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公司注冊申請書

公司注冊申請書

時間:2022-08-18 21:50: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公司注冊申請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人力資源公司注冊的條件:1、申辦人開展人才市場中介服務活動的注冊資本(金)不得少于10萬元,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2、需要實際的辦公場地進行注冊,面積不小于50平米。

人力資源公司注冊所需要的材料:1、申請書、《上海市設立內資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申請表》;2、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企業名稱核準通知書》;3、機構負責人的簡歷、身份證;4、房產使用證明(提供50平方米以上商務用房房產證或租賃合同及房產證)5、工作設備情況;6、驗資報告;7、工作規范和章程;8、其它規定提交的材料。

人力資源公司注冊的流程:1、核準注冊公司名稱 ;2、辦理人才中介批文 ;3、銀行開驗資帳戶 ;4、會計師事務所出驗資報告;5、到工商辦理營業執照 ;6、工商備案;7、到質量監督管理局辦理組織機構代碼;8、辦理稅務登記證。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

1. 投資移民:根據新加坡政府有關政策規定:外國人投資新幣150萬元,可直接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本項計劃主要是為各國企業家而制定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企業家來新加坡投資。其中50%資金可用于購買自用住宅物業。 投資者必須先注冊有限公司,然后呈交投資計劃書和置業申請書。投資金可分期到位。有關投資項目至少必須經營5年。 投資者的家庭成員,配偶和21歲以下子女,可自動成為永久居民。父母可申請親屬長期簽證,在新加坡居住。子女超過21歲,需另外申請,批準機會也很大 .

2. 技術移民:新加坡政府歡迎世界各國的精英來新加坡定居。凡大學或以上學歷人士,專業技術人才,可申請新加坡永久居民。但首先必須由本地的公司雇用。先獲得就業準證(EP)。準證持有人,可向移民局提交永久居民申請,經批準成為永久居民(PR)。從申請到批復,一般3--6個月目前,以下專業的申請人較容易獲得工作準證:電腦工程/電子工程/建筑工程/護士/中文教育等。

3. 結婚移民:根據新加坡有關規定,凡是與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結婚(不論男女),均有資格申請成為永久居民。但移民局將根據具體個案而定。特別指出的是,近年來有以假結婚騙取永久居民權者,被檢舉后,永久居民身份被取消。

4. 特殊移民:凡在世界級的各領域有特殊貢獻者,如:某項體育世界冠軍等。此類人士可直接申請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

5.自雇移民 顧名思義,是雇用自己而達到移民的目的。申請人可先注冊一間公司,然后以董事的身份向移民局申請就業準證EP。也可先以開辦公司的名義申請,移民局批準就業準證申請后,再注冊公司,公司注冊完成后,經移民局核實發出就業準證EP。成功申請EP6個月后,可申請永久居民權。

(來源:文章屋網 )

第3篇

注冊的公司如果是有限責任公司,那么辦理有限責任注冊公司前,你應當具備開辦公司的一些基本條件,包括:

1、股東符合法定人數(2人以上); 2、股東出資達到法定資本最低限額(根據行業的不同有所不同,一般三檔:10萬,30萬,50萬); 3、股東共同制定的公司章程; 4、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 5、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有了這個基礎,你就可以按照下面的程序辦理登記了。

首先,你需要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名稱預先核準;申請名稱預先核準,應當提交下列文件:(一)有限責任公司的全體股東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體發起人簽署的公司名稱預先核準申請書;(二)股東或者發起人的法人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的身份證明;(三)注冊公司機關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注冊公司機關自收到文件后,一般在10天內作出核準或者駁回的決定。注冊公司機關決定核準的,會發給《企業名稱預先核準通知書》。

如果獲得核準,接下來,你要準備好有關申辦材料,到公司所在地工商登記部門去辦理登記,這些材料一般包括:

當然根據你的實際情況,有些材料是不需要你提供的,如任命書、委派書等等,這是國企需要的。但是還有些材料還得要根據工商部門的要求另行提供,比如你的公司屬于飲食行業,需要衛生局的批準,那么你可能要到衛生局去辦理一些手續。下面是可能你要跑到的政府管理部門以及需要辦理的手續:文化局:文化經營項目許可證審批。

衛生局:食品及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審批。

商委:煙、酒類專賣零售許可證、糧油資格、食品交易和農貿市嘗展銷會的審批。

科委:科技經營證書的核準審批。

技監局:企業、事業、機關和民辦非企業代碼登記。

第4篇

我國離岸銀行業務自開立以來,經歷了大起大落,在摸索中逐漸走出了一條屬于我國自有的,離岸銀行業務的特色路線。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6月底,我國的離岸銀行業務規模已達到了509.19億美元、存款量達到433.81億美元、貸款量共計354.68億美元,離岸客戶總數突破15.56萬戶。其中,交通銀行的離岸銀行業務規模最大,發展最快。本文以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為載體,從不同角度探討了交通銀行離岸銀行業務的發展,希望能進一步促進我國離岸銀行業務的發展,也為其他離岸銀行提供借鑒。

關鍵詞:

離岸銀行業務;交通銀行;發展研究

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國內離岸銀行業務四家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和存、貸款規模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交通銀行的離岸銀行業務資產規模最大,下文將重點研究其發展策略。2002年9月24日,交通銀行離岸金融業務中心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在上海正式營業。交通銀行離岸金融業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歷了開業籌備、穩健起步和加速發展幾個階段。為保證各階段工作任務順利完成,該行及時確定了各階段的重點核心工作,以點帶面促進離岸銀行業務的推進。

一、交通銀行的離岸銀行業務介紹

1.發展策略交通銀行在離岸業務上堅持“三步走”的市場拓展戰略,不斷促進交行離岸銀行業務的向前發展?!叭阶摺卑l展策略是,第一步:先負債業務后資產業務;第二步:先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及周邊地區,后其他國內地區;第三步:先中國香港、美國、新加坡等有分支機構的地區,在其他國外地區。回顧多年來的離岸銀行業務發展歷程,“三步走”戰略符合交行的實際情況,為離岸業務發展起到了積極指導的作用,也為交行今后離岸業務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客戶定位根據離岸業務的特點,優選離岸業務的目標客戶。一是綜合實力雄厚,抗風險能力強的“走出去”企業;二是境外上市的企業;三是一些具有特色的“窗口”企業;四是境內關聯公司為總行級客戶或者分行的重點客戶企業;五是具有完全現金擔保能力的企業。

3.組織架構交通銀行在總行層面設立了離岸金融業務中心,采用總行直接經營的業務模式。離岸金融部有七個處室組成,分別是負責全行離岸業務管理的離岸業務管理處、負責開戶和匯款的離岸銀行處、負責單證業務的離岸貿易融資處、負責資金管理的資金管理處、負責營銷的離岸市場拓展處、負責授信業務和網銀業務的綜合管理處、負責會計結算的會計結算處。

4.業務規模截至2013年6月末,交通銀行離岸業務資產規模為117.46億美元,開立離岸賬戶23205戶,離岸存款達67億美元,貸款余額達103.02億美元,2013年上半年累計完成國際結算量達801.64億美元。

5.業務產品業務涉及進出口信用證結算、匯款結算、外匯資金交易、外匯買賣、貿易融資、咨詢證明、賬戶監管、內保外貸、外保內貸和多方協議等,全面覆蓋整個國際結算業務的產品門類,基本滿足了各類客戶的結算需求。

6.業務體系總行直接負責離岸銀行業務發展策略和階段目標的制定,負責調動全行資源開展離岸市場開拓工作,同時還具體負責離岸銀行業務的操作管理工作,確保中后臺業務操作和風險控制的落實,多年來還為離岸客戶辦理了涉及授信、國際結算和境外擔保業務。

7.IT系統交通銀行金融部采用獨立的離岸531業務操作系統,交行離岸“531”系統于2012年9月21日正式切換上線。該系統是完全與境內分支機構分離的業務體系,滿足了與境內業務嚴格分離的監管要求。

二、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離岸賬戶管理

1.離岸賬戶定義《交通銀行離岸賬戶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稱離岸賬戶是指非居民法人和自然人以及符合國家外匯管理局政策規定的境內企業在交通銀行離岸金融部(以下簡稱離岸金融部)開立的離岸賬戶。

2.開戶流程(1)客戶遞交開戶文件和開戶申請書。客戶按要求提交正本開戶件,并如實填寫《離岸客戶開戶申請書(公司用戶)》。(2)柜面初審和開立賬號。交行工作人員應對客戶提交的開戶文件進行完整性、有效性以及對客戶填寫的開戶申請書等內容進行真實性和完整性審核。若無法核實或資料不完整,應要求客戶重新提交或補交。柜面在系統中進行反洗錢特殊名單檢查。若檢查通過,即可為客戶先行開立賬號,并注意提醒客戶該賬號尚未正式生效。(3)離岸金融部終審。離岸金融部負責對開戶資料的完整性、表單填寫的有效性、系統錄入的正確性及印鑒建檔的正確性進行終審。(4)查冊。河南省分行將待查冊公司的注冊證號及公司名稱,以郵件形式發送給總行離岸中心,非香港企業由當地公司注冊機構將查冊結果反饋給分行,香港企業由總行將查冊結果反饋給分行。(5)申領“特殊機構代碼賦碼”??蛻糍Y料審核通過后,離岸金融部負責代法人客戶向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分局申領“特殊機構代碼賦碼”。(6)賬戶啟用。離岸金融部為非居民自然人客戶、成功申領“特殊機構代碼賦碼”的法人客戶及境內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的企業開立賬戶,并打印開戶通知書。

3.離岸賬戶信息變更離岸賬戶信息變更包括客戶戶名、注冊地址、董事信息、聯系人、聯系地址等基本信息及預留銀行印鑒等變更事項。發生變更客戶名稱、注冊地址、董事信息以及銀行預留印鑒后再次至柜面辦理業務時,必須向柜面提交《離岸客戶基本信息、網銀及銀信通變更申請書》并加蓋預留印鑒出具相關證明文件,經審核同意給予變更后,方可辦理業務。

4.離岸賬戶銷戶法人客戶在公司注銷或解散后,應于10個工作日內通知并向柜面提交銷戶申請。超過規定期限未主動辦理撤銷銀行賬戶手續的,離岸金融部有權停止該賬戶的對外支付。已銷戶賬戶原則上一年以內不予重新辦理開戶。銷戶一年后再次申請開立賬戶的客戶,需重新提交最新開戶資料。

三、離岸銀行的產品業務分析

以下三款離岸業務產品是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做的最多的也是最適合離岸客戶使用的產品。下面對此進行詳細分析:

1.進口押匯業務(1)含義:進口押匯是指離岸銀行收到境外出口商或其他銀行寄來的單據后,應進口商要求向其提供短期資金融通,以信用證下代表貨權的單據為質押,同時提供必要的抵押、質押或其他擔保,為開證申請人墊付貨款的一種貿易融資。進口押匯業務是進口商使用最多的產品,其歷史很悠久了。(2)適用客戶類型:客戶有進口融資需求,且客戶在各行離岸業務部門有相應的授信額度。(3)產品特點:滿足客戶延期付匯需求。(4)風險控制: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對客戶及其貿易情況有充分的了解,保證貿易背景真實。(5)費用:按照當期離岸貿易融資利率執行。(6)業務流程:首先必須向交行河南省分行提出進口押匯的授信申請。客戶在得到銀行批準后,向離岸業務部門提交申請的相應材料。離岸業務部門收到申請后,審核相關憑證。交行河南省分行在授信額度內,根據當期的貿易融資利率給客戶進行融資。

2.出口風險參與業務(1)含義:出口風險參與業務是指境內分支機構在為其客戶提供貿易金融服務的交易中,作為讓渡人,將其在該筆交易中所取得的權益轉讓給分行離岸業務部門,分行離岸業務部作為風險參與商,為該筆交易出資和承擔信用風險的業務。出口風險參與是近幾年來才開發出來的產品,也是深受出口商歡迎,因為它有效地幫出口商鎖定了出口收匯風險。(2)適用客戶類型:以出口為主營業務的貿易公司,這個公司需要鎖定收匯風險、需要使用融資款項來組織生產,或需要改善財務狀況等。(3)產品特點:緩解客戶貿易融資需求,加強境內行出口融資競爭力。(4)風險控制:主要是收匯風險,各行必須緊緊盯住出口貨物的質量等情況和進口商的經營情況。二是操作風險,業務人員必須認真仔細,避免融資后二次融資。(5)費用:一是離岸業務部門向讓渡人收取風險參與的出資利息:利息=風險參與的出資額×年利率×(風險參與期限+5)/360。二是每筆風險參與業務收取手續費約為35.00美元及相關電報費用。三是預扣海外銀行的費用300美元左右,多退少補。(6)業務流程:首先是客戶需要向在岸銀行提交出口風險參與的授信申請,在岸銀行要了解自己銀行或者其他銀行有否資金,同時落實客戶資金保證和是否合規。在得到在岸銀行的明確同意后才能辦理相關業務。

3.外保內貸業務(1)含義:外保內貸是指擔保人注冊地在境外、債務人和受益人注冊地均在境內的跨境擔保。它能夠幫助境內企業在無法提供讓境內金融機構認可的擔保能力的情況下,通過境外公司或者個人的有效擔保,在境內金融機構融到所需的資金。外報內貸業務是我國各地招商引資所首選的產品。(2)適用客戶類型:適合境外公司擁有較多的資金或者較強實力,而其在境內投資的外商投資企業或者境內企業需要流動資金貸款等的相關客戶。(3)產品特點:借助境外公司實力,幫助境內公司實現發展;境外資金無需匯入國內,免除資金退出時面臨的眾多不確定因素。(4)風險控制:一是境內公司的借款用途以及自身的還款來源需要重點關注。二是做好貸后管理工作,對境內公司經營狀況做好檢查跟蹤工作,防范風險。(5)費用:按規定收取境外公司擔保費費用,一般為每季度收取千分之五的擔保費。二是境內銀行根據項目進展情況收取貸款利息。(6)業務流程:離在岸客戶需要分別向離岸銀行業務部門和在岸銀行業務部門提出授信申請。離岸銀行業務部門和在岸銀行業務部門分別按照權限和授信要求對客戶提出的授信申請進行審批??蛻粼讷@得銀行的同意后要簽訂相關授信協議,在岸行要在規定日期向外匯管理局進行報備。

四、總結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離岸銀行業務也蓬勃發展。交通銀行的離岸銀行業務是我國離岸銀行發展的楷模。本文以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為例,從離岸銀行業務的發展模式、賬戶辦理和主要業務產品三個角度進行詳細分析,希望能進一步促進交通銀行離岸業務的發展,也為我國其他離岸銀行開展離岸業務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崔威.論我國商業銀行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D].長沙:湖南大學,2002.

[2]錢巍.我國商業銀行離岸業務發展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6.

[3]馬里.商業銀行發展離岸業務策略分析[J].中國金融,2012,(15):49-50.

