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結核病防控日常

結核病防控日常

時間:2022-05-05 06:56: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結核病防控日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結核病防控日常

第1篇

(一)免疫規劃

1.接種十三苗,預防十四病

2.開展免疫規劃,保障人民健康

3.寶寶只生一個好,預防接種不可少

4.爸爸媽媽要記牢,孩子及時種疫苗

5.開展兒童免疫規劃工作是國家的公共衛生政策

6.做好兒童免疫規劃服務是醫務工作者承擔的職責

7.完成兒童免疫規劃接種是每位家長應盡的義務

8.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9.我省兒童免疫規劃擴容工作在今年七月一日正式開始

10.疫苗分成兩大類,一類疫苗不收費

11.堅持強化免疫,鞏固無脊灰成果

12.消除麻疹,控制乙肝

13.流腦乙腦危害大,接種疫苗都不怕

14.兒童容易得甲肝,接種疫苗保平安

15.預防接種,健康的保障

16.讓每個孩子都按時接種疫苗是各級政府的責任

17.同樣的權利,同樣的健康——關注流動兒童預防接種

18.乙肝疫苗,獻給新生命的愛

19.接種麻腮風疫苗,保障兒童身體健康

20.國家對兒童實施預防接種證查驗制度

21.擴大免疫規劃,造福子孫后代

22.適齡兒童在接種單位均可免費接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

(二)艾滋病

1.正確使用安全套,預防艾滋病和性病

2.與艾滋病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感染艾滋病

3.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可以到各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得到免費的檢測和治療藥物

4.各市、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可免費提供艾滋病咨詢和抗體檢測

(三)急性傳染病

1.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報告

(四)肺結核病

1.肺結核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

2.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帶血絲,應懷疑得了肺結核

3.懷疑得了肺結核,應到當地疾控中心免費檢查和治療

4.只要堅持正規治療,肺結核是可以治愈的

5.結核病——嚴重危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實行歸口管理,有效控制結核病

6.依法控制結核病,防止結核病蔓延

7.動員全社會共同關注結核病

8.積極發現、治愈肺結核病人

9.遏制結核 消除貧困

10、防治結核 造福人民

11、控制結核病 讓每一次呼吸更健康

12、防治結核,早診早治

第2篇

【關鍵詞】結核病;醫防合作;督導;管理

【中圖分類號】R1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4-0487-01

濱湖區處于經濟發達地區,戶籍人口約46萬,每年流動人口近20萬。而近年來而流動人口的結核病患病率占全區結核病人半數。為做好全區結核病防控工作,充分發揮醫療機構的診療技術優勢,使疾控機構更專注于結核病人及醫院結防工作的督導管理,經衛生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協調、監管,經過幾年來運轉,在結核病管理模式及醫院與疾控中心的合作上積累了一些經驗。

1 醫防合作方法

1.1加強領導,建立結核病防治“三位一體”模式 疾控機構負責規劃管理,醫療機構負責初篩轉診,定點醫療機構負責確診治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患者全程管理。在發現結核病人這個環節,醫療機構很有優勢,對前來就診的有咳嗽咳痰等疑似癥狀的患者,可以進行初篩。政府將指定部分定點醫療機構,讓患者得到更完善的治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負責為轄區內的病人定期家訪、宣教,督促病人及時就診,落實督導服藥。

1.2 制定并落實各部門相關職責

1.2.1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結防門診職責協助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網絡直報結核病病人的追蹤工作,開展轄區內活動性結核病病人治療管理督導工作,培訓家庭督導員,開展結核病防治知識的普及和免費政策的宣傳工作。同時做好病人的督導服藥工作,并及時將日常結防信息當日反饋到區疾控中心。

1.2.2區疾控中心職責按《中國結核病防治工作規劃實施指南》的有關要求,組織各有關單位相關醫生開展培訓,每月召開結防醫生工作例會,總結分析問題并培訓有關知識。每月對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全覆蓋督導檢查,協助并參與醫療機構結核病人的診斷工作

1.2.3區結核病定診醫療機構職責成立本單位結核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和診斷小組,制訂工作制度和流程,組織實施自查和考核。確保完成上級指定的發現、治療任務。負責對因癥就診和其他醫療機構轉診及追蹤到位的結核病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定診、治療和督導管理,并及時正確填寫“肺結核病人治療管理卡”。

負責三本登記本(初診病人登記本、肺結核病人登記本和實驗室登記本)的登記工作。完成各類統計報表。開展疫情報告、結核病專報以及各定診單位網絡信息交流和互通工作。開展痰涂片檢查和結核病痰培養工作,并做好痰涂片檢查的室內和室間質控工作。保存肺結核病人病歷、胸片,痰片和治療管理卡,在病人療程結束后做好資料歸檔整理工作。協助疾控中心開展轄區防癆醫生的業務培訓。

2 督導管理方法

2.1采取有效措施,保證肺結核病人全程用藥對于確診的肺結核病人,按國家標準制定化療方案、填寫相關資料,根據病人不同的年齡文化程度和心理素質,以不同的形式進行健康宣教和指導,倡導國家、省市相關減免政策,發放《肺結核病人治療須知》,與病人簽訂免費治療協議書。督導醫生每周進行督導1次,并做好隨訪記錄。

2.2加強有效培訓,提高三位一體的防癆網絡管理質量一是加強對院內相關科室職能醫生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特別是醫防合作知識的培訓,提高肺結核病人的發現、報告和轉診率;二是加強對結防醫生每月例會的培訓,形成院內周自查、月自查和區級聯合督查的齊抓共管局面,同時提高了結核病防治新知識的應用和督導質量;三是加強對村醫培訓,做好疑似病人的轉診和病人的督導管理工作。

2.3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現代結防工作要求醫務人員,尤其是結防專業人員不僅要掌握新對策,還要掌握現代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1]。要善于運用醫學心理學去觀察、分析和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動,針對病人不同的心理特點采取多種宣教形式,如發宣傳資料打電話、發短信及密切接觸者篩查等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結核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屬的健康知識提高病人的順從性以及對社會和家庭的責任心,取得患者的支持與配合。

3 結果:

3.1 結核病治管情況 2009年-2011年,全區初診病人共登記2396人,共發現結核病人1030人,其中新發涂陽病人1030人,復發涂陽79人,結核病人發現率特別是新發涂陽總體上呈逐年有所提高,全程免費服藥病人數(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3.2 結核病管理率的情況針對“五率”相關要求,我區及時開展培訓,落實相關措施,各率均達到衛生部考核要求。見表2。

4 經驗及討論

4.1"三位一體模式"的優勢“三位一體”模式順應了肺結核病人到綜合醫療機構診療的就診心理。大部分結核病患者首診到綜合醫院就診,他們更信任綜合醫院的醫療技術,設立定點醫院可充分利用綜合醫院的設備、人力資源以及在群眾中的知名度及信任度,順應了病人的就診心理。綜合醫院在治療重癥和并發癥病人方面更有優勢,病人可及時住院治療,減少轉院環節,爭取治療時間。結防人員充分發揮自己管理能力,有更多的精力管理和督導肺結核患者,提高了治愈率,同時有效規避了醫療風險。并且,由定點醫院診治結核病人,能減少大多數就診病人的轉診環節,防止病人的丟失,從而提高病人發現率。

4.2 統一組織、協調監管、落實措施是關鍵衛生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協調和監管衛生政部門在醫防合作模式運作前必須反復動員、協調明確各部門職責,下發相關文件,落實經費并制定相關獎懲措施。疾控機構充當業務的牽頭者,組織協調院內相關科室建設、加強人員培訓和現場業務指導,加強溝通,落實例會,加強診療質控,相互合作,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4.3 健康教育推動了各項管理率的提高首先加強大眾健康教育,提高廣大人民的防病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宣傳國家免費政策;其次加強對病人診療前和管理過程中的健康宣教,一方面讓病人了解病情及查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使之體會到結核病政策帶來的實惠,同時樹立戰勝病魔的決心。幫助病人正確認識結核病,使其積極主動地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更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以《中國結核病防治工作規劃實施指南》為藍本,因地制宜開展結核病醫防合作,探索醫防合作新策略,有利于提高結核病的防治工作整體水平,發揮了醫療機構和衛生防疫機構優勢互補的作用,提高協作能力,加強了結核病防治工作。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結核病;定點醫院;醫護人員;知曉率

