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中藥面膜

中藥面膜

時間:2023-05-30 10:28: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藥面膜,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藥面膜

第1篇

黃褐斑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它以色素加深為主,在面部表現為褐色斑。祖國醫學稱此病為“黧黑斑”,此病好發于中青年女性。

中醫認為,本病發病與肝、脾、腎、肺等臟腑功能失調最為相關。情志不暢致肝郁氣滯,氣郁化熱,熏蒸于面,灼傷陰血而生斑;飲食失節、憂思過度損傷脾胃,脾失健運,痰濕內生,外壅面部而為斑;虛勞久病、腎精虧損,耗傷,水火不濟,虛火上炎而發斑;營衛不和,氣滯血淤,面失所養而成斑。

中醫中藥治療黃褐斑,有著悠久的傳統與歷史,中醫著眼于人體的臟腑、氣血、經絡及陰陽平衡,從人體肝、脾、腎、肺及氣血出發,針對黃褐斑的病因病機,治療以疏肝解郁、健脾宣肺、滋補腎陰、活血化淤等為主要治法,采取以中醫面膜外治為主配以口服中藥治療。

以中藥面膜為主治療黃褐斑,根據患者病情辨證論治,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患者進一步在中醫綜合治療室實施治療。具體步驟:1.專業醫護人員幫助患者清潔面部,去除表面污物及皮膚死皮;2.中藥涂擦、熏蒸面部,打開腠理,有利于中藥有效成分進入皮膚深層;3.利用指法按摩穴位,疏通經絡,同時將防過敏中藥膏或中藥霜涂敷于面部,促進皮膚細胞的代謝更新、血液及淋巴的循環;4.將特別調制的中藥面膜涂敷于面部,適當溫控。最終達到祛除、緩解黃褐斑的目的。以中藥面膜為主的療法,每周2次,3~4周為一個療程。同時根據患者面部色斑、臨床證候,標本兼治,適當口服中藥,內外兼治。

黃褐斑重在預防,日常生活中要努力做到:1.注意防曬、防紫外線輻射,外出時可外搽含避光劑的膏霜類,并撐遮陽傘;2.慎用含色素、香料和藥物性化妝品,忌用刺激性藥物及激素類藥物;3.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熬夜;4.保持心情暢舒,適當鍛煉,釋放壓力;5.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西紅柿、鳳梨、草莓等;6.避免食用易感光食物,如芹菜、茄子、芒果等,避免辛辣食物,戒煙、少酒;7.適當中醫保健,如揉關元穴(臍下四橫指處)――采用仰臥姿勢,兩手掌相疊,按壓于臍下關元處。兩手掌順時針揉壓30次,再逆r針揉壓30次。

第2篇

【關鍵詞】 背俞穴;放血治療;中藥面膜;痤瘡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964-02

尋常型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疾病,皮損好發于面部、胸背部,皮損形態呈多樣性,有開放性粉刺、閉合性粉刺、丘疹、膿皰、囊腫、結節,根據病情輕重采用Pillsbury分類法將痤瘡分為Ⅰ-Ⅳ度:Ⅰ度:散在或多發性粉刺,散在炎癥型皮疹;Ⅱ度:Ⅰ度加淺在性膿皰,炎癥型皮疹數目增多,限于面部;Ⅲ度:Ⅱ度加深在性炎性皮疹,發生在面、頸及胸背部;Ⅳ度:Ⅲ度加囊腫,易形成瘢痕,發生在上半身[1]。如果皮疹以結節、囊腫為主,或病情反復發作,則容易遺留瘢痕,嚴重影響患者心理健康。近年來本人采用背俞穴刺絡拔罐配合中藥面膜治療本病72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入選及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①2010年9月——2012年10月期間來本院美容中醫科就診的患者,符合相關診斷標準[2];②年齡18-35歲;③患者未經過系統的治療。④患者愿意配合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或患有其他嚴重的內科或系統性疾病的患者;②接受強烈日曬的戶外工作者。

1.2 一般資料 共入選72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治療組(背俞穴刺絡拔罐配合中藥面膜)和對照組(口服異維A酸膠丸)各36例。治療組中女性26例,男性10例;年齡18-35歲;病程3個月-3年;痤瘡分級:I級12例,II級18例,III級6例。對照組中女性28例,男性8例;年齡18-28歲;病程2個月-3年;痤瘡分級:I級10例,II級19例,III級7例。統計學處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背俞穴刺絡拔罐:取穴大椎、肺俞、心俞、肝俞、胃俞、脾俞、大腸俞,背俞穴交替取用,每次取2個俞穴,皮膚消毒后,用7號一次性注射器針尖快速點刺5-7下,在放血部位用閃火法拔罐,留罐5min,吸出血液5-15ml,每2天1次,4次為1個療程。療程之間可休息3-5天,共治療1個月。中藥面膜:白芷、白芨、白鮮皮、蒲公英、連翹等量,研成細粉,加入適量的蒸餾水,調成糊狀,清潔面部后,敷于面部30分鐘后洗去,每2天一次,15次為一療程,共治療1個月。對照組:選用泰爾絲,即異維A酸膠丸(上海延安制藥廠生產)口服,10mg/次,每日3次,連續服用1個月。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囑咐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食物及甜食,多吃蔬菜、水果。

1.4 療效判定標準 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3]:①痊愈:皮損全部消退,僅遺留少許色素沉著,無新皮疹發生;②顯效:皮損消退70%以上,新起皮疹少于5個;③有效:皮損消退30%-69%,新起皮疹少于10個;④無效:皮損消退29%以下,或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

1.5 統計處理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測定數據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X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

2 結果

2.1 治療結果 見表1。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對照組36例病人中12例出現局部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口干、唇干、皮膚干燥、脫屑,囑患者外涂護膚霜、唇膏,多飲水。

3 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痤瘡發病是因青春期雄激素增多導致皮脂腺毛囊管壁角化并堵塞毛孔,造成皮脂排出不暢從而引起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本病屬祖國醫學“肺風粉刺”、“酒刺”范疇。多因肺胃蘊熱、熏蒸肌膚或由于過食辛辣油膩之品,生濕生熱,或肺熱下移大腸,不能下達,反而上逆,阻于肌膚而成。另外,女性痤瘡還與肝失疏泄、沖任失調有關[4]。依據“血實而決之”、“宛陳則除之”的治療原則,背俞穴內絡諸臟腑,屬足太陽膀胱經,太陽主一身之表,點刺放血背俞穴可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中藥面膜主要成分白芷、白芨、白鮮皮、蒲公英、連翹,白芷消腫排膿,白芨消腫生肌,白鮮皮清熱燥濕,蒲公英、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均具有清熱燥濕、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功。二者配合具有抗炎、消腫之功效。

研究表明,治療組及對照組對痤瘡均有良好療效,但治療組療效更優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 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江蘇: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935.

[2] 吳志華,樊翌明.皮膚性病診斷與鑒別診斷[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615.

第3篇

痤瘡是一種青春期常見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表現為粉刺、丘疹、膿瘡、結節、囊腫和瘢痕,好發于面、背、胸等皮脂腺分布旺盛的部位。該病為一種難治性皮膚病,發病率高,嚴重時影響面容。本科應用中藥清熱解毒合劑及面膜治療尋常型痤瘡,取得一定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所有病例均依照pillxbsbury分類法分為四級。ⅰ級:粉刺為主的皮損,有少量丘疹和膿瘡,總病灶數少于30個。ⅱ級:有粉刺伴有中等量的丘疹、膿瘡,總病灶數在30~50個之間。ⅲ級:有粉刺,伴有大量的丘疹、膿瘡,并見大的炎性損害,分布廣,總病灶數在50~100之間,少許結節。ⅳ級:除上述皮診外,伴有結節、囊腫。本科觀察了380例門診痤瘡病人,均為ⅰ、ⅱ、ⅲ級。其中,男210例,女170例;年齡14~35歲,平均24歲。無妊娠、授乳期患者。

1.2藥物組成清熱解毒合劑為本科經驗方,其藥物組成為:知母10g,生石膏30g,黃芩10g,蛇舌草3g,虎杖10g,野10g,赤芍10g,生大黃6g等。由院藥廠制成合劑,每劑250ml。中藥面膜:野10g,地丁10g,白鮮皮10g,黃連6g組成,由院藥廠制成,每劑一袋粉劑備用。

1.3治療方法病人每日內服清熱解毒合劑3次,每次50ml,飯后服。每日用面膜中藥粉一袋,蛋清調成糊狀。用于面部敷用,早晚各1次。內服、面膜治療,4周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不接受其他治療。

