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8 15:51: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糖尿腎病治療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摘要】 目的 探討腎病綜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的有效診治方法。方法 32例患者均取腎活檢明確病理分型,排除糖尿病腎病患者,采用糖皮質激素(強的松片)、環磷酰胺針聯合治療。結果 32例腎病綜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經上述治療后血漿白蛋白上升,24h尿蛋白定量減少,而血糖(空腹、餐后2h血糖)無明顯變化,治療有效。結論 腎病綜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用糖皮質激素聯合治療,取得臨床較好效果,延緩了腎病綜合征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 腎病綜合征;2型糖尿病
本文對32例患者由于發現蛋白尿、血尿、水腫及血糖升高病史不一致,采用腎活檢行病理分析,排除了糖尿病腎病的可能后,均采用糖皮質激素(強的松片)、環磷酰胺針聯合治療以觀察其對血漿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血糖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02年5月~2005年6月收治的32例腎病綜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院后均行血漿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血脂及糖耐量試驗、C-肽胰島素功能測定及腎活檢病理組織免疫診斷,排除了糖尿病腎病,明確診斷為原發腎病綜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男22例,女10例;年齡32~71歲,平均42歲。腎活檢病理免疫組織診斷中:系膜增生性腎炎11例,局灶性腎小球硬化4例,膜型腎小球腎炎6例,系膜毛細血管型腎炎4例,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5例,微小病變型腎病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以下治療:(1)一般治療:有水腫者均限鹽(<3.0g/d)飲食,給予正常量0.8~1.0g/(kg?d)的優質蛋白飲食,并行利尿治療;(2)減少尿蛋白:口服ACEI制劑(洛汀新片10mg,每日2次);(3)糖皮質激素(強的松片)與環磷酰胺針聯合抑制免疫與炎癥反應:其中強的松片1mg/(kg?d)、環磷酰胺針200mg,隔日1次靜滴。出院患者強的松片按規定減量,環磷酰胺針未達到累積量(6.0~8.0g)者改為每月1次,每次1.0g靜滴沖擊治療;(4)采用強的松片,環磷酰胺針聯合治療前,應消除體內感染灶,控制血壓于正常范圍,降血糖藥均使用胰島素針,并盡可能使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糖處于允許范圍之中。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
2 結果
強的松片及環磷酰胺針聯合治療平均時間為90天。其中10例因經濟條件拮據,在院內治療一段時間后出院,在院外門診繼續治療。治療結果見表1。表1 32例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 (略)
3 討論
腎病綜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診斷有賴于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及腎活檢(光鏡、免疫病理和電鏡)綜合分析而確定。其中結節性糖尿病腎小球硬化是糖尿病腎病較特異的形態學依據[1],是區分腎病綜合征與2型糖尿病是否有糖尿病腎病診斷的必要條件。在上述治療過程中,剛開始服用強的松片患者血糖變化較未服用強的松片時升高明顯,尤以餐后2h血糖明顯升高為主。其中有2例出現輕度酮體,經補液降糖后酮體消失,根據血糖升高相應增加胰島素用量,一般1~2周后血糖(包括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反應平穩,同時指導糖尿病患者控制飲食。至8周開始每隔10天減強的松劑量5mg,直到20~30mg開始較長時間的維持量,環磷酰胺累積量7.0~8.0g,至12周后血漿白蛋白上升、24h尿蛋白定量下降較明顯。傳統治療方法中如果患者為糖尿病,禁用糖皮質激素以防血糖升高引起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或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但筆者對腎病綜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強的松片)后少數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并無明顯升高,針對血糖升高的患者,加用胰島素適量后血糖可控制在理想水平。而治療后患者血漿白蛋白明顯上升,24h尿蛋白定量明顯減少,對此類患者的治療將會產生積極作用,說明根據腎活檢病理分型技術診斷是區分糖尿病腎病與腎病綜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的診斷關鍵。治療過程中應密切注意血糖的變化(包括空腹及餐后2h血糖),應定期復查肝功能、血常規,必要時對癥治療;積極預防感染、血栓栓塞,配合主要治療,可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從而可延緩腎病綜合征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提高患者的預后。
[關鍵詞] 糖尿病 糖尿病腎病 飲食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87.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356-01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微血管病并發癥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個主要死亡原因[1]。在美國, DN占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的第一位,在歐洲居第二位。我國DN在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高,據國內初步統計,它是導致終末腎功能衰竭的第二位疾病,占全部透析患者的13.3% ,其數字還在不斷增長[2]。若不及時診斷與治療,最終將出現終末期腎衰竭。在糖尿病腎病的綜合治療中,飲食治療是其重要的治療措施,在糖尿病腎病的各期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1 糖尿病腎病飲食治療原則 臨床和實驗研究均觀察到高蛋白飲食能增加腎小球的灌注和壓力,加重糖尿病所引起的腎血流動力學改變,低蛋白飲食能延緩糖尿病患者腎功能損傷的進程[3]。所以,對于DN患者,除了嚴格控制血糖和血壓外,還需及早實施低蛋白飲食。同時,由于中晚期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均有明顯的必需氨基酸缺乏,而普通飲食蛋白質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低于50% ,難以滿足營養需要,所以外源性補充可使體內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比例失調得到糾正,有利于改善蛋白質合成,也可使含氮代謝產物的生成減少[4]。
