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低碳設計論文

低碳設計論文

時間:2022-06-20 04:21: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低碳設計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低碳設計論文

第1篇

1.1低碳綠色建筑設計的指導思想

低碳綠色建設計者,必須充分認識“低碳”觀念,改變傳統的設計理念,培養低碳意識。要積極利用低耗能資源和自然資源,充分凸顯低碳節能建筑設計理念。低碳節能建筑設計的整體應該尊重當地文化和地域特點,設計出符合當地氣候、地質、地貌的不同建筑類型,并適時的開發適合本地生態環境的新能源和技術。另外設計要以滿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以及居住舒適環境的追求。

1.2低碳綠色建筑設計的原則

低碳節能設計應該遵循現代開放、、端莊樸實、簡潔流暢、動態親民的建筑形象,從選址到建筑格局,從建筑朝向到風向,從建筑布局平面到外向,從建筑間距到整體界面,從單個到群體等等都都要采用自然能源,降低能耗。不僅要注重建筑空間的陽光充足,而且還要確保建筑材料的節能、環保,為綠色建筑低碳設計的應用提供有利的條件。

2綠色建筑中低碳設計的要求

2.1優化能源配置

在建筑設計中采用新技術、新能源替代傳統的天氣燃氣、固體燃料等能源和施工技術。或者對現有的設備進行改造升級,降低排碳量,進一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例如可以充分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也可以將建筑過程中的廢氣能源進行回收再利用,不僅降低能耗而且減少污染。

2.2節約能源消耗

在建筑圍欄的設計中,盡量突出節能結構,有效地減少暖通空調等采暖設備所消耗的能源,可以選擇采用綜合自然通風的原理,改造傳統空調系統設計原理,將夏季的主導風向充分利用。最好將確保建筑自然通風采光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化,這樣不僅節能而且充分的以地域環境為前提進行設計,突出了建筑的地域風格。

2.3節約資源消耗

隨著建筑工程量的劇增,建筑材料的使用量越來越大,所以為了凸顯低碳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應該從建筑材料的選用上著手,減少施工對資源的浪費,使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而且也可以通過優化建筑結構途徑減少資源浪費。除此之外建筑施工單位要嚴格控制材料的使用,確保材料無危害。可以定期進行檢查、抽檢,預防材料浪費和不合格現象。

2.4創造健康的環境

所謂的綠色低碳建筑設計,保持建筑的良好通風,空氣清新,采光良好的是必備的條件。為了實現建筑環境達到標準,可以適當的減少室外環境的波動的影響,對建筑環境進行有效地控制。

2.5與整體設計相協調

在滿足綠色建筑低碳涉及的同時,應該考慮設計的地域特點,將其與低碳設計充分融合,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從而滿足低碳環保的建筑設計要求。這不僅是對建筑設計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是提升建筑環境質量重要途徑。

3綠色建筑中低碳設計策略

3.1建筑物采光設計

建筑采光設計作為綠色建筑低碳設計的中藥內容,是設計過程中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建筑擁有足夠的采光,才能應用太陽能減少對電能的消耗。由此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應因地制宜,合理的選擇建筑朝向和門窗的位置,最大化的增加建筑采光面積,有效地延長陽光照射時間。當前已有建筑采用門窗智能化遮陽系統,降低了室內照明耗電量。具體的對策可以增加建筑物之間的間距,減少建筑物外表面冬季主導風向的方向。

3.2建筑物的體形設計

為了落實低碳建筑理念,一定要合理的設計建筑的形狀和平面形式,為空氣流的良好流通和減少供暖或制冷造成的能源消耗提供有效的保障。綠色建筑低碳設計是一種環保的設計理念,再設計中提倡建筑與室內一體化,所以應該采用高性能、強耐久性、低耗能的建筑體系,這樣不僅降低施工成本而且減少了各項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的污染也降到了最低。故建筑物的體型設計在綠色建筑低碳設計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3.3綠色建材的選擇

建筑材料的合理選擇直接影響建筑施工質量,選擇新型環保材料,可以降低施工中產生的污染和能耗,從而實現低炭設計理念。目前一些建筑材料對人體和環境有危害性(如人造板材會揮發甲醛),所以在建筑設計中材料最好選用成品或者使用循環再利用材料,可以控制建筑中二氧化碳的排量。此外也可以應用一些原生態或地域性材料,較少運輸環節,提升施工的效率的同時降低耗損。

3.4建筑配套設計

綠色建筑低碳設計理念也可以體現在建筑配套的設計中,如雨水、污水分流系統,可以將雨水回收再利用,將污水進行處理并利用。這種建筑配套設計非常適合水資源缺乏地區,可以將雨水和處理過的污水應用到灌溉建筑區的綠化環保工作,灌溉樹木花草,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水資源。另外在炎熱地區也可以科學合理的利用雨水,設計屋面水流域路徑,增加雨水在建筑物表面的滲透性,有效降低建筑表面的熱效應。

3.6建筑垃圾處理

綠色建筑低碳設計中還應該施工所產生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不僅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而且降低了建筑施工成本。具體可以將建筑中的石塊、破磚、混凝土塊等固體垃圾應用于軟地基的加固工程中;對于剩余的鋼筋、鐵管等金屬材料回收到鋼鐵廠,進行重新加工等。

4綠色建筑低碳設計的應用

目前我國部分建筑中凸顯出綠色建筑低碳設計,具體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4.1被動式采暖設計

被動式采暖是合理的設計建筑的朝向和合理的平面布局,使建筑的整體空間和地域環境特點相適應,并且選擇合理的建筑材料和結構,使建筑在夏季可以得當太陽的直射,促進建筑室內散熱,確保建筑物的溫度適宜。另一方面是建筑物在冬季可以自動收集和儲存太陽能,為建筑提供采暖的能量。通過這種采暖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冬季取暖和夏季降溫所需的能耗。

4.2遮陽設計

第2篇

低碳經濟是指行業生產采取較低能耗,較低污染量,較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標來衡量現代經濟發展的一種綠色發展理念。是人類自從工業發展繁榮以來,面臨著嚴重的能源短缺問題和高負荷的環境污染問題的背景下一次經濟發展理念的重要轉變,是思想領域的一次變革。

2園林綠化中低碳經濟的產生

隨著現代工業的飛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引起了能源的不斷消耗和資源的過度浪費,導致環境的持續破壞,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濃度日益增加,從而引發了因溫室效應而引起的全球變暖的生態危機。溫室效應直接造成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并且會逐步惡化。為了積極解決能源危機和全球氣候變暖所引起的一系列環境問題,低碳經濟應運而生。

3低碳園林設計的原則

3.1充分利用自然條件,減少人工費用在當前低碳經濟迅速發展的環境下,園林設計應該在遵循生態平衡原則的基礎上,在保證園林建筑穩固的前提下,盡量縮短園林工程的施工工期,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在園林設計中應該巧妙的利用自然規律,利用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盡量減少后期人工的維護。

3.2設計具有獨特性園林設計的重要性質之一就是園林景觀設計的獨特性。園林景觀設計的獨特性主要是指園林景觀的設計應該在時空的分布、景觀類型等方面具有獨特性和差異性。在低碳經濟不斷深化進行的當今時代,園林設計應該根據園林所起到的功能,具有的風格特征來采取不同的設計方式。即使是由同一個景觀所構成的因素,也要根據園林類型、功能的不同,采取差異化的設計。這中獨特性的設計既能促進園林設計的創新,同時還能降低園林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3.3合理搭配種植物促進城市生態平衡是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重要目的之一。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是在尊重自然原有風貌的基礎上,應用科學的措施對景觀進行規劃,并且科學合理的處理建筑、人和綠化植被之間的關系。設計施工時要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系統的基礎上,設計綠化苗木。綠化苗木的選擇要四季有花,四季長青,喬、灌、花草復式栽植,設計時盡量采用自然生態模式進行布置,并合理布置喬、灌、草的搭配,促使整個綠化生態系統平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3.4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低碳園林建設中具有特色建設的基礎,因地制宜是在綜合考慮園林建設區域特征的同時,結合當地的經濟、歷史文化等地域特點,創設出既符合地域風情又使當地居民具有強烈認同和歸屬感的園林建筑。為了滿足因地制宜這一要求,在建設園林時就可以保留當地的一些原始的建筑物和花木,盡可能的應用當地的植物,突顯整個園林的地域特征。

4低碳經濟下園林綠化設計的主要措施

4.1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由于近年來土地資源的日益緊缺,大面積的觀賞性園林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奢望。但是又因為綠色植物不管是對于人類健康還是環境的優化都有重要的作用,園林建筑依然是人們關心的重要問題。所以,我們就要在既節約土地資源又美化環境的基礎上,進行垂直綠化、立體綠化或者墻面綠化等諸多節約土地面積的園林綠化形式。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吊橋體式、屋頂式、房墻式等每一寸土地來滿足人們對于綠色的需求,種植的植物要符合占地面積小,且具有攀爬能力的植物,以藤蔓類植物最為合適。這樣,通過三維綠化形式,在滿足人們對綠色植物追求的基礎上,還能起到降溫、除塵、減少噪音和凈化空氣的作用。

4.2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由于世界人口的增加,地下水的不斷減少,使得水資源越來越短缺,這就使得節約水資源成為了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當前的園林節水一般是采用集水技術或鋪裝地面透氣透水性裝置。但是除了使用節水裝置之外,還要注意對水資源的合理回收和利用。其中,回收雨水和利用中水,將其利用再生水灌溉或者微噴裝置進行二次噴灑,成為了當前節水的主要措施。其次,還要注意降低水資源的消耗,比如對植物結構進行調整,加大表層土壤的滲透率,也是進行水資源節約的措施之一。

