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1 16:07: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導演職稱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奔跑吧兄弟》傳播特性粉絲效應營銷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衛視于2014年10月推出的一檔大型戶外競技真人秀節目,一經播出收視率便居高不下。該節目引進韓國版《Running Man》,并由浙江衛視和韓國《Running Man》主創團隊聯合制作而成。
《奔跑吧兄弟》是繼《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等節目之后,我國內地電視臺又一次引進韓國的電視節目。與韓國版《Running Man》相比,《奔跑吧兄弟》在保留原節目固定游戲環節的同時也融入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元素在其中,比如《白蛇傳》等故事情節。節目從開播起便引起高度關注,至2015年1月16日第一季收官,連續15周拿下周五綜藝節目收視第一的寶座。
一、《奔跑吧兄弟》的傳播特性
1、創意獨特,故事性強
《奔跑吧兄弟》改變了以往中國戶外節目慣有的闖關形式,每期以不同的故事情節為主線,分小組進行比賽,獲勝一方獲得寶物或獎品。節目中的撕名牌環節是其標志性項目,節目播出后廣受歡迎,并在現實生活中不斷被模仿。《奔跑吧兄弟》冒險與益智相結合,整個節目幾乎沒有完整的臺本,每一集只有一個整體的構思,是在半策劃半發揮地進行,這是節目的一大看點,即使是導演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隨機性很大,這也是真人秀節目的“真實性”所在。在整個節目中笑料百出,嘉賓也毫不避諱在鏡頭面前暴露自己的丑態,還原了一個個更親民、更接地氣的明星形象。這種真實的表現手法最近幾年在電視屏幕中大獲成功,例如《爸爸去哪兒》、《花兒與少年》等,原因在于,相比較以往明星“修飾”過的形象,觀眾更愿意看到一個去掉光環的、真實的明星呈現在自己面前。可以說《奔跑吧兄弟》顛覆了觀眾對傳統戶外競技綜藝節目的印象。
《奔跑吧兄弟》的成功之處還在于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整個節目隨處都在設置懸念,改變了娛樂節目只為博觀眾一笑的目的,而是在講述故事,吊足觀眾胃口的同時,將觀眾引入到故事情節中來,讓觀眾一起參與到劇情中。嘉賓在節目中的比賽并不是毫無目的的,而是為了完成某項任務,讓整個故事更加完整。一期節目大約90分鐘,也就是一部普通電影的時長,在整部“電影”中有競爭,有懸念,有猜疑,有勵志,有笑點,不到最后一刻,永遠不知道最后的結局。再加上后期制作中音效、字幕、鏡頭剪輯的處理,使整個“故事”緊湊、搞笑,具有故事性和懸疑性,充分調動了觀眾的好奇心和觀看欲望。節目中心策劃推廣部主任王征宇說:“全片采用了大量的電影、電視劇的剪輯手法,通過各種倒敘和插敘的表現,懸念感和邏輯性會更強。這也是韓國版《Running Man》節目的精髓,這種獨特的敘事結構在之前的國內綜藝節目中是前所未有的。”①
2、成員特點鮮明,吸引觀眾眼球
網上流傳著一個段子:“鄧超的數學陳赫的腰,祖藍的大笑baby的嬌,少林寶強會功夫,黑牛李晨體格好,鄭愷一屁全撂倒。”在這個段子里傳神地描繪了七名成員的特征以及在節目里給人印象深刻的表現。可以說,節目組選取明星時也煞費苦心,每個成員都有自身的特點,或幽默搞笑,或百變賣萌,或力大如牛,或嬌柔可愛,所有成員在節目中都發揮了各自的優勢與特點,隨著節目的進行,七名成員的特點也越發鮮明,例如王寶強招牌表情“傻笑”,陳赫被封“撒嬌王”,Angelababy的女神形象等等。有了鮮明特點,在節目前期宣傳中便可以“大做文章”,播出后期可跟進宣傳,吸引觀眾眼球,聚集更多粉絲觀看。
作為真人秀節目,看點就在于將明星安置在陌生的環境中,讓其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看明星的真實表現。不僅考驗明星的體格,也在考驗明星在游戲中的情商和智商,要求明星在節目中能夠放得開,大膽玩。可以說,《奔跑吧兄弟》完美的消費了明星,也將明星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在觀眾眼前。不矯情、不做作,告別刻意煽情,突破宣傳個人魅力的無底線“秀”的怪圈,注重明星在競技中的真實表現,讓觀眾眼前一亮。比如一向以女神形象出鏡的Angelababy在節目中素顏亮相,一時在網上大獲好評,拉近了明星與觀眾的距離。作為娛樂節目,最重要的就是要搞笑,而這一點,《奔跑吧兄弟》表現得淋漓盡致,除了后期的搞笑字幕之外,演員的出色表現功不可沒。表情夸張,語言詼諧,各種搞笑動作貫穿其中,觀眾在看節目時笑聲不斷。根據傳播學中的使用與滿足理論,電視節目的功能之一是心緒轉換功能,《奔跑吧兄弟》正是在觀眾結束一周工作后的周五晚上播出,輕松搞笑的娛樂風格深得人心。
