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計算機專業工作經驗

計算機專業工作經驗

時間:2022-11-12 10:19:3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計算機專業工作經驗,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招生;專業;發展

近幾年,我國的信息行業得到快速的發展,這本該提升計算機專業人才招生數量。但實際上,高校計算機專業報考人數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這對計算機專業發展以及行業領域專業人才的供給不利。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從事高校計算機專業招生工作經驗及本校實際情況,就計算機專業招生現狀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一、計算機專業招生現狀分析

當前,各大高校都設置了計算機系,開設多個課程,包括計算機應用技術、網絡技術、軟件技術、計算機通信技術以及動漫設計與制作等,但是這些專業課程的內容往往比較寬泛且籠統,缺乏特色,各課程的深度不夠,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往往只能掌握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較低。此外,很多家長及學生也逐漸認為當前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大學生必備的技能,大學生也都擁有電腦,通過自己的摸索也能夠掌握一些常用的計算機操作,這樣足以應付未來工作崗位的需求。同時學生進一步對計算機專業前景進行分析,認為計算機專業就業前景并不樂觀,這也導致大學計算機專業招生數量逐年下降。

二、提高計算機專業招生質量及促進專業發展的策略

1.調整專業設置,開辦復合型特色專業根據計算機未來就業崗位的需求,目前市場上單純進行計算機軟件開發及計算機硬件系統設計的企業比較少,大部分的企業依舊只是將計算機作為一種輔的工作工具。為此,高校應針對計算機行業特點,將學校優勢專業、重點專業以及區域支柱性的產業結合,創設計算機技能同行業技能相結合得到復合型專業,以便形成特色的高校計算機教育形式。比如根據實際需求,可以將計算機專業中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軟件技術專業等課程刪除,增加淘寶網頁設計、微信公眾號編輯等新興的設計類專業。2.進行多層次、多方面校企合作對于高校計算機專業而言,需要探索新的校企合作形式,具體可以通過校企共同創建計算機專業班級,有學校負責招生,同時學校與企業共同參與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教材、師資培訓、專業實踐平臺,保證特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就業順利,或者可以在入學前就簽訂就業協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職業適應性顯著提升,進而使學生就業質量也明顯提高。此外,學校還可以聯合企業開展學生畢業實訓工作,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當前正在進行的項目,將其作為實訓內容。同時學生與教師還可以組成項目開發團隊,在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共同完成項目任務,這樣既能夠讓學生獲得實驗工作經驗,還能夠使教師的科研實踐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3.提高教師專業實踐水平在校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在進到工作崗位后也不能立即勝任就業崗位,還需要在企業進行短期培訓。此外,部分教師自身實踐操作經驗的缺乏也使得學生的實踐技能難以滿足實際需求。為此,高校應該為教師專業能力培養創造出有利的條件,鼓勵相關教師需積極進行生產實踐活動,具體可以鼓勵教師兼任企業相關職位;參與社會計算機建設項目與工程;學校安排專業骨干教師到企業進行培訓與學習;采取一定的激勵手段鼓勵教師參與計算機行業認證考試,取得雙師資格等。通過上述實踐及培訓以打造出一批具有較高教學能力的新型教師隊伍。4.科學進行計算機專業招生宣傳鑒于當前很多的大學生及家長對計算機專業了解不足,高校計算機專業應該在招生工作中,對具有特色的專業進行重點宣傳。宣傳內容主要是讓家長了解到計算機的前景、用途,同時讓報考生了解到學校計算機專業特色以及計算機專業畢業后的就業方向、就業前景、工作環境以及薪資待遇等,通過給予學生專業的引導使學生及家長對專業報考作出正確合理的抉擇。

三、結束語

在當前的招生環境下,高校計算機專業要想提高招生效果以及促進計算機專業的良好發展,就需要根據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學校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復合型特色專業,以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計算機教育。同時通過校企合作、教師專業實踐指導、專業招生宣傳等使計算機專業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穩定專業生源,進一步公共及推進高校計算機專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鐵峰,趙智超.關于計算機類專業大類招生改革中專業分流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14):210-211.

第2篇

人才市場調研能夠更好地把握市場就業需求的動向,能夠更好地為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提供參考依據。對于計算機人才而言,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各高職院校更加需要借助人才市場調研,為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計、培養模式等多方面的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以此幫助學校提高計算機人才的綜合素質,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為此,本文對計算機人才需求量較大的城市進行調研,涉及調研單位和企業包括軟件開發公司、傳統制造業企業、服務類企業等,以此,提高計算機人才市場調研的廣泛性、代表性和合理性,為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提供科學的依據。

(一)計算機專業學生能力分析。通過對調查企業管理人員反饋意見的整理,計算機相關管理技術人員認為市場對于計算機專業人員的需求量非常大,同時計算機人才市場對于人才在計算機專業方面的層次結構、就業意向、綜合能力和素養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在就業市場需求大、人才素質要求高與各類計算機人才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之間產生了一定的矛盾。換言之,計算機專業人才就業存在的諸多突出問題,是由于就業市場對于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與高職院校培養模式的缺陷造成的,導致人才市場的供需結構不合理。通過對計算機人才市場的調研,我們發現,計算機專業大學生需要學習文化知識、技術技能以及專業知識等。在就業市場的客觀要求下,突出呈現出部分大學生文化基礎知識不扎實,忽視對于文化知識的掌握,技術技能同工作實際需求相脫節,部分教師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理論與實際相互脫節的現象。最終導致學生對文化知識與技術基礎知識的忽視,造成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能力不足,不能迅速融入到實際工作中。此外,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基本能夠滿足工作中所需要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在網絡、編程以及多媒體等方面的技能表現出應有的能力,能夠滿足公司對于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但對于公司而言,公司仍然需要對剛剛步入工作的大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和知識的強化培養,絕大部分學生在步入工作過程中,都是擔任基本的公司任務,無法獨立參與或者承擔一個具體項目,日常工作中從事重復性簡單工作,導致企業人才資源的浪費和學生創新能力的短缺。并且,大學生在工作過程中溝通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方面相對匱乏。軟件編程、網頁制作、網絡維護、技術支持等方面的工作崗位是計算機專業學生主要從事的工作,但在同客戶和上下級溝通過程中,大學生表現出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的匱乏,這些能力給職場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也是畢業生必須從自身出發努力克服的缺點。

(二)學生課程體系。本次計算機人才市場調研的主要領域和企業集中在軟件公司、網絡公司、網絡安裝與維護公司、物聯網公司。而這些公司對于計算機專業的課程體系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軟件公司。對于軟件公司而言,現在大學計算機課程中開設的C、C++、JAVA、SQLSERVER、JSP等專業課程對于實際工作而言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也是軟件工作需要的專業技能。但是學生在學校學到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需求脫節,導致理論脫離實踐,需要學生在畢業前到企業進行實習,以此幫助其在步入工作時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為此,高校在開設編程方法、編程理念等專業課程和授課過程中,應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2.網絡公司。通過網絡公司的反映,我們發現網絡公司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網絡新技術、新理念層出不窮,公司變革加劇。然而,學校在授課過程中,教程改革和授課創新速度滯后,致使學生在步入工作過程中不能夠很好地應對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方法,為此,為適應網絡公司的發展,高校在授課過程中,應結合市場和社會發展方向,提高學生對于新技術的接觸和了解,在高校計算機專業引入最新的技術和知識,提高學生適應社會變化和市場需求的能力。3.網絡安裝與物聯網公司。目前,高校針對網絡安裝公司和物聯網公司開設的課程大多數是應用型的,如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網絡設備安裝與調試、網絡管理與維護、網絡綜合布線等等。這些課程原理性內容較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對專業知識具有扎實的基礎。但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欠缺動手能力。同時企業需要兼具計算機編程、網絡軟件設計與閱讀等能力,換言之,復合型計算機專業人才更加受到企業的青睞。

