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小學生英語自我介紹

小學生英語自我介紹

時間:2023-02-09 04:03:4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學生英語自我介紹,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小學生英語自我介紹

第1篇

I’m a primary student. I live happily. I have long hair and a lovely face. But I ‘m very short. Being the shortest girl in my class, I feel shamed of it, though my teacher and classmates always say I will grow taller in the future to comfort me. Besides, I feel very happy in school. There are so many students play with me, and I always do well in study. So, when I go home, my parents also happy, too. My father often take me out to different interesting places. And my mother usually cook delicious food for me. How happy I am!

我是一個小學生。我過得很開心。我長著長長的頭發還有一張可愛的臉蛋。但是我很矮。我是我們班最矮的學生,為此我感到很羞恥,但我的老師和同學都說我以后我會長高的來安慰我。除此之外,在學校里我是很開心的。有很多學生陪我玩,我學習很好。所以,回家后我的父母也很高興。我爸爸經常帶我去各種有趣的地方玩。我的媽媽經常給我做美味的食物。我真是太幸福了!

更多推薦:

1、小學生五年級英語作文:我的心情日記My Mood Diary

2、五年級英語作文快樂的一天Happy day

3、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A Field Trip

4、五年級英語作文:The sky in my hometown

5、五年級英語作文:Happy day

第2篇

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通過設計新穎、有趣的活動,以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情感規律特點。當然,這些活動的設計要緊扣相應的教學內容,也要符合英語教學本身的特點,使認知活動和情感體驗同步協調地進行。

1 巧妙劃分小組,引發學生興趣

學習小組根據課堂需要合理劃分,每周都有調整,每周都有變化,有時按學習成績的不同層次組合在一起,讓他們優勢互補,互相幫助,尖子生在幫助后進生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后進生也能不斷進步;有時根據英語對話中男女角色的需要,就要求男女生合理搭配,男女生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營造語境氛圍,達到互相促進的目的;有時讓學生自由組合,充分展示自我達到英語交際的目的。其次,小組的名稱可根據課本的內容而取名,例如學習動物時,就以動物“tiger,lion,monkey,elephant,panda”單詞來命名,學習季節時就以“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單詞來命名等。總之,劃分小組的形式靈活多樣,既要有合理性又要有科學性,只有靈活多樣的小組劃分,才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也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創設情景,讓學生體驗學習樂趣

我發現他們一般都比較喜歡在模擬的情景中扮演角色,通過角色扮演,他們可以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期望以模擬的方式表達出來,從中獲得滿足。因此,巧妙的創設情景,既可以克服非母語教學的缺陷,又可以利用好小學生這種樂于角色扮演的動力,從而使教學活動更為有效。例如,教材中的情境,我力爭較真實再現于課堂并創造新的環境,如教“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時,情境有“小歌手大賽報到處”、“迷路的小孩子與警察”、“結識新朋友”、“醫生與生病的孩子”、“自我介紹”等等一些語境,使學生樂于參與,到講臺上鍛煉英語表達能力、膽量。生活中點滴能隨機運用英語之處,我都不放過,如師生早晚問好、道謝、道別等,學生已經習慣用Hello、Morning、 thank you、You are welcome、 See you、 Good bye……與我交流。這樣就無形中發展學生運用英語交際能力,培養他們創新靈活運用英語。通過這樣的模擬情景,不僅滿足了學生角色扮演的心理需要,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很好地完成了教學效果,一舉兩得。

3 在個性展示活動中激發參與熱情

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從而獲得別人認可的的愿望,這一點在小學生身上體現得更充分。因此我利用一切機會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用個性化的方式展示自己,學生都很樂意參與這些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我在實踐中主要嘗試以下幾種方式:

3.1 讓學生親手制作富有個性的作品。小學英語課本中許多內容都是緊密聯系學生生活的,選擇的話題也是以小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都是學生的身邊人、身邊事,所以便可以圍繞這些內容設計搞一些個性化的活動。例如,在學習自我介紹這一單元后,讓學生為自己設計一張名片,內容包括Name、Age、School、Class、Telephone number、Family member等等,學生接到任務后都興致勃勃地忙開了,設計好的名片各具特色,有的貼上了漂亮的圖畫,有的用自己設計的英文字體來書寫……面對各自設計的名片,同學們還饒有興趣地互相觀看、評論,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昂。

3.2 收錄自己喜愛的英語信息。我讓學生把平時在報刊和影視中看到的英語小作文、小幽默、小故事等摘抄下來,存入專門的材料袋中。同時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英語,將生活中可能看到的英語信息收集起來。如一些食品、用品上的英文商標,服裝上的英文,商店招牌上的英文,都可以作為收錄的內容,同時這些英文形式大都包含著優秀的創意,富有創造性和審美性,對小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過一段時間,我就讓學生們拿出來展覽,當學生看到自己感興趣的材料被別的同學圍觀和欣賞時,那種樂滋滋的感覺都寫在他們的臉上了。

3.3 撰寫英語活動心得體會。我們常常開展一些英語活動,如舉辦英語節、英語聯歡會及各類英語競賽,在活動中,學生們都會有不同的感想和收獲,于是就要求他們在認真參與的同時,多觀察,多思考。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感想和收獲通過各種形式記錄下來,作為自己的學習心得,加上圖片、照片展示在班級的櫥窗里。這樣學生參與這些活動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4 用激勵性評價活動提升學習自信心

第3篇

一、欣賞圖畫,溫故知新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們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因此,我首先拿出了一張我的自畫像,學生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過來。師生共唱一首節奏明快的英語歌A picture of me ,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也為下一步話題展開做好鋪墊。

我借機問學生:Do you like drawing pictures?

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我:Yes!

T:Me too. Look!What can I draw?學生在興致勃勃地欣賞著圖畫、說單詞的同時無形中就復習了舊知。出示的最后一張圖畫是a boy and a girl,也是本課的新授內容,學生頓時卡了殼,我趁機新授了這兩個單詞,并導入到新課:Look! I can draw so many pictures. Do you want to draw pictures like me? Today,Let’s draw a boy and a girl.

