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地籍地形測繪

地籍地形測繪

時間:2023-10-02 09:03: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地籍地形測繪,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地籍地形測繪

第1篇

關鍵詞:地形圖測繪 地籍測量

中圖分類號:P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大比例尺地形測繪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工作是一項以客觀而又準確地通過所測地形圖的三維空間來描述地物、地貌景觀,為城市的合理規劃服務為目的,以地表上的地物、地貌作為表示對象,并以規定的點、線、圖示符號、文字以及數字注記來描述地物、地貌景觀的技術性工作。大比例尺地形圖一般用于城市規劃與管理;國土資源規劃與管理;工廠、礦山設計與施工;礦山的儲量計算;各類工程設計與施工,條帶狀地形圖一般用于鐵路、公路等的設計與施工。

2地籍測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地籍測量包括地籍調查和地籍圖測繪兩方面。地籍調查是地籍測量的中心環節,重點是搜集和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權屬、類型、用途、數量和質量等地籍信息。地籍測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它是以地籍調查為依據,以測量技術為手段,從控制到碎部,精確測出各類土地的位置與大小、境界、權屬界址點的坐標與宗地面積以及地籍圖,以滿足土地管理部門以及其它國民經濟建設部門的需要的技術性工作。地籍測量的成果資料是地籍圖,它的主要要素是宗地的權屬界線,這些界線有的是可見的線狀地物,也有的是不可見的點位連線等。地籍測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礎性工作,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地籍測量成果、資料的使用功能上,地籍測量成果、資料在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學利用方面具有法律性、經濟型、社會性和地理性作用。

3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與地籍測量的共同點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與地籍測量都是涉及圖形的測繪,因此在圖形測繪的工作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共同點:

(1)測圖成果都是大比例尺

(2)依據的基礎理論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和地籍圖測量都是通過使用測量儀器量測角度、距離、高程,并依據測量學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來確定地面界址點活地物特征點的平面位置。

(3) 遵循的測圖原則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和地籍圖測量都遵循著“先整體后局部、先控制后細部、從高精度到低精度”的測圖基本原則。

(4) 測圖方法相同

大比例尺數字測量和地籍測量均是先控制測量、圖根測量,再碎部測量。測量成果輸入計算機,數字化成圖。

(5) 采用的投影方式和坐標系統相同

當長度變形值不大于2.5cm/km時,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和地籍圖都是采用高斯——克呂格正形投影統一3°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統。當長度變形值大于2.5cm/km時,當面積小于25測區時,一般不經投影而采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統在平面上直接進行計算。

(6)采用的圖幅分幅方法及編號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和地籍測量的圖幅分幅都是采用坐標網格的矩形或正方形分幅法。圖幅編號按圖廓西南角坐標(整10m)整數碼,縱坐標在前,橫坐標在后,中間短線連接。

4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與地籍測量的不同點

(1) 測圖目的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是以客觀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觀為目的,主要用于規劃、設計和工程施工等,應用范圍較廣。地籍測量是以權屬管理工作為目的,專門用于地籍管理和土地登記,應用范圍狹窄。

(2) 工作量不同

地籍圖測繪的核心是以反映宗地權屬范圍的界址點坐標來表達宗地的位置、形狀、大小和利用現狀的,地籍圖較高的精度要求也相應導致了成圖作業方法的高要求,所以地籍測量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的工作量大很多。

(3)測量點位精度要求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與成圖比例尺關系很大,一般是指圖上的點相對于實地同名點位的測定精度。地形測量規范要求:重要的地物與地物輪廓對于附近根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不大于圖上0.6mm,次要地物與地物輪廓位置中誤差不大于0.8mm。地籍測量的精度包括地籍控制測量精度和地籍圖測繪精度,《城鎮地籍調查規程》規定地籍圖根控制點相對于臨近基本控制點的點位中誤差在圖上不得超過±0.1mm,測站點相對于鄰近地籍圖根控制點誤差不得超過圖上±0.3mm。因界址點為地籍圖的主要因素,界址點的坐標精度代表了地籍資料的定位精度。界址點的圖上位置精度是影響地籍圖面精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相同比例尺的情況下,地籍測量隊細部界址點的測定要求比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時一般地物點的點位測量精度要求高。

(4) 圖上標示的內容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只強調客觀地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觀,具體的專業內容往往留給用戶應用時自行填補。地籍測量的地籍圖測繪首先應考慮表示權屬、權屬關系、土地用途等一系列內容。地籍圖上所顯示的現象如地籍號、地類號、權屬界線等往往是地表上看不到或無法直接測量的。此外、地籍測量要求地籍圖上所標示的內容與地籍調查鎖搜集的信息內容必須完全吻合,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5)測圖要素選擇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要求標示的是地面上的所有地物、地貌要素,如地面上的河流、山脈、道路、居民點、地面高低起伏等,比較詳盡。地籍測量的測圖要素主要是地籍界址點、界址線、權屬關系、地籍號、地類號、土地用途、土地面積等與土地管理有關的內容。地籍圖上反映的地物較少,不要求反映地貌。雖然地籍圖上也有一些地理要素和社會經濟要素,但他們是作為地籍要素的一些環境因素而表示的,起定位和襯托作用。

