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生物安全論文

生物安全論文

時間:2023-02-21 14:24:4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安全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生物安全論文

第1篇

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工作人員所處理的實驗對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時,通過在實驗室設計建造、使用個體防護裝置、嚴格遵從標準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規程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確保實驗室工作人員不受實驗對象侵染,確保周圍環境不受實驗對象污染。

關鍵字:生物安全實驗室防護

.實驗室的生物安全問題

生物安全不僅是實驗室工作的需要,也是防止醫院感染、人畜共患病,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需要,更是防止外來生物危險因子侵入和反生物恐怖的需要。同時,實驗室生物安全還涉及公共安全。

...實驗室生物安全影響因素

.....氣溶膠產生包括離心、旋轉、勻漿、接種等環節。

....2潛在傷害注射器等銳器、酒精燈、玻璃器皿等引發的傷害。

....3標本的濃縮來自臨床、現場、培養、濃縮等環節。

....4毒株和細胞野毒、減毒、疫苗株、毒素產生等。

....5標準操作程序(SOP)

..2實驗室職業暴露感染的途徑

實驗室職業暴露可發生于實驗室工作或逗留的任何時間。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等方式傳播。

..3實驗室學生生物安全潛在風險影響因素

目前,臨床實驗室安全防護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實驗人員的安全意識。實驗人員對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認識是能否搞好安全防護工作的基礎。只有認識到位,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生物安全防護規章制度并付諸實施。臨床實驗室實驗人員必須從思想上對實驗室安全防護有深刻的認識,以科學的態度制定切實符合臨床實驗室實際情況的安全防護措施[3]。

2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現狀

建立生物安全管理體系首先要領導高度重視。領導在思想上認識到該體系的建立有利于本單位的管理和發展,確保不發生重大實驗室生物安全事故;讓職工充分理解一套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是規范實驗操作,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到危害的一種有效保護。其次建立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既要滿足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法規的要求,又要滿足實驗室認證、認可機構、法定管理機構的要求,還要考慮與單位的其他體系兼容性,應是一個多方位相互相容的管理體系。

2..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概念

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是指為實施生物安全及質量管理所需的組織結構、程序、職責、過程和資源。組織結構是實驗室為實施生物安全相關工作按一定的格局設置的部門,并明確隸屬關系和相互聯系及協調方式,是實現生物安全管理方針和目標的組織保證;程序是為實施某項生物安全活動所規定的途徑,為完成某項具體工作所遵循的規定;職責是規定各個部門和相關人員的崗位職責,承擔的任務和責任,以及在工作中失誤應負有的責任;過程是將輸入轉換成輸出的一組彼此相關的資源和活動,輸入是實施過程的基礎,輸出是完成過程的結果,該過程應是增值的,其價值的來源就是過程投入的資源和活動所應產生的結果;資源是指人力資源、財務資源、物資資源、時間資源、信息資源,它是管理體系的硬件,是其運行的物質基礎。

2.2生物安全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的學習

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要符合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的要求。建立的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必須滿足國家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的要求。因此,首先要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學習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與實驗室資質認定和實驗室認可建立的管理體系相比,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涉及的法規、標準更多。實驗室資質認定滿足《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實驗室認可滿足《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7025:2005)[.0]和《實驗室認可準則在微生物檢測領域的應用說明》(CNAL/AC05:2003)[..]。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既要滿足實驗室認證認可的要求,又要滿足實驗室生物安全涉及的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實驗室生物安全涉及的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9489-2004),《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WS233-2002),《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人間傳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和實驗活動生物安全審批管理辦法》,《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尸體解剖查驗規定》,《醫療廢物管理行政處罰辦法》,《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技術規范(試行)》,《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和警示標識規定》,《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GB50346-2004),《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環境管理》等。

3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實施、運行與改進

管理體系建立并運行后,日常的監督是不可缺少的,并做好監督記錄。監督記錄不僅要記錄日常工作中的符合性結果,還要記錄工作中出現的差錯現象,同時提出糾正措施,并加以改進。內、外部審核是管理體系實施與維持的重要環節,通過對體系的符合性、實施性和效果性的內、外審核,找出問題并針對這一類問題進行整改。管理評審在管理體系的實施、維持與改進上起著重要作用,質量方針與目標必須由設立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并對管理體系的有效性與適宜性做出評價,同時對出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決定。能力驗證在管理體系運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實驗室間的技術比對、能力驗證是衡量單位技術水平的有效方法,是履行科學、準確、公正、客觀的質量方針、追求技術進步為目標的實踐工作。開展質量控制是維持管理體系良好運轉的一個關鍵因素。進行質量控制的方式有很多,除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質量考核外,同級之間可以進行實驗室之間的比對。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在標本的收集、運送、分離培養、鑒定過程中所選用的染色液、培養基、試劑、診斷用品、細胞、雞胚、動物應符合有關規定要求,嚴格控制試劑質量,按照實驗技術規范要求選用相應等級的檢驗試劑,與檢驗結果密切相關的試劑在使用前應用符合性檢驗等方面進行質量控制,要對培養箱、低溫冰箱等實驗設備進行定期檢查、維護和校正,對標準菌毒種進行檢查、定期傳代等。質量記錄是闡明所取得的結果或提供所完成的活動的證據。對所做的事情都應進行詳細記錄,沒有記錄就等于沒有做,環環相扣。如從最后的報告結果可溯源到儀器設備的使用、培養基的配制記錄等。在管理體系的運行中客戶的抱怨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客戶是我們關注的焦點,是上帝,只有樹立服務意識,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對客戶做到安全、熱情、周到、廉潔的服務,才能提高客戶的滿意率,提升單位的信譽度。持續改進使生物安全管理體系不斷完善、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管理體系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持續改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建立和運行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宗旨,是單位的一個永恒的目標。我們既要重視日常的改進活動,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找到問題的根源,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減少錯誤的發生,使改進活動得以持續,也要重視重大的改進活動,如對管理體系文件中不合理的要素進行修改,對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全面評價等,使管理體系不斷地得到完善。

參考文獻:

[.]實驗室生物安全國內外法規和標準匯編[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

[2]張曉曦,曾照麗,等.如何做好基層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6,16(9):1116.

[3]楊鳳華.基層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模式初探[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7,.7(1):137-138.

[4]羅成旺,盧金星.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進展與對策[J].中國流行病學雜志,2006,27(.2):1093-1094.

[5]劉行可,牛建軍.疾控機構建立適應多種資質認證認可管理體系方法的探討[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6,22(6):483-484.

[6]WHO.LaboratoryBiosafetyManual,3rdrevisededition,2004.

[7]Canda.TheLaboratoryBiosafetyGuidelines,3rdEdition,2004.

[8]USA.BiosafetyinMicrobiologicalandBiomedicalLaboratories,CDC/NIHpublication,.999.

[9]祁國明.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0]ISO/IEC.7025:200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S].[..]CNAL/AC05:2003.實驗室認可準則在微生物檢測領域的應用說明[S].

