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4 19:47: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三期末考試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案例敘述:收到一封已畢業學生的來信,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滿足與欣慰。然而展信讀完,我的內心卻久久無法平靜。再閱信的內容,一種內疚自責油然而生。信中那段話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老師,我有件事想跟您說,來到高中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但是我卻偶然間聽說您在班里拿我當典范去教育您現在的學生。您知道嗎?當您向學生告誡這些時,他們更感興趣的不是您所講的目的,而是關于這個故事的真偽,他們對事實真偽的辨析,他們對我的評價卻深深傷害了我的自尊……
來信的是我教過的一個學生,曾經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女孩,但是后來由于各種原因成績一落千丈。中考時名落孫山,自費上了重點高中。在中考成績的日子里,面對極不理想的成績,她終于對自己曾經無知的行為幡然醒悟,帶著我的鼓勵與親人的期盼,她走進了高中校門,我們一直保持聯系,我也欣慰她在高中的表現,我也在不斷地鼓勵她要“乘風破浪,直掛云帆”。
又重新接手一個初三畢業班,面對有些學生不懂學習、不知珍惜、不聽教育的現象,我便自然地想到了她的經歷,于是,我就經常拿她做反面例子,來告誡學生“驕兵必敗”“切勿走入誤區”“遺憾無法彌補”等等。這樣的反面例子究竟能有多少教育效果,我茫然了,我深深地被這位學生的肺腑之言震撼了。在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這種失誤還少嗎?
怎樣去彌補我對這個女孩的傷害,我又該用怎樣的方法去引領教育現在的學生,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終于,在我們初三期末考試前,有一天高中學校串休,我趁此機會召開了一次班會,主題是《我的未來不是夢》,特意邀請了我上一屆畢業班里最優秀的學生,當然也包括她(那個我曾經傷害過的女孩),我特意安排她作了演講式的總結《我在高中等你》,那次班會很成功,當高中的孩子們離開時,在我們深情的擁抱中,我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自豪與信心。
反思: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對待學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可見,教育不是教師的一廂情愿,而是師生間的互動過程。我所經歷的這種教育失誤,如果能喚醒還在失誤的你,那么就讓我們切記:切莫把學生的失誤做典型,把自尊留給學生,也把尊嚴留給自己,讓我們的學生在我們的微笑、誠懇的贊許、欣賞的眼神、真誠的鼓勵中增強自信心。
(作者單位 吉林省蛟河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