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8 19:29: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院感染管理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建立良好制度
醫院感染管理科、護理部和醫院感染的管理委員會進行綜合研究和分析,對醫院感染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標準進行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護理部和我院的感染科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給予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使各級人員在活動和操作時都能有章可循,并給予考核標準的制定,每個月都給予量化評分,將存在和反饋出現的問題給予整理和改正,把院感科的考核結果以及護理質量與獎金掛鉤,使護理人員都能積極進行感染的防控。同時使工作人員明確自己的職責,對規章制度給予嚴格落實。因為患者入院的安排到離開醫院的終末處置,在這一過程中隨時都可能有醫院感染的出現,因此在感染控制的工作中,必須落實到每個操作環節,對于醫療用品都要有明確的管理措施。
2加強管理和監督
重點科室中有較大的感染隱患,容易在醫院導致感染報復,比如,手術室、處置室、供應室、內鏡室、重癥監護室等。醫院感染管理科要使護士長的管理職能進行充分發揮,并加強相應的管理和監督。對無菌物品給予良好管理,首先對其給予分門別類的放置,保持整齊的擺放,堅持上進下出、左進右出的原則,并使無菌的存放間做到清潔干燥,而在無菌物品的拿取前要嚴格洗手,戴帽子和口罩,穿工作服。并檢查每樣物品的有效期,對于過期的物品要再次滅菌消毒。對于無菌物品要有專門人員負責管理和發放,避免對患者使用消毒不合格的物品。根據醫療的廢物管理措施,將醫療廢物全部收集存放,并按照要求進行處理,避免在醫院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并設立專門的登記本,對轉運進行記錄,并要求雙方簽名進行交接,規范處理醫療廢物。
3加強培訓
提高醫護人員對醫院感染良好控制的依從性和執行力,則必須要對護理人員采取專項培訓,提高這方面知識和操作的能力。首先要進行崗前培訓和全員培訓,作為新上崗的和在崗護理人員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有標準預防、手衛生、消毒滅菌、職業防護和隔離技術。尤其加強手衛生,因為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較忙,有較多的操作,且沒有完備的洗手設施,很多人員都只在操作后進行洗手,部分人員在操作前并沒有洗手等清潔措施,因此就有戴手套操作不能夠及時洗手的情況。在普及相關知識的同時,要在護理活動中積極貫穿這些防范措施,在相應的預防和控制中可使醫院感染有所降低。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使其認識到如果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導致患者出現醫院感染會帶來較大的痛苦,從而提高感染措施貫穿的依從性。
4消毒管理
為減少院內感染,就要給予全面的消毒和滅菌。其中包括對器械的消毒,要求配套的鑷罐,并加蓋,一周進行2次滅菌。對于無菌鑷,要保持干式存放的原則。對消毒液進行濃度的檢查,用試紙檢測濃度是否符合要求。對護理盤也要給予消毒管理,對護理盤給予全面清潔,能用一次性用品的就用一次性的,對氣圈的用物給予定期消毒,并對氣管內的套管給予煮沸消毒,每8小時進行一次操作。體溫表在使用后要給予常規的消毒處理,并對盛放器皿給予清潔處理,并與被污染過的體溫表分開放置。每個病房中都要有空氣消毒機,保持清潔,每天清洗濾網,每周進行消毒;在換藥室、治療室和處置室中每天給予空氣消毒機消毒,并進行準確登記。對床頭柜、椅子和病床每天都要進行擦拭,桌面每天擦拭2次,床單及時更換,保持床鋪的整齊和清潔。并給予良好的物品管理,使物品的包裝堅持標準化和規范化,針對物品的種類選擇良好的包裝材料,對于無菌物品選擇專人負責,并藥物放置物品的貨架與地面有20厘米的距離,并與墻面有5厘米的距離,且月房頂有20厘米的距離。針對有效期進行先后發放。
5結束語
在護理管理中醫院的感染控制為一項重大工作內容,且要想減少醫院感染的出現,就要給予全面措施的防范。這要求護理部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和操作技術流程的規范。在醫院中對醫護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的解說和普及,并加強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在日常護理中給予防范措施的落實。采取的相關措施有,建立良好制度,保證在護理工作中有章可循,加強管理和監督,保證各項措施的徹底落實;加強培訓,使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術和職業道德都有所提升,消毒管理,減少病毒細菌的傳播途徑。在相應措施的管理下,能夠明顯使醫院感染的情況得到降低,使患者能夠在醫院得到顯著的治療效果。
作者:孫素芹 單位:沈陽市鐵西區中心醫院
1.1加強醫德教育,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做到管理變化,對醫護人員進行醫德教育和預防口腔科院內感染的宣傳教育,重點培訓質控醫生、質控護士及從事口腔科工作的醫護人員,舉辦專題講座和學習班,進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消毒隔離知識、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等相關知識培訓。通過多渠道、多層次、集中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法,宣傳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全科室醫護人員牢固樹立起質量第一,患者至上的思想,促進了科室全員自覺參加到感染管理工作中來。
1.2各項規章制度是實行科室管理的基礎,是醫務人員的行動規范與準則,為保證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實處,且卓有成效,我科相繼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如: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口腔科感染管理監測制度、口腔科消毒隔離制度、口腔科醫療廢物管理制度等,口腔感染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要求醫生在診療過程中必須遵循標準預防的原則,嚴格執行各項管理制度,要做到一人一口杯一巾,每接觸一個病人要更換手套并嚴格洗手。診療器械必須達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滅菌。制定治療器械清洗、消毒與滅菌程序,根據口腔科易感因素如醫源性傳播途徑、診療器械傳播途徑、診療環境傳播途徑等,要求必須配備足量的治療器械,確保使用后的診療器械清洗、消毒、滅菌及保養等環節的效果。
