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動力職稱論文

動力職稱論文

時間:2022-04-02 15:54:5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動力職稱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職稱論文致謝范文

【職稱論文致謝范文一】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六年多的博士研究生涯轉瞬即逝。回首我在浙江大學這幾年的求學之路,感觸良多。于我而言,在職讀博,求學之路充滿艱辛,有無數次想著放棄。幸運的是,一路上有那么多師長的呵護和引導,有那么多同學和朋友的幫助和鼓勵,有家人在背后默默的奉獻和文持,讓我終能完成學業。值此論文付梓之際,懷揣一顆感恩的心,謹向所有關心、支持與幫助我的師長、家人、同學及朋友,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首先,非常感謝我的恩師陸文聰教授。六年前,陸老師不嫌棄我才疏學淺,將我收于門下,打開了我的人生幸運之門。陸老師學貫中西、敏銳的學術眼光、嚴謹的學風和治學態度、睿智的思想和高尚的師德,對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我一生求學、治學和為師的榜樣。從紫金港行政樓管院9樓會議室到啟真卡特12樓會議室,陸老師放棄周末的休息,每隔一周召開例會組織出國留學網團隊學習。

在例會上,陸老師就研究選題、框架構思、方法設計、論文撰寫、遣詞造句,無不傾囊相授、用心指導。更多的,是平時點點滴滴的耳提命面和深夜飛鴻,“諄諄如父語,殷殷似友親”,有師如此,幸甚!因此,本文的寫作,從題目選取、框架確定、研究設計、論文修改到遣詞造句,無不傾注著陸老師的心血,如若本文尚有可取之處,首先應歸功于陸老師的教誨和悉心指導。

感謝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韓洪云教授,張忠根教授,阮建青副教授、金少勝副教授等在論文開題及進展過程中給予的建議和指導,感謝霍寶鋒教授、周潔紅教授、寶貢敏教授和熊偉教授等在論文答辯會上提出的寶貴建議和意見,使我的論文更加嚴謹、臻于完善。

在浙江大學讀博期間,有幸聆聽了王重鳴教授、黃祖輝教授、吳曉波教授、錢文榮教授、魏江教授、張鋼教授、寶f敏教授、賈生華教授、王端旭教授、熊偉教授、劉南教授等眾多師長的授課,令我受益非淺,在此謹致以我深深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感謝一路陪伴走來的陸師門團隊,各位同門在例會上的真知灼見、知識分享讓我受益匪淺。感謝黃小丹、劉聰師妹無私提供的信息網絡,感謝許為博士對我計量模型方面的答疑解惑。

同門情誼,皎如曰月,“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衷心感謝ChinaVenture投中集團鄭經理、Clark經理給予的數據收集支持,你們熱心的幫助使我的論文得以順利完成。感謝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對本研究的資助。

博士論文的完成與家人的支持密切相關,感謝我的父母、妻子及兒子。父親年逾古稀,母親歲過花甲,均為普通農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把我培養成才。父母從不知博士為何物,電話中只能叮囑我要注意身體,好好讀書。父母遠在云南,子不能陪伴在身邊,每思至此,深感愧疚,“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只愿父母安好!感謝妻子胡金葉女士的一路相伴,給予我一個溫暖幸福的家。

妻子的寬容、理解、支持和關愛使我能夠兼顧工作的同時并安心學業,在艱辛中體驗學術與科研的樂趣職稱論文致謝范文職稱論文致謝范文。最后要提及我可愛懂事的兒子萬泓睿!讀博期間,兒子正處于孩提到童齔期間,最需要父親的陪伴。可由于要工作、看書和寫作,只能不斷的告訴他,自己去玩,爸爸要工作。每次兒子都默默的接受,從未對我工作學習造成困擾,并且總能給我歡聲笑語,讓我在艱辛的讀博期間平添了許多樂趣,也是我生活、學習、工作的不竭動力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幫助、鼓勵、支持和關懷過我的親人、師長和朋友們。

職稱論文致謝范文二】

杭州的冬天是寒冷的,我的心卻是溫暖的。此時此刻我想衷心地感謝所有關心幫助我的人!

感謝我的導師黃祖輝教授!從2007年我第一次通過電子郵件向黃老師請教合作社理論至今巳有8年時間。這8年里我的每一份成長都離不開黃老師的幫助:

從教授新制度經濟學理論到指導論文理論框架的構架,從指導設計調研問卷到幫助聯系參訪單位到組織匯總問卷數據,從輔導論文寫作到給予對初稿的修改意見,黃老師的高瞻遠矚和學識淵博使我能夠一步一步向夢想邁進!我還要感謝師母謝莉莎老師!在大學學習期間,謝老師給予了我非常多學習和生活上的關心。每當遇到困難時,聽到謝老師溫暖的鼓勵話語,我都能振作精神克服困難。

感謝我的導師郭教授!2011年郭老師從電腦里找與大學論文直接相關的文獻資料供我閱讀、帶我上統計學課程以及在辦公室的白板上與我討論設計技術路線圖的場景歷歷在目。郭老師對農業產業化尤其是訂單農業的研究成果豐碩,我的大學論文正是產業化的一個領域,能夠得到郭老師的指點我倍感榮幸!曽經無數次我糾結于問題的表面現象徘徊不前,郭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實質后,我馬上茅塞頓開,問題得以迅速地解決,這對我而言是相當幸運和幸福的!

感謝我的老師徐教授!從2009年第一次見面,徐老師對我學習生活上的關心從未停止。每次研究所會議,徐老師都會問詢我近曰的情況,向我提供多種幫助,令我倍加感動!

感謝我的曰本導師德永澄憲教授和納口列子教授!2012年我作為交換生赴曰本筑波大學期間,德永老師嚴謹求真的態度使我非常欽佩!他不僅在學習上對我嚴格要求,在生活上給我細致入微的關心,得知我對曰本農協有濃厚興趣后,還親自把我帶到納口老師面前。我永遠忘不了2013年春節我離開曰本回國的前夕,德永老師特意安排在中餐館師門聚會慶祝我學成歸國時的溫暖。納口老師親自帶領我赴曰本農協和曰本農林水產省參訪,在參訪過程中遇到隨行翻譯同志一時無法翻譯出來的專業術語,納口老師馬上親自為我提供曰英文翻譯,令我非常感動!

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農業產業組織體系與農民合作社發展:以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為中心的農業產業組織體系創新與優化研究”(編號:71333011)提供的資助!

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農民合作組織發展:運營模式、治理結構與比較研究”(編號:71020107028)提供的資助!

感謝為我們調研提供巨大幫助與支持的浙江省農業廳朱處長、四川省農業工作干部胡主任等所有政府公務員!感謝接受采訪的陳、周等合作社的理事長和成員!感謝2011年利用署假時間參與調研和案例寫作的王等浙江大學三農協會的所有同學!

感謝我碩士時期的導師黃教授!是她手把手地教我研究方法,將我帶入合作社研究的領域里。在大學學習期間也一直關心我的學習和生活,每次見面都熱情款待我,黃瑾教授的師恩我永遠銘記于心!

感謝梁巧大學!梁老師對我而言亦師亦友,無論是我遇到專業上的問題還是人生道路上的困惑,梁老師都是我尋求幫助的對象,她沉穩、積極的心態時刻是我學習的目標。

感謝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顧益康主任、林堅教授、錢文榮教授、衛龍寶教授、陸文聰教授、張忠根教授、楊萬江教授、丁關良教授、陳隨軍副教授、葉春輝副教授、周潔紅教授、韓洪云教授、魯柏祥大學、潘偉光副教授、姚衛紅老師、金少勝副教授、阮建青副教授、茅銳大學、季晨大學以及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馬述忠教授、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開發研究中心寶劍久俊研究員在大學論文寫作過程中為我提供的建議和幫助!感謝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徐麗安副院長、辦公室毛迎春主任、辦公室胡偉斌副主任、資料室陳興儂老師和張霞老師!

是他們為研究所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學術研究環境,使我們能夠在非常舒適的環境中學習進步!

感謝曹斌研究員對我大學論文的指導和幫助!

感謝邱東茂、李曉康等師兄師姐師弟師妹,是他們將我緊密融入研究團隊中,依靠團隊的力量學習進取我才能完成大學論文。

感謝陳璞老師。在班集體中,我們學習上互相幫助,學習之余聚餐游玩,是他們使我感到班集體的溫暖并獲得前進的動力。

2006年我進入研究生階段時開始學習合作社理論,到今年有十年時間。十年在人生中是一段不短的時間階段,我從22歲到32歲的青春用在了潛心學習上是無怨無悔的!這十年我從福州到三明再到杭州,從學校到工作崗位再回到學校,現在又即將走向新的工作崗位。無論將來我的研究領域在何處,合作社理論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一定是我繼續努力的方向,為中國廣大農民服務是我矢志不移的人生理想!幸福的未來在等著我開拓,我一定要繼續努力奮斗來報答這么多關愛我的人們!

【職稱論文致謝范文三】

光陰荏苒,近四年的大學生涯巳基本告一段落,心中欣喜之余,多是感激。

回頭來看,自己本是農村一懵懂頑童,幸而能獲得大學學位,都是源于身邊師友和親朋的幫助:

首先感謝的是導師黃袓輝教授,自從張曉波教授2011年薦我來浙大跟隨黃老師學習,四年期間,黃老師在學業、生活和就業上都給了我極大的幫助。他早巳年逾六旬,作為卡特院長,行政事務繁忙,但依然常常托人從國外訂購最新的制度經濟學前沿書籍仔細研讀,每次想來,自己作為年輕人也相形見絀。而給我更大觸動則是他對學生的包容、寬容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門下將近200學生,學生們不論是從商、從政或是從學,他都給予了最大的幫助和鼓勵,黃老師這種寬厚的胸襟是我們學生永遠學習的榜樣。

張曉波教授也是我的導師,之所以走上研究農業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的道路,都是源于張老師的原因。從2007年7月到現在,已經有8年,我幾乎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他的幫助,從指導我碩士論文、介紹攻讀大學、介紹出國訪學、指導大學論文和找工作,這所有的過程都傾注了他的心血。在生活中,自己的執拗和不耐心,也是無數次受到他寬容和耐心的教導,跟隨他8個年頭,自己碌碌無為,沒做出什么像樣的成績,我真心有愧!

陳志剛教授也有太多的感謝,自從2009年他調任至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北京辦公室主任以來,對我無論從學業,還是生活上都關懷備至。當年我執拗地想離開北京,他多次單獨找我談話希望我留下,至今歷歷在目,感動不巳。而后在浙大讀博期間,也是多次來看望,在大學論文和就業方面也給予了許多無私的幫助和建議。

金松青教授是我在2012年去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訪學認識的,自己第一次出國舉目無親,金老師常常帶著我到他家吃飯聊天,待我如作為家中后輩子弟一般,感激之情可謂溢于言表,同時也衷心感謝他的妻子紅雅女士。在學業上,金老師也是時常耐心教導,不嫌愚笨。Reardom教授是我在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導師,對他感激頗多,那時Tom知道我一個人在美國孤單,也是多次遨我到金老師家一起聚餐閑談,或到他家燒烤。有次知道我要買被子,他還專門帶我去找學院的行政人員去征求幫助,Torn自己一個人雖然大大咧咧,但是對我確是關愛有加,照顧備至。如今他也六十有幾,祝愿他能覓一良伴,生活安定幸福。

MSU農經資源學院的前秘書RobinsonAnn女士給我了許多感動。記得還未去MSU之前,我尚憂心住處,Arm主動提出幫我解決住宿問題,并給全院學生集體發了郵件為我尋求幫助,我真心感動。從那時起我就記得日后寫致謝一定要感謝她,這種無私幫助的可貴品德正是促進自己成長的動力職稱論文致謝范文論文。如今她巳退休,祝愿她退休生活過的幸福愉快!

在浙大卡特,還有許許多多的老師給予了我極大的幫助,比如徐麗安副院長、郭紅東教授、錢文榮教授、陸文聰教授、衛龍寶教授、張忠根教授、楊萬江教授、馬述忠教授、葉春暉副教授、金少勝副教授、毛迎春老師、胡偉斌老師、張霞老師等等,在這其中尤其要感謝的是我的師兄阮建青副教授,從我2010年來杭州,一直都是他在各個方面照料,要是沒有他在各個方面的幫助,我的大學生涯也將大打折扣。阮師兄勤勉努力,為人正直,如今巳晉升副教授,并承擔了系副主任等相關行政工作,深受學生們愛戴,祝愿他未來更加出色!

