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美術繪畫總結

美術繪畫總結

時間:2022-08-23 01:08: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美術繪畫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美術繪畫總結

第1篇

關鍵詞唐 宋 官方美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J20 文獻標識碼:A

Try to Analyse the Basic Features of Official Art Education

During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FENG Qian

(Zheng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62)

AbstractDuring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politics is stability,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culture prosperity, the development of Art trend to be specialized, the various techniques are becoming more perfect, kinds of artistic history and argues succession, and a large numbers of famous artwork emerges and spread in the world, meanwhile, the official Art education also appeares an unprecedented flourishing situation, especially for the Song Dynasty's official art education, it is the peak in our Art education history.

Key wordsTang Dynasty; Song Dynasty; official art education

1 社會文化繁榮,藝術活動興盛,統治階級熱衷于藝術活動和收藏,重視美術教育

唐代結束了自魏晉以來數百年的動蕩時代,消滅割據,實現統一,擊敗突厥,摒除外患。政治穩定,文化繁榮,使民族自信達到空前的高度。有這樣的底氣支持,唐代的統治者大都精力旺盛,熱衷藝術。據畫史記載,唐代有多位皇帝、宗親能書善畫,李思訊、李昭道便是其中的翹楚。統治者不但熱衷藝術,而且熱衷對美術典藏和藝術作品的收藏,民間廣為流傳的唐太宗、蕭翼賺蘭亭的故事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與唐相比,宋代武功多有不及,文治卻有過之。宋代統治者講究“崇文抑武”,文人地位空前高漲。因此宋代雖然未實現真正的統一,但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卻遠勝前朝;各種繪畫全面繁榮,民間畫工、皇家花園、文人畫三足鼎立,互相競爭,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在美術教育上,完備畫院制度,加強官方美術教育。宋徽宗是史上有名的書畫皇帝,他利用皇帝之便,廣收天下名藏。《宣和畫譜》詳細記載了當時宮廷收藏繪畫作品的情況,全書共20卷,共收錄魏晉至北宋末畫家231人,作品6396件,按畫科分為道釋、人物、龍魚等十門。其收藏熱情可見一二。

2 官方成立專門的美術教育專門機構,美術教育人員的地位有所提高

唐承隋制,以科舉考試為準繩,學校愈加完善。除由國子監統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外,又設弘文館、崇文館、醫學館,設置教習。按照門類,在中央各相應機構設立直官,形成了其獨特的書、畫、百工直官教育機制。

其一,直官主要由文化、科學、藝術等技術諸領域中的高級專業人才擔任,包括史志、翻譯、書法、繪畫、音樂、醫藥、建筑、天文歷算等方面專家。其中與美術相關者,有書直、圖畫直(又稱丹青直)、拓書直,及少府監直官、將作監直官。

其二,直官本身無品。充直者原來即有官品,則稱有品直,充直者原來無官品,則稱無品直或百司雜直。任無品直經年而有功者,可獲散品而有資格轉入流內,從而為身懷技藝者由伎匠晉升入流獲散提供了機會。由此看來,直官制有利于美術等技藝教育的促進。

唐初設有翰林院,置翰林待詔一職。除直官制度以外,唐代晚期也詔善畫者為翰林待詔,補充官方的美術教育。在此基礎上,后蜀后主孟昶創立翰林畫院,建立制度明確的畫院,經過不斷發展,在兩宋時期臻于完善,更在徽宗時期達到頂峰。此時的畫院畫家,經過努力,可以出官入仕,其地位與以往匠人不可同日而語。宋徽宗更于翰林圖畫院之外別開“畫學”,設館招生,將其納入國子監學校教育系統,設有完善的教學制度。這樣就是將繪畫列入了國家科舉制,民間畫家可以通過考核,進入畫學學習培養,進而入仕,這大大提高了畫家的社會地位,也培養了許多出色的名家,整體提高了畫家的業務能力和文化修養。可以說,“畫學”是我國古代美術教育史上惟一的國立專門繪畫學校。

3 注重美術教育的制度和方法

唐代官方的美術教育崇尚法度,這點在書法上體現尤深。唐代書法教育專尚法度規矩,尤重楷法。對行書、楷書筆法和結體的研究總結,成為唐代書法教育理論的主要內容。筆法方面,由智永而張旭,在衛夫人《筆陣圖》“七條”的基礎上,總結出側(點)、勒(橫)、努(豎)、(鉤)、策(提)、掠(長撇)、啄(短撇)、磔(捺)所謂“永字八法”。結體方面,由于楷書筆劃、字形的相對明確而尤為唐人所重視,如歐陽詢歸納的排迭、避就、頂戴、穿插、向背等“三十六法”,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的“均謂間”、“密謂際”、“補謂不足”、“損謂有余”、“巧謂布置”、“稱謂大小”,都是關于結體法度的總結。由此,形成了唐代書法藝術理論,同時也是書法教育理論的主要內容。繪畫方面講究“外師造化”,提倡寫生,講究工麗。與在魏晉“傳神論”的美術理論相比,隋唐畫家更重視以寫真或寫生為形式,稟承“仰觀天象、俯察地理”的文化傳統,進一步在新題材的開拓和山水畫大發展的過程中,通過繪畫藝術語言的精研錘煉,歸納出了“外師造化”的觀念。展子虔、楊契丹、閻立本、、李思訓、李昭道、曹霸、陳閎、韓幀⑽獾雷印⒄泡妗⑼蹺、周P、韓輟⒋麼浴⒄怒b等人,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畫家,也是外師造化這一理論觀念的切實實踐者。

同唐代相比,宋代的官方美術教育更加系統化,專業化,而且富于競爭機制。神宗時期,畫院在用人方便,不再采取論資排輩的方式,而是要求以藝業高低依次使用,大大促進了繪畫的發展。徽宗時期,畫學學生一方面要接受嚴格的專業訓練,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另一方面,要經過儒家經典的學習,提高自身學識。并且制定嚴格的專業考量標準。見《宋史》選舉志所云:“畫學之業,(中略)考畫之等,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態形色俱若自然,筆韻高簡為工”。這一標準十分簡明扼要,體現了非常高的繪畫藝術要求。“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態形色俱若自然”,反映出唐代以來“外師造化”的繪畫教育思想在宋代有了更加明確的內涵。“筆韻高簡”,既是關于繪畫藝術語言的要求,更是繪畫藝術文化品格的要求。“高簡”二字,表白了宋代繪畫藝術與唐代“工麗”畫風完全不同的品格,以此作為考量畫學生員繪畫藝術等第的標準這些訓練提高了學生技藝,也提高了學生的藝術品味和文化素質。培養出大批出色的繪畫人才。

4 注重畫史、畫論的總結和研究

唐宋時期是我國古代美術的鼎盛時期,孕育出大量的優秀藝術家,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藝術佳作,也積累出豐厚的理論見解和技術經驗。在官方的支持下,唐宋時期出現大量的畫史、畫論,將前人和今人的理論和經驗進行總結。唐代的畫史畫論,歸納為史、論、法三項。除了專著之外, 大量的畫史畫論還出現在文人的詩文之中,縱觀流傳至今的唐代詩文,論述繪畫的文字比比皆是,這大概是唐代畫史畫論總結研究的一大亮點吧。五代、宋的畫史畫論內容豐富,涉及面廣,論述問題進一步深入。大致上分為通史類、品評類、畫法類、地方畫史類、札記類。這些畫史畫論專著保留了大量的資料和信息,為官方美術教育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參考和理論借鑒,有力地推動了美術教育的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福順.中國美術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2篇

