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傷感詩歌

傷感詩歌

時間:2023-05-30 10:26: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傷感詩歌,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傷感詩歌

第1篇

曾有同學問我:“你一個男生為什么那樣喜歡席幕蓉的詩歌?”“是啊,為什么?”我也不禁問自己。

以前,我并不是喜歡寫什么詩歌或是散文類的東西,可是自從與她的相識卻使我變得多愁善感。依然記得我的第一首詩《愛的駕騎》,那時我還是在讀高二,那種美名的情愫有點懵懂,可是從那時候起我就開始喜歡上了那種感覺,還有就是讀著那些傷感的詩文寫著些憂傷的文字。

其實,對我來說似乎那段愛情還沒開始就意味著結束,我們彼此間有太多的不默契,也從沒有給過彼此熟悉的機會。我不知道與她的相遇是種幸福還是災難,世人總會說傷悲了就是痛苦就是災難,可是那些詩人會說至少她給了你一段美麗的回憶,你應該是幸福的,至少你曾經真的愛過。是啊,都有道理。也許生命本身就是矛盾的。

我們的相識,留下的是思念還有傷痕。如果還有就是這不斷增多的詩文。

我把所有感情都化做了滿滿的詩行,仿佛那方方塊塊都被我感染而攜帶著傷感,讓我如此地喜愛。

我曾經說:“那本詩歌是個開始也是結局?!笨墒俏乙廊辉趯懼S許多多的詩文,不知道是什么讓我如此執著。也許是那段未了情在作怪,也許是自己不想忘記那段歲月和那個愛寫詩歌的女孩;也許是自己在為自己記錄著,等待追尋那個不可能出現的她。

現在我忘不了她嗎?我好象不是吧,我現在不會總夢著她了,我也不再對她的音信感興趣了,我現在仿佛感覺很輕松。喜歡一個人走在校園的小路上想著山的那邊是什么地方;喜歡一個人坐在湖邊的木蕪上看這喧鬧的校園;喜歡一個人在燈下寫些莫名傷感的詩句,醒來也許就是一首詩。

“如果雨之后仍是雨/如果憂傷之后仍是憂傷/請讓我從容地面對這別離之后的別離/微笑的去尋找一個不可能出現的你?!毕饺乜偸沁@樣傷感地寫下這些憂郁卻耐讀的文字。我總是伴著她的詩跡尋找著什么,我也不清楚。我就是喜歡她的文字和著我的情感。從此,我瘋狂地愛上了詩歌愛上了傷感,愛上了那個夢里的誰。

是真的嗎?僅僅因為此,我要沿著她的詩文加上一個輕易許下的諾言,去那條我們曾無數次走過的小路;我要在她的《七里香》中找尋你我離別的模糊的記憶;要在她的《美麗的心情》中感悟生活的感傷。夠了,怎么總是在詩文中與誰踽踽而行。

我無數次讀她的《坐在南下的列車上》,我徹底地被她的情感所征服?!八羞^去的都已過去,所有將會來的終將過去啊,我們又何必對某些人某些事戀戀不忘呢”。是啊,我又何必呢,可是我總覺得現在的傷感不再是為過去的她了,也許是一個夢中不可能出現的她了。可是,不論怎么樣,我知道我的感情一直在詩文中行走,我把我所想所期待的都寫進了詩文中,我把我所有的憂傷都融入了詩文中,不論是有的放矢還是無端感傷。

不過,我的感情在詩文中行走我很快樂。因為它讓我不再郁悶,身心有所緩解;因為它讓我變得睿智;因為它也讓我能再給自己一生有所保留。

第2篇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要求考生能閱讀淺顯的古代詩文,其中要求考生能鑒賞評價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D級。這里就包括要求考生鑒賞詩歌的意象。所謂意象是指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就古代詩歌而言,作者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作者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忌鷮υ姼柽M行鑒賞就是在領悟意象寓意的過程中,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作者的情感。詩歌鑒賞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種。

【原題回放】

(2011年高考語文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渡 江

[明]張弼

揚子江頭幾問津,風波如舊客愁新。

西飛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勝鄉國夢,敞裘猶帶帝京塵。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對沙鷗一愴神。

指出“吟對沙鷗一愴神”中“沙鷗”意象的作用。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分析意象的能力。沙鷗,是詩人們常常用來抒發內心因漂泊無依而傷感的意象。如杜甫的《旅夜書懷》,本詩也是如此。作者及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如沙鷗,轉徙于江湖。

參考答案:以到處飛翔的沙鷗襯托作者的孤單漂泊。

【解題技巧】

一、借助聯想和想象體味意象

鑒賞詩歌,考生要借助聯想和想象來豐富和再現詩歌形象,體驗作者的感受,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豐富、補充詩歌的內容,進入詩歌的藝術境界。如王維的《鹿柴》,詩中出現的景物只有空山、人語、返影、深林、青苔等,但運用聯想和想象,通觀全詩,我們會隨著作者創作的畫面進入詩歌意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區分詩中所寫的形象

1.如果是人物形象,要注意塑造人物形象時的描法(如語言、動作、肖像、神態,特別要注意細節描寫和正側面描寫)對塑造人物的意義;對抒情主人公的分析要注意人物處境和寫作背景,知人論世。如分析《登高》中杜甫的形象,考生如不知道當時發生的安史之亂,杜甫漂泊異鄉疾病纏身的處境,其好友李白、高適等人的相繼辭世,就很難理解他當時的愁緒及憂國傷時的思想感情。

2.如果是景物形象,要根據詩句或體現景物特點的詞語概括意象特點,進而分析其使用這一意象的作用或效果。如王安石的《梅花》既寫出了梅花的暗香遠飄,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

3.如果是事物形象,作者往往借助這一形象曲折含蓄地表現某種品德情操或思想感情,常常使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如《離騷》中屈原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

三、掌握常見意象

1.送別類常見意象。(1)楊柳。源于《詩經·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薄傲迸c“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之情。(2)長亭、短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伴L亭”“短亭”成為蘊涵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別詩歌中經常出現。(3)南浦。南浦多見于南方水路送別的詩歌。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別》中有“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4)酒。元代楊載說:“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本圃谂沤獬罹w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如王維的《渭城曲》中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思親懷鄉類常見意象。(1)月亮。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如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保?)鴻雁。鴻雁是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有“雁字回時,月滿西樓”。(3)莼羹鱸膾。傳說晉朝的張翰在洛陽做官,因見秋風起,思家鄉的美味“莼羹鱸膾”,便毅然棄官歸鄉,從此引出了“莼鱸之思”這個表達思鄉之情的成語。后來文人以“莼羹鱸膾”“莼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另外,鯉魚代指書信,搗衣表達對親人的牽掛,白云表達對友人的思念等。

3.詠物抒懷類常見意象。(1),氣質清高。如陶淵明以素雅、淡泊的形象喻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2)梅花。梅花傲雪、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如陸游的《詠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3)松柏。松柏耐寒,象征堅貞不屈的品格。如“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白居易《養竹記》中,以竹喻人生,曉以樹德修身處世之道:“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

另外,黍離常用來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冰雪常以其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草木常以其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荷花素以純潔清高見稱。

4.愁苦類常見意象(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芭蕉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流水常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猿猴的啼聲表達一種悲傷的感情,杜鵑是凄涼、哀傷的象征,斜陽(夕陽、落日)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郁之情,黃葉含有凋零或美人遲暮之意,落花使人想到人生無常、生命短暫,沙鷗多用以抒發漂泊無依的傷感等。

5.其他。愛情類常見意象有紅豆、蓮、比翼鳥等;戰爭類常見意象有投筆、樓蘭、柳營、請纓、羌笛等;閑適類意象(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有五柳、東籬、三徑等。