第5篇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小額貸款公司,是指在本省境內依法設立的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內資有限責任公司或內資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條小額貸款公司設立、變更、注銷,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辦理公司登記。

申請辦理小額貸款公司登記,申請人應當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第四條小額貸款公司需經公司登記機關依法登記、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取得企業法人資格后,方可從事相關經營活動。

未經登記機關登記的,不得以小額貸款公司名義開展經營活動。

第五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全省小額貸款公司的登記管理指導工作。設區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本轄區內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的登記以及本轄區內小額貸款公司的登記管理指導工作??h(市、區)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本轄區內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的登記。

小額貸款公司的日常監管由企業所在地的縣(市、區)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

第六條小額貸款公司名稱由行政區劃、字號(商號)、行業和組織形式依次組成。

行政區劃是指小額貸款公司所在的縣(市、區)行政區劃的名稱。小額貸款公司設立在設區的市轄區的,其行政區劃應當由設區的市行政區劃名稱與市轄區名稱連用。行業是指“小額貸款”。組織形式是指“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小額貸款公司應當在申請審核前按規定向名稱登記機關申請名稱預先核準登記。

第七條小額貸款公司可以在本縣(市、區)范圍內依法從事《*省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暫行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的業務。

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不得對外投資,不得設立分支機構。

第八條企業法人(不含外商投資企業)、自然人、其他經濟組織可以向小額貸款公司投資入股。

股東應當符合《*省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暫行管理辦法》規定的相關條件。

第九條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全部為實收貨幣資本,由股東一次性足額繳納。

小額貸款公司設立為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5000萬元(欠發達縣域不低于2000萬元)。設立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8000萬元(欠發達縣域不低于3000萬元)。注冊資本上限為2億元(欠發達縣域為1億元)。

小額貸款公司設立1年后,經省金融辦審核,可增資擴股。

第十條小額貸款公司主發起人的持股比例不得超過注冊資本的20%。其余單個自然人、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及關聯方持股比例不得超過注冊資本的10%。單個自然人、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注冊資本的5‰。

第十一條小額貸款公司應當設董事會和監事會。董事、監事的任職資格、人數、任期等應當符合《公司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

第十二條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應當按照《*省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暫行管理辦法》的規定,辦理審核手續。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憑省金融辦同意設立的審核文件,依法向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并領取營業執照。

第十三條申請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應當向登記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簽署的《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書》;

(二)全體股東簽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人的證明》;

(三)全體股東簽署的公司章程;

(四)股東主體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證明復印件;

(五)依法設立的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報告;

(六)董事、監事、經理的任職文件及身份證明復印件;

(七)法定代表人的任職文件及身份證明復印件;

(八)住所使用證明;

(九)《企業名稱預先核準通知書》;

(十)省金融辦同意設立的審核文件;

(十一)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四條小額貸款公司章程含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內容的,登記機關有權要求申請人做相應修改。

第十五條小額貸款公司的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依法向原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公司變更登記申請書》;

(二)公司簽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人的證明》;

(三)公司營業執照副本;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提交的其他文件。

涉及具體登記事項變更的,應當按照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相關規定同時提交相應變更登記材料。

注冊資本增加的應當提交省金融辦的審核文件。

變更登記事項涉及修改公司章程的,應當提交由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章程修正案。

第十六條小額貸款公司修改章程未涉及登記事項的,應當自作出修改決定之日起30日內,將法定代表人簽署的修改后的章程或者章程修正案報送登記機關備案。

第十七條公司董事、監事、經理發生變動的,應當向原公司登記機關備案。

第十八條小額貸款公司解散,依法應當清算的,清算組應當自成立之日起10日內將清算組成員、清算組負責人名單向公司登記機關備案。

小額貸款公司應當自清算結束之日起30日內向原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注銷登記,提交下列材料:

(一)公司清算組負責人簽署的《公司注銷登記申請書》;

(二)公司簽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人的證明》;

(三)清算組成員《備案通知書》;

(四)依照《公司法》做出的決議或者人民法院的解散、破產裁定或者行政機關責令關閉、撤銷公司登記的決定;

(五)經確認的清算報告;

(六)刊登注銷公告的報紙報樣;

(七)公司營業執照正、副本;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九條企業所在地工商部門在縣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開展日常監管工作。工商部門要依據工商職能,加強日常巡查和信用監管,強化年度檢查,督促企業合規經營。

第二十條企業所在地工商部門應將小額貸款公司列為重點監管對象,指定專人負責日常巡查,重點檢查小額貸款公司登記事項情況、合規經營情況,巡查檢查情況應當予以記錄并存檔。

第二十一條小額貸款公司在辦理年度檢驗時,除一般性的年檢材料外,還應當提交由指定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年度財務審計報告、公司經營活動及執行合規經營情況的書面說明。

第二十二條登記機關及日常監管部門可以依照《*省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企業信用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對小額貸款公司采取相應的信用監管措施,建立小額貸款公司工商企業信用檔案。

第二十三條被省金融辦取消試點資格,或被政府責令關閉的小額貸款公司,由登記機關責令企業限期辦理注銷登記或變更登記。拒不辦理的,依據《公司法》第二百二十二條及《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七十三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四條工商部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小額貸款公司違反《*省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暫行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的,有權采取警告、公示、風險提示、約見小額貸款公司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談話、質詢、責令停辦業務等措施。

第二十五條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違反企業登記注冊事項管理規定的,由登記機關委托公司所在縣(市、區)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查處。小額貸款公司違反其它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從事違法活動的,由工商部門依法處理。

第二十六條日常監管中發現小額貸款公司違反合規經營相關規定的,工商部門可以依據工商職能和《*省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暫行管理辦法》中賦予的相關職權,督促其規范經營。督促小額貸款公司合規經營的相關情況應予記錄企業信用檔案,并作為實施信用監管措施的主要依據。

第二十七條工商部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小額貸款公司涉嫌非法集資、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應當及時將有關情況抄告當地銀監部門處理。

第二十八條工商部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小額貸款公司涉嫌發放高利貸等行為,應當及時將有關情況抄告當地人行分支機構處理。

第6篇

案情簡介

申請人廈門惠爾康食品有限公司于2002年12月25日,對被申請人福州維他龍營養食品有限公司注冊的第1267138號“惠康”商標(以下稱爭議商標)向商評委提出爭議裁定申請。

一、當事人主張與理由

申請人稱,(一)申請人創建于1992年底,是一家在食品行業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大型企業。(二)申請人依照《商標法》第13條規定,主張其在飲料、八寶粥商品上長期使用的“惠爾康”商標是馳名商標。(三)“惠爾康”從1992年起就一直是申請人的企業字號,從1993年起將標有“惠爾康”文字的產品包裝申請外觀設計專利,爭議商標損害了申請人的商號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四)被申請人搶注惠爾康商標的過程,是有預謀、有步驟、連貫性的,其行為在主觀上是明知、惡意的。其目的不是為了使用,而是為了牟取非法暴利。被申請人的行為已嚴重違反了我國《商標法》的有關規定和誠實信用原則,爭議商標應予撤銷。

被申請人答辯稱,(一)被申請人一貫重視依法申請注冊商標或受讓商標。1997年6月被申請人從天津惠爾康科技公司受讓了第701244號“惠爾康HEK”商標,之后進行了擴展和延伸注冊。(二)申請人并沒有獲得第32類02組“惠爾康”商標,搶注商標的恰恰是申請人本身。(三)因為與天津惠爾康科技公司注冊的第701244號“惠爾康”相近似,申請人在第32類商品上“一直使用‘惠爾康’商標”的做法,屬于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的違法行為。(四)我國商標法體現的是申請在先原則。(五)申請人不斷以明顯相類似的理由向商標局和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異議和爭議的目的是,企圖拖延侵權時間以牟取非法暴利。申請人提出商標爭議的理由不能成立,請求商評委依法公正裁定。

二、商評委審理與裁定

商評委經審理查明,爭議商標為文字“惠康”,指定使用商品為第32類的汽水等,申請注冊時間為1997年8月20日。

申請人廈門惠爾康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23日,“惠爾康”為申請人的字號,同時,“惠爾康”也是申請人在先使用在飲料等商品上的商標。

早在爭議商標申請注冊日期之前,申請人及其“惠爾康”商標就獲得了有關部門授予的多種獎項與榮譽稱號。這一事實,有申請人提交的經過公證的榮譽證書及獎牌照片復印件為證。根據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編纂的《全國飲料工業企業經濟指標資料匯編》,申請人的各項指標在全國飲料行業中位居前列。根據廈門銀城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于2003年2月25日出具的《專項審計報告》,申請人1995年度至1997年度的主要經濟指標良好。根據申請人提交的產品包裝照片復印件,申請人已將“惠爾康”商標廣泛使用于水蜜桃汁、燕窩黑米八寶粥等多種飲料食品上。多年來,申請人采用了多種形式對其“惠爾康”商標進行廣告宣傳。

商評委認定,經過長期、廣泛的使用與宣傳,申請人使用在飲料等商品上的“惠爾康”商標在相關公眾中已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屬于《商標法》第13條第一款規定所指的馳名商標。

本案爭議商標的文字與申請人的字號、商標文字相同。爭議商標的字體與申請人在先使用于飲料等商品上的“惠爾康”商標字體相近似:并且與申請人的法定代表人葉美蘭在先享有外觀設計專利權的飲料包裝罐上使用的字體相近似,特別是其中的“爾”字均使用了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已不常用的繁體字。

被申請人與申請人同處于福建省。被申請人曾于1995年2月16日申請注冊與申請人商標文字、圖形相同的第934358號“惠爾康及圖”商標,商標局以該商標“注冊使用勢必會引起消費者對商品產源的混淆、造成誤認誤購”為由于1998年11月12日裁定不予注冊。

其后,被申請人受讓了天津市惠爾康科技公司注冊的第701244號“惠爾康HEK”商標。在轉讓發生之前,“天津市惠爾康科技公司”已于1996年4月30日注銷,被申請人的受讓注冊行為存在著明顯的法律上的瑕疵。該商標已被商標局以連續三年停止使用為由撤銷注冊。

商評委認為,被申請人明知“惠爾康”是申請人的字號、在先使用于飲料等商品并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商標,卻采用抄襲、復制的不正當手段在類似商品上進行注冊,其主觀上具有明顯的進行不正當競爭、牟取非法利益的惡意,其行為既損害了申請人就其馳名商標、字號所享有的權利,也容易造成消費者對商品產源的混淆誤認。

依據《商標法》第13條第一款、第31條、第41條第二款、第43條之規定,商評委裁定:第1267138號“惠康”商標注冊予以撤銷。

三、評析與思考

(一)如何看待馳名商標,未注冊商標能否被認定為馳名商標?

在審理本案的過程中,人們對很多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其中一個爭論較大的問題就是,未注冊商標能否被認定為馳名商標?

為了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要求,我國《商標法》于2001年進行了重大修改,將有關馳名商標保護問題第一次上升到法律中做了規定。《商標法》第13條規定,“就相同或者類似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未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不予注冊并禁止使用。就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已經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誤導公眾,致使該馳名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的,不予注冊并禁止使用。”從上述規定看,認定與保護未注冊的馳名商標乃是題中應有之義。依筆者淺見,之所以會有不同認識與歷史上的習慣做法有某種關聯。1996年并施行的《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中,將馳名商標定義為“在市場上享有較高聲譽并為相關公眾所熟知的注冊商標”,有一個時期,商標局認定和保護的馳名商標僅限于注冊商標,久而久之,在一些同志的頭腦中就留下了只能認定注冊商標為馳名商標的烙印。

什么是馳名商標?根據《馳名商標認定與保護規定》中的定義,馳名商標是指在中國為相關公眾廣為知曉并享有較高聲譽的商標。我們使用的“馳名商標”這個概念是對“Well-known Trademark”一詞的翻譯,在日本商標法中相對應的概念則為“周知

商標”,在修改前《商標法實施細則》中使用的概念是“公眾熟知商標”,似乎更接近于“Well-known Trademark”一詞的本意。從馳名商標的定義來看,其中并不包括任何與注冊有關的內涵。從本質上說,對馳名商標的保護就是對長期、廣泛使用因而達到較高知名度的未注冊商標的保護。有知識產權專家已經指出,商標的生命在于使用,一個商標是否屬于馳名商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是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并不由它是不是注冊商標而決定。從商標權的地域性來看,許多外國公司要求得到保護的商標,在其本國往往已經獲得注冊,但在中國仍屬于未注冊商標。從商標權的相對性來看,我國《商標法》規定的注冊商標專用權,“以核準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為限”,超出了核定使用的商品范圍就成為未注冊商標,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商標法》第13條第二款規定的在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商品上對“已注冊”馳名商標的保護,實際上仍是對未注冊商標的保護。

國家工商總局先后認定了“惠爾康”、“中化”、“小肥羊及圖形”等未注冊的馳名商標,從而解決了未注冊商標能否作為馳名商標加以保護的認識問題。

應當看到,目前社會上對于馳名商標的看法仍然有許多誤區,特別是某些企業把馳名商標作為一種榮譽稱號進行宣傳,某些地方政府甚至把擁有馳名商標的數量當成了一項重要的政績,進而出現了“重認定輕保護”,乃至“只求認定不求保護”的怪現象,這就使得尋求認定的馳名商標發生了異化,背離了馳名商標保護制度的宗旨。馳名商標并不是有形的獎杯或牌匾,而應體現為一種無形的力量。這種力量是內在于商標的、企業經過長期艱苦經營創造的商譽的凝聚力,是保證商品特質、表彰消費者身份與品位、培養消費習慣的市場號召力,是在相關案件中維護公平競爭、制止惡意搶注的對抗力。這種力量不可能通過拔苗助長、包裝炒作而獲得,更不可能通過追逐新聞熱點、惡搞明星姓名加以搶注而獲得。一言以蔽之,馳名商標的認定與保護。重在商標的使用,重在商譽的積累,重在企業的內功。

(二)認定馳名商標應考慮哪些因素,請求認定馳名商標需要提交哪些證據材料?

在商評委與商標局聯合制訂的《商標審理標準》中規定,認定是否構成馳名商標。應當視個案情況綜合考慮下列各項因素,但不以必須滿足下列全部因素為前提:(1)相關公眾對該商標的知曉程度;(2)該商標使用的持續時間;(3)該商標的任何宣傳工作的持續時間、程度和地理范圍;(4)該商標作為馳名商標受保護的記錄;(5)該商標的注冊情況;(6)該商標馳名的其他因素。

關于請求認定馳名商標需要提交的證據材料,實際上也就是企業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宣傳其商標所形成的各種書證、物證、視聽資料等證據。《商標審理標準》作了比較詳盡的規定。需要把握的要點是,第一,當事人所提交的證據材料,目的在于證明其商標在系爭商標申請日之前已為相關公眾所普遍知曉,因此。宜提交早于系爭商標申請注冊日期、公開使用商標所形成的證據。第二,為證明商標馳名所提供的證據材料不以中國為限,但當事人提交的國外證據材料,應當能夠據以證明該商標為中國相關公眾所知曉。第三,為增強證據的證明力,在有關經濟指標、統計數據等方面,應當提交具有公信力的中介組織、社會調查機構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或社會調查報告,而不宜由當事人自己制作統計表格。第四。應當注意證據材料之間的相互呼應,以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例如。為了證明某一次廣告宣傳活動的實際發生,不僅要提交廣告合同,還應提交該合同已經履行的證明,如廣告費收據、節目錄像帶或光盤、電視臺出具的播出證明等,

本案中,申請人為了證明其“惠爾康”商標的知名度,向商評委提交了以下幾方面的證據材料:

第一,證明相關公眾對申請人的惠爾康商標知曉程度的證據材料。1.申請人獲得的榮譽證書(福建知名品牌、福建省名牌產品等);2.申請人的行業排名情況;3.市場調查情況;4.申請人“惠爾康”產品包裝被仿冒的情況;5.全國各地經銷網絡情況。

第二,證明惠爾康商標使用持續時間的相關材料。1.從1993年起部分“惠爾康”產品的照片:2.從1992年到2002年衛生防疫部門對惠爾康飲料、八寶粥等產品所作的衛生結果報告單;3.從1993年到2001年申請人將標有惠爾康商標的產品包裝向國家專利局申請外觀專利情況。

第三,證明惠爾康商標的宣傳工作的持續時間、程度和地理范圍的有關材料。1,從1995年到2001年累計投入1.18億人民幣廣告費(審計報告);2,部分廣告發票復印件:3,戶外廣告和車身廣告的圖片、促銷活動的現場圖片、電視廣告的畫面、廣告海報圖片、廣告促銷品的圖片;4.部分報紙報道復印件及公證書:5.部分廣告宣傳合同復印件。

第四,惠爾康飲料及八寶粥從1995年至2001年的產量、銷售量、銷售收入、利稅情況。有關資料來自于廈門銀城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對申請人的專項審計報告,具有公信力,反映出申請人具有良好的經濟指標。

(三)如何認定被申請人的惡意?