1內容和方法

1.1對象采用分層等比例抽樣方法,抽取定西市安定區結核病某定點醫院10個科室172名醫護人員作為調查對象。采用統一設計的調查表,采取面對面詢問方式進行調查,實際調查172人,填寫問卷172份。1.2調查內容包括結核病防治基本信息和核心信息[1],及目前國家及當地減免優惠政策等10項內容。1.3質量控制現場調查人員經過專業培訓,明確研究目的,統一調查方法、規范調查表的填寫標準。調查表由專人審核,避免缺項和漏項,采取客觀信度評價方法,分別對每組約20%的人群進行重復測試,以保證客觀信度的良好性[2-3]。1.4統計學分析原始數據按統一要求錄入,并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一般情況共調查定西市安定區醫護人員172人,男性59人,女性113人,性別比1∶1.92;醫生81人,男性59人、女性22人,護士91人,均為女性,醫生護士比1∶1.12。醫生、護士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分別為80.37%和76.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39,P<0.05),男、女醫護人員知曉率分別為79.15%和77.7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80,P>0.05),見表1。2.2結核病防治知識核心信息知曉情況結核病防治知識總知曉率為78.20%,各條信息知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90.577,P<0.05)。4條核心信息知曉率為87.79%,專業性知識知曉率明顯高于政策性知識知曉率(χ2=62.703,P<0.05),見表2。2.3不同科室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情況結核病科、感染科醫護人員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高于其他科室,不同科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741,P<0.05),見表3。2.4不同職稱醫護人員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情況中級職稱醫護人員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最高為80.35%,初級職稱知曉率最低為73.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167,P<0.05),見表4。2.5不同文化程度醫護人員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情況醫護人員的學歷層次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的影響較小,中專、大專和本科等不同學歷之間,其知曉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89,P>0.05),見表5。

3討論

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是結核病防治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結核病定點醫院是結核病可疑癥狀患者首選的就診單位,是轄區內結核病控制工作的最前線和關口,定點醫院的醫護人員對結核病防治知識和政策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醫防合作”及結核病控制工作的順利發展。按照《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11─2015年)》結核病知曉率要達到85.00%,醫護人員因職業的特殊性,尤其對結核病定點醫院醫護人員知曉率的要求不能等同于普通群眾。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定西市安定區某結核病定點醫院醫護人員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較高,醫生高于護士(χ2=4.239,P<0.05),男、女醫護人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80,P>0.05);不同科室(χ2=50.741)、不同職稱(χ2=9.167)醫護人員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文化程度醫護人員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89,P>0.05),與其他調查結果一致[4-6]。因結核病科和傳染科承擔常規傳染病的診療和上報工作,醫護人員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明顯高于其他科室,其次,與部分科室醫護人員缺乏學習結核病防治知識的主動性、參加培訓次數少有關。醫護人員獲得結核病專業知識的主要渠道為學校教育,但高校教育很少涉及政策和項目的相關知識。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在日常診療工作中承擔專業技術性工作較多,對公共衛生及政策方面的工作涉及較少;中級職稱者則相反,掌握結核病防治知識的程度更高;初級職稱者專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加上輪換科室、參加培訓少,其知曉率最低。目前結核病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著對醫護人員培訓少、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次數少且培訓形式單一等問題[7]。目前醫學院校授課內容中涉及結核病防治知識所占比例很少,建議對其作出相應調整并增加相關內容。今后工作中,應加強對結核病“醫防合作”的行政干預[8],對結核病定點醫院的醫護人員進行形式多樣的、全覆蓋式的結核病防治知識信息教育,拓展宣傳的廣度和深度,強化法律意識,培養醫護人員結核病控制大衛生觀念,提高結核病“醫防合作”水平,大力營造結核病防治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推進結核病控制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屠德華.關于規范結核病知識知曉率調查的意見[J].中國防癆雜志,2004,26(4):193-194.

[2]吳方,王華,丁豐.浙江省海寧市結核病知識知曉率現況調查報告[J].中國防癆雜志,2006,28(5):335-337.

[3]趙梅桂,汪文新,王云霞,等.醫務人員結核病防治知識及診療行為調查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1,20(11):1954-1956.

[4]王占忠,沈愛榮,陳曦.北京市順義區空港醫院醫務人員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情況調查[J].慢性病學雜志,2014,15(6):483-486.

[5]盧杰,郝義斌,王曉楠,等.鄭州市某綜合醫院醫務人員結核病防護知識、行為及影響因素[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48(6):762-765.

[6]張為勝,馬麗,劉泓.烏魯木齊市綜合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結核病防治知識調查[J].中國防癆雜志,2009,31(6):379-380.

[7]田本淳.健康教育健康促進與結核病控制[J].中國健康教育,2006,22(8):567-568.

第4篇

【關鍵詞】結核病/肺;康復;健康管理

【中圖分類號】R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1-0618-01

肺結核病是長期威脅人民健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我國每年約有肺結核患者600萬人,傳染源150萬人,每年有25萬人死于肺結核病,其死亡人數超過了所有傳染病死亡總和的2倍[1]。因此,積極推進肺結核病防治工作,加強肺結核患者治療管理,對于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岳麓區依據各級指示,積極做好結核病防治工作,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痛苦,提高社會人群生命質量,造福于社會,對肺結核病病例實施群體健康管理服務。

1 對象與方法

查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結核病管理信息系統》,按照《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結核病管理信息系統V2.O操作手冊》、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初診人登記本》、《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結核病人登記本》等文件精神和臨床常規檢查要求,對岳麓區肺結核病進行追蹤調查,追蹤后患者就診岳麓區結核病定點門診登記相關信息并收集相關病史資料,可疑時進行醫學影像學、痰涂片或培養、血液生化等檢查。對登記治療的肺結核患者納入我區結核病防治項目督導管理,并對患者進行電話督導和現場督導,每次督導記錄好患者的詳細調查記錄表,填寫時不漏項,使調查結果真實可靠。

1.1 資料收集

1.1.1 一般情況 2010年1月1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定點門診共登記初治可疑肺結核患者2980人,其中確診為肺結核1028例,占初診人數的34.50%(1028/2980)。分布于全區15個街道(鄉、鎮);年齡15~85歲,其中55歲以上者359人,占34.92%(359/1028)。確診的男性患者716人,占69.65%(716/1028);其中生活條件和心理負擔較重者為高校學生、農民、離退人員及務工人員,該群體共有813人,占79.09%(高校學生236人,占22.96%;農民人314人,占30.54%;務工人員180人,占17.51%,離退人員83人,占8.07%)。這部分人的生活狀況一般,有明顯孤獨感和患病后的失落感,對自己的健康情況和生活缺乏信心。但患者的其它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等慢性病癥情況,由于經費和人力等原因未做全面調查和干預。

1.1.2 體檢情況 確診的1028例肺結核病人,有咳嗽咳痰等肺結核癥狀者約占99%,胸片均有不同程度的滲出性、增殖性病變,痰涂片檢查痰菌陽267人,25.97%(267/1028),痰菌陰761人,占74.03%;肝腎功能及血常規檢查均在準予服藥的范圍內。

1.1.3 健康檔案的建立 定點門診醫生對每位確診登記的患者建立結核病項目規劃的統一格式的病歷資料;岳麓區疾控中心建立轄區內肺結核病患者追蹤情況登記本、肺結核患者登記治療電話督導訪視本和現場督導訪視記錄本。

1.2 健康危險因素 結核感染人數多,2000年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有5.5億人口已經感染結核菌[2],健康人如果感染結核菌,病菌將在人體內長期存活,一旦人體抵抗力下降,結核菌便會快速繁殖導致發病;患者多數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生活環境和醫療條件較差;主動和被動吸煙,學習、工作壓力及社會交往接觸等各方面因素均對結核病發病和治療產生不良影響;現代信息網絡的發達,結核病相關知識得到更大程度的傳播,但非專業人員對結核病病的一知半解更加加重了一定的心理障礙;

1.3 健康風險評估 結核病是呼吸道傳播疾病,因有持續性的咳嗽、咯痰等癥而容易被人歧視,且肺臟受損,肺循環和全身機能減退,使生產勞動能力下降,個別還影響日常生活,人群生命質量下降。部分結核病例家庭特別貧困,只能靠社會各界救濟。

1.4 健康管理目標 降低結核病負擔,減少結核病給人類帶來的痛苦和社會經濟負擔,盡量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治愈疾病,改善生活,改善健康行為,愉快地生活和勞動,提高生活質量。

1.5 健康干預措施 通過規范的標準化療、合理督導管理、改善營養、樹立生活信心、掌握衛生防病常識、加強自我保健,以促進康復。

1.5.1 化療方案 初治活動性肺結核FDC-2HRZE/4HR。;復治涂陽FDC-3HRZE/6HRE;其它類型治療方案據個體情況而定,輔助治療依據病情需要安排。