二、師生作畫,新授知識

本節課的最大難點就是人的外貌特征的學習,不但內容多而且抽象。怎樣才能簡單形象地教授呢?我選擇了簡筆畫。

1、教師示范,新授知識

步驟一:畫眼睛。

領著學生畫一雙大眼睛和一雙小眼睛,并且形成略帶夸張的對比,學生樂呵呵地學會了單詞:eyes,big,small和句子:My eyes are big\small.

步驟二:畫頭發。

畫長頭發和短頭發,形成對比,學習單詞:hair,long,short和句子:My hair is long\short.

步驟三:畫身體。

畫一個又高又瘦的身體和一個又矮又胖的身體,形成對比,學習單詞:tall,short,fat,thin和句子:I’m(not)...

學生們顯然并不滿足于只是畫畫,學到大眼睛的時候,學生就把眼睛睜得大大的,學到小眼睛的時候,全班同學都變成“瞇瞇眼”,學到矮,大家就把身體半蹲著,學到胖,大家就把小肚子挺著……看來,學生真的是“樂在學中”了。

2、模特導入課文情境

在學習畫男孩和女孩之后,我對學生說:為了考驗大家,我請了一名男孩和女孩來做大家的模特,請你找出他們的特點。播放課文動畫之前,我給學生發了一張表格,列出模特的特點,學生只要做出正確的選擇,也就意味著理解了課文。

三、畫自畫像,提高拓展

學生獲得的語言知識與技能若及時轉化為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他們需要的是運用英語的機會和平臺。在前一個環節中,Nancy和Liu Tao的自我介紹,已經讓部分同學心里癢癢了,他們也想來介紹一下自己。

學生一邊畫,一邊嘴里開始“嘀咕”起自我介紹,生怕自己輸給別人。當學生拿著自己有點“東倒西歪”的自畫像在講臺上自我介紹時,卻是那么流利,那么自信。一張張笑臉,告訴我:Fun with English!

以上案例中,教師打破常規的教學,緊抓小學生的特點,把英語課堂變成了美術課堂:以欣賞圖畫來溫故知新;再以師生共同作畫來學習新知;最后讓學生畫自畫像和做自我介紹進行拓展,讓學生在“真正”的美術課中學到了英語知識。簡筆畫的成功運用,讓這節課更加“顧盼生輝”。那么,簡筆畫的魅力在何處呢?

一、直觀簡潔——便于理解記憶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對圖像的記憶能力要比對文字的記憶能力強得多。簡筆畫教學就是充分利用了這一特征。利用色彩、圖形等將要學習的內容加工成直觀簡潔的簡筆畫,寥寥數筆就能表現出豐富的語言信息,不但省掉很多語言講解,而且可促進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感知。

比如,在黑板上畫一雙眼睛,問學生是什么,學生很容易就明白“eyes”的意思。易于教師講解,也易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提高課堂效率。

二、新穎生動——吸引其注意力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繪畫的直觀手段是一種發展兒童的觀察力和發展思維的力量,由于視覺聽覺感覺同時進行,在兒童的意識里就形成了一種在心理學上稱之為情緒記憶的東西。”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讓學生視聽結合,手腦并用。新穎生動的簡筆畫不但可以從視覺上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長時間單調的聽覺感官刺激帶來的疲勞和分心,提高教學效率。

三、靈動美觀——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一節課中,如果學生一點興趣也沒有,那么課堂教學效果肯定也不好。因此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生可能對抽象的東西沒什么興趣,相反對直觀的畫面非常喜歡,許多學生還喜歡自己作畫。因此讓學生參與到簡筆畫的創作中來,如用水彩筆涂顏色、畫卡通人物和小動物等,可以有效地激發他們的挑戰性。由于他們可以按自己的興趣選擇,很容易集中注意力。這種情況下,就培養了兒童的意志力、耐心和持久力。在涂畫中,學生與同伴團結合作,展示作品,并相互交流。不但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還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從而“樂學”。

第4篇

一、靈活的課堂教學引導,激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通過趣味性、啟發性的課前引導,在充分激發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例如,在指導小學生對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Colours》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通過提問小學生:“小朋友們,你們喜歡什么顏色呢?”“告訴老師,你們最喜歡的顏色是什么呢?”等問題,激發學生的回答欲望,調動課堂教學氣氛。其次,教師可以通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走入顏色的奇妙世界,學習英文中顏色的名稱”等話語引入課堂教學。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輔助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播放一些色彩的圖片或者動畫,在播放大海圖片時,提問小學生藍色用英語怎么說,考驗小學生的英語基礎掌握能力。通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學習顏色的英文單詞”等話語引入課堂教學活動。

二、創建生活化課堂情境,培養思維能力

英語作為一門交際性語言,源于生活,同時對我們的生活具有積極的影響。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創建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小學生的英語課堂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這也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優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在指導小學生對牛津譯林版三年級上冊《my friends》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完成對課文內容和單詞的學習之后,組織學生進行情境對話,以“介紹我的朋友”為主題,借助英語進行交流。比如學生可以通過“My name is Zhang Hua, my friend name is Li Hao, he is a good boy.”等話語進行自我介紹和朋友介紹,在被介紹的朋友要接著站起來,通過“My name is Cheng Li, my friend name is Yu Jing, she is a nice girl.”等介紹,再傳遞給下一個學生,以此類推,檢驗每一位學生的英語課堂學習質量,并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溝通能力。

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生活情境模擬的方式開展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生活游戲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比如在指導小學生對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2《In the library》這篇內容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In the library”為背景,組織學生進行情境對話。比如,“What book are you reading?”“Do you like this book?”等話語進行情境交流,增加學生課堂學習的樂趣,為小學生英語水平的快速提升創建良好的條件。

三、趣味性英語語法指導,提升語法掌握能力

語法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但枯燥而單一的語法教學不僅不能夠使小學生靈活掌握語法教學的內容,同時也會使小學生產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對于小學生英語語法知識的深入學習具有消極影響。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教學游戲,激發小學生的英語語法學習興趣,同時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使小學生深入掌握英語語法,為小學生后續英語語法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5篇

