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22:2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油茶樹種植,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油茶;苗木培育;栽培管理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發現并先后人工種植了多種植物,以改善人們的生活需求。油茶樹作為一種木本植物,屬于我國的特有物種,對于其種植歷史,我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油茶樹主要種植在我國南方。當前,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我國對于油茶樹果實的利用越來越成熟,不僅將其進行壓榨以獲取食用油,而且廣泛地將油茶樹的果實應用于醫療、美容和化工等領域。時代的進步,也使得人們對于油茶樹果實的需求量進一步提升,因此,有必要對我國的油茶樹種植技術進行探討,對油茶樹苗木培育和其生長過程中的栽培管理技術進行討論,從而提升我國油茶樹的種植水平,使其更好地應用于人們的生產生活中。
1 油茶種植概述
油茶作為一種獨特的食用型木本油料樹種,其籽可以用于食用或醫藥用,具有保健養顏功效。在油茶的種仁中,含油量高達60%。油茶樹生長形勢良好、四季常青、根深葉茂,具有耐貧瘠和抗干旱的特點,是當前保持水土不可缺少的樹種。在我國長江以南的地區,油茶樹種都得到了廣泛種植,但由于技術水平有限,許多地區油茶品種混亂,營造技術十分落后,管理技術粗放,使得樹種衰退和產量不高,導致病蟲損害嚴重,土地使用率下降,茶樹的產油量低,不能有效發揮其經濟效益。因此,對于當前油茶樹的種植,必須從油茶苗木培育、栽培以及管理技術等方面進行品種和技術的更新改善,以提升油茶種植水平。
2 油茶的苗木培育
2.1 種子的采育率和儲藏
由于油茶樹是一種異花授粉植物,在采種基地內,需要保證經過各地優選質量好的無性系的開花期和成熟期都一致,這樣才能確保結實和維持油茶種子群體的穩定性。對于油茶的采種期,結合經驗和試驗論證,一般是處于油茶的生理成熟期和種子的成熟期之間。例如,在皖南地區,種子的采收期一般在10月下旬,此時,茶樹果實已經成熟但還未開裂,通過肉眼觀察,果皮上的茸毛開始自然脫落,變得光滑明亮,在樹上有部分茶果出現微裂,比較容易剝開,觀察種子呈現出烏黑光澤或者是顏色為棕黑色時,開始采種比較好。將果實采摘后,放在通風干燥的地方,使其自然開裂,將雜毛和果皮除去,采用人工選種,種子重量為2~3g較適宜,種子在室內儲存于已經消毒處理的干河沙,第2年取出,然后利用甲基拖布津處理過的濕沙催芽。具體的催芽措施是:按照1層沙子上鋪放1層種子的形式堆放,沙子的厚度確定為10~15cm,保持濕度,確保沙子和種子的濕度得到有效維持與控制。經過數日后,種子會生根發芽,待芽生長到5cm的高度,就可以芽苗砧嫁接。
2.2 圃地選擇和做床
在油茶苗的培育過程中,選擇適宜的苗圃地做床,能夠有效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和苗木的后期成長。對于苗圃地的選擇,應選擇陽光適當而且能夠避風的地段,整個苗圃地的排水好,灌溉設施配置齊全,土地疏松透氣良好,沒有病蟲害和重茬的新鮮生土,土壤的pH值在5.5~6.5,最好是紅壤土地。在育苗的前1年就翻耕土地,在苗木嫁接的前1個月做床整地。做床時,結合整地每667m2撒復合肥100kg,加入腐熟的菜籽餅200kg做基肥,同時667m~施用生石灰25kg,均勻散布在翻耕的土地上,對土壤進行消毒。做床時確定床的寬度為1~1.2m,高為20cm,步道的寬度為30~40cm,將圃地整平,挖好排水溝,防止積水。在苗床的上面,放1層厚度6cm的黃心土,以減少苗木生長后期出現的雜草和病蟲害防治。用農膜、竹片起棚,完全覆蓋在苗床上,搭遮陽網,確保整個遮蔭度要達到70%,能夠正常人穴和安全作業。
2.3 采穗和嫁接繁植 在經過鑒定的優良無性系母株上,選用母樹中部、葉芽飽滿健壯的當年生中木質化春梢,粗度為0.3cm的枝條做接穗。將穗條采下進行保濕處理,然后消毒,做到即采即用。在嫁接時,用150mg/L的苯乙酸處理,保證嫁接成活率。采用專門的嫁接工具嫁接,用已經剪切好的鉆片條抱扎。南方一般嫁接時間為4月底~5月上旬,此時砧幼苗生長到4~6cm,子葉展開時,接穗在此時期已進入半木質化。嫁接時,首先將接穗削剪處理,將接穗上多余的1/2的葉片剪去,然后將接穗倒拿在左手的拇指和中指之間,削成楔形。然后削苗砧,在子葉柄上部2cm處平切斷,在橫斷面中心縱向深切1刀,深度約1.5cm。將削好待用的接穗薄楔形的木質部插入苗砧并對齊,用做好消毒的鋁皮套筒在對接處捏緊即可,再到苗床種植、澆水、蓋膜。
2.4 芽苗栽植與管理 芽苗在嫁接完后,依據5~6萬株/667m2的數量栽植,栽植時保持一定的深度,以鉆片露出土面為準。栽種后澆灌定根水,然后再覆蓋塑料地膜,確保苗床的濕度,經常檢查和觀察苗的長勢情況。過40天要定期除草、除萌芽、拔草、防病。在苗木生長過程中,要確保苗木生長的溫度、濕度,經常預防病害發生。一般裸根油茶苗木需要經過1.5~2年的培育和管理,多根系發達、須根多,高25~50em,粗0.4cm以上,就可以上山造林。
關鍵詞:油茶 育苗與栽培 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S79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47
1 油茶形態特征用途及油茶栽培種植中存在的問題
1.1油茶形態特征及用途
油茶又被成為茶子樹、白花茶、油茶樹,其種子榨油可供食用,是較為優質的食用油,同樣也作為工業油和防銹油。油茶樹可高達4~6m,一般的高度也在2~3m,油茶屬茶科,其葉內含有豐富的花黃素及茶堿,是醫藥的工業原料,木材也可以作為制作小型家具的材料,種子可以作為食用油的原料。油茶樹喜溫暖的環境,怕寒冷,要求在陽光充足的地區生長,如地理條件的不滿足,會使油茶樹只長葉,結果少,含油量較低。
1.2 油茶栽培種植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油茶未來發展前景未被有效認知。油茶是兼具經濟發展與社會生產的作物,但其發展潛力并沒有被充分認知,一些地區在種植油茶樹方面缺乏統籌的發展方案及發展計劃,政府對油茶樹苗栽培種植的重視不夠,人們對油茶產業化鏈接缺少認識,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導致勞動力缺失,嚴重影響了油茶栽培種植的規模化產業發展。林業基地建設較慢,良種推廣受到限制,我國在1970年以來開始建設油茶林業基地,1990年以來林業改造,使得可利用的種植面積不斷減少,不規范、不合理的種植現象嚴重阻礙了樹苗良種推廣的數量及質量,產量及質量無法得到根本保障,使得產出量大幅下降。一些種植戶缺乏資金和技術的支撐,苗木短缺,專業化技術管理人員較少且人員整體素質相對較低。一些真正掌握技術的專業人員,很難滿足諸多種植戶的需要,粗放式產業經營現象也使得苗木種植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
部分油茶林零星經營,難以形成規模,缺乏效益保障。我國部分地區仍然受到小農思想及經濟模式的影響,個體化經營使得隨意性較大,大部分農戶所種植生產的油茶以自給自足為主,缺乏集約化、商品化的生產,油脂加工企業的資源來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企業的生產規模難以擴大。較為原始的經營模式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規范化的經營,油茶的收益周期一般為3~5a,有些甚至時間更長,種植農戶缺乏基本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種植方法,對管理并沒有起到足夠的重視。生產模式的落后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個體農戶以家庭經營為主要方式,規模化生產相對較少,油茶采摘季節一到,亂摘、偷摘等現象也隨之不斷發生,一些種植戶為盡量減少損失,將采摘時間提前,而單位到成熟期的油茶,出油率也就會減少,這也導致部分地區產量偏低。
2 油茶栽培技術要點分析
2.1 林地的選擇及造林前的調整
在林地的選擇上,要根據油茶樹的生長特點進行選擇。油茶樹的生命力頑強,且能在貧瘠干旱的土地上生長,本文所研究的油茶栽培的目的在于提高產量,增加經濟效益,因此,在種植地區的選擇上要以黃壤、山地紅壤以及黃棕壤,土層厚度60cm以上的林地為宜;地勢200~600m的山地為主;選擇陽光充足的陽坡或半陽坡。造林前的征地活動是油茶栽培的前提和基礎環節,土壤在進行翻松后,其土層厚度隨之加深,林地土壤結構也隨之改良,土壤的蓄水能力及通氣性狀況得以改善,造林整地要與水保保持相結合,為油茶樹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造林的3個月前需進行整地,這對土壤的風華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造林的季節一般以冬季和春節為宜,而整地活動則應在秋季進行,根據不同林地的地勢及土壤情況,因地制宜進行整理。
2.2 造林方法分析
造林根據材料的不同,可以分為播種造林和植苗造林兩種,人工培育的油茶苗木,地上生長部分相對旺盛,對外界環境的抵抗能力也相對較強,具有較高的成活率。人工培育的油茶樹生長速度較快,相對于其他方式生長的苗木來說,能提前1~2a結果。育苗的方法根據不同苗木的不同規格及樹苗的生長周期,也具有一定的差別,芽苗砧的嫁接苗從培育到出圃需2a的時間,如以容器進行苗木的培育,也可1a出圃。
造林要控制在合理的密度范圍內,這需要根據油茶苗木的品種及苗木種植目的的不同來進行界定,一般情況下的種植密度在70~120株左右,行距2.3~3.0m,株距在2.0~3.0m之間為宜。以收果產油為目的的苗木種植以100株/667m2為標準,根據林地地勢條件的不同,來確定苗木種植合理的密度,最大程度上實現高產。油茶樹的種植排列應以植株相互間不受影響為標準,減少植株間對土地、光照等條件的競爭,緩坡林地的選擇主要以三角形及梅花的排列為主,在山坡地帶,由于苗木間的行距較大、株距較小,應以梯帶形的排列為主,增大行間的空隙,有利于植株對光和熱能的吸收、利用。
2.3 苗木管理及幼苗撫育
2.3.1 苗木管理
油茶幼苗需要適當的遮陰,以防止太陽灼傷對苗木生長的影響,在油茶苗木生長至15cm高且長出2對真葉時,可以進行半遮陰;苗木的水源補充,主要是以澆淋為主,晴天時早晚各1次,陰天無雨時每天進行1次,下雨天時要注意及時排水,防止苗木因水分過多而造成生長受限制;油茶苗木在移植15d左右,視苗木生長狀況,可以復合肥為主的水肥追肥。追肥時不宜多,以薄施且勤施為主,復合肥的濃度一般控制在0.1%~0.3%之間,對于生長在苗木中的雜草要盡早進行清除,造林前的1個月停止對苗木的施肥。