1.5.2 合理改善營養素的攝入 宜清淡飲食,多吃谷類、麥類等主糧、新鮮蔬菜、水果、薯類和奶類等。避免或少吃海鮮等引起尿酸偏高的食品,注意每天或每餐調整菜單。

1.5.3 控制吸煙 在定點門診設置控煙標志,張貼控煙對結核病防治重要性的相關知識,同時門診在接診過程中進行健康宣教時告知患者,主動吸煙和被動吸煙都是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特別是結核病人為了早日康復,應盡量做到堅持不吸煙或戒煙,同時建議患者勸告密切接觸者不吸煙。

1.5.4 改善生活習慣 指導患者適當參加輕體力活動和生產勞動,日常生活盡量自理,早睡早起,不熬夜,不長時間滯留在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嚴格處理排泄物,尤其是痰涎,要消毒或深埋。不直接面向他人大聲說話、咳嗽或打噴嚏。改善生活環境的通風、采光條件,有條件的可定期或不定期消毒。適時曬太陽,經常晾曬衣被。

1.5.5 心理疏導 岳麓區開展了定點門診患者心理支持項目,對就診的患者采取心理咨詢,門診醫生傾聽患者對治療疾病的觀點和想法,對患者提出的疑問和對疾病的惶恐做好詳細記錄,在患者就診時即與患者積極溝通,樹立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疾控中心及街道(鄉鎮)相關工作人員在日常督導時像患者及其親友開展宣傳活動,指出疾病可防、可治、不可怕,要勇于面對現實,樹立生活信心,黨和政府給他們提供免費治療的機會,說明他們是沒有被社會遺忘的,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3]。

1.5.6 經費來源 按照國家結核病控制項目要求,結核病的診斷和抗結核治療是免費的,輔助檢查和治療是自費的;同時,岳麓區政府規定區農村合作醫療管理部門給予參合的每例完成標準化療療程的門診結核病患者最多500元補貼費;心理支持的費用由岳麓區全球基金結核病項目提供;患者治療三級督導費用由結核病防治項目的中央經費和地方經費共同承擔。

1.5.7 注意事項 堅持服藥和按時復查,禁食煙酒及刺激性食物,加強自我保健,不適隨診。

2 結果

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明顯提高,不良行為有明顯改善,心理壓力緩解,生活有了進步,大部分患者每天堅持服藥,每個月按時復查并取藥,積極配合區疾控中心、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和家庭督導員三級督導,除因嚴重毒副反應停止治療的少數患者外均能保證了化療方案的完成,胸片復查示肺部陰影吸收并逐漸纖維化,初治涂陽痰涂片2末陰性率96.63%(258/267),確診患者2、5、6(8)個月后肺結核病治療成功率達到97%左右。

3 討論

健康管理是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過程。健康管理的具體做法就是為個體和群體(包括政府)提供有針對性的科學健康信息并創造條件采取行動來改善健康[4]。而“有效控制結核病,健康促進要先行,通過健康促進特別是健康教育來廣泛普及結核病防治知識,提高人群對結核病知識的知曉率,這樣才能提高結核病發現率、提高結核病治愈率”是疾控專家們在全國結核病控制健康促進研討會上發出的呼吁!可見隨著結核病控制工作的深入,結核病健康教育日益提上日程。對肺結核病人實施健康管理服務,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痛苦,造福于社會,這是一種新模式[5], 以上岳麓區結核病防治工作在督促病人規則治療的同時關注病人的相關疾病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指導病人規則服藥的同時進行各項健康干預的新的管理模式, 有益于結核病人全方位康復,大有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曾國艷,劉劍梅,鄧曉麗,莫莉,韋美娥,王自秀,吳娟,黃有華,王艷霞;健康教育提高肺結核患者遵醫行為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1年11期.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M]. 2008.1.

[3] 焦丹,劉軒.連續健康教育對肺結核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防癆雜志,2008,30(6):562―563.

第5篇

【關鍵詞】結核病;全程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3-0616-01

近年來結核病正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圍內蔓延,在22個結核病高負擔的國家中,我國位居其列。據2000年的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估算,我國約4.5億人感染了結核菌,其中有450萬人為活動性肺結核,每年約有13萬人死于結核病。結核病已嚴重危害了人類的健康,成為目前至關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及社會問題,是我國重點控制的疾病之一。近年來,我國在控制結核病的政策開發、財政支持、

人力資源、治療管理等多方面均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是,由于長期以來結核病的防治宣傳形式單一,結核病的防治知識并不能完全傳達到目標人群,特別是一部分流動人口、貧困人口、低文化水平人口、邊遠山區人口等。導致了結核病的就診延遲,最終引起結核病患者不能早期發現和規范的治療[3]。在對結核病患者治療中斷的影響因素研究中發現結核病患者缺乏結核病的相關知識為首要因素[4],由此可見,結核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仍需進一步加強。

結核病的健康教育即通過結核病相關知識的傳播,教育不同的人群,提高人們健康知識的水平;幫助人們建立正確的健康信念和健康觀念;通過讓患者掌握自我保健的技能;幫助人們拋棄不健康行為,建立健康行為。控制結核病的關鍵所在是結核病的早期發現、予以規范性治療,提高結核病的早期發現率和治愈率。結核病的早期發現和診斷一方面需要國家及有關部門的支持性政策和環境,另一方面也有賴于人們對結核病的預防控制知識和技能的提高,以及與之相應的衛生服務的可及性。這些便是控制結核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而提高治愈率的基礎也在于結核病患者能夠遵從醫囑,完成全程治療。

全程健康教育是一種常規化、個體化、專業化的整體健康教育模式,其將患者的個體化健康指導與整體健康宣教相結合,與結核病治療的專家合作,就患者健康問題展開預防、就診、治療、隨訪全過程;全方位的健康指導,最終達到促進療效及康復,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的目標。全程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措施如下:

1 建立全程健康教育小組,制定全員培訓計劃:所有組員均要充分認識結核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掌握健康教育相關的知識。根據具體情況,組內成員共同協商,制定詳細的教育方案。定期參加全員討論。不斷完善健康教育的內容.提高健康教育的質量。

2 廣泛的健康宣教,為預防結核病提供前提:通過發放健康教育手冊,每季度更換壁報、宣傳專題板報,請結核病治療專家予目標人群授以結核病防治的相關知識(每2周進行1次,每次約1小時),包括國家針對結核病治療的免費政策;結核病的防治知識;傳播途徑、易感人群;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的相關意義;肺結核患者飲食選擇;消毒隔離基本知識;以及早期、規律、聯合、全程、適量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常見并發癥;抗結核藥物的種類及不良反應;按時復查胸片、痰培養及肝腎功能等項目的必要性等。讓其知曉治療時間較長,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3 針對結核病患者實行個性化健康指導,促進疾病治療:對不同階段、類型的結核病患者進行知信行調查及評估,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需求和疾病特點,與其床位醫生溝通合作制定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方案,進行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健康督導。例如,對于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尤其是文盲患者,醫護人員應采取“一對一”的口頭宣教,同時對其家屬也應實施相應的健康教育,從而保證健康指導的效果;對合并有慢性遷延不愈疾病的患者,因其藥物耐受力較差,藥物的毒副作用發生率較高,應重點加強對其的病情監察,動態監測藥物的不良反應,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用藥,防止藥物并發癥的發生;對于獨自居住的老年患者,因其長期缺乏關愛,在治療過程中易引發孤獨、抑郁等一系列心理問題,應加強其心理疏導,予以更多關愛,防止心理問題的發生。

4)隨訪:建立統一的個人健康檔案,設立結核病咨詢熱線,隨時解決和回答患者或家屬的問題;定期與目標人群電話聯系,進行相關的健康評估及指導(包括病情、服藥狀況、心理及情緒反應、日常不良生活習慣有無改善,健康知識認識水平及有無定期復查各項指標);對于行動不便并有較為特殊需求的患者,應定期上門健康咨詢和指導。每次的隨訪均應詳細記錄,以為下一階段的健康指導提供具體依據。

結核病是一類可防可治的疾病,但其防治的前提是盡早的發現和科學的治療。因此,我們通過建立全程健康教育指導模式,加大對結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使患者真正清楚并主動參與抗結核的治療過程,意識到定期復查的重要性,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從而更有效控制結核病。全程健康教育將教育作為一項治療結核病的措施,切實地貫穿整個治療過程中,且不同的階段教育的側重點不同,使教育內容伴隨治療過程循序漸進展開。充分應用生理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的整體觀念,在做治療患者軀體疾病的同時,針對患者的個體特征和疾病的不同階段采取全程性、個體性、系統性的結核病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屬清楚的認識到結核病的防治要點,增強了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較好的完成了抗結核的治療過程,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 何家榮.實用結核病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7.

