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2 20:37: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石材市場考察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貴州 民放民間美術 旅游經濟 發展
貴州省位于我國西南部,云貴高原的東坡,與重慶、四川、廣西、湖南、云南諸省接壤,是一個旅游氣候適宜,巖溶地貌發育,民族風情古樸濃郁的省區,省內碳酸鹽巖占全省總面積的73%,形成神奇秀麗的巖溶自然景觀;世居邊遠山區的48個民族,有著自己古樸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藝術,對外界具有奇妙的神秘感和強烈的誘惑力,特別是近年來傳媒界對貴州豐富的風景資源和民族風情的多方報道及其各種旅游推介活動的開展,向世人全面展示了貴州神奇風貌,貴州旅游資源在國內外名聲大燥,引發了貴州觀光旅游的熱潮。隨著西部大開發號角的吹響,貴州省已將旅游業作為龍頭和支柱產業來進行規劃和發展,貴州的旅游業必將邁入一個新紀元。
一、貴州旅游經濟現狀
貴州旅游業的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受配套硬件設施的制約,初期的旅游業發展雖規模小,檔次低,卻已顯示出相當好的發展前景,通過多年的開發努力,貴州旅游業已今非昔比。貴州旅游業無論在游客人數上,還是經濟收入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步。1990年~1999年貴州旅游業資料顯示,20世紀90年代初的1990年海外旅游者人數為24112人次,到1999年達到166995人次,增長6倍;外匯收入從1990年的不足100萬美元,增長到1999年的5501.54萬美元,增加了50多倍;國內旅游人數大幅度增長,1989年為399.23萬人次,1999年增加至1510.17萬人次,增長約4倍;人民幣收入也大幅度增長,1990年人民幣收入僅為0.2761億元,1999年猛增至43.75億元,10年增加了近200倍;2001年1月~3月份,共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數25316人次,比2000年同期增加了18.82%,外匯收入949.85萬美元,增長16.28%。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各行各業的全面發展,在新世紀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過程中貴州旅游業已成為貴州省經濟發展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實施西部大開發近五年來,全省旅游總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提前三年實現了“十五”計劃目標。2004年,全省接持入境旅游者23.1萬人次,外匯收入8020.27萬美 元;接持國內游客2480.21萬人次,同比增長31.88%,國內旅游收入161.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8%,旅游總收入167.75億元,同比增長43.54%。貴州省旅游業發展的基本特點是:一是充分利用西部大開發的機遇,進一步堅定加快旅游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二是政府加大對旅游的投入。2000年至2004年,國家和貴州省各相關部門對旅游業投入共計4.03億元,決定從2002年起,每年拔出專款1200萬元建立貴州省旅游業發展專項基金,把旅游業的投入納入到財政預算中(從2005年起增加到2000萬元);三是以交通為重點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高等級公路主骨架正在形成;四是旅游規劃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地、縣級旅游發展規劃和了解機場旅游線路規劃的文化、鄉村旅游等專項旅游規劃編制工作已相繼完成并啟動;五是旅游精品戰略全面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六是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旅游企業與行政主管部門脫鉤工作全面推進。