2.3.2幼苗撫育
生物學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油茶幼苗階段的長短、生長條件、經營強度高度、物種類型。在地理環境優越、水源、肥料充足且集中投產經營的狀況下生長的油茶林,投產相對較早,而反之,地里環境惡劣、水源、肥料缺乏、土壤貧瘠,經營管理粗放的狀況下生長的油茶林,則投產相對較晚。一般情況下來說,普通油茶樹在造林后的3~4a便可開花結果,油茶造林后要及時進行撫育管理,為油茶樹提供適合生長的良好環境,保證水源的充足,這是實現苗木早產及造林成活的關鍵所在。通過人力耕種措施來提高土壤的肥力,這樣不僅能滿足苗木生長所需要的直接和間接肥力,以此來達到高產的目的,土壤耕作在油茶幼苗的管理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油茶在幼苗階段靠根部吸收的營養來促進整體根系的發展和完善,對油茶樹生殖階段的開花結果做好準備。
油茶樹在幼林生長期間要注重對其進行追肥,合理利用林地間的空隙,種植一些藥材、豆類作物,以中耕施肥來代替撫育,有效控制雜草的生長,保證土壤肥力及蓄水能力,調節區域間氣候,提高區域內溫度和濕度,降低地表溫度,促進油茶樹幼苗根系的生長,實現幼苗的快速生長及早產結果。
2.4 病蟲害防治要點分析
炭疽病是油茶樹常見且危害較為普遍的病害之一,該種病害于4~10月之間便已發生,在7~10月之間的蔓延速度加快,對嫩葉及嫩梢具有極強的危害。防治的方法主要是以甲基托布津藥液噴霧以及800倍的炭疽靈藥液進行防治,用藥的頻率為每周1次,連續應用3次便可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軟腐病是危害油茶樹生長的另外一種病害,它對油茶的苗木及成年樹的生長起著阻礙作用,這種病害會導致油茶樹的樹葉及果實大范圍凋落。防止的主要方法是噴灑波爾多液(1 : 1 : 100~150)或應用可濕性退菌特(600~800倍)液來進行噴射。
除以上所述的2種病害外,油茶樹的生長還受到卷葉蟲及蚜蟲的危害,主要表現為嫩葉及嫩梢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阻礙了林木生長的速度,病蟲害的主要防止方法是, 進行每一次連續兩次的辛硫磷液噴灑。
3 油茶扦插育苗技術分析
3.1 扦插育苗季節及插床準備
春、夏季均可進行扦插育苗,春插時間宜選擇2~3月份,選取1a生健壯的枝條;夏季扦插育苗的要求相對較高,需要精細化的管理才能有效的促進根的發育,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插床的選擇主要以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空氣流通的地段,插床高約為10~15cm,寬約為1m,基質以90%的黃土心和10%的細砂混合,可根據黃土心的質地適當減少砂的供給量,這樣既可以保濕,又不會形成板結,插床在進行扦插前,要搭好遮蔭棚。
3.2 茶樹苗選擇與枝條采集
實生茶園中茶樹的掛果量明顯高于其他茶樹,優樹的選擇以分枝、果實分布均勻、皮薄、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等作為選擇標準,優樹年齡的選擇以15a為宜。在枝條的采集方面要進行恰當的選擇,夏季插枝的茶樹苗要剪去優樹當年生半木質化且向陽生長的健壯枝條,枝條及完成后,要立即裝入塑料袋等保濕器內,并將采集后的枝條及時運回室內,并盡量于24h內修剪完成。
3.3 插條修剪及插條促根
將采集完成的枝條長度修剪為5cm,每根插條包含2個以上的芽,基部的修剪要在離芽0.5cm處進行修剪,將腋芽1cm以上的光棍枝和基部的葉片進行適當的修剪。插條促根的方法主要是將已修剪好的插條以100條每捆進行捆扎,基部以50mg/L的萘乙酸或者是ABT液浸泡處理10~12h后,即可進行扦插。
4 結語
本文是筆者在根據自身實踐經驗及基本掌握油茶生物學特性的基礎上進行的全面闡述,對油茶的育苗方法、油茶管理技術以及油茶培育過程中所需注意的事項進行的分析,油茶育苗受到地理條件、環境因素、氣候條件以及人為等因素的影響,在育苗的過程中也會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本文所總結出的育苗技術為今后的育苗工作做了可借鑒參考。
參考文獻
[1]蘇蓮花. 油茶育苗與栽培技術[J]. 熱帶林業,2006(04):35-37.
[2]毛秀萍. 油茶育苗及其栽培技術[J]. 科技風,2014(06):202.
[3]秦性英. 新型壓縮基質配方篩選及育苗技術研究[D].河南農業大學,2008.
關鍵詞油茶;種植前景;氣候條件;江西余江
油茶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是我國主要的木本油料樹種之一,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占90%以上,不含膽固醇,被譽為“東方橄欖油”。一次種植可多年收益,油茶種子榨成的茶油是一種不干性油,可加工制成工業原料。油茶樹是常綠樹,樹干光滑,葉厚革質,具有防火作用,是營造防火林帶的優良樹種,具有廣泛的種植前景。
1余江縣油茶
余江縣很早就開始種植油茶。但是,油茶產業發展緩慢。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們對食用油的保健作用認識較淺,對油茶的重要價值重視不夠等。從1999年成功引進種植至今,經過十多年的培育壯大,實現了從一個產品向一個產業的跨越,成為獨具區域特色、富民強縣的朝陽產業。在近幾年的縣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提出了要大力發展油茶這一特色農業的要求。目前,余江縣大量栽培的油茶品種主要是霜降種和寒露種,前者適宜當地種植,但成熟較晚;后者成熟較早,但產量較低。
2余江縣油茶種植的前景
油茶根系發達,四季常綠,耐干旱瘠薄,不易著火,是經濟、生態效益兼備的優良樹種,既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又能顯著改善農村生態面貌和居住環境。油茶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強,易于生長,為深根性樹種,根系的生長具有強烈的趨水趨肥性,有較強的愈合力和再生力,對土壤質地要求不嚴,pH值在4.5~6.5之間的酸性土壤上均可正常生長育。油茶作為一種不占耕地的優質食用油原料來源,其優勢日益顯現。所以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已成為有效緩解當地耕地緊張、保障食用油安全的重要選擇。因目前余江縣的勞動力有限,油茶種植消耗的勞動力和勞動時間少。按照當前的勞動力結構種植油茶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3余江縣種植油茶的氣候條件分析
3.1余江縣氣候特點
余江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豐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冷暖交替,多陰雨,初夏常有暴雨,形成洪澇,盛夏晴熱,秋季晴朗少雨,冬季較溫暖,雨雪較少。油茶是喜光好溫樹種,氣候條件要求年日照時數在1 200 h以上,年平均氣溫在14~21 ℃,年平均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且四季分布較均勻[3-4]。當地地勢朝南坡向,坡度30°以下的丘陵山地可獲得較高的種植產量。
3.2油茶各發育期
葉芽膨大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葉芽開放期:4月中旬;抽梢期:4月下旬(春梢稍大),6月下旬(夏梢稍小);展葉期:5月上旬;花芽膨大期:3月中旬至9月上旬;開花期: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果實成熟期:11月中旬(霜降期)。
3.3種植油茶的氣候條件要求
影響油茶生長性狀、品質、產量的因素較多,其中3個氣候因子對油茶的生長影響較大:年日照時數、年平均氣溫和7—8月的降水量。年日照時數影響油茶樹體勢、花芽分化;年平均氣溫影響油茶生長所需的熱量條件,7—8月降水量影響油茶的果實品質等。油茶開花期要求日平均氣溫大于10 ℃,雨日20 d以上較為適宜;7—9月的果實膨大期[5],對水分有較多的要求,俗稱“7月落金,8月落銀”,即7、8月的雨量是決定油茶產量的關鍵[5]。根據氣候資料分析,余江縣各地均適宜種植油茶,并能使之正常生長發育、開花結果、形成較好的產量品質。
4余江縣種植油茶的經濟效益展望
對低產油茶林經過技術措施到位的改造,其產油量可顯著增加,采用優良品種新造油茶林,產油量可達525~750 kg/hm2。可見,油茶生產有巨大的潛力。據測算,1 hm2油茶的產值約為4.2 hm2油菜或1.34 hm2花生的產值。農戶種1 hm2優質油茶林,穩產期后每年收入可達3萬元左右。油茶是一次種植,可多年收益,穩產收獲期可達80年以上,是名副其實的“鐵桿莊稼”。余江縣俗稱“六山半地一分水,半分道路和莊園”,可利用當地眾多山地進行大面積的油茶種植,既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又可增加林農的收益,其經濟效益可觀。
5小結
油茶在當地種植,具有較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加強生育關鍵期(7—9月)的管理進而獲得更高的收益,可套種花生和大豆來改變油茶小氣候環境,以對油茶種植地起到保水固土作用[6],提高了油茶的產量,也提高了土地資源和氣候資源的利用率。使這一特色的優勢產業做強做大,以獲取更多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6參考文獻
[1] 呂文文.高山油菜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6):149-150.
[2] 林翔云.油菜的深度開發利用[J].糧油食品科技,2010,18(3):24-28.
[3] 林濤.油茶栽培管理技術淺析[J].農技服務,2010(3):343-344.
[4] 陳德萬,蒙成肯,蘇永安.我國油菜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J].現代商業,2010(12):277-278.
