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劉啟蘭,胡婭莉,孫慶,等.江蘇省26803例婦女孕期保健和妊娠結局情況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30):4249-4252
[2] 史春.孕期健康教育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21):2914-2915
[3] 羅碧如,馬蔚,王玉瓊,等.成都地區住院產婦孕期參加產前教育的現狀及需求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8):716
【關鍵詞】 人際傳播; 更年期; 健康干預; 知信行
作者單位:277100山東省棗莊市中醫醫院
隨著人均壽命的逐漸增長,社會進入老齡化,更年期婦女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更年期是從生育能力旺盛和正常逐漸衰退到老年的一個自然過渡階段,約有40%~70%的更年期婦女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潮熱,出汗,心悸,易激惹,煩躁等癥狀,更有許多婦女存在一些日常不良生活習慣,給健康帶來危害。加強更年期保健是減輕和防止更年期癥狀發生的根本措施,糾正不良習慣是提高更年期婦女生存質量的關鍵,現將筆者對北山社區更年期婦女實施針對性健康干預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市北山社區45~55歲更年期婦女200名,要求選出調查者意識清楚,無語言溝通障礙。對于文盲,由調查者向被調查對象逐條詢問記錄,做到客觀、準確。年齡、文化層次、社會背景不同、對健康教育方法的選擇、教育內容的需求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實驗組采取人際傳播方式,對照組采取大眾傳播方式。首先由相同年齡段的高年資護士對實驗組婦女逐一入戶走訪,采用人際交流方式,運用多種溝通技巧,面對面進行。對照組采取大眾傳播方式由社區護士組織集中進行健康教育講座、發放宣傳資料。兩組任務實施完畢后,進行入戶回訪調查,收集干預后健康知識知曉-信念認同-態度轉變-采納健康行為的具體數據,最后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1.2.1 確定實驗對象 從健康檔案中選出45~55歲更年期婦女200人, 隨機分兩組,每組各100名進行試驗。
1.2.2 培訓研究組成員 對參與實施本課題的研究組成員進行進一步的理論知識培訓,使系統了解更年期綜合征以及一些不良習慣對健康的危害、如何糾正等。
1.2.3 印制相關宣傳資料 內容主要包括:①更年期的主要癥狀;②更年期的注意事項;③更年期婦女的飲食;④更年期綜合征的治療與處理;⑤不良習慣及對策。
1.2.4 準備講座,確定主講人與課題。
1.2.5 與社區居委會協調,選取合適場所。北山社區文化廣場是人們休閑、運動的場所,場地開闊,作為講座地點比較合適。
1.2.6 確定健康教育講座時間。
1.2.7 確定聽課人員名單。
1.2.8 根據講座時間張貼健康教育講座通知。
1.2.9 舉行健康教育講座、發放宣傳資料。
1.2.10 入戶走訪,以人際傳播方式對實驗組進行健康干預。
1.2.11 制訂社區更年期婦女健康干預知信行效果調查表。
1.3 資料收集方法 對200名更年期婦女逐一進行入戶回訪調查
2 結果
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對更年期婦女健康干預的效果不同,人際交流方式,由同年齡段的高年資護士來完成,從而拉近了健康信息傳播者(護士)與干預對象(更年期婦女)的距離,增強了傳播者與被傳播者的親和力,護士通過各種傳播技巧的運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健康信息傳播的效果。從本次調查發現,人際傳播是社區人群健康信息傳播的最佳方式,它與專題講座等大眾傳播相比,有顯著的效果差異(P
表1
對更年期婦女健康干預后保健知識知曉情況(例,%)
項目實驗組(n=100)對照組(n=100)合計(n=200)
更年期開始年齡 5528 83
更年期停止年齡 3217 49
更年期的生理表現 8124 105
內分泌改變是癥狀發生原因 295 34
合理的飲食調節與控制 501363
定期體檢 7640116
心情舒暢 9238130
注:P
表2
更年期婦女行為改變(例)
行為改變內容 實驗組(n=100)對照組(n=100)合計(n=200)
補充維生素、鈣劑等201030
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13 215
經常體育鍛煉88 52 143
注:P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模式發生了根本轉變,身心醫學日益受到臨床各學科的重視。正所謂心理因素的生理反應或生理因素的心理反應均可致病與治病。人們不再滿足于僅僅吃飽穿暖,軀體無病,如何提高生活質量、心理健康是人們的共識。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和過程[1]。其目的是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我們較好地利用人際傳播方式對社區人群進行健康干預,同時通過咨詢、講座、等形式,在社區開展婦女更年期保健的健康教育。
