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計算機基礎試卷

計算機基礎試卷

時間:2023-05-31 09:11: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計算機基礎試卷,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計算機基礎試卷

第1篇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湖北 武漢 430415)

摘 要:結合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的教育教學改革,探討了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大學計算機基礎》的考試改革,分析了其優點及不足,并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 :大學計算機基礎;考試;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6.030

1 《大學計算機基礎》考試改革的內容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武漢生物工程學院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公共基礎課,該門課程的期末考試最初為筆試,2013年9月將其改為上機考試和筆試相結合,2014年上半年則為上機考試(包括理論和操作),2014年9月開始只考上機操作,其考試改革是為了促進和推動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

2 《大學計算機基礎》考試改革的優點

《大學計算機基礎》考試改革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促進教學的改進、降低試卷成本、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順應社會需求四個方面。

2.1 教學的改進

《大學計算機基礎》考試改革促進教學的改進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和教師業務能力四個方面。

2.1.1 對教學內容的影響

教學內容也叫課程,是學校給學生傳授的知識和技能?!洞髮W計算機基礎》考試改革對教學內容的主要影響是使其涵蓋的知識范圍更加廣泛。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在進行其考試改革之前,其主要教學內容為OFFICE2003、Windows XP和計算機網絡等。考試改革之后,該門課程新增了OFFICE2010和Windows7,并將教學內容分為兩種,一種是OFFICE2003、Windows XP和計算機網絡,另一種是OFFICE

2010、Windows7和計算機網絡。

2.1.2 對教學方法的影響

教學方法,是指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采用的途徑、手段和工具,主要有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法、調查法、學科研究法等。《大學計算機基礎》考試改革對該門課程教學方法的影響主要是引入了慕課、微課和分層教學。所謂慕課,即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的網絡開放課程),是由個人組織的散布于互聯網的開放課程,主要是為了傳播知識。所謂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學活動全過程,其時間一般為5~8min,最多不超過10min。慕課和微課教學,都可以活躍課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所謂分層教學,是指在開課之前,學生自愿報名參加學校組織的《大學計算機基礎》的選拔考試,通過考核的學生可以免修該門課程并進入提高班學習,其他則進入普通班學習。

2.1.3 對教學設備的影響

《大學計算機基礎》考試改革對教學設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促進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計算機基礎教學設備的更新上。傳統的筆試考試對計算機設備沒有要求,而上機考試則對電腦本身的性能有要求。《大學計算機基礎》上機考試涵蓋了OFFICE2003、Windows XP和Windows7系統與OFFICE2010,這就要求電腦能夠安裝這些系統和組件,既滿足考試的需要,也滿足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的需要。每個學期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考試有2 000多名學生,目前本校只有6號樓和8號樓機房的電腦可以同時安裝所要求的系統和組件,但電腦數量不及考試學生數量的1/5,供給與需求之間明顯存在矛盾,為了滿足教學和考試的需要,學校需及時更新教學設備。

2.1.4 對教師業務能力的影響

《大學計算機基礎》考試改革可以促進教師業務能力的提升。其考試方式由筆試改為上機考試后,要求任課老師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而理論和上機的課時量由最初的各自36學時降為各自24學時,總課時量減少了1/3。在減少課時量的情況下,承擔該門課程教學的任課老師既要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任務,也要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操作時間以檢驗知識的掌握情況,這可以促使任課老師努力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進而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

2.2 降低試卷成本

筆試意味著要印刷紙質試卷,每個學期有2 000多名學生參加《大學計算機基礎》的考試,這就要求印刷2 000多份試卷,2 000多份試卷要支付不少人力、物力和財力成本。上機考試不需要印刷試卷,這可以大大降低試卷成本。

2.3 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筆試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計算機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上機考試主要考查學生應用OFFICE三個組件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平時要多運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并將它們用好,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為學生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創造有利條件(目前計算機等級考試可以用OFFICE高級版考)。

2.4 順應社會需求

當今社會屬于信息社會,計算機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人們獲取、處理和利用信息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一種重要的信息交流與傳播工具,當今社會所需求的人才,是會使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交流與傳播的人。計算機上機考試就是為了培養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是為了順應社會對人才在計算機方面的要求。

3 《大學計算機基礎》考試改革的不足之處

目前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考試方式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考試方法、試卷的收發和閱卷以及考試內容三個方面。

3.1 考試方法單一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一門應用性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要求學生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理論知識。目前的《大學計算機基礎》只有上機操作考試,主要考查學生應用OFFICE組件的能力,沒有對理論知識進行檢測。

3.2 仍需教師收發試卷和閱卷

目前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的《大學計算機基礎》上機考試由任課老師集體出試題,并對試題進行隨機組合,分批次統一安排學生在機房考試,由監考老師收發試卷。收回來的試卷,由所有任課老師集體閱卷。批改操作試題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比批改筆試試卷遠遠要多,這加重了任課老師的閱卷負擔。

3.3 考試內容沒有區分各個專業的側重點

OFFICE組件由WORD、EXCEL和POWERPOINT三個板塊構成,各個組件相互獨立互不影響,即各個板塊的知識點自成體系,學生對其中某個組件的掌握情況并不影響其對其他組件的學習。同時,各個專業有自己的特征,對OFFICE三個組件的應用要求不一樣,如財務管理和會計專業需要處理的數據比較多,主要需要應用EXCEL,外語專業側重于POWERPOINT的應用,一般的專業則主要應用WORD。目前的《大學計算機基礎》上機考試內容包括OFFICE三個組件的應用,每個專業都考這三個組件,沒有將各個專業對OFFICE組件的不同需求區分開來。

4 《大學計算機基礎》考試改革的建議

(1)增加新的考試方法,并加入理論考試。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反映學生的計算機基本素養,應該將該部分納入考試中。在此基礎上,可以加入其他的考試方法,如可以讓學生用OFFICE組件設計一幅作品,只要作品里所涵蓋的知識點能夠反映教學大綱的要求即可。

(2)調整各部分在總評中的比重。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的總評成績由期末和平時成績兩個部分構成,期末占70%,平時成績占30%,這種總評方式強調了期末考試在該門課程考核中的重要性,但忽視了學生平時表現的重要性,可以將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評比重改為1∶1,這有利于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考評結果用等級制代替分數制。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的考評結果為百分制,可以將百分制用等級制如A、B、C、D和E代替,A代表100-90分,B代表89-80分,C代表79-70分,D代表69-60分,E為不合格,10分以內的差別并不能反映學生之間的差距。

(4)開發或購買考試系統,由電腦閱卷。利用考試系統可以減少試卷的收發環節,而電腦閱卷則可以減少人工閱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差錯,提高效率。

參考文獻

1 張素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試改革策略探究[J].考試與評價,2014(8)

2 胡立源.NIT理念下高職計算機基礎考試改革探究[J].計算機教育,2008(1)

3 劉海濤.高校公修計算機基礎考試方式改革的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

4 趙妮.“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考試改革的探索[J].計算機教育,2007(8)

第2篇

關鍵詞:教學案例 教學模式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7(c)-0179-02

Abstract:Aiming at the existing computer basic curriculum in our university, we practiced for the integration reform of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We propose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case oriented teaching, practic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Students study in the multimedia network classroom from the classroom . Teacher use case teaching,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actic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er automatic test paper.It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achieve better results.

