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元宵花燈制作方法

元宵花燈制作方法

時間:2022-10-26 09:08:2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元宵花燈制作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元宵花燈制作方法

第1篇

學校元宵節主題活動方案一

活動目標:

1.通過全園主題會,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來歷、意義以及主要的風俗習慣,感受元宵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2.積極參與主題會的準備和慶祝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與體驗。

3.大、中班幼兒樂于與弟弟、妹妹交往并關心弟弟、妹妹,小班幼兒樂意與同伴分享食品和快樂。

活動準備:

1.張貼海報,邀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

2.舉辦幼兒自制花燈展,開展自制花燈評比活動。

3.展出能反映幼兒不斷豐富元宵節經驗的資料和照片。

4.排練舞龍、踩高蹺、劃旱船等節目。

5.自制、品嘗元宵的各種材料和工具。

活動程序:

1.鑼鼓隊、腰鼓隊進場,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

2.在《金蛇狂舞》的伴奏下,師幼進行舞龍、劃旱船、踩高蹺、扭秧歌表演。

3.知識競答活動。

4.宣布制作花燈的評比結果,為獲獎幼兒頒獎。

5.文藝表演與游戲、猜謎活動穿行。

6.親子元宵美食活動。

學校元宵節主題活動方案二

元宵節是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又稱“燈節”、“上元節”。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稱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稱為“下元節”)。每逢上元,民間有張燈觀賞的風俗。每年的元宵節活動方案都是大家關注的問題,人人都希望能有更多的創意,從而帶來更多的歡樂,以下分享元宵節活動方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設計思考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燈節”。民間正月十五鬧元宵已有悠久的歷史,它伴隨人們迎來春天,是把節日習俗體現得最為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在主題活動中,通過調查、參觀、學習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動,幼兒不僅能對元宵節的傳統文化和民俗習慣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過自身的參與和表現,進一步獲得對節日氣氛的體驗,獲取多方面的經驗:

1.元宵節有吃元宵、玩花燈、猜燈謎、劃旱船等豐富的風俗習慣。

2.“元宵”象征著“團圓”,它有不同的種類和味道。

3.元宵節有各種各樣的花燈,給人們帶來了喜氣和歡樂。

4.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是團圓的日子。

5.元宵節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

二、各年齡段主題活動目標

1.大班主要目標:

(1)嘗試通過多種途徑獲得元宵節的相關經驗,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

(2) 積極參與“鬧元宵”的籌備和慶祝工作,在和老師、同伴一起過節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團圓的意義。

2.中班主要目標:

(1)知道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玩燈、賞燈、吃元宵、劃旱船等);

(2)感受與家長、老師、小朋友一起玩花燈、猜燈謎、吃元宵的快樂。

3.小班主要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團圓的節日,初步了解元宵節人們的活動和特別的食品——元宵;

(2)愉快地參與元宵節各種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

三、活動實施概況

活動名稱:歡歡喜喜鬧元宵(賞燈、猜燈謎)

組織形式:親子形式(分年級組開展)

活動時間:20xx年x月x日下午 小班15:40、中班15:55、大班16:10

活動準備:園內展出各種各樣的花燈和燈謎、各種小禮物

活動建議:

1.參觀花燈展,欣賞花燈的外形、色彩、圖案。

2.交流對燈謎的認知經驗,豐富對燈謎由來、種類和結構的認識。

3.積極參與賞燈猜謎活動,老師對優勝者給予適當的獎勵。

四、主題活動環境創設

園內大環境

(1)園內大廳懸掛教師、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和制作的各式花燈,花燈下懸掛各種燈謎;

(2)宣傳展板:開展元宵節活動策劃方案及要求。

班級環境

(1)師幼共同布置“美麗的花燈展”,懸掛幼兒購買或參與自制的花燈;

(2)收集幼兒在節日中賞燈、玩燈的照片,布置主題墻飾;