(6)依據的規范和圖示不同

地籍圖測繪是以表示地籍調查信息為主要內容的平面圖,作業依據是1993年國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城鎮地籍調查規程》,在表現形式上還有專門的地籍圖圖示。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依據是國家測繪局制定的《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測量規范)》和相應的地形圖圖示符號。

5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資料與大比例尺地形圖

(1)利用地籍測量資料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圖

地籍測量是以坐標數據為主要表現形式的,作為界標物的道路、水面界線、房屋、各類墻柵等地物都有較好精度的點位坐標。因此,我們可利用地籍測量提供的房屋拐角點及地物特征點的點位坐標,及時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圖,以保證成圖的現勢性。

(2)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圖編繪地籍圖

地籍圖必須有眾多的地物要素作襯托,才能清楚地表現出地籍要素的位置特征,縮短成圖周期,降低成本費用,又能滿足土地管理的需要,因此,它在建制鎮、村莊地籍測量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6結束語

大比例尺地形圖和地籍圖兩者雖然在表示的內容上、取舍上各有側重點,但在實際工作中它們之間卻有著緊密地聯系。加強整個城市的各個部門的測繪工作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測繪,對避免重復測量,減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會起到重要的作用,才能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測繪資源共享的同時,使測繪工作的發展更加長遠。

參考文獻:

[1]楊德麟等,大比例尺數字測圖的原理、方法、應用[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第2篇

【關鍵詞】測量;比例尺;共同點;不同點

1 土地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地籍測量的地籍圖測繪是地籍要素與權屬有關的地形要素的集合。它主要是對宗地的地籍界址點、權屬界線、土地用途等的定位與定性相結合的測繪工作,在定位測量方面有著較高的精度要求。地籍測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地籍測量成果、資料的使用功能土,地籍測量成果、資料在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學利用方面具有法律性、經濟性、社會性和地理性作用。

2 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

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就是通過電子速測儀、電子數據終端,并逐步地構成野外數據采集系統,將其與機助制圖系統結合,形成了一套從野外數據采集到內業制圖全過程、實現數字化和自動化的測量制圖系統。數字測圖的基本思想是將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理要素轉換成數字量,然后由計算機對其進行處理,得到內容豐富的電子地圖,需要時由圖形輸出設備輸出地形圖。

3 地籍測量與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的共同點

地籍測量與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都涉及圖形的測繪,因而在圖形測繪的工作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共同之處:

(1)測圖成果都是大比例尺。

(2)依據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相同。地籍測量和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都是依據測量學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通過使用測量儀器量測角度、距離、高程來確定地面界址點或地物、地貌特征點的平面位置。

(3)遵循的平面控制網的布設原則相同。地籍圖測量和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都遵循著“先整體到局部、先高級到低級、分級布網逐級控制”的原則。

(4)采用的投影方式和坐標系統相同。當長度變形值不大于2. 5cm/km時,地籍圖和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都是采用高斯一克呂格正形投影統一30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統;當長度變形值大于2. 5cm/ km時,一般采用抵償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0帶的平面直角

坐標系統,或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統;當面積小于25km2測區時,一般不經投影而采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統在平面土直接進行計算。

(5)采用的圖幅分幅方法及編號相同。地籍測量和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的圖幅分幅都是采用坐標格網的矩形或正方形分幅法。圖幅編號按圖廓西南角坐標(整lOm)數編碼,縱坐標在前,橫坐標在后,中間短線連接。

(6)測圖方法相同。地籍測量和大比例尺數字測量均是先控制測量、圖根測量,再碎部測量。測量成果輸入計算機,采用數字化成圖。

4 地籍測量與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的不同點

4.1 測圖目的及應用范圍不同

地籍測量是以權屬管理工作為目的,專門用于地籍管理和土地登記,應用范圍狹窄。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是以客觀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為目的,主要用于規劃、設計和工程施工等,應用范圍比較廣。

4.2 測圖要素選擇不同

地籍測量的測圖要素主要是地籍界址點、界址線、權屬關系、地籍號、地類號、土地用途、土地面積等與土地管理有關的內容,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側重點。地籍圖上反映的地物較少,不要求反映地貌。雖然地籍圖上也有一些地理要素和社會經濟要素,但它們是作為地籍要素的一些環境因素而表示的,起定位和襯托作用,而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要表示的是地面上的所有地物、地貌要素,如地面上的河流、山脈、道路、居民點、地面高低起伏等。

4.3 圖上表示的內容不同

地籍測量的地籍圖測繪首先應考慮表示權屬、權屬關系、土地用途等一系列內容。地籍圖上所顯示的現象往往是地表上看不到或無法直接量測的,如地籍號、地類號、權屬界線等,因此地籍要素反映的比較充分、細膩。此外,地籍測量要求地籍圖上所表示的內容與地籍

調查所搜集的信息內容必須完全吻合,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而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只強調客觀地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

4.4 測量點位精度要求不同

地籍測量的精度包括地籍控制測量精度和地籍圖測繪精度,《城鎮地籍調查規程》規定地籍圖根控制點相對于鄰近基本控制點的點位中誤差在圖上不得超過±0.1mm,測站點相對于鄰近地籍圖根控制點誤差不得超過圖上±0.3mm。因界址點為地籍圖的主要因素,界址點的坐標精度代表了地籍資料的定位精度。界址點的圖上位置精度是影響地籍圖面精度的主要因素。

