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07: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寓言故事三年級,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我讀了很多寓言故事,但我影響最深刻的是《揠苗助長》這篇寓言。
這篇寓言寫的是一位農夫他想要他的禾苗長得快一點長高一些早點早點收割,他就想出了的禾苗一顆一顆的往上拔,他把完后看著自己的禾苗都比別人高一大截,心里喜滋滋的。第二天,誰也不知道他的禾苗都枯死了,他很難過,不知道怎么回事。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違反自然規律,否則會把事情弄得更糟。進行我們學習一樣,不能急于求成,學習要一步一步慢慢的來,如果一次學習太多東西,我們會接受不了
三年級:王振輝
鐵罐消失不見,是因為鐵罐中主要成分是鐵,而鐵會和空氣中的水蒸氣和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就是平時所見的鐵銹),然后經過長時間的腐蝕,鐵罐變成了鐵銹,所以就不見了。
鐵罐消失不見是出自寓言故事《陶罐和鐵罐》,收錄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科書中,為精讀課文。
(來源:文章屋網 )
小時候,我最討厭看一些密密麻麻字的書,雖然已經認識字,但也很少看。每當老師布置作文時,我就只能像擠牙膏一樣,一個字一個詞的往外蹦,過了很長時間,只能寫出兩三句來。沒辦法,只能
找爸爸來幫忙,真不知該在本子上寫爸爸的名字,還是寫我的名字。媽媽說我的詞匯庫空缺了,便帶我到書城買書。難道看書就能寫好作文?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寓言故事。起初我只是看了看里面的圖,后來根據這個圖,又很想了解里面的故事,結果,那本書就像磁鐵一樣把我深深地吸引了進去。我忽然發現,書中還有那么多的樂趣呀。從那時起,我愛上了書,一有空,就去認真地讀我喜歡的書,和書用心交上了朋友。
書讀得多了,我的作文水平也突飛猛進。上了三年級,我的作文幾乎篇篇是優加星,還經常被老師當成范文來讀。書這個哥兒們真義氣!我覺得書這個好朋友交得非常值!
尊敬的校領導、老師、同學們:
我是三年級一班的學生,我叫xx。首先,我要感謝老師和同學,對我一直的關心和愛護,使我不斷的成長。我是歷年的全面發展星、學科技能小能手、文明少年、小小書法家,榮獲書香家庭、科技手抄報一等獎,科幻畫二等獎,科技小論文等各種獎項。2009年在日照市少兒美術、書法大賽中榮獲色彩獎。2010年在國際天使藝術節第七屆全國青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展評活動中,榮獲繪畫類少兒組一等獎。
我從小喜愛讀書,小小的書柜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圖書。上一年級時就喜歡讀《兒童文學》、《十萬個為什么》、《安徒生童話》、《100個寓言故事》、《100個父愛故事》、《100個母愛故事》、《湯姆叔叔的小屋》、《愛麗絲漫游記》、《愛的教育》、《森林報》、《魯濱遜漂流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增廣賢文》……二年級時能背古詩二三百首,三年級我讀了四大名著等。現在我的綠色閱讀已過了六級。隨著年齡的增長,讀書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讀書使我學到了不少知識,懂得了不少道理,同時也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我也是學校綠色悅讀活動的真正受益者。
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我也一定要做到這是我的座右銘。我從小堅持記日記,記下自己的不足,記下成功的經驗,也記下自己的親身感受。在家里,我孝敬父母,幫助他們干家務活。我的紅領巾、襪子、桌布都是自己洗,從不讓媽媽插手,養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我還處處以《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行為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在學校,能夠關心他人,尊敬老師,熱心幫助同學。
我不僅學習認真,還有一顆關心他人、樂于奉獻的美好心靈。我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在一年級的時候,學校開展獻愛心活動,我把自己的零花錢獻給了災區的孩子。我還向班級圖書一角捐獻圖書,讓同學們與我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
我這次要競選的是十佳少年,首先,我要再次感謝老師和同學們,是你們對我的支持和鼓勵,才讓我有勇氣站在這里,我不敢說我是最棒的,但是我會盡力亮出自己的風采。如果我這次競選成功,我會努力使自己更加優秀,在各方面起帶頭作用。一切的競爭重在參與,不論成敗與否,參與了,我就是勝利者,我還會繼續努力,我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語,沒有光輝的業績,但我會坦然做好一個全新的自己。希望大家支持我,我不會讓大家失望!