第3篇

“哀歌”一詞源于希臘語(elegia),表“哀怨”(жалоба)、“哭訴”(плач)之意,是“哀怨之歌”(elegos—жалобнаяпесня)。作為抒情詩體裁的哀歌始于公元前7世紀的古希臘,薩福、阿爾凱奧斯、阿那克里翁等古希臘大詩人都創作過哀歌。而在俄國,18世紀蘇馬羅科夫就曾使用過這一體裁,但這一體裁最為昌盛的時期是在感傷主義和浪漫主義文學時代。俄羅斯民族哀歌的確立者是茹科夫斯基,此后在巴丘什科夫,巴拉登斯基的詩歌創作中哀歌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別林斯基說,哀歌是“傷感之歌”(Песнягрустногосодержания)。十二月革命黨人詩人丘赫爾別凱在“近十年我們的詩歌,特別是抒情詩的趨勢”一文中這樣概括哀歌的特點,他說:“哀歌中—無論是最新的,還是古老的—詩人都在敘述自己,自己的哀傷和歡樂。哀歌幾乎從不高揚,從不歡呼:它應該是安靜的,平和的,深邃的……”普希金對哀歌體裁也情有獨鐘。他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哀歌,僅以“Элегия”命名的就有五首。1816年致巴枯寧娜(Е.П.Бакунина)的兩首(Явиделсмерть,онавмолчаньесела...;Ядумал,чтолюбовьпогасланавсегда...),生命哲理詩一首(Счастлив,ктовстрастисамсебе...),1817年皇村時創作的一首(Опятьяваш,оюныедрузья...),1830年的生命哲理詩一首(Безумныхлетугасшеевеселье...)。在這些詩歌中普希金突破了這一古老抒情詩傳統的情感與樣式局囿,將傷感、哀怨、慨嘆、詠贊、迷惘、深邃等各種情感交織在了一起,將別離感傷、生命喟嘆、歷史思考、哲理思索熔于一爐,極大地豐富了這一體裁的內容與表現手段。他充分運用詩學武庫中的各種修辭手段,如音韻節奏、語詞意象、聯想隱喻、詩語斷片、內心獨白等,將哀歌打造成一種集各種詩學手段之大成的抒情詩歌樣式。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他1830年創作于波爾金諾之秋的《哀歌》,被別林斯基稱為普希金“最優秀的作品之一”。筆者將它譯出如下:我們下面就這首最有代表性的哀歌中的音韻、語詞、修辭等幾個層面加以分析。

1.音韻

全詩由兩個詩段構成:第一詩段六行,第二詩段八行。這首五音步抑揚格哀歌中每個詩行均為完整音步,沒有缺失,對仗工整。這是普希金詩歌音韻的典型特點。普希金十分重視詩歌的音韻美,經常會通過輔音重復(аллитерация)和元音重復(ассонансы)的方法有意識地制造音效,渲染氣氛。此詩第一詩段中元音[е]共重復26次,僅第一詩行[е]就重復了7次,約占全部元音(11個)的五分之三。元音[е]的發音,嘴唇稍顯閉合,略帶摩擦,此音的重復生成了一種近似沉而怨的音響,頗有憾缺、沉思、傷感之意。第一詩段中多次重復的其它元音,[и](5次),[у](11次)也與其相應成趣,強化了憾缺與傷感之情。除去元音重復之外,輔音重復在此詩的運用也比較明顯,且均為閉合性輔音[м](12次),[н](11次),這強化了閉合性元音造成的低沉凝重的藝術效果。閉合性元、輔音的交替重復使得第一詩段節奏平穩、音調低緩、韻律感極強。第一詩段的最后兩個詩行中,輔音[р]反復出現了4次,使詩歌在低緩的音調中提高了語音的亮度,增強了朗讀的節奏感,向第二詩段澎湃的情感過渡。在第二詩段中元音重復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元音重復最多的不再是閉口元音[е],而是開口元音[о](21次)和[а](15次),使得詩歌氣氛變得開朗,明快,亮堂。并輔之以大量輔音的重復[б](7次),[д](5次),[р](7次),使語調一下子變得激昂高亢,說明此段詩人內心的情感相較于第一詩段開始發生變化。

這首哀歌的押韻法為平行韻腳的臨韻(аабб),雙陰韻與雙陽韻交叉并行,首尾相和,十分對稱。14行詩句的韻腳排列如下:陰陰、陽陽、陰陰、陽陽、陰陰、陽陽、陰陰。這種押韻法的使用既凸現了意義組元的獨立性,又反映了情感的變化起伏,詩作的節奏感、音樂性和完整性十分鮮明。如第一個詩段前四詩行的陰陽兩組韻腳構成了一個意義整體—對往昔青春歲月的回憶與評價。前兩個陰性韻веселье,похмелье,主調是迷惘、沉重的,因為歡樂已經成為過去(угасшеевеселье),甜蜜、美好已經淡漠(смутноепохмелье)。第三個詩行中出現了詞語“憂傷”(печаль),且并列的陽性韻腳“дней”,“сильней”更增強了憂傷的語義主調—抒情主人公內心的惆悵隨著歲月的流逝,時間的沉淀越發強勁(сильней)。使詩人憂傷、沉重的不僅有生命往昔的瘋狂與虛度,還有良辰不再、青春易逝的人生喟嘆。第二個詩段兩組陽陰交叉的對應韻腳和最末兩句的陰性韻是抒情主人公對生命未來的無限希冀和深邃思考。陽性韻顯得高亢、激昂,陰性韻略顯低沉、深邃,音響高低有度,節奏張弛有道。以動詞結尾的陽性韻腳(умирать,страдать)是詩人對生命執著的呼喚(“我不想死去;我要活!”),同時也是詩人對人生意蘊新的認知—“思索”和“磨難”(мыслитьистрадать),實際上分別是“創造”與“新生”的別名。此后以動名詞結尾的兩個陰性韻腳對應著上面的兩個動詞(наслажденья—мыслить;треволненья—страдать),是對生命認知的深化。有思索才有創造,并在創造中獲得享受,伴隨著“痛苦、煩惱、焦慮”的磨難是生命升華的前提。緊接的陽性韻(упьюсь,обольюсь)體現了詩人獲得新的生命之思后的欣喜與興奮。最末兩句的陰性韻(печальный,прощальной)看似憂傷、沉重,實際暗含希望,詩人相信在“悲涼的暮景”中(печальныйзакат),仍會有“愛情露出道別的笑容”(Блеснетлюбовьулыбкоюпрощальной.)??梢姡娙诵闹幸琅f充滿了愛的希望。

2.語詞

語詞的選擇是詩歌創作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而對于抒情詩歌而言尤為重要。我們先以名詞為例。詩中的名詞多為表示內心感受的抽象名詞。這說明此詩集中在詩人心緒的表達,聚焦在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與精神世界,具有一種高度的“內聚焦性”。如веселье,похмелье,печаль,душа,горе,наслажденье,горести,заботы,треволненья,гармония,вымысел,слезы,любовь等。而表現外部世界的,以物象為主的詞語(вино,дни,путь,труд,море,закат)也無不與人、人生、人的心靈感受、情感意緒息息相關,且具有很深的隱喻含義?!哀岌濮洄睢睂嵦摷嬷?,行進之路與人生道路?!哀蕨唰猝帧备溉松鷾婧#玫氖瞧潆[喻意義。實指名詞的修飾語并不表外部的性質特征,卻都是情感強烈、心緒糾結程度的描述或表達。如:безумныегоды,мнетяжело,смутноепохмелье,печальминувшихдней,прощальнаялюбовь等。以表達哀怨為主的四個詞組(мнетяжело,печальминувшихдней,печальныйзакат,прощальнаялюбовь)充分表現出哀歌的情感特征。它們或是直接表達程度的強弱(сильнаяпечаль),或為詩奠定憂傷的基調(如безумныегоды,смутноепохмелье,путьуныл,грядущееволнуемоеморе)。