關鍵詞 油茶;栽培技術;改造技術;前景;安徽鳳陽
中圖分類號 S794.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9-0198-02
鳳陽縣位于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南岸,地處北緯 32°37′~33°03′,東經117°19′~117°57′。全縣巖石分布主要為石英巖和石灰巖兩大類,土壤主要有黃棕壤、石灰土、砂姜黑土、潮土、水稻土等,少量紅壤、黃壤,自然地理條件比較適宜油茶栽培。鳳陽縣從20世紀60—70年代從皖南引種栽培,2007年年底統計全縣有油茶資源林40 hm2,紅心鎮蔣莊村油茶樹已進入盛果期,保存有600~750株/hm2,樹高2 m左右,單株冠幅達1.5 m左右,產油45~90 kg/hm2,收入3 150~7 200元/hm2。在梅市街上有2家茶油加工作坊,每年加工的茶油供不應求。但由于茶樹品種老化,前期管理跟不上,經濟收入很低,為提高油茶的產量、質量,現已在對全縣的老油茶林逐步改造更新。自2008年國家實施退耕還林后續產業以來,油茶作為鳳陽縣經濟林項目的主要樹種在全縣大面積栽植。目前,鳳陽縣已新栽培油茶面積逾533.33 hm2,退還林后續產業加上鳳陽縣“四十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的實施,預計鳳陽縣的油茶林將平均以每年200 hm2的面積遞增,同時伴隨老油茶林更新40 hm2。現全縣油茶林已達666.67 hm2左右,仍在大力發展中。介紹了鳳陽縣的新造林油茶栽培技術,并通過老油茶林改造前后的比較,提出了老油茶林改造后帶來的良好優勢和三大效益。
1 新造油茶林栽培技術
1.1 造林地選擇與整理
鳳陽縣油茶造林主要在黃棕壤、黃壤、紅壤,呈中性或弱酸性,多選擇海拔1 000 m以下的南部山區,定植在山坡的中下部位置,土壤肥沃,不積水,土層厚度達60~80 cm。坡向為光照條件好的東坡、西坡、南坡、東南坡、西南坡。近年的栽植地類更廣泛,涉及到塘壩、農田。及時對造林地上雜草、灌叢、次生林及各種雜物清理干凈。并在每年的10—12月實行機械帶狀整地或全墾整地。整地深度達60 cm,破碎大土塊,清除大石塊,填平低洼處、大溝、穴以增加造林面積。
1.2 選用良種壯苗
鳳陽縣發展油茶品種必須是經過國家或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通過的優良品種。包括容器苗、Ⅰ級苗、嫁接苗一年生等,苗高不低于15 cm,基徑不低于0.25 cm,木質化程度高,根球完整,側根發達均勻,不團結,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扦插苗1.5年生,苗高不低于25 cm,地徑不低于0.35 cm,木質化程度高,根系發達完整,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鳳陽縣油茶苗木品種有大別山1號、大別山2號、大別山3號、大別山4號及長林系列;鳳陽1號、鳳陽2號、鳳陽3號、鳳陽4號等,均通過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平均產油量達450~900 kg/hm2,經濟收入3.6 萬~7.2萬元/hm2。
1.3 造林
鳳陽縣油茶造林以2—3月中旬最為適宜,最好選在陰天或晴天傍晚進行。在機械整地的基礎上,采用穴植法造林,栽植深度比苗木地徑原土印深3 cm,栽植時施足基肥,用腐熟的廄肥、堆肥和餅肥等有機肥作基肥,施基肥0.3~0.4 kg/株,與回填表土充分拌勻,然后填滿待稍沉降后栽植。栽植時澆足底水,苗木扶正,培緊即可,不需用腳踩,以防踩爛容器。鳳陽縣油茶栽植密度1 650株/hm2,株行距為2 m×3 m;當栽植密度為1 110株/hm2,株行距為3 m×3 m。
1.4 幼林撫育管理
1.4.1 施肥措施。定植當年通常不施肥,有條件的可在6—7月樹苗恢復后適當澆些稀薄的人糞尿或施尿素或專用肥25~50 g/株。從第2年起,3月新梢萌動前15 d左右施入速效氮肥,11月上旬則以土雜肥或糞肥作為越冬肥,施5~10 kg/株,隨著樹體的增長,每年的施肥量逐年遞增[1]。
1.4.2 撫育管理。夏季旱季來臨前中耕除草1次,并將鏟下的草皮覆于樹蔸周圍的地表,給樹基培蔸,用以減輕地表高溫灼傷和旱害。冬季結合施肥進行有限的墾覆。林地土壤條件較好的要以綠肥或豆科植物為主進行合理間種,實行以耕代撫[2]。油茶幼樹由于抽梢量大,組織幼嫩,易受凍害,冬天冷氣流頻繁的地方應適當營造防風林帶,平時做好施肥和病蟲害防治工作以加強樹勢,11月施足保暖越冬肥,還可根據枝梢生長情況在10—11月用0.2%磷酸二氫鉀(KH2PO4)溶液在葉面進行噴施,以增加新梢木質化程度,有利于安全越冬。
1.4.3 樹型培育。油茶定植后,在距接口30~50 cm處定干,適當保留主干,第1年在20~30 cm處選留3~4個生長強壯,方位合理的側枝培養為主枝;第2年再在每個主枝上保留2~3個強壯分枝作為副主枝;第3~4年在繼續培養正副主枝的基礎上,將其上的強壯春梢培養為側枝群,并使三者之間比例合理[3-4]。油茶在樹體內條件適宜時,具有內膛結果習性,但要注意在樹冠內多保留枝組以培養樹冠緊湊、樹形開張的豐產樹型。要注意摘心,控制枝梢徒長,并及時剪除擾亂樹形的徒長枝、病蟲枝、重疊枝和枯枝等。幼樹前3年需摘掉花蕾,不讓掛果,維持樹體營養生長,加快樹冠成形。
1.4.4 林地管護。2013年鳳陽縣大廟鎮楊崗村大鄔山林木科研有限公司在山上栽植的41.33 hm2油茶因安排專人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培土,在春季逾2個月干旱情況下,成活率仍能達到90%以上。禁止進入林地放牧、采砂、采石、取土、埋墳等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長的活動。在進入林地的路口豎立警示標牌,張貼警示標語,提高農民護林防火意識[5]。
2 老油茶林改造效果
老油茶林平均產油達45~90 kg/hm2,為了提高產量和質量必須對老油茶林進行改造。嚴格的老油茶林改造程序是:清地—疏伐—剪枝(換冠)—嫁接—復墾—施肥,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以上程序的調整。按嚴格程序操作起來速度較慢,但長久收益較高,一次性投入后,可持續高產穩產,并延長油茶樹的產籽周期,較適用于樹齡在30~40 年的油茶樹改造。由表1可知,改造后的老油茶林具有以下優勢:一是產量增加,形成穩產,并延長了油茶樹的產籽年限;二是一次性投入后,便于后期長效的管理、撫育工作;三是經過疏伐后的油茶林,便于產生綜合經濟效益(如林下養殖、種植等);四是彌補新造油茶林生產周期長的缺點,短期內可使農戶獲得較高經濟收益。
3 前景展望
3.1 經濟效益
油茶進入盛果期后,可產油高達900 kg/hm2,茶油經濟收入達7.2萬元/hm2,茶籽的副產品——茶餅可提取茶皂素、茶堿等化工原料及生物農藥,也可用于制作高效有機肥、優質飲料等,茶枯餅的價格也達到1 800元/t以上,油茶全身都是寶,栽培油茶在鳳陽縣已成為農村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效益明顯高于栽植其他樹種。
3.2 社會效益
鳳陽縣很多農民到外地務工,丟下老人、孩子無人照顧。油茶產業的發展,可以使一些人在家鄉承包山場栽植油茶、建油茶加工廠帶動農民就地就業,增加收入,在家同樣可以賺到錢。目前,鳳陽縣油茶已在全縣7個鄉鎮1個工業園區進行栽植,而且長勢良好。
3.3 生態效益
油茶樹常綠長壽,1次種植,收獲期長達100年以上,適應性強,丘陵、山地、溝邊、路旁均能生長,不與糧、棉爭地。油茶的副產品還能為農業生產提供肥料、原料,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油茶有美化環境、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的生態功能,同時,它又是一個抗污染能力強的樹種,對二氧化硫抗性強,抗氫和吸氯能力也很強。油茶是常綠闊葉樹,葉厚革質,且樹干光滑,能起防火作用,是防火林帶的優良樹種。茶籽生長期長,從開花、授粉至果實成熟需要12個月,采摘油茶籽時茶花盛開怒放,是旅游觀賞的一道亮麗風景。
3.4 推動林業產業的發展
目前,大廟鎮楊崗村大鄔山林木科研有限公司將集茶油生產、加工、服務于一體進行開發,將帶動林業產業達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鳳陽縣在油茶形成一定氣候以后,還可以新建或招商引資一批油茶精深加工企業,油茶加工業形成一定規模后,再帶動油茶副產品綜合開發利用,成為鳳陽縣的又一經濟增長點。
4 參考文獻
[1] 莊瑞林.中國油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6:2.
[2] 李振紀.油茶[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0.
[3] 李艷,鄭亞軍,楊偉波,等.海南省油茶產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1):357-358.
關鍵詞:油茶;種植技術;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1 油茶的生物學特性
油茶屬木本植物,是經濟油料果樹,寒帶、熱帶都有分布。在園林選擇方面,以土層深厚、肥沃、緩坡向陽,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的土地為宜。整地宜在冬季或早春。其方法是一般以水平帶狀整地效果較好。穴一般為67cm,全面開墾時,深度不少于27cm。油茶的壽命長達七八十年,有的甚至達到百年以上。它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要經幼年、成年和衰老這3個階段。
1.1 幼年階段
從油茶發芽到開花結實,為幼年階段。這階段一般為5年。6年,是油茶生長發育的基礎,幼年生長的好壞,直接影響以后的生長發育和產量。這個階段主要發育特點是營養生長十分迅速,主干生長多,分枝很少。
1.2 成年階段
從7年~8年開始大量開花結實到衰老之前的旺盛時期,為成年階段。在這一階段里延續時間很長,一般可達到70年~80年,有的甚至更長。在成年階段的生長特點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都達到旺盛階段。
1.3 衰老階段
油茶生長到七八十年以后。開花結實的能力與生長發育的能力都逐漸衰退,樹勢衰老,產量下降,大小年現象明顯。為了提高老油茶樹的產量,通常會根據生長情況,砍去衰老的植株,以萌發新的植株,這樣會很快可以結實,增加油茶產量,增加收益。生產上叫萌發更新。
2 油茶的種植方法
2.1 植樹
植樹就是將苗圃培育出來的實生苗、扦插苗、營養缽苗和嫁接苗定植到油茶園。由于油茶苗木在苗圃里護理得較好,生長健壯,根系發達,抗旱力強,栽植后扎根快,容易成活,恢復生長快。做到早成林,早收益。栽植油茶的天氣很重要,在某種情況下,比造林季節還重要,是造林成敗的關鍵。最好的栽植天氣是陰雨天,栽后下雨,或是毛毛雨天為好,輕粕上宜陰天栽,沙土宜毛毛雨天栽,壤土宜雨后晴天栽。土壤過干、過濕、冰凍、大雨、大太陽天,都不宜栽種油茶,以免降低成活率。
2.2 直播
用種子直接播種在油茶園地。這種方法簡便,節省勞動力,生產成本較低,解決林地遠,不便運輸苗木的難題,而且又不受苗木供應的限制。缺點是用種子較多,種子容易受鼠獸損害,同時幼苗抗旱能力較差,小苗出土后,在高溫干旱季節容易被灼傷或曬死,有的到了秋季,死苗根部重新萌發新枝,使油茶樹變成無主干的叢生樹體。為了提高直播的成活率,有條件的地方,提早播種季節,即改春播為冬播,可以明顯提高直播的出苗率。
2.3 大枝扦插
油茶大枝帶也扦插造林,有成活率高、生長快、結果早的特點。插條林地的要求較高,土壤要求濕潤、肥沃、疏松,土層深厚的山地,方向朝南或東南,背西北風。陡坡、排水不良、低洼積水或土層淺薄、卵石很多的地方,不宜作扦插林地。最好在造林的前一年挖翻,種植農作物,使土壤熟化,提高肥力。有利于扦插的成活、生長。插后可進行林糧間種。以耕代撫。插條周圍約35cm范圍內不要松土,以免松動插條。插條苗側根發達,無明顯主根,不耐旱,故應加強肥水管理。
3 成林管理
適宜造林地的條件是海拔500m以下,坡度20°以下,應選擇土層深厚的紅壤、黃壤或黃棕壤。整地時應先清理林地,需要全部砍除雜灌,一般采取水平撩壕、大穴、魚鱗坑等三種方式。其中撩壕的方法最好。
3.1 撩壕
在山坡上每隔3m挖一條深50cm、底寬60cm,溝底水平的等高壕溝。表土填入壕底,底覆于上面,整成內低外高的反坡梯土,梯面寬度為1.2m~1.5m,內側開20cm×20cm的蓄水溝。
3.2 等高大穴
按株距從山頂到山腳拉直線定點,環山水平放樣,栽植穴的位置就是在水平線與垂直線的交叉點,形成上下成列、水平環山成行的格局。穴底長寬深度為60cm×60cm×50cm。環山每隔4行就挖一條寬50cm、深40cm的水平保水溝。
3.3 魚鱗坑
沿等高線,依株距定出栽植點,上下行之間錯開。表土填人坑底,作成半月形的土臺,臺的內側挖深約20cm的保水溝。
4 油茶主要栽培技術
在苗木培育方面,油茶繁殖一般采用嫁接和扦插兩種方法,它們都具有結果早,并能保持母樹的優良性狀等特點,接穗或扦插枝條都應在長勢壯的優良單株的向陽枝條上選擇。如大量培育,最好建立采穗圃和種子園。嫁接一般應用嵌合枝接,皮下枝接法,具有簡便易行、成活率高的特點。嵌合枝接的適宜時間應選擇在2月底~3月初,5月底~6月初和9月底~10月初。扦插采用短穗扦捅,插穗宜用當年春梢,穗長5cm~6cm,留葉1片,夏季扦捅為好。插穗最好用200ppm~500ppm奈乙酸液浸24h,插后要遮蔭、保濕。生根后,及時施稀薄人糞尿或根外追施磷酸氧鉀。油茶樹形枝繁葉茂,適應性強,壽命長,產量高,種植大約4年~5年就可開花結果,每年開花結果1次,開花時間很特別,是在冬季12月到次年1月開花,到次年9月左右果實成熟;果皮顏色與樹皮一樣,種仁外包著黑色的骨質硬殼,取出種仁曬干就可榨油。
在栽培管理上,油茶定植時間宜“十月小陽春”種植,每公頃栽900株~1200株。油茶栽植過程中,提倡合理套種短期作物,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發揮效益,用地因時制宜地進行夏墾。冬季或早春可結合施有機肥進行深挖。夏季干旱高溫時,要注意清除雜草松表土,防止水、土、肥的流失,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5 病蟲害的防治
所有的生物都會生病,油茶也不例外,主要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以生物防治為主導。影響油茶生長的主要病蟲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軟腐病、油茶尺蠖、茶毒蛾等,它們對油茶的危害是毀滅性的,因此要隨時觀察油茶病蟲害的發生情況,一旦發生及時采取防治。
5.1 油茶炭疽病
4月~10月容易發生此病,但7月~9月蔓延的速度最快。在發病高峰期的,可用1%波爾多液進行噴灑,每個月兩次,連噴3次~4次。
5.2 油茶軟腐病
發病時容易造成油茶大量落葉,落果,以致產生嚴重的后果,一般4月~5月下雨之后迅速蔓延,6月份以后到8月最為強烈。噴灑75%甲基托布津300倍液~500倍液就能得到有效緩解。
5.3 油茶毒蛾
幼蟲吃葉和嫩枝、花芽和幼果。藥物防治應掌握在幼蟲3齡之前進行為最佳。藥劑可用合成洗衣粉50倍液~100倍液或100倍肥皂液~200倍肥皂液進行有效滅蟲。
5.4 油茶尺蠖
二十塊漲到三十、三十塊漲到五十,馬上就這樣漲起來。果子賣價攀升,誰都不愿錯過采收的最佳時機。油茶果以前根本就不值錢,甚至樹都被農戶砍掉了。之所以成了人們致富的寶貝,全因為一個地道的外行——胡鳳翔。
2003年,胡鳳翔賣掉股票,進入這個對他完全陌生的行業,結果成就了他的創業傳奇。現在,胡鳳翔被朋友戲稱為財神爺,可當初他被迫跌入這個陌生的行業時,三年內賠光全部家產,家人也急得落淚。從2007年開始,因為一個招數,他把這種賺不到錢的果子變成了俏手貨,財富迅猛增長,四年時間一躍成為福建省第一、全國第三的茶油企業,銷售額達到了1.2億元,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賺錢生意砸在門外漢頭上
2003年5月,一個消息讓胡鳳翔坐立難安。堂叔突發腦溢血離開人世,而兩個月前,他們剛在老家辦起了一個油茶加工廠。胡鳳翔投資200萬,堂叔出技術,一下子全沒了著落。公司群龍無首,項目的何去何從。胡鳳翔感覺到無從下手。“都不認識這個東西,一下子扔到你頭上,誰也怕,大家都不懂得。”
家里人只是吃過茶油,可究竟是怎么榨出來的,誰也不知道。全家哥幾個都在福州等地經營建筑和房地產。這個油茶廠到底該怎么處理呢?