二、高校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措施

為應對我國信息化建設浪潮的來襲,同時提高我國信息化技術的綜合競爭力,高校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國家信息化建設需要,培養市場需求和認可的計算機專業人才。為此,本文結合市場調研發現的問題和就業現狀,對高校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工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開設心理分析課。心理分析課程的開設幫助剛步入大學的學生更好地認識到學歷、知識與興趣等多方面因素對于未來個人擇業和成才的影響。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學歷再高,若無工作經驗和實踐能力,也只是空中樓閣。一方面心理分析課程的開設幫助學生培養自我分析、自主閱讀、個性養成、藝術素養的培養等,提高學生了解自我、認識社會、思考人生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養,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

(二)創新計算機專業課程。以市場為導向,緊跟計算機技術發展方向和信息化技術變革,在學校開設有針對性的計算機專業課程,除必需的軟件、網絡課程以外,還需要在不同計算機方向進行交叉學習,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綜合技能。邀請企業、產業等領軍人物到高校開展講座,提高學生對工作的認識。同時積極開設部分管理課程,為未來學生獨立負責項目提前做好管理知識的儲備。

(三)培養學生的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科技文檔、演講文稿的編寫,在寫作課程中,引導學生注意寫作能力、修辭技巧、專業術語等的使用和表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公眾演講活動中,構建學習小組,共同完成課程設計、編程、網絡管理等小課程,以此提高學生的溝通與寫作能力。

三、結語

第3篇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TP3-4

1 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的現狀

1.1 教學目標不符合實際需求

高職院校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培訓學生的工作能力,然而卻有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照搬本科院校、專科院校的教學目標。這部分高職院校在計算機專業教學時重視講解計算機理論知識,忽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導致大部分學生直至畢業也不知道怎樣配置電腦硬件,怎樣解決電腦中的軟件問題,更不知道如何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軟件開發當中。這樣照本宣科式的教學使得畢業生在應聘時綜合能力達不到企業要求,致使畢業生面臨一次次的失敗。

1.2 教學內容較為陳舊

有許多高職院校由于經費較為緊張,學校的計算機設備硬件過時,為了使教學內容與學校的硬件相聯系,所選用的教材也比較陳舊。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計算機的知識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新進的計算機知識與以前的計算機知識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多,更有了許多適合現代社會的新內容。因此,高職院校所選擇的教學內容會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與實際需求不符,無法順利完成企業所給的工作內容。

1.3 教學模式不合理

高職院校的學生一般在中學的成績不太理想,英語基礎和數學基礎相對于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要差許多,可能不符合計算機專業對數學和英語的要求。然而有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不重視英語、數學等基礎學科的教學,甚至是摒棄對基礎學科的持續培養,致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時無法正確認識所學知識的含義,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計算機與其他學科不同,計算機知識的具體應用應該與計算機聯系在一起,而不是照著課本死記硬背,編寫程序時更要多用計算機編程軟件練習,如果不使用計算機編寫代碼,有錯誤時就無法深刻認識到哪里出現了錯誤。除此之外,大部分高職學校對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考核僅限于卷面考核,甚至編程題也只是在卷面上筆書,使學生無法將知識與應用聯系起來。

1.4 教師缺乏企業實踐

學生要學習到與工作相關的內容,加強自己所學知識應用到工作的能力,首先就要求教師具備這樣的能力。然而,有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師是在畢業之后直接任教的,并沒有在企業從事計算機相關工作的經驗,不能根據社會需求改善自己的教學內容,自然也無法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學生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工作當中,更無法傳授工作經驗給學生。還有許多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在大學期間甚至并不是學習計算機專業的,本身所具備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就有限,并且也沒有在就職期間進行深化學習,能傳授給學生工作的相關知識就更少了。

2 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研究的具體內容

2.1 以企業需求為前提制定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培養計算機專業學生時,要根據目前計算機的工作類型培養學生,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具備一定工作所需的技能,能將所學知識與工作相聯系。目前計算機相關職位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硬件類,學習計算機硬件的學生應具備計算機的配置及組裝、計算機的維修與升級以及計算機與計算機周邊產品正確連接的能力;第二類,軟件類,學習計算機軟件的學生應具備軟件開發、系統及網絡維護的能力;第三類,計算機銷售及服務類,畢業后從事計算機銷售及服務的學生要具備熟悉每一個計算機硬件、能為計算機配置適合的系統及軟件以及簡單的計算機維修的能力。而高職院校在計算機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就業方向以及該方向職位的需求為學生制定相關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畢業后更容易與工作接軌,提高學生在計算機相關職業的就業率。

2.2 根據企業需求選擇教材

高職院校要時刻銘記自己的教學目標,要將企業需求放在第一位,根據企業需求選擇更適合工作性質的應用型的教材,放棄原先過多的更適合本科院校的理論型教材。使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也時刻為工作做準備,應聘時更對招聘者的胃口,就業時也更輕松更易上手。除此之外,還可以邀請有著豐富的計算機工作經驗的教師和工作者編寫更適合實際需要的教材,保證學生學到的是最新最專業最適合工作性質的知識,進一步的保障了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就業率。

2.3 注重培養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

隨著企業中計算機相關職位的增多,企業對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也逐漸增高。由此可見,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應該接受更多的針對實際操作能力的培訓。對于高職院校培養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第一,授課時應采用“人機交互”的模式,計算機專業的課堂應主要設置在計算機室,讓教師的主電腦與學生的電腦進行互動,使學生在聽教師講解知識點的時候可以看到教師的詳細操作,也有利于學生可以隨時進行上機實踐,學期考核時也可以采取上機考試的方式,以此來督促學生提升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第二,多為學生提供企業實習的機會,很多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在學校學習幾年都不知道自己畢業后的工作內容是什么,導致學生在校學習時沒有方向感,如果學校能與企業協商,給學生提供暑期企業實習的機會,并鼓勵甚至強制性要求學生進行暑期企業實習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參加過暑期企業實習的學生更能明白自己的欠缺點與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實習后就會更有目標的學習。

2.4 針對教師進行在職培訓

前文已經講過許多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師不具備教授學生工作相關知識的能力,致使學生無法學習到有利于今后就業的知識。那么,針對這一問題,高職院校應該提供針對教師的相關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讓教師更加深入的了解企業需求,根據企業需求進行教學。

3 結束語

電子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要求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的不斷改革與創新,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應以企業需求為前提進行適合當代社會的教學改革,為計算機專業學生今后的就業打好基礎,也為目前缺口較大的計算機相關職位提供優秀的應用型人才,進一步促進我國電子信息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勝女.論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J].科技信息,2011(02):214.

[2]胡洋,蘇琳,李偉群.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芻議--以計算機專業為例[J].湖南社會科學,2014(Z2):78-80.

第4篇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實訓課程;實踐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6-0000-01

Training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Computer Teaching

Ning Hanlin

(Hunan Anhua Vocational School,Anhua413500,China)

Abstract:I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environment,both with a solid found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But also has a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Able to adapt to the actual working environment of the graduates more likely to find the ideal work units and jobs,hands-on ability,adaptability to the practical work,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needs of high-quality practical teaching support.