詩中所有的動詞形式都是內心世界的動態呈現,而不是外部世界的客觀描摹。動態動詞сулить,умирать,житьхочу,мыслить,страдать,ведать,гармониейупиться,слезамиоблиться,блеснуть等具有強烈的動感?!鞍Ц琛钡拇_是普希金心靈狀態的動態呈現,是他對人生狀態不斷深化的感悟。如黑格爾在《美學》中講過,“抒情詩表達的主要是內在的心靈狀態,所以不需要外在環境的明晰性……”第一詩段中只有三個動詞的不同形式(угасшее,сулит,волнуемое),其中兩個都是狀態動詞,是詩人對以往生命形態的回顧。狀態相對寧靜,安詳;情緒也比較平緩,并無明顯起伏。主要的動態動詞主要集中在第二詩段(умирать,житьхочу,мыслить,страдать,ведать,упиться,облиться,блеснуть)。那是詩人開始了生命的覺醒,發出了生命的吶喊。顯然,哀歌描寫的是詩人內心世界的沖突:他對不同生命階段—過往、當下、未來的思考。詩中的空間感很弱,而時間感很強,詩人對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內心感受很不相同。在第一詩段中既有抒情主人公對年輕時代生活道路的回憶和總結,又有其對當下生活的看法,是過去和現在的交織。但因為是詩人立足于當下對過往歲月的回憶,講述的是過往的荒唐歲月對其現在的生活的影響,因此,第一詩段中的動詞都是現在時,即使是對未來展望時也是如此。第二詩段由“Но”承上啟下,即由對過去、現在的感受轉向對未來人生的思慮。前四詩行是現在時。后四句詩行是將來時,由前四句的對現在的感受過渡到對未來的暢想。值得指出的是,普希金堅守作為一種高雅抒情詩體裁的傳統,在這首詩中較多地使用了古斯拉夫語中的雅詞、雅語。如:минувший,старе,сулить,грядущий,други,ведать,треволненья等。這些語詞在彰顯嚴肅、莊重、工整、深邃的同時,卻絲毫沒有影響詩歌整體的樸實簡潔、輕盈明快、言簡意賅。

3.修辭手法

在這首十四行“哀歌”中詩人大量使用了增加表現力的語義辭格和句法辭格。在語義辭格中比喻,對比,隱喻為主要手段。語義辭格:比喻:詩中把抒情主人公痛苦、沉重的感覺比作酩酊后的迷惘不安(Мнетяжело,каксмутноепохмелье.)以強化痛苦的久久不散,迷醉、沉重的心境顯得更加形象、真切。又如把憂愁與苦酒相比(каквино–печальминувшихдней.Вмоейдушечемстаре,темсильней.),那是缺憾、惆悵、苦澀隨著歲月的流逝,生命的延續,思想的成熟越來越強烈。詩人對往昔歲月充滿了強烈的自責。“物化”了的“憂愁”形神兼備,讓讀者感同身受。

對比:詩中веселье,печаль;угасший,блеснуть;минувший,грядущий;горе,наслажденья;умирать,жить;слёзы,улыбка這一對對詞語都構成了語義上的對比,凸顯了兩種情緒、心態的強烈反差。當初被視作快樂的瘋狂,如今卻留下了無盡的創傷,詩人在歷經歲月的蹉跎之后已經變得冷靜、清醒、理智、深邃。那是對人生、自我、生命意義與價值認識的深刻使然。隱喻是“哀歌”中最重要的修辭手段,是詩人生命哲理觀的呈現。“未來如浪濤洶涌的大海”,既指人生變化莫測,充滿艱險,又指未來空間無限,“海闊任魚躍”。道路(путь)充滿艱險,不僅是人生之路,更是思想之路,是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感悟與總結?!澳壕啊保ě侑学堙学洌┘瓷摹跋﹃枴保粌H有傷感,還充滿了仍會有“愛的照拂”的“夕陽無限好”的喟嘆。

句法辭格:對照(антитеза)是《哀歌》重要的句法修辭手段,整首詩的結構就是建立在對照之上的。兩個詩段首先是時間的對照:第一詩段是抒情主人公對往昔年少時代的追憶,第二詩段是他成年時代的生命之思。兩個詩段還是心境與情感的對照:迷惘、惆悵、憂愁、傷感對照于清醒、激情、昂揚、樂觀。兩個詩段還是詞語蘊藉的對照:第一詩段的печаль與第二詩段печальный盡管用的都是一個詞,卻有著不同的意蘊,前者語義相對單一,較為表相和單薄,而后者人生暮景的“悲涼”顯然更為豐盈、厚重,意味深長。第一詩段的похмелье與第二詩段的упьюсь是兩個近義詞,但前者語義相對淺薄、貧瘠,因是對一種“生理現象”的描述故多具貶義色彩,而后者因與“和諧”(гармониейупьюсь)搭配,更富精神的意蘊,強化了主體的精神世界的豐沛。以不同的生命認知作為詩歌的對照底色,對照這種句法辭格的運用大大拓展了詩歌的審美意蘊。呼語:這首張揚生命的“哀歌”雖以抒情主人公的內心獨白為主,卻也有他與讀者的交流,他稱呼讀者為“други”(Нонехочу,одруги,умирать),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這不僅是詩人內心的呼喊,而且是向眾人發出的對生命的“鼓與呼”,讓那些懂得并贊同抒情主人公生命理念的讀者“朋友們”引起共鳴。詩中還使用了斷句的手法:Мойпутьуныл.Сулитмнетрудигоре/Грядущеговолнуемоеморе.此句原本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詩人故意在горе后把句子斷開?!哀ぇ猝瘰乍濮毵支鸳唰缨唰荮擐濮支蕨唰支蕨唰猝帧绷砥鹨恍校粌H是詩人出于詩歌押韻的考慮(горе-море),而且在語義上強調了“如波濤洶涌的大?!卑愕奈磥?,既表達了未來的充滿兇險,又使讀者深刻地體會到抒情主人公對未來的無限希冀與期許。

“哀歌”是一首心理詩,也是一首哲理詩。詩歌創作于詩人的31歲之際,表達的是人生觀已經成熟的詩人兼哲人普希金深刻的內心情懷與人生感悟。自白性的“心理詩歌”雖短,卻具有較為曲折、復雜的特質:既有沉重,自責,也有慨嘆,惋惜;既有擔憂,也有向往;既有希冀,也有道義、情感與擔當,種種情感、理念交織不悖。“哀歌”情感格調復雜變化的拐點在于第二詩段的開頭“不,朋友,我不想死去”(Нонехочу,одруги,умирать)。“不想死去”的內在意蘊是強大的生命希冀,對生命搏擊的渴望。抒情主人公找到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所在—為了“思索和經受磨難”(мыслитьистрадать)。思考是為了求真、創造,接受磨難是為了心靈的凈化。對于一般人來說勞碌和痛苦(трудигоре)是沉重的厄運,但是對于詩人來說,卻是人生必然的花絮。“我時而會在和諧中沉醉,時而會為遐思灑下熱淚”(Поройопятьгармониейупьюсь,Надвымысломслезамиобольюсь)是哀歌的點睛之筆。詩中的“гармония”與“вымысел”都與文學創作有關。當創作靈感(вымысел)向詩人襲來的時候,詩人會沉醉,會欣喜、流淚,會在“和諧”及充滿“遐思”的藝術世界中享受生活和生命的快樂。有譯者將гармониейупьюсь譯成“和諧的樂音”,將вымысел譯成“想象情景”令讀者不解,其實此處是抒情主人公在陳述其詩人的使命與職責,藝術的魅力。

第4篇

1、唐代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階段。

2、初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玄宗先天元年,號稱初唐“四杰”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逐漸完成了詩歌聲律化過程,奠定了中國詩歌中律詩的形式。使唐代詩歌呈現出自己的面貌。

3、盛唐:玄宗開元元年至代宗永泰二年,這時期是詩歌最為繁榮,成就最高的時期。盛唐詩歌題材豐富,風格各異,有人歌頌自然,有人向往邊塞,有人高歌英雄主義,有人發出失意的嘆息。眾多的詩人在浪漫的氛圍中自由地創作,共同營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氣象”。盛唐中最著名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等。