這學期即將過去,我在這學期里,學到了許多了知識,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多收獲!
在學習方面,先說語文吧。這學期通過對語文書、《看圖說話》的學習,我學到了一些好詞佳句,增大了詞匯量,寫起日記、看圖作文來,再也不像以前那么頭疼了,我逐漸喜歡上了寫作。我還學習了四首古詩、有趣的節氣歌、意義深刻的寓言故事,還有一些成語、諺語等等。在生動的語文課上,我愉快地在知識城堡里翱游。
數學呢!我這學期接觸到了有趣的乘、除法、萬以內的加減法、還學習了統計、重量知識、估算及找規律,使我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加強了。對有些應用題的解答,讓我發覺有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用處可大了!還有美術課上,做做手工,使我的小手越來越巧了,這也算是我的收獲吧!
在其它方面,我也有不少收獲。如:老師說我這學期膽子變大了,媽媽說我能干多了,懂事多了,奶奶說我會體貼人了……
哈哈!這學期我的變化可大了,下學期我就是個三年級的小學生了,我會表現得更優秀!
一、文與圖相結合
中低年級的課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動、活潑的插圖,并且大部分插圖就包含有聲情并茂的故事情節。在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先看圖,說說圖上畫的什么,然后圖文對照讀課文。如西師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可愛的大熊貓》課,我先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看書中的插圖,看后說說大熊貓長得什么樣?大熊貓愛吃什么?由于這些插圖非常生動具體所以學生說得非常生動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緊接著讓學生讀課文,看課文是怎樣寫的,就這樣由圖象信息轉化為文字符號,這對理解課文內容是很有幫助的。這樣安排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對讀懂課文、理解字、詞、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讀與思相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讀書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注意,把讀書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讀與說結合
如果說“讀”是對信息的輸入,那么“說”就是對信息的輸出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說結合起來,并加強訓練。《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說的態度和語言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重視學生讀與說的有機結合。如學完《拔苗助長》這則寓言故事,我就及時引導學生“說”:“你想對文中的種田人說點什么?”寓言所蘊含的道理一下子被學生說透了。不僅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讀與演結合 情境表演是兒童最受歡迎的表現形式
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聲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使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現特點。如在教學西師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奴隸和獅子》一課時,我先要求學生圖文對照仔細地讀課文,讀后讓學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編、自導、自演故事情節,看學生是否把課文內容讀懂了。結果學生的表演活靈活現,將課文內容演繹得淋漓盡致,教學效果令老師非常滿意。
五、讀與畫結合
這里講的“畫”有兩層意思:一是邊讀邊用筆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以及優美的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內容用圖畫表現出來。如學習《中國結》后,我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中國結下來。這也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所強調的語文學科要整合其它學科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一種手段。
六、讀與寫相結合
一、觀察生活,想象故事
對于現代兒童來說,玩具是他們的寵物,幾乎沒看見過哪個小朋友不喜歡玩具的。喜愛玩具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現在的獨生子女較多,玩具陪伴著他們的成長。如果能根據他們的這些愛好,引導他們編寫故事,他們是有極大興趣的。蘇教版第五冊第八次習作就是兩個相同的熊貓玩具,只不過是一大一小而已。學生根據習作要求,在習作過程中,想象力豐富,內容有趣生動。
除了陪伴孩子的玩具,孩子身邊的文具,鉛筆、尺子、橡皮、鉛筆盒等,都可以成為孩子創編故事的素材,學生在創編故事的過程中,不僅能構思一個完整的故事,還能寫出這些文具的用途,有些能力強的學生還能在故事中蘊含一定的道理。
除了身邊的事物,我們也可以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讓學生自由想象。如想像一陣大風把大人都吹走了,世界上只剩下了孩子……如一天,小明背著書包在小區里邊走,邊踢著路邊的石子,突然……
在起步作文階段,我們要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學會在習作中正確構段的能力。
二、課文拓展,續編故事
