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5 13:01:5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油茶種植可行性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二屆八次全體會議和市委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全面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擴內需保增長、抓項目促發展、調結構上水平、重民生穩社會,努力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生機,變經濟波動期為發展機遇期,千方百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按照上述總體要求,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5%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2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圍繞經濟發展的目標任務,年經濟工作主要突出以下幾個重點:
一、充分利用國家擴大內需宏觀調控政策,多方位籌措資金擴大投資規模
1、利用加大投入擴大內需的難得歷史機遇,準確把握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圍繞發展新型工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精心謀劃、科學論證、包裝儲備一批項目;完善項目可行性報告、宣傳推介等相關資料,真正建立起接替有序、規格較高的項目庫;分口對接、分工對接,千方百計將各類項目擠進國家計劃籠子,最大限度爭取國家的投資支持。
2、堅持“政府推動、平臺實施、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經營”的原則,繼續劃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和已改制企業有效資產,使投資公司注冊資本金由4000萬元增加到1億元,總資產達到2—3億元以上,同時積極扶持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建設,切實增強融資能力。
3、加大儲地融資力度,按照政府壟斷一級市場的土地政策,積極收儲一批土地,控制收儲一批土地,通過規范土地市場,做好周邊環境,加大宣傳力度,合理提升基準地價,杜絕圍標行為,寧可流拍不可賤賣等舉措,提高土地經營收益。
4、注重發揮金融機構作用,進一步建立銀政企協作平臺,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放,積極創辦村鎮銀行,切實完善地方金融體系;利用BT、BOT等方式,按照市場的辦法,啟動運作6億元以上的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項目;工程項目竣工后分期分批付款,打資金時間差,發揮有限資金的最大效益;創新融資理念,嘗試推進企業債券即APS(信托理財)融資模式。
5、按照經營城市的思路,合理選擇城市道路、廣場、公園、建筑等設施冠名權、戶外廣告權進行拍賣,為城市建設、管理積累資金,提高城市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
二、主動應對金融危機影響,力促工業經濟健康較快發展
6、狠抓市場開拓,苦練內功,切實增強企業應變力和競爭力。鼓勵企業搶占國家擴大內需孕育的巨大市場空間,主動與國家的大產業、大工程、大建設項目對接,搶抓發展機遇;積極幫助協調有適銷對路產品的企業解決擴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7、多管齊下,政策扶持,切實保護和增強企業競爭優勢。全面實施好增值稅轉型改革,認真落實“二降三促一優先”政策(降低工業園新招工人社保費門檻、降低勞動力培訓成本、促進產業轉移對接、促進勞動生產率提高、促進勞動就業、優先安排返鄉農民工就業);進一步完善擴大融資擔保范圍,規范運作好市中小企業擔保中心和貸款公司,為財稅型、成長型、就業型“四有三不”(有市場、有訂單、有信譽、有效益,不是高污染、高消耗、高危產業)企業,提供生產流動資金扶持,力促企業做強做大。
8、進一步提高工業園區集約化發展水平,創新工業園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積極創建全省生態工業園區,啟動并分兩年完成工業園區投資1.8億元的路網配套工程,盤活工業園區存量土地及企業閑置土地,為項目落戶創造條件;同時,按照“一廠一策”要求,制訂企業幫扶計劃,應對困難局面,努力實現園區無閑置土地、閑置廠房、閑置設施的“三無”目標。
9、加速推進碼頭工業城建設,力求沿江開發的新突破。盡早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啟動碼頭工業城220千伏變電站建設,加快推進碼頭日供水6萬噸(一期3萬噸)長江引水項目;進一步完善碼頭工業城道路、綠化、配套服務等基礎設施,啟動并建成碼頭江灘休閑廣場;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對外推介招商,建設碼頭工業城200萬噸散雜貨公用港口碼頭。
10、狠抓重大產業項目不放松,進一步壯大四大支柱產業。利用沿海產業梯度轉移機遇,依托我市獨特的長江岸線資源和豐富的礦產資源,力爭在大水泥項目引進上實現新突破;搶抓我市被列為省船舶制造產業示范基地的機遇,協調推進江州聯合造船有限公司5萬噸干船塢建設,同時,力爭再引進1—2家年造船能力達到25萬載重噸的船舶生產企業;整合鳳竹、鴻達、華、玫瑰等紡織企業產業基礎,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業檔次、延長產業鏈條;做好江銅硫鐵礦循環項目落戶和建設前期服務工作,促其盡早開工建設,并力爭再引進1—2家規模大、附加值高的有色金屬冶煉項目。