Keywords:Computer education;Training courses;Practice

實訓教學體系在組成計算機專業知識體系的課程中,有多門課程除理論教學外,還有相應的實訓教學。實訓教學是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訓教學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承,對于學生深入理解理論課程的內容。提高動手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于提高學牛對實際工作的適應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也十分重要。

一、實訓教學的作用與概念

實訓教學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所謂高質量的教學,就是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并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機專業中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需要經過實訓過程才能真正理解,如操作系統的基本原理、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原理、編譯系統的基本原理等。如果只是聽教師的講解和看書,沒有相應的實訓環節,是很難真正理解的。冉如高級語言程序設汁、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等課程.如果不實際編寫、分析一定量的程序,也是很難提高程序設計能力、算法設計能力和系統開發能力的。實訓教學對于培養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科學的教學指導思想應該是,堅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協調發展,更加注重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訓能力和創新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為一個高素質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畢業生.實訓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這種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更多的是通過科學的實訓教學體系來完成的。

二、計算機實訓教學的內涵

無論從學科、從人才培養還是從社會的人才需求分類來說,計算學科是一個以技術為主的學科,技術在相應專業的教育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另一方面,當我們把教學的目標從“教了什么”轉向“學生會做什么”的時候,在學生的教育中安排和實施實訓教學就顯得更為重要。在理性層面上的實訓才能排除低層次、簡單重復的實訓,這也是現代創新的基點。所以,理論可以使自己“站到巨人的肩膀上”,而通過理論指導下的實訓就是要用智慧的腦,練就一雙靈巧的手,去開創一個新世界。所以,我們強調的是理論指導下的實訓。要實現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訓,就要強化理論與實訓相結合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有益于培養學生對科學技術的真正興趣,才有可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不斷體驗創新的樂趣,體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仔細體味,還是要落實到“實訓”二字上。從對學生教育的有效性來看,也是如此。因為“聽過的會忘記,看過的會記得,做過的才能理解”,理解了才能更好地應用,才能有更多的創新。課程教學中,強調理論教學和實訓的緊密結合。

三、實訓教學模式的構成

專門技術與職業能力的培養,必須要有環境。實訓教學環境由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兩部分構成。校內實訓基地可由職業基礎實訓基地、專門技術實訓基地和校內實習基地組成。

學生在學校通過課堂學到的內容有很多是停留在書本上,通過校內的實訓教學基地得到了動手能力的訓練,掌握了一定的實訓技能。除此之外,社會實訓教學是提高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畢業后要走上社會,到社會上工作與在學校的情形是有差別的,學生在畢業后適應工作環境要有一個過程,往往不能馬上承擔工作,需要工作單位培養一段時間,這就是為什么許多用人單位不愿意用應屆畢業生,愿意招收有實訓經驗的大學生的原因。高校畢業生的培養目標之一就在于動手能力比較強,畢業后能馬上適應工作單位的需要,而要達到這一目標,校外的實訓教學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之一。對于這一點,學生自己也有清醒的認識,因此他們對社會實訓的要求也非常迫切,積極性非常高,很多同學要求盡早接觸社會,盡早到工作單位去實習。通過實增強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增加了工作經驗。

教育機構,既要重視和加強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又要重視和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校內實訓基地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專業崗位群基本技術技能的模擬實操培訓。校外培訓基地則是讓學生直接參加生產和實際工作,進行現場培訓。校內、外實訓基地相輔相成,緊密結合,以全面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加強和企業的合作,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教學基地,是實訓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特色。實習不是臨時,是教學計劃的一部分,是一種持續性教學活動。如果沒有穩定的實訓教學基地,學生進行分散實習,實習時間、教學目標都無法得到保障,因此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教學基地,是學生社會實訓的必要條件,是完成教學計劃的有力保障。建立校外實訓教學基地可以和校內實訓教室相結合,彌補校內實訓設備和場所的不足,可以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工作氛圍和實際的需要,通過實際的鍛煉,在實訓中增長了能力和才干。建立校外實訓教學基地對學生的就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實習,學生增加了實際工作經驗,企業考察了學生,學生了解了企業,很容易進行雙向選擇,由此也促進了學生的就業工作。

四、結束語

從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來講.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比較扎實的掌握汁算機基本理淪、基本知識及先進的軟硬件開發環境的基礎上.要具備較強的程序沒計能力、較強的系統(包括軟件系統和軟硬件結合系統)開發及維護能力、較強的網絡組建及維護能力.了解汁算機領域的發展趨勢。計算機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一定要重視實踐知識的學習,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融合,注重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胡云端,熊春秀.計算機實訓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0,4

第5篇

針對以上現象,為了更好的了解企業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方向,我們從2012年4月份到10月份期間,采用問卷調查和走訪方法深入企業,對石家莊高新區的近60家相關企業的企業進行了調查。并進一步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以便為提高本專業的辦學水平提供依據。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當前高職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

(一)“競爭大 工資低 形勢嚴峻”

大部分的高校都開設了計算機類專業,該類專業畢業生總體數量大。面對蜂擁而至的求職者,用人單位普遍提高了門濫和降低了工資。根據調研統計,部分企業過分強調高學歷和工作經驗等,這對高職畢業生來說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門濫。已經參加工作的畢業生工資偏低,比如從事網站方向的,工資水平大部分在1500-2000之間,軟件編程的畢業生工資相對較高在3000元以上。

(二)“需求大 發展主趨勢 前景仍然樂觀”

我國的IT行業發展比較滯后,造成短期內計算機類專業相對就業難的大氣候。但是IT人才供不應求仍是世界范圍的現象,隨著中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合作的加強,全球新一輪的產業正在推動我國向著IT強國的轉變。據測算我國發展信息產業每年至少需要100萬人以上,因此IT行業是朝陽專業,在未來有很大的發展前景,計算機學生要找準方向,積極應對。

二、影響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幾個因素

一方面是用人單位的高薪誠聘,人才缺口很大,一方面是高職計算機專業求職者的就業難。計算機專業人才是短缺還是過剩?經過調研認為原因在于: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脫節;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水平不夠高,就業觀念陳舊等。

(一)動手實踐能力普遍差

大多數學生都忙于應付考試、考級、考證上,實踐環節不夠。根據調研結果,大部分企業反映很多學生只會基本的操作,不能把知識靈活用于實踐中。很多企業必須對畢業生進行崗前培訓才能上崗,這就造成部分企業不喜歡招收畢業生,而是偏重有經驗的從業人員。企業希望應聘的學生具有熟練的應用技能,希望學生有研發思路,因此動手實踐能力差是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就業的最大障礙。

(二)市場需求與校園教育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脫節

經過調研,企業和畢業生普遍反映高校的課程設置和知識體系跟不上IT行業的發展要求。畢業生從業后發現需要面對新的技術新的應用,都是大學沒有接觸到的,壓力很大。現在為數不少的高校教材更新慢,新知識、新技術很難快速進入課堂。同樣,高校里為數不少的計算機老師多年來工作僅限于課堂教學,沒有更多的實戰經驗, 由此師資不能及時更新知識結構, 跟緊計算機科學前沿的發展。這也是影響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就業的一大障礙。

(三)畢業生就業觀念和就業難的關系

部分畢業生的就業觀念陳舊,期望值過高,不是先就業,后擇業,而是互相攀比、講條件,從而出現就業難。不少學生幻想一步到位,求職定位不當。不少學生幻想高工資高待遇,而不考慮能不能勝任的問題。

三、提高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相應對策

針對以上情況,現從高校和學生自身兩個方面來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學院方面

1.以市場為導向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同時重視實踐,鼓勵創新,建立專業核心技能培養為目標的多種形式的實踐實習教學與培訓基地。

緊跟社會發展步伐,高校要樹立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觀和發展觀,進一步加大學科課程的改造力度。一方面更多的引進外聘老師和本校老師要進行培訓,及時向學生傳播最新知識,有選擇地增設些新課程。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在校內參與到課題或項目研發中來,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2.以產學研合作為龍頭,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培養。