根據DN的病程和病理生理演變過程,丹麥學者Mogensen[5]建議把DN分為以下5期:
1期:腎小球高濾過和腎臟肥大期。腎小球濾過率(GFR)高于正常的25%-40%,腎臟體積增大約20%,此期與高血壓水平一致,沒有病理組織學損失,血糖控制后可得到部分緩解。
2期:正常白蛋白尿期。GFR高出正常水平,腎小球病理改變是腎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質增多,運動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升高(大于20μg/min),休息后恢復正常(小于5μg/min)。
3期:早期DN期又稱“持續微量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持續升高20-200μg/min(相當24h尿白蛋白30-300mg),GFR開始下降到正常,出現腎小球結節樣病變和小動脈玻璃樣病變,患者血壓升高。
4期:臨床DN期。特點為持續性大量白蛋白尿(大于200μg/min),GFR持續明顯下降,病理上出現典型的K-W結節。
5期: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期,即尿毒癥期。
根據糖尿病腎病的不同分期,制定不同階段的糖尿病腎病的飲食治療原則。
1.1 腎小球高濾過和腎臟肥大期、正常白蛋白尿期以及微量蛋白尿期 由于常規的檢查方法很難發現最初的腎損害和微量蛋白尿,所以嚴格控制血糖成為這一階段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療,其控制靶目標為糖化血紅蛋白
1.2 臨床腎病期 這時僅靠正常的血糖水平已不能逆轉腎病的進展,嚴格控制血壓成為本期治療重點。24h尿蛋白≤1g時,血壓需控制在130/80mmHg以下,24h尿蛋白>1g時,血壓應需控制在125/75mmHg以下。同時需嚴格執行低蛋白飲食(0.6g/kg?d)和α2酮酸。若腎小球濾過率
1.3 尿毒癥期 此期飲食治療效果已差,需配合臨床治療保證營養需要。分期原則外,建議(尤其是Ⅱ型糖尿病腎病患者)減少碳水化合物的平均攝入量(約50%),以魚、禽肉白色肉類等代替豬、牛肉等紅色肉類(每周進食魚類500-1000g),并加用多不飽和脂肪酸,食用油選擇植物油,最好是橄欖油; 此外,還需重視植物蛋白質的攝入,以及飲料多選用茶和水,鼓勵患者多飲茶。有研究表明,從茶中提取的多酚能抑制系膜增生, 并明顯延長腎小球硬化動物模型的腎存活時間[8]。
2 糖尿病腎病飲食治療方法
2.1 每日總熱量 糖尿病腎病飲食是低脂飲食,要控制總熱量,而糖尿病腎病熱量補充應適當。熱量供應不足,可使腎功能指標血肌酐、尿素等升高。熱量攝入太高,又不利于血糖控制,脂肪可提供的熱量較多,要求低脂飲食。根據患者體重、勞動強度等制定。輕體力勞動者每日125-146kJ/kg;重體力勞動者167kJ/kg。注意這里的體重指理想體重,故對消瘦患者每日熱量的供給相對較寬,而對肥胖患者則相對嚴格。一般以山藥、芋頭等含淀粉高的食物代替主食。可適當多吃粉絲、粉皮等。也可用小麥淀粉蒸饅頭、包子等,既可補充熱量, 又不含蛋白質,不會加重腎臟負擔。
2.2 碳水化合物、脂及蛋白質的分配 三者所提供的熱量應占總熱量的50%-65%、30%-35%、15%。每g糖產生熱為4kcal,然后按熱量換算成三者的熱量,常按1/5(早)、2/5(中)、2/5(晚)三餐分配。
2.2.1 碳水化合物 主要是糖,來源于米、面等主食。以食用高纖維食品為宜。建議選用麥淀粉飲食,因其蛋白含量低,以期節省植物蛋白的攝入用于進食動物蛋白,減少非必需氨基酸,提高必需氨基酸的攝入,改善氮質潴留。
2.2.2 脂肪 避免進食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選用植物油,不用豬油、牛油,少吃油炸食品。
2.2.3 蛋白質 根據患者腎功能而定,糖尿病腎病Ⅱ、IV期蛋白進食量0.8g/(kg?d)或占全日總熱量10%[9],對V期的患者則為0.6g/( kg?d)。同時應注意進食蛋白質的質量,在每日有限的蛋白進食量中盡量用動物蛋白替代植物蛋白。盡量少食植物蛋白,適當限制主食(面粉、大米也含有一定的植物蛋白),可適當補充牛奶、雞蛋白、魚、瘦肉等動物蛋白,使動物性優質蛋白占蛋白質總量的30%-50%。一般說來,患者的血肌酐水平越高,內生肌酐清除率越低,蛋白質攝入控制更應嚴格。
2.3 無機鹽的攝入 糖尿病腎病電解質紊亂以低鈣高磷為常見,所以應重視飲食的高鈣低磷。但是往往含鈣高的食品含磷也很高,所以高鈣低磷飲食強調低磷[10]。糖尿病腎病患者又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及高血壓,故飲食宜清淡。同時應注重血鉀水平,尤其是腎功能不全和(或)應用ACEI、AT受體拮抗劑的患者,避免進食含鉀高的食品。應禁食動物內臟如腦、肝、腎等,少吃南瓜子等干果[11]。
飲食療法是糖尿病腎病治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就糖尿病腎病飲食治療原則以及糖尿病腎病常見的飲食療法進行了闡述。根據糖尿病腎病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飲食治療方法。糖尿病腎病患者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合理地分配飲食,制定合理的飲食治療方案,控制高血糖和高血壓,改善脂肪代謝紊亂,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治療。在堅持飲食治療的同時還要進行臨床治療,這樣更有助于糖尿病腎病的治療。
參考文獻
[1] 任根梅.糖尿病腎病飲食療法新進展[J].中國實用醫藥,2009,6(4):17.
[2] 曹春鑫.糖尿病飲食療法[J].日本醫學介紹,1995,11:498-502.
[3] 李榮芝.心理護理與飲食療法對糖尿病的臨床觀察[J].菏澤醫專學報,2000,3:141-142.
[4] 臧笑難,張俏穎.開展保健飲食療法的體會[J].實用醫技雜志,2005,20:87-88.
[5] Mogensen CE,et al.The diabetic kidney:from hyperfiltra-tion and microalbuminuria to end-stage renal failure[J].Med Clin North Am,2002,72(6):1465-1492.
[6] 方勤.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1999,19(4):239.
[7] 高彥彬,劉銅華.糖尿病腎病中醫診療方案[A].第九次全國中醫糖尿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
[8] 韓家強,宋偉娜,等.低蛋白質飲食療法對臨床期糖尿病腎病的調節作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5,12(12):716-717.
