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水稻病蟲害防治

水稻病蟲害防治

時間:2023-05-29 18:25:2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水稻病蟲害防治,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水稻病蟲害防治

第1篇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防治

前言:作為東北地區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與水稻的產量都較大,加大水稻產業的發展速度對改善當地人們的生活需求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強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對水稻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下文對此進行深入分析。

1.播種前的水稻床土的消毒

東北地理趨勢明顯,四季分明,對作物的生L有很強影響,因此,必須要從實際出發,引進適應性較強,抗病較好的雜交水稻。在選種后要對種子進行處理,催芽。然后平整土壤,對床土進行消毒處理,減少死苗。

2.病蟲害的藥劑防治

對病蟲害的防治必須要深入到田間,對稻苗的生長情況有較好的把握,在病蟲害的發病初期就立即進行處理,在水稻進入到分蘗期,就進入到病蟲害防治階段,此時可以用藥治療。根據病情確定藥劑量,根據情況確定噴灑次數,以消滅病蟲害而對稻苗沒損傷為基礎,提升水稻產量。

3.以科學進行指導農藥選擇

在進行藥物選擇上必須要根據稻苗的生長情況進行確定,同時購買農藥也必須要去正規的銷售單位,選用國家農業部門檢定登記的藥品,嚴禁私人售藥,嚴禁售賣未登記與沒有生產許可的農藥,同時在購買農藥時必須仔細核實生產廠家、生產說明,拒絕三無產品。同時盡量選用無毒、無殘留或者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具體來說,在進行農藥選擇時要遵循以下的原則:選用生物農藥或生化制劑的農藥,常見的有菜豐靈、霸天力二號;選擇特異昆蟲生長調節劑農藥,例如:卡克;高效低殘留的農藥是首選;遇到災害性病蟲害造成毀滅性損失時可以選用中等毒性的農藥,敵敵畏、樂果等。

4.以安全為指導使用農藥

在進行農藥使用的時候必須要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根據病蟲害的情況掌握農藥使用的范圍、用藥量與防治對象等綜合因素,嚴格控制用藥情況,嚴禁盲目提高用藥的濃度,嚴格按照國家規定使用農藥。在配藥、噴藥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配藥人員要佩戴膠皮手套。

配藥人員的工作較為辛苦,而且受到農藥的腐蝕也最高,因此,其必須要佩戴防腐性能較好的膠皮手套,嚴格按照規定的計量稱取藥液或藥粉,不得隨意增加用量。

其次,嚴禁用手拌藥,必須用專業的工具。

農藥的腐蝕性極高,因此拌藥必須使用專業的工具,而且要嚴格控制藥量,用多少,拌多少,拌過藥的種子要盡量選用機具播種,如果要用手作業,就需要佩戴防護手套,不準用作口糧或飼料。

再次,配藥與拌種工作必須要遠離飲用水源、居民點。

在進行配藥的過程中要指派專人負責看管,除了避免丟失外,還是為了防止人、畜中毒。同時要遠離飲用水源,以免影響使用者的健康。

四是,使用手動噴霧器施藥時進行隔行噴

不論是手動還是機動噴藥,都能兩邊同時噴,如遇大風或者高溫則要停止噴藥,而且藥液不可過滿,以免因為晃動而導致藥物灑出,影響施藥人員的身體健康。

五是,噴藥前仔細檢查設備

在進行噴藥前要仔細檢查藥械的開關,接頭、噴頭等處的螺絲,查看藥桶是否有滲漏,以免造成污染。如果在噴藥途中出現堵塞,則要先清洗,然后進行故障的排除,嚴禁使用嘴吹。在噴灑農藥的地方必須要做出警示牌,規定一段時間之內嚴禁放牧、割草,挖菜,避免人、畜中毒。

六是在完成施用工作后,必須及時將噴霧器清洗干凈,同剩余的藥劑一起返回倉庫,妥善處理污水,嚴禁隨地潑灑,造成水源污染。同時裝農藥的瓶子、包裝要集中處理,浸種用的水也要集中保管。將危害降到最低。

最后,要做好自身的防護工作

施藥人員必須要保護好自己,在噴藥過程中穿長袖、長褲,帶帽,在工作過程中嚴禁吸煙、喝水吃東西,盡量減少手與身體的接觸,絕對不可以互相嬉戲。在完成工作后要對手進行徹底進行清洗,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盡量要先洗澡,將被農藥污染的衣服及時換洗。施藥人員每天作業時間不得超過6小時。如果使用背負式機動藥械,則兩人輪換操作,如果連續作業3-5天的工作人員則要休息一天,感染皮膚病或其他疾病者必須要恢復后才能進行作業。婦女遇到特殊情況則要停止噴藥,如果在噴藥過程中出現頭昏、惡心、嘔吐等癥狀,要立即離開現場,脫去污染的衣服,及時到醫院就醫,減少對身體的損害。

5.加強綜合防治

病蟲害的防治是根據病蟲害的情況而定的,如果害蟲發生面積不大,則可以選用人工捕殺的方法,如果害蟲數量增加,則可以采用燈光誘殺的方法進行防治。總之,在進行病蟲害的處理過程中要遵循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的過程,必要的情況可以進行綜合防治,總之要減少對水稻的危害,提升水稻的產量。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防治

一、我國的主要水稻病蟲害

由于水稻在我國的南方種植的面積比較大,所以我們所說的水稻病蟲害主要是指我國南方的水稻病蟲害。在我國南方地區,比較常見的水稻病蟲害主要有稻飛虱、立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等,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1、病害

(1)稻曲病

稻曲病是在水稻稻粒的殼和縫隙處出現較小的黃綠色菌塊,這種菌塊會隨著水稻的生長一起變大,最終包裹住整個稻粒,使得稻粒出現絲絨狀的墨綠色稻曲。

(2)稻瘟病

稻瘟病對水稻的危害O大,重則會導致水稻的枯死。稻瘟病的主要表現有葉片呈淡紅褐色,莖基呈灰褐色,其發病原因多是的種子自身存在病菌,該病害的發病期可以是水稻生產的任一時期,但是多發生在幼苗期,因此也被稱為苗瘟。

(3)爛秧病

爛秧病顧名思義,就是水稻的秧苗根部腐爛發黑,使水稻減產甚至是枯死,發病的主要原因是低溫和缺氧天氣的影響。

2、蟲害

(1)稻飛虱

稻飛虱會聚集在水稻的莖部,吸取汁液,在莖部引發褐斑,長期會導致水稻基部呈現黑褐色,這是導致水稻倒伏和枯死的原因之一。

(2)稻螟蟲

稻螟蟲是比較常見的蟲害,它咬斷水稻的葉鞘和心葉,使水稻白穗、干枯死亡或者死孕穗。

(3)稻薊馬

這種蟲害與稻飛虱相比有明顯的不同,它是主要吸食水稻葉片中的汁液,使葉片卷曲萎縮,并伴有星點狀白斑,長此以往會導致水稻枯黃短小、稻穗空秕粒等情況。

二、我國水稻病蟲害治理的現狀

1、重視農藥的使用輕綜合治理

我國的農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對水稻病蟲害的防治缺乏正確的處理方法和方式,在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時只會想到使用農藥進行防治,對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使用較少,或者根本不知道相關的治理方式。在遇到水稻的病蟲害時,農民也都會第一時間進行藥治,這樣不提對不對癥的問題,很多的水稻問題只需要進行簡單的處理就可以解決,但是使用農藥后不但治理的成本增加,而且還會殺死有益蟲,提高害蟲的抗藥性,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稻的蟲害問題。

2、農藥選擇不合理、不科學

我國的農藥市場上農藥種類多樣,農民在進行選擇時經常會不明白該怎樣進行選擇,往往選擇的農藥達不到應有的治理水準,這樣嚴重影響了水稻病蟲害的防治。

3、防治工具和方式落后

水稻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大多比較分散、滯后,工具比較落后,這些都會影響到水稻病蟲害的防治。

三、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措施主要是從農業角度出發,對水稻的病蟲害進行防治,主要措施有:優選水稻秧苗提升抗害能力;對農田的灌溉系統進行科學的設置,保證灌溉的科學性,定時對農田中的水源進行更換,防止滋生蟲害確保水稻在每個生長時期的用水需求;合理施肥為水稻提供生長期的養料,積極運用有機肥;及時處理害病秧苗,掐斷傳染源,防止病蟲害的進一步擴張。

2、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就是通過物理性的措施消滅害蟲,減輕水稻的蟲害。比如可以在稻田中設置捕蟲網或者殺蟲燈來誘殺害蟲。這種措施最大的優勢就是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能夠實現農業的健康發展。

3、化學防治措施

化學防治措施是當前使用最多、應用規模最大的防治方法,主要原理是利用化學藥劑控制病蟲害。比如在播種前將種子浸泡在三環銼溶液中,進行殺菌消毒處理,這樣能夠有效減少稻瘟病的發生;在稻苗的生長過程中如果發生稻瘟病也可以通過噴灑稻瘟靈乳油進行殺蟲;稻螟蟲則可以按照實際的播種面積噴灑銳勁特或者高滲甲維鹽,都可以有效的防治。化學方法與其他方法相比見效快、效果好,但是容易對稻田和周圍的土地造成污染,所以在實際的使用中要結合實際的情況謹慎選擇,還要考慮到水稻的生長需求,對藥物的配比和用量進行確定,盡量實現高效環保的防治效果。

4、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近幾年開始興起的一種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該方法主要是通過培養害蟲的天敵來實現殺蟲的目的,其具有生態調控的顯著優勢特點,能夠為水稻營造健康的生長環境,從而實現對水稻病蟲害的有效防治,針對農田進行區域化治理。具體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害蟲的生長和生活習性來利用其性信息素打亂活動,從而減少害蟲的繁殖速度和生長密度;還可以培養瓢蟲等害蟲的天敵,將其放置在農田中,利用生物的習性來減少害蟲數量,從而實現生態防治的目標。