本案一個突出的特點是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之間曾經多次發生商標糾紛,后者企圖利用各種手段搶占“惠爾康”商標權,在主觀上具有明顯的惡意。

《商標審理標準》規定,判定系爭商標申請人是否具有惡意可考慮下列因素:(1)系爭商標申請人與馳名商標所有人曾有貿易往來或者合作關系;(2)系爭商標申請人與馳名商標所有人共處相同地域或者雙方的商品、服務有相同的銷售渠道和地域范圍;(3)系爭商標申請人與馳名商標所有人曾發生其他糾紛,可知曉該馳名商標;(4)系爭商標申請人與馳名商標所有人曾有內部人員往來關系;(5)系爭商標申請人注冊后具有以牟取不當利益為目的,利用馳名商標的聲譽和影響力進行誤導宣傳,脅迫馳名商標所有人與其進行貿易合作,向馳名商標所有人或者他人索要高額轉讓費、許可使用費或者侵權賠償金等行為;(6)馳名商標具有較強獨創性;(7)其他可以認定為惡意的情形。

本案中,被申請人的主觀惡意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雙方共處相同地域或者雙方的商品有相同的銷售渠道和地域范圍。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同屬于福建省,兩家相距200公里,又都是從事食品生產的企業。從1992年起申請人的產品就在福州市場上銷售,雙方當事人與同一經銷商發生過商業往來。

2.雙方曾發生其他糾紛,可知曉該馳名商標。被申請人于1995年在第30類商品上申請注冊第934358號“惠爾康及圖形”商標,經商標局異議裁定不予注冊:被申請人又于1997

年申請注冊第1321523號“惠爾康HEK”商標,該商標最終經商評委異議復審裁定不予注冊。

3.馳名商標具有較強獨創性。爭議商標的字體與申請人在先使用于飲料等商品上的“惠爾康”商標字體相近似,特別是其中的“爾”字均使用了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已不常用的繁體字。

綜合上述事實,商評委認為被申請人對于申請人在先使用“惠爾康”商標、字號的情況在主觀上是明知的。卻采用抄襲、復制的不正當手段在類似商品上進行注冊,具有明顯的進行不正當競爭、牟取非法利益的惡意。

(四)如何看待被申請人受讓第701244號“惠爾康HEK”商標的行為,申請人對于“惠爾康”商標的使用是否存在“違法侵權”的問題?

本案被申請人一再強調其爭議商標是在合法受讓第701244號“惠爾康HEK”商標基礎上進行的“擴展注冊”。并聲稱“申請人在明知的情況下,違法侵權使用他人的注冊商標。嚴重違反了商標法?!?/p>

經查,被申請人向商標局提交《轉讓注冊商標申請書》的時間為1997年6月12日,該《轉讓注冊商標申請書》上轉讓人名義為“天津市惠爾康科技公司”,蓋章日期為1997年6月10日。而天津市惠爾康科技公司已于1996年4月30日注銷,其公章已上繳,作為民事主體的法律資格已經消滅,不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在其注銷一年后仍以“天津市惠爾康科技公司”名義實施的轉讓第701244號“惠爾康HEK”商標的行為,由于欠缺法律行為的根本生效要件,屬于我國《民法通則》所規定的無效民事行為,應認定為自始不發生法律效力。

因此,一方面,被申請人所持的“擴展注冊”說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另一方面,被申請人采取欺騙手段非法受讓第701244號“惠爾康HEK”商標,并不能藉此獲得相應商標權利,進而使其申請注冊本案爭議商標的行為合法化。

現行《商標法》第52條規定,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屬于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那么,能否僅憑天津市惠爾康科技公司曾經持有第701244號“惠爾康HEK”注冊商標的情況,就可以判定申請人在歷史上有過違法侵權使用的“原罪”呢?顯然不能這樣簡單地下結論。

第7篇

xxx有限公司增資擴股方案

為進一步加快公司發展,優化股權結構,推進管理和體制創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特制訂本方案。

一、增資擴股的原因和目的

2001年8月,公司經整體改制,成立了有限責任公司,通過體制創新、機制轉換和加強管理,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企業活力不斷增強,新體制的優越性初見端倪。目前公司還處在結構調整和開拓發展的“創業期”,生產經營尚未完全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亟待通過現有產業擴能,投資開發新的經營項目等方式做強做實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和維護股東權益。但是,公司現有股本規模和股權結構已經限制了企業的經營發展和對外開拓。一是公司現有的注冊資本不能真正體現公司目前所占有、使用的資產總量;二是現有股權結構過于分散,無法體現責任與風險、利益的統一關系,同時也抑制了企業的活力,延緩了對市場變化和市場機遇的反應,從而降低了企業發展和競爭能力;三是現有的企業規模與公司的戰略規劃和發展要求不相適應。因此,需要通過增資擴股,增加公司注冊資本,

優化股權結構,提高開拓發展能力和經營決策的效率,以維護股東權益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二、增資擴股的規模及公司總股本:

現公司注冊資本為AAA萬元,擬增資擴股到BBB萬元。計劃募集資金CCC萬元。

三、增資募股方式和對象:

本次增資擴股采取定向募集方式。

對象為:XXX投資有限公司;

公司現職中高級管理人員和主辦科員、正副車間主任等生產和工作骨干。本次增資募股出資額、比例及出資方式如下:

[b]股東出資額、比例及出資方式[/b][b][/b]

[b]單位:元[/b][table][tr][td]

[b]股東[/b]

[b]姓名[/b][/td][td]

[b]股東[/b]

[b]性質[/b][/td][td]

[b]原持股[/b]

[b]份額[/b][/td][td]

[b]本次增資擴股出資額[/b][/td][td]

[b]出資方式[/b][/td][td]

[b]增資擴股后合計持股[/b][/td][td]

[b]占注冊資本(%[/b][b])[/b][/td][/tr][tr][td]

XX公司

[/td][td]

老股東[/td][td]

[/td][td]

[/td][td]

現金實物[/td][td]

[/td][td]

[/td][/tr][tr][td]

XX公司工會

其中:

王XX

期??股[/td][td]

老股東[/td][td]

[/td][td]

[/td][td]

現金

現金[/td][td]

[/td][td]

[/td][/tr][tr][td]

曹XX[/td][td]

老股東[/td][td]

[/td][td]

[/td][td]

現金[/td][td]

[/td][td]

[/td][/tr][tr][td]

陳XX[/td][td]

老股東[/td][td]

[/td][td]

[/td][td]

現金[/td][td]

[/td][td]

[/td][/tr][tr][td]

合計[/td][td]

[/td][td]

[/td][td]

[/td][td]

[/td][td]

[/td][td]

[/td][/tr][/table]

說明:①、XX公司工會本次出資為187萬元,其中陸XXAA萬元、中層管理人員及正副車間主任10人(每人B萬元)計BB萬元、設期股BB萬元;

②、期股由XX投資公司墊付,董事長代持,在下次股本調整時由涉及崗位變動及新進員工實持(為現金認購)。

四、增資擴股用途:

本次增資擴股所募集資金,主要用于公司現有產業(XXX)的擴能、現有廠區的開發利用及其他新項目的開發。

五、增資擴股的辦法:

1、本次增資擴股,由出資者自籌資金。XXX投資有限公司以現金和實物資產出資;自然人股東和持股會員以現金方式出資,不設配股。

2、增資擴股后,原股東權益由新老股東按增資擴股后的出資額共享。

3、本次增資擴股,由股東大會對《公司章程》進行修訂,經原登記機關辦理變更手續,并予以公告。

六、增資擴股步驟:

1、召開股東大會,審議增資擴股方案。

2、由本次增資擴股的出資對象填報“入股申請書”。

3、經公司董事會確認后,發放股權認購證。

4、出資對象憑認購證和本人身份證在規定的時間內將現金交財務科,逾期作放棄處理。

5、財務科憑股權認購證和交款單發放記名出資證明。

七、其它事項:

1、出資者自愿認購股金。按崗位職務設立認購上限,在其上限范圍內按照自愿原則進行認購,不強求、不攤派。為確保公司股本總額,如募集資金不足XXXX萬元,缺額股份由XXX投資公司認購。

2、自然人股東及持股會會員本次增資按《公司員工激勵條例》的有關規定,在五年內按1:2的比例給予分紅。

3、出資者認股后,公司只對有資格的出資人員負責,員工中代購股等所引起的糾紛,公司概不負責。

第8篇

第一條為了確認公司的企業法人資格,規范公司登記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統稱公司)設立、變更、終止,應當依照本條例辦理公司登記。

申請辦理公司登記,申請人應當對申請文件、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第三條公司經公司登記機關依法登記,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方取得企業法人資格。

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設立公司,未經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不得以公司名義從事經營活動。

第四條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是公司登記機關。

下級公司登記機關在上級公司登記機關的領導下開展公司登記工作。

公司登記機關依法履行職責,不受非法干預。

第五條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主管全國的公司登記工作。

第二章登記管轄

第六條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負責下列公司的登記:

(一)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公司以及該公司投資設立并持有50%以上股份的公司;

(二)外商投資的公司;

(三)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的規定,應當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登記的公司;

(四)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規定應當由其登記的其他公司。

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本轄區內下列公司的登記:

(一)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公司以及該公司投資設立并持有50%以上股份的公司;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規定由其登記的自然人投資設立的公司;

(三)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的規定,應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的公司;

(四)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授權登記的其他公司。

第八條設區的市(地區)工商行政管理局、縣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直轄市的工商行政管理分局、設區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區分局,負責本轄區內下列公司的登記:

(一)本條例第六條和第七條所列公司以外的其他公司;

(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權登記的公司。

前款規定的具體登記管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規定。但是,其中的股份有限公司由設區的市(地區)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登記。

第三章登記事項

第九條公司的登記事項包括:

(一)名稱;

(二)住所;

(三)法定代表人姓名;

(四)注冊資本;

(五)實收資本;

(六)公司類型;

(七)經營范圍;

(八)營業期限;

(九)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以及認繳和實繳的出資額、出資時間、出資方式。

第十條公司的登記事項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公司登記機關不予登記。

第十一條公司名稱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公司只能使用一個名稱。經公司登記機關核準登記的公司名稱受法律保護。

第十二條公司的住所是公司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經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公司的住所只能有一個。公司的住所應當在其公司登記機關轄區內。

第十三條公司的注冊資本和實收資本應當以人民幣表示,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四條股東的出資方式應當符合《公司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股東以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以外的其他財產出資的,其登記辦法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

股東不得以勞務、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譽、特許經營權或者設定擔保的財產等作價出資。

第十五條公司的經營范圍由公司章程規定,并依法登記。

公司的經營范圍用語應當參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

第十六條公司類型包括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在公司登記中注明自然人獨資或者法人獨資,并在公司營業執照中載明。

第四章設立登記

第十七條設立公司應當申請名稱預先核準。

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設立公司必須報經批準,或者公司經營范圍中屬于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在登記前須經批準的項目的,應當在報送批準前辦理公司名稱預先核準,并以公司登記機關核準的公司名稱報送批準。

第十八條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應當由全體股東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人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名稱預先核準;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由全體發起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人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名稱預先核準。

申請名稱預先核準,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有限責任公司的全體股東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體發起人簽署的公司名稱預先核準申請書;

(二)全體股東或者發起人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人的證明;

(三)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規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九條預先核準的公司名稱保留期為6個月。預先核準的公司名稱在保留期內,不得用于從事經營活動,不得轉讓。

第二十條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應當由全體股東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人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設立國有獨資公司,應當由國務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權的本級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作為申請人,申請設立登記。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報經批準的,應當自批準之日起90日內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逾期申請設立登記的,申請人應當報批準機關確認原批準文件的效力或者另行報批。

申請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設立登記申請書;

(二)全體股東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人的證明;

(三)公司章程;

(四)依法設立的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證明,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五)股東首次出資是非貨幣財產的,應當在公司設立登記時提交已辦理其財產權轉移手續的證明文件;

(六)股東的主體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證明;

(七)載明公司董事、監事、經理的姓名、住所的文件以及有關委派、選舉或者聘用的證明;

(八)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職文件和身份證明;

(九)企業名稱預先核準通知書;

(十)公司住所證明;

(十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規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外商投資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首次出資額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其余部分應當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內繳足,其中,投資公司可以在5年內繳足。

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報經批準的,還應當提交有關批準文件。

第二十一條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由董事會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以募集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應當于創立大會結束后30日內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申請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設立登記申請書;

(二)董事會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人的證明;

(三)公司章程;

(四)依法設立的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證明;

(五)發起人首次出資是非貨幣財產的,應當在公司設立登記時提交已辦理其財產權轉移手續的證明文件;

(六)發起人的主體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證明;

(七)載明公司董事、監事、經理姓名、住所的文件以及有關委派、選舉或者聘用的證明;

(八)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職文件和身份證明;

(九)企業名稱預先核準通知書;

(十)公司住所證明;

(十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規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以募集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還應當提交創立大會的會議記錄;以募集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的,還應當提交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核準文件。

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必須報經批準的,還應當提交有關批準文件。

第二十二條公司申請登記的經營范圍中屬于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在登記前須經批準的項目的,應當在申請登記前報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并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有關批準文件。

第二十三條公司章程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內容的,公司登記機關有權要求公司作相應修改。

第二十四條公司住所證明是指能夠證明公司對其住所享有使用權的文件。

第二十五條依法設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記機關發給《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公司成立日期。公司憑公司登記機關核發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刻制印章,開立銀行賬戶,申請納稅登記。

第五章變更登記

第二十六條公司變更登記事項,應當向原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未經變更登記,公司不得擅自改變登記事項。

第二十七條公司申請變更登記,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變更登記申請書;

(二)依照《公司法》作出的變更決議或者決定;

(三)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規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公司變更登記事項涉及修改公司章程的,應當提交由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

變更登記事項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在登記前須經批準的,還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有關批準文件。

第二十八條公司變更名稱的,應當自變更決議或者決定作出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

第二十九條公司變更住所的,應當在遷入新住所前申請變更登記,并提交新住所使用證明。

公司變更住所跨公司登記機關轄區的,應當在遷入新住所前向遷入地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遷入地公司登記機關受理的,由原公司登記機關將公司登記檔案移送遷入地公司登記機關。

第三十條公司變更法定代表人的,應當自變更決議或者決定作出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

第三十一條公司變更注冊資本的,應當提交依法設立的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證明。

公司增加注冊資本的,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認繳新增資本的出資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認購新股,應當分別依照《公司法》設立有限責任公司繳納出資和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繳納股款的有關規定執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公開發行新股方式或者上市公司以非公開發行新股方式增加注冊資本的,還應當提交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核準文件。

公司法定公積金轉增為注冊資本的,驗資證明應當載明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少于轉增前公司注冊資本的25%。

公司減少注冊資本的,應當自公告之日起45日后申請變更登記,并應當提交公司在報紙上登載公司減少注冊資本公告的有關證明和公司債務清償或者債務擔保情況的說明。

公司減資后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額。

第三十二條公司變更實收資本的,應當提交依法設立的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證明,并應當按照公司章程載明的出資時間、出資方式繳納出資。公司應當自足額繳納出資或者股款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

第三十三條公司變更經營范圍的,應當自變更決議或者決定作出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變更經營范圍涉及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在登記前須經批準的項目的,應當自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

公司的經營范圍中屬于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須經批準的項目被吊銷、撤銷許可證或者其他批準文件,或者許可證、其他批準文件有效期屆滿的,應當自吊銷、撤銷許可證、其他批準文件或者許可證、其他批準文件有效期屆滿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或者依照本條例第六章的規定辦理注銷登記。

第三十四條公司變更類型的,應當按照擬變更的公司類型的設立條件,在規定的期限內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并提交有關文件。

第三十五條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轉讓股權的,應當自轉讓股權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并應當提交新股東的主體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證明。

有限責任公司的自然人股東死亡后,其合法繼承人繼承股東資格的,公司應當依照前款規定申請變更登記。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改變姓名或者名稱的,應當自改變姓名或者名稱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

第三十六條公司登記事項變更涉及分公司登記事項變更的,應當自公司變更登記之日起30日內申請分公司變更登記。

第三十七條公司章程修改未涉及登記事項的,公司應當將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送原公司登記機關備案。

第三十八條公司董事、監事、經理發生變動的,應當向原公司登記機關備案。

第三十九條因合并、分立而存續的公司,其登記事項發生變化的,應當申請變更登記;因合并、分立而解散的公司,應當申請注銷登記;因合并、分立而新設立的公司,應當申請設立登記。

公司合并、分立的,應當自公告之日起45日后申請登記,提交合并協議和合并、分立決議或者決定以及公司在報紙上登載公司合并、分立公告的有關證明和債務清償或者債務擔保情況的說明。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公司合并、分立必須報經批準的,還應當提交有關批準文件。

第四十條變更登記事項涉及《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載明事項的,公司登記機關應當換發營業執照。

第四十一條公司依照《公司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撤銷變更登記的,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申請書;

(二)人民法院的裁判文書。

第六章注銷登記

第四十二條公司解散,依法應當清算的,清算組應當自成立之日起10日內將清算組成員、清算組負責人名單向公司登記機關備案。

第四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清算組應當自公司清算結束之日起30日內向原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注銷登記:

(一)公司被依法宣告破產;

(二)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但公司通過修改公司章程而存續的除外;

(三)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解散或者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外商投資的公司董事會決議解散;

(四)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

(五)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解散情形。

第四十四條公司申請注銷登記,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清算組負責人簽署的注銷登記申請書;

(二)人民法院的破產裁定、解散裁判文書,公司依照《公司法》作出的決議或者決定,行政機關責令關閉或者公司被撤銷的文件;