蘇教版中年級教材中編入了大量故事,《三袋麥子》《哪吒鬧海》《第八次》《臥薪嘗膽》《小稻秧脫險記》《蒲公英》《我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等這些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富有一定的哲理,孩子們常常會被故事的情節所深深吸引。閱讀課上,學生們的思維特別活躍,我們可以為他們架起橋梁,趁熱打鐵地進行續編。學完一個故事后,可以讓學生再以故事中的主人公身份去編故事。
如教學《第八次》后,可以讓學生想象,如果布魯斯第八次抵抗失敗,他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教授完《蒲公英》后,可以結合習作進行教學,讓他們學完課文后想象,又是一年秋天,又有一群蒲公英種子要去旅行了,他們會遇到誰,他們會怎么做呢?可以讓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這樣可以滿足學生想象的愿望、創造的愿望。
《哪吒鬧海》學完第三自然段后,可以讓學生寫一寫,如果龍王來了,哪吒還會怎么鬧呢?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哪吒的風火輪和混天綾進行合理大膽的想象。
只要持之以恒,挖掘課文中的留白,一方面鞏固了閱讀課學生語言文學的學習成果,另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三、挖掘資源,仿寫故事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又是學習的最初形式。因此,在作文教學中,以范文引路,實行讀寫結合,指導從仿寫起步學習作文,無疑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中外的繪本故事,是三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學樣式,這些繪本故事,內容簡單,寓意深刻,而且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語言更是富有童真童趣。如果能仿寫這些優秀作品,無疑能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和習作自信心。如“奇先生妙小姐”這套書籍人物個性鮮明獨特,語言幽默夸張,想象豐富有張力,中年級的孩子很愛讀,讀完一些故事后,就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創作一位先生或者小姐。這樣的仿寫,學生很是喜歡,習作的效果也非常好。
中外名著中有很多歷險記,學生很是愛讀。如《愛麗絲夢游仙境》《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尼爾斯騎鵝歷險記》。在學生喜愛閱讀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仿照著寫寫《小螞蟻歷險記》《一元硬幣歷險記》等。
xxxx年春期部編本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吸收了語文課程建設和課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鑒了各地課堂教學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注重拓展知識的寬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強素養的厚度,強化情感的溫度,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語言文字的運用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教材特點:
1.注重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養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本冊教科書通過寓言故事、古典詩詞、童話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傳遞熱愛祖國,實事求是,勤勞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實基礎。
重視識字寫字,重視閱讀,重視習作,重視口語交際,從多個方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在課堂上享受學語文的過程而不是學課文的過程。
3.注意以生為本。
中年級學段的語文學習呈現一種過渡性,本冊教科書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方向,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采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享受學語文的樂趣。
4.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在打好基礎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多種多樣的活動為平臺,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進一步將自己的學習收獲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
5.關注大量閱讀。
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僅設計了資料袋供學生參考,還專門設計了“快樂讀書吧”作為讀書專題活動,學生既能將習得的學習方法運用到閱讀中,又能從閱讀中獲得新知識。
6.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積累有效的學習方法,并將其應用到學習過程中,變被動接受為主自動獲取。
二、教材單元分析:
xxxx春期部編本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按照專題編排內容,安排了八個學習主題,分別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經典寓言”、“體會傳統文化”、“關注精彩發現”、“發揮無限想象”、“追憶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奧秘”、“遨游童話王國”。一共選編了28篇課文,其中22篇為精讀課文,6篇為略讀課文。課文語言規范,符合三年級學生認知特點。體裁多種多樣,內容生動,趣味性強,既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也弘揚了中華優良傳統,激發學生學國語言文字的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口語交際,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口語交際中的情境設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
語文園地,圍繞本單元進行整理復習,每個語文園地包括以下版塊:交流平臺——回顧本單元知識,加以強化。詞句段運用——重視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書寫提示——重視漢字書寫,強調寫好漢字。日積月累——安排經典名句,集中學習傳統文化。
第二單元語文園地后還有快樂讀書吧,這是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連接的重要樞紐,以這個活動為平臺,將學生引向更為廣闊的課外閱讀天地,享受閱讀,體現了大語文觀。
第三單元第12課之后有一次綜合性學習,主題為“中華傳統節日”,
這與第三單元的學習主題相契合,考查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第五單元為作文單元,集中學寫想象作文。
三、教學目標: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認識常用漢字250個,會寫250個。
3.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5.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
7.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圖書資料,樂于與同學交流。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三)習作
1.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交流。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交談。學會認真傾聽,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述故事力求具體生動。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用書面或口頭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四、、教學要點和課時安排及進度
時間內容課時
第一周
2.20-2.22
開學第一課1
1古詩三首3
第二周2.25-3.1
2燕子2
3荷花2
4昆蟲備忘錄1
閱讀3
第三周3.4-3.8
口語交際:春天去哪兒玩1
習作;我的植物朋友2
語文園地一3
5守株待兔2
第四周3.11-3.156
陶罐和鐵罐2
7美麗的鹿角2
8池子與河流1
閱讀3
第五周3.18-3.22
口語交際:該不該實行班干部輪流制1
習作:看圖畫,寫作文3
語文園地二3
快樂讀書吧1
第六周3.25-3.29
期中復習測試
第七周4.1-4.4
9古詩三首3
10紙的發明2
11趙州橋2
第八周4.8-4.12
12一幅名揚中外的畫1
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展示課1
語文園地三3
第九周4.15-4.19
13花鐘2
14蜜蜂2
15小蝦1
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3
第十周4.22-4.26
語文園地四2
16小真的長頭發2
17我變成了一棵樹2
閱讀2
第十一周4.29-5.3
交流平臺1
習作:奇妙的想象3
18童年的水墨畫2
19剃頭大師2
第十二周5.6-5.10
20肥皂泡2
21我不能失信1
習作:身邊熟悉的那些有特點的人2
閱讀3
第十三周5.13-5.17
語文園地六2
22我們奇妙的世界2
23海底世界2
閱讀2
第十四周5.20-5.24
24火燒云2
口語交際:勸說1
習作:國寶大熊貓2
語文園地七3
第十五周5.27-5.31
25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2
26方帽子店1
27漏2
閱讀3
第十六周6.3-6.6
28棗核1
口語交際趣味故事會1
習作這樣想象真有趣2
語文園地八3
2.人山人海 ( ) ( ) ( )
3.零零星星 ( ) ( ) ( )
4.異口同聲 ( ) ( ) ( )
二、補充歇后語:
1.________________——各顯神通。
2. 孫悟空大鬧天宮——__________
3.韓信點兵——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粗中有細
5.包公斷案——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愿者上鉤
仔細觀察,照樣子寫一寫:
7.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一填
《畫龍點睛》這個成語出自(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故事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人以它做比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格式寫成語:
AABB:( )( )( )( )
AABC:( )( )( )( )
ABCC:( )( )( )( )
五、加偏旁并組詞:
止——( )( ) 直——( )( )
代——( )( ) 分——( )( )
郎——( )( ) 丁——( )( ).