結束語:水稻作為我國的重要戰略糧食資源,對我國人民的溫飽問題和世界糧食問題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作為糧食生產大國和糧食出口大國,我國的糧食產量將會對世界糧價和世界人民的溫飽產生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水稻;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治

水稻是我國栽培面積和產量均居首位的主要糧食作物,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 選好秧田,施足基肥

秧田選擇土質疏松、肥沃、雜草少、排灌方便,背風向陽的田塊;秧田犁耙前畝施豬牛糞30~40擔,以每廂6尺開廂后,廂面施糞尿6~8擔,再平整秧板。

2 品種選擇

根據當地的自然氣候特點,我們因地制宜的選用中早熟品種種植為主,原則是優質、高產、抗逆性強(多抗稻瘟病、倒伏等)、耐冷性強。可以選擇龍粳20,龍粳25,龍粳26、龍粳29等。種子純度須保證98%,凈度98%,發芽率8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3.5%,公頃留種70kg。

3 播種準備

種子播種前曬1~2d,用強氯精500倍液浸泡12~15h消毒滅菌,經清水洗凈后再浸泡2~3d,進行催芽至粉嘴。拋秧所需營養土須在播種前20d做好(畝用過篩的肥沃土壤80kg、腐熟過篩的有機肥5kg、過磷酸鈣1kg、敵g松粉劑10g、硫磺粉100g(或醋100~200g)、水適量,充分拌和均勻,手捏成團落地能散,營養土中嚴禁拌和尿素和其它氮素化肥。)旱育秧播種前每平方米苗床用70%敵g松粉劑1g1000倍液噴施防立枯病。

4 精細播種

播種要分廂定量稀播、勻播,播種后用木板輕壓,細土蓋種。拋秧播種軟盤必須與床面緊密結合,裝填營養土(畝加入拋秧專用壯秧劑1kg充分拌勻)至缽孔三分之二后播種,蓋種至不露籽為宜(蓋面泥不能加壯秧劑),然后噴水至濕潤、蓋內膜保濕,架拱嚴實蓋膜,齊苗后揭內膜。

5 田間管理

5.1插植疏密合理 目前,我省農民插秧普遍存在過密,而且一蔸多苗,這樣不利于管理,又浪費種苗。一般雜交稻采用單、雙苗插植,常規稻2~3苗插植;插植規格一般采用20cm×20cm、20cm×16.7cm、16.7cm×16.7cm等3種規格。

5.2科學除草 在插秧后5~7d,配合本田第1次施肥,將60%丁草胺1500g/hm2和肥料混合均勻施,保水4~5d,并盡量避免田間農活操作。

5.3合理施肥 施肥原則為:采用前攻中穩后補。不同品種(組合),不同的生長環境、條件,根據禾苗長勢可酌情增減。基肥:在拖拉機整地前施農家肥7500kg/hm2、過磷酸鈣375kg/hm2(或拖拉機整地后施復合肥225kg/hm2,然后耙平)。追肥:第1次追肥在插秧后5~7d,這時施復合肥75kg/hm2、尿素150kg/hn2,目的是促進早分蘗,而且早生快,發對抑制雜草生長有很好的效果;第2次追肥施復合肥75kg/h+尿素112.5kg/h,主要是進一步促進分蘗,并達到夠苗目的。一般在插秧35~40d追施氯化鉀或氧化鉀150kg/h,以達到壯稈、結實率高、增強抗性和米質的目的。穗粒肥:在水稻抽穗揚花時,根據水稻生長狀況,可以追施尿素60~75kg/hm2,并適當噴施磷酸二氫鉀,以達到促花護花養花。

5.4合理灌溉 合理管水,即可改善環境條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使水稻生長健壯,提高抗病性。管水必須與施肥密切配合,實行科學合理排灌,以水調肥,淺水勤灌,結合烤田達到促控結合。要防止孕穗、抽穗期斷水,以免影響水稻生長,造成發病。

在出穗揚花期間,田間仍需保持一定水層,調節水溫,提高空氣濕度,以利開花授粉。到灌漿期,采取干干濕濕,以濕為主的灌水辦法,就是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1~2d,再灌一次水。這樣可以達到以氣養根、以水保葉的目的,有利于促進灌漿,防止早衰。進入蠟熟期,要采取干干濕濕,以干為主的灌水方法,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3~4d,再行灌水。后期,收割前7~10d把水放干。

6 防治病蟲害

防治病蟲害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加強病蟲田間檢查和測報工作,做到及早發現及時防治。

6.1稻曲病出穗前7~10d,每畝用6%多菌銅2.0~2.5kg噴施;每畝用25%絡氨銅粉劑350~400g,兌水250~300倍噴霧,每畝用50%DT粉劑50~100g,兌水50kg,葉面噴霧防效最佳。

6.2紋枯病當發病株率達15%以上時,在分蘗末期與抽穗期各噴藥一次,每畝用5%井崗霉素100g,兌水50kg噴霧;出穗前7~10d(7月下旬)每畝用200g稻豐靈,兌水50~60kg噴霧,兼防稻曲病及二化螟等害蟲。

6.3稻瘟病在水稻始穗期和齊穗期各噴藥一次,每畝用40%富士1號0.15kg,兌水50kg噴霧,主要防治穗頸瘟。

6.4白葉枯病此病是檢疫對象,用25%敵枯松2000倍液噴霧,發病初期和出穗期各噴一次藥。

6.5二化螟、粘蟲和稻蝗及時檢查害蟲消長動態,可用25%殺蟲霜水劑每畝200~250g或速滅殺丁15~20g兌水50kg噴霧。

6.6稻飛虱用80%敵敵畏乳油,40%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噴霧,畝用藥液50~60kg;選用撲虱粉防治效果更佳。

第4篇

1、紋枯病

主要危害葉鞘和葉片,嚴重時也危害稻穗和深入莖稈。表現為前期病情輕、發病慢,中后期發展快、病情重,其典型的癥狀是云紋狀病斑和菌核。紋枯病的發生與流行受品種抗病性、菌源數量、天氣條件、栽培管理等因素影響。粳稻比秈稻容易感病,糯稻最易感病。一般大田在分蘗盛、末期病情開始上升,而孕穗至抽穗期為發病盛期。田間菌核數量與初期發病輕重關系密切。連作稻田,田間累積的菌核數量多,發病較嚴重。

防治方法:藥劑防治。以保護稻株最后3~4片葉為主,施藥不宜過早(拔節期以前)或過遲(抽穗期以后)。藥劑選擇:5%井岡霉素水劑2250 mL/hm2或12.5%紋霉清水劑1500~3000 mL/hm2,或20%紋霉清懸浮劑900~1500mL/hm2,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750g/hm2,對水750~1050 kg/hm2噴霧。藥劑要噴在稻株中下部,重點防治時期應在孕穗至齊穗期。

2、稻曲病:近年水稻常發病害,尤其在貪青晚熟的品種中發生嚴重、水稻后期灌漿結實期雨水較多的年份嚴重,造成秕谷增加,結實率下降而減產。尤其是產生的墨綠色的粉末不但使稻谷品質下降,而且收獲時使谷粒顏色被染成墨綠色,十分難看。病菌侵染后,首先在穎殼合縫處露出淡黃色菌塊,后膨大如球,包裹全穎殼成墨綠色,最后龜裂,散發出墨綠色粉末。

防治方法:在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前2—3天噴藥一次,間隔7天噴第二次藥。用藥種類及用量為16%“仙耙稻豐收” 可濕性粉劑每畝100克或15%三唑酮100克兌水50公斤噴霧。

3、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常見病害。在水稻整個生育期中都可以發生,往往造成嚴重減產,甚至造成失收。種子帶菌和病稻草是稻瘟病的主要病源。水稻不同生育期感病,根據造成不同的發病癥狀,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病、穗頸瘟、枝梗瘟、谷粒瘟等。水稻品種的抗病性喪失;容易感病的生育期,如苗期、分蘗期和孕穗抽穗期多陰雨,濕度大,光照少;偏施氮肥,尤其是水稻拔節期以后偏施氮肥,造成貪青徒長;長期深水等,均有利于病菌的繁殖與侵入,造成大面積病害。

防治方法:稻瘟病常年流行地區,要注意秧田苗瘟和大田防治葉瘟的,藥劑防治的重點是穗頸瘟,因其對稻米的產量及品質影響極大,若在破口期,天氣預報有低溫陰雨天氣,必須立即施藥防治。如天氣利于病害繼續發病,于灌漿期再噴施一次。常用藥劑有:20%三環唑粉劑100克/畝,或瘟博克40克,也可用40%富士一號(稻瘟靈)乳油或可濕性粉劑,每畝70毫升500倍液噴霧。

4、二化螟

二化螟俗稱“鉆心蟲”,一年發生三四代,在本地稻樁或稻草內以幼蟲和蛹越冬。第2年蟻螟孵出后,先在葉鞘內側群集危害,造成枯鞘;2齡后開始轉株危害,造成枯心、白穗和蟲傷株等。一般1頭幼蟲可危害水稻植株3株~5株。

防治方法①在二化螟卵孵高峰期,每667平方米用80%銳勁特2克~3克或5%銳勁特30毫升~40毫升,或現混現用80%銳勁特1克(或5%銳勁特20毫升)加15%三唑磷微乳劑100毫升(或90%殺蟲單50克或90%敵百蟲100克)噴霧。②在二化螟發生特別嚴重或錯過施藥適期的稻田,每667平方米用80%銳勁特3克~4克或5%銳勁特50毫升~60毫升噴霧可以防治高齡二化螟幼蟲。在田間無水層(保持濕潤)的情況下,使用銳勁特防治二化螟,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5、稻飛虱