第2篇

論文關鍵詞:12種生物農藥在果樹上的正確安全應用

 

生物農藥是指利用生物活體或其代謝產物對害蟲、病菌、雜草、線蟲、鼠類等有害生物進行防治的一類農藥制劑,或者是通過仿生合成具有特異作用的農藥制劑。

一、除蟲脲

除蟲脲又名滅幼脲1號,具有胃毒和觸殺作用。可用于防治柑橘銹壁虱,柑橘潛葉蛾,柑橘木虱等害蟲,使用濃度為25%除蟲脲可濕性粉劑2500~3000倍液。對人畜安全,對鳥、魚、蜜蜂等無不良影響。與除蟲脲相類似的還有滅幼脲(滅幼脲3號)、氟苯脲(農夢特)、氟蟲脲(卡死克)、殺鈴脲、氟鈴脲、氟啶脲等。

二、魚藤酮

魚藤酮又名施綠寶,以觸殺和胃毒作用為主,也有一定驅避作用,無內吸性,具選擇性,對天敵安全,殺蟲譜廣,對鱗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多種果樹害蟲均有較好的防效。防治蚜蟲,可用2.5%魚藤酮乳油400~600倍液。

三、阿維菌素

阿維菌素又名齊螨素、愛福丁、除蟲菌素、阿巴丁隆維康。是一種抗生素類殺蟲螨劑農業論文,對害螨和害蟲有觸殺和胃毒作用,殺蟲譜廣,特效期長,殺蟲效果好。可用于防治梨木虱、蘋果葉螨、桃小食心蟲、柑橘銹壁虱、紅蜘蛛、潛葉蛾等。防治果樹害螨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4500~5000倍液噴施。

四、蟲酰肼

蟲酰肼又名米螨,作用速度快,可用于防治梨小食心蟲、草果卷葉蛾、葡萄小卷葉蛾、松毛蟲、美國白蛾等。

五、武大綠洲1號

武大綠洲1號為病毒殺蟲劑,可用于防治果樹鱗翅目害蟲、梨食心蟲等。防治梨食心蟲等鉆蛀性害蟲,在蟲卵高峰期用藥效果最佳。

六、煙百素

煙百素為煙堿、百部堿、楝素等3種成分混配的殺蟲劑,具有很強的觸殺和胃毒作用,殺蟲譜廣,可用于防治鱗翅目、雙翅目、同翅目和半翅目等多種害蟲。防治蚜蟲、紅蜘蛛、介殼蟲等,一般用1.1%煙百素乳油1000倍液,7~10天1次,連噴2~3次。

七、皂素煙堿

皂素煙堿由皂素和煙堿配制而成,耐雨水沖刷雜志鋪。可用于防治柑桔紅蜘蛛和介殼蟲等。防治介殼蟲在卵孵初期,用27%皂素煙堿300倍液噴施,5~7天1次,連噴2~3次。

八、甲殼素

甲殼素其系列產品有:一施壯、聚糖果樂、黑星21等。一施壯,又名綠色植保素2號,能誘導植物增強免疫功能,并能防止病菌侵入,一般用2%一施壯600~800倍液,在開花到果實形成期噴施。聚糖果樂在著果期施用,有保護果實免受病菌侵入,并使糖度提高的作用,一般用1.5%聚糖果樂水劑6000倍液在現果期噴施,每6~7天1次,連噴2~3次。黑星21具有誘導抗性,抑制病菌侵染,改善果實品質的作用,可用于防治果樹黑星病等,一般用2%黑星21水劑400~600倍液噴施。

九、阿密西達

阿密西達可用于防治梨黑星病、黑斑病、輪紋病,柑橘黑星病、瘡痂病農業論文,桃褐腐病、核桃黑星病、葡萄霜霉病、白粉病、枝枯病、蘋果黑星病、斑點落葉病、白粉病、輪紋病、煙污病等。防治桃褐腐病,一般用于25%阿密西達500~800倍液噴霧。

十、多氧清

多氧清又名寶麗安、多克菌、多氧霉素、多效霉素、保利霉素、科生霉素等。是一種廣譜性核苷類農用抗生素,可用以防治梨黑班病、輪紋病,葡萄黑痘病、灰霉病、白粉病,蘋果斑點落葉病、霉心病、輪紡病,以及草莓灰霉病、白粉病等。防治葡萄黑痘病,用3%多氧清600~900倍液,每隔7天使用1次,連噴1~2次。

十一、克菌康

克菌康又名中生霉素,對農作物細菌性病害和部分真菌性病害有很高的活性,可用于防治葡萄炭疽病、黑痘病,蘋果輪紋病、炭疽病、斑點落葉病、霉心病等。防治葡萄炭疽病、斑點落葉病、霉心病等。防治葡萄炭疽病,可在發病初期用3%克菌康1000~1200倍液噴霧,共使用3~4次。

十二、根復特

根復特又名根腐110。可用于防治果樹的根腐病,并能活化根系、壯根,促使根系發達。移栽期用2.5%根復特800倍,植株生長期用500~600倍液,每株200~300毫升灌根。

第3篇

ICICS 2013將為國內外信息安全學者與專家齊聚一堂,提供探討國際信息安全前沿技術的難得機會。作為國際公認的第一流國際會議,ICICS 2013將進一步促進國內外的學術交流,促進我國信息安全學科的發展。本次學術會議將由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和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并得到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的大力支持。

會議論文集均由德國Springer出版社作為LNCS系列出版。ICICS2013歡迎來自全世界所有未發表過和未投遞過的原始論文,內容包括訪問控制、計算機病毒與蠕蟲對抗、認證與授權、應用密碼學、生物安全、數據與系統安全、數據庫安全、分布式系統安全、電子商務安全、欺騙控制、網格安全、信息隱藏與水印、知識版權保護、入侵檢測、密鑰管理與密鑰恢復、基于語言的安全性、操作系統安全、網絡安全、風險評估與安全認證、云安全、無線安全、安全模型、安全協議、可信計算、可信賴計算、智能電話安全、計算機取證等,但又不局限于此內容。

作者提交的論文,必須是未經發表或未并行地提交給其他學術會議或學報的原始論文。所有提交的論文都必須是匿名的,沒有作者名字、單位名稱、致謝或其他明顯透露身份的內容。論文必須用英文,并以 PDF 或 PS 格式以電子方式提交。排版的字體大小為11pt,并且論文不能超過12頁(A4紙)。所有提交的論文必須在無附錄的情形下是可理解的,因為不要求程序委員閱讀論文的附錄。如果提交的論文未遵守上述投稿須知,論文作者將自己承擔論文未通過形式審查而拒絕接受論文的風險。審稿將由3位程序委員匿名評審,評審結果為:以論文形式接受;以短文形式接受;拒絕接受。

ICICS2013會議論文集可在會議其間獲取。凡接受論文的作者中,至少有1位必須參加會議,并在會議上報告論文成果。

投稿截止時間:2013年6月5日 通知接受時間:2013年7月24日 發表稿提交截止時間:2013年8月14日

會議主席:林東岱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研究員

程序委員會主席:卿斯漢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 教授

Jianying ZHOU博士 Institute for Infocomm Research,新加坡

程序委員會:由國際和國內知名學者組成(參看網站 http://icsd.i2r.a-star.edu.sg/icics2013/)

第4篇

關鍵詞 本科畢業論文 海洋生物資源 實踐與心得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9.034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Guiding the Bachelor Thesis of Students Majored in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

JIN Cuili, ZHOU Xiaojia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127)

Abstract The bachelor the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 cultivation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and their solutions, which were practiced in guiding the graduation thesis of students majored in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Yangzhou University, were discussed. The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referring three different steps of guiding a bachelor thesis, including topic selection, experimental study, and thesis writing.