《規程》要求地籍原圖上相鄰界址點間距、界址點與鄰近地物點關系距離的中誤差不得超過圖上0.3mm,宗地內部與界址邊不相鄰的地物點,不論用何種方法勘丈,其點位誤差不得大于0.5mm,鄰近地物點間距中誤差不得大于圖上0.4mm。因此,地籍界址點測量的精度

要求與成圖比例尺關系不大,主要是指實地點位測定精度。地籍測量測出的地籍圖用于土地管理部門,確定每宗地的面積,地籍測量對測量的平面精度要求較高。

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與成圖比例尺關系很大,一般是指圖上的點相對于實地同名點位的測定精度。地形測量規范要求:重要的地物與地物輪廓對于附近圖根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不大于圖上±0. 6mm,次要地物與地物輪廓位置中誤差不大于±0.8m m。因此,在相同比例尺的情況下,地籍測量對細部界址點的測定精度要求比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的測量精度的要求高。大比例尺數字地形測量對平面測量,高程測量精度均要求。

4.5 依據的《規程》、《圖式》不同

地籍圖測繪是以表示地籍調查信息為主要內容的平面圖,作業依據是1993年國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城鎮地籍調查規程》,在表現形式上還有專門的地籍圖圖式。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依據是國家測繪局制定的《1: 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測量規范)》和相應的地形圖圖式符號。

4.6 測圖程序不同

地籍圖測繪在程序上必須先進行土地權屬調查,地籍圖測繪是以權屬調查為先導,以權屬調查的結果為基礎的,未進行權屬調查就不能進行地籍測圖。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則不受其限制和約束。

5 充分發揮地籍測量與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的優勢

5.1 利用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編繪地籍圖

地籍圖必須有眾多的地物要素作襯托,才能清楚地表現出地籍要素的位置特征。利用現勢性好、精度高、相同的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或像片影像圖作底圖,并從其圖上擇取或套繪必要的地物信息,經野外采集界址點坐標、修測與補測,再依據校核后的宗地勘丈數據編繪

地籍圖,既能保證成圖精度,縮短成圖周期,降低成本費用,又能滿足土地管理的需要,因此,它在建制鎮、村莊地籍測量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5.2 利用地籍測量資料更新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

地籍測量是以坐標數據為主要表現形式的,作為界標物的道路、水面界線、房屋、各類墻柵等地物都有較好精度的點位坐標。因此,我們可利用地籍測量提供的房屋拐角點及地物特征點的點位坐標,及時更新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以保證成圖的現勢性。

第3篇

關鍵詞:城市測繪;數據共享;可行性分析

前言

城市測繪過程是地理信息獲取、處理、分析的過程,是“數字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城市測繪的成果也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統的重要數據來源,國家測繪局制定的《測繪事業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將地理信息數據的采集、服務和共享平臺建設列為關鍵技術之一。所以,如何有效獲取測繪數據直接影響著測繪基礎作用的有效發揮。

1.城市測繪的主要內容城市、地籍以及房產測繪是城市建設中具有交叉的三大塊,城市測繪數據主要是反映城市地表的自然、經濟、社會諸多要素的特征、形態、位置、大小、分布、類別、名稱以及其它的重要信息。城市測繪資料直觀反映城市的面貌,城市規劃都需要城市測繪提供基礎資料,測繪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接影響和決定城市規劃的制定和城市建設的實施。城市測繪內容包括:城市現狀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城市平面、高程控制網測量、地下管線的測量、建筑用地界線拔定、建筑物的施工放樣、竣工測量、城市規劃道路定線、大型建筑物的沉降測量等。地籍測繪內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測量、地籍要素調查、地籍要素測量、地籍圖繪制、面積量算、地籍數據庫建設、地籍信息管理系統建立等。地籍測量的成果包括數據集(控制點和界址點坐標等)、地籍圖和地籍冊。房產測繪的基本內容包括:房產平面控制測量、房產調查、房產要素測量、房產圖繪制、房產面積測算、房產權屬、變更測量、成果資料檢查驗收、房產信息系統建設等。

2.測繪的社會需求測繪工作的主要作用體現在:對于行政區域的識別劃分;布設和加密城市控制網,使城市的規劃建設在一個共同的平臺下有序進行;為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用戶提供可靠的多比例尺的地形圖,滿足各行各業的使用要求;根據設計要求準確劃分相應建設用地,并對用地情況的監控提供可靠的依據。社會對測繪信息的需求量很大的,其中大多數是各級政府機關,其次是企業單位。當然這其中的絕大多數資料都被用于城市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規劃管理始終是城市管理工作的熱點,規劃管理工作程序中無不與測繪工作緊密相聯,需要測繪工作有力的支持,從工程建設前的選址用地,建設工程的設計、實施以及最終的規劃驗收,以及規劃行政執法,都離不開地形測量、綜合管線測量、工程測量(建筑放線、驗線)、規劃竣工驗收測量等工作,這些工作貫穿在整個規劃行政管理的每個環節。因此重視和促進依法測繪才能確保城市規劃的連續性、完整性和統一性。一、各項城市測繪工作的特點分析

1.城市基本地形測繪特點

城市基本地形測繪是城市國民經濟各專業部門進行勘察、規劃設計和施工階段通用性測繪工作。由于大比例尺地形測繪能精確、詳盡地反映地表的物體和現象,所以城市地形測繪習慣用大比例尺,大比例尺地形測繪的特點是測區范圍較小、精度要求較高、比例尺大,因而在如何真實反映地表形態方面具有它的特殊性。