二、貴州民族民間美術工藝品
由于貴州自然條件復雜,地域差異較大,各地區民族在各自的棲息地,以不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習俗,構成了自己特有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空間,形成了獨立的區域性特征,由此也形成了貴州自身文化特色,培育出眾多帶有鮮明特征的民間藝術形式。
1.貴州民族服飾
貴州是個多民族的省份,這里居住著漢、苗、侗、布依、彝、土家、仡佬、水、回、瑤等17個主要的民族,具有二千多年的古老文明和獨特的民族傳統習俗,特別是民族服飾文化和服飾藝術。在這些民族中,特別是苗族服飾,工藝精美、種類繁多,不同的苗族支系有不同的著裝,同一支系因地域的差異不同也有幾種不同樣式。
苗族服飾總的特點為頭冠銀飾及上裝對襟栓于腰上,襟邊刺繡彩色花邊、大袖口、袖口有刺繡花邊,下裝為裙,有的長裙,有的短裙,全身多著銀飾。
布依族在貴州是少數民族中較多的一種民族,分布于黔西南鎮寧、安順等地,上著對襟寬衣,大袖、襟邊、袖口以蠟染主花樣,頭戴包頭布,向后達,下裝為蠟染花裙。
水族的服飾藝術獨具特色,特別是服飾上的刺繡堪稱一絕,這就是著名的“馬尾繡”。侗族有南侗、北侗兩種類型,北部侗族多著衣褲,南部多著衣裙。貴州民族服飾豐富多彩,有的偏遠村寨原計原味的古老裝束粗獷、神奇,刺繡的花紋令人眼花繚亂,它記載著本民族發展的歷史。
2.苗族的銀飾
銀飾是苗侗族特有的裝飾品,除了男人少量佩戴外,主要是婦女佩戴。銀飾的布局可分為頭飾、衣飾、頸胸飾、手飾幾種主要類型。頭飾如“鳳冠”,由多層銀飾組成,上有繁茂的銀花、蝴蝶、螳螂、二龍戲珠、雙鳳朝陽等生動的造型和紋樣,下層逐一排劉海式的吊穗。銀冠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頭上的銀角,銀角仿水牛角,是標志性的造型,銀飾已成為貴州苗族代表形象。
3.貴州民族蠟染
貴州民間蠟染分布區域廣泛,大部分縣、市都有蠟染流傳。蠟染主要在苗族、布依族、水族、革家等民族中盛行。傳統紋樣主要是自然紋和幾何紋兩大類。自然紋取材于花、鳥、蟲、魚等自然物,但又經過夸張、取舍。幾何紋多采用四面均齊,左右對稱的構圖方式,點、線、面變化有致,主次分明,求得整體效果的統一。總體來看,貴州少數民族蠟染既多姿多彩,個性突出,又表現出共有的質樸清新、明朗大方的審美趣味。
4.貴州民族刺繡
貴州民族刺繡分布地域廣泛,各地刺繡風格及工藝技法爭研斗奇,各有千秋。貴州民族刺繡主要有苗繡、水族的馬尾繡、花溪的苗族挑花。
苗繡,從刺繡的技巧來分有平繡、鎖絲繡、破線繡、縐繡、辨繡、打籽繡、錫片繡、數紗繡(即挑花)。傳統刺繡紋樣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具象性紋樣,接近寫實效果;第二類為半抽象具象紋樣,即由幾何形線條組成的實物形象;第三類為純幾何形紋樣,描述形象有動物、人物、花草及幾何圖案。
三都馬尾繡制作工藝首先是在馬尾上纏繞白色或有色絲線,然后用纏繞好絲線的馬尾在制好的布料上,按花紋圖案纏釘,再在固定好的馬尾輪廓線內用織、繡、絞等手法進行配色填充而成。馬尾繡圖案多用一些蟲、草、花卉紋樣。
貴陽花溪苗族挑花,挑花是挑繡的一種,又稱數紗繡,也有稱“十字繡”,挑花圖案形成單獨紋樣或連續紋樣,結構嚴謹,對稱而又富于變化。挑花圖案色彩使用同類色較多,對比色少,顯得素凈,淡雅,別具韻味。
5.貴州的泥土工藝品
牙舟陶器,傳統的牙舟陶器風格獨具,以玻璃為基礎釉,以黃、褐、紅為基調,色澤古雅渾厚,十分耐看,在火燒制過程中,釉色表面出現自然裂紋,有如蠟染的冰裂紋,十分耐看。
