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

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

時間:2022-06-20 06:24: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狀元中缺少頂尖人才 “從我們調查的結果看,高考狀元的發展方向主要是學者、中層以上的企業管理者?!辈探淌谡f。

蔡言厚坦言,他們課題組在進行大學評價排行時發現,社會公認的杰出政治家校友榜、院士校友榜、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校友榜、富豪企業家校友榜上的頂尖人才,幾乎無一是當年的“高考狀元”,而這些人高中時的學習成績多在第十名左右。

“高考狀元職業發展低于社會預期,這同樣出乎我們課題組成員的預料。”

蔡言厚介紹,從高考狀元工作的領域來看,選擇在學界工作的狀元最多,約占總數的兩成,可以說學術研究是高考狀元的職業最愛。其次選擇在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約有四成多的狀元選擇國內攻讀研究生、海外留學或移居海外。

報告其他結論同樣引起關注:高考狀元“陰盛陽衰”趨勢日益明顯,理科狀元陣地男性尚能堅守,文科狀元陣地已是女性天下;北大清華是高考狀元就讀“首選”;文理科狀元首選專業多集中于經濟管理、信息、國際關系、法律、生命科學、計算機等熱門專業,而事關國計民生的傳統基礎專業,光顧的狀元寥寥無幾。

什么阻礙高考狀元成才 在蔡言厚的資料夾中有一份略顯泛黃的報紙。這張他搜集于1980年的報紙刊登了美國一項關于超常人創新能力的研究:1921年到1923年間,美國斯坦福大學一位名為I?M?特爾門的心理學教授選擇1528名智商130以上的中小學生,對他們的成長經歷進行長達50年的追蹤,由于歷時久遠,該研究最后由他的學生完成。

結果表明,早年智力水平并不能正確反映今后的工作成就,有成就的人往往并非家長和教師認為的非常聰明的人。

除去智力因素,蔡言厚認為:“阻礙中國高考狀元成才的重要障礙就是對名牌大學、熱門專業的盲目崇拜。”很多高考狀元在選大學時多看牌子,很少關注大學的發展環境。挑專業時,他們往往被“適應市場的需要”和“天價獎學金”所吸引,忽視自身的興趣與特長,更多的是隨大流奔熱門,很少立志長遠,結果很多高考狀元不得不中途轉換專業,不僅浪費了自身的寶貴精力,同時也浪費了教育資源。而畢業后進入其他專業領域,減緩了他們脫穎而出的速度,降低了杰出人才的產出率。

“調查顯示,大多數高考狀元青睞經濟管理專業,但這個專業光學是不行的,還需要一定的實際經驗。目前的應試教育模式,更多引導學生去背東西,關注書本上的東西,而非鼓勵創新,很少強調人際交往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恰恰是職場中所必需的。”

“1999年擴招起至今,隨著高考狀元‘曝光過度’,種種怪現象相伴而生?!辈萄院裰v述,對考生及家長而言,爭當高考狀元已是普遍心態,對大學及中學而言,能否招收到或培養出高考狀元成為衡量辦學質量的重要標志,對商家而言,能否有效利用高考狀元,已成為提升影響力的市場營銷策略,“狀元經濟”的催生毫不意外……

“高考狀元的誕生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是考生的天賦、情商、志向和勤奮,家庭的生活條件、生存環境和教育方式,學校的教育理念、辦學水平,教學方法和考場發揮的完美結合,因此,我認為高考狀元這個概念本身沒有特別的意義?!辈萄院駨娬{。

不以一時成敗論人生 據蔡言厚觀察,許多家長試圖將高考狀元、神童們的成長經歷復制在自己孩子身上。20世紀70年代末,全中國媒體都聚焦在天才少年寧鉑身上,蔡言厚的一位朋友便以此為模板培養自己的兒子,一度剝奪了兒子所有的交友、玩耍時間,甚至在長達十幾年里不讓他看一眼電視。結果,盡管孩子學業成績優異,但性格內向,與人交往存在障礙?!耙粋€孩子能否最終成才,關鍵看他(她)的興趣愛好是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是否有足夠空間發揮自己的潛能?!倍d趣、敬業、持之以恒正是該報告中提及的眾多杰出人才的共同特征。