(3)在家長園地貼出“致家長的信”,介紹主題活動的構想和配合事項。

元宵之夜,小孩子們紛紛提著燈籠,四處游走玩耍。元宵佳節,不少地方都要舉行彩燈展、花燈會。元宵的燈,有掛花燈、滾龍燈、迎轎燈、走馬燈、放水燈、展冰燈……像北京的宮燈、天津的寶蓮燈、上海的金龍戲珠燈、東北的冰燈,都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過去燈內點蠟燭,現在用電,使燈更加奇幻多姿,五彩繽紛。元宵節有許多傳統風俗和節目,如:鬧社火、耍龍燈、舞獅子、劃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猜燈謎、吃元宵等。元宵大多是用糯米面包糖餡做成的,它象征著全家團圓和睦、生活幸福甜美。

學校元宵節主題活動方案三

一、活動目的:

1.培養學生上網搜集信息、整理資料,調查訪問等綜合能力;

2.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意識,協作精神;

3.讓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4.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感受、熟悉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5.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而尊重和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6.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動內容:

1.了解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元宵節的習俗

2.學生動手自己制作燈謎、元宵燈作品進行評比。

三、活動建議及進程安排:

第一階段:了解“元宵節”

學生方面:提前布置學生,利用寒假,借助電腦,讓學生圍繞“元宵節”的主題,提出你想知道元宵節的哪些知識?可以上網收集資料,也可以問問社區的爺爺奶奶們。

教師方面:以班為單位,班主任為有興趣的學生提供有關春聯知識、燈謎知識和元宵燈制作方法的專題輔導講座,可以讓學生到電腦上網查找有關資料,并有計劃地組織大家對所查閱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從而培養學生上網搜集資料、處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階段:1.學生就元宵節活動,以及掌握的元宵節知識,動手設計一份手抄報。

2.元宵節前學生動手自己制作燈謎、元宵燈作品,以備開學后進行評比

學生方面:每個學生制作一個春聯或者燈謎;

第2篇

元宵節,又是宴請,又是看戲,賈府熱鬧非凡,一時上湯之后,又接著獻元宵。賈母說道:“將戲暫歇,小孩子們也怪可憐的,也給他們一些滾湯熱菜的吃了再唱?!庇謱⒏鳂庸釉任锬眯┙o他們吃。一時歇了戲(《紅樓夢》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王熙鳳效戲彩斑衣)。

【歷史溯源】

元宵節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也稱“元夕節”。按照中國古代的習慣,“元”指月亮正圓,一年之中有所謂“三元”:正月十五稱為“上元”,七月十五稱為“中元”,十月十五稱為“下元”,故元宵節亦稱為“上元節”?!跋奔匆挂?,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的意思。

根據考證,元宵節的來歷,有說與祭祀“泰一神”有關。泰一神亦稱“太乙神”,主宰人間的風雨、饑饉和瘟疫。據說,漢朝武帝曾久病不愈,求助太乙神后竟奇跡般治愈,乃于元鼎5年(公元前122年)開始建太乙祠壇祭祀,每逢正月十五通宵達旦以盛大的燈火祭祀,從此便形成元宵節張燈結彩的習俗了。

元宵節期間,民間多吃元宵(湯圓)來應節,象征家人團圓。此外還有掛花燈、猜燈謎、迎紫姑、踩高蹺、舞獅、舞龍等民間娛樂活動。流傳至今,這一連串充滿熱鬧歡樂的慶典活動稱為“鬧元宵”。

南方人做元宵時,先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皮,然后將餡包好;北方人做元宵,先把餡捏成均勻的小球狀,放在鋪有干糯米粉的籮筐里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粘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元宵的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黃豆。

【制作方法】

輕輕捏。下鍋前,用手輕捏元宵,使其略有裂痕,這樣煮出來的元宵,里外易熟,軟滑可口。

開水下。鍋內水開后,放入元宵,用勺背輕輕推開,讓元宵旋轉幾下,就不粘鍋底。

文火煮。元宵入鍋煮至浮起后,要迅速改用文火,否則,元宵不斷翻動,受熱不均勻,外熟內硬不好吃。

點冷水。元宵入鍋后,每開一次應點入適量的冷水,使之保持似滾非滾的狀態。開兩三次后,再煮一會兒,即可撈出食用。這樣煮出的元宵質軟不硬,香甜可口。

元宵除了煮食外,還有多種食法:

油炸元宵:如果是生元宵,可將元宵先粘上雞蛋清,再放進鍋里炸。這樣炸出來的元宵有雞蛋香味。炸時要不斷翻動,以免炸得不透不勻。油炸元宵時,有時會發生元宵在油鍋里突然炸裂濺傷人的現象。如在元宵下鍋前用針在元宵上扎兩個小針眼,即可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另外,炸時要用小火溫油,這樣炸出的元宵香甜可口。

拔絲元宵:將元宵炸好備用。用食油滑鍋底,放入白糖和適量清水,用文火熬成糖稀,當糖稀冒大泡呈黃色時,放入炸好的元宵,與糖稀攪拌,迅速出鍋,趁熱食用,宛如金珠纏絲,別有情趣。

穿衣元宵:將芝麻炒酥研末,放入熬稠糖糊的鍋中,再倒入炸好的元宵滾粘均勻,出鍋上盤,逐個擺開,互不粘連,冷食、熱食皆宜。

第3篇

中秋節賞月等習俗的形成同樣耐人尋味。中秋之夜,賞明月,讓人們自覺地去體驗、感受圓月、月下境界與各種風物之美,2021年中秋節月餅的制作方法有哪些你知道嗎?共同閱讀2021年中秋節月餅的制作方法,請您閱讀!

中秋節月餅的制作方法五彩冰皮月餅:

主料:冰皮月餅粉適量

輔料:大棗適量、山藥適量、紫薯適量、南瓜適量、菠菜適量

制作方法:

步驟1.大棗去核切片,放入蒸鍋蒸熟。

步驟2.蒸煮后打成泥狀,用不粘鍋,不要放油,小火炒干。

步驟3.山藥、紫薯、南瓜去皮切塊,上蒸鍋蒸熟。

步驟4.放入料理機,打成泥,菠菜洗好打成泥。

步驟5.接下來和面,放入冰皮月餅粉,揉成面團,彩色面團做好了。

步驟6.包入泥棗餡,放入模具,按壓出膜。

步驟7.做好的月餅放入鍋蒸5分鐘。

廣式蓮蓉蛋黃月餅:

主料:月餅粉200g、太古轉化糖漿150g、花生油50g、陳村枧水3g、咸鴨蛋黃18個、紅蓮蓉或白蓮蓉710g

輔料:蛋黃(刷面)1個、蛋白(刷面)1勺

制作方法:

步驟1.咸鴨蛋黃放入烤盤,入烤箱140度,烤7分鐘左右,取出放涼,要注意時間和火候,7分熟即可,千萬不要烤裂或烤出油,(蛋黃最好買市場上那種生的咸鴨蛋回家自己磕出蛋黃,網購的蛋黃腥味太重);

步驟2.把糖漿倒入玻璃碗內,加入花生油和枧水,攪拌均勻。

步驟3.篩入月餅粉,用手揉成團;

步驟4.移入另外一個干凈的容器內,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靜置1小時;

步驟5.取1小塊紅蓮蓉或白蓮蓉,和蛋黃放一起,稱出53克(做的是75克的月餅,餅皮是22克,餡和蛋黃是53克,由于蛋黃的大小不固定,所以餡料沒辦法確定要多少,只有和蛋黃一起稱岀53克);

步驟6.將蛋黃包入蓮蓉餡內,搓成小球,一共包了十八個;

步驟7.從冰箱取出餅皮面團,將面團分成18份,每份約22克(我是按75克,皮餡3:7的比例分的);

步驟8.取一塊面團壓扁,包在蓮蓉餡上面,用虎口將面皮輕輕的往下推,推的過程中要邊推邊轉動,直到推到將近底部,然后翻面,繼續用虎口處慢慢推進靠攏,并收口;

步驟9.包餡的時候最好戴上那種一次性的防粘手套,比較好操作。

步驟10.將包好的月餅放在低粉里,稍微沾點面粉,模具內也撒上一些面粉,晃一晃,使面粉附在模具上,再將多余的面粉倒出,把包好的面團放入模具,壓出月餅形狀;