11、轉變工作理念,擴大招商引資范圍,除引進與四大支柱產業有關的配套項目外,注重將工作重點放在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創稅能力強的龍頭項目;同時,緊盯LDK光伏、LED發光材料、生物制藥、新型建材等新興產業,主動承接,形成新的產業支撐。
12、完善項目引進機制,按照“本級帶頭、領導帶頭招商引資抓項目”的工作理念,以四套班子領導和部門招商促進全民招商;適應新的形勢,從土地、稅收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重新編印招商引資畫冊和宣傳光盤,制定招商引資洽談實務,提升招商引資對外宣傳和操作水平;規范招商引資調度機制、洽談機制、獎懲機制、認定和考核機制、投融資機制和招工機制,確保重大項目順利落戶、開花結果,提高招商項目的履約率、到資率、開工率和投產達標率。
三、充分發揮城市建設撬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打造宜居宜業的城市新形象
13、修建碼大道、城西高速公路連接線和市區外環等三條路。啟動并力爭用1年半時間完成全長17.9公里的碼大道,力爭將其建設成為生態景觀大道、新區市政大道、沿江快速通道,引領城市沿赤湖岸線發展,加速我市湓城區和碼頭區的快速對接;啟動4.5公里,寬30米的城西高速公路連接線工程;加快市區外環路建設,完善城區交通網絡。
14、強力推進十大市政重點工程建設。建設行政中心、文化藝術中心、體育中心、創業中心、商貿中心、接待中心、客商服務中心等七大中心,確保全面完成建筑面積2.7萬平方米的行政中心、3.9萬平方米的文化藝術中心建設并投入使用,啟動8萬平方米的商貿中心、1.5萬平方米的體育中心、1.6萬平方米的創業孵化中心建設,運用市場運作的辦法,啟動接待中心、客商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投資2000萬元的人民公園、投資600萬元的火車站外廣場和市民廣場工程。
15、認真落實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政策和措施,適度控制土地的供應量,建成商品房面積20萬平方米;切實加強輿論引導,穩定市場預期,增強市場信心,促進房地產業規范有序發展。
16、結合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推進鐵路沿線、長河沿線、工業園區、城市主干道綠化帶建設,切實抓好中心城區補植常規樹種、高大樹種,在較快時間內建成城市森林,初步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綠化新景象。
17、實施城市“增亮”工程,全面完成城市路燈升級換代,利用LED新型發光材料,實施五里橋轉盤、城區鐵路橋涵和柳湖公園亮化改造,構建城市景觀燈、霓虹燈、路燈相映成輝的城市亮化系統。
18、按照“屬地管理、重心下移、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全面落實土地規劃建設和房產交易管理長效機制,切實加強建設用地的日常監管,堅決打擊違法用地、違規建設和非法交易房產行為,加大違章建筑拆除力度,維護城市建設秩序。
19、強化市容管理,確保城區干干凈凈、漂漂亮亮、溫馨整潔。重點開展好城鄉結合部、城市主次干道“臟、亂、差”專項整治活動;規范城市交通秩序,設立城市貨運專用停車場,劃定城區機動車、非機動車停靠點,切實解決車輛亂停、亂放、亂調頭和行人不走斑馬線問題;深入開展城市文明創建活動,美化城市形象。
四、堅持把“三農”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新局面
20、大力推進農村制度改革。在土地經營權長期不變的前提下,堅持依法自愿有償規范的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繼續抓好林權制度配套改革,鼓勵林權合理流轉,積極支持豐林公司10萬畝生態經濟林的建設,使之成為林業產業化的龍頭,建設好林業產權交易中心,完善林權抵押貸款支持政策,擴大林木火災保險試點范圍,推行木材采伐管理改革,積極支持發展特色林業產業。
21、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繼續穩定糧、棉、油生產,確保糧食種植面積22萬畝以上,棉花種植面積4.5萬畝以上,油菜種植面積15萬畝以上。
22、大力加快發展特色產業。圍繞山藥、生豬、獺兔、小龍蝦、螃蟹、小山竹、水梨、油茶等農業主導產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確保山藥種植面積達2萬畝,水產養殖面積達7.5萬畝,年出欄生豬35萬頭;水梨種植面積新增5千畝,努力把橫立山鄉打造成為萬畝水梨基地。
23、拓寬增收渠道,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全面落實國家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不折不扣落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政策;抓住農民工返鄉的有利時機招納熟練工,著力提高工業園區承接返鄉農民工就業能力;加大小額貸款發放力度,積極鼓勵農民自主創業。
24、進一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大力實施血防灌區改造項目、安全飲水工程和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工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交通體系,提高農村通達率和通暢率,實現全市鄉、村通油(水泥)路兩個100%。