關鍵詞:水性材料課程;教學方法;水彩畫;實驗

近年來,國內多所高等美術專業院校相繼開設了水彩畫專業,其中水性材料繪畫課程成為教學的一大特色。如魯迅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的學生作品具有當代性和實驗性的特點,充分展現了當代水彩畫教學的活力。水性材料繪畫課程能夠拓展水彩畫的藝術語言,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激發學習學習興趣。水性材料繪畫具有當代性、繪畫性和實驗性的特點,因此該課程能夠挖掘水彩畫的藝術語言,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教學改革的需要,陜西省寶雞文理學院美術學院近幾年通過大量的調研,學習兄弟院校的成功經驗,于2013年在美術學專業水彩畫方向開設了水性材料繪畫課程。根據該課程的建設和實施的現狀進行了探索和思考,以期與同行商榷。

一、水性材料繪畫課程教學概述

水性材料繪畫課程是寶雞文理學院美術學專業水彩畫方向的專業限選課程,是水彩專業學科中的重要課程之一。水性材料繪畫是在掌握水彩畫基礎上拓展水彩畫創作的新材料、新語言形式,是當代繪畫視覺語言及觀念的探索,也是水彩畫當代性語言表現與實踐的成果。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水性材料繪畫的材料語言和審美特征,熟悉水性材料繪畫的表現規律,提高對水性材料繪畫的表達能力。從水性材料的性能、表現規律及繪畫視覺語言、觀念的因素中,培養學生發現客觀物像美學因素的敏感性和藝術表現的激情,激發學生勇于探索與發揮想象力的創作表現能力。該課程共80學時,在三年級第二學期開始。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學習水性材料繪畫的目的、意義、特點、起源和發展情況,熟悉水性材料的性能,掌握水性材料繪畫的一般的方法與步驟及有關特殊技法,掌握用水性材料的表現語言、水性材料繪畫的表現規律、水性材料繪畫表現實驗性研究、當代繪畫視覺語言及觀念的探索、水彩畫當代性語言表現與實踐肌理在水性材料中的藝術表現等。水性材料課程大體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使學生熟悉和掌握不同水性材料的性能及色彩表現方法,能夠用各種水性材料制作出不同的藝術語言和效果。第二階段使學生掌握不同物體的肌理和材質表現規律,通過運用水性材料對肌理進行探索和實驗,讓學生能夠運用不同的水性材料制作不同材質的肌理和質感,熟悉水性材料的特性和表現技法。第三階段通過運用水性材料對肌理的探索和實驗,使學生熟練地掌握水性材料的技法、色彩、明暗、材質的替換等,培養運用不同的肌理進行水性材料創作的能力。第四階段使學生熟練地掌握水性材料的表現技法,培養學生運用不同的水性材料進行畫面的構圖、明暗、色彩、體積、空間、肌理的表現以及處理畫面的綜合能力。

二、水性材料課程教學中的階段性成果

水性材料繪畫課程在寶雞文理學院已經開設了七年,教師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總結教學方法,目前該課程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1.在水性材料繪畫課程中采用實驗與創作結合的教學模式。水性材料繪畫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注重跨媒介、跨學科藝術的融合,探索水性材料語言的最大張力。因此,該課程教學需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鼓勵和引導學生以實驗的方式去進行水性材料探索。在實驗性教學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發散性思維,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探索水性材料繪畫表現的多向度。實驗教學激發了學生長于思考,勤于實踐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將實驗的成果運用到創作中去,將實驗與創作緊密地結合起來,學生在此過程中對創作的積極性也加強了。通過實驗和創作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此過程中加強了對藝術創作的實踐意識和創造性意識,不再是以往被動地學習,而是主動地、自發性地學習。

2.針對水性材料繪畫課程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由于水性材料實驗階段所涉及的材料工具和實驗量較大,因此,教師將學生分為以3-4人為一組的若干個小組進行學習。小組同學能夠分工合作,尋找和挖掘各類水性材料進行實驗,大家相互交流和探討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新發現,共同記錄實驗中不同材料的各種變化和效果,課程結束時每個小組完成一份水性材料實驗報告。合作學習使學生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通過水性材料課程的教學,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產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他們把學習當作樂事,最終進入學會、會學和樂學的境地。

3.在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基礎上,進行評價式教學,實現實驗成果的資源共享。當學生被分為若干個小組進行水性材料實驗時,每個小組會產生許多新的實驗成果和發現,教師引導每個小組同學把每個階段的實驗成果記錄下來并粘貼在教室的公共區域,小組負責人將實驗過程和成果進行講解,教師針對每個小組的實驗成果進行點評和總結。這種以小組為單位的評價式教學打破了傳統評價方式,該方式并不關注個體的強弱勝負,也不把是否“成功”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標準。而是關注團隊合作精神和合作學習的過程,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理念作為教學目的,使學生能夠在水性材料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

4.引導和啟發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水性材料繪畫課程學習。水性材料涉及的材料和語言十分廣泛,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啟發學生運用歸類列表法進行學習。對水性材料進行列表歸類,就使繁雜而又豐富的中外水水性材料變得簡明、清晰、一目了然。學生看了分類表以后,就必然會引起聯想和思考。引導學生進入類推思考的領域,如學生在分類表中看到作底法可采用膠底、粉底、丙烯底等,就必然會類推或采用其他方法,這樣就能起到舉一反三和激發出新法的創造作用。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畫法進行適當推理,在學生了解了畫法以后,對畫法加以綜合推理和預見其可能的發展情景。如介紹對印法時,在列舉了玻璃板、塑料板等對印方法后,啟發學生推理、設想出其他的對印方法。這種方法能夠促進學生主動思考,進一步去實驗、創造。

第3篇

學科交叉式的美術繪畫教學

美術是一門沒有界限的藝術,美術在任何一個學科中都有所體現,反之,其他學科也可以服務與美術繪畫教學。傳統的美術教學都是按照教材大綱,按部就班地進行美術繪畫,這樣的課堂過于呆板,學生的思維難以得到擴散,在藝術上缺乏創新精神。引進其他學科,來輔助美術教學,是美術繪畫教學的一大創新。例如,將語文與美術繪畫相結合,教師可以從語文老師那里收集一些資料,稍加整理后,變成一個美術素材,讓學生發揮其想象,將語文素材以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科交叉式的美術繪畫教學,可以引起學生很大的興趣,同時也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發散學生的思維。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古詩《天凈沙秋思》作為繪畫主題,讓學生發揮各自的想象做出一副畫。學生對這首古詩非常熟悉,用熟悉的題詞作為美術繪畫素材,形式新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靈感也會隨之而來。

開放式的美術繪畫教學課堂

藝術是需要釋放天性與靈魂的,需要在自由的環境下去捕捉生活中的美。美術繪畫同樣需要提供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因此,美術繪畫教學,可以選擇開放式的教學課堂。例如,在下雪的冬季,如果在室內進行美術教學,給予學生限定的美術素材,但學生內心期待著下課,可以出去賞雪玩雪,這時,教師不妨隨了學生的意,將課堂搬到室外,在雪景中展開教學。美術教學可以無處不在,繪畫對象也不必受到限制,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去發現美,并用手中的畫筆,記錄下每一個美的畫面。素質教育提倡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開放式的美術繪畫課堂,則提供給了學生一個創新的平臺與環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美術繪畫教學方式創新的意義