對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社區健康教育形式,都會影響更年期婦女知識、態度、行為的正確性。因此要利用講座、書刊、電視廣播等大眾傳播媒介經常傳播更年期保健知識,利用社區圖書館、錄像室、衛生咨詢室傳播有關更年期的保健知識;更要利用人際傳播方式,提高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保健知識水平[2]。本研究提示,人際傳播方式是人群健康信息傳播的最佳方式,學會更年期自我保健,糾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發生、發展,從而提高社區人群的健康觀念與整體健康水平。
科學認識更年期,應加強自我心理調適更年期是人體從成熟逐漸轉向衰退的轉折時期,是生命的必然過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每個人更年期的反應及征象表現程度、輕重、時間長短各不相同。對于即將進入更年期的婦女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努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更年期婦女由于處于特殊的年齡段,極易由于生理的改變,引起心理的異常,而心理異常又加劇軀體癥狀的表現[3]。心理干預可以改變人的認識,改變人的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它是更年期綜合征治療和預防保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心理干預可以讓患者進一步地了解更年期生理知識及心理因素對更年期綜合征發生發展的影響,學會加強心理保健知識,自我調節[4]。人際傳播方式可以消除和緩解更年期綜合征的癥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及時糾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是提高更年期婦女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不良習慣造成健康自我損害,如過度飲酒、吸煙、長時間看電視、通宵打麻將、盲目節食減肥、暴飲暴食、憋尿等,既損害健康招致疾病,還可因為個人不良習慣造成的環境污染給他人健康帶來被動損害。注意起居衛生,是更年期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安排好日常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克服不良嗜好,對預防疾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延緩衰老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確對待更年期出現的癥狀更年期由于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出現許多軀體不適,也是許多疾病,諸如腫瘤、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心臟病等的好發時期。更年期女性應每年定期進行一次全面身體檢查、婦科檢查和防癌檢查等。并使婦女了解更年期的生理衛生知識,它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階段,經歷一段時期,通過神經內分泌的自我調節到達新的平衡,癥狀就會消失,解除其不必要的顧慮。護士利用家庭訪視等機會,建立信賴的關系,使其能充分宣泄自己的情緒與表達機體的不適,護士針對性地提供保健指導,對更年期綜合征癥狀較明顯的,指導就診,進行心理和對癥治療,采取適當的藥物治療。
參 考 文 獻
[1] 王哲蔚,高曉玲,周蕾,等.上海市三個社區更年期保健的“知、信、行”現狀與需求調查.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3,15(5):237-238.
[2] 趙更力,王臨虹,張文坤.華北城鄉圍絕經期婦女更年期保健知識.態度和行為調查.中國健康教育,2006,18(1):2.
關鍵詞 婦女疾病 普查 生殖道 乳腺 保健
農村婦女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她們的健康狀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和家庭幸福息息相關。農村婦女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和現實條件的限制,婦科病發病率較高,婦科疾病嚴重危害著她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普查主要是為了掌握本地區農村已婚婦女的婦科病發病情況及疾病的變化規律,探討有效的干預措施,制定相應的預防策略,增強了農村婦女的保健意識,提高了農村已婚婦女的健康素質。2011年對隴西縣6000例農村婦女婦科病普查情況進行分析,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全縣6000例60歲以下農村已婚婦女。