1.4療效判定按衛生部皮膚病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療效判定。痊愈:皮損消退;顯效:皮損減少60%;有效:皮損減少40%;無效:皮損消退在20%以內或加重。

         2治療結果

內服清熱解毒合劑配合中藥面膜治療尋常型痤瘡,均有顯著療效。見表1。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表1380例尋常型痤瘡的治療結果(例)

3討論

第4篇

不久前,一位涪陵老家的患者帶著他女兒跑到成都來找我看臉。小女孩才20歲,情況挺嚴重,面部泛發毛囊炎,滿是黑頭,不少還有化膿,局部有結節形成。我給她治療了三個星期,目前面部的炎癥是控制住了,但臉上留下的結節一時半會兒很難消除。

女孩子都愛美,特別是臉蛋。這個小女孩也不例外,一直覺得自己臉蛋不夠白嫩,偶爾要長痘痘的她,聽說中藥粉敷面美白效果很好(最近幾年中藥粉外敷美容確宴很流行),于是還在讀大學的她在網上搜索了一個挺適合自己情況的中藥處方,到藥房抓了藥加工成粉,很認真地每天晚上做中藥面膜。用了一兩周.她的臉蛋不僅沒見美白,反而痤瘡比原來更多了。她又上網搜索了一番,斷定是學校飲食不好,自己火太重了,又“按網索驥”換了個清熱解毒力量挺強的中藥面膜粉同時內服清熱解毒的中成藥。這一次用起來頭幾天效果似乎挺好。可沒過多久,臉上一發不可收拾,痤瘡越冒越多,并開始出現化膿的現象。這下子她被嚇住了,從6月底開始了醫院皮膚科求醫之旅,但一直控制不理想,于是放假后她母親帶她上成都來找中醫。

這是近幾年來我看到的最嚴重的因為愛美反而“毀容”的病例了。其中不少人致病的原因都和這小女孩類似――濫用中藥面膜之類的民間方法導致的。民間方法并不是不好,有句俗話“一個小單方,氣死名中醫”。千百年來,中醫藥特別是民間中醫藥積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說民間多良方。只是這些方法一定要正確地加以利用才會真的發揮良好的效果,如果濫用,有時候危害挺大。

就說這中藥面膜。首先中醫強調外治理法同內治,一句話就是辨證論治。比如你是油性皮膚,蜂蜜、牛奶就不適合了,或許你可以用面粉、蘿卜汁之類。或許中醫辨證論治不好理解,一般人也不好掌握.也就是想不偏不倚地日常保養一下。但是.總得還要有一般的衛生常識吧,像這個小女孩,我當時還真夸她兩次選的中藥面膜粉配方確實挺適合她,但是她隨便在藥房抓的中藥飲片,隨便用藥房的粉碎機打成粉,再隨便用個塑料瓶裝著,她也真敢隨便地往自己那臉蛋上涂,她就沒想過那普通飲片夠不夠“干凈”。

記得小的時候,老先生也會做敷面、點眼、吹喉的中藥粉,但都要凈選藥材,像制作豆粉那樣打粉、水飛、過濾、沉淀、曝干、碾粉配方,瓷瓶封存。傳統沒有現在的高科技設備,也盡量通過這些工藝保證藥粉足夠細足夠衛生。藥粉不夠細,牯膜根本吸收不了藥性甚至有刺激性;藥粉本身不衛生反而會造成危害。類似的例子很多,曾經報道有說用冰糖浸活蚯蚓得到的液體來涂皮膚潰瘍導致嚴重感染的,有吃癩蛤蟆皮猝死的,有喝醋喝出胃潰瘍出血的,這些都是沒掌握好正確的用法所導致的。

更有一些傳統民間單驗方,是必須與時俱進重新審視的,最典型的莫過于“養生教母”的“生吃泥鰍”,聲稱在“清水里多養幾天即可去除寄生蟲”。即使在古代,可能人們就已經意識到泥鰍有某些特殊治療效果但生食有危險,所以也想出勤換泉水加清油喂養、寒冰冷浸、醋泡等方法。這些方法也遠比隨便用點清水喂幾天嚴謹得多,至少用現代的觀點來看,極凍是可以殺死寄生蟲的,和吃生魚片要冰凍一個道理。只是古人不會知道,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清除殺死泥鰍體肉的寄生蟲,隨便濫用危險性挺大。

總之民間多良方,亂用危害大,要用就要了解徹底、用得正確,否則請勿亂用!

第5篇

關鍵詞:黃褐斑 中藥面膜 口服方劑

臨床資料

收集于2001~2005年我門診的黃褐斑患者380例,均為女性。治療組238例,年齡最小的20歲,最大的52歲,平均年齡36歲;已婚212例,未婚26例;病程最長的19年,最短的三個月;婦科疾病的45例,肝腎疾病的37例,口服避孕藥的26例,長期受紫外線照射的38例,妊娠引起的19例,不明原因的73例。對照組142例,年齡最小的19歲,最大的51歲,平均年齡35歲;已婚123例,未婚19例;病程最長的17年,最短的六個月;婦科疾病的22例,肝腎疾病的18例,口服避孕藥的11例,長期受紫外線照射的29例,妊娠引起的12例,不明原因的50例。所有患者均曾于美容院或醫院皮膚科治療過,同時也曾使用過各種祛斑美白的化妝品史。

治療方法

1、中藥面膜方 (1)主要成分:白僵蟲、細辛、丹參、當歸、白芷、白附子、白及、白茯苓、皂角等量。(2)調制方法:將藥洗凈,烘干并研成細末。在使用時取藥末30克加雞蛋清、牛奶、白蜜、醋、蒸餾水調成糊狀。(3)使用方法:先用潔面奶清潔皮膚,離子噴霧5分鐘左右,按摩并點穴15分鐘,再將藥膜調好均勻地敷于面部,30-40分鐘后用清水洗凈,然后拍爽膚水,搽面霜及防曬霜。隔日一次,10次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2、口服藥方的主要成分:

梔子、銀花、白、薏苡仁、白術、佛手、川芎、桃仁、生黃芪、當歸尾、香附、柴胡、麥冬、生地、丹參、紅花等,熬藥內服,每日2次,1個月為1療程。

3、對照組常規用普通祛斑面膜;治療組使用自制中藥面膜配合口服方劑。

1.療效評定標準

①痊愈:黃褐斑基本消失;②顯效:黃褐斑消退60%以上;③有效:黃褐斑消退30%以上或斑片顏色轉淡;④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2.統計學處理 采用x2檢驗。

3.療效結果

兩組治療3個療程后統計療效。結果見表1。 轉貼于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注:與A組比較,*P<0.01

由表1可見,經過3個療程治療后,A組有效23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8.74%;B組有效110例,無效32例,總有效率77.46%;A組有效率較B組高,兩者差異有顯著性(P<0.01)。

1、據國內外研究資料表明,黃褐斑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有文獻報道女性黃褐斑患者多有雌二醇升高,男性患者也有睪酮升高,表明其發生與性激素紊亂有密切關系。對黃褐斑患者血液流變學的研究指出,其全血粘度、血沉、紅細胞壓積、紅細胞電泳、纖維蛋白原均明顯高于正常人,說明存在血瘀病理。此外,紫外線損傷、劣質化妝品、產色素微球菌、病人情緒不佳等也與黃褐斑的發生有關。黃褐斑的病因,按中醫理論可歸納為外受風熱蘊積肌膚,內存肝、腎、脾功能失調,氣血瘀滯,不能榮面,色素異常形成黃褐斑。

2、黃褐斑是一種常見的損容性皮膚病,它隨季節變化,夏天由于紫外線影響而加重;另外與情緒、藥物、內分泌紊亂等因素有關。黃褐斑按過去傳統的方法,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近年來如何有效治療黃褐斑,人們探索了許多方法,如化學剝脫法,面部皮膚遮蓋法等等,但臨床效果均不佳,甚至有些治療方法還帶來不少副作用。我們采用理氣活血化瘀,祛風清熱,健脾利濕的中藥祛斑面膜配合口服方劑,是根據現代藥理研究結果,方中藥物能改善皮膚微循環,降低血清二醇、血漿粘度、全血粘度,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能抑制酪氧酸酶活性,減少黑色素的形成,此外還有吸收紫外線的作用。本面膜試用于臨床,已有得滿意療效,且未見不良反應,另據觀察,此面膜還有增白肌膚,減少皺紋,使皮膚紅潤光澤等作用,也適合正常人皮膚的護理。

參考文獻

[1]趙永耀主編 中醫美容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75

[2]吳景東 劉寧主編 中醫美容技術[M]