[9] 楊念生,肖海鵬.糖尿病腎病診治新進展2內分泌代謝疾病[J].新醫學,2004,2:53-55.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西藥;綜合治療
【中圖分類號】R58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8-0328-01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也是糖尿病致殘與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國,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目前單純西藥治療糖尿病腎病有一定療效,但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良反應[2]。本文為此具體探討了糖尿病腎病的西藥綜合治療療效情況,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9年6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病人80例,納入標準:符合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無嚴重并發癥;患者同意入選;按Mogensen分期屬臨床腎病期。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0.82±5.21)歲;病程1-15年,平均(8.51±0.65)年。
1.2治療方法:全部病例采用西藥聯合治療,纈沙坦(瑞士諾華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10518)口服,每次80 mg,每日1次;格列喹酮(北京萬輝雙鶴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40258)口服,餐前30分鐘服用,每次30 mg,每日1次;氟伐他汀(瑞士諾華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40217)口服,每次40 mg,每日1次。
1.3療效評價:顯效:尿常規檢查尿蛋白減少大于++;有效:尿常規檢查尿蛋白減少大于+;無效:尿常規檢查尿蛋白較治療前無變化或者增高[3]。同時在治療前后對24小時尿蛋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進行測定。
1.4統計方法: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腎功能指標對比采用t檢驗,P
2結果
2.1臨床總療效:經過治療后,本組患者顯效62例,有效1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6.3%。
2.2腎功能指標對比:治療后本組患者的24小時尿蛋白、BUN、SCr都有明顯下降,與治療前對比有明顯差異(P
3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發癥,隨著人口老化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生率在不斷增高,由此發展而來的糖尿病腎病發生比例也將顯著提高[4]。糖尿病腎病的發生與糖尿病的病程密切相關,與遺傳因素、糖尿病的控制水平、合并高血壓與否及吸煙情況有關。其基本病理改變為腎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質的增生[5]。臨床表現主要有蛋白尿、腎病綜合征、腎功能不全等,為此需要采用西藥綜合治療。
表1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x±s)時間點例數(n)24小時尿蛋白(g/24h)BUN(mmol/L)SCR(μmol/L)治療前803.36±0.247.25±1.23125.96±28.36治療后802.45±0.286.41±0.7292.36±13.23*t6.2514.5699.232P
總之,糖尿病腎病的降脂降糖等西藥聯合治療能夠提高療效,改善臨床腎功能癥狀,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趙宗江,葉傳薏.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思路與方法[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6,7(3):129-132
[2]李小會,董正華.糖尿病腎病病因病機的探討[J].陜西中醫,2005,26(6):552-553
[3]Krolewski AS.Genetic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evidence for major and minor gene effects[J].Kidney Int,2008,55(10):1582-1596
[4]鄭法雷,章有康,陳香美等.腎臟病臨床與進展[M].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88
【關鍵詞】 前列地爾;坎地沙坦;糖尿病腎病蛋白尿;臨床療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9.090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并發癥之一, 屬于糖尿病微血管病變, 早期會發生腎小球濾過功能降低的現象, 致使其有害物質積聚于患者體內, 逐漸發展成為晚期腎功能衰竭[1]。目前, 臨床上尚未明確糖尿病腎病的有效治療方法, 患者一旦出現持續蛋白尿, 其病情則很難逆轉。本院選擇自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間收治的86例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取分組對照方法分析前列地爾聯合坎地沙坦治療糖尿病腎病蛋白尿的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選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86例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86例患者與ADA所頒布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和早期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均相符合, 均存在尿蛋白癥狀。其中, 男45例, 女41例, 年齡47~73歲, 平均年齡(61.16±5.67)歲;體重62~83 kg, 平均體重(75.34±4.65)kg;排除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因其他疾病導致腎臟損害者、年齡75歲者, 86例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86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降糖治療, 即適量運動、控制飲食、使用胰島素或者口服不超過2種臨床常用降糖藥物治療;觀察組采取前列地爾聯合坎地沙坦治療, 即將10 μg前列地爾注射液(本溪恒康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93175)置入100 ml的生理鹽水中給予患者靜脈滴注治療, 同時口服坎地沙坦(重慶圣華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41988), 4 mg/次, 1次/d, 晨起時口服。兩組患者均堅持治療3個月。
1. 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控制水平, 即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 同時記錄其尿蛋白排泄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血肌酐和尿素氮分別為(79.65±8.64)μmol/L和(11.25±3.69)μmol/L, 對照組血肌酐和尿素氮分別為(94.64±11.26)μmol/L和(19.37±3.82)μmol/L,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尿蛋白排泄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為(42.18±19.26)μg/min, 對照組患者尿蛋白排泄率為(143.68± 51.28)μg/min,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尿蛋白可能引發終末期腎病, 是威脅廣大糖尿病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致病因素, 由于早期糖尿病腎病起病比較隱匿且進展相對緩慢, 因此容易被忽視, 而患者一旦步入大量蛋白尿時期, 其腎功能受損進程會驟然加速, 且具有不可逆轉的特征, 其中, 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患者可能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標志, 因此臨床上應給予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患者足夠重視[2]。
目前對于糖尿病腎病蛋白尿的治療, 控制患者血糖、減少蛋白尿和控制血壓水平是延緩其疾病進展的主要方向[3]。經大量臨床研究實踐發現, 糖尿病患者腎小球血流動力學改變與其前列腺素代謝失調相關, 即前列環素同血栓素A2失調。而前列地爾的主要藥物成分是前列腺素E1, 屬于血管活性藥物, 其作用機制為擴張患者腎血管, 對血小板的持續聚集形成抑制作用, 同時還能改善患者腎組織的缺氧現象, 預防其腎小球中形成血栓, 預防其產生抗體, 從而預防患者腎小球硬化, 減少蛋白尿的排泄。另外, 前列腺素E1還可調節患者微循環[4], 在一定病理條件下可高濃度的聚集于患者病變部位, 發揮其藥物靶向作用。而坎地沙坦是第5代非肽類血管緊張素Ⅱ拮抗劑, 具有降低患者末梢血管阻力的作用, 并能刺激血漿腎素活性, 抑制患者腎上腺對醛固酮的分泌, 從而發揮降壓作用[5]。因此前列地爾與坎地沙坦聯合使用, 可有效實現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患者控制血壓、血糖和保護腎功能的治療目標。
綜上所述, 本院在此次研究中發現, 相較于常規降糖治療的對照組, 應用前列地爾聯合坎地沙坦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更佳, 患者腎功能指標控制水平以及尿蛋白排泄率均低于對照組, 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前列地爾聯合坎地沙坦治療糖尿病腎病蛋白尿的臨床療效顯著, 是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患者理想治療藥物。
參考文獻
[1] 劉建平, 劉鳳恩. 前列地爾聯合微球囊經皮血管腔內擴張成形術治療膝下動脈閉塞癥.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 2012, 31(5): 285-290.
[2] 張秀香, 任平香, 王冬梅, 等. 前列地爾對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瘦素和脂聯素的影響. 中國基層醫藥, 2013, 20(2):193-194.