方法:采用常規的婦女疾病普查方法,內容包括經過專業培訓的婦產科主治醫師,負責婦科檢查,各醫技科室協調配合,按照全國高等院校《婦產科學》疾病診斷標準進行疾病診斷及普查表。對6000例對象采用詢問病史,月經婚育史,雙合診檢查,盆腔及乳腺彩超檢查,白帶檢查,宮頸脫落細胞進行DNA倍體分析,觸診,X線鉬鈀等檢查,全部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結 果
全縣隨機抽6000例60歲以下農村已婚婦女,結果患病4313例,患病率高達71.88%,發病年齡30~45歲,根據病變類型統計,外陰炎174例(2.90%),宮頸炎3851例(50.60%),外陰白斑29例(0.48%),宮頸糜爛2437例(40.62%),尿道肉阜7例(0.12%),宮頸息肉571例(9.51%),前庭大腺囊腫21例(0.35%),宮頸肥大2244例(37.40%),陰道炎176例(29.45%),納氏囊腫2150例(35.83%),霉菌性241例(4.01%),宮頸癌23例(0.38%),滴蟲性297例(4.95%),附件囊腫136例(2.27%),細菌性197例(3.28%),子宮肌瘤260例(3.43%),老年性189例(3.15%),子宮脫垂9例(0.15%),陰道壁膨出17例(0.28%),宮體炎576例(9.6%),乳腺增生癥2836例(28.37%),附件炎613例(10.22%),乳腺癌7例(0.12%),盆腔炎1570例(26.1%)。
結果表明在宮頸疾病中,尤其是宮頸糜爛、肥大、陰道炎、乳腺疾病發病率高,其次是盆腔炎、附件炎、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宮頸癌、乳腺癌。
討 論
陰道疾患、宮頸疾患、乳腺疾患發病率高,說明農村婦女的文化水平低,自我保健意識淡薄,更缺乏衛生保健知識,不潔的兩性生活,及當地經濟發達程度有一定的關系。慢性宮頸疾病,尤其是宮頸糜爛,長期以來一直是婦科病之首,臨床表現不明顯,引不起患者重視,且不重視普查工作,而延誤。如腺疾病可能與婦女精神過度緊張,母乳喂養下降有關。
在普查的6000例中,患婦科疾病4313例,患病率為71.88%,高發年齡30~45歲,提示各級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機構應根據婦女疾病的變化,制定相應的防治規劃,并積極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來提高農村婦女的健康水平。宮頸糜爛是發生宮頸癌的高危因素,所以要重視普查后的普治工作,尤其是對宮頸糜爛及可疑者行陰道鏡檢查,和DNA倍體分析,以防宮頸癌的漏診。
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模式,在服務技能上和技術上要有新突破,以保建為中心,加強健康教育,提供咨詢信息,普及衛生知識,提高婦女的保健意識。對惡性腫瘤及可疑惡性腫瘤患者應建立個案登記,定期隨診。
農村婦女疾病普查普治,最終的目的為了預防和治療婦女疾病,真正達到保護婦女身體健康的目的。各級醫療機構應嚴格遵守技術操作規程,防止過度治療和不規范治療。同時,我們要關愛貧困患病農村婦女,她們是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在進一步開展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農村婦女安康保險活動。要加大宣傳教育,增強保健意識,推動婦女疾病普查工作。要積極開展普查實事工程的宣傳工作,動員廣大農村婦女積極參加婦女疾病普查工作。要認真開展普查摸底統計工作,在廣泛發動的基礎上,各鄉鎮要積極整合衛生、婦聯、計生的工作資源,對所轄地區已婚農村婦女的進行情況摸底統計,為普查普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廣泛開展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衛生部門和計生部門要結合普查普治工作,積極宣傳婦女衛生保健知識。整合衛生資源,提高參檢率,確保婦女疾病普查質量,加強普治工作,關心貧困婦女,減輕患病婦女壓力。
婦幼保健以保健為中心,而婦女疾病普查是婦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內容,定期進行普查工作,1~2年普查1次,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制定預防措施,我院進行了30年的普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研究結果表明,我們的工作目標和服務需求存在一定的距離,所以要動員多部門參與,多部門協作,提高領導對婦女疾病普查工作的認識,并給予經濟上的支持,使更多的農村婦女享受生殖健康的保健服務。普查過程中,給予受檢者宣教的自檢方法,提高婦女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建立正確的健康行為。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42.