[2] 王淑艷,肺結核患者全程健康教育的實施及效果評價[J]. 實用醫技雜志,2008,27(2):70.

第6篇

關鍵詞:肺結核;大學生;認知

中圖分類號:G47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5-0104-02

高校是一個人員密集、集體就餐、住宿,彼此之間有更多的學習、日常生活接觸的群體,如今剛步入大學的學生大多數為90后,他們是彰顯個性的一代,獨特的飲食習慣以及求異心理作祟使得他們對健康的關注程度普遍較低;另外學校的條件有限,再加上新入學學習負擔重,對環境氣候不適應很容易發生疾病,尤其是傳染病。一旦有傳染病源進入,就很有可能在學生中發生傳播流行。國內外報道,肺結核近年來在學生中的感染率有所上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學生缺乏該方面的基本知識,預防觀念淡薄。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侵及許多臟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結核(pulrnonary tuberculosis)最為常見,排菌患者為其重要的傳染源。人類主要通過吸入帶菌飛沫(結核病人咳嗽、打噴嚏時散發)而感染。入侵呼吸道的結核菌被肺泡巨噬細胞吞噬。

本課題以廣西某高校學生為對象,通過了解大學生對肺結核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健康有關知識的需求,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他們對肺結核病的認知和態度,探討認知和態度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掌握學校健康教育的現狀,為更好的制定完善的免疫程序,為疾病防制奠定基礎。

一、對象和方法

1.對象 對在廣西某高校就讀的1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隨機發放調查表1500份,收回有效問卷1428份,回收率95.2%,其中男生610名,女生818名,文科學生822份,理工科學生606份。

2.方法 采用不記名問卷調查伴以問詢的方法。問卷根據傳染病學[1]自行設計,內容包括被調查者一般情況(性別、年齡、專業);肺結核病的基本知識(病原體、傳播途經、防控措施、對曾患病者就業和學習的態度以及作為異的態度和選擇,以及國家應對肺結核的政策認識,獲得肺結核咨詢的途經)等內容。學生獨立完成后收回,由專業人員進行描述性統計和相關分析。

3.統計方法 對回收的數據通過統計軟件SPSS,x2檢驗統計數據間的相關性。

二、結果

1.對所調查的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對肺結核基本知識回答的情況來看,學生對肺結核有一定了解,對肺結核的病原體是結核分枝桿菌和傳播途徑的知曉率都達到了75%以上,比2005年樊霞[2]報道的醫學類大學生對肺結核基本知曉率為53%有了很大上升,但是對于病原體的回答,理科生的答對率極顯著高于文科生。見表1。

2.對肺結核的預防途徑,通過問詢,大多數學生都認為不近距離接觸患者即可,對于注射疫苗的答對率文理科學生分別為12.77%和13.70%,兩者在統計學上無差異,對預防注射疫苗的知曉率偏低。見表1。

3.在認知態度的調查中,文理科學生認為患肺結核對學習有影響的比率分別為97.44%,97.85%,兩者在統計學上無差異;認為對就業有影響的比率分別89.42%,84.98%,兩者在統計學上無差異。文理科學生在接受曾經或在患結核病者為異的比率分別為:48.66%,82.6%,理科學生的接受程度極顯著高于文科學生。見表1。

4.在所調查的男女學生中,女生對問卷問題的回答都極顯著的差別于男生。見表2。

三、討論

我國是世界上結核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發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結核分枝桿菌的傳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結核患者,通過呼吸道傳播。健康人感染結核菌并不一定發病,只有在機體免疫力下降時才發病。結核病重在預防,然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者對肺結核基本知識的認知還不夠高,還不能滿足學生主動、有效地防御疾病的要求。在對肺結核病原體的調查中,理科學生的認知比例要高于文科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科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的獲知能力較強,知曉率高;而對是否接受曾經或在患結核病者為異的問題中,理科生的接受程度要顯著高于文科生,人們傳統的觀念中,認為肺結核為癆病,在上世紀70年代談之色變,然而隨著科學社會的進步,如今國家已經有了一套嚴格的治療肺結核疾病的技術,結核病在發病初期的治愈率幾乎達到了100%,而結核病傳染源是排菌的肺結核患者,只要免疫力好,不一定會發病,這方面的知識儲備理科生要遠高于文科生。在調查中,大學生對疫苗接種的認知程度相當低。接種卡介苗后人體獲得一定的免疫力,對結核病有一定防治效果。但接種具有年齡特點,BCG在預防兒童結核病方面具有相當的效果,但對成人的保護有限,不足以預防感染和發病。

肺結核病患者癥狀一般包括咳嗽、咳痰、乏力、失眠、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在調查中,文、理科學生普遍認為會對學習、就業有影響,說明對患肺結核病的疾病癥狀以及對身體影響,大學生們在很大程度上有了了解。

在調查中,不同性別大學生對肺結核疾病基本知識的正確回答情況都呈極顯著的相關性,男生對基本知識類回答的正確性極顯著低于女生,說明女生在對知識的獲取上比男生更為精準;在態度上,如是否對學習、就業有影響上,女生接受意向的程度極顯著高于男生,說明了女生更容易受來自于自身或外部環境的影響;男生對是否接受曾經或在患結核病者為異問題的回答肯定率極顯著高于女生。

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大學生對肺結核的認識,學校的宣傳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調查大學生獲知肺結核知識的途徑中,發現大學生們對學校的依賴很大,他們更希望通過學校的重視而獲知更多的知識。

總而言之,通過本次調查,不同專業、性別學生對肺結核的認知和態度有差異,整體認識水平有待提高。建議相關部門和領導能夠高度重視,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基本營養知識的教育,為國家培養出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第7篇

遼寧省錦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防治科,遼寧錦州 121000

[摘要] 目的 分析肺結核病區內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并探討其有效預防策略。方法 在傳染病醫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實施治療的肺結核患者中隨機選取120例,稱為對照組,對病區內醫院感染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和總結,并制定相應的臨床預防策略。另外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實施預防管理后的120例肺結核患者,稱為觀察組。對兩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發生率及醫院治療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和對照組(26.67%)相比,觀察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發生率(6.67%)明顯降低,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和對照組(75.00%))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滿意度(93.33%)得到明顯提高,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肺結核病區內,必須依照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結果,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從而有助于對患者醫院感染率降低,同時還能過提高患者的治療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

關鍵詞 ] 肺結核病區;醫院感染;危險因素;有效預防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2(a)-0055-02

[作者簡介] 李丹(1979-),女,遼寧錦州人,本科,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肺結核臨床工作。

肺結核屬于一種比較常見與嚴重的臨床傳染性疾病,具有較高傳染率與感染率,肺結核發病高峰期在16~36歲,潛伏期為3~7周。肺結核疾病發生于患者肺部的比例達80%,以呼吸道傳播為主要傳播途徑,以接觸排菌的患者為主要傳染源。由于近些年艾滋病傳播與環境污染,導致結核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所以,保證肺結核患者早日康復、維護臨床護理人員的健康安全、預防醫院出現交叉感染是臨床研究的主要問題。該研究選取120例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傳染病醫院接受治療的肺結核患者,了解導致肺結核病區醫院感染的主要危險性因素,并提出相應整改及預防性措施,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120例在傳染病醫院接受治療的肺結核患者,為對照組,其中74例男性,46例女性,年齡為7~71歲,平均年齡為(49.2±1.5)歲,病程為2~19年,平均病程為(10.2±1.8)年,28例患者伴隨有心功能不全,41例患者伴隨有糖尿病,24例患者伴隨有慢性阻塞肺氣腫。另外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實施預防管理后的120例肺結核患者,稱為觀察組,其中78例男性,42例女性,年齡為8~70歲,平均年齡為(50.2±1.1)歲,病程為2~19年,平均病程為(11.1±1.0)年,31例患者伴隨有心功能不全,38例患者伴隨有糖尿病,22例患者伴隨有慢性阻塞肺氣腫。對病區醫院感染預防措施實施前后兩組患者感染發生率及治療滿意度進行調查與分析。