素質教育下,美術繪畫教學方式的創新,是一種打破傳統的舉動,這種創新教學方法,對于美術教學和學生本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美術繪畫教學方式的創新,更加適應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是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其次,美術繪畫教學方式的創新,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一個有利環境。最后,美術繪畫教學方式的創新,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以學生為主,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的學習參與率提高了,進而,美術教學的效果也有很大的改善,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散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藝術涵養與美術素養。

總結

素質教育改革下,傳統的美術繪畫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教育的要求,亟需進行一些有效舉措,進行創新改革。在美術繪畫教學中,首先要改變美術教育者的教學理念,從思想上開始改變,注重學生內在涵養和外在技能的培養。此外,美術教師可通過學科交叉式美術教學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開闊學生的發散思維。最后,美術繪畫教學應該鼓勵學生的自主創新,為學生設立開放式教學,在釋放的天性中張揚美術的魅力,提升學生的藝術涵養。

作者:劉磊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第4篇

時間很短的學生,進步很快,在美術專業省統考中往往能取得較高的分數:也總有一些起步相對較早,學時間相對較長的學生,省統考成績相對較低。當然,這與他們的勤奮程度、天資等有很大的關系,但學習方法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筆者通過觀察研究發現,進步慢的學生大都被動地按老師的要求亦步亦趨地完成任務,不能主動地進行研究,而一些進步快的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研究。實踐表明,學習方法是影響學生繪畫學習進步快慢的因素之一。那么,在基礎繪畫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呢?

一、激發自主學習繪畫的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美術學科更是如此,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美術世界,使學生了解古今中外美術的燦爛成就,激發學生對美術的熱愛。教師還需要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種門類的設計,使學生了解現代設計的實用性以及與我們現實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樹立職業理想,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興趣需要不斷地激發,不同時期需要不同的激發方式。在初期,通過美術名作、現代設計實用性的介紹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學生水平徘徊時,需要通過往屆學生的優秀作業引導他們尋找新的努力方向;在學生畫得較好的時候,可以通過舉辦畫展促進他們更上一層樓;在臨近考試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看其他學校學生的優秀作品,尋找差距,提高眼界。另外,課堂要采取變化的形式,使課堂更生動、更吸引學生。除了不同時期、不同內容的變換之外,在形式上也要有適當的變化,大多數時候由學生自己練習,但在適當的時候要穿插一些其他的形式,如:理論講解、示范、視頻、作品點評、考試評分等。教師還要創造輕松、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探究的機會,鼓勵師生交流。學生情緒的波動也會影響學習的動力,要引導學生學會平息自己的情緒,每天都保持良好的狀態。

二、引導自主學習繪畫的方法

要讓學生對整個教學流程有一個了解。在最初的時候要告訴學生最后考試的內容,并展示真實試卷,告訴學生要完成這樣的試卷需要完成哪些階段的訓練。要向學生講清楚各個階段層層遞進的關系,前一段對于后一段的重要性。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了解近期所要學習的內容,并制訂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學生每天都要有明確的學習計劃,并填寫計劃表格貼在畫板的右上角,表格的內容可以是:上午或下午的任務,開始的時間,預計結束的時間,要達到的要求,最后完成情況,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等。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照優秀范畫尋找差距,確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并制訂解決問題的方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我監控、管理自己,并評估自己的學習效果。在學生自主練習研究的過程中,老師要協助學生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塑造畫面,從自己創造出的優秀畫面效果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心。

一些基礎理論知識,可以先不告訴學生,讓他們自己摸索總結。學生經過自己的探索獲得的理論知識更透徹,更能理解理論知識的來龍去脈,并和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以及經驗相結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探索,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一些基礎理論知識,如透視、明暗五調子、解剖結構、光與色的關系等都可以讓學生自己探索總結。

在學習“透視知識”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選擇一幅透視感較強的街景照片,然后將照片轉化為線描稿,對透視規律進行研究總結,得出自己的結論。

明暗五調子的理論,可以引導學生用聚光燈從不同的角度照射幾何體,來觀察光與物體結構結合后產生的明暗變化規律,總結五調子及影響其變化的因素,光的方向與物體面構成的角度對明暗的影響。

對光色原理的理解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不同光源照射下白色及其他固有色物體受光面色彩及背光面色彩的變化,進而總結光源色對物體色彩的影響規律。

解剖結構可以讓學生拿范畫對照石膏解剖模型進行研究,也可以對照鏡子研究自己的面部結構與石膏解剖模型的關系。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讓學生做泥塑的頭骨、解剖模型等。

美術基礎繪畫中的純粹理論相對較少,大多可以先讓學生摸索探究,然后由老師總結。一些繪畫方面基本技法,也需要學生自己摸索,如運筆的方向、形態、速度、力度、干濕、筆鋒及顏色的調配等,也可以先讓學生摸索,老師作適當的引導。技法方面的東西,雖然老師可以示范,但更需要學生親自體驗,因此需要留給學生更多的體驗機會。

第5篇

現代美術作品與傳統的中國畫不同,它十分注重技巧性、組合性和獨特性以及線條、色彩的明暗處理。因此對于美術初學者而言,掌握最基礎的繪畫技巧是創作優秀美術作品的前提和保證。只有將繪畫技巧的理論理解透徹,再加以實踐練習,方能強化技巧的靈活性,創作出帶有自己風格的美術作品。對初學者的繪畫技巧,西班牙派拉蒙專業團隊進行了深入研究,成果頗豐,現已出版了《油畫入門表現技法》、《101個繪畫創作技法》、《水彩畫入門表現技法》、《綜合材料入門表現技法》等多部著作。其中,以派拉蒙專業團隊編寫、錢繹菲翻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綜合材料入門表現技法――西班牙繪畫基礎經典教程》(以下簡稱《技法》)頗具代表性。此書旨在幫助初學者更快、更好地理解繪畫材料的基本概念、使用方法和繪畫技巧,力求為初學者提供簡單易學、操作性強的繪畫思路。該書有如下兩方面的特點:

第一,概念與方法并重。繪畫過程非常注重使用綜合材料,所以初學者必須掌握材料的基礎概念和使用方法。眾所周知,西班牙繪畫具有典型的西方油畫特點,在材料使用上不同于我國傳統的水墨國畫,在材料的選取、比例搭配方面都有章可循。其中主要材料之一是油性材料,它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樹脂和合成樹脂。樹脂不僅富有光澤、表現力強,且可以反復覆蓋涂抹。油性材料是展現光影對比的最佳選擇,無論是在色彩的逼真程度,還是在人物寫實度、風景的表現力以及作品的留存時間等方面,油性材料都具有其特有的優勢。油性材料的問世并在繪畫藝術上的廣泛應用,為西方美術的發展變革奠定了轉型基礎,這也是西班牙油畫享譽世界的重要原因。與之相對的是干性材料和水性材料。干性材料和水性材料具有較強的覆蓋能力和低透明度,通過水的調和能使畫作細膩入微,增添作品的生動性和活潑性,因此通常被用于細節的描繪與刻畫。馬克筆、鉛筆在西班牙繪畫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用鉛筆來勾勒線條、打陰影、明暗處理等,均能使得畫作更加具有立體感和可視性。對于初學者而言,必須明確西班牙繪畫作品中對原料的需求,以及各種原料的概念、作用、使用方法,方能在實踐^程中更容易上手,讓創作過程變得更加游刃有余。《技法》一書中將西班牙繪畫作品中所需用到的材料種類、概念、特性和作用等進行了細致而全面的講解,并以油性材料、干性材料、水性材料、蠟筆、馬克筆、鉛筆、油畫顏料、拼貼畫等為例,闡述了它們的使用技巧。它以精確獨到的概念解析給初學者以直觀、全面的認知和理解,對美術教育工作者而言更有重要的教學參考意義。