步驟11.用噴壺在月餅表面上少許水,然后放入提前預熱至200度的烤箱中層,烤5分鐘,待花紋定型后取出,刷上一層蛋黃水,只刷上面花紋,側面不刷,(蛋黃水是用1個蛋黃一勺蛋白拌勻的.);再放入烤箱烤,這時的烤箱溫度要調低點,調至180度;

步驟12.繼續180度烤15分鐘即

五仁月餅:

主料:面粉200g、糖漿150g、枧水2g、植物油50g

輔料:花生碎100g、芝麻70g、瓜子仁70g、葡萄干60g、白糖75g、熟糯米粉110g、植物油30g、涼開水

制作方法:

步驟1.準備和陷的材料。

步驟2.餡料里加入白糖。

步驟3.加入植物油。

步驟4.炒熟的糯米粉,加少許清水,攪拌均勻,能揉成團為宜。

步驟5.糖漿,枧水和植物油,攪拌均勻。

步驟6.篩入面粉,和成面團。

步驟7.將餡料分成30克,面皮分成20克每份。

步驟8.面皮壓扁,放入餡料,包好。

步驟9.包好的月餅裹上一層面粉,放入模具內,按壓定型。

步驟10.烤箱預熱,先烤5分鐘定型后刷上一層蛋液,再烤15分即可。

廣式豆沙月餅:

主料:食用油20g、豆沙350g、轉化糖漿75g、中筋面粉100g、枧水2g

輔料:蛋液適量

制作方法:

步驟1.轉化糖漿,枧水,食用油,放入盆中,攪打均勻

步驟2.篩入面粉

步驟3.和成面團

步驟4.和好的面團用保鮮膜包好,室溫醒一個小時

步驟5.豆沙35克一個,餅皮15克,分好

步驟6.把豆沙餡包入餅皮內,滾圓,收口朝下

步驟7.用模具壓出花型,可以沾點面粉,防止粘模具不好脫模

步驟8.做好的月餅胚子入烤箱之前,噴水,烤箱200度預熱,烤5分鐘,拿出刷蛋液,再烤15分鐘

步驟9.烤好的月餅出爐,等回油

中秋節保存冰皮月餅的技巧自冰皮月餅一亮相,就成為月餅市場上的新寵。它晶瑩剔透的冰皮、清甜的果醬餡料、冰涼的口感贏得了市民的喜愛。但冰皮月餅的存放方式很講究,不能在常溫下保存。因為冰皮月餅的餡料是新鮮的果醬,常溫下容易變質;其次,冰皮月餅的餅皮主要是用糯米為原料做的,餅皮融化之后會變成粘乎乎的糯米團。因此,冰皮月餅必須在冰箱里冷藏保存,特別是切開了的月餅,最好放在速凍格,且要盡快吃完。

一般,在未開封的情況下,把冰皮月餅放置在冰箱的冷藏庫里保存,要吃的時候可以直接拿出食用。之后再將吃不完的冰皮月餅放在速凍格里保存。但從冰箱的速凍格中直接取出的冰皮月餅并不能馬上食用,因為在速凍格里保存的月餅會變得硬梆梆的,口感欠佳。最好的方法是在吃之前的半小時,把月餅從冰箱的速凍格換到冷藏庫中讓月餅自然解凍,這樣,便能品嘗到軟糯香甜的冰皮月餅了。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冰皮月餅在常溫下不能保存超過兩小時。因此常溫下一定要采取保溫措施。比如餅家準備了冰皮月餅專用的保溫袋子或者裝雪糕專用的保溫袋子,在這種袋子保護下,冰皮可以保證兩個小時不融化變質。另外,冰皮月餅在存放時,不宜與其他食品、雜物放在一起,以免串味,失去本來的口味和特色。

中秋節節日習俗中秋祭月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边@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游人,達旦不絕。[1]

民間拜月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愿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Ο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致,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并焚之?!?/p>

兔兒爺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钡搅饲宕?,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制作也日趨精致,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刮打刮打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后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為熱鬧。