1.2肺結核病區醫院感染危險因素

1.2.1客觀因素①肺結核侵入性診治方法的增多,也會導致醫院感染率的上升;②抗生素的大量開發與使用。對患者實施大量抗生素治療,會導致患者體內菌群發生失調,增加患者耐藥菌株,延長患者病程,增加患者病菌感染率;③由于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不治之癥能夠有效延長或者治愈患者生存時間,所以住院患者中老年病人、惡性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所占比例上升,且這些患者具有極低的病菌感染抵抗力。

1.2.2主觀因素①醫院領導與臨床護理人員不夠重視醫院感染,不能充分認識其危害性;②未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與無菌技術;③醫院不健全的規章制度,沒有完善的分診與急診預檢機制,醫院住院部未設置入院衛生處置機制,導致醫院感染源的不斷傳播;④滅菌消毒效果缺乏監測,對醫院感染發生率無法實施有效控制。

1.3預防

1.3.1預防措施①醫院感染患病率。觀察期內肺結核患者在同期醫院總感染患者中的比例;②醫院感染發生率。感染患者中在一定時期內出現病區醫院肺結核感染新病例的比例;③醫院感染續發率。有效接觸肺結核患者后,經過潛伏期,續發病患者在總接觸者中所占的比例。

1.3.2預防對策①對于隔離患者,禁止其隨意進入清潔區與潛在污染區,在不同區域,醫務人員應該佩戴不同防護用品,杜絕醫院感染的重中之重是合理劃分病區,作為一種呼吸道傳染病,肺結核極易和其它疾病交叉傳染;②提高臨床護理人員的感染防范意識。很多醫務人員覺得肺結核屬于呼吸道感染,所以根本不需要洗手,往往很多醫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以手的方式將病原微生物傳播至外界,最終導致醫院感染;③對病原攜帶者進行認真檢查,在對肺結核患者進行護理與診治時,醫務人員必須認真負責,對患者病情進行實事求是記錄,避免產生疏遠、抵觸情緒。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構成表示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

2結果

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發生率明顯降低,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對照組32例患者發生醫院感染,感染率為26.67%,觀察組患者中8例發生醫院感染,感染率為6.67%;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滿意度得到明顯提高,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通常肺結核病會涉及到患者多個器官,然而,最為常見的是肺結核,患者干酪樣壞死與結核結節是其主要病理特點,極易形成空洞。肺結核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乏力、低熱等全身癥狀及咯血、咳嗽等呼吸道癥狀等。臨床對肺部感染進行判斷的主要依據是患者X線透視與臨床癥狀,醫院感染中,肺結核病的發生率為24.1%~43.0%,而且肺部感染嚴重威脅著免疫抑制患者、危重患者及免疫力衰弱患者等,具有極高的病死率[2]。所以,肺結核病的危害性與感染性不容忽視。因為肺結核病具有較大的傳染危害性,導致人們在面對肺結核疾病時往往比較害怕、緊張,然而,并非所有肺結核病都會傳染至他人。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只有痰液中有結核病菌的肺結核病才具有傳染性。飛沫傳播是肺結核主要傳播途徑,排菌肺結核患者所產生的痰為其主要傳染源。一般結核病傳染發生于疾病診療與發現前,所以,肺結核癥狀不明顯時,其危害性與傳染性最大[3-6]。

所謂醫院感染,就是醫務工作者或住院患者在醫院內發生病菌感染,具體包括患者出院后感染、住院期間感染及工作性質感染等。作為患者密集場所,醫院極易被病菌與病原微生物污染,以此為傳播疾病提供外部條件。然而,相關研究表明,不斷加強醫院護理管理,提高醫護人員與患者疾病感染意識,進一步落實預防措施,能夠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率。所以,應該采取綜合性改善及預防性措施,保證每次滅菌、消毒、隔離等都能夠達到抑制肺結核病感染要求,對醫院感染發生率進行有效預防與控制[7-9]。其中該次控制結果: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發生率明顯降低,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對照組32例患者發生醫院感染,感染率為26.67%,觀察組患者中8例發生醫院感染,感染率為6.67%;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滿意度得到明顯提高,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和曾秀忠[10]等滿意度研究結果一致,但是關于二重真菌感染研究,由于本次研究為整個感染發生率研究,因此兩者不具有對比性。

研究表明,根據肺結核病區醫院感染因素,實施有效的整改及預防性措施,可以使患者心理得到有效改善,同時也保障了臨床護理人員的健康及安全,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

參考文獻]

[1]董桂珍,王曉曦,劉鴻燕.肺結核病區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與預防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10,1(9):131,134.

[2]張德和,彭春仙,盧偉力,等.肺結核繼發真菌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1):2550-2551.

[3]李曉迎,段鴻飛,楊麗梅,等.肺結核合并肺部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4,30(4):154-155.

[4]李秀英,房伍磊.護理工作中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及干預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3(19):1694-1695.

[5]楚云萍.107例耐藥結核病人的菌型和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1,2(1):55-56.

[6]李吉華.湖北省不同年齡組和用藥時間結核分枝桿菌耐藥性的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20(5):229-231.

[7]翟淑麗.耐藥結核病的臨床治療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0,7(8):213-214.

[8]陳光.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結核67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1):123-124.

[9]許金美,卜玲珍,姚志芳.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機械通氣時醫院感染防護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164-165.

第8篇

一、健康體檢工作

從3月5日始至6月20日止,健康部順利完成23所學校的學生健康體檢工作,累計學生19969人。至此,2018-2019學年度學生健康體檢全部完成,覆蓋全區50所學校,體檢人數為44142人,體檢率達到100%。我部設置的體檢項目齊全,常見病發病率仍以近視低下為首(38.98%),肥胖次之(26.90%);齲齒發病率為7.66%,營養不良為2.78%,沙眼0.59,心臟并為0.28%。預防近視和控制肥胖仍須給與足夠重視。

6月末,完成了全區畢業學生(小學六年、初三、高三)的體質健康證的分發工作。7月初完成了全區學生體檢數據的整理,撰寫了“于洪區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分析報告”,為上級主管部門制定全區體育衛生工作方針提供科學依據。

二、中招體檢工作

4月11日,召開“于洪區中招體檢動員大會”;4月12日,召

開“于洪區中體檢培訓會”;4月15日完成了101例肝功采血、驗血工作,;4月16日至23日,共完成16所中學累計2206人次的涉及DR透視、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外科、內科、血壓、主檢等項目的檢查。

我區20中招報名人數為2378人。實際參檢人數為2206人。參檢率92.77%。其中男生參檢人數為1121人,合格1121人,合格率為100%;女生參檢人數為1085人,合格為1084人,合格率99.91%,此次體檢不合格為1名女生。專業受限病因項次由高到低排列為視力、色覺、身高、聽力、心血管及四肢。

5月8日-10日,健康部配合體衛藝科在56中學體育場進行了中招體育加試工作。我部門承擔其中三項測試內容,分別為身高、體重、和肺活量。健康部共有18人次參與了此項工作,圓滿的完成了工作任務。

三、防近工作

3月5日,召開校醫培訓會,部署了本學期要加強學校防近工

作的具體落實,以降低學校學生的視力低下發病率為工作目標。5月13日,在育才丁香湖學校召開了“打造智慧于洪·兒童青少年眼健康示范區”啟動儀式,參加會議人員為各校校醫、主管領導及學生家長代表。

近五年,在局、中心領導支持下,我部每年對學校的防近工作都進行專項檢查,我區中小學生視力低下發病率及新發病率呈現穩步下降趨勢(14-19年的視力低下發病率分別為48.3948.3441.06 41.24 38.98;新發病率分別為22.8622.8618.6019.4017.77)。

四、健康教育工作

(一)評優

1、3月11日,指導陽光小學李瑩老師申報國家級優秀課;

2、3月15日至6月28日,對全區中小學校進行劃片分組,并在區內開展4片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在活動中不僅評選區級優秀課,而且形成了良好的互學互幫的教研氛圍;

(二)監督檢查工作

5月21始,對全區各校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板的檢查活動及各校老師 “急救知識及心肺復蘇操作技術”的考核工作。抽查中有三種情況:一是有設備,并進行了培訓;二是有設備,但沒進行培訓;三是正在設備采購中。對此情況,在校醫群中已做通報,并督促沒落實的學校抓緊落實。此次抽查中,三十家小學、前辛臺小學、北李官小學、宏發小學落實的較好。在聽課和抽查急救工作的同時,還對學校衛生宣傳板進行了檢查。總體看,此項工作這些學校都能按時更換內容,并且內容和時節、活動日相呼應。