黃平泥哨,是著名泥塑藝人吳國清在傳統泥俑、陶俑基礎上創新發展起來的小型彩塑泥玩具,泥塑造型千變萬化,有飛鳥走獸,有家禽六畜,有魚蟲蛙蝶,還有神話人物,黃平泥哨注重動物頭部特征,強調夸張變形,處理方法繁簡得當,特征突出,具有濃厚的生活趣味,以自然燒成的黑色為底,著以強烈的紅、綠、黃等顏色描繪而成,很有民族風韻。
6.貴州石雕
思州石硯,又名“金星石硯”,簡稱“思硯”。石硯石質優良,呈黛色,內含金星,硯面金光閃爍,具有水石珠質,渾金璞玉,云滋露液,惜墨惜筆,貯墨不易干涸,呵氣可以磨墨,隔夜不生怪味等特點。
紫袍玉帶石雕,是梵凈山的一種天然石材,其結構緊密,硬度6級,色彩鮮麗,層次分明,光澤柔潤,手感溫和,細膩如脂。主要產品有硯臺、墨盒,筆筒、屏風、茶具等。
7.貴州大方漆器
大方漆器,是大方縣出產的富有民族風格的傳統工藝美術制品。采用牛、馬皮脫胎和布胎,以上等漆作涂料,經40多道工序才得完成。紋飾有山水、花卉、人物、飛禽、走獸、蟲魚等,還有少數民族圖案,形成了貴州的獨特風格。
8.貴州儺戲面具
“儺”是原始社會先民對圖騰、鬼魂及祖先的崇拜,在長期的歷史傳承中,逐漸演變成固定的,用以驅疫病魔或“驅邪納吉”的祭祀活動,并逐漸演化為儺儀、儺舞、儺戲幾種表現形式。儺戲中廣泛使用面具(也稱臉殼,臉子),在儺戲里有特殊的位置,具有突出的藝術特色。面具種類有很多,不同的族別和地方的面具也各有特點,是我國古代富于浪漫主義巫文化體系流傳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
三、開發貴州民族民間美術工藝品,促進貴州旅游經濟發展
為了適應旅游業發展,要注意綜合性開發,達到民族文化的產業化發展,從食、行、住、游、購、娛這6大要素作手,并通過政府支撐,市場運作,建立起“一個市場,三個中心”,即現代化旅行社市場、旅游商品購物中心、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旅游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積極開發研究民族民間美術工藝品,作為旅游紀念品,進入旅游購物,促進貴州旅游經濟的發展。
1.貴州民族民間美術在貴州旅游經濟中的地位
在旅游中,除了欣賞歌舞,領略風土民情和大自然風光外,購買旅游紀念品也是旅游中一個重要的內容之一。旅游紀念品的購買,豐富了旅游的興趣,同時在返回之余,見物生情,能增加多少美好的回味。在社會和家庭現代化激進的今天,家庭增添一些民族味濃厚的工藝品,它為家庭的裝飾又增加了一道風景。貴州的旅游業正在發展之中,貴州的民族民間美術促進貴州旅游業的發展,同時,貴州民族民間美術又推動貴州旅游經濟的發展。
旅游產品是旅游業收入一大經濟來源,世界許多著名的旅游區旅游紀念品收入都占了其旅游總收入的相當比例,如香港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著名的購物中心,在其每年的旅游收入中250億是購物收入,占其旅游總收入的一半,可見旅游購物在旅游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民族旅游地區,民族民間美術工藝品又是旅游紀念品中最主要的一個部份。因為她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強烈的紀念意義。目前貴州旅游紀念品中的民族民間美術工藝品,雖然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但品種少,大同小異,品質較低,質量較差;產品制作工藝粗糙、檔次低且少有收藏價值,由此而造成紀念品收入所占整個旅游總收入的比重較輕。
2.加強貴州民族民間美術工藝品研究,促進旅游經濟發展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省份,對旅游產品中的美術工藝紀念品的開發應重點突出貴州民族特色,引進國外高科技的旅游商品設計、制作工藝,多渠道引進資金,全方位共同開發、研制,生產高品位,上檔次,適銷對路的旅游商品,促使貴州旅游紀念品上一個新臺階。因此在研制美術工藝品中應注意突出以下的幾性。
(1)民族性