第6篇

【關鍵詞】 痤瘡;中醫治療;方法

痤瘡俗稱“青春痘”,青春期男女發病率較高,其發病認為是由于雄激素分泌增多,使皮脂分泌亢進,導致皮脂排泄障礙,淤積于毛囊皮脂腺內,加之痤瘡棒狀桿菌感染及大量繁殖,引起以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并有瘢痕損害為特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癥性皮膚病[1]。其病程長,易復發,臨床上治療方法較多,多年來我科采取下列中醫治療方法,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觀察對象為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門診及住院部治療的患者2812例,年齡為15歲~30歲,平均年齡24.4歲,男性1287例,女性1525例,病史為初期皮膚輕度泛紅瘙癢至后期形成痤瘡,時間為1周~1月不等。

1.2主要癥狀及分類發病人群以青春期男女多見,好發于前額、顏面部、胸部及背部等皮脂腺發達的部位,根據其臨床表現不同可分為白頭和黑頭粉刺型、丘疹型、膿皰型、囊腫型、結節型、萎縮型等,臨床上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采用Pillsbury分類法將痤瘡分為Ⅰ~Ⅳ度[2]:Ⅰ度(輕度)散發至多發的黑頭粉刺,可伴散在分布的炎性丘疹;Ⅱ度(中等度)Ⅰ度+炎癥性皮損數目增加,出現淺在性膿皰,但局限于顏面;Ⅲ度(重度)Ⅱ度+深在性膿皰,分布于顏面、頸部和胸背部;Ⅳ度(重度~集簇性)Ⅲ度+結節、囊腫,伴瘢痕形成,發生于上半身。

1.3治療方法

1.3.1內服中藥治療 我科自制口服中藥,“痤瘡一號”:將黃芩、龍膽草、益母草等十八味中藥混合放入專用煎藥袋置煎藥鍋內,放水沒過中藥為宜浸泡半小時,啟動專用壓力煎藥機,調適溫度后,煎約1小時,中藥成分已充分釋放出來,將湯藥裝袋即可服用,每日三次,每次1代(約250ml),飯后服;同時,忌食酸、冷及豆類食物,以免影響藥效。冷凍保存,學習、外出時可隨身攜帶,將藥液包置熱水中浸泡,解凍升溫后即可服用,方便、快捷、卓見成效,深受廣大患者好評。

1.3.2外敷中藥面膜由面膜湯和面膜粉混合調勻使用。面膜湯:將連翹、枇杷葉、野等六味中藥同法煎成湯劑裝入容器內,放入適量冰片攪拌均勻,待冷卻,裝瓶(約100ml,可分次使用)冷凍保存。自制面膜粉:面粉、綠豆粉和滑石粉等量混合裝袋(約50g,可分次使用)置避光干燥處保存。中醫美容面膜:具體方法介紹如下:(1) 向患者做好解釋說明工作,以取得配合。讓患者仰臥于美容床上,用美容巾沿發際裹住頭發,以防影響操作,松緊度適宜。(2) 取去角質磨砂膏祛除過厚角質層,濕面巾擦凈后,常規中性防過敏洗面奶潔面,洗凈,啟動離子噴霧器噴面,取祛痘按摩膏,配合專業穴位按摩手法,以徹底打開毛孔,去除過多油脂、打通穴位經絡,促進體內毒素排出并令按摩膏養分充分吸收,專業手法按摩約30 min。(3) 潔面后,取酒精消毒痤瘡面,用無菌暗瘡針輕輕挑破痤瘡頂點,以針環套住痤瘡,擠壓出黃白色膿栓。擠壓痤瘡時,禁忌擠壓“危險三角區”以免引起顱內感染等嚴重并發癥。(4) 取收斂水輕拍面部后,取適量自制中藥面膜粉于美容碗內,加入適量自制面膜湯攪勻,調成糊狀敷面,30 min后揭下面膜,濕面巾擦凈后,收斂水拍臉收縮毛孔,消炎膏涂于擠壓過的痤瘡面上,再依個人習慣涂擦其他無刺激性護膚品。中藥面膜可視病情嚴重情況而定,輕者每周1次,重者每周2~3次,此法不僅對痤瘡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尤其對后期留下的痘印能有較明顯的淡化作用。

1.3.3中醫心理因素調節治療 古書記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舉痛論》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可見,心理因素可直接影響身心健康,我們應遵循“辨證施治”和“辨證施護”原則,為患者制定最合理的治療方案和心理護理措施,勸導患者保持積極樂觀心態處事,深入了解影響心志的主觀因素,使之掌握有效的減壓方法,自覺減輕來自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壓力,樹立信心,有效緩解主觀負面因素,另外,用心交流,細致介紹本病的病因、誘因、發展、臨床表現、治療方法、預后等等問題,有效解答疑惑,使患者能正確對待痤瘡,,從而,進行有效的心理因素調節。生活因素調節:鼓勵患者形成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戒煙、酒,少熬夜,每天保證7~8小時的睡眠時間,多飲水,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及易消化、清淡食物,少食過甜、油炸、脂類油膩食物及辛辣刺激性大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面部保持清潔,切勿用手擠壓痤瘡,以免感染使病情加重,避免使用化學物品超標的化妝品,以免誘發痤瘡。

1.3.4中、西醫結合治療可外用0.05%~0.1%維A酸乳膏、克林霉素、復方氯霉素醇溶液、氯霉素軟膏等涂搽皮損處,每日3次,療程7~14天,可遵醫囑短期口服抗生素類藥物,如:美滿霉素、四環素等其他抗生素類藥物,口服抗生素類藥物1小時后,配飲“痤瘡一號”;因抗生素類藥物相對副作用較大,不宜長期服用并當遵醫囑使用。病情嚴重者,可聯合治療,加做中醫美容面膜。

1.4療效評定指標顯效:治療后痤瘡痊愈,不再復發,不留痘印瘢痕,皮膚光滑;好轉:治療后痤瘡基本痊愈,不再新發,可見色素較淺的痘印瘢痕;無效:對痤瘡及痘印瘢痕無明顯改觀。

2結果與討論

2812例患者中,顯效1211例,顯效率43.07%,好轉 1007例,好轉率35.81%,即總有效共2218例,總有效率達78.88%。

由于痤瘡病因復雜,病程較長,尤其好發于青春期男女,極大的困擾著他們的生活、學習和心理。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積極配合有效的治療方法,治愈痤瘡并不難。以上介紹的方法,簡單、易操作,大大提高了痤瘡的治愈率,有效減少了復發率,在臨床上應用,均已取得一定滿意療效,更多更有效的治療還待進一步研究發現。

參考文獻

第7篇

【關鍵詞】 痤瘡;中西醫結合

痤瘡是臨床常見的多發性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發病率較高,易反復發作。痤瘡屬于中醫學的“肺風粉刺”范疇,古代文獻從發病的年齡、病變的部位和皮疹特征,相繼出現不同的病名,隋唐以前稱之為“面皰”、“皶皰”、“嗣面”、 “面皯皰”、“皰瘡”等;明清以后稱之“粉疵”、“酒刺”、“谷嘴瘡”、“粉刺”等,俗稱“暗瘡”、“壯疙瘩”、“青春粒”等[1]。痤瘡不僅是一種軀體疾病,在社交、心理、情緒等方面對患者都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痤瘡是一種不容忽視的心身疾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我科門診自2001年3月—2010年3月共根據不同類型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186例痤瘡患者,取得了滿意療效,現進行總結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門診收治的186例痤瘡患者,男72例,女114例,年齡13~42歲。根據Pillssbury臨床分級系統根據炎癥性皮損和深在性皮損的有無及多少將痤瘡嚴重度總體上分為4級:Ⅰ度(輕),黑頭粉刺散在及多發,有散在性炎癥性皮損;Ⅱ度(中等);Ⅰ度加淺表性膿皰,炎癥性皮損數目較多,僅限于面部;Ⅲ度(重度);Ⅱ度加深在性炎癥性皮損,發生于面、頸和背部;Ⅳ度(重度-集簇性);Ⅲ度加囊腫,易形成瘢痕,發生在上半身。Lucky根據占優勢的皮損類型和評價者的總體印象把痤瘡嚴重度分為較輕、輕(粉刺性痤瘡)、中(丘疹膿皰性痤瘡)、重(丘疹膿皰性痤瘡)、特重等5 級。中醫將痤瘡分為5種證型:(1)肺熱型:丘疹性痤瘡,主要為炎性丘疹、丘皰疹,色紅,少許膿皰相雜,兩頰較為密集,便干,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滑。(2)毒熱型:痤瘡以膿皰和炎性丘疹為主,面部色紅,痤瘡滿布,疹色紅或黯紅疼痛,有少量膿汁外溢,患者可伴口苦、便秘。(3) 脾胃濕熱型:脾虛水濕內蘊,郁久化熱,脾胃濕熱膠結上蒸面部而致痤瘡,痤瘡主要分布在口周、下頜,多為炎性丘疹、膿皰,伴口臭。(4) 痰瘀型:痤瘡經久不愈,皮損以炎性結節、囊腫為主,內含有帶血的黏稠膿液,炎癥范圍比丘疹深而大,有的結節發生壞死形成潰瘍而遺留瘢痕及色素沉著,伴有口干心煩、失眠多夢、便干,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滑。(5)沖任失調型:痤瘡反復發作,月經前3~5天加重,伴月經不調,或閉經。