[3] 楊美榮, 牛兆霞, 王玉華. 前列地爾注射液輔助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療效觀察. 中國當代醫藥, 2011, 18(23):66, 69.
[4] 樊敏, 劉伏友, 楊宇, 等. 丹紅注射液聯合前列地爾注射液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觀察. 中南藥學, 2010, 8(3):235-237.
[關鍵詞]普羅布考;糖尿病腎病;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87.1;R692.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7-105-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糖尿病的多種并發癥是威脅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1],如何治療和預防其并發癥是現在臨床急需解決的問題[2]。糖尿病腎病是其并發癥之一,以微血管病變為主要特征,發展下去可以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常規治療是調節飲食、降壓、降糖、保護腎功能、糾正脂代謝紊亂等[3]。尿微量白蛋白是診斷糖尿病腎病的一項重要指標,還能反映患者的微血管病變情況。普羅布考對糖尿病腎病患者有抗炎、抗氧化和降低尿蛋白量的作用,現對其臨床治療效果進行研究,為糖尿病腎病的防治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住院部自2012年10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8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為自愿參加治療。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齡48~79歲,平均(54.6±2.7)歲。所有患者按照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均符合條件,并對所有患者排除了嚴重的重要臟器并發癥、糖尿病急性并發癥、感染和妊娠、哺乳期婦女。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治療方法:(1)調整飲食,對糖尿病腎病患者應低鹽低脂飲食,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按0.8g/(d?kg)計算,并選擇優質蛋白質。(2)降糖,口服藥物根據患者平常用藥習慣選用,一般使用鹽酸吡格列酮片(江蘇德源藥業有限公司,H20110047)(艾汀),每天15~30mg,飯前或飯后服用。對藥物控制不佳的患者盡早使用注射胰島素治療,注意對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選用短效胰島素。(3)降壓,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降壓藥物,對用一種藥物血壓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聯合用藥。(4)降脂,口服阿托伐他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J20070061),每次10mg,每晚1次。(5)抗血小板聚集,選用雙嘧達莫(上海信誼九福藥業有限公司,
H31021011),口服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普羅布考治療,方法是:普羅布考片口服,每次0.5g,2次/日。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
1.3 臨床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FPG、血壓(包括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低密度脂蛋白LDL-C、總膽固醇TC、C反應蛋白CRP和尿微量白蛋白UAER的變化。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1.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治療前后的組內比較及治療后的組間比較分別采用配對t檢驗和兩獨立因素的t檢驗,當P
2 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好轉,血糖、血壓、血脂水平無統計學意義;但觀察組患者的CPR和UAER改善較對照組明顯(P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腎病以微血管病變為主要特征,如果不加以控制,病情發展迅速,很容易導致慢性腎功能不全和慢性腎衰竭[4]。所以其主要治療措施就是早發現、早治療,盡可能的做到早期預防,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一步發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5]。糖尿病腎病患者的各項指標都應控制平穩,現在臨床已有很多藥物能夠較好的控制患者血糖、血壓、血脂水平[6]。長期的蛋白尿是導致腎功能惡化的重要因素,降低蛋白尿的排出量對延緩患者病情有重要意義。
普羅布考早期應用于臨床是作為降脂藥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在研究發現,普羅布考對糖尿病患者的腎臟有保護作用,并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腎臟是對氧化損傷較敏感的臟器,而普羅布考能通過改善機體的氧化應激狀態,調節血脂,減少腎功能損傷,降低患者蛋白尿的排出,緩解糖尿病腎病的病情[7]。
本次研究證實,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實驗室指標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糖、血壓、血脂和尿蛋白量均下降,但觀察組患者比對照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C反應蛋白更接近正常水平(P
[參考文獻]
[1] 張佰玲,李冰,李芳.普羅布考對糖尿病腎病的治療研究[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1,9(4):24-26.
[2] 劉利萍.普羅布考治療糖尿病腎病的實驗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4):20-21.
[3] 朱近悅,宋娟,夏娟,等.普羅布考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106例觀察[J].上海預防醫學,2011,23(2):88-89.
[4] 張佰玲,李冰.普羅布考對糖尿病腎病治療的研究[J].航空航天醫藥,2010(12):2163-2165.
[5] 趙寧,費曉,王鳴,等.普羅布考對糖尿病大鼠腎組織Smads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9(12):1073-1076,I0014.
[6] 富華穎,李廣平,劉長樂,等.普羅布考對糖尿病兔心房重構及心房顫動發生的干預作用[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24):7978-7982.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 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早期糖尿病腎病最重要的現象是尿白蛋白排出量稍高于正常人, 一旦出現臨床蛋白尿, 腎小球功能硬化不可逆轉。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據有關數據統計, 我國的糖尿病患者目前已有9千多萬人, 還有約1.48億人處于糖尿病前期[1], 而在這些患者之中, 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可達到30%左右, 成為人們生命和健康的巨大潛在威脅, 因此, 尋找到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以控制糖尿病腎病患者病情, 減少死亡率, 成為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2008年2月至2013年3月, 河南省汝南縣人民醫院門診處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患者48例, 效果滿意,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組96例糖尿病腎病患者, 其中男55例, 女41例;年齡42~78歲, 平均年齡60歲;病程2~12年。96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確立的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 按照國際公認的Mogensen的DN分期標準, 診斷為Ⅲ期(24 h尿微量白蛋白>30 mg)和Ⅳ期(24 h尿蛋白定量>0.5 g), 即是早期DN和臨床DN, 排除肝功能異常、心力衰竭、原發性高血壓等引起的尿蛋白增多。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 每組48例, 對照組男28例, 女20例, 年齡42~76歲, 病程2~11年;治療組男27例, 女21例, 年齡43~78歲, 病程3~12年, 對兩組患者年齡、病程、性別及治療前指標等各方面進行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和治療組均給予西藥控制血糖, 以患者的血糖水平使用一定劑量的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 均給予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纈沙坦膠囊, 口服80 mg/d, 伴高血脂者, 給予其他汀類降脂藥。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配合中醫治療, 以黃芪、山藥各15 g、五味子10 g、枸杞20 g、甘草3 g、熟地20 g、玉米須30 g、川穹10 g、沙苑子15 g、丹參20 g為基本方, 畏寒者加肉桂、烏藥, 有淤血跡象者加桃仁、紅花, 水腫者加茯苓、車前子, 水煎口服, 1劑/d分三次服用。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四個療程之后, 對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等指標進行測定, 以結果分析來判定療效。