危害水稻的飛虱主要有褐飛虱和白背飛虱,為遷飛性害蟲。常以成蟲、若蟲群集在稻株基部吸汁,嚴重時可造成水稻“穿孔”、倒伏和減產。

防治方法:時間要早,水量要足(667平方米對水量45公斤~60公斤),噴霧要均勻,部位要準。早稻提倡在孕穗中后期施藥,中稻、晚稻要求在分蘗末期和孕穗后期各防治1次,藥液重點噴灑在植株中下部。早稻、中稻前期,田間以白背飛虱為主時,在低齡若蟲發生高峰期每667平方米用70%艾美樂3克,或80%銳勁特2克(或5%銳勁特30毫升)加70%艾美樂2克噴霧。在中稻后期或晚稻,田間以褐飛虱為主,在低齡若蟲發生高峰期每667平方米用70%艾美樂3克~4克,或80%銳勁特2克(或5%銳勁特30毫升)加70%艾美樂2克噴霧。在中稻或晚稻第3代二化螟防治時期,每667平方米用5%銳勁特40毫升~50毫升或80%銳勁特3克噴霧,對控制水稻后期褐飛虱的數量有很好的效果和作用。

6、稻薊馬

危害水稻的薊馬,以稻薊馬和稻管薊馬發生最為普遍。稻薊馬成、若蟲銼吸葉片,吸取汁液,輕者出現花白斑,重者使葉尖卷褶枯黃,受害嚴重者秧苗返青慢,萎縮不發。稻管薊馬主要危害穗粒和花器,引起籽粒不實。若危害心葉,常引起葉片扭曲,葉鞘不能伸展,還破壞穎殼,形成空粒。

第5篇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生物農藥;適期防治;研究

生物農藥在現代水稻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有效的防治各種水稻病蟲害,而且對于提高水稻的產量、確保農民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當前的形勢下,加強水稻病蟲害適期防治問題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1 水稻病蟲害生物農藥適期防冶分析

1.1 水稻病害適期防治 (1)水稻紋枯病。當水稻大田爆發紋枯病以后,選擇幾塊有代表性的田地,復水后隔十天調查一次,直到乳熟期。水稻分蘗期至灌漿期之間,病發率超過30%時,開始第一次對其進行用藥;隔10至15天的時間,噴藥2至3次。一般而言,其病發率在30%時,時間大約處在7月20日至25日之間。(2)水稻稻瘟病。對于水稻稻瘟病而言,苗瘟防治最佳時間是秧苗生長至3葉期至前。就葉瘟防治而言,其在秧田后期到分蘗盛期之間,當大田中不斷爆發急性病斑時,開始用藥。對于穗瘟而言,其在破口到齊穗期之間均可施藥防治;通常情況下,結合三代三化螟對其進行具體防治。同時,在破口之前大約l至2天的時間內,進行首次施藥;對于重發年份而言,一般每隔大約5至7天的時間,進行第二次用藥。(3)惡苗病與條紋葉枯病。對于該種水稻疾病而言,其通常以種傳方式表現出來,在播種之前需對種子進行適當的生物藥劑處理。對于條紋葉枯病而言,通常以治蟲防病為主,做好灰飛虱的有效防治。實踐中,對水稻構成威脅的灰飛虱代別蟲態主要有三種。即一代成蟲通常在每年的5月份下旬到本年度的6月上旬時間段羽化;對于二代若蟲而言,其主要是在每年的6月上中旬時間內孵化,到本月的下旬以及7月份的上旬時間段,會羽化為成蟲;對于三代成、若蟲而言,若蟲通常在7月份的上中旬開始孵化,而到了7月份的下旬到同年8月份的上旬,上述若蟲就會羽化成成蟲。因此,對于一代成蟲生物用藥防治,即可實現對條紋葉桔病的有效防治。

1.2 水稻蟲害適期防治 (1)白背飛虱、褐飛虱。對于這兩種水稻蟲害的防治適期通常在2至3齡期,即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份的上旬,多為白背飛虱;而到了8月份的下旬、9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則以褐飛虱為主。對于各代低齡若蟲爆發期而言,二代白背飛虱在7月下旬初,二三代白背飛虱出現在8月份的上旬;四代褐飛虱發生在8月份的下旬時間段,四代褐飛虱發生在9月份的上旬時間段。(2)水稻螟蟲。對于水稻螟蟲而言,其主要包括大、二化以及三化等類型的螟蟲,其中以二化、三化螟的危害最大。一代二化螟的最佳防治適期為卵孵高峰之后的三天時間內;對于二代二化螟而言,其最佳防治適期一般在卵孵高峰之后的大約5天時間內;對于三化螟而言,其最佳防治適期為卵孵始盛期到高峰期這一時間段。防治白穗的最佳適期一般在卵孵盛期時間內,掌握破口之前的l至2天用藥。對于一代螟蟲而言,其主要以二化螟為主,在整個防治適期時間內,通常5月末至6月初為最佳時間段。對于二代三化螟而言,其卵孵始盛到高峰,一般在7月份的下旬初時間段;而三代三化螟卵孵盛期處于8月末到9月上旬這一時間段。

2 生物農藥在水稻病蟲害適期防治中的應用

實踐中,可利用種子藥劑對水稻惡苗病以及稻瘟病等進行種傳病害防治。其中,所用到的藥物是浸種靈以及咪鮮胺等。同時,還要適當地推遲播種期,一般以15日為宜,以此來有效避開灰飛虱一代成蟲高峰爆發、一代螟蟲出現發蛾高峰。對于秧田期的病蟲害防治而言,其主要是針對灰飛虱、一代螟蟲進行防治。在此過程中,所采用的藥劑主要包括吡蟲啉類、殺蟲雙以及銳勁特和殺蟲單等生物藥劑。

大田水稻栽種5至8天以后,主要是對條紋葉枯病進行防治,同時還要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能力。在此過程中,所用到的生物藥劑有吡蟲啉、伊利特以及銳勁特和寧南霉素等。在每年的7月下旬時間段,應針對二代、三代螟以及二代縱卷葉螟等進行防治,同時還要對水稻紋枯癇、稻飛虱以及稻葉瘟等病好進行防治。其中所用到的生物藥劑主要包括有親態保、啉蟲啉、殺蟲雙以及伊利特和井岡霉素等。7月底至8月初這段時間內,主要針對縱卷葉螟、水稻紋枯病進行防治,同時還要對稻飛虱進行有效控制。其中用到的主要生物藥劑包括阿棣、殺蟲雙以及棣哇和伊利特等。在每年的8月份上中旬時間段,針對二代二化螟、紋枯病以及稻飛虱等進行防治,主要用藥包括親態保、橡哇、殺蟲雙以及吡蟲啉和唆嗓酮等。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主要防治的是水稻縱卷葉螟、稻瘟病以及紋特病和稻飛虱等,主要用藥有親態保、吡蟲啉以及殺蟲雙等。

結語:水稻病蟲害防治過程中,不僅講究適時,而且還要利用最先進的針對性藥劑對其進行防治,才能有效防治病蟲害。

第6篇

一、水稻稻瘟病防治技術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世界性水稻病害,對水稻生產已經構成嚴重威脅。

1.農業防治:a.選用抗病品種,注意品種搭配和輪換;b.減少初侵染源,無病田留種,處理病稻草消滅菌源,實行種子消毒;c.健身栽培,抓好以肥水為中心的栽培防病,提高植株抵抗力,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期適當控氮制苗,后期看苗補肥。用水要貫徹“前淺、中曬、后濕潤”的原則;d.加強測報,及時噴藥控病。

2.化學防治:種子消毒,減少病原菌;狠抓苗葉、瘟防治,提倡秧苗帶藥下田;大田分蘗盛期,感病品種出現發病中心應及時防治。主要抓住發病初期用藥;本田從分蘗期開始,如發現發病中心或葉片上有急性病斑,即應打藥防治。常用藥劑:20%或4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40%稻瘟靈(富士1號)乳油、40%滅病威膠懸劑、20%三環異稻可濕性粉劑對水均勻噴霧防治。防治穗瘟:葉枕瘟、穗瘟、節瘟和枝梗瘟對產量影響較大,防穗瘟要著重在抽穗期進行保護,孕穗(破肚)期和齊穗期是防治適期。常用藥劑: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40%稻瘟靈可濕性粉劑、21.2%加收熱必可濕性粉劑、2%加收米、20%三環異稻可濕性粉劑、40%克瘟散乳劑對水在破口期和R穗期各噴霧一次。

二、水稻二化螟防治技術

二化螟為害造成的枯心苗,幼蟲先群集在葉鞘內側蛀食為害,葉鞘外面出現水漬狀黃斑,后葉鞘枯黃,葉片也漸死,稱為枯梢期。幼蟲蛀入稻莖后劍葉尖端變黃,嚴重的心葉枯黃而死,受害莖上有蛀孔,孔外蟲糞很少,莖內蟲糞多,黃色,稻稈易折斷。別于大螟和三化螟為害造成的枯心苗。

(1)農業防治 合理安排冬作物,晚熟小麥、大麥、油菜、留種綠肥要注意安排在蟲源少的晚稻田中,可減少越冬的基數。對稻草中含蟲多的要及早處理,也可把基部10-15cm先切除燒毀。灌水殺蛹,即在二化螟初蛹期采用烤、擱田或灌淺水,以降低化蛹的部位,進入化蛹高峰期時,突然灌深水10cm以上,經3-4天,大部分老熟幼蟲和蛹會被灌死。

(2)選育、種植耐水稻螟蟲的品種,適時用藥防治。采取狠治一代,挑治2代,巧治3代。第一代以打枯鞘團為主,第二代挑治遲熟早稻、單季雜交稻、中稻。第三代主防雜交雙季稻和早栽連作晚稻田的螟蟲。在早、晚稻分蘗期或晚稻孕穗、抽穗期螟卵孵化高峰后5-7天,枯鞘叢率5-8%或早稻每畝有中心為害株100株或叢害率1-1.5%或晚稻為害團高于100個時,每畝應馬上用80%殺蟲單粉劑35-40g或25%殺蟲雙水劑200-250ml、50%殺螟松乳油50-100ml、90%晶體敵百蟲100-2008兌水75-100kg噴霧、噴灑1.8%農家樂乳劑(阿維菌素B1)3000―4000倍液、42%特力克乳油2000倍液。殺蟲雙防治二化螟還可兼治大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等,對大齡幼蟲殺傷力高、施藥適期彈性大。