20世紀90年代,浙江杭州一名小學老師依照教學經驗發現“第十名現象”。他經過10年調查,發現第十名左右的學生有著難以預想的潛能和創造力。這給了蔡言厚極大的理論支持。

“永遠不要去爭第一!”蔡言厚反復向身邊的人強調,當遇到親戚或朋友對成績不好的孩子進行說教時,蔡言厚會不失時機地搬出這套理論。

第2篇

狀元是中國人素有的一個情結,每年高考過后各地都會熱炒高考狀元,今年亦是如此。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使得中國人對于狀元的崇拜到了極致。在當今社會,坐狀元轎、設狀元宴、塑狀元像的事情依然時有發生,雖然社會一片批判之聲,但依然沒有多少人做到對狀元淡然看待。

因此,當中國校友會網了最新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分析認為高考狀元們在職場上表現遠低于預期,大部分狀元的職業成就并不突出后,立即有人對這個結果表示驚嘆,覺得狀元們的成就很不可思議;也有一些人幸災樂禍,說他們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一片“現代傷仲永”的氛圍充斥著人們的視野和思維。

不難理解這是因為常人對狀元的職業預期想當然是出大名、發大財、當大官、成大事。按照這種標準和邏輯,現實的結果當然會讓很多人表示不解和驚愕。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來,狀元們職場表現不佳的結論在某種程度上是更值得欣慰和接受的事情。

眾所周知,在現有的考試、選拔制度下,高考狀元必定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產物,同時也必將是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先享用者,如果他們走向社會后,依然成為最有成就的一群人,可以想象將會是怎樣一種景象?那么我們的高考,這個宣稱是“最公平的制度”恐怕就成了不公平的最大制造者,那些社會最底層的人以及他們的孩子就永遠輸在了起跑線上,永遠沒有機會翻身了。而“高考狀元職業成就不突出”,則恰恰說明當前的社會競爭在一定程度上矯正了這種趨勢,使每個人成功的機會和渠道變多了。

所以說,高考狀元職業成就不突出不應當被過度解讀,試想,如果把鋤草播種作為高考科目的話,那么經驗豐富的老農勢必會成高考狀元,然而老農基本上很難在其他方面或者在職場有所突破。所以說,我們應當理解狀元,沒必要把板子打在狀元身上,該反對的,不是狀元,而是唯分數論。

說白了,這些狀元之所以成為狀元,又之所以職業成就不突出,歸根結底,都是在制度。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高考狀元為了追求高分,往往把精力用于解題、死記硬背。當他們把全部的精力都用于背書和解題時,不免顧此失彼,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必然大受限制。一旦走向社會,其短處就顯現出來了。他們中間的許多人難以成為頂尖人才,便不是偶然的了。因此,狀元是應試教育的成功者,更是應試教育的受害者。

很多人在意高考狀元的人生表現,其實一定程度上折射的是對應試教育的習慣性迷信。雖然如今對應試教育的批評幾乎眾口一詞,但人們從心理上卻對應試教育的成功者抱有特別的成功期許。貶損狀元的成就,其實就是沒有走出狀元崇拜思維的表現,狀元的成就如何,不應該成為教育問題的標靶,更不該成為應試教育的替罪羊。我們一廂情愿地把狀元看成“高分低能”、“應試機器”的代名詞,就有點矯枉過正了。