中秋宴俗

古時漢族的中秋宴俗,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眾人圍坐品嘗,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并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清宮多在某一院內向東放一架屏風,屏風兩側擱置雞冠花、毛豆技、芋頭、花生、蘿卜、鮮藕。屏風前設一張八仙桌,上置一個特大的月餅,四周綴滿糕點和瓜果。祭月完畢,按皇家人口將月餅切作若干塊,每人象征性地嘗一口,名曰“吃團圓餅”。清宮月餅之大,令人難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儀賞給總管內務大臣紹英的一個月餅,便是“徑約二尺許,重約二十斤”。

玩花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游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贊嘆。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扎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于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扎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柚子燈、南瓜燈、桔子燈。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刻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內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而成。雖然樸素,但制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柚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戲。

廣西有簡單的戶秋燈,是以六個竹篾圓圈扎成燈,外糊白紗紙,內插蠟燭即成。掛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給孩子們玩。

如今廣西廣東的不少地區,在中秋夜布置燈會,扎制用電燈照亮的大型現代燈彩,還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燈供兒童玩,但卻少了一份舊時燈彩的純樸之美。

另外南方還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游戲,在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都有流傳。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后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斗,頗有愛國的思想。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后,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于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于峰火臺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這個傳說與中秋吃月餅的傳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歷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

第4篇

【關鍵詞】民間美術;小學美術;教育功能;利用手段;探究

民間美術是組成各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因素,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中國戰國秦漢的石雕、陶俑、畫像磚石,其造型、風格均具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后期主要以版畫、年畫、壁畫等內容為主,同時普通人民制作的剪紙、農民畫、刺繡、印染等更是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將人民群眾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觀念進行了直觀的表達。小學階段的美術學習是幫助學生接觸藝術內容的主要途徑,所以對于民間美術的內容,相關教師需要給與高度的重視,從基礎內容入手,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將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課堂上的作用發揮出來。

一、當前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校方缺乏足夠的重視。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由于應試教學觀念的影響,導致有不少學校對于美術教育的重視性有所缺乏,認為其教學內容應該更多的偏向于娛樂性,幫助學生緩解文化課學校所帶來的壓力。這一觀點在對民間美術進行教學的時候表現的更為明顯。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材內容出現了縮水的問題,一些教學能力不足的教師,仍舊擔任著相關的教學職務,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并未展開有效的評定,教學目標也是死板的按照教學任務進行,這樣不僅降低了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同時也不利于學校教學的整體性發展。2.教師的教學手段單一。對于美術教學內容,一方面由于學校缺乏重視,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老師自身能力有限,所以導致在對民間美術的內容進行教學時,其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只是運用口語教學來向學生灌輸有關的學習內容,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對于一些民間美術內容,也并未展開積極有效的拓展。甚至在一些學校中發現,老師在進行這方面內容教學的時候,完全照搬教參上的內容,缺乏自主的教學思考,這樣其教學質量可想而知。3.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由于網絡環境的影響,不少學生對于傳統的民間藝術內容興趣不高,在美術課堂上,如果缺乏相應的教學引導,和必要的教學環境,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勢必難有起色。根據相關數據反映,當前小學生對于民間美術學校的積極性要低于其它藝術類的科目,造成這種問題的因素較多。所以要想對其進行改進,老師除了要正視民間美術在美術教學中的功能作用之外,還應該對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作出有效的改善,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二、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主要功能

1.豐富美術教學內容。在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上引入民間美術的內容,可以豐富老師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對美術學習,產生更為多元化的認識。傳統的美術教學中,過多重視學生在技巧上的練習,而忽視了學生對美術創作思想內容的探討。引入民間美術的內容,一方面可以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對這些傳統民藝的來源進行追溯,深化自己的學習理解,同時使得小學美術教學課程變得更富深度。2.傳遞相關文化歷史。民間美術在成為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的同時,也對歷史內容起到了一定的記錄性,可以深化小學生的歷史學習知識面。比如在海南島黎族地區,仍舊保留著較為古老的制骨工藝,骨器是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生活器物,也曾是人類繼木器、石器發明之后又一重要發明,在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還有像用于紡織機的緯刀;用于織魚網的骨梭;用于刺魚的骨鏢;用于裝飾和避邪的項鏈等,其在表現美術形式的同時,可以讓學生了解相應的歷史文化底蘊。3.開拓學生學習思維。將民間美術的內容融入到課堂上,對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言,其不單單是一種美術教學內容,更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思維進行引導。傳統教育講究應試,學生所知曉的是如何利用知識點來獲得更高的分數,而民間美術內容的引入,可以幫助學生對文化的傳承,歷史的演變等內容,進行更為多元的認識。通過接觸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以及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有幫助他們對祖國和家鄉進行深入的掌握,培養出堅定的愛國主義情懷。