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聘用雙師型教師、共建實驗室等,打造富有實踐經驗和技術開發能力的師資隊伍,用教學和科研兩種手段使學生在“真刀實槍”的訓練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學生到產學研合作單位頂崗實習,鍛煉技能。

3.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適時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克服人才市場需求與校園教育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脫節問題。

4.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幫助大學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觀念,指導學生做好學業和職業生涯設計。

(二)個人方面

1.審時度勢,及時調整就業期望值。高職畢業生當下要調整就業思路,樹立“先就業求生存,后擇業謀發展”的思想,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就業,不要幻想一步到位。高職畢業生要學會低姿態求職擇業,只有轉變了自己的就業觀念,才能真正應對就業難的局面。同時,將要畢業的學生還要積極主動和畢業班的同學或已經畢業的師兄們接觸聯系,學習借鑒他們在就業方面最直接,最有參考價值的經驗,避免走求職上的彎路。

2.突出優勢,找準就業切入點。高職畢業生應沉下心來,認真仔細地分析自身的優、劣勢何在,客觀地評價自己。要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和自身具備的能力,去定位工作崗位,找準就業切入點。

3.做好規劃,苦練內功。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既注重專業知識、專業技術、英語,計算機等硬能力的打造,更注重人際交往、溝通協調、勤奮敬業、吃苦耐勞等軟能力的培養鍛煉,勤于思考,精于實踐,苦練內功。

第6篇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計算機類專業大量學生畢業進入社會,當前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存在的許多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大量學生畢業進入社會,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如何進一步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是學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運用現代社會調查方法,對吉林師范大學計算機專業人才需要進行了調查,并加以分析,對師范院校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方案進行研究,為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1、計算機專業就業調查與分析

本次調查方法是傳統問卷調查、網絡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共收回傳統問卷100份、網絡問卷400份,調查對象是我校計算機學院專業學生實習及就業單位、人才服務中心及屆畢業生,用人單位主要包括本省及其他省市與我校有用人歷史的中小學校、中小企業等。調查表主要有基本信息和計算機專項職業能力調查(見表1)兩部分組成。調查中發現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市場需求量大,但中小學計算機教師需求量減少。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應用的普及,計算機軟件的大量使用,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迅猛發展,急需大量專業的編程人員及項目負責人或相關工程師等專業人才。另外,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計算機網絡應用人才和網絡安全人才顯得非常缺乏。從人才需求調查表的結果看,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需求非常旺盛,優秀畢業生供不應求。而以往需求較大的中小學計算機教師崗位逐年減少,教師崗位已不能作為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唯一出口。

(2)地區需求差異明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對從事研究型工作的專門人才和從事工程型工作的專門人才有一定需求,他們將主要從事計算機基礎

理論、新一代計算機及其軟件核心技術與產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從事計算機軟硬件產品的工程性開發和實現工作,而在中小城市,則大量需求從事應用工作的專門人才,他們主要從事企業與政府信息系統的建設、管理、運行、維護的技術工作,以及在計算機與軟件企業中從事系統集成等技術工作。

(3)企業招聘時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要求。①要求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希望在短時間內具備上崗能力。多數人力資源主管和項目主管在招聘員工時會看重應聘者的實踐經驗。不少企業會參看畢業生是否參加過項目或實習以及是否擔任過學生干部等條件。大多數企業希望員工盡早具備上崗能力,希望降低再培養成本。在對新員工培訓方面的調查中,愿意提供一個月以內培訓時間的74。52%,愿意提供三個月以內培訓時間的占25。48%,愿意提供三個月以上培訓時間占o%。②具備多種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具備多種技能的計算機專業復合型人才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如在計算機軟件開發能力基礎上,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計算機網絡維護、信息系統管理、產品推廣、客戶關系管理等方面也能勝任。據調查,單位要求人才具備綜合知識和技能的占84。23%。而不要求的僅占15。77%。這反映了現代企業在人才運用上,更加強調使用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③要求專業畢業生具有與從事職業相關的資格認證。企業對ri認證的認可程度分別是國家計算機等級認證、計算機軟件資格與水平考試(軟件設計師和網絡工程師)、全國信息化工程師和勞動部的職業資格認證。④要求具有突出的技能和實際應用能力。調查顯示,企業中的負責人對本科生具備的專業技能要求是:編程能力、數據結構知識和算法知識,此外依次需要具備數據庫知識、軟件工程知識和操作系統知識。

(4)對專業學生專項能力的要求。在專業學生專項能力調杳中,排名靠前的依次為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計算機編程與軟件開發能力、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此外外語能力、信息系統管理、網絡管理、數據庫管理與維護等次之。

2、對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方案的研究

通過以上社會調查分析,發現沿用過去專業培養模式很難適應社會對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須要對目前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培養模式及內容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及畢業生就業需要。

(1)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原則。計算機專業培養上,必須與行業接軌,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原則。在充分認識和調查社會和行業需求的基礎上,運用課程理論和教學資源進行課程內容、課程結構等方面的總體設計。

(2)確定多元化人才培養目標模式。重點在于研究如何使培養目標多元化,從而滿足學生的專業學習需要和企業用人需要,進而形成大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模式。在充分考慮服務區域和現有教學資源的情況下,制定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不同學生采用分專業方向的教學,真正落實多元化的專業培養目標。針對不同出口的學生,采取不同培養方案。如在大四增加選修課的比重,對希望考取研究生的同學,增加理論知識講解的選修課。對

希望就業的同學,增加實踐課程的選修課,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技術人才。從適應就業需求的角度,社會要求計算機專業人才應具備多種技能,應有針對性地設置相關課程培養學生多方面技能。

第7篇

就高職計算機專業的建設而言,它不能僅僅是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的翻版、縮減或簡易化,而應具有自身的課程體系和教學特色。就目前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開設的現狀,我們不得不面對并反思的現象有:學生為什么不愿意學?學生學習效果為什么很差?教師為什么厭教?學生為什么不被企業認可?經過長時間的探索,我們認為要構建出適應就業需求的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必須解決好三點:一是定位問題,二是模式問題,三是環境問題。

1高職計算機專業辦學的定位和思考

首先,由于辦學定位上的差別,高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學自然不同于傳統的大學本科計算機專業的教學。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應以培養生產或服務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為宗旨,專門性、實踐性應當是其課程設置的基本定位,應以工作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為主線來設計課程教學體系。因此,在知識、能力、素質三大結構方面,要打破工程學基礎觀。

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應有自己特有的理論、模式和課程教學特色。主要體現在:1)如何全面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2)如何落實“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指導思想;3)如何推廣“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訂單培養”人才培養模式;4)如何實施“學歷文憑”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雙證書制度;5)如何從國情出發借鑒國外經驗,創新課程模式,改造課程結構;6)如何改變傳統的學科型教材,開發編寫具有鮮明職教特色的創新教材體系及其配套的數字化教學資源;7)如何根據職業教育特點,實行學分制、選修制等彈性學習制度,等等。

(1)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應以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正確處理好專業與職業的關系、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的關系、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關系,要讓學生獲得更加寬廣的職業生涯發展空間,并為學生的終身職業生涯發展做好準備。高職計算機專業的成功不在于多少學生考上了大學,或成為研究生、博士,而在于培養了多少技術專家、企業家。不要過分在乎一時的成敗得失,要從終身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來看待目前的得失。