哥哥提出轉讓,叫有實力做這個的、有做過這一行的,轉讓給他做。全家人都認為,建筑和房地產才是他們的老本行,利潤比茶油要高得多,沒必要蹚這個渾水。
胡鳳翔也猶豫不決,但不久之后,他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胡鳳翔老家尤溪縣,種植油茶樹有上百年的歷史。2003年胡鳳翔來這里看看。他發現,油茶樹在這竟然是不值錢的東西。村民都是自己種自己吃了,有的干脆砍掉種橘子,橘子好賣。
大片的油茶林都荒廢了,或者干脆被砍了種上其它的。胡鳳翔還注意到,幾乎每村都有一個這樣的小油作坊,只是為了給農戶提供榨油服務。有人要就賣一點。村里面油一斤才賣10-12元,但到超市里面看,品牌的油基本上賣到20幾到30元。
走訪了十幾個小作坊之后胡鳳翔發現,除了有人零星買一點之外,茶油并沒有被做成商品,他意識到,這里面蘊藏著一個巨大的賺錢機會。油的品種也不多,才一兩個,市場競爭不激烈,利潤空間蠻大的。
回來后,他不顧家人反對,變賣了自己在房地產中的全部股份,接手油茶廠。他要加大投資做最好的茶油品牌。
油茶樹與油橄欖樹一樣,是油料植物,生長在我國南方。可油茶樹要五年左右才能豐產,胡鳳翔不愿意等那么久。
2004年,他從農戶手中承包了一萬畝荒廢的油茶林,承包期限三十年。村民們都在背后嘲笑他,因為這些油茶樹荒廢了很多年,有些只開花,連果子都不結。
接著,胡鳳翔又干出一件事,更是成為村前屋后的談資。他用了幾天時間,在所有的樹上都拴上了不同顏色的布條。有的栓綠色、有的栓黃色、還有的栓紅色。
這是胡鳳翔在開車時看到紅綠燈得出的靈感。這種方法一直沿用到現在。“如果今年表現比較差的就用紅布條,表現一般的就用黃布條系上,如果長得果比較多的,就用綠布條系上。”
咨詢過尤溪縣林業局專家的意見,胡鳳翔把系紅布條的樹種全部淘汰,兩年選拔之后,剩下的全都是掛果率高的。這種方式可以比自己種要提前兩年豐產。但胡鳳翔萬萬沒有料到,他竟然被這些豐產的果子逼上了絕路。
貼身戰術讓大客戶主動上門
2005年,胡鳳翔還以公司加農戶的方式,在電視上公開油茶果的收購價格,每斤四毛五,一共收購了2700噸。工人們先要將果子分選一遍。油茶果一般都有四瓣,要取仁至少得四個動作。四下才能把這個剝開。用搖的方法聽里面的干度,像色子一樣。
胡鳳翔對于茶油的特性已經非常了解。他把榨出的這種五升的茶油標價433元,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進大超市。他覺得超市人氣旺,是最能產生銷量的地方。可2005年,胡鳳翔第一次跟超市談進貨的經歷,卻把他氣得夠嗆。“一整天耗了四個多小時,坐了冷板凳,結果換回來的是等待的兩句話。感覺特別氣。”
超市引進一個新品,首先要考慮知名度再進行推廣,知名度不高暫時不考慮。茶油很少有人賣過,在福州很多人都不認識。超市一口回絕。胡鳳翔只好先把茶油放進土特產店里,還擺放了一些油茶果,但結果卻讓他哭笑不得。人們看見茶籽,拿起來就咬,以為是板栗;一說茶油就問是不是茶葉榨出來的油。人們不知道這種作物,也沒有聽說過茶油,所以胡鳳翔推廣介紹茶油的好處、功效,很多消費者都聽得云里霧里。一個特產店一個月賣不了五千塊錢。
到2005年底,胡鳳翔積在庫里的茶油有兩百多噸,資金周轉變得困難。這時候,另一件事更是讓胡鳳翔雪上加霜。2006年,農戶開始上交新一季的油茶果,當時遇到了讓他最驚慌的天氣,暴雨傾盆。積水達到20公分,油茶果都泡在里面。
霉變的油茶果榨不出油,胡鳳翔又損失了200萬。此時,他的本錢已經全部用光。員工建議立即停止收購,但胡鳳翔借錢也要繼續收。倉庫里面成堆的產品放著,賣也賣不出去,公司還收果干什么用?難道收進來放在這邊再積壓?
茶油的保質期只有一年半,去年的快過期了都賣不完,胡鳳翔竟然還要收購。沒錢賺還要搭錢,員工都覺得跟著他沒前途了。
賣不出去,就沒有銷售提成,員工們都散了攤子。胡鳳翔內憂外患。家人看他茶油賣得這么慘,都氣得夠嗆,說他這是魔怔了。
胡鳳翔不想放棄,他看好茶油的前景,認為只要把茶油的品牌打出去,那財富就會不可估量。他借錢打算背水一戰。
胡鳳翔用兩百多萬收購了4000噸油茶果。剩下的錢他做了另外一件事。這件事,讓他在三個月之后就成功翻身。
2007年,胡鳳翔在福州開了三家專賣店,每家店的位置他都動了心思。這個精心的設計,讓多次拒絕他的超市主動找上了門。
2007年3月,胡鳳翔在大型超市的對面開專賣店,并且通過試吃的活動讓消費者了解茶油。慢慢地,有消費者開始接受茶油的口感,“勁道,很嫩,口感很香。”“就是有一種清香的味道,就是很鄉土的味道,我覺得挺好的。”
胡鳳翔在超市對門開專賣店的目的,首先第一超市的人流量比較多,人多人氣就比較旺,看到我的品牌的人比較多。利用超市的高人氣帶動了專賣店的銷售,也培養了一批忠實顧客。但這還不是胡鳳翔的最終目的。
根據自己逛超市的習慣,胡鳳翔推斷,顧客吃慣了某種東西,肯定去超市時候都想順帶著買。而這必須會給超市的主管傳遞一種信息。果不其然,三個月后的一天,胡鳳翔等到了他夢寐以求的電話。“三個月以后超市的主管通知我們,要談談我們這個品牌進場的問題。”靠這個方法,胡鳳翔終于把茶油打進了超市。很快推開了福建省內的市場。
產品多樣化贏得消費者信任
2008年一個消息更是讓他喜出望外。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在長沙召開。回良玉副總理提出要加快推進油茶產業發展。尤溪縣政府給每畝油茶林補助300元,油茶林的面積迅速擴大到23萬畝。
胡鳳翔覺得機會來了,他投資6000萬修建了新廠房,還研發了油茶果剝殼機,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機械化剝殼的公司,就在他打算進軍全國的時候,一個從超市傳來的消息對他十分不利。“你這個油肯定是假的,都沒有我們農家茶籽油的味道。”胡鳳翔很委屈,他覺得那種濃濃的味道并不是什么好味道。怕消費者不好接受,胡鳳翔有意在加工環節去掉了這種味道,但一少部分在農村吃過茶油的人,卻對這種味道很留戀。面對這個問題,胡鳳翔干脆把產品細分成清香型和濃香型。濃香型專門保留了這種味道。一經推出就獲得了好評。
濃香型的茶油讓胡鳳翔重新贏得了顧客的信任。除此之外,他賺錢還有一招。這種是榨完油之后的下腳料,基本上只能當成肥料用。但胡鳳翔發現,當地人還有另外一個用途。當地人經常用這個來洗頭發,胡鳳翔發現,里面蘊含的茶皂素具有清洗功能,他就把廢料開發成洗漱用品,光這項每年的利潤就增加一千多萬元。
到2011年公司總共的銷售額超過1.2億元。成為福建省規模第一、全國排名前三的茶油企業,帶動尤溪縣5000戶農戶一起致富。
關鍵詞:油茶;園藝化種植;高產高效栽培集成技術
油茶又名茶子樹,在山茶科山茶屬中種子含油量較高、具有生產價值的油用物種總稱,屬于常綠小喬木,其壽命可以達到幾十年至幾百年,是我國木本油料之一。使用其制作出的茶油是綠色、健康的食用油,品質優良,可以和橄欖油相提并論,有“東方的橄欖油”之稱。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油茶的需求量不斷的增加,油茶慢慢進入了國際市場,為油茶產業提供了發展的空間。
1.選擇油茶園的建立地點
根據油茶的生長特性和適應性,建立油茶園應該選擇陽光充足、降雨量充沛、地勢平坦、海拔100~500m、排水好、交通便捷、具有較好的水電設施、土壤質量好、質地疏松、土壤中有機物含量高、肥力強的位置。江西處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雨量充沛,非常適合油茶生長。
2.油茶園的規劃
2.1油茶園小區劃分
為了方便栽培油茶,在油茶園內應該劃分栽培小區。坡度
2.2油茶園道路設置
油茶園的主干路設置在林地中心,道路的寬度4~5m,支路和主干路交叉,路寬約3m。主干路和支干路設置在小區和小區之間,也可以作為劃分小區的界限。
2.3油茶園水池設置
為了避免出現干旱的問題,每4hm2設置1個100m3的蓄水池。
2.4排水和灌水裝備設置
排水系統設置在園林的低處,灌水系統設置在園林的高處。
3.油茶園的造林技術
3.1整地方式
坡度在15°以內的平緩地塊適合使用機械進行全墾整地,深度50cm。坡度在15°以上的荒地適合使用魚鱗狀或者撩壕整地,撩壕整地的寬度為60cm,深度40cm,帶狀間隔300cm。在使用這2種整地方式之前,種植之前要先挖穴,穴的規格是40cm×40cm×30cm。
3.2樹苗間的距離要求
根據油茶的生長特性,幼苗在種植3年后會進入初產期,6~7年進入盛產期。最初種植時,幼苗的密度可以設計為3m×2m,5年后間隔1行進行移植,幼苗的密度調整為3m×4m。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光能,也方便采摘。
3.3施放基肥
在種植幼苗前的3~5天,施放基肥,每個穴內施放2.5kg基肥,鈣鎂磷肥施放0.5kg。攪拌基肥和表土后填入坑內。
3.4選擇種植苗木
要想實現油茶園藝化,選擇的幼苗品種必須適合當地的環境,而且是國家或省級良種委員會審定的優良品種。在種植前進行苗木檢疫,并建立苗木檔案。記錄苗木的來源、年齡、育苗地點、良種證、經營許可證等。
3.5苗木定值
幼苗一般在春季的2~3月進行種植,種植前要把營養袋退出,挖開回填穴,把幼苗的營養土球放人穴中,豎直放人幼苗,回土,踏實。回填的土要比嫁接口高5cm,種植完成后及時澆水。
3.6混交和套種
3年桐適合和油茶進行混交,如果立地條件好還可以和名貴的樹種混交,可以套種15~20株/667m2。在幼林期可以套種豆類、花生、西瓜等,這些都可以提高經濟效益。
4.油茶園的管理技術
4.1油茶園的幼林管理
4.1.1幼林期的補苗。在幼苗種植1個月后檢查幼苗的成活率,成活率低于98%時,要及時進行補苗,在第2年春季時檢查保存率,保存率低于95%時,要用和成活幼苗相同苗齡的苗木進行補種,保證幼苗林整齊的生長。在檢查成活率和保存率時,如有萌條要及時剪除。
4.1.2除草、松土和摘心。幼苗種植后,每年除草2~3次,除草的最佳時間是4~5月和9~10月,不能在三伏天除草和松土。夏梢強萌芽枝要進行摘心,在冬季進行定桿,定桿高度在50~60cm。苗木種植1~2年后,要摘除花芽,生長狀況好的幼苗會在第3年留花,第4年結果。生長狀況不好的就繼續摘花,幫助幼苗生長。每隔3年深挖1次,深度在20~30cm。大塊翻土,撿除草蔸。
4.1.3施肥管理。幼苗栽植后不可以立即施肥,要等幼苗恢復正常生長后,可根據生長情況適當追施一些氮肥,濃度在0.2%即可。在9~10月份可施加復合肥,濃度在0.5%即可。栽植2年后,每年要施3次肥。春季施加的主要肥料是尿素,夏季施加的主要肥料是復合肥,尿素和復合肥的施放量控制在每株50~150g,有機肥的施放量控制在250~500g。根據油茶園的實際情況,逐年適當的增加施肥量。