4.3選用低碳園林材料依據低碳園林的定義,園林的建筑材料就應該選用既低碳又環保的材料。這包括園林中道路的鋪設,景觀造型布置使用的材料,都應該選用節能環保的、低碳的材料。其中,低碳材料的含義是在確保材料使用效能的前提下,使用可再生的,環保的,自然的原材料,這些材料在使用過程中釋放較低的能耗,較低的污染,且具有使用壽命長的特點,并且這種材料還應該具有可回收的可能。園林景觀設計使用的材料應該是能反復使用的且是新型的環保材料。

4.4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從節能方面講園林綠化,主要是指充分利用當地的太陽能、風能及水能等自然資源,因地制宜,利用這些環保節能的資源,對園林的綠化建設做貢獻。建設節能環保型的園林主要是在對園林規劃和設計的過程中,盡可能的對當地的水資源和電力資源進行節約利用,最大效率的使用這些資源,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最低的能耗取得最大的生態效益。

4.5對園林設計進行低碳施工和管養建造一個低碳園林不僅僅是說說而已,而是要付出行動,將園林建設成型,創造一個低碳園林實體。既然是環保節能的園林建設,那就是在園林施工過程中依然要采取節能環保的措施。具體的措施是減少施工過程中施工機械的使用率。除了采取節能的施工過程外還要注意對園林的養護工作。在園林養護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減少二氧化碳污染的方法之一就是用生態的方法和手段來處理生態系統的變化,例如在園林中多種植一些喬木,增加植物的多樣性等。

5結語

第3篇

近年來,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生態環境也在不斷的惡化,為了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人們對石油以及其他碳基能源進行了大規模開發,但是同時也破壞了人類的生態環境。碳基能源的價格一般都比較貴,在全球經濟發展的形勢下,各國間爭奪能源的戰爭也越加激烈。由于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以及過度的開發碳基能源,所以導致了溫室氣體極具增加,全球氣溫變暖出現溫室效應。

2低碳與園林景觀設計相結合

2.1軟質景觀的設計

進行園林景觀綠化是實現低碳環保的主要途徑,綠化園林景觀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來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調整因為土地利用而在空氣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的含量。在提高了公共用地的美化水平的同時,還能夠使綠色植物促進氧碳化合物的吸收。在對園林景觀進行綠化的過程中,要保證新樹和老樹的有效分配。對于多數樹種來說,考慮植物配置的這種情況,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生態效率,還能夠實現低碳環保的目的。一個優秀的園林作品,需要多方面努力,包括園林的整體設計、高水平的施工質量、設計師的環保觀念等。在建設園林的過程中,應該盡量減少自動化的機械操作,能夠減少一定的碳排放量,實現了低碳環保的節能理念,同時也能夠避免周圍土地被破壞。

2.2硬質景觀的設計

硬質景觀指的是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可再生能源或是節能技術可以得到有效地應用。在景觀中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最常見的是太陽能照明系統應用。在建設園林使用的材料上,無論是其路面設施還是園藝,都應該選擇低碳環保的材料,同時這也是低碳環保最直接的方法。低碳環保材料是在其基本性能不變的情況下使用,是一種可以再生的天然原料,在加工制造的過程中會減少能源的消耗,還能夠保障其使用壽命,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也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傷害。還可以對木結構材料進行收回利用,逐漸用木材料取代鋼筋混凝土的使用,這是一種減小碳排放的有效措施,還能夠促進園林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3園林景觀設計中低碳意識的體現

根據研究表明,在園林內進行樹木種植時,應該在每單位面積內,按照植物的固碳釋氧能力將植物從高到低排列,首先應該是常綠灌木,然后是落葉喬木,最后是常綠喬木。種植人員還可以將落葉喬木與常綠喬木交叉種植,這種種植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低碳環保的工作效率,實現低碳環保理念,保持適宜的空氣質量。樹木吸收固碳的能力還與樹齡有很大的關系,樹齡相對小的樹,吸收固碳的能力越強。但是若是體積較大的大齡樹木,樹齡較小樹木的吸收固碳能力一定比不上這種高齡樹。主要原因是因為這種高齡樹的生長周期基本已經停止,再加上高齡樹的稀少,自然吸收碳的能力也是十分強。若是將普通的高齡樹與低齡樹搭配種植,那么不僅能夠將園林的美觀發揮出來,還能夠保證一定的園林吸收固碳的能力。

4結語

第4篇

1.1低碳經濟概念

低碳經濟理念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產物。通過技術研究、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手段,實現降低碳排放量的目的,盡量減少煤炭的使用,降低使用煤炭等能源對生存環境的破壞,達到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相統一。由于該理念以人類本身為出發點,減少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傷害,在工業城市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于低碳經濟理念逐漸重視起來,并積極加入到環保建設中。

1.2低碳經濟理念特征

低碳經濟理念作為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具有顯著特點。首先,低碳經濟理念以保護環境,降低環境污染為目的。其次,該理念主要以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為主要手段,以技術為核心,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第三,低碳經濟理念對于社會實踐具有指導意義,各項工作逐漸將該理念作為指導準則,促進社會健康發展。

1.3低碳經濟理念意義

隨著人們對于低碳經濟的逐漸重視,低碳經濟理念逐漸被應用到各行各業,充分發揮其優勢。在建筑裝飾設計方面應用尤為普遍,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節約資源能源。建筑裝飾設計中新技術、新材料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建筑裝設的資源能源消耗,不僅減少了建筑裝飾成本,人們的健康也得到了良好的保障。(2)營造美好環境。在裝飾過程中,新材料的應用,可以給人們營造安心舒適的居住環境,使人們心情愉悅,更利于開展各項工作。(3)提高生活水平。在低碳經濟理念的指導下,通過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提高建筑裝飾設計水平,不僅營造了良好的生活氛圍,而且也是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表現。

2探析基于低碳經濟理念下的建筑裝飾設計———以遵義醫學院第五附屬醫院為例

以低碳經濟理念為指導,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對遵義醫學院第五附屬醫院A、B型專家門診樓進行設計。地面的鋪裝材料采用了拋光磚。這種材料的地面磚主要有以下特點:首先拋光磚不含放射性元素,對于人的身體健康不會產生影響。其次,天然石材由于成材時間和風化程度的不同,導致緊密程度、強度不一,而拋光磚采用數千噸液壓機進行壓制,并經過1200℃以上的高溫燒結,其抗彎曲強度非常大,長久耐用,降低了由于材料質量差而頻繁裝飾的時間。第三,拋光磚的耐火等級為A級,屬不燃性裝飾材料,一旦發生火災,不會發生助燃,能夠降低醫院的經濟損失。首層大廳墻面采用的是大理石和烤漆玻璃。大理石是一種變質巖裝飾材料,大理石不僅有很強的裝飾性,而且堅固耐用,使用壽命長,不易粘塵,維護、保養都很方便簡單。烤漆玻璃是一種通過噴涂、滾涂等方式,富有極強表現力的裝飾材料。這種材料具有較強的耐水性,且抗酸堿性抵抗能力強。這種材料選用的是環保涂料,符合社會低碳經濟理念,更加健康安全。涂料不易脫落,具有將強的抗顏色老化能力,增加了材料的使用壽命,減少頻繁更換的資金。辦公室采用的墻面裝飾材料主要是白色乳膠漆,墻面采用乳膠漆主要有以下優點:首先,這種材料無毒,調制方便,易于施工;其次,具有良好的耐水、耐堿等優良性能,使用壽命較其它材料長。符合低碳經濟理念的環保要求,既經濟又實用。室內天花板采用的是無機硅鈣復合板和埃特板。無機硅鈣復合板中抗水劑的加入,從本質上提升了該材料的抗水性能,材料中含有增韌劑,提高了材料的握固力。除此之外具有良好的抗裂、防火、耐久性能、安全可靠強度高、材料成本低,施工方便,適合在醫院等面積較大的地方使用。既做到了節約成本,又提高了醫院環境的安全性。埃特板是由水泥、礦物質、植物纖維組成的一種環保材料,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耐久性,該材料中不含任何對人體有害的放射性物質,功能齊全,不僅安裝方便,壽命長,而且較其它材料相比,具有極高的防水、防火、防潮性能,除此之外,還有良好的隔音效果,適合應用在醫院等場所。遵義醫學院第五附屬醫院在建筑裝飾設計理念上,嚴格按照低碳經濟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進行裝飾設計。大部分裝飾材料取材方便,價格不高,而且均屬于環保材料。在合理的預算范圍之內增強了裝飾效果,同時為醫院內工作人員、患者及家屬等提供了健康保障。

3基于低碳經濟理念下的建筑裝飾設計策略

(1)樹立低碳經濟理念意識。

要實現建筑裝飾設計低碳化,首先需要樹立正確的低碳經濟理念意識,傳統的設計理念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的需要,在滿足舒適度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重視制度創新和新材料的使用,任何設計環節都要緊緊結合低碳經濟理念,減少資源能源的消耗。

(2)選用低碳節能材料。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研發出越來越多的新型材料,在選用材料方面,除了滿足設計要求以外,盡量選擇加工中減少碳排放量的可循環的環保材料。環保材料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環保、無污染的材料,這種材料具有低能耗、無污染的特點,對于人們的健康有著重要保障。如運用于室內的液體墻紙,這種液體墻紙是利用納米光觸技術生產的,不僅能夠凈化室內空氣,而且能夠達到室內空氣長期清潔的效果。第二種是新型節能技術的應用。這種技術的運用,能夠降低有害物質的排放量,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如燈具使用LED光源,LED光源在使用過程中沒有有害物質排放、使用壽命長、耗電量少;安全可靠性強,節約用電降低了電能的消耗。第三種,少加工、多自然的材料。在進行建筑裝飾設計時,盡量采用加工過程少,自然的裝飾材料。比如對于家具的選擇,最好選用木質家具,用木質家具代替金屬家具,不僅節約裝飾成本,而且較為實用,更加環保。