(2)以培養學生工作能力為核心目標,知識的掌握應服務于能力的建構。所謂工作能力,應當是一種對職業世界的理解和認同,對職業任務的認識和把握,對職業活動的控制與操作能力。以工作能力為核心的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要求:課程體系設置必須與崗位群的工作任務相匹配,以典型應用技術為主線(打破按學科邊界設置課程的傳統技術路徑);整個課程體系應以項目課程為主體,按照從實踐到理論的順序編排課程,圍繞職業能力的形成組織課程內容,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來整合相應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實現課程理論與工作實踐的統一,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逐步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3)以典型產品的生產或服務等項目實踐活動為載體設計技能教學環節。就高職計算機專業而言,項目實踐可理解為一個企業網站的設計與制作,一個計算機硬件或軟件故障的排除,一套網絡設備售前或售后技術支持服務的提供等。要選取體現行業、崗位特點,具有先進性、典型性、可行性,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學規律的典型產品(服務)組織教學活動。使工作任務典型化、具體化,以豐富學生的直觀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的重心是要突出工作實踐(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僅僅對理論知識的深淺進行調整是不夠的,而是必須對原有課程進行結構性改革,改變學歷教育為主時靈活性、適應性不夠的問題,必須用工作任務來引領理論,使理論從屬于實踐。

2 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與創新

我院自2000年開辦計算機高職專業以來,現在形成了三年制、五年制并存,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電子商務等多個專業并舉的辦學格局。根據近六年對市場需求的探索,以培養生產或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性人才為宗旨,我們提出了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方案:結合社會上各種品牌職業培訓的成功經驗,對計算機專業課程結構進行全新的設計,以提高應用技能和職業素質為目標,以全面貼近企業需要、打造專業實用技術人才為特色,實現院校的課程教育體系與企業崗位業務實踐的最佳結合。

(1)改革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開發模式。以市場計算機職業人才需求調查為基本依據,倡導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培訓理念,建立多樣性、靈活性與選擇性相統一的教學機制。通過綜合和具體的職業技術實踐活動,以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基點,幫助學生積累工作經驗。為此,我院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主要參照職教專家提出的職教課程開發模式來進行(如圖1所示)。

圖1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開發模式

圖2 傳統職業教育課程的基本結構

圖3 專業技能訓練體系構建的基本模式

(2)重新定位與設置普通文化課。現有的高職計算機課程體系主要包括普通文體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大部分(如圖2所示)。對于普通文化課程的設置關鍵是應解決要不要相當于專科水平的問題。經過實踐,我們的回答是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普通文化課程,對高職層次的學生來說,我們認為應有一個基本底線,但必須根據計算機專業不同的培養目標,強化課程的功能作用,部分課程可列為選修。

(3)以項目課程的形式開設專業技能和專業方向課程。將以理論的系統性為目標的學科課程改革為以實踐的系統性為目標的技術學科(活動)課程――項目課程。項目課程是一種以通過對工作體系的系統化分析所獲得的工作項目為單位設置課程,并組織課程內容的全新職業教育課程模式。項目課程的基本理念有五個層次:1)能力觀:以培養學生能完成實際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為目標;2)聯系觀:任務與知識的聯系也是重要課程內容;3)綜合觀:強調知識與知識、知識與任務、任務與任務之間的復雜、整體聯系;4)結構觀:課程結構與工作結構相匹配;5)結果觀:項目完成要讓學生獲得一個具有實際價值的“產品”。項目課程不同于模塊課程,模塊是技能單元,項目應具有綜合性、完整性、相對獨立性。

現有課程體系的本質問題是學科課程,其組織結構一般分為四個部分:提出概念、原理舉例說明實驗、實訓求證習題加深。而項目課程的組織結構更加有助于工作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任務的提出完成該任務所需的理論知識完成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獨立或分組完成任務又一新任務的提出。現有課程體系是在“實踐是理論的延伸和應用”這個觀念的指導下,把實踐僅僅看作理論線性演繹的結果,把實踐看作理論的附屬品。正確的關系應當是理論服務于實踐,打破學科系統,以工作項目或任務來形成技能訓練體系(如圖3所示)。

3 高職計算機課程體系改革的環境和條件

高職計算機課程體系改革的成功與否,還依賴于社會、政策、師資、學生、場地設備等環境和條件的成熟度。

(1)社會環境是基礎。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種國有、私有企業和經濟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制造業全球第一,各類職業人才就業的市場機制正逐步形成,這些都為構建適應就業需求的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2)政策環境是平臺。三次全國職教工作會議和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相關文件的出臺,說明我國職業教育宏觀指導的政策環境已形成。高職學院學制、課程、教材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已把用人單位滿意不滿意,學生滿意不滿意,學生家長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質量的最終標準。

(3)“雙師”師資是關鍵。課程是方案,教學是實施。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的實現效度將主要依賴于“雙師”師資的多少和水平。高職學院現有計算機教師大部分來源于普通高校,以學科理論為主的教師必須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盡可能把學校、教室搬至企業、車間,盡可能按企業標準、生產技術文件來組織教學資料,盡可能把信號授課改為企業觀摩與實踐。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必須突出貼近學生、貼近崗位、貼近就業環境,縮短學生適應企業崗位的周期。同時老師應當教“課程”,而不是教“教材”,教師需要由過去的“講授者”轉變為“指導者”,讓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開展自主探究、操作、討論等活動。

(4)以學生為本是前提。高職教育的生源主要特點是:1)從高考成績來看,他們是普通教育失敗者(成績優秀的上了本科大學),存在著一定的逆反的心理;2)從社會階層來看,他們以勞動人民的子女為主體,上學就業是其第一需求。因此,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一些缺陷,學科型課程作為計算機專業課程主體、偏深偏難,學生對理論課程學習困難,無自信心;另一方面課程內容與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偏離,與就業崗位偏離,課程設置嚴重脫離企業需求,于是學而無用,學而無趣。職業教育,堅持學生為本才能真正滿足客觀現實的要求。

第8篇

關鍵詞:精英教育;獨立學院;軟件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01-0137-03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Teaching Mode for Independent Software institute

ZHANG Yi, HAN Di

(Software Dept., Guangzhou University,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990, China)

Abstract: Software of the employment problem fac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but the institutions of software personnel requirements is Strictly. how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oftware profession employment and became independent of cs an important subject. i was in college for many years of software professionals to develop a model of work for the setting up independent software professionals are starting to produce results.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author's some comments on: how to train students to make them join enterprises and social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elite education; independent software institute; software major

獨立學院靠什么生存?悠久的歷史?文化的沉淀?還是學生的質量?

作為一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產物,獨立學院建校時間不長,又不能照搬照抄母體學校的教材和教學文件,學生與一類二類的院校又有差距。而且獨立學院培養的畢業生在就業時必然面對高職高專學校和IT職業培養機構培養的技能型人才和研究教學型的二本高校培養的應用型人才的競爭。綜上所述,在制定獨立院校特別作為一個熱門的軟件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時候需要從實情出發,制定適合獨立院校軟件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

國內幾乎所有高校都開設了計算機專業,但是由于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很多院校計算機專業開設的課程比其他工科類課程的區別并不大,目前,部分計算機專業必修課中含有大學物理、大學語文、機械制圖等課程。當然這些課程并不是不重要,但是面對著數十萬的求職的學生無處棲身,作為一個教育者是否應該將人才培養定位在社會需要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人才呢?雖然這有點類似于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但是總比無醫可診要好。

因此,獨立學院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期望找到滿意的工作,除了掌握必備的專業理論知識、具備良好的學習、實踐和創新等能力外,還必須熟練掌握符合市場需要的專業職業技能。所以獨立學院應以市場為導向,注重發揮高校學科專業優勢,結合區域和地方的社會、經濟、文化需要,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主要任務。

1 社會對計算機需求的矛盾

黨的十六大指出我國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并且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從目前市場來看,“智聯招聘”以2010年來看,企業對軟件人才的需要,3月份21211個,4月份22118個,5月份25300個,6月份29800個。如圖1所示。

從2010年上半的企業招聘來看:軟件工程師、軟件測試工程師、網絡工程師、移動嵌入式工程師需求非常大。根據調查2011年企事業單位至少需要25萬軟件人才的缺口。既然需求怎么大,為什么每年任然有數十萬的學生難以找到工作、考研隊伍龐大、四千多人報考同一個公務員職位?