1.2 治療方法 Ⅰ度:羅紅霉素150mg,每日兩次口服,維胺酯維E乳膏外用[3],硫磺皂洗臉,結合中醫相應分型口服中藥,外敷中藥或中藥面膜每周1次。Ⅱ度:在Ⅰ度基礎上替硝唑0.5g每日兩次。Ⅲ度:在Ⅱ度基礎上中藥面膜每周做兩次。Ⅳ度:在Ⅲ度基礎上根據具體情況給予口服維胺酯膠囊和乙烯雌酚或達英。根據患者經濟狀況,可兩周行E-光治療1次[2]。中藥按不同分型給予口服不同方藥。(1)肺熱型:治以清肺熱,方藥:炙枇杷葉10~20g,梔子、黃芩、黃柏各10g,金銀花20~30g,連翹20g,丹皮10g,赤芍10~15g,紅花5g,凌霄花10g,桑皮15g,川軍(后下)5~15g,石膏(先煎)20g。(2)毒熱型:治以清熱解毒,方藥:蒲公英20~30g,紫花地丁、連翹各20g,金銀花20~30g,黃芩、黃連、黃柏各10g,白花蛇舌草20~30g,元參20g,生石膏(先煎)20~30g,花粉15g,赤芍10~20g,川軍(后下)10g。(3) 脾胃濕熱型:治以健脾化濕清熱,方藥:黨參10g,白術10g,茯苓10g,炙甘草5g,黃芩10g,黃連各10g,金銀花30g,連翹20g。若有囊腫結節加活血化痰藥。(4)痰瘀型:治以化痰開郁、軟堅散結、通絡逐瘀。方藥:瓜蔞30g,膽南星、陳皮、半夏、昆布各10g,生牡蠣先煎20g,三棱、莪術、桃仁、紅花、當歸各10g,赤芍20g,夏枯草10g。 (5)沖任失調型:治以調理沖任,方藥:羊藿、仙茅各10g,黃柏20g,生地15g,烏藥10g,坤草20g,白花蛇舌草30g,當歸、丹皮、梔子各10g,蒼術20g,半夏15g,茯苓20g,陳皮10g,浙貝母15g,桔梗10g,夏枯草15g。同時外用中藥濕敷,外用藥辨證組方:(1)清熱解毒:槐花、苦參、百部、連翹、蒲公英各10g,金銀花20g。(2) 消腫散結:芒硝10g,馬齒莧15g,凌霄花10g。(3)減輕皮脂:蘆薈10g,虎杖15g,荷葉、山楂各10g,赤芍15g。(4) 減輕色素沉著:僵蠶、冬瓜仁、桃仁、白芷各10g。以上諸方可分別加水,小火煮沸20min,取汁,睡前用紗布6~8層蘸藥汁呈飽和狀,濕敷于患處持續30min,濕敷時:(1)方溫度宜略低于體溫;(2) ~(4)方溫度宜略高于體溫,每日1次。中藥面膜用大黃、硫磺、苦參、百部、蒲公英、金銀花、黃連、黃柏、黃芩、野、木鱉子、僵蠶、石膏、冰片比例配制加工成粉狀備用,應用時用蒸餾水和成軟膜,清潔面部后敷于患處,20min后去掉,清洗面部,每周1~2次。

1.3 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為皮損完全消退;顯效為皮損消退80%以上;好轉為皮膚消退50%~80%;無效為皮損消退< 50%或加重。

2 結果

自2001—2010年9年共收治痤瘡患者186例,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經過1~8周治療,痊愈112例,顯效53例,好轉21例,總有效率100%。

3 討論

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進步和長期對痤瘡的研究,對痤瘡的病因及發病機制越來越明確,已經細化到何種細菌、何種酶、何種激素對本病的具體影響,治療方法也越來越完善。同時中醫經過幾千年對痤瘡的研究治療,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所以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痤瘡既是從微觀上針對性很強的治療,也從整體上調理;既減少了抗生素、激素等西藥的用量,也減少了西藥的副作用,發揮了中藥副作用小,并從整體上進行調理的作用。筆者在臨床中注意到以下問題:(1)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對美的追求越來越高,并且對化妝品的大量應用,出現了大量的由于應用化妝品導致的皮膚損害,形成了化妝品性痤瘡,給臨床提出了新的課題。(2)痤瘡的發生本身與過飲肥甘、辛辣等食品有關,現代人的飲食習慣的改變更加重了痤瘡的發病,應該注意合理飲食,多吃西紅柿、胡蘿卜、蘿卜、蘆筍等蔬菜水果,少食辣椒、胡椒等辛辣蔬菜,少吃油炸食品。(3)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價值取向的改變,精神壓力越來越大,情緒波動大,睡眠質量差,影響到內分泌改變,也加重痤瘡的發病,痤瘡患者要注意調整心態,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4)電腦、電視、微波等輻射和粉塵對痤瘡的發病也影響越來越重,筆者觀察到長期電腦前工作和玩具廠、首飾加工廠的工人容易患病。為了減少痤瘡的發病應從飲食、情緒、生活環境、化妝品選擇等方面注意,當然遺傳方面的因素目前醫學界尚無太好的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

1 虞瑞堯.痤瘡診治彩色圖譜.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35.

第8篇

關鍵詞:  黃褐斑 中醫特色療法

    1  辨證論治

    王一楓等[1]將本病分為3型:(1)肝脾不和型:治則:疏肝解郁,養血健脾,以逍遙散加減。(2)脾胃虛弱型:治則:益氣健脾,化濕通絡。中藥以參苓白術散加減。(3)肝腎不足型:治則:補益肝腎,活血通絡。中藥以六昧地黃丸加減。李永瓊[2]將本病分為5型:(1)肝郁氣滯型:治宜疏肝解郁,調理氣血。方選逍遙散加味。(2)氣滯血瘀型:治宜疏肝理氣,化瘀通絡。方選桃紅四物湯加味。(3)氣虛血瘀型:治宜補氣活血通絡。方選補陽還五湯加味。(4)氣血兩虛型:治宜補益氣血。方選歸脾湯或補中益氣湯加味。(5)肝腎兩虛型:用補益肝腎法。方選六味地黃湯加味。吳景東等[3]將本病分為4型:(1)肝郁氣滯型:治宜柔肝理氣,疏肝解郁。方選丹梔逍遙散加減。(2)脾虛痰濕瘀阻型:治宜健脾益氣,祛濕化痰。方選歸脾湯和二陳湯加減。(3)腎陰虛型:治宜補腎養血,填精益髓。方選六味地黃丸加減。(4)腎陽虛型:治宜溫腎助陽,化瘀消斑。方選金匱腎氣丸加減。

    2  中藥面膜

    李麗桂等[4]用中藥面膜治療黃褐斑63例。面膜粉以珍珠粉15g,白、白僵蠶、夏枯草、六月雪、白芍、女貞子、白芷、赤芍各10g,柴胡6g,密陀僧1g。上藥共研成粉末,配綠豆粉、滑石粉、植脂末各150g,混勻備用,患者潔面后按摩15~20min,同時配合離子噴霧器對面部噴霧5min。然后取備用的粉劑15g加適量的蜂蜜、蛋清調成糊狀,涂于面部,留25min。1次/周,4次為1個療程。結果:1個療程結束時,63例中痊愈16例、顯效30例、好轉10例、無效7例。對無效7例繼續治1個療程后,好轉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5.2%。

    3  中藥噴霧

    李琛等[5]用中藥噴霧加面部經穴按摩治療黃褐斑,噴霧藥用當歸12g,川芎15g,丹參12g,熟地12g。隨證加減。水煎后用超聲霧化器噴霧15min,面部循陽明經按摩15~20min。同時用自制祛斑霜面部外擦。治療30例,治愈12例、好轉1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33%。