【關鍵詞】心理護理;婦女;藥物流產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342―01
藥物流產是一種非手術終止早孕的流產方法,是一種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藥物流產雖然安全有效、無損傷、痛苦輕、精神負擔小,可減少孕婦在手術中的恐懼和痛苦。但存在流產過程長、流血時間長和潛在大出血的危險。因此,做好孕婦的心理護理是極為重要的。能使孕婦在服藥過程中減少藥物對身體所產生的副作用,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促使藥流的順利完成,也是提高護理工作質量的重要環節[1]。
1 藥物流產婦女的心理分析
1.1已婚孕婦的心理:由于意外懷孕后,對藥物流產的實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恐懼、擔心心理。擔心藥物流產對健康有不利影響;擔心服藥過程中會發生意外;擔心藥物的副作用;甚至有的害怕影響下次懷孕等等,從而引起精神緊張,產生焦慮。因此,醫護人員要善于觀察藥物流產婦女的心理狀態,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教育和指導,緩解或消除不良情緒,避免因精神因素引起的不良反應。
1.2未婚懷孕婦女的心理:未婚懷孕的藥物流產婦女的心理問題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和引起我們重視的。由于未婚懷孕婦女不論與傳統文化,還是現行的法制都是相違背的。因此,未婚懷孕婦女無論在家庭、社會中,一般都得不到贊同和關心,從而面臨來自生活、工作、學習中等各方面的壓力。她們的恐懼、緊張、焦慮心理更甚,有的則產生自卑感和失去對親人、朋友的信任感。大多隱瞞藥物流產的事實,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得不到好的照顧,無法正常休養。生理和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危害。作為醫護人員,對未婚懷孕的婦女不應持歧視態度,應表現出良好的職業道德,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充分了解她們存在的實際問題和心理焦慮,幫助她們克服心理問題。同時,對她們進行婦女保健知識宣傳,進行性知識、性道德及相關法制教育,防止醫源性疾病的發生。
2 藥物流產術婦女的心理疏導
2.1術前:了解術者的心理特征、家庭情況、社會因素等,與術者及其親屬溝通,縮小醫患距離,搞好醫患關系,針對術前孕婦不同的心理負擔,采取相對應的心理指導。說明服藥實施流產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服藥前的準備和服藥后的注意事項,根據術者自身條件,介紹藥物流產相比其他終止妊娠的優點,以減輕術者的心理負擔,積極配合醫護人員。
2.2術中:隨時了解術者服藥期間有無不適、有無陰道流血等情況。告之術者正確的服藥方法和服藥期間的注意事項。同時,讓術者感受到醫護人員對她的關心,減輕術者服藥期間的心理壓力,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2.3術后:告知術者藥物流產后注意事項和保健知識:①多休息,按醫囑服藥;②1月內禁止性生活、保持外陰清潔衛生;③忌生冷、辛辣飲食等。醫護人員要及時對藥物流產后婦女進行隨訪,對其提出的疑問及時給予解答,使藥物流產后的婦女順利渡過恢復期,為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3 討論
對藥物流產婦女進行婦女保健知識宣教,并給予心理支持,能及時引導藥物流產婦女正確認識藥物流產,增強自我保健、自我防范意識,減少意外懷孕的發生。
藥物流產婦女的心理狀態對與藥物流產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和婦女流產后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對藥物流產婦女進行健康指導和心理干預的模式,為其提供身心并護,從而提高藥物流產婦女的生活質量,并促使其早日康復。
【關鍵詞】早期護理干預;社區;婦科疾病;分析
【中圖分類號】R25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4-0195-01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目前全球每年生殖道感染的新發病例數高達3.33億,育齡婦女患病率尤其高。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是女性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慢性宮頸炎、陰道炎是其中的高發病種,是影響婦女生殖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威脅育齡婦女健康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生殖道感染的高發病率是性病/艾滋病的促進因素之一[1] 。雖然發病率高、危害較大,但婦女就醫比例卻普遍較低。主要原因是社區婦女對保健知識普遍缺乏,自我保健意識較差[2]。為提高社區婦女的保健意識和能力,我中心于2009年12月一2010年12月對本社區100名婦科疾病者進行了社區護理干預,降低了婦科疾病復發率,督促社區婦女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現將體會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2月一2010年12月五里亭社區婦科普查中100名婦科疾病者進行早期護理干預,全部為已婚;職業為工人、干部及家庭主婦,文化程度初中以上。
1.2 方法用常規婦科病普查方法,由培訓后的醫務人員按要求詢問、檢查及填寫相關內容,檢查項目包括詢問病史、一般婦科檢查、陰道分泌物檢查、宮頸脫落細胞檢查(巴氏法)、觸診、、盆腔B超。選擇100名患婦科疾病的患者,其中宮頸糜爛60人,占60%,陰道疾病30人,占30%,外陰瘙癢10人,占10% 。
2 護理干預方法
2.1 加強健康教育:本中心對100名婦科疾病者進行基線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研究對象姓名、年齡、文化程度、身高、體重、月經史、疾病史以及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婦科疾病的基本知識等,采取一系列干預措施,進行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發放有關婦科疾病的科普小冊、出版宣傳欄、播放健康教育錄像、舉行防治婦科疾病知識講座,聯合婦科醫生進行義診,并進行自身對照,比較干預前后育齡婦女保健知識知曉率與態度正確率、育齡婦女個人相關衛生行為的正確率。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效降低婦科疾病發生率,提高其生殖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2.2 心理干預:婦科疾病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有其自身的普遍心理特點, 社區女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多慮、固執、健康、觀念陳舊,接受新生事物慢,要改變患者多年養成的生活行為方式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對此類患者進行社區護理干預時要有耐心、愛心,針對患者的錯誤認知進行重點指導和講解,循序漸進,多鼓勵安慰患者,同時要發揮家庭、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動員患者的子女、家屬、朋友多關心患者。
3 結果
3.1 社區育齡婦女婦科疾病知識干預前、后效果比較:見表1。
3.2 社區育齡婦女婦科疾病復發率干預前、后比較:見表2.