1.3制定保潔、醫療廢物制度,要求治療區內的各物體表面、墻體、治療臺面等每日做一次終末消毒,地面采用濕式清掃,每日1-2次。如被血液、體液污染,及時用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拖地或噴灑地面。用紫外線空氣消毒,每日兩次。醫療廢物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和我院制定的《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及處置流程》執行分類收集,集中無害化處理。
1.4規范布局,按診療區、候診區、器械清洗間、消毒間、無菌物品存放間設置。
1.5定期監測,每月對無菌物品、消毒劑、醫務人員、空氣進行生物監測,監測結果符合《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標準。
2體會
2.1口腔感染性疾病:隨著口腔科衛生知識在社會人群的普及,口腔診療過程中危險因素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為了提高醫療質量和減少醫療糾紛,提供安全滿意的就診環境,加強管理力度,監督診療操作規程,是預防醫院感染,確保就診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2.2臨床治療過程中,根據口腔科專業特點和易感因素,在患者、醫務人員、環境、消毒程序、器械設備等方面,制定有針對性的控制感染管理制度,切斷潛在的口腔感染誘發因素,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途徑。
2.3口腔器械消毒問題,為了使器械達到消毒、滅菌要求,必須配備必要的清洗、消毒設備,嚴格規范口腔科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程序,采用切實有效的消毒方法,減少外源性感染,這是預防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必不可缺的硬件條件。
2.4觀念問題,首先要加強醫院領導的重視,只有領導認識到口腔科醫院感染的重要性,才會將口腔科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到保證醫療質量,加強職業道德的高度,才能使消毒設備、醫療器械、環境布局等方面得到落實。綜上所述可見:(1)控制口腔感染,是一個連貫的、系統的、多方面參考的工作,盡管難度很大,但只要認真、負責、嚴謹地工作,就會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把口腔交叉感染的幾率降到最低點。(2)控制好醫務人員手的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率的重要環節,而加強醫務人員洗手管理是重要環節的措施之一。在臨床工作中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醫務人員培訓,提高醫院感染控制意識,加強對洗手重要性的認識,工作中養成戴手套或洗手的習慣,有效切斷傳播途徑,從而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
幾年的實踐告訴我們,口腔科感染管理的關鍵就是要使醫護人中樹立牢固的防范意識,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抓好各環節的消毒、滅菌、隔離工作,使管理更科學、更規范,口腔感染管理才能取得優異成績。
[關鍵詞] 感染管理;組織體系;質量檢查;衛生規范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24-148-02
Strengthe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 Content
WANG Meihua GONG Guangming ZHOU Hongfang
Jiangsu Nantong Tumor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Branch,Nantong 226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tandards,hospital infection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Based on the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and hospital care to consider the interdependence of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exploring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Key words] Infection management;Organization system;Quality inspection;Health standard
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作為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到多學科、多部門,其重要性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正為人們所廣泛認識[1]。2010年我院以創建“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為契機,狠抓內涵質量,取得了顯著成效。
1 建立醫院感染管理立體網絡,規范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成立了由院長掛帥、副院長為主任的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每季度活動一次,研討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規劃和實施步驟做出決策。實踐證明,院領導直接參與有效推動了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開展。同時,各臨床科室成立了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由科室負責人和護士組成。感染管理科每月召開一次監控員會議,反饋信息、布置任務、指導工作。這樣,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感染管理科、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三級監控網絡形成,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有條不紊開展起來。感染管理科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完善各類制度和檢查標準,如醫院感染管理制度、醫院消毒管理責任制、醫療廢物管理制度、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流程、醫院感染控制標準操作規程(SOP)、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控制方案等,確保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2 規范開展醫院感染各項監測,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發生
