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29 08:42:0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黨的勝利召開,莊嚴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新時代意味著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意味著我們的社會主義彰顯出強大的自信。5.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這為新形勢下更好秉承文化育人新理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舉措提出更高的要求。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舉措,也是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本質要求。新形勢下不斷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發揮文化的涵養作用,聚焦主題、注重創新,從文化中汲取元素,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文化支撐。
一.高校發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的理論基礎
文化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對于個人行為和精神層面均具有獨特的意義,支配著個人的行為和情感模式,是個人的精神家園。文化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均具有獨特的意義,獨特文化是民族的標實,是社會的精神結構,對國家而言,是文化軟實力的集中體現,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要求人們不斷用文化的力量不斷建設,同時不斷促進文化發展。體現在理論基礎方面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二是大力傳承和弘揚的社會主義優秀價值觀。《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優秀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優秀價值觀。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面對世界范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優秀價值觀,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二.高校發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的現實依據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我們的高校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要堅持不懈培育優良校風和學風,使高校發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要教育引導學生不斷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用優秀文化涵養人心,奠定學生成長奮斗的精神基礎,為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做馬克思主義堅定的信仰者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
三.高校發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的實踐途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為優秀的黨中央就文化建設及意義做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拓展,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發展的新境界,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奠定了基礎。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用社會主義文化滋養人心。同樣,文化育人工作開展要借助于一定的載體和形式才能更好的發揮實際作用,文化育人載體是實現文化育人的中介,才能高效發揮文化育人作用。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意義重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學生自覺維護民族利益、榮譽,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認同并繼承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從而不斷提升自己,同時傳統文化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豐富內心世界,陶冶情操。通過開展社會實踐、專家講座、經典研讀等等,挖掘中華優秀傳統元素涵養人心,通過設立專題項目,引導學生追溯傳統文化,在討論交流學習中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同時要注重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借助于目前比較火的文化類節目,和網絡思政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觀看《朗讀者》《見字如面》《國家寶藏》《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等,同時注重學以致用,開展校園內的朗讀者、見字如面等等,通過開展知識競賽等,擴大學習宣傳面。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優秀價值觀。培育社會主義優秀價值觀,要注重以理想信念教育為優秀,抓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在貫穿結合融入、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落實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形成長效工作機制,使廣大師生自覺將社會主義優秀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導廣大學生做社會主義優秀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組織社會主義優秀價值觀大講堂,邀請專家教師進行宣講,同時借助于黨團日活動,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的情感認同,理論徹底才能服人,才能更好的做踐行者。另外通過志愿活動、社會實踐、學雷鋒活動等等,在學生中營造良好的培育氛圍,為學生搭建平臺,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深化學生對社會主義優秀價值觀的理解和實踐。培育優良學風校風。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當前我們國家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對于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時候都要迫切,對科學知識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黨中央做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就是要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增加國家優秀競爭力。要緊緊圍繞人才培養能力這個優秀人物,在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以學風建設為重點,通過專業思想教育、朋輩輔導、主題班會等等,注重從根源找問題,解決學生的內生動力,積極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風氛圍,同時注重家校聯系,形成育人合力。以點帶面,一個個優良的舍風、班風才能夠匯聚成良好的校風,為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添磚加瓦。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充分發揮文化的涵養和影響作用,在潛移默化中教育人引導人,同時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3].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
作者:張維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