第二,理論與實踐結合。實踐性強是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理解基礎材料的概念和特性之后,初學者的重要學習任務便是將繪畫理論付諸實踐,并在創作過程中不斷總結材料的使用方法和規律。既然要運用綜合材料,那便要體現材料的合理搭配和比例協調。西班牙繪畫中沒有使用單一材料便可完成的畫作,必需兩種以上的材料,才能體現西班牙繪畫的創作理念,才能使作品變得生動富有感染力。與復雜的作品創作相比,西班牙現代繪畫的操作過程步驟簡單、創作周期短,不需要掌握過于復雜的創作理論,因此這也更加體現出實踐的重要性。以人物的創作為例,炭條、紅棕色粉彩條和河白粉條是勾勒外表、展現人物形態的基礎材料,通過將這三種材料進行合理運用和比例搭配,創作者便可以進行簡單的人物繪畫練習,并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摸索綜合材料繪畫的關鍵技巧;以海景的創作為例,海景需要展現大海的寬廣和浩瀚,這時便不需要進行過多的細節描繪,墨水和水彩便是最能體現海的空靈、綿延的材料,初學者使用這兩種材料進行海景描繪。在不斷的實踐中方能真正提升創作技能。本書中選取了扇子、水果、斑馬、狂歡節、人物、少年、花朵、海景、小鎮一角、運動鞋、公文包等不同類型的繪畫對象,將它們所需的材料和繪畫技巧進行詳盡講解,加之譯者錢繹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達出文章的核心內容,讓讀者的繪畫過程變得更加簡單、輕松。這不僅利于增強初學者的繪畫學習信心,而且還可以幫助他們在實踐過程中少走彎路,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盡管美術創作是一個需要耐心和不斷鉆研學習的漫長過程,但隨著現代繪畫技術的成熟和經驗總結的深入,初學者要想創作出栩栩如生、風格獨特的美術作品也不再困難。《綜合材料入門表現技法――西班牙繪畫基礎經典教程》就給出了很好的學習范例,為西班牙繪畫登堂入室者提供了一部實用性強、適用范圍廣的基礎作品。

第6篇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 美感 自然之美 美術評論

美術是義務教育階段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通過美術學習,不僅學生的空間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可以令其美感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下面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來培養學生的美感。

一、什么是美感

所謂美感是指學生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或通過繪畫等方式養成的對美的一種認知。它的初步建立能夠使學生以一種全新的角度去欣賞事物,產生愉悅感,積極面對生活。而通過小學美術教學正好能夠培養學生的美感,也能使小學生思考問題、看待問題有一個新的思路。

美感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要通過后天的培養。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美感認知,還要滲透一些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相關知識,通過美術教學逐漸培養學生對自然美、藝術美的鑒賞能力,使他們提高審美能力。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美感

學生美感的培養并不簡單,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把培養學生的美感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靈活采取多種有效方法,以幫助學生建立對美的認知,更好地去欣賞生活中各種美的事物,從而逐漸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向學生展示世界上的優秀繪畫作品

世界上優秀的繪畫作品有許多,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欣賞它們,教師就要做好引導工作,挑選一些適合小學生欣賞的優秀繪畫作品,讓他們在課堂上感受這些優秀的繪畫作品有什么樣的意境,并在教師的帶領下,品讀這些優秀的繪畫作品,弄清楚作品的創作意圖、蘊藏含義等,從而使學生對美產生初步的認知。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荷蘭的后印象派畫家梵高的經典作品《十五朵向日葵》,讓學生觀察之后,分組討論交流:這部作品中作者要表達的是什么,給了人一種什么感覺,你看到這幅畫時想到了什么。學生眾說紛紜,各有各的看法。這就代表了在學生的心里面美往往可以有不同方面的詮釋,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通過美術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優秀繪畫作品,使得更多的學生走進了藝術的殿堂,激發了他們內心對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從而使學生初步建立了美感。由此可見,向學生展示世界上的優秀繪畫作品是培養小學生美感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注重“美感”的知識傳授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不懈地對學生傳授與“美感”有關的知識,這可以讓學生正確理解什么是美,并逐步形成美感。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色彩、質感、大小、空間等美術元素的講解,逐步引導學生認識美、理解美,明白什么才算是真正的美;教師可以通過美術實踐,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讓學生理解美的應用,形成審美情趣。

(三)走進大自然,欣賞自然之美

大自然作為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它是一種天然的美,是一種沒有經過雕琢的美,如春天的萬物復蘇、鳥語花香,夏天的蟲鳴蟬叫、綠蔭如蓋,秋天的碩果累累、霜天紅葉,冬天的白雪皚皚、滴水成冰……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在自然中進行美術創作,將大自然千姿百態的美描繪于筆下,讓學生通過觀察、描繪等方法展現出他們眼中的大自然之美,從而使他們體驗到自然之美,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四)讓小學生走進美術評論

讓小學生走進美術評論是指讓學生對美術作品認真地進行理性觀察分析后,做出自己的判斷。這種判斷既能體現出學生個體的審美觀,也能體現出學生不同的審美標準。而他們學會了怎么評論一幅作品,也就自然增加了對美的感受力和鑒賞力。美術教學中,教師可先出示一幅作品,并進行簡單介紹,再讓學生談談自己認為這幅作品想表達什么、好在哪里、不足在何處,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之后小組總結派代表表達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這樣,學生不僅能學會怎樣正確地鑒賞一幅作品,提高自身判斷能力,還能深化對美的認知。

三、結語

美感只能通過后天的實踐才能形成與發展,且不是短時間或者僅靠幾節美術課就能讓學生完全領悟的。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注重給學生灌輸美學的知識,將對學生美感的培養貫穿于美術課內外,始終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目標。這樣,才能使學生形成對美的認知,真正實現美術教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第7篇

一、興趣是幼兒美術活動的前提

教師要使幼兒對美術活動感興趣,首先,對小班的幼兒,我們切不可用“對不對”“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們。如,教師讓幼兒在畫有小雞的背景圖上添畫小草、小米或刮風了,下雨了,讓幼兒在涂涂、畫畫中激發對美術活動的興趣。也可把繪畫的內容編成一首有趣的詩歌,邊講邊畫。如,教幼兒畫小女孩時:小小姑娘圓臉盤,側鋒濃墨染上半,畫完劉海涂小辮,粉紅蝴蝶多好看。小筆來畫五官線,再換毛筆涂臉蛋,櫻桃小嘴紅一點,領子裝飾圍巾連。這樣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就畫好了。

二、學習必要的技能是幼兒實現自己美術表現的基礎

1.主題美術活動使幼兒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所謂主題就是一月一個幼兒感興趣的主題,春天來了幼兒喜歡花就進行一個花系列的美術活動。一周一個新內容,四月份第一周畫桃花,第二周畫梅花,第三周畫荷花,第四周畫牡丹花。通過觀察幼兒知道花都有花心,花瓣都長在花心上,只不過桃花的花瓣是尖的,梅花的花瓣是圓的。荷花的花瓣少,牡丹花的花瓣多。這樣,教師只要講出一種花的畫法,幼兒就能掌握其他的花的繪畫要領。幼兒能總結出花的相同點,不同點、這樣教師就把復雜的事物簡單化。示范時,盡量簡單,形象盡量接近幼兒的繪畫形象。幼兒通過這樣的積累學習,最后,可以畫主題是“美麗的花園”。幼兒的畫一定各不相同,各有特點。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

