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八年級上地理總結

八年級上地理總結

時間:2022-02-05 11:13:0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八年級上地理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八年級上地理總結

第1篇

關鍵詞:初中地理;情感教學;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4-0044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具有很強的思想性、生活性和實踐性。新課標要求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通過地理學習,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培養具有地理素養的公民。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必須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提高學生關注全球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意識。下面,筆者將簡要談談對實施初中地理課堂情感教學的些許看法。

一、構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初中生學習動機和學習目的不明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對地理感興趣就學,不感興趣就不愿意學。因此,在課堂上,地理教師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知導行、以趣引思,努力建設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建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課堂上,教師不能開展一言堂、不能喋喋不休地講,學生被動地聽,而應該充分發揚民主,讓學生圍繞學習主題暢所欲言;并且教師要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做到“撒得開,收得攏”,而不是放羊。我們以學生司空見慣的一次性餐具為例,有學生評價這種生活方式的利與弊。學生展開探討,進行爭論,充分發揮,各抒己見,權衡“一次性”的利弊達成共識,使學生明白自己行為的對錯,進而指導自己的行動,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盡自己的一份責任。這樣的課堂,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明白了道理,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二、提升地理教師的地理素養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地理教師的好惡,直接影響教學開展和學習效果。學生喜歡地理教師,就會喜歡他教的課。怎樣讓學生喜歡自己,盼著上地理課呢?這就需要地理教師有很強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技巧,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讓學生有這么快就下課了的感覺。

例如,學習八年級地理《中國的行政區劃》內容時,學生在短時間內記住34個省區名稱難度很大,我們就可以編寫順口溜來輔助記憶:“兩湖廣寧重河山,五江港澳青陜甘,云貴西四北上天,內蒙臺海福吉安。”這樣,學生的記憶難度降低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再如,學生對省區輪廓的識別難度更大,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邊繪畫某省區輪廓,再配以生動形象的比喻,幫助學生記憶:青海像一只臥著的兔子,陜西像一只坐著的兔子,湖南像人的側頭像等。此時,學生驚訝地贊嘆到:“老師畫的太像了,描述太準確了”。學生的言語聲表達的是對教師的佩服。地理教師嫻熟的繪圖技巧、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親切自然的教學態度,都會得到學生的認可,從而使學生喜歡上地理教師、喜歡上地理課。

三、利用生活實例進行情感教學

地理學科本身就是研究人地關系內容的,要讓學生充分認識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性,不能簡單地說教,而應該以學生能感受到的、看得見的實例教學,這樣的實例更具說服力。

以近幾年河北嚴重的霧霾天氣為例,讓學生展開討論,從不同角度分析霧霾產生的原因,對我們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進一步思考作為中學生的我們能為環保做點什么。學生積極發言,闡述各自的觀點,因不同的觀點進行爭論辯解,最終達成共識會心一笑。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還會沒有興趣,學習還會不積極嗎?

四、開發課程資源,轉變教學方式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途徑更加廣泛,課堂不再是學習知識的唯一途徑。因此,教師要轉變思想和觀念,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例如,學習《天氣與氣候》內容時,提前一周時間給學習小組布置作業,要求學生收看中央電視臺一套新聞聯播之后的天氣預報,注意觀察天氣符號,選擇三個城市記錄天氣預報內容,然后進行比較,總結天氣的要素、特點,給全班同學匯報,其他小組可以質疑和補充。并拋出問題“為什么要關注天氣?”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進行歸納得出結論。這樣,學生就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并且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更好地滲透地理課程基本理念。

五、創設問題情境,以境育情

在課堂上,教師要學會不斷地向學生拋出問題,在“問題”的驅動下,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調動他們的思維,積極參與教學,達到以境育情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地球的運動內容時,讓學生“分析為什么河北冬冷夏熱”“為什么我們所處地區房屋多為坐北朝南”“在我們北方地區看房最好選擇在什么時間”等。又如在學習“冬夏季風示意圖”時,由于學生對氣壓知識不了解,解釋不清楚高氣壓、低氣壓,就可以用當地的一句諺語“東南風,雨祖宗”來提問,這樣很自然地理解夏季風的源地、風向及海陸走向情況,把枯燥無味的地理原理變得容易簡單有趣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取了地理知識,也養成了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了地理審美情趣。