感謝攻讀大學期間的同學,如刁盼盼、李靜、嫣貞、張菲、石琦、梁海兵、余新平、伍駿騫、許為、王堯、李寶值等諸多同學,還要感謝黃老師門下傅琳琳、劉穎嫻、鄭思寧、鄭軍南、孫海霞、朋文歡、李懿蕓等諸多同門,正是有他們的相伴,才使過去四年的大學生涯更為充實和豐富。

此外,還要感謝南京農業大學的鐘甫寧教授,自從張曉波教授將我介紹過去,能得以多次機會聆聽鐘老師的教誨,尤其他反復強調的“間題導向”研究風格,讓自己受益匪淺。還要感謝2011年和2012年到江蘇沛縣調研過程中,給予我們極大幫助的農業部農機司李斯華處長、沛縣農機局郭松局長和吳明祿科長及其他領導,以及在2013年農村調查中給予幫助的農業部固定觀察點辦公室武志剛處長、王歐副處長等相關領導。

最后,在此感謝我的父母,作為一農村出身的孩子,父母將我辛苦扯大,讀到大學學位,雙親殊為不易,感激之情無需言表,且祝愿他們日后生活幸福。

大學論文寫作期間,獲得以下項目的資助,在此深表感謝:

1、國家自科基金重大國際(地區)合作項目:農業產業組織體系與農民合作社發展:以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為中心的農業產業組織體系創新與優化研究。

2、國家自科基金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人口變化、城鄉人口流動和中國的農業與農村發展。

3、國家自科基金面上項目:基于產業集群的工業化模式對農村貧困影響的研究。

第2篇

關鍵詞: 圖書館職稱評審 問題 改進措施

1.引言

我國圖書館職稱評審從1981年國務院頒發《圖書、檔案、資料專業干部業務職稱暫行規定》開始,已走過三十年。隨著評審工作的進行,圖書館人也在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對目前我國圖書館界學者開展圖書館職稱評審工作研究的情況進行階段性的梳理與歸納,以期對我國圖書館職稱評定和研究等方面提供參考。

2.圖書館職稱評審研究的主要內容

國內學者對圖書館職稱評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職稱評審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兩個方面,另外,在研究中就職稱評審的作用也有論及。下面分別加以闡述,并列舉一些有代表性的觀點。

2.1職稱評審作用的研究

職稱評審對圖書館事業所起的作用,學者們主要從正面給予了充分肯定。苗麗安、王君認為,圖書館職稱評審改善了隊伍結構;提高了隊伍素質;調動了奮發向上的積極性;增強了相互了解與交流[1]。王霞認為,評審提高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社會地位,穩定了圖書館的專業隊伍,提升了圖書館的專業形象,對推動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2]。鮑碧娥等認為,評審既穩定了圖書館的專業隊伍,又提高了圖書館干部隊伍的素質,還極大地調動了圖書館全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3]。

職稱評審對圖書館的負面影響,研究者認為是由評審條件和評聘結合等因素帶來的。在條件中過于注重論文,就會引導多數工作人員都把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編寫“職稱論文”上,而疏于正常的服務工作,這樣必將使圖書館的服務水平下降,從而降低圖書館的社會地位[4]。實行評聘結合的辦法,將會導致一些人評職后工作得過且過,失去進取心,學識水平和工作能力難以再有提高[5]。當然,相對于職稱評審的積極作用而言,其負面影響只是次要方面,是可以通過不斷完善予以消除的。

2.2職稱評審存在問題的研究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事業單位人事聘任制度改革的逐步推進,職稱評審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弊端不斷凸顯出來。這些問題和弊端或多或少都會影響職稱評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也會使評定工作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對此,研究者就以下比較突出的問題闡述了各自的觀點。

2.2.1指標分配問題。評定職稱要有指標,這是業界心知肚明的事。如果欲評職者所在單位沒有指標,那些工作人員就是科研水平再高、業務能力再強、工作干得再好,恐怕也只能耐心等待。針對評職過程中的指標分配(也稱額度指數),莊玉香認為這種做法致使一些業務骨干和優秀中青年同志望職稱興嘆,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6]。黎中志認為過多的強調指標,不僅違背職稱評審的初衷,而且容易在職稱評審中形成一種“關系風”[7]。

2.2.2注重科研問題評過職的人都知道,職稱申報材料中科研成果的統計要是一個重要的比拼條件,成果多就意味著勝算的把握大。針對評職過程中過于注重科研成果數量的問題,黃珍娟、王含暉指出:圖書館員的學識水平應該體現在具體的業務工作實踐中,將自身的學術研究和具體的業務工作緊密結合,應該在具體的業務工作實踐中體現出自身的專業優勢和人生價值,而不應該埋頭于研究工作中[8]。崔林認為,這樣做有悖于《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下稱《規程》)。雖然說高校圖書館是學術性機構,但它更重要的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服務性機構,服務是第一位的[9]。要求館員從事一定的學術研究是必要的,對于這一點,《規程》第一條這樣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請注意這句話的語法結構,“學術性機構”前邊有定語“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很顯然服務是前提是基礎。黎中志也指出:圖書館雖然是一個學術機構,但它更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服務性機構,在某種意義上說其服務性是第一位的,對于多數工作崗位,大多數的同志,踏實工作更為重要[10]。鮑碧娥等研究者認為,科研成果幾乎成了能否晉升相應職稱的決定因素,導致重科研、輕工作及“學術腐敗”現象的蔓延[11]。職稱評定偏重對論著數量的要求,致使一部分圖書館員上班只顧埋頭寫文章,對工作敷衍了事,往往是只注重論文數量,并不考慮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其論著既缺乏深度,又與圖書館發展相脫節,沒有什么實際意義[12]。

2.2.3評聘終身問題。圖書館職稱評聘終身應該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是大鍋飯的顯著特征。對此,不少學者在研究中都給予了抨擊。王霞指出,這是當今職稱評審體系中最不公平、最不科學的一個方面[13]。崔林認為職稱評定的目的是對一個人社會價值和工作業績肯定的同時,激勵其不斷提高學識水平和工作能力,積極干好本職工作。而職稱評審終身制,將促使一些評到理想職稱后的人,工作得過且過,失去進取心,失去積極干好本職工作的動力[14]。

另外,苗麗安、王君就評職過程中出現的人情關系[15],王霞就申報標準的地域差異[16],孫玉枝就參評人員缺少專業學歷[17]等問題也都分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3職稱評審改進措施的研究

如何客觀、公正、科學地進行職稱評審,充分體現職稱評審的積極作用,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研究者認為,現行職稱評審的條件、辦法等應該不斷改進,從而達到圖書館人能盡心盡力、積極主動干好本職工作之目的。對于職稱評審辦法的改進,學者們主要有以下觀點。

2.3.1推行職稱評審社會化。長期一來,我國圖書館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和專業技術職務評定制度采取的是單位評審為主的辦法,并同工資、福利待遇密切掛鉤。這種職稱評審方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專業化人才建設的需要,職稱評審社會化的呼聲越來越強烈。職稱評審社會化,就是在職稱評審中采取個人自主申報、社會統一評價、單位擇優聘任、政府宏觀調控的職稱評審方式。在列入統計的文獻中,學者王霞、莊玉香就是積極主張推進圖書館職稱評審社會化的代表。對職稱評審社會化的優越性,莊玉香談到:職稱評審社會化可以消除單位評審辦法中存在的利益、人情因素,社會化評定的職稱可以被社會承認,可以將職稱作為用人單位的一個重要參照[18]。資格評定社會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實行專業技術資格認證制。實行這一制度后,圖書館可根據工作需要,從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聘用初級、中級或高級職稱人員。沒有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不能取得專業職務[19]。王霞在研究中發現,目前我國圖書資料專業已有一些地方開始實行職業資格制度。如河南省自2005年起,就開始推行圖書資料專業初、中級專業技術資格的考試制度[20]。鮑碧娥等主張把專業考核的結果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條件之一,專業考核采取考試的辦法。他們對考試提出了設想:考試的內容可以選擇幾門圖書館專業課程,也可以將圖書館專業課程綜合形成一份考試科目;考試應有國家在同一時間統一組織實施,并要規定統一的要求;考試結束后,發給合格者專業合格證明書[21]。

2.3.2廢除職稱評聘終身制。王霞針對現行職稱終身制提出兩點主張:一是實行評聘分開的“雙軌制”,即職務與資格并存,避免職稱與個人利益掛鉤,取得相應等級任職資格后,還要面對崗位進行再一次競爭,使受聘的圖書館專業技術人員面臨著取得資格而無職務的不斷挑戰;二是建立職稱年度審核制度,即國家在制定職稱改革條例時,同時制定出獲取相應職稱后應履行的基本職責,發證機關可根據這些要求與該同志的表現(個人述職和單位意見)相比較,給予審核或注冊[22]。彭桃英談道,各圖書館要實施評聘分開,職稱與待遇適當脫鉤,職稱不等于職務,職務等于崗位。對履行崗位職責情況要建立嚴格的考核體系,凡不具有承擔相應崗位工作能力者,則解聘或低聘[23]。怎樣廢除職稱終身制,李金慶談了兩點想法:一是可以從直觀的定量考核抓起,例如,有的人評后多年再無新成果問世,對此情況即可根據新規定予以降級;二是實行評聘分開,可高職低聘,也可低職高聘[24]。

2.3.3采取定量結構打分法。為了能比較科學地實施職稱評審,苗麗安、王君提出定量結構打分法,即從參評者的基礎素質(學歷、外語、工齡)、工作實績(按年終考核格次分別計分)、研究能力(科研成果及論文情況按各自的層次累計得分)等方面全面衡量[25]。張玉禮、魏昱也持同樣觀點,他們認為高校圖書館職稱評定應制定量化管理指標,由基本條件、工作表現、科研分、先進分、任職年限和學歷分等五個方面組成。并指出,高校圖書館的工作是以實際業務工作為主,因此工作表現應占總分值的50%以上[26]。針對學術研究中的“職稱論文”,張永軍認為有必要對論文進行打分評定,即對論文從選題、參考文獻、創新點、學術水平、應用價值等12項根據評定標準進行打分評定[27]。

2.3.4注重履行崗位職責。毋庸置疑,推行圖書館職稱評定的初衷是要促使廣大從業者能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不斷提升工作能力,從而更好地履行各自的崗位職責。做好工作才是真正的目的。那么,在職稱評審中就應該將申報者履行崗位職責的情況作為一個重要的方面予以考評,但實際并非如此。針對現行評審制度,郭國慶等提出,要把履行崗位職責作為職稱評審的主要依據,突出專業水平和工作實績標準。衡量專業水平和工作實績應堅持“三個為主”:一是任現職期間做出的成績為主,二是以完成本職工作任務為主,三是以學術成果為主[28]。吳國華同樣認為要把實際工作業績作為評定職稱的主要內容,把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多少和質量作為職稱評定的標準[29]。

2.3.5設置評委監督機構。不言而喻,評委是職稱評審工作的關鍵因素,評審的結果是否公正合理,直接取決于評委們的水平、態度和覺悟。為了促使評委做好評審工作,李金慶建議要對評委的組成及運行建立嚴格的監督機制。他指出,評委組成后應公開接受群眾評議、監督,如有不符合評委資格的,應予撤換。同時還建議,為了杜絕職稱申報者走后門,二審和三審可以實行異地評審制度。在這方面福建省就先走了一步[30]。

3.當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通過對十多年來我國圖書館職稱評審研究文獻的梳理,我認為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待深入,尤其是在對現行評審制度改進上,研究中尚存在一些明顯不足。

3.1研究內容比較淺顯

多數研究者在文獻中,只是先就職稱評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羅列,然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改進措施。我認為,在提出存在的問題后,沒有對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進行逐一剖析,這樣就導致后邊難以對癥下藥。研究者提出的改進措施(或稱之為對策),也缺乏對其必要性、可行性的闡述,讓人感覺到可操作性不強。就拿提出的要用考試的方式來認定專業技術職稱來說,就有其復雜性。誰來考,怎樣考,考什么,這種方式的合理性、公平性又將如何保證等問題都是需要深入探討的。現行的職稱申報前的英語、計算機考試,實際運行情況是業界人人皆知的,但部分不懂英語、不會計算機基本操作的人,也能照樣評上高級職稱,這是不爭的事實。

3.2研究范圍比較狹窄

圖書館職稱評審研究的范圍比較狹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不少文獻標題基本相似;二是文獻的結構、內容沒有多少突破;三是文獻涉及的內容缺少相關調研;四是參與的研究者人數不多、地域不廣。

3.3研究缺乏持續性

發文的作者當中,均為首次涉及圖書館職稱評審的研究,說明沒有學者將圖書館職稱評審作為本人的主要研究內容,更沒有作為本人的研究方向,因此這方面的研究也就難有深度。圖書館職稱評審這一研究領域,目前還沒有出現在全國有影響的重量級學者,那么其研究的結論就缺乏權威性,這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自然就顯得份量不夠。

參考文獻:

[1][15][25]苗麗安,王君.圖書館系列職稱評審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與對策[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1998,(3):57-58.

[2][13][16][19][20][22]王霞.關于深化圖書館專業技術職稱體系改革的思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6,(6):127-129.

[3][11][21]鮑碧娥,賈翠玲,李小紅.高校圖書館職稱評審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5,(2):79-80.

[4][5][9][14]崔林.專業技術職稱對高校圖書館的影響[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6,(12):103-105.

[6][18]莊玉香.圖書館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改革芻議[J].圖書館學刊,2004,(3):30-31.

[7][10]黎中志.對圖書館學專業職稱改革的思考[J].圖書館建設,2003,(6):106.

[8]黃珍娟,王含暉.圖書館職稱評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9,(1):76-77.

[12]柴新軍.新世紀圖書館情報工作[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119.

[17]孫玉枝.圖書資料系列職稱評審中若干問題思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1998,(3):63-64.

[19]胡京波.我國圖書館實施職業資格認證將遇到的主要問題[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5):12.

[23]彭桃英.走出圖書館技術職稱評審的誤區[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4,(3):17-18.

[24]李金慶.圖書資料系列高級職稱評審隨想[J].大學圖書館學報,1998,(5):45.

[26]張玉禮,魏昱.論高校圖書館職稱評定的量化管理[J].情報科學,2001,(10):1035.

[27]張永軍.圖書情報學專業職稱論文評審創新體系研究[J].現代情報,2005,(4):144-146.