Key Words:Teaching cas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effect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全校非計算機專業本科學生必修的一門先導課程,是該校非計算機專業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礎課程。其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技術與方法以及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內容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件的使用、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及計算機系統安全知識。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與應用技能[1]。

1 大學計算機基礎改革的背景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其中實踐教學是計算機基礎教學環節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可以使學生真正掌握計算機知識的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各種原因,大學計算機基礎以往都是采取傳統教學模式,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分開,理論都在教室,以投影加黑板方式上課,而實踐在機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看到教師的操作過程,但學生無法及時掌握教學內容,在實踐過程中仍出現學生不知如何操作的現象[2]??荚嚪绞揭彩遣捎镁砻婵荚?,作為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考試成績往往不能反映學生的實際能力。

近年來,計算機基礎課程大量采用案例教學。案例教學,即設計典型教學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鉆研精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力和思考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3,4]?;趯Ω咝,F狀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分析和研究,從2014年下半年起,學院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改革,在“以學生為中心、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的理念指導下,提出“以案例為導向,講授、實踐”一體化的計算機基礎類課程教學模式。即有機整合課堂內講授、課堂外實踐組成的、面向全體學生、多層面的改革,旨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促成多方面的理論實踐環節的協作和相長,切實促進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提高。

2 一體化教學改革實施和教學效果

2.1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實踐相結合,學生在課堂中的精神狀態明顯改觀

從2014年起,大學計算機基礎上課全部在機房上課,機房里每臺機器都安裝了多媒體控制軟件。學生可以接收觀看教師的每個操作步驟,學生也可以演示,也可以立即操作實踐,便于互動。不再是單純地在教室上課,以教師為中心,黑板加投影,而是以學生以中心,以學生提高動手能力為中心,學生邊上課,邊實驗,邊操作,可以馬上提交操作結果給教師,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課堂上睡覺的沒有了,玩手機的沒有了,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把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提高了教學質量。

2.2 改革考試模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上升

以往計算機公共課考核,都是采用卷面考試,卷面考試要求老師打試卷、印試卷、安排考試、監考、收集試卷、評改試卷、講評試卷和分析試卷。這是一個復雜而容易出錯的過程,不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特別是對于操作性較強的計算機課程,操作過程,調試過程,不能在傳統的卷面考試體現出來。因此,教師專門開發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考試軟件,計算機公共課全部采用機考。這樣,對于大學計算機基礎這門課,我們強調學生要會操作,要會用計算機。采用機考模式受到學生的歡迎,他們都反映這樣更能體現他們的實際水平,而不是在考前突擊背下知識點,更注重實際能力。而且,正因為采用機考,很多學生課余也會到機房練習,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上升。采用機考模式,教師也歡迎,教師做了計算機考試題庫,計算機從已建立的題庫中調題組卷,考生一人一機一卷,根據顯示的題目用鍵盤或鼠標輸入答案,考試結束后,計算機自動閱卷、評分等??荚噧热葚S富,提高了考試質量。減輕了教師考試工作的勞動強度,同時也使考試的公平性和嚴密性更有保障。

2.3 抓好課堂內外,學生成績顯著提高

好的教學案例的應用,能直接影響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計算機基礎是一種操作性非常強的課程,因此,在課內,充分利用在機房上課的優勢,以案例為導向,引導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針對課程的具體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案例,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在課外,課程組教師專門開發了學習訓練平臺,鼓勵學生課外到機房學習實踐。通過這些措施,學生成績顯著提高。表1是近2年的平均成績統計。

3 結語

大學計算機基礎作為以應用和操作為主的一門課程,通過一年多一體化教學改革實踐,雖然還有需要不斷完善的地方,但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大學計算機課程報告組委會.大學計算機課程報告論壇論文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鄭勇明,彭鳳梅,張葉.計算機類通識課程實驗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80-82.

第3篇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專轉本;理論教學;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913 (2007) 21-0052-03

Discussion on Reform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from the aspect of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ntering Universities

Zhou Fe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Jiangsu )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est papers of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ntering universities,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in teaching computer basic cour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plan from five aspects.

Key words: computer basic courses;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ntering universities;theoretical teaching;practical teaching

1引言

江蘇省從1999年開始選拔優秀??粕氡究茖W習 (以下簡稱專轉本),從2005年開始,專轉本入學考試只考三門公共課,每位考生都必須參加“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試。這門課程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而從近三年來的考試成績看,卻不盡如人意。因此,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試卷分析

作者對2006年專轉本入學考試“計算機基礎”試卷作了結構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專轉本“計算機基礎”考試目前只采用筆試形式,上機操作的測試內容也以筆試的方式進行,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因為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沒有必要去記憶所有的方法和命令??荚囍械囊恍┟钤谏蠙C時完全可以通過鼠標操作完成,而這正是Windows“圖形用戶界面”的精髓所在;另外,有些同學在中學階段已經學習了一些Windows操作和基本軟件的使用,但計算機理論知識卻很缺乏。

3教學改革

專轉本考試的升學率,是各高職高專院校招生宣傳的重點,也是吸引考生和家長的一個亮點。而提高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水平,是我們研究的重點。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以提高廣大高職高專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在專轉本入學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3.1教材的選取

江蘇省專轉本入學考試的各門課程都沒有大綱,沒有指定教材。在2007年的選拔方案中第一次提出了江蘇省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水準。目前一般高職高專院校采用的是自編教材,或者采用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教材。以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教材為例,其涵蓋的內容如表2所示。

從表2中可以看出,此教材的基礎理論部分只占了28%,而操作部分占了72%;其次,在基礎理論部分沒有涉及到多媒體和數據庫部分;操作部分缺少PowerPoint和FrontPage的內容。而一些高職高專院校采用的自編教材基本上都與這個教材的體系類似。此類教材的所缺部分,正是2007年專轉本考試中需要掌握的內容,同時也是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必須掌握的技能。因此,高職高專院??梢圆扇煞N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一是在原有自編教材的基礎上,充實多媒體和數據庫等部分的內容;二是直接采用能夠包括以上內容的教材。這樣既能夠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能避免學生在復習應試過程中到處購買涵蓋不同內容的教材。

3.2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學時分配

本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一的上學期或下學期開設,各個學校開設的課時數不盡相同。

有些高職院校地處蘇北地區,生源大部分來自蘇北農村,這類生源在中小學階段基本沒能涉及到電腦知識。對于這樣的生源,高職院校通常開設的課時數較多,而且理論課時較少,實驗課時較多,一般比例為1:2。

而對于蘇南的高職高專院校而言,學生一般在中學階段學習了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但由于高考的壓力和教學設施的不完善,學校對計算機基礎教育重視不夠,使學生無法系統地學習計算機知識。此類高職院校開設的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的比例一般為1:1。

從“計算機基礎”課程所涵蓋的內容來看,基礎理論部分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其中大部分內容學生都沒接觸過,所以需要較多的時間來講解。而實踐部分的內容是微軟的Office辦公套件,各個軟件之間的相通性很強。同時,這類軟件的在線幫助功能很強大。基于以上考慮,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總學時數可以定為72課時。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學時分配上,以2:1分配為宜。另外,在課余時間開放計算機實驗室,引導學生以“一本書一臺電腦”方式自學計算機軟件的使用。

3.3理論教學的重點

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一門公共課,教學對象為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不區分文理科。所以,在教學內容上提出了“廣度優先”的原則,即教學內容覆蓋的范圍較廣,包括現階段信息技術的主要內容和熱點知識。所以,目前理論教學的重點主要有三:

一是進制的表示與轉換。從小學到高中,同學們都習慣了十進制,而在計算機基礎的課程里,卻要學進制、八進制和十六進制。同時,在十六進制里還用字母表示數值,這兩點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內容。在各項考試中,進制的轉換幾乎是必考的內容。例如,在2006年的專轉本考試試卷中有一填空題:

已知某進制的運算765+1231=2216,則此進制為________進制。

此題主要考察學生對不同進制的理解。

二是計算機硬件部分。因為這部分涉及的內容比較多,有計算機的內部結構和原理,常用外部設備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標,等等。而且計算機的發展日新月異,一些新的外部設備在有些教材中都沒有提及。因此,教師要重點講解計算機的組成原理及外部設備的性能指標,結合計算機的最新發展技術,介紹一些新的技術、方法及設備。在2006年的試卷中,計算機硬件部分的分值為11分,這部分也是教學的重點。