25、在全面完成“三清六改四普及”基礎上,搞好農村能源建設利用,有效結合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和村莊綠化工程,切實提高新農村建設質量和標準。探索行政村“整村推進”新農村建設新路子,促使新農村示范村莊建設上檔次、出亮點、有特色,力爭整體水平進入省、市先進行列。
五、繼續精心實施民生工程,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26、把擴大就業和促進創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實施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陽光工程”,以及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雨露計劃”,推進全民創業,支持自主創業,大力發展物流和現代服務業,擴大就業容量,提高就業率;積極幫助特殊群體實現就業,大力推進殘疾人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1人就業,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27、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覆蓋面,加大基金收繳力度,確保全市1.04萬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推進村干部養老保險試點工作。
28、不斷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實施動態管理,逐步擴大居民最低保障范圍,提高保障標準,確保全市1萬戶城鄉低保戶,2.2萬低保對象的低保補助金按時按量發放到位,做到“應保盡保”;規范城鄉醫療救助,提高救助水平;全面開展敬老院“星級”創建活動,不斷提高敬老院管理水平和院辦經濟能力,力爭再增加2—3所四星級敬老院。
29、扎實做好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工作。加強市、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啟動2萬平方米的中醫院搬遷,全面完成157個村衛生所用房建設,積極創建全省農村衛生工作先進縣和全省中醫工作先進縣;深入持久地開展農村藥品監督網和供應網建設,保證廣大農民能夠及時、方便地得到安全有效的藥品;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28.3萬人參合的基礎上,參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達到90%以上;加大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力度,積極推進城鎮學生參保。
30、積極發展教育、文化、計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繼續加強基礎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力度,增加教育投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擴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范圍,資助城鄉困難家庭子女免費入讀技工院校;制定文化發展規劃,繼續推進農村文化、群眾性文化建設,抓好剪紙基地建設和剪紙產業開發,繼續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銅嶺古銅礦冶遺址保護力度,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發展;進一步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加強鄉鎮計生服務所建設,爭創省級計生優質服務縣。
31、利用國家財政政策,啟動6000平方米廉租房建設;完善住房補貼制度,解決好困難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依法依規制定和落實相關措施,適時啟動城市危舊住宅棚戶區改造。
32、將安全穩定作為最大的民生,認真做好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積極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大力推進公安信息化、執法規范化、和諧警民關系三大建設,積極創建全省平安縣(市),為人民群眾創業和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和諧穩定和社會環境。
六、切實加強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確保各項工作高效有序推進
33、扎實開展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提高項目審批和建設效率為重點,以依法高效、創建最優發展環境為目標的“機關效能年”活動,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切實提高工作效能;規范行政服務中心運作,最大限度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加強政風行風建設,堅決克服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
34、根據市委關于四大主體經濟功能區的合理劃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錯位發展,制定新的財政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比較優勢和發展潛能,扎實推進城鄉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