(三)股東會、股東大會、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外商投資的公司董事會或者人民法院、公司批準機關備案、確認的清算報告;

(四)《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提交的其他文件。

國有獨資公司申請注銷登記,還應當提交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的決定,其中,國務院確定的重要的國有獨資公司,還應當提交本級人民政府的批準文件。

有分公司的公司申請注銷登記,還應當提交分公司的注銷登記證明。

第四十五條經公司登記機關注銷登記,公司終止。

第七章分公司的登記

第四十六條分公司是指公司在其住所以外設立的從事經營活動的機構。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第四十七條分公司的登記事項包括:名稱、營業場所、負責人、經營范圍。

分公司的名稱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分公司的經營范圍不得超出公司的經營范圍。

第四十八條公司設立分公司的,應當自決定作出之日起30日內向分公司所在地的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必須報經有關部門批準的,應當自批準之日起30日內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

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設立分公司的登記申請書;

(二)公司章程以及加蓋公司印章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

(三)營業場所使用證明;

(四)分公司負責人任職文件和身份證明;

(五)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規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設立分公司必須報經批準,或者分公司經營范圍中屬于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在登記前須經批準的項目的,還應當提交有關批準文件。

分公司的公司登記機關準予登記的,發給《營業執照》。公司應當自分公司登記之日起30日內,持分公司的《營業執照》到公司登記機關辦理備案。

第四十九條分公司變更登記事項的,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申請變更登記,應當提交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變更登記申請書。變更名稱、經營范圍的,應當提交加蓋公司印章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分公司經營范圍中屬于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在登記前須經批準的項目的,還應當提交有關批準文件。變更營業場所的,應當提交新的營業場所使用證明。變更負責人的,應當提交公司的任免文件以及其身份證明。

公司登記機關準予變更登記的,換發《營業執照》。

第五十條分公司被公司撤銷、依法責令關閉、吊銷營業執照的,公司應當自決定作出之日起30日內向該分公司的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注銷登記。申請注銷登記應當提交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注銷登記申請書和分公司的《營業執照》。公司登記機關準予注銷登記后,應當收繳分公司的《營業執照》。

第八章登記程序

第五十一條申請公司、分公司登記,申請人可以到公司登記機關提交申請,也可以通過信函、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方式提出申請。

通過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方式提出申請的,應當提供申請人的聯系方式以及通訊地址。

第五十二條公司登記機關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

(一)申請文件、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申請人按照公司登記機關的要求提交全部補正申請文件、材料的,應當決定予以受理。

(二)申請文件、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但公司登記機關認為申請文件、材料需要核實的,應當決定予以受理,同時書面告知申請人需要核實的事項、理由以及時間。

(三)申請文件、材料存在可以當場更正的錯誤的,應當允許申請人當場予以更正,由申請人在更正處簽名或者蓋章,注明更正日期;經確認申請文件、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決定予以受理。

(四)申請文件、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或者在5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當場告知時,應當將申請文件、材料退回申請人;屬于5日內告知的,應當收取申請文件、材料并出具收到申請文件、材料的憑據,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請文件、材料之日起即為受理。

(五)不屬于公司登記范疇或者不屬于本機關登記管轄范圍的事項,應當即時決定不予受理,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機關申請。

公司登記機關對通過信函、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方式提出申請的,應當自收到申請文件、材料之日起5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

第五十三條除依照本條例第五十四條第一款第(一)項作出準予登記決定的外,公司登記機關決定予以受理的,應當出具《受理通知書》;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出具《不予受理通知書》,說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并告知申請人享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第五十四條公司登記機關對決定予以受理的登記申請,應當分別情況在規定的期限內作出是否準予登記的決定:

(一)對申請人到公司登記機關提出的申請予以受理的,應當當場作出準予登記的決定。

(二)對申請人通過信函方式提交的申請予以受理的,應當自受理之日起15日內作出準予登記的決定。

(三)通過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方式提交申請的,申請人應當自收到《受理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提交與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內容一致并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請文件、材料原件;申請人到公司登記機關提交申請文件、材料原件的,應當當場作出準予登記的決定;申請人通過信函方式提交申請文件、材料原件的,應當自受理之日起15日內作出準予登記的決定。

(四)公司登記機關自發出《受理通知書》之日起60日內,未收到申請文件、材料原件,或者申請文件、材料原件與公司登記機關所受理的申請文件、材料不一致的,應當作出不予登記的決定。

公司登記機關需要對申請文件、材料核實的,應當自受理之日起15日內作出是否準予登記的決定。

第五十五條公司登記機關作出準予公司名稱預先核準決定的,應當出具《企業名稱預先核準通知書》;作出準予公司設立登記決定的,應當出具《準予設立登記通知書》,告知申請人自決定之日起10日內,領取營業執照;作出準予公司變更登記決定的,應當出具《準予變更登記通知書》,告知申請人自決定之日起10日內,換發營業執照;作出準予公司注銷登記決定的,應當出具《準予注銷登記通知書》,收繳營業執照。

公司登記機關作出不予名稱預先核準、不予登記決定的,應當出具《企業名稱駁回通知書》、《登記駁回通知書》,說明不予核準、登記的理由,并告知申請人享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第五十六條公司辦理設立登記、變更登記,應當按照規定向公司登記機關繳納登記費。

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設立登記費按注冊資本總額的0.8‰繳納;注冊資本超過1000萬元的,超過部分按0.4‰繳納;注冊資本超過1億元的,超過部分不再繳納。

領取《營業執照》的,設立登記費為300元。

變更登記事項的,變更登記費為100元。

第五十七條公司登記機關應當將登記的公司登記事項記載于公司登記簿上,供社會公眾查閱、復制。

第五十八條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和《營業執照》的公告由公司登記機關。

第九章年度檢驗

第五十九條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公司登記機關對公司進行年度檢驗。

第六十條公司應當按照公司登記機關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接受年度檢驗,并提交年度檢驗報告書、年度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

設立分公司的公司在其提交的年度檢驗材料中,應當明確反映分公司的有關情況,并提交《營業執照》的復印件。

第六十一條公司登記機關應當根據公司提交的年度檢驗材料,對與公司登記事項有關的情況進行審查。

第六十二條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繳納年度檢驗費。年度檢驗費為50元。

第十章證照和檔案管理

第六十三條《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營業執照》分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正本或者《營業執照》正本應當置于公司住所或者分公司營業場所的醒目位置。

公司可以根據業務需要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核發營業執照若干副本。

第六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涂改、出租、出借、轉讓營業執照。

營業執照遺失或者毀壞的,公司應當在公司登記機關指定的報刊上聲明作廢,申請補領。

公司登記機關依法作出變更登記、注銷登記、撤銷變更登記決定,公司拒不繳回或者無法繳回營業執照的,由公司登記機關公告營業執照作廢。

第六十五條公司登記機關對需要認定的營業執照,可以臨時扣留,扣留期限不得超過10天。

第六十六條借閱、抄錄、攜帶、復制公司登記檔案資料的,應當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辦理。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修改、涂抹、標注、損毀公司登記檔案資料。

第六十七條營業執照正本、副本樣式以及公司登記的有關重要文書格式或者表式,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統一制定。

第十一章法律責任

第六十八條虛報注冊資本,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虛報注冊資本金額5%以上15%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第六十九條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第七十條公司的發起人、股東虛假出資,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為出資的貨幣或者非貨幣財產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虛假出資金額5%以上15%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一條公司的發起人、股東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資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所抽逃出資金額5%以上15%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二條公司成立后無正當理由超過6個月未開業的,或者開業后自行停業連續6個月以上的,可以由公司登記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第七十三條公司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時,未依照本條例規定辦理有關變更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限期登記;逾期不登記的,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其中,變更經營范圍涉及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須經批準的項目而未取得批準,擅自從事相關經營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公司未依照本條例規定辦理有關備案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限期辦理;逾期未辦理的,處以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四條公司在合并、分立、減少注冊資本或者進行清算時,不按照規定通知或者公告債權人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公司在進行清算時,隱匿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假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財產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公司處以隱匿財產或者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財產金額5%以上10%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公司在清算期間開展與清算無關的經營活動的,由公司登記機關予以警告,沒收違法所得。

第七十五條清算組不按照規定向公司登記機關報送清算報告,或者報送清算報告隱瞞重要事實或者有重大遺漏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

清算組成員利用職權、謀取非法收入或者侵占公司財產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退還公司財產,沒收違法所得,并可以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六條公司不按照規定接受年度檢驗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并限期接受年度檢驗;逾期仍不接受年度檢驗的,吊銷營業執照。年度檢驗中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并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第七十七條偽造、涂改、出租、出借、轉讓營業執照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第七十八條未將營業執照置于住所或者營業場所醒目位置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九條承擔資產評估、驗資或者驗證的機構提供虛假材料的,由公司登記機關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并可以由有關主管部門依法責令該機構停業、吊銷直接責任人員的資格證書,吊銷營業執照。

承擔資產評估、驗資或者驗證的機構因過失提供有重大遺漏的報告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情節較重的,處以所得收入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并可以由有關主管部門依法責令該機構停業、吊銷直接責任人員的資格證書,吊銷營業執照。

第八十條未依法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而冒用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名義的,或者未依法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而冒用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名義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締,可以并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八十一條公司登記機關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公司登記申請予以登記,或者對符合規定條件的登記申請不予登記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十二條公司登記機關的上級部門強令公司登記機關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登記申請予以登記,或者對符合規定條件的登記申請不予登記的,或者對違法登記進行包庇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十三條外國公司違反《公司法》規定,擅自在中國境內設立分支機構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或者關閉,可以并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八十四條利用公司名義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的嚴重違法行為的,吊銷營業執照。

第9篇

[關鍵詞] 域名搶注;ICANN;UDRP;域名爭端解決機制

Abstract: After its taking over of NSI's chief governor role in the global domain name system, ICANN adopted the Uniform Domain Name Dispute Resolution Policy ("UDRP") in late 1999. Now, after near one year operation, UDRP has become the main measure of domain name dispute resolution, and it is used as a powerful weapon on combating domain name cyber-squatting. Chinese enterprises shall make good use of UDRP to protect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China shall take UDRP as a good model to improve her own domain nam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domain name cyber-squatting; ICANN; UDRP;

domain nam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從NSI到ICANN:全球域名管理體制的變革

互聯網絡起源于美國,其早期的使用者主要為美國的軍事、國防、教育和科研機構。為了對聯網計算機進行管理,被譽為互聯網絡先驅的喬納森·波斯特爾博士(Dr. Jonathon Postel,1943~1998)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設計了現行域名與域名系統。

1992年末,由于域名登記和維護的工作量逐步增大,波斯特爾博士所屬的國家科學基金(NSF,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與美國網絡解決方案公司(NSI, Network Solution Incorporation,下稱“NSI”)簽訂合作協議,從而將互聯網絡中不涉及軍事用途部分的根域名服務器的維護權與開放性通用頂級域名(含.com, .net與.org三類域名)的登記權授予NSI。

然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原先由NSI一手把持的域名管理體系帶來了沖擊和挑戰。

一方面,伴隨著互聯網絡的商業化,NSI逐步將域名的注冊與管理權這一通過公契約取得的合同權利轉變為由美國政府授予的自然壟斷權力。不僅自1995年秋季起開始向域名申請收費,而且還試圖對其所維護的域名數據庫主張知識產權權利,尤其在1996年NSI融資6,000萬美元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后,其伴隨網絡經濟的熱潮每年從域名注冊中獲得的逾1億美元的巨額利潤更是引來了國際社會的非議和美國司法部及歐盟委員會的反壟斷調查。

另一方面,美國政府也逐步認識到憑借其一己之力無法對具有高度離散性與跨國性的互聯網絡施行有效控制。為了順應這一潮流,美國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公布《全球電子商務框架方案》,決心放棄對全球域名系統的壟斷,并責成美國商務部以既增進競爭,又促進國際社會共同參與的方式對域名管理體系進行改革。1998年6月5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一份名為《網絡域名和名稱管理》的政策聲明白皮書,正式決定在保持現有域名系統穩定的前提下,將美國政府對域名系統的管理權逐步移交至民間非盈利的國際性組織組織①。

為此目的,作為互聯網絡自治管理機構的互聯網絡名稱及編碼公司(ICANN,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下稱“ICANN”)于1998年11月正式成立。ICANN是一類特殊的實體,雖然名為公司并且有董事會,但卻沒有投資者不以盈利為目的;雖然注冊成立于美國加利福尼亞,但卻不隸屬于美國或任何其他國家,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政府性國際組織。它的成立正是基于這樣一個無可非議的事實:互聯網絡是國際性的網絡,不受任何國家、個人以及組織的控制[1]。

ICANN的成立為全球域名管理體系的改革提供了楔機。

一方面,通過與美國商務部及NSI于1999年9月簽訂一攬子備忘錄及協議,ICANN終結了原先NSI對于域名注冊的獨家壟斷局面,接管了域名主服務器的管理權,確立了其作為互聯網絡最高管理者的地位。同時,ICANN還將頂級域名的注冊權利下放并引入競爭,域名申請人可自由選擇任何一家經過ICANN評估認可,并與ICANN簽訂委任協議的委任注冊公司(Accredited Registrar,例如NSI等)進行.com、.net和.org等三類頂級域名的注冊。

另一方面,為了促使各委任注冊公司以質量、價格、服務和技術取勝,而不是利用各自不同的注冊制度和爭端解決規則成為域名搶注者生存牟利的避風港,ICANN致力于尋求域名政策的全球協調。自成立伊始,ICANN即會同美國政府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咨詢,征求WIPO對于域名系統的改革意見。1999年4月30日,WIPO在廣泛征詢各方意見,博采眾家之長的基礎上正式通過一份題為《互聯網絡名稱及地址的管理:知識產權議題》的政策建議性報告[2]。ICANN正是以該份WIPO域名報告推薦的統一爭端解決程序為基礎藍本,最終制定了本文所討論的《統一域名爭端解決規則》。

二、ICANN《統一域名爭端解決規則》簡介

ICANN《統一域名爭端解決規則》(Uniform Domain Name Dispute Resolution Policy,以下按其正式縮寫簡稱為“UDRP”)取代了原先由NSI制訂和執行的《域名爭端規則》(Domain Name Dispute Policy,以下簡稱“NSI規則”),并適用于現已存在和日后將被注冊的一切域名。UDRP和NSI規則兩者的名稱原文雖然十分相似,但相互之間卻存在本質區別。

(一) 原有NSI《域名爭端規則》的不足之處

NSI規則是在NSI把持對域名注冊和管理壟斷權的背景下,由NSI制訂的解決域名注冊者和商標持有人之間域名爭議的程序。NSI規則先后經歷了數次修正,最終適用的是自1998年2月25日正式全面生效的新版本。

依據NSI規則,若系爭域名同商標持有人先前已合法注冊的聯邦商標,或依據美國以外國家或地區的法律已注冊的商標完全一致,則商標持有人可以對該域名的注冊提出異議。商標持有人被要求首先以書面方式通知域名注冊人,告知后者注冊的域名已侵犯了該商標持有人的權利。隨后,商標持有人在向NSI提交一份證明商標已注冊的文件和給域名注冊人的書面通知之后,方可要求啟動NSI規則。NSI將對域名的注冊日同商標持有人的商標注冊日進行對比,若系爭域名的注冊人無法向NSI提交其所擁有的與系爭域名相應的商標注冊文件,或商標注冊的生效日早于域名注冊日,則在90日后,NSI將把系爭域名凍結(“Hold”)直至域名注冊人和商標持有人的爭端最終獲得解決為止。但在該段凍結期內,該系爭域名既不會被NSI轉讓給商標持有人,也不可被其中任何一方使用[3](P549)。

NSI規則為商標持有人尋求域名搶注爭端的解決提供了一套簡便易行的工具。但正是由于其簡單性和規定的不完善,NSI規則在適用過程中暴露出很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

首先,NSI程序只能在商標持有人已經注冊了商標,并且該已注冊商標同域名完全相同(identical)的情況下方能適用,因而商標持有人難以有效地防止注冊商標作為域名的一部分,或者對注冊商標的變形或故意誤拼的域名被注冊,換言之,即無法防止與其持有的注冊商標混淆性相似(confusing similarity)的域名得到注冊;