第3篇

關鍵詞:高考;陰盛陽衰;思考

一、現象分析

隨著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結束至今,一年一度的高考成績又揭曉了,各地區高考狀元也紛紛浮出水面,一時間,高考狀元立刻成為各大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今年重慶文理科狀元雖然全被男生所包攬,但縱觀重慶直轄十多年來的高考狀元的性別比例,文科狀元的男生已經很少有所問鼎,而傳統的只有男生才能獲得的理科狀元的觀念,如今女生的比例已經超過一半。在我國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到98年這21年可統計到的350多名高考狀元中,男狀元約占64%,女狀元約占36%,這組數字看似符合社會常理:男生優于女生。但我們放眼全國看看現在的狀況,據“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2009年5月的《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顯示,1999-2008年的我國各省市高考狀元中,女狀元約占52.36%,男狀元約占47.64%,總體來看,1999-2008年十年間的男女狀元仍“平分天下”。但高考女狀元比例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已經從1999年的34.78%上升至2008年的60.00%,上升近一倍,可以說女性在激烈高考競爭中充分發揮了性別優勢;而男狀元比例則從1999年的65.22%下降至2008年的40%;從2001年到2008年,重慶16個高考“狀元”有13個是女生。最近9年,北京21個“狀元”15個是女生。調查還發現,2009年全國高考狀元中,男性約占47.00%,女性約占53.00%。再來看看2010-2012這三年全國的高考情況:2010可以說競爭激烈的高考狀元性別大戰中,女性優勢依然明顯, 而2011和2012這兩年雖然沒有一個官方數字,但通過搜索引擎在網上一搜,不難發現,女性高考狀元仍多于男性。由此可見,近幾年來高考狀元“陰盛陽衰”態勢嚴重,高考的“陰盛陽衰”現象已不再是稀罕事了,并且高考上線的男女比例更是年年下滑,女生的比例呈上升趨勢,甚至有一年(如2007年)還上升近一倍,這種現象與上世紀90年代初期及以前的狀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高考狀元“陰盛陽衰”文理科女狀元優勢凸顯,男生已被女生“全面超越”,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二、原因分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性別的高考考生成績出現如此重大的變化呢?

許多教育界人士認為,現在,大學擴招了,大學教育由從前的精英教育轉型為現在的大眾教育,而高考為了適應需要,現在題目的難度也相對降低,女生與男生相比較,在數、理、化科目上的劣勢相對縮小,而在語文、英語科目上的優勢則更加明顯,這樣就更加適合那些擅長于死記硬背的女生的胃口。而且女生大多比較細心,考試時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丟分。但是,通過對歷年高考題目難度的分析,如今的高考題目不論是難度、靈活度和實踐性等方面都較以往有所增加。我們認為,造成高考“陰盛陽衰”現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目前的家庭構成大多數以獨生子女為主,在家庭中父母對子女傾注了太多的期望,在平常的教育中可能會在語言上顯得婆婆媽媽,學生長時間在這樣的環境中被家長的這種過分關懷,往往會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十分反感,長期的這種心理最終會導致子女對高考也十分抵觸,在這方面男生比女生的抵觸情緒更加明顯。

第二,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男性的精神忍受力遠遠低于女性,且在平常的課堂學習過程中,男生普遍比女生活潑,大概是通過一些劇烈的運動可以放松緊張的心情吧!在學習時好動也就成為眾多男生的特性,經過長時間的超負荷的學習后,男生就會出現急躁不安、心不在焉的心理現象,如果這種心理現象長時間得不到釋放,往往就會在學習中表現為分數的起伏不定。

第三,基于學習成績不穩定的表現,教師在平時就會把表揚或稱贊較多地給予優秀的學生,尤其是一些聽話的女生,而對“調皮”的男生則往往會用一些過激的言語來刺激、甚至給予一些壓抑和打擊的因素。在平時的思想教育中往往就會較多地以優秀的女生作為正面教材,“搗蛋”的男生就成了反面教材。久而久之造成了男生缺乏個性的模范,轉而紛紛向女生的模范學習。對優秀女生給予肯定,又會讓女生們更加努力學習形成一個優秀的群體。一旦女生形成了優秀群體,在學習上女生們就會相互促進,進而成績將更加優秀。而男生由于總是在指責批評中學習,優秀男生的群體則不能形成,單打獨斗的男生很難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和學習氛圍,最終導致男生在考試中不能勝過女生。

另外,社會影響對男生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在校男生結交社會不良朋友的比例遠遠高于女生,對外界新鮮事物產生的興趣也遠遠高于女生,這可能造成男生對外界新鮮事物的研究會花掉其大量學習時間和心血。例如,近年來網絡的大量普及,游戲的盛行使得學生上網成癮造成的惡性事件往往也是男生參與得多。

三、應對措施

要想改變目前這種狀況,筆者認為, 首先教師應當在學校教育中多一份耐心,更多關注男生的優點和長處,適當注重不同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其次,要把素質教育落在實處,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在學習之余有充分的時間來釋放心中的焦躁心理,適當的了解社會文化,在學習中能夠享受到成長的快樂,讓他們在多年后的回憶中多一些除學習之外的歡樂時光。讓學生的學習真正成為科學文化知識,而不是讓學生光學習科學知識,而不關注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識。

參考文獻:

第4篇

調查稱畢業生最滿意專業是哲學

理學最不受待見

“學什么輕松點?”“哪個學科好就業?”相信這是每一個高中生在填報志愿時,都要頭疼的問題。近日,蘇州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團隊對該校各專業的滿意度進行了調查,結果頗令人意外。在專業滿意度問題上,向來給人以“抽象高深”印象的哲學,逆襲成為畢業生滿意度最高的學科,67.5%的哲學專業畢業生對自己的專業很滿意,更有47.5%的學生對專業“非常滿意”。工學、經濟學分別以52%、50%的滿意度位列二、三名。理學、體育類、歷史學專業則“不幸”成為不滿意度最高的三類專業。

——《現代快報》

娛樂王室的消費效應

當年查爾斯王子結婚時,英國的直播吸引了全球7億觀眾,給當時處于經濟衰退最嚴重階段的英國打了一針強心劑。威廉王子和凱特的婚禮給英國增加了至少20億英鎊的效益。據美國時代雜志估算,英國小王子的誕生將給英國帶來4億美元的收益。

時尚界早已熟知皇室成員的明星效應,“凱特效應”早已是時尚界的寵兒。不過,小王子應會快速取代母親成為新寵。這對目前尚未恢復元氣的英國經濟來說,絕對算得上“重大利好消息”。在經濟陰霾之中,無意間產生的幸福感也許會給平凡的生活增加些激情。

——《人民日報》海外版

高考狀元為何一路向西

日前,中國校友會網的最新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稱,高考狀元在國內完成本科學業后,選擇在國內直接就業或創業的比較少,大多數高考狀元選擇繼續出國留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保守估計全國“狀元”中出國留學比例高達60%。

高分考生出國深造,一些學生放棄中國高考出國留學,越來越高漲的留學熱已成為近些年來普遍也值得深思的現象。這需要我們的高校深刻反思:如果不從整體實力上努力提升,不從教學理念、育人手段上真正加以完善,不逐漸縮小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必將會有更多的青年學子“用腳投票”。

——《人民日報》

明星為什么拿“生命”炒作

現在各路女星為了搏版面真是拼了,就算對明星炒作已經見怪不怪,網友還是忍不住調侃“向用生命在宣傳的星星們致敬”。以前,明星焦慮的是如何保護隱私,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正在為如何讓隱私換取最大化利益絞盡腦汁。微博、微信時代,話題和熱點不停更迭中,明星缺乏安全感和失去分寸的慌張內心已經掩飾不住了。

娛樂產能過剩的時代,一部作品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捧紅、供養一個明星了,沒有話題,最好的結果也是戲紅人不紅。更為殘酷的是,微博時代,話題又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和消亡,在有限的亮相時間段里,不拼命的注定是炮灰。

——《北京青年報》

把高校“點招”當做腐敗來打

2013年,教育部嚴令禁止高?!包c招”,但禁令之下,“點招”不但沒有禁行,反而潛行得更加隱蔽,收費標準也隨之“水漲船高”。某高校的“點招”收費高達100萬元,已經成為教師福利和學校經費的重要來源,而自主招生則成為高?!包c招”的新通道。

所謂“點招”,是指高校對一些分數達到最低控制線但又達不到學校投檔線的考生點名錄取。高招本該“分數面前人人平等”,“點招”卻是裸的“拼爹”和“拼錢”游戲:一些有權者打一個電話、遞一張條子就能讓高校點名錄取某個考生,一些有錢人花幾十萬、上百萬元就能讓孩子“考”上心儀的大學。很顯然,“點招”是對高考公平的羞辱,是對世道人心的傷害。

——《新京報》

觀察

大學畢業可不可以去養豬賣肉

一邊是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一邊是追逐成功的財富夢想,在兩難之中,許多大學畢業生,一出校門即加入了創業者的行列。

幾年前,北大中文系畢業生陸步軒賣豬肉一事曾引起社會關注,現在,又有北京大學畢業生創辦的“壹號土豬”品牌,吸納了500多名大學畢業生。而縱觀近幾年來的大學生創業,很多項目的“層次”都不高,除了賣肉養豬,還有當農民的、擺攤的、送外賣的等等。

有人認為這是人力資源的浪費,也有人認為這宣告了應試教育的破產——高分數、高學歷,并非指向讓人羨慕的就業崗位。大學畢業生如此就業,是高等教育的悲哀,還是開辟了更多發展路徑?是適應社會的需要,還是浪費青春?