五、傳染病防控工作

3月5日,召開全區校醫及主管領導的培訓會,再次強調如何

防控學校春季傳染病是開學初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3月18日處理了2起超過10人的傳染病疫情(東平湖小學26例,國奧小學11例);3月27日預防性處理了2所學校的聚集性水痘疫情(170中學2例,沙嶺中心校2例);處理過程中,強調了晨午檢、病因病情追蹤、通風消毒的日常傳染病管理,嚴格掌握隔離日期,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教育至各班級家長群;使全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保證師生健康。

從3月4日至今,全區累計傳染病例數達121例。3月40例,4月16例,5月39例,6月15例,7月11例;發病率由高至低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紅熱、支原體肺炎、手足口、急性出血性結膜炎、肺結核及其他。水痘病毒傳染性極強、人群對水痘普遍易感是水痘發病率高的原因,學校加強晨午檢、督促疫苗接種或會降低此病的發生和傳播。手足口在夏季發病率較高,發病年齡偏低,要做好低幼年級的衛生宣傳教育。肺結核在此學期累計達到2例,肺結核的發生提示學生仍是易感群體,已經部署174中學、56中學對發病學生的密切接觸者進行篩查,控制結核病的傳播。而肺結核發病率的提高提示相關部門,對結核病的篩查工作要引起足夠重視。

六、《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檢查

4月8日,召開了“《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考核細則培訓會”,全區各校校醫及主管領導參加了會議,會上針對體衛藝及健康部相關條目做了詳細深入的解讀。5月6日、13日、14日及15日對全區48所學校的紙質檔案進行了檢查,對各校不足之處予以反饋,為整改提供依據。

七、公益性窩溝封閉工作

按照市衛計局和市教育局的要求,全市每年都需開展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公益性窩溝封閉醫療活動。6月3號通知,19日全面結束上傳工作。在此期間,經過與各校校醫的數次溝通、數次校正,全區39家單位,成功正確上傳37所學校5751名學生信息。覆蓋率達到94.87%。

八、創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工作

第9篇

工作全面發展。

一、上半年衛生院基本工作情況

(一)行政管理

1、實行院長負責制,重大決策由院務會和職工大會討論決定執行。每周組織職工集中學習一次,內容包括政治、業行風等。重要文件精神及時組織學習;加強行風建設。成立專門領導小組,提高職工隊伍素質。進一步加強各科室建設,繼續“醫院管理年”活動,從提高醫護質量抓起,建設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德、能、勤、績”為標準的考核制度,實行績效工資與工作質量、工作風險程度及成績掛鉤,當月核算兌現獎懲。

2、嚴格執行財務制度、財經紀律、堅持原則,按上級分配辦法要求,搞好核算,半年內向職工公布政務、財務4次,收費標準公開,并嚴格按物價部門核定的標準執行。

(二)業務情況

(三)財務收支情況

1、總收入20.5萬元,其中醫療收入7.3萬元,藥品收入6.9萬元,其它收入6.3萬元。

2、總支出21.5萬元,其中醫療支出15.8萬元,藥品支出5.7萬元。

3、收支結余:-1萬元。

(四)藥政工作

有藥事委員會,嚴格執行國家物價部門的收費標準,對毒、麻及實行五專管理,其它藥品加強質量管理,禁止使用過期、失效及假劣藥品。購進藥品經藥事委員會通過后計劃調藥,并認真填寫購進紀律,藥房、庫房由專人管理。

計劃年內進修人員3人,參加鄉級各科醫師培訓3人。全院每周日下午進行一次業務、政策培訓學習。

(五)防疫工作

1、計劃免疫工作

(2)全年冷鏈運轉24次,已基本按計劃完成。

(4)四苗單項接種率95%以上,強化免疫率100%。

(5)在全鄉全面展開,查出免疫史不祥中小學500多人。

(6)半年來向孕婦發乙肝及時接種意向書800多份,5月份全鄉開展一次乙腦接種,共接種學生1300余人,接種率達96.3%。

2、病癥監控工作

半年內全鄉法定傳染病的結核、乙肝為主,與去年相比發病率有所下降。

3、半年來無傳染病流行病爆發病例。

4、經常開展健康宣教活動,出黑板報12期,發宣傳單、宣傳畫3000余張(利用街天、村醫培訓時間、看病時間、進村如戶),宣傳內容有結核病、艾滋病、乙肝、乙腦、腸道傳染病等預防知識。廣大老百姓已基本清楚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如何預防?得結核病后該到什么地方去看?會得到什么樣的免費治療。如何預防各類傳染病等?

5、完成新婚登記艾滋病初篩225人,孕產婦艾滋病初篩136人。

6、對管轄區內街道、學校、飯店等公共場合噴灑消毒一次,對各處水流投放消毒靈一次,全鄉各村噴灑消毒一次。

(六)婦幼保健工作

1、婦女活產數166人,孕產婦165人,產檢165人,孕產婦保健覆蓋率99%系統管理165人,系統管理率99%,高危孕產婦管理率100%,住院分娩161人,住院分娩率98%。新法接生166人,新法接生率100%。

2、兒童保健

7歲以下兒童年1384人,5歲以下988人,3歲以下573人,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589人,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99%,無新生兒破傷風死亡。

(七)衛生綜合執法工作

協助衛生監督檢查指導街道餐飲、副食品店的食品衛生,配合監督所檢查轄區學校周邊及學校食堂3次,平時經常性檢查、指導,未發現嚴重違規現象。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嚴厲打擊和取締無證行醫和異地行醫活動。

(八)村級管理

1、全鄉7個村衛生室均實行村醫生管理條例,年初簽訂防疫、保健任務責任書,并通過日常督導落實,防疫、保健各下村督導126天。

2、全鄉7各村都已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并嚴格執行物價、處分制度。努力開展鄉村一體化管理,嚴格藥品集中采購、收費制度的統一。

3、年內對全鄉醫生進行集中培訓學習13次,內容包括有合作醫療報銷政策,處方開寫規范,收據的開寫等知識,防疫、保健知識

,艾滋病、結核病,瘧疾項目有關政策任務、獻血法等。

(九)全方位服務,促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

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以來,隨著實施方案的不斷完善、改進,老百姓認識提高,參合率逐上升。我院逐步規范化開處方、醫囑,建立完整門診日志登記,方便群眾就診報銷,今年來,還開展門診病例書寫對老百姓病情跟蹤起到很好作用,為群眾免費查體。老百姓的就醫意識,同時優惠的政策給老百姓減免經濟負擔,參合群眾切實享受到了合作醫療帶來的好處,為下年新一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10篇

一、工作實績

(一)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情況

1、積極投入春防工作:

在市防指辦的統一部署和安排下,積極投入全市重大動物疫病春季強制免疫工作,制定集中免疫、督導和監測方案,配合縣區畜牧獸醫局做好了應急預案和應急反應的技術處理工作,并多次參與春防督察和驗收工作。

2、科學制定疫病監測方案:

根據省動物疫控中心下達的監測方案,結合我市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全市動物重大疫病監測方案,把監測任務量化、細化到各縣區。要求縣區每月及時準確的報送監測結果,并按時向省疫控中心報送《日常監測月報表》、《半年報表》等各類監測報表。截至5月底,牲畜口蹄疫監測了33個場(戶、屠宰場),抽檢血清樣品476份,410份抗體水平合格;高致病性禽流感監測了25個場(戶、交易中心),抽檢血清722份,568份抗體水平合格;豬瘟監測了26個場(戶),抽檢血清403份,363份抗體水平合格;雞新城疫監測了49個場(戶、交易中心),抽檢血清759份,655份抗體水平合格;豬甲型h1n1流感觀察了27個場,750頭,未發現臨床疑似癥狀;家畜布病監測了46個場(戶),抽檢了459份血清,未發現陽性病例;牛結核病監測了19個場(戶),抽檢210頭,未發現陽性病例。

3、積極開展春防免疫抗體監測工作:

按照省防指辦的要求,月份完成強制免疫工作,月份組織開展免疫抗體監測工作。我中心組織技術骨干奔赴縣區,深入養殖場戶一線,全市共采集28個畜禽養殖場、8個散養戶、3個交易市場血清849份,分別檢測了禽流感(h5)、新城疫、口蹄疫(o型)、豬瘟四種疫病的免疫抗體水平。經檢測,達到規定效價水平的血清802份,總體合格率為94.46%,較去年同期提高4個百分點,其中禽流感抗體合格率為98.11%,雞新城疫抗體合格率為98.83%,口蹄疫抗體合格率為91.67%,豬瘟合格率為90.59%,并將監測結果內部通報全市。

