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4 00:59:2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地理一輪復習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復習;考綱;資源;熱點
一、研讀考綱,理清思路
復習之前,深入研究考試大綱和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才能明確復習思緒,做到有的放矢。
1.研讀考試大綱,明確考試內容
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選修地理3、地理5、地理6,以及《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規定的地球與地圖、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的有關內容。
2.研讀考試大綱,明確考核目標
所謂“地理”,即“知地明理”,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即考生對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研讀考試大綱,明確試題特點
近些年的高考試題,仍然秉承新課標理念,延續地理學科特色,即用地圖說話、用圖表和數據說話,側重基礎,難度不大,但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分析認知能力的要求卻有一定的提升。
4.研讀考試大綱,了解命題追求
(1)求真:測出考生的真實水平,有利于高校定段劃線錄取。
(2)求穩:試題難度保持相對穩定,試卷結構與分值基本穩定,考試大綱及要求基本穩定,由舊課程平穩過渡到新課程。
(3)求新:新材料新情境,倡導新理念。
二、整合資源,認清結構
復習之前,教師需掌握學生手中已有的材料和資源,并將這些資源進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包括考試大綱、地理課程標準、教科書、地圖冊、歷年高考試題、精品教輔資料等。課程標準是編寫教材、實施教學、評價學生的主要依據,在一輪復習開展之前需要對課程標準進行研究和解讀。教科書是課程標準得以落實、貫徹的載體,其中的概念解讀、材料說明、合作探究、方法滲透對于學生備考均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三、謀劃策略,有效實施
1.復習進程與師生心理情緒周期的調整
學生從9月份升入高三到最終完成高考需要度過漫長的十個多月的光陰。在不同的時期,學生的心理狀態也會有一定波動,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高考沖刺的同時也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不同時期狀態的變化,適時進行復習策略的調整,力爭做到事半功倍。
2.基礎性的必要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正式開始一輪復習之前,做出一份翔實的一輪復習計劃是十分必要的。對于復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也應適當提前做出預見,包括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生成性的問題以及周測或期中、期末的大考時出現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等。這就需要發揮集體的力量,整個備課組要團結一致、集思廣益,把各種工作都切實做在前面。
3.轉變復習備考理念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終要以促進人的發展、為人的發展服務為指導思想。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應當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一輪復習時要徹底改變固有的如“重文本、輕人本”“重要求、輕需求”“重進度、輕效度”等落后的備考理念,在授課時要統籌全局、重點突出、有所取舍、重視思考和表達,切忌內容講得多而雜、學而不思、表達不清。
四、關注熱點,提升能力
一輪專題復習我們需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特別關注以下三點:
1.運用已知知識推出未知知識。能力考查的最基本要求就是運用自身已有知識獲取更為廣闊的信息,這也是我們必須幫助學生努力達到的。
2.憑借考生已掌握的基本知識、形成的基本能力和整體素質去分析解決自然和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的矛盾和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
3.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的關系。一輪復習需要突出社會信息的灌輸以及基本理論與社會實踐的結合,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作為復習主線,重視社會信息的輸入,這些社會信息主要涉及:(1)國家改革與發展的方針政策;(2)國內國際出現的重大事件;(3)人類共同關注的自然與社會、經濟與政治等領域的熱點問題;(4)與考生密切相關的社會生活、社會實踐。