關鍵矛盾在于:一、企業需要有工作經驗的學生即刻能為公司帶來經濟效益和對于新信息化技術企業無需培訓,能馬上上崗。二、剛剛畢業的學生學習的課程不能帶來工作經驗也沒有學過最新的技術。

從這種矛盾可以看出:軟件人才短缺其實是一種相對短缺,實際上是企事業單位和軟件專業人才培養之間缺乏一種清晰的定位。

2 我院軟件專業課程體系

獨立學院軟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設計盡管不能照搬公辦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的做法。獨立院校作為本科層次的院校,要在學科基礎知識的培養上借鑒公辦本科院校的經驗;作為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的學校,獨立院校在實踐教學方面應借鑒高職高專的做法。根據這一思想,我們提出軟件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主要指導思想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通識教育為基礎,實踐能力為本位,知識應用為重點,本著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身心健康的專門性高級應用人才的原則,完善本科專業培養的課程體系,逐步形成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新路。針對計算機科學發展的現狀和其在各領域的深入應用,結合軟件工程教學特點,為實現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我們將課程體系劃分為4個模塊:

1) 通識模塊

一個高等院校雖然是要以市場為導向,但是絕對不能和社會上的職業培訓劃等號。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并且不一定是每一個軟件專業的學生今后畢業一定是從事軟件方面的的工作。所以在第一學年由學校統一設置的公共基礎和通識教育選修課構成。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社會、自然科學,體育,外語,計算機及心理課程。

2) 軟件專業基礎模塊

我們學院也承接過很多大型的招聘會,一些大型的企業,例如IBM、微軟、國內的騰訊在面試學生的時候,很注意考察學生的軟件基層水平。考試設計內容涉及:數據結構、數據庫、網絡基層、c++等,而非現在主流一些技術。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所以在第二學年設置軟件共同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組成,使學生能夠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知識,了解學科的最新動向。

這部分課程的內容和教學目標可參考公辦本科院校,但教學組織、學時、上課模式等方面要根據獨立院校的特點進行創新。本階段的教學目標是保證學生掌握基本的專業基礎理論,并達到本科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同時培養學生基本的程序設計技能。

3) 專業模塊

由專業理論課和大量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選修課組成,專業方向設置如圖2所示。

4) 實踐模塊

針對專業理論和專業選修課的學習而設計的實踐環節,在大四最后一學年配備專門的、富有經驗畢業實訓的指導老師,與當前最新的技術和大企業的需求接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及團隊協作能力,使他們畢業后盡快滿足社會需要。絕對不能把畢業實習、畢業實訓流于形式。

校內實訓的方式進行專業理論和項目開發技能的培訓,如組織學生以項目小組為單位完成2~3個接近行業實際的項目;第7學期最后幾周和寒假安排學生到企事業單位實習。

最后一個學期進行畢業設計。鼓勵學生在校外實習,在企業導師和校內導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除此之外,應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并選擇部分成績優秀的學生從第6~7學期開始參與教師承擔的實際科研項目。

上述模式的創新之處是將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育培養融入大的實訓項目中。這種大的實訓歷時不是幾周,而是整個學期,而本模式將實訓作為知識獲取的過程,專業實訓融合了傳統意義上的專業課程。在本模式中,學生做項目時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各有分工,互相協作。老師按照項目推進的時間順序適時開展理論教學并給予實踐指導,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隨著項目的開展學生逐步領會相關知識。

例如,在項目開始階段,主要介紹項目前期準備項目范圍識別、項目風險識別和管理、需求識別、需求管理、業務分析、業務建模等;在早期階段,主要介紹架構攸關因素的識別、技術方案選型、項目計劃可行性分析、概要設計等;在中期階段,主要介紹分析與設計、模式、體系結構、代碼編寫規范、單元測試、需求變更、版本控制、測試案例、測試驅動的開發、應用開發平臺等;在后期階段,主要介紹代碼重構、測試管理、文檔生成等;在收尾階段,主要介紹軟件部署、集成測試、驗收測試、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壓力測試、用戶培訓、用戶手冊、項目開發總結等。這樣的實訓教學組織,實際上將過去分散在很多門課程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融合起來。學生完成實訓項目的過程,十分接近在就業崗位工作和學習的過程。

3 注重精英

我們不能否認學生的接受能力是有區別的,就像不能否認一場考試不可能全部是一百分一樣。會有一部分學生是有編程的天賦的、對計算機有很高的熱忱。對待這樣一批學生,我們建設java精英班和.net試點班。在學生進入到大二學年的學習過程進行選拔考試。考試的內容包含英語、數據庫、數據結構、c++、java和.net。參加考試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進行篩選,最后精英班的總人數人數大概占到該年級學生總人數的10%左右。

精英班的課程和教學計劃和普通的教學班是不同的,有另一套完整的人才培養計劃和課程安排,因為他們學習時間是從大二進入精英班開始一直到畢業結束,而不是培訓幾個星期或者一個暑假。所以包含的內容更多,要求更高。培養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在精英班時間的學習,能夠勝任經驗豐富的程序員工作。進一步培養他們的中級職業技能。獨立學院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定位是至少具備初級軟件職業技能,除能夠勝任程序員的工作外,還應該側重培養學生具備軟件技術職業發展的必備素質,在具備幾年的軟件職業從業經驗或者經歷幾個大型項目后,能夠勝任軟件技術骨干或者管理崗位。高級職業技能則需個體在具備中級技能的基礎上,經過漫長的職業生涯的錘煉逐漸形成。這是重點本科學校的計算機學院或者研究生教育的目標。

2009年我校學生獲得微軟之星大賽三等獎,今年2010年又獲得微軟之星一等獎,還有獲得其他全國的軟件大賽的獎。獲獎的同學大部分都來自精英班,所以精英班的建設已經初見成效。

4 教學實踐

人才培養光有計劃還不行,還需要將計劃實踐。就像教學不光只有學生,還需要教師、教學環境和教學方法。培養測試專業的人才我們購買了百萬的測試軟件和設置專門的測試實驗室;設置移動互聯網專業,我們購買了android和window mobile2套嵌入式移動開發箱,建設專門的3G實驗室。

獨立學院成立沒有多久,大部分任課老師都是年輕教師,甚至有些直接從學校畢業就參加工作,缺少實際工作經歷,教學經驗不足。引入怎樣的人才才能夠適應計算機專業教學也是一個問題。我校采用“三三制”的原則,一部分老師來自于海外留學人才,將先進的理念傳授回國,一部分老師來自于企業,最好有多年的一線實際軟件項目開發經驗,一部分老師來自國內高校,將自己的成功經驗帶給學生。

同樣,我系還特別注重對青年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每年寒暑假,我系都組織教師到企業、培訓機構及兄弟院校調研和學習。平時也強調教師自身學習,定期組織學術交流活動,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企業技術人員講授新技術,開展案例教學,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實戰水平。

并且融“專業興趣”于校園文化建設:獨立學院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養探討校園文化是直接影響大學生成長的環境因素,良好的校園環境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如利用課余時間舉辦專業講座和專題報告、演講和辯論比賽、專業職業技能競賽、課外科技活動和參加社會實踐等。結合指導老師的科學研究方向,建立興趣小組,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成立嵌入式軟件調試、軟件測試和Oracle數據庫興趣小組,每個興趣小組均有指定的專業實驗室,配備兩名以上專業指導教師,圍繞專業教師的研究興趣開展創新型學習。

5結束語

獨立學院計算機專業的發展與教學必須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照搬一本、二本院校的辦學模式。我們必須結合當前軟件企業所需人才的標準,制定本院計算機專業的培養計劃。獨立學院應該明確自己的定位,從計算機專業課程的開設、人才引入、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改革、項目工程實踐與計算機專業教學結合方面入手,一切圍繞企業的用人標準來培養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企業用人標準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史志才,韓彥鐸,葛斌,等.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大連大學學報,2005(6):27.

