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02 08:48:4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音樂課堂中文化內涵的體現,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音樂本身就是一項極具文化內涵的活動,不同的音樂,使我們產生不同的感受。特別是小學階段,作為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時期,小學期間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鑒賞及審美能力,此外,小學音樂課堂也要體現其本質特點。目前,在音樂教學中,音樂以人文為主線,以學科知識為隱線,但不少教師在教學時,往往過分注重知識,而忽略了其中蘊含的人文內涵,使音樂課堂缺少了原本的“音樂味”。還有部分教師過分強調技能,而忽視了音樂本身是一項讓人欣賞,放松的活動。在這里,我以《太陽出來喜洋洋》為例,對如何使音樂課堂更具“音樂味”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全面分析,打通文化、音樂、兒童三者間的內涵
小學音樂都是一些旋律比較簡單、容易學會的歌曲,但是,這些歌曲中也蘊含了深刻的人文內涵,一些最基本的道理。由于小學生智力發展水平不高,生活閱歷不夠,因此,在小學階段,很具“兒童性”。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把文化、音樂及學生的發展特點結合起來,構建更好的音樂課堂呢?這就需要我們全面分析三者之間的內涵,只有先打通了三者之間的關系,才能找準問題實質,對癥下藥。1.從教材中尋找教學著力點以蘇少版四年級音樂教材中的一首歌曲《太陽出來喜洋洋》為例,它是一首山歌,為四川農民們在砍柴時經常吟唱,旋律非常簡單,學起來也十分容易。從歌曲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山民們對勞動、生活以及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清新的音樂中夾雜了比較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襯詞,能夠感受到歌唱者在演唱時的愉悅心情,使其在我們面前更加生動形象,仿佛看到了山民們在山中勞作的景象。在學校的音樂課堂中,如何讓學生體會到歌曲中的山歌味、四川味,并用心體會歌唱者的情感,而后自己進行表演,是學習這首歌時的重點和難點。2.從學生中尋找音樂制高點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都很愛唱歌,并且他們也能把歌唱好。經過幾年的系統學習,他們對這類體裁的歌曲并不陌生,而且很多人還比較喜歡把以前的山歌加上一些現代的流行元素改編而成的歌曲。就這首歌來說,隨著網絡的普及,學生搜集信息十分便捷,多數學生已經提前在網上了解這首歌的具體背景,并已聽過幾遍,他們都覺得這首歌較簡單,很有四川的地方特色。因此,學生學習、演唱的興趣也比較高。這就為我們的改編及翻唱提供了很好的群眾基礎。從學生的學習能力來看,隨著年級升高,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也逐漸增強,他們會逐漸接受民歌,甚至愛上民歌。尤其是近幾年,農村地區出現了很多“草根明星”,如:小沈陽,旭日陽剛等,他們的歌曲傳唱度較廣,學生們喜歡模仿他們的歌。我讓他們鑒賞音樂作品時,有不少學生已經能從音樂的形式、力度,情感等方面進行分析,但也僅僅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他們還是不能把這些感覺運用到實際唱法上。基于以上幾點,我認為音樂課學習的重點之一就是讓學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把歌曲唱出味道,而這需要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肢體等,深刻感受音樂中的內涵,并通過一些視頻更充分地感受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在此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從整體出發,分析學生的整體情況,還應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優勢、不足等,將這些綜合考慮,尋找到本節音樂課的突破口,從而找到文化、音樂與兒童三者之間最好的融合點。
二、從兒童出發,探索歌曲內涵