4、中唐:代宗大歷元年至文宗大和九年,詩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和李賀等人。白居易以諷喻詩見長,他在詩歌中諷刺橫征暴斂,反對黷武戰爭,攻擊豪門權貴,另外白居易努力使自己的詩歌語言更加通俗、流暢,生動感人,因而也為廣大讀者所喜愛。

5、晚唐:文宗開成元年至哀宗天佑四年,是詩人李商隱和杜牧活躍的時代。杜牧的詩歌將清新與冷峻熔為一爐,這非常適合他在詩歌中表達政治抱負和激情。李商隱則以精心的結構,瑰麗的語言,沉郁的風格,體現出自己在仕途上歷盡的坎坷,詩歌常流露出傷感的情調。

(來源:文章屋網 )

第5篇

【關鍵詞】意象;傳承性;打通;古詩今用

現代詩歌雖然高考不考,但也很有學習的必要。無論是正確價值觀的確立,還是情感的熏陶,無論是想象,鑒賞能力的培養,還是品位的提升,現代詩歌都是很好的材料。

為了在功用意識和提高語文素養的互補中找到切入口,筆者力求引導學生找到古今詩歌共同特點。以便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文學是有著很強的記錄性的藝術,在幾千年中國詩歌史中,從《詩經》《楚辭》直至清代詩歌有著清楚的一貫線索,而且是一脈相承的。所以新詩雖然突破了格律束縛,但由于民族潛在的審美的心理作用,迫使新詩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得不關注古代詩歌的傳統?,F代格律派詩,新詩中意象的運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再者,新詩體制上雖然歐化了,但于本民族成員對于宇宙自然社會,人生規律的認識和傾注的情感,在根本上也有共同之處,所以新詩的表現形式很快就靠近了民間和古典,在許多新詩中都有傳統意象的運用。因此在新詩的學習中也能提高古詩的鑒賞能力。

我們用打通古今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詩歌,除了實現了各種語文能力培養的目標外,還實現了以下幾個具體目標。

1.讓學生認識到古詩在我們的新文學中沒有死去。詩學的永恒性告訴我們,詩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成為歷史的陳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與“千里明月來相思”是共同擁有的心態,古人對明月的感慨與今人對明月的體會是一脈相承的。

古詩是古典文化的燦爛星輝,也是我們現代生活的“抒情者”,所以學古詩與現代詩都具有當下現實意義。

2.讓學生明白古詩與現代詩一樣都是傳達人類感受和情愫的直觀語言。古人以“柳”寫別離,今人也用“柳”描述分別?!霸娬?,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歌在“志之所之”“吟詠性情”方面古今是一致的;想象手法的運用也是相同的;其安頓性情,在提升品位上古今詩歌也同功同效。

3.打通古今障蔽學詩歌,讓學生認識到古今嬗變只是一個動態的流程。古今文化是相續的,而不是截然分開,懂得古代就明白了現代;明白了現代也就懂了古代,打通古今學詩歌,可以讓學生懂得古代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從而更加熱愛民族的傳統文化。

4、努力讓學生學古論今,古為今用,在真切的體驗中去感受民族文化內蘊,在古詩中尋找現代人的情感,讓古詩為現代人抒情。

在教學中我們采用了以下幾點做法:

1 尋找現代詩中的古典意象

古今詩歌都著眼于意象表情達意,古典詩歌中有很多意象代代相習,反復使用,又被賦予了特定的涵義。

讓學生在現代詩中找出這些意象,再去鏈接它的古代意象的含義。如《再別康橋》中,惆倀失落、珍惜美好人生的意象,在古詩中也有許多。如“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凄冷寂寞;像“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的這一句詩“以老之意極矣,然只說夕陽,并不記自己所以為妙”(《清施補華仙見傭說詩》),詩人徐志摩化用夕陽這一傳統意象,寫出了離開母校時內心的淡淡傷感。再如“金柳”這一傳統意象帶給我們離別傷感,在古詩中也能找到許多蹤跡。像“楊柳岸曉風殘月” ,“羌笛何須怨楊柳”,“楊柳青青江水平”,都是寫離別的傷感,《再別康橋》中將“金柳”意象著穿著盛妝的新娘,別離這妖嬈美麗的新娘,詩人的淡淡感傷與愛悅交織在金柳之中,表達了豐富的情感。再如:舒婷《雙桅船》中“霧”的意象,象征人生的困惑、挫折,古詩中也具有情感的朦朧、慘淡、前途迷惘,理想的落空方面也有明顯的沿襲性。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中的“雪”“風”“小油燈”等等意象,讓學生一一列出,理解在本詩的含義之后,再去找相應的古詩句中相關意象加以對照,在此過程中學生對許多物象的文化定位就有了清楚的認識。在古今詩歌的薰習中濡染了傳統文化。

2 將現代詩改寫成古詩

老師先將《再別康橋》第一節改成:

康河去漫步,招手別云天。

康橋夕陽中,晚霞紅燦燦。

我們只要求壓押韻,和大致對仗,同學們仿照著去改寫,韻腳可自已去找。有的同學改到:

再別康橋

康橋夕陽中,晚云紅勝火。

金柳蕩艷影,青荇搖柔波。

清泉彩虹夢,星輝長篙歌。

揮手悄離別,夏蟲也沉默。

有的同學只改出一句:

1.尋夢撐長篙,漫溯青草處。

2.悄然笙簫聲,夏蟲亦沉寂。

3.泥上見青荇,招搖在水底。

學生在改寫的過程中,即體會到了現代詩的韻味,又破譯了古詩的神秘,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不再認為古代與現代是隔著一條鴻溝的兩岸。不再認為學古懂對現代生活沒有什么意義。

依據古今詩歌的傳承性,在現代詩中提取意象,找出韻腳,改寫成古詩的大體形制。這種方法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

3 到現代流行歌曲中尋覓古詩蹤跡

讓同學們行動起來,每人找一首用古代詩詞中的句子創編的流行歌曲,來演唱或吟誦:

《在水一方》(鄧麗君)源于 《蒹葭》(《詩經。秦風》)

《濤聲依舊》(毛寧)——源于《楓橋夜泊》(唐。張繼)。

《三千年的留言》(周俞民)源于《關關雎鳩》〔《詩經。國風。周南》〕

《還珠格格》主題曲源于《上邪》(漢樂府民歌)

《送別》(李叔同作詞)源于《雨霖鈴》(宋柳永)

第6篇

【關鍵詞】李商隱;詩歌;悲美意境

李商隱的詩不受人、事、景、物之限,而是處處浸染著無端的悲思慨緒,隱含著一顆寥落、幽怨、纏綿悱惻而又似有某種追求的心理。他的詩是如同是艷麗抹上一層愁緒,于朦朧深處透出一絲光亮,感情的影子徘徊在詩行之中如煙似云,撲朔迷離,顯露出他政治和人生追求上的失意和執意的矛盾心理。

(一)坎坷的人生經歷

十歲那年,李商隱之父卒于幕府,孤兒寡母“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雖在故鄉,卻如同外來的逃荒者。家世的孤苦不幸,病弱的身體,形成了李商隱易于感傷的性格,同時也促使他謀求通過科舉來振興家道。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隱得到令狐楚的賞識,不僅被聘入幕府,又幫他在開成二年(837)中進士。同年底,令狐楚病逝。李商隱于次年春入徑原節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愛商隱之才,將最小的女兒嫁給他。當時朋黨斗爭激烈,令狐父子為中黨要員,而王茂元被視為親近李黨。李商隱轉依王茂元,在牛黨眼里是“背恩”的行為,從此為令狐绹所不滿。黨人的意見,孤介的個性,使得李商隱一直沉淪下僚, 30年中有20年輾轉于各處幕府,遠離家室飄泊異地。不由自主陷入到朋黨傾軋的漩渦之中,政治上受猜忌和歧視,人格也受到極大誣毀,這巨大的精神壓抑和心靈創傷使李商隱獲得了刻骨銘心的悲劇體驗,積郁了濃濃的一腔悲憤,也為其詩歌悲美意境形成奠定了基礎。