其次,盡管使用凍結程序可以防止系爭域名被搶注者用于侵權目的或被售予第三方或其他競爭者,但是,NSI規則的這一救濟措施并不能全面直接地保護商標持有人的合法權益。若商標持有人自己欲使用這一系爭域名,則只有在域名注冊人自愿同意轉讓,或在法院命令的前提之下,該系爭域名方能被轉讓給商標持有人。

第三,合法的域名注冊人同樣對NSI規則的某些方面不滿。因為若發生域名爭議,商標持有人只需提供其對相關商標的注冊證明即能達到凍結域名使用的目的;而域名持有人唯一的抗辯理由僅限于其本身也同樣持有相關商標的注冊證明。并且,商標持有人作為異議人并不被NSI規則要求承擔關于系爭域名的使用已構成對其合法權利侵害的舉證責任。

第四,由于NSI規則是一種非司法性程序,NSI本身僅起到執行作用,對于各方當事人的各自權利NSI并不作出任何價值性評判,故域名爭議中實質性內容的解決仍取決于當事人間的協商結果或是在一方起訴后的法院判決結果,因此NSI和NSI規則的地位和作用消極,同樣也不利于當事人(尤其是商標持有人)對于爭端解決時間和成本的控制。

(二) ICANN《統一域名爭端解決規則》述要

而ICANN《統一域名爭端解決規則》(UDRP)的制定與生效則克服了NSI規則的不足,并根本性地變革了以NSI規則為代表的傳統非司法域名搶注爭議解決模式。

ICANN將域名爭議區分為非域名搶注爭議和域名搶注爭議兩類。對于非域名搶注爭議,例如對同一詞語同時享有獨立知識產權權利的公司在尋求注冊相同域名時發生的爭議①,ICANN目前仍要求各方通過自行協商、法院訴訟或仲裁程序解決(UDRP,第5條)。而對于域名搶注爭議,ICANN則通過UDRP提供了一種被稱為強制性行政程序(Mandatory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的統一爭端解決程序。依據UDRP,域名注冊人在向經ICANN批準的委任注冊公司申請域名注冊或進行域名延展過程中,UDRP即被并入域名注冊人同委任注冊公司之間簽署的注冊協議(Registration Agreement)的一部分,用于表示該域名注冊人同意在發生與該注冊域名相關的域名搶注爭議之時愿意將爭議提交經ICANN指定的行政性爭端解決服務提供者(Administrative-Dispute-Resolution Service Providers,下簡稱“爭端解決者”)之一,依據UDRP及其執行細則和爭端解決者自身的域名搶注爭端解決補充程序規則進行處理(UDRP,第1條) ②。

UDRP規定,任一第三方申請人(Complainant)一旦向爭端解決者指稱域名注冊人已注冊和使用的域名同時符合下列三要件,則該爭議將必須被呈送至爭端解決者通過強制性行政程序解決(UDRP,第4(a)條):

(i) 已注冊域名同申請人享有權利的商標完全一致或混淆性相似;并且

(ii) 域名注冊者對于已注冊的域名不享有任何權利或正當利益;并且

(iii) 域名以惡意被注冊和使用。

第一個要件對于申請人可能享有的商標權利給予最為廣泛的考慮:既未規定商標必須經過注冊,從而為申請人舉證其通過廣泛的在先使用,因而依據某些英美法系國家或地區的法律規定享有商標權利留下空間;又未強求域名必須同商標完全一致,申請人只需認為兩者存有混淆性相似即可起訴,從而克服了原先NSI規則的不足。

而在關于第二個要件的進一步詳細規定中,UDRP第4(c)條非窮盡性地特別列舉了一些能夠確定域名注冊人對系爭域名是否享有權利或者正當利益的認定依據。包括:

(i) 域名注冊人在有關爭議的任何通知發出之前,是否已善意真實地在貨物或服務提供過程中,使用或可被證明已著手準備使用該系爭域名或與該系爭域名相對應的名稱;或

(ii) 即便域名注冊人未就商標取得知識產權權利,但域名注冊人通過與該域名相對應的名稱為公眾所知;或

(iii) 域名注冊人對于系爭域名正進行法律允許的非商業性合理使用,且沒有通過誤導消費者或損害案中涉及的商標從中牟取商業利益的意圖。

UDRP關于上述第三點要件即“惡意”(bad faith)認定問題的規定是整部規則中最具新意的部分。即便申請人確立了其對于系爭域名存有在先權利,其只有同時證明系爭域名被惡意注冊和惡意使用方可獲得最終勝訴的機會。UDRP第4(b)條非窮盡性地特別列舉了以下四個用于證明“惡意”存在的證據:

(i) 有證據可以表明,域名注冊人注冊或取得域名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向作為商標持有人的申請人或該申請人的某一競爭者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轉讓該域名注冊,換取超過與該域名直接相關的有據可查的實際支出費用的有價對價;或

(ii) 在域名注冊人從事同類業務的情況下,該域名注冊人注冊域名是為了阻止商標持有人利用對應域名反映其標記的目的;或

(iii) 域名注冊人注冊域名主要是為了破壞某一競爭者業務的目的;或

(iv) 域名注冊人通過注冊及使用域名,將其自有網站及其上產品或服務在來源(source)、主辦關系(sponsorship)、從屬關系(affiliation)或批準關系(endorsement)等方面同申請人的標記故意制造混淆,從而為牟取商業利益目的將網絡用戶引誘到域名注冊者的自有網站。

UDRP和NSI規則在救濟措施方面同樣存在巨大差異。與NSI規則在當事人自行解決域名爭議的過程中將系爭域名凍結使用所不同的是,UDRP允許爭端解決者作出要求系爭域名的委任注冊公司直接將系爭域名注銷或者將系爭域名直接轉讓予申請人的裁決,并且在程序進行過程中,系爭域名將維持現狀(UDRP,第7條),唯其轉讓將在程序結束之前受到嚴格限制(UDRP,第8條)。

此外,UDRP的執行細則對于域名搶注爭端解決進行的具體程序作出了詳細規定。依據該執行細則:若申請人認為域名注冊人對域名進行了惡意注冊和惡意使用,其必須選定一家爭端解決者提交申請書,爭端解決者將在3日內將申請書的一份副本轉交域名注冊人,該域名注冊人有20日時間準備答辯。在收到域名注冊人的答辯或答辯期滿后,爭端解決者將在5日內組成專家組,該專家組將在成立后14日內作出裁決,并在裁決作出后3日內通知雙方當事人。從申請人發動程序到專家組作出裁決,整個程序最大耗時為42日。

盡管如此,由于UDRP下的整套程序是行政性的而非司法性的,因而UDRP并沒有剝奪當事人可以將域名搶注爭議訴諸法院的權利。UDRP確認,任何一方當事人有權隨時將爭議訴諸法院,或者對爭端解決服務提供者作出的裁決再次向法院起訴。若爭端解決者作出的裁決結果是將域名注銷或強制轉讓予申請人,則該裁決一般將在通知原域名注冊人10個工作日后方由委任注冊公司執行,從而為注冊人尋求司法救濟提供可能(UDRP,第4(k)條)。但為了避免因管轄權原因發生不必要的扯皮,UDRP要求雙方當事人事先在文書交換中達成合意管轄權選擇(mutual jurisdiction),并且在一般情況下,該管轄法院為辦理域名注冊的委任注冊公司主營業地法院或域名注冊人的所在地法院(執行細則,第3(b)(xiii)條)。

三、運用ICANN《統一域名爭端解決規則》

解決的與我國當事人相關的域名搶注爭議實例

《統一域名爭端解決規則》及其執行細則于1999年10月24日經過ICANN批準,自1999年12月1日起適用于所有經ICANN新批準的委任注冊公司注冊的頂級域名;并在順利完成交接過渡后,自2000年1月3日起全面適用于經NSI、美國在線和NameIT等委任注冊公司①注冊的全部頂級域名。此外,ICANN迄今已批準了四家機構作為專門處理頂級域名搶注爭議的爭端解決者。即1999年11月29日批準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1999年12月23批準的國家仲裁論壇(NAF, National Arbitration Forum)、2000年1月1日批準的電子爭端解決同盟(DeC,Disputes.org/eResolution Consortium)以及2000年5月15日批準的CPR爭端解決研究所(CPR,CPR Institute for Dispute Resolution)。該四家機構均分別為貫徹實施UDRP及其執行細則各自制訂了詳細的補充規則。

截止本文完稿之時,雖然UDRP迄今運作僅不到一年時間,但其取得的成就已十分斐然。自1999年12月9日WIPO受理第一例適用UDRP解決的域名爭議――世界摔跤聯盟案(系爭域名worldwrestlingfederation.com)開始,目前各爭端解決者已共計受理域名搶注爭議案件逾兩千起,涉及域名逾三千五百個②。另據美國《紐約時報》2000年5月報道,在已裁決的案件中,商標持有人勝訴的案件約占總數的四分之三[4]。

ICANN還十分重視整套域名爭端解決程序的公開與透明:一俟爭議處理完畢,作出裁決的爭端解決者即把裁決全文在其網站之上公開,并由ICANN在統一搜集之后,依案件發生日期、案件編號和系爭域名編纂成可供檢索的開放性數據庫③。

依據本文作者的查詢結果,截止本文完稿時,在所有利用UDRP已解決的域名爭議中,涉及我國當事人的主要案件主要有以下3起,茲按案件發生的時間順序作扼要介紹如下:

1) 美國在線公司訴中國深圳騰訊通訊公司“OICQ”域名爭議案

ICQ是一種著名的網絡通訊和即時交流軟件,其名稱“ICQ”最早由該軟件的開發人以色列Mirabilis公司自1996年11月起公開使用。申請人美國在線公司在收購Mirabilis公司后,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斥巨資推廣ICQ軟件,并已就“ICQ”標記取得了9項商標注冊。

而本案被申請人中國深圳騰訊通訊公司(Tencent Communication Corp.,以下簡稱“騰訊公司”)則以ICQ軟件為母本,開發出具有類似網絡即時交流功能的中文軟件,取名為OICQ。OICQ軟件在中國互聯網絡用戶中享有較高聲譽,至案發時擁有逾250萬注冊用戶。騰訊公司于1998年11月7日和1999年1月26日分別注冊了域名oicq.net和oicq.com,該兩個域名主要起到“跳板”作用,用戶一旦鍵入以上兩個域名,即會被最終導引入騰訊公司自己的網站tencent.com。

2000年2月9日,美國在線公司向國家仲裁論壇提出申請,認為騰訊公司惡意注冊并使用了同其所持有的“ICQ”標記混淆性相似的oicq.net與oicq.com域名。騰訊公司則辯稱OICQ主要針對的是漢語用戶,不會與主要針對英語用戶的ICQ發生市場重疊。

2000年3月21日,爭端解決專家組作出裁決,認定:1)騰訊公司在系爭域名中使用的“OICQ”與美國在線公司享有商標權利的“ICQ”混淆性相似;2)騰訊公司對于系爭域名的使用不享有正當的權利或利益,其將系爭域名利用為“跳板”的行為是不正當的;3)兩系爭域名被騰訊公司惡意注冊,目的在于通過制造與“ICQ”的混淆誘使用戶訪問其自有網站牟取商業利益;4)騰訊公司關于不同語言與不同國家市場的抗辯理由并不能為兩個相互混淆性相似的標記或域名可以共存提供理由,因為互聯網絡具有無遠弗界、無處不在(ubiquitous)的特質。依此,爭端解決專家組裁定將由騰訊公司注冊的系爭域名oicq.net與oicq.com轉讓予申請人美國在線公司④。

2) 美國Infospace公司訴中國江蘇金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MICROINFOSPACE”域名爭議案

本案申請人Infospace公司是美國一家信息科技類上市公司,其于1996年5月注冊頂級域名infospace.com,并就詞語標記“Inforspace”及“Infospace.com”在美國進行了多項商標注冊。而被申請人中國江蘇金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英文名為Infospace Technology Co. Ltd.,下稱“金圖公司”)是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的一家軟件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20日,主營地理信息系統及土地資源管理軟件的開發與經營,其于1999年11月27日注冊了系爭域名microinfospace.com,據金圖公司解釋,之所以在該域名中添加上詞綴“micro-”,一是因為infospace.com已被先期注冊,二是由于"micro-"在軟件業界中是時髦用語(如美國微軟公司Microsoft)。

2000年2月17日,Infospace公司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提起爭端解決申請。指控系爭域名與申請人的商標混淆性相似,且被金圖公司惡意注冊與使用。金圖公司則辯稱:1)系爭域名中的“Infospace”(中文譯意為“信息空間”)由該企業開發和行銷地理系統的主營業務衍生而來,因而金圖公司對該域名享有正當權利;2) 申請人的注冊商標沒有在中國注冊,且金圖公司在注冊系爭域名時并不知曉申請人的情況;3) 金圖公司沒有惡意注冊或使用域名。

2000年3月28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作出裁決,認定:雖然系爭域名與申請人的商標存在混淆性相似的情況,但是申請人并不能舉出充分的理由證明金圖公司對于系爭域名不享有正當權利,及證明系爭域名已被惡意注冊與使用,依此裁定駁回了申請人的請求①。

3)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訴上海居民曹三輝(音譯)“COSCO”域名爭議案

本案申請人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COSCO,China Ocean Shipping (Group) Co. Ltd.,下稱“中遠集團”)于2000年2月17日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提出爭端解決申請,稱其在中國大陸、香港特別行政區及美國合法持有的商標"COSCO"于1999年11月27日被上海居民曹三輝(音譯自Cao Shan Hui,下稱“被申請人”)惡意搶注為頂級域名cosco.com。并且,被申請人在取得域名注冊后并沒有對該域名進行使用,而是在中遠集團向其提出交涉時,對中遠集團開出了9,000美元的轉讓費要求,故中遠集團指控被申請人惡意注冊并使用了系爭域名。而對于中遠公司的上述意見,被申請人未作任何答辯,也未提供任何證據證明其對于系爭域名享有權利或正當權益。2000年3月28日,WIPO專家組作出裁決,認定:1)被申請人注冊的域名與中遠集團享有權利的商標完全相同;2)由于被申請人并未在網上實際設立網站,只是保留了域名,因而被申請人對于域名并不享有任何權利或正當權益;3)被申請人注冊域名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出售域名,所以系爭域名的注冊和使用是惡意的,依此裁定將系爭域名cosco.com轉讓予中遠集團②。

四、ICANN《統一域名爭端解決規則》簡評

由ICANN主持制定實施的《統一域名爭端解決規則》及其執行細則目前已成為通過非司法手段解決全球各類頂級域名搶注爭議所依據的最主要規范性文件,并已通過平穩的運作在國際社會中取得了良好反響。UDRP之所以獲得成功,筆者認為主要有下列四個原因:

首先,UDRP為裁決域名爭議提供了一套迅速、廉價、簡便的程序。與通過司法手段解決域名爭議往往程序冗長、耗費驚人相比,依據UDRP解決域名爭議最長僅需42日,并且爭端解決者在處理單個域名爭議時收取的最低費用僅為750美元;

其次,通過規定一套統一的、同時兼容實體及程序內容的域名爭端解決指導方針,UDRP有效地協調了在跨國域名爭議中可能發生的管轄權問題和適用法問題;

第三,UDRP及其執行細則簡潔明了但卻又不失詳盡地規定了申請書與答辯書的格式、內容及相應制作要求,并且爭端解決者也在其各自網站主頁之上提供文書范本和既判裁決供當事人參閱,從而使得整套程序便捷、易用;

第四,盡管爭端解決者依據UDRP就域名搶注爭議作出的裁決并不具有終局性,但相關裁決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證據價值,能夠為法院判決提供依據。并且,依據ICANN公布的關于既判案件的統計資料,當事人往往尊重和接受爭端解決者的裁決意見,極少繼續纏訟。

《統一域名爭端解決規則》的成功運作對我國同樣不乏啟示,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UDRP為我國眾多頂級域名被搶注的公司企業提供了尋求域名權利保護的新路;二是ICANN和UDRP體制的確立為我國正在醞釀中的域名管理體制和域名爭端解決機制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目前在我國,頂級域名惡意搶注現象已十分嚴重,而伴隨著近來電子商務熱潮的掀起,我國多個知名企業和品牌的域名又正遭遇新一輪惡意搶注:據報道,在1999年我國上市公司中報業績排名前100名的公司和1999年被評選為中國最有價值的前20個品牌中,分別有90%和75%以上不擁有以自己的漢語拼音命名的國際頂級域名[5],但大量企業面臨自己的權利被肆意侵犯卻往往不知所措、束手無策,而UDRP的出臺則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矛盾,前文已作介紹的“COSCO”案即為一個妥當的例子。由COSCO案的裁決結果可以看出:UDRP是一把足以威懾域名搶注者的利劍。它不僅使合法權利人得以免受敲詐和威脅,同時也節省了大量時間和費用。因此筆者主張應當對UDRP在我國進行大力宣傳和推薦,使得我國廣大公司和企業懂得在電子商務時代中利用這一銳利武器,捍衛自身的域名權利。