第3篇

【摘要】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宗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就是要尊重和信任學生,切實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使所有學生能在原有基礎之上獲得全面發展,并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使學生在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中獲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終身發展的能力。

【關鍵詞】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 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宗旨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本頁關鍵詞】學術期刊征稿 職稱論文投稿 職稱

【正文】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宗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就是要尊重和信任學生,切實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使所有學生能在原有基礎之上獲得全面發展,并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使學生在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中獲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終身發展的能力。根據課程改革的目的和新課標精神及教學的實際情況,筆者在化學課教學中探索出幾條教學經驗,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1 培養化學學習興趣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培養學生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教材的編寫風格及新課標的理念,都需要運用興趣化教學策略,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常見的教學方法有:1.1 實驗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而要充分發揮實驗的作用。在教學中通過做一些生動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1.2 設疑法“學則須疑”,通過設疑引發學生興趣,然后經過討論分析,使其明白道理,從而提高學生認知能力。1.3 競爭法學習需要營造競爭的氛圍,使壓力變為動力。例如,在進行元素號教學時,可組織學生進行背默比賽,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1.4 開展課外活動法通過制作教具、模型,舉辦化學講座,化學課外實驗,化學競賽,化學晚會,化學墻報,化學展覽會,參觀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單位,進行社會熱點問題的調查,撰寫化學小論文等等活動,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有理有趣。這些活動能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很關心學生是否“學會”知識,而對學生是否“會學”知識思考很少。因此,長期以來,學生的學習一直是依賴教師的灌輸,這樣,學生不但不會學習,而且思維得不到發展。因此,我們在教改實驗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就要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認知方法和學習方法,以及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我評價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習慣。2.1 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探索學源于思,思源于疑。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是知識技能的運用,而提出一個問題需要有創造性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創設問題情景,給學生造疑,促使學生存疑、質疑,讓學生產生濃厚的探索興趣。2.2 培養學生實驗技能,提高實踐能力教學中老師演示實驗多,而學生實驗少。過去教師教學時大都按“教師演示——— 學生觀看———教師講結論———學生記結論”這種模式教學,這樣學生學會了應試,但學生的能力卻不得到發展。因此,筆者認為要培養學生實驗技能,提高實踐能力,就要突出學生動手。筆者設計了以下學生實驗操作流程:“ 提出問題———給出反應原理———學生選擇器材藥品———學生設計實驗裝置———學生做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填寫實驗報告-得出結論”。實驗中即使有學生的實驗失敗,教師也要及時引導學生查找失敗的原因,培養學生科學的嚴密的研究問題的態度。2.3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筆者在教學別重視對學生進行求異思維、多向思維、創新思維的培養,對學生獨特的想法和見解給予肯定和鼓勵。例如,學生對教材中的某些內容提出不同的見解,教師應給予鼓勵,并引導他們對待科學要有嚴謹的態度;在解題時,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尋找多種解題方法。

【文章來源】/article/66/4386.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并帶雙刊號(CN,ISSN),保證讓您輕松晉升

第4篇

PDD模式開發校本課程,使綜合性學習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論 文網專業寫作職稱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更具針對性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不管愿不愿意,我們已身處在一個信息化的社會中,信息素養是每個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正因為此,越來越多的學校決定從小學三年級起全面開設信息技術課。經過三至五年級的學習,學生掌握了信息技術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為用服務,到了六年級,不僅是教師,就是學生自己也希望信息技術課能有一些新的嘗試與突破,我校就把這一改變聚焦在綜合性學習上。信息技術的綜合性學習,既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水平,又要考慮硬件環境的因素,如計算機網絡設備配置情況,學生在課外使用智能設備的情況等,然后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于是我們萌生了開發一門數字化課程的想法,來使綜合學習更具針對性。

我們給這門課程取名為《K12的數字生活》。該課程以綜合應用為主,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展開,依托主題單元進行有指導的自主學習。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探索,我們逐步完成了電子教材的編寫,也收集了不少學生的過程性成果——優秀作業。

1.PDD模式開發校本課程的嘗試

校本課程開發的主力軍是一線老師,但一線老師課務繁重,除了國家課程規定的內容,可能還要教一些校本課,如社團、競賽輔導等。如果沒有課程意識,對所教內容不一定能形成規范的表達,如編寫配套教材,形成教學資源庫、學生作品庫等。

一線老師的主要工作是教學實踐,我們就從實踐入手,把原本看似瑣碎的日復一日的工作做得更有目的性、更有計劃性,即站在課程的角度來思考與實踐。為此,我們覺得最適合一線老師的課程開發模式是PDD模式:實踐—審議—開發的模式。這種模式通過“創造課堂教學的實踐,審議課堂中產生的學習經驗,發展教師作為專家的專業能力”來建設課程。

實際操作時,每一課時、每一單元及每個學期的內容都可以通過實踐—審議—開發的過程進行反思與重構,并形成規范的表達。首先,由備課組討論單元主題、課時數、作業呈現方式、評價標準等。接著以執教老師為主完成每一課時的教學設計與實踐,并在平行班的教學中對每一課時的教學作隨時的反思與調整;其次,備課組的成員在一起反思單元教學的效果,討論需修改與調整的地方;最后,完成該單元的課程內容,主要是電子教材、教學方案、教學資源、學生作業。通過一年多的探索,《K12的數字生活》的開發順利推進,也取得了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2.依托校本課程開展綜合性學習的實踐

信息技術課上我們的做法是把每一個單元設計為一個主題活動,每單元3~4課時。設計時主要考慮三個因素:(1)能綜合運用已學的知識技能;(2)按需適量增加一些新穎應用;(3)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上冊第一單元是“國慶旅游方案制作”,共4課時,第1課時“電子地圖及簡單應用”,第2課時“認識Google地球”,第3~4課時“制作國慶旅游方案”。由于學習目標明確,學生在進行第一二課時的探究性學習時都能做到積極主動地參與。旅游目的地由學生自己選,有些學生所做的方案就是國慶長假要真正實施的,所以每個學生都認真投入。要完成這樣一份旅游方案,不僅要綜合應用已學的知識,如Word圖文排版、網上信息的搜索下載、電子地圖的查詢和獲取,還要綜合考慮交通、住宿、人員、時間、費用等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甚至還要爭取旅游伙伴(或家人)的同意,讓方案能夠實施。

開放課堂創生課程內涵,使綜合性學習更富創新性

英國社會創新之父Geoff Mulgan 說:“我們需要將下一代培養成數字技術的創造者,而不僅僅是用戶。他們應成為世界的塑造者,而不僅僅是旁觀者。”新課程也大力提倡要“激發興趣,進行創新探索,培養創新能力”。為此,我們就想讓學生在六年級運用學到的信息技術來“做”點什么,并在做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上冊第三單元“PPT微作品的創意設計”,學生可以自己決定制作的主題。本單元以“放飛你的想象,表達你的感悟,凸顯你的技術”作為開篇語,來營造一種開放寬松的氛圍。該單元共4課時,第一課時討論什么是微作品、如何突顯創意,并歸納出微作品設計的幾個要素:聚焦主題、簡潔即美、字少且大、色彩點綴、構圖新穎……第二課時學習 “如何尋找合適的PPT模板,如何簡單編輯后為我所用”,第3~4課時“設計PPT創意作品”。該單元用開放的課堂、自由的表達催生出豐富多彩的PPT微作品:“大人真奇怪”“一滴水的旅行”“小丑魚歷險記”“我想有一對翅膀”“我的明星夢”……雖然有些作品并不精美,技術上還有欠缺,但每個孩子都經過了苦苦的思索:我選什么主題?我找怎樣的模板?版面怎樣排才漂亮?用什么主色調?……

這樣的課非常考驗學生的綜合能力,新舊知識要貫通起來應用,并能靈活運用。這對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同時也是一種挑戰,但我認為挑戰正是激發創新的動力。開放的課堂,常常帶來驚喜,還有優秀的創意。實踐證明,每個班總有優秀作品誕生,為了進一步激發創作靈感,我們把這些作品放在校園網的分享園中,供全體學生共享。這樣互相啟發,互相促進,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想象 力與創新力。如圖1,是“大人真奇怪”作品中的一個畫面,童言童趣,賞心又悅目。

圖1

開放的主題,可以使學生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思維是主動的、活躍的,所以每個單元都會產生不少有創意的作品。再通過作品分享,再次得到啟發,進一步促進思維火花的迸發。如PS創意海報設計的部分作品(圖2)。

圖2

云存儲拓展課程功能,使綜合性學習更具靈活性

課堂是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的主陣地,沒有特殊情況,所有的學習活動及作品制作都可以在課堂上完成。為了增加學習的靈活性,以及為學有余力或學有困難的學生拓展學習的時空,我們把“云存儲”引入課堂。在百度上為學生建立了一個公用網盤,所有六年級學生都可以訪問。學生可以從網盤上下載學習內容、分享優秀作品、補交作業、臨時存儲素材文件等。

云存儲的引入,不僅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更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學生的課堂表現看,是積極投入的。第一學期末,我們利用網上留言板對學生作了一個調查,95%以上的學生很喜歡這學期的學習內容與學習形式。如馬同學說:“我覺得這學期的課程非常有意思,課堂上給我們留了充分的時間,讓我們學到了很多課外的知識。”滕同學說:“我最喜歡主題圖冊,因為很有趣,希望下學期有更好玩的課程。”

第5篇

【摘要】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學習就會積極主動, 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 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進而能創造性地學, 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語文教學應該怎樣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下面就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 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習興趣;中國論文;職稱論文

1. 創設各種情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改革的今天, 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激起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很快進入 “最佳學習狀態” , 這是上好課的第一步。

1.1 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 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的角色便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因此,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探究, 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 引導者和協助者。例如 《翠鳥》 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寫翠鳥行動的敏捷, 這一段學生較難理解。教師可設計這樣一個問題: “從哪些地方看出翠鳥行動的敏捷?” 學生很快找出 “難以逃脫” 、 “銳利” 、 “像箭一樣飛過去” 、 “叼起” 等詞句, 但不一定能找出 “只有葦桿還在搖晃, 水波還在蕩漾” 這樣的關鍵句子。此時, 通過演示翠鳥 釣魚的情景, 使學生如身臨其境, 看到翠鳥活了、 飛了, 動作是那么敏捷。教師順勢提問: “葦桿的搖晃和水波的蕩漾持續的時間長嗎? 翠鳥到哪里去了?” 學生茅塞頓開,理解了句子的含義。再反復朗讀課文, 品味作者用詞的準確、 生動、 精煉。

1.2 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讓每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尊重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想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就必須面向全體學生, 尊重學生, 做學生信賴、 喜歡的老師, 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如: 上課時應用循循善誘的語言啟發學生; 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應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們。回答錯了既不能諷刺, 這樣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也不能不加理睬, 而是耐心的引導這些學生, 使之正確的回答完畢, 再予以肯定。這樣, 學生體會到探索成功的喜悅, 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增強了學習語文的信心。

1.3 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嚴謹活潑的課堂氛圍。教師必須相信學生有潛在的嘗試能力, 對學生的探索活動要充滿信心, 循循善誘。創設師生心理相容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老師既是師長, 也是最可親近, 可以與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況下, 上課半小時以后一些學生因為端坐時間較長, 感覺不太舒服, 導致精力的分散和課堂效率的下滑。有經驗的語文教師會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站起來模仿一個動作, 齊誦一句口號, 分組朗讀一組對話等。在課堂上, 我發現坐在最前面一個學生似乎有點不耐煩, 就急中生智地請他上臺表演了一個節目: 課文中描寫老鷹飛翔的一連串動作。我配音朗讀, 他依次表演, 學生的精彩表演贏得聽課師生的熱烈掌聲。一個隨意的安排, 竟成為一個亮點!

1.4 運用多媒體, 調動興趣。盧梭說: “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 ” 電教手段具有形、 色、 光、 畫的獨特效果, 鮮明的表現力和直觀的形象性, 最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 喚起其濃厚的學習興趣, 使學生不知不覺的進入教學內容之中。

2. 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一堂語文自習課上, 一名小女生懶得做練習冊上的那些機械重復的題目, 只對造句和看圖作文感興趣。不知什么時候教師突然來到她身邊, 并抽走了她的練習冊。霎時間, 她惶恐不安, 如臨大敵。然而教師并沒有因為練習冊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發雷霆, 卻對小女孩造的句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句子是這樣的: “花骨朵們正在聚精會神地傾聽春天。 ” 教師看了以后, 輕柔的朝小女孩一笑, 夸贊道: “非常好, 很有想像力, 多有靈性啊!” 隨后又問道: “為什么不說 ‘傾聽春天的腳步’ 呢?” 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獎, 心頭一暖, 膽大了起來, 反駁道:“有時候春天來時是沒有腳步的, 是披著綠紗乘著風來的。” 教師沒有說話, 只是輕輕地拍了拍她的頭, 走上講臺, 她的練習成為講造句題的范本。欣賞和鼓勵帶給小女生無窮無盡的動力, 在以后的日子里, 她學習熱情特別高漲, 特別用功, 成績一躍成為班級第一名。由此說明: 十次說教不如給學生一次表揚, 十次表揚不如給學生一次成功。每個學生都愿意學有進步和獲得成功。

3. 在質疑過程中,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考和質疑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 質疑是動腦思考的結果, 也是學生創造的起點。愛因斯坦說過: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例如 《誠實的孩子》 一文, 在講到第三自然段時, 有個細心的小女孩提了個問題: “為什么姑媽問花瓶是誰打碎的時候, 表兄妹回答‘不是我’ , 句末用的是感嘆號, 而列寧回答 ‘不是我’ 卻用的是句號呢?”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 我馬上做了個小實驗, 指著一塊本來破碎的玻璃問一學生: “是你打碎的?”學生不假思索地說: “不是我! ” 這時學生明白了文中感嘆號表示表妹沒有打碎的語氣十分肯定, 列寧的回答用句號, 表明了他撒謊, 語氣不十分肯定。 這時學生感受到了自己提問與自我解決問題的樂趣, 于是紛紛舉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 共同討論并得出了較滿意的答案。可見在教學中, 教師鼓勵質疑, 會大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總之, 只要我們巧妙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 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6篇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效率 原則 潛在問題 方法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枯燥難懂,學生興趣不高