1. 3 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治療慢性腎炎的有關內容[2], 制定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DN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或消失, 24 h尿蛋白定量減少≥60%;有效:臨床癥狀有好轉, 24 h尿蛋白定量減少≥30%;無效:臨床癥狀及癥體無改善, 24 h尿蛋白定量減少
1. 4 統計學方法 通過用SPSS11.0軟件對結果進行檢驗, P
2 結果
四個療程之后, 對兩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等指標進行測定, 對治療組治療后的各項指標與對照組治療后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 其中治療組24h尿蛋白定量從治療前1.77 g/24 h左右下降到0.85 g/24 h左右, 對照組從治療前1.77 g/24 h左右下降到1.57 g/24 h左右,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根據相關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判定, 治療組顯效32例, 總有效率89.6%, 對照組顯效9例, 總有效率60.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慢性腎衰竭的常見病因, 目前的相關資料表明, 它還是成人慢性腎臟功能衰竭病因中最重要的單一因素[3]。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理目前尚未完全闡明, 在研究過程中, 已知的危險因素有腎血液動力異常、糖化終產物形成以及遺傳因素, 其中腎血液動力學異常又被認為可能是使動因素[4], 目前對糖尿病腎病進行治療時, 采用的多是嚴格控制血糖、血壓以及患者飲食等。
中醫認為, 糖尿病腎病屬于消渴、水腫、虛勞范疇, 主要病機是腎陰虧虛, 病變涉及肺、脾, “諸濕腫滿, 皆屬于脾”, 因此, 治療的關鍵是益氣養陰、活血通絡。中藥處方中黃芪益氣健脾, 五味子、枸杞滋陰補腎, 玉米須增強利尿, 沙苑子溫陽補腎, 山藥降壓降糖, 丹參有活血化瘀作用, 甘草調和諸藥。經過本組96例糖尿病腎病患者臨床觀察, 治療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89.6%, 明顯高于對照組, 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比單一的西藥治療有明顯優勢, 值得進一步臨床應用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何海東, 徐旭東.糖尿病腎病患者胃腸激素測定及其臨床意義.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3 (1):64-6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156-168.
【關鍵詞】 糖尿病腎病;聯合治療;臨床療效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常見病變, 腎臟微血管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好發部位[1]。該病是糖尿病患者晚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幾年, 醫學界的不斷發展, 糖尿病治療方法和技巧不斷提高, 死于糖尿病急性并發癥者數量逐年減少, 患者生活治療提高, 壽命延長, 然而該病的各種慢性并發癥, 近幾年呈現上升趨勢, 腎病是其一。本研究中, 作者通過臨床比較得出:應用前列地爾聯合纈沙坦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療效顯著,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內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中選取60例, 年齡在22~67歲之間, 平均(45.62±5.23)歲, 其中男38例, 女22例, 病程4~247個月, 平均病程( 32.71±8. 14)個月, 所選病例均符《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采用隨機化原則分為實驗組, 30例, 對照組, 30例, 兩組在病癥分型, 性別, 年齡構成比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糖尿病基礎治療(控制飲食, 適量運動, 使用胰島素或2 種以內口服藥物降糖), 在此基礎上, 治療組給予前列地爾注射液 20 μg加入生理鹽水100 ml靜脈滴注, 1次/d;并予纈沙坦80 mg。1次/d口服;對照組給予前列地爾注射液治療20 μg加入生理鹽水100 ml靜脈滴注, 1次/d;其他臨床癥狀除給予上述藥物治療外均相同對癥處理;周期均為, 4周/療程。
1. 3 療效標準與判斷 計算各指標的改善百分率(治療后值-治療前值) /治療前值×100% );顯效:血糖、尿蛋白排泄率改善度達到75%以上;有效:糖、尿蛋白排泄率改善度達到30%或者以上;無效: 糖、尿蛋白排泄率改善度未達到30%。
總有效率= (顯效例數+有效病例數) /總病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對觀察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總有效率采用χ2檢測, P
2 結果
2. 1 治療2療程后實驗組顯效18例, 無效6例, 總有效率80%;對照組顯效12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副作用比較 實驗組副作用較對照組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患者全身微血管病變的主要表現。當出現微量蛋白尿時, 表明此時患者的腎功能已受到損害[2]。據有關資料報道, 當糖尿病患者的腎小球發生病變時, 患者腎功能可發生不可阻擋的惡化, 只是在患者血糖和血壓控制良好的情況下, 惡化速度可以減緩而已, 最終難以逃脫惡化的魔抓。只有積極、有效地控制蛋白尿才是治療該病的關鍵所在。經相關研究證明, 應用ARB可起到很好地保護糖尿病腎病腎功能的作用。前列地爾具有擴張腎血管, 增加腎血流量和防止腎小球內血栓形成的積極作用, 同時也具有減少蛋白尿和保護腎功能的良好作用。
前列地爾是廣泛存在于人體內的生物活性物質, 其主要功能有:①改善血液動力學[3], 擴張血管, 降低外周阻力;②抑制血小板凝集, 促進血小板逆轉;③激活脂肪動員, 降低血脂和血黏度;④刺激血管內皮細胞產生t-PA, 具有溶栓作用;纈沙坦主要用于治療各種類型高血壓, 同時對心腦腎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纈沙坦是一種血管緊張素Ⅱ(AT1)受體拮抗劑, 藥理作用:選擇性地作用于AT1受體亞型, 阻斷AngⅡ與AT1受體的結合, 從而抑制血管收縮和醛固酮的釋放, 產生很好的降壓作用。該藥對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沒有抑制作用, 也不影響體內緩激肽水平, 該藥最顯著的優點是導致咳嗽的副作用較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2療程后實驗組顯效18例, 無效6例, 總有效率80%;對照組顯效12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66.7%;實驗組副作用較對照組少。從而表明, 應用前列地爾聯合纈沙坦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療效顯著, 無明顯不良反應, 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鄧莉莉, 韓顯文.前列地爾聯合厄貝沙坦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觀察.現代醫藥衛生, 2011, 27(1):13-15.
[2] 鐘春梅, 李正良, 廖常冰.前列地爾聯合纈沙坦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臨床觀察.當代醫學, 2011, 17(36):141-142.