    4  針刺加耳穴貼壓法

    余蕾[6]用針刺加耳穴貼壓法治療黃褐斑59例。針刺血海、三陰交、足三里、曲池、肺俞并以王不留行貼耳穴(內分泌、丘腦、卵巢、子宮、肝、腎),2個月后觀察療效。結果治愈18例、好轉34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88.1%。

    5  背部拔罐放血療法

    孫遠征等[7]以背部拔罐放血療法治療黃褐斑76例。用三棱針連續刺激背部反應點2~3次直至出血,立即用真空罐吸附于出血處。拔罐強度以罐內可見血液流出不滿罐為度,留罐5~8min(以血液微凝成塊為準)3周為1個療程。結果痊愈40例、顯效20例、好轉16例。

6  推罐療法

    蘇萍[8]以推罐療法治療面部黃褐斑。取穴背部督脈自大椎至腰陽關穴,膀胱經背俞穴。重點施術心俞、肝俞、膈俞穴,月經不調者加腎俞穴。操作:患者取俯臥位,用閃火法使火罐中等力量吸附在皮膚上,從大椎穴開始沿脊柱自上而下往返數次,然后再施術于兩旁的膀胱經背俞穴。1次/2d,7次為1療程。治療結果本組患者共92例,痊愈34例、顯效42例、好轉1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6.74%。

    7  針刺治療

    施寶泉[9]用針刺治療黃褐斑,主穴為雙側足三里、陽白、四白等穴,治療34例,顯效率52.9%。黃火美[10]以曲池、外關、三陰交、血海為主穴,配合辨證取穴,局部圍刺治療黃褐斑36例,總有效率為92%。張英[11]用局部圍刺加遠端取穴(足三里、三陰交、太沖、肝、脾、心、膈、腎俞),治療黃褐斑85例,總有效率為98.2%。

    8  穴位注射

    尚蓉[12]采用背俞穴辨證穴位注射治療黃褐斑85例,將黃褐斑患者辨證分為3型,肝郁氣滯型:選用雙側肝俞、膈俞穴,藥用復方丹參注射液;脾虛血虛型:選用雙側脾俞、膈俞穴,藥用當歸注射液加紅花注射液;腎虛血瘀型:選用雙側腎俞、膈俞穴,藥用復方丹參注射液。辨證分型選穴選藥后,用5ml注射器4號注射針尖抽取藥液4ml,常規消毒后針尖稍向脊柱方向刺入穴位,每穴1m1,1次/2d,10次為1個療程,月經凈后3d開始第2療程,2~3個療程后觀察療效。治療結果:痊愈46例、顯效28例、好轉8例、無效3例。顯效率87.1%,有效率96.4%。

    9   小結

    中醫藥治療黃褐斑有明顯的特色和優勢,近年來通過臨床醫學工作者不懈努力。已有些新的進展,一些治療方案療效理想,中醫治療黃褐斑的方法多種多樣,各法均有一定的療效。配以合理的調護,如盡量避免日光暴曬,避免食用光敏性的藥物及食物,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保持心情愉快,則能取得更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王一楓,史紅斐.中醫治療黃褐斑療效觀察.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13(9):584~585.

2 李永瓊.中醫辯證分型治療面部黃褐斑56例.四川中醫,2004,2(2):82.

3 吳景東,顧煒,尹瑩,等.中醫辨證治療黃褐斑臨床體會.中國美容醫學,2008,17(5):741.

4 李麗桂,蘇林.中藥面膜治療黃褐斑63例.福建中醫藥,1998,29(1):30.

5 李琛,李月敏.中藥噴霧加面部經穴按摩治療黃褐斑30例.山西中醫,2002,18(1):42.

第9篇

方法一,外用藥物:外用藥物包括治療粉刺的維A酸類藥物阿達帕林凝膠,需持續1-3個月見效。也可外用抗生素進行抗微生物治療,例如林可霉素,過氧化苯甲酰等。口服藥物,中重度痤瘡可以聯合口服抗生素。可以選擇美滿霉素,阿奇霉素等。

方法二,物理治療及其他治療,對于輕度的粉刺和丘疹膿皰,可以選擇粉刺擠挑配合中藥面膜進行治療,每周一次,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化學換膚:對于主要問題是毛孔不通暢的患者,可以采用果酸換膚使其毛囊口打開,排出毛孔內的油脂栓,達到治療粉刺的目的。換膚后注意防曬,否則有膚色加深的可能。

方法三,光子嫩膚技術現在還是比較發達的,對于去除粉刺這種皮膚類問題效果還是非常好的,但是價格比較昂貴。

(來源:文章屋網 )

第10篇

關鍵詞:面部;黃褐斑;新進展

中圖分類號:R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4-00-01

黃褐斑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難治性面部色素沉著性疾病,其臨床治療措施一直是醫學美容和皮膚和研究者關注的重點,控制黑色素細胞活性,提高黑色素顆粒降解速度,避免黑色素顆粒形成以及對黑色素細胞增進行抑制是黃褐斑防治的關鍵。

1 中醫治療

1.1 中藥面膜治療

現階段,中藥面膜治療黃褐斑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其主要成分包括白蒺黎、白鮮皮、烏梅、山茱萸、蔓荊子、馬齒草、丹參、紫草、黨參、藁本、白薇、白芷、豬苓等,上述各味藥物均對于絡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尤其是甘草提取物(LPT),作為一種油溶性物質,光甘草定約占其成分的10%至40%左右,其對于絡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能夠高于氫醌16倍左右,每天貼服3次,連續應用4周左右,即可達到提高皮膚亮潔度的效果。外用甘草提取物制成的霜劑進行老年斑和黃褐斑治療,具有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所以,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使用氫醌等脫色劑類藥物治療黃褐斑,將使其進行治療的主要發展方向[1]。

1.2 全身性治療

黃褐斑臨床治療的主要原則在于益氣健脾、活血、補腎、疏肝等。脾胃氣虛型患者宜使用補中益氣湯,進行養血祛斑、益氣健脾治療;氣血瘀阻型患者宜使用益母草膏、當歸丸或桃紅四物湯等,進行痛經消斑、活血理氣治療;腎陰不足型患者宜使用六味地黃湯加減,進行養榮消斑、滋陰補腎治療;肝郁氣滯型患者,宜使用逍遙散加減,進行理氣消斑、疏肝解郁治療[2]。

2 西醫治療

2.1 局部外用

第一,蝮蛇抗栓酶。將甘油和蝮蛇抗栓酶等制劑共同支撐清栓酶面膜,每周使用2次,治療30d為一個療程,治療2至3個療程后,總有效率能夠達到85%左右。第二,復方果酸霜聯合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BFGF屬于一種堿性蛋白質,其中含有155個氨基酸,與10%至15%的果酸聯合使用后,前者有助于維持和增強祛斑效果,避免色素沉著,能夠改善皮膚功能,緩解果酸所導致的瘙癢、紅腫等不良反應,而后者則能夠提高皮膚角化層的脫落速度,其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能夠達到80%左右[3]。第三,5%氨基汞。屬于在難治病例臨床治療過程中經常使用的一種黑色素細胞毒性物質,該類藥物需要與倍他米松和維A酸聯合使用。若接受氫醍配方治療6個月后,黃褐斑癥狀仍未見消退,則可使用5%的氨基汞替代原配方中的氫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系統毒性或灰素沉著的危險,所以,藥方應用時間需控制在3個月以內。第四,7%熊果甙。該藥物屬于氫醌誘導體的一種,能夠在酪氨酸酶受點方面與多巴相互競爭[4]。第五,曲酸。曲酸屬于毗哺酮類化合物的一種,能夠對酪氨酸酶活性產生抑制作用,進而降低黑色素的生成素的。曲酸的外用濃度應控制在1%左右,每天用藥2次,以2個月為一個療程,其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能夠達到87%左右。

2.2 全身性治療

第一,兒茶素。醫學實驗結果證實,綠茶提取物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與維生素C、E等抗氧化劑相比,其自由基清除效果更好,且醫學研究結果證實,100mg/次兒茶素膠囊口服治療,每天用藥3次,同時在患處外涂3%的兒茶素,每天用藥2次,治療2個月后,其臨床治療效果與復發氫醌霜相近,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能夠達到60%。第二,止血環酸。該藥物屬于抗纖溶止血藥的一種,體外實驗結果表明,該藥物體外應用具有黑色素形成的抑制作用,每天應用1至1.5g治療黃褐斑,其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能夠達到95%左右。第三,維生素C聯合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屬于由甘氨酸、半胱氨酸和谷氨酸等三種氨基酸類物質構成的三肽化合物,活性疏基是其主要分子含量。活性疏基能夠對酪氨酸酶的活性以及黑色素形成產生抑制作用,其臨床治療的有效率能夠達到60%左右,1.0g維生素C聯合0.2至0.6g谷胱甘肽,每周2次,連續治療10至20次后,總有效率能夠提高到96%左右。第四,維生素E聯合維生素C。維生素C能夠對多巴的氧化過程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轉變黑色素中的水溶性膠狀物,還原黑色素為無色物質,因而有助于輕度黃褐斑的臨床治療。維生素C與維生素E聯合應用,其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能夠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曾靜.黃褐斑病因分析及治療方法[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1,1 (8):78-79.