2.地籍測繪與房產測繪的特點

地籍測繪注重宗地之間平面位置相對關系的確定,在高程測量方面可不做嚴格要求,地籍測繪解析測量界址點工作量大。基本地籍圖內容除前述一般內容外還包括界址點、界址線;宗地及其編號;地籍區、地籍子區編號及界線;地籍區名稱、土地利用類別等。

房產測繪工作與地籍測繪相類似,同樣注重宗地(丘)之間水平位置相對關系及界址點、線的測定。分幅房產圖還重視房屋、房屋附屬設施和房屋圍護物等與房產有關的地形要素和注記,包括丘號、丘支號、幢號、房產權號、門牌號、房屋結構、房屋用途和用地分類等。

地籍測繪與房產測繪均要求繪制用地單元圖(宗地圖與分丘圖、分戶圖),以備土地使用證與房產權證附圖使用。在內容上除表示分幅圖中相應內容外,還要標注有關長度、面積、墻體歸屬和四至關系等要素。

二、各項城市測繪工作的共同內容分析

1.平面控制測量具有同等效用要求

從作業精度考慮,城市各項測繪工作均可納入工程測量范疇,可采用同精度的首級控制網,三者基于平面控制的布設方式、觀測方法、精度指標等具有同等效用要求,可以相互利用。

2.地物點位測定與標設都可在相應等級基本控制的基礎上進行

地形測繪中地物點位和其他地面設施的點位測定與標設,與地籍測繪、房產測繪的界址點解析測量都可在相應等級基本控制的基礎上進行,其測定與標設的內容和方法、精度指標要求具有相應的同一性。

3.大比例尺圖基本要素構成有諸多共同內容

在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城市基本地形圖、分幅地籍圖、分幅房產平面圖的成圖比例尺,一般均可視具體測區條件選擇1∶500,1∶1000,1∶2000。城市基本地形圖、分幅地籍圖、分幅房產平面圖三者的基本要素構成有許多共同內容。如三者圖面對地理要素的表達基本相同,在圖上表示測量控制點、居民地各類建筑物、道路網、水系、行政區域界、有關地理名稱和重要單位名稱、道路、橋梁和水域、植被等信息。地形圖對這些信息表達更細致,并強調高程的表示;地籍圖在表達地理要素的同時,注重地塊的權屬界址及相應的面積和等級;房產圖更注重房地產位置、形狀、相鄰關系、面積、用途等信息。

三、城市測繪數據共享的可行性分析

可以看出地形測繪、地籍測繪、房產測繪等有眾多共同的內容及各自的特點,它們之間有較強的兼融性和互補性,生產中可以相互借鑒。對城市各項測繪工作的不同技術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后,可以建立同時滿足不同測繪項目要求的綜合測繪指標體系。綜合以上的分析,城市各項測繪工作的共同內容就是測繪數據共享的基礎,它們各自的特殊內容要求并不是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是可以進行綜合取舍、相互補充或疊加的。并利用現代測繪技術和計算技術完全可以實現多用途數字化地圖的生產,建設共享的地理信息數據,為城市各項建設提供良好的服務。因此,城市測繪數據共享是可行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城市控制測量數據共享

充分利用原有的各級控制點,按各項測繪工作要求增設點位,通過聯測構建共同的首級控制、基本控制網。

2.城市各項測繪工作點位測量數據共享

根據城市各項測繪工作點位測定要求,選取較高技術指標以達到普遍適用性,在共同基本控制網基礎上行全面觀測,從而得到全城區的地籍、房產界址點線與有關測區的點位統一坐標成果。

3.城市測繪中的地圖數據共享

第一,考慮幾種圖的共同內容;

第二,按地籍圖、房產圖要求劃分地籍、房產統一用地單元,測定界址點、線;

第三,按房產圖要求較精確地測量用地單元內的房產要素;

第四,設計有關圖例符號,按3種圖件的測繪要求,在綜合圖上表現出各圖面中地物的空間位置關系和屬性信息,即綜合考慮多種地圖的內容要求,進行城區大比例尺綜合多用途地圖測繪。

4.服務于城市測繪數據共享的地理信息系統

現代測繪技術(如數字化測圖、GPS定位等)、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及地理信息系統理論與技術的開發,為城市測繪數據共享提供了極為方便的條件,可以通過有機數據組織建立城市測繪數據共享的空間數據庫,實現對數據庫的系統操作,從而建立城市測繪綜合地理信息系統,使城市測繪工作的各項內容既可整體綜合,又可滿足不同測繪工作內容的特殊需求。對于城市大比例尺圖而言,可以根據需要,打開或關閉不同屬性數據或分層地圖數據,分別表現或繪制出專用城市地形圖、基本地籍圖和分幅房產圖等。

第4篇

關鍵詞:測繪技術 土地管理 地籍測量 3S

中圖分類號: P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地籍測量具有專業性強的特點,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地籍測量有了巨大的變化,數字測繪和以全球定位系統、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為代表的3S現代測繪技術使得地籍測量與現代測繪技術密不可分。土地管理利用現代地籍測量的內容包括土地界、土地面積、土地權屬位置和與土地利用類型、質量好壞等有關的諸多專門測量。由于地籍數據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所以地籍數據要求較為精確,且需要有很強的實效性,這就需要及時、同步更新,這樣才能給相關的管理部門提供有用的資料。現代地籍技術的測量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種:野外數字測量、GPS測量、業內掃描數字化測量以及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