為控制醫院感染暴發的各種可能,專職人員每天深入病房進行前瞻性調查,結合微生物實驗室報告單,查看陽性患者和高危患者,及時發現散發病例,并與床位醫生溝通,采取嚴密控制措施。一旦發現感染病例,床位醫生通過院內網絡直接上報感染管理科。在開展全面綜合性監測的基礎上,結合省內要求,開展目標性監測,包括血源性職業暴露、外科手術切口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ICU醫院感染,每季度對監測結果匯總分析,并在委員會會議上通報。每年開展一次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了解我院感染發生狀況及分布規律、不同危險因素與醫院感染的發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等。感染管理科的職能決定著它必須按要求進行環境衛生學及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確保醫療安全[2,3]。感染管理科年初制定監測計劃,實行科室自測與感染管理科抽測相結合。全體醫務人員嚴格按各項操作規程執行,嚴格消毒隔離制度,強化無菌操作意識。
3 加強醫院感染重點科室、重點部門、重點人群的管理
加強醫院感染重點科室、部門和人群的管理是醫院感染管理的主攻方向,實施的主要措施包括制定“重點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及質量標準;每月對各科室進行不定期質量檢查,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并對臨床科室進行實時反饋,對于存在問題在每季度委員會上進行通報,提出整改措施。遇有醫院重點部門改、擴建工程項目,嚴格按《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重點科室管理制度,配合后勤部門,對施工圖紙認真審核,提出建議,使一切工作及未來結果符合醫院感染管理要求。醫院重視供應室管理工作,對清洗、消毒、滅菌等工作均有嚴格要求,考慮到清洗工作好壞直接關系到滅菌成敗,醫院實行了消毒供應中心集中管理,所有待滅菌物品均送供應室清洗,確保了無菌物品質量。考慮到腫瘤專科醫院實際,醫院為減少配制化療藥物對環境的污染,降低對護士職業損害,2007年成立了靜脈藥物配制中心。中心成立后,我科高度重視醫務員工職業防護,并通過各種具體措施,有效保障了工作人員的職業安全和感染管理工作質量。
4 認真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全院安裝了非手觸式水龍頭,增設干手紙、提供快速手消毒劑等手衛生設施,分期分批對所有員工進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的培訓及考核,提高醫務員工手衛生依從性。去年4月在院長室關心、支持下,全院開展了“健康在您手中―規范洗手周”活動,醫、技、護、行政、后勤等全員參與。“規范洗手周”現場活動日,院領導、職能科室負責人、臨床及醫技科室主任、科護士長、護士長等帶頭參與,南、北院共有772人(約65.00%)參加了現場洗手活動,“手衛生工作志愿者”接受了到場每位員工“洗手六步法”的正確演示操作。跟蹤調查顯示,“規范洗手周”活動開展后,全體醫生、護士、工勤人員手衛生相關知識知曉率、洗手正確率及洗手依從性均得到了明顯提高。“規范洗手周”活動,作為落實衛生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的重要舉措之一,在市衛生局組織的相關培訓上進行了介紹,手衛生作為主題的活動,在當地醫療機構相繼開展,對手衛生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5 醫療廢物管理常抓不懈
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加強對醫療廢物、污水的管理。定期對全體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進行醫療廢物相關知識的培訓。醫療廢物嚴格分類、杜絕混放,達3/4滿進行有效封扎并掛放中文標識及文字說明,每天由專職人員按規定時間、路線去各相關科室收集醫療廢物,保證科室醫療廢物日產日清。醫療廢物嚴格交接,產生地與暫存地臺帳相符。醫療廢物暫存地嚴格管理,按規定對暫存處、運送車輛工具等進行消毒。因我院實施化療患者較多,聽取了上級檢查組專家的意見,將細胞毒藥物西林瓶作為醫療廢物處理,放入感染性醫療廢物桶內,打包時掛放細胞毒藥物名稱的標簽;細胞毒藥物安瓿作為損傷性廢物處理,放入銳器盒內,確保無化療藥物廢棄瓶外泄。
6 加強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提高全員感控意識
醫院感染專職人員素質的高低是抓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關鍵,因此,醫院每年派專職人員參加各級各類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班及學術交流活動,學習者視野拓寬的同時,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也得到整體提高[4];感染管理科作為重要職能部門,注重制訂培訓計劃,有效對全體醫務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醫院對新上崗人員進行感染管理知識崗前培訓是立足源頭、防患未然的重要舉措,通過培訓,他們不僅能夠認識到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而且真正體現了從我做起。
7 積極開展科研工作,以科研提升醫院感染管理水平
專職人員及醫務人員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撰寫感染管理論文多篇。立項課題《腫瘤化療患者中心靜脈置管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研究》獲2010年南通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立項課題《醫護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的防護研究》正在施行中。
總之,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是醫院工作體現以人為本的重要表現,它不僅體現了對患者生命的尊重,而且對于提高醫療質量、維護醫護人員職業健康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5]。
[參考文獻]
[1] TrimJC,ElliootTSJ. A review of sharps injures and preventaive strate gies[J].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03,(53):237.