(3)合理的燈光設計。

對燈光進行合理設計是建筑裝飾重要內容之一。在設計上,建筑本身增加自然采光,減少人工光源。同時要科學布置燈具,通過計算來布置燈具,在保證空間照度的前提下節約能源。另外在燈具的選擇上,不要選擇耗能大的白熾燈,盡量選擇節能燈。

(4)減少繁瑣設計。

繁瑣的設計不僅會給人心理上造成負面影響,而且嚴重浪費資源。在辦公、餐飲等場所,盡量減少繁瑣設計,給人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在家居室內裝飾設計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裝飾。

(5)加強裝飾設計管理。

首先,要根據建筑裝飾材料清單,對各個材料的使用進行嚴格把關,重點關注清單中是否有高能耗、高有害物質排放量的材料,如果發現,要選擇低耗能的替代材料。對材料的數量進行嚴格控制,避免材料浪費。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管理工作,避免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浪費水電和裝飾材料,保證裝飾施工進度和質量,對于裝飾過程中剩下的材料,能夠再次使用的要合理利用,對于沒有利用價值的,要統一進行處理。

4結語

第5篇

摘要:基于低碳目標的城市輕軌內部空間評價研究是實現低碳軌道交通的基礎。以城市輕軌內部空間低碳化為目標,按照“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的層次結構提出低碳型城市輕軌站點內部空間評價指標體系,運用信息熵評價法,建立了基于低碳目標的城市輕軌站點內部空間評價方法。利用該方法對城市輕軌站點內部空間進行評價,為基于低碳目標的城市輕軌站點內部空間設計提供新的視角和依據,是對城市低碳軌道交通研究的有益探索。

關鍵詞:低碳 內部空間 評價

在能源危機及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現實背景下,節能減排成為了各國政府的中心議題,構建高效低能耗的低碳交通體系能緩解交通擁堵以及降低能耗和減少有害氣體排放量[1]。城市輕軌所具備的低碳屬性促使其進入發展期,尤其近年來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迅猛,隨之帶來巨大的城市輕軌建設量。而輕軌內部空間是整個輕軌樞紐主要的能源消耗載體,也是有害氣體排放的來源,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對內部空間進行評價,從而為輕軌站點內部空間設計提供新的視角和理論依據,達到城市輕軌站點低碳化的目標。

在對輕軌站點評價研究上,張向科、劉浪[2]提出了基于AHP(層次分析法)的模糊綜合評判方法,設立了評價指標,構建了評判方法和評判模型,并將模型應用到一個輕軌站點上。對其安全性、便捷性、舒適性、智能性進行綜合評估。劉琪和晏克非(2005)[3]在確立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采用熵值法和廣義效用函數法相結合的方法對站場規劃方案進行綜合評價。本研究是在已有相關研究的理論基礎上對輕軌站點內部空間進行低碳評價,進而為其優化設計提供理論依據。

1.輕軌站點內部空間低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1.1低碳指標體系建立原則

評價是通過一定的規則、方法利用歸納出來的指標對評價對象的某一方面或全面綜合狀況做出優劣的評定。評價輕軌站點內部空間狀況時,要想得到真實、客觀、合理的評價結果,必須先選取合適的指標,建立評價指標體系,選取評價指標時應遵循一定的指標選取原則[4]。如表1-1所示:

1.2評價指標體系的選取

輕軌既要滿足旅客的中轉,又要滿足旅客的集散,它在整個城市交通運輸網絡中起到了一個連接的作用,并直接影響整個交通系統。輕軌內旅客聚集密度最大、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就是輕軌站點內部空間;同時,內部空間是主要的能源消耗載體,也是有害氣體排放的來源,通過全面評價輕軌站點的內部空間,構建輕軌站點內部空間低碳評價指標體系。按照“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的層次結構提出評價指標體系[5]。由此得出低碳型城市輕軌站點內部空間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2所示。

2.評價方法的選取與評價模型的建立

2.1評價方法的選取

輕軌站點內部空間評價體系中的評價指標數量眾多、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需要采用適合的評價方法進行綜合評價。目前用于軌道交通內部空間評價的方法種類繁多,并且各種評價方法又各有優缺點。選取合適的評價方法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綜合評價至關重要,選取評價方法的關鍵是要選擇適用于評價對象的評價方法。表2-1就各個評價方法做了簡單介紹。

本文所建立的輕軌站點內部空間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指標均可以調査所得或計算可得,不存在缺少統計資料的情況,也沒有大量模糊指標,更不是非確定性評價問題,而且評價指標體系中已有很多主觀評價指標,評價方法不宜選取受主觀因素影響太大的評價方法,所以模糊綜合評價法、層次分析法不適合作為本文的評價方法。灰色系統方法的有效性和實用性不夠好,處理權重不太容易,所以不適合作為本文的評價方法。主成分分析法能消除指標間的共線性,但需要大量的統計數據,本文所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指標沒有共線性,而且因為時間、環境的局限性得不到大量的統計數據,所以也不適合作為本文的評價方法。信息熵評價法是根據已知指標不同輕軌站點的差異度確定指標權重進行評價,故選取信息熵評價法作為本文輕軌站點內部空間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方法。

2.2評價模型的建立

基于信息熵理論構建本文的輕軌站點內部空間評價模型,設有m個輕軌站點需要進行

評價,m個輕軌站點用n個評價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則指標矩陣X可表示為:

各評價指標的概率Pij為:

當j一定且x1j=x2j=...=xmj時,即某一個指標所有輕軌站點的得分完全一樣,此時Pij= l/m ,令Pi= 1/m;因Pij≥0,Pi≥0(i=1,2,...,m;j=1,2,...,n)且 則指標Xj相對強度熵Hj的計算公式為:

當某個指標對所有要評價的輕軌站點來說值相同時,信息熵值達到最大,此時Hj=1即對所有要評價的輕軌站點來說該指標完全一致,該指標的存在不影響最終評價結果。因此,某個指標的重要性取決于該指標的信息熵值Hj與1的差值,設其為指標的差異度Dj其計算公式為:

Dj=1-Hj (4)

根據歸一法,所有指標的熵權和應為1。則指標的熵權Wj為: (5)

綜合評價結果為指標的熵權與指標值的簡單加權和,其計算公式為: (6)

式中, (7)

為m個輕軌站點綜合評價結果的水平矩陣,其中Ri(i=1,2,...,m)表示第i個輕軌站點的綜合評價結果[6]。

對綜合指標評價水平矩陣R中的元素進行排序,確定最終的評價結果。矩陣元素越小,則對應的輕軌樞紐內部空間低碳性越好;矩陣元素越大,其對應的輕軌樞紐內部空間低碳性越差。

3.結束語

低碳型城市輕軌站點內部空間是新時期城市軌道交通低碳化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低碳交通的迅速發展是在全球環境危機和能源危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實施效果可以被看作是節能減排、降低碳排放實現的一個方面,促進了城市交通發展觀的變革。本研究建立了基于低碳目標的城市輕軌內部空間評價指標體系,利用信息熵綜合評價法,對城市輕軌站點內部空間進行低碳評價,以指導輕軌站點今后進行空間結構調整與優化,為輕軌站點內部空間設計提供了新的視角和依據,是城市低碳軌道交通發展研究的新的嘗試和探索。

參考文獻:

[1]羅湘蓉.基于綠色交通構建低碳樞紐——高鐵樞紐規劃設計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博士論文,2012.

[2]張向科、劉浪.模糊層次分析法在輕軌站點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特種結構》增刊第十一次全國城市道路交通學術會議論文集.2011:225-227.

[3]劉琪,晏克非.公路站場規劃布局方案綜合評價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1):159一162.

[4]李靜.客運樞紐內部環境評價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12.

第6篇

物流管理論文2400字(一):精益物流管理在農產品供應鏈中的應用分析論文

摘要在農產品行業迅速發展過程中,離不開精益物流的管理工作支持。對精益物流管理工作進行分析,此種全新物流管理模式,主要為降低資源損耗,縮短不必要環節帶來的消耗。而農產品作為現代精益物流重要環節,不僅是探索農產品供應鏈主要環節,更能提升客戶滿意程度,逐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加大農產品與第三方農業物流企業合作,為消費者提供更為精益化與個性化農產品服務。

關鍵詞精益物流;農產品;供應鏈;應用策略

農產品為大眾生活必需品,為進一步提升農產品銷售量,推動國內農業發展。在農業運輸行業不斷發展變革中,全新農產品供應鏈模式出現。此種全新農產品供應模式,不僅能降低農產品生產盲目性,更能最大限度減低生產所帶來的風險,不斷提升農戶效益空間。國內農產品行業迅速發展,這也意味著,農產品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為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行業發展能力,應從農產品供應著手,最大限度降低農產品供應過程中帶來的損耗,實現精益化管理,最大限度提升農產品價值,獲得更多利潤。

1當前農產品供應鏈存在的不足

1.1供應鏈流程相對復雜

對當前農業供應鏈結構加以分析,就國內農產品供應鏈來說,在供應鏈系統中包含生產、供貨、物流與客戶等不同環節[1],這些環節之間聯系極為緊密,任何農產品供應鏈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農產品供應鏈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正是這些不同環節要求,導致國內農產品供應相對復雜。再加上,在農產品實際運輸過程中,對運輸時間、存儲以及保鮮技術要求較高。這些環節出現問題,勢必會影響整體農產品運輸質量,最終在運輸途中增大農產品損失,難以達到農產品客戶需求。