初中數學內容廣泛,并且具有一定的難度,給學生理解造成了一定影響。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及時完成課時計劃,一味按照課本進行教學,使課程缺乏趣味,學生學習熱情不高,課堂效率低下。同時,教師由于沒有重視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導致無法進行有效反饋,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一知半解,留下了許多問題。學生由于不能完全理解知識,并且疑問未得到解答,學習動力和積極性也會惡性循環,嚴重影響著課堂效率。

2.學生學習主體性不強

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的發揮程度對于課堂效率有著很大的影響。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教育思想落后,一味的向學生教授書本知識,很少甚至不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學生難以發揮主體性。教師落后的填鴨式教育使學生與知識有一定的隔閡,難以將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不利于知識的透徹了解,同時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教師對于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訓練大都是通過習題作業。大量的習題使學生容易產生巨大壓力,同時容易對數學產生厭倦感。

3.課堂教學目標不明確,缺乏針對性

教學目標的明確,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進行具有針對性,使學生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內盡可能的學到更多的知識。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完全按照書本的知識脈絡進行教學,使課堂教學缺乏針對性,難以突出重點和難點。這樣不僅容易在基礎知識的講授上浪費時間,還會致使教師減少對于知識難點的講解,造成學生一知半解,無法完全掌握。同時,教師沒有透徹的研究數學教材,并且課時計劃缺乏針對性同樣會使課堂講學效率事倍功半,學生知識學習有限。

二、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的方法

1.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當通過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教師應當將教學內容同生活實際相結合,使教學內容更加真實通俗,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講授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一知識點時,學生也許持有懷疑態度。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所房子,在畫出一個固定的點通往房子的多條道路,通過線段的長短來證明直線最短。這樣更直觀有趣更貼切生活的教學方式更易于被學生接受,也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2.明確教學目標,突出重點難點

每節課的教學時間固定,教師要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就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教學活動的指導。教師在教學中,應當仔細研究數學教材,掌握教材內容的系統性和重點難點,將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計劃。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當每節課都由淺到深,由易到難,使學生一步步的扎實掌握課本知識。對于重點和難點知識的講授,教師應當先引起學生的關注。教師可以多次強調內容的重要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再進行教學,引導學生一點點的了解和理解教學內容。

3.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學生更加投入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更高效的學習。例如,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出一些數學習題在黑板上,讓學生進行回答。然后教師進行點評,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同時適當指出學生的錯誤。通過讓學生參與其中和正面評價,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動力。同時,教師在講授圓等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制作相關模具,使學生更直觀的感受數學的有趣和奇妙,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4.創設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心態放松,使學生樂于參與其中,積極同教師進行交流,使課堂教學更有趣更高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親切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在課后更應該充當一個朋友的角色,主動找學生談心,分享學習和生活中的點滴,為學生解決困惑,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增強教師親和力。同時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適當的鼓勵每一個學生,使學生得到肯定,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三、總結

提高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不僅是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也是教師完美完成教學任務的要求,更是保證學生真正學到知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掌握數學學科知識和學習的方法,同時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資料】

[1] 講究語言藝術 提高教學效率,《學校管理》,2003年第6期.

[2] 淺談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中國教育科研與探索》,2006年3期.

[3] 李娜. 調控學生情緒提高教學效率,《中國教育現代化》,2004年第5期.

第7篇

關鍵詞創新教育語文學科創新意識創新思想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展開,以創新為重要內容的基礎教育改革也隨之向我們走來。作為中學基礎學科的語文教育,當然責無旁貸。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文學性”、“人文性”特點決定了語文既是生活和工作的基礎,也是實踐、創新的基礎,因此,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有著優越的條件。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職稱論文?

一、更新教育觀念,確立新的教學觀

首先應端正思想認識,從知識灌輸轉向思維訓練,從教師本位轉向學生主體,從分數(結果)至上轉向能力(過程)為重,教育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將藏在學生心底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美好的心靈挖掘出來。教師一桶水的觀念要更新。要開啟知識的活水源頭,用活水理論取代一桶水理論,教師要學會終生學習、探索,不斷更新知識。教師要做專家型教師。教師不僅是教學的實踐者,更應該是理論的探索者。在教學中必須對學生的地位進行重新審視和定位,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重新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展的地位。教學方法也要不斷更新,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特別是由教師單向灌輸,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教學猶如建構智慧的大廈,教師就是智慧大廈的腳手架。教學之始,教師需要給予一定的示范、講解和指導等,隨著教學的深入進行、學生理解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發展,教師就應該越來越多地讓位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探索,大膽為學生松綁,這樣就能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充分發揮教師個性,實現自我創新。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基礎在教育,責任在教師。要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學生,首先必須要有富于創新精神的教師。這就要求教師應具備全新的創新教育觀念,善于吸納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實現自我創新,只要教師的思維活躍了,學生才能自由大膽地發揮想象力。

二、實現教學過程的開放

教學過程是實現教學目的的途徑,教師必須依據教學內容,力求在每個環節中都有意識地體現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具體說來,要把握以下幾點:

教學內容的開放。要求教師提供的學習內容具有層次性,廣泛性,可供選擇性;要向學生生活實際和經驗開放,貼近學生生活。自上學期開始。我們便在學習教材的基礎上定期選擇一些精品時文作為語文教學內容的補充。并采取讓學生先活動,后作文的方式進行作文教學,這樣學生有話可說,達到了作文的目的。學生既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又極大調動了他們內心的求知欲望。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可寶貴的心理品質之一,它不僅能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激發學生的思維,而且可能影響一個學生對終身事業的選擇與目標的追求。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調動各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常常通過巧設導語、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置身于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緒之中。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去撞擊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以強烈的情感品味作品,從而產生思想及情感上的共鳴。教師要以自己真實的情感去感染學生,關心學生,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和“審美功能”,為培養創新意識,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愛默比爾認為“內在動機原則是創造力的社會心理學基礎,當人們被工作本身的滿意和挑戰所激發,而不是被壓力所激發時,才表現的最有創造力”。我們要改變過去那種權威式的教學關系。不是讓學生在教師、家長的壓力下學習,而是自主地學習,教師要愛學生,允許他們在學習上有選擇的機會,在教學中留有思維的空白,尊重學生的意見,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想法。例如:在教讀《荷塘月色》一文時,有位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開頭一段作者提到“妻在屋里拍著潤兒,”結尾時卻說“妻已睡熟好久了”,為什么不寫“潤兒已睡熟好久了”或“妻兒已睡熟好久了”,潤兒到底睡了沒有?問題一出,惹得哄堂大笑。但我卻首先肯定他讀書認真細致,敢提問,有膽量,然后指出這個問題雖不是文章關鍵性所在,卻很有意思,要求學生展開討論,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閱讀思路不斷打開,學生對課文的認識也因而加深了一層。提問的學生更是面有喜色,充滿成功的歡愉。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開放。有效實現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如多媒體教學,電化教學等,優勢互補,取長補短。

三、發展學生個性,注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新世紀是人的世紀,人的個性必將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語文教學必須面對這個現實,在聽、說、讀、寫諸方面給學生個性以充分的自由發展空間。學生學習過程個性色彩越鮮明,創新風格就越醒目。

第一、奠定學生創新的基礎。對于語文學科來說,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還應當使學生善聽會說、善讀會寫、善思會做,這是創新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思維潛能。

第8篇

關鍵詞:克拉申語言輸入假說;綜合英語課堂;任務型教學;質量;數量;任務活動

一、引言

任務在語言教學中指為達到某一具體的學習目標而設計的活動。以任務為中心的語言教學思路是近20年來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發展形態。它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從而為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貫徹交際教學思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也為培養和提高學習者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提供了更佳的平臺。高校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是系統地傳授知識,綜合地進行聽說讀寫技能訓練,與單項技能訓練課如口語課、閱讀課、聽力課、語法課等課程并列存在的一門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本科基礎階段開設的專業必修課。如何使任務型教學更好地服務于高校英語專業綜合英語教學,作者從克拉申的語言習得論中得到了啟示。

二、高校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的性質和特點

對英語專業本科生而言,綜合英語課是一門最主要的課程。它是英語學習的核心,通過該門課,學生可以學到英語語言知識,并能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知識的綜合能力。在《陜西師范大學本科英語專業理論課教學大綱》中規定“綜合英語為英語專業基礎階段必修課程之一。該課程系統講授基礎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等各個層面,從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語言的基本技能訓練,為進入高年級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該課程以課堂講授為主,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做到基本功扎實,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全面得到訓練和發展。

三、任務型教學理念

所謂任務型教學。就是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將課堂教學的目標真實化、任務化,從而培養其運用英語的能力。簡言之,“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也就是說,使學生在使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當中提高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學中教師要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動力。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用所學英語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運用英語的能力。

近20年對于任務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大多著重于輸入的形式內容及其真實性,任務活動的類型及其真實性,以及以學習者角色為中心的策略研究。而對于輸入的多少及難易,輸出的時機及側重,以及活動設計粗細把握等仍是有待探討的問題。

四、克拉申語言輸入假說

Krashen(1985)的“語言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領域是一個具有較大影響的理論。Krashen認為,一個人的語言能力主要是通過習得途徑而獲得的。而第二語言習得則是在自然語言環境下,學習者大量地接觸略高于自己現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語言輸~(Comprehensive input)自然而然地習得語言。因此這一理論從質和量兩方面談到了促成語言習得發生的條件,即在進行語言輸入時,首先在量上,要“有足夠量”,其次在質上,必須是“可理解性”。

按照Krashen提出的輸入假設理論,畢業論文理想的語言輸入應具備四個特點,即可理解性(Comprehension),趣味與關聯(interestand relevance),非語法程序(not grammatical sequenced)和足夠的輸人量(enough input)。

(1)可理解性。Krashen認為理解輸入的語言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如果學習者不能夠理解語言輸入的信息,就不能習得語言。外語課堂對初學者來說是非常有用的,因為在課堂里教師可以提供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

(2)趣味性與關聯性。這是指輸入的語言不僅有趣而且要有聯系,要想使語言習得有效,就需要學習者自覺對輸人的語言信息內容進行加工,并對此感興趣。有研究表明,興趣與學習者的基礎知識有關,只有那些學習者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東西才能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外學習應是有意義的學習。

(3)非語法程序安排。Krashen認為,語言習得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夠的可理解的輸人,按語法程序安排的教學是不足的,也是不必要的,因為.語言習得是在一個自然的環境里通過接觸大量的可理解輸人自然而然地習得語言。

(4)足夠的輸入量。目前的外語教學效果不理想是因為低估了語言的輸人量,要學習好或掌握一個新的句型單靠幾個練習甚至幾段語言材料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廣泛地閱讀和運用該目的語才能完成。同時還要幫助學習者在課外獲取更多的語言輸入。在語言的運用中自我提高,把課堂內的教學和課外閱讀或課外活動結合起來,通過大量的語言輸入以及語言輸出的練習,學習者的語言習得是能夠實現的。

五、克拉申語言輸入假說對高校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堂中實施任務型教學的啟示

(1)輸人是任務型教學的起點和關鍵、在高校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堂中要注重提高輸入的數量和質量。

在綜合英語課堂中,如果輸人過難,碩士論文學習者無法理解,則教學活動無法進行下去;輸人過易,學習者無挑戰性,無學習興趣和動力,教學活動效率勢必不理想。克拉申認為,學習者習得語言是通過理解了稍高于現有水平結構的語言,即i+l性的語言。也就是說,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之所以學習者能從8tllg~i發展進步到stagei+1,是因為學習者理解了i+l性的輸人內容。

在綜合英語課堂中.能否做到向學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語言輸人是關系到教學成敗的決定性閃素。要使學生更多地接觸可理解性語言輸人,提高學習效率,我們必須在增加語言輸入量上下功夫。獲取語言輸入的途徑有兩條:聽和讀。因此在教學中,除了充分利用課內教學時間外,我們還應大量增加學生課外聽和讀的數量,讓學習者堅持每天30-6O分鐘課外聽和讀,聽讀那些有吸引力的材料。其中閱讀文章的長度和生詞量之間應該有一定的比例關系,問讀文章長度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文章過長,會給學生造成望而生畏的感覺,文章過短,會使生詞相對集中,造成學習者理解上的困難,而頻繁的查閱生詞會挫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同時,我們還應注意提高輸入的質量。Krashcn (1982)曾提出,對于新的語言材料輸入,有兩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并吸收:一是教師采用簡明易懂的方法進行輸入;二是學生充分利用上下文的關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水平調控語言輸入的難度,提供適量的語言信息和語言知識,充分利用學生本身已有的語言能力,有效地推導有關聯的意義,達到正確的理解。

(2)注重任務型教學中活動的安排和設計。

在任務式教學中,任務活動是核心維系著教學的最終成敗。克拉申強調,輸入內容不能完全就是i+l性的,還應包括i,i+2,i+3,i-1等等內容,即力求輸人自然。在任務式教學中,輸入的自然真實,能適應眾多水平層次不盡相同的學習者的需要也十分重要。克拉申觀察研究兒童第一語言習得中發現,caretaker speech對于兒童現有語言水平只是rough-ly-tuned,而不是finely-tuned,即孩子所接受到的語言知識近似于他現有語言水平,其內容除i+l性外,還包括i+2,i+3,i,i-1等內容。在任務式教學中,學生水平參差不齊,fine—ly—tuned輸人只能滿足其中一部分學生的需要,而rough—ly-tuned自然輸入可以讓所有學生能各取所需。另一方面,roLlgIlly—tuned自然輸人,使得i+l能重復出現。

任務活動的設計編排,同樣可是roughly-tuned。也就是說,對于某一次任務式教學實踐,不必就只有唯一的一項任務活動,而是可以根據roughly—tuned輸人設計出不同級別的任務活動,以滿足不同水平層次學生的需要,更有利于其語言水平的逐步有效提高。

(3)注重高校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堂中實施任務型教學時教師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克拉申觀察研究保姆話語中發現,醫學論文保姆話語的一個顯著特性是其隨時隨地性(here and now)。也就是在兒童語言習得中,充分借助于周圍即時環境,使語言習得更直觀、更感性化。在任務式教學實踐中,教師話語就似保姆話語。要使語言學習更有成效,教師應適時適量適當調整自己的用語以便學生理解,讓學生在理解中學習。同時應極力尋求各種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如利用肢體語言、圖片等直觀教具以及充分利用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歷。特別是在任務式教學實踐中,每次任務活動,除了書面文字材料,更應努力準備充分的輔直觀材料,如海報、錄像短片、音樂等等,來幫助學生的理解先人為主,爾后才能更出色完成任務,亦能更有效地學習語言。

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善于傳遞知識、情感、技能和觀念的教師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也就是說,教師要能與學習者和諧相處,形成師生間的積極情感,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對學習活動的參與意識。

六、結語

作為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本科基礎階段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職稱論文 綜合英語課對于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高校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堂中實施任務型教學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挑戰與創新,同時更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給予學生新的感受和成就感。

克拉申輸入假說給予了任務式教學一些建設性的啟示,但其中還存在諸多值得探討的問題。如輸入理解性的把握,輸入的量及輸入難易的控制,活動究竟如何粗略設計,以及教師話語如何適時適量適當把握。這些,都需要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實踐中,逐步來了解、解決,讓任務型教學更完善,更有效地在高校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堂中得以應用,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 LMj London:Longman,1 985:2.