三是計算機網絡。近年來,計算機網絡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因特網,正在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計算機網絡的知識涉及到了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以及網絡信息安全技術。針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一份調查顯示,約有三分之一的同學接觸過計算機網絡,主要形式是瀏覽網絡新聞、計算機游戲及網絡聊天,而對于計算機網絡的原理以及網絡上數據傳送的方法和過程,幾乎沒有了解。另外,計算機網絡的實用性也很強。很多學生在機房上網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某臺計算機不能上網,一般是換一臺能上網的計算機繼續使用,而不會去考慮這臺計算機為什么不能上網,更不會去主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計算機網絡知識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講解網絡的數據傳輸方式和過程,以及因特網的相關知識。例如,在2007年的專轉本考試試卷中有一選擇題:

下列IP地址中,非法的IP地址組是______。

A. 202.197.184.144與259.197.184.2

B. 127.0.0.1與192.168.0.21

C. 202.196.64.1與202.197.176.16

D. 172.24.35.68與10.10.3.1

此題就是考察學生對IP地址表示范圍的了解程度。

3.4實踐教學的方法

在高職高專院校中,計算機的實踐教學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任何專業的技能型高級人才,都必須是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又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的人才。同時,專轉本考試試卷中,操作部分也占了50%的分值。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上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等。

在實踐教學中,可以按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1) 理論課講授軟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教師可以利用一部分理論課時,重點講解Office套件中Word軟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操作要點及操作技巧,要求學生掌握一些常用功能的菜單位置以及快捷鍵的組合,比如復制、粘貼等常用功能的組合鍵。對于套件中的其他軟件,只要講解特有的功能,而一般功能留給學生上機的時候自己去摸索。

(2) 任務驅動式的案例教學。在學生上機操作的過程中,既要安排學生去學習Office套件中各個軟件的使用方法,又要以任務來驅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以“人文奧運”為題設計一份簡報,要求有文字和圖片,還要有圖表及版面修飾。學生要完成這樣一個題目,需要到因特網上查找有關“人文奧運”的資料,同時要掌握Word的版面設計技巧,還要用Excel將查到的數據做成圖表,這樣就能夠讓學生主動掌握這些軟件的使用方法,提高學習的樂趣。

(3) 開放式的自主學習?,F在,很多高校都設有英語自主學習室,一些專業實驗室也有開放式實驗室。為提高計算機的上機操作能力,可以設立計算機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在業余時間里能夠更好地去學習計算機軟件的操作技能,在各類復習迎考的過程中,通過計算機來驗證一些習題的解答過程。

3.5師資隊伍的建設

很多高職高專院校都設有計算機專業,也形成了一支專門從事計算機專業教學的師資隊伍,但與教授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師是分開的,甚至隸屬于兩個不同的部門。這樣,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師與計算機專業的結合不是太緊密,也就不能更好地了解計算機專業中的一些新的技術和新的應用。

這種狀況不利于計算機專業老師在全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發揮主動作用,也不利于計算機專業教學資源在全校計算機教學中發揮效益。有計算機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可以將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師分配到計算機專業的各個教研室中。他們的任務首先是承擔全校的計算機基礎公共課,同時也參與教研室的科研活動,以提高公共課教師的專業素質,進而提高全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沒有計算機專業的院??梢远ㄆ趯⒔處熕偷礁咝S嬎銠C系進修,讓他們能夠接觸到計算機專業的最新技術。

4結束語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計算機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高職高專院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既要為學生創造進入本科院校學習的機會,又承擔著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重要任務。因此這類課程的改革是高職高專計算機課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關注點,也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諶新年. 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7,(8):23-24.

[2] 梅園、江永和. 計算機基礎教育中若干問題的探討[J]. 計算機與現代化,2003增刊:25-27.

[3] 教育部. 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 (征求意見稿) [Z]. 2005,7.

第4篇

關鍵詞:自動組卷;質量評價;數學建模

中圖分類號:TP30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19-4457-03

Research on Test Paper Auto-production of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ing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LU Jun-wei, CHEN Jie

(Ori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lleg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Abstract: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to that building database and test paper auto-production. Separation of teaching and testing by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course tests. But test paper auto-production process have an important problem must be solved that how assures quantify and optimization by machine. In this paper, the correctness of detecting on the basis of the math model, and the quality evaluation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o then make the examination more standardized, objective, authentic, comprehensive to reflect the actual effect of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test paper auto-production; quality evaluation; math modeling

在教育領域中,考試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和能力的一種評價,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效果優劣的一種教育測量手段。隨著計算機科學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計算機技術己進入現代教育領域并形成一門新興的邊緣科學計算機輔助教學。目前,計算機在自動組卷方面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了,很多高校已經建立了龐大的試題庫,并且采用各種數學算法利用計算機完成自動生成試卷和計算機的閱卷工作,不僅能節省教師的寶貴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消除出卷人主觀意志的影響,尤其是對于客觀題更加方便。但是,自動組成的試卷是否能真實地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需要我們對試卷質量進行質量評價。

由于在前期的自動組卷過程中,題庫中的信息是預先設定的,并不一定能夠客觀地描述該題的屬性,而且對于不同的考核對象,該題目的屬性值會不一樣,這些都要通過計算機自動閱卷,統計之后通過相應的模型和算法來評估。這一評估可以反映計算機自動組卷算法的優劣,也可以為下一次自動組卷提供借鑒。因此,可以在自動組卷的基礎之上增加一個統計分析模型,讓計算機自動地對結果進行分析,同時對考試的結果做出合理的修正。

1 模型建立

測量試卷的主要檢驗指標是:難度、信度、區分度和覆蓋度。假設我們考察M份試卷的考試結果(假設這M份試卷的結果符合或近似符合正態分布),自動生成的試卷由n道題目組成,每道題目的總分為[Ai],樣本值為[Xj],各題的實際得分為[Xij(i=1,2,3…n,j=1,2,3…M)]。很容易得出試卷的如下信息:

[Xj=i=1nXij第i道題的平均得分Xi=1Mj=1nXij]

[第i道題的方差Si=1Mj=1n(Xij-Xi)2]

1.1 試卷的難度系數

題目的難度是衡量題目難易水平的數量指標,通常以題目的答錯比率Pj 來表示:

[Pi=1-XiAi]

于是,整套試卷的難度系數為:

[P=1Ni=1nAiPi]

[其中,N=i=1nAi,表示整套試卷的總分。]

1.2 試卷的區分度

題目的區分度也叫題目的鑒別力,它是衡量題目對不同水平被測試者的心理特質的區分程度的指標。區分度的取值范圍于0-1之間,值越大,區分的效果越佳。一般0.4-0.6 為佳。

我們定義區分度為該題目的高分組平均得分與低分組平均得分之差在該題目滿分中的比例,由于我們只考慮組卷中的客觀題,故而對于第i道題目的區分度,

[δi=1MNj=1nXij]

從而,整套試卷的區分度

[δ=1Ni=1nAiδi]

1.3 試卷的可信度

可信度指測量數據和結論的可靠性程度,它是表明考試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的一個重要指標。信度一般規定是真分數的方差在總體方差S (M個學生總分的方差) 中所占的比例。測量信度系數的方法較多,這里采用[α]系數法[1](該公式由克朗巴赫提出)。

[α=MM-1(1-S1+S2+…+SnS)]

[其中,S表示總分的方差,Si表示第i道題目的方差。]

評測標準:0.9以上:好;0.8-0.9:較好;0.6-0.8:一般;0.6 以下:較差。

1.4 試題的相關性

反映學生掌握知識廣度的重要指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試題應盡量多的反映該門課的知識點。一般用各題的相關系數矩陣表示:

[R=(Rij)n×n]

[其中,Rij表示第i道題目的得分與j得分的相關關系。]

[Rij=Xij-XiXij-XjSiSj(i,j=1,2,3…n)]