一、地籍技術的四種測量模式

野外數字測量、GPS測量、業內掃描數字化測量以及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這四種測量模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用途,通過優劣勢互補能更好地實現地籍信息的全面采集。

全野外數字模式

全野外數字模式運用的測繪產品包括有關的地形圖和地籍圖,這些都是國土、房產、水利和電力等部門所需要的地理信息系統的信息重要來源。地籍數據庫和有關的地籍管理系統的優劣也與全野外數字模式采集到的數據直接相關。全野外數字測量使用的重要工具是全站電子速測儀,我們根據其所搭配的不同硬件有三種方式:全站儀+電子記錄簿+測圖軟件、全站儀+掌上電腦+測圖軟件以及全站儀+便攜式電腦+測圖軟件,其中,全站儀和測圖軟件必不可少。

全站儀和測圖軟件搭配電子記錄簿的好處是可以實地測量各種重要的地籍數據,但由于設備的硬件問題,這種搭配的草圖常會出現差錯,效果也不大理想。而當電子記錄簿換成便攜式計算機時,數據處理也就更加高效和便捷,且出錯率較低,但此種方式的價格昂貴,不大適合野外環境。此外,掌上電腦的加入,使得藍牙傳輸成為可能,這也外業測量更加智能化和電子化,不同地籍測量方式也能夠可視化,而且掌上電腦攜帶更加方便,現場成圖,屬于高效和便捷的方式。

GPS測量模式

隨著現代測繪技術精度要求的提高,GPS的使用越來越多,GPS-RTK技術在整個地籍測繪中的應用急速擴展。GPS測量模式有利于實時掌握地籍要素的坐標,通過現場檢驗測量的結果,降低了因錯誤而返工的概率。

GPS-RTK的運用模式也有兩種:GPS-RTK接收機+測圖軟件和GPS-RTK接收機+全站儀+掌上電腦+測圖軟件。第一種模式中,GPS-RTK接收機在接受完各種地籍數據之后,GPS數據處理軟件將其進行初步處理并存儲在數據文件之中,與此同時給測圖軟件繪制草圖。GPS-RTK接收機具有實時性、速度快、精度高等特點,減少了控制點,但由于無線電死角等關系導致有些數據無法采集,則需要用全站儀來完善。GPS-RTK接收機+全站儀+掌上電腦+測圖軟件這種模式適用于任何地形環境條件和比例尺地的地籍圖測繪,是全天候、高效快捷的地籍測繪模式。

業內掃描數字化測量模式

“準地籍測量”是最近幾年出現的業內掃描數字化測量模式,這個是將已經存在的地形上根據地籍臺賬實地標繪一些宗地界址線,劃分出調查區等,調查地名、門牌號碼、房屋層數等,同時將不清楚或精度不符合的地方標示出來以待變更或添加。“準地籍測量”有一前提就是測量的區域內的地形圖有較強的實時性,且控制點、目標點等明確。

4、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模式

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模式未來有著廣泛的運用。多平臺、多傳感器、高分辨率和高光譜等成為了航空航天影像信息獲取的方向,高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也將成為地理空間信息獲得的來源。激光成像雷達、數字攝像機等為主題的機載三維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的快速發展,使得各種專題的地籍測繪變得更加方便和快捷,能及時快速的更新地籍測量信息。

二、現代地籍測繪技術的基本流程

現代地籍測量離不開現代測繪技術的使用,現代測繪技術將地籍測繪外業、內業綜合在一起,不僅可以高效地完成地籍測量工作,而且還能夠建立起豐富的地籍數據庫,并建立有關的地籍管理系統,奠定“數字國土”工程和現代地籍管理的堅實基礎。現代地籍測繪利用全站儀、計算機等自動采集地籍要素,并將其傳輸到計算機上,經過專業軟件的分析、整理、編輯最后將其加入到數據庫。其基本的流程如下:

1、分析資料

資料分析主要是對測區內已有的地籍數據進行分析,這是熟悉測區地形的重要工作,通過資料分析和本身的設備條件等來確定所要采取的測量技術。

2、獲取數據

要獲得有用的資料有兩種方法,一是通過對原有資料的分析,直接利用原始正確的地籍資料等;二是直接去野外進行信息采集和收集。獲取的數據應當能夠滿足需要,要涵蓋全部的地籍要素的有關數據,如地形數據、地類數據等。

在獲得了數據之后,應當按照當前數據庫的要求對已有的數據進行編輯、整理,編輯整理過后要及時將數據存入數據庫之中。同時,數據的統計、分析和匯總工作也必不可少,要建立整個市的地籍數據庫,建立地籍管理檔案系統。

三、結語

總之,由于現代化設備和數字技術在現代地籍測量中的應用,使得地籍要素數據的采集、收集、處理等工作都變得更加高效、快捷,地籍測量工作量在減少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投入進地籍測量的人力和物力。作為為土地管理服務的一種專業化測量,地籍測量與現代技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加強對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研究能有效提高我國國土資源的管理水平,加快數字化城市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黃曉君.城鎮地籍測量及精度分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2]蘇哲.論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形圖測量中的應用[J].科技促進發展(應用版),2010(04)