一、親其師,信其道,提高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
1.完善自我,勤學多練,使自己的教學基本功過關,贏得學生的信任
多年來,我不斷地進行板書設計、地理徒手畫的練習,上課時能在黑板上寫出漂亮的板書,并能根據需要隨手繪出地理簡圖,學生信任之情溢于言表,這在教學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應對課堂突發事件時,冷靜的態度和有條不紊的指導及快速的反應都會令學生欽佩不已。
2.平時多觀察、多思考,開闊學生視野
在上課時有的地理現象和規律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我就用一
些生動的例子和形象的動漫來解釋抽象的概念和地理現象。比如,沙丘的形狀和移動方向我們東北的學生是見不到的,為了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就以雪為例。東北冬季雪多,下雪后會刮風,被風吹掃后積雪的地面形態就和沙丘類似。有了感性認識后,再給學生觀看沙丘的動漫演示,這樣就成功地將沙丘的形成和移動方向清晰地
展現出來,既使課堂活動生動化,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打開學生心扉,走進學生心理,加強情感教學
只有了解學生,才能因人而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的想法和狀態。所以,我一般是上課時早一點進班級,下課后晚一點離開教室,通過和學生聊天,了解他們對教學方法和上課節奏的感受,進行適度調整,達到師生配合最大化。除此以外,我作為科任教師,在適當的時候,還會關心學生的生活和身體狀況,學生在感動之余,會從心理上接納我,進而會把本學科作為重點學科去學。在教學過程中,我還經常和學生互通有無,讓學生覺得我和他們是一路前進的,既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又營造了師生攜手共進的氛圍。
二、制訂科學合理的復習計劃,針對學生素質,不斷調整方法和節奏
1.分析大綱,捕捉教學
在備課時,教師要分析大綱,捕捉考點,選取考點分配合理、詳略得當、難易適度的資料,有方法技巧指導和經典例題和習題,使學生復習時有據可依,有題可做。
2.研究三年內高考題,分析各考點的出題比例,做到處理考點時詳略得當,不浪費時間,不讓學生做無用功
在近幾年高考中,人文地理的比例越來越大,而自然地理的比例在減小,尤其是地球運動部分考得越來越少,而地球運動在知識點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針對這一情況,我縮短了地球運動部分的復習時間,為其他內容的復習爭取了時間,提升了一模、二模的平均成績。
3.根據學生手中資料,讓學生做高中階段一整套的基礎習題,填平知識上的漏洞
讓學生按照考點的復習進度,每天做1~2套習題,鞏固基礎,老師在講答案時,盡量將知識點穿插其中,讓學生了解每個考點會出現哪些類型習題,這些習題的解題思路是什么,使學生掌握考點及基本的解題方向和思路。
4.利用多種途徑,收集有新意的習題
每周或每月讓學生做一套長見識、調口味的習題。我經常上網搜索習題,只要有創意,和高考題型相似,就載下來備用,我們學校也經常收集兄弟學校的習題交給我們備課組,再進行精選備用,我還經常去書店查找,有時為了一套題或幾個好題而買了整本卷。總之,每周組一套有新意的習題給學生,相當于正餐之外的甜點,對學生也有誘惑力。
5.重視尖子生的培養
學校根據每次考試成績確定尖子生人選的數量,然后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制訂輔導計劃,查缺補漏,彌補不足,盡快將考點融會貫通,提升學生獨立解題的能力,并對其進行心理輔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6.對學生進行復習指導
在一輪復習時,每到一周周末,便提醒學生,進行周復習,將一周內學習的考點復習一遍,做過的題,尤其是做錯的題看一遍,每到月末,我又會提醒學生進行月復習,將一月內學習的考點復習一遍,曾經做錯的題看一遍,鞏固已有的記憶,使自己今后不犯同樣的錯誤。到了綜合復習階段,每隔兩周提醒學生回顧一下各考點的基本內容和方法規律,做到心中有數,做題時能靈活運用,每人準備錯題本,可以記(或粘)各類錯題,以便按時回顧。
三、構建完整思維,提高學生應對能力,向試卷要成績
1.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講綜合題時,帶領學生回顧考點,培養學生發散思維,鍛煉學生思維周密程度,有時還一題多問,培養學生多角度考慮問題,提升反應能力,為解答綜合習題奠定基礎。
2.以考代練
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找出學生弱點,并組建習題,加強薄弱環節訓練。在考前半個月左右,為了防止學生綜合題做多了,而忽視了基礎知識的應用,所以我針對必修三冊教材的基本內容,以選擇題為主,共組了三套題,每套百題左右,重新鞏固一遍基礎知識,訓練學生的基本能力。
3.對學生進行考前指導
學生的遺忘周期大約7天,考前10天內可以放松一下,但絕對不能完全放松。我要求學生每天至少做一套題,以保持對習題的靈敏度,保證在考前看一遍教材,最后一遍是鞏固基礎知識,還對學生在高考期間的審題和答卷進行指導,如,全面審題、字跡工整、心態放正,并保持清醒等,使卷面盡可能多得分。
在整個高三過程中,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由高一、高二的零散思維轉變成完整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