此外,基于筆者為撰寫本文而對ICANN及UDRP進行的觀察與思考,筆者由衷地感到當前國際頂級域名體系下以ICANN為核心的域名管理體系和以UDRP為主干的域名爭端解決機制為目前正處于醞釀階段的我國域名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鑒范本。為此,筆者鄭重建議我國未來的域名主管機構可以把自己努力改造和建設為我國本土化的ICANN,并以UDRP為基礎建立起一套更為完善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域名爭端解決機制,從而通過規范域名管理、打擊域名搶注,促進網絡經濟與電子商務在我國的蓬勃發展。

本文原載《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法學》2001年第3期轉載。

參考文獻

* 作者簡介:鄧炯,上海市人,原華東政法學院國際法系碩士研究生,現就職于美國凱壽律師事務所上海辦事處,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域名爭議解決中心中文域名爭議及通用網址爭議解決專家。

① 參見ICANN和美國商務部于1999年11月25日達成的備忘錄中關于締約背景部分的介紹,網址:

icann.org/general/icann-mou-25nov98.htm。

① 國外文獻中經常被提及的有關非域名搶注爭議的例子是“Delta”。美國德爾塔航空公司(Delta Airline)、美國德爾塔閥門公司(Delta Faucet)和美國德爾塔金融服務公司(Delta Financial Service)均就“Delta”商標在各自產業領域內享有盛名,在此情況下三公司就有可能對于域名delta.com發生爭議。非域名搶注爭議一般遵從“先申請、先注冊原則”解決,但為了防止大公司在網絡世界中濫用品牌優勢侵害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ICANN目前同樣致力于尋求非域名搶注爭議的妥善解決,并為此已于近日正式提出增加頂級域名種類的建議以征求國際社會的意見。有關頂級域名擴容問題的進一步信息可參見ICANN主頁,網址為:icann.org/dnso/dnso.htm。

② 本節中所引UDRP及其執行細則原文可參見以下網頁:icann.org/udrp/udrp-policy-24oct99.htm (UDRP原文)與icann.org/udrp/udrp-rules-24oct99.htm (執行細則原文)。

① 美國在線與NameIT公司是ICANN于1999年4月最早批準的兩家試點性委任注冊公司,作為在頂級域名注冊領域NSI公司的競爭對手。

② 參見ICANN網站中關于UDRP適用情況的統計資料,網址為:icann.org/udrp/proceedings-stat.htm。

③ 該案例匯編數據庫的網址為:icann.org/udrp/udrp.htm。

④ 參見國家仲裁論壇作出的美國在線公司訴中國深圳騰訊通訊公司域名爭議案NAF FA000200093668號裁決書原文,網址為:arbforum.com/domains/decisions/93668.htm。

① 參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作出的美國Infospace公司訴中國江蘇金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域名爭議案WIPO D2000-0074號裁決書原文,網址為:arbiter.wipo.int/domains/decisions/html/d2000-0074.html。以及中國新聞社江蘇分社的相關報道:《南京一公司在與美國信息空間公司的域名糾紛案中勝訴》,網址為:js.chinanews.com.cn/2000-4-18/1/756.html。

② 參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作出的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訴上海居民曹三輝域名爭議案WIPO D2000-0066號裁決書原文,網址為:arbiter.wipo.int/domains/decisions/html/d2000-0066.html。另可參見李勇:《域名爭議解決的法律問題與實踐》對于該案的介紹,載《仲裁與法律》,2000年第2期。值得注意的是,該文作者李勇,系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任、WIPO仲裁調解中心域名爭議仲裁員,作為專家組成員直接參加了“COSCO”域名搶注爭議案的審理工作。

[1] 因特網選舉自己的政府[R]. 參考消息,2000年1月20日。

[2] 朱欖葉、鄧炯.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推出域名管理新規則[J]. 知識產權,2000, (1).

[3] 李劍. 因特網上域名爭端的法律分析[A]. 國際經濟法論叢第2卷[C].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第10篇

在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經營過程中,投資各方之間發生各種各樣的糾紛在所難免;一旦該等糾紛訴諸法律,訴訟各方是否具有訴訟主體資格就成為一個首先需要解決的前提問題。同時,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成立、變更、終止均應當報經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才能生效。

1988年4月21日,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深圳假日酒店有限公司在一片歡呼聲中成立。合資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美元,其中中方河源華酉服務公司(以下簡稱“華酉公司”)出資 200萬美元,外方挪威冰城發展公司(以下簡稱“挪威冰城公司”)出資800萬美元。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樁簡單的合資幾年后惹出一場糾紛。

合資企業變更股權

由于外方資金未到位,1991年10月6日,深圳假日酒店有限公司的出資比例予以變更,其中中方出資750萬美元,外方出資 250萬美元。同日,華酉公司與香港德豐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德豐公司”)簽訂一份《股權轉讓協議書》,約定香港德豐公司購買華酉公司在深圳假日酒店有限公司中55%的股份(550萬美元)。該股權轉讓經深圳假日酒店有限公司董事會會議決議同意。同月16日,深圳假日酒店有限公司的合資主體和出資比例予以變更,其中中方華酉公司出資200萬美元,外方挪威冰城公司出資250萬美元,外方香港德豐公司出資550萬美元。1992年 3月13日,深圳假日酒店有限公司經工商部門進行名稱變更登記為深圳金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金峰公司”)。

1992年8月19日,香港金峰公司在香港公司注冊登記總處登記成立。1993年2月6日,香港金峰公司與香港德豐公司簽訂一份《股權轉讓協議書》,約定香港德豐公司將其在深圳金峰公司中的全部股份(550萬美元,占55%)轉讓給香港金峰公司。同日,香港德豐公司致函深圳金峰公司,稱"因我公司香港業務全面調整,經董事會研究,現決定公司名稱更改為香港金峰公司,請協助辦理更換批準證書、工商登記等相關法律手續。"同年4月5日,外商投資主管部門作出的《關于深圳金峰公司港方投資者更名的批復》中稱:"由于深圳金峰公司港方投資者--香港德豐公司更名為香港金峰公司,故同意深圳金峰公司合同、章程有關條款作相應修改。"同月24日,市人民政府向深圳金峰公司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批準證書》,載明合資者為華酉公司、挪威冰城公司、香港金峰公司。

1993年5月9日,由香港金峰公司全體董事出席的會議作出決議,香港金峰公司股份重新分配為張林、董知明、孫文寧、趙慧、周南各占20%。

1996年10月17日,芬蘭金峰公司和趙慧出具"關于香港金峰公司更名為芬蘭金峰公司的說明",載明:"深圳金峰公司丙方投資方為香港金峰公司,現因該公司遷移至芬蘭,公司注冊于芬蘭,因此原香港金峰公司更名為芬蘭金峰公司,法人董事長未有變動,深圳金峰公司的丙方投資方的股權不變"。同年11月12日,市政府《關于同意深圳金峰公司股權轉讓的批復》同意將其持有的華酉公司全部股權轉讓給文達公司,同意原投資丙方香港金峰公司變更為芬蘭金峰公司。同月深圳金峰公司進行了工商變更登記。1999年6月26日,市人民政府向深圳金峰公司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載明,合資企業的投資者為文達公司、挪威冰城公司、芬蘭金峰公司三方。

股權確權生糾紛

1999年6月3日,香港金峰公司在香港召開特別股東大會,董知明、張林出席,其中張林亦代表孫文寧參加此次大會,趙慧、周南缺席,會議決議授權董知明、張林代表公司全權處理該公司投資的深圳金峰公司項目中所產生的糾紛一案的有關事項。同月19日,由董知明、張林出席的董事會作出決議,授權董知明代表香港金峰公司簽署有關深圳金峰公司項目糾紛一案的《民事狀》。同日,香港金峰公司以芬蘭金峰公司為被告,訴至本案一審法院,認為芬蘭金峰公司侵占了香港金峰公司在深圳金峰公司中55%的股權。香港金峰公司因此請求判令:(1)被告停止侵占其投資款550萬美元的侵權行為;(2)被告立即向工商機構辦理變更歸還其在深圳金峰公司中55%的股權,即550萬美元;(3)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2000年10月10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芬蘭領事館認證的顧長青及由顧長青代趙慧、周南簽署的聲明稱:趙慧、周南及顧長青是香港金峰公司的董事,公司董事局從未研究過亦未做出過決議向一審法院訴訟,所謂訴訟狀他們并不知曉。在半數董事未知情及未贊同之形勢下的訴訟是非法的。2001年4月2日,由趙慧、周南、顧長青出席的香港金峰公司董事會作出決議:董知明等董事未經全體董事討論并達成決議,擅自以公司的名義對芬蘭金峰公司向一審法院無效,決定以香港金峰公司的名義申請撤訴。同日,向一審法院發出蓋有香港金峰公司公章的《撤訴申請書》,申請撤回。

2001年5月5日,由董知明、張林、孫文寧參加的香港金峰公司董事會作出決議:(1)對芬蘭金峰公司的法律訴訟是由董知明、孫文寧、張林等董事依法作出,趙慧等人無權;(2)上述決議已于1999年6月3日獲占已發行股份 60%的股東出席的特別股東大會的確認通過,以維護股東的基本利益,故趙慧等董事無權或反對;(3)授權董知明代表公司發出聲明。

一審法院支持原告確權請求

一審法院認為:1996年10月17日之前,深圳金峰公司的投資人分別由文達公司、挪威冰城公司、香港金峰公司三方組成,其中中方資金200萬美元、挪威冰城公司資金250萬美元、香港金峰公司資金550萬美元。關于10月17日之后香港金峰公司是否更名為芬蘭金峰公司、是否遷址至芬蘭的事實,從現有證據可以充分證明,香港金峰公司從未更名為芬蘭金峰公司,亦未遷址至芬蘭,在法律上也不存在不同國籍公司之間的更名和遷址問題。香港金峰公司從成立至今,一直在香港營業,芬蘭金峰公司對這一事實亦予以認可。即使香港金峰公司股東內部之間存在權利糾紛,芬蘭金峰公司以上述方式獲取深圳金峰公司股東地位沒有事實依據,同時違背了法律規定,其行為侵害了香港金峰公司的權益。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董事會是公司的業務管理機構。根據現有證據證明,香港金峰公司的行為經公司三位占60%股權的股東同意,符合公司章程,應為有效。芬蘭金峰公司提供的以香港金峰公司名義提出的撤訴申請,未經香港金峰公司股東成員的多數同意,故對該撤訴申請不予采納。香港金峰公司與芬蘭金峰公司對在深圳金峰公司中原股東香港德豐公司變更為香港金峰公司這一事實均無異議,故香港金峰公司是深圳金峰公司的股東,亦當然是相應股權的所有人。一審法院判決如下:(1)確認深圳金峰公司的股東之一是香港金峰公司,共計投資550萬美元;(2)芬蘭金峰公司應停止侵害,并自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辦理相應工商變更登記手續,確認投資主體和投資款歸屬香港金峰公司。

被告對一審法院的判決不服,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被告認為,其一,董知明、張林、孫文寧三人做出的臨時股東大會是在未通知趙慧和周南這兩位股東、這兩位股東也因此未參加的情況下召開的,因而其召開是無效的,其形成的股東會決議也是無效的,故而香港金峰公司無權依該股東會決議芬蘭金峰公司。其二,本案系確權之訴,且本案中的"確權"有其特殊之處,即本案涉及的是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股權變更問題。深圳金峰公司系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根據中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規定,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成立、變更、終止均應當報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批,并到工商機關辦理相應的登記手續,才能生效。通常情況下,人民法院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的判決結果直接或間接地使有關行政行為作出變更,但這些行政行為應理解為只是程序性的或形式性的行為,如備案、登記等行為,而對于實質性的行政行為,如本案所涉的審批行為,則是中國法律賦予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特有的權力,不能通過民事訴訟程序和作出民事判決予以變更。即使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批行為不當,也只能通過行政復議程序或者行政訴訟程序予以糾正。因此,本案香港金峰公司請求確認其在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的股權的主張只能通過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途徑加以解決,而不能通過本案的民事訴訟解決,因此法院應駁回原告的。

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二審法院認為:香港金峰公司系在香港依據公司條例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趙慧、周南和張林、董知明、孫文寧均系該公司占20%股份的股東,張林、董知明、孫文寧能否通過所謂"特別股東大會"決議提起本案訴訟涉及到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問題。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國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規定,"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依其本國法確定","外國法人以其注冊登記地國家的法律為其本國法"。因此,本案應當根據香港法來認定占公司60%股份的張林、董知明、孫文寧三股東能否在趙慧、周南未參加的情況下通過股東大會決議代表香港金峰公司提訟。

根據香港公司法的規定,公司重大事項的決議、股東大會或者特別股東大會的召開等等均應當根據公司章程的規定進行。本案中,由張林、董知明出席的特別股東大會決議提起本案訴訟,其中張林亦代表孫文寧,也就是說占公司60%股份和60%多數的股東出席了該次特別股東大會并通過了提起本案訴訟的決議。根據香港金峰公司章程的規定,全體股東均應當獲得此類會議的通知,趙慧、周南并未獲得該次會議的有效通知,因此違反了該公司章程的規定。然而,特別股東大會決議是為了維護香港金峰公司的利益,而且并不構成對趙慧、周南少數股東的欺詐,盡管與趙慧、周南的利益相違背,根據香港判例法上確立的原則,該特別股東大會應當認定是有效的。因此,根據香港金峰公司1999年6月3日的特別股東大會決議提起的本案訴訟是有效的。亦因此,2001年4月2日趙慧、周南、顧長青出席的香港金峰公司董事會決議以香港金峰公司的名義撤回本案訴訟是無效的。

第11篇

企業章程變更請示一________________有限(責任)公司章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經全體股東討論,共同制定本章程。

第二條:公司名稱: xxx 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

公司住址:

第三條: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 xxx 萬元。

第四條:公司經營范圍:

第五條:公司經營期限:自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 xx 年。

第六條:本公司章程對公司全體股東、董事、監事、經理具有約束力。

第二章 股東(自然人或者企業)

姓名(名稱)住址、出資方式和出資額

第七條:公司由下列股東共同出資設立:

自然人:姓名: xx 出資方式:xx

認繳出資額: xx 萬元 占公司注冊資本 xx %

自然人:姓名: xxx 出資方式:xx

認繳出資額: xx 萬元 占公司注冊資本 xx %

自然人:姓名: xxx 出資方式:xxx

認繳出資額: xxx 萬元 占公司注冊資本xx %

自然人:姓名: xxx 出資方式:xxx

第三章 股東的權利與義務

第八條:股東享有下列權利:

一、股東有權查閱股東會會議記錄和公司財務會計報告;

二、股東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方增加資本時,股東可以優先認繳出資;

三、參加股東會會議并根據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

四、選舉和被選舉為董事、監事;

五、公司終止后,依法分得公司的剩余財產;

第九條:股東負有下列義務:

一、股東應當足額繳納本章程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未按照規定繳納所認繳的出資,應當向已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二、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三、股東在公司注冊登記后不得抽回出資。

第四章 股東轉讓出資的條件

第十條: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出資或者部分出資。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其出資時,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不同意轉讓的

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出資,如果不購買將轉讓的出資,則視為同意轉讓(股東

只有兩個的,轉讓出資必須征得另一股東同意);

經股東同意轉讓的出資,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對該轉讓的出資有優先購買權。

第五章 公司的機構及其產生辦法、職權、議事規則

第十一條:公司設立由全體股東組成的股東會。股東會是公司的全力機構,依照

公司法行使下列職權:

一、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

二、選舉和更換執行董事,決定有關執行董事的報酬事項;

三、選舉和更換由股東代表出任的監事,決定有關監事的報酬事項;

四、審議批準執行董事的報告;

五、審議批準監事的報告;

六、審議批準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

七、審議批準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八。對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作出決議;

九。對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作出決議;

十、對公司合并、分立、變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項作出決議;

十一、修改公司章程;