[2]李瑞芳。孟令新.第二語言學習中語法隱喻對語言輸入的影響[J].外語學習。2004(3)1

[3]鄭樹棠主編.新視野大學英語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2.

第9篇

關鍵詞:婦女;就業機會平等;法律促進;生育保障

近些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深入,就業機制的改革,產業結構的調整,用工權力的下放,而相應的法律和監督機制卻沒有跟上,給婦女平等的就業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女大學生就業問題、女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逐漸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在本文中,筆者試圖對此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我國婦女就業機會不平等的現狀

我國雖然已經從立法和行政執法等方面為保護婦女的勞動權益提供了制度和組織上的保障,但在現實生活中,各種侵害婦女勞動權益的現象依然層出不窮。婦女就業難目前已成為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女大學生就業問題、女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婦女的就業機會和從事職業的崗位往往比男子要少,較男性承受更大的壓力。許多女大學生在畢業求職過程中都會遇到性別歧視問題。據2002年江蘇省婦聯的一項調查顯示,80%的女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曾因性別原因遭到用人單位拒絕,其中34.3%的女生有過多次被拒絕的經歷。“性別歧視”成為女大學生求職中的首要的和最大的障礙,[1]而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2007年3月,《濟南時報》與山東人才網聯合推出“女大學生求職調查”,調查數據顯示,被調查者中,認為性別歧視“比較嚴重”的占52.8%,認為“不太嚴重”和“不存在”的分別占44.4%和2.8%。[2]許多用人單位為了回避《勞動法》中關于不得辭退孕期、產期和哺乳期婦女的規定,不愿意雇傭婦女,或者在雇傭時對男女求職者采取不平等的標準。目前,婦女與男性之間在就業狀況上有著顯著差異,婦女就業率比男性低17%,而失業率更是比男性高1倍。在40至49歲年齡段的婦女中,每3人就有1人失業,就業和再就業形勢最為緊迫。而對于處在最佳勞動年齡的30至39歲年齡段的婦女群體,失業或待業的比例高達25.5%。婦女失業出現年輕化的趨勢,從學校畢業不久的2l至29歲年齡段出現了14.4%的失業婦女。[3]232。總之,目前我國婦女謀求職業時受歧視的現象相當突出。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各企業競相壓低人工成本,職稱論文勞動力市場供需矛盾加劇,如果沒有足以遏制就業歧視的對策,對婦女的就業歧視就會日益嚴重,這將直接危及婦女的勞動權。勞動權是實現婦女生存權、參政議政權和發展權的重要保障。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勞動是勞動者謀生的手段。如果婦女的就業權不能實現,將直接危及其生存權,生存權沒有保障,其他人權將失去根基。[3]234

二、現存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婦女就業成本比男性高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國就業市場的主要矛盾。中國是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全國現有下崗失業人員約l300萬人,2005年新增勞動力、復員轉業軍人、高校畢業生等需要就業人員約l100萬人,兩者相加,城鎮需要安排就業的人數多達2400萬人,按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8%左右,在現有經濟結構狀況下,能夠安排的只有1000多萬人,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是1400萬人左右。同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日益突出。這幾類矛盾交織在一起,使得解決就業問題的難度相當大。就業機會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勞動力過剩的狀態使得勞動力“買方市場”長期存在,勞動者由此處于弱勢地位,相對于男性勞動者來說,婦女勞動者處于更加弱勢的地位。因為特殊的生理原因,《勞動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在婦女孕期、產期和哺乳期隨意辭退女職工,同時應給予產假,并依法支付產假期間的工資。這樣,對雇主而言,將從兩個方面影響其成本:首先,女工休假期間既不創造價值,卻要依法享有一定的工資.這相應增加了其成本;其次,在此期間,原有的職位必須有其他人來填補,這既要付工資,又有可能要支付一定的培訓費用,而雇傭男性就不會存在這一問題。所以,為避免成本增加影響利潤,企業就會盡量減女的雇傭。[4]150-151

(二)保護性勞動立法中存在著性別偏見

基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點,工作總結國家制定了很多專門保護婦女勞動者的法律,比如,《勞動法》第59條、《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和《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規定了婦女禁忌從事的一些勞動;還有《勞動法》和一些法規中關于“四期”保護的規定。這些規定限制婦女在經期從事某些工作,有些法律則是有關孕婦夜班和休息的規定。法律禁止婦女從事某些對身體有難度的工作。婦女不得從事對身體有害的工作,支撐這些法律的原理認為,婦女不像男性那樣在生理上那樣適合同樣的工作機會。于是,通過法律設防以阻止婦女進入傳統上非婦女從事的職業。這些法律法規的確在計劃經濟時代對保護女性勞動者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隨著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從計劃走向了市場,從政府統管一切走向了企業擁有很大的自。當企業在計算自己的成本的時候就會覺得雇用女性職工有很多的條條框框,而且還要提假、哺乳時間和一些特別措施。因此在錄用時更偏好于男性,把婦女置于勞動市場的不利位置。在經濟和政治轉型期,要求雇主給婦女提供特別照顧的責任轉換成了雇主雇傭婦女的障礙,當對勞動力需要降低時,它又成為雇主裁減女雇員的誘因。更進一步的是,如果沒有一個公正的實施這些法律的機制,推行這些法律只會增加婦女在尋求雇傭時的負擔。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關注中國高度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婦女的經濟狀況,認為在勞動力市場上對婦女過度保護而不是提供平等的機會,會形成婦女在市場經濟競爭中的額外障礙。

(三)生育保障制度滯后

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建立起來的生育保險制度,在維護女職工生育期間的合法權益、保護女職工身體健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該傳統的生育保險制度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建立在企業或單位保障的基礎上,女職工各項保險待遇完全由企業或單位來支付。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女職工的生育價值與企業的經濟效益相背離,客觀上造成了女職工集中的企業與女職工較少的企業負擔不均,把本應社會共同承擔的“生育”成本,完全由單位來承擔,影響了企業的競爭力。雖然早在1994年底,勞動部就頒布了《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開始生育保險社會化改革,但是進展十分緩慢,社會統籌覆蓋范圍有限,與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相比較,同期生育保險參加的人數較少。生育保險社會統籌的層次也較低,基金無法在大范圍調劑,使生育保險難以起到互助互濟、均衡負擔的作用。其中有些條款已不適應形勢發展需要,與《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有關待遇規定不一致。而且因其在執行中存在支付水平過低、結余過高等問題,未能從根本上減輕企業負擔,反而造成有些企業和女職工負擔加重,影響了生育保險作用的發揮,企業不愿招用女工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當前,生育保險制度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如何進一步加以完善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四)傳統的社會性別意識的影響

社會性別是指社會文化中形成的屬于婦女或男性的群體特征和行為方式。英語論文性別是男女之間的生理區別,具有自然屬性,而社會性別具有社會屬性。世界各國的人們對婦女和男性形成了不同的社會性別意識。在中國,遺留的封建意識和長期的計劃經濟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不利于市場經濟發展的觀念。如“三從四得”、“男尊女卑”影響,使很多人認為婦女就應該依附于男人,“男人以事業為主,女人以家庭為主”,這些觀念綜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國傳統的社會性別意識。它嚴重的阻礙著婦女與男性平等的步入社會就業領域。

三、關于促進婦女就業機會平等的法律應對措施

(一)嚴格實施現行的有關保障婦女平等就業的法律法規.使其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我國現行的有關保護婦女平等就業的法律法規雖存在一定的缺陷并有待于完善,但畢竟已初步形成了以《憲法》為基礎,以《婦女權益保障法》、《勞動法》和《就業促進法》為主體,包括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等在內的初步保護婦女平等就業權為主體的促進男女就業平等的法律體系。這些法律都規定了婦女享有和男子一樣的勞動就業權。如《婦女權益保障法》第21條規定:“國家保障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勞動權利”。該法第22條第1款規定:“各單位在錄用職工時,除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立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法律落到實處。因此,我們要嚴格實施現行的有關保障婦女平等就業的法律法規,要求用人單位嚴格遵守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勞動行政部門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并通過加強法制宣傳,增強廣大婦女對相關法律的了解,提高她們的維權意識,婦女遭受就業歧視的不良現象就會大大減少。

(二)轉變立法思路,修改現行立法中不利于婦女就業的有關規定,并增強可操作性

目前我國關于兩性就業平等的立法依據仍主要局限于強調男女兩性之間存在的生理性別差異,將婦女置于弱者的保護地位,輕視基于社會性別的平等權利和社會地位的保護。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許多生產活動對人們體力的需要減弱,對智力需求不斷加大,從而使男女之間的生理差別,在現實的經濟活動和勞動過程中逐步縮小。因此,要建立兩性平等就業的法律制度,首先要轉變立法思路,將對婦女的偏見置于一邊,從提供和創造平等的就業機會著手,消除立法中存在的性別歧視現象。如放棄對女性進入某些行業的強制性禁止規定,賦予女性自主選擇權。在憲法和以后的民法典中重申男女平等、平等就業權的基本人權地位;其次還可以在立法中補充男性的家庭責任。撫養小孩、關心老人、照顧家庭是全社會男女共同的責任。與家庭和孩子有關的福利不應只針對女性規定,而應同時針對兩性規定。中國的勞動法賦予了女性很多福利政策,如產假和哺乳假的規定。同時還規定了女職工比較多的單位應當建立哺乳室、幼兒園及托兒所等設施。從這些規定可以看出,立法者將照顧家庭和孩子的責任理所當然地加到了女性的身上,通過法律形式把用人單位建立托兒所產生的經濟成本強加于女性。結果,用人單位認為這些設施的建造成本是女性所帶來的,自然就不愿意雇傭女性,女性成了這種保護性立法的犧牲者。

(三)建立、健全生育保障制度,將生育成本社會化

婦女的生育行為不僅僅屬于個人行為,更是對國家和民族有利的社會行為。留學生論文婦女生育行為的這種社會性,以及女職工因生育行為可能給自身勞動生涯帶來的各種勞動風險,客觀上要求所有企業均衡地承擔女職工生育保險費用。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征收的女職工福利保障費,要由所有企業共同負擔,這樣聘用女工的企業就不會因為負擔女職工的福利費用而比其他企業增加額外的負擔;也可以按累進辦法給聘用女職工的企業適當的稅收減免。企業聘用女職工越多,享受的稅收減免也越多,并把這一條款納入稅法中,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用人單位對婦女的排斥心理。而在社會化統籌生育保險的條件下,企業能夠相對準確地評價男女雇員的勞動能力,有助于實現男女就業機會的平等。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婦女運動的發展,婦女生育正在被確認為社會總勞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國家通過立法形式,將它納入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之中,給予合理的經濟補償。2005年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以法律形式對生育保險制度進行確認,該法新增的第29條規定:“國家推行生育保險制度,建立健全與生育相關的其他保障制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為貧困婦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生育保險制度改革是生育保障體系改革的核心,國家應盡快制定《生育保險條例》或出臺《社會保險法》,以生育保險改革帶動生育社會保障制度的推進,逐步建立、健全生育保障制度體系。

我國婦女的平等就業權利在實現過程中還會遇到各種問題,隨著勞動力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自和所有制的多元化,勞動力市場中的性別歧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將繼續存在。除嚴格實施現有法律,加強立法,從法律的角度來保障與促進婦女平等就業,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婦女的整體素質,轉變傳統性別觀念。使各種保護力量和保護方式系統化、制度化,然后形成一種社會合力,以實際行動來進一步落實對婦女就業權利的保護,為發展經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麗霞.試論我國婦女就業杈的法律保護[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104.108.

[2]熱點關注:《就業促進法》能否破解女性求職難[EB/OL].(2007-05-23)[2007-09-19].http://business.sohu.com/2007-05-23,n250186026.shtm1.