第2篇

論文摘要:實施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是“主陣地”。新課程對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新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評估關鍵應該是把重點放在課堂教學是否有效上,即教師的教是否切實有效,學生的學是否富有實效。要使地理課堂教學具有實效性,教師必須轉變地理課堂的教導的模式和學習的模式,即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達到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的實效,和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地理的思維以及參與的積極性,發展地理素質與能力。

實施地理新課程,包括很多方面,課堂教學是最主要的,是新課改的“主陣地”。新課程對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一些地理課堂仍存在填鴨式的純粹地理知識的傳授,或是以為在課堂上搞搞學生活動就是新課改,并沒有把三維目標落到實處,只是形式上的走過場。然而,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課堂應該注重體現地理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與“.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這樣的地理課堂教學才具有實效性。

地理是一門緊密聯系生活的學科,因此,地理課堂教學就應該密切聯系生活,更加重視對學生能力和正確的人地觀的培養,要引導學生對生活和周圍環境進行觀察、思考、調查研究,進而找到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與方法。這樣的地理課堂教學才更具有實效性。

地理新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評估關鍵應該是把重點放在課堂教學是否有效上,即教師的教是否切實有效,學生的學是否富有實效。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這要求教師轉變地理課堂的教導的模式和學習的模式,這對地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對地理課程標準有深刻的理解,對地理教材作科學的處理,對課堂教學作合理的設計,對學生學習作正確的引導。

本文結合自己兩年的新課程改革實踐,對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其實效性進行深入的分析。

一、創設教學情景,啟發地理認知

1、聯系生活體驗,加深地理理解

“教育即生活”,課堂教學是生活的一部分。地理課程標準要求“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生活領域,包括學生的生活環境、生活狀態以及生活經驗等,注意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加工、再現,以便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從而使學生體驗愉快的生活化的地理學習,感覺地理課程內容實際,也就是實現課堂教學內容實效。

[案例1] 讓生活見聞幫助理解地理知識

在讓學生理解“交通是發展經濟的‘先行官’”時,設問:“我們增城市的行政中心在哪里?”學生答:“荔城街。”再問:“荔城街是否我們增城市的經濟中心呢?”學生答:“不是。”問:“是哪里呢?”齊聲答:“新塘鎮!”追問:“為什么?”學生根據自己所知所聞,紛紛說:因為有鐵路,有高速公路,還有碼頭等。最后總結說:“看來真是‘路通財就通’啊。”

由此學生對交通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扮演著“先行官”的角色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案例2] 讓生活經驗升華為地理知識

在組織學生歸納學習各種降雨(包括地形雨、對流雨、鋒面雨)的成因時,為了使學生理解都是由于氣流上升凝云致雨造成的,就讓學生回想在家里煮開水或煮東西時,一提起煲(鍋)蓋,看見有什么現象?學生馬上議論起來,作答:看見有蒸汽升起;看見有水滴從煲(鍋)蓋上掉下來。最后再讓學生悟出:氣流在上升過程中就好像煮開水的水蒸氣上升遇冷凝結成水滴掉下來那樣形成降雨的。

在歸納學習四種降雨類型的特征時,讓學生思考討論用一些生活化的詞語分別形容它們,學生對此頗感興趣,熱烈地討論起來,經過一番推敲,形容地形雨勇攀高峰、鋒面雨冷暖交加、對流雨青云直上、臺風雨旋轉抬升。

地理課程標準要求地理教師不只是課程資源的被動使用者,而應兼作課程資源的主動開發者。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可以是配合課堂教學主陣地結合生活、發掘生活上的地理知識,并加以開發和利用,生活互融,讓地理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如上案例所述讓學生聯系生活見聞、生活感想、生活經歷、生活體驗等整合地理教學資源。地理課堂教學的內容整合可以用下圖表示:

由此可見,培養學生從生活出發來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進而利用地理知識去觀察和了解生活,這樣會更有實效。

2、利用多媒體,促進地理感知

地理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中提出:“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對地理課程的影響。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通過制作PPT課件、瀏覽互聯網網頁、建設專題學習網站、觀看錄像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增加地理教學素材,豐富學生地理知識,達到教學手段實效。

[案例3] 讓地圖“動”起來形象感知地理規律

在閱讀“我國東部雨帶的移動示意圖”和“鋒面雨形成示意圖”時,如果讓學生看這些靜態的地圖,學生很難掌握雨帶移動的規律和鋒面雨的形成過程,但用Flash軟件把它們設置為動態,即在不同的時間顯示雨帶移動的地區,動態顯示冷暖氣流相遇交鋒的過程,即使教師不再說明,學生也可以明白圖的意思,并且在其頭腦中留下雨帶移動和鋒面雨形成的情境。這樣,就把一個比較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了,從而達到了顯著的課堂教學效果。

[案例4]多媒體豐富普及地理知識

如在組織學習“東南亞多火山地震”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加插展示如下圖片與視頻: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的里氏8.9級特大地震,引起的巨大海嘯使10余個國家遭受嚴重災害,15萬人失去了寶貴生命、數十萬人受傷、數百萬人無家可歸……

又如在組織學習“中東——世界熱點地區”時,利用互聯網讓學生實時瀏覽觀看當天發生的有關中東紛爭的國際時事新聞,很好的讓學生感性地了解到中東成為世界熱點地區的事實與原因。

這樣既結合了時政熱點,使學生熱切求知,又清晰地向學生傳授了地理知識,使教學手段實現多樣化,促進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通過以上途徑,可以較好地創設地理教學情景,啟發學生進行地理認知,實現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

二、設法培養興趣,開發地理思維

1、應用語言藝術,巧記地理知識

教未見其趣,必不樂學。興趣是智力開發、思維發展的原動力,是形成地理學習能力的“助推劑”,是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教師應通過生動的語言、有趣的事例、多樣的形式,引導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地理課程“學習之門”,從而喜歡學、主動學,靈活巧記地理知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習地理興趣的情感實效。

[案例5]觀察地理模型,風趣語言引導巧記地理事物

如組織學習“中國西高東低三級階梯的地勢”時,有些學生對三級階梯的名稱序號容易倒記,即本來是從西到東、從高到低分別是“第一、第二、第三級階梯”的,卻倒反記成最東最低處是“第一級階梯”,最西最高處是“第三級階梯”。因此,授課時可帶學生到地理園觀察“中國地形模型”,直觀地認識中國西高東低三級階梯的地勢,然后設問:“我們上下樓梯數樓梯數時一般是怎么數的?”學生答:“1、2、3、4……,是從小數到大數地數的。”再追問:“那么我國地勢是上樓梯還是下樓梯呢?”學生馬上會意的笑著說 “是下樓梯的!”由此學生就巧妙地記住了三級階梯的名稱序數。

要把地理知識的難點有效地變為學生內化的地理知識,在課堂教學中,語言與情感很關鍵,語言生動風趣、情感激越,則能做到事半功倍。地理教材中,人文地理有些內容雖然比較枯燥,但這些知識是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可持續發展觀的重要素材。因此,教師的語言應該詼諧幽默、生動風趣,把情趣和理趣結合起來,使課堂充滿笑聲,充滿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在樂中學,在趣中學,這往往比枯燥的說教更見效。學生激發起學習地理的興趣,就能達到一定的地理課堂教學實效性。

2、鏈接其它學科,發展橫向思維

正如右圖所示,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聯系緊密,橫向知識的聯結,構成知識網絡。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應有機地鏈接其他學科的知識,發展學生的橫向思維,使知識網絡構成實體,有效地促進地理課堂教學。