第十二條:股東會對公司的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分立、合并、解散或者變更

公司形式作出決議,必須經過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

第十三條: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

第十四條:股東會的首次會議由出資最多的股東召集和主持,依照本章程規定行

使職權。

第十五條:股東會定期會議每年 xx 月份召開

第十六條:代表四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或者監事情,

可以提議召開臨時會議。

第十七條:股東會會議由執行董事召集,執行董事主持,執行董事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職務時,由執行董事指定其他董事主持。

第十八條:召開股東會議,應當與會議展開十五日以前通知全體股東。

股東會應當對所議事項做成會議記錄,出席會議的股東應當在會議記錄上簽名。

第十九條:本公司因規模較小,所以不設立董事會和監事會,根據公司法第五十

一、五十二條的規定,公司設執行董事(兼公司經理)一名,由股東會選舉 產生;監事 xxx 一 名。執行董事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條:執行董事對股東會負責,行使下列職權:

一、負責召集股東會,并向股東會報告工作;

二、執行股東會的決議;

三、決定公司的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

四、制訂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

五、制訂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六、制訂公司增加或減少注冊資本的方案;

七、擬定公司合并、分立、變更公司形式、解散的方案;

八、決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

九、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經理、財務負責人(包括其他雇聘人員)決定其報酬事項;

十、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其中第六、七項的方案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才能實施,執行董事行使職權時,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

對規模較大需要設立董事會的公司,由公司按照公司法有關章程的規定,參照本規范章程另行擬定。

第二十一條:公司設監事一名,由股東會選舉產生。已經擔任公司的董事、經理、財務負責人的,不得兼任監事。

第二十二條:監事的任期每屆為三年,任期屆滿,連選可以連任。

第二十三條:監事行使下列職權:

一、檢查公司財務;

二、對董事、經理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法規或公司章程的行為進行監督;

三、當董事和經理的行為損害公司的利益時,要求董事和經理予以糾正;

四、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

監事列席公司決策重大事項的會議。

第二十四條:董事、經理不得將公司資產以其個人名義或其他個人的名義開立帳戶儲存。

董事、經理不得以公司資產為公司的股東或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同時,不得將公司資金借貸給公司股東。

第二十五條:董事、經理不得從事損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動。從事上述活動的,所得收入歸公司所有。

第二十六條:董事、經理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法規或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章 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七條:根據本章程第五章第十九條,公司的執行董事,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第七章 公司的解散事由與清算辦法

第二十八條:公司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被依法宣告破產的,由人民法院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組織股東、有關機關及有關專業人員成立清算組,對公司進行破產清算。

第二十九條: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散:

一、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時);

二、股東決議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的;

第三十條:公司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被依法責令關閉的,應當解散,由有關主管機關組織股東,有關機關及有關專業人員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

第三十一條:清算組在清算期間行使下列職權:

一、清理公司財產,分別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

二、通知或者公告債權人;

三、處理與清算有關的公司未了結的業務;

四、清繳所欠稅款;

五、清理債權債務;

六、清理公司清償債務后的剩余資產;

七、代表公司參與民事訴訟活動。

第三十二條:清算組應當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并于六十日內在報紙上至少公告一次,債權人應當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45日內,向清算組申報其債券。

第三十三條:清算組在清理公司財產,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后,應當制定清算方案,并報股東會或者有關主管機關確認。

公司財產能夠清償公司債務的,分別支付清算費用、職工工資和勞工保險費用,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公司債務。

公司財產按前款規定清償后的剩余財產!按照股東的出資比例分配。

清算期間,公司不得開展新的經營活動。公司財產在未按第二款規定清償前,不得分配給股東。

第三十四條:因公司解散而清算,清算組在清理公司財產,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后,發現公司財產不足清償債務的,應當立即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破產。

第三十五條:公司清算結束后,清算組應當制作清算報告,報股東會或有關主管機關確認,并報送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注銷公司登記,公告公司終止。

第三十六條:清算組成員應當忠于職守,依法履行清算義務。

清算組成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公司或者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三十七條:本章程經公司首屆全體股東會議通過,全體股東簽名、蓋章后,并經公司登記機關核準設立登記,發給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八條:本章程送有關管理機關備案,修改時亦同。

第三十九條:本章程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時,以法律、行政法規為準。

第四十條:除本章程規范章程載明的事項外,股東還可以另行擬定認為需要規定的其他事項,如:公司的財務和會計,公司的勞動用工制度等。

全體股東簽名(蓋章)

xxxx 年xx 月 xx 日

企業章程變更請示二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公司的行為,保障公司股東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有關法律、法律規定,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章程。

第二條 公司名稱:

第三條 公司住所:

第四條 公司由 共同投資組建。

第五條 公司依法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取得法人資格,公司經營期限為 年。

第六條 公司為有限責任公司,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第七條 公司堅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本章程規定,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接受政府有關的監督。

第八條 公司宗旨:

第九條 本公司章程對公司、股東、執行董事、監事、經理均具有約束力。

第十條 本章程經全體股東討論通過,在公司注冊后生效。

第二章 公司的經營范圍

第十一條 本公司經營范圍:

(以公司登記機關核定的經營范圍為準)

第三章 公司注冊資本

第十二條 本公司注冊資本為 萬元人民幣。

第四章 股東的姓名

股東甲:

股東乙:

第五章 股東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四條 股東享有的權利

1、根據其出資份額享有表決權;

2、有選舉和被選舉執行董事、監事權;

3、查閱股東會議記錄和財務會計報告權;

4、依照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規定分取紅利;

5、依法轉讓出資,優先購買公司其他股東轉讓的出資;

6、優先認購公司新增的注冊資本;

7、公司終止后,依法取得公司的剩余財產。

第十五條 股東負有的義務

1、繳納所認繳的出資;

2、依其所認繳的出資額承擔公司的債務;

3、辦理公司注冊登記后,不得抽回出資;

4、遵守公司章程規定。

第六章 股東的出資方式和出資額

第十六條 本公司股東出資情況如下:

股東甲: , 以 出資,出資額為人民幣 萬元整,占注冊資本的 %。

股東乙: , 以 出資,出資額為人民幣

萬元整,占注冊資本的 0.%。

第七章 股東轉讓出資的條件

第十七條 股東之間可以自由轉讓其出資,不需要股東會同意。

第十八條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

1、須要有過半數以上并具有表決權的股東同意;

2、不同意轉讓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出資,若不購買轉讓的出資,視為同意轉讓。

3、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

第八章 公司的機構及其產生辦法、職權、議事規則

第十九條 公司股東會由全體股東組成,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依法行使下列職權:

1、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

2、選舉和更換執行董事,決定有關執行董事的報酬事項;

3、選舉和更換由股東代表出任的監事,決定有關監事的報酬事項;

4、審議批準執行董事的報告;

5、審議批準監事的報告;

6、審議批準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

7、審議批準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8、對公司的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作出決議;

9、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作出決議;

10、對公司兼并、分立、變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宜作出決議;

11、修改公司章程。

第二十條 股東會議分為定期會議和臨時會議,由執行董事召集和主持,執行董事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職務時,由執行董事指定的股東召集和主持。

定期會議應當每年召開一次,當公司出現重大問題時,代表四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可提議召開臨時會議。

第二十一條 召開股東會會議,應當于會議召開15日以前通知全體股東。

股東會會議應對所議事項作出決議,決議應由代表二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表決通過,但股東會對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分立、合并、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修改公司章程作出的決議,應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表決通過。股東會應當對所議事項的決定作出會議紀要,出席會議的股東應當在會議紀要上簽名。

第二十二條 公司不設董事會,設執行董事一名,由股東會選舉產生。

第二十三條 執行董事對股東會負責,行使下列職權。

1、負責召集股東會,并向股東會報告工作;

2、執行股東會的決議;

3、決定公司的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

4、制訂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5、制訂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

6、制訂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方案;

7、擬訂公司合并、分立、變更公司形式,解散的方案;

8、決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

9、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經理,財務負責人,決定其報酬事項;

10、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第二十四條 執行董事每屆任期三年,任期屆滿,連選可以連任。

第二十五條 公司設經理,經股東會同意可由執行董事兼任。經理行使下列職權:

1、主持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

2、組織實施公司年度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

3、擬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設置方案;

4、擬訂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5、制定公司的具體規章;

6、聘任或解聘公司副經理、財務負責人及其他有關負責管理人員。

第二十六條 公司設立監事一名,由股東會選舉產生。執行董事、經理及財務負責人不得兼任監事。

第二十七條 監事任期每屆三年,監事任期屆滿,連選可以連任。

第二十八條 監事行使以下職權:

1、檢查公司財務;

2、當執行董事、經理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行為進行監督;

3、當執行董事、經理的行為損害公司的利益時,要求執行董事和經理予以糾正。

4、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

第九章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九條 本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執行董事擔任。

第三十條 本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允許由非股東擔任。

第十章 公司的解散事由與清算方法

第三十一條 公司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予解散:

1、營業期限屆滿;

2、股東會決議解散;

3、因合并和分立需要解散的;

4、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被依法責令關閉的;

5、其他法定事由需要解散的。

第三十二條 公司依照上條第(1)、(2)項規定解散的,應在15日內成立清算組,清算組人選由股東會確定;依照上條(4)、(5)項規定解散的,由有關主管機關組織有關人員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

第三十三條 清算組在清算期間行使下列職權:

1、清理公司財產,分別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

2、通知或者公告債權人;

3、處理與清算有關的公司未了結的業務;

4、清繳所欠稅款;

5、清理債權、債務;

6、處理公司清償債務后的剩余財產;

7、公司參與民事訴訟活動。

第三十四條 清算組應當自成立之日起10日內通知債權人,并于60日內在報紙上至少公告三次,債權人應當在接到通知書之日起30日內,未接到通知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90日內,向清算組申報其債權。

債權人申報其債權,應當說明債權的有關事項,并提供證明材料,清算組應當對債權進行登記。

第三十五條 清算組在清理公司財產、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后,應當制定清算方案,并報股東會或者有關主管機關確認。

公司財產能夠清償公司債務的,分別支付清算費用,職工工資級別和勞動保險費用,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公司債務。

公司財產按前款規定清償后的剩余財產,公司按照股東的出資比分例進行分配。

清算期間,公司不得開展新的經營活動。公司財產在未按第二款的規定清償前,不得分配股東。

第三十六條 因公司解散而清算,清算組在清理公司財產、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后,發現公司財產不足清償債務的,應當立即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破產。

公司經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產后,清算組應當將清算事務移交給人民法院。

第三十七條 公司清算結束后,清算組應當制作清算報告,報股東會或者有關主管機構確定,并報送公司登記機關,申請公司注銷登記,公告公司終止。

第十一章 公司財務會計制度

第三十八條 公司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建立本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

第三十九條 公司應當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時制作財務會計報告并依法經審查驗證。財務會計報告包括下列財務會計報表及附屬明細表:

1、資產負債表;

2、損益表;

3、現金流量表;

4、財務情況說明表;

5、利潤分配表。

第四十條 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時制作財務會計報告,依法經審查驗證,并在制成后十五日內,報送公司全體股東。

第四十一條 公司分配當年稅后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并提取利潤的5%至10%列入公司法定的公益金,公司法定公積金累計額為公司注冊資本的50%以上的,可不再提取。

第四十二條 公司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上一年度公司虧損的, 在依照前條現定提取法定公積金和法定公益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

第四十三條 公司提取的法定公益金用于本公司職工的集體福利。

第四十四條 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法定公益金后所余利潤,按照股東的出資比例分配。

第十二章 附 則

第四十五條 公司提交的申請材料和證明具備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如有不實而造成法律后果的,由公司承擔責任。

第四十六條 本章程經股東簽名、蓋章,在公司注冊后生效。

股東簽名(蓋章):

20xx年 月 日

企業章程變更請示三第一章 公司名稱和住所

第一條 公司名稱:XXXXXX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

第二條 公司地址:XXXXXXXXXXXX

第二章 公司經營范圍

第三條 公司經營范圍: XXXXXXXXXXXXX。

第三章 公司注冊資本

第四條 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XXX萬元。股東以認繳資本承擔有限責任。 公司增加或減少注冊資本,必須召開股東會并由全體股東通過并作出決議。公司減少注冊資本,應當在報紙上登載公司減少注冊資本公告,并自公告之日起45日后依法向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第四章 股東的名稱、出資方式、認繳額

第五條 股東名稱、出資方式、出資額、出資比例及出資時間如下:

第六條 公司成立后,應當向股東簽發出資(或首期出資)證明書。

第五章 公司注冊資本約定

第七條 公司注冊資本約定如下:

(一)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二)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不按照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三)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第六章 股東的權利和義務

第八條 股東享有如下權利:

⑴ 參加或推選代表參加股東會并根據其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 ⑵ 了解公司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 ⑶ 選舉和被選舉為執行董事和監事; ⑷ 依照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獲取股利; ⑸ 優先購買其他股東轉讓的出資; ⑹ 優先購買公司新增的注冊資本; ⑺ 公司終止后,依法分得公司的剩余財產; ⑻ 有權查閱股東會會議記錄和公司財務報告。

第九條 股東承擔以下義務:

⑴ 遵守公司章程; ⑵ 按期繳納所認繳的出資; ⑶ 依其所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公司債務; ⑷ 在公司辦理登記注冊手續后,股東不得抽回投資。

第七章 股東轉讓出資的條件

第十條 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出資。

第十一條 股東轉讓出資由股東會討論通過。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其出資時,必須經全體股東一致同意;不同意轉讓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出資,如果不購買該轉讓的出資,視為同意轉讓。

第十二條 股東依法轉讓其出資后,由公司將受讓人的名稱、住所以及受讓的出資額記載于股東名冊。

第八章 公司的機構及其產生辦法、職權、議事規則

第十三條 股東會由全體股東組成,是公司的權力機構,行使下列職權: ⑴ 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 ⑵ 選舉和更換執行董事,決定有關執行董事的報酬事項; ⑶ 選舉和更換由股東代表出任的監事,決定有關監事的報酬事項; ⑷審議批準執行董事的報告; ⑸ 審議批準監事的報告; ⑹ 審議批準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 ⑺ 審議批準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的方案; ⑻ 對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作出決議; ⑼ 對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作出決議; ⑽ 對公司合并、分立、變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項作出決議; ⑾修改公司章程; ⑿聘任或解聘公司經理。

第十四條 股東會的首次會議由出資最多的股東召集和主持。

第十五條 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

第十六條 股東會議分定期會議和臨時會議,并應當于會議召開十五日以前通知全體股東。定期會議應每半年召開一次,臨時會議由代表四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或者監事提議方可召開。股東出席股東會議也可書面委托他人參加股東會議,行使委托書中載明的權力。

第十七條 股東會會議由執行董事召集并主持。執行董事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職務時,由執行董事書面委托其他人召集并主持,被委托人全權履行執行董事的職權。

第十八條 股東會會議應對所議事項作出決議,決議應由全體股東表決通過,股東會應當對所議事項的決定作出會議記錄,出席會議的股東應當在會議記錄上簽名。

第十九條 公司不設立董事會,設執行董事X人,執行董事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對公司股東會負責,由股東會選舉產生。執行董事任期叁年,任期屆滿,可連選連任。執行董事在任期屆滿前,股東會不得無故解除其職務。

第二十條 執行董事對股東會負責,行使下列職權:

⑴ 負責召集和主持股東會會議,檢查股東會會議的落實情況,并向股東會報告工作; ⑵ 執行股東會決議; ⑶ 決定公司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 ⑷ 制訂公司的年度財務方案、決算方案; ⑸ 制訂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⑹ 制訂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方案; ⑺ 擬訂公司合并、分立、變更公司形式、解散的方案; ⑻ 決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 ⑼ 提名公司經理人選,根據經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財務負責人,決定其報酬事項。 ⑽ 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⑾、代表公司簽署有關文件; ⑿、在發生戰爭、特大自然災害等緊急情況下,對公司事務行使特別裁決權和處置權,但這類裁決權和處置權必須符合公司利益,并在事后向股東會報告;

第二十一條 公司設經理X名,由股東會聘任或解聘,經理對股東會負責。

第二十二條 經理行使下列職權: ⑴主持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 ⑵組織實施公司年度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 ⑶擬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設置方案; ⑷擬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⑸制定公司的具體規章; ⑹提請聘任或者解聘公司財務負責人; ⑺聘任或者解聘除應由執行董事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負責管理人員。

第二十三條 公司設立監事X人,由公司股東會選舉產生。監事對股東會負責,監事任期為三年,任期屆滿,可連選連任。監事行使下列職權:

①檢查公司財務; ②對執行董事、經理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紀律、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行為進行監督; ③當執行董事、經理的行為損害公司的利益時,要求執行董事、經理予以糾正;