4、按時完成送樣工作:

按照省動物疫控中心的要求,上半年共送檢血樣423份,其中用于檢測禽流感的血清50份、檢測新城疫的血清50份、檢測口蹄疫的血清168份、檢測豬藍耳病的血清70份、檢測豬瘟的血清85份,按質按量的完成了送樣任務。

5、動物疫情網絡傳送工作進入常態化:

我中心安排專人負責此項工作,使該項工作制度化,每月初督促縣區及時準確的填報《無疫情月報》和《疫情月報》,保障疫情網絡的暢通,為疫病的監測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認真做好了《全國獸醫實驗室管理系統》和《全國牲畜二維耳標追溯系統》的維護和填報工作。

(二)狠抓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項目實施工作:

按照市農委的統一部署和安排,我中心于月中旬組織有關專家,對全市-中央擴大內需投資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了實地專項檢查。目前除了蒙城縣仍有4個鄉鎮畜牧獸醫站未建成外,全市共建成78個鄉鎮畜牧獸醫站(中心站),總面積9968平方米,到位儀器設備3129臺(套),累計完成中央投資650萬元,地方配套283.3萬元。三縣一區的縣級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新(改)建土建工程已完工,儀器設備正待省里統一招標采購。

二、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以化驗室為主抓手的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儀器設備配備不完善,僅局限在常規化驗和檢測工作;二是檢測工作經費較緊張;三是防疫物資儲備少。

2、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一是人手少,知識更新的慢,全方位的服務理念沒有形成;二是沒有技術推廣經費,仍靠行政手段來推動工作,不能采取“技物結合”的方式,去引導示范和推廣。

三、下半年工作計劃

1、繼續開展畜禽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強力推進我市動物疫病防控與監測工作的全面展開,尤其夏季豬高熱病的防控,為畜牧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2、繼續做好秋季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工作和抗體監測工作。

3、開展瘋牛病、家畜布病和奶牛結核病的集中檢測工作。

4、全面深入推進畜牧科技進萬家活動的開展,以此活動為主抓手,重點開展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同時,做好活動的督查和年度的總結考評工作。

第11篇

1.1心理護理因糖尿病人的服藥具有階段性和恒定性,迄今為止并未找到完全治愈的辦法,作為乙類傳染性疾病的肺結核,現今大眾通常會有厭惡與排斥的情緒,當患者同時遭受兩種疾病困擾時,必然會有沉重地心理負擔,精神上表現為自暴自棄、治療配合不積極、沮喪、意志消沉、心情低落、惆悵抑郁等,護理人員應首先了解患者的家庭狀況及發病特征,與患者將心比心,學會換位思考,經常性的同患者進行醫療知識的溝通,向其宣揚和講解肺結核與糖尿病日常護理知識,提供完善的人性化服務,加強人文關懷,促使病患熟知與了解兩類疾病的發病機理、病程特征、治療手段和預后轉歸等知識后,能更積極地配合治療護理工作。在行護理前,護理人員有必要對兩組患者的性格特點進行了解,采取適當地互動與交流方式,不斷揣摩其心理,有側重點地開展心理測驗與心理調節工作,力促患者按時、合理用藥,以更加健康樂觀的心態輕松面對治療和護理。

1.2飲食護理根據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特征,病人需進食富含蛋白質與低糖的食物,患有肺結核的病人要科學飲食,多食蛋類、水果類、肉類等鈣質含量高、蛋白豐富、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在原則上,肺結核病人無需節制飲食,不過當兩類疾病同時出現時,必須首先節制飲食,護理人員便要鼓勵與引導患者多食用易于消化、清淡的食物,堅決禁止吸煙,進食油膩等刺激性較強烈的食物,有效防范肝細胞受損。控制好飲食量,確保每一餐的數量均勻、質量得到保障,切忌任意更改飲食而造成血糖有大的起伏,保證血糖的平穩,減少與防范各類并發疾病的出現,確保病人的生活質量。護理員工應加強經常性的巡視病房,尤其是在夜間,若有病人無法控制飲食的狀況,一經發現,必須制止并說服。

1.3衛生護理護理人員需定期教育兩組病患在打噴嚏、咳嗽前便要準備好紙巾或手帕,并提前捂住嘴巴,強化各種預防措施的干預與運用,搞好病人的口腔護理,按時更換床單、內衣,尤其注意病房每日加強空氣流通,禁止把病房內的空氣排放到病區的走廊,要同科室的露天空氣相更換。在治療組患者的病房,必須每日用500mg/L的氯含氯溶液進行噴灑消毒;餐具與水杯同樣借助于250mg/L的氯含氯溶液加以浸入水中8min后清洗,再行煮沸半小時徹底消毒。

1.4肺結核治療護理肺結核的治療護理已全面進入短程化療階段,初始患者要行半年短程化療,采用2HERZ/4HR,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治療難度被進一步加大,化療歷程也較長,通常要1-1.5年,抗結核的相應藥物,如RFP(R)、EMB(E)等均能引發血糖的大起伏,因此必須隨時檢測血糖的波動狀況。EMB(E)具有使視神經受損的作用,所以兩組糖尿病病人會存在一定的視神經突變,需慎重使用或直接禁用。此外,特別針對復始患者,能耐多種藥物的病人可依照本身的過敏程度制定切實可行的長期用藥,總之,肺結核中醫護理的關鍵點便是血糖的控制。

1.5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治療護理飲食的科學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重中之重,所以必須配合降低血糖藥物與胰島素的使用,若患者飲食中降糖效果不明顯,可盡早選用胰島素。以此為前提,對于癥狀比較嚴重的治療組糖尿病患者,要做好降低血糖的中醫護理措施,待患者病情恢復平穩后,要多做一些低強度有氧鍛煉,比如散步和體操等,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糖尿病足患者可行足部按摩每天數次,動作輕柔,從指尖向上按摩,促進患肢血液循環。對已發生感染者,可采取局部滲液做細菌培養或藥敏試驗,根據結果選用抗生素。也可采用中藥紅油膏或八二丹外敷創面覆蓋無菌紗布,1次/d,達到生肌祛腐的作用。局部皮膚有紅熱痛但感染未發生擴散及沒有水泡者,用中藥金莧散加入醋酸中搗爛后外敷,1次/d。同時囑患者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保持局部清潔避免受壓。

1.6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在護理后3周、6周時段內痰菌轉陰以及空腹血糖的變化狀態。

1.7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17.0系統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兩組間的對比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痰菌的轉陰率狀況比較治療組經中醫護理后3周、6周后,其痰菌的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3周與6周的轉陰率(P<0.05)。(見表1)2.2兩組空腹血糖比較治療組空腹血糖經中醫護理6周后較3周明顯下降,且相較于對照組更接近正常值(3.9-6.1mmol/L),對照組病患在6周后的空腹血糖值也比3周時的下降,但治療組空腹血糖的下降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第12篇

(一)疾病監測。

1、擬于第2-3季度,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福建等省(直轄市),開展農民工傳染病防控工作調研。主要內

容包括:了解大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尤其是農民工傳染病發病、死亡基本情況及其相關影響因素;通過問卷、走訪、座談會等形式調查

當地農民工傳染病疫情報告及現場調查處理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了解各地在加強外來人口尤其是農民工傳染

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做法和成功經驗。

2、第3-4季度,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進一步完善目前傳染病疫情監測與防治工作規范;對于需要政府其他部門協同解決的問

題,講具體的措施建議,報國務院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

(二)防治艾滋病。在實際工作中,由于農民工流動性比較強,醫療衛生機構對他們的健康教育、疾病監測、治療隨訪等工作存

在一定難度,各地也因為經費原因,未將農民工的宣教、檢測,尤其是免費治療工作納入日常工作。鑒于上述問題的復雜性,我們計

劃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商財政部、勞動保障部、建設部和農業部等有關部門,制訂在農民工中落實艾滋病免費治療具體措施,計劃

初步安排如下:

1、3-5月份,赴北京、天津、上海、東南沿海大城市及內地部分人口密集省會城市開展調研,調查各地農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開

展情況,了解當前各地存在的實際問題。

2、6月份組織專家在調研的基礎上制訂出相關措施,以文件形式下發,要求各地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定措施、加強宣傳、保

障經費,將農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納入本地的日常工作,真正落實屬地化管理原則。

3、結合農民工艾滋病宣傳教育工程工作,在全國范圍內,在農民工集中的建筑、采掘、服務等行業、企業及火車站、汽車站等公

共場所舉辦宣傳活動,促進廣大農民工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識,了解國家免費治療政策,提高農民工主動接受宣傳、檢測及治療的積極