Key words Bachelor thesis;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本科畢業論文是大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實踐教學的核心環節。它直接反映了學生專業基礎理論掌握程度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專業素養的評價尺度之一,也是學生可否取得學士學位的內在標準。①畢業論文寫作,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學生應用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生動反映,也是對教學效果的一次全面反饋。②通過畢業論文,學生可以校正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強化科學研究基本訓練,熟悉論文的一般格式規范,提高資料查閱、調查實驗、歸納與分析、知識綜合與應用等諸多能力。③畢業論文必須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作支撐,而這些能力也是學生畢業后應對各種崗位工作挑戰所必備的資本。④

作為我校海洋生物資源類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師,在具體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論文工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并且在嘗試解決這些實際問題時總結了一些心得體會。本文擬結合揚州大學海洋生物資源類畢業班的實際情況,就畢業論文的選題、實驗研究實施、論文寫作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提出一些具體看法。

1畢業論文的選題

論文選題是畢業論文的基礎,是經過挑選確定的研究方向、方法、內容和途徑。選題必須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可行性、并且具有適當的范圍和深度。⑤在具體實施中,我們還發現了一些具體問題。

首先是選題的分類。一般而言,我校本科畢業論文的時間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兩個學期。這個時候,學生已經基本完成本專業的主要課程,完成了基本的知識積累和專業技能訓練,本科畢業論文正是在此基礎上的匯總和檢驗環節。與此相對應,這個時候的學生基本上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類學生考研深造,準備繼續在本領域進一步學習和深入研究;一類學生則是結束本專業的學習選擇直接就業。這種對未來走向的選擇,也必然造成兩類學生對待畢業論文的態度和時間分配的不同。我們發現考研的學生往往比較愿意選擇自己將來可能會接觸到的領域的題目,并且愿意積極實踐。而準備就業的學生往往偏重于論文的實用性,并不太重視研究的基礎性和深度。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布置畢業論文選題時有所側重,一類偏重于研究性與創新性,一類偏重于應用性與綜合性。

其次是確定選題的幾個具體原則。在具體實踐中,在論文選題上我們還遵循以下原則。(1)選題應該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畢業論文的題目應該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基礎上進行設計,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梳理,力爭把知識點應用到科研實踐中去。通過畢業論文對某一知識點的具體實踐,對該知識點的印象更加深刻,讓學生對其理解更加透徹。同時這樣的實踐也是學生對科研工作發生興趣的契機之一。(2)選題應該具體和細化,可操作性強。畢業論文的題目不可過于籠統,所涉及到的操作體系不可過于龐大。對于某些較復雜的問題,可以考慮將其分成幾個側面或幾個階段,再由不同的學生完成某個相對獨立的部分,最后將不同學生的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學生對一些相對大而空的題目往往難以駕馭。(3)選題要結合儀器設備及其它實驗條件的狀況和時間安排,大型儀器的使用應慎重。大型儀器一般比較昂貴,維護成本很高,萬一發生問題,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去修復。而且如果一切準備工作都已完成,而某個大型儀器無法正常使用,則可能造成畢業論文無法按時完成。學生進行畢業論文相關實驗的時間相對一般科研工作的時間要短,對于各類實驗條件的調配要能及時滿足需要,對于具有季節限制或材料供應限制的實驗選題要謹慎。

2實驗研究實施

畢業論文的實驗研究工作是重要的實踐環節,要指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保證足夠的研究時間。就我們遇到的情況看,學生們在選題之后,考研的學生需要集中精力進行復習,因此做實驗的主要時間要安排到考研結束之后。直接就業的學生,則可以在春季各種招聘會召開之前安心進行研究工作。因此需要在實踐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實驗研究工作的進度。

本科生由于一般缺乏長時間的實驗室工作經驗,指導教師要在學生實驗期間加強實驗室安全教育。對于實驗室各類規章制度、大型儀器使用規范等對學生進行培訓,可以適當利用研究生、實驗室管理人員等加強指導和監督。對于危險品、有害化學品等更應該加強監管。

無論是哪一類學生,以實驗為主導的畢業論文,學生的提前介入都是大有裨益的。比如上海交大設立基金,鼓勵學生在二、三年級就介入教師的科研課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⑥我們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本科生在二、三年級就有部分同學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來,他們在畢業論文階段就比較快地進入角色,能夠開展真正的探索性實驗的時間會比較早。該專業一些畢業論文研究微生物、單胞藻相關的課題,一些學生可能會在接種、培養、無菌操作等基本流程中出現問題而需要重新開始,造成后續工作和論文寫作時間的不足。因此如果有可能的話,提倡大部分學生提前開始參與相關課題,完成科研實踐經驗的早期積累。這樣也能提高學生的實驗室安全方面的素養,保障畢業論文實驗期間的安全。

此外,實驗研究過程中,應該促使學生實現實驗結果檢測手段的多樣化,這就要求學生利用盡量豐富的科研工具。多重檢測手段的使用,對學生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提高有極大的保障。而且,對于已經學習過的儀器設備,進行比較深入和全面的使用,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利用工具的能力,積累使用多種工具的經驗;而且可以爭取多視角、多方位的結果呈現。便于學生全面了解所研究的內容,得到的數據比較系統和立體,可以同時實現多種數據的相互驗證,便于發現實驗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3畢業論文的寫作

畢業論文是所有的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數據分析的最終呈現形式,也是檢驗畢業論文工作的最終載體。本科畢業論文實質上是對本科階段教育質量的綜合性考試,寫出合格的畢業論文,需要學生具備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使用相關工具的能力。⑦

根據我們的實踐發現,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有些學生對于自己的選題的背景知識和已有研究了解不足。我們建議學生在完成選題之后,應該閱讀一定量的相關文獻。可以從綜述性文獻開始,了解研究的意義和研究的基本流程。這一措施不僅有助于學生盡早進入研究狀態,而且便于畢業論文的寫作。

還有一些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的基本規范掌握不足,把畢業論文寫成了散文、隨筆等形式。我們通過集中輔導學習相關畢業論文的范本,從畢業論文的一般架構、一般格式要求、各個組成部分的一般寫法等進行指導,有效提高了學生在學術論文寫作方面的規范性。在實驗數據的呈現方面,對于圖表的制作,提供范本。讓學生了解學術論文中圖表的常見類型,讓學生了解數據呈現方式對于論文的重要性。

我們在實踐中還發現,論文寫作過程中,學生對于描述事實、解釋現象的部分一般都能比較好地完成,但數據挖掘程度不深。我們針對學生對于數據分析的深入性較差的問題,把整體數據進行逐步分解,把實驗設計中混雜在一起的幾個問題進行逐一分離,相應地把數據按問題進行歸類,再分析每一個具體問題,最后再進行數據的匯總。結果發現學生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后,不僅數據分析充分,也能夠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比較深入的理論探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體系中本科生畢業論文是本科教育的最終環節,也是檢驗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參考。做好這一環節的教學、指導、檢驗工作,仍然是當前高等學校教師的重要職責,還應該繼續深入探討和細心研究。

注釋

① 時偉.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的棄與存.中國高等教育,2010.7:45-47.

② 劉勁聰.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18(5):107-109.

③ 蔣亦華.我國本科畢業論文制度的闡釋與建構.現代大學教育,2009.2:101-106.

第5篇

基礎醫學專業發展現狀及人才培養的思考

訪問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見聞與啟示

全科醫師實踐技能培訓短期效果評價

醫學研究生導師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關于論文題名的規定

協同創新,構建校校聯合培養模式的探索

關于論文中統計結果的解釋和表達

EPOS在耳鼻咽喉科研究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園區化管理在某高校的實踐與探索

醫藥衛生類高職教育課程標準制定的思考

留學生婦產科學全英語教學的問題與思考

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科研能力培養實踐

臨床醫學科學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

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關于漢字數字用法的規定

醫學生溝通能力評價方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試論衛生事業管理專業開設領導力課程的必要性

醫學微生物學創新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在中醫教育中的應用

醫學研究生科研實踐中的問題及對策

醫學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

醫學院校實習權利的研究與對策分析

全球背景下的中國醫學教育改革

藥物分析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

重慶市急診急救專科護士培訓現狀調查分析

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方案的特色構建研究

醫學研究生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狀況實證研究

建設高水平大學的緣由、實踐與比較

博士學位論文雙盲評審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如何提高青年教師生物化學教學質量

醫科獨立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參加農村衛生適宜技術項目培訓有感

英語專業(醫學方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將科研創新引入本科人才培養的模式探索

博洛尼亞進程中的俄羅斯高等醫學教育

知識產權制度對科技獎勵制度影響的初步探討

中美醫學教育差異對八年制教學的啟示

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探索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循證素質培養