4.1.4苗木病蟲害的防治。油茶園苗木病蟲害的防治原則是以營林措施為主,綜合地進行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理工作。堅持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方針。針對油茶炭疽病、軟腐病、根腐病、煙煤病、尺蠖、刺蛾類等病蟲害進行防治工作。在每年的5~6月、9~11月,每隔3~4天噴灑1次水胺硫磷,連續噴灑2~3次。
4.1.5幼苗的修剪。幼苗生長到60em左右時,需對其進行斷頂處理,適當保留幼苗的主干,第1年選取3~4枝生長較好的側枝,作為主枝培養,第2年在第1年的基礎上,選擇2~3枝生長好的作為副主枝,第3年對所選取的主枝和副主枝進行培養,合理分配三者之間的比例,使其均勻的分布。
4.2油茶園的成林管理
要想油茶能夠保證高產、穩產,在油茶苗進入開花結果期,必須要做好墾復、追肥、修建、灌溉、病蟲防治等工作。
(1)清除油茶園內的灌藤和草刺,保持油茶園內的整潔,提高園內的通風效果和采光效果。
(2)每隔1年,油茶園在冬季進行1次中耕,每隔3年,進行1次深耕。墾復方式分為全墾、帶墾、穴墾和階梯式墾復等,根據油茶園所在的地理位置,選擇合適的墾復方法,保持水土的質量。如果使用全墾,可在油茶林之間種植黃豆、花生等作物,提高土地單位面積的收益。
(3)油茶具有花果共生的特點,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因此需要進行人工施肥,保證土壤中含有足夠油茶生長的營養。油茶不耐肥,肥量過多會使油茶生長旺盛,加重病蟲害,降低產量,因此,需要結合油茶的實際生長狀況,定期施放不同種類的肥料。
(4)定期修剪,剪除枯枝、病蟲枝、寄生枝等影響油茶樹生長的枝干,幫助油茶樹健康的生長。
(5)油茶在長油階段需要大量的水,所以需要人工灌溉,為油茶生長提供水分。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安裝噴灌設施,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可使用水窖,收集雨水。
關鍵詞:油茶;培育;栽培管理
中圖分類號:S79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2-0166-2
油茶在我國的分布十分廣,適合長江流域和南方山地丘陵區大量種植,不失為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的一個有效途徑。但是由于油茶品種混雜不清,加上管理粗放,致使油茶樹種病蟲害滋生,地力下降,產量低,經濟效益低。本文將對油茶苗木的培育和栽培管理技術進行詳細的介紹。
1 苗木培育
1.1 優良選種采集和催生芽苗
油茶是一種植物科目中異花授粉的植物,在采種的大本營中,來自優選的各地優良無性系應該至少保持著開花時期和成熟時期在根本上的一致性,這樣才能保證結果的質量和維持群體種族內部結構的穩定。基本上油茶的采種時期是在油茶生理期間的成熟階段和種子自身成熟階段之間這段時間。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在10月份下旬左右,大部分的種子都已經開始成熟,但在果實未開裂之前的話,單單只用肉眼觀察種子,油茶果實的果皮上的茸毛會自然而然的脫落,并且因之而漸漸變得光滑透亮,樹上慢慢會開始有少數的茶果因時間變化而裂開,那樣子很容易就被剝開。當種子轉為烏黑呈現光澤或顯示棕黑色的時候,這時開始采摘剛剛適合。當果實采摘過后,最好是放在通風干燥的陰涼地方讓它自然而然的裂開。除掉周邊的雜質物品,用手選擇大顆種子(粒子重量約達2-3g),在室內可用比較干凈并消過毒的干河砂儲藏,待到第二年時再取出來,然后用經過托布津處理過的一些濕砂去催芽。具體做法主要是:用一層砂,然后再用一層種子堆放上去,砂的厚度一般是8-10cm,然后以后的每3-5天就可以實施灑水1次,這些用來確保砂和種子的濕度能夠保持原來適當的位置,然后過后注意多加觀察。大概過了3個月時間,等待新芽生長到3-5cm左右時,就可以作芽苗砧嫁接。
1.2 選擇圃地的地點和做床
苗圃地對油茶苗木的生長十分重要,應該選擇在避風向陽且灌溉方便,排水容易,土壤疏松,透氣良好,病蟲害少,PH值最好在5.5-6.5之間的黃土壤、紅土壤地。苗圃應該是整平光滑的,做床時,床寬最好為1m,高0.25m,步道寬為0.3m,預防水積現象的產生。最好是在苗床的表面位置施一層大概2cm厚的生土物質,用來減少雜草雜花生長和其他病蟲害事故的發生。同時也可以用農用塑料薄膜全方位的覆蓋在苗床上,然后保摘,以搭建遮陽網或者用樹枝、稻草覆上都可以。
1.3 優化選穗和嫁接
在已經通過鑒定的優良無性系母株上面,可以選用母樹的中部部位區域、葉芽相對比較飽滿的生木質春梢和夏梢,粗度大概在0.4cm左右的穗條作為接穗備用物品。當穗條被采摘下來之后,就應該立刻剪去多余的那些枝葉和葉片,用厚濕布包住,嚴謹保險,剛采即用。嫁接工具都是采用專門的切口較薄而且鋒利的刀片刀口,還要同時準備一些廢鋁皮片剪成大概1.5×1.5cm的長條形,彎成卷筒狀再進行清潔消毒,以作備用之需。等到6月上旬光景,砧苗的幼芽已經是生長到3cm左右而且即將展子葉時,而此時接穗,也進入半木質化時即可嫁接。先削掉接穗部位,將接穗上,其他多余的1/2葉片也都剪去,再將接穗倒拿在左手拇指、還有中指之間,在距芽基部,斜削成30°左右,對稱兩個削面,深度約1.5cm,然后將削好待用的接穗,即薄楔形的木質部分,插入苗砧并使之對齊,用做好消毒的鋁皮套筒,在其對接處捏緊即可,然后完成嫁接工作。
1.4 芽苗的培栽和管理
在芽苗嫁接完畢后,就必須按照每1平方米75萬株芽苗來栽植,要注意栽植之后撒透定根水蓋上塑料地膜,以保持苗床的濕度適中。30天之后,就可以開始展開有規模的除草,除去其他的萌芽,還有那些死亡的單株。苗木生長過程當中要注意溫度濕度和通風透氣等等。
2 苗木的栽培管理
2.1 造林之地的選擇和整地方案
最好的造林之地是坡度小于25°而海拔在800m以下,pH值在4.5-6.0之間土壤疏松深厚,排水條件好,年溫在14℃-21℃,降水量800-1600mm,無霜期大概200天,向陽坡的地方。注意在栽種前要深挖,施足基肥,最好用的是農家肥料,在此基礎上加施磷肥以利根和結果實。整地要根據坡地的坡度緩陡整地成梯,再根據坡度、土壤肥力、間種和撫育的管理具體水平進行密度設計。
2.2 栽培的時間和方式
選擇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栽種,空氣和土壤都比較濕潤,而且大部分地區降水量較多,這是最適合的時間栽培。起苗時切記保護好根部,用黃泥漿護住苗根,使根系舒展再覆土踩實,培土形成饅頭狀就可。在此之外要覆上適量的稀疏苗木樹葉,防止水分的蒸發。
2.3 培育管理和施肥料
苗小時要注意一年之內的人工除草過程至少有2次,培土至少1次,在夏初和秋末進行最適宜。施肥時要注意每株在20g之內,每次每株施肥量不要超過10g最好。加強幼苗的保護措施,防止人類或者畜類進行破壞。定植最好選擇在陰天或者晴天的傍晚天氣進行,下雨天的話土壤太濕不適合定植。最好在根部位用磨細的稻田土或者肥沃的培植土來作定植土。
2.4 油茶幼林的管理
幼林期指的是從定植之后進入到盛果前段期間的階段。這個時期的主要管理特點就是促使樹冠能夠迅速長大,培養起良好的樹體結構,積累樹體的養分為盛果期的營養打下基礎。施肥應該以氮肥為主配施磷肥鉀肥,每年的施肥量應該逐漸增加;雨季時候注意排水,夏季干旱之時注意及時灌水,減輕地表高溫灼傷和旱害可以用中耕除草一次,還要建造防風林帶預防冬季冷空氣來臨;油茶在樹體內條件適當的時候會有內膛結果的習性,所以要注意在樹冠中保留枝組以培養樹冠緊湊樹形開張的豐產樹形。
2.5 油茶成林的管理
良種的油茶進入盛果期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成分,所以這個時期的管理工作主要放在強林地土、肥水管理和防治病蟲害之上。首先要對土壤進行改良,隔年對土壤進行深翻改土,主要在3-4月或者11月結合施肥進行;增施有機肥不但能夠有效改良土壤的理化特征,增加肥力,而且還能夠提高果實的含油量,進行適當的葉面噴施對促花保果、調節樹勢、改良提高抗逆性有很大的幫助;油茶成年樹只抽發春梢,要盡量保留,對于過分郁閉的樹形,應該適當剪除少量枝徑2-4cm的直立枝干,提高內膛結果能力。
3 油茶病蟲害的防治
危害油茶的病蟲害類別非常多,在不同的地區不同時期發生的病蟲害類型也不盡相同。
3.1 油茶的病害類型
主要有苗木白絹病、炭疽病、軟腐病、半邊瘋、茶苞病等等。我們一貫稟行的原則都是“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在平日通過一些整形修剪枝干樹葉,土壤消毒來控制病蟲害。
3.1.1 苗木白絹病 一種菌核性根腐蝕病,多發生在幼苗期,能夠危害幼苗的莖基部,造成苗木枯死,防治的方法主要是選擇土質良好的圃地,加強苗圃管理,剝除病根消毒帶菌土。
3.1.2 炭疽病 會導致落葉、落花、落果減產,甚至絕收的嚴峻局面,防治的方法主要是采取修剪措施,清理病枝病葉病果,減少污染。
3.1.3 軟腐病又叫落葉病 多發生在多雨季節,低洼地帶及密度大林分,防治的方法主要是加強管理,改造過密林分,整枝修剪。
3.1.4 半邊瘋又叫白腐病 患病的油茶樹皮會變成白色,形成樹干半邊生病半邊健康,多發生在低洼積水林地。防治的方法是造林盡量避免低洼積水林地,平時注意整枝修剪,清理病枝病葉,初發病的油茶樹可涂抹石硫合劑控制病害的發展。
3.1.5 茶苞病又名茶餅病 病菌在早春花芽開放之前侵入子房,形如桃,中空,產生大量茶泡和茶苞。防治的方法是加強油茶林管理,合理整枝修剪,保持油茶林通風透光條件,及時剪除清理病枝。
3.2 危害油茶生長的蟲害主要有毒蛾、象甲蟲、茶梢蛾等
3.2.1 毒蛾又名毛蟲 專啃食油茶葉、芽、果皮,會造成油茶葉子被食光,果實脫落,樹枝枯死。防治的方法主要是結合茶林撫育,消滅幼蟲;采取人工撲殺或燈光誘殺等。
3.2.2 象甲蟲也叫油茶象 成蟲鉆蛀油茶的幼果,產卵于果內,孵化幼蟲食果仁,造成果實脫落。防治的方法主要是加強油茶林管理,合理整枝修剪,保持油茶林通風透光條件;采取定期收集落果進行消除,燒死還沒有出來果實外邊的幼蟲。
3.2.3 茶梢蛾又名茶梢尖蛾 主要蛀蝕新梢,致使芽梢枯萎,不能開花結果造成減產,防治的方法主要是選擇優良苗木品種;及時整枝修剪,清理病枝。
4 結語
對于油茶的苗木培育和栽培管理技術:從選擇優良品種和催生芽苗,到選擇圃地為做床準備;從如何進行優化選穗和嫁接方法的選擇,到芽苗的栽植選地時間以及施肥管理;再從油茶林不同階段時期的管理,到油茶林病蟲害具體防治方法等,還有很多未知的細節問題需要我們去摸索、總結。