第5篇

【關鍵詞】權屬、位置、利用現狀

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和科學的進步,在當今社會管理中由于測繪、地籍管理和城市管理等各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相互配合,是地籍的概念有了很大的發展。地籍已不僅知課稅對象的登記清冊,而是成為融合多科學的現代地籍的多用途地籍。我們現在所從事的地籍測繪工作,均屬于現代地籍范疇。

甚于此,我們現在所敘述地籍是指由國家監管的、以土地權屬為核心、一地塊為基礎的土地及其附著物的權屬、位置、數量、質量及用途,如土地利用現狀等,并且用文件、數據、圖件和表冊等各種形式表示出來。

1、地籍調查

地籍調查是政府為了取得土地權利和土地利用現狀等基本地籍資料而組織的一項系統性的社會調查工作。它的基本任務是查清每塊宗地或地塊的坐落、位置、所有者、權屬、權源、地號、地類、等級、面積、使用者、利用狀況、土地質量等,并進行必要的地形要素測繪,為后續的低級測繪等工作提供權屬界線和界址點的位置,便預測制地籍圖,為編制土地利用現狀圖、地籍薄測和進行地籍管理提供依據。它是一項政策性、法律性和社會性很強的社會工作,又是一項集科學性、實踐性、統一性、嚴密性于技術工作

。地籍調查分初始地籍調查和變更地籍調查。初始地籍調查是在某地區建立地籍系統之前的第一項工作,而對于土地登記來說,則應在土地登記之前進行。變更地籍調查是在某地區地籍系統建立之后。當地籍要素發生改變或需要發生改變時進行的。應用變更地籍調查及時地修改原有地籍資料,以保證地籍系統的現勢性和準確性。地籍調查的原則是:這一調查工作應由各級人民政府來領導,由國家承認的測量單位及有關部門來組織實施。必要時可以組成聯合調查組,以利于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和確保調查結果的合法性、可靠性。地籍調查的基本要求是:必須按照國家制定的《地籍測繪規范》或《城鎮地籍調查規程》的規定進行。地方制定的技術規程其內容和技術要求不得與國家統一的規范和規程相矛盾。

2、地籍測繪

強調地籍測繪,是為了區別于普通測繪。地籍測繪是一種政府行為,是測量技術與土地法學的綜合應用,即涉及土地及其附著物權力的測繪,屬于法定行為。

地籍測繪是為了獲取和表達地籍信息所進行的測繪工作,主要是測定每塊土地的位置、面積大小,查清類型、利用狀況,記錄其價值和權屬,據此建立土地檔案或地籍信息系統,供實施土地管理工作和合理使用土地時參考。土地管理部門也將稱為勘丈。

1)地籍測繪目的

為了滿足現代地籍的要求,在純測繪專業的工作基礎上還要測定和調查房產情況和有關的地形要素(如道路、水系、境界、地類界及地理名稱等)。因此,地籍測繪的完整工作和工作目的,除按國家標準測繪大比例尺地籍圖外,還必須進行地籍調查,以獲得有關土地及其附著物的社會、經濟和法律諸方面的信息,最后將地籍測繪(包括調查)的結果測制成地籍圖和地籍簿冊,建立信息庫,形成地籍測繪成果。

2)地籍測繪方法與內容

從測繪角度來講,地籍測繪的方法與常規的地形測量方法基本一致,也是從控制測量到碎步點測量,結合調查,最后形成測繪成果。所不同的是,地籍測繪由于涉及權屬,在精度要求方面有特殊要求。其測繪的內容主要包括: 地籍控制、地籍要素測繪、地籍調查、動態監測與更新。

二 地籍控制測量

1、首級控制網

地籍控制測量工作是地籍要素測繪的基礎,是關系到權屬面積和位置(界址點精度)的主要技術環節。它是根據界址點及地籍圖的精度要求,結合測區范圍的大小、測區內現有控制點數量和等級情況,按控制測量的基本原則和精度要求進行設計、選點、埋石、觀測、數據處理、獲取成果等的測量工作。地籍控制測量主要是平面位置的測量、

2、首級控制網的作用

首級地籍平面控制測量是整個地籍測量的前期基礎性的工作,其目的是為地籍測量工作提供一個準確的控制框架(參考系)和定位基準,并控制誤差的積累。

3、 地籍控制網的布設原則

第6篇

關鍵詞:數字測繪;3S技術;數字國土

隨著以數字測繪、全球定位系統、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為代表的現代測繪技術體系的建立,4D產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測繪儀器的出現,地籍測量與現代測繪新技術的結合逐漸緊密,使地籍測繪從理論到實踐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現代地籍測量主要是指利用現代測繪技術以一定的精度測定土地界、土地權屬位置、土地面積并以反映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狀況以及質量等級的專門測量,它為國家土地管理部門提供具有現時性的土地詳查資料,并為土地登記提供依據。同時,應國土資源部“一五”規劃的要求,“數字國土”工程已全面展開,因此,地籍測量必須為進一步建立地籍數據庫和地籍管理系統提供準確、合理、規范、全面的基礎數據。傳統的地籍測量手段已經難以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現代測繪技術和方法正發揮著巨大作用。