三、水稻白葉枯病防治技術

水稻白葉枯病俗稱白葉瘟,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該病在全國分布和流傳很廣,對水稻危害性很大,是一種檢疫性病害。

1、加強植物檢疫,不從病區引種,必須引種時,用1%石灰水或80%402抗菌劑2000倍液浸種2天或50倍液的福爾馬林浸種3小時悶種12小時,洗凈后再催芽。也可選用浸種靈乳油2ml,對水10-12L,充分攪勻后浸稻種6-8kg,浸種36小時后催芽中。還可用中生菌素100倍液,升溫至55℃,浸種36-48小時后催芽播種。

2、藥劑防治

發現中心病株后,開始噴灑20%葉枯寧(葉青雙)可濕性粉劑,每667m2用藥100g,對水50L,用葉枯寧防效上不去時,可在施用葉枯寧同時混入硫酸鏈霉素或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或強氯精2500倍液,防效明顯提高。此外,每667m2還可選用10%氯霉素100g或70%葉枯凈(殺枯凈)膠懸劑100-150g、25%葉枯靈(渝-7802)可濕性粉劑175-200g,對水50-60L噴灑。也可在5葉期和水稻移栽前5天,各噴中生菌素500倍液1次或用50%氯溴異氰尿酸水溶性粉劑(消菌靈),每667m2用量為25-50g,對水50kg噴霧。

3、農業防治

第7篇

關鍵詞:水稻;高產栽培; 病蟲害;防治措施

一、雷山縣地處云貴高原湘、桂丘陵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苗嶺主峰雷公山山脈直接貫穿全縣,最高海拔達到2178.8米

中低產水稻田比例較大、產量低的情況,為實現水稻生產綜合均衡增產增收,擬推的技術路線:以推廣雜交良種,保溫育秧技術為核心,鞏固和推廣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我們應著重抓住以下幾個重點:

1.選好品種。適時早播選用優質、高產、抗病強的雜交組合,日均溫在7~8℃時(海拔較低地區在3月20日~4月5日,中海拔地區在:3月30日~4月10日,海拔高的地區在4月5日~4月10日左右)播種,日均溫在13~15℃可栽插。

2.大力推廣水稻保溫育秧技術。為減輕農民勞動負擔,培育標準壯秧,確保秧苗質量,實驗區全面實施水稻旱育稀植和溫室無土兩段育秧,并實驗中重點搞好苗床培肥,稀播,嚴管,合理密植,重施底肥, 施好分蘗肥和粒肥,加強病蟲害的綜合防治等,加大沼渣培肥,沼液浸種等生態育秧和旱育保溫、旱育秧專用除草劑、無紡布等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應用。

3.適時早栽,合理密植。貴州“倒春寒”災害引起爛種爛秧的現象時常發生,人們通過搭拱蓋膜,基本上能解決。另外稻田要精耕細作,底肥施足,在小中苗為主時就進行移栽,這樣既能預防“倒春寒”災害的發生,又能培育壯秧。栽插規格為中等肥力田,栽1.4萬穴/畝左右;規格為肥力較差的栽早熟組合,栽1.6萬穴/畝左右。實行淺水淺植(缺水地區可栽大苗),栽插做到穩、淺、勻、直。

4.肥水管理正確運籌肥水,實施均衡配套施肥。秧苗栽植上實行淺水淺插,薄水分蘗,足苗排水,曬田控蘗,足水孕穗,揚花抽穗,干濕灌漿成熟(插秧后1周內現泥水,水的深度保持在3~4cm,栽插后20d,視查稻田土壤情況,確保正常分蘗)。施肥上主要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實行平衡配套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把握適當時機施好分蘗肥和穗肥,齊穗后及時作葉面追肥

二、病蟲害綜合防治

水稻是雷山縣的主要糧食作物,年均種植面積5333hm,但是稻瘟病(葉瘟和穗頸瘟)每年的發病面積在1000hm以上。在2014年水稻穗頸瘟的發病面積為872hm,造成了120hm水稻絕收。為了進一步做好水稻穗頸瘟的防治,提出防治對策。

稻瘟病的發生和流行很大程度上受品種抗性、肥水管理和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水稻的品種不同,對稻瘟病抗性就會有差異;而肥水條件較好的地方,作物能更好地生長發育,提升其抗病能力;當遇連續陰雨、溫度適宜或早晚天氣變化較大等天氣時,稻瘟病的發生就比較嚴重,而且擴散速度較快。

三、綜合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加強宣傳。指導農戶選用高產、穩產、抗病性強的新品種。水稻抗病品種的選擇對防治稻瘟病有很好效果的,因此,品種選擇上要合理布局,不要大面積種植單一品種。科學選用抗病良種,如:中優158、宜香2115、川香優178等。

2.播前種子處理。播種前,做好曬種、選種、種子消毒等工作。用 25%咪鮮胺乳油3000~4000倍液浸種48~72h,不淘洗即可催芽。

3.加強栽培管理一是肥水管理的加強。基肥要施足,早施追肥,配合施用氮、磷、鉀肥,追施一些含硅酸肥料,避免氮肥施用過多或過遲;科學用水,前期采取淺水勤灌,分蘗末期注意適時曬田。二是早點清理掉越冬菌源。隊稻種進行消毒處理,及時清除并燒毀重病田的稻草。

4.適期藥劑防治。適當的時期防治要掌握在水稻破口前2~3d或水稻破口5%~10%時用藥防治。每667m可使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50~60g或40%稻瘟靈乳油80mL對水40~50kg進行噴霧。在齊穗后再進行第二次噴藥防治,每 667m可用40%異稻瘟凈乳油150~200 mL對水40~50kg噴霧。

四、稻田病蟲害發生情況

我縣近年水稻主要病蟲有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稻紋枯病、二化螟,其次為稻薊馬,螗象、稻曲病、局部地區發生的稻苞蟲、稻稈蠅、稻蝗等。

1.清除病蟲害在冬季耕種前及時處理病稻草、稻樁、田溝邊的雜草。這樣減輕越冬病蟲基數。

2.推廣實用的先進栽培技術,通過兩段有秧、旱育秧、規范化栽培,培育壯秧牡苗,提高秧苗抗性,同時進行多個品種的種植,做到合理布局。

3.藥劑的防治原則要根據稻田病蟲害,防治指標上適當放寬,合理的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生物農藥。秧田期以防治稻飛虱為主,兼治二化螟、稻薊馬等其它病蟲,選用農藥吡蟲林或撲虱靈加殺蟲雙(或殺蟲單)殺螟虱加吡x林等,一般5月中旬或者下旬的時候防治.兼用三環唑浸秧根后再移栽,從而減輕稻瘟病的危害。大田期通過“兩查兩定”及田間天敵數量,針對標靶病蟲害進行防治。6月中下旬的時候就是防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7月份田間蟲害的天敵數量增加.基本在可控范圍,因此采用以防治稻紋枯病為主同時防治其他病蟲。主要用井崗霉素、虱紋靈、虱紋凈等高效低毒的農藥。8月份主要以治稻飛虱、稻瘟病為主兼治稻蝽象。農藥有吡蟲林(大功臣)加三環唑(或誘稻靈、春雷霉素)等。

五、結語

農村高產水稻種植是一項很復雜的技術,也對地方生態化建設具有綜合性指導。為解決傳統水稻管護模式的不足,要堅持綜合性、安全性、經濟性等項目原則,細化水稻栽培的管護,提供正確的管護方法,從而保證水稻種植管護后期達到預定的環保態狀。水稻種植期間,加強田間把關,對病蟲害進行化學防治。采取控制病菌傳播、害蟲肆意傳播,改變水稻種植方式和選擇健康的水稻苗進行栽種、適時使用藥劑控制的綜合防治等措施。要定期觀察和測量水稻的長勢,不但能提高水稻抗病能力,而且還能提前預防水稻在種植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參考文獻:

[1]文家明,李碧平,楊俊 雷山縣水稻穗頸瘟重發原因及防治對策 植物醫生 2016 01.

[2]龐蘭 龐通 水稻高產種植技術分析 花卉 2016 02 57-58.

[3] 楊世蓮 李繼洲 雷山縣中低產田水稻增產栽培技術實施方案 吉林農業 2014 8 33.

[4]廖志文 稻瘟病發生癥狀與綜合防治措施 現代農業科技 2012 3.

第8篇

關鍵詞 生物農藥;水稻 病蟲害;植物保護;稻米安全;農業生態安全

中圖分類號 S4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4-0129-03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logical Pesticides on the Control of Rice Pests and Diseases

JIA Xing-na 1 ZHONG Chun-yan 1 NIE Jin-quan 1 WU Lun-bai 2

(1 Zhaoqing City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in Guangdong Province,Zhaoqing Guangdong 526070; 2 Zhaoqing Dinghu High School in Guangdong Province)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pesticides on the control of rice pests and diseases is the key measures to ensure rice safety and maintain the paddy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oncept,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tu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bio-pesticides,and review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logical pesticides on the control of rice pests and diseases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 biological pesticides;rice pests and diseases;plant conservation;rice safety;agro-ecological security

中國是水稻的生產和消費大國,水稻種植面積占糧食作物總面積的30%,全國約有5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我國一直以來把水稻生產列為國家糧食生產的重點之一。近年來,環保和稻米安全生產已經成為國家和人民關注的主要話題,農藥作為重污染行業,其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會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破壞生態平衡。生物農藥的應用不僅能夠緩解農藥生產和使用產生的環境壓力,對于提高水稻產量、改善稻米品質、維持生態環境以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 生物農藥簡介

生物農藥來源于生物體,也叫生物源農藥,根據FAO,OECD,USA/EPA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準的生物農藥的定義,生物農藥是指用來防治農業病蟲草鼠害和衛生害蟲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體及其生理活性物質,并可以制成商品上市流通的生物源制劑,其包括微生物農藥、生物化學農藥、天敵生物農藥、轉基因生物農藥四大類[1-3]。