3.讓學習技能技巧轉化為孩子的需要。有些技能技巧不一定是幼兒當時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尋找教育契機,把要求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的需求。

三、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總結幼兒美術教育的思路就是:以《綱要》為指導原則,要以人為本,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教育哲學共存互補,以興趣為前提,學技法、技能要得法,創新是靈魂。

第8篇

    關鍵詞:繪畫  細節  觀察

    一、前言

    世界萬物,都有其獨特的外部特征與內部結構。同一個物體所呈現給世人的肯定是獨一無二的一面,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覺與印象,正如文學作品中的《哈姆雷特》,“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為什么會有這種差異呢?它取決于人的觀察力。看到了才容易想到,想到了才可能畫到,眼中無物必然腦中無物,腦中無物必然手中無物。特別是初學繪畫者,如何才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由表及里、由粗及細,真正能看到、想到、并合理準確、生動細致地表現,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細節,據《漢語大詞典》釋為“細小的環節和情節”。按字面上的理解,細者,小也;節者,單位或要點也。細節是構成一個體系中最小的又是相對獨立的單位。美術細節,顧名思義,是在美術繪畫中一些不易察覺的細末之處、關鍵之點。“細節決定成敗”已成為許多人的共識。作為美術愛好者,尤其要講究細節,因為正是在不經意的細節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位觀眾。美術創作中,我們如何以強烈的細節意識,去捕捉課堂千變萬化的細節表現,在實踐中打造出精彩的作品呢?

    一、看到細節

    繪畫是一個能動的過程,從眼睛的觀察到大腦的整理再到手的表現,缺少了哪一個環節,都不能準確、生動地表現出物體。而作為第一環節的“觀察”——看,是構筑整個繪畫“大廈”的基礎。只有看到才能想到,只有想到才能畫到。面對物體,我們往往是熟視無睹或者走馬觀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對于一個社會人無可厚非,但對于一個繪畫者是絕對不行的。繪畫學習過程中,有些人一出手就畫得像,就有內容,而有些人卻表現得很空泛,這不完全是天生的,這是從小形成的觀察習慣使然。如果經過訓練還是眼中無物、千人一面,那繪畫這條路恐怕是很難走得通的。其實,觀察的過程就是比較的過程,比到細微處也就看到了細微處,看到了內容的細致才能表現出內容的細致,俗話說:有的放矢。宋徽宗趙佶的繪畫之所以精美絕倫,就來源于他的細微觀察,在特別注重造型基礎的今天,這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

    筆者曾在上二年級的《加一加變一變》時,先出示一個可樂瓶,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看看它像什么,如果再加上什么會更加生動。本以為這類問題誰都能回答,沒想到一位女生也許因為緊張,一時答不上,只得垂頭喪氣的坐下。在接下來添畫的環節,筆者又請這位女生當眾試畫,并微笑著鼓勵她說:“還請你來試一試,老師相信你的想象一定會與眾不同。”這一次,女生羞愧的表情變成了自信的神態,因為她得到了老師的鼓勵,同學們的稱贊,也收獲了美術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二、想到細節

    想到就是要用好腦子,用腦子帶領眼睛去深入細致地觀察,用腦子去分析比較,用腦子去歸納總結,用腦子去聯想判斷。繪畫本身就是形象思維的產物,眼所看到的任何物體都要經過大腦的分析與判斷,分析判斷得準確到位,畫面才可能生動合理,反之就不可能。只有通過細致觀察,才能形成準確的概念,只有準確的概念,才能展開合理的聯想,只有合理的聯想,才能生動細致地表現。只能觀察不能總結,滿眼是菜,就形不成概念;只能看到不能想到,腦中無物,就展不開聯想。繪畫中面對的物體,不管是寫生還是默寫,只有想到了才能做到,只有想得細致才能做得細致。寫生過程中因位置、光線、對象的問題,不可能面面俱到、一覽無余,想到就更顯重要。默寫過程更是一個聯想的過程,畫其所思,畫其所想,想得平淡必然平淡,想得深刻才可能深刻。現在的美術高考基本上都是默寫,想不到就寸步難行,想不深刻就蒼白空泛。

    三、畫到細節

    看到是想到的基礎,想到是畫到的前提,畫到才是最終的目的。畫到是手上工夫,是實實在在的基本功。能看到能想到而不能畫到,是“眼高手低”,是基本功的欠缺,是因“量”的不足而致“質”的低下。看不到也想不到就不可能畫到,硬想畫到,只能是癡人說夢。畫面的實質是內容,內容的實質是細節,只有充分、合理地表現出細節,才能真正明了繪畫的真諦。細節是錦上添花而不是畫蛇添足,細節是恰如其分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畫到整體效果,統一中渾然一體;畫到激情時刻,揮灑間大氣磅礴;畫面點睛之筆,精微處妙筆生花。不過,細節的表現并不是俞細俞好,物極必反,處處都是細節就沒有細節,要對細節進行梳理,正確判斷何處當畫何處不畫,何處當實何處當虛,做到虛實有致,條理清晰,萬不可陷入細節。

    對細節的觀察(看到)、聯想(想到)、表現(畫到)其實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對細節細致入微的觀察,才能豐富大腦的儲存,才能形成具體、精彩的聯想,才能準確生動地表現,也才能使眼、腦、手有機地結合。

第9篇

小學美術學期工作計劃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繼續以新課程標準的思想為指針,依據本校工作要點,認真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落實各項要求,充分發揮教學研究、教學管理、教學指導和教學服務的功能作用,引領教師參與教學研究,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新課程實施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組織并開展好學校興趣小組活動并落實到實處。

二、本學期的任務目標:

1、督促教師進行正常的教學工作,做到按表上課,不使美術教學成為虛設,而使美術教學落到實處。

2、通過聽課、評課活動,促使教師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努力提高教學藝術水平。

3、通過組織美術研討和交流活動,使全體美術教師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專業素質。

4、通過各種美術競賽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使他們能從中學到知識,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并使校園充滿生機和活力,營造出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

5、通過課內教學活動和組織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培養一批美術特長生,以點帶面足以帶動其他學生學好美術,從而全面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三、方法和措施:

1、根據教導處的教學要求,并結合本學科特點,安排并組織教研活動。

2、杜絕不備課而上課的現象,使美術教學能正常開展。

3、通過聽評課和研討會,促進全體美術教師的經驗和信息交流,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4、鼓勵美術教師充分利用美術室現有模具和自制教具進行教學,發揮直觀教學的作用。

5、結合本校實際情況,舉辦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激發全體師生的藝術創作興趣,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6、組建美術興趣小組并積極開展好活動,培養和發展學生特長。

四、教研活動安排:

九月份:

1、制訂、收繳美術教學計劃。

2、成立美術興趣小組。

十月份:

1、舉辦國慶書畫展。

2、興趣小組活動

十一月份:

1、參加組內聽課評課活動。

2、優秀案例評比。

十二月份:

1、組織美術期末考核。

2、撰寫美術教學工作總結。

小學美術學期工作計劃面對美術學科在社會發展、教育改革中的實際狀況,結合生活中的藝術,我將繼續以課堂教學研究為基本點,狠抓45分鐘的課堂教學效率,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更好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現制定出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和學習美術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和理念,并運用新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使美術教學工作有一個新的突破。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三至六年級的美術教學工作,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針對低、中、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情況,通過美術課教學,將欣賞、繪畫、剪紙,工藝融合貫通在一起,以多種有趣的、吸引學生的教學手段來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使學生掌握并進一步提高繪畫技法,繼續接受基本技能和色彩的傳統教學。設計和手工繼續深入學習。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擴大美術的知識面,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并在教學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動手能力的提高。讓學生能夠脫離書本教材,自己獨立的、大膽的去完成學習任務。

