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9 01:31:5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稅收風險應對工作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今年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從基層收集的意見與建議看,基層集中反映的一個問題就是上級機關多頭管理、重復管理、制度重疊,工作整合與主動服務基層方面不夠。這幾年各級機關一直抓改進機關作風,為基層服務,但為基層減負增效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究其原因,我們認為,機關在思想上聯合、整合、融合的意識還不強;聯合、整合、融合的體制機制還不健全;聯合、整合、融合的組織與方法的實踐與研究不夠,存在形式主義、問題。如何進一步改進作風,服務基層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按照中央與總局、省局、市委市政府解決“”問題,要從實際出發,抓住主要矛盾,什么問題突出就著重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緊迫就抓緊解決什么問題,找準靶子,有的放矢,務求實效的活動要求,我們認為服務基層必須把基層的意見作為改進作風的風向標,以基層群眾需求為第一信號,以基層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以改革創新為第一動力,以促進基層科學發展為第一要務,堅持邊學邊改,邊改邊整。
一、在思想理念上要和合,樹立與踐行和合管理理念與方法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近年來,我們先后引進與運用學習型組織、流程再造、風險管理、內控管理、質量管理、專業化管理和績效管理等管理理論與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稅收工作的科學管理水平。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各種理論、制度、方法林立,自成體系而且重復交叉,影響了各自效用的發揮。
我們生活在一個開放多元的時代,需要和諧合作。和合管理理論秉承了中國傳統“和合”管理思想,推崇和諧共生、合作共贏的目標追求,繼承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符合黨的“十”精神,也體現了時代要求,更符合理論方法融合、機關部門合作,基層對工作整合融合,構建和諧稅務的實際需求。“和”就是要和諧、和睦、和平、中和;“合”就是要合作、聯合、結合、融合、組合、整合。和是前提與基礎,也是目標歸宿;合是根本要求與工作方法。和合管理理論不是簡單的理念方法的“物理疊加”,而是互相融合產生“化學反應”,達到乘數效應。其應用步驟:首先,尋找短板。其次,理念融合;第三,團隊合作;第四,和諧共贏。2012年以來,我們引入和合管理理論,就是運用“和”“合”的理念方法,促進各種理論、制度、方法的有機融合,組合,優化部門合作、工作聯合以及資源整合,實現組織和睦、內外和諧、合作共贏、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進了稅務現代化建設。為了整合系統資源,減輕基層負擔,提高服務效率,解決工作中不融合、不整合、不合諧問題,提質增效,增強組織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實現和諧發展、合作共贏的目標追求,更好地服務基層,掃除“”問題。我們認為全局、全員要積極引入并正確運用和合管理的理念方法,樹立“和合人”意識。讓“和合”成為組織和個人的思維習慣、口頭禪;使和合管理理論應用四步驟,成為思考問題、推進工作的自覺行為。
如何做好和合,我們認為:一要摒棄本位主義,任何一項工作,首先是全局工作的一部分,其次才是部門或個人的全部。尤其在當前,稅源管理要求高,納稅人、政府對我們的要求高,各項工作頭緒繁多,工作量大,更需站高一層,看遠一點,不能自顧一塊,要有全局觀念。二要看到共同點,如對外部企業開展的核查審核、風險應對、評估約談、稅務稽查等,都是對納稅人的調查核實,多次或重復對同一個納稅人的事項;而對內部基層進行的執法檢查、崗位考核、綜合評價,都是對已經發生的工作進行檢查、驗證,重復的內容很多。三要找到差異,上述工作各有側重,或側重對過程的檢查,或側重對結果的檢查;有的在格式上有固定形式,有的在內容上有規范要求。但是,過程與結果、形式與內容恰恰是互相依存、互為影響的。所以,全局、全員在思想理念上要“和合”,以開放為取向,以共贏為方向,克服與轉變由于職能分工過細,分類出擊、單兵突進、各自為政的局面,樹立與踐行合管理理念與方法,,加強務實合作協同。
二、在制度建設上要融合,重點建立“六合一”新型全面質量管理制度