【關鍵詞】肢體 語言 英語 教學 運用

怎樣運用肢體語言來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呢?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來闡述。

(一)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都可以利用肢體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引導到英語教學中來。

1.課前導入是非常重要的。我在這一環節,常利用歌曲配以舞蹈動作來組織英語教學,把學生從課間的興奮狀態拉回到課堂中來。使學生作好上英語課的心理準備,并且使學生隨著節奏的起伏,在無意中學到或復習了歌曲中的單詞、句型和語音。

2.在呈現過程中,可以通過手勢動作創造一個有意義的情境,引出所要講的語言點。

3.操練之前一定要明確操練的目的,操練的過程中,可以隨時用手勢糾正學生出現的問題,而不要總是打斷他們。

(二)在字母、單詞和句型的教學中也要分別運用不同的肢體語言來輔助教學。

1. 漢字是象形文字,我們常利用它的特點把文字和與其相似的圖形結合起來記憶。如:“月”――“ ”,“日”――“ ”。英語單詞雖不是象形文字。但個別的單詞和它的含義有些神似。如,“eye”,兩只e(眼睛),中間長者一個 y(鼻子)。更重要的是,英文中的26個字母又與生活中的某些圖形極其相似。

2.單詞是由字母組成,既然字母可以用手勢表示,那么把字母的手勢連起來就可以組成單詞。用手勢來幫助學生記憶單詞既形象又生動。把單詞中的每個字母都用手勢做一遍,組成一組動作,讓孩子們跟我一起做動作。只要他們記住了動作就記住了單詞。學生通過猜的過程對它的意思記的更牢固。此外我在講動物的單詞時,還模仿了各種動物的叫聲及動物的走路姿勢和形象。

3. 我在講授每一個句子時,我都要用動作來表達它的含義,學生邊讀邊跟我做動作。這樣,學生就能在讀的過程中無意識的記住句子的含義。

(三)肢體語言對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有很大幫助。下面,我分別從英語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來闡述。

1.學習英語最重要的是聽力,英語教學的基本目的就是使學生能夠理解他人用英語表達的內容,因此,教師應當經常訓練學生的聽力。這時如果能夠正確運用肢體語言,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2.肢體語言也能促使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口語是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因此,我們要盡量發展學生的口語能力。事實上他們能通過教師的肢體語言在某種程度上達到目的。小學英語課文幾乎每一課都是以對話的形式出現的。一般地說,肢體語言能喚起學生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的興趣。在每一堂英語課上,我不僅自己運用肢體語言邊說邊做,而且讓學生也依據不同地情形,手腦并用邊說邊做。例如:第一課講陌生人見面怎樣問好和介紹自己。我說:“Hello,everyone ! nice to meet you .Now I’ll introduce myself to you . My name is Fang Yu. I like playing badminton,for,it makes me much stronger;I like playing chess,for,it makes me more clever;and I like reading books,for,‘reading makes me more perfect’”.在介紹的過程中我用了一些生詞和沒有學過地句型。但同時我用了非常生動地表情和手勢。我邊招手邊向同學們說 “Hello”;我微笑著向同學們說“Nice to meet you.”;我把自己的名字寫在黑板上;我模仿打羽毛球、下棋和看書的動作來介紹自己的愛好。做完自我介紹我創設了一個新情境。假裝Mary和Peter是新同學, 他們見面后,互相招呼又做了自我介紹。孩子們爭先恐后的上前表演。

3.小學英語的教學要求:“聽、說領先,讀、寫跟上。”一位語言學家曾說過“一首詩直到讀出來才成為一首詩”。要學好英語,就應該能夠大聲的朗讀出來。當我領同學讀句子時,我的手會隨著我的語調起伏,當讀升調時我的手就往上抬,當讀降調時我的手就向下壓。例如:在讀選擇疑問句時,我的手就會先升后降。總之,流利的英語伴隨著形象生動的手勢,為學生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氛圍,這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第6篇

關鍵詞:小學英語;Body parts;創新教學;互動課堂

新課程標準實施了十幾年,新課改也推進了十幾個春秋,課堂教學發生了令人矚目的變化:教師的師道尊嚴不見了,學生的被動學習基本消失,教師創設各種情境,巧設各種任務和活動,以任務為載體、以活動為主線的課堂應運而生,自主學習、合作討論、互學探究等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課堂上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筆者在教學中,也貫徹新課程理念,立足于新課改的行列,在改革的浪潮中激流猛進。在學習Body parts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打造了小學英語教學的高效課堂。

一、兒歌――渲染樂學氣氛

學習身體部位的名詞時,課之初,可以引導播放歌曲Nod your head,shake your head,通過欣賞富有韻律的歌曲和反復的句式Nod your head and say“Yes”,“Yes”,shake your head and say“No”,“No”,美妙的歌曲和重復的旋律給英語課堂渲染了濃厚的英語氣氛。

再引導學生理解Nod和shake的意義以及讓學生了解“點頭”和“搖頭”分別表示肯定和否定之意,在欣賞歌曲、學習單詞head時,也了解了文化知識和英語文化,增強了文化意識。

二、游戲――課堂快樂無窮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特點,游戲備受學生喜愛,是他們喜聞樂見的活動,學習身體部位名稱的詞匯量大,學習任務重。

1.Touch游戲

所謂Touch游戲,指在學習mouth,eye,ear,nose等單詞時,教師發指令、學生做動作找到聽到單詞的部位,也可以是一個學生發出指令,其他學生做動作,如教師發出指令Touch your nose,學生用右手指向自己的鼻子,指錯的扣分。

這個游戲旨在訓練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和短時間內記住單詞的強化作用。

2.猜單詞游戲

猜單詞游戲,可以是在學生基本掌握了單詞的讀音后,教師做出某個單詞的口型動作,讓學生猜出教師要發出的單詞的音的活動。如,教師做出nose的口型而不出聲,讓學生仔細觀察并做出判斷,說出單詞nose。這個游戲也可以用于pair work或group work,這個游戲的開展達到了無聲勝有聲的奇效。