三、具體工作:

1、繼續加強美術新課程標準和業務培訓,深化教學觀念和理念。

本學期,我將繼續加強自身的業務培訓,利用一切時間,多學、多練、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課堂教學研討為主要研究活動,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使自己由認識新課程到走進新課程。

認真制定學校美術工作、教學計劃、美術活動等計劃。

學習新課程標準,認真設計教案。

準備、積累資料編寫美術案例。

2、課堂教學活動。

加強課堂教學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要開展把“美術作為一種文化學習,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教學研究。”同時發揮自己的創造精神,結合實際情況開發教材內容、運用新理念、嘗試新教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課堂上將討論交流、分工合作、資料調查、情境模擬和角色扮演、欣賞等教學活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主,使學生開闊眼界、擴展學習的興趣和技能。

3、組織學生多出作品,參加各級各類的賽事,迎接區校園藝術節書畫大賽。

認真組織、輔導美術興趣濃厚的學生。

加強對美術優秀生的輔導。

四、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1、注意課堂秩序,防止意外發生。因為美術課在操作過程中比較活躍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響教學秩序,影響其他班級上課。

2、自調顏料比較難把握,應該注意課室衛生,用品的清洗。

總之,美術教學活動在遵循基礎課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兒童興趣、經驗、知識的發展為目的,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素養以及扎實的美術基礎知識,學會簡單的美術技能和美術創造意識為教學的目標,提高美術教學工作的質量。

小學美術學期工作計劃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學校工作重點,通過美術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課程標準改革為中心,著力抓好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實驗和推廣工作,結合我校實際組織組內教師探索課堂教學創新策略的研究。本學期繼續將課程改革作為美術學科教學研究的中心工作,通過教學實踐與探索深入領會課程理念,通過多種教研方式喚起美術教師參與教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認真總結新課程改革實施中形成的經驗,加強對教師素質的培養,搞好美術陣地建設,全面提高我校美術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對學生進行傳統的文化藝術教育和當今的藝術文化教育。

2、通過各種方法特別是現代教育手段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形式即能引起學生廣泛興趣的,達到積極的教育效果。

3、要與學校密切合作與班級教師緊密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課堂教學和美術創作活動,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凸現美術教育的特殊審美教育功能。

4、從理論上把握好美術課教學的專業教學特點,特別是要注意:文化教育與知識技能的相互關系問題,在教學改革中既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形式,但又不要喪失美術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凸現的重要問題。

5、同時要把握好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方法,既要關注個別學困生,加強輔導,又要在不斷提高發展學生的藝術方法提高上狠下功夫,以點帶面。

6、通過開展一系列的組織輔導學生進行繪畫創作。以藝術節、科技節等節日為契合點,構建學生課外活動小組龍頭,開展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教育活動藝術創作,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增強創新意識,嘗試感受成功的喜悅情感,以及正確對待失敗的情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取向。對學生作業、作品參加的各種競賽活動,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表揚,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對美術學術的價值觀取向和培養學生積極間上的進取精神。

三、主要措施

1、緊緊抓住美術課堂教學,使教育質量不斷提高,進一步實踐探究美術課堂教學的新教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行深入研究、認真學習、努力研討、認真實踐、突出教學效果。

2、加強課堂教學常規管理,積極配合班主任、各位教師對學生進行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加強組織紀律教育,形成正常良好的教學秩序。

3、認真備課,上課,進行認真的反思,隨時改進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每星期進行教材進行深入的學習,貫徹新課程改革方案,保證美術課的質量。

4、結合道德教育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運用美術語言獨特的表達方式,對學生進行直觀形象、活潑生動的教育,達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5、努力探索和完善美術課學習,進行探索學習實踐,進行校內藝術資源的開發,積極配合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注意結合兒童的學習生活經驗進行美術與其它課程的整合,實現美術教育,審美教育功能的特點和效果。

6、積極組織和輔導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美術創作活動,大力開展以班為基礎的美術創作活動,活躍我校藝術教育的氣氛,營造校園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并在此基礎上,組織輔導學生參加各級的兒童繪畫比賽活動,為培養學校的藝術人才,為上一級學校輸選藝術人才而努力工作。

7、教研組內教師要加強自己的教學理論學習,在學習提高的同時,要注意自己專業素養和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加強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使自己在美術教學和專業能力方面,都有大量的進步,以適應學校的發展和要求。

8、認真開展學生日常成績的檢查與評價,積極引導,注意培養學生對自己作品的收集與整理,作好期中期末的學生學習成績的檢查與考核,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對他人進行評價的意識,不斷完善學生美術成績評價體系,認真做好對學生的成長評價工作,把握好評價中的鼓勵與激勵作用。

9、每位教師要加強自己的教育理論學習,并能對自己教育實踐進行總結與提煉,上升到理論認識高度,結合新課程的理念,認真撰寫論文、教學隨筆等經驗文章,為學科教研積累豐富的精神財富。

10、結合學校的課題研究,進行認真的總結,確立研究主題,結合學校的培訓,撰寫課題報告。

11、結合學校的信息技術特色,發揮現有教育資源庫應有的效應,不斷提高教師計算機的使用效率。并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拓寬教育渠道。

12、搞好組內的互幫互學,團結合作,使我們組內教師業務不斷發展,努力學習,鉆研教育教學業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虛心學習,向前發展。

13、積極爭取參加校內外的學習與培訓,參加校內外的教學課研究活動。

14、注意加強教研組博客教師個人博客的建設使用,特別是注意對教研組組內信息和教師個人信息的收集和上傳,強化信息資源的建設和資源共享。

四、具體工作安排

1、各學段每周增設一節書法課,中低年級主要以硬筆為主,高年級以軟筆為主。

2、利用課余時間開設興趣小組。

3、舉辦全校的關于 “國慶”、科技節的繪畫比賽,從中選拔各年段各班級中繪畫較好的同學參與美化校園的繪畫制作,同時把同學們較好的作品表框放在班級中促進同學之間的美術繪畫交流。

4、利用標準化學校建設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發揮聰明才干,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美術活動的熱情,自行設計、創作美術作品。

第10篇

初中美術課程是學生在未成年階段,對形象表達的多維方式,而美術課程的開展是豐富學生想象力和實踐能力的基礎課堂。美術教學中應用科技繪畫的方式,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培養學生對未來科技發展的思維模式并應用到創新實踐中。

科技繪畫,即為科學幻想畫。多數初中教師在這一觀點上存在模糊的理解。之所以為科技,旨在以繪畫形式表達學生對未來科技的暢想。科技繪畫也并非胡思亂想,而是在一定的科學性之上進行想象。評價科技繪畫的基礎,也是從其暢想創意以及新穎程度上進行分析評價的。開發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也是科技繪畫的重要特征。科技繪畫對于初中美術教學,具有很多實際教學價值。

首先,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適當開展科技繪畫的意義,在于引導學生接觸科技前沿,從而對未來世界產生聯想。其次,通過對未來科技的想象,以其繪畫形式進行表達,培養學生對科技的想象力,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本文重點在于明確科技繪畫的教學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通過運用繪畫表達科學幻想,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鼓勵學生大膽設計,構思描繪出對未來科學發展的畫卷,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引導學生在科技繪畫中創新實踐的思維模式