[案例6] 聯系語文詩詞加強地理學習

我國文學寶庫中眾多的優秀詩文包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平時注意收集并編輯成地理詩詞綜合練習題,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所教內容把適用的題目拿來考考學生,既活躍課堂的氣氛,又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識。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形象地反映了受到地形因素對氣候的影響;“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反映的江淮地區的梅雨天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描述內蒙古高原的景觀;“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春風”是指夏季風。

[案例7] 音樂輔助導入地理課堂教學

如在開講“富有特色的旅游地區——西雙版納”時,讓學生欣賞歌曲《月光下的鳳尾竹》,使學生在優美動聽的歌聲中很快進入探求西雙版納美麗風光的學習欲望;在講述“長江”時,以一曲《長江之歌》音樂視頻,帶學生領略長江的氣勢磅礴及哺育各族兒女的偉大,激發學生進入長江的自然環境的探究學習中;在組織學習“黃土高原”時,播放《黃土高坡》的音樂視頻,讓學生一下子被那廣袤的黃土覆蓋區及其千溝萬壑的景象吸引,使學生如臨其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迅速投入學習;在講述“深圳經濟特區”時播放《春天的故事》導入;講授“新疆的綠洲農業”時播放《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在地理課堂上利用古現代詩詞、諺語順口溜、歌曲影視名、生物科學等應用到教學之中,學生會感覺地理學科也蘊藏著多少其他文化知識,并不是單一的、枯燥的知識,從而產生一種崇敬地理的情感,自發地在課內外查找收集一些其他學科中與地理相聯系的知識,在課堂內外與同學分享。這樣可以實現“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目標,從而達到課堂教學實效的目標。

通過以上方法,激發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可以較好地開發地理思維,實現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

三、析圖繪圖,認識地理事象,培養技能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的“第二語言”,地圖不僅可以反映客觀世界,而且能夠認識客觀世界,因為地圖具有認知功能。地圖不僅是重要的地理教具,而且是地理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地圖的閱讀、分析等一系列思維活動,空間智能得到開發,學科能力得到培養。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建立地圖思維,在學習時盡量挖掘地圖中的顯性和隱形地理信息,認知、感知地理事物和地理規律,解疑釋惑,掌握地理知識。

讀圖析圖是地理學科的基本技能,如何培養訓練學生的這種思維實形,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就要做到既要“讓圖現形”——掛出圖來、畫出圖來、標出圖來、指出圖來、注出圖來;也要“讓圖穩形”——文字與地圖的轉換,大腦影像與地圖轉換……

[案例8] 分析統計圖表認知地理事實

組織學習“珠江三角洲的經濟”時,引導學生觀看教材中的圖7.1“珠江三角洲”、圖7.2“珠江三角洲地區吸引的外資占全國的比例”、圖7.3“珠江三角洲外資的主要來源”、圖7.5“珠江三角洲和全國人均GDP增長曲線”等統計圖,討論分析回答以下問題:①珠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有利因素(包括區位因素、人文因素、政策因素);②分析珠江三角洲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變化;③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變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區和全國的趨勢有何差異?④這種差異在20世紀下80年代中期后,變得越來越明顯。請你分析其原因。

學生通過讀這些統計圖分析,討論得出結論,認識珠江三角洲依托毗鄰港澳及其僑鄉的有利條件,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變化與帶動作用。這有利于培養學生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學會通過數據說明問題的方法。

[案例9] 指導學生繪圖學地理

在學習“臺灣省”一節時,可采用指導學生繪制臺灣省地圖學習,教學效果很好。

①首先繪制出簡易經緯網,特別標注北回歸線,再在黑板上畫出圖例符號;②教師在黑板上畫輪廓圖示范,邊畫邊指出應該注意的問題,然后學生畫圖;③畫上地理事物后填注地名;④教師巡回檢查,個別輔導。

這改變了過去教師指圖,學生回答的常規教學方式。教師畫圖示范,指導學生動手畫圖,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繪圖能力,而且加深了學生的記憶,有利于學生記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通過有形有實的地理圖表進行思維,有利于思維的發展和地理空間概念、規律建立,完善學生的空間思維,實現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思維實效。