學習Body parts一課時,Guess游戲也可以通過畫一畫、猜一猜而開展。如,教師邊用簡筆畫畫出mouth,ear,nose等的第一筆,就問:What is it?直到畫畫完,答案浮出水面。這個過程,學生處于高度注意狀態和競爭狀態,課堂氣氛會異常活躍,使課堂不斷呈現。

三、做――體現實踐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六大解放”。“六大解放”之一就是解放學生的手,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做,不能束縛學生的手腳,給學生展現自我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動手做的平臺,讓小學生在課堂上盡情釋放自我、展示自我,從“要我學”的緊張空氣中解放出來,在做一做、玩一玩中實現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的完美整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英語教學應引導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習Body parts一課,可以增加實踐環節,讓學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

如教師發出指令,draw your nose/mouth/eye/ear等,分別讓學生根據聽到的指令畫出鼻子、嘴巴、眼睛和耳朵等。有的學生畫技較差,不斷引起學生的陣陣笑聲。如果再讓學生畫出自己的肖像,有的畫得惟妙惟肖,獲得同學們的陣陣掌聲;有的畫得滑稽可愛,引起同學們的陣陣歡笑;有的煞有介事地指著自己的肖像畫,饒有興趣地自我介紹:This is me.I have a big mouth and two small eyes. 眼睛明明畫得很大,自我介紹“小眼睛”,又引起同學們的“抗議”和“非議”……此時,英語聲、笑聲充盈著整個教室,教室成為學生的樂園,促成生態課堂、精彩課堂的生成。

四、拓展――課內外知識的整合

一節課,學生在聽、說、做、畫、猜等活動中,可謂精彩紛呈、精彩無限,在學習了Body parts之后,立足教材,再走出教材,適當拓展一些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拓展知識范圍。如,出示短語an eye for an eye,讓學生試著猜出單詞的含義,學生極盡語言之能,可謂百家爭鳴,直至告訴學生是“報復”之意,他們才一陣嘩然、一陣唏噓。在讓學生翻譯出mouth to mouth(口對口)、hand in hand(手拉手)、head to head(頭對頭)、nose to nose(鼻碰鼻)等,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和拓展了知識視野,更進一步激發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方法貴在實用,不一定新方法都是好方法,適合的、合適的才是好方法,才值得推廣和借鑒,有時傳統的方法未必不是好方法,如學習這節課內容時,圖片法就是生動、形象、直接的教學方法,給學生直觀之感,容易理解和接受,再者,這節課如果用多媒體也會多少顯示出畫蛇添足之嫌。

參考文獻:

第7篇

關鍵字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情趣教學

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遵循教育對象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展規律。只有尊重他們的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再結合教材的知識內容和規律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情趣教學是一種現代化的、被老師和學生認可的良好教學方式。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情景教學

現在的課堂教學中,不能停留在傳統的“粉筆+黑板”的教學方式,應該抓住現階段孩子們的心理特征,積極的使用直觀教具。小學生以形象的思維方式為主,鮮艷、生動、形象的實物更容易引發他們的注意力和積極性。隨著科學技術和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課堂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經常使用實物、圖片、幻燈機、錄音機、計算機等輔助工具,有效的創設教學情境,進行情景教學。這樣學生們就可以形象、具體、直接的獲得和接觸英語知識。比如說,在進行“學習用品”這節課的單詞學習時,老師可以拿出一支鋼筆:This is a pen.再拿出一支鉛筆:This is a pencil.讓學生們根據實物學習pen和pencil這兩個單詞,學生們看到具體的鋼筆和鉛筆,就會很容易的理解和記憶。在學習“職業”這個內容時,老師可以在大屏幕上呈現出農夫,教師、護士、醫生的圖片。然后給學生們介紹:farmer,teacher,nurse,doctor這些單詞。他們眼睛看著這些圖畫,耳朵聽著這些英語單詞,可以很容易理解和掌握這些單詞。

二、讓“游戲”之花盛開在小學英語課堂中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喜歡參加各項游戲活動。好玩、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那我們就利用孩子們的這種天性,為我們的教學所用,讓“游戲”之花盛開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會很容易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比如說在學習人體部位的這些單詞:face,nose,ear,mouth的時候,可以讓幾個學生到講臺上面,讓他們做touch your face/nose/ear/mouth的動作。做對了,下面的學生就大聲說“YES”。做錯了,下面的學生就說“NO”。另外,老師也可以讓全體同學一起做touch your face/nose/ear/mouth的動作。通過這樣的游戲練習,學生們可以很快的掌握這些單詞。比如說,在學習英文26個字母的時候,老師可以預先準備好26個字母的卡片,分別放在不同的學生手中,讓他們收藏起來。當老師說:Where is T?手中拿著T卡片的學生就站起來發言的說:T!T!這樣的教學方式,大大的活躍了英語的課堂氣氛,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非常的濃厚,教學目標可以順利的完成,學生們在游戲之中學習到了英語知識。