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注重歌曲本身,還需重視學生對一首歌的主體感受,看他們是否喜歡這首歌并愿意去學習。例如:在學習《太陽出來喜洋洋》時,我先唱了一遍,并帶領大家粗略的學了幾遍,之后我問他們通的感受,大家都說唱完這首歌,感受到了喜悅。我給他們介紹了這首歌的背景后,又問他們為什么四川的山民看到太陽出來會如此高興?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說是因為四川常年多霧潮濕,所以陽光十分珍貴;有的說因為四川是盆地地區,一年有兩百多天是陰雨天,太陽很少;還有的學生說是因為四川人民熱情開朗,所以他們也喜歡陽光。通過學生的回答,我發現他們對這首歌有一定了解,課前都做過功課。本節課上,我把權利交給了學生,并沒有一味地讓他們演唱歌曲本身,而是更多了解歌曲中的內涵,讓他們自己質疑問難,并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看法。為了讓他們在課堂上都有所見解,我提前布置讓他們課下自己去了解這首歌的背景,果然,他們可以站在學生自己的視角上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這節課的問答,我更了解學生們的音樂需求,以及他們在歌曲中所獲得的情感體驗。從搜集資料、課堂學唱的過程中,學生對這首歌有更好的理解,并從中收獲獨特的情感體驗。
三、抓住音樂元素,感悟歌曲特色
在課堂上,可以通過點帶面的方式,讓學生走進歌曲的情境,體會其中所包含的情緒,以此強化他們對歌曲的感受。例如:在歌唱時,我注意讓學生尋找《太陽出來喜洋洋》的節奏,看看有沒有熟悉的節奏,通過這些節奏,我們能想到什么。學生們說道,他們好像看到了崎嶇不平的山路,路上的樹枝擋住了去路,山民們正揮刀砍斷。還有歌曲中的一些波音記號,大家覺得這些波音記號使歌曲更加生動,聽起來輕松愉快。此外,我還讓學生比較這首歌與我們之前所學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有人發現這首歌中有一些獨特的襯詞,使聽起來更具有山歌的特點,還有濃濃的四川地方特色。通過不斷的聆聽與感受,學生對這首歌曲的旋律和情感有了更深了解。音樂教學中的重難點,需要教師一步步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相比老師的強行灌輸知識效率更高,同時,他們也會更積極主動地去探尋新知識。通過發現音樂中獨特的元素,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將感情融入自己的演唱中。
四、整合文化鏈接,激發學生熱情
在學習的過程中,最主要的不是老師教,而是學生愿意學。因此,在音樂課堂上,只有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讓音樂課堂更加生動。通過設計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學習演唱,并發現音樂文化中的“音樂味”。例如: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對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等進行重新設計,最后看哪組的創意最好,最受大家喜愛。有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建議:第一段時放慢速度,表現砍柴人悠閑的情態,第二段時稍微加快速度,表現砍柴人的勇敢,到了第三段可以換個方法,找個領唱者帶領大家一起演唱,第四段時輪唱,用不同的音色表現音樂的變化,到了第五段即大家一起合唱的時候,要注意氣息的變化。同時,由于不同的設計,這首歌呈現出不一樣的效果,賦予了歌曲新的內涵。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吧,每個人都能唱出自己的感覺。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利用已有的資源,讓音樂課堂更加多樣化,使學生都能把注意力放到課堂上,讓他們自由地在音樂中世界中徜徉,體會音樂的魅力。同時,加強學生的參與,也是音樂的特點要求,音樂是一個需要全民參與的活動,想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從中感受到快樂,從而愛上音樂,學會鑒賞音樂。通過學習音樂、演唱音樂,能夠使學生全面發展綜合素質。雖然,現在信息技術很發達,學生可以從網絡上聽到更多歌曲,但小學的音樂課堂依然是他們接受專業的音樂教育,聆聽鑒賞音樂的重要陣地。因此,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課堂教學,抓住音樂教學的本質,從音樂、文化、學生三者出發,找出三者之間的關系,透過兒童的視野,挖掘出音樂中深刻的內涵,把握好音樂中的特色元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體會其中的情感內涵。最后,應該運用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學生愛上音樂課堂。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音樂課堂保持其本真,更具有“音樂味”。
【參考文獻】
[1]鄭芳,葉琳莉.讓音樂味充滿音樂課[J].小學教學參考,2012(06)
[2]李慶如.構建有效的音樂課堂[J].兒童音樂,2013(03)
作者:王蓓 單位:南京市六合區廣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