今年作為“最難就業年”,大學生該如何就業的話題,成為輿論焦點。

一位網民認為,應試教育的核心是唯分數論,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功利化傾向,導致學生綜合素質、個性特長和自立意識被忽略:“沒有一技之長和專業領域內的不可替代性,大學生在就業壓力較大的社會背景下,只好與普通百姓‘搶飯碗’?!?/p>

畢業于廣東海洋大學經濟學專業的“壹號土豬”員工徐標獻說:“對于大學剛畢業的我們來說,總想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卻發現自己的能力頗為匱乏。不知道想要什么,不知道過去的堅持有多大價值,迷?;蛟S是我們的集體代名詞?!?/p>

專家指出,將學生培養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是一種值得推崇的成才理念,一味地希望做“人上人”,將過高的目標懸在空中,往往會陷入焦慮和迷惘。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熊慶年認為,一些人出于應試教育邏輯和功利主義需求,認為大學畢業生不應該賣豬肉,其實沒有什么不可以,教育是培養人的,應當允許人有不同的發展路徑:“國外名校出來的人也有賣報紙、送牛奶的,不是說高分進名校就一定要高精尖就業?!?/p>

同時,專家也指出,大學畢業生賣豬肉說明,大學時代所學專業與就業需求并不一致。如何培養學生走向社會的競爭力,怎樣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擁有賴以生存的一技之長,這值得高等教育認真反思和研究。

高等教育本質上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判斷能力。上海交通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錢靜峰說:“應用型學科可以強調學以致用,特別是人文、社會科學一類的學科,應該注重廣闊視野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強調學生對自我和社會發展趨勢的把握?!?/p>

——(摘編自《新華視點》)

鮮語錄

“比賽終于結束了。最開心的不是得到了什么牌子什么名次。而是和你并肩站在了最后的領獎臺上,—起接受了來自不同國家孩子們的祝?!?。

——一對高中“學霸情侶”,雙雙獲得今年在俄羅斯舉行的第45屆國際化學奧賽金獎,分別保送至清華北大。“學霸情侶”女主角雅禮中學的孫維維在自己的人人網主頁上寫下這句話。

“或許以后的某一天我會想起這140多天的農民工生活。但我記起的一定不是那4萬元工錢。而是那甩掉的24斤肥肉。”

——白領涂建放棄年薪15萬的工作,去工地當農民工,希望能通過工地這種苦行僧式的生活找到自我。體驗結束后,他說這段經歷代表著告別過去那個頹廢、浮躁的自己。

第5篇

藝考生注意:春節后???/p>

日前,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做好2012年普通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以下簡稱藝術高考)工作的通知”,高校校考應于2012年春節后舉行,3月底前完成。通知稱,對于省級統考或校考中被認定為作弊、提供虛假身份證明材料取得資格的考生,根據有關規定取消其當年藝術類及高考報名和錄取資格,并將考生違規事實記人其高考誠信電子檔案;已被錄取進入高等學校學習的,由相關高等學校取消其學籍。

“最牛高中榜單”引發口水戰

近日,一份“美國馬里蘭大學研究制作的?中國高中50強榜單’(以下稱‘50強榜’)”在網絡上瘋傳。按照排行榜顯示,中國高中前10名分別為:人大附中、清華附中、西北工大附中、東北師大附中、北師大實驗中學、上海中學、華中師大一附中、北京四中、哈爾濱師大附中、北京十一中等學校,

經過媒體渲染后,引發爭議無數,一些地方還因此刮起了一股“攀比風”。不過,最后此事被證實是“幾個人隨便編造的,確實不應該當真”,讓人哭笑不得,   高考生3年降130萬生源少危及部分高校生存

日前,中國教育在線了《2011高招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伴隨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考生源在2008達到歷史最高的1050萬,2009年開始全面下降,最近3年累計下降了130萬,并呈現出持續下降趨勢,這種態勢將延續至2017年到2020年前后。在高考生源持續下降的情況下,部分高校將因生源枯竭面臨嚴峻生存挑戰。

根據已經數據的23個地區最新統計,2011年高招實際錄取比例遠高于原計劃的72.3%,為78.7%。有10多個地區錄取比例超過了85%,多數省市出現未能完成招生計劃的尷尬局面,直接危及高校存亡。