六、寫出三句表現友誼的名句,并寫出作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寫出三句和氣象有關的農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默寫《游子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我的發現
1.普通 曲譜 采摘 色彩 文章 波紋
我發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樣子寫幾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覽群書
孜孜不倦
勤學好問
這三個成語和____________有關,我還能寫出來 ( )( )( )( )
十、寫一寫
1.帶數字的成語:
( )( )( )( )
2.寫帶大或小的成語:
( )( )( )( )
十一、寫三句表示思想方法的諺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填空:
《買櫝還珠》選自《
》,講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諷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對對子:
清對(
) 廉對(
)
功對(
) 正對(
)
優對(
) 善對(
)
勤對(
) 獎對(
)
我還會舉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的 地 得”的用法:
光彩奪目的_________ 清澈見底的________
時間過得 _______ 彎彎曲曲地______
彎彎曲曲的 ________ 和顏悅色地_________
彎彎曲曲的________ 飛快地____________
鮮花開得_________
十五、補充詩句:
1.萬壑樹_______________,千山響______________
2.漠漠水田_____________,陰陰夏木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一兩家,_____________板橋斜。
4.______________深深見,____________款款飛。
5.____________三四點,______________一兩聲。
十六、填量詞
一( )歌曲、 一( )微風、
一( )畫、一( )金光、
一( )清泉
十七、寫成語
1.描寫花草的成語:
( )( )( )( )
2.描寫日月的成語:
( )( )( )( )
3.描寫山巒的成語:
( )( )( )( )
十八、我發現
動靜 得失 吞吐 我發現_____________,我能照樣子寫( )( )( )。
十九、故事名稱分類:
1.寓言故事名稱:
《拔苗助長》《南轅北轍》《守株待兔》《亡羊補牢》
2.歷史典故:
《望梅止渴》《三顧茅廬》《負荊請罪》
3.成語故事:
《驚弓之鳥》《買櫝還珠》《濫竽充數》
4.神話故事:
《女媧補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二十一、陳述句改反問句:
1.馬跑得越快,離楚國就越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恰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喜愛這美麗的翠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一、寫幾句描寫月亮的詩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創造條件,讓學生快樂閱讀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幽雅的環境中舒舒服服的進行課外閱讀。
1.開發圖書館。圖書館是學生讀物的主要來源,信息時代要求我們的學校要提高學生利用圖書館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識的能力。有了圖書館,可以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圖書館是一個學習的樂園,是遨游知識的的好場所。
2.建立班級圖書庫。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為了介紹圖書,也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資料可包括圖書內容提要,作者簡介,時代背景等,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3.給學生創造足夠的閱讀時間。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同時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除了允許學生在“早讀”或“自習”時,既可朗讀所教的課文,也可翻閱課外的書報,還可每周劃出一、二節課時,保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及指導。
4.優化讀書環境。在窗明幾凈的教室內,裝點上幾幅書畫作品,增添了文化氣息。讀書時,放上一盒優雅舒緩的鋼琴曲,學生在音樂的伴隨下,盡情地讀書,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書海而不亦樂乎!
二、提倡“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
激發小學生閱讀的興趣,是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要鼓勵學生敢于和善于質疑。激發“樂于提問”的興趣,變“要我提問”為“我要提問”。
在平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有意識的要求學生看一些課外讀物,組織安排一些文學業余活動,讓各年級的小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逐漸提高他們的閱讀總量。低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講一些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這類書本有《西游記》《封神演義》《安徒生童話集》《伊索寓言》等,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積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級,讓學生逐步接觸一些現代文學作品,如魯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學大師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級中開展一些相應的文學活動,可以形式多樣,內容自行設計,包括敘述故事情節,說感受,討論問題等,加強學生對內容的記憶。高年級的學生,要求適當高一點,讓其慢慢接觸一些中國現代和古代的文學名著以及外國文學經典名著,為以后學生持續閱讀打好基礎。我們讓學生閱讀的目的,在于讓其汲取更多的文學養分,而不是去增加學生學習以外的負擔,為此,我們必須得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質與量。
三、興趣是閱讀的動力,關鍵是要激發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學生會不會因為興趣而讀書,喜不喜歡找一些好書看,重不重視閱讀,這都會影響到他們的閱讀習慣。興趣是人所有行為的原始動機,也是人產生活動行為的意識源、學生會不會去自動閱讀一些課外讀物,接觸一定量的課外有益讀物,歸根結底他們有沒有一種原始的閱讀動機,是否具有這方面的意識,這正是我們最值得思考的地方。哪我們如何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使其形成一種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