KPI考核在附屬醫院教學管理部門的實踐

基于GMER理念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

臨床技能培訓課程與醫學生培養的關系研究

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關于中醫本科教育的幾點思考

我國民辦高等醫學院校發展前景研究

獨立設置醫科大學學科融合的重要意義

對免疫學理論模塊教學目標的思考

PBL教學法在局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

第6篇

一、專業方向的設置與業務要求

按照一專多能和因材施教的原則,應培養知識面廣,綜合能力強的應用型、復合型、創造型高級食品科技人才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中可以設置食品科學、食品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和食品質量與安全四個專業方向。其中,食品科學專業應較系統地掌握與食品科學有關的生物學、化學、食品原料學、食品工藝原理等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現代食品高新技術,具備較強的食品科學領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食品工程專業應較系統地掌握與食品工程有關的生物學、化學、工藝及設備等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食品制造、食品加工及綜合利用的基本理論,具備食品工程設計和技術改造的知識和能力。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專業應較系統地掌握與水產品加工與綜合利用有關的化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水產品利用化學等學科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水產品加工與綜合利用的基本方法。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應較系統地掌握與食品質量與安全有關的化學、生物學、毒理學、衛生學、食品法規等學科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質量控制、食品安全生產的基本技術方法。

二、培養目標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新世紀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設置要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從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出發,努力探索“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專業培養目標上,應該面向社會、面向未來、面向市場經濟和現代化建設,并注重沿海海洋經濟建設。努力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政治素質高、知識結構合理、業務能力強,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健康的身體心理素質,能適應現代食品工業發展需要的高級工程師。畢業后可從事利用農牧漁業初級產品,以物理和化學手段為主進行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的科研、設計、管理和生產監督的工作。通過培養學生應具備下列幾方面的知識或能力:具有堅實的食品科學、食品工程學以及相近學科的理論基礎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原料的生物學特性、加工特性、綜合利用以及貯藏、加工、運輸等基本知識和技能;具有一般工程規劃設計能力、技術經濟分析能力、工藝設計與設備選型能力;具有食品質量管理能力和食品安全控制基礎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備新產品開發能力和食品制造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能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外文書刊,具有聽、說、寫的基礎。

三、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構建應遵循強化基礎、優化結構、拓寬口徑、重視實踐、注重素質、強調創新,建立系列相關課程和專業方向模塊課程體系。因此,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應包括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通識教育選修課(即素質教育課)。其中,公共基礎課包括政治理論課、思想品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大學英語、體育、軍事理論課等;學科基礎課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大學物理、大學物理實驗、現代工程制圖、大學化學、大學化學實驗、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等;專業課包括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包括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微生物學實驗、食品化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與檢驗、食品工藝原理、食品質量與安全等,專業選修課包括模塊課程組和其它課程。通識教育選修課包括人文社科類、工程經濟類、體育類及其它四大類;本專業主干學科是食品科學與食品工程學。本專業主要課程除政治理論課、大學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程序設計外,尚有大學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化學、物理化學、現代食品工程制圖、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藝原理、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分析與檢驗。

四、人才培養模式和主要教學環節安排

1.人才培養模式。按院招生,按院管理和培養,按需擇業。學生入學后第1-3學期完成大部分公共基礎課和學科基礎課的學習;從第4學期開始,學生必須選擇四個專業方向之一作為主修方向,主修方向選定后,其方向內課程為必修課程,學生可按國家、社會需要和個人意愿選擇其余三個專業方向之一為輔修方向,也可在其它課程中選修直至修滿24學分(簡稱“1+n模式”),但必須完成所選專業方向的畢業論文;學生除選擇本學科學習外,還可按學校的有關規定跨學科學習。通識教育選修課一般安排在5-7學期,第8學期不安排課堂教學,只進行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原則上要求畢業論文應為主修方向畢業論文。學生必須修滿159.5學分(其中必修125.5學分、選修34學分)才能畢業。

2.主要教學環節安排。主要教學環節的計劃與安排是實現全面素質教育和專業培養目標與規格的具體實施方案。因此在教學環節的具體安排上,要處理好加強基礎理論教學(如強化生物工程等)、培養綜合能力和重視實踐性教學(如強化實驗教學、強化畢業論文與設計、加強生產實習等)的關系。正是由于實踐教學是新世紀人才培養的關鍵,是創新和適應的前提,因此把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由原來的22周增加到26周,增加了教學見習實踐教學環節;同時,將食品微生物學、海洋生物資源綜合利用工藝學2門課程的實驗單列為實驗課程,新增開設食品發酵學、食品包裝、食品安全控制技術、食品生化分離技術、水產干制品加工工藝學及冷凍食品工藝學等課程實驗教學環節,共計增加實驗教學88學時。大力縮減專業課的教學學時數,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自學的時間和空間,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有好處,這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新的培養計劃盡管增加了88學時實驗教學環節,但課堂教學環節的學時數由原來的2537學時減少到2330學時,學時數減少了8%。省級精品課程《水產食品學》將復習思考題掛靠網絡,學生可直接在網絡上練習,并能自動對學生的答案和成績記錄下來,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節省了教師批改作業的時間,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經過以上改革的實施,教學時數的大大減少,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自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也促進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廣泛采用多媒體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是十分有利的。目前,本專業課程全部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了課堂教學信息量和教學質量。

第7篇

我們就是要通過控制糧堆的非生物因素來達到抑制微生物活動以確保儲糧安全,延緩儲糧品質的陳化。

一、微生物是構成糧食霉變的前提

糧食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及無機鹽等營養物質,是微生物生長的天然培養基。 微生物包括真菌、細菌、放線菌及病毒等類群,對儲糧危害最大的微生物類群是霉菌。他們主要是半寄生菌,其典型代表是交鏈孢霉,此外還有芽枝霉、彎孢霉、黑孢霉等。在糧食收獲后感染和侵害糧食的腐生真菌。這類霉菌很多,但危害最嚴重的是曲霉和青霉。

一、般糧食都帶有微生物。在正常儲糧條件下,這些微生物處于抑制狀態,并不能對儲糧造成危害而霉變。因為除了健全的糧食對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外,儲糧環境條件對微生物的影響是決定糧食霉變與否的關鍵。只有當環境溫、濕度條件適合,糧食水分增高時,微生物才能進行生長繁殖,糧食才可能發生霉變。由于糧食微生物廣泛分布在自然界中,不論田間或倉庫、土壤或空氣和水、農具和倉具等一切空間和物體上,幾乎都是糧食微生物活動的場所。因此,在糧食收獲、儲藏、運輸、加工和銷售等各個流通環節中,注意環境衛生,加強糧食清理,盡量防止、減少微生物污染,控制微生物區系的擴展,是糧食防止霉變的前提。

二、糧食微生物的危害

在與糧食儲藏相關的微生物中,放線菌和酵母菌的數量很少,對儲糧安全影響不大;細菌數量雖多,但由于生長條件的限制,其對儲糧的危害遠不及霉菌。霉菌是危及糧食安全的主要微生物類群。谷物不能及時干燥或儲藏期間水分過高,就有利于霉菌的生長,導致儲糧數量損失及品質降低,尤其是在溫度較高時儲糧損失更為嚴重。糧食收獲后及時曬干了,在濕度較高的條件下儲藏仍然會導致儲糧水分含量回升,加速糧食霉變。此外塵土雜質較多的不潔凈糧食攜帶微生物數量多,受機械損傷或害蟲危害的極易感染微生物。發展中國家每年由于害蟲及霉菌危害造成的糧食產后損失至少在10%-15%。

1、微生物浸染對儲糧品質的影響

糧食霉變對糧食品質產生的不利影響表現在:重量減輕、水分增加、脂肪酸值升高、酸度升高、氣味不正、發芽率降低、工藝品質變劣等,從而降低了食用及飼用品質,甚至完全喪失使用價值。