參考文獻
[1] 龔永遠,李明秀,牟瑞龍,等.幾種藥劑配方對紅富士蘋果病害的防效實驗[J].落葉果樹,2010(2):12-14.
[2] 于秋生,王淑萍,王莉莉.蘋果褐斑病的防治[J].山西農業(致富科技),2009(4):34.
[3] 張大通,李頎,易翔宇,等.洛川蘋果園害蟲管理標準化現狀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32(3):120-122.
關鍵詞; 油茶; 特征和特性; 苗木培育;措施
Abstract: China is the origin of the genus Camellia, Camellia Theaceae is China's major and unique woody oil tree, I will fea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ellia, Camellia seedling cultivation method of technical analysis.
Keywords; tea;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U986.3 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前言:油茶樹壽命長,適應性強,丘陵、山地、溝邊、路旁均能生長,不與糧、棉爭地。油茶不僅能綠化荒山,保持水土,同時是一種常綠闊葉樹,葉厚革質,且樹干光滑能起防火作用,因此,也是防火林帶的優良樹種。
二、 油茶的特征和特性
1、特征
油茶為常綠小喬木,高達4―6米,矮的2―3米。花兩性,無柄,10月中、下旬開花,開花以后直到次年10月間果實方能成熟,因此,油茶樹上花與果同時俱在。
2、適生條件
油茶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要求年平均溫度14―21℃,最低月平均溫度不得低于0℃,最高月平均溫度為31℃,相對濕度在74―85%之間,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且四季分配均勻,日照1,800―2,200小時。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很強,能耐較瘠薄的土壤,一般以PH值5―6的酸性黃壤為最適宜。但疏松、深厚、排水良好、較肥沃的沙質土壤對油茶生長發育特別有利。生長在向南或東南、西南的向陽山地的油茶,樹干粗壯,樹冠卵形,結實多,產量高。油茶是深根性樹種,主根發達,向下深扎1.5米以上。油茶具有萌蘗性,再生能力強,利用這個特性,可進行老殘林更新改造,伐后萌發新枝撫育成林。
3、生長發育過程
新梢:油茶有春梢、夏梢和秋梢。絕大部分花蕾在春梢上分化,春梢在新梢中占98%以上。盛果期前春梢生長旺盛,盛果期后,春梢生長比較緩慢。
花:4月份開始在當年春梢上分化花芽,10月上、中旬為初花期,10月下旬進入盛花期,11月下旬至12月為末花期。每朵花從開放到凋謝為5―6天左右。開花的第1―2天柱頭正常,第3―4天開始枯萎,花粉在柱頭上第1―2天發芽率最高,生活力最強,最容易受精。油茶一般為蟲媒授粉,以異花尤其是異株授粉效果好。盛花期溫暖晴朗,昆蟲活躍,開花的成果率高。自花授粉和始花、末花期成果率低。因此,在林內應保護和引放土蜂,以提高授粉率和結實量。
根系:根系在2月中旬開始活動,3月下旬至4月中旬為生長最迅速時期,6―7月生長也快,持續時間較長。12月下旬至次年2月初根系生長甚慢。
二、油茶苗木培育的技術方法
1. 實生育苗
以條播法為宜。冬春季均可播種。冬播在l1月,春播在2~3月。冬播的溝寬10~12cm,溝距18~21cm,深4~5cm,每畝播種量100~125千克。播前種子要水選和消毒,播后覆土3~4cm,再薄薄蓋一層稻草,在4月下旬應揭草。當苗高10cm左右時可施速效氮肥;3-5片真葉時,再施復合肥。容器育苗法種子經催芽后直接播在容器袋的營養土中,造林不受季節限制,成活率高,生長發育快,是一種高效的育苗方法。對于用油茶種子直接繁殖苗木,由于實生苗存在后代分化大、品種退化嚴重、林相不整齊、茶果成熟期不一致、掛果時間晚、盛果期遲等缺點,不要使用實生苗造林。
2. 無性育苗
2.1 扦插育苗
用于扦插的育苗圃土壤分兩層,表層為1:1或2:1的黃心土加沙混合(比例視黃心土粘度而定),厚6~10cm;下層為肥沃土壤,疏松層約10cm,扦插土壤的pH值不超過6。插條應取自優良品種的單株或優良無性系的,要求粗壯通直、腋芽健全、葉片完整的一年生木質化的春梢。剪下的枝條放在陰涼處,噴水保濕,防止擠壓發熱。視枝條節間長短,剪成長穗或短穗,以短穗為好。短穗每穗帶1~2片葉,長3~5cm。剪好(削)穗條每2O支1捆,切口放在200~400毫克/千克萘乙酸液中浸12~16小時,扦插后要有蔭棚,棚內溫度不得超過3O攝氏度,過高時揭棚通風降溫,經常澆水,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條件好的采用封閉式或自動噴霧裝置,扦插的效果更好,但繁殖的油茶苗,由于其根系不發達、抗旱能力差,導致造林成活率低,應慎重使用,不宜提倡扦插育苗。
2.2 嫁接育苗
主要是以芽苗砧嫁接為主,以普通油茶實生芽苗作砧木,在嫁接前35天至45天浸種后播種,即播于沙床或營養土上,深約3cm,覆沙后稍加壓實,沙厚1Ocm左右,沙太薄苗莖早出地面變細老化,對嫁接不利。待苗木出沙(土)后2~3片葉時進行嫁接。芽苗砧嫁接一般用劈接法,其程序如下:首先是將沙床中的裸根苗取出洗凈,蓋上濕布放在室內操作臺(桌)上備用。第二步是用刀片(單面刀片)在芽苗上方1~1.5cm處切斷,隨即從砧木正中髓心處劈開,開口1cm左右,胚根保留5-6cm,切除多余部分。第三步套砧,即用口徑略大于砧木直徑的薄鋁片(或牙膏皮)將砧木套住。先將裁成長約3cm、寬約1cm的薄鋁片做成圓筒(口徑可大可小),便于套砧。第四步是削穗,在接穗下端離葉柄1~2cm處的兩側,各削1個15度、長約1cm雙斜的楔形,再從葉柄上方2~3毫米處截斷,成1芽1葉的接穗。置清水中待用。最后把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葉柄一側的皮層要對齊,將套筒輕輕一提一捏使砧穗緊接。栽植深度以基部種殼剛入土為宜,栽實壓緊,不呆根,栽后淋水保濕,并隨即栽于用遮陽網遮陰80%透光20%保濕棚內。密封材料一般用塑料薄膜,既透光又保濕保溫,罩內濕度為85%~9O% ,溫度25-28℃,不得超過33℃,過高時將薄膜適當揭開通風透氣降溫,澆水保濕。大部分接穗萌芽開葉時(約一個半月),便可拆除保濕罩,遮陰直至秋季,以后根據情況及時進行除萌、施肥、除草等管理。
3.芽苗管理
3.1除萌去雜:從嫁接后20天左右開始,注意除去砧木萌芽和死亡單株,一直堅持到9月份。
3.2去花芽:由于接穗花芽、腋芽同時并存,影響苗木生長,應注意摘除花芽。
3.3調整溫、濕度:嫁接后一個月是苗木成活的關鍵時期。此時若遇高溫干旱,易于造成苗木灼傷,應增加覆蓋減少透光度。若遇長期陰雨,地下水位上升,易造成根腐病,此時應加大透光度,可將薄膜兩頭揭開,以利通風透氣,同時應抓緊清溝排水。待7月中旬幼苗第二次抽梢時,雨后的早晚或陰天揭去塑料薄膜罩。
3.4病害防治:嫁接苗第一年病害主要有白絹病,即菌核性根腐病。發病癥狀:在接近地面的莖基部,開始病株組織出現褐色,上面很快長出白色綿毛狀物,并以網狀向上部及土壤表面擴展,形成白色絹絲狀膜層。防治辦法是拔除病株,消除帶菌土,再用1 9%硫酸銅液灌苗木根部,消毒保苗。
3.5移床擴田:第二年元月至2月進行移栽,每畝栽3―4萬株。
第二年的管理工作主要有除草、除雜、施肥、去頂和炭疽病的防治。可根據發病情況,定期噴灑50%多菌靈1000倍液或1 %波爾多液3―4次,即春季新梢生長后噴1次,發病初期6月1次,連噴兩次。
3.6芽砧苗的出圃標準:嫁接口愈合良好,無萌芽,有較多的須根和4―5個分布均勻的側根,甲級苗高30厘米以上,地徑0.3厘米以上,主干上有分枝,乙級苗高20一25厘米。
4.松土除草:造林當年除草松土1次,以后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間,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9月不同地區有所不同。三伏天地表熾熱,不宜松土除草。松土深度,一般以3~5cm為宜。造林當年宜淺,以后逐年加深;幼樹兜邊宜淺,向外可逐漸加深;壤土宜淺,粘土宜深。
關鍵詞 :茶花;嫁接;接穗選擇與搭配;嫁接后管理
茶花屬于嫁接較難成活的植物,要提高其嫁接成活率,需掌握嫁接操作技巧,同時還需運用一些特殊的嫁接方法。現將茶花嫁接技術總結如下。
1 接穗選擇與搭配
根據品種的資源進行接穗選擇,再根據操作者的個人愛好進行合理的搭配,才能使被嫁接的茶花達到預期的效果。接穗應選用優良無性系和樹冠中上部外圍的枝條。茶花應選用所需品種植株上生長健壯、腋芽飽滿、葉色正常、無病蟲害的枝條。夏季用當年生春梢,秋季用當年生的春梢或夏梢作接穗。于清晨采集,放置于盛水的盆中,以免失水干枯。接穗最好是隨采隨接,忌取陰枝、老枝和病蟲枝。
1.1 選株形、長勢相似的品種
如果所選品種長勢不同,勢必有的品種發芽早,有的發芽晚。發芽早的品種養分充足、長勢好、抽梢多,發芽晚的品種因養分被發芽早者耗盡而變弱。株形不同的品種嫁接在一起,有的直立、有的擴張,會使株形雜亂無章,有礙觀賞。
1.2 選花期一致的品種
選用花期一致的品種,在開花時可收到一樹多色、一樹多型的效果。但如果都留有花蕾,勢必導致母株養分消耗殆盡,以后數年生長不旺。正確的做法應是讓不同的品種逐年分批分期開放,長勢旺的當年開,長勢弱的抹掉花蕾第2年再開。這樣有利于母株的復壯,保存有生力量。
1.3 選花期不一致的品種
選花期不一致的品種,目的是讓母株的花期一批接一批開放,這其實也延長了花期,但必須要在母樹樹勢強勁有力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否則只能讓早花品種開放,晚花品種因養分不足往往開不出花而“胎死腹中”,落花落蕾是最終的必然結果。因此,這種嫁接對母株提出了一定要求,如達不到只能讓其以營養生長為主,使植株儲藏養分,翌年再開花。
1.4 花色、花形搭配要合理
花色、花形的搭配完全可根據個人愛好來定。如果覺得1種品種過于單調,可將各種品種交叉接于一樹,可達到五彩繽紛的效果。
1.5 選同一樹種的不同品種