1 現代地籍技術的測量模式

地籍測量專業性強,地籍數據具有法律效力,對數據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資料現時性強,同步變更需及時。因此,根據地籍測量所特有的專業性,現代測繪技術對于地籍測量來講,主要有野外數字測量、GPS測量、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內業掃描數字化測量4種模式。受環境和技術的約束,這些模式各有優、缺點,但能相互補充,從而實現地籍信息的全覆蓋采集。

1.1 野外數字瀾置模式

數字測繪技術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產業和計算機制圖理論發展的最新成果,成為現代測繪的主流。全野外數字測繪產品主要是全野外測繪的基礎數字地形圖、地籍圖,是建立適用于國土、規斯.房產、城建、水利、電力等部門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基礎信息庫來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數據庫和地籍管理系統質量的好壞,取決于運用這種測量模式采集的數據。同時如果基礎數字測繪產品質量標準較好,可供不同部門使用,避免資金的重復投入。

針對數字地籍測量的三個環節——確權、測量、編繪,作業流程的科學化是保證質量的關鍵,同時還要注意作業工具的合理選擇與搭配。野外數字測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電子速測儀,根據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為3種方式:

(1)全站儀+電子記錄簿+測圖軟件。這種方式是利用全站儀在野外實地測量各種地籍要素的數據,在數據采集軟件的控制下,實時傳輸給電子記錄簿,經過預處理后,按相應的格式存儲在數據文件中,同時配繪草圖,供測圖軟件進行編輯成圖。全站電子速測儀、電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測量儀器,同傳統的測量手段相比,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能夠實現角度、距離的自動計算,技術容易掌握,但受硬件設備的限制,操作可視性較差,草圖容易出錯,功效不高。

(2)全站儀+便攜式計算機+測圖軟件。這是一種集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于一體的數字式地籍測量方式。通過全站儀在實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數據,由通信電纜將數據傳輸給便攜式計算機,數據處理軟件實時處理并顯示所測地籍要素的符號和圖形,原始采樣數據和處理后的有關數據均記錄于相應的數據文件或數據庫中。由于現場成圖,具有直觀、快速、高效的優點,但價格昂貴、野外環境適應能力較差。

(3)全站儀+掌上電腦(PDA)+測圖軟件。作業方式與全站儀+便攜式計算機+測圖軟件方式相同,采用藍牙傳輸,這種系統定位于地籍數據的前端采集部分,通過使用體積較小、便于攜帶的PDA來滿足外業測量的智能化、電子化要求。從地籍測量外業的結果來看,該系統具有多種數據格式的融合顯示、多種地籍測量方法的可視化實現、自由測站的自動化計算功能,并且掌上電腦價格低廉、操作簡便、現場成圖、速度和效率都很高。這種系統雖然不完善,隨著硬件和軟件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1.2 GP8測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現代測繪技術的一種標志。在現代地籍測量中主要用GPS控制整個測區,以滿足精度的需要。隨著RTK技術的迅速發展,GPS+RTK技術幾乎覆蓋整個測量領域。這種測量模式能實時地獲取地籍要素坐標信息,能在滿足地籍測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業現場提供經過檢驗的測量成果,擺脫后處理的負擔和外業返工的困擾。GPS—RTK技術卡要有兩種方式:

(1)GPS-RTK接收機+測圖軟件。利用GPS—RTK接收機在野外實地測量各種地籍要素數據,經過GPS數據處理軟件進行預處理,按相應的格式存儲在數據文件中,同時配繪草圖,供測圖軟件進行編輯成圖。GPS-RTK接收機是一種實時、快速、高精度、遠距離的數據采集設備。其顯著的優點是控制點大大減少,測量效率大大提高。其存在的缺點是必須繪制測量草岡,一些無線電死角和衛星信號死角無法采集數據,必須用全站儀進行補充。

(2)GPS-RTK接收機+全站儀+掌上電腦+測圖軟件。這種模式將克服集中數字測量模式的缺點,發揮各自的優點,可適應任何地形環境條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圖的測繪,實現全天候、無障礙、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內外業一體化采集地籍信息。

1.3 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模式

應用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模式進行地籍測量前景非常廣闊。隨著航空航天影像信息獲取手段朝著多平臺、多時相、多傳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譜和快速機動的方向發展,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將成為地理空間信息獲取與更新的主要數據源,以激光測距系統(LIDAR)、激光成像雷達、雙天線SAR系統、數字攝像機、GPS/INS為主體的機載三維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等多種數據獲取手段的迅速發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線劃圖的測繪,還可以得到各種專題的地籍圖,同時利用衛星遙感進行土地資源調查和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為快速及時的變更地籍測量作好參照。由于地籍測量的精度要求較高,數字攝影測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為數據采集對象,利用該技術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數據,其控制點和目標點主要采用航測區域網法和光束法進行平差,即所謂的空三加密,進而通過專有數字攝影測量的數據處理軟件,完成地籍測量的內外業。

數字攝影測量與模式得到的地籍圖信息豐富,實時性強,既具有線劃地圖的幾何特征,又具有數字直觀、易讀的特性;地籍圖上的界址點完善。不受通視條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權屬調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內業中完成,既減輕了勞動強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種廣有前途的地籍測量模式。