[3] 張金華.前列地爾注射液聯合纈沙坦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2, 6(20):83-84.
[4] 李玥, 韋小玲.前列地爾聯合纈沙坦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效果觀察.中國醫藥導報, 2013, 10(6):73-76.
關鍵詞: 糖尿病腎病 蛋白尿中西醫結合治療透析前治療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1)05-0026-02
1資料與方法
1.1診斷標準
(1)有明確的糖尿病病史,符合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1](2)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異常。(3)腎功能可正常或腎功能不全未達透析標準。(4)所有病例均排除其他慢性疾病及原發腎臟疾病引起的腎功能不全及尿蛋白增加。(5)排除心力衰竭,感染,發熱或藥物的影響。
1.2一般資料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尿蛋白化驗、血液生化、雙腎超聲等檢查結果,均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共5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33例和對照組23例。治療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齡58.4歲(28~76歲),糖尿病病史平均11.3年(5~17年);糖尿病腎病病程平均3.6年(半年~5年),合并視網膜病變23例;對照組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齡57.6歲(36~72歲),糖尿病病史平均10.6年(6~15年);糖尿病腎病病程平均3.8年(1年~5年),合并視網膜病變17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經統計學檢驗具有可比性(P>0.05)。
1.3治療方法
1.3.1一般治療 兩組病例均嚴格糖尿病飲食,同時給低蛋白精蛋白飲食(0.6~0.8g/kg-d),糾正酸堿失衡維持電解質平衡,控制血壓平穩,繼續使用原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腎功能不全的加服尿毒清沖劑(無糖型)排毒,每次一包,每日4次,晚間一次2包。腎功能不全達到氮質血癥期的給尿毒清沖劑3包 泡150ML溫水灌腸,每日2次。
1.3.2對照組方案 一般治療基礎上, 加服腎炎康復片 3 片 每日3次,2周為一療程,間隔2周進行第二療。
13.3治療組方案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配合口服ACEI類藥物+中藥治療。其中ACEI藥物選伊那普利、貝那普利之一10~20mg 口服 每日一次 長期使用,中藥口服益腎化濕顆粒2周為一療程,間隔2周進行第二療。經過3個月治療后統計療效。其中治療組有1例病情加重而行血液透析的不做統計。
1.4療效標準
療效標準擬定1 臨床控制:24h尿蛋白及β2微球蛋白(β2-MG)正常者;2 顯效:24h尿蛋白較治療前下降≥40%者,腎功能回復 SCR≥100 µmol/L;3 有效:24h尿蛋白較治療前下降
2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比較:治療組治療后,24h尿蛋白明顯減少,血肌酐、尿素氮顯著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兩組比較,糖尿病腎病出現蛋白尿后腎功能將不可逆地進行性下降,[2]尿毒清灌腸治療對腎功能不全氮質血癥期有明顯療效,腎炎康復片對改善腎有效灌注延緩腎衰進程有一定幫助,但不能改善糖尿病腎病的蛋白漏出,ACEI類藥結合益腎化濕顆粒治療能有效改善腎有效灌注水平,同時控制糖尿病腎病尿蛋白的增加,治療組在減少尿蛋白、改善腎功能方面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3討論
糖尿病狀態下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異常活躍,腎小球血流動力學紊亂,尤其是腎小球高灌注、高壓力和高濾過在糖尿病腎病的形成中起關鍵作用。糖尿病腎小球濾過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腎小球入球小動脈阻力降低,而其出球小動脈的阻力相對增加,從而使腎小球濾過壓增高,出現腎小球高濾過現象。[3]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和低蛋白飲食治療血壓正常的糖尿病大鼠能顯著降低腎小球內高壓力及高濾過狀態,2型糖尿病蛋白尿發生率高達56%, 2 型糖尿病占全部糖尿病的90%以上,因此 2 型糖尿病患者的 DN 占主導地位,由此導致的腎功能衰竭也迅速上升。微量白蛋白尿是診斷早期 DN 的主要指標[4],目前許多學者認為對血壓正常的早期糖尿病患者即應使用 ACEI 治療,這樣可以保護患者的腎功能。有人對血壓正常,白蛋白尿正常(AER
參考文獻
[1]許曼音,陸廣華,陳明道.糖尿病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423-425.
[2]王海燕.腎臟病學.第二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958.
[3]White KE. research into the glomerular podocyte-is it relevant to diabetic nephropathy[J].Diabet Med,2006,23:715-719
【關鍵詞】 糖尿病; 慢性并發癥; 致殘率; 死亡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78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它與遺傳因素、免疫因素、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相關,因胰島分泌和(或)胰島素作用缺陷引發糖、蛋白質、脂肪以及水和電解質紊亂,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身心痛苦[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也隨之增加,成為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疾病。而糖尿病并發癥所涉范圍之廣,后果之嚴重也越來越引起醫生和患者的重視,糖尿病治療則以糾正代謝紊亂、消除癥狀,避免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延長患者壽命,降低病死率,同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目標[1]。因此,掌握糖尿病并發癥并積極予以防治,對于提高糖尿病治療整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4例存在慢性并發癥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各種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治療方法及效果進行分析、評價,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08年6月-2011年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均依據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診斷為糖尿病[2]。其中男79例,女45例;年齡21~84歲,平均年齡(60.2±12.5)歲;病程1~38年,平均(11±5)年。1型糖尿病患19例,2型糖尿病105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發生情況:高血壓29例,高脂血癥26例,冠心病19例,外周大血管病變5例,腦梗死18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28例,糖尿病腎病31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25例,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9例;糖尿病足11例。部分患者合并兩種或以上并發癥。
1.2 治療方法