這樣做的目的是樹勢協調、美觀。如果1棵樹上分別嫁接上茶花、茶梅,由于枝條長短不一,葉片大小相異,花形有大有小,就顯的不協調。
2 嫁接時間
為提高嫁接成活率,必須在砧木水分、養分吸收旺盛的時期,一般在5~9月均可嫁接。據試驗,以6~7月為最佳嫁接時間。這時候氣溫適宜,當年山茶花接穗已木質化,移栽的砧木苗已成活,嫁接成活率可高達90%以上。
3 嫁接方法
3.1 撕皮嵌接法
此法適宜夏秋季節砧木能剝皮時使用,成活率高,樹冠成型快,是大樹嫁接的主要方法。廣泛用于油茶林低改的高接換種,或利用油茶林嫁接茶花品種建立茶花資源林,以及利用油茶樹或其他山茶樹嫁接茶花制作茶花樁景。在待嫁接部位,平行縱切2刀,深達木質部,長約3cm,寬度視接穗粗度而定,一般為0.3~0.5cm,再橫切1刀,挑開樹皮,使切口呈“H”形。取帶有1芽1葉的一段接穗,長約2.5cm,在葉柄對面帶木質削成長條形平口,平口兩側用刀片削去皮線,將接穗嵌入砧木切口內,嚴密包扎,只留葉柄和腋芽。然后用一塊透明薄膜包封整個嫁接部位,內留3~5cm空間,形成保濕罩。
3.2 三角嵌接法
此法可在春季樹皮不易剝離時使用,適用于大砧木嫁接,抽梢快,形成樹冠早,嫁接愈合處平滑,非常適宜利用油茶樹樁制作茶花盆景時應用,只是操作技術要求稍高。在嫁接部位斷砧,在砧木截口一側用利刀削成一三角形凹槽,長約2.5cm,寬度視接穗粗度而定。取帶有1葉1芽的接穗,長約3cm,從葉柄下削成相應的凸三角形。將接穗嵌入砧木槽內,使兩邊緊密結合,嚴密包扎接口。再用塑料袋罩住接穗及嫁接部位,形成保濕罩。接穗芽頭萌動后,逐步松開直至去掉保濕罩。
3.3 嫩枝嫁接法
指在未半木質化砧木新枝上嫁接半木質化接穗枝條,一般采用劈接法進行。接后用2層塑料袋罩住接穗及嫁接部位,外面再套牛皮紙袋遮蔽強光。成活后逐步去掉紙袋和塑料袋。這種嫁接方法,由于砧木和接穗均為幼嫩枝條,形成層厚,愈合快,成活率高,是茶花嫁接育苗或培養一樹多品種茶花的主要方法。
3.4 水扦插嫁接法
此法的優點在于管理簡便,適宜于家庭培育茶花應用,利用油茶老樁嫁接茶花制作盆景時也常用此法。砧木接穗的切削及嵌合與三角嵌接法基本相同,區別在于水扦插嫁接使用整個枝條作接穗,長8~15cm,接口包扎后,接穗下端外露3~5cm。用盛水小玻璃瓶固定在砧木上,將接穗下端插在水瓶中。接穗愈合萌芽成長后,撤去水瓶,剪去接穗下端部分。
4 嫁接后管理
4.1 截干
在嫁接后20~30d應及時觀察其愈合情況,愈合好的植株即用小鋸在接穗2~3cm處將砧木原保留的主干截斷1/2~2/3,并將其壓低。一般不要立即截斷主干,因為接穗還沒有吸收養分的能力,留部分主干可繼續吸收水分和養分供給接穗生長,70d后接穗腋芽開始萌動長出,這時候可將主干全部截掉。
4.2 松綁
當接穗腋芽長出,即可將密封包扎的薄膜解開。再過20d左右將扎緊的綁帶割斷,使其正常生長發育。
4.3 除萌芽
高砧嫁接砧木上萌芽枝多而且長得快,必須及時摘除,否則會影響接穗的生長,輕則導致植株生長緩慢,重則導致植株黃萎干枯。除萌芽要直至接穗生長占優勢為止。
4.4 整形
嫁接成活后,應適當整形,根據茶花樹形和枝條位置的需要,用繩捆綁定向整形。
參考文獻
[1] 方忠品,汪碧麗.茶花的繁殖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5(S2):151-152.
[2] 王玉興.茶花靠接淺談[J].中國花卉園藝,2008(22):26-28.
【關鍵詞】農村;油茶產業;對策建議
1.前言
油茶是茶科茶屬常綠小喬木,種子可榨油供食用。油茶樹四季常綠,抗旱耐瘠,適宜在南方紅壤山地生長,由于它根系發達,樹冠大,樹干矮,不僅可生產茶油,而且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保護生態環境功能。茶油是通過壓榨或浸出的加工工藝,將油茶籽中的油脂提出、精煉而得到的一種純天然的植物油脂。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茶多酚、角鯊烯等,它不僅被當作優質的營養食用油,還被廣泛用于醫藥、保健品和化妝品等行業。
江西省宜春地區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自漢代開始建縣,迄今有2200多年的歷史,其中太尉農村已有人口達3700多人,是袁州區中西部山村秀麗、以茶油生產為支柱產業的并具代表性的生態經濟村落。然而,由于種種問題,這里的油茶資源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從整體來看,油茶產業化水平不高。
2.太尉村經濟發展現狀
2.1 自然資源現狀
該地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主要并具特色的資源是優質油茶。山油茶是天然木本油料之一,它生長在野外山地,不受農藥化肥的污染,不含菜油中的芥酸,不含豆油、花生油中黃曲霉素,不含動物油中的高膽因醇,屬純天然綠色食品。太尉農村油茶種類較多,如普通油茶、小果油茶、紅花油茶等等;栽培歷史悠久,油茶種植面積大,其中天然油茶林所占比重居多。
當地大部分屬于淺山丘陵地區,海拔高度多在200-400米,森林覆蓋率達60%,擁有眾多山坡荒地與雜灌林地,大部分屬酸性土,丘陵山地以紅、黃壤為主,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多,土壤肥力較高,有利于油茶樹的生長。當地的水資源豐富,基本沒有受到污染,使油茶在優越的自然條件下生長,有利于加大油茶良種繁育的速度。
2.2 加工及經營現狀
太尉農村位于山區,農產品的加工工藝落后。油茶的加工全部是以作坊粗榨毛油,榨油后的茶餅大部分直接在榨油作坊被收購,價格低廉,其余的當做燃料或肥料消耗掉,茶殼全部是被作為燃料或肥料消耗掉。缺乏深加工和綜合利用,資源浪費嚴重,生產效益差。在經營方面,大部分農產品都是自產自銷,只有少數有剩余的才會用于市場交易,且交易也僅限于當地的集市,價格相比很低,當地村民的收入很低,挫傷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
3.當地油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3.1 油茶生產的勞動力緊缺
油茶是一種木本作物,而木本油料作物從種植到采摘過程必須要依靠人力。油茶籽實成熟前的勞動量投入不大,但籽實的成熟季很長,需要終年經管;在籽實收獲季節,由于其勞動強度的關系,需要青壯年勞動力的密集投入,并且密集度還必須保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目前并沒有相關的機器可以代替人力。[1]根據問卷調查分析,當前當地青壯年近乎70%都已流向東部發達地區務工了,留下來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嚴重影響油茶產業的發展。
3.2 對油茶生產的認識不足
目前,當地的村民還習慣把油茶當作“低產、低效”的樹種來認識,認為新造油茶周期長、見效慢、經濟價值不高,沒有看到高產油茶的巨大潛力,沒有充分認識到油茶深加工、綜合利用產品的巨大效益和廣闊市場空間。很多村民家中的油茶經營都還停留在自用油階段,沒有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經營[2]。
3.3 油茶林經營粗放,單位面積產量低
該村的油茶林現今大部分處于“人種天養”的自然生長狀態。近些年來,由于外出務工勞動力匱乏,油茶林只由留在家中的年老者管理,豐收年份才會進行除草,歉收年份則不打理,勞動力投入不足,雜草叢生,有的由于年久未經管理甚至變成荒山;茶樹沒有得到及時更新改造,樹齡老化,各種病蟲害(如炭疽病等)頻繁發生,油茶林的單位面積產量低。
3.4 生產組織形式不規范,出油率低
該村的油茶林以村民自主、分散經營為生產組織形式。在油茶籽采摘期由于勞動力不足,全部農戶都采取提前采摘的方式來避免偷摘哄搶、亂摘濫采的現象,油茶籽的采摘秩序極為混亂,嚴重影響了油茶籽的出油量。當地農戶一般都會提前10天開始采摘,而一些油茶林種植大戶更是會提前至20天,這說明油茶籽的出油率普遍減少10%以上。由于生產組織形式的不規范影響了油茶的產量,造成了農戶豐產不豐收,挫傷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
3.5 利用不充分,增收效益差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絕大多數農戶對油茶全身的價值認識不全面,只了解茶油的食用油用途,至于其在醫藥、保健品和化妝品等行業的工業價值則知之甚少。[3]油茶的產品主要是初榨油,茶枯(茶餅)則大部分直接在榨油作坊以低廉的價格被收購,茶殼大部分用作成取暖的燃料,小部分用作肥料,油茶的綜合利用率低下,造成了極大浪費。油茶產品均為初級產品,缺乏附加值,加上農戶銷售渠道僅為少數收購者上門收購,議價能力受限,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因此油茶的收購價格很低。
4.解決對策及建議
4.1 充實油茶經營的勞動力
政府可以通過鼓勵務工人員在收獲期回鄉收摘油茶籽,具體措施可以如下:設立特種基金,為返鄉的人員報銷一定比例的車費;加大對當地自然資源的開發,發展農產品、藥材加工業,增強吸納就業的能力;鼓勵村民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鼓勵承包轉包經營以形成集中、規模效應。
4.2 加強對油茶林經營的監督和管理
應堅持集約經營,規模發展,不搞粗放經營,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協同發展。[4]具體可以在以下方面努力:村委組織規定統一的、科學合理的采摘日期,對違反者追究相關責任,防止提前采摘和哄搶,保證出油率;推廣優良品種,擴大高產苗木的生產,通過試驗、示范,在各林區廣泛推廣,大幅度提高當地油茶產量和質量;開展立體經營,大力提倡林地間作套種,推廣立體經營模式,提高復合系統生產力;進行綜合改造,對現有油茶林采取林地清理、深挖墾復、合理施肥、密林疏伐、稀林良種補植、修樹整形、蓄水保土、防治病蟲害等一系列配套的綜合改造措施,提高油茶林生產力。
4.3 加強油茶的綜合利用
使農戶充分認識到油茶全身是寶,只有綜合利用,才能充分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在大力發展油茶加工業的同時,要開發其綜合利用的潛力。堅強對茶殼、茶餅的合理利用,延長產業鏈,提高油茶的附加值。只有綜合利用,才能提高油茶林的經營效益,增加農戶收入,改善當前面貌,促進這一產業的欣欣向榮。