早年的學道經歷是李商隱詩歌呈現悲美意境的另一原因。唐自高祖起就尊崇道家。晚唐時期,學道崇道已成社會風氣。李商隱正出生和成長在那個崇道的年代,無可避免的受到當時風氣影響。在玉陽山學道時,他對道家經典《道藏》下過苦功,他還學會了道教中“秘決隱文”的表達方法。在學道過程中,有一個人對李商隱詩作甚至是愛情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就是李商隱一生愛著的女冠宋華陽。李商隱出沒于千年道觀,沉浸在《道藏》之類古籍中,為什么會引起一場愛情悲劇?究其原因,首先是晚唐社會的影響;其次是晚唐的道教分兩大支金丹(又稱外丹)與內丹(氣功等)兩派,都與房中術有關,天性穎悟,熱愛生活的李商隱,在背誦這些典籍時,自然會萌動春心,向往愛情;再次是道觀里有美麗的女冠,其中不少是豆蔻年華的美女,甚至還有皇家公主,而女冠宋華陽就是隨公主入觀的。李商隱正值青年時期,天天閱讀房中術那樣的書籍,又遇到了宋華陽那樣美麗的女冠,產生戀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于情于欲也是正常的反應。但道門中宗派林立,教規森嚴,所以,李商隱和女冠宋華陽的戀愛自然又變成不合法的。這是李商隱詩歌呈現悲美意境的根本原因。

時世、家世、身世多方面原因促成了李商隱易于感傷的內向型性格與心態。秉賦的才情、悲劇性和內向型的性格,使他心靈善感,而且感情異常豐富細膩。國事家事,春去秋來,人情世態,在他的詩歌中表現得十分突出。種種不幸加深著他內心的沉痛,崇高美的事物在不斷變化中的消沉、幻滅,引起了他的關切、彷徨和探索,這無疑成為他的藝術創造中悲美意境的特點。

(二)詩中的悲美意境

李商隱以其特有的才情,創構出許多美麗空靈的悲情詩歌,其中有取材自神話傳說、佛道故事的,也有現實和日常生活的。這些詩,意境迷離,詩勢飄渺,詩語艷麗,詩旨沉博,在晚唐詩壇獨樹一幟。

1.朦朧詩歌中的悲美意境

李商隱的筆下往往是美的悲劇,充滿了濃重的失落、悵惘與悲哀。透過悲美的意境,我們能看到詩人的理想,看到一顆寂寞追求的脆弱的心。朦朧的美學特征,使人讀來如霧中觀花,云中望山,留下了十分廣闊的想象天地,令人陶醉。

如《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呤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這是首傳誦千古的詩篇,感情強烈且帶有悲情傷感。詩中寫到的愛情不但受到了封建禮教桎梏束縛,還加上了道教森嚴的教戒限制。首聯以“相見時難”起句,以悲美的情感一下子抓住了讀者的心。從愛情方面言,相戀之人自然是“別亦難”,怎樣的“別亦難”?詩人用“東風無力百花殘”的意境來表達。暮春時節,百花調殘。百花這象征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被摧殘了,詩人用“百花殘”的意象來寫它的“別亦難”。情人“相見”帶來的是巨大快樂;分別隨之而來的則是巨大的痛苦?!敖z”和“思”是諧音,頷聯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來寫情人手別后的纏綿悱惻的情感,比喻新穎、準確、易解,詩的藝術濃度也大大增強了?!跋嘁姇r難”又“別亦難”,“東風無力”卻“百花殘”,“難”、“殘”、“盡”、“干”、“寒”又表達了傷感的凄涼、蕭瑟。全詩籠罩在悲美藝術境界之中。

再如《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边@首詩歷來有多種解釋。有人認為是愛情詩,詩人在追思年華,回首往事,感傷身世。首聯中“無端”是驚訝之詞,由此而回首往事,萬感叢生;頷聯中凄然凝慮,令人為之動容,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間,卷舒風云之色。頸聯以滄海明月、鮫人淚珠、良玉生煙來比自己的清詞麗句,來比自己的詩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尾聯中表現詩人面對三卷詩集,一首詩,其情躍然紙上,此之謂“可待”。然而現在,只供追憶而已。痛定思痛,再追憶華年的情景深感這一切令人難以忘懷之情,即使在當時,也是若有若無,若即若離,悵然若失;回首往事,只有更傷感、悲情而已。也有人認為此詩只是描寫了瑟的適、怨、清、和四種樂音。但這種觀點似乎毫無根據。還有人認為這首詩是李悼念故去妻子的。從意義結構看,詩人對瑟存在的理由發出疑問,繼而對人生目的質疑,接著又探究了 夢境與現實的相對性,蝴蝶與杜鵑就是這樣的典型例。隨后,又表現出人生悲劇的情景,而這種情景是通過流淚的珍珠和鎖于煙霧中的不可得到的玉體現出來的。最后,道出自己的惆悵感。僅僅這樣描述,未免過于膚淺。事實上,詩意并非這樣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而是蘊含在詩歌豐富多彩的語言中。詩中用語的錘煉很值得注意?!板\”這個詞,不僅具有視覺上的感染力,還代表著富麗堂皇?!板\瑟”意味著幸福,意味著人的青春年華。首行中的“無端”使人對人生的意義產生的懷疑。而且,“一弦一柱”的更迭使用,使我們不僅詳盡地看作瑟這一物象,又復現了往日,強調了以往的歲月。第三句中的“夢”、“迷”二字,深刻表達了迷惘的情感。第四句上的“春”一詞,則引起的聯想。在接下的兩行詩中,“淚”自然而然(下轉第91頁)(上接第90頁)的增加了感傷情緒,“煙”加強了上文中的迷離感。尾聯中“可待成”再次表現出飄乎不定。“瑟”、“蝴蝶”、“杜鵑”“珍珠”、“玉”是詩中的關鍵詞,“瑟”是這首詩的主要象征物,即可代表婚姻,也可代表人生。蝴蝶象征人生的轉瞬即逝、撲朔迷離。杜鵑象征著悲劇性的婚外戀愛。珍珠或者代表分離的情人,或者不被賞識的才華,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玉,很可能象征著追求不到的物或理想,這一切都在朦朧美中體現了一種悲美的意境,通篇體現出作者的傷感之情。

2.含蓄詩中的悲美意境

李商隱詩的綿邈含蓄是在風雨窮年中扎根而又在“想象咸池日欲光”的領域中展開浮想的,其詩情調幽美含蓄他致力于情思意緒的體驗,把握與再現,用以狀其情緒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詩歌表現采取的是幽微隱約、迂回曲折的方式,不僅無題詩的情感是多層次的、含蓄的,而其他一些詩常在悲美意境中表現得幽深含蓄窈渺。

如《春雨》:“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玉珰咸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痹姼柚袨樗鶒壅哌h去而“悵臥”、“寥落”、“意多違”的心境是一層情思;進入尋訪不遇,雨中獨歸情景之中是又一層情思。設想對方遠路上的悲凄,是一層情思;回到夢醒后的環境中來,感慨夢境依稀,是又一層情思。書信難達的惆悵,表達得十分含蓄。思緒往而復歸,盤繞回旋。雨絲、燈影、珠箔等意像,美麗而細薄迷蒙,加上情緒的暗淡迷惘,詩境遂顯得凄美幽約,處處在含蓄美中體現出悲美意境。

再如《嫦娥》:“云母屏風獨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此詩分明借對嫦娥的處境和心理描寫,象征那些慕仙入道卻不堪孤寂的女冠,詩歌生動真切地描繪了高遠澄澈神奇莫測的月宮景象,傳達出月里嫦娥復余微妙的感情,表現出詩人對她們的同情和體貼,蘊含著可供多種解讀的含蓄的意蘊。