1.5 試卷的整體評價

在上述的統計的基礎之上,我們對試卷的難度系數、試卷的區分度、試卷的可信度、試題的相關性做了評價,但是對試卷的整體分析并不只是這些基本因素的簡單代數之和,因為每個因素對整體的影響的比重是不一樣的。為了客觀公正地評價一套試卷,我們采用了一種很重要且十分常用的分析方法――層次分析法[3]。

1.5.1 因素的評分

前面對各個單因素的評價是基于統計與計算得出的結果,具有很好的直觀比較性。但是對于數學模型分析卻很不方便,在不影響對試卷評估結果的前提下,結合試卷評價自身的特點,我們對各個因素進行重新評分。

表1 對試卷的難度系數的評分

[試卷難度系數\&0-0.2\&0.2-0.4\&0.4-0.5\&0.5-0.6\&0.6-0.8\&0.8-0.9\&0.9-1\&評分(滿分為1)\&0.15\&0.35\&0.5\&0.7\&0.85\&0.7\&0.4\&]

表2 對試卷的區分度的評分

[試卷區分度\&0-0.2\&0.2-0.4\&0.4-0.6\&0.6-0.8\&0.8-0.9\&0.9-1\&評分(滿分為1)\&0.1\&0.45\&0.8\&0.85\&0.9\&0.95\&]

表3 對試卷的可信度的評分

[試卷可信度\&0-0.3\&0.3-0.5\&0.5-0.6\&0.6-0.8\&0.8-0.9\&0.9-1\&評分(滿分為1)\&0.15\&0.5\&0.6\&0.7\&0.8\&0.9\&]

對于試題的相關性的評分需要對相關性矩陣作分析,然后合理評分。不妨假設對上述四個因素的評分結果分別為[ω1,,ω2,ω3,ω4。分數向量為:]

[ω=ω1,,ω2,ω3,ω4]

[四個要素分別用A試卷的難度系數、B試卷的區分度、C試卷的可信度、][D(試題的相關性)表示,]而四個要素在整體中的比重的影響因子分別為3、5、9、2。于是我們考慮到比分矩陣為

[J=33353932539355955999529223252922]

利用迭代法[3]可以求出[J]的權向量為[α=0.1689,0.2765,0.4983,0.1246T]。

則,試卷的整體評分為

[ω?α=0.1689ω1,+0.2765ω2+0.4983ω3+0.1246ω4]

2 結束語

上述的對試卷的四個方面的評價,均是在對考試結果的統計的基礎之上,對數據的相應計算,并建立模型來評價自動生成的試卷。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自動組卷算法的優劣,同時,通過開發技術手段實現試題庫中各試題的綜合系數的自動更新,對今后的組卷過程的優化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曾一,冉忠,郭永林.試題庫中自動組卷的算法及試卷測評策略[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6,27(16):3024-3027.

第5篇

關鍵詞:B/S模式 C/S模式 考試系統 數據加密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10-0195-01

高校計算機考試系統是高校辦公自動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計算機實驗室考試系統的維護和管理將至關重要,考試系統一旦出現問題,將對學生、教師以及學校的管理產生一系列的麻煩。這就對高校計算機實驗室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實驗室管理者能夠對考試系統的設計和實現方法非常清楚,還要求實驗室管理者對考試系統的安裝、調試以及問題診斷等能夠精通。本文針對計算機實驗室的考試系統進行研究,并結合青海民族大學計算機基礎無紙化考試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針對計算機考試系統的設計、實現、維護和管理的方法。

1 計算機考試系統的設計、安裝和調試

1.1 考試系統的設計

(1)B/S(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模式。B/S模式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不用設立專門網絡客戶端,只要計算機能夠與互聯網相連,網絡服務器端只需給予一定的權限,計算機管理者打開瀏覽器即可進行考試的組織和管理,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考試。這種模式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在任何有網絡的地方進行操作,不用安裝專門的軟件,省時省力。當然,這種模式的缺點不言而喻,由于把所有的稻鶯筒僮魅放在服務器端,服務器的運行負荷較重,一旦服務器發生“崩潰”,所有的工作需要從新開始。(2)C/S(Client/Server,客戶端/服務器)模式。C/S模式在高校計算機考試系統中的應用比較廣泛。這種模式是建立在小范圍的網絡上,充分利用兩端硬件環境的優勢,將任務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來實現,降低了系統的通訊開銷對服務器和客戶端的要求不高,一般學校的實驗室服務器和機房電腦即可滿足。這種模式相對比較安全,一般不會出現網絡癱瘓現象。這種模式的缺點是需要專門的機房服務器和客戶端,使用地點受到限制,組織考試需要安裝專門的考試系統軟件。

1.2 考試系統的安裝和調試

(1)服務器端。一般地,C/S模式的考試系統的服務器端最多連接255個客戶端,所以對服務器端的配置要是不是很高,普通的PC機即可滿足需求,如果能夠配備更專業的服務器則可以更好地提高運行的速度。服務器端一般需要安裝如下軟件:Windows Server 2003,該軟件主要是對服務器端提供網絡支持;SQL Server2003,該軟件主要為系統提供數據庫支持;C/S模式的考試系統服務器端安裝程序,這是核心程序,主要功能是考生信息的建立,試題庫的維護,試卷的組建,試卷內容的判定,試卷的回收,成績的匯總等。(2)客戶端??蛻舳擞糜趯W生考試,安裝和調試相對比較簡單,需要在客戶端的PC機上安裝好操作系統,配置好局域網,并設置好每臺機器的IP地址。安裝好考試系統的客戶端程序,用來連接服務器端,完成考生的登陸、試題抽取,答題,試卷提交等功能。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考試系統需要關閉客戶端的防火墻,否則可能數據上的連接失敗。

2 考試系統的實現

2.1 題庫的設計

(1)組卷方式的選擇。在組卷方式上可以采用隨機組卷、按照難度系數組卷、教師手動組卷、隨機與手動結合的組卷方式等。(2)題目的建設。題目的建設一般設置有選擇題、判斷題、操作題等,學校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多選題,簡答題等,但是這是在考試系統本身的題目設置架構所允許的情況下方能進行。(3)試卷的判定。試卷的判定可以設計為系統自動判定后直接輸出成績,也可以設計為系統判定后生成成績并輸出試卷,還可以采用系統自動判定和教師手動判定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此方式主要用于操作題、簡答題等的判定)。

2.2 考試過程的維護

在考試的過程中,每個機房需要安排1-2名熟練掌握考試系統整個操作過程的管理員,每層或每棟實驗樓能夠配備1-2名精通網絡的管理員以防考試過程中網絡的出現意外。對于考試過程中客戶端出現的斷電、死機、考試系統軟件卡頓和關閉等現象,管理員要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服務器端出現問題也能夠馬上解決。當考試結束后,管理員需要將所有學生的試卷通過服務器端將試卷回收,并將試卷備份到專用的存儲設備中,對于不能通過自動回收到服務器端的,管理員應在客戶端通過手動收回的方式進行收回。

2.3 考試系統的安全性維護

(1)數據庫的安全性。由于整個考試過程的所有操作和數據都存放于服務器和客戶端的數據庫中,所以要使用數據庫本身提供的安全機制來保證操作和數據的安全性,在數據的傳輸過程中還可以對答案、成績等進行加密處理??梢酝ㄟ^訪問控制技術,每個考生只允許訪問屬于自己的特定數據庫,管理員可以對考生的權限進行設置和分配。另外整個系統還需要定期備份,以防由于錯誤操作或者硬件、軟件問題等原因造成數據的丟失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2)數據傳輸的安全性。由于試卷在網絡傳輸的過程中有可能會發生數據被監聽,所以可以對考試過程中傳輸的需要加密的數據(答案、成績等)采用加密技術。數據加密是為了保證他人無法看到試題內容,而數據摘要可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防止數據被篡改。

3 結語

各個高校的網絡和計算機實驗的建設情況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管理和設計方案。對于考試系統的選擇上可以做優、劣對比,在充分合理地利用學校資源的基礎上,提出需求并進行開發,經過多輪的測試和改進,以達到所需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鵬鳴.計算機考試系統安全性能的改進[J].科技風,2010(7):224.