1.2以往農產品供應鏈模式較為傳統

在以往農產品供應過程中,多采用傳統農產品供應模式,此種模式相對落后、單一,不僅難以滿足迅速發展農產品行業,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產品行業資源整合[2]。對當前農產品供應進行分析,依舊采用分散供應與經營模式,在此種模式中,農產品供應商占據重要位置。但是,傳統農產品供應商,整體水準并不高,難以推動農產品供應行業發展,推動技術創新。單一、落后農產品供應模式,不僅難以滿足現代社會大眾對農產品需求,更會由于農產品行業資源整合方式不當,導致供應鏈不同環節出現利益沖突,最終降低農產品質量。

1.3農產品供應鏈先進技術難以得到應用

對當前農產品供應工作加以分析,由于農產品供應環節相對復雜,供應過程涉及諸多環節,都會增加農產品供應系統復雜程度。其中,在部分農產品供應過程中,需要應用技術方式之處農產品供應,確保農產品供應各大環節工作順利開展。但是,就國內農產品供應鏈加以分析,這一環節體系并不完善、成熟,很多客戶并不了解農產品運輸關鍵信息,信息了解不及時、不全面,極易影響農產品整體銷售。這些關鍵信息不暢通,勢必會影響農產品整體供應環節穩定性,導致農產品供應工作受到極大影響。

2農產品供應鏈應用精益物流管理有效策略

2.1應用標準化農產品精益物流管理工作

對于當前農產品供應工作加以分析,要想進一步提升農產品整體供應能力,降低供應過程帶來的不良影響,在實際農產品供應精益物流管理過程中,一定要構建標準化、精益化物流管理方式,并以標準化精益物流應用管理為基礎,做好精益化管理工作。例如,在精益物流管理實際應用過程中。首先,應在物流生產企業與客戶之間構建標準化物流管理意識。其次,應做好農產品人員培訓工作,以精益化、標準化供應鏈為基礎[3],及時檢查農產品供應各個環節工作,并考察供應落實程度。最后,在農產品供應過程中,應培養工作人員標準化管理意識,并逐步完善農產品物流管理標準化體系,進而以更為嚴格、標準管理方式,最終實現精益化物流管理工作。

2.2應用信息化建設精益化物流管理

在當前農產品供應鏈運行中,應當以物流管理方式與供應為基礎,在農產品供應過程中引入先進技術方式,并結合信息技術構建農產品精益物流管理平臺,借助平臺實時更新農產品最新供應效益。作為農產品生產與供應環節,應結合信息化工作,不斷調節農產品生產情況。借助信息化平臺,農產品運輸企業,可以及時調整物流信息,并在平臺上,不斷完善信息共享工作。應用信息技術實現精益物流管理,不僅能維護農產品穩定運輸,更能滿足消費者實際需求。

2.3不斷簡化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流程

在農產品運輸過程中,農產品供應鏈環節越煩瑣,所帶來的農產品損耗越大。因此,為解決農產品供應工作存在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結合傳統農產品供應流程,做好農產品供應流程刪減工作。首先,在供應流程刪減過程中,應結合先進技術,構建農產品專業平臺,并做好農產品資源整合工作,以此刪減農產品不必要環節[4],做好農產品資源整合工作。其次,應結合不同城市農產品供應環境,做好實地調研工作,及時了解不同農產品供應需求,最大限度避免農產品浪費問題出現。而對于農產品供應商來說,為避免供應環節農產品浪費問題,應結合農產品運輸要求,做好農產品供應簡化工作,最大限度提升供應效率,使精益物流管理工作開展得到充分落實,并為供應企業設置良好形象。

3結束語

對當前農產品供應鏈存在問題進行不斷研究,要想進一步簡化供應環節,降低農戶與運輸企業損失。在實際工作中,應不斷創新,并做好精益物流管理工作,對傳統物流供應方式加以優化,并在這一過程中,引入先進技術,打造專業信息共享平臺,使供應鏈各個環節能夠掌握更為精準、時效性信息。只有這樣,不斷簡化供應鏈流程,以標準化流程體系,開展農產品供應工作,才能實現農產品資源整合與實踐,做好農產品物流服務,構建現代化農產品供應鏈,實現精益物流管理,為農產品行業發展帶下堅實基礎。

物流管理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探索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策略的實施途徑論文

【摘要】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工作是提升物流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關鍵,已經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將圍繞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現狀進行闡述,詳細分析具體的管理方式,堅持實事求是基本原則,旨在為日后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關鍵詞】低碳經濟環境綠色物流管理先進技術

前言: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較為突出,有助于從整體上提升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實力。在實際管理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當前物流管理的實際情況,注重加強物流人才的培養,將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有效應用其中,使之適應當前綠色物流發展的實際需要。

一、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發展現狀

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工作在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物流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較低,在物流管理的過程中長期受到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管理者對綠色物流的相關知識掌握不透徹,在實際的工作環節中只做表面工作,將工作的重點放在物品的運輸以及包裝上,而忽視質量問題。責任意識不強,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工作積極性較低。第二,技術水平低,在低碳經濟環境下開展綠色物流管理工作需要借助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的支持,以此保證綠色物流鏈的完善性,針對在物流數據數據采集以及傳輸的過程中仍然使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操作,忽視對綠色物流管理技術的開發,一定程度上將會降低綠色物流管理質量,不利于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第三,物流管理機制不健全,當前綠色物流管理工作涉及方面較多,包括運輸、加工以及包裝等環節,但是由于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能力有限,經常出現崗位職責不明晰的現象,各部門參與工作積極性較低,不利于保證物流供應鏈的平穩發展。

二、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策略研究

(一)加強物流人才的培養

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需要加強物流人才的培養,以此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第一,定期開展綠色物流相關主題培訓大會,邀請社會上優秀的專家學者前來指導,針對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引導。要對綠色物流管理的流程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充分認識到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綠色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提升綠色物流管理質量。第二,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型人才,尤其是在人才招聘的環節中要對應聘者的綠色物流相關知識掌握程度進行全方位的考察,考核合格之后方可上崗操作,在此之前提供一段時間的崗前培訓,并由專業人員帶領操作,定期對人才的綠色物流管理工作態度以及能力進行測評,以此為依據制定長期的人才培養方案。第三,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的發展原則,物流企業要積極鼓勵物流管理人員到優秀的企業開展實踐交流,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基本原則,并將優秀的管理經驗應用在自身的管理工作中,以此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為綠色物流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時,完善人才競爭機制,針對在管理工作中表現優秀的人員給與一定的獎勵,以此調動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二)發揮先進技術的優勢

發揮先進技術的優勢是保證低碳環境下綠色物理管理順利進行的關鍵,在此環節中要發揮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的優勢,加大力度研發先進的技術,以此為綠色物流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撐,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從整體上提升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實力。要做好市場調查工作,積極與先進技術企業開展合作,完善自身的物流配送技術以及運輸技術,尤其是在物流數據信息傳輸的過程中將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有效的應用其中,有助于實現物流信息的共享,加強了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減少人為操作的誤差,從整體上提升綠色物流管理效率。大力開發綠色物流技術,實現綠色物流自動化、綠色物流網絡化以及綠色物流信息化,在低碳經濟環境背景下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借助綠色物理信息技術結合物流企業的經營以及生產工藝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集中優化與升級,在企業產品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結合企業整體發展目標,優化物流企業工藝流程,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在此環節中可以將信息監測技術應用其中,實時對綠色物流的運行流程進行監測,并及時收取運行數據信息,針對在監測環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以及降低人力、物力以及財力資源的消耗,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三)實施一體化物流管理

在低碳經濟環境下開展綠色物流管理要逐步實現一體化綠色物流管理,在此環節中要對綠色物流管理的各個流程進行有機的結合,尤其是在包裝、運輸以及裝卸上,注重完善綠色物流運行鏈,對其進行集中管理。第一,從包裝的角度進行分析,要安排工作人員對包裝的質量進行檢查,質量合格之后方可進入運輸環節,保證包裝的嚴密性,以此符合運輸的實際需要。第二,從運輸的角度進行分析,在運輸環節中,可以將一貫制的運輸方式應用其中,盡量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優化配送機制,由物流企業統一調度,以此有助于降低運輸成本。第三,從裝卸的角度進行分析,要將機械設備裝卸方式應用其中,避免對物品造成損壞,也有助于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例如:在物流配送的過程中,集中實現綠色物流的一體化管理,將裝卸、集裝箱裝卸和公路汽運等核心業務進行協同規劃,實現了商品從高能耗高成本公路運輸到低能耗低成本鐵路運輸的轉變,在此環節中加強與生產、物流、貿易企業進行合作與交流,有助于提高提高物流綠色發展水平,為物流企業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運輸選擇。

三、結論

第7篇

論文摘要: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我國未來經濟的主要發展模式。低碳經濟的發展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帶來了政策支持及稅收優勢。同時低碳的經濟發展模式也給文化創意產業自身的發展帶來的巨大的影響,它要求文化創意產業進行多角度科學分類,促進了自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也要求文化創意產業在控制自身的碳足跡的同時發揮更大的降碳作用。

論文關鍵詞:低碳經濟;文化創意產業;機遇 ;影響

一、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低碳經濟成為了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國家和社會對低碳經濟的發展都投入了極大的力度。其中政府的扶持力度最具引導性,如直接財政補貼、價格補貼、稅收優惠、政府采購政策、節能法規與標準的制定等等。作為低碳經濟的典型代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前景。

(一)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

1998年,英國創意產業特別工作組首次把創意產業作為一種國家產業政策和戰略產業理念,將創意產業界定為“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創意產業是文化產業發展到新階段的產物,是西方發達國家轉換和提升產業結構的戰略步驟。他們注意到創意產業對優化現有產業結構的重要作用,因而把文化產業與更廣泛的制造業部門聯系起來,致力于發揮創新、信息、知識與文化在全球經濟中的核心作用。當前,美國、歐盟各國以及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乃至馬來西亞等國,都把創意產業作為調整國家產業結構的戰略步驟,形成了全球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總體態勢。