1.科技繪畫引入初中美術教學的理論基礎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多元智能理論”中提出:“人的智力層面包括九種方式,其中包含了視覺與空間關系智力。”視覺與空間關系智力的闡述中,明確了人對色彩、空間位置、形狀等元素具備表達和感受的能力,表現為個人對形狀、線條、結構、空間和色彩關系的敏感,并且通過繪畫將其表現在書面上的能力。將多元智能理論引申到現代初中美術教學中,就是通過視覺空間的繪畫形式,引發學生對科技的表現形式。而對于科技繪畫而言,本身就是對實踐的探索,對創新的想象。那么基于這一理論基礎,通過靈活、開放、不受約束的美術教學環境,促進學生想象空間的發展,便可以引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通過繪畫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科技繪畫引入初中美術教學的實踐方法

我國對科技繪畫的教學方式引入實際教學中,尚未樹立明確的教學方法以及經驗總結。筆者通過多年初中美術教學的經驗,總結出以下教學方式僅供參考。其在教學實踐的嘗試工作中應當明確,以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為前提,通過進行差異化的教學內容對比,從而找出繪畫科技教學的方法與規律。

一方面,應當合理運用有效的繪畫資源,包括:書籍、畫冊、網絡、圖書館、展覽館等有效資源,開展素材內容的收集。然后通過網絡資源查找相關資料,從而引導學生對未來進行合理的暢想,包括宇宙未知空間、生活居住環境、能源開發、環境保護、交通工具等,并應用到科技繪畫的素材中,讓學生在充分的想象空間中,描繪出對未來科技的主觀想象,同時根據這一想象的畫面配以相應說明。另一方面,利用社區資源開發繪畫素材。例如通過某些地區的自然環境或者標志性建筑,引發學生不同的思考方向。也可以從農業角度引發學生的思考模式,或者通過參觀科學展覽和少年宮,豐富學生的思考內容。而一些科技雜志和視頻資源也都可以成為學生描繪作品的素材。通過不同繪畫作品的表達,建設學生對未來科技的聯想,收集學生作品進行分析,整理成冊作為主要研究方向。從以往的實踐教學中總結出可以通過多方面引導的方式,提升學生想象空間。也能從培養學習興趣的過程中,激發創新意識的形成。正面的評價,能有效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

三、科技繪畫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創新實踐的教學方式

1.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創新意識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提升教學內容與科技發展、社會進步以及學生學習的內在聯系。”這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事業中首要突破的目標。科技繪畫的教學,就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手段。那么在教學課程中,美術教師應當緊密結合新課標的重要制度思想,通過相應的教學經驗規劃出新的教學模式,應用于科技繪畫的教學內容中。那么重點就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創新意識。科技繪畫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學生是通過自身的想象完成其繪畫內容的。美術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讓學生發揮想象,從而讓學生在自由想象的環境中發揮其內在潛能。而這樣沒有約束的空間就是對學生興趣培養的最好方式。

2.正面評價,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在科技繪畫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正面評價的作用,它是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發展的根本。要善于發現學生作品中的閃光點,也要勤于展示閃光點的內容,從而對學生進行正面評價和鼓勵。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表揚性的評價,就是在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勤于實踐。不能因為對學生作品無法理解而導致負面的評價內容,也不能過于主觀地評價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明確,想象是個人自由意志的體現,不能因為學生想象的內容而約束其發展。并非所有學生都能成為想象力的發揮者,而教師應當在這樣的過程中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讓學生能根據教師的思路完成想象的拓展,以便于最終落實于繪畫中,通過色彩、構圖、形狀等方式,將新穎的思維模式表達出來。進一步形成學生能自己掌握與發揮的繪畫思維,以便于學生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中完善自身的創新實踐能力。

3.多方面引導,提升學生想象空間

在科技繪畫的教學內容上,可以適當應用多方面的引導,為學創造更多的想象空間,從而通過科技繪畫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可以適當開展科技實踐活動,進行關于科技繪畫的教學,例如科技繪畫比賽、科技繪畫聯想工藝品展示、小玩具科技創新設計等。通過相關活動的組織與操作,必然能引發學生的聯想,從而提升學生的想象空間。引導學生進行未來幻想的同時,也要注重聯想生活科技的需求,為學生規劃出合理的科學范圍,從而在繪畫中進行貼近實際生活的未來暢想。例如,組織學生在廚房中展開對未來的想象,如何加快廚房工作速度,如何清理廚房垃圾,如何提升廚房空間使用率,都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模式的拓展。而在實際應用科技繪畫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關于現有教學內容的聯想,包括對非美術教學的其他課程的聯想,如化學、物理、數學、生物、體育、歷史等。以物理為例,讓學生想象未來實驗室的模型,通過想象能實現諸如眾多物理現象的實驗過程。而這些教學內容本身就是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方式,必然能有效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提升相關的創新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虞小新.領略藝術之美,提升創新能力:初中美術教學學生創新能力提升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5(16):56-57.

[2]管紅增.美在創造中:初中美術“設計·應用”領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索[J].浙江教育科學,2012(3):105-106.

[3]馬麗莉,王文先.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幻想與創新能力[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86-88.

編輯任壯

第11篇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美術 繪畫教學 探究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水平差異明顯,全國各地區和學校對美術教學重視程度各不相同。長期以來美術教學不受重視,目前我國很大一部分小學美術教學發展整體都比較落后,而且在美術教學中存在各種問題和不足。隨著美術教育的改革,全國越來越多的地區和學校已經意識到美術課程對學生的重要性。繪畫教學作為小學美術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一個課程,怎樣把繪畫教學做好是每一個小學美術教師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當前小學美術繪畫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小學美術繪畫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美術繪畫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利用工具和材料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放到繪畫中,這樣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積極地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同時更提高了審美能力和什么意識。繪畫教學能讓學生在快樂學習的同時展現自我。他們作品也暗含了自己的心理世界,美術教師最好能發現暗含的問題,幫組他們健康成長,對學生以后的人生道路有著不可限量的積極作用。作為一名合格優秀的小學美術教師應該認識到小學美術繪畫教學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作用,為了上好繪畫課程應該努力精心的設計課堂。

二、小學美術繪畫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美術教師教學方法的問題

小學美術繪畫教學中,最主要的是學生能夠通過一定的“造型”來表現自己,傳達觀念以及情感。這就需要教師在短短的課堂教學中給出很好的引導,激發學生自己創作的熱情。但是,現階段許多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依然是講自己的,學生也是做自己的,傳授的知識一點都沒有進入到學生的耳朵里。這樣的授課是沒有意義的。把本來非常有趣課程內容講的枯燥無味,導致學生打鬧起來甚至完全忽視教師的存在。

(二)小學繪畫教學對象的特殊情況

作為美術教師在授課過程會經常聽到家長說,我家小孩不喜歡畫畫,上課的時候不要強迫,這是普遍對繪畫教學方面的一個理解誤區。繪畫本身就是孩子的本能反應,就像小孩學走路一樣,先學會走路,然后就會跑了。其實,繪畫也是一樣,當你給孩子一根彩筆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會拿起筆來開始涂涂抹抹,并為自己畫的東西感到興奮。在繪畫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的差異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盡量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創造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