生物農藥具有毒性低、選擇性強、低殘留、持效性好、高效且能迅速分解,不易產生抗藥性、產品生命周期長、不影響作物產量等特點,并且應用基因技術開發的生物農藥還可以大幅降低研發費用,提高藥效。

2 生物農藥的研發與應用現狀

生物農藥的研究始于19世紀50年代,白僵菌、綠僵菌、蘇云金芽孢桿菌等這些都是生物農藥早期的研究基礎,當時并沒有形成產品。直到20世紀60年代,“農藥公害”問題日趨嚴重,在國際上引起了震動,使農藥發展發生了轉折,引來生物農藥發展應用的第一個,但當時生物技術、手段、水平較低,很難滿足生物農藥要求的各方面條件,除井岡霉素外,并未形成有影響的產品。直到20世紀90年代,生物農藥生產及其應用才獲得飛速發展,且銷售額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長。目前世界上生物農藥使用量最多的國家有墨西哥、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占世界總量的44%。歐洲的生物農藥使用量占全世界的20%,亞洲占13%,大洋洲占11%,拉美洲和加勒比灣占9%,非洲占3%[4]。統計資料表明,僅在2003年美國環保署(EPA)登記的生物農藥有效成分和產品分別達256種和912種。

我國生物農藥的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經過近50年的發展,已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生物農藥研究和開發條件,我國生物農藥的研究開發步伐逐年加快,至2015年我國處于有效登記狀態的生物農藥有效成分達115個,產品約3 000個,年產量12萬t。

3 生物農藥在水稻病蟲害防治方面的應用

3.1 生物農藥對水稻病蟲害防治的效果研究進展

生物農藥在水稻病蟲害防治方面的應用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上海市農藥研究所發現了能夠有效防治水稻紋枯病的井岡霉素,并且經過研究發現,井岡霉素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較佳,并且殘效期長、耐雨水沖刷、對水稻安全以及有增產效應。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研究結果均表明,井岡霉素對水稻紋枯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高達85%以上,并且對水稻有顯著增產作用[5-6]。拮抗菌Ⅱ號等復配生物農藥通過單劑藥物之間的互補增效作用,藥效略高于井岡霉素,持效期與井岡霉素相仿,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復配劑防治紋枯病的效果是隨著井岡霉素比例的提高而越來越明顯的[7]。而利用阿維?Bt和井岡霉素混合使用來防治水稻紋枯病的效果比單用井岡霉素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略有增強,增幅在5%左右[8]。近年來隨著研究的不斷發展,利用復配生物農藥防治水稻病害成為水稻病害防治的發展趨勢。

阿維菌素的研究開發始于20世紀80年代,是近年來主要用于水稻病蟲害防治上的生物農藥之一,對水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飛虱等均有較好的防效。研究表明,1.8%阿維菌素乳劑1 500~3 000倍液對水稻二化螟、稻飛虱的防效達86.6%~100%,持效12~18 d[9]。用2%阿維菌素乳油300 mL/hm2和450 mL/hm2后3 d,稻縱卷葉螟的幼蟲蟲口減退率分別為85.1%和90.3%;用藥后10 d保葉效果分別為94.3%和95.5%[10]。

蘇云金芽孢桿菌(Bt)作為我國目前主要應用的生物農藥之一,對水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等害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19世紀80年代,生物農藥蘇云金桿菌就已經在我國有所應用,主要用于水稻稻縱卷葉螟和二化螟的防治。1992年廣西生物制品廠對蘇云金桿菌殺蟲劑的試產報告指出,純Bt制劑對低齡蟲的殺蟲效果達90%~100%,而復合型的Bt殺蟲效果也較明顯,防效達70%~90%。其他關于蘇云金芽孢桿菌的研究也表明,蘇云金芽孢桿菌能夠有效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等害蟲,田間防治效果達80%以上[11-13]。

植物源生物農藥是生物農藥的重要類別之一,主要有效成分有煙堿、苦參堿、印楝素、魚藤酮等。其中用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上的主要有印楝制劑、煙堿制劑、魚藤酮制劑,以及以植物源殺蟲物質和化學殺蟲劑復配的制劑和植物源活性物質之間混配的制劑。華南農業大學昆蟲毒理研究室從1980年開始研究印楝素的殺蟲作用,發現印楝素對三化螟有很強的內吸、拒食和毒殺作用。高振興等研究表明印楝素乳油主要通過拒食、忌避、胃毒、內吸等方式來防治二化螟,0.3%印楝素乳油對水稻二化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印楝素乳油在用量為937.5、1 875 mL/hm2時,21 d后其防治效果和保苗效果都高達90%左右,且無藥害[14-15]。趙國成等研究發現,0.3%印楝素乳油用藥量1 350 mL/hm2時防治稻縱卷葉螟的效果較好,防效達80%以上[16]。陳志清等研究也證明了0.3%印楝素乳油對稻縱卷葉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用量為1 500 mL/hm2時其殺蟲和保葉效果明顯優于毒死蜱[17]。除了具有殺蟲效果外,許多研究證明印楝素還能促進水稻生長。除印楝素之外,國內對植物源生物農藥魚藤酮的研究也有一定的進展,但主要是用于蔬菜、果樹、花卉等蟲害的防治上,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上應用很少。楊紅福等研究證明魚藤酮(商品名:2.5%歐美德乳油)施藥劑量為18.75~37.50 g/hm2時對稻縱卷葉螟有顯著的防治效果,并且保葉效果達90%以上[18]。除了殺蟲,魚藤酮可以通過對呼吸系統的抑制作用,而使作物增產[19]。

3.2 復配型生物農藥對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效果研究進展

隨著對生物農藥研究的不斷深入,單一生物農藥的防治蟲害效果并不理想,復配型和混配型生物農藥應運而生,而有關生物農藥的復配及其防治效果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有Bt和殺蟲單、魚藤酮和擬除蟲菊酯復配殺蟲劑的研究[20-21]。研究結果表明,噴施蘇云金桿菌復配劑對三化螟和卷葉螟的防治效果比單獨使用蘇云金桿菌防治效果要好[22]。Bt與殺蟲雙以1∶1的比例復配對水稻螟蟲和稻縱卷葉螟殺蟲效果最佳[23-24]。大量的研究都表明蘇云金桿菌與其他農藥復配防治病蟲害的效果明顯提高。另外,印楝素和魚藤酮等植物源農藥的復配型農藥也逐漸被應用和推廣。研究表明,印楝素與阿維菌素、印楝素與魚藤酮、印楝素與Bt都可以組成復配型生物農藥,這些復配生物農藥不僅能有效防治水稻螟蟲、稻飛虱等蟲害,對水稻生長及產量形成也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孕穗末期噴施可以延緩葉片衰老,顯著提高結實率和產量[25-27]。廖海豐通過對Bt與生物殺蟲劑的聯合作用的研究得出,Bt與印楝素以50∶3的配比混配其增效較明顯[28]。隨著復配型生物農藥的不斷發展,多種農藥混配成為可能,賈興娜等的研究表明印楝素乳油+蘇云金桿菌(Bt)+魚藤酮乳油+井岡霉素混配和印楝素乳油+蘇云金桿菌(Bt)+井岡霉素混配藥劑對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高達90%以上,并且對水稻有明顯的增產效果[29]。

3.3 國外關于生物農藥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上的應用研究

國外關于生物農藥的研究始于19世紀50年代,以白僵菌的發現為基礎,先后發現了蘇云金桿菌、綠僵菌等微生物的殺蟲效果,這些是生物農藥發展的基礎。隨著生物農藥需求的不斷增加,世界各國關于生物農藥的研究也不斷發展起來。Nwilene F.E.等通過對尼日利亞西南部Ikenne地區傳統方式和生物農藥對當地旱稻土傳蟲害白蟻的防治效果的研究發現,印楝素乳油的防治效果與傳統的紅棕櫚乳油等相比明顯提高,并且有一定的保產作用[30]。Bhalla.R.S等研究表明,使用用印楝素包裹的尿素不僅可以提高尿素的利用率,而且對水稻的生長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31]。Manju.S等通過大田試驗證明,土施印楝素制品處理比常規的單施氮磷鉀肥的處理更能減少水稻三化螟的卵數[32]。Nathan SS等研究表明,用印楝素制劑喂養稻縱卷葉螟能顯著降低其腸內一些酶的活性,從而降低其對水稻的損害;并且印楝素對稻飛虱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33-34]。Jan Nawrot等對魚藤酮及其派生物對倉庫害蟲的拒食作用的研究表明,在所有魚藤酮的派生物中魚藤酮的拒食作用最明顯[35]。Rejesus B.M.等通過對多種魚藤酮、魚藤酮粗提取物和魚藤提取物制劑對農業害蟲的作用的研究表明,這些制劑中的大部分的都對玉米螟、小菜蛾、大菜螟、棉紅椿等農業害蟲有明顯的防治效果,在致死劑量時,棉紅椿和玉米螟對這些物質較敏感[36]。Lal和 Roshan研究發現,Dipel,Delfin,BTK-II and Biolep 4種生物農藥在用量為2 000 g/hm2時其防治稻縱卷葉螟的效果與20%毒死蜱乳油1 250 mL/hm2時的效果相當[37]。 Shahid.A.A等研究發現,真菌白僵菌和細菌Bt混配而成的生物殺蟲劑對稻縱卷葉螟和三化螟的田間防治效果顯著[38]。Muhammad Sagheer等通過生物殺蟲劑混配對稻縱卷葉螟防治效果研究發現,在單個藥液處理中印楝素和Bt的防治效果較好,在所有的組合處理中,混配組合Trichogramma(赤眼蜂)+Bt(Bacillus thuringiensis)+Neem(印楝素)防治效果最好[39]。Rao,N.B.V.C.等在印度新德里對多種化學農藥和生物殺蟲劑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進行研究發現,雖然氟蟲脲和氟氯氰菊酯原藥的防蟲效果最好,但是也對天敵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蘇云金桿菌處理中葉片危害率達17.55%,并且對天敵數量并無影響,單個生物藥劑處理中印楝素處理的防治效果是最佳的;Bt+氟蟲脲、丙溴磷+Bt、三氟氯氰菊酯原藥+Bt 3種藥劑組合防治效果最好,并且對天敵危害也較低[40]。Venkateswarlu N.C.等研究發現,生物農藥和化學殺蟲劑交互使用對稻縱卷葉螟的作用比單一農藥的防治效果要好[41]。Deepti Sharma和Thrimurty對井岡霉素對稻瘟病的防治作用的研究發現,用井岡霉素處理過的稻桿接種紋枯病菌絲時其感染性較差,以用井岡霉素處理72 h后接種菌絲的處理發病率最低[42]。Daroga Singh V.S.等通過對水稻Pusa Basmati-1進行大田試驗研究得出,不同劑量的綠木霉菌和不同劑量的井岡霉素混配使用對水稻紋枯病和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以綠木霉菌5 kg/hm2+井岡霉素2.0 L/hm2的防治效果最佳,水稻產量最高[43]。