2、微生物對人畜造成的危害

霉菌的次級代謝產物真菌毒素會對人畜健康造成威脅。真菌毒素對機體的危害可體現在其對機體各個器官的損害,包括肝臟、 腎臟、脾臟、大腦、肺、消化系統、皮膚和生殖系統。真菌毒素可引起許多嚴重病變,歷史上曾有幾次嚴重的真菌毒素污染事件,

如歐洲的麥角中毒事件曾造成幾千人死亡;1960年在英國東南部由于黃曲霉毒素污染引起10萬只火雞死亡。真菌毒素由于種類、劑量的不同,造成機體危害的表現也是多樣的,可以是急性中毒,也可是肝臟中毒、腎臟中毒、神經中毒、致癌、致突變。

在所有真菌毒素中以黃曲霉的毒性最強,因為它們可引起肝中毒、突變、癌變和免疫抑制等。黃曲霉素有如此廣泛的毒性,它是一組極毒的化學物質,主要由黃曲霉寄生曲霉產生。隨氣候條件由溫帶到熱帶,地勢由高地到低洼草原地區,糧食、食品中黃曲霉毒素隨之增高,人畜攝入的機率也越高。黃曲霉毒素有很強的急性毒性,也有明顯的慢性毒性及致癌性。動物急性中毒主要表現為胃腸紊亂、貧血、黃疸、肝臟損傷,急性中毒黃曲霉素B1最強。慢性中毒表現為生長緩慢、發育停滯、體重減輕,生殖能力降低,可降低產奶和產蛋量,造成免疫抑制和反復侵害。人類食用被黃曲霉毒素污染嚴重的食品后可出現食欲減退、發熱、腹痛、嘔吐,嚴重者2-3周內出現肝脾腫大、肝區疼痛、皮膚粘膜黃染、腹水及肝功能異常等中毒性肝炎癥狀。也可能出現心臟擴大、肺水腫,甚至痙攣、昏迷等癥。1988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黃曲霉毒素B1列為1A類致癌物質,人類長期低劑量接觸可能會有影響,在食物中黃曲霉毒素污染嚴重地區,居民肝癌發病率升高。

三、糧食是構成霉變的基礎

微生物為了生存,就必須從環境中分解和吸收營養物質,用以合成自身的細胞物質并獲得代謝所需要的能量。糧食就是微生物天然的營養庫。雖然各種糧食的營養成分含量不同,但微生物所必須的各種營養物質,在糧食及制品中幾乎都有。所以,糧食是微生物良好的天然培養基,這正是在發酵工業中,常以糧食及副產品為原料的原因。但在糧食儲藏或食品保藏中,含有豐富營養物質的糧食及其制品便構成了微生物營養代謝和導致霉變的基礎。

因此,要收購顆粒飽滿、完整、無蟲、無病、干燥純凈的高品質糧食,努力保護糧食的完整度和生活力,增強糧食自身的抗霉、防霉能力。好的糧質是儲糧安全的基本條件。影響微生物的環境條件很多,主要是水分、溫度和氣體成分。其中水分最重要。

水是微生物生存的必須條件。水不僅是微生物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直接參與代謝作用,而且是各種生化反應的媒介,此外,水還有調節滲透壓和溫度的功能。在過于干燥的環境里,微生物就不能生長。

儲糧環境的水分條件,包括大氣濕度、倉房濕度、糧堆濕度和糧食含水量。其中糧堆濕度和糧食含水量對糧食微生物的生長發育有直接的影響。不同的微生物對環境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細菌和酵母菌對水分要求較高,而許多霉菌對環境水分要求不高,所以,對儲糧來說霉菌的危害遠比細菌和酵母菌大的多。

干生性霉菌生長的最低相對濕度為65%左右,與之相平衡的糧食水分,就是通常所說的“安全水分”。這種水分含量因糧種而不同,谷類糧食水分為13%左右,豆類水分為12%左右,油料水分為6%~8%。在這種低值水分條件下,微生物難以生長為害。因此,控制環境的水分條件,保持干燥,是糧食防霉的首要關鍵。 綜上所述,防止和減少微生物污染;提高糧食質量使之具有抗霉能力;控制環境條件的水分,是糧食防霉的基本途徑和有效措施,才能保證儲糧安全。

參考文獻:

[1]國家糧食局人事司.糧油保管員.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4.

[2]殷蔚申.糧食微生物學.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10.

[4]李榮濤 糧食微生物與糧食防霉 [期刊論文] -墾殖與稻作2004(3)

[5]蔡靜平 糧油食品微生物學 2002

[6]閔炎芳 高大平房倉儲糧品質變化規律研究 [期刊論文] -糧食儲藏2004(3)

第8篇

會議邀請農業部農藥檢定所顧寶根副所長和上海華東理工大學錢旭紅院士到會做報告。

年會的主題

技術進步企業發展環境和諧

會議日期

2012年5月9日—5月12日(5月9日報到)

會議地點

浙江樂清 金鼎大酒店(浙江省 樂清市 寧康西路96號)

溫州永強機場 41 公里 乘坐機場大巴至樂清站下車后,乘出租車約5分鐘可到。

樂清火車站 14 公里 乘出租車約20分鐘,費用約40元。

會議收費

每位代表收會務費2000元,在校學生憑學生證減半;住宿由會議統一安排,費用自理。參考價格:標準間450元/間,單間398元/間。

論文征集內容

現開始向學會理事、團體會員單位及從事農藥科研、生產、應用、環境毒理學研究等相關領域工作的學者征集本次年會的會議論文。論文的主要內容為:關于我國農藥研究的新思維、新品種、新方法等;合成技術研究、生產工藝改進、三廢治理及分析方法等綠色化研究;農藥加工工藝、助劑應用及劑型研究;生物技術在農藥研究中的應用;農藥應用技術研究;安全評價性研究;農藥生產用新設備、新器械研究等;農藥在環境中的代謝與殘留等。

論文征集具體要求

1.論文要求主題明確,觀點新穎,結構嚴謹,數據準確,文責自負;2.提交的論文在國內外刊物上未公開發表;3.提交的論文請按《農藥》雜志要求格式書寫;4.論文請用電子文件形式發到學會秘書處;5.論文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本次論文征集截止日期為2012年4月1日。敬請附上你的詳細聯系地址、郵政編碼、電話(單位及手機)、傳真以及E-mail地址;6.省略

趙平 13898152073,

第9篇

參考文獻:

[1]張景麗,幸福堂.移動床生物膜工藝特點、研究現狀及發展[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3,29(4):13O15.

[2]陳若宇,邢國平,孫寶盛.循環移動載體生物膜反應器水力特性探討[J].工業用水與廢水,2002,33(1):21O23.

[3]ZHOUP,HEJ.Biofilmairliftsuspensionreactortreatmentofdomesticwastewater[J].Water,AirandSoilPollution,2003,144(1):81O100.

[4]汪曉軍,羅芳旭,何翠萍,等.親水性塑料彈性填料生物膜法處理模擬廢水的研究[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3,4(4):31O34.

[5]俞漢青,顧國維.生物膜反應器掛膜方法的試驗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1992,8(3):13O17.

[6]ALVESCF,MELOLF,VIEIRAMJ.InfluenceofmediumcompositiononthecharacteristicsofadenitrifyingbiofilmformedbyAlcaligenesdenitrificansinafluidisedbedreactor[J].ProcessBiochemistry,2002,37(8):837O845.

[7]國家環保總局.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8]潘濤,鄔揚善.三相生物流化床中生物膜厚度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1999,15(6):5O8.

[9]周平,王世和.生物膜厚度對流化床反應器性能影響分析[J].環境科學,1994,15(2):1O5.