在全球創意產業勃興的背景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將進入一個產業結構總體調整轉換的新階段。面對這一現實,中央做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所有這些,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文化與產業的聯姻是歷史發展到一個新時期的新現象、新機遇,是信息時代社會資本積累的新源泉,抓住這個機遇就把握了信息時代。

(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給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政策支持及稅收優勢

2009年,國務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將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文化部隨后出臺《文化部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2008年,北京市《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擔保資金管理辦法》;2009年又出臺《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貸款貼息管理辦法》;同年7月,央行營業管理部和北京銀監局印發了《關于金融支持首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一系列政策都明確傳遞出一個信號:政府十分重視發展文化產業,且已經開始制定切實的指導方針為文化企業的融資打通脈絡。此外,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消息:“財政部財科所課題組日前《中國開征碳稅問題研究》報告稱,可以考慮在未來五年內開征碳稅,并具體提出了我國碳稅制度的實施框架。”這一消息的將使低碳經濟深入到我國的各個行業之中。在今后無論出于經濟原因或生態環境的責任感,作為低碳經濟的典型代表,文化創意產業都將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隨著我國經濟的宏觀調控,文化創意產業在政策傾斜和稅收優勢都將顯現無疑,他們將成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巨大動力。  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給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帶來的巨大的影響

矛盾論認為,事物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低碳經濟的發展不但給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主要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要求文化創意產業進行多角度科學分類,促進了自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包含文化產品、文化服務與智能產權三項內容。目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分類方法較為單一,基本是依據我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并根據文化創意活動的特點進行分類的。例如按照《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分類標準》,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括:1、文化藝術;2、新聞出版;3、廣播、電視、電影;4、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5、廣告會展;6、藝術品交易;7、設計服務;8、旅游、休閑娛樂;9、其他輔助服務。這種單一的分類方式無法使文化創意企業和機構與我國目前的低碳經濟政策進行良好對應,由此帶來的行業內低碳標準不統一,碳排放區別不明顯,很難適應低碳經濟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在進行文化創意產業科學分類時針對不同視角進行多角度分類。低碳經濟要求以科學、準確的碳排放為標準對文化創意產業進行“碳”化分類以更好對應國家的低碳經濟政策,促進產業自身結構的調整升級。

(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要求文化創意產業在控制自身的碳足跡的同時發揮更大的降碳作用

文化創意產業屬于低碳產業,但不是無碳產業,只是相對于其它產業而言總體排碳量較低,作為經濟范疇而言文化創意產業依然離不開資源使用與能源消耗,其在經濟生產過程中也必然直接或間接產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等污染。研究如何使文化創意產業自身排碳量得到減少和降低也是低碳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人們通常用“碳足跡”的計算方法來衡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碳足跡(carbonfootprint)”,它標示一個單位元素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的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CO2)也制造的多,“碳足跡”就會增大,對自然環境的不良影響也就越大,反之“碳足跡”越小,對自然環境的不良影響也越小。如何科學計算文化創意產業的“碳足跡”,從各個環節進行控制以減少“碳足跡”的產生是低碳經濟與低碳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8篇

房地產經濟論文范文一:低碳經濟對我國房地產經濟的影響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之一,越來越嚴重能源危機使我國開始加快對于低碳經濟的發展。而房地產行業一直是高污染行業,所有,為了適應現在社會的發展需求,促進低碳經濟的發現愈發的重要。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消除資產泡沫,增加就業幾率,低碳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對于促進綠色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低碳經濟在房地產方面的展開,離不開國家支持和房地產行業內部對其的關注,當然社會整體對于低碳消費觀念的認可,也是實現低碳經濟的必要因素。

一、我國房地產行業走低碳發展道路的重要性

對于房地產行業來說,提高能源效率以及減少廢氣污染的排放是低碳發展道路的主要目標,所以,我們首先要確保,使用的原料必須是無污染,無毒。而在生產建材企業也需要符合建筑行業的地毯發展需求,才能讓他們的產品對社會接納。所以說,房地產行業的低碳發展,最為關鍵的是可以推動該行業的綠色生產,綠色消費,促進下游實施。而低碳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以降低資源的減少浪費,以得到更高質量的生活,節能減排,也是抑制氣候變暖的最要措施。

二、低碳經濟對我國房地產經濟產生的影響

1.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的不利影響。

1.1致使房地產的開發成本增加。低碳經濟的核心內容需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術,在我國房地產行業發展低碳經濟,需要花更多的錢去開發新技術、新設施,同時更昂貴、更高效地利用能源來代替傳統的高污染、高能耗的能源,實際上是一種更為昂貴的行為。因此,低碳經濟將增加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成本。

1.2低碳經濟會在短期內制約我國房地產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國的房地產建設模式所采用的共同特點是高耗能,短期內很難改變這一特點。例如,在能源和技術上,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適當的變化。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并沒有脫離能源的支持,而能源價格低廉,使用方便,使我國房地產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在發展低碳經濟的情況下,如果失去了低能量支撐,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在短期內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和制約。

2.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的有利影響。

2.1調整了房地產行業內部結構。目前,中國的房價一直居高不下,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投機,有些人不明白房地產市場開發商只是盲目炒高房價,房地產和房地產市場的情況,使消費者太過重視的位置和價格的房子,并忽略了內部質量和舒適的房子。因此,低碳建筑的發展,可以從根本上改善的情況,因此,從長遠來看,低碳經濟,有利于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內部結構調整。

2.2能夠促進房地產行業長期的健康發展。目前,在我國房地產行業發展過程中,房地產經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類似于股票市場,繁榮背面可能是泡沫,房價的不斷提高,勢必會給我國的房地產行業帶來危機。房地產行業的低碳經濟發展,會使房地產開發商用比較長遠的眼光來看待房地產業發展,更加注重對建筑品質以及質量的提升,而不是只顧經濟利益。因此,低碳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我國房地產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2.3能有效實現房地產的節能減排和建筑的智能化。目前我國房地產行業在建筑材料和建筑設備上使用的是非常巨大的能源消耗,低碳經濟的要求,房地產行業是致力于建設低碳,智能,時間長,建筑節能減排和智能化是中國建筑行業的重點。和低碳經濟將導致房地產行業積極引進和應用低碳新材料,新設備和新技術,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建筑施工的能耗,從而實現低能耗和智能發展的未來架構。

三、在房地產經濟中發展低碳經濟的有效措施

1.政府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低碳經濟的發展不僅有利于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我國經濟的長遠發展,政府應加強對環境的關注。政府應加大研究,逐步建立低碳建筑和碳排放量低碳指標;應跳出單體建設思維,站在區域和城市發展的角度對建設計劃的設計,應制定相應的獎勵政策,對低碳技術的商人提供一定的獎勵,并對缺乏節能減排和對商家給予嚴厲處罰;政府還可以改革稅收政策,發展低碳經濟的企業減免一定的稅收費用等等。不僅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也有利于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2.提高房地產公司的重視。

房地產公司,不能一味的追求經濟利益,除了賺錢,他們更應該關注全球的生態平衡,關注社會的未來發展,他們理應更多的去了解低碳文化,低碳住宅和綠色建筑。關于房地產的開發,除了使用新的低碳環保材料,例如鋁合金材料,生態納米石材,雙層玻璃幕墻,也要有著全新的低碳環境建設技術,提高對于新材料,新能源的使用率,例如外墻外保溫技術屬于低碳環保技術。在這方面西方國家已經有所發展,我們也可以對此加以借鑒。另一方面,住房產業化、工業化生產方法應用于建設,實現節能減排,提高質量,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3.提高開發技術水準,合理地規劃戶型布局。

目前,我國的房地產行業基本采用了粗放型的管理模式,開發商更注重經濟效益的結果,而忽視了低碳經濟的要求和買房子的消費需求的實際情況。大多數房地產開發商都加大面積住宅開發,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房地產開發單位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發展質量,做好戶型的規劃布局工作。

4.積極推廣使用環保材料和節能技術。

很多房地產在我國的建設,對于玻璃有著大面積的使用,目的也是為了采光的更充分性,但是這也帶來了相應的問題,由于玻璃本身的物理特性,使得它的導熱性能非常好,所以,往往天氣一熱,室內的溫度就會特別高,為了保持室內溫度恒定,人們往往會使用空調降溫,在某些方面來說,這也是間接的增加了電能消耗。有關于這方面問題的解決,我國房地產商,可以適當的使用新型玻璃,譬如,隔熱輻射玻璃,它能在為住戶提供一樣采光需求的同事,還能隔絕因為室外光線照射二導致的房間溫度過高的問題,從而減少在因選擇空調降溫時的電力資源浪費問題。此外,在住宅區更多的去種植綠色植物,提高綠化覆蓋率也是一種不錯的節能手段,它在美化周圍環境的同時,也能吸收一些有害氣體,讓周圍的空氣變得更清新,特別是在夏天,樹蔭的陰涼也會為燥熱的夏天帶來些許涼意。

5.積極倡導低碳消費。

隨著現代化的進程,房地產行業應該對低碳經濟發展有著清楚的認識,同時,對于其的發展,應該有著更大的,更積極的宣傳推廣,讓消費者更深刻地對低碳建筑的認識,對于低碳環保的認識。雖然由于技術以及材料的限制,低碳建筑價格會普遍的概予同類型的普通建筑,但在未來,隨著技術的革新,有關低碳建筑的價格自然也會隨著降下來的首先,要保持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保證人類生存環境的質量,發展低碳經濟是十分重要的。低碳經濟是房地產經濟發展的有利和不利的方面,房地產行業應大力發展有利方面,加強現有的優化和改進的缺點,并應采取有效措施,使低碳經濟概念發展成房地產經濟,為自身在社會和經濟上的利益找到一個平衡點,爭取在低碳經濟時代里尋求長久的經濟、環境共贏,為我國房地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房地產經濟論文范文二:房地產經濟發展下市場經濟論文