性。到*年底,使農民工集中地區(場所)農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60%以上,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中農民工艾滋病防治知

識知曉率達65%以上。

(三)防治結核病。

1、5-7月,組織專家到京、津、滬等沿海省份調研。

2、8月制定全國農民工結核病控制框架和技術指南。

3、10-12月,建立省際間的協作機制,實現農民工結核病人基本情況、治療管理情況等相關資料的共享。

(四)防治血吸蟲病。

1、第二季度商財政部及各省有關部門,下發農民工血吸蟲病人免費治療文件,要求各地加強領導、落實經費,將農民工血吸蟲病

防治工作納入本地日常工作,落實屬地化管理原則。

2、下半年,組織相關部門開展督導,檢查各地農民工血吸蟲病人免費治療情況。

(五)農民工子女適齡兒童免疫。

1、4月25日兒童預防接種日前后,開展以“同樣的權利,同樣的健康-關注流動兒童預防接種”,通過宣傳活動,設立臨時接種

點,為流動兒童提供預防接種服務,落實流動兒童享有與常住兒童同等的預防接種服務政策,免費為流動兒童接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

2、6-9月,在北京、杭州等大城市開展農民工子女適齡兒童預防接種管理的調研。

3、全國省會城市及各城市常年在流動人口集中地方設立接種點,為農民工子女適齡兒童建立預防接種卡和證,開展接種工作。

4、9-12月,衛生部門和教育部門聯合在托幼機構和學校實施兒童入托、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為農民工子女適齡兒童開展補

證、補種工作。

5、6-12月,全國各地和流動人口較多的城市開展農民工子女適齡兒童乙肝疫苗查漏補種活動。

6、12月,在全國城市地區開展農民工子女適齡兒童脊髓灰質炎疫苗的強化免疫工作;3-6月,當有麻疹、流腦等疾病暴發流行時

,在農民工聚集地開展晨檢工作和疫苗應急接種活動。

二、依法保障農民工職業安全衛生權益

(一)農民工職業健康監護重點監督檢查。

根據*年我部職業衛生重點監督檢查計劃,組織開展農民工職業健康監護重點監督檢查工作。

檢查范圍:對煤炭、化工、冶金、制藥、建材、電子、輕工(家具制造、制鞋、皮革加工)等職業病多發行業的農民工職業健康

監護情況進行檢查,特別是以上行業的中小企業農民工人群健康監護情況。

工作安排:1、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根據職業病危害情況確定3-4個行業,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組織培訓,及時匯總、分析本地區

監督檢查情況,進行必要的督導和抽查;2、對用人單位農民工職業健康監護工作情況的檢查,由市(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實

施,監督檢查通過現場檢查、查閱檔案、填寫調查表、詢問勞動者等方式完成;3、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于*年10月30日前,將本轄區

監督檢查工作的書面總結、匯總表及典型案例材料上報衛生部。

(二)組織調研,制定農民工健康監護方案。

衛生部正在組織制定農民工職業健康監護狀況調研方案,結合“職業病防治萬家企業行活動”,以農民工職業健康監護為切入點

,組織開展調研工作。分地區、分行業、抓重點,掌握用人單位實施保護農民工職業健康的情況,進一步摸清我國農民工職業衛生現

狀、存在的問題。根據調研的情況,認真研究、制定農民工職業健康監護工作方案,計劃*發農民工健康監護工作方案,指導用人單位

依法保障農民工的健康權益。

(三)基本職業衛生服務試點工作。

結合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聯合開展的基本職業衛生服務試點項目,以保障農民工健康權益為重點,開展以提高農

民工職業衛生服務水平為目的的基本職業衛生服務試點工作。*年4月啟動試點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各級職業病防治機構、職業病防治

監測網,保障農民工得到有效的、最低限度并能夠負擔得起的職業衛生服務。

(四)深入開展針對農民工和用人單位的宣傳培訓。

在農民工集中的用人單位及公共場所舉辦宣傳活動,重點針對農民工人群進行宣傳、咨詢活動,增強農民工自我保護意識,增加

農民工對職業危害的了解及防護知識。

針對中小規模企業職業病危害嚴重的現狀,衛生部已制定計劃,從第二季度開始,分四期開展相關培訓。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將組

織對中小企業用人單位負責人及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病危害控制技術培訓和指導;加大對用人單位和職業衛生技術

服務機構的職業衛生標準宣傳工作,指導用人單位正確理解和執行職業衛生標準。

(五)加強農民工職業衛生監督管理。

1、明確各級衛生監督機構的職責,強化屬地管理,組織開展衛生監督人員全員培訓,充實和加強基層執法力量。

2、各級衛生部門會同安全生產、勞動社會保障部門依法加強農民工職業病監督管理,加強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制度落實情況的

監督,督促用人單位,特別是中小鄉鎮企業切實履行職業病防治責任。

3、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社會舉報等監督方式,及時發現和處理嚴重危害農民工健康的案件,嚴厲懲處嚴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的違

法行為。

三、積極穩妥地解決農民工醫療保障問題

(一)積極做好農民工的工傷鑒定和醫療救治工作。

1、積極配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勞動能力鑒定標準。

2、要求地、市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積極部門組建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并推薦符合要求的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勞動能

力鑒定委員會,為農民工在因公受傷時,按標準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3、要求醫療機構按照當地政府惠民政策的要求,積極落實惠民政策,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切身利益。

4、要求醫療機構按規定完善醫療費用結算辦法,簡化手續,優化流程,方便農民工就醫,為農民工提供優質、便捷、價格適宜的

醫療服務。

(二)積極配合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做好進城農民工的大病醫療保障工作。

四、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農民工食品衛生安全

(一)按照《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要求,規范建筑工地食堂衛生許可證發放的審核和發證后監督工作。與有關部門建立良

好的溝通機制,共同做好建筑工地食堂食品衛生工作。

(二)按照《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要求,加強農民工聚集地餐飲單位食品衛生監管,嚴格食品衛生許可發證發放,并強化

事后監督。同時結合餐飲業專項整治工作,以餐飲具消毒情況為重點,按照《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規定,重點檢查

農民工聚集地餐飲單位的餐飲具消毒情況。

(三)*年8月我部將組織開展食品衛生專項整治督察,建筑工地食堂和農民工聚集地的餐飲單位將作為食品衛生督察工

作重點之一,通過督察,加強各地建筑工地食堂監管,同時清理、整頓農民工聚集地不合格餐飲單位。

五、開展健康教育,提高農民工的衛生意識和健康水平

(一)開展輸出地農民工健康教育。

結合輸出地勞動力轉移陽光培訓工程,以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工作網絡,開展輸出地省區市的農民工健康教育。運用

“行動”多部門合作優勢,普及基本衛生知識與法規,了解意外傷害知識,掌握急救基本技能等,提高農村居民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

能力。擬于第三季度完成適宜教材開發與課件。在勞動力轉移重點省區開展試點與評估。

(二)開展交通工具及公共場所農民工健康教育。

在春節返鄉及麥收季節等農民工流動比較集中的時期,在鐵路、公路等港站及交通工具上開展健康教育工作。重點以預防艾滋、

結核、乙肝等重點傳染病及吸煙有害健康等基本衛生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為內容。

(三)開發農民工健康教育傳播材料。

編寫農民工健康教育系列傳播材料(小冊子),內容涉及廠礦企業以及理發、餐飲、家政等服務行業特點的基本衛生知識與法規

,發放到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并由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組織開展轄區內農民工健康教育活動,做到健康教育傳播

材料發送到工地、廠礦企業及農民工手中,倡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擬于6月份完成傳播材料框架編寫工作,并分冊實施,年底前

編印下發,并為各省區提供模版。

(四)“關心務工女”專題活動。

關注進城務工女工人群,以“學習科學、擁有健康、享受生活”為主題,開展相約健康社區行“關心務工女”專題活動,引導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青区| 磐石市| 宜城市| 衡山县| 广饶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临湘市| SHOW| 三门县| 荔浦县| 孟村| 榆树市| 海盐县| 娄底市| 临夏县| 北辰区| 陵水| 新河县| 东台市| 许昌市| 凭祥市| 得荣县| 龙口市| 崇义县| 陆丰市| 丹棱县| 定结县| 吴旗县| 雅江县| 垦利县| 山东省| 景德镇市| 从化市| 昌乐县| 普陀区| 延寿县| 永吉县| 贡觉县| 江津市| 梁山县| 阿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