4 討論
4.1 護理干預前、后婦科疾病知識的知曉率的比較:研究結果顯示,社區育齡婦女缺乏防治婦科疾病知識及對健康行為的識別能力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通過早期護理干預,使育齡婦女對婦科疾病防治知識的總知曉率由干預前的60%上升至干預后的80% ;婦科疾病復發率由干預前的84%下降至干預后的48% 。
4.2 普及保健知識是關鍵:宮頸糜爛以21-30歲偏高,陰道炎以26-40歲偏高,其發病率以青、中年為主,這可能與此階段夫婦性生活頻繁,性衛生知識缺乏有關。此外,性亂、未婚人流及引產也是原因之一。使其發生微生物感染的機率增加而易患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另外部分人衛生條件差,衛生知識缺乏也是導致婦科病不可忽視的因素。
4.3 把高發年齡人群作為生殖道感染防治工作的重點: 我們應注意到,30-39歲年齡組職業婦女承擔著來自職場和家庭的雙重壓力相對較大[3],使其關注自己的生殖健康不夠,故應當將她們作為生殖道疾病的重點防治人群,通過早期護理干預活動,絕大多數婦科疾病患者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識,糾正了一些不良的生活行為習慣,自覺防治婦科病,降低了該人群的婦科疾病復發率。
綜上所述,婦女生殖道健康狀態不容樂觀,我們應重視弱勢人群的健康狀況,加強社區婦女防病知識的健康教育,定期組織開展婦科病查治工作,提高弱勢人群的身心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楊華.任娟,蔣幼芳,等.浙江育齡婦女生殖道感染及性傳播疾病知識調查[J].浙江預防醫學.2007,19(5):8-9
[2] 張亦心,路慶章,呂麗華,等.河北省農村已婚育齡婦女生殖道感染現狀調查[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9,17(6):347-348
[3] 張世琨.生殖道感染防治服務指南[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09:22
關鍵詞 產褥期 社區中醫藥保健 需求
本文旨在了解產婦產后對中醫藥保健服務的需求,為日后這一特殊人群加強健康教育,開展全方位優質服務提供依據和指導。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9年1~12月對廣州市荔灣區西村、南源、站前3條行政街所轄地段接受產后保健服務的產婦進行調查分析。
調查方法:采取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接受產后保健服務的產婦共682例,采取統一的問卷,由經過嚴格、專門、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對調查對象通過電話和入戶詢問并填寫問卷。經調查員整理復核,有效調查表674份,有效回收率為98.5%。
調查內容:包括產后起居指導、產后保健藥膳營養湯方、產后常見病中醫治療、產后體形康復訓練指導、產后心理情志調攝等8項需求內容;其他內容包括產婦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分娩方式、有無妊娠并發癥、產后保健知識獲得途徑等。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6.0 for Windows進行數據分析。
結 果
一般情況:被調查產婦平均年齡26.3歲。其中25~29歲年齡組占64%,有94%婦女具有初中以上學歷,文化程度越高,生育年齡越晚。被調查產婦中從事各種職業勞動者599例(89%),單純從事家務及無職業者75例(11%)。
孕產期情況:被調查產婦中有89%在孕婦學校學習,僅6%產婦從中了解到有關產后中醫藥保健知識。有妊娠并發癥的148例(22%);無妊娠并發癥526例(78%)。分娩方式:順產398例(59%);剖宮產268例(39.8%);手術助產8例(1.2%)。
產婦產褥期中醫藥保健服務需求情況:由表1可見,產婦較需要(需求比例前3位)的產后保健服務為產后藥膳湯方(68.3%)、產后心理情志調攝(67.0%)、產后常見病中醫治療(66.5%)。產婦認為不大需要(需求比例后3位)為產后檢查時間地點(49.0%)、產后性生活知識(46.9%)、產后起居指導(46.6%)。見表1。
討 論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越來越多的產婦開始關注自己產后的健康問題及其生活質量,她們希望產褥期能夠得到良好保健服務與指導,期盼能夠平安愉快的度過這一特殊時期[1]。因此,衛生醫療機構特別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配備具有中醫藥知識和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對產褥期婦女開展保健服務,提高服務人群對中醫藥保健和產褥期服務質量的認可度和滿意度。
運用中醫治未病思想和中醫藥知識開展產褥期保健服務,滿足服務人群的需求。本次調查發現,產褥期婦女在產后保健藥膳營養湯方、產后心理情志調攝、產后常見病中醫治療方面有較大需求。服務人群對自身的健康管理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大力開展中醫藥保健服務,強化飲食調護、生活起居、產后鍛煉、情志調攝等健康宣教,這符合了服務人群參與的心理需求[2],在增加群體自我保健意識和健康促進方面大有可為。