三、改善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教學質量的手段

1.根據傳統節日滲透民間美術。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將民間美術的內容和傳統節日展開有效的結合,讓其在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上得到有效的傳承與發展,同時利用相關的文化節日,能夠使得整體的教學環境更具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親切。比如老師在對花燈的內容進行介紹的時候,不妨就引導學生根據傳統節日——元宵節的來歷和風俗內容,讓學生明白花燈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民間藝術,代表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將節日喜慶吉祥的特點表現了出來。同時在教學中,老師也可以讓學生利用拼貼和繪畫等美術技巧,來制作花燈的主題畫,表現出積極的思想感情來。2.利用多媒體來介紹民間美術。信息技術的進步,也使得美術老師的教學得到了極大的便利。在幫助學生對民間美術進行欣賞的時候,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對教學信息進行全面化的掌握。例如像針對民間美術中的“戲劇”內容,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PPT的形式,來幫助學生對一些圖片資料進行觀賞,像戲劇中老生的服裝、青衣的臉部裝扮,以及戲劇中人物所使用的舞臺道具等,在加深學生對戲劇內容了解深度的同時,可以幫助他們對民間美術的發展和應用建立一個更為清晰化的認識;最后,在美術教學課程結束的時候,老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中的影像播放工具,帶領學生對京劇、昆區等內容進行欣賞,并鼓勵他們課下對傳統文化進行積極的接觸,進而達到弘揚民間藝術的目的。3.通過實踐活動感知民間美術。小學階段的教學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同時由于學生基礎知識上的薄弱,也導致他們對于課外內容充滿了好奇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借助相應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對民間美術進行多元的感知。比如老師可以組織“鄉土景觀風景寫生作品展覽”的活動,讓學生對鄉土美術內容激發出學習興趣,并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假期去鄉下采風,提升個人審美能力,對民間美術所表現出的生命力,進行切實的感受;還有,老師也可以將教學課堂延展至博物館,讓學生零距離的去接觸那些精美的文物,并通過對圖案、形態的研究,豐富學生學習體驗。4.借助創新內容豐富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上,課程內容的設計比較貼合學生的年齡層次,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地方民間美術資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老師不妨接祖創新內容,豐富民間美術的教學內涵。像在對“偶戲”這方面的內容進行教學時,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對不同的木偶制作工藝進行了解,掌握其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在從直觀上了解了這些藝術形式之后,不妨讓學生通過一些容易取得的材料,像橡皮泥、黏土、廢紙漿等來制作布偶,并利用一些廢舊材料來對布偶制作的形式進行豐富,這樣可以使得教學更具趣味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上,對于民間美術的內容,老師應該給與相應的教學重視,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適當的教學引導,切實提升美術教學質量,幫助學生為華夏文明的傳承,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張金鳳.淺議民間美術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6,(12):124.

[2]陳梅蘭.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功能與利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6,(20):1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州市| 辉县市| 金堂县| 天气| 阜平县| 云阳县| 黄龙县| 莒南县| 阜宁县| 克拉玛依市| 疏勒县| 金乡县| 长海县| 信阳市| 乃东县| 鹤山市| 抚远县| 孟津县| 赤峰市| 梁河县| 大洼县| 青阳县| 徐闻县| 黔西县| 麦盖提县| 公主岭市| 鹰潭市| 鹤峰县| 巫溪县| 池州市| 开封市| 永清县| 文水县| 桐乡市| 海伦市| 股票| 葵青区| 文昌市| 邵阳市| 逊克县|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