[2]楊乘.基于C/S模式的考試系統[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5(3):102-104.

[3]張華偉,張斌.基于C/S結構的網上考試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2007(4):30-31.

第6篇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在現時代來說起著重要的作用?!队嬎銠C應用基礎》作為一門計算機教育入門課程,主要包含了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程度是很重要的。但由于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想要準確測試學生的計算機應用于操作掌握程度,通過采用無紙化的網上測試方式,不僅能夠幫助教師節省時間,還能夠更為準確測試出學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本文研究計算機應用基礎網上考試系統的設計及其實現。

2《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實行網上考試的優點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實行網上考試的優點不是沒有根據的,其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由于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實踐操作性較強的課程,故實行網上考試,充分符合了“計算機應用”這個條件。為學生提供與實際需要一樣的考試環境能夠學生動手操作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踐操作表現出來,這樣更能夠準確測出學生的基礎技能;(2)網絡系統考試實質就是“無紙化考試”。在追求綠色節約的現社會來說,在為學生提供合適的考試環境的前提下倡導綠色環??荚嚪绞剑粌H能夠節省了印刷數萬張甚至億萬張試卷的費用和時間,還能夠通過此方式大大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3)通過網上考試系統來實現對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考試,可實現自由組卷和自由評卷。自動組卷、評卷能夠避免教師因為工作量大而出現評卷錯誤的現象,或是受主觀因素影響而出現不公平評卷現象。除了能大大減少教師的工作量外,網上評卷的公平、公正性還能夠真實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水平。

3《計算機應用基礎》網上考試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網上考試系統的開發是根據當前情勢需求下所進行的,目的在于實現測試的公平、公正、客觀、準確及實踐考核性。系統開發可以幫助教師減少了繁重的收發及評卷工作。

3.1《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網上考試系統的模塊設計分析

3.1.1用戶登錄與注冊模塊設計系統設計中,作為學生登入系統的模塊,在進行考試之前需要將考生的相關信息進行收集。主要包括了考生姓名、性別、身份證以及考試號等等,這些信息是作為學生登入系統前的一個檢驗信息。將收集來的考生信息錄入到考生數據庫中,作為是考試的原始記錄。其中,用戶登錄界面中,有“新用戶登錄”、“學生”、“教師”以及“管理員”選項,用戶可根據自己身份進行選擇登錄,然后輸入登錄信息即可進入子系統界面。3.1.2學生子系統學生子系統的主要功能為學生提供考試和成績查詢兩個選項??忌鶕筮x擇“考試”選項登入即可。3.1.3考試模塊(1)學生在選擇登入考試之后,界面將出現要求考生輸入相關信息的條欄,主要包括了學生的考試證號、姓名以及班別。之后即可進入試題抽取界面,系統會根據IP地質的不同而快速實現自動抽取不同試題。這些試題與相鄰學生試卷各不相同,主要為了防止相鄰考生作弊。之后便可進入考生答題模式。(2)考生答題模塊會有預先設定的計時器對考試時間進行倒計,在試卷上顯示的是考生考試所剩余的時間。(3)考生交卷。學生在答完題后,經檢查后可進行考生交卷。即在考試倒計時間停止后,把考生試題中的客觀題作答結果進行保存,將主觀操作題窗口關閉,將其文件進行存檔打包備份,以防止在自動閱卷程序出錯時丟失而無法對考生的作答試題進行評分。3.1.4監控系統遠程監控系統可實現對考試過程中的實時監控和維護。以防在考試過程中有出錯,實時監控也有效實現了防止學生作弊現象的發生。3.1.5成績查詢模塊在考試完畢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就可登錄系統進行成績查詢了。同樣的,登錄需要輸入相關信息以驗證無誤后才能進入查詢頁面。3.1.6評分管理子系統評分管理子系統結構中,主要分為了主觀題評分、文字錄入題評分、Windows操作題評分、Internet操作題評分,以及Office操作題評分。3.1.7系統性能需求分析《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網絡考試形式主要是基于網絡下進行的,故為能夠使系統能在考試考試整個階段中甚至長期有效、快捷、安全可靠的環境中為考生和教師提供考核服務。且由于該系統的重要性,應當滿足本身的易于維護與完善。故其性能就有了要求:(1)對其數據的錄入要具準確性和及時性,此外數據也要具有一致性與完整性,并且能夠實現共享與獨立。這樣能夠防止系統在評分過程中能夠準確判斷與評分,以免失去評價結果的客觀性。(2)系統要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一方面是指,系統本身運行的可靠性,這樣可以防止在訪問該系統或對該系統進行運行操作時會出現故障,或者將其控制為少出現故障。另一方面,是指系統對以外事故的處理能力要強。因為在進行操作時,如果出現死機、藍屏或者網絡故障時,系統都應當要有自動對考生或其他操作人員操作記錄進行自動保存的功能,以避免出現故障后學生丟失原來的答題記錄。(3)系統的安全性。考試系統是基于網絡的,故未來保證其數據的安全、機密、完整,系統應當要有能夠預防風險,保護數據及基礎結構不被惡意攻擊或盜用的作用。因為系統中,用戶信息、題庫、成績等的安全性都是至關重要的,也是系統所要考慮保障的。(4)系統要具有可擴展性和開放性。系統設計中,應當要考慮到其具備可擴展性和開放性,因為在以后的使用中,系統用戶規模會不斷擴大,用戶管理功能等也會在使用中不斷地更新和完善。而可擴展性的實現需要依靠其開放性來幫助完成??梢允峭ㄟ^增添或減少一些模塊,配置系統的硬件,通過對軟件的修補和替換等來升級系統和更新換代。(5)易用性。系統應當要具備有簡單操作易于維護的功能作用。若系統出錯了或者用戶操作錯誤,其能恢復原先出錯前的狀態。

3.2《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網上考試系統的實現

3.2.1網上考試系統中題庫管理子系統的實現該系統的登錄界定,只能是允許老師或管理員,學生不得登錄題庫管理子系統。教師在登錄時,先要輸入相關的信息,如用戶身份、用戶賬號和密碼,其中,用戶身份選項中可選擇“教師”或“管理員”,經系統驗證通過后才可進入題庫中。教師在進入題庫管理子系統中對其所作的修改都將會保存到數據庫中。其中,教師身份登錄的可進入到題庫管理界面,而管理員身份登錄的則是進入服務器考試界面。3.2.2網上考試系統中監考管理子系統的實現網絡考試過程中,需要通過監考管理子系統對考試系統和考試過程進行管理。其包括了維護管理、試題管理、考生管理以及考試監考管理和試卷回收管理等多方面模塊。首先,管理員再登錄界面登入后就可進行編輯和導入題庫等操作步驟了。在考試時,監考員登入考試管理界面進行試卷生成,點擊開始考試,學生也隨之可以登錄考試步驟了,監考員在這時就可進入考試監控進行監考。其中,監考員具有可延長考生考試時間和強制還不愿交卷的考試交卷,在所有一切完畢后系統將自動回收試卷。接著就進入客觀題自動閱卷步驟。3.2.3網上考試系統中考試管理子系統的實現該系統是從考生登錄、試題抽取和考生答題,最后到考生交卷的一系列操作過程。前面在系統設計中提到,學生在各個模塊中按提示進行操作,直至進入到考試界面。(1)在考試管理子系統中,首先是考生憑借相關信息的輸入,經驗證無誤后順利登錄。(2)然后進入試題抽取模塊,該模塊中,系統會自動識別信息,如題目難度等級以及題量要求等,然后自動生成一份既符合考生要求,又帶有一定獨立性的卷子。在成功分發給學生后,學生點擊開始考試,然后會顯示有考試結束倒計時。該計時是由服務器和客戶機協同完成的。(3)在本系統中所涉及的試題類型主要分別有選擇題、文字錄入題和操作題,其中操作題又分為Windows基本操作題、Word操作題、Excel操作題Powerpoint操作題以及Internet操作題。每一種題型單獨對應一個模塊,試題要求會始終顯示在電腦屏幕上,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對試題進行筆抄記錄,達到真正的計算機考試要求。考試過程中,其將自動每隔五分鐘就對考生的答題信息進行保存一次,以防止學生作答試題丟失,保證了其系統的續考功能。(4)考生交卷。該模塊在考試計時器顯示的時間為0,或者考生點擊交卷按鈕時,會自動將考試的試卷收回,對不交卷的只要時間到,該模塊就有強制性將考生試卷收回的命令。通過一系列對試題文件進行加密和壓縮后就可將答題信息交到數據庫中。3.2.4網上考試系統中評分管理子系統的實現單項選擇題是屬于理論題,而理論題是該系統中的客觀題,故在其選擇題答案只是一個字數或字符的情況下,系統對其進行自動評分。評分過程中,是將設定好的標準答案與學生給出的答案進行對比從而給出相應的評分效果。在考試過程中,學生自行交卷,或者系統考試時間結束后強制的交卷后,系統均會自動調用“客觀題評分模塊”進行對考生客觀題的自動評分。