1.2.1 大血管病變 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腦梗死均屬于糖尿病大血管病變范疇,肥胖、高血壓、脂代謝異常等在糖尿病患者中發病率較普通人群高,而這些因素又是動脈硬化的易患因素,當動脈硬化侵犯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等即可引起冠心病及腦血管疾病。對高血壓患者應用利尿劑和(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進行治療;高脂血癥患者選用他汀類改善血脂水平,同時應用貝特類藥物降低甘油三酯;冠心病和外周大血管病變患者則可選用鈣拮抗劑進行治療,腦梗死患者應用人尿激肽原酶如尤瑞克林予以治療。
1.2.2 微血管病變 微血管病變是糖尿病的特異性并發癥,臨床最為常見的是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臨床常見于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其治療方法目前多以減少尿蛋白和保護腎臟功能為主[3]。目前,前列腺素El和新型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藥(ARB)常用于治療糖尿病腎病,通過增加腎血流量,降低腎小球毛細血管內壓,從而實現延緩糖尿病腎病病情發展的目的。羥苯磺酸鈣是目前臨床預防和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較為理想的藥物[4],它能夠改善視網膜的微循環,抑制血栓形成,減少失明的發生。
1.2.3 神經系統并發癥 其發生機制涉及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免疫機制以及生長因子不足等。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周圍神經病變、自主神經病變,其中以周圍神經病變最為常見。酚妥拉明、山莨菪堿可通過不同的作用機制達到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從而對神經病變起到治療作用。
1.2.4 糖尿病足 早期表現為足部畸形、皮膚干燥等,繼續發展可出現足部潰瘍、壞疽,常為挽救生命而截肢。其患病因素與機體免疫力、感染因素相關,臨床治療應依據病原學檢查結果以及藥敏試驗結果,選取有效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以及時控制病情,減輕患者的病痛[5]。
1.2.5 綜合防治 對于糖尿病患者除了進行藥物治療,還應加強飲食、運動療法,對不同的患者采取個體化的飲食計劃,綜合考慮患者的體重、年齡、病情控制情況、并發癥種類等多因素,制定營養均衡、粗細糧搭配的合理飲食方案;同時要注意低鹽飲食、限制煙酒。在合理膳食配合的基礎上,還應鼓勵患者參與運動治療,針對不同的并發癥選取適合患者的運動方法。指導患者自我監測血糖,并對患者進行糖尿病知識的宣傳教育。通過上述各項措施的綜合作用,實現對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防治。
2 結果
本組124例糖尿病患者中,致殘6例(4.8%),來源于糖尿病并發腦梗死3例,糖尿病足2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引起失明1例;死亡5例(4.0%),死亡原因主要為腦梗死、感染性休克、心臟猝死。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因體內胰島素缺乏或相對缺乏而引起的慢性代謝障礙性疾病,由于其早期癥狀并不明顯,不易被發現。若長時間未能及時發現并給予治療,持續的高血糖可導致糖尿病患者各器官功能損害,引起各種并發癥,以眼病、心血管病、神經系統病變、腎病尤為突出,嚴重者可導致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致死率和致殘率較高[5-6]。因此,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積極的防治更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124例糖尿病患者的并發癥情況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對其治療措施及效果予以了分析。研究中發現,本組中糖尿病患者并發癥主要分為大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神經系統并發癥、糖尿病足四個方面,大血管病變主要表現為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外周大血管病變、腦梗死;微血管病變包括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神經系統并發癥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為主,同時也存在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病例;糖尿病足亦在本組患者并發癥中占有相當高的比例(8.9%)。通過綜合治療措施,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并發癥情況控制滿意,其中致殘率4.8%,死亡率4.0%,二者均控制在較低水平,且死亡病例并非均因糖尿病而死亡,可見本研究的綜合防治措施對于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防治積極有效。
綜上所述,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發病率較高,如不及時予以救治,后果嚴重。它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積極控制如血糖等可控因素,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有效的手段。早期、科學、合理的綜合治療措施能夠有效干預糖尿病并發癥的相關因素,對于糖尿病慢性并發癥起到積極有效的防治作用。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49-650.
[2] WHO專家.關于糖尿病的新診斷標準與分型[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0,8(1):5-6.
[3] 許娟,亓文波.糖尿病腎病的腎小管損傷研究進展[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08,3(28):123.
[4] 魏穎.糖尿病并發癥36例臨床治療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2,21(7):85-86.
[5] 王穩,鄒秀蘭.287例2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分析及降低慢性并發癥患病率對策的研究[J].中華綜合醫學雜志,2004,6(1):4-5.
【關鍵詞】 糖尿病腎病;銀杏葉;洛汀新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mbined curative effect of the ginkgo leaf and benazepril on the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DN).[Method]Ninety patients with the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DN)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single group(n=45,the ginkgo leaf injection 20ml,once a day for 3 months)and combined group(n=45,added benazepril 10mg,once a day for 3 months).The changes in 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 and 24hour urinary microalbum inuria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Hba1c remained unchanged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 treatment,urinary microalbum inuria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a more profound reduction was achieved after the combined treatment(P<0.01).[Conclusion]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the ginkgo leaf injection and benazepril has effects of decreasing the level of urinary microalbum inuria on the early DN.