創作詩歌需要豐富的想象,詩人受自然景物的感染而激發出創作沖動時,還有其他主觀因素在起作用。詩人對自然景物的感受不是純客觀的,而是通過世界觀的折光來感受和反映客觀事物。正因為每個詩人都有各自的主觀因素,所以他們在反映客觀的自然景物中便顯示不同的創作個性,創造出不同的意境。正因為李商隱的悲劇命運,便使得其詩中充滿了悲情傷感,創造出了悲美意境。然而,李詩的感傷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傷春悲秋,而是生發出一種人生感慨,其中既包含了對美好事物衰減的深深挽惜,也包含了詩人對生命、光陰的無限珍惜和依戀,蘊含詩人對時代、社會、人生的思考。

李商隱出生寒素之家,掙扎在淪賤艱虞的處境中,在大半生的幕僚生涯中,一方面飽受孤寂、漂零之苦,一方面倍受感情的煎熬,中年又遭受喪妻之痛。這種漂零落泊,情無所依的孤寂生活,使他積郁的悲憤之中更添一份悲情哀怨。情感世界深處的冷寂是詩人悲寂,感慨的心態即為悲美意境的形成重要原因。情感因素往往是心態的核心因素,而詩人情感郁積得既深又廣,這也就必然導致李商隱悲美創作的情感內聚力不斷增強,進而對他詩歌的悲美意境產生持續不斷的作用力。

參考文獻

[1]萬四華、黃小蓉. 李商隱的悲慨心態與詩美追求[J]廣西師院學報:1988(01)

孫建芳.感傷美的心理描述[J]遵義師范學院學:1994(01)

劉修明.牛李黨爭和李商隱的無題詩,史林:1995(04)

郝瀚.無端的思緒、無限的時空、無盡的悵然——李商隱詩錦瑟的又一種解讀,名作欣賞:1995(02)

第7篇

人的憂傷多了,堆積起來,便成了詩歌。

人就是一個詩人。

在生活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里,舞蹈得小心翼翼,傷感惆悵,仿佛效仿杜甫的憂傷,李清照的凄婉,李商隱的東風無力白花殘,李煜的亡國之恨,那種欲罷不能的傷春悲秋的余音,在文明的年代里,繞來繞去,如昏鴉飛在長滿枯藤老樹、小橋流水人家的上空,悲鳴一聲,留下一抹肅殺的黑。

問君能有幾多愁?且看那滾滾東逝水!水為何往東流?人為何往高處走?這是亙古不變的哲理?乃或是老人們的總結?屈原是否也和我一樣,孤獨無力的在某個冷清日,帶著無限憤青,仰天大問?李白的不甘世俗,在今天的河水中折射得光彩奪目,燈紅酒綠已如暴風雨一樣撲面而來,誰能抵擋?

人的蛻變,只需一瞬間。

社會在前進一步,人也前進一步。

從此,思想不再是秦時明月漢時風,余音繞梁三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而是出入燈紅酒綠,歌聲震天,觥籌交錯之中,你起我落,爭先恐后,翻云覆雨!

這是文明的前進?還是文明的衰落?

為了那如糞土的東西,為了那發著耀眼的光芒,人們終日漂泊,一站又一站,風雨中跌到卻更加堅強!軟弱的變堅強,堅強的更堅強!人似乎不是為自己而生,而是為糞土;為別人而生!為了一個不可企及的高度!在高如泰山的階梯上,一步一個腳印,向上攀登!不可停滯!稍不注意,就會被競爭的伙伴,拋入絕望、失敗的深淵!

人,當憂郁多了,堆砌起來,就成了思想的門,走進去,你就成了一個思想者!

第8篇

摘要:晚唐名士陳陶的《隴西行》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描述了唐代將士保家衛國奮勇殺敵、喋血沙場的情景,而遠在家鄉的親人依然滿懷希望的期盼著他們能平安歸來。針對這充滿著悲壯感傷的故事,文章采用古箏這一樂器來演奏《隴西行》中豪邁慷慨而又悲戚幽怨的情節,從另一個角度解讀了唐代邊塞戰爭的殘酷性,同時在或激昂或纏綿的樂曲中感受戍邊將士和親人之間別離之苦及連綿不絕的思念。

關鍵詞:唐詩;古箏;宮商角徵羽

唐朝建立后,長期政治穩定及經濟的繁榮,為文化藝術的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由于科舉制的推行,對當時的知識分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朝的五言七言古詩、后世興起的絕句及律詩等在此期都得到了迅速發展,詩歌藝術迎來了自身發展的黃金時期。唐代前期的詩歌大多以歌頌祖國壯美河山的田園詩,豪邁慷慨的邊塞詩為主,殆及中晚唐,國勢衰微,民生凋敝,那些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詩歌、充滿著悲壯乃至激烈的情懷的邊塞詩影響更大,也更具價值。那種對華光流失的傷感,江河日下的痛惜,妻離子散的悲戚,田園荒蕪的落寞……都成為作者抒感的主題,面對帝國不可挽回的頹勢的哀婉之音遍布九州各地。陳陶,這位晚唐名士《隴西行》系列詩歌就是對晚唐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的經典概括,其中的一首“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更是膾炙人口,沁人心脾,詩歌把戰爭造成的殘酷事實和家鄉妻子的良好愿望結合在一起描述,造成了強烈的藝術效果,其深刻而極富魅力的語言征服了古今無數的讀者,使之代代相傳,歷久不衰。

這首《隴西行》以其簡練而又不失深刻、具有廣博內涵和思想的七言絕句,帶給人太多的聯想和感傷,猶如空谷之音的情節,跌宕起伏卻又讓人悱惻不已,詩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畫面,使人浮想聯翩,悵然神傷。如果要用一種樂曲來表達這首《隴西行》深邃的思想、寬廣的畫面故事,則非古箏莫屬了,這是因為只有古箏豐富多元的音節變更、流暢舒緩的音域效果,才能夠準確傳遞出故事中將士橫掃匈奴的激昂、無定河邊白骨累累的慘烈、勇士們命喪胡塵的不幸、春閨的美好祈愿及哀傷……

同時,古箏在傳統的樂器之中地位也是最高的,是古代宮廷樂曲主要的演奏樂器,與笛子、簫等只適合演奏民間小調的鄭衛之器不同,其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有著“眾樂之王”的崇高的地位。所以,用古箏來演奏充溢著國殤般悲壯意識的《隴西行》應該是恰當不過的了!

演奏之始,首先要求表演者在服飾、道具及環境的搭配方面有所講究,盡量和《隴西行》所表述的境界結合起來,以期起到渲染的作用。同時演奏者神情應該端莊安詳,以突出事件的莊重和靜穆。樂曲開始時先以華麗激越的序曲交代唐代盛大繁榮的時代氣象,為之后悲壯蒼涼的曲調做鋪墊。在表達“誓掃匈奴不顧身”的章節中,運用八音度“大撮”的渾厚優美的音階傳遞蒼涼雄渾的境界,之后運用連續不斷的刮奏手法表達出戀人之間依依不舍的眷戀之情,這種響亮明快的樂曲適合表達二人溫馨甜蜜的情感世界及送郎上前線的不舍與無奈。在這個章節中歡快與雄壯的節拍交替出現,突出二人在“顧小家”及“為大家”之間的猶豫和徘徊。

下一樂章要表述的是為國捐軀,誓滅匈奴的豪邁之舉。這一章節一定要高亢而突兀,以激烈的節律表現男兒為了國家的安寧平和而視死如歸的勇氣和決心。此曲的音節由慢到快,徐緩急促中,穿插著嘹亮激昂的節拍,這看似紛亂的音律卻恰到好處的把唐軍誓死殺敵奮不顧身的無畏精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彈奏中將雄健明快的徵律作為基調,其間雜陳以短促清越的商音和銳利明快的角音,來表現戰爭的慘烈和悲壯。此曲的結尾部分,則以沉重舒緩的宮調表現戰爭的殘酷性,暗示“五百貂裘喪胡塵”的慘烈結局。總而言之,這一章節的節奏音律上,一定要富于變化,以或高亢激越或低沉婉轉或沉雄急促的音調,表現出詩歌豐富多變的內容,生動深入地再現古戰場的兩軍對壘的浩瀚氣勢和彼此間的激烈沖突。