參考文獻

[1]潘家禎,等.壓力容器材料使用手冊-碳鋼及低合金鋼.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

[2]青島化工學院,等.化工容器及設備.湖北: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3]華東理工大學,等.過程設備機械設計基礎.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

參考文獻

[1]劉國柱,乇蒞,米鎮濤等.蒽醌法制過氧化氫用氫化反應器的研究進展.現代化工。2003,23(2):19—22

[2]陳金娥.大型軸向流同定床反應器流場的數值模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04,34(增刊):456—461

[3]魯文質,腺立華,肖文德.固定床反應器合成二甲醚的模擬分析.天然氣化工,2002,27(4):53—61

[4]王志亮,楊宗仁.外循環式輕烴醚化反應的設計與分析.煉油設計,2002,32(7):25—28

[5]王軍,張紅,陶漢中等.熱管式氣液固三相同定床鼓泡反應器的傳熱性能.化工學報,2005,靳(3):446—449

[6]王軍。馬永錫,孫世梅.熱管式同定床鼓泡反應器返混試驗研究.南京工業大學學報,2005,27(2):64—66

[7]李東風,汪展文,金涌等.液相烷化法合成異丙苯烴化反應器的設計與優化.化學【業與工程,2002,19(4):305—310

[8]劉紅,盧冠忠,郭楊龍等.TS—1分子篩對固定床中苯酚羥基化反應的催化性能.催化學報。2004,,25(1):49~54

[9]瞢凱,張秀成.陳立宇等.苯胺加氫固定床反應器的優化設計與操作.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4(5):558—562

[10]邢福祥.用于氣體凈化的平板式固定床反應器.現代化工,2004.,筠(11):47-49

第10篇

“五彩斑斕”的留德經歷

多年來,張小鶯一直沒有停下求知和奮斗的腳步。從中國藥科大學藥理學本科畢業后,張小鶯就開始了他的留學之旅,他先后赴德國柏林(洪堡、自由)大學夏洛特醫學院及德國衛生部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并擔任訪問學者。談起他的留德生活,他用“五彩斑斕”來形容,他說:“在德國,我體驗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能夠有機會轉換于不同角色,這讓我很過癮。”除了在高校學習和研究之外,他還參與了德歐抗生物恐怖襲擊的科研項目;在世界衛生組織總部以及比利時、瑞典、挪威、越南、印尼等國家的多個著名高校和機構工作和學習。

“當你有足夠的經歷和體驗,會更有利于你靜下心來做事。”厚重的經歷已經成為張小鶯的一筆寶貴財富,也讓他更加豐富了三尺講臺上的內容,他用自己的親身實踐教育著自己的學生。

毅然回國,為祖國動物藥學研究做貢獻

2006年到2008年期間,張教授受聘外國專家局智力引進專家,并協助國內開發獸用診斷試劑和新獸藥,這個由“人藥”研究轉向“獸藥”研究的舉動,使他清楚地看到了國內獸藥研究領域的嚴重“空白”。一次留學生聯誼會上,他偶然邂逅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顏永豐教授。在顏教授的引薦以及學校有關領導的誠邀下,31歲的他來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工作。他用最短的時間組建起了抗體與藥物研究課題組,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已組建動物藥學與新獸藥研發團隊,以“抗體技術、納米藥物和抗生素替代”為研究特色,致力于獸用生物制品與新獸藥的研發。

課題組建立5年內,獲批了包括教育部海外名師項目、自然基金委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項目、國家外國專家局高端外國專家項目、德國DAAD和DFG等一批國際和國內科研項目。

面對我國動物疫病防控體系薄弱,抗生素濫用、動物源食品安全與獸藥殘留檢測方面存在的問題,張教授團隊積極通過基因工程、抗體工程、納米制劑、天然產物研究等手段,針對我國流行疫病、動物食品獸藥殘留和違禁添加劑,研發快速檢測試劑盒;多渠道開展抗生素替代研究:篩選制備可中和病原菌或毒素的抗體、抗菌肽以及配套高表達菌株、天然抑菌殺菌物質、抗菌納米藥物;從結構生物學角度,深入研究抗體進化與分化機理、抗體的受體識別與轉運機制、不同類型抗體的藥用價值。目前,團隊已經研發了一批具有檢測功能的多抗及單抗產品,并成功應用于藥物殘留及違禁物檢測和動物疾病的檢測。其中,BVDV檢測試劑盒獲得2008年教育部、科技部“春暉杯”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技術上的突破極大地拓展了抗體在動物食品安全與獸藥殘留檢測方面的應用,其產品為我國食品生物安全監控和社會穩定做出了直接的貢獻。國際合作研究也給我國抗生素替代研究帶來了全新的思路和技術,抗體及與益生菌聯合應用治療抗生素耐藥性腹瀉;建立中國植物提取物庫,對具有抗菌抗毒力因子的天然活性物質進行通量化篩選,實現先導藥物的快速發現;利用納米生物技術,制備抗菌納米藥物。這些理念和技術將對我國生物技術藥物和天然產物藥物研究產生重要影響,并將在我國抗生素替代研究中發揮巨大作用。

張教授還作為第三屆全國獸藥殘留專家委員會委員、陜西省優秀歸僑以及一批國際、國內學術團體的成員,就動物源食品安全、動物藥學發展與新獸藥研發積極向有關部門建言獻策。

未來,張教授團隊將著眼于抗生素替代產品的研發,建立我國違禁添加獸用相關制劑的高通量快速檢測方法,參與制定獸藥殘留檢測標準,為人類吃上健康安全的食品保駕護航。面對自己的科研事業,他總是感覺時間緊迫。“要干的事太多了,空間很大,機遇很多,我只覺得時間不夠用。”

國際合作,推動科研與教學的國際化

張教授團隊除了依靠自主研究與開發,也受益于國際科技合作研究、技術引進、吸收與移植創新。他們已與包括德國-夏洛特醫學院、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加拿大-圭爾夫大學、英國-國王學院和印度-巴拉蒂爾大學等一批國際知名高校的教授、同行開展了實質性的科研合作,同時吸引了一批國外的青年學者加入到研究團隊中來。為推動我國生物技術藥物研發及抗生素替代研究的國際化,加強同行間的合作與交流,張教授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別成功舉辦了“中德食品安全與獸藥殘留論壇”和“抗體技術小型國際研討會”。通過國際交流,積極吸收新的科學思想、理論和先進的科研方法,跟蹤世界前沿的科研方法,開拓新的科研思路,避免低水平重復研究,保證高質量地完成科研項目。在前期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張教授團隊積極組建獸用生物制品與新獸藥研究國際合作基地,探索更為制度性、連續性的開展國際合作,探索建立國際合作與知識創新模式,構建國際化人才團隊,提升團隊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張教授團隊在國際合作上既注重面向發達國家的引進和“請進來”,也強調面向發展中國家的“走出去”,以拓展我們在技術和人才方面的影響力,為我國新獸藥與生物技術產品研究盡早占有世界科技領域的先進地位,他們不斷努力著。

春風化雨,為祖國培養高新人才

除了科研任務,張教授把教書育人、為科研事業培育新時代人才當成了人生的第二大事業。自從進入高校工作后,他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豐富閱歷對自己的學生傾囊相授,積極邀請國際知名專家教授參與到本科生、研究生的日常授課中。他組建的實驗團隊借鑒了德國精英教育的培養模式,強調科研與教學一體,他教導學生要站在學者的角度主動培養符合科學原則的思維方式和做事習慣,目標清晰明確、做事細致謹慎、思維獨立奔放、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今,張小鶯教授已指導培養博士后2人,其中外國博士后1人;博士生4人,其中與德國夏洛特醫學院聯合培養德國博士生1人;培養國內外碩士生19人。組建團隊以來發表了高水平論文6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論文40多篇。張教授所指導的研究生幾乎都能獲得國家級獎學金、校長獎學金、優秀研究生、優秀學位論文或學術論文獎等獎項。并指導本科生成功發表SCI文章,使本科生離SCI之路已不再遙遠。在實驗室他還專意開辟出一片地方,把這些論文復印后整齊地掛列起來,并用自己擅長的反寫書法,在黑板上寫了兩行大字“篤實”、“今日事今日畢”,以激勵他的學生。“我深深被學生們的踏實、上進所打動,并希望他們能兼有靈動的學術思維和嚴謹的作風。”