Key words:diabetic nephropathy;the ginkgo leaf;benazepril
糖尿病腎病是一種慢性代謝障礙性疾病,其發病率隨著糖尿病患病人數的增加也逐年增加,是糖尿病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對9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治療,旨在為治療糖尿病腎病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04年5月至2007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90例,男性42例,女性48例,年齡61~88歲,平均(66.7±13.8)歲,均符合1999年 WHO糖尿病診斷標準,且符合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Mogensen分期標準)[1],全部患者均處在 ⅡⅢ期糖尿病腎病階段[2],其尿微量蛋白排出量在30~300mg/24h之間,隨機將患者分為銀杏葉組和銀杏葉聯合洛汀新組(聯用組)各45例,合并高血壓、高血脂、感染、出血性疾病及嚴重心、肝、腎疾病者均不納入本研究。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血糖水平及糖尿病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全部病例均進行常規治療:糖尿病健康教育、飲食控制、運動療法,并根據病情口服降糖藥或應用胰島素降糖治療,使空腹血糖穩定于7.0mmol/L左右,血壓均處于正常水平。本文選用銀杏葉制劑(山西泰盛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雪樂通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鹽水25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共14d;聯用組則在銀杏葉的基礎上加用洛汀新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藥物成分為苯那普利)10mg,1日1次,并觀察血壓情況。其中有兩例用藥過程中出現輕度頭暈,觀察3d后癥狀緩解,繼用。治療全程每4周復查腎功能、肝功能,正常者繼用。總療程為三個月,觀察治療前后的24h尿微量蛋白定量、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變化。尿微量蛋白測定:收集患者24h尿液,不加防腐劑,均勻混合,記錄尿量,留取10ml,送檢測定微量尿蛋白含量,兩周內連續測3次,取均值。用尿微量白蛋白分析儀測定,采用免疫比濁法。糖化血紅蛋白測定采用金標定量檢測法,多功能全定量金標檢測儀:NycoCarberⅡ(挪威)。血糖采用美國強生公司血糖儀測定。
1.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檢驗,組間比較采用成組設計的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轉貼于
2 結果
經治療3個月后,兩組的24h尿微量蛋白排出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以聯用組下降更為明顯(P<0.01);而糖化血紅蛋白在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且兩組間比較差異也無顯著性(P>0.05),見表1。表1 兩組治療前后尿微量白蛋白與糖化血紅蛋白比較(略)
3 討論
本次觀察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礎上,著重針對上述提及的可能機制(RAS系統AngⅡ、血液高凝狀態、氧自由基失衡等),選用了銀杏葉聯合洛汀新治療糖尿病腎病(早期),發現療效顯著。分析因素可能有:(一)雪樂通是銀杏葉的提取物,有效成分是銀杏總黃酮和雙嘧達莫[3]。其中黃酮作用可提高血清及腎組織超氧化物岐化酶及谷胱甘肽過氧化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減輕腎小球基底膜及基質增生,從而減輕腎損害;而雙嘧達莫能改善血液黏度,在抗氧化和改善高凝狀態方面發揮治療作用。(二)ACEI制劑作用于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水平,通過減少AngⅡ的生成,減少緩激肽降解,提高血管緊張素水平等機制,擴張血管(擴張出球小動脈強于入球小動脈),有效降低腎小球內高壓、高灌注、高濾過狀態,從而降低膜的通透性,減少蛋白尿。洛汀新作為一種長效的ACEI制劑,在24h內能平穩起效,1日1次服用方便,且為肝腎雙通道排泄,安全價優,尤其對老年人,可以避免血壓波動過大而造成心腦缺血。另據報道,ACEI還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4],故兩者在糖尿病腎病的治療上相輔相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Mogensen CE.Diabetes nephropathy:evidence for renoprotection and practice [J].Heart,2000,84(suppl.1):26.
[2]葉任高.內科學[M] .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807.
方法:將我科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住的糖尿病腎病患者7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對照組30例,兩組患者均采用基礎治療(包括控制血糖、血壓、血脂),限制飲食,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金水寶膠囊5粒,3次/d口服,2個月為1個療程。觀察兩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伴隨癥狀等的變化。
結果:治療組患者生化指標及臨床癥狀均明顯改善,總有效率(87.5%),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結論:金水寶膠囊治療糖尿病腎病臨床效果顯著,對阻止和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減少糖尿病終末期腎衰的發生具有較好的作用。
關鍵詞:金水寶膠囊糖尿病腎病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3-0271-01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也是造成晚期腎功能衰竭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如何保護腎功能、減少尿蛋白,是其治療的關鍵問題。金水寶膠囊主要成分是冬蟲夏草菌粉,其主要功效為補益肺腎,秘精益氣,多用于肺腎兩虛,精氣不足。為此我們使用金水寶膠囊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治療和對比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基礎治療(包括控制血糖、血壓、血脂),限制飲食中的蛋白質量為0.8g/(kg/d),治療組給予金水寶膠囊5粒,3次/d口服,2個月為1個療程,觀察2個療程。對照組無上述治療。
1.3觀察項目。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伴隨癥狀(全身乏力、下肢浮腫、腰膝酸軟)。
1.4療效標準。參照1993年衛生部藥政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所制定的療效標準評定。
1.5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2兩組治療后臨床伴隨癥狀療效比較。治療組患者全身乏力、下肢浮腫、腰膝酸軟癥狀明顯緩解,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關鍵詞】 依那普利;替米沙坦;糖尿病早期腎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0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631-02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DM)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癥之一,在西方國家糖尿病腎病已成為ESRD的主要原因[1]。近幾年我國的發病率亦呈上升趨勢,已經成為終末期腎病(ESRD)的首要原因。在腎病早期進行干預治療能阻止ESRD的發生。通過依那普利聯合替米沙坦治療對UAER等指標的改善,分析依那普利聯合替米沙坦治療早期DN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合并糖尿病早期腎病的2型糖尿病105例患者,均為我院住院或門診長期隨訪的2型DM患者,其中男53例,女52例,年齡41-66,均齡48歲,病程4-17年。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2型DM診斷標準。依據該標準,早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為30-200ug/min;近期血糖控制為空腹血糖
1.2 方法 各組均采用原有的糖尿病治療方案不變,注射胰島素、口服降糖藥使空腹血糖維持在3.8-7.1mmol/L。隨機分為3組各35人,分別為依那普利組、替米沙坦組及聯合治療組(依那普利聯合替米沙坦)。依那普利組給予依那普利10mg/d治療;替米沙坦組給予替米沙坦80mg/d治療;聯合治療組給予依那普利10mg/d和替米沙坦80mg/d治療,用藥時間都在早餐前30min用藥。治療時間為14周。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3組MAP、FBG、UAER、BUN、SCR水平。各組間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綜合治療方法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做統計學處理,計量指標用(χ±s)表示,各組治療前后及組間對照用t檢驗,P
2 結 果
依那普利組和替米沙坦組MAP、UAER比治療前降低(P
3 討 論
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導致的腎小球硬化,是引起ESRD并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發病機制復雜,因高血糖環境下微血管病變所致,RAAS的異常激活在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血管緊張素Ⅱ(AngⅡ)。RAAS可引起血壓升高,腎小球內壓力增高,以致于蛋白尿及腎臟硬化、纖維化、且促使炎癥介質和纖維化介質的釋放,加速腎臟病變速度[2]。研究表明AngⅡ對腎小球細胞轉型、小管細胞增生、尿蛋白的排出方面的作用,可能通過AT2R而發揮功效,因此AT1RA也不能完全阻止AngⅡ的作用,故此類藥物聯合應用具有很好的效應。本研究表明在依那普利、替米沙坦和聯合治療組3組間治療前后FBG、BUN、SCR均無顯著性差異,而3組MAP治療后較治療前均顯著下降,聯合治療組與依那普利、替米沙坦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3組UAER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有顯著下降,且聯合治療組UAER下降幅度明顯大于依那普利和替米沙坦組,這說明聯合治療具有降低血壓和減少UAER的作用。這一結果說明依那普利聯合替米沙坦治療2型糖尿病早期腎病比單一用藥更能有效減少UAER,延緩2型糖尿病早期腎病的發展,起到對腎功能的保護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