1.教師本身要有豐富的文學常識,平時注意提高自身文學素養,靠自身的影響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日常語文教學活動中隨機應變,善于綜合運用文學常識,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也使學生因教師豐富的文學知識,流利的口才等現象產生一種敬重老師,羨慕老師“卓越出眾”才華的心理反映,這種心理反映效果在無形中不自覺地起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作用,這也是小學生“愛模仿”天性的必然。
2.開展多種相關的班級或學校大型的文學活動,通過活動滿足學生在優越性上的表現欲,使學生愛動易動的天性得到釋放。開展和舉行一些如: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摘錄筆記評比、速擬提綱復述比賽,心得體會交流活動等,由易而難,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開展一些不同類型的活動,更有效地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圍繞小學生天生愛表現的特點,讓每個學生都有參加的機會。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表現欲,強烈的表現欲促使學生產生一種自我主動閱讀意識,這就是我們所期望出現的,也正是激起學生閱讀興趣的重點所在。
關鍵詞:六年級;語文寫作;品質課堂;寫作欲望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寫作是教學的基礎,它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綜合體現。學生的習作猶如畫家用畫筆描繪出來的畫卷,通過作文可以傳情表意,好的作文甚至能夠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然而,目前的小學語文寫作教W還存在較多的問題,打造高品質的語文寫作課堂,成為眾多一線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思索的一個課題。下面筆者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詳細的論述。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較為有趣的一部分。學生在寫作中運用自己通過學習積累的知識,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表達出來,這既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綜合體現,也是鍛煉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一種方式。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語文寫作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師的教學方法機械單一,由于處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只以考綱為教學準則,不管學生需要的是什么,喜歡的是什么,只注重考試可能會考到哪些內容,在教學時也就主要教學這方面的內容。
2.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差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很難將自己所看到的一些東西,轉化為抽象的語言文字,即使是進入六年級的小學生,雖然相較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在表達上有了較大的進步,但是一些語文習慣一時難以糾正,學生在表達上還是有較大的問題存在。語文表達能力上的問題,使得許多小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每次寫作文之前,都不知道如何下筆,只能借助于作文書。
二、語文寫作品質課堂的構建研究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品質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可能許多教師認為學生進入了六年級,寫作興趣基本上已經定型,再從興趣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已經不合時宜,不再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培養興趣,不論何時都不晚。小學生正式接觸作文大部分都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的,有些學生可能由于剛剛接觸到寫作時,覺得寫作十分困難,導致他們對寫作失去了興趣,這種對寫作的厭煩可能會一直持續到他們進入六年級。但是,小學生在看待問題的時候還較為感性,他們可能會因為某一個教師的教學方法或者是在教學中說過的一句話而改變自己對于事物的看法。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還是應當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例如,在六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習作一”中,寫作的要求是描寫暑假時發生的一些事情。談到這方面的事情,學生可能有許多話想說,教師就可以以學生的暑假生活為切入點,發散他們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從生活實際入手,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知識來源于生活,在閱讀一些名家著作的時候,人們可能會發現這些文學名著中不乏生活的影子,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寫作來源于生活實際。六年級的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文知識積累,也具備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知識的一些經驗。因此,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也可以盡可能地從生活實際入手,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例如,在學寫“難忘的第一次”這個題目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讓他們回憶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自己第一次經歷又異常難忘的,引導他們用手中的筆表達出來。再比如,在遇到狀物的作文時,教師也應當讓學生選學會觀察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動物,再進行創作。
3.尊重學生發展差異,打造品質課堂
寫作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小說、散文、寓言故事、說明文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興趣、習慣和生活經歷等因素的影響,在寫作時喜歡和擅長的文體類型也不盡相同,有的學生喜歡寫散文,認為散文意境優美,而有的學生則喜歡寫小說,認為其故事性強,還有的學生喜歡寓言故事,覺得這種文體寓意深刻。不同的學生擅長的東西都有所不同。