4 生物農藥的應用展望

相對于傳統化學農藥在水稻上的應用而言,生物農藥的應用剛剛起步,但是生物農藥本身資源極其豐富,世界上發現的可用于防治病、蟲、草害等具有農藥作用的細菌100余種,真菌500余種,病毒700余種,植物4 000余種,我國保存的30多萬種農作物種質資源可以為開發生物農藥新產品提供良好的基礎,五爪金龍提取物、印楝素、木霉菌等一批新型生物農藥正在逐漸崛起。并且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和需求的增加,生物農藥生產企業與日俱增,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國生物農藥生產廠家超過1 100多家,各種先進技術層出不窮,尤其是分子生物學及遺傳工程技術的發展,生物農藥的病蟲害防治譜會越來越寬,時效性會越來越接近化學農藥,其獨特的與環境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契合的優勢將會更加明顯,未來生物農藥的應用將成為新型農業生產的重要植物保護手段[44-46]。

5 參考文獻

[1] 胡永軍.生物農藥及其應用[J].中國西瓜甜瓜,2004(5):55-56.

[2] 侯秋菊,崔躍勇,馬明霞.淺談生物農藥的發展[J].現代農業科技,2005(10):57-58.

[3] 譚衡,劉春來,劉照清,等.中國生物農藥的開發應用現狀及前景[J].湖南農業科學,2006(3):77-79.

[4] 邱德文.我國生物農藥的發展現狀與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2008(2):42.

[5] 吳榮發.井岡霉素防治水稻紋枯病效果的調查[J].江西植保,1983(2)27-29.

[6] HAN XINCAI,YAN YAOLIN.The control effect of 20% Jinggangm-ycin SP against rice shenth blight Rhizoctonia solani[J].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4,23(1):100-102.

[7] 陳以仁,朱學明,胡夏明,等.拮抗菌Ⅱ號復配生物農藥對水稻的紋枯病防治效果[J].江蘇農業科學,1999(4):48-49.

[8] 張雅東,王長新.阿維?蘇與井岡霉素混用防治水稻紋枯病的效果[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4):719.

[9] 邱立紅,張文吉.害蟲及螨對阿維菌素(awermectins)的抗藥性發展及治理策略探討[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1999,4(1):43-48.

[10] 殷召根.2%阿維菌素乳油防治稻縱卷葉螟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08(12):127-128.

[11] 吳洪生,劉懷阿,石光輝,等.蘇云金桿菌S387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試驗研究[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1(35):103-104.

[12] 吳洪生,許鐘明,趙南海.蘇云金桿菌Bt S387菌株防治水稻縱卷葉螟試驗[J].上海農業學報,2002,18(4):90-91.

[13] 王東貴,周尚峰,楊愛梅,等.生物農藥(BT)蘇得利在水稻無害化治理技術中的應用[J].植物醫生,2005,18(2):14-15.

[14] 高振興,金黨琴,霍中洋,等.0.3%印楝素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藥效試驗[J].現代農藥,2004,3(3):43-44.

[15] 祝樹德,高振興,金黨琴,等.印楝素對水稻二化螟的生物活性及控制作用[J].中國水稻科學,2004,18(6):551-556.

[16] 趙國成,徐寶玉,吳愛國,等.印楝素乳油防治稻縱卷葉螟效果初探[J].上海農業科技,2005(5):107.

[17] 陳志清,陳育群,仇廣燦,等.阿楝SC、印楝素EC防治水稻害蟲試驗研究[J].上海農業科技,2006(3):122-123.

[18] 楊紅福,陳愛大,曲朝喜.植物源農藥魚藤酮對稻縱卷葉螟和合肥市的防治效果[J].江蘇農業科學,2008(5):114-115.

[19] 徐漢虹.印楝素在中國[J].農藥,2001,40(9):47-48.

[20] 韋星船,雷雨.魚藤酮、擬除蟲菊酯復配殺蟲劑[J].廣州大學學報(綜合版),1999,13(4):61-63.

[21] 徐建,蘇建坤,徐熙,等.蘇云金桿菌與殺蟲單混用防治水稻螟蟲[J].江蘇農業科學,1999(6):42-43.

[22] 顧真榮,馬承鑄,周愛農,等.蘇云金芽孢桿菌液劑與殺蟲雙混用對稻縱卷葉螟的增效作用[J].生物防治通報,1993,9(4):160-162.

[23] 姜玉紅,胡務義,何萬娥.B.T.與殺蟲雙混劑防治水稻三化螟的效果實驗[J].農藥,1995,34(9):31-33.

[24] 吳洪生,許鐘明,趙南海.蘇云金桿菌復配劑防治水稻卷葉螟[J].西南農業學報,2002,15(4):79-81.

[25] 邵彩虹.印楝素及其復配劑對水稻螟蟲及稻株生長的雙向效應研究[J].揚州:揚州大學,2002.

[26] 朱家穎,肖春,柯賢江,等.印楝素與魚藤酮及其復配劑對斜紋夜蛾的毒效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6,21(3):315-318.

[27] 宋仲容.魚藤酮與印楝素對小菜蛾毒力最佳配比的篩選[J].農藥科學與管理,2008,29(10):40-43.

[28] 廖海豐.B.t.與生物殺蟲劑的聯合作用及其毒理初探[D].揚州:揚州大學,2003.

[29] 賈興娜,唐湘如,鄭天翔,等.生物農藥配施對早季香稻病蟲害的防治效果[J].中國農學通報,2012,26(16):272-276.

[30] NWILENE F E,AGUNBIADE T A,TOGOLA M A.Efficacy of tra-ditional practices and botanicals for the control of termites on rice at Ikenne,southwest Niger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opical In-sect Science,2008,28:37-44.

[31] BHALLA R S,PRASAD K V D.Neem cake-Urea mixed applicati-ons increase growth in paddy[J].Current Science,2008,94(8):1066-1070.

[32] MANJU S,DAVID P M M.Effects of soil and foliar application of neem products on densities of rice yellow stem borer,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 egg masses and their parasitism[J].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2004,18(1):41-44.

[33] SENTHIL NATHAN S,KALAIVANI K,MURUGANI K.The toxicity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 of neem limonoids on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 the rice leaffolder[J].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2005,81:113-122.

[34] SENTHIL NATHAN S,KALAIVANI K,MURUGANI K.Efficacy of neem limonoids on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Lepidoptera:Pyralidae) the rice leaffolder[J].Crop Protection,2005,24:760-763.

[35] JAN N,JURAJ H,IVANKA K.storage pests[J].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1989,17(1):55-27.

[36] REJESUS B M,PUNZALAN E G,INOCENCIO E L.Toxicity of rot-enone,derris crude extracts and its formulations against agricult-ural insect pests[J].Pest management council of the philippinens,1995:85-86.

[37] LAL,ROSHAN.Field evaluation of some biopesticides for manage-ment of rice leaf folder,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in Har-yana[J].Pesticide Research Journal,2001,13(1):62-65.

[38] SHAHID A A,NASIR I A ZAFAR A U.The use of CAMB biop-esticides to control pests of rice(Oryza sativa)[J].As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2003,2(15-16):1079-1082.

[39] MUHAMMAD S,MUHAMMAD A,MANSOOR-UL-HASAN.Integr-ation of some biopesticides and Trichogramma chilonis for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rice leaf folder,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Lepidoptera:Pyralidae)[J].Pakist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8,45(1):69-74.

[40] RAO N B V C,SINGH V S,SUBHASH C.Studies on efficacy of various insecticides and biopesticides on rice leaf folder,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J].Journal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2003,27(4):297-303.

[41] VENKATESWARLU N C,SINGH V S,SUBHASH C.Effect of certain insecticides and botanicals against rice leaffolder,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J].Shashpa,2003,10(1):67-73.

[42] DEEPTI S,THRIMURTY V S.Protection and therapeutant ability of validamycin against sheath blight of rice[J].Environment and Ecology,2005,23(4):933-934.

[43] DAROGA S,SINGH V K,GOPAL S,et al.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sheath blight and sheath rot by using Trichoderma viride and validamycin in rice cv[J].Pusa Basmati-1.Progressive Agriculture,2007,7(1/2):181-182.

[44] 任小平.水稻病蟲害的適期防治與生物農藥的應用[J].農技服務,2009(3):94-95.