1.房地產經濟和市場經濟協調發展的措施

市場經濟是房地產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近幾年我國房地產經濟發展勢頭非常好,在市場經濟中所占比例越來越高,但是這種快速發展的勢頭存在著很多不良的因素,如果不及時的遏制住,很可能會影響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因此必須有針對性的采取對策,是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能夠和諧發展,相互促進而不是相互產生消極影響。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1控制好房地產商品的價格

過高的房地產商品價格如果不實時的控制,使其無限的發展下去,非常容易出現經濟泡沫,而使整個市場經濟陷入癱瘓狀態,從國外的歷史經驗中我們也可以總結出這一點。控制控制好房地產商品的價格并不說一定要強制性將房產價格降下去,價值決定價格,市場應該按照房地產商品的價值卻制定相應的價格,真正的實現供需平衡,而如果價格已經遠遠的超出了價值,這種不良的現象,終有一天會使房地產陷入絕境。房地產價格過高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矛盾,國家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來緩解矛盾,其中利用價值以及價格規律來進行調節是主要的措施。價值與價格的合理才能實現供需之間的平衡,進而使房地產市場處于穩步發展的狀態中。

1.2做好金融監督

無論是哪一行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都應該做好金融監督工作,以維護金融市場秩序。我國目前的房地產市場之所以會出現價格虛高的現象,主要就是金融監督工作不到位,有很多的房地產企業自身并不具備開發大規模房地產的實力,但是通過向銀行借貸等方式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這種行為非常容易引起銀行壞賬現象,很多的開發商開發出來的房地產價格過高,無人問津,銀行貸款也就無法按時歸還,因此政府與銀行都應該做好金融監督工作,全方位的了解房地產企業的各個信息,尤其是償還能力,加強控制力度,并且對銀行貸款行為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使資金更加隔離的配置,從房地產行業逐漸的流向其他有更有希望的產業中,也使整個市場經濟繁榮發展起來,而不是過度集中在某一產業中。為了達到金融監督的目的,政府以及銀行都應該對自身的很多業務進行改進創新,在改進傳統的存貸模式的同時,還要引入更多的沒有任何問題的資產,盡可能的降低高風險貸款的比例,從而實現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協調發展。

1.3盡快實現房地產經濟轉型

目前房地產經濟發展與市場經濟并沒有完全的靠攏,甚至有些脫離市場經濟的發展走向,因此政府在各方面上鼓勵房地產企業實現經濟轉型,實現低碳環保,不再只是考慮經濟效益問題。政府可以利用杠桿經濟原理來對房地產企業進行有效的調整。杠桿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政策支持鼓勵更多的房地產企業投資智能建筑,在開發的過程中給予更多的優惠,這樣參與智能化建筑的開發的開發商就會越來越多,進而改變這種房地產開發商經濟發展模式;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對購買低碳環保的住宅的用戶實行優惠,進而擴大購買人數,購買人數的增多,又會促進開發商開發智能化的環保的建筑,進而完全的實現了房地產經濟的轉型,也促進了我國建筑行業的良性發展。

第9篇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論文摘要: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而且建筑規模越來越大,在建筑工程的整體施工過程中,各種施工技術與方式及設計對整體建筑都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技術及施工形式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物的整體質量和有效縮短工期。

現代建筑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給我國的建筑業得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本文對建筑技術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術、混凝土預制樁的建筑技術以及低碳建筑的高科技技術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和分析。

1 建筑工程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術

在建筑工程中土方工程包括一切土的挖掘、填筑和運輸等過程以及排水、降水、土壁支撐等準備工作和輔助工程。最常見的土方工程包括場地平整、基坑(槽)開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及基坑回填土等。設計標高一般要求:大型工程項目通常都要確定場地設計平面,進行場地平整。場地平整就是將自然地面改造成人們所要求的平面。場地設計標高應滿足規劃、生產工藝及運輸、排水及最高洪水水位等要求,并力求使場地內土方挖填平衡且土方量最小。設計標高確定方法:一般方法如場地比較平緩,對場地設計標高無特殊要求,可按照挖填土方量相等的原則確定場地設計標高。實際工程中,對計算所得的設計標高,還應考慮下述因素進行調整,此工作在完成土方量計算后進行。考慮土的最終可松性,需相應提高設計標高,以達到土方量的實際平衡;考慮工程余土或工程用土,相應提高或降低設計標高;根據經濟比較結果,如采用場外取土或棄土的施工方案,則應考慮因此引起的土方量的變化,需將設計標高進行調整。場地設計平面的調整工作也是繁重的,如修改設計標高,則須重新計算土方工程量。

2 混凝土預制樁的建筑施工技術

在現代的建筑工程中,一般多層建筑物當地基較好時多采用天然淺基礎,它造價低、施工簡便。如果天然淺土層較弱,可采用機械壓實、強夯、堆載預壓、深層攪拌、化學加固等方法進行人工加固,形成人工地基。打樁前的準備工作:打樁前應做好下列準備工作:清除妨礙施工的地上和地下的障礙物;平整施工場地;定位放線;設置供電、供水系統;安裝打樁機等。樁基軸線的定位點及水準點,應設置在不受打樁影響的地點,水準點設置不少于2個。在施工過程中可據此檢查樁位的偏差以及樁的入土深度。打樁技術要點如下。

打樁機就位后,將樁錘和樁帽吊起,然后吊樁并送至導桿內,垂直對準樁位緩緩送下插入土中,垂直度偏差不得超過0.5%,然后固定樁帽和樁錘,使樁、樁帽、樁錘在同一鉛垂線上,確保樁能垂直下沉。在樁錘和樁帽之間應加彈性襯墊,樁帽和樁頂周圍四周應有5~10mm的間隙,以防損傷樁頂;打樁開始時,錘的落距應較小,待樁入土至一定深度且穩定后,再按要求的落距錘擊。用落錘或單動汽錘打樁時,最大落距不宜大于1m,用柴油錘時,應使錘跳動正常。在打樁過程中,遇有貫入度劇變、樁身突然發生傾斜、移位或有嚴重回彈、樁頂或樁身出現嚴重裂縫或破碎等異常情況時,應暫停打樁,及時研究處理;如樁頂標高低于自然土面,則需用送樁管將樁送入土中時,樁與送樁管的縱軸線應在同一直線上,拔出送樁管后,樁孔應及時回填或加蓋;多節樁的接樁,可用焊接或法蘭錨接。目前焊接接樁應用最多。接樁的預埋鐵件表面應清潔,上、下節樁之間如有間隙應用鐵片填實焊牢,焊接時焊縫應連續飽滿,并采取措施減少焊接變形。接樁時,上、下節樁的中心線偏差不得大于10mm,節點彎曲矢高不得大于1‰樁長。打樁的質量控制:打樁的質量檢查包括樁的偏差、最后貫入度與沉樁標高,樁頂、樁身是否打壞以及對周圍環境有無造成嚴重危害。樁的垂直偏差應控制在1%之內,平面位置的允許偏差,對于建筑物樁基,單排或雙排樁的條形樁基,垂直于條形樁基縱軸線方向為100mm,平行于條形樁基縱軸線方向為150mm;樁數為1~3根樁基中的樁為100mm;樁數為4~16根樁基中的樁為1/3樁徑或1/3邊長;樁數大于16根樁基中的樁最外邊的樁為1/3樁徑或1/3邊長,中間樁為1/2樁徑或邊長。

3 低碳建筑中的施工技術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與設備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漸成為國際建筑界的主流趨勢。“低碳建筑”低碳建筑采用結構體系、地能熱泵系統、智能布線配電系統、太陽能綜合利用、節能門窗、雨水收集中水利用及其他低碳使用技術。低碳建筑技術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同時可使建筑碳排放水平降低50%左右。低碳建筑主要有以下幾種技術形式,外墻節能技術:墻體的復合技術有內附保溫層、外附保溫層和夾心保溫層三種。我國采用夾心保溫作法的較多;在歐洲各國,大多采用外附發泡聚苯板的作法,在德國,外保溫建筑占建筑總量的80%,而其中70%均采用泡沫聚苯板;門窗節能技術:中空玻璃,鍍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熱玻璃)高強度LOW2E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濺射方法鍍制含金屬銀層的玻璃以及最特別的智能玻璃;屋頂節能技術:利用智能技術、生態技術來實現建筑節能的愿望,如太陽能集熱屋頂和可控制的通風屋頂等。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如使用地(水)源熱泵系統、置換式新風系統、地面輻射采暖;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太陽能熱水器、光電屋面板、光電外墻板、光電遮陽板、光電窗間墻、光電天窗以及光電玻璃幕墻等。

4 結語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將會有更多優良的建筑材料和先進的建筑技術被運用到現代建筑施工工程當中。在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科技創新,實現更好的建筑技術開發,為我國的建筑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此外還有更加注重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低碳建筑。參考文獻

第10篇

【關鍵詞】生態城;小街區;熱島效應;低碳

【Abstract】Blocks are the basic units of urban space, and building blocks having ecology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to build an ecological city. Summarize the current setting eco-city neighborhoods, we found a small block is the trend of low-carbon eco neighborhood settings. From improved micro-climate, energy conservation point of view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neighborhood "small scale", but summed up optimization "small-scale neighborhoods" to be carried ou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city neighborhood set.