三、積極的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

要學習一種語言,一定要有一定的語言環境。很簡單,南方人學習普通話,單純的朗讀是不夠的,如果在北方生活上一段時間,受到周圍的生活環境的熏陶和影響,會自然而然的學好普通話。尤其是現階段的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容易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這就需要老師積極的營造英語氛圍。比如說,再給五年級的新同學上課的時候,剛進教室老師就可以用英語向他們做自我介紹:Hello every one,boys and girls.My name is Yin Haixia.I am your English teacher.you can call me Mr.Yin .I wish you study hard at English.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也要經常用英語講解:Now.Open your books at page 3.Let us listen to the tape.Please read after me.當學生們在下面竊竊私語、交頭接耳的時候,可以大聲說:Be quiet!在評價學生們的作業或者問題的回答時,可以根據他們的回答情況,進行Good/Wonderful/Very good/Excellent等語言的激勵,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與此同時,還要淡化英語課堂的意識,適當的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生活情境的設計,比如說同學之間相互借用學習用品,互相打招呼和自我介紹,問路,上學,回家和道別等內容。讓學生們分別扮演情境中的角色,讓學生們仿佛真正的生活在英語情境中,進行自然而然的英語交流。這樣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會讓學生們在自然的交流中掌握英語知識。沒有生活在英語環境中,英語老師就應該善于細心地發現和大膽的創新,為學生們的英語學習創造英語語境和英語學習氣氛,讓他們在環境的熏陶中,自然而然的提高英語成績。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根據現階段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以及小學英語的學科特點,從三個大的方面出發: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情景教學;讓“游戲”之花盛開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積極的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簡單論述了小學英語課堂如何實現“情趣”教學。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接下來的小學英語教學中需要老師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解讀》.第十一章關于“教學原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11).

第8篇

【摘要】

一堂課的導入,也叫“課引子”。指的是教師在上課初始那短短的三五分鐘內,以某種方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精彩的導入,就像一部電影或戲劇的序幕。它能讓觀眾初步感知這部戲的某些重要信息,并使觀眾對這部戲充滿期待,迫不及待想看下去,一探究竟。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導入

高爾基在談創作體會時說:“開頭第一句是最難的,好像音樂定調一樣,往往要費好長時間才能找到它。”教學也是如此,導入適當會直接吸引學生,從而使課堂變得活潑生動、趣味橫生,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課堂教學的其他環節也能夠順理成章地進行。所以,良好的導課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石,“課伊始趣已生”,課堂導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整個演出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成功的導入將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成功的導入可以以舊帶新、以易帶難、以熟帶生,達到融會貫通、動靜結合、循環往返的效果,完成新的意義建構;成功的導入可以啟發學生對文章主題的思考和挖掘,將課堂建構成為一次成功的師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情境的創設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降低理解難度,變枯燥教學為真實、生動、有趣的情境教學。因此,情境導入法是一種很有用的方法。比如在教人教版小學英語四上Unit 5“What would you like?”時,可讓學生戴上自制的食物頭飾,創設一幅“活生生”的餐廳圖,學生爭著表演這一短劇,使本來比較枯燥的語言內容成為學生樂于表演的課本劇,寓教于樂。這一導入使得這節課的教學更富有真實感,學生興趣更濃。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類獲取信息90%以上是通過視覺來獲取的。因而,對一些形象直觀的內容,就利用事物、圖片等直觀手段來導入,避免繞彎。簡筆畫以其簡潔明了、生動形象、簡單易學等特點被英語教師越來越多地運用于平時的教學中。大部分英語單詞都可用簡筆畫形式表達出來,借助畫的直觀形象感染學生,使學生理解單詞。如牛津小學英語3AUnit 4家用物品類單詞時,通過簡筆畫一一呈現新單詞“desk, chair, bed, fridge...”學生興趣盎然,不知不覺就加深了對新單詞的記憶。在教big和small時,可以在黑板上畫上一個大大的蘋果和一個小小的蘋果,一下子抓住學生的眼球,順勢展開big和small 的教學,效果很好。因此在教學一些對比比較鮮明的形象事物時,采用這種導入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體把圖片與聲音融為一體,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在使用這一導入法時加入了必要的教學技能,在圖片與聲音的感染下學生在心理上不僅容易接受新知識,而且直觀生動親切,如同在真實環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想象力都有所提高。

問題導入法是英語教學過程中適用范圍最廣,應用最普遍,操作最簡便的一種導入法。教師設置一系列的問題,要求充分體現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承上啟下、溫故求新的原則。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已學知識,又能開啟學生智慧大門。這種導入法是指教師提出問題,制造懸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運用問題導入的時候我們還可以使用猜想的方法,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想象進行估計推測的一種導入方法。如在教授“水果類”單詞時,可以把準備好的水果裝進一個袋子里,讓學生猜測里面裝的是什么東西。老師用What’s in the bag?的句型提問,學生用It’s a banana/pear. It’s an apple/orange.的句型猜,直到猜對為止。

經過10分鐘課間的喧鬧,學生們的情緒往往還沉浸在下課的情緒中。為此適當的歌曲、歌謠熱身不僅能讓他們迅速安靜下來,快速轉移到上課的狀態,還能營造出英語學習的氛圍,英語老師應該和我們有同感。比如我們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英語三上Unit 2“Look at me”這一單元五官類單詞eye、ear等及詞組“Touch your nose/head/face/mouth”時,就利用歌曲“Teddy Bear”來導入新課,使學生意識到上英語課的時間到了,為新課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時期,因此教師此時可以參考TPR教學法,變換導入形式,讓孩子的多項器官協調起來,以培養他們積極的學習態度。這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達到玩與學相結合,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游戲導入法就是指教師在游戲過程中巧妙地呈現新知識,引起學生的注意,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新知并理解它。

張士(外語教育家):“讓學生在生活環境中汲取語言,因為語言是人對于環境的一種反映。”英語教學要貼近生活,盡可能挖掘實際生活的例子導入新課,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實際運用的能力。(實例導入法是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手法之一。采用這種方法,教師的教態很重要,和藹可親的形象容易感染學生的情緒,培養學習興趣。)例如:3a,Unit 7,Go For it,Book1B是有關長相的話題。老師先進行自我介紹:Look at me,boys and girls.I’m medium height and heavy.I have short straight black hair.老師很自信坦然地自我介紹感染了學生。學生都躍躍欲試地想自我介紹,或介紹他人,這樣新課很容易就掌握了。

第9篇

關鍵詞:創新導入;突出特色;以生為本;改善評價

小學英語具有獨特的學科特點,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調動起對字、詞、句乃至閱讀寫作模塊學習的主動性,成為保障主題式情境質量的關鍵。因此,只有采取多種多樣的授課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學習方式如自主探究、團體合作等進一步增強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課堂效果。