[2] 馬成云,李波,李文君,等.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550-552.
[3] 張勤英,張蕾薇. 加強組織管理 控制醫院感染[J]. 現代醫院,2007,7(3):114-115.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消毒技術規范[S].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2:154-157.
【關鍵詞】 婦產科; 臨床實習; 教學; 問題; 措施
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個醫學生必須經歷的臨床實踐教學環節,通過臨床實習應用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進一步鞏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更好地掌握各種常見疾病的診斷和處理。然而婦產科學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臨床醫學,對臨床技能操作要求較高,同時又是面臨具有高風險、糾紛最高及個人隱私的科室[1]。筆者通過在婦產科臨床教學管理兩年來的觀察與思考,結合科室實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了分析,并提出相應解決措施。
1 婦產科臨床實習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實習生方面的問題
1.1.1 角色轉變的不適應 從一名醫學生轉變為臨床實習醫生,由于對周圍環境的陌生,害怕做不好,越是有此心理越不愿去實踐,不去努力學習克服困難,而婦產科實踐性較強;再就是婦產科相關知識的掌握不牢,適應不了臨床緊張繁忙的工作環境。
1.1.2 溝通知識的缺乏 加強有效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經說過,醫生有“三大法寶”,分別是語言、藥物和手術刀。藥物的合理適用和手術刀的熟練技藝是醫生的基本功,而在醫患交流中醫生恰當的語言卻經常被忽略,然而醫生的語言在塑造和諧醫患關系中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2],特別是臨床實習醫生不僅要學會與帶教教師溝通,同時還要學會與患者交談,讓患者首先信任你,愿意將此次就診疾病存在的問題向你陳述,認定你是他的主管醫師,并能積極的配合臨床操作檢查,對提高臨床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1.1.3 性別問題 由于婦產科患者全都是女性,特別是男同學檢查或治療不便,使其對婦產科的學習不夠重視,男同學多數認為今后不愿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放棄臨床實踐的機會,每當輪轉到婦產科實習時常常找各種原因請假,或者在崗時不積極主動學習等,當然有此狀況的畢竟還是極少數同學。
1.1.4 嚴峻的就業問題 隨著醫療體制不斷改革,臨床醫學本科畢業生不能適應醫院及科室發展的需要,據報道全國醫學本科生每年有近100萬左右學生畢業,而能找到工作的僅有60萬人左右,就業率相對較低,為此部分實習醫生忙于準備考研,提前聯系工作,請假次數增多,導致臨床實習主動性差,并給帶教教師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教師不愿耐心指導,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
1.2 帶教教師方面問題
1.2.1 教師任務繁重 在現行的教育體制和醫療衛生體制下,承擔臨床教學工作的教師常常肩負著繁重的臨床醫療和科研教學工作。如在有限的精力和時間內,既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醫療水平和技能,又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及科研水平,在工作中既要保證醫療安全,教學質量及經濟指標任務的完成[3],同時還要應付各種檢查,還有科主任對教學的重視程度等。
1.2.2 妊娠分娩的季節性 產科患者常常由于某個具有特殊的年份和日子,懷孕分娩時間相對集中,因此形成人力資源的短暫匱乏,工作量突然增加及繁忙,對臨床教學方面的工作花的時間相對較少。
1.3 患者方面問題
1.3.1 患者的維權意識增強 特別產科孕婦有待產、分娩、及產后3個階段,具體時間的不確定,還有家人的期待值相對較高及產婦的個體原因等給臨床教學工作帶來不便。
1.3.2 婦產科的特殊性 患者均是女性,特別是檢查、診斷涉及其隱私部位,由于各種原因,在臨床實習中往往會遇到患者拒絕實習醫生特別是男性實習醫生的接診等,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婦產科的實習效果。曾在一次臨床實習技能抽查中,當時該實習醫生是剖腹產術后傷口換藥,由于給患者換藥之前沒有進行很好的溝通,加之學生緊張及操作的熟練程度不夠,檢查時連續性差,導致患者局部暴露時間長及重復的檢查,引起患者及家屬產生抵觸情緒不配合,致使學生動手機會減少。