3、大制作、高投入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衛視節目中心與韓國SBS團隊聯合制作,韓國版《Running Man》本身就是高投入的節目,在韓國頗具人氣,遠赴北京、香港、泰國等地,在設施及布置上也是“毫不吝嗇”。在制作與投入上,中國版《奔跑吧兄弟》比韓國版《Running Man》有過之而無不及。據節目組介紹,中國版《奔跑吧兄弟》特地邀請了兩位韓國“大拿”加盟節目,其中一位是紅遍亞洲的《來自星星的你》的主編劇。韓國團隊在前五期盡全力為《奔跑吧兄弟》保駕護航,不僅全員參與前期節目錄制,并在后期制作中把關,首期節目便是由韓國導演曹孝鎮親自剪輯的。除了導演、編劇,韓國版《Running Man》的七位明星也加入其中,在節目中與中國“跑男”展開激烈的撕名牌項目,賺足了中韓觀眾的眼球。
后期制作的精良也是《奔跑吧兄弟》走紅的一大原因。緊湊的剪輯技巧,懸念的設置,蒙太奇手法的運用,某種程度上說,《奔跑吧兄弟》是在用做電影的技術和思維做一檔娛樂節目。
二、《奔跑吧兄弟》的營銷策略
1、跨屏營銷
《奔跑吧兄弟》不僅收視率節節攀升,節目的成功也使七位固定成員的身價迅速飆升。四小花旦之一的Angelababy成為全民女神,更是接到了羊年春晚的邀請函,受歡迎程度 可見一斑;隊長鄧超受到關愛,以至于一條簡單的關于其妻子、兒子的微博便能引來上萬的關注;王祖藍更是在節目期間求婚成功,與女友的最萌身高差也引來無數關注和祝福;鄭愷因在第三期節目中放了一個“屁”,娛樂了觀眾,鄭愷本人也在微博里自黑到底,人氣爆棚,粉絲數量一夜間增至8萬。
在節目播出的四個月里,“跑男”們不僅穿梭于各個城市,更是從電視屏幕跑到了電影院。由陳赫和Angelababy主演的《微愛》以及由陳赫、鄭愷主演的《匆匆那年》都是在《奔跑吧兄弟》播出期間上映。趁著三位明星的“跑男”熱,兩部電影均取得不錯的票房。《微愛》上映第一天票房就達到3600萬元,上映三天票房過億元,《匆匆那年》總票房近五億元。李晨與范冰冰緋聞不斷,帶動了《武媚娘傳奇》的熱播,鄧超微博活躍,發孫儷劇照成功宣傳《羋月傳》。“跑男”成員借助高人氣成功進行粉絲變現,實現了跨屏互動,帶來了豐碩成果。
2、粉絲效應
“粉絲”是“對某事物之狂熱者,迷”,常用來指代流行文化現象的積極參與者與狂熱者。②隨著媒介的發展以及大眾娛樂節目的多樣化,粉絲逐漸走入人們的視線。他們瘋狂而執著地追逐自己喜愛的明星,利用一切傳播工具展開追星活動,粉絲一族已然成為了當下的一種社會現象。
粉絲們為追逐明星,不惜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進入互聯網時代,移動媒體的發展為粉絲們的狂熱追星提供了便利條件,貼吧、論壇、微博,無處不存在粉絲們的身影。粉絲具有一個鮮明特性便是參與性,著名學者詹金斯指出,不斷發展的媒介技術使普通公民也能參與到媒介內容的存檔、評論、挪用、轉換和再傳播中來,媒介消費者通過對媒介內容的積極參與而一躍成為了媒介生產者。③如今,無論我們是在刷微博還是在逛論壇,由粉絲創建的內容比比皆是,媒體已經不再被專業媒體人壟斷,粉絲逐漸參與到明星話題的制造中來。
作為真人秀節目,選擇具有較高人氣的嘉賓參與節目是節目組必須要慎重考慮的,《奔跑吧兄弟》中的七位固定成員中除了鄭愷名氣稍遜于其他明星之外,其他成員幾乎在參加節目前便已經具有了較高人氣,這便給節目帶來了一定數量的觀眾基礎,試想,喜歡女神Angelababy的粉絲怎么會錯過這樣一檔盡顯女神動人可愛的節目?在節目播出期間,成員微博與粉絲互動,發表觀看節目后的感言,拉近了明星與觀眾間的距離,同時也帶動了粉絲繼續觀看節目的積極性。
3、延伸大銀幕
《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剛剛結束,同名大電影的廣告已經鋪天蓋地。趁著余熱,大電影已經于1月30日上映,這不禁讓依舊沉浸在“跑男”中的粉絲們歡欣鼓舞。繼《爸爸去哪兒》大電影喜獲成功之后,《奔跑吧兄弟》又搶在今年賀歲檔走進電影院,可以說是電視節目成功跨屏的兩個典型案例。《奔跑吧兄弟》之所以可以走向大銀幕與之本身具備的故事劇情不無關系。擺脫以往綜藝節目主持人講話,嘉賓做游戲的呆板格局,《奔跑吧兄弟》更具有戲劇性,從開始到結束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并且這個“故事”講述的真實,結局不可預估,這才是觀眾愿意買票走進電影院看一檔電視節目的原因。
對于電視節目走向大銀幕,自《爸爸去哪兒》開始評論便是兩級分化,有叫好者,也有吐槽者。《奔跑吧兄弟》大電影宣傳陣勢已經展開,有關的微博、新聞層出不窮,無論是拍手叫好,還是嗤之以鼻,都在無形中讓“跑男”們加速度“跑”進了電影院。當然,票房如何,還要看觀眾是否買賬。
參考文獻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各種職稱論文和畢業論文,歡迎光臨DYlW.neT]
①楊雯,《〈奔跑吧兄弟〉:比快樂更比勵志》[J].《中國新聞出版報》,2014-11-20
②胡瑛,《媒介重度使用者“粉絲”的受眾特性解析》[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