一、創新導入,凝聚焦點

教師在進行新課開始之前的導課環節設計時,重點要根據小學英語主題式情境的內容特點,注重培養學生基礎知識的把握與語言水平的學習目標去設計,還要注意設計的導課過程不能太深奧,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如: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基礎、興趣愛好等,導課環節的內容設計最好能夠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新知識、新內容的求知欲,為主題式情境教學做好心理準備。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沒有固定的模式,能否起到良好的效果,關鍵在于是否做好了以下兩點:第一,導入過程是否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出極具啟發性的教學情境,適宜地將導課過程過渡到課堂教學內容中來;第二,導課過程是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在具體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導課過程可采取的方法有看圖提示導入法、音樂導入法、故事導入法等。

二、突出特色,強化互動

要做好小學英語主題式情景的課堂設計環節,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必須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第二,教學過程要以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基礎,要遵循學科規律;第三,通過導課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教學的環節中來,減少學生的強迫學習壓力;第四,課堂內容既能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也能培養學生的英語發散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五,課堂氣氛輕松愉快,靈活機動,重視學生交流探討。總之,課堂環節的設計要充滿趣味性,通過環境的創設逐步將外在英語知識注入,以此引導學生從靈魂深處凝聚起參與主題式情境的熱情,從而為英語課堂效率的提升創設出良好的心理環境。如,在Introduction這節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在小組內根據每個學生學習基礎的不同分為教師、學生、家長等不同的單位學習體,讓其以自身任務為牽引,以不同的交際環境為背景,展開個體化的對話與思考,然后在不同的情境下根據角色的差異展開交流。然后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設計“Who am I”的交流環節,鼓勵學生以自我介紹為主題,闡釋在學校、家庭、社區的差異化環境下完成自我介紹。在此過程中生生間、師生間在交流學習學習成果過程中將個體的理解與集體的交流結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在特定的環境氛圍下,能夠在短暫的過程中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思維,提高課堂效率。

三、以生為本,優化氛圍

英語教師如果不想讓小學英語主題式情境變得“索然無味”,像對待傳授新知識那樣看重與學生的反饋和交流,保證課堂有探索和創新的氣氛,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老師本身必須首先構建平等課堂,用平等的心態去和學生互動,分享知識、關愛學生。用好預習、學習、復習的三個機會,以英語為載體與其展開交流,發揮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提高主題式情境的師生關系親密度,通過英語課,放飛學生思想的夢想,用活潑的學習氛圍唱響師生和睦的樂章。讓學生以學為樂,逐漸形成一種習慣,熱愛和老師交流學習上的問題,構建高效課堂,使師生的平等學習成為一種趨勢,影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這個群體中來,把學習注意力凝聚在課堂學習中。這種良好的學習狀態,對小學生英語主題式情境的高效課堂起到了很好的心理暗示作用。

四、改善評價,增強動力

為了檢驗小學英語主題式情境課的課堂效果,就必須采取相應的評價方式進行評價,由于主題式情境課教學方式多元化,因此,課堂效果的評價手段也必須多種多樣,但評價的重點是情境學習的過程。雖然評價方式多種多樣,但是評價時要注意關注以下幾點:第一,學生的參與狀態。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了整個教學過程。第二,學生的交流狀態。在主題式情境教學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探討和反饋情況是否活躍。第三,學生的思維狀態。在課堂交流過程中學生有沒有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問,是否敢提出挑戰性和獨創性的問題,對于提出的問題,教師是否允許學生就此問題展開討論。第四,學生的情緒狀態。在整個主題式情境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精神狀態,能否較好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學習情緒。第五,學生的學習生成狀態。在整個主題式情境教學活動完成后,學生的學習目的是否達到。通過評價促使主題式情境教學的課堂教學過程更有趣味性、靈活性,更能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從心里喜歡英語,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綜上所述,在英語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氛圍,使學生真正喜歡英語,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第10篇

一、創造學習英語環境,提高學生興趣

中國孩子學不好英語,主要是平時聽得少,講得少,使用得少。最大的原因是沒有英語環境。沒有學習英語的良好環境,教師就要刻意營造英語環境,讓他們置身于英語的世界,用英語問好、對話、閱讀、作業。這樣,給學生增添了無窮的興趣,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在英語的環境中學習英語、掌握英語。

(1)班級布置英語化。在班級設立英語角、布置日常用語雙語化,在教室內創設英語墻報等,讓學生走進教室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學習英語的氛圍,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獲取英語知識。(2)英語教學生活化。指導學生平時有意識地收集、摘抄生活中的英語,如經常見到的商品英語:餐巾紙上的soft;牛奶包裝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商品的說明書上的Made in China...;電腦英語:Windows, My files, E-mail...;公共設施英語:toliet, garden, bus

stop, airport, station...這些生活中的英語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熱情高漲,思維異常活躍,效率大大提高,也讓學生感到英語就在我們身邊。(3)課堂對話口語化。教師作自我介紹、教學要用英語說。例如:作自我介紹:Hello,boys and girls.I’m your English teacher.

My name is Huang Xue Yong.You may call me Mr.Hua ng.Welcome to study English.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I wish you work hard at English and good luck.當有些學生聽不懂,在竊竊私語時,我就會說:Be quiet!根據學生讀書回答的完善程度,我會分別說Good/Very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等來激勵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

二、創設英語教學情景,增強學生樂趣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充分運用實物、圖片、手勢、直觀教具和表演等方法,并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大量正確的語言輸入,使學生在一種近似自然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所以,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就要經常利用圖片、實物、收錄機、幻燈機、錄像機等輔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設置情景進行教學。這樣,就使學生直接地、具體地獲得英語知識。