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學會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教學,不能一味地以考試要求來引導學生,這樣不但會扼殺學生對寫作的興趣,還會招致學生反感。當然,在尊重學生發展差異的同時,教師也要適當兼顧課堂教學的需要,讓學生意識到在發展自己的寫作興趣愛好的同時,也不能荒廢了自己的學業,在課堂上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學習更多的寫作技巧和知識,為自己以后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總之,語文寫作品質課堂的構建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學會循序漸進,要認識到想要構建寫作品質課堂,就必須想辦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和魅力,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寫好作文,用心寫作文。
參考文獻:
一、利用小故事,激發學生在英語課上的興趣
單詞是學生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的基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大部分單詞是通過教師的范讀來辨別的,其中學生掌握最多的就是名詞,教師一般會通過圖片來展示。時間久了,學生對枯燥的圖片和機械的記憶已經產生了厭煩的情緒,況且學生的小腦袋無法接受這么多灌裝式的單詞記憶,弄混了它們的意思,記錯了它們的寫法,因此對英語有了恐懼感。如果將這些單詞串聯成一個小故事或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現這些單詞,學生的興趣便會變得高漲起來。
如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中的Unit 6 Colours 這一課,涉及很多關于顏色的單詞,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快速有效地記憶這些單詞,我為學生設計了一個“評選最佳顏色”的小故事:從前有一個王國,叫顏色(colour)王國,里面住著很多子民,有紅綠黃(red green yellow)三兄弟、橘色(orange)、還有黑色(black)等,它們爭相展示自己的色彩,創造了神奇的大自然。有一天,國王說:“My dear people, who uses the most will be chosen the best color”…這個故事學生們雖然沒有聽過,但是它卻綜合了本課要學的單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通過小故事學習課文中的單詞,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去學習、去體會。而且,故事本身具有的趣味性,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邊聽故事邊學習,既愉悅了身心,又掌握了知識。
二、利用小故事,讓學生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
每一個故事,尤其是寓言故事中,都會蘊藏著一個為人處世的道理。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利用小故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學習英語的目標之一。教師在講解這些故事的時候,要對其進行創造與改編,降低認知難度來適應小學生的英語水平。不過在改動的時候,要維持故事本身的寓意,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在故事中掌握英語知識,還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中的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 這一課,這是關于保護環境的一課,在學完相應的單詞與詞組之后,學生基本上掌握本課的知識。但是這些知識只是表面的現象,有很多學生并沒有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因此,在最后的環節,我為學生講了一個故事:Spring is coming, the little swallow and her mum fly back to the home they lived last year.But the sky is full of smoke, and there is no longer a fine spring day.They almost lose their way, so the little swallow asks : Mum, don’t we go the correct way……學生們聽完這個故事,既同情里面的小燕子,又對污染者恨之入骨,更加明白了我們要保護自己生存的家園。
在英語課堂中穿插故事,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將英語學習與道德教育結合在一起,一舉兩得。
三、利用小故事,培養學生的創新和表達能力
在英語學習中利用故事進行教學,并不是說一味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故事和講故事。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的羞怯心理可以得到有效克服,甚至是讓學生用不同的情感來朗讀不同的故事。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當學生對故事掌握以后,教師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或是對故事進行創新。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如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中的Unit7 Chinese Festivals 這一課,內容講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作為中國的小公民,不但要掌握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還要了解一些關于這些節日的典故。所以,在課上我為學生準備了小故事讓學生欣賞并朗讀,并且要求學生能夠獨立講出這些故事。其中端午節的故事學生感觸頗多:It is said, Qu Yuan drowned himself in the Miluo river on May 5th.After his death, the world was full of great sorrow.People threw rice dumplings to the flood dragon and fish in the middle of the river by boat in case they ate the body of Qu Yuan.聽了這個故事以后,學生還有這樣講的:屈原投江以后,終不見尸體,人們為了打撈賢臣,爭相冒雨蕩舟在洞庭湖之上。總之,不管是哪個版本的故事,端午節都是為了紀念屈原。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故事,不僅增強了表達能力,還提高了理解能力。
在小學英語課本中,也有很多精彩的小故事,每學完一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講故事比賽。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還可以讓學生在競爭中鞏固英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