[2] 張賢坤.一般本科院校“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輕工教育,2006(12):162.

[3] 胡大威.高職計算機軟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新設想[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6):64.

第9篇

2、客戶銷售,了解需要定制鞋材飾品的需求。

3、與供應商定期溝通,了解市場情況,并對產品質量和貨期作評估。 離職原因: 公司名稱: 廣州博翱廣告公司起止年月:2004-02 ~ 2004-12 公司性質: 所屬行業: 擔任職務: 行政主管 工作描述: 1、公司前期組建的行政管理工作。

2、統籌辦公室用品購置及辦公地點裝修。

3、公司產品彩頁,網站設計。

4、定制產品生產及監督,后期的包裝以及物流安排。 離職原因: 公司名稱: 廣州琨成貿易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2-02 ~ 2004-02 公司性質: 所屬行業: 擔任職務: 網絡及硬件維護技術員 工作描述: 1、熟練掌握局域網網絡管理以及VPN技術,對Exchange熟悉了解。

2、熟悉Qutlook的設置以及使用,熟悉ADSL的應用和路由器及無線設備的使用。

3、熟悉軟硬件的操作系統(WINNT,WIN2K,WINXP)。

5、熟練使用Microsoft Office,LotusNotes郵件系統客戶端的安裝和遠程使用設置,對計算機維護有豐富經驗。 離職原因: 教育背景 畢業院校: 廣東培正學院 最高學歷: 大專 畢業日期: 2001-07-01 所學專業一: 信息管理系計算機專業 所學專業二: 受教育培訓經歷: 起始年月 終止年月 學校(機構) 專 業 獲得證書 證書編號 1997-09 2001-07 廣東培正學院 信息管理系計算機專業 大專 語言能力 外語: 英語 一般 國語水平: 良好 粵語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專長 工作相關技能:

早年已開始接觸計算機行業,并一直關注行業的發展及市場動態。畢業后第一份工作主要負責客戶服務,范圍包括軟硬件銷售,網絡管理,軟硬件維護對微軟的操作系統(WINNT,WIN2K,WINXP)有深入的了解,熟練使用Microsoft Office,善于Lotus Notes郵件系統客戶端的安裝和遠程使用設置,對辦公室計算機維護有一定經驗。熟練掌握局域網網絡管理以及VPN技術。對Exchange有一定的了解。熟悉Outlook的設置以及使用,ADSL的應用和路由器的設置。在網絡允許的條件下為公司人員提供網絡以及軟件方面的技術支持。熟練配置路由器,以及網絡基礎工作,日常辦公設備,打印機的維護。 詳細個人自傳 就業意向:

本人性格靈活開朗,熱情大方,工作認真負責細心,不怕勞累,有上進心,具有優秀的組織領導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多方面的工作經驗令我有信心面對各種挑戰和逆境并順利解決。同時本人對各方面的工作都有濃厚的積極性與創新思維,希望能充分發揮個人的能力,進一步完善自我,期盼與您的面談!

月薪要求:3000元以上,買社保 English Resume: Operation Assistant

Over 3 years of extensive computer experience.Versed in both digital and analog electronics with specific emphasis on computer hardware/software Special expertise in system and component evaluation.One year operation assistant experience.

Professional ExperencePOWWOW AUDIO Limited 2003-2004

GOBLE Express 2005-Now

Network Manager

LAN Administrator,guarding against virus & hacker,network device setting.skillful mastering LAN configuration and VPN Setting.Offer abundant of technical support though Internet or phone while workmate on business trip.

HARDWARE/SOFTWARE

Skilful with setting up computer,be able to judge the bug of computer and overcome it without delay,practiced with Microsoft System(WINNT,WIN2K,WINXP)and Microsoft Office,have rich experience in a few office software,keep Printer work well.

第10篇

【關鍵詞】職業高中 計算機專業課程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148-01

實踐能力的培養指的是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這是學生走入社會必須具備的一項技能,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質量都不斷的提升,實踐能力成為衡量人才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標準,因此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職業高中在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的開展方面需要結合市場發展需求,制定科學的培養模式,才能有效的促進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

一、職業高中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實踐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脫節

職業高中的計算機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與社會需求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后現象,因為很多課程的設置仍然以通過考試和理論教學為主,因而忽略了實踐課程的完善,所以實踐教學的內容無法與社會需求相適應,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受到影響。

2.教師綜合素質有待提升

職業高中的師資力量十分有限,尤其是缺乏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和實踐項目經驗的實踐型教師,很多教師都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基礎,但是在實踐能力教學方面卻相對較為薄弱,所以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計算機專業課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3.實踐教學內容分散

從職業高中當前的計算機專業實踐課程設置來看,內容相對較為分散,課程之間缺乏連貫性,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實踐課程體系,所以教師在教學時也往往是針對自己承擔的教學內容,并沒有對相關的實踐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梳理和整合,所以導致實踐課程的知識點分散,這也直接影響了計算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效果。

4.忽略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職業高中的學生在學習思維和習慣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薄弱之處,而這與他們日常學習中習慣被動接受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計算機專業課程實踐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迫不及待的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卻忽略了學生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培養,造成很多學生的思維懶惰,不愿主動思考,沒有養成創新的意識。

二、職業高中計算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原則

1.崗位需求為基礎

計算機專業技能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技能判斷的一個重要標準,所以職業高中在開展計算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需要以市場發展和崗位需求為出發點,結合計算機崗位對人才知識與能力的需求制定相應的培養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以就業為導向

計算機專業實踐課程的設置要遵循以就業為導向的基本原則,充分體現課程設置的職業性,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課程的設置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才能體現專業課程的實用性。

3.以創新為出發點

學生是否具有較強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關系到他們未來發展的重要素質,所以計算機專業課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要著重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三、職業高中計算機專業課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模式

1.以崗位職業技能需求為出發點對實踐課程進行規劃

職業高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所以在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方面,必須要以職業技能需求為出發點,打破傳統的知識本位的教育觀念,確定全新的能力本位的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實踐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另外,還要根據工作崗位的能力需求制定相應的能力要素,將所有能力要素進行系統組合,可以促進實踐教學內容的完善。

2.引入企業化項目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計算機專業課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充足的實踐素材,在校企合作的發展目標下,職業高中可以在實踐課程中引入企業化項目,將其融入到實踐課程教學內容中,讓學生可以參與到項目開發到實踐的全過程,因為企業化項目相比教材中的內容往往具有更強的真實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學生通過參與企業化項目可以更好的運用自身的理論知識,從而增強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3.專業實驗資源的優化配置

實踐課程的有效開展需要完善的實驗體系作為保障,但是職業高中自身在實驗資源的資金投入方面十分有限,所以要對現有的實驗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對設備進行定期更新與維護,同時也可以通過與企業合作的方式開發校外實驗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大的實驗環境。一方面,對職業高中現有的計算機網絡實驗室、計算機軟件實訓室等相關的教室進行調整,使其可以滿足實踐課程教學需要;另一方面,則要加強計算機教師的專業技能培養,通過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提升,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好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促進學生計算機實踐操作技能的提升。