4結語

第7篇

(一)命題

1.“專轉本”全省統一考試命題工作由省教育考試院統一組織,有關高校應在命題教師選派等方面給予支持與協助。

2.大學語文、高等數學、英語、日語等科目滿分均為150分,計算機基礎科目滿分為100分。每位考生參加統一考試科目為三門,即大學語文或高等數學,英語或日語,計算機基礎,總分滿分為400分。

3.大學語文科目考試內容為基礎知識、閱讀和寫作,計算機基礎科目考試要求為省級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水準,英語、日語、高等數學等科目考試要求均為高等學校專科二年級水準。英語專業和非英語類專業的英語科目考試分別使用不同的試卷。

(二)考試

1.考試時間

2020年江蘇鹽城專升本考試時間:2020年3月21日。

具體安排如下:

2.準考證發放

2020年江蘇鹽城專升本考前3天,考生可自行上網打印《準考證》,或由推薦學校統一打印并發放考生《準考證》。

3.考點設置

省教育考試院根據報名人數及分布情況在相關院校設置考點,并盡量安排在標準化考點院校,考點院校具體負責考試的組織實施工作。

4.試卷保密保管

各市招考機構按教育考試有關要求,負責試卷的運送、保管等安全保密工作,指導所在轄區考點院校的考務管理與考務培訓工作,并做好考試期間的巡視工作。

5.考試的組織實施,按照《江蘇省2015年普通高?!皩^D本”選拔考試考務細則》(蘇教考成〔2015〕2號)文件規定執行。

第8篇

考試科目分為外語和專業綜合課。外語考試試題內容以普通高職高專非外語專業外語教學大綱為基礎。

專業綜合課為二門主干課,考試試題內容以該??茖I所學內容為基礎,同時考慮該本科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

外語試卷滿分為100分,專業綜合試卷滿分為200分(二門專業課各占100分)。

取得全國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證書的考生在公共英語考試成績的基礎上增加5分(英語專業考生除外);

報考非計算機專業的考生,取得全國計算機應用技術證書考試(簡稱NIT)任意兩個模塊合格證書者,在專業綜合課考試成績的基礎上增加5分;

報考計算機專業的考生,須獲得全國計算機應用技術證書考試(NIT)初級技術證書暨取得任意三個模塊合格證書者,在專業綜合考試成績的基礎上增加5分。(加分的日期截止至數據審核日期,數據審核結束后取得的相關證書不再加分)

第9篇

【關鍵詞】 會計 考試報名 網絡化管理

一直以來,會計考試的各項工作一直沿用傳統報名考式的方式,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對會計這個行業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近年來,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一項的報名人數越來越多。面對如此眾多的會計從業者,管理部門顯得力不從心,現有的模式根本無法滿足如此龐大的會計群體。會計報名考試制度改革成為放在會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唯一出路。本文分析了網絡化報名、考試的特點以及網絡化考試的實施要求進行了如下探討分析。

1. 網絡化報名、考試的特點

從網絡化報名的組織工作環節可以發現,網絡化考試與傳統的考試方式相比具有許多新的特點和優勢,主要有:

1.1具備解決考生“工學矛盾”的可能

在現代社會工作和生活節奏普遍加快的形勢下,考生的“工學矛盾”日益突出。所謂“工學矛盾”是指考生在工作之余進行學習、考試,占用時間和精力,從而與自身的工作、生活所產生的各種矛盾和沖突。這一矛盾往往在考試前和考試時激化,由于考試時間的集中性和考試地點的限定性使部分考生無法按時參加考試,導致許多考生不能如期完成學業,甚至放棄學業。網絡化考試方式的出現為解決“工學矛盾”提供了可能。這是因為網絡化考試可以由考生根據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況,自選時間和地點分散進行,從而最大限度地化解“工學矛盾”。

1.2有效地降低了考試監考的難度

網絡化考試的特點之一就是隨機抽取試題組成試卷,一人一卷,相鄰考生之間試卷不相同,大大減少了考生之間傳遞信息、聯合作弊的可能,考場秩序容易控制,從而有效地降低了考試監考的難度。

1.3提高考試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從網絡化考試試卷生成、試卷評閱以及成績回收的過程看,與傳統考試方式相比,網絡化考試主要是由計算機完成相關任務,大大減少了人為因素對學生成績的影響,考試客觀性更強,提高了考試成績的公正性。

1.4具有較好的經濟性

在傳統考試方式中,考試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命題、試卷保管與保密、考場和監考、試卷評閱、成績匯總等環節。在網絡化考試中,試卷印制和運輸、試卷保管等環節不存在;試卷評閱、成績匯總等環節的工作量大大減少,成本也有較大的降低。命題和考場設備投入雖然較大,但是,一次投入可以多次重復使用,實際每次考試分攤的成本并沒有多少增長。因此,總體看,網絡化考試的成本明顯小于傳統的考試方式,具有較好的經濟性。

2. 網絡化考試的實施要求

網絡化考試是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通過計算機和因特網模擬實現環境,考察考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一種考試方式。與傳統的考試方式相比,網絡化考試除了需要成熟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庫據技術等條件外,在考試的組織管理等方面也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和必要改革。網絡化考試實施中需要重點把握的工作環節包括:

2.1建立一個能滿足考試需要的題庫

網絡化考試實施中的第一個關鍵問題就是題庫建設。題庫建設主要包括兩個方向:組織命題和設定組卷規則。

題庫建設中的命題與傳統意義上的命題相比既有共同點,也有其自己的特點。首先,與傳統試卷的命題一樣,題庫中的試題也要符合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的原則,要在保證試題無知識性錯誤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題型和考核角度。其次,題庫要考慮試卷對各個知識點測評的全面性,因此對每個知識點都要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考核,題庫的題量,也就是題庫規模要足夠大。第三,題庫命題時對于同一知識點要盡量只采用一種題型,注意避免重復測評。另外,考慮到命題成本,題庫規模不能無限制擴大,以適度為宜。

設定一個合理而嚴密的組卷規則是題庫建設的另外一個難點。一個良好的組卷規則應該能夠保證每一套組成的試卷都能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重點與覆蓋面的相互關系,在試題范圍、難度等方面保持一致性,從而保證網絡化考試信度和效度。

2.2建立并實施一個有效的考試組織與管理體系

考試組織與管理體系主要包括報考和考場管理兩個方面。

網絡化考試一般都采用報考管理系統來組織考生報考,對于報考管理系統的要求主要是簡便性和可靠性。所謂簡便性是指:一方面報考系統要便于考生報考,能有效避免考生報考中的差錯。另一方面也要便于考試組織者匯總數據、分配考場、生成準考證等工作的進行。所謂可靠性是指:報考系統必須穩定可靠,具有較好的容錯、避災能力,能有效的避免數據丟失和被人為篡改。這是因為一旦報考管理系統出現差錯,就會導致已報考考生無法如期考試,從而造成考試組織混亂。