2 婦產科臨床實習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2.1 崗前培訓 入科前對每個實習醫師進行崗前教育,使其盡快熟悉醫院及科室的工作環境和遵守勞動紀律。由于婦產科的特殊性,強調科室相關制度,如男性實習醫生接診患者時,應有指導教師在場,在進行臨床實踐性操作前,加強與患者溝通,取得患者的信任,此而增加臨床操作機會。定期組織實習醫師進行“三基”培訓及無菌操作、洗手、感染疾控方面知識等。
2.2 優化師資隊伍 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帶教教師要有較強的教學意識和責任感,熱愛教學工作,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能直接影響實習醫生臨床實習,帶教教師對實習醫生稱呼也是非常重要,如實習中常常聽到“XX實習同學”去做什么,而好的帶教教師則是稱“XX醫生”,這也是對實習醫生的一種認可和鼓勵。增強實習醫生的信心和責任感,同時也要按照實綱的要求,切實做好對實習醫師思想品德和業務學習的指導,從嚴要求,保證質量。定期對青年教師進行規范化培訓及考核。鼓勵帶教教師積極參加各類青年教師演講、競賽活動。
2.3 加強師生溝通 不定時了解實習醫生的實習情況,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教研室切實認真做好臨床實習過程中的檢查、協調工作,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
2.4 完成落實好“五個一”的教學活動
2.4.1 教學查房 提前通知實習醫師教學查房的內容,讓學生做到提前預習,了解和掌握本次教學查房病例的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治療等。由主管病床的實習醫師匯報病史給指導教師及實習同學,由指導老師負責分析病因、病理、臨床癥狀、特殊檢查及用藥等,同時提出問題請學生回答,培養實習生具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鍛煉如何與患者溝通的能力。
2.4.2 專題講座 每周四下午定期開展實習生專題講座,根據實習醫師情況及要求安排相應的授課內容,使實習生了解更多的、最新醫學動態及臨床前沿知識,從而拓寬實習生的知識面。同時實習中帶教老師進行每周1次小講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敏捷的應變能力,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帶教老師定期對學生進行量化考核。
2.4.3 每周1次體格檢查 根據實綱,結合醫院實際情況,重視實習生的“三基”,“三嚴”訓練,尤其要注意全面查體,常規診療技術操作的基本訓練,培養實習生的自學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
2.4.4 每周1次大病歷 實習期間要求實習生每周書寫1份自己分管患者的完整病歷,上級醫師應按時認真批改病歷后交教研室存檔。嚴格按照各校制定的《實習醫生指導手冊》及《臨床教學質量檢查標準》,加強對學生的病史采集、查體、病歷書寫等。
2.4.5 臨床無菌技術操作技能的訓練 每周至少1~2次。
2.5 完善教學質量監控,確保實習質量穩步提高的相關的措施
2.5.1 帶教教師評價 強化教學督導檢查,為了讓教師盡早了解學生的意見,盡快調整自己的教學狀態、方法,以滿足學生的要求,提高滿意率。教學檢查通過發放表格,進行評教、評學活動,注意把正負兩面意見及時向教師反饋。教研室實行帶教質量監控制度,根據各校實習帶教要求,通過院領導、督導專家、學生反應等實際情況評估帶教老師帶教質量的及時反饋,提高臨床教師的整體帶教水平和帶教意識,使教學質量不斷得到提升。
2.5.2 實習學生評價 實習生在實習結束時,教研室要負責進行平時考核,對實習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表現,學習態度,工作記錄,醫療作風,理論知識,病歷質量,技術操作等進行全面評價。并將其成績記入實習鑒定表中。
總之,以提高婦產科臨床教學質量為目的,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的階段,也是醫學生從學生轉變成醫生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處理好婦產科臨床實習教學所面臨的多方面的問題,應進一步轉變教育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加強醫患溝通的能力培養,使醫學生具有豐富的人文社科知識,良好的職業溝通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質和人格,從而成為高素質的醫學人才[4]。
參考文獻
[1] 王一荃,王祝鳴,闞延靜,等.婦產科實習教學中實施強化綜合改革方案初探[J].中華現代婦產科學雜志,2010,7(4):4-6.
[2] 毛鵬遠.溝通在緩和醫患關系中的重要作用[J].醫院管理論壇,2012,29(5):37-38.
[3] 何勤.加強教學環節管理,建立教研室“一線三段多點監控”的管理模式[C].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2012年教育科學研究會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2012: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