第10篇

一、加大對高校階段的學生人格養成教育力度是學生所處環境發生變化后的客觀需要

提到對學生進行人格養成教育,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不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點。在傳統觀念中,中小學教育尤其是初高中教育應該在重點完成基礎知識教授的同時完成對學生的人格養成教育,這其中包括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道德規范的養成教育和人文素養的培養等。而高校教育則應該把重點放在對專業知識的鉆研和對自身潛能的進一步開發上。但現如今的實際情況卻與這種觀念不完全相同。

盡管現在國家大力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各個高校以吸納人才為主要目的的自主招生政策層出不窮,但大多數初高中學生和家長們還是必須面對傳統意義上的大學入學考試——高考。而且,高考的分數在我國的高校錄取條件中還是具有極其重要意義的。所以,絕大多數人在關心學生的人格素養的同時更關心的是他們的學習成績。尤其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下一代的愛護程度普遍有所提高,在這種條件下,重物質保障而輕素養提高,重試卷分數而輕道德分量的事情就屢見不鮮了。這種所處的社會環境對知識水平的側重導向,決定了備考的學生們很難有主觀的意愿和客觀的精力去關注考試以外的事情。

而高校階段的學生則不同,他們已經擺脫了高考的壓力。盡管他們還會面臨諸如考研、就業等壓力,但總體而言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了。而且,現有的高校評價體系還是比較立體多樣化的,并不單純以成績來評價。如果在大學校園中一名學生想得到大家的交口稱贊的話,那僅僅學習成績優秀是不夠的。換而言之,一名學生如果學習成績優異,他可能會被大家仰視,但很難會得到大家的喜愛。只有那些性格友善、與人為親、能同大家和睦相處的同學才能得到眾人的認可。這種整體外部環境導向的側重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學生的影響也與之前有所不同了,學生們會因此而更加關注自身和他人學習能力以外的素質。如果我們能夠抓住時機加大對高校階段的學生人格養成教育的力度,進一步強化這種環境導向的側重,相信會對初高中階段尚未形成固定人格素養的學生予以進一步的指導,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平的重要意義。

二、加大對高校階段的學生人格養成教育力度是學生在高校階段心理發生變化后的必然要求

在初高中階段,由于學生年紀普遍較小,課業負擔較重,因此家長們往往以一種保護的心態來對待孩子們,不讓他們過早地接觸社會生活,以免分心。于是,他們就在學生們的周圍形成了一層“保護網”。這樣雖然保護了他們的身心健康,但同時也讓他們事事依賴別人,沒有一點兒主見,不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嚴重缺乏人際交往能力。

而大學階段的學生則不同,他們往往離家比較遠,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住校,第一次長時間地獨自生活,他們要面臨生活自理和與室友溝通的問題。沒有了家長們方方面面的監管,他們要面臨自主學習和時間統籌安排的問題等。而對專業知識的鉆研和對自身潛能的進一步開發也要求他們要盡快轉變角色,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人際溝通能力和強大的個人攻堅力量。試想一下,一個不能吃一點兒苦,遇點兒困難就半途而廢的人怎么能夠經得住名利的誘惑,耐得住清貧寂寞,沒有絲毫功利心地在科學領域深入研究呢?

因此,高校階段的學生們更需要也更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來思考生活問題、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而且,這一階段的學生們心智也逐漸走向成熟(這種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思),可以做出較為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和判斷。所以,他們對自身人格修養的思考和需求也會遠遠大于初高中階段。有這種主觀愿望作為原動力,那么加大對高校階段的學生人格養成教育力度,就比較容易實現預期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大對高校階段的學生人格養成教育力度是我們培養優質人才,共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在現階段的高校教育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基礎教學,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培養專門人才,更要注意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加大人格養成教育力度。因為教育首先是對“人”的教育,首先是教會學生們懂得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的教育。在高校階段,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即將走入社會,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干力量,而實現個人生存意義和社會價值的最大化應該是每一個社會人的終極人生理想。那么,這一理想該如何實現呢?對于整個社會而言,一個人能夠創造出多少物質財富恐怕遠遠比不上他能貢獻出多少精神力量更重要。簡而言之,就是對社會長遠發展能夠產生深遠影響的不僅僅是人的知識水平,更是人的人格力量或者說是道德水準。可見,實現個人生存意義和社會價值的最大化是同個人的人格素養或者說是道德水平緊密相關的。

近些年來,高校學子中的冷漠旁觀和惡性傷人等事件層出不窮,雖然這并不能表明全體學生的道德水平有下滑趨勢,但至少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個別高校學子的人格缺陷,道德淪喪已經不僅僅是他一個人或者說是一個家庭的悲劇了,它更有 可能造成幾個家庭的悲劇,這足以引起全社會的深思。曾經轟動一時的清華學生硫酸潑熊事件、馬加爵事件和近年來屢見不鮮的女大學生陪酒陪侍事件不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嗎?這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充分說明,我們在高校階段加大對學生的人格養成教育力度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論 文網專業寫作職稱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所以,在注重本科知識教學和高精專人才培養的同時,我們必須加大對高校階段的學生人格養成的教育力度。通過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更多“接民生,接地氣”的服務民眾類的活動、更多的抗挫折訓練,讓高校學子們具有陽光健康、積極向上的態度,懂得辯證地看待問題,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樣當他們真正融入社會的時候,就會變成一個個太陽,源源不斷地向外輻射出無限的溫暖和光亮。在這樣的環境中,每個人都能實現個人生存意義和社會價值的最大化。

綜上所述,加大對高校階段的學生人格養成教育力度,應該成為當前我國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應該引起全國各個高校的足夠重視。

[ 參 考 文 獻 ]

第11篇

關鍵詞:新課程;檔案袋;評價;英語學習;運用

課程改革必然涉及課程評價,以及對學生發展的評價。評價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建立一種合理的學校教育評價制度,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完全由教師評價學生的評價模式是一個十分迫切的任務。當前,新課程教材改革即將全面實施,根據英語新課程標準的特點,教師在對學生的評價都應有所改變。

一、傳統英語學習評價中的弊端

長期以來,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Ⅱ向,英語學習評價基本上沿用了傳統的評價方法。這種方法的弊病表現在:評價功能單一,強調甄別和選拔功能,忽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功能;評價指標單一,過于關注學業成績的結果,注重對學生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考查,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查以及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全面素質的考查;評價方法單一,過于重視紙筆測驗,這種測驗注重對書本知識的考查,忽視對學生聽、說能力的考查;評價主體單一,傳統學習評價的主體是教師,學生基本處于被動地位。

傳統的英語學習評價給英語教學和學生發展造成了不良的后果。首先,評價使學生普遍存在較嚴重的焦慮情緒,并由此造成膽怯、退縮等心理行為;其次,評價使學生無法嘗試學習的成功,無法發現自己的潛能,無法激勵自己,從而使他們失去了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內部動力,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難以發揮,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最后,這種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發展的個體差異,也抹殺了教師的創造性。顯然這種評價方式不利于英語課程目標的實現,同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改革評價方法是新課程的需要

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改變過去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傾向,盡可能地發揮評價在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等方面的功能。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依據課程改革的這一目標嘗試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進行重新評價。重新評價并不是延續過去的“一卷定終身”的評價方法,而是在新的評價體系上的研究和探索。根據英語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們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學生評價,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重視發展性評價。因此,在實施英語學習評價中力求突出兩個方面的轉變:

(一)評價內容

從單純通過書面測驗、考試檢查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畢業論文轉變為運用多種方法綜合評價,使評價能夠反映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英語知識與技能、英語自主學習探究的方法與能力、科學的行為與習慣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

(二)評價手段

從單純的通過考試給學生一階段的學習情況作鑒定,轉變為運用多種手段進行過程性評價,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及時反饋與矯正。

檔案袋評價正是能達到這兩種轉變的較好方法之一,是發展性評價的一種有效方式。

三、檔案袋評價的含義及作用‘

檔案袋英文中為portfoHo,有“代表作選輯”的意思。最初使用這種形式的是畫家及后來的攝影家,他們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匯集起來,向預期的委托人展示。它所選擇或提交的東西,是由出示檔案袋人自己創作的。檔案袋評價也可稱之為“學習檔案評價”或“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這種評價方法是20世紀踟年代在西方中小學開始使用的,當前國外教育實踐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種新興的評價方法。

近年來,我國教育界也開始關注這種評價方法,有的學校配合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檔案袋評價的實驗研究,碩士論文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種評價理念與我國的新課程理念相一致,它強調學生參與,注重學生發展。教育上的檔案袋評價也是匯集學生作品的樣本,但它們的目的和內容是為了展示學生的學習和進步情況。學習檔案是展示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做的努力取得的進步以及反映學習成果的一個集合體,通常它以一個文件夾的形式收藏每一個學生具有代表性的學習成果(作業、作品)和反思報告,它可以督促學生經常檢查他們所完成的作業,在自主選出比較滿意的作品的過程中,反思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成果,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可以這樣說,檔案袋評價一方面能夠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的成功與挫折,讓學生體驗成功,感受成長與進步,另一方面也為教師、家長和其他人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評價材料,使教師能夠更開放地、多層面地、全面地評價每一個學生。

檔案袋評價的最主要特征是促進學習過程和成果的結合。作為一種有效的評價方法,其評價的過程與發展、學習、教學是相繼連續發展的過程,是同時產生與發展的。這種評價方法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為它克服了傳統評價方法的諸多弊端,強調評價與教學的有機結合,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強調學生的參與,從而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四、在英語學習中如何進行檔案袋評價

在英語學習活動中,我們嘗試對學生進行檔案袋評價。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檔案袋,檔案袋外附上學生的照片及其他小資料,檔案袋內存放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的報告,以及平時課堂活動中的發言情況和表現、參加各項活動的記錄和照片等。利用這些資料,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評價。

(一)指導學生建立檔案袋

教師應向學生介紹學習檔案袋的功能和意義,要求學生每人自做或購買一個大信封作為檔案袋,讓學生自己設計個性化的封面。醫學論文用檔案袋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建立袋中袋,把情況資料分門別類地放入各小袋中,如:小組(學生)評議小袋、教師對我的評議小袋、特殊表現小袋等,以便清楚地反映個人在這一年中的英語學習過程。總之,要做到分門別類,便于今后的查找、分析和師生評價。

(二)檔案袋的內容

學生檔案袋所涉及的內容應包括學生的課內學習情況記錄和課外學習情況記錄兩大類(見下表)。

檔案袋評價內容

課內學習情況評價記錄 課外學習情況評價記錄

每一課的歸納復習、學習記錄 學生自編的英語小報

課文錄音 學生上網與圖書館查詢資料的情況記錄

單詞歸類、默寫 詞匯拓展

相關課文口語競賽 在家學習情況記錄

作業情況 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記錄

參與英語課內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師生交流園地

單元自我小結 課后問題討論

測試后反思 自編練習

自我評價或小組評價表 報紙剪輯

自編對話、故事情景 參加各種英語學習活動的成果收集和體會

可見,英語學習檔案袋能記載學生本人的學習態度、合作能力、操作水平、創新意識,為我們全面評價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素材,使我們的評價更全面和具體。

(三)基于檔案袋的學習評價

好的評價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檔案袋評價必須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服務,反之課堂教學活動應與檔案袋評價的方式緊密結合,使師生便于評價、樂于評價,讓學生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學習自信心。在教學中,應努力創設以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教學中應采用切合英語學科的特點,便于比較評價的一些方法,如:(1)觀察與軼事記錄法,即教師要將觀察到的學生在日常英語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對反映學生超常表現、創意、獨特的見解等及時記錄在案。(2)測驗與考試要改變以往的以知識為主的書面考試方法,注意新情景的運用。針對不同的要求,采用口試、書面考試、現場表演等方法,著重檢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課后及時記錄,歸入學生個人檔案。(3)設計評定量表,即教師根據學生某一活動的表現,直接對其結果作出評定。它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程度或等級,表格可根據需要設計。(4)作業法,考查學生平時作業的完成情況。(5)互評法,在學習小組內,學生之間相互評價。

檔案袋評價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和評價方案,以月或半學期、學期為階段開展檔案袋交流展示會。為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檔案袋評價的興趣,還應經常召開檔案袋交流展示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的收獲,介紹自己檔案袋中的作品,然后由各小組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給每一個學生以展露才華的機會。還可以在家長會中展示學生的檔案袋,讓家長有機會參與、肯定學生的成果。通過以上方法,可以達到讓學生們相互促進的目的。檔案袋評價的操作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

(四)英語學習檔案袋的使用

學習檔案袋的作用是通過記錄學習過程,讓學生不斷地看到自己學習過程的具體情況,有利于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地自我反思,及時調整學習計劃,確立新的學習目標。因此,教師可根據學習的章節和課題,不定期組織學生把新的“作品”放進“學習檔案袋”里,通過翻閱其中的材料,讓學生自己分析學習歷程與現狀,評價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特點。對檔案袋中的材料允許有以下的更改和補充:有些學生發現以前的“作品”做得不夠好,提出要重做;有些學生認為上一次收集的有關資料不夠準確,要重新搜集等等。對有些學習內容還可以要求學生家長參與完成或參與評分。

(五)建立教師自己的檔案袋

教師在要求學生建立檔案袋的同時,自己也應建立檔案袋,內容包括檔案袋評價的研究計劃、前測和后測情況分析、個案記錄(個別學生的非常表現,在評價時與學生的檔案袋結合)、學生月評價表、研究記錄、開展教學活動和評價的收獲體會及反思等。

教師規范地做好檔案,并階段性地與學生交流檔案的整理可以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指導示范作用。

五、實施英語學習檔案袋評價必須遵循的幾個原則

(一)方向性

任何一種評價必須有其特定的目的。評價活動中要注意目標的設立,它將是我們工作的指南。

(二)科學性

對學生的評價要根據教學對象的年齡特點和英語程度選用恰當的方法。

(三)現實性

活動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同時在制作檔案袋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精力放在與學習有關的資料收集上,不要搞“花架子”。