三、小學美術繪畫教學的實施對策

(一)樹立正確的小學美術繪畫教學目標

小學美術教學的對象是小學生,不同年齡的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不同,他們作品的表現形式也不盡相同。作為小學美術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幫助他們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新課標》中把這些明確規定為小學美術教學的教學目標。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幫助他們通過繪畫,更好的傳達感情和思想。積極引導他們通過事物來表達情感,表現他們的喜怒哀樂,這個也是我們小學美術繪畫教學的很重的教學目標。

(二)課堂教學中使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

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方法不僅能減少教師的工作量,還能使教學有效率得到提高,更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接受更多的知識。在繪畫課堂上,一般情況下都是教師先有個簡單的講解,然后再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來進行創作。在這個講解的過程中雖然時間較短,可是非常重要,這決定了如何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導他們充分的發揮想象力使他們更好的創作。教師在結合合理的教學方法,更能使學生的創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階段常用的教學方法有,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象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以操作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以評價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以行為指導為主的教學方法。

(三)小學美術繪畫教學中對學生作品的評價

一節完整的繪畫課,并不是在完成一幅作品之后就結束了,為了學生更好地發展成長,對學生作品的評價這一部分是不能少的。只有對學生的學習做出正確和適當的評價才能夠使學生正確認真的對待繪畫,使學生增長自信心的同時還增加了他們對繪畫的興趣。有效的評價方式為,首先要“自評”,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個“總結”和“反思”。然后是“互評”,學生之間的一個相互評價的過程,在他們自評以后,教師可以請學生進行“互評”。最后教師根據實際需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主要是以鼓勵和引導為主,使學生能夠從學習中收獲更多更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下,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我們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爭取把祖國的花朵培養成更全面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葛禹婉淇.兒童繪畫教學中的理解誤區[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 2011(01)

第12篇

關鍵詞:繪畫藝術;語言形態

中圖分類號:J20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0)23-0040-01

繪畫是運用線條、色彩、造型,構圖和一定的形式進行搭配組合而成,完成傳達精神內涵的任務,繪畫作品的主題有表現形式的作用、有作品內容和作者精神的體現。繪畫的內容和形式,密切相連,形式是觀念、情感和技術的體現。繪畫語言包含技巧、形式和內容的有機融合,它是相互制約和滲透的有機整體,美術工作者的感情是靠繪畫語言來表現的,這種語言的運用,是根據美術工作者的藝術表現力,來彰顯出藝術水準。

美術工作者對繪畫語言運用不同,而產生多姿多彩,風格各異的繪畫作品。在歐洲,就形成了傳統的寫實主義畫法,美術工作者通過研究光線揭示形式的方式,發展和運用直線透視法,來獲得景深幻覺的規則,其作品弘揚了人文主義精神,后形成了“古典主義”畫風。

區別于古典畫風的印象派畫家們,用光、色描繪自然和抒發自己的感情,他們擅長表現陽光和色彩,對瞬息萬變的光色變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現。在色彩的表現里,印象派畫家完美地表現了一種抒情風格,很好地運用了繪畫語言,給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在西畫的造型過程中,主要用的是形體和色彩語言,即使是沒有線在其中的運用,它的造型也不會受到重大影響,依然可以構架繪畫形態;即使是運用線來界定輪廓,如在輪廓外上調子,就會成為立體畫面。因此,西畫中線是作為表現形體的特殊手段。

各類畫派的美術家,都借助語言形式來體現作品的情感。繪畫語言的不同運用,產生了不同風格的繪畫作品,中國崇尚文、意、趣,是通過筆墨技巧來體現的。在這里,筆墨本身不是“具象”的,相對具體塑造的藝術形象來說,它是形式的因素,有著引起形象的聯想和意趣的感受的功能。美術家們通過構思構圖,合理運用筆墨虛實、水韻、墨色和運筆產生肌理,形成有個性的繪畫語言。虛實的表現是畫家對畫理的悟性。畫一定要有筆墨,沒有筆墨就不成畫,筆墨技巧要與表現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創造出最佳作品。這種藝術法已成為中國獨有的繪畫語言。

繪畫語言在視覺方面由點、線、形、光、色彩要素構成。“點”是最小的視覺實體,有探討視覺形式的作用。點可以理解和代表一切。“點”形態在視覺上的審美作用尤為突出。西方現代派畫家也將“點”視為畫面活躍生命的重要元素之一。這是因為“點”似乎天生就有著最為抽象的特質,在抽象性畫面中起到畫龍點睛、調節作品“內在音響”,為作品增添詩意的巨大作用。現代繪畫將“點”作為其不可缺少的造型元素。“線”是描述點的運動軌跡,一個可視的行動軌跡,一條線表現出劃線人的精神。線是人們認識和反映自然形態時最簡明的表現形式,線有長短、粗細、曲直之分,有長度、寬度和方向上的不同,是連續不斷的或間斷的,粗的或細的,有規律的或無規律的,靜止的或運動的,直線的或曲線的,線是諸多形式不同的結合體。通過線條的組織來創造圖案。線也是闡明視覺形式的基本手段。其表現形式在視覺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中國繪畫藝術中,線條的功用就表現地尤為突出。線不僅可以使畫面產生獨特有趣的美,而且線元素的自身特征也可以完美地保持著。線元素是構成畫面造型表現的本質元素。其作品特色異常鮮明,給人以微妙、豐富、輕盈、秀美之感。“形”是一種被視為平面存在的形式,一種二維的空間區域,平面是一種剪影或陰影形式的外觀。形表示了人眼感覺到的客觀事物的外部形態,又稱視覺形。光與色彩也是繪畫藝術最主要的造型因素。點、線、形、光、色作為繪畫藝術的構成要素是相輔相成的。

完成繪畫作品不僅是表現形式的作用,而且還要有內容的體現,精神內容的傳達,既所謂的繪畫主題。繪畫的內容與形式,密切相連,形式是觀念、情感和技術的體現。由此看來繪畫語言實際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內容的有機融合。它是一個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有機整體,畫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繪畫語言表現。這種語言的運用,是根據畫家自身的藝術表現力就愈強,愈具特色。所以,對繪畫語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廣度是檢驗畫家藝術水準高低的標準。

繪畫語言是有機的形式體現,是構成繪畫藝術中多種可視因素的總結構,是一種在長乘寬的二維平面上,利用點、線、面或黑、白、灰和色彩、肌理等手段,傳達美術家對精神文明的追求,繪畫是人類藝術追求的一種方式,它有其獨特的語言和表達技巧。就繪畫來講,不同的表現題材和工具材料都有其特殊規律、表現語言和表現方式,我想只要是符合人類追求審美觀的任何繪畫語言方式都應該發揚光大。

美術家對繪畫中的情態和語言形態,在不斷地尋求繪畫觀念和語言上的轉型,形成個性的繪畫語言是其共同追求,并探索繪畫形象與象征符號的關系。繪畫語言是一種精神產物,繪畫把技巧、知識、直覺、感情和材料融合為一體,傳達美術工作者的審美觀和美好理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平市| 墨竹工卡县| 策勒县| 宁明县| 石河子市| 东山县| 梓潼县| 资阳市| 平塘县| 璧山县| 廉江市| 马公市| 泸西县| 平利县| 遂宁市| 临朐县| 滕州市| 奉化市| 岳普湖县| 阳朔县| 宣城市| 北票市| 滦平县| 洛扎县| 师宗县| 莒南县| 舒兰市| 吉木乃县| 尚志市| 乐都县| 南澳县| 睢宁县| 台南县| 龙山县| 襄垣县| 万盛区| 泉州市| 崇信县| 景德镇市| 兴和县| 武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