第11篇

實驗室是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所必須的基本條件。一個運行良好的實驗室不僅需要配備實驗儀器設備、實驗材料,還需要建立完善的實驗室安全制度、操作規范以及保障實驗室正常運轉的技術人員隊伍。現代醫學科學研究處速發展階段,先進研究技術不斷涌現,傳統的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已經成為常規的研究手段,逐漸有更多單位引進了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等更先進的研究平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越來越依賴于先進的研究平臺,而反過來高水平研究成果也可以幫助申請到更多研究經費,從而推動實驗室的平臺建設。目前有不少臨床醫學科學學位研究生的招生單位,特別是醫院的臨床科室根本就沒有完善的實驗室。研究生只能聯系去其他有條件的實驗室短期做課題,很難去專心完成科學研究工作,而且同一個導師在研究方向上的連續性很難保證。一些大型醫院雖然建立了中心實驗室,配備了一些常用的實驗儀器設備,但是也存在一些如人員擁擠、儀器使用需要預約等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在臨床醫學科學學位研究生招生計劃審核的過程中,管理部門更應該加強對實驗室基礎條件的考核,對于完全不具備研究條件的單位,應當暫停招生。另外,實驗室的安全管理要始終放在實驗室管理的首要位置,在每位研究生進入實驗室前必須接受安全教育和制度宣講,了解各種實驗儀器設備和試劑等的注意事項和可能的危險。

2研究生招生和導師隊伍建設

臨床醫學科學學位研究生是醫學科研工作的主力軍和新生力量,吸收高質量的生源報考是研究生培養單位的重要工作,對學科科研工作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當前越來越多的單位獲得研究生培養資格的形勢下,各個院校、醫院間同樣存在競爭關系。作為研究生培養單位和導師應當努力去發現和吸引優質生源,通過多種渠道開拓生源和主動聯系學生報考。每年暨南大學針對在讀本科學生設立數百項本科生創新科技項目,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通過參與這些創新項目,可以早期接觸到科學研究,對實驗研究形成初步認識,也通過跟指導教師做實驗產生科研興趣,成為將來潛在的研究生報考生源。另外,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面向重點醫科院校在讀的臨床醫學等專業的大四學生舉行夏令營,介紹醫院和專業的基本情況并與導師見面座談,對獲得保送資格并通過面試考核的學生直接錄取為免試研究生。目前已經有不少院校采用這種模式吸引免試生報考,收到不錯的效果。另一方面,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在研究生培養體系中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要打破以往對研究生導師的錯誤認識,導師是一個工作崗位,意味著責任和義務,而不是一種地位和身份的體現。對于臨床醫學科學學位導師的遴選,應當更加注重科研素養和基礎研究工作經歷,保證研究生在就讀期間得到導師有效的指導和幫助。對于只從事臨床工作的導師,可以轉為專業學位導師。暨南大學在這一方面做出了頗有成效的改革,為科學學位導師的遴選制定較高的科研業績標準,打破了導師終身制,改為定期審核制,實施動態管理,只有通過審核的導師才能進入招生目錄,獲得招生資格,極大提高了導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3研究生課程安排與設置

以往的研究生課程設置上普遍存在知識結構陳舊、應用性不強的問題。許多研究生在入學階段選修的課程只是為了滿足學分的需要,而進入研究工作后會發現所學課程用處不大。因此,針對臨床醫學科學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應當在課程設置上更加注重實用性,特別是對于研究過程中所必須的實驗操作技術和文獻管理技能,應該給予格外重視。近年來研究生招生對報考生源本科專業的要求也日益嚴格。為適應衛生部關于臨床醫師資格考試報名資格的要求,暨南大學自2012年起要求報考臨床醫學專業的研究生,無論科學學位還是專業學位,本科所學專業必須是臨床醫學。這一規定也逐漸在越來越多的醫科院校實行。這一規定帶來的結果就是將來生物類及其他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將不能攻讀臨床醫學研究生。盡管臨床醫學本科生具有良好的醫學專業知識,但由于本科課程設置的緣故,絕大部分臨床醫學本科生接觸的實驗課以形態學和動物實驗為主,在細胞及分子水平的實驗技能方面比較欠缺。考慮到這一實際情況,在研究生課程設置方面除了基礎理論課程之外,更應該側重實際操作的實驗課程,使學生在課程中能夠掌握生物醫學研究中常用的細胞和分子生物學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技術,并且能夠分析和解釋實驗結果。為了能及時了解最新研究進展,跟蹤最新研究技術,文獻檢索、管理和閱讀是研究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只有熟練掌握了這一技能,才能在海量的科研文獻中快速找到相關結果,為科研選題、研究方案設計做出正確的決定。有條件的綜合性大學可以通過開設公選課的形式幫助研究生盡快掌握這些技能,在專業的醫科院校或者醫院,則可以通過聘請專家講座等形式來實現。暨南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圖書館在每個學期面向全校研究生開設文獻檢索、Endnote軟件操作等培訓班,開通了著名的文獻出版機構湯森路透的在線教程,并且提供了許多培訓教程PPT下載,使研究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科學研究的指導與過程管理

臨床醫學科學學位的研究生導師主要來自醫院的臨床醫生,也有少量導師來自大型教學醫院中設立的研究所。根據筆者觀察在研究生指導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臨床工作太忙,沒有時間指導學生。許多導師擔任臨床科室的主任或者副主任,每天門診、病房以及手術等臨床工作非常繁忙,可能幾個月都沒有時間跟學生深入交流研究課題,指導就無從談起。②科研經歷欠缺,指導能力不足。由于歷史原因,現有的很多研究生導師本人在讀書和工作期間一直從事臨床工作,未曾接受過正規的科研訓練,沒有建立科研思維方式和掌握常用的科研技術方法,因此很難給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指導。③責任心不強,指導方式欠合理。有些學術成就較高的導師,本身有行政職務或者很多學術兼職,經常開會、出差等,而且同時指導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很多,為了省事就采用了博士指導碩士,師兄指導師妹的方式,這樣無疑使學生失去了接受導師直接指導的機會。因此,在提高導師指導效果上可以采取多種措施。首先,建立定期交流和指導的機制,比如每周舉行課題組的周會,討論最新的相關領域研究進展,匯報實驗結果和總結經驗教訓等。其次,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合作意識。同一課題組內可以將常用的實驗技術建立規范的操作流程,減少在技術摸索上需要花費的時間,提高科研效率。對于以臨床工作為主并且缺少科研經驗的導師,可以與基礎研究的教師建立導師組聯合培養和指導研究生。最后,要注重研究生科研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使研究生在讀期間能夠較好地掌握專業外語、文獻檢索、統計分析、生物學軟件等必備技能,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跨學科的學術沙龍、國內外著名學者的專題演講、前沿研究熱點以及最新實驗研究技術的報告和講座等,這樣可以很好地開拓視野,有助于啟發科研思維。