產婦在產褥期對各種社會因素心理生理的敏感度較高,由于社會角色轉變,產后體弱,身體應激及內分泌環境的改變,發生身心障礙增多[3]。此時應進行心理疏導增強信心,并加服補血養肝疏肝理氣中藥,積極預防產后抑郁癥。
本次社區產婦產褥期的中醫藥保健服務需求調查提供了信息依據。應當針對當地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結合產婦體質狀況、生活方式等,制定個性化中醫藥保健方案,以滿足產婦需求,提高婦女兒童的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潘迎,武明輝.產后保健質量評估與需求[J].中國婦幼保健,2001,16(2):91.
2 方桂珍.“治未病”理論在護理實踐中應用[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32(5):691.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n knowledge of breast cancer preventive care for community wome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voluntary, 30 women in a xi 'an community were carried out health education, and compared the cognitive scores of breast cancer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before health education was 9.829 ±0.532, after health education was 17.355 ±0.716, and P< 0.05.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community women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health care awareness,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behavior.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 ;Community ;Breast cancer
乳腺癌是世界范圍內嚴重威脅婦女健康的"第一大殺手", 我國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正以每年3%~4%的增長率急劇上升,城市乳腺癌更是以每年7.5%的速度上升,死亡率則平均每年上升6.9%,超出全球1~2個百分點,且有日趨年輕化的趨勢,這會嚴重影響女性未來生活質量和生命期限[1]。我國乳腺專家提出,社會大眾對乳腺疾病的認識不足是導致乳腺疾病高發的原因之一,開展社區健康教育是防治乳腺癌必要、可行、有效的途徑[2]。本文探討健康教育對社區婦女乳腺癌認知的影響,旨在增強她們的預防意識和保健行為,降低乳腺癌的發病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取方便抽樣方法,按照自愿、匿名原則,2014年8月對西安市某社區的30名20歲以上的女性進行健康教育,平均年齡(40.18±7.28)歲,健康教育對象無精神疾病,無醫學專業教育背景。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在參考相關文獻及專家的指導下設計問卷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乳腺癌預防保健知識。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民族、婚姻、、個人月收入等。乳腺癌預防保健知識包括8個條目,乳腺癌的好發人群;乳腺癌發病的高危因素;乳腺癌常見的臨床表現;乳腺癌常用的檢查方法;乳腺自我檢查的方法;乳腺癌的預防知識;乳腺癌的基本治療方法;乳腺癌預后的相關因素。結果評定計分采取四個維度,完全了解=3,大部分了解=2,小部分了解=1,不了解=0 ,得分越高說明乳腺癌健康知識認知度越高。
1.2.2調查方法 調查人員健康教育前后現場發放問卷, 用統一指導語言介紹填寫注意事項,調查者填寫完畢后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60份, 回收有效問卷 60份, 有效回收率100%。
1.2.3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綜合性健康教育方法,開展以問題為中心、以現實案例為引導的多媒體健康教育講座,配合錄像觀摩、現場咨詢演示、發放宣傳手冊、有獎知識問答。
1.3統計學方法 調研數據輸入epidata軟件系統,建立數據庫,應用 SPSS 16.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 描述性統計采用均數、標準差,健康教育前后乳腺癌認知得分的對比采用t檢驗,a=0.05。
2 結果
健康教育前乳腺癌預防保健認知總分為(9.829±0.532),最低分5分,最高分19分,健康教育后乳腺癌預防保健認知總分為(17.355±0.716),最低分10分,最高分23分,各項目得分和比較見表1。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