北大901萬獎優秀新生

日前,北京大學2011年新生獎學金評審結果公示結束。在此次公示的79名一等獎學金獲得者中,有20人系廣東、廣西、貴州、福建、甘肅、河北、黑龍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西、內蒙古、寧夏、陜西、浙江、重慶等地的2011年高考狀元,

2008年起,北大實施新的優秀新生獎勵辦法,其中一等獎每人5萬元,二等獎每人2.5萬元,三等獎每人1萬元。新生獎學金實行申請制,凡被北大錄取的全日制本科新生均有資格申請。提名小組會從學生高中平時成績、高考成績、獲獎情況、學生工作情況、社會公益事業參與情況等幾個方面進行初審,

史上最強學校

天津市楊柳青一中教學樓內的照片。這所學校真是把學習運用到了生活中啊。不過,考試過程中學生是不是只要上廁所就算作弊了?

“掃把”老師繼續走紅

繼“板凳老師”走紅網絡之后,“掃把”老師也走紅了網絡,看這位數學老師正在跟學生講解題目,可能由于臂長不夠,而其手頭又沒有教鞭,他因此靈機一動,抄起旁邊的長柄笤帚在屏幕上指點起來。嗨,笤帚柄的長度剛好夠得著屏幕最上方。

高校保安念本科,白天上學晚上守護學校

趙陽陽是個談吐斯文、身高1米9的帥小伙兒,正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讀大三。他和許多大學生一樣,白天待在圖書館里復習功課,每天夜里11點,大學生回到宿舍,趙陽陽就穿上了統一的校衛隊制服,開始了例行的巡邏和檢查,成為一名保安。

報考

港高校2012將繼續擴招內地生

日前,幾所香港院校宣布,由于內地考生報名踴躍,幾所香港高校都增加了在內地招生的名額及獎學金人數,并表示學費暫不上調。據了解,2011年香港地區共有12所高校招收內地生,招生錄取范圍涉及28個省區市,總共錄取新生1400多名,已比上一年擴招20%以上。今年這些大學將繼續在內地招生,且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都宣布繼續增加內地學生錄取人數。

2012年中國戲曲學院首招4劇種本科生

記者從中國戲曲學院獲悉,該校表演系2012年首次招收黃梅戲、梨園戲、粵劇、閩劇等4個專業方向的本科生。2012年,該校多個專業方向繼續執行免學費政策。京劇表演、京劇器樂、昆曲表演、多劇種表演(黃梅戲、梨園戲、粵劇、閩劇、豫劇)等專業方向實行免學費政策。免學費專業方向的招生人數達118人,占明年招生總人數的22.9%。

春季高考幾盡凋零

春季高考是上海構建多元化考試制度,為學生搭建的秋季高考之外的又一條成才通道,迄今已走過11個年頭。但當年與上海共同推出春考的其他省市如內蒙古、安徽、北京,如今已先后退出。

一方面,春考生被稱為“12月的大學生”。從就業來說,學校、人事部門、企業都沒有做好迎接他們的準備。

另一方面,春考原本是為了給秋考落榜生一個機會。在平行志愿實行之前,還存在因為填報志愿不當而落榜的學生:但實行平行志愿后,學生基本上能根據自己的分數讀相應的大學,春考就失去意義了。同時,由于高校失去了熱情,沒有開設好的專業,春考在學生中的聲譽和吸引力都在下降。論權威性,這一考試無法跟6月的秋季高考相比。

在上海,春考招生計劃數也呈現連年下降趨勢,有的高校一直完不成招生計劃,春季高考已被很多學生稱為“雞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昌市| 平遥县| 道孚县| 合川市| 来安县| 金山区| 全州县| 施甸县| 玉屏| 望城县| 德钦县| 崇文区| 永和县| 吴江市| 泰州市| 寿光市| 封开县| 讷河市| 界首市| 玉山县| 庆云县| 鄢陵县| 郸城县| 安陆市| 彭泽县| 泰兴市| 阿克苏市| 万荣县| 广平县| 图木舒克市| 阳春市| 临颍县| 五寨县| 大邑县| 正阳县| 彩票| 锦屏县| 洪雅县| 灵山县| 昭平县| 神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