[2] 林新宇.女性黃褐斑患者血清酶及血液流變學初步分析[J].臨床皮膚科雜志,1997,26(1):359-360.

第11篇

1病因病機

黃褐斑的病因病機較為復雜,中醫學認為,肝氣郁結、郁久化火、灼傷陰血,瘀血阻絡導致顏面氣血失和;脾氣虛弱、運化失健,不能化生精微,則氣血不能潤澤于顏面;腎陽不足、腎精虧虛等病理變化均可導致黃褐斑[1],其病機關鍵為濕濁瘀毒阻滯脈絡[2],多責之于肝、脾、腎三臟。早在《內經》中就有記載,如《靈樞?經脈》所言“血不留則毛色不澤,故其面黑如漆柴者。”《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亦言“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竅。”隋?曹元方《諸病源候論》曰“面黑者,或臟腑有痰飲,或皮膚受風邪,皆令氣血不調,致生黑。五臟六腑,十二經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榮表里。人或痰飲漬臟,或腠理受風,致血氣不和,或澀或濁,不能榮于皮膚,故變生黑酐。”認為黑酐病因為血瘀,或痰飲漬臟,腠理受風。明《外科正宗》云“黧黑斑者,水虧不能制火,血弱不能華肉,以致火燥結成斑黑,色枯不澤。”指出黃褐斑是由氣血不足,腎陰虛不能制火,以致火燥結成黑斑。

2中藥內治

2.1 辨證分型論治:方玲玲[3]認為氣滯血瘀是黃褐斑的基本病機。臨床辨證論治分為四型,肝郁型用柴胡疏肝散,脾虛型用參苓白術散,腎陰虛型用六味地黃丸,腎陽虛型用金匱腎氣丸。筆者臨證,腎陽虛型,采用二仙湯加減,每獲良效。王智鈞[4]將黃褐斑分為肝郁氣滯型,用血府逐瘀湯+逍遙散,中成藥選用逍遙丸或加味逍遙丸;腎陰虛火旺型,用菟絲祛斑湯加減,中成藥可選知柏地黃丸、秘真丸、青蒿丸等;腎陽虛肺郁型,選王氏消斑湯加減,中成藥可選安腎丸、八味腎氣丸等;脾蘊濕熱型,方用甘露消毒丹,中成藥用香薷散。賈衛華[5]將黃褐斑分為三型進行論治,肝氣郁結型(183例)予以丹梔逍遙散,氣滯血瘀型(129例)予以血府逐瘀湯,腎陰虛型(50例)予以六味地黃丸、二至丸,共治療3個月,痊愈率71.5%,總有效率100%,三種證型見效時間及療效比較,以肝氣郁結型與氣滯血瘀型療效較好,見效時間短,腎陰虛型療效較差,見效時間較長。范華[6]治療72例黃褐斑,分為肝郁血瘀型(50.0%),脾虛濕盛型(27.8%),腎陰虛型(22.2%),分別選用逍遙散,歸脾湯,六味地黃丸治療,療程共3個月,有效率分別為86.1%,90.0%,87.5%。王茜茜[7]將70例患者分為三型,肝郁氣滯型(28例)以逍遙丸加減,脾虛濕阻型(22例)以參苓白術散加減,肝腎陰虧型以知柏地黃丸加減,同時注重局部辨證與整體辨證相結合,根據《素問?刺熱》將面部分為五個部分,分屬五臟,額部屬心,鼻部候脾,左頰候肝,右頰候肺,下頜候腎,加以相應引經藥物,心經加黃連、麥冬,肝經加刺蒺藜、牡丹皮,肺經加桑白皮、黃芩,脾經加蒼術、白術、茯苓、淮山藥,腎經加山茱萸、枸杞子等。

2.2 經方、驗方及專方治療:延曉偉[8]使用加味桃紅四物湯治療100例黃褐斑,總有效率96%,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張智華[9]運用柴胡四物湯治療肝郁血虛、氣血瘀滯之黃褐斑,2個月后色斑漸淡。范麗麗、祝華[10-11]使用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黃褐斑,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孫澤淵[12]運用八珍湯加味治療黃褐斑200例,治愈76例,好轉120例,總有效率97%。黃寧申等[13]使用六味地黃丸加味治療51例,基本治愈16例,顯效18例,好轉13例,總有效率92.16%,與西藥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劉利紅[14]運用補陽還五湯治療黃褐斑,10劑后色斑漸淡,遂于月經前1周服藥3劑,半年后黃褐斑消失。

張鳳娥等[15]采用自擬調腎去斑顆粒治療黃褐斑33例,基本治愈率與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93.94%,隨訪2個月,治療組除1例患者出現色素反彈,其余均發現有色素恢復現象,對照組有6例出現明顯色素恢復現象,表明調腎去斑顆粒的遠期療效明顯優于沙棘顆粒。李雁[16]應用“滋水涵木法”自擬祛斑養容湯(女貞子、旱蓮草、丹皮、山茱萸、炙龜板、鹽炒知母、炒白術、炒黃柏、川楝子、桂枝、附子)治療肝腎陰虛型黃褐斑52例,治愈18例,好轉22例,總有效率77%。劉邦民等[17]采用自擬祛斑湯(生黃芪、南沙參、熟地、當歸、川芎、白芍、菟絲子、澤瀉、甘草)加減治療黃褐斑42例,總有效率64.3%,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查旭山[18]自擬補腎化瘀湯(丹參30g、益母草30g、冬瓜子15g、白蒺藜15g、黃芩15g、白芷10g、熟地黃15g、山茱萸10g、澤瀉10g、山藥15g、牡丹皮10g、白茯苓10g等)治療81例,治療組有效率64.10%,對照組39.47%,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方亞祥等[19]采用自擬調沖祛斑湯治療黃褐斑46例,治療3個月,與西藥對照組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有顯著性差異。劉建國等[20]自擬多白湯(制白附子10g、白僵蠶10g、白茯苓10g、白扁豆30g、白蒺藜15g、白芍10g、白薇10g、白10g、白及10g、白芷10g、白花蛇舌草30g、益母草20g、柴胡10g、當歸6g)治療黃褐斑,總有效率為78.6%,西藥組總有效率45.5%,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李印等[21]自擬化斑湯(當歸、柴胡、郁金、生地、赤芍、川芎、蒼耳子、蟬蛻、胡麻仁各12g,丹皮、白術、地骨皮各10g,炙甘草6g)治療42例黃褐斑,治愈16例,好轉20例,無效6例。葉正明[22]自擬活血七白飲(桃仁10g,紅花6g,當歸10g,益母草10g,白芷10g,白及15g,白茯苓15g,白附子10g,白術10g,白僵蠶10g,白芍10g)口服,治療15天后觀察療效,總有效率51.6%,療效與西藥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李潁等[23]采用補腎活血法治療黃褐斑154例,經1~3個療程治療,痊愈83例,好轉64例,無效7例,痊愈率53.90%,總有效率95.45%。基本方為菟絲子、杜仲、枸杞子各15g,桂枝、白芷、三七粉(沖服)各6g,桃仁12g,當歸、熟地、浮萍各10g。偏腎陽虛加附子、肉桂,偏腎陰虛加鹽知母、女貞子,肝郁明顯者加郁金、川楝子,血瘀明顯者重用三七、桃仁,加鱉甲。王正等[24]以祛瘀為主治療本病,取得較好療效。主方為當歸15g、赤芍15g、生地10g、桃仁10g、紅花10g、荊芥10g、夜交藤15g,辨證屬氣滯血瘀型主方加柴胡10g、制香附15g、蟬蛻5g、白芷10g、丹參20g;肝郁化火,煩躁易怒加丹皮10g、梔子10g、10g;陰虛血瘀型主方加枸杞子15g、玄參15g、山藥15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土元10g、蟬蛻5g、仙茅10g、羊藿10g;肝經瘀熱型主方加葶藶子10g、大黃10g、桑葉10g、枇杷葉15g;瘀阻脈絡型主方加大黃10g、土元10g、丹參20g、蜈蚣3條、細辛3g。趙琦[25]亦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療黃褐斑,處方雞血藤、丹參各20g,赤芍、白芍、益母草各15g,生蒲黃、炒蒲黃、香附、柴胡、杭白菊、絲瓜絡、當歸、熟地各10g、紅花、山茱萸各5g,連服4周,總有效率85.7%。