網絡化考試的考場管理與傳統的考試方式基本相同,難度還有所下降。但是,也要注意其特點,主要有兩點:(1)考前考場設備的準備,尤其是網絡和計算機的調試,安裝考場防火墻等;(2)在考場中配備備用電源、備用設備以及足夠的計算機技術人員,以便隨時解決各種突發的計算機故障和網絡故障,保證考試順利進行。

2.3考試系統的安全與穩定

由于網絡化考試完全是在網絡上利用考試系統進行,對考試系統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在考試實施過程中,一旦考試系統出現故障或差錯,就會直接導致考試無法正常進行。因此,在考試組織過程中,需要通過設置備用服務器、備用電源、安裝防病毒軟件、限制可訪問用戶的IP地址、設備密碼保護、數據庫加密等多種方式保證考試正常運行以及數據的安全。所以說,系統的安全與穩定是網絡化考試成敗的關鍵。

網絡化考試實施中的最后一個主要工作環節是成績回收,也就是當所有考生的所有答題都評閱完畢后,計算機自動合成每個考生的所有分數,存入成績數據庫的過程。這一過程在傳統考試方式中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在網絡化考試中則相對簡單,成績回收的時間性和準確性都有保障。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數據的人為修改以及由于設備故障,計算機病毒或黑客造成的數據丟失。

結束語:

網絡化報名、考試是新穎的實時報名、考試系統模式。它能充分發揮網絡和計算機的優勢,實現網絡平臺上動態實時的報名、訓練、考試和評估,為教學效果提供及時、科學、準確的反饋,為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改進提供科學依據,形成良性的教學循環,使考試不再只是過程,也給傳統的測評方式帶來了一次革命。

參考文獻:

[1] 岳和平.網絡化對未來會計工作產生的影響.太原科技,2003(3)

[2] 姬雪梅.高校會計電算化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財會研究,2005(1)

第10篇

關鍵詞 高職教育 計算機應用基礎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Problems and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WANG Zhongyin, LI Qian

(Wein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inan, Shaanxi 714000)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opene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s a public basic course facing all the students, which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for a long time,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aspect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environment, teacher training,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eaching model, evalua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mainly makes analysis on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exploration in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curriculum reform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網絡的全面普及,計算機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微信、QQ、微博的出現,使得學生與計算機、互聯網的接觸越來越密切,而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還在沿用傳統的模式進行教學,使得這門課程的教學嚴重滯后于技術的發展,高職院校針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刻不容緩。本文就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模式進行一些探索。

1 實訓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教材結構不合理,教學內容相對滯后

職業教育的要求為理論夠用、實用,重在強調實踐技能的訓練,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在結構上還是沿用傳統教材模式,實用性不足。在教學內容上,計算機操作系統已經逐步過渡到了win7、win8系統,而辦公軟件也逐步升級為Office 2010,甚至各類職業資格認證考試的系統也隨之升級,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到各種限制,大部分學校的教材還在沿用Win xp,辦公軟件還是Office 2003,實訓的計算機安裝的軟件也是Win XP+office2003, 教學內容滯后,導致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之后,參加職業資格認證考試以及正式邁入工作崗位后,對于計算機的操作無從下手。

1.2 硬件設施設置較差

隨著高職院校規模的不斷擴大,生源數目逐年遞增,而相對應的配套設施卻遠遠跟不上,反映在計算機課上,受到計算機數量的限制,很多學生不能在學習的全程直接在計算機上進行實訓,甚至到了實訓課,由于有些班級規模較大,也不能保證人手一機,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和實訓效果。

1.3 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面向各專業開設的公用基礎課,很大一部分任課教師認為知識相對簡單,幾乎幾年的教案都是一成不變,教學內容、實訓任務的分配也固定不變,而且,由于教師缺乏企業歷練經驗,教授內容與實際需要脫節,落后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很難使學生建立一種利用計算機工具來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的思維方式,換句話說,具有理實一體化教學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

1.4 學生知識基礎較差

隨著高等教育的逐漸普及,高職院校的錄取分數逐年下降,形成了這樣的一種局面: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越來越低,接受知識的速度也相對較慢,知識遷移能力較弱,而目前很多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還是采用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豈不知,兩者的生源質量存在差異,照搬本科模式注定無法到達預期的教學效果。

1.5 教學模式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和硬件設備數量的影響,很多高職院校還采用理論實踐分離的授課方式,理論課就是老師在講臺講,學生在底下聽,而實踐課成了放羊課,教師布置一定的任務交由學生完成,但對于任務的難易程度,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以及完成過程中的問題處理缺乏科學分析,缺乏對于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有效指導和評價總結,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一部分學習自覺性不強的學生便會偷偷玩游戲,上網,甚至閑聊來打發實訓課時間。

1.6 教學評價體系單一

如今,很多院校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的評價還是趨向于總結性評價,停留在一張試卷上,或者試卷加上機考試的模式,忽視了過程性評價,忽視了對于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評價,平時不學,只要考試前突擊一把,照樣可以過關,加之這是門公共基礎課,所以導致部分學生在平時學習中不重視,甚至曠課等情況的出現。

2 實訓教學改革探索

2.1 教學內容的同步更新

在教學內容上,應將教材升級到win7+office2010,在結構體系上,應將教學內容進行項目化設計,選取一些典型的項目,用任務驅動方式進行教學。

2.2 教學環境的建設配備

教學內容的升級畢竟需要配套軟硬件的完善與升級,但是由于受到地區發展、資金等外在條件的限制,這一步卻最不容易實現,好在,目前國家對高職院校的大力扶持,專項資金的下撥,各高職院校在教學配套設施方面也在逐年完善。

2.3 加大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靈魂,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教學的效果。高職院校應鼓勵、支持教師參加教育部開辦的各種培訓、交流會,輸送教師去當地用人單位進行企業實踐、調研,加強兄弟院校教師之間的教學研討,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逐步培養更多知識功底扎實、實訓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

2.4 建立基于工作工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

針對職業院校的教育要求和目前學生的學情特點,制定適合職業院校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改變當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的模式,改變教師的注入式教學模式,創建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環境,將教材知識轉變為項目化的模塊,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任務,利用任務驅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鼓勵學生進行探索―發現,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效。

2.5 建立多元評價模式并存的評價體系

摒棄一張試卷決定成績的現象,對于每一個工作項目,及時進行學生的自我評價及互評,教師對于每一個項目進行總結性評價。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中,教學評價應以激勵性、參與性為原則,形成性評價為主,形成多元評價模式。通過評價來檢測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方法與策略,發揮出教學評價應有的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

3 結束語

總之,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實訓課程存在諸多待改進的地方,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應隨著計算機在不同專業,不同領域應用的發展,學生的自身特點而隨之不斷進行改革,使這門課程真正成為學生的一門工具學科,達到開設這門公共課程的目的。

參考文獻

第11篇

關鍵詞: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探索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2012)20-0075-01

受各地區經濟條件的限制,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的計算機掌握水平是不同的,很多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在高中甚至是初中就掌握了計算機的基本使用技術,而西部貧困地區的學生在入學時則很難掌握計算機的使用技術,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師在教學上有很大的難度,教師很難制定統一的授課標準,學生在理解和學習能力上也存在差異,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一、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概述

(一)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重要性。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全球已經進入了信息高速發展的時期,學生對于信息的儲存、獲取、傳輸和應用能力已經成為學生進入社會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學生的計算機掌握水平也成為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指標。學生不僅要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使用技能和使用知識,還要了解使用計算機技術的步驟和方法,掌握新系統和新軟件的使用能力。