④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 監事列席股東會會議。

第二十四條 公司執行董事、經理、財務負責人不得兼任公司監事。

第九章 財務、會計、利潤分配及勞動用工制度

第二十五條 公司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建立本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并應在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時制作財務會計報告,并應于第二年三月三十一日送交各股東。

第二十六條 公司利潤分配按照《公司法》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財務主管部門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 勞動用工制度按國家法律、法規及國務院勞動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章 公司的解散事由與清算辦法

第二十八條 公司營業期限N年,從《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計算。

第二十九條 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散:

⑴ 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時; ⑵股東會決議解散; ⑶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的; ⑷公司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被依法責令關閉的; ⑸因不可抗力事件致使公司無法繼續經營時; ⑹宣告破產。

第三十條 公司解散時,應依《公司法》的規定成立清算組對公司債權債務進行清算。清算結束后,清算組應當制作清算報告,報股東會或者有關主管機關確認,并報送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注銷公司登記,公告公司終止。

第十一章 股東認為需要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三十一條 公司根據需要或涉及公司登記事項變更的可修改公司章程,修改后的公司章程不得與法律、法規相抵觸,修改公司章程應由全體股東表決通過。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應送原公司登記機關備案,涉及變更登記事項的,同時應向公司登記機關做變更登記。

第三十二條 公司章程的解釋權屬于股東會。

第三十三條 公司登記事項以公司登記機關核定的為準。

第三十四條 公司章程條款如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抵觸的,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第三十五條 本章程經各方出資人共同訂立,自公司設立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六條 本章程一式四份,公司留存一份,并報公司登記機關備案一份。

第12篇

公司資本是指公司在其成立時由公司章程所確定的由股東出資構成的公司財產的總額。它是公司獲得獨立人格必備的要件,它不僅體現了股東對公司的義務,而且是股東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的物質前提。在公司整個運營期間,公司資本是構成公司對外信譽的重要基礎,是公司舉債和債權人實現債權的重要保證。為保護債權人實現債權的重要保證。為保護債權人利益和交易安全,就必須確定并維持一定數額的公司資本,并將之公之于眾,以便使與公司發生交往的相對人,能夠了解和掌握公司的資本狀況。由于公司資本對公司中有著極其得重要的意義,為保護債權和交易安全,各國公司立法都將其作業項重要加以規范,對公司資本各具特色的規定。形成了種種不同的公司資本制度。西方國家已經形成的有法定資本制度、授權資本制度和折中授權資本制度三種。我國公司資本制度存在的.我國公司法立法時,對公司資本制度也作出了上述比較明確的規定,但是《公司法》出臺后,仍不斷有股東虛假出資、虛假注冊資本、抽逃資金、逃避債務。甚至利用公司登記詐騙等行為出現 。筆者認為,其中固然存在多種因素,但從立法的角度看,《公司法》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我國公司資本制度存在的問題.我國公司法立法時,對公司資本制度也作出了上述比較明確的規定,但是《公司法》出臺后,仍不斷有股東虛假出資、虛假注冊資本、抽逃資金、逃避債務。甚至利用公司登記詐騙等行為出現 。筆者認為,其中固然存在多種因素,但從立法的角度看,《公司法》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我國現行《公司法》缺乏一套嚴實的防范和處罰措施來保證其立法意圖的實現。

關鍵詞:公司,資本制度,法律思考

一、公司資本制度的分類

由于公司資本對公司中有著極其得重要的意義,為保護債權和交易安全,各國公司立法都將其作業項重要內容加以規范,對公司資本各具特色的規定。形成了種種不同的公司資本制度。西方國家目前已經形成的有法定資本制度、授權資本制度和折中授權資本制度三種。

所謂法定資本制度,又稱確定資本制度,是指公司在設立時,必須在公司章程中對公司的資本總額作出明確的規定,并須由股東全部認足,否則公司不能成立。授權資本制度是指在公司設立時,資本總額雖應記載于公司章程,但并不要求發起人全部認足,只要認定并交付總額中的一部分,公司即可成立;未認繳部分,授權董事會根據需要,隨時發行新股募集之。折中授權資本制度是介于法定資本制度和授權資本制兩者之間的一種新的資本制度,是以上兩種資本制度的有機結合。

二、公司資本的原則

為保護債權人利益并保障交易安全,大陸法系國家普遍確認資本三原則,即資本確定原則、資本維持原則和資本不變原則。所謂資本確定原則是指公司成立時,必須在公司章程中明確規定公司的資本總額,且必須由股東全部認足,否則公司不得成立。資本維持原則又稱資本充實原則,即公司在其存續期間應保持與其出資額相當的財產。資本不變原則指公司資本一經確定即不能隨意改變,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增資、減資。

公司資本的三原則是大陸法系國家公司資本制度的核心,它的基本出發點都是為了保護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和交易安全,以及公司自身的。我國《公司法》也適用這三項基本原則。

三、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的特點

(一)我國《公司法》采用的是大陸法系普遍適用的法定資本制度,其目的是為了確保公司資本的足額到位,公司資本的充實和維持,抑制公司股東虛假出資、騙取公司登記,減少公司在經營中出現債權糾紛后公司無力承擔責任現象的出現。其主要內容包括:

1、嚴格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制度?!豆痉ā贩謩e在第二十三條第二款、第七十八條第二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視其公司主營業務的不同,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分別為人民幣50萬元、30萬元或10萬元;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1000萬元,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需高于上述規定時,由法律、行政法規另行規定。

2、嚴格的法定資本制。第一,《公司法》規定,公司設立時必須在章程中規定注冊資本,公司注冊資本必須由全體股東在公司設立時全部繳足,并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第二,注重公司資本的充實,公司累計轉投資額不得超過公司凈資產額的50%;有限責任公司的初始股東對現金以外的出資負保證責任;股份有限公司不得以低于股票面額的價格發行股份;除《公司法》規定的特殊情形外,公司不得收購其發行在外的股票;公司在彌補虧損,提取公積金、公益金之前,不得向股東分配利潤。此外,《公司法》對股東實物、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出資進行嚴格監督和控制,規定上述出資必須依法評估作價后折合股份。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時其作價金額一般不得超過公司注冊資本的20%。第三,規定公司不得任意增、減資本;公司增、減資本必須經股東大會決議通過。在減資時,公司還應編制資產負債表、財產清單,向債權人發出通知、公告,債權人有權要求公司提供擔保或要求公司清償債務,公司增、減資本時必須依法申請辦理變更登記。

3、驗資制度。《公司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股東全部繳納了出資后,必須經法定的驗資機構以驗資,并出具驗資證明。

(二)我國外商投資法對外商投資有限公司資本的規定類似于目前在大多數歐洲國家通行的折中授權資本制,外商投資有限公司實行注冊資本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管理局的規定,這類公司注冊資本的法定最低限額,在確定投資總額的前提下,根據其投資總額的規定比例。關于各股東的出資方式、出資轉讓,公司經營期間注冊資本的增減等,外商投資有限公司同一般有限責任公司基本相同。但在注冊資本繳納問題上有較大的差異。

1、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及工商行政管理局規定,中外合資或合作的有限責任公司,其合營或合作各方在合同中可以采用兩種方式約定繳納出資的期限:一次繳清或分期繳清。合同約定一次繳清出資的,合營或合作各方應從企業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6個月繳清各自的出資。合同約定分期繳付出資的,合營或合作各方第一期出資不得低于各自的繳出資額的15%,并且應當在合營企業執照簽發之日起3個月內繳清。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采用有限責任公司形式的外資企業,其外國投資者可以于公司設立時一次繳清出資,也可以分期繳付出資,但繳付期限應在《設立外資企業申請書》和外資企業章程中載明,第一期出資不得少于外國投資者認繳出資額的15%,并應在外資企業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90日內繳清。

鑒于在實踐中一些公司注冊資本不多,但分期繳納出資的期限過長,經營并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1994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外商投資企業審批和登記管理的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外商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最后繳納期按注冊資本數額不同作出了限制:注冊資本在50萬美元(含50萬美元)以下的公司,其注冊資本自營業執照核發之日起一年內全部繳齊;注冊資本在50萬美元以上、100萬美元以下(含100萬美元)的公司,其注冊資本自營業執照核發之日起一年半內全部繳齊;注冊資本在100萬美元以上、300萬美元以下(含300萬美元)的公司,其注冊資本自營業執照核發之日起兩年內全部繳齊;注冊資本在300萬美元以上、1000萬美元以下(含1000萬美元)的公司,其注冊資金自營業執照核發之日起三年內繳齊;注冊資本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公司,出資期限由審批機關根據實際情況審定。

四、違反公司法關于資本規定法律責任

為了保證嚴格的法定資本制度的實現,我國《公司法》第208條、第209條規定了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的法律責任。

(一)公司發起人、股東未交付貨幣、實物或者轉移財產權,虛假出資,欺騙債權人和公眾的,責令改正,處以虛假出資金額5%以上、10%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公司發起人,股東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資的,責令改正,處以所抽逃出資金額5%以上、10%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59條的規定,公司發起人、股東違反公司法規定未交付貨幣、實物或者未轉移財產權,虛假出資或者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資的,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虛假出資金額或者抽逃出資金額2%以上、10%以下的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五、我國公司資本制度存在的

我國公司法立法時,對公司資本制度也作出了上述比較明確的規定,但是《公司法》出臺后,仍不斷有股東虛假出資、虛假注冊資本、抽逃資金、逃避債務。甚至利用公司登記詐騙等行為出現 。筆者認為,其中固然存在多種因素,但從立法的角度看,《公司法》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我國現行《公司法》缺乏一套嚴實的防范和處罰措施來保證其立法意圖的實現。具體表現在:

(一)僅在《公司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在有限公司成立后,發現非現金出資的實際價額顯著低于章程所定價額時,應當由交付該出資的股東補交其差額,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對此承擔連帶責任。但對以現金出資的實際價格顯著低于章程所定價格時,沒有規定相應的處罰。實際上,此類情況較為普遍。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在辦理設立登記虛報注冊資本,公司股東虛假出資或在公司成立后抽出資金。如某報所載,某人原有一家資產不小的公司,為達到 擴張地盤,擴張資本的目的,以自己原有的公司的名義向某銀行抵押貸款1000萬元,轉入另一個銀行,該銀行為其出具了1000萬元的資金證明,此人拿到這1000萬元又向工商部門申請注冊一家新的公司。不久1000萬元還了銀行,這家新成立的公司卻仍在運行,后因涉嫌其他犯罪被查處,其虛假注冊及抽逃資金的行為才一并被查處,被判以虛報注冊資本罪。這只是或個人虛報注冊資本。抽逃資金受刑事處罰的極少數之一。如果不是此人因其他犯罪被查處,他虛假注冊的問題可能仍不會發現,而現實中此類現象卻不為少數。

(二)《公司法》規定,辦理設立登記時,虛報注冊資本騙取公司登記的,公司發起人或股東虛假出資或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資的,發起人或股東承擔補交注冊資本的責任。但此種責任是否是連帶責任,《公司法》規定的不明確。

(三)在公司不能清償債務時,同時又存在股東虛假出資或抽逃出資的,債權人能否直接向該股東請求清償,清償的范圍有多大,《公司法》均沒有規定。

(四)對股東抽逃出資的預防措施不夠?!豆痉ā穼蓶|與公司之間的交易限制性規定過于簡單,存在疏漏。

六、對完善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的立法思考

由于上述規定的不明確,導致了實踐中人們認識上的偏差,相關部門在處理此類糾紛時標準不一,處理結果也就大相徑庭。因此有必要對現行的《公司法》作必要的修改,以完善我國的公司資本制度。

(一)關于發起人和股東對公司資本不足的補繳責任

1、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和董事對公司資本不足額補繳的連帶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對公司資本不足額承擔補繳責任的立法依據是股東不履行出資義務。出資種類的不同以及是否設立時的出資不對這種責任的追究。股東間對公司資本不足額承擔連帶責任是由于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時股東之間的特殊關系,同時也為了加強股東之間的相互監督。公司董事承擔連帶責任是由于公司董事在公司經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公司成立后,因公司的虛假出資或抽逃出資造成股東出資顯著低于章程所定數額的,負有責任的公司董事應承擔連帶責任。因此,建議我國《公司法》關于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時的股東以非貨幣出資的造成公司資本不足時的連帶補繳責任應擴展適用于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情形。同時此種連帶責任應實用于公司減資時的資本繳納,此時連帶責任的主體應當包括負有責任的董事。

2、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對公司資本不足額補繳的連帶責任。由于發起人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的特殊地位,通過加重發起人的責任,使其在公司設立過程中依法履行義務,防止公司資產不足。另外,即便發生公司資本不足的情況,公司也能通過法定程序及時填補資本空額。

(二)對股東與公司之間交易的限制問題

我國《公司法》僅僅限制公司股份的購回這種特殊情況下的股東與公司的交易,而股東與公司之間的其他不正常交易不作限制,不公不足以有效抑制股東與公司這間的不正常交易,反而為股東通過與公司交易的方式轉移資本提供了方便,這對保護股東和公司利益極為不利。因此,建議《公司法》借鑒國外立法,對股東與公司之間的交易作出進一步的限制。

(三)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對公司實質性減資的責任

由于股份有限公司中實際存在的管理層對公司經營管理的控制,因此,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行為往往是造成公司實質性減資的原因。在國際上,各國都有對公司董事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因自己的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造成公司損失承擔賠償責任作出了相應的規定。我國《公司法》對以董事、經理為核心的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在職權范圍內的行為造成公司減資,導致公司和債權人損失的情形及責任未作規定。因此建議《公司法》應當規定,在因公司違法減資造成公司及債權人損失時,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董事和經理應當對此承擔責任。

(四)股東虛假出資或抽逃出資對公司債以人承擔的責任問題

當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發現股東虛假出資或抽逃出資,債權人能否直接股東追償,追償范圍有多大?這是一個值得的問題。一些國有的公司法或審判實踐中,采用了“公司人格否定原則”予以解決。所謂公司人格否認原則是指在處理上述情況時,不考慮公司獨立法人的特性,追究被公司法律特殊性所掩蓋的實情,從而責令特定的公司成員直接承擔公司的義務和責任。這一原則雖然沒有在我國《公司法》中體現,但是在司法實踐上,已有不同程度的適用。例如:1994年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企業開辦的企業被撤銷或者歇業后民事責任承擔問題的批復》中就適用了該原則。但是,我國是成文法系的國家,公司人格否定這樣的一個原則究竟應當如何體現為具體的法律規定,是一個仍然在探討中的問題。而作為特殊情況下適用的原則,公司人格否定原則實際上是對有限責任公司法人制度的完善,也是對公司資本制度的完善,因此在適當時機,應將公司人格否定原則體現在我國的《公司法》之中。

(五)對注冊資本驗證制度的規定

為保證公司資本的真實,在采用法定資本制的國家均規定了嚴格的出資檢查制度。我國《公司法》亦規定,“公司成立或增資時的股東出資必須經法定的驗資機構驗資,并出具驗資證明。”同時公司法對資產評估、驗資機構出具虛假證明文件,因過失提供有重大遺漏的報告等不同情形,分別規定了行政、民事、刑事責任。但在實踐中,由于法律對驗資機構的地位、權利、義務及責任規定不夠細致,同時,處于驗資法律關系中的公司登記機關、驗資機構及公司之間缺乏相應的制約機制。公司登記機關通常對提交的驗資報告不進行實質性的審查,導致資產評估、驗資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驗資制度的完善對公司資本的維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防止上述情況發生,國外一些國家建立了專門的審計機構,對驗資報告在內的有關事項進行審查,起到了很好的制約作用。因此建議,《公司法》應進一步完善對公司注冊資本的驗證制度,借鑒外國的資本審查制,建立相應的審計機構,對驗資機構進行制約。 :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2.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企業開辦的企業被撤銷或者歇業后民事責任承擔問題的批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潜山县| 南充市| 廊坊市| 璧山县| 长阳| 南宫市| 乐安县| 朝阳市| 马公市| 漯河市| 开鲁县| 景谷| 龙江县| 资阳市| 庆元县| 张家港市| 永泰县| 开封市| 桐梓县| 麻江县| 广西| 宁德市| 鹰潭市| 绥宁县| 扶沟县| 浦北县| 饶平县| 临漳县| 盐源县| 当阳市| 惠州市| 泰和县| 台安县| 西畴县| 胶南市| 宝清县| 盐源县| 和田市| 永胜县| 屏南县| 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