4.4 進一步完善林權制度改革
當前太尉農村集體油茶林的承包經營權是分散的,推進油茶林權林地流轉十分迫切和必要。[5]在推進這一機制的過程中,鄉政府及村委會應制定和出臺鼓勵政策和具體實施措施,積極鼓勵有經營能力、勞動力充足的農戶轉包外出務工農戶的油茶林,并承擔相關責任。一方面防止油茶林荒蕪,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規模化、集中化的經營和生產。
4.5 加大對油茶產業的扶持力度
政府在油茶產業發展上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應加大油茶在醫藥、保健品和化妝品等行業的工業價值的宣傳普及,只有村民深刻認識到茶油的價值和所能帶來的收益,才能調動其生產積極性;通過政府和自治組織引進油茶加工企業,在當地建立生產基地,進行專業生產,使油茶的生產經營步入規范化和專業化;政府對外加大當地油茶資源的宣傳和介紹,吸引更多的茶油收購者和投資者來考察、收購和投資。
參考文獻
[1]簡海燕.充分利用氣候資源為發展袁州優質高產茶油服務[J].經營管理者,2009(16):156-157.
[2]鄒寬生,郭曉敏,曾贛林.江西油茶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0,38(7):212-215.
[3]吳曉芙,柏方敏.經濟林產業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C].北京:首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經濟林分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
作者:王磊 陳永忠 王承南 王瑞 陳隆升 王金路 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院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立體農業是在我國傳統的間、套作和多重經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過程中的必然產物,是傳統技術和現代技術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的結果,也是我國農業向資源節約型、生產集約經營、防止環境污染、保持生態平衡的現代可持續農業轉化過程的一種重要形式。仿生栽培是指利用田間工程技術模仿生物結構和功能進行再創造。它是利用免耕、生草、覆草等方式為作物營造野生自然環境,返璞歸真,以優化其生長環境,增加作物生產力,達到人類所期待的效果。這種栽培方法是在對植物的生理、生態特性均有深入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與溫室栽培有相似性,但其科技含量更高。設施栽培從某些方面來說也屬于仿生栽培,它是利用各類塑料大棚、玻璃溫室和人工氣候室以及配套的工程技術設備[12]為作物營造仿自然環境。目前,設施栽培主要用于栽培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
生態栽培對油茶生長發育的影響
生態栽培對油茶生長發育的影響套作茶葉的油茶林,其樹高高于粗放經營的油茶林,兩者相差0.78m;粗放經營模式下的油茶春梢生長明顯比套作模式的緩慢,套作模式的油茶春梢長度及粗度接近粗放經營模式的2倍,這主要是由于套作在茶園中的油茶在茶園管理時也得到了相對較好的管理,在水、肥管理等方面優于粗放經營模式[13]。覆草、間種均能提高油茶幼林生長量。覆草、間種效果的大小:間種紅薯>覆草7500kg/hm2>覆草6000kg/hm2>覆草4500kg/hm2>間種花生>覆草3000kg/hm2>不覆草>不間種[14]。覆草為油茶幼林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提高了新梢的生長量。通過1年的跟蹤觀察,覆草對幼林的新梢作用大小隨覆蓋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稻草覆蓋量為7500kg/hm2處理,其春梢長12.63cm,是對照的130.6%;夏梢長28.52cm,是對照的144.8%;秋梢長22.38cm,是對照的125.7%[15]。生態栽培對油茶產量的影響油茶立體經營能顯著提高產量。赤山天堂林場立體經營油茶林連續2年增產,1986年產茶油41.10kg/hm2,1987年產茶油49.35kg/hm2,1988年產茶油78.15kg/hm2[16]。林地覆草可以減小氣溫變化幅度和減慢水分蒸發速度,而且草腐爛后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因此,覆草可以提高油茶的產油量和出油率。覆草前產油量為173kg/hm2,出油率為22%,覆草后產油量為225kg/hm2,出油率為30%[17]。油茶和茶葉套作,產量顯著高于粗放經營,套作油茶平均單株產果量為32.88kg,粗放經營平均單株產果量為10.44kg,兩者相差2倍以上[13]。林中間種農作物,能綜合利用山區勞動力、土地,是發展農業生產,繁榮山區經濟的主要途徑[18]。常德地區林業局營林科實驗發現,1978年油茶總產量7196.5kg,產油量為21.60kg/hm2,比辦場前常年產量增長213.2%,且間種比未間種的林地有機質,有效N、P、K含量提高1倍以上[19]。
生態栽培對油茶生長環境的影響
生態栽培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在春季低溫時期覆草,可增加根部溫度,促進其根系活動提早,有助于根系吸收水分、養分等;在夏季高溫季節,覆草能降低土壤溫度,減小因高溫造成對根部的燒傷比率,延長根部的日生長時間。覆草可以降低各土層14:00的平均地溫和減少高溫次數,高溫次數分別為對照的33.3%、22.2%、28.6%和66.7%[15]。各種生態栽培模式的樹體中N、P、K元素總含量要高于土壤,其中油茶林下種植綠豆對其土壤和樹體營養有促進作用,種植花生則對全N含量的增加有明顯促進作用,人工施肥可以增加全K含量[11]。其土壤中N、P、K等元素的變化較為復雜,除了覆草外,間種矮腳毛豆、花生、綠豆、四季豆等都有利于油茶林土壤全N含量的增加,綠豆種植會對全P的合成起到促進作用,人工施肥在較短的時間內可以增加土壤全K含量。各種生態栽培模式的P元素變化較為平緩[11]。幼齡茶園間種大豆以后的林地土壤肥力大幅度增加。其中土壤有機質增加1倍;速效P2O5和速效K2O比未間作的分別增加5倍和3倍;全N、全P2O5的百分含量也均有很大的提高,是間種后油茶生長發育良好、結實增多的物質基礎[20]。生態栽培對水土保持的影響在油茶林套作,作物阻擋了部分降水,特別是減輕了暴雨對油茶幼林松軟濕潤地表的沖涮,能有效地減輕地表的徑流。油茶幼林+花生與油茶幼林+大綠豆2種套種模式與對照相比,其年徑流量分別低35.14%和5.16%;流失水土的比例均遠小于對照,分別是對照的38.87%和38.06%,表明套種模式流失的泥土比例更高,但該2種套種模式流失水土的比例差異不大;土壤侵蝕量分別為對照的1.70倍和2.43倍,油茶幼林套種模式的土壤侵蝕量明顯大于對照。可見,油茶幼林的套種,雖然可在短期內增加林農的收入,但過多的撫育明顯加重了土壤的流失。因此,適當地減少耕作次數,并保持適度的自然植被將有利于減輕土壤侵蝕[21]。
生態栽培對油茶林經濟效益的影響
南方幼齡油茶林套種大豆的種植模式,大豆產量高,品質好,可以收獲大豆900kg/hm2以上,可增加經濟收益9000~12000元/hm2。種大豆還能起到肥地養地的作用,可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提高地力;能有效促進油茶樹生長,增加產量,提高復種指數[20]。油茶林間種花生純收入可增加10591.5元/hm2;間種紅薯純收入可增加10297.5元/hm2。花生和紅薯收獲后,藤葉還可還田做綠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增加潛在的經濟價值[22]。在油茶林內套種魚腥草,魚腥草培育10~12個月后,一般可產45000~90000kg/hm2根莖。根據市場行情,按5元/kg計算,林農可收益22.5~45萬元/hm2。無論從產量、產值來看,還是從投工投勞所得收益來看,在油茶林內套種魚腥草均大有可為[23]。在油茶林內套種金銀花,前3年油茶純林幾乎沒有收入,行間穴狀間作金銀花,前2年平均可收干花180kg/hm2,按一級金銀花干花300元/kg計,套種年平均收益為54000元/hm2;3年后,隨著金銀花盛花期的來臨,經濟效益還會大增,而油茶純林前3年收益為0。間作金銀花采摘、管理每1公頃只需要增加45個勞動力。因此,單位面積內行間穴狀模式套種產生的綜合效益遠遠高于油茶純林效益[24]。
討論
目前,生態栽培越來越被重視,油茶生態栽培在生產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對油茶生態栽培及其模式的研究與推廣也將不斷深入,但還存在一些問題。(1)林農沒有明白生態栽培的真正內涵,因此,要加大生態栽培的宣傳力度,努力提高林農對生態栽培的認識,通過培訓等方式,提高農民的素質,增強農民對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營造發展生態農業的濃厚氛圍,使農民真正地理解生態農業可以促進人類健康、保護環境和增加農民的收入。(2)生態栽培不只是簡單的覆草、生草、間作和套種等模式,這些只是生態栽培的初級模式,中、高級模式要求充分運用生物共生和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從而建立一個投入少、效益高、抗逆性強的油茶林生產體系,促進油茶高效、持續發展。因此,應根據油茶生態特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找出適合油茶的模式,不能簡單套用其它經濟林樹種的經驗模式。此外,油茶生態栽培的系統研究才剛剛起步,研究還不夠深入,如生態栽培對于油茶生長、結果、開花、坐果率、油質、產量、形態是否有影響等方面還待進一步研究,以便為油茶生態栽培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