【Key words】Eco-city;Small blocks;Heat island effect;Carbon

1. 前言

(1)在人類發展歷程中,城市、街區、建筑建設的尺度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趨勢。在農耕文明時代,出于對自然的敬畏,人類只能進行“小尺度”的建設;而在推崇人類中心主義的工業文明時代,大尺度的建設成為了主流。發展至今,更加推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 ”,“小的也是美的”的建設理念成為了更適宜自然、融入自然的方式。

(2)在生態城市建設中,“街區”作為中觀空間載體,承接了宏觀生態城市與微觀綠色建筑,是城市空間構成以及低碳節能的重要構成部分。現有研究從城市功能、人文、歷史的角度闡述了如何構建適宜街區尺度[1~3],也有從原有生態保護角度出發討論街區尺度的研究[4]。而針對改善氣候以及節能減排對街區尺度以及街區特征的理論研究相對較少。

(3)本文從從中觀層面的“街區”來探討一下,“小尺度”以及“其他建立于小尺度上的特征”可從哪些方面對城市氣候、節能減排做出貢獻,以期為生態城市中街區設計提供參考。

2. 生態城中街區建設尺度

(1)通過總結當前國內外生態城市中街區建設,可以得出具有借鑒意義的街區尺度以及特征,見表1。

(2)通過總結上述不同區位、不同氣候條件的生態城的街區尺度可以看出,其街區尺度特征具有一定共性。街區單元尺度設置在70m×110m至400m×400m之間,均屬于較小尺度。分析可知,在該尺度區間的街區基本能夠滿足城市開發建設和功能組織、活力、交通、心理、視覺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時街區尺度較小,在規劃中能更根據現狀環境特質靈活的設置功能、確定指標體系,更有助于充分利用自然干擾度較小的地段,也更有利于確實的保護原有的生態、水文因子。例如,臺北市依據自身盆地自然系統的有利條件,劃定了 “生態城市分區發展單元”,小尺度的的單元內充分調動各發展單元的環境潛力,形成具有多樣性的特色自然系統[5]。

(3)綜上,選定適宜的街區空間尺度是構建生態城市的基礎,基于適宜的空間尺度,優化其設置、布局,將更有益于實現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等生態城市的目標。因此,下文主要論述合理布局小尺度街區對改善微氣候、降低碳排放的積極作用。

3. 小街區對改善城市微氣候及降低碳排放的影響

3.1小街區對微氣候影響。

(1)快速城市化帶來了地區原有物理環境的改變,能耗的提高,也給城市帶來了“氣候病”。目前,熱島效應已成為城市氣候最明顯的特征之一。熱島效應是指相較于下墊面普遍為植被、土壤的郊區,城市中大量的密集的建筑物、水泥路面等具有更大的吸熱率和更小的比熱容,造成了城區氣溫明顯高于郊區氣溫的現象。

(2)街區作為城市的構成部分,如何通過自然做工改善街區熱環境,調節城市氣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3.1.1增加遵循自然肌理的通風廊道。

(1)相較于街區,道路具有較小的流動阻力,可以作為氣流的主要通道[6]。構建小街區,增加支路路網密度,可為城市增加毛細風道,能有效加強傳輸郊區冷空氣與城市熱氣流的交換作用,能調節城市溫度[7]。

(2)同時,研究中發現,當風向與街道、河流走向不一致時,風向將會偏轉;而當街道走向與風向一致時,在街道及河道的上空形成“管狹效應”,帶來較空曠處更高的風速。較高的風速更易于降低空氣的溫度,對此,為提高風道的降溫效應,《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中作出以下指引“建筑物的排列和街道布局須遵從盛行風方向”。從上述結論可知,在保證交通便利的基礎上,路網不應拘泥于方正路網。道路的走向應盡量與夏季盛行風向保持一致。并充分尊重原始的自然河流走向。

(3)由此可知,在較小的街道尺度基礎上遵循盛行風向構建風道,對于改善城市熱島效應是較為有效的手段。

3.1.2緊湊布局。

(1)城市熱島的產生源于不同類型用地其下墊面的熱力性質不同,由于工業生產、居民生活產生的能耗較大,一般工業用地、居住用地及商業用地的具有較高的地表溫度。但研究中發現,不同的城市功能區布局形成的城市溫度環境差別較大。街區較大、功能較為單一時,較為集中的居住用地和商業用地將帶來集中熱耗,中心規模較大時,較冷空氣難以進入內部進行熱交換,使得熱島效應較為突出。有學者在研究中指出出多中心的城市發展模式有利于城市整體能耗的降低 [8]。同時,單一的用地性質,會增加長距離的出行,也導致城市每天兩次的“鐘擺交通”,將加劇城市熱島效應。

(2)小街區規制將增加道路密度,可通過道路(尤其是綠化率較高的道路)切割城市熱場,避免單一性質的用地大面積布局,最終達到降低城市熱輻射,削減熱島規模效應的作用[9]。

(3)綜上,小街區不易形成大規模的集中熱源。在街區“小尺度”的基礎上增強街道兩旁綠化,能更有效的吸附溫室氣體,起到切割城市熱源,緩解熱島效應的作用。

3.2綠色小街區對低碳貢獻。

街區是城市實現低碳目標的基本組成單元,其空間結構布置對于用地功能、交通出行有影響較大。小街區構造城市交通的微循環,形成具備良好的慢行交通基礎條件,可對碳減排起到積極的作用。

3.2.1小街區優化慢行系統及公共系統構建。

(1)根據陳飛等學者研究,相較于步行、自行車、摩托車、公共交通等出行方式,小汽車是每公里人均耗能最高,每公里人均CO2排放量最多的出行方式(見表2)。同時,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近年來小汽車數量的飛速增長。同時當車輛過多,超出道路的允許通行能力后,將造成交通擁堵,也會導致大量額外的CO2排放[10]。相反,發展能耗更低,排放量更低的慢行系統和公共交通系統更有利于碳減排,也更有利于環境保護(不同交通方式能耗及排放物比較見表2)。

(2)小尺度的街區更適于步行。密集而較窄小的街道可以減慢車流速度,隨著車流速度的降低,自行車交通與步行交通更加安全便捷[12]。同時小街區構建增加了支路網絡的密度,增加了街區內可達性,也增加了對慢行交通的支持。因此,街區“小尺度”即可推動慢行系統的發展,由此起到降低碳排放的作用。

(3)除了“小尺度”的特征,街區還可通過以下方面構建更加低碳的城市。通過強化慢行步道的景觀設計,營造舒服宜人的慢行系統,保證居民生活環境的生態、健康、安全、便捷的綠道網絡,可以增加慢行吸引力。有研究指出,具有良好可達性并與慢行系統相結合的綠色開放空間可以降低人們由于“休閑補償心理”而產生的遠距離出行需求和里程,并激發健康的出行行為發生[13]。同時,可通過加強慢行系統與快速公交站點的接駁、增加公共交通站點的慢行可達性等手段以增強慢行系統與公共交通系統的銜接,將能進一步促進居民通過慢行出行,從而降低城市碳排放量。

3.2.2混合功能。

(1)土地用途混合是城鎮發展的自組織格局,是人類對聚落空間的生態選擇[14]。土地用途決定了生產、居住和公共服務等功能,也決定了具名的出行需求。美國交通規劃工作者紐曼與肯沃斯通過比較美國、歐洲及亞洲的城市,發現美國城市(低密度分散式布局)大約要比同等規模的歐洲城市(高密度緊湊式布局)人均多耗費3~4倍的燃油,其中50%的差異歸因于土地使用模式的不同。國外多個社區調研顯示,在社區項目中每增加20%的零售和商業活動,會引起小巴或其他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約增加4.5%[15]。

(2)較小的街區尺度,更易實現不同類用地混合布局,構建更豐富的功能布局。即能在較小的的范圍內將生產、居住和公共服務三大功能集中,通過短距離的出行即可滿足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用步行即可滿足大部分出行需求。從而減少了為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機動性出行,即可降低小汽車的使用率,達到降低碳排放量的目標。

4. 結語

(1)相較于大街區,小街區更密的路網對緩解熱島效應,以及更利于慢通促進碳能耗的降低。在小尺度街區的基礎上,遵循夏季盛行風向布局街道,設置街區功能時能夠緊湊的布局,并在城市大熱場中適度增加綠化街道密度以切割熱場,均可有效基于小街區尺度改善城市熱島效應。同時,為實現節能減排目的,強化慢行步道的景觀設計,增強慢行系統與社區中心軌道公交站點的可達性,以及通過街區內功能混合均可起到抑制機動性出行帶來的碳排放。

(2)本文對小街區所涵蓋的其他方面未進行研究,僅整理分析了街區尺度與街區設置對改善氣候及節能減排的影響。研究主要出于對前人理論的總結梳理,有待進一步結合實例進行的深化量化研究。

參考文獻

[1]伍學進.城市宜居性短街道與小街區公共空間研究[J].北京規劃建設,2010,(3):89~91.

[2]黃燁停孫一民.街區適宜尺度的判定特征及量化指標[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0(9):131~138.

[3]楊俊宴,史宜.基于“微社區”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模式研究――從社會空間的視角[J].建筑學報,2015,1(2):119~124.

[4]陳天,臧鑫宇,王嶠等.基于生態思維的綠色街區規劃策略研究[C].//2013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2013:1~11.

[5]臧鑫宇.綠色街區城市設計策略與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3.

[6]石華.基于深圳市道路氣流特征的城市通風網絡模型研究[D].重慶大學,2012.

[7]李國松.基于遙感技術的哈爾濱城市熱島效應緩解規劃策略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2.

[8]薛瑾.城市熱島產生的空間機理與規劃緩減對策[D].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2008.

[9]李d,余莊.基于氣候調節的城市通風道探析[J].自然資源學報,2006,21(6):991~997,插2~封3.

[10]陳飛,諸大建,許琨等.城市低碳交通發展模型、現狀問題及目標策略――以上海市實證分析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09,(6):39~46.

[11]蘇城元,陸鍵,徐萍等.城市交通碳排放分析及交通低碳發展模式――以上海為例[J].公路交通科技,2012,29(3):142~148.

[12]王軒軒.中國城市的小地塊街區模式初探[D].東南大學,2007.