例如,我在教學三年級上冊“Lovely Animals”一課時,根據兒童普遍喜愛動物的特點,用課件展示了一幅動物王國中各種動物和諧相處的畫面,通過聽聲音猜測動物活動,用學過的句型“What’s this(that)?What are these(those)?”引出動物單詞,并引出新句型,再進行單詞、句型的教學。具體步驟如下:T: What’s this?S: It is a tiger.T: Right.Look!What’s the tiger doing?這時屏幕上老虎彈鋼琴的聲音逐漸放大,并傳出悠揚的琴聲。根據這一有趣的情景引入教學內容,并進行操練,學生很快學會了新單詞和新句型。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以往呆板地直接呈現單詞和句子的教學方式,采用聽說領先與自然習得相結合的原則使教學貫穿于學生的玩耍、猜測、唱唱跳跳等活動中。在教學“學習用品”一類單詞時,我拿出一支鋼筆說:This is a pen.又指著鉛筆說:That is a pencil.然后讓學生學習“pen”和“pencil”這兩個單詞,學生就很直觀地學會了它們。在教學“職業”類內容,我出示醫生、護士、教師身份的掛圖,指著彩邊用英語向學生介紹doctor,nurse,teacher,farmer等單詞。

三、利用英語教學游戲,激發學生興趣

小孩子天性好動,樂于參與游戲活動。教師若能在英語教學中精心設計游戲,將知識溶于游戲之中,讓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戲中練習所學的知識,在蹦蹦跳跳中學習英語。雖短短幾分鐘,但卻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我在教學“I like apples.”句型時,設計了一個叫“黃金搭檔”的游戲,教學效果良好。該游戲操作如下:請兩位學生到講臺前,背對背站好,兩人各手持兩塊有Yes或No的卡片。教師出示詞組卡片,如playing basketball,swimming,cooking等,其余學生根據卡片內容,用句型“Do you like?”詢問這兩位學生。持有卡片的學生需要舉起Yes或No的卡片,并用“Yes,I like?”或“No,I don’t like?”作出回答。配合最默契者為黃金搭檔。學生的學習興致盎然,在玩耍中一遍又一遍地說著所學句型,不知不覺地獲得了

新知。

第11篇

一、巧設預習任務,激發學生預習的興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曾說:“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動都要依賴興趣。”可見,興趣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動力源泉,英語課前預習也不例外。因此,教師布置英語課前預習時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提出既有一定的價值,又能促使學生產生濃厚學習、探索興趣的預習任務。如在教授NSE 11 Book 11 Module 7 Unit 1 Pandas love bamboo前,我就先向學生拋出了一個問題:“ Pandas eat for twelve hours a day. Why?”這一問題立刻吸引了學生們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有的馬上猜測說是因為熊貓太胖,有的說是因為竹子太硬,熊貓吃起來很費勁。這時我進一步提出我的預習要求:請大家上網查找有關熊貓的資料以及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的資料(身體顏色、喜歡的食物、體型特征、生活習性、居住環境等),為課堂“用英語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動物”這一任務做好準備。

二、鼓勵合作預習,提高學生預習的效率

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在預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和障礙,為了激發他們的預習興趣,提高預習的效率,我鼓勵學生合作預習。低年級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較薄弱,可借助家長的力量,采用親子預習的方式。教師可布置家長和學生一起聽讀課文、做手工、表演英語歌曲和韻律詩以及親子角色扮演等。如在教授NSE Book 1 Module 1 Unit 1 Hello前, 我就布置學生和家長利用家中的小公仔進行角色扮演做自我介紹,有的說:“Hello, I’m Xi Yangyang.”有的說:“Hello,I’m Kitty.”在家長的幫助下,一年級小朋友輕松愉快地完成了“自我介紹”的預習任務。到了中高年級,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進一步加強,教師可鼓勵學生逐漸減少對家長的依賴,采用“一幫一”的“伙伴制”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預習。在“一幫一”和“互助合作”的預習活動中,“小老師”為學困生答疑解惑,進一步梳理和鞏固知識,促進雙方共同進步。

三、指導預習方法,提高學生預習的能力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提高學生預習的能力,就要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預習方法。

1.聽一聽, 讀一讀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感知和模仿英語發音的特點,因此在課前預習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讀詞”“讀句”“讀課文”。在日常的預習作業中,我都會布置學生聽音跟讀單詞和課文,并用錄音軟件制作成錄音文件,以“班級+姓名+課題”的方式命名,然后上傳到班級QQ群。新授內容學完后,教師隨機抽取幾位孩子的錄音播放給學生聽,讓大家比一比,誰模仿得最像。有時,我也會在課堂上教授完新的知識點后,留幾分鐘時間讓學生們以“開火車”的形式,每人讀課文的一句話,現場進行反饋。每位學生讀完后,教師馬上點擊光盤中相應的句子進行對比,看看學生模仿得像不像,選出每課的模仿之星。長此以往,學生們都愛模仿,樂于模仿,在語音語調上有了很大的進步。

2.查一查,曬一曬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和語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異同,逐步增強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力,為開展跨文化交際做準備。”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在這一方面的積累較少,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報刊、書籍等查閱相關資料,更深入、全面地理解課文內容。如在教授NSE Book 10 Book 6 Unit 1 We’ll see lots of stones時,我就布置學生查找關于“Stonehenge”的相關內容,通過瀏覽大量的圖片,學生很快就能直觀地感受課文關于“Stonehenge”的描述:It’s a very old place. The stones are very big. They are in a circle. Some stones are on top of others. Why did people build this? It’s a mystery.我還鼓勵學生資源共享,把自己找到的資料、圖片發到QQ群上曬一曬,和同學一起分享。

3.找一找,畫一畫

學生預習時要讀、思、問、記同步進行,教師應 指導學生找出預習的重難點,并作相應的記號。首先,學生們應該找出本課的新詞和本課的重點句畫出來,明確新課要聽講的重點內容,同時給新詞、句標上中文意思,以便語篇的理解和閱讀。其次,外研版英語教材每模塊Unit 1 的Activity One都是“Listen, point and find…”要求學生找出本課的重點語法或語言點, 這一部分的內容也應要求學生在預習時畫出來。再次是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詞和句,我讓學生在預習時畫出來,明確本課要聽講的難點,爭取順利解決問題。最后是鼓勵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找出有用的短語和詞組,用彩色的記號筆畫出來,并抄寫在英語的采蜜本中。指導學生做好日常詞匯和短語的積累,為閱讀和寫作打好基礎。