(四)多元性

可以開展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家長評、教師評的多元評價,使評價不再是完全由教師支配的過程。這種多元評價可以讓教師、學生、家長共享評價成果。

(五)易操作性

評價活動的展開應簡單易行,便于學生掌握與操作,便于教師開展工作。

(六)全面性

學生是各具特色、動態多變的個體。教師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個學生。要注意學生的差異性,充分發揮其自身優勢,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六、反思英語學習檔案袋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的評價體系的指導下,我們在操作過程中感受到了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的新的機遇和挑戰。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制定的評價方案顯現出了它的積極性。例如,我們的評價方案制定得比較全面具體,對學生每個方面的發展都有明確的評價方法。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針對性地了解自己各方面的發展狀況。這樣,有助于學生確定今后的努力方向,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在歷經一年的實踐中,學生對英語學習有了很高的熱忱。這份學習的熱忱不僅體現在平日課堂的學習中,甚至體現在課余時間里。當然,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的評價方案也顯現出了一些不足之處。

(一)態度情感、價值觀的評價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都有不同程度的轉變。在這方面如何準確地對學生進行評價還是一個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二)時間

要使學習檔案袋的內容豐富,有全面的評價素材,教師和學生要做大量的“作業”。如問卷調查、拍有關的照片、制作電腦課件、寫小論文等,與傳統的考試相比,檔案袋評價需要學生和教師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對已經很忙碌的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困難。

(三)與考試評價的關系

起始年級的學生使用檔案袋評價的機會多一些,職稱論文畢業班學生往往為了應付升學考試,學習檔案袋的作用就削弱了,如何糾正這種把考試評價和檔案袋評價對立的看法和做法,也值得研究。另外,檔案袋評價的標準化與客觀化程度較低,它所帶來的評價信度和效率有時難以保證。所以,我們說檔案袋評價只是多元評價的方法之一,不能取代其他評價方法。

(四)經費

檔案袋評價技術的應用,往往需要一定的經費投入,這也可能給學校經費預算及學生家庭經濟帶來一定困難。

總之,英語學習檔案袋的建立和使用有利于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英語操作技能、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分析和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交流的技能等進行全方位的評價。作為新課程的伴隨物,檔案袋評價這一評價方式在認識與實踐上才剛剛起步,有許多地方需要探索和完善。我們應從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的角度出發,多思考、多總結,使檔案袋評價真正發揮出應有的評價與促進功能,真正體現出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內核。

參考文獻

Tiemey,R.J.:M .A.Cartel"& L.E.Desai.Portfolio Assessment in the Reading—Writing Classroom [ M ].Norwood:Christopher Cordonj 1991.

Wolf,D.P.Portfolio assesslnent:Sampling student work[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9,46.

黃光揚.正確認識和科學使用檔案袋評價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03,2.

第12篇

關鍵詞: 人工植被 灌叢沙堆 風洞實驗 表面壓力

灌叢沙堆是干旱地區沙漠、半干旱半濕潤沙地和沙質海岸帶常見的一種生物風積地貌類型〔1, 2〕。多數學者認為植被蓋度、風力強度和沙子供應量三個主要因素控制著灌叢沙堆的形成演化過程〔3-10〕。Hesp等〔11〕曾經推斷草叢沙丘附近的流場結構,朱震達等〔12, 13〕在風洞實驗中模擬了灌叢沙堆流沙模型的形態演化過程。但是限于灌叢沙堆形成因素的復雜性,迄今為止,對灌叢沙堆形成演化的動力學機制知之甚少。由于傳統的模擬二維流場只能反映沿氣流方向沙丘縱斷面上的氣流運行狀況,并未反映出沙堆表面風壓變化規律,如果把兩者觀測模擬結合起來可望在三維流場結構分析中深入研究氣流作用于沙丘表面的動力過程。本文基于新疆和田河流域風沙地貌野外考察資料,在完成純氣流流場風洞模擬基礎上,擬進一步通過風洞模擬實驗,查明無植物“沙堆”和有植物“沙堆”模型的表面壓力分布特征,這對深入闡明灌叢沙堆表面在風沙流作用下的風積、風蝕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1 風洞實驗

1.1 風洞基本參數和實驗相似理論

本項風洞模擬實驗在中國科學院沙漠與沙漠化重點實驗室沙坡頭沙漠試驗研究站土壤風蝕風洞中進行。該風洞是一座直流閉口吹氣式低速風洞,實驗段長21 m,實驗段截面1. 2 m×1. 2 m,最大風速30 m/s。風洞整個實驗段(包括出口擴壓段)有1°的仰角。風洞底由7塊活動合金鋁板組成,可裝可拆,以便擴大模擬實驗的范圍。氣溫和當前大氣壓以鍵盤輸入計算機,實現風壓適時自動采集。實驗的風壓采集周期為2 s,采集時長為60 s,最終用于分析的風壓是60 s時段內采集結果的平均值。

風洞模擬實驗的可靠性,決定于實驗條件與野外實際情況的相似程度。風沙過程模擬實驗涉及的變量較多,但是根據風沙運動實驗相似理論第一定理,表征現象的一切變量,在時間各對應瞬間和空間各對應點上,互成一定的比例關系,相似現象必然發生在幾何相似的對象里,即邊界上幾何特性相似。相似第二定理特別指出包括幾何、物理、邊界和起始條件的相似。簡言之,要使模型實驗與自然現象完全相似,必須滿足幾何相似、運動相似和動力相似三個基本條件〔10,14〕。本項模擬實驗盡可能遵循風沙運動實驗相似理論,模擬實驗過程中選擇沙堆模型形態、選取觀測高度、調整實驗段風速時盡可能接近野外實際狀況,最大限度地保證實驗結果直接外推到任何尺寸、任何風速下的沙堆原型,而不必經過換算。

1.2 實驗模型基本形態選擇

本項實驗所用模型以新疆和田河流域野外測量得到的檉柳灌叢沙堆尺寸為原型,按一定比例縮小制作成模型進行風洞模擬實驗。畢業論文 從野外實測統計數據來看,和田河流域獨立分布的灌叢沙堆幾何形態大體可以近似地劃分為半球形沙堆和圓錐形沙堆兩類,多數沙堆迎風坡長度略小于背風坡長度。其中,半球形灌叢沙堆的平均高度為4. 74 m,底座平均直徑為12. 73 m;如果忽略迎風坡與背風坡坡長的差別,可考慮將灌叢沙堆的風洞實驗模型按40∶1的比例尺縮小制作成底座直徑(D1)為32 cm,高度(H1)為12 cm的近似半球形木制模型。同理,由于圓錐形灌叢沙堆的實際平均高度為5. 1 m,底座平均直徑為11. 95 m,忽略坡長的差別可將灌叢沙堆按照40∶1的比例尺制成底座直徑(D2)為30 cm,高(H2)為13 cm的圓錐形木制模型。

1.3 模擬實驗過程設計

從灌叢沙堆的形成演化過程來看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即生長階段(植物生長發育)和衰亡階段(植物衰敗消亡)。因此,本項實驗分別設計無植物的半球形沙堆和圓錐形沙堆,以及有人工“植物”的半球形沙堆和圓錐形沙堆四組模型進行表面壓力的測定。實驗所用半球形沙堆模型和圓錐形沙堆模型是按照上述比例,用整塊樹樁加工而成的空心體。沙堆模型頂部的人工“植物”為高度(h)10 cm,冠幅10cm×10 cm,采用膠固定在模型的頂部,本項模擬實驗中暫時忽略“植物”高度、蓋度、疏密度等因素變化。表面壓力測點在每個模型表面分別按8個方位進行均勻布設(將模型分為A、B、C、……H八個區),每個方位5個測點,再加1個頂點,這樣每個模型上共有41個測點(圖1a-c,黑色五角星代表測點)。每個測點埋設兩根內徑為0. 6 mm的空心細銅管,銅管一端出露模型表面另一端與數字式微壓計相連。模型固定在距實驗段入口10m處,利用精密微壓計在無供沙條件下測定。根據前人野外觀測和實驗結果,設定起始實驗風速為起沙風6 m/s,以算術級6、8、10、12、14 m/s依次增加實驗段風速進行表面壓力觀測,限于文章的篇幅本文僅刊出10m/s和12 m/s兩組風速下的表面壓力分布等值線俯視平面圖(圖2a-h)。

2 結果分析

2.1 半球形沙堆的表面壓力分布特征

從半球形沙堆各個風速下的表面壓力分布模擬結果來看(圖2a-圖2d),半球形沙堆的表面壓力分布情況可以簡單劃分為沙堆迎風坡正壓增壓區、丘頂高壓區、背風坡降壓負壓區和兩翼高低壓相間分布區。在半球形沙堆迎風坡分布著正壓增壓區(主要在A、B兩區內)。從坡腳至1/2H1表面壓力增加緩慢,相應地等壓線也比較稀疏。這是由于半球形沙堆迎風坡下部坡度較大,氣流在迎風坡下部匯集反射形成風壓值小于10 Pa的較大低壓區域,因此這里反射渦流應當居于主導地位。野外考察發現,半球形沙堆迎風坡坡腳常常分布有凹槽,風沙在這里既不發生堆積,風蝕作用也較弱。從迎風坡1/2H1至丘頂,即迎風坡上部等壓線比較密集剪切力增大,表面壓力迅速增加,導致沙堆的表層氣流被加速。可見,從迎風坡坡腳向丘頂,表面壓力的增加并不是均勻的。野外對橫向沙丘迎風坡風速變化結果的類似觀測也證實,在迎風坡不同高度、不同測點風速都呈現出隨高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趨勢,但增大的比率并不相同,順著迎風坡向上,風速在坡腳被放大,但風速遞增比率比較平穩,至沙丘頂部則再一次加速放大〔15, 16〕。

在半球形沙堆的丘頂明顯地分布著一個閉合的高壓區。關于沙丘頂部高速氣流的存在已被國內外眾多學者的野外考察所證實,高速氣流必然導致沙丘表面剪切力加大,有利于風蝕作用的發生和發展。在和田河流域野外考察中也發現,那些處于退化演化過程初始階段的灌叢沙堆頂部經常存在不規則的風蝕凹坑,顯然與沙堆頂部存在的高壓剪切風蝕區域有關。當固定沙堆的植物衰敗,丘頂高速渦旋風沙流遇到植物殘根的阻截,以植物的殘根為渦旋中心,可能加劇其渦流強度,殘根周圍的沙粒不斷被吹散,風蝕坑也就不斷地被加深,沙堆的高度也隨之下降,沙堆變的不穩定,沙丘開始活化〔17-19〕。

在半球形沙堆的背風坡分布著降壓負壓區(主要在E、F兩區內)。當氣流翻越丘頂和側翼后,氣流回旋輻散,氣流速度迅速降低。從等壓線分布圖上也可以看出,碩士論文從沙堆頂部至沙堆背風坡約2/ 3H1的一段區域內表面壓力值迅速從最高值降到0,再往下則氣流反向,負壓值不斷升高,在約1/ 3H1高度處負壓值達到極值,反向氣流風速達到最高值。

姚正毅〔16〕研究也證實,從沙丘頂到落沙坡坡腳,貼地層氣流在沙丘的落沙坡會發生分離,氣流產生回旋運動,成為一個壓力均勻、平均流速很小的渦旋靜風區,因此表面壓力也很小,其壓差亦為負值且基本維持不變。由于在落沙坡表面壓力降低,風速減小使沙粒在落沙坡發生沉降堆積。筆者認為沙堆背風坡降壓負壓區的存在是造成在沙堆背風坡沙塵沉降堆積,促使沙堆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王訓明等〔16〕對沙丘背風坡氣流觀測表明,在沙丘背風坡貼近地面的一定高度氣流仍能維持一定的強度,并有相當強的輸沙能力,但其作用被局限在背風坡范圍內,這對保持沙丘形態有重要的作用。

在半球形沙堆的兩翼分布著高壓低壓相間區(主要分布在C、D、G和H區內)。在半球形沙堆兩翼分布著2~3個高壓區,兩個高壓區之間分布著低壓區,高低壓區的延伸方向與風洞實驗段氣流方向幾乎平行分布。這種高低壓相間分布格局與野外考察看到的沙堆微地貌形態是吻合的。在自然狀態下,半球形沙堆的兩翼坡腳和腰部風蝕比較明顯,常分布有平行繞流方向的風蝕凹槽,顯然是氣流遇沙堆阻擋在兩側繞流加速、剪切力增大、風蝕加強的結果。在本次模擬實驗中也證實,在半球形沙堆模型的兩翼坡腳和腰部為明顯的高壓區,風速強勁,這是造成這些部位風蝕發生的根部原因,而在兩個高壓區之間為低壓區,風速較低不利于風蝕的發生。張偉民〔20〕在風洞實驗中也發現,在沙丘旁側基部兩側,氣流作用較強,產生旁側順向高輸沙率。

2.2 有植物半球形沙堆的表面壓力分布特征

從有植物半球形沙堆各個風速下的表面壓力分布模擬結果來看(圖2c-圖2d),有植物半球形沙堆的表面壓力分布情況可以簡單劃分為沙堆迎風坡正壓增壓區、丘頂高壓破碎區、背風坡降壓負壓區和兩翼高低壓相間分布區。

與無植物的半球形沙堆的表面壓力分布情況相比較而言,“植物”對半球形沙堆的表面壓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沙堆的頂部、兩翼和背風坡,迎風坡的表面壓力分布情況二者相似。