第三樂章的“可憐無定河邊骨”傳遞出的意境有別于上述二章,演奏者應采用沉重舒緩的曲調,在低沉的旋律中烘托悲涼傷感的情緒:在廣袤無垠的北國大地上,曾經的古戰場已經變得沉寂安靜;在白骨皚皚的無定河邊,滌蕩著歲月的風塵……在這里,厚重的音律讓聽眾穿越數千年的時光,回憶起那一幕幕驚悚而沉重的戰爭場景,聆聽到戰馬的哀鳴和北風的凄厲……此時的演奏曲調,不能采用古箏清脆昂揚的音節,而應采用低沉的回音塑造藝術效果,于對比中傳達作者的傷感思緒……

在表現“猶是春閨夢里人”這一節時,要結合“可憐無定河邊骨”來演奏,通過對二者虛實相間,如夢似幻的時空描述,將捐軀沙場的士兵和春閨的期盼交織在一起,在宮商角徵羽的諸音變換中,在跌宕起伏的音律轉換中,營造出令人心碎神傷的藝術效果,達到一種期望、依戀、無奈、傷感的境界,突出遠在故鄉的春閨愛人的無限情思,但此時此刻,她們心中的英雄丈夫卻早已喋血沙場,化為無數的白骨陳尸邊疆。這種悲劇性的結尾以徐緩的節奏展開,敘述事實的無情和遠方親人的思念。惆悵的幽怨和悲戚的情緒,在如慕如幻的旋律中,如泣如訴的表現中,在揉、滑、吟、誦的技巧展示中,喚起人們對于戀人們不幸遭遇的同情。

曲子的結尾部分,為了將情感從沉重肅穆的節律中釋放出來,所以聲律的選擇上要運用古箏悠遠柔和的清音做鋪敘,在商音與羽音的結合中,緩慢改進第三樂章中壓抑的情緒,在淡雅細致的合音中加入淡淡的宮律,讓這種略顯哀傷的尾聲在漸行漸遠中慢慢消弭于靜寂,在觀眾意猶未盡的體會中結束全曲。

第9篇

表現手法是高考考查表達技巧的重要內容,也是詩歌鑒賞中經常考查的重要知識點,而對比與反襯、動靜結合與以動襯靜則是表現手法之中經??疾橛肿寣W生難以區分的重點,學會辨認和運用它們則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準確區分和識別它們呢?下面談談自己的見解。

(1)對比與反襯。對比是比較中的一種,反襯則是襯托中的一種,兩者均是將兩個性質不同的材料放在一起比較,達到肯定一個,否定一個以突顯某種形象,意思和情感之目的的表現手法。它們的不同在于用于對比的兩個材料在文中地位相當,同等重要,沒有主次之分,共同服務于作者寫作目的;而用于反襯的兩個材料在文中地位不等,有主次之分,一個材料襯托另一個材料。例如: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夜依舊。不是去年人,淚濕春衫袖?!保ā渡樽?元夕》歐陽修)。詩人為了表達愛情遭遇的傷感與苦痛,將“今年”與“去年”元夜時情景作比較,以突出去年元夜的幸福和今年之夜的孤獨傷感。兩種現象性質相反,但同樣重要,無主次之次。

再如“花前失卻游春侶,獨自尋芳。滿目悲涼,縱有笙歌亦斷腸。林間戲蝶簾間燕,各自雙雙。忍更思量,綠樹青苔半夕陽?!保ā恫缮W印否T延已)。詞中寫的“我”“獨自尋芳”,“悲涼”“亦斷腸”,抒發“我”失去伴侶后的悲傷之情,為主要寫作對象;同時又寫了“各自雙雙”的蝶與燕,為“我”之反面的次要材料,以蝶與燕之形象襯托“我”之形象,此處運用的表現手法為反襯。

(2)動靜結合與以動襯靜。這兩種手法都是寫景(或環境描寫)經常采用的表現手法。所寫對象(環境景色)必須既有動景也有靜景。它們的不同在于:動靜結合手法中的動景與靜景均為作者所要展現的意象,進而共同表現環境的生機、和諧或優美;而以動襯靜則是“靜”是詩歌表現目的,動景是陪襯,只為加強“靜”的程度。例如: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暖暖遠人材,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保ā稓w園田居》節選)。陶淵明為了表現田園生活的自然,樸實,和諧,寫了動景“狗吠”“雞鳴”,又寫了靜景“榆柳”“桃李”,共同表現田園生活安新與溫暖,因此這種表現手法為動靜結合。

再如“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題李凝幽居》節選,賈島)。詩人為表現夜色之靜,寫了一個“僧敲月下門”的細節,“僧敲”之動(聲響)使夜之靜更靜,故本詩此處的表現手法為以動襯靜。

只有知道以上兩組重要表現手法的細微差別,才能從根本上掌握這兩組手法,準確識別和運用,那么在詩歌閱讀實踐中才不會混淆不清,誤答錯答。

第10篇

你們想知道學生在元旦晚會時,都 會舉行什么 樣還沒有到元旦,就開始籌備元旦詩歌朗誦會了。學校不再組織元旦晚會,所以俺準備組織班級的詩歌朗誦會。 當然舉辦的前提是我們班級成績優秀才可以舉行,市級統考快要進行了。我提出了一個口號:奮斗20天,快樂迎元旦! 我也準備了一首詩,葉芝的《當你老了》,葉芝的一首短詩。 當你老了當你老了,白發蒼蒼,睡意朦朧, 在爐前打盹,請取下這本詩篇, 慢慢吟詠,夢見你當年的雙眼 那柔美的光芒與青幽的暈影; 多少人真情假意,愛過你的美麗, 愛過你歡樂而迷人的青春, 唯獨一人愛過你朝圣者的心, 愛你日益凋謝的臉上的哀戚; 當你佝僂著,在灼熱的爐柵邊, 你將輕輕訴說,帶著一絲傷感, 逝去的愛,如今以步上高山, 在密密星群里埋藏著它的赧顏。

當你老了 袁可嘉譯 當你老了,頭白了,睡意昏沉, 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 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圣者的靈魂, 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垂下頭來,在紅光閃耀的爐子旁, 凄然地輕輕訴說那愛情的消逝, 在頭頂的山上它緩緩踱著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間隱藏著臉龐。 ──1893 當年華已逝 lover譯 當年華已逝,你兩鬢斑白,沉沉欲睡, 坐在爐邊慢慢打盹,請取下我的這本詩集, 請緩緩讀起,如夢一般,你會重溫 你那脈脈眼波,她們是曾經那么的深情和柔美。 多少人曾愛過你容光煥發的楚楚魅力, 愛你的傾城容顏,或是真心,或是做戲, 但只有一個人!他愛的是你圣潔虔誠的心! 當你洗盡鉛華,傷逝紅顏的老去,他也依然深愛著你! 爐里的火焰溫暖明亮,你輕輕低下頭去, 帶著淡淡的凄然,為了枯萎熄滅的愛情,喃喃低語, 此時他正在千山萬壑之間獨自游蕩, 在那滿天凝視你的繁星后面隱起了臉龐。 當你老了 袁可嘉譯 當你老了,頭白了,睡意昏沉, 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 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圣者的靈魂, 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垂下頭來,在紅光閃耀的爐子旁, 凄然地輕輕訴說那愛情的消逝, 在頭頂的山上它緩緩踱著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間隱藏著臉龐。