4.練一練,說一說

預習是學生家庭作業單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小學英語教師在教新課前都會布置學生“預習Module ×× Unit ××”,但是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往往讓孩子在預習時無從下手,大多數學生都是聽錄音跟讀幾遍,走走過場,草草了事。對于自主學習能力較為薄弱的小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前設計難易適中的練習,指導學生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進行預習。例如,NSE Book 10 Module 1 Unit 1 What did she have for lunch?課前我為學生設計了以下練習,讓學生依據題目有的放矢地進行預習。

教師要對學生的預習作業進行及時的評價。我在批閱學生預習作業時,都會給較好的作業蓋上刻有“Good!” “Super!” “Cool!”等詞的小印章,學生課后可以憑借小印章到科代表處換取相應分值的點卡。此外,我還選擇一些優秀的預習作業粘貼在我校的“博雅園地”,提供給學生展示自己預習成果的平臺。我也常采用課堂提問的方式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捕捉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如在聽音、跟讀課文時,對于模仿得很像的學生我都會說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并獎勵學生一些小貼紙以換取點卡,學生的點卡積累到一定的量,就可以和老師兌換獎品。教師的不斷鼓勵與表揚,促使學生預習的熱情日益高漲,動力越來越足,為學生持之以恒的預習提供有效的精神保障。

總之,預習是學生新課學習的第一步,是自己動手、動腦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于處在學習啟蒙階段的小學生,教師要從預習方式、方法及評價上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從而提高學生預習的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NSE Book 10 Module 1 Unit 1 What did she have for lunch?

一、我會讀下列單詞:email, sausages, sandwich, traditional, delicious

(讀三個詞,四個詞,五個詞)

二、閱讀課文并選擇

1. Daming has got ____________ from Lingling.

A. a book B. a present C. an email

2. Lingling had _________ for breakfast.

A. eggs and sausages B. sandwiches C. fish and chips

3. Lingling had _________ for lunch.

A. eggs and sausages B. sandwiches C. fish and chips

4. Lingling had _________ for dinner.

A. eggs and sausages B. sandwiches C. fish and chips

5. Dose she like English food? _________.

A. Yes, she does B. No,she doesn’t C. Yes, he does

(對三題,對四題,對五題)

三、和同桌說一說自己昨天一日三餐的飲食

A: I had …

第12篇

一、難易適度,激發興趣

小學英語課后活動設計是一門藝術,藝術是無止境的,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究,讓探究成為英語課后活動設計的生命線。在設計英語課后活動時,要遵照適度性原則,從小學生的興趣出發,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救出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進行模仿性寫作,從而鞏固英語教學目標,突出教學的重點,在寫作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應使學生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在輕松有趣的活動中就能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例如,學習了Numbers后,教師讓學生收集家里用到的數字并用英語表示,讓學生模仿課文進行自我介紹,適當增加電話號碼、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自行車牌號及門牌號等信息。在學生交流信息時,教師應多加鼓勵,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保持學生的活動興趣。有個學生寫道:“Hello! My name is Hu Bing.I’m fourteen. My birthday is May 12th.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I have a pen friend. He is fifteen.He is from America.His favorite subject is Math.We are both good at sports.He likes swimming best and I like playing tennis best.We often write to each other, we are good friends.”學生們能自主參照教學內容,輕松地完成活動任務,在小組中愉悅地交流自我信息,使新舊知識很好地銜接,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這樣拓寬了學生的發展的空間,激發了英語學習的興趣。

二、運用歌謠,加強記憶

歌謠內容生動、形式多樣、韻律優美, 深受學生喜愛,符合學生的英語學習特點。歌謠運用摹聲、動作、擬人等方法形象地形容事物,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喚起學生對事物的注意和理解。運用歌謠設計英語課后活動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創設富有生活情趣的語境,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舞臺”中觀察、表達,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藝和特長,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使其加強對單詞的記憶。

如:“Helen,Helen你真棒, head,head來思考, mouth,mouth長得巧,ear,ear認真聽, nose,nose嗅覺靈,小小eyes長得亮,帥氣大方又漂亮。”歌謠朗朗上口,便于學生鞏固單詞,培養觀察、記憶、思維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語感的發展和口語能力的提高。

三、巧用電話,拓展語言

隨著電訊事業的蓬勃發展,手機的高度普及為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拓寬了思路。教師要利用手機和學生進行口語交流,從實際出發,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英語口語教學的效果。布魯納說:“學習的刺激力量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英語課后活動的設計必須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小學生對英語產生新鮮感。小學生好奇心極強,愛接觸新鮮事物,對陌生語言興趣濃厚,教師用平時最常聽到、最容易說的英文與學生進行交流,有利于增加學生的口語興趣。教師把學生的電話號碼登記下來,跟學生約定時間,在該時間段內學生必須在家,以便與老師進行電話交流。

例如, 在通話中運用課堂上學過的句子“Why not?”進行如下對話:

― Hello! This is Mike.

― Hello! This is Miss Ling. I have a photo.

― Where is the photo?

― In the school.

― May I have a look?

― Why not?

這樣的課后活動設計溝通了師生之間的情感,抓住契機,讓學生開口說英語,讓小學生意識到其實生活中英語無處不在,引起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重視,為日后的教學作好了鋪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溪县| 贵溪市| 开鲁县| 浦县| 衡阳县| 偏关县| 太仓市| 东乡县| 梁平县| 姚安县| 陵水| 巴林左旗| 宁德市| 五莲县| 麻城市| 项城市| 衡东县| 四平市| 达拉特旗| 额敏县| 伊通| 金昌市| 咸阳市| 府谷县| 合山市| 镇平县| 宜都市| 诸暨市| 繁峙县| 四川省| 松阳县| 柏乡县| 白银市| 南华县| 溆浦县| 涿鹿县| 宁津县| 延川县| 驻马店市| 浮山县| 织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