貴州民族民間美術的民族性主要體現在民族信仰、地域風俗上。貴州少數民族由于地理、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一直處于“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之間呈現為相對分離的狀態,“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俗。”其民族風俗大相徑庭,不盡相同,由此而衍生的文化事象千姿百態,異常豐富,構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體系,因此它出現的很多工藝美術品也豐富多彩,有反映自然崇拜的,有反映圖騰崇拜的,也有反映祖先崇拜的。因此,在選用民族工藝美術品作為旅游紀念品時,一定要考慮到工藝品對于民族性的代表有著一定的典型性,否則,對民族性的突出也就平平如是。象苗族的銀飾銀帽都猶如一頂美輪美奐的“鳳冠”,不管是雷山式、黃平式、革一式都如此。但銀冠上的牛角數雷山西江式銀冠模仿水牛角的大銀角,是標志性的造型。這也是圖騰崇拜的體現,這樣的銀飾銀冠最具有民族性。還有儺面具不僅有它的神秘性而且也是一種民族的信仰。
(2)古樸性
由于旅游的客人大多數都來自于繁華的都市,都市生活中高樓大廈,寬闊的大道和奔馳的車輛,滾動的霓虹燈和動漫的圖畫布滿了整個腦子。他們從城市來到旅游之地,需要的是清新的空氣,寧靜的綠色,古樸的村寨。對于旅游工藝品來說,他們需要的不是喧嘯繁華的畫面,而是古樸粗獷的符號。因此,美術工藝品的古樸是旅游者選擇之首。象黃平泥哨夸張的變形,古樸的色彩,正是旅游者所向往的旅游紀念品。還有刺繡中很多的魚、蟲、花、鳥的變形圖案,古樸而典雅,也正是旅游者所希望得到之物。
(3)實用性
對于旅游者來說所購的旅游商品除了有民族性和古樸性的個性突出,值得收藏外,而旅游品的實用性更是收藏的動態表現,因為實用,它使旅游品增加了又一道功能,而這一功能會使這旅游品產生一定的經濟價值和實用價值,也是贈送親友的佳品,如思州的石硯和民間蠟染制品及牙舟陶等。
(4)紀念性
紀念性,旅游商品除了它的民族性、古樸性、實用性商品有旅游地的紀念意義外,有些旅游商品還需標注旅游景點,而產生特有的紀念性,正如貴州的黃果樹瀑布,貴州的石板寨、小七孔等,美術家可以利用當地材料資源設計一些工藝品,作為旅游景點的旅游商品,盡量與實用性聯系起來,達到幾性合一。
旅游商品除了要注意以上的幾點外,同時要注意它的精制性,因為旅游商品要有它的精制性,才是有收藏價值,再者就是注意它的經濟性,在價格上不要過高,過高也影響到商品的銷售。作為旅游者他想買一些紀念品回去贈送親友,如價格過高他們買不起,如適中,這樣他們一買可能就是幾件或一批,這樣就增加了旅游商品的銷售量,增加了旅游經濟的收入。
四、結語
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給貴州旅游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貴州作為旅游資源大省,西部旅游的熱點之一,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要著眼于貴州旅游資源實際,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刻認識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與旅游開發對貴州經濟發展的意義。組織美術研究人員利用貴州民族美術資源和地方物質資源,精心設計,精心制作,開發貴州民族民間美術工藝品,作為旅游紀念品,打入國內國際市場,使貴州旅游業再上一個臺階,增加旅游經濟收入,提高旅游紀念品收入所占整個旅游收入的比重,進一步推動貴州民族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貴州省旅游業發展考察報告[R].2007-06-10
[2]貴州省年鑒編輯室:貴州省年鑒1990―2000[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
[3]楊曉輝:貴州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展[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