當前基層反映的一個具體問題就是系統各種管理制度較多,執法管理、風險管理、內控管理、專業化管理等制度存在交叉重復的情況,基層需要融合。因此,按照什么問題突出就著重解決什么問題的整改要求,當前要突出制度融合,積極引入與運用和合管理的理念方法,通過“尋找短板”找出現有各種理論及其制度存在的不足,通過“理念融合”吸納合并各管理理論及其制度,對相同與相似工作制度進行綜合,通過“協同推進”在不同環節側重不同理論及其制度的運用,有所為、有所不為,避免出現理論、制度、方法內容相互重疊帶來的部門、工作、資源的分割與浪費,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防范制度執行中不融合問題,實現稅收管理理論、制度、流程的“六合一”。具體的就是以全面質量管理為主線,在全系統研究制定將流程再造、風險管理、內控管理、質量管理、專業化管理和績效管理等“6個”管理理論、制度、方法融合的新型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促進全局稅收工作質量與效率的提高。用“六合一”的制度融合的減法,獲得基層與納稅人滿意的加法。如我們在2012年出臺綜合監督檢查制度,將經濟責任審計、考核巡視檢查、懲防體系建設情況檢查等9項實地檢查制度辦法融合在一起。并規定:凡已經接受綜合監督檢查的單位,當年相關部門不得另行組織類似的檢查和考核。上級單位和部門布置的臨時性專項檢查,相關部門在接到通知后,應及時報告相關領導,視情進行“動態整合”。綜合監督檢查結束后,形成了“1+4”工作報告,既符合綜合監督檢查制度的要求,也滿足各專項工作的要求。綜合監督檢查制度的實施整合了資源,形成了合力、提高了質效,實現了機關與基層的雙贏。
三、在工作組織上要整合,建立與完善工作協同機制
隨著稅收管理專業化、扁平化、集約化管理的深入,各部門分工越來越細,需要整合,增加正能量。實踐中我們要把握稅收管理工作規律,按照和合管理理念,進一步健全與完善“上下結合、左右聯合、共同參與、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協同:一要組織協同,即要進一步打破職能部門分工過細、單打獨斗的現象,通過組織協同達到多位一體的工作格局,推動各部門之間的開放與交叉,各項工作在推進過程中堅持總體設計、整合融合、統籌推進,形成推動工作的強大合力;二要人才培養與團隊運作的協同,即要鼓勵骨干加入團隊,提高業務骨干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本領,寓教于團隊,寓教于項目,既增進人才的才干與組織歸屬感,又促進組織建設;三要團隊運作與體制機制完善的協同,發揮不同部門職能功能優勢,完善與創新各種合作機制與工作機制,充分激發組織和個人的活力;四要個人與組織協同,個人要自覺地融入到組織各項工作中去;五要加強與省局、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協同。總之,應當將協同推進作為常態化的工作運行機制。通過協同,形成系統內外良性互動,行政與業務相互協調,人員與組織同步發展。當前重點要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健全與完善市局重點工作項目組,加強聯合與合作,對相同與相似工作事項進行綜合,牽頭處室統一整合后下發。整合聯合開展稅收檢查核實,將目前分散在市局各業務處室、基層稅務部門、各級稽查部門的稅收檢查核實任務進行合并,使一次檢查達到幾種效果,并規定由征管科技部門統一扎口管理,未整合審批不得開展檢查核實工作,杜絕多頭下發稅收檢查核實任務。建立全局相關工作信息共享平臺,各單位要主動融入,與平臺對接,將每年的納稅評估、行業性調查、服務性調研、稅務稽查等工作計劃、實施情況融入其中,便于全市各職能部門資源共享,避免重復下戶及重復檢查問題,減少對納稅人的打擾。要整合精簡會議,堅持少開會開短會,提高會議效率。要進一步加強任務下發前的分析工作,減少無效數據下發。對人力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進一步整合各管理系列、各部門的工作團隊,推進資源共享。加強機關處室實體化運作力度,進一步完善與基層單位的聯系機制,增強服務基層的主動性,加強對基層單位工作的指導,幫助基層增強防范重大稅收風險的能力。在各項考核評比上,要反對形式主義,業務與非業務、務實與務虛的工作布置要尋找有機的結合點,切實為納稅人和基層稅務干部減負增效。
我們認為,“和合”只有開始,沒有結束。必須以提高基層滿意度為出發點,既要集中力量打攻堅戰,又要堅持不懈打持久戰,持續改進我們的管理理念、制度與方式方法,以抓鐵留痕、踏石留印的作風,盯住問題不放,切實掃除“”上存在的問題,實現組織和睦、內外和諧、合作共贏、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
(作者單位:南京市國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