4.專業技能實訓平臺的建設與完善

實訓平臺的建設與完善可以為計算機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更大的平臺,學生可以通過完成相應的實訓任務實現自身能力的提升。職業高中當前開設的計算機專業課程中,關于實訓項目的收集與整理方面的內容占據比例較大,而如何將這些內容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還需要通過實訓平臺的建設。在技能實訓平臺中可以為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實訓任務,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進行有效結合,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在實踐中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職業高中計算機專業課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應當遵循計算機專業課程實踐能力培養的基本原則,制定相應的培養模式,從而提高計算機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談如何提高職高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J].考試周刊,2014,95.110-111

[2]端木艷秋.淺談如何提高職業高中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J].科教文匯,2007,05S,145

第11篇

本人在實習期間,能夠嚴格遵守并執行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能夠積極主動的配合其他相鄰工作同仁協調完成各種工作任務。積極主動的向老員工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工作積極主動,學習認真,尊敬他人,待人誠懇,能夠做到服從指揮,團結同事,不怕苦,不怕累。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計算機專業知識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一年來理論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通過實習,我獲得了實際的工作經驗,鞏固并檢驗了自己在崗前所學習的專業知識水平。在此期間,對專業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我的工作得到了主管和同事充分的肯定和較好的評價。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2015年應屆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我所擁有的是年輕和知識,使我不畏困難,善于思考,但年輕也意味著閱歷淺,更需要虛心向學。同時,我也深知,畢業只是求學的一小步,社會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學。我今天的實習,也正是希望得到一個更好的學習機會,從而能以更好的工作成績為國家和單位貢獻力量,同時去實現人生價值。

第12篇

社會調查報告:計算機專業社會人才需求調查

摘 要

通過調研、分析當今信息化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現狀與趨勢,對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方案進行有益的思考和研究.

關鍵詞:社會調查;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計算機類專業大量學生畢業進入社會,當前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存在的許多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大量學生畢業進入社會,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如何進一步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是學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運用現代社會調查方法,對吉林師范大學計算機專業人才需要進行了調查,并加以分析,對師范院校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方案進行研究,為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1計算機專業就業調查與分析

本次調查方法是傳統問卷調查、網絡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共收回傳統問卷100份、網絡問卷400份,調查對象是我校計算機學院專業學生實習及就業單位、人才服務中心及—屆畢業生,用人單位主要包括本省及其他省市與我校有用人歷史的中小學校、中小企業等.調查表主要有基本信息和計算機專項職業能力調查(見表1)兩部分組成.調查中發現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市場需求量大,但中小學計算機教師需求量減少.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應用的普及,計算機軟件的大量使用,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迅猛發展,急需大量專業的編程人員及項目負責人或相關工程師等專業人才.另外,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計算機網絡應用人才和網絡安全人才顯得非常缺乏.從人才需求調查表的結果看,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需求非常旺盛,優秀畢業生供不應求.而以往需求較大的中小學計算機教師崗位逐年減少,教師崗位已不能作為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唯一出口.

表l 算機專項職業能力調查

專項能力熟練掌握一般具備大致了解

計算機基本組裝與維護

計算機基本操作

常用辦公軟件

計算機軟件編程與開發

計算機管理系統的管理與維護

網站系統開發

網站管理維護

數據庫系統的開發

數據庫管理

英語閱讀

語言表達能力

與客戶、同時或學生的溝通能力

其他

(2)地區需求差異明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對從事研究型工作的專門人才和從事工程型工作的專門人才有一定需求,他們將主要從事計算機基礎理論、新一代計算機及其軟件核心技術與產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從事計算機軟硬件產品的工程性開發和實現工作,而在中小城市,則大量需求從事應用工作的專門人才,他們主要從事企業與政府信息系統的建設、管理、運行、維護的技術工作,以及在計算機與軟件企業中從事系統集成等技術工作.

(3)企業招聘時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要求.①要求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希望在短時間內具備上崗能力.多數人力資源主管和項目主管在招聘員工時會看重應聘者的實踐經驗.不少企業會參看畢業生是否參加過項目或實習以及是否擔任過學生干部等條件.大多數企業希望員工盡早具備上崗能力,希望降低再培養成本.在對新員工培訓方面的調查中,愿意提供一個月以內培訓時間的74.52%,愿意提供三個月以內培訓時間的占25.48%,愿意提供三個月以上培訓時間占o%.②具備多種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具備多種技能的計算機專業復合型人才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如在計算機軟件開發能力基礎上,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計算機網絡維護、信息系統管理、產品推廣、客戶關系管理等方面也能勝任.據調查,單位要求人才具備綜合知識和技能的占84.23%.而不要求的僅占15.77%.這反映了現代企業在人才運用上,更加強調使用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③要求專業畢業生具有與從事職業相關的資格認證.企業對ri’認證的認可程度分別是國家計算機等級認證、計算機軟件資格與水平考試(軟件設計師和網絡工程師)、全國信息化工程師和勞動部的職業資格認證.④要求具有突出的技能和實際應用能力.調查顯示,企業中的負責人對本科生具備的專業技能要求是:編程能力、數據結構知識和算法知識,此外依次需要具備數據庫知識、軟件工程知識和操作系統知識.

(4)對專業學生專項能力的要求.在專業學生專項能力調杳中,排名靠前的依次為“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計算機編程與軟件開發能力”、“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此外外語能力、信息系統管理、網絡管理、數據庫管理與維護等次之.

2對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方案的研究

通過以上社會調查分析,發現沿用過去專業培養模式很難適應社會對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須要對目前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培養模式及內容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及畢業生就業需要.

(1)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原則.計算機專業培養上,必須與行業接軌,以就業 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原則.在充分認識和調研社會和行業需求的基礎上,運用課程理論和教學資源進行課程內容、課程結構等方面的總體設計.

(2)確定多元化人才培養目標模式.重點在于研究如何使培養目標多元化,從而滿足學生的專業學習需要和企業用人需要,進而形成大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模式”.在充分考慮服務區域和現有教學資源的情況下,制定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不同學生采用分專業方向的教學,真正落實多元化的專業培養目標.針對不同出口的學生,采取不同培養方案.如在大四增加選修課的比重,對希望考取研究生的同學,增加理論知識講解的選修課.對

希望就業的同學,增加實踐課程的選修課,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技術人才.從適應就業需求的角度,社會要求計算機專業人才應具備多種技能,應有針對性地設置相關課程培養學生多方面技能.

(3)突出專業教學特色.積極引入學歷學位加資格認證相結合的專業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參加計算機軟件資格與水平考試等國家計算機資格認證考試,并取得相應認證證書.

(4)加強實驗室與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規劃.在原有的實驗室和教育教學基地基礎上,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的建設,并增設實訓基地.我院已與隸屬于北京市科委的中國最大的軟件行業服務機構.北京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促進中心建立合作關系.計算機培訓機構合作安排學生到北京進行實訓,并到其相關的軟件公司(如用友軟件、神州數碼、金山軟件、北大軟件等)實習工作.探索建設教學、科研、培訓相結合的多功能實訓基地,推行產學結合,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參考文獻

1風笑天.現代社會調查方法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

2風笑天.社會學研究方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沈才梁.高職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社會調查及培養方案研究j.計算機教育,.(10):28—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原市| 兴城市| 广南县| 内乡县| 盘锦市| 漳州市| 洛川县| 湾仔区| 三都| 河津市| 通州市| 庆安县| 宝应县| 姜堰市| 观塘区| 澄迈县| 鹤峰县| 邵武市| 北京市| 仁布县| 宁南县| 公安县| 溧阳市| 永济市| 沙坪坝区| 双峰县| 宁波市| 横山县| 西峡县| 三都| 上林县| 淮安市| 麟游县| 滨州市| 本溪市| 志丹县| 五常市| 吉木乃县| 乐至县| 江北区| 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