在有植物的半球形沙堆的頂部,由于人工植物的干擾,使原丘頂高壓風蝕區破碎化。在無植物的情況下,半球形沙堆的頂部為一閉合的高壓強風區域,風速比同一高度前后實驗段給定風速高出1~2 m/s,而在有植物的情況下,在丘頂的來風方向和緊靠植物兩側,分布著2~3個小的相對高壓區,從數值上比較,可看出有植物的半球形沙堆的表面壓力值在相同風速下僅為無植物沙堆丘頂表面壓力的1/2。由于植物對氣流的阻截和干擾作用,使得原本無植物的沙堆的頂部相對較大較強的高壓區,分解成幾個相對較小較弱的高壓區,人工植物的存在明顯地削弱了無植物的沙堆的頂部高速高壓氣流,有利于風沙流從不飽和狀態達到過飽和狀態,導致部分碎屑物質發生沉降堆積。有關野外觀測證實,在相同的起沙風作用下,橫向沙丘鏈、裸露沖積平原和檉柳灌叢沙堆三者之間的風速比為118∶100∶87〔21, 22〕,植物對氣流的阻滯影響十分明顯。

另外,由于人工“植物”的干擾,半球形沙堆兩翼的高低壓相間分布區面積明顯縮小,愈靠近沙堆上部植物所在部位,沙堆表面壓力的數值比相同實驗風速下的無植被的降低越多,丘頂閉合高壓區和低壓區范圍也減小。而在背風坡降壓負壓區,由于植被的干擾, 0值等壓線區域略有上移,負壓區域大部分僅為10 Pa左右,渦旋區反向氣流風速強化過程不明顯,這種渦流狀態更有利于沙塵的堆積。與無植物的半球形沙堆相比,植物的存在削弱了植物叢附近沙堆表面的壓力,降低了氣流的速度,擴大了背風坡渦流區的影響范圍,為風沙流中部分顆粒的沉降、堆積創造了條件。Wasson〔4, 5〕指出在植株背風側回流積沙區的風速僅及來流的20%,凌裕泉〔23〕認為植被不僅直接減弱了風沙流強度,而且因為植物的阻截作用,使部分大的顆粒發生沉降堆積。因此植被的存在更有利于沙堆的生長發育。

2.3 圓錐形沙堆的表面壓力分布特征

從圓錐形沙堆各個風速下的表面壓力分布模擬結果來看(圖2e-2h),圓錐形沙堆的表面壓力分布情況可以簡單劃分為沙堆迎風坡正壓增壓區、背風坡降壓負壓區和兩翼高壓區。

在圓錐形沙堆迎風坡分布著正壓增壓區(主要在A、B兩區內)。從等壓線分布圖上可見,在圓錐形沙堆的迎風坡坡腳處等壓線較稀疏,順坡向上等壓線逐漸加密且分布比較均勻,系迎風坡氣流不斷爬坡增速所致,在錐頂附近表面壓力達到最大值,風速也相應地為最大值。與半球形沙堆相比,圓錐形沙堆迎風坡風壓梯度變化均勻增大。

在圓錐形沙堆的背風坡分布著降壓負壓區(主要在E、F兩區內)。當氣流翻越沙堆后,在背風坡氣流回旋,風速迅速降低,表面壓力0值等值線區域頂點接近沙堆丘頂,再往下則氣流回旋反向,醫學論文負壓值不斷升高,在約1/3H2高度處負壓值達到極值,并形成一個負壓高值區,整個負壓區俯視平面形態大致呈現三角形。其負壓中心區風壓值與半球形沙堆相比,要高出許多(對比圖2a、2b、2e和2f)。

在圓錐形沙堆的兩側對稱分布著高壓區(主要分布在C、D、G和H區內)。從等壓線分布圖上可見,圓錐形沙堆兩翼的高壓區是對稱分布的,但是高壓區延伸方向是從側翼坡腳一直到沙堆頂部,與風洞試驗段氣流方向垂直相交,這與半球形沙堆側翼高低壓相間分布、延伸方向與風向平行的狀態明顯不同。這與野外觀察到的圓錐形沙堆退化過程中沙堆兩側發生的連續風蝕現象是吻合的。

2.4 有“植物”圓錐形沙堆的表面壓力分布特征

從有植物的圓錐形沙堆各個風速下的表面壓力分布模擬結果來看(圖2f-圖2g),有植物的圓錐形沙堆的表面壓力分布情況可以簡單劃分為沙堆迎風坡正壓變壓區、錐頂負壓區、背風坡負壓區和兩翼高壓區。

與無植被的圓錐形沙堆的表面壓力的分布情況相比較,植被對圓錐形沙堆的表面壓力的影響突出地表現在錐頂附近部位和背風坡負壓區。在沙堆的迎風坡錐頂附近,由于植物的干擾,迎風坡氣流在錐頂附近加速到高值后迅速降低,等壓線值表現為先均勻增高后迅速降低,在圓錐的頂部形成一個閉合的負壓區,背風坡仍為負壓區,負壓區的范圍明顯地比無植物影響的擴大,而且負壓區的中心負值區風壓比無植物的削弱10~40 Pa以上,并且整個背風坡負值區域在局部也擾分解成更小的負值區。

3 結 論

通過以上純氣流風洞模擬實驗,結合新疆和田河流域的野外考察分析,初步獲得了無植被覆蓋與有植被覆蓋條件下半球形沙堆和圓錐形沙堆的表面壓力分布特征。其基本結論如下:

(1)無植被半球形沙堆的表面壓力分區可以劃分為沙堆迎風坡正壓增壓區、丘頂高壓區、背風坡負壓區和兩翼高低壓相間分布區。半球形沙堆迎風坡下部坡度較陡是造成沙堆迎風坡前氣流壓縮匯集形成渦流的主要原因。

(2)有植物半球形沙堆的表面壓力分區可以劃分為沙堆迎風坡正壓增壓區、丘頂高壓破碎區、背風坡負壓區和兩翼高低壓相間分布區。植物造成半球形沙堆丘頂的高壓區破碎化,丘頂風蝕壓力被弱化。

(3)無植被圓錐形沙堆的表面壓力分區可以劃分為沙堆迎風坡正壓增壓區、背風坡降壓負壓區和兩翼高壓區。圓錐形沙堆頂部無明顯正壓區和負壓區,迎風坡對氣流的壓縮匯集作用不明顯。

(4)有植物的圓錐形沙堆的表面壓力分區可以劃分為沙堆迎風坡正壓變壓區、錐頂負壓區、背風坡負壓區和兩翼高壓區。植物的影響使錐頂附近形成負壓區,迎風坡風壓值先均勻增加再迅速降低,同時弱化了背風坡渦流負壓值。

(5)沙堆幾何形態對沙堆的表面壓力分布特征影響較大。職稱論文比較半球形沙堆和圓錐形沙堆表面壓力分布特征,半球形沙堆迎風坡下半部等壓線分布稀疏,易造成氣流在坡前匯集,形成較強的渦流,頂部存在閉合的高壓區,易遭強風侵蝕,同時背風坡負壓區風壓較弱,以致背風坡渦流較弱;圓錐形沙堆反之,迎風坡等壓線分布由疏到密遞增梯度均勻,迎風坡前渦流較弱,背風坡負壓區負壓值較大,致使渦流也較強,頂部不存在明顯的高壓區,強風侵蝕不明顯。

(6)野外觀察在沙堆植被衰敗、遭受風蝕的過程中,半球形沙堆的丘頂往往最先遭受風蝕形成風蝕坑,兩側出現環繞沙堆側翼分布的風蝕凹槽,而圓錐形沙堆衰退過程中丘頂風蝕降低和側翼風蝕過程同步進行,沙堆風蝕降低過程中圓錐形形態可以維持較長時間,即圓錐形沙堆更易與區域氣流場達到形態動力平衡。野外考察中發現的不同形態沙堆演化特征也基本印證了本項模擬實驗勾畫出的表面壓力分布特點。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Cook R. C., Warren A. & Goudie A. S. DesertGeomorphology〔M〕.London: UCL Press, 1993, 526.

〔2〕 MichaelA. Mares. Encyclopedia of deserts〔M〕.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Norman. 1999, 189.

〔3〕 Nickling, W. G. &Wolfe, S. A. The morphology and origin ofNabkhas, regionofMopt,i Mal,i WestAfrica. JournalofArid〔J〕.Environments, 1994, (28): 13-30.

〔4〕 Wasson R J,Hyde R. Factors determining desert dune type〔M〕.Nature, 1983, 304(28): 337-339.

〔5〕 WassonR J,NanningePM.Estimatingwind transportofon vegeta-ted surfaces〔J〕. Earth Surface and Landforms, 1986. 11(5): 505-514.

〔6〕 Mu Guijin. Types,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vegetation cones of Taklimakan desert〔J〕. Arid zone research, 1995, ( supple-ment): 31-37.〔穆桂金.塔克拉瑪干沙漠灌草丘類型、成因及演變規律〔J〕.干旱區研究, 1995,增刊: 31-37.〕

〔7〕 Tengberg, A. & Chen, 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nebkhas in centralTunisia and northern Burkina Faso〔M〕. In: Hesp, P.A.(Ed. ), Aeolian Environments. 1998 (22): 181-192.

〔8〕 Zhu Zhenda. Problem about classification ofdunes in north-west arid and semiarid zone of China〔M〕. The controlling desertgroup oChina science academy, Controlled desert research,No. 4,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62, 31-47.〔朱震達.中國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區沙丘分類問題〔M〕.中國科學院治沙隊編:治沙研究,第四號.北京:科學出版社, 1962, 31-47.〕

〔9〕 MuhtarQong, HirokiTakamura,MijitHudaberd.i Formation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Tamarix cones in theTaklimakanDesert〔M〕.Journal ofArid Environments, 2002, (50): 81-97.

〔10〕Wu Zheng, Dong Zhibao, Li Baosheng, et a.l Geomorphology of wind-drift sands and their controlled engineering〔M〕. Beijing:Science Press, 2003. 400~404.〔吳正,董治寶,李保生,等.風沙地貌與治沙工程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400-404.〕

〔11〕Hesp, P.A. The formation of shadow dunes〔J〕. Journal ofSedi-mentary Petrology, 1981, (51): 101-112.

〔12〕Zhu Zhenda, ChenGuangting, WangTao, eta.l Sandy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4.24.〔朱震達,陳廣庭,王濤,等.中國土地沙質荒漠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24.〕

〔13〕WangTao. Desert and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M〕Shijiazhuang:HebeiScience andTechnologyPress.2003.404-405.〔王濤主編.中國沙漠與沙漠化〔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404-405.〕

〔14〕Liu Xianwan. Experimentalphysics and engineerofwind-sand ex-periment〔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5. 66-68.〔劉賢萬.實驗風沙物理與風沙工程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5. 66-68.〕

〔15〕Edwin D. Mckee. Sediment structure in dunes of theNamib Des-ert, southwestAfrica〔M〕. GeologicalSociety ofAmerica Special Paper, 188, 1982, 48-49.

〔16〕Yao Zhengy,i Chen Guangting, ZhangWeim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andy soil densities on the dune surface and it’s genesis〔J〕.Hydrological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2003,(3): 15-19.〔姚正毅,陳廣庭,張偉民.沙丘表面沙土密度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3, (3):15-19.〕

〔17〕Feng Jianmin,WangTao. Study on the actuality and historicalevo-lution ofdesertification inHulunbeirGrassland〔J〕. Arid Land ge-ography, 2004, 27(3): 356-360.〔封建民,王濤.呼倫貝爾草原沙漠化現狀及歷史演變研究〔J〕.干旱區地理, 2004, 27(3):356-360.〕

〔18〕Yang Faxiang, Mu Guijin, Lei Jiaqiang, et a.l influence of the landforms and their proces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s in Xingjian〔J〕. Arid Land Geography, 2004, 27 (4): 525 -529.〔楊發相,穆桂金,雷加強,等.新疆地貌及其過程對公路交通建設的影響〔J〕.干旱區地理, 2004, 27(4): 525-529.〕

〔19〕ZhuangYanme,i Ha S.i Progress of the study on shapes and dy-namical process ofblowouts on dunes〔J〕. Arid Land Geography,2005, 28(5): 632-638.〔莊燕美,哈斯.沙丘風蝕坑的形態及動力過程的研究進展〔J〕.干旱區地理, 2005, 28(5): 632-638.〕

〔20〕ZhangWeimin, LiXiaoze, Qu Jianjun et a.l. The flow field and its dynamics process of pyramidal dune〔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1998, 18(3): 215-220.〔張偉民,李孝澤,屈建軍,等.金字塔沙丘地表氣流場及其動力學過程研究〔J〕.中國沙漠,1998, 18(3): 215-220.〕

〔21〕WangXunming,Dong Zhi-bao, ZhaoAiguo. Airflow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o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a simple transverse dune〔J〕. Arid Land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2004, 18(4): 29~34.〔王訓明,董治寶,趙愛國.簡單橫向沙丘表面物質組成、氣流分布及其在動力學過程中的意義〔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04, 18(4): 29-34.〕

〔22〕Han Zhiwen, Dong Zhibao, Wang Tao, etal.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on characterofwind-sandmovement inTaklimakan des-ert〔J〕. Science in China(seriesD ), 2003, 33(3): 255-264.〔韓致文,董治寶,王濤,等.塔克拉瑪干沙漠風沙運動若干特征觀測研究〔J〕.中國科學(D輯), 2003, 33(3): 255-26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山县| 吉隆县| 广水市| 永州市| 休宁县| 广宗县| 河西区| 阳新县| 屏边| 六安市| 营山县| 翼城县| 仁寿县| 青铜峡市| 和政县| 土默特左旗| 白水县| 福海县| 莆田市| 响水县| 揭西县| 西昌市| 永胜县| 迭部县| 宜宾县| 龙南县| 郯城县| 临桂县| 凭祥市| 确山县| 古丈县| 南召县| 右玉县| 乐亭县| 库尔勒市| 十堰市| 本溪| 全州县| 怀来县| 塔城市| 靖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