第9篇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相關的資料統計表明,在近幾年我國的水稻種植過程中,出現最多的病蟲害問題是三化螟、細條病和稻瘟病等,這些水稻病害使得我國的水稻產量嚴重受損,給水稻種植戶帶來了非常多的麻煩,并且遭受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通過科學的方法研究出最有效的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以便廣大水稻種植戶能夠利用先進的防治技術來減少水稻病蟲害的發生概率,提高水稻的產量,提高農戶的種植效益。

1病蟲害發生特點

從植物病理學方面來研究,由于不同水稻病害產生的原因不同,所以不同水稻病害發生時的特點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防治水稻病蟲害時,要根據不同的水稻病蟲害特點,采取相應的防治技術進行治理,以便真正解決好水稻病蟲害問題。

1.1稻瘟病發生特點植物病理學上將稻瘟病稱為稻熱病,這種水稻病害與其他的病蟲害相比,發生的地區最為廣泛,產生的危害與其他病害相比也是極大的。引發稻瘟病的病菌是真菌,其主要對水稻的地上部分進行危害并使水稻發病。已經發病的病水稻在下一年的種植中還會將病菌傳給其他新種植的稻苗,使其他水稻也發生病蟲害。這種病害主要是通過風、雨或者昆蟲等傳播,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水稻種植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到稻瘟病的危害。

1.2紋枯病發生特點植物病理學中將水稻紋枯病稱為云紋病,這種病害也是對水稻造成危害非常嚴重的病害之一。這種病害主要發生在水稻分蘗期,并且此時水稻發病程度不夠明顯,但會隨著水稻的生長變得越來越嚴重。發病時會使水稻的葉鞘、葉片部位產生病斑,這種病斑是極不規則的,最嚴重時還會使水稻的葉鞘和葉片嚴重枯死,最終引發水稻出現倒伏[1]。

1.3三化螟發生特點三化螟是一種對水稻危害嚴重的蟲害,嚴重影響著水稻的產量與質量。該蟲害以老熟幼蟲在稻茬內越冬,第2年春季氣溫高于16℃時越冬幼蟲陸續化蛹、羽化為幼蟲開始危害水稻生長。誘發三化螟產生危害的原因有多種,如氣候條件、品種布局、耕種環境及防治方法等[2]。例如,通常每年的六七月份雨水增多,田地蔭蔽度大,濕度隨之增大,進而誘發三化螟產生危害。該病害直接危害水稻的秧苗,進而影響水稻后期的生長和產量等情況。

2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2.1加強對水稻病蟲害的預測和預防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當前對于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已經使用了各種先進的技術和手段,并且已經研究出了對水稻病蟲害的預防檢測技術,能夠預測到水稻病蟲害的發展情況,并且能夠使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將發展結果預報給農戶,讓進行水稻種植的農戶能夠及時采取措施,對將要發生的水稻病蟲害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進行防治,讓病蟲害結束在初始階段,最大程度上減少農戶的損失[3]。

2.2提高治理力度水稻種植生態區和生長階段的不同,導致水稻發生的病蟲害類型和情況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大力研發各種病蟲害防治技術,大力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并且在水稻的各個生長階段,也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治理不同的水稻病蟲害,使水稻病蟲害帶來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2.3選取適宜的水稻品種隨著科技的發展,轉基因技術已經有了非常多的成果。其中,轉基因水稻的培育也有了很大的進展,這種轉基因抗病蟲害的水稻能夠有效抵抗水稻病蟲害的發生,也是防治水稻病蟲害的重要手段。農戶在進行水稻種植之前,要根據可能發生的病蟲害科學地選取適當的水稻種類進行種植,以避免或減少水稻病蟲害的發生。

2.4藥劑防治對水稻病蟲害實施藥劑防治時,要根據病蟲害的發生種類來使用專門的藥劑進行治理,以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具體以三化螟和紋枯病為例,介紹其相應的藥劑防治措施。2.4.1三化螟的防治。最新的研究成果發現,三化螟的天敵類型非常多,比如能夠寄生的黑卵蜂,能夠進行捕食的青蛙和蜘蛛等。因此,可以考慮借助天敵來有效防治三化螟。除了使用天敵進行防治外,還可以使用相應的生物藥劑,這種藥劑在三化螟的孵卵期施用將會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2.4.2紋枯病的防治。使用生物藥劑對水稻紋枯病進行防治的原理是使用藥劑殺死紋枯病病菌的菌核。水稻被收割完成之后,就可以對水稻種植的田地進行深翻,這樣就能將紋枯病的菌核深深地埋在地下。然后在水稻的插秧階段,對稻田進行灌溉,水分進入土壤中后會使菌核漂浮到土上,將漂浮在土地上的菌核撈起,即可達到有效防治紋枯病的目的。

3結語

水稻病蟲害的發生嚴重影響著水稻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和水稻產量,因此,必須要加強對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在對不同種類的水稻病蟲害進行防治時,應考慮使用不同的防治方法。

參考文獻:

[1]張建華.農藥減量增產技術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上的應用效果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22):120,122.

[2]韋峰,宋忠黨.2014年連云港市贛榆區水稻稻瘟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4(24):147-149.

第10篇

[關鍵詞]水稻 病蟲害 現狀與對策 羅山縣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3)07-0133-01

一、引言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羅山縣的水稻業蓬勃發展,現如今,已經發展到了30萬余畝的規模。但是,水稻蟲害的頻繁發生對當地的水稻業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為了加強對羅山縣水稻病蟲害的防治,羅山縣林業局制定了全面系統的病蟲害防治方案,招募了一批在病蟲害防治方面,經驗和知識豐富的專業人員,為全縣的水稻種植戶提供病蟲害防治知識專業的講解以及對當地水稻病蟲害情況的實施監督和反饋,大力開展防治病蟲害的工作。截至目前,該局發放楊樹病蟲害防治技術宣傳資料2萬余份,林業有害生物預警信息8期,防治面積約2.5萬余畝,受到廣大林農的歡迎和好評。

二、水稻病蟲害發生的原因

1.氣候不利

河南省羅山縣處在河南省的東南方,大別山北部,地處淮河南岸,全縣總面積達到2065平方公里,有十九個鄉兩百九十七個村子。耕地面積廣闊,多達220萬畝。整個縣城處于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區域,每年4~7月常有鋒面和副高控制或過境,年降水量豐富,土壤很肥沃,是一個種植業大縣,雨天比較多,每月常在15度以上,有利于南方蟲源的遷入。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特別是5-6月平均氣溫偏高,雨日較多,日照不足、陰雨低溫,使稻飛虱、稻縱卷葉螟遷入較早,對稻瘟病、螟蟲、稻飛虱等多種病蟲的發生有利。

2.抗病蟲能力差病蟲源基數大

我國近年來種植的水稻大部分都是優質米品種,產量高,但是抗病蟲能力非常弱。水稻病蟲害經常發生,蟲源的數量多,暖冬時期,病菌和蟲源更易存活。羅山縣近年來油菜、蔬菜種植面積大,全縣蟲源田、橋梁田充足,加之稻草還田,小麥、油菜等免耕栽培,造成螟蟲越冬基數成倍上升。

3.主栽品種抗性較差

近年來,羅山縣雜交水稻普及率達95%以上。從鄉鎮調查數據來看,感病品種面積比達50.5%。特別是對白背飛虱、稻縱卷葉螟無抗性,有利于白背飛虱、稻縱卷葉螟等的種群增長,繁殖倍數高。

4.稻瘟病發生危害呈周期性變化

根據對1980-2005年歷史資料的分析,稻瘟病是羅山縣水稻病蟲害中災變系數最大的一種病蟲災害。稻瘟病常年發生面積變異系數為82.3%。自雜交稻推廣以來,羅山稻瘟病總共出現了4個發病高峰,分別是1983-1985年、1991-1992年、1999-2000年及2004-2005年。近年來雖然推廣水稻品種較多,但抗性普遍較差,加之預防不力,稻瘟病呈大流行態勢,進入又一輪重發周期。2004年、2005年發生面積分別達到1.5萬hm2和1.6萬hm2,雖經大力防治,實際損失仍達4000t以上。稻瘟病病穗率平均為52.5%,最高100%,病情指數平均為41.37,最高為95.50,損失率平均為39.88%,最高為95.0%。平壩地區出現如此嚴重病情,歷年來罕見。

5.紋枯病危害損失嚴重

水稻紋枯病是世界性病害,羅山水稻紋枯病重發頻率高,危害較重。1980-1990年間,水稻紋枯病發生面積1.2萬hm2左右,損失1500t以下,1990-2000年,發病明顯加重,發生面積達1.4萬hm2以上,損失2000t。由于拋秧等輕型栽培技術的推廣,田間種植密度增加,田間小氣候有利于紋枯病發生。2001-2005年,羅山縣紋枯病進一步加重,近年來發病面積達1.5萬hm2以上,損失3000t以上。2004年7月,在官莊鎮甚至出現紋枯病病株率達100%,產量損失70%以上的田塊。

三、防治對策

1.積極引進和推廣種植高產優質抗(耐)蟲品種強化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

種植抗(耐)蟲品種能有效地將害蟲種群數量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大大減少農藥的施用次數和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減少農藥對稻谷和環境的污染。病蟲測報是防治工作的基礎。農業植保部門要及時病蟲的發生預報,制定防治預案和防治對策,爭取病蟲防治主動權,及時控制和撲滅突發性、暴發性和流行性重大病蟲災害。

2.加速推廣低毒高效廣譜低殘留農藥新品種

羅山縣農業勞動者素質低下,對各項植保技術措施的應用起到了嚴重的制約作用。尤其是農藥使用技術落后,仍然使用低工效的工農-16型手動大容量噴霧為主要工具。這樣一來既造成了農藥的大量浪費,又增加了農藥對環境的污染更新落后藥械,提高藥劑的有效利用率,是解決的主要辦法之一。今后要大力推廣泰山型機動噴霧器、PB-16型超低容量噴霧器及衛士牌噴霧器,提高農藥的有效利用率。近年來篩選推廣的新型高效新農藥如“吡蟲啉”、“銳勁特”、“啶蟲脒”、“樂斯本”等,從殺蟲活性、持效性均優于目前大面積使用的“撲虱靈”、“殺蟲單”、“三唑磷”等,是防治水稻害蟲理想的殺蟲劑。

3.科學合理的化學防治打好“三大戰役”

一是搞好秧苗期的水稻病蟲防治工作,減少后期壓力。二是重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挑治葉瘟。三是打好保穗戰役,重點防治穗頸瘟、二代螟蟲和稻稈潛蠅等病蟲危害。

四、結束語

水稻業是羅山縣的經濟支柱產業,本文詳細分析了羅山縣產生病蟲害原因,提出了相應的措施。但是具體實施起來還需要各部門的積極配合,切實把防治方案落到實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病蟲害的發生,減少病蟲害的發展對當地水稻種植的危害,提高當地的水稻種植經濟效益。而萬萬不可只是空喊口號,僅僅把病蟲害防治工作停留在表面,只有腳踏實地的做,才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陸瑞莊,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芻議[J],現代農業科技,2008(11):171-173.