[13]邱紅.以低碳為導向的城市設計策略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

[14]莊淑亭,任麗娟.基于低碳的城市土地混合使用探討[C].//2011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論文集.2011:127~130.

第11篇

國家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將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倡導將課本知識變為實際生活中的技能。當前低碳生活的理念已經為民眾所熟知和重視,通過學校的教育將這種理念從一種口號變為實施操作層面的措施很重要,把這種理念貫穿到整個生物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親身體驗,通過各種活動,使低碳生活進入學校,走進家庭,培養學生對低碳生活的認知度,這樣才能讓學生充分體會自然的深奧與神奇,了解保護地球環境的重要意義。這篇論文對低碳生活理念與生物教學的結合進行了一些探討,提出幾點改進生物教學的建議。

2、將生物學科教學與低碳生活相關知識相融合的改進方法

2.1將低碳生活理念與生物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從生物學科的教材內容上看,教材原有的各類動物、植物的知識已經涵蓋了一部分低碳生活的要素,教師應該根據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進,適當突出含有低碳生活知識的部分、緊跟新聞時事,根據學生的興趣使生物教學更加系統化與層次化。例如在生物與環境章節融入環境對生物物種生長發育及分布的影響、生態環境危機及低碳發展的相關理論,在現代生物技術等題教學中組織學生到污水處理廠進行參觀,在直觀見證現代污水生物處理技術應用的同時培養其節能節水的低碳行為。此外,在教學實踐中,組織學生搜集低碳素材,設計低碳生活悶卷并在校園一定區域內進行問卷調查社會實踐。同時,制作低碳牛活宣課件進行校吲內低碳宣教。這些低碳教程的合理滲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2讓生物學科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生物學科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并且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困難,為今后更深一層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面對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態勢重視環保工作也非常重要,因此讓學生領會多姿多彩的生物界的同時還要了解很多環境保護的知識,這些理論知識可以幫助他們了解自然,熱愛自然。而且還要讓他們理解低碳生活,低碳經濟。了解人類的索取會給自己和其他生物帶來什么樣的后果。生物世界是很奇妙的,生物種類繁多,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這些知識在教材中都有詳細的講解。生物和他們所擁有的基因已及與它們生存的環境形成了現在這個高耗能經濟,這種經濟發展造成無序的拋棄、污染、垃圾、核廢料正成為地球生態向前延續的巨大障礙。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中多與實踐相聯系,可以組織學生認識常見的動植物,試著給它們分類,了解它們的習性,收集標本都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和身邊的生物相處,讓他們學會尊重生命。保護地球。

2.3利用多媒體的現代化技術平臺提高教學水平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將計算機多媒體平臺作為生物知識的教學平臺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平臺擁有的動畫、聲音、圖片等媒介能讓生物學知識呈現出更生動立體的面貌。這些媒介都有助于讓生物知識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更深刻的形象,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在生物學課件的制作中,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將大綱上的知識難點深入淺出地通過多媒體教學平臺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比傳統掛圖、板書等教育手段減少了眾多弊端。如基礎理論的很多微觀知識點晦澀難解,因此這部分知識尤其注重動畫、聲像、影視等多媒體技術及資源的利用。實踐證明,通過動畫顯示顯微鏡下的中期細胞中的全套染色體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可以取得較好效果。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聲像教學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快捷,輕易地掌握理論知識,還恰好切合了低碳環保的教學理念,有效降低教學資源的浪費。

3、結語

第12篇

【關鍵詞】城市;規劃設計;低碳環保

中國的綠色發展戰略落實到城市建設中,對于可城市的未來發展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特別是目前中國走城鎮化道路已經進入到攻堅階段,面對城市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問題,就需要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更多地考慮到低碳環保問題,這也是加快城市建設步伐的關鍵。將低碳環保理念注入到城市規劃設計中,城市建設更為科學,城市發展的各項元素都被有效利用起來,促使城市系統更為協調,這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1、城市規劃設計的現狀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不僅社會經濟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城市的發展進程也不斷加快,主要體現為城市的規模在不斷地擴大,大量的農村居民涌入到城市中,導致城市污染嚴重。為了推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就要在城市規劃中注入低碳環保理念,但是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1低碳城市的發展很難做到全面推進

中國的戰略發展中,綠色發展成為了發展主題,城市規劃設計中就要將綠色元素注入到城市規劃設計中,并以此作為指導思想推進城市綠色化方向發展,但是在具體實施中存在諸多的問題。城市在綠色化發展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就是低碳環保,而低碳城市的發展很難做到全面推進,主要是由于低碳城市的規劃建設更多地關注大城市以及開發城市新區方面,而忽視了城市老區的低碳建設。即便是對城市進行低碳環保城市規劃,也往往由于沒有對區域發展實際充分了解,沒有考慮到當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問題,就會導致城市規劃設計方案難以有效落實,不利于城市更好地發展。

1.2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存在不足

低碳環保的城市規劃設計中,綠地系統規劃是重要的內容。一些城市在綠地規劃中更多地局限于園林規劃,沒有做到城市綠地的全覆蓋,特別是規劃設計中沒有以園林知識作為重要的指導思想,就必然會出現綠化不符合自然規律的現象,導致大量的綠化自己浪費,且沒有獲得預期的綠化效果。利用綠地進行城市景觀塑造不僅可以為城市居民打造宜居環境,而且還發揮著低碳環保的作用。但是,由于城市綠地系統設計中沒有考慮到城市資源的合理利用,甚至使得原有的綠地資源遭到破壞,城市自然生態系統被打破,使得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不符合城市發展要求。

1.3城市規劃設計中沒有建立生態保障體系

城市規劃設計按照低碳環保的指導思想展開,更為強調生態環境保護,但是沒有將低碳環保落實到城市居民,沒有認識到城市居民持有低碳環保理念的重要性。另外,城市低碳環保需要采用新技術和新能源,并對城市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生態保障體系是不可或缺的。正是由于城市規劃設計中沒有對生態保障體系予以高度重視,城市的低碳環保難以落實。城市規劃中,舊城區的規劃是其中的一部分,不僅要增添新的規劃內容,而且還要對原有的資源合理規劃利用,而往往城市規劃設計中沒有對于此建立有效的生態保障體系,使得舊城區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就必然會影響城市規劃設計的效果。

2、城市規劃設計達到低碳環保效果的有效策略

2.1從城市居民的角度出發對城市進行規劃設計

城市規劃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對于設計目標明確,并對指導思想準確定位,這就需要規劃設計人員要對城市進行實地考察,并對城市居民對于城市環境的要求有所了解,從城市居民的角度出發進行規劃設計,使得規劃設計方案符合城市建設要求,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2.2對于城市大氣排放合理規劃

近年來,中國的很多城市都已經開始強化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但是,城市空氣環境依然呈每況愈下趨勢,給城市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脅。為了凈化城市空氣環境,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各種污染氣體的排放量,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其一,控制汽車尾氣的排放。城市居民已經普遍擁有私家車,給自己的出行帶來了諸多的便利。但隨著私家車的數量增多,城市大氣污染也越來月嚴重。對大型貨車、中型貨車、小汽車數量予以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尾氣排放量,使得大氣污染有所緩解。另外,還需要從技術的角度改進汽車發動燃燒設計,以降低汽車尾氣排放量。

其二,重視城市綠化,將綠化帶的范圍擴大,不僅可以起到凈化城市空氣的作用,而且還對城市環境起到了美化效果。綠色植物可以對空氣中的各種有害物質予以吸收,除了灰塵之外,包括SO2、CO2都可以被有效吸收。

其三,對城市中的工業企業合理布局,將工業區設置在城市的邊緣,而且不可以建立過于集中的工業區,同時對于工業生產中的排放物要強化監督管理,確保排放物經過技術處理后滿足規定的指標,還要鼓勵工業企業對于廢棄物循環再利用,可以降低資源成本了,還降低城市污染綠。

2.3對城市的空間要合理布局

城市的空間有限,因此要布局合理,讓城市居民的生活更為便利,而且還可以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城市規劃要凸顯城市的文化特點,這是城市規劃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也是需要通過城市空間布局呈現出來的。城市規劃設計人員就要通過對城市的空間要合理布局得意實現。

2.4對于城市的污水以及垃圾要有效處理

造成城市污染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于城市污水以及垃圾沒有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使得城市環境質量受到影響,嚴重妨礙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將對污水的排放量,城市規劃設計中要將污水再利用系統制定出來,使得污水排放之后,就可以通過污水再利用系統進行處理,達到規定的指標之后就可以循環再利用。城市垃圾采用技術處理措施,使得垃圾被利用后繼續發揮其應用價值。對于容易降解的垃圾,可以采用降解處理措施以再利用。對于不容易降解的垃圾,可以采用掩埋的方法取締焚燒的方法,可以避免大量的廢棄物排放。

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城市低碳化發展,就要在城市規劃設計中對環境保護予以高度重視。目前城市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已經是有目共睹的了,要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目前城市環境逐漸惡化的不良現象。在城市規劃設計中將低碳環保理念注入其中,而且還要嚴格遵循低碳環保的原則,以使得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為打造綠色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宋繼蓉.面向低碳的城市規劃及設計概述[J].科技與企業,2016(05):117—1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乐市| 濉溪县| 雅安市| 高要市| 沙河市| 莆田市| 浦县| 平昌县| 和政县| 锦州市| 达尔| 诸城市| 河源市| 沙坪坝区| 梅州市| 蕲春县| 邛崃市| 综艺| 灵璧县| 石台县| 崇仁县| 冷水江市| 旺苍县| 佛冈县| 宁乡县| 肇庆市| 衢州市| 西平县| 兖州市| 西吉县| 阿城市| 蛟河市| 周宁县| 镇安县| 江达县| 宜丰县| 黔西| 古蔺县| 即墨市| 靖江市| 黎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