(二)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特點。首先,高校新生入學時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掌握上存在著參差不齊的問題,很多學生能夠熟練的使用操作系統,而有的學生甚至不知道開機和關機的正確流程,中學計算機交易不平衡的現象在很大范圍內存在。其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踐性很強。高校學生的規模較大,學校的硬件設施有限,不能滿足高校所有學生的教學實驗任務,學生即使掌握了較好的理論知識,但是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是較差。再次,社會的發展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高校計算機課程需要進行及時的更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育較為滯后。

二、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育改革

(一)分級教學模式的采取。受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的限制,學生在進入高校之前的計算機掌握水平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目前很多高校都是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內容相同的課程教育,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針對性不強。近年來,傳統“大鍋飯”教學的漏洞已經得到高校和教師的廣泛關注,很多學校都對課程進行了相應的整改,“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育中得到了重要的體現。高校可以針對專業設置和學習任務的不同來進行入學水平考試,按學生的計算機能力進行班級劃分,展開針對性的教育,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提高教師計算機教學的明確性,教師還要進行互動式教學,重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二)教材的改編。目前很多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材都缺乏針對性,所有水平的學生都是使用同種內容的教材,教材在難易程度以及內容設置上不能和學生的能力相匹配。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師要根據計算機基礎的不同,制定不同版本的教材,包括語言程序設計、信息技術案例教程、程序設計實驗教程等。自編教材不僅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還具有分類教學和課程分層的特點,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夠迅速提高計算機能力較弱的學生的計算機水平。

(三)計算機案例教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用性較強,單純的基礎理論知識教學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高校教師要在自編課程的基礎上,實現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由于高校的學生眾多,而高校計算機教室和計算機硬件設施又是有限的,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需要在利用好課堂時間的同時充分的利用好課余時間,對課堂上講授的課程進行及時的練習。教師要在課堂上展示計算機拆機和裝機的順序,讓學生充分的了解計算機網絡功能。此外,高校還要延長學校計算機教室的開放時間,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快速的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

(四)計算機考試的改革。計算機是專業性和實踐性比較強的科目,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首先要受到高校領導和學生的充分重視。目前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考試都是紙質試卷的考試模式,作為應用技術課程的計算機的操作能力沒有受到重視,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改革還需要對計算機的考試方式進行改革。首先,計算機基礎課程考核內容要全面合理,將理論知識的考核和實際操作能力考核相結合。其次,高??梢詫嵭性嚲砜己撕蜕蠙C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利用網絡進行對話欄目以及學習欄目的設置,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積極性。此外,高校學生要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基礎知識水平較為落后的學生要經常到計算機房進行新知識的預習和學習,對教師課堂上講的知識進行及時的溫習,一些不能及時消化的問題可以請教同學和老師,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為自己將來的工作打下基礎。

三、結語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整個社會的生產生活已經離不開計算機網絡技術,企業對員工的計算機水平要求越來越高。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提高計算機掌握技能的重要課程,學生可以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上掌握常用軟件的使用方法,為將來的就業和工作打下基礎。高校要對初入學的學生進行摸底考試,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展開不同的教學,改革計算機考試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掌握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硯秋,何靈敏,周杭霞,陸慧娟.基于自主學習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J].計算機教育,2012(03).

第12篇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 教學改革與實踐 教學融合

引言

計算機基礎課作為公共課在高職各專業中開設,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知識素養和綜合應用能力,并為各專業服務。因此,把計算機基礎課教學與專業融合,是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的任務之一。

1 高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現狀分析

1.1 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現狀

計算機基礎課作為高等職業院校各專業必修的公共課之一,各院校都非常重視基礎課的教學改革,最近幾年基本上都采用項目、任務、案例教學法,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但每所學校各專業基本上都是采用統一的教學標準、統一的教材,采用同樣的項目、任務和案例進行教學,多數是計算機專業背景的教師上課,不懂其他專業知識。

1.2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中發現的問題

近幾年,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各院校大多數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全校各專業采用統一的教學標準、統一的教材、同樣的項目、案例和任務進行教學,存在不少弊端。具體表現在:(1)不同專業的學生培養目標不同,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也不同,各專業采用統一的教學標準上課,不利于專業的學習,達不到基礎為專業服務的目的;(2)各專業都使用統一的教材,采用相同的項目、任務、案例進行教學,不能和專業結合,使計算機基礎學習和專業脫鉤,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3)計算機專業的教師沒有相關專業背景,課堂上不能和專業結合講基礎,使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實驗內容和專業脫鉤。

2 高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與專業融合

2.1 分專業制訂課程標準,使基礎課的課程標準和專業培養目標相一致

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要改革一校一課程標準的做法,根據各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分專業制定計算機基礎課的課程標準,在制定課程標準時要有計算機老師和專業老師共同參與,并且要適時的修訂課程標準,使計算機基礎課既能達到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知識素養又能為專業服務的目的。

2.2 分專業選擇教學內容,做到教學內容和專業相融合

在基礎課教學中,根據教學標準的要求及學生所學習的專業,教師要認真選擇教學項目、教學任務或教學案例進行教學,把基礎課的教學內容和專業學習緊密聯系,學而致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基礎課的教學質量的目的。如,在對會計電算化專業進行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從該專業的專業課內容中選擇各種財務報表、財務分析報告等作為計算機基礎課教學過程中的教學任務、教學案例;在對數控制技術專業進行教學中選擇該專業專業課中工藝卡片、產品說明書等作為教學任務或教學案例進行教學;而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要從藝術的角度分析選擇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內容。總之,基礎課的教學內容要和專業學習緊密聯系,以學生需求為中心開展教學。

2.3豐富教學資源庫中的內容,使教學資源庫和各專業相融合

在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改革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共享教學資源,各學校都積累了一定的教學資源庫,但教學資源庫中的資源單一,大多都是傳統的題庫組合,沒有考慮專業所需。因此,在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過程中,計算機基礎課教師應該深入各專業收集教學資源,同時吸收各專業教師加入教學資源庫建設,教學資源庫中的資源要涉及各個專業,并且要不斷充實,按專業所需進行分類,以便于教學,從而促進計算機基礎課的基礎地位和為專業服務的目的。

2.4 計算機基礎課教師和專業教師相融合

現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師多數是計算機專業背景的老師,他們有較深的計算機專業知識,但對其他專業知識了解很少,因此在教學中,很難做到和專業的融合。但如果選擇非計算機專業的教師上計算機基礎課,他們的計算機知識又不系統,又很難把計算機基礎課講深講透。因此,在教學中,仍然選擇有計算機專業背景的老師進行教學,但對教師要進行培訓學習,使教師深入到專業教研室,了解專業培養目標,了解專業所學習課程,和專業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使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能夠靈活的和專業知識教學相融合,從而達到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的目的。

2.5計算機基礎課教學評價內容和專業相融合

改變計算機基礎課教學評價內容各專業統一的形式,分專業大類或專業出題,評價內容靈活的和專業知識相融合,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基礎課的欲望。如:考核評價時按專業大類分類考核或一專業一試卷進行考核,難易程度根據各專業的教學標準而定,試卷的內容緊扣專業。

總之,在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改革中,不斷探索和創新,從各專業教學目標出發,分專業制訂課程標準,分專業選擇教學內容,分專業進行考核評價,要求計算機基礎課教師了解授課對象的專業背景,結合專業講基礎,使計算機基礎課教學和專業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明顯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計算機基礎課學習的欲望,達到了計算機基礎課的學習目的,提高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滿. 淺談高職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东区| 西吉县| 天镇县| 建昌县| 会东县| 赤城县| 霍林郭勒市| 德清县| 重庆市| 威信县| 迭部县| 宝鸡市| 日土县| 西充县| 铜梁县| 龙门县| 荆州市| 平湖市| 阿勒泰市| 肥乡县| 商洛市| 仪陇县| 图们市| 太仆寺旗| 新田县| 常德市| 桦南县| 衡东县| 辉南县| 改则县| 拉萨市| 西乌珠穆沁旗| 广州市| 丰镇市| 凤庆县| 凤城市| 洛隆县| 图们市| 电白县| 邢台市| 遂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