5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考核評價與激勵措施

2013年7月中旬,教育部下發了《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特別提出對研究生實行嚴格的中期考核和論文審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同時也要改變單獨評定研究生導師資格的做法,防止形成導師終身制。這表明教育部已經把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放到了重要位置。科學學位的研究生教育以培養研究生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為主要目標。研究生的科學研究能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現科學問題的能力;二是科學實踐的能力;三是撰寫科學論文的能力。作為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科研論文在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考核中占有重要作用。隨著國內整體科研水平的提高,對研究生也提高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越來越多的培養單位鼓勵研究生發表SCI論文,有的單位甚至把發表SCI論文作為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20世紀80年代后期,南京大學首先將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引入科研評價體系后,現在SCI已經成為國內學術界重要的評價指標之一。每個被SCI收錄的期刊有對應的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它是通過對期刊引文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的數值,將其作為衡量期刊影響力的一項指標。期刊的影響因子越高,表明該刊物對其學科領域越具影響。盡管SCI作為一項學術評價指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但是同時它在推動我國近年來科學技術國際化發展道路上發揮了巨大作用,是目前較為公正合理的評價標準之一。當然,應該拋棄唯SCI論的觀點,在學術評價中考慮具體學科的實際情況,結合具體論文的引用情況、期刊的特征因子等其他評價指標等,建立更為合理的評價機制。學校或者院系層面設置適當的獎勵措施對于提高研究生積極性具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常見的方式有設立優秀研究生論文獎和優秀畢業研究生獎等。暨南大學研究生院在鼓勵和推動研究生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根據中科院學術期刊分區,對于以第一作者發表一區論文的研究生,給予高達5萬元的獎勵,同時給導師提供10萬元研究經費。

6結語

第12篇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農業的飛速發展,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對環境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快速增加。目前,我國興辦環境工程專業的高校很多,每年畢業的環境工程本科生規模達萬人,為環境事業輸送了大量的人才,但同時也形成了巨大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環境工程專業普遍存在教學理論重于實踐、課堂重于課外的傾向,人才培養的質量難以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用人單位普遍反映環境工程應屆畢業生缺乏較強的實踐能力,有些單位選擇接收有實踐工作經驗(1-2年)的環境工程畢業生,還有些單位則選擇接收其他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比如一些污水處理廠青睞排水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使得環境工程專業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環境工程專業是以環境科學為依托,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工程技術,研究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作用、關系、規律并進行控制調整的一門新型綜合性應用學科,是由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生態學、地學、水文學等多種學科交叉所形成的一門學科[1]。湖南工學院在2007年升格為本科院校,在原專科專業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不斷完善與發展的基礎上,2010年開始招收第一批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面對環境工程專業的就業形勢與現狀,我們有必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因此,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進行改革。

1課堂教學聯系實踐

環境工程專業所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理論性強。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通常是通過課堂教學實現的。但是,環境工程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對實際情況缺乏了解,不僅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反過來還會影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因此,將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顯得尤為重要。

1.1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實踐的認知

環境工程專業的許多理論知識與實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尤其是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增加學生對實踐的認識,進而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如在講解厭氧活性污泥處理有機廢水時,可利用農產品加工有機廢水生物處理的影像資料加強學生對整個過程的理解,廢水為什么要經過調節池和熱交換器,了解工藝中的核心厭氧活性污泥反應器的構造,以便于理解微生物降解有機物的生理生化反應機理,了解三相分離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對整個反應體系有較明確的認識,使學生不到現場即能了解到工程狀況并分析實際工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讓學生思考可以怎樣改進工藝提高處理效率。又如在講授AutoCAD時,可與環境工程的實例進行結合,如繪制曝氣池的平面圖、曝氣管路布置圖、曝氣頭和攪拌機等設備圖,這樣不僅讓學生學會AutoCAD的基本繪制,又可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并直接為課程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專業技能。

1.2課堂講學與課程設計掛鉤

課程設計一般需要綜合專業知識,一些課程設計安排在某一學期,與專業過程分開,但這時很多專業課程的知識已被淡忘,課程設計不能很好地利用和鞏固理論知識。因此,如果將課堂講學與課程設計掛鉤,有機結合,理解將更為深入。因此,我們將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等課程設計與相應專業課安排在同一個學期,將面向工程的課程設計融于專業課程中,這樣就可以及時地利用專業知識。首先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案例為學生提供多個選題,然后學生根據興趣選擇題目。借助已學知識查閱資料、設計和計算,并繪出相應的設計圖紙。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及時地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不僅可以使學生對課堂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2開展綜合性實驗

我校環境工程課程設置中安排了多項專業實驗,如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固體廢棄物控制工程實驗、環境監測實驗和環境微生物學實驗,各專業實驗均附屬于相應的理論課程。上述專業實驗多為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很少。比如環境微生物學實驗中,微生物形態和結構觀察、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等都是簡單的驗證性實驗,且培養基配制和滅菌消毒等都是由實驗老師完成的。這樣使得學生在預處理環節得不到充分鍛煉,造成與實際脫節,既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也不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有必要開展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環境微生物實驗中,可以由專業教師給出開發性題目如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等,然后由學生組成實驗小組,查找資料確定實驗方案。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實驗技能可以得到加強,比如培養基的配制、滅菌消毒、微生物接種、顯微鏡觀察等,并且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加強,比如實驗過程中出現雜菌可能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防止等。通過綜合性實驗,學生對實驗的理解較為系統且動手能力大大加強,為以后再深造或是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3實習教學體系

實習是貫徹理論聯系實際教育方針,培養適應社會要求的專業人才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實習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以致用和適應社會的能力[2]。我校環境工程在實習時間安排上,為1周認知實習、2周生產實習、4周畢業實習,已基本滿足環境工程實習時間要求。

3.1認知實習

設在專業課之前,使學生對所學專業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認識。我校的認知實習安排在大二的第一學期,在大多數的專業課程開設之前。做好認知實習可為以后專業課程的學習做好準備。認知實習時間短,并且大多以參觀為主,經常會出現學生草草參觀,參觀過程中提不出實質問題,參觀后又容易忘記的現象,對以后的專業課教學無太大輔助作用。為了避免這些情況,使認知實習發揮最大的作用,要做好參觀前、參觀中及參觀后的工作。以參觀生活污水處理廠為例,在參觀前,要引導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如工藝流程、工作原理、設備情況、實際運行時可能出現的問題,盡量做到有備而來,目的明確。在參觀過程中,鼓勵學生提問并耐心解答。結合參觀前的準備,學生可對整個污水處理過程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參觀后,要及時督促學生完成實習報告,鞏固所學知識。這樣為以后的專業課程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達到認知實習的目的。

3.2生產實習

生產實習是本科教學計劃中非常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已經學過的專業基本知識,鞏固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3]。目前生產實習中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實習單位接納大量學生實習有困難,學生實習影響單位的正常工作,一些實習單位出于安全問題不歡迎學生到單位實習,或者學生在單位里的實際動手機會少。因此,需盡量多聯系長期合作的實習單位,生產實習的實習經費也有待提高。另外,還可以采取學生分組實習,避免短時間內實習人數太多而影響單位的正常工作。讓學生深入生產第一線,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實踐能力。#p#分頁標題#e#

3.3畢業實習

畢業實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綜合系統地運用所學知識,并為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然而,學生畢業后工作多種多樣,不少學生在最后一個學期已經有工作意向,對于與其工作相關性不大的畢業實習應付了事,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很少有實習單位能容納幾十甚至上百人同時實習。因此,除教師聯系實習單位外,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實習單位。學生選擇與自己工作相符的崗位進行實習,可以極大地提高積極性,另外還可以為今后的工作積累經驗。當然,學生自主實習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在給予學生更多自主的同時要加強管理。比如實習考查可由教師和實習單位共同考核學生,這樣可以較為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實習情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旗| 宿迁市| 东方市| 罗田县| 廊坊市| 潍坊市| 二手房| 利辛县| 琼海市| 永昌县| 建阳市| 河源市| 鲁甸县| 同心县| 乡宁县| 上饶县| 龙山县| 阳西县| 建阳市| 白山市| 铁力市| 松潘县| 自治县| 武胜县| 岳池县| 湖南省| 怀化市| 临桂县| 共和县| 正宁县| 哈巴河县| 天津市| 辛集市| 五峰| 佳木斯市| 德化县| 双鸭山市| 武强县| 贵南县| 郴州市|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