四、開展課堂活動,提高地理素質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客體”。積極主動的地理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從哲學的角度去看,在教與學這一矛盾中,學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這是因為學生本身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狀態是學習是否成功的內因,教師提供的教學指導只是一種外因,真正起作用的是學生的內因,而不是外界的因素。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設計多種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動腦、動手、動口,提高地理素質,達成良好的地理課堂教學實效性。

[案例10] 開展地理“讓我講”發展才能

為拓展地理知識,發掘學生才能,發展地理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地理口頭表達能力,本人在課堂教學上曾開展地理“讓我講”活動,并以即時評價激發學生參與地理學習的動機和熱情。下面以八(7)班陳兆鋒同學在學習“西部開發的重要陣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課前演講的《“火洲”中的火焰山》為例:“火洲”中的火焰山八(7)班 陳兆鋒“火焰山位于吐魯番盆地中間,《隋書》稱赤石山,東西長達100千米,南北寬約10千米,海拔約500千米。

火焰山為紅色的砂巖構成。既無樹木,也無花草,山勢曲折,現狀怪異。在烈日照射下,紅色砂巖熠熠發光,宛如陣陣烈焰,就像燃燒著的巨龍,奔騰跳躍,蔚為壯觀。同時氣溫也相當高,最高記錄是49.6℃,創造了我國目前氣溫的最高值。

那么地處西北的火焰山氣候為什么這樣炎熱呢?原因就是云少雨稀,氣候干燥,每年晴天在300天以上,降水量不到30毫米,蒸發量竟高達300毫米,是降雨量的10倍。它所處的吐魯番盆地地勢低洼,最低處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國陸地最低點,也是世界第二洼地。

周圍的群山環繞,夏季強烈的陽光輻射能積聚在盆地里不易散發,沿著群山的下沉氣流連續不斷送來熱風,所以在這里記錄了我國的最高氣溫沒‘火洲’之名當之無愧。”

陳兆鋒同學演講完后,八(7)班的同學與老師一起對其進行評價,評價量化如下:

1、選講內容題材好,有趣味

2、表達清楚、流利、聲音大

1

3、能拓展課外知識,知識性強

4、講述有創意,講得繪聲繪色

從上面評價量化表可看出對陳兆鋒同學這次的地理“讓我講”評價屬于“好”的等次。通過地理“讓我講”課堂活動,不僅大大地增長學生的見識,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判斷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如指圖能力、地理分析能力等。隨著一個個學生走上講臺演講,及學生互評,教師終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不斷進步,不斷提高了地理的綜合素質。收到良好的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在學期末,還可以根據評價的結果,師生共同合作把一些好的地理“讓我講”素材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分類,裝訂成冊,掛在班級供學生課后閱讀學習。從而也培養、鍛煉學生的動手整理資料能力。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有創意的動腦;有作為的動手,如繪畫(地理圖表、漫畫、示意圖)、剪貼(報紙、雜志)、做(地形模形、實驗)等;有見解地動口,使學生進行地理學習的過程是一種積極參與,通過學生參與實效,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與能力,也就是實現了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結語:

總之,在新課程地理課堂教學上,我們應該多想辦法,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教予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維,培養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懂得“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與“.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以達到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與能力,增強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李文.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 【J】地理教育,2006,(1).

[3]馮忠躍 李永全.中學生的地圖素養與培養. 【J】地理教育,2006年,(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阳县| 海淀区| 崇文区| 延长县| 景宁| 健康| 梁平县| 刚察县| 黎川县| 石首市| 连云港市| 连州市| 波密县| 六枝特区| 浦城县| 安吉县| 徐水县| 吐鲁番市| 平遥县| 沿河| 普宁市| 花莲县| 武山县| 府谷县| 浦北县| 许昌市| 宜兰市| 弥勒县| 开封县| 西青区| 璧山县| 通化县| 民勤县| 苏尼特左旗| 泰安市| 房产| 湖南省| 郎溪县| 湘西| 五寨县| 镇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