第11篇

關鍵詞:氣候變化;病蟲危害;氣象條件

前言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氣候變化會造成病蟲害危害范圍擴大、病蟲危害程度增大,季節變化較大的地區對農作物病蟲害產生的最主要影響就是冬季越冬和地域性遷徙。因此,氣候環境變化所影響的不僅是人們生存環境,同時也影響著水稻生產。下面我們就提高水稻質量和產量,實現水稻安全生產具體實施策略展開論述。

1 氣候變化對水稻病蟲害產生的影響

通過實際科研結果分析研究發現,外界溫度是水稻病蟲害產生的主要因素,溫度較低的情況下,病蟲害也會停止繁殖生育,也會出現大量死亡,高溫天氣也會造成病蟲害死亡但其死亡面積相對較小,由此可知,高溫或低溫都能夠扼制病蟲害發育發展。

現階段,隨著全球溫室效應的影響,各地普遍存在冬季氣候變暖的情況,這提高了病蟲害過冬創造了一定的生存機會。特別是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氣候回暖,農作物播種時期,病蟲害就會提前出現,這會極大的增加病蟲害的暖孵化率,嚴重危害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再者,降水量也是影響水稻病蟲害發生的又一誘因。例如,降水量較多的時期,大氣濕度較高,這樣就會影響稻縱卷葉螟遷飛能力,從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卷葉螟的繁殖數量,能夠起到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降水量影響病蟲害繁殖的根本原因在于,長期降水會造成蟲卵發霉變質,降低蟲卵的存活率,破壞蟲卵生存環境。通常每年的3、5月份是病蟲害最佳的繁殖時期,其主要原因是該時期降水量較少。同樣,光照也會影響螟蟲類水稻病蟲害的進食、繁育、休息和休眠等內容,這樣也會對螟蟲類水稻病蟲害造成負面影響。

隨著春夏季日照時數的變化,這給病蟲害繁殖發展創造了一定的便利條件。而若是每年3、4月份不能實施水稻種植區域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就會造成稻縱卷葉螟和鉆心蟲危害面積擴大,嚴重影響了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

2 水稻病蟲害的有效防治途徑

針對當前水稻種植方面的需要,我們需要綜合考量頻繁發生的災害性天氣,做好生產實際情況調查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病蟲害預防策略,提升水稻質量和產量。

2.1 培育推廣抗逆性較強的水稻新品種

為了更好的應對逐漸惡劣的氣候變化,更好的滿足我國糧食種植需求,我們應當全面考慮當地種植生產情況,并在高產優質的種植基礎上,積極引進、推廣抗逆性較強的水稻種植品種。優質水稻品種的引進,最好是考慮抗病、抗倒伏等特點,盡量將氣候變化對水稻產量影響降至最低。目前,最為優質的水稻品種就是雜交稻的抗逆性較強,而雜交稻的優質高產的生長優勢,雜交稻能夠更好的適應氣候環境和栽培條件變化。我們應當積極推廣優質水稻品種種植,保證水稻生產安全,提高水稻質量。

2.2 創新并完善水稻育苗拋秧法

常用的塑盤育苗拋秧法在我國較為常見,我國有極大部分地區采用的是這種水稻種植方法,該方法極大的提升糧食的生產產量和質量。近年來,災害性天氣頻繁,受臺風和暴雨的影響水稻育苗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而受拋秧期早期的影響水稻秧苗易受寒潮冷害的巨大影響,也就是說常用的育苗拋秧法已經不適用于大面積的田地生產種植。因此,我們應當不斷進行育苗拋秧法創新和完善。第一,進行盤下肥改進,選用三元復合肥一次性施用,這極大的增添了水稻秧苗根系的活力;第二,改進原有的拋秧育苗法,采用5.0~5.5片苗帶蘗拋秧法,不斷提升水稻秧苗整體素質;第三,選用單穴近距離點拋秧,不斷提升拋秧質量,提升大田秧苗抗逆性。

2.3 綜合防治病蟲害

氣候變化也對病蟲害發育規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受各種災害天氣的影響,水稻病蟲害的危害也更加嚴重。因此,我們應當積極引進抗逆性較強且生命力頑強的水稻培育抗病品種,全面推動優質水稻品種的使用,優化大田栽培技術。積極開展水稻田間調查,做好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提升水稻防治效果,實現水稻增產增收。水稻病蟲害危害應當綜合運用農業防治手段和藥物治理相結合,落實各項水稻栽培技術。

水稻作為種植用戶的主要經濟來源,它是不可替代的農業種植作物。而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工作的忽視,造成了環境氣候條件的日益惡化,水稻種植所受的影響也較大。因此,我們必須要正視氣候變化對水稻病蟲害發展產生的影響,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做好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提升水稻產量。

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和重要經濟來源,水稻種植極為重要。因此,我們要根據水稻病蟲害發展趨勢影響,積極做好各項應對措施,充分考慮到氣候變化條件,貫徹落實水稻病蟲害防治策略。

⒖嘉南祝

[1]張蕾;霍治國;王麗;姜玉英;氣候變化對中國農作物蟲害發生的影響[J];生態學雜志;2012年06期

[2]古贊飛;興國縣氣象因素對水稻病蟲發生及危害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0年10期

[3]張國慶;氣候變化對生物災害發生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年01期

[4]寧祖欣.水稻病蟲害防治措施[J]. 農技服務. 2016(11)

第12篇

本項目的實施目標是,重大病蟲害防治處置率達到90%以上,其中綜合防治比例力爭達到50%以上,農藥使用次數比上年減少1-2次,防治總體效果達到85%以上,病蟲危害總體損失控制在5%以內,單個重大病蟲害危害損失控制在3%以內。

一、計劃落實面積

按照項目實施方案的要求,德惠市計劃落實25000公頃,實際落實25028公頃,分別落實在岔路口鎮8009公頃,朝陽鄉7006公頃,大房身鎮4004公頃,松花江鎮3006公頃,菜園子鎮3003公頃,超額完成計劃指標。

二、培訓指導

從播種前的種子包衣到苗期病蟲害預防和田間病蟲害防治都有專人跟蹤服務、現場指導,突出做好病蟲綜合防治示范區的工作,抓住農時季節召開現場會,以點帶面推動大面積綜合防治技術措施的全面落實,提高農民科技興農的意識。

三、經濟效益

項目計劃單產9634公斤/公頃,比前三年單產8634公斤/公頃挽回損失增產1000公斤/公頃,總產達24085萬公斤,總產值達45286萬元,挽回經濟損失4750萬元。

項目區水稻實際單產(加權平均)9723.61公斤/公頃,比前三年平均單產8634公斤/公頃,挽回損失增產1089.61公斤/公頃,增產幅度12.62%,總產達24350.66萬公斤,按水稻公斤售價1.90元計算,項目區總產值達46266.25萬元,共挽回總產量2727.08萬公斤,挽回經濟損失5181.44 萬元,超額完成各項計劃指標。

四、技術要點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病蟲害預測預報為基礎,優化農業生態環境為中心,以有效地控制病蟲危害和控制農藥殘留為目標,協調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技術措施,大力推廣科學用藥技術,減少化學農藥依賴,努力實現節本增效和可持續控制,把對生態環境(包括天敵在內的非靶標生物)的不良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獲取最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蟲害的優良品種,缽盤育苗、培育壯秧,采取拋擺秧(包括免耕拋秧),合理密植,增施磷、鉀肥,控制氮肥,科學用水,適時露曬田,減少無效分蘗等農業措施,提高水稻抗病蟲害能力,減輕病蟲為害,減少農藥使用。

2.物理防治。利用害蟲成蟲的趨光性,在成蟲發生期于稻田設置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可減輕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害蟲的種群數量,減少雌蟲產卵量,降低蟲源基數。

3.保護和利用天敵。推廣選擇使用對自然天敵殺傷力小的生物農藥或化學農藥,避開自然天敵對農藥的敏感時期,創造適宜自然天敵繁殖的環境等措施,保護天敵,充分利用天敵對有害生物的持續控制作用。

4.加強病蟲害監測與發生預報,提高病蟲預警和防災減災能力。做好病蟲田間調查工作,及時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及時、準確地發出病蟲害情況預報,指導農戶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

5.生物防治。生物農藥在防治農業病蟲害上最主要的優勢是針對性比較強,毒性比較低,對環境友好,特別是昆蟲病毒殺蟲劑。生物農藥釋放到田間,對非靶標害蟲沒有任何影響,能維持田間的生物多樣性,不殺傷天敵,能夠做到安全、無公害。

6.高效、低毒、環保型化學農藥應用技術。根據水稻病蟲害發生實際,依據防治指標、防治適期,選擇對口農藥,實行達標防治;推廣應用高效、安全、低毒農藥,杜絕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采取正確的防治策略,做到能挑治的不普治,能兼治的不專治,提倡合理混配兼治,盡量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和使用量。同時,根據害蟲抗藥性的變化,及時調整農藥使用品種,實施不同作用機理藥劑的輪換交替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莫力| 江川县| 怀集县| 青河县| 炉霍县| 安陆市| 盈江县| 岳普湖县| 乃东县| 武山县| 贡嘎县| 揭东县| 达州市| 三台县| 延川县| 蒙自县| 石渠县| 逊克县| 浦城县| 宝清县| 读书| 阳曲县| 屏东县| 玛曲县| 阆中市| 邵阳市| 黄浦区| 宁晋县| 安康市| 长岭县| 特克斯县| 长宁县| 鹿泉市| 金川县| 繁峙县| 榆中县| 伊金霍洛旗| 江孜县| 上虞市| 西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