2.3 中成藥治療:王軍[26]使用血府逐瘀膠囊口服,配合肌注丹參酮ⅡA-磺酸注射液,36天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顯效率為70.58%,總有效率94.44%。閆躍東等[27]使用大黃蟄蟲膠囊治療22例黃褐斑,有效率與西藥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金銀芝[28]使用調經祛斑膠囊加蜂蜜治療62例黃褐斑,總有效率96.77%。李振潔等[29]采用經前7天及經期服用補精活血顆粒(熟地15g、山萸肉20g、枸杞子20g、菟絲子15g、茯苓15g、生地15g、杭菊15g、當歸15g、香附12g、川芎12g、黃精15g、益母草15g、甘草6g),經后期服用補精血顆粒(熟地15g、枸杞子20g、山萸肉20g、山藥20g、丹皮15g、菟絲子15g、茯苓15g、知母12g、黃柏12g、香附12g、炙甘草6g、杭菊15g)治療黃褐斑屬肝腎陰虛者,共治療3個月,與西藥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3內外同治

徐晶萍等[30]采用內外合治,內服基本方熟地10g,山茱萸10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當歸15g,川芎10g,赤芍10g,紅花5g,桃仁10g,何首烏10g,白芷10g。面膜處方為當歸、白茯苓、白及、白芷、白附子、冬瓜仁、白僵蠶、田七、桃花等量,烘干研末,總有效率63%,明顯優于西藥組。張苗等[31]采用刮痧法結合祛斑美白湯治療黃褐斑65例,總有效率81.54%。祛斑美白湯組成為紅花9g、桃仁9g、熟地15g、當歸12g、川芎9g、赤芍12g、白芍12g、夏枯草10g、益母草10g、白僵蠶9g。羅文輝等[32]自擬美白地黃湯合絲白祛斑軟膏治療,臨床治愈17例,顯效28例,有效8例,愈顯率84.90%,對照組為62.75%,表明內外同治優于單用絲白祛斑軟膏治療。潘瑞萍等[33]自擬中藥面膜方(桃仁、紅花、川芎、白術、白芍、白僵蠶、白蒺藜、白及、蟬蛻、浙貝、白鮮皮、益母草、薏苡仁、杏仁、生百部、當歸、白附子、威靈仙、五倍子、麥冬、白蘇葉、藁本、沙苑子、柿葉、地膚子)外敷合逍遙散加味口服治療,總有效率83.3%。王建明[34]辨證論治46例黃褐斑,肝氣郁結型(24例),口服逍遙丸,配合按壓三陰交、足三里、太沖等穴位;脾氣虛弱型(10例),口服補中益氣丸,并按壓中脘、三陰交、足三里等穴位;陰虛火旺型(12例),口服杞菊地黃丸,按壓腎俞,太溪,涌泉等穴位,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總有效率95.6%。

4針灸及其他治療

張學麗等[35]采用常規針刺加飛騰八法治療黃褐斑20例,飛騰八法組效果優于辨證取穴組(P<0.05)。郝廣義等[36]采用飛騰八法配合刺血拔罐治療黃褐斑80例,5次為1個療程,其中最少治療2個療程,最多治療6個療程,總有效率95.0%。呂秀玲[37]采用針刺配合中藥面膜,5個月為1個療程,面膜藥物組成:白丁香、白僵蠶、刺蒺藜、牽牛子、白及各120g,白芷75g,白附子、茯苓各18g,總有效率96.6%。朱玉[38]采用針刺配合梅花針叩刺治療黃褐斑50例,總有效率98%,對照組總有效率86%。結論:針刺配合梅花針叩刺治療黃褐斑效果明顯優于單純針刺治療組。

毛忠南等[39]采用經絡美容法治療,包括經絡調整及體針,與西藥組分別比較治療1個月、2個月、3個月末的臨床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并發現治療時間越長,差異越顯著。治療組1年后復發率為26.25%,對照組為35.25%。肖倩等[40]采用埋線療法結合面部掛針治療38例,對照組30例用20%壬二酸霜治療,4周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評定療效,總有效率92.11%,對照組80.00%。辛桌萍[41]采用穴位埋線治療24例,每10~15天治療1次,治愈9例,顯效8例,好轉3例,總有效率84.0%。史連俊[42]使用背部走罐加局部圍刺治療黃褐斑60例,痊愈28例,顯效23例,有效8例,其中最少治療1個療程,最多治療3個療程,總有效率98.3%。王萍等[43]采用背部走罐配合刺絡放血治療黃褐斑29例,基本治愈15例,顯效7例,好轉5例,顯效率(基本治愈率+顯效率)為75.8%。劉麗[44]采用耳穴貼壓配合針刺治療女性黃褐斑50例,總有效率92.0%,療效優于耳穴貼壓組。張帆等[45]采用耳穴貼壓配合面部艾灸推罐治療黃褐斑68例,10次為1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基本治愈37例,顯效21例,好轉7例,總有效率95.6%。吳艷等[46]采用耳尖放血配合局部圍刺治療氣滯血瘀型黃褐斑60例,耳穴選神門、交感、肝、脾、外肺、子宮、內分泌、面頰,面部針刺取阿是穴(皮損區),經過2個月治療,基本治愈20例,顯效26例,好轉1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33%。吳銳等[47]采用板藍根注射液耳穴(選取腎、胃、內分泌、耳背肺等)注射治療黃褐斑60例,總有效率90.00%,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方玲玲[48]采用耳穴貼壓配合維生素C超聲波導入治療黃褐斑60例,每10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10個療程,有效率91.7%,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5中西醫結合治療

陳益昀等[49]中西醫結合治療66例,總有效率95.55%。內服基礎方為菟絲子、何首烏各30g,女貞子20g,羊藿、當歸、丹參、白芍、烏梅、蔓荊子、桑白皮、茯苓各15g,白芷、白薇各10g,并注重辨證加減。外用方茯苓、白及各200g,白芷150g,細辛、吳茱萸、川芎各100g,共為細末,過80目篩,食醋或蜜調敷患處。西藥口服維生素C 200mg,維生素E 100mg,3次/日,1個月為1療程,總有效率95.5%。臨床中,多數患者均可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而且療效顯著。

6小結

本文統計近五年50余篇文獻,總結出中醫藥治療黃褐斑多從肝、脾、腎、心四臟入手治療,以肝郁氣滯、脾虛濕勝、肝腎陰虛、氣滯血瘀四型為主,其中氣滯血瘀是黃褐斑的重要致病因素,所謂“無瘀不成斑”,故活血化瘀法貫穿各個證型。此外,黃褐斑是一種慢性疾病,中醫內治療效較好,但起效慢,患者依從性差,故在中藥湯劑口服期間,可考慮運用針灸、耳穴、面膜貼覆等多手段綜合治療,避免中斷治療。中西醫結合方面,中醫、西醫治療黃褐斑各有所長,隨著中醫藥現代化的不斷發展,中西醫結合、內外同治、多種治療手段的應用將是臨床治療黃褐斑的必然趨勢。50余篇文獻,辨證論治中出現單證型、二證型及三證型,辨證較為混亂,證名繁雜,今后應逐步規范黃褐斑的中醫辨證分型標準,探討并制定標準、規范及公認的分型標準,以便更好地服務于臨床。

[參考文獻]

[1]丁慧.中藥內服配合祛斑面膜治療黃褐斑32例[J].新中醫,2006,38(8):77.

[2]衛永琪.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蟲類藥物治療黃褐斑23例[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6,22(3-4):178.

[3]方玲玲.中醫辨證論治黃褐斑體會[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0,31(11):25.

[4]王智鈞.黃褐斑的中醫辨證施治[J].社區醫學雜志,2010,8(23):83-84.

[5]賈衛華.辨證治療女性黃褐斑362例療效貫穿[J].河北中醫,2008, 30(9):923-924.

[6]范華.辨證分型治療黃褐斑72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8,7(2):112 .

[7]王茜茜.辨證治療黃褐斑70例體會[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 31(6):733.

[8]延曉偉.加味桃紅四物湯治療顏面部黃褐斑100例[J].陜西中醫,2009,30(11):1486-1487.

[9]張智華.柴胡四物湯臨床應用舉隅[J].湖北中醫雜志,2010,32(1):64.

[10]范麗麗.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黃褐斑50例[J].中醫研究,2010,23(8):39-40.