──1893 當你老了 裘小龍譯 當你老了,頭發灰白,滿是睡意, 在爐火旁打盹,取下這一冊書本, 緩緩地讀,夢到你的眼睛曾經 有的那種柔情,和它們的深深影子; 多少人愛你歡樂美好的時光, 愛你的美貌,用或真或假的愛情, 但有一個人愛你那朝圣者的靈魂, 也愛你那衰老了的臉上的哀傷; 在燃燒的火爐旁邊俯下身, 凄然地喃喃說,愛怎樣離去了, 在頭上的山巒中間獨步踽踽, 把他的臉埋藏在一群星星中。 當你老了 楊牧譯 當你老了,灰黯,沉沉欲眠, 在火爐邊瞌睡,取下這本書, 慢慢讀,夢回你眼睛曾經 有過的柔光,以及那深深波影; 多少人戀愛你喜悅雍容的時刻, 戀愛你的美以真以假的愛情, 有一個人愛你朝山的靈魂內心, 愛你變化的面容有那些怔忡錯愕。 并且俯身閃爍發光的鐵欄桿邊, 嚅囁,帶些許憂傷,愛如何竟已 逸去了并且在頭頂的高山踱蹀 復將他的臉藏在一群星星中間。

當你年老時 傅浩譯 當你年老,鬢斑,睡意昏沉, 在爐旁打盹時,取下這本書, 慢慢誦讀,夢憶從前你雙眸 神色柔和,眼波中倒影深深; 多少人愛你風韻嫵媚的時光, 愛你的美麗出自假意或真情, 但唯有一人愛你靈魂的至誠, 愛你漸衰的臉上愁苦的風霜; 彎下身子,在熾紅的壁爐邊, 憂傷地低訴,愛神如何逃走, 在頭頂上的群山巔漫步閑游, 把他的面孔隱沒在繁星中間。 當你老了 飛白譯 當你老了,白發蒼蒼,睡意朦朧, 在爐前打盹,請取下這本詩篇, 慢慢吟誦,夢見你當年的雙眼 那柔美的光芒與青幽的暈影; 多少人真情假意,愛過你的美麗, 愛過你歡樂而迷人的青春, 唯獨一人愛你朝圣者的心, 愛你日益凋謝的臉上的衰戚; 當你佝僂著,在灼熱的爐柵邊, 你將輕輕訴說,帶著一絲傷感: 逝去的愛,如今已步上高山, 在密密星群里埋藏它的赧顏。

第11篇

中國古代的一些詩人,長期客居在外,滯留他鄉。他們眼中有所見,耳中有所聞,心中有所感,由此觸發靈感,寫下的詩篇,就是羈旅思鄉詩。

羈旅思鄉詩,或描述個人游歷的見聞感受,或表現思親懷鄉之情,表達了古人對親情、友情的重視,有極高的人文價值。羈旅思鄉詩情真意切,真實地表現了客居他鄉的艱難、漂泊無定的凄涼、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對溫馨家庭的憧憬以及對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羈旅思鄉詩的命題主要考查我們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對思想內容的感受與理解、對遣詞造句的鑒賞以及對相關表達技巧、表現手法的辨認與評析等。

一、羈旅思鄉詩常見主題

文人失意、漂泊哀傷、思念親人、生活潦倒、互勉互慰、珍愛友誼等。

二、羈旅思鄉詩常見意象

月亮――人生的圓滿、缺憾;情感的無奈;時空的永恒;思鄉思親。孤雁――孤獨;思鄉;思親;音信。寒蟬――悲涼。猿猴――傷感。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沙鷗――飄零;傷感。黃葉――凋零;成熟;美人遲暮。

三、羈旅思鄉詩閱讀方法

1.要明確作者寫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發怎樣的“心中情”。鑒賞時要抓住意象,構建圖景,展開想象和聯想,在此基礎上理解和把握詩歌意境。

2.這類詩在感情的抒發上有何特點?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確定情感類別,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作者是怎樣把羈旅之情與所見所聞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探尋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審美境界。

4.抓住關鍵詞語,體味藝術特點。

5.能欣賞一些打破常規的構思方法,感受詩的魅力。

另外,在解答羈旅思鄉詩時,我們容易走進以下誤區:(1)構圖意識不強,缺少整體的畫面感。(2)判斷失誤,對關鍵字詞的理解不到位,隨意作答。(3)有一定的見解,但講不出理由,不能自圓其說,不能聯系詩歌本身來分析評價,只是無端猜想或無根據地歸納,答案牽強、生硬。(4)沒有從羈旅思鄉詩的內容和特點去把握全詩,只是套用一些空泛的答題術語,表述缺少嚴密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閱讀訓練】

鄉 思

李 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錢鐘書說:“詩歌里有三種寫法:一、天涯雖遠,而想望中的人更遠;二、想望中的人物雖近,卻比天涯還遠;三、想望中的人雖遠,卻近在比鄰?!边@首詩屬于哪一種寫法?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著眼空間距離來抒寫思鄉之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哪幾個層面的“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渡漢江[注]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注]這是宋之問從瀧州(今廣東羅定縣)貶所北歸,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一段漢水)時寫的一首詩。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有人評價此詩前兩句中“斷”“復”兩字,似不著力,卻耐人尋味,請結合詩句說明這兩字有怎樣的意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詩后兩句,按常情應是“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作者筆下所寫卻與常情相悖,作者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談談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雙調]沉醉東風 秋景

盧 摯

掛絕壁松枝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四圍不盡山,一望無窮水。散西風滿天秋意。夜靜云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里。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從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現的情感角度出發,簡要分析這首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曲僅45字,其所蘊含的情與景卻十分豐富。請結合本曲簡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次寄湖南張郎中

戎 昱

寒江近戶漫流聲,竹影當窗亂月明。

歸夢不知湖水闊,夜來還到洛陽城。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詩寫“歸夢”突出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歸夢”是詩眼。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簡析“抱膝燈前影伴身”一句,并分析作者當時懷著怎樣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么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桑子

呂本中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有關內容作具體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篇

路過你的眼睛

路過你的心靈

我為你在愛的詩歌里

歌遍了寂寞

歌遍了悲歡

相遇成為一本永遠參不透的塵緣

/

想你的時候

我不敢看窗外的落花

我不敢望迎風而舞的飛絮

我怕它們會忽然惆悵傷感了我的筆尖

孤寂的時刻

總會不自禁的想起那些擦肩的往事

美麗而又蒼老的歲月

已將另一個人悄悄帶走

/

陌上芳菲

誰踩出一行嶄新的印記

期盼的心看不到一個遙遠的結果

我帶著隔世的呼喚而來

卻無緣再傳遞到你的夢里

那些潛伏在心底的痕跡

成為一生也揮不去的記憶

深夜的花已睡去

心醉在相望的詩句中不肯醒來

誰懂得我藏在文字后面的

那雙眼睛里的無聲期望

/

有些人只有成為了你的昨天

才會成為你的永遠

面對邂逅的天空

誰沒有過美麗的期許

面對落日下的桅桿

誰沒有過淡淡飄渺的傷感

當塵埃覆蓋了所有的悲歡

或許我們就不會為此而惱恨纏綿

就讓那些未了的花事

在沉睡中永遠不被驚醒

/

是因為放不下記憶中的人

還是因為放不下對那份情感的依賴

曾經你溫暖了我的文字

如今我只有背負著深愛的目光

走過四季走過風雨

天涯之遙對于我而言

只是一紙之隔

隔著文字溫柔的帷幕

我能在記憶里躲開你

卻不能在夢里躲開你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水县| 游戏| 五河县| 泾源县| 澄江县| 锦屏县| 沽源县| 东乌珠穆沁旗| 新营市| 微博| 台东市| 蓝田县| 萨嘎县| 晋宁县| 钦州市| 广汉市| 古丈县| 汶上县| 连江县| 霍州市| 九龙城区| 札达县| 古田县| 大安市| 屏边| 德令哈市| 东兰县| 景德镇市| 肇源县| 台湾省| 新干县| 木里| 儋州市| 榆树市| 子长县| 汝州市| 河曲县| 大新县| 广西| 平舆县| 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