[11]祝 華.丹梔逍遙散治療肝郁化火型黃褐斑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10,28(11):108-109.

[12]孫澤淵.八珍湯加味治療黃褐斑200例[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8,29(6):80.

[13]黃寧申,張尚華.六味地黃湯加味治療黃褐斑51例臨床觀察[J].新中醫,2009,41(3):35-36.

[14]劉利紅.補陽還五湯治療皮膚病舉隅[J].光明中醫,2008,23(12):1997.

[15]張鳳娥,楊志波,賀菊喬.“調腎去斑顆粒”治療黃褐斑33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藥,2009,41(4):38-39.

[16]李 雁.“滋水涵木法”治療黃褐斑52例體會[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07,30(4):56.

[17]劉邦民,陶春蓉,艾儒.祛斑湯治療黃褐斑42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藥,2009,41(1):40.

[18]查旭山,林少鍵,李東海.補腎化瘀湯治療黃褐斑81例[J].河南中醫,2007,27(8):46-47.

[19]方亞祥,周愛珍.調沖祛斑湯治療女性黃褐斑46例[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0,44(12):69-70.

[20]劉建國,喻國華,曾怡春.多白湯治療黃褐斑56例[J].四川中醫,2008,26(6):98-99.

[21]李 印,李金鑫.化斑湯治療黃褐斑42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2):1503.

[22]葉正明.活血七白飲治療黃褐斑64例報告[J].中醫藥導報,2009, 15(9):25-26.

[23]李 潁,朱明輝.補腎活血法治療黃褐斑154例[J].浙江中醫雜志,2008,43(7):406.

[24]王 正,吳元潔,吳廣錚.從瘀論治黃褐斑臨證心得[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4):243-245.

[25]趙 琦.活血化瘀法治療黃褐斑21例[J].江西中醫藥,2008,39(306):55.

[26]王 軍.二聯療法治療黃褐斑36例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0,31(5):20.

[27]閆躍東,王金花.大黃蟄蟲膠囊治療黃褐斑療效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7,21(9):536.

[28]金銀芝.調經祛斑膠囊加蜂蜜治療黃褐斑62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0,45(1):67.

[29]李振潔,林春生,李燕紅,等.補精活血顆粒治療肝腎陰虛型黃褐斑的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09,18(4):540-541.

[30]徐晶萍,劉.內外合治黃褐斑70例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2009,27(5):106-107.

[31]張 苗,陳友義,靖 媛.刮痧法結合“祛斑美白湯”治療黃褐斑65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藥,2010,42(7):23-24.

[32]羅文輝,劉雅研.美白地黃湯和絲白祛斑軟膏治療黃褐斑53例[J].湖南中醫雜志,26(4):72-73.

[33]潘瑞萍,張 青.自擬中藥面膜方外敷合逍遙散加味治療黃褐斑42例[J].四川中醫,2010,28(2):106-170.

[34]王建明.辨證結合穴位按壓治療黃褐斑46例[J].浙江中醫雜志,2009,44(3):175.

[35]張學麗,劉 穎,楊麗,等.常規針刺加飛騰八法治療黃褐斑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9,29(6):455-457.

[36]郝廣義,王 陽,樸聯友.飛騰八法配合刺血拔罐治療黃褐斑80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7,26(4):21.

[37]呂秀玲.針刺配合中藥面膜治療黃褐斑89例[J].河北中醫,2009, 31(2):265.

[38]朱 玉.針刺配合梅花針叩刺治療黃褐斑50例[J].陜西中醫,2010, 31(4):476-478.

[39]毛忠南,李占虎,賈建兵.經絡美容法治療黃褐斑120例[J].甘肅中醫,2009,22(3):51-52.

[40]肖 倩,蘇 戈,劉 寧.埋線療法結合面部掛針治療黃褐斑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0,26(9):644-645.

[41]辛桌萍.穴位埋線治療黃褐斑24例[J].甘肅中醫,2010,23(4):50-51.

[42]史連俊.背部走罐加局部圍刺治療黃褐斑60例[J].北京中醫,2007,26(7):427.

[43]王 萍,李荷英.背部走罐配合刺絡放血治療黃褐斑29例[J].甘肅中醫,2007,20(10):39-40.

[44]劉 麗,李文麗.耳穴貼壓配合針刺治療女性黃褐斑50例[J].陜西中醫,2009,30(3):331-332.

[45]張 帆,王國書. 耳穴貼壓配合面部艾灸推罐治療黃褐斑68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8,27(5):32.

[46]吳 艷,黃 蜀,童丹丹,等. 耳尖放血配合局部圍刺治療氣滯血瘀型黃褐斑60例[J].中醫外治雜志,2010,19(3):11.

[47]吳 銳,王 瑜.板藍根注射液耳穴注射治療黃褐斑60例[J].廣西中醫藥,2010,33(3):44.

[48]方玲玲.耳穴貼壓配合維生素C超聲波導入治療黃褐斑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7,14(7):70.

第12篇

樊文花從1988年開始創業,從經營一家美容院的創業者,直至1998年成立樊文花品牌,美容事業不斷發展壯大,今天的樊文花已成為一個享譽美容美白行業的著名品牌——25年的美白護膚臨床經驗,造就了享譽美容美白行業的“美白專家”稱號。

截至今日,“樊文花”品牌已擁有4項產品專利,在全國擁有加盟連鎖店2000多家,直營店20家,品牌享有較高的市場知名度和社會美譽度,產品受到廣大愛美女性的喜愛。

樊文花品牌起源

1988年,祖籍山西汾陽的樊文花開始創業,開設了第一家美容護膚中心。八十年代的中國,美容行業剛剛起步,有皮膚問題的人比較多,特別是有斑、有痘的。樊文花從小飽受中醫熏陶,采用本草綱目古方精髓,研發了一系列祛斑、祛痘的精華類產品,并開發出中藥面膜。

由于專業的產品和服務理念贏得了市場歡迎,樊文花創業的步伐不斷加快,迅速從一家美容院擴展至5家美容院,美容事業蓬勃發展。1989年,樊文花規范美容院服務人員的工作標準,開發出第一套“樊式美容手法”。同時,為了進一步完善產品結構,豐富產品品項,提升產品研發能力,樊文花組建了產品研發中心,該中心招聘了多名中醫學博士和研究員組成強大的技術研發力量。在產品研發上,樊文花開始采用天然植物提取液,復配多種中草藥古方,做美白解決方案,讓來美容院的愛美女性都能時刻保持肌膚無暇亮白的健康膚色。

直至1998年,樊文花品牌正式誕生,隨后樊文花美容保健品公司也正式成立。憑借優質的美白產品和良好的美容效果,樊文花品牌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美白已成為消費者對樊文花品牌的主要認知。

樊文花品牌擴張

經過10多年的不懈努力,樊文花積累了頗具規模的終端美容院網點布局,產品研發和生產能力。

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把廣受歡迎的中草藥配方產品批發給更多美容院。2000年,樊文花從山西到廣州開設工廠,提升生產能力。至此,樊文花品牌完成了企業研發、生產和渠道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布局,企業迎來了大規模品牌和市場擴張。

2002年,樊文花公司第二個品牌諾美麗莎誕生,定位經濟型美白。2003年,第三個品牌萊斯貝兒誕生,定位維生素美白。2012年3月,第四個品牌美酷本草誕生,定位原液美白面膜的領導品牌。

25年來,樊文花從經營第一家美容院,到服務2000多家美容院的美容企業,最終成為一家集技術、研發、生產、服務為一體的規模化現代化的美容集團。

樊文花市場突圍

1988年經營首家美容院時,樊文花就發現來做美容的女性消費者雖然皮膚膚質不同,但都希望時刻保持無暇亮白的肌膚。

創業伊始,樊文花就針對市場需求,繼承本草綱目遺方精髓,堅持采用天然植物提取液,研發多種美白產品。

經過近20年的品牌發展和市場探索,截止2008年,通過對樊文花產品的銷售數字全面分析,發現樊文花美白產品銷售占比達58%,美白產品成為樊文花最具市場影響力和生命力的品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城市| 英德市| 天台县| 南丰县| 社会| 松原市| 泗洪县| 麻城市| 仁怀市| 牙克石市| 微山县| 汝阳县| 神农架林区| 南宫市| 福州市| 海林市| 交城县| 女性| 阿拉尔市| 准格尔旗| 咸丰县| 泰和县| 临江市| 房产| 璧山县| 宁德市| 霸州市| 永仁县| 黄冈市| 东乌| 黔西县| 龙海市| 无极县| 仁寿县| 日照市| 阿拉善左旗| 辛集市| 三穗县| 闽侯县| 天全县| 任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