1.4 內業掃描數字化測量模式

用掃描數字化方法對已有地形圖或地籍圖采集數字化地籍要素數據,而界址點的坐標數據則由之前所述的兩種模式測出和計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點的坐標數據輸入計算機,然后將這兩部分數據疊加,并在數據處理軟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種地籍圖和表冊。

“準地籍測量”就是近年來出現的內業掃描數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圖上根據地籍臺賬實地標繪宗地界址線,劃分街道、街坊、調查區及編號,調查宗地座落、地名、門牌號碼、房屋結構及層數,標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時,可待日后做地籍調查和變更填補;這種地籍測量模式的前提條件是要求測區內的地形圖或地籍圖現時性強,并且具有完備的控制點和目標點。

鑒于現代測繪技術存地籍測量中的幾種模式,可以總結現代地籍測繪技術的幾個特點:專業性、數字化、網絡化,即以數字化的采集模式獲取具有很強專業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終建立地籍數據庫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統,以實現網絡辦公自動化。但是上述四種模式以及各種組合方式各有優、缺點和適應范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單獨使用。根據測區的實際情況、各種模式的適用環境和作業單位的實力背景,可以選擇經濟、高效的測量模式,以達到地籍測量的精度要求。

2 現代地籍測繪與“數字國土”的關系

現代地籍測繪、地籍信息系統與“數字國土”三者有著密切的關系。現代地籍測繪為建立地籍信息系統提供基礎數據,但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測繪成果,需要建立一個地籍信息系統,進而就可以存放各種圖形和屬性等信息,并對國土資源部門進行從“部”到“廳”到“局”的各種行政級別上的空間應用分析。在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空間技術等的作用下,人們共享該數據庫資源。“數字國土”包括廣泛的數據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數字地圖是其中的重要數據之一,地籍測繪正是地籍信息系統建設及其網絡體系建設即“數字國土”的重要內容。現代地籍測繪、地籍信息系統和“數字國土”的關系。

3 現代地籍測繪技術的基本框架

現代測繪技術是運用到地籍測量中的一些先進的技術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測量外業、內業于一體的綜合性作業系統。其最大優點就是在完成地籍測量的同時可建立地籍數據庫,并通過一定的途徑建立地籍管理系統,為完成“數字國土”工程、實現電子政務和現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礎。現代地籍測繪主要是采用自動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儀、計算機或PDA采集地籍要素,傳輸到計算機上,運用專用的地籍數據處理軟件,對其進行分析、整理、編輯和入庫。其基本流程為:

(1)資料分析:對測區已有的地籍數據進行分析,熟悉測區地形,根據本身已有的設備和最終建立地籍數據庫的要求確定采用何種測量技術。在資料分析過程中,可以考慮能否使用“準地籍測量”。

第7篇

關鍵詞:地籍測繪;數字化;測繪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 P2文獻標識碼: A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建設也逐漸的快速發展,地籍測繪工作也有很大的進步,在發展與進步的同時對地籍測繪工作的要求也有所增加。地籍測繪是土地管理最根本的工作,地籍測繪就是指運用一定的測繪技術對地籍進行測量,并以測量結果為依據,來確定土地的權屬坐標、位置、宗地面積等,從而來滿足國民經濟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的建設需求。數字化測繪技術能夠滿足現代地籍測量要求,能夠準確的測量出土地的質量等級、權屬位置以及分布狀況等。

一、數字化測繪技術的簡介

運用數字化測繪方法能夠把已有的地形圖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我們所要做的只是配備數字化軟件、掃描儀、數字化儀、計算機、繪圖儀等就可以了,具備了這些條件就可以開展相關的的地籍測繪工作了。運用數字化測繪技術最大的優點在于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理想的數字化效果。對于面積比較大的地區,可以使用航空攝影機攝取地面影像,然后建立相關的地面模型,再經過外業判讀,最后用繪圖軟件進行測量,最終就能夠得到想要的數字地形圖了。

運用數字化測繪技術首先需要對數據進行采集、輸入、儲存與編碼等,然后對圖像、數據等進行處理,最后完成出圖。近幾年來,數字化測繪技術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和進步,使其具備了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加精準的測量結果,也使地籍測繪工作更具自動化、數字化、科學化。數字化測繪技術逐漸成為了自動控制以及實時測量的可靠保證和最佳手段。就目前來看,數字化測繪技術快速發展,隨之各種豐富的測繪產品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在地籍測繪中數字化測繪技術具有非常良好的發展前景,是地籍測繪發展的新寵兒。

二、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籍圖測量中的應用

(一)調查地籍

城鎮建設最基本的工程就是地籍測繪,地籍測繪是一項由政府執行的測繪工作。變更調查和初始調查是地籍測繪的兩個調查方向,地籍測繪還涉及房產、管線地籍、稅收、權屬等方面。其中權屬調查在地籍調查中處于核心的地位,土地權屬調查以宗地為調查單位,對土地的行政歸屬以及使用者的界址、位置、使用權依據進行調查。

地籍測繪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其工作內容覆蓋面非常廣泛,但是最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幾種:輸入與輸出地籍調查表;歸戶卡、土地申請書、土地證的生成以及輸出;控制網點圖、宗地圖、基本地籍圖、圖幅結合表的生成以及輸出;匯總、統計、面積計算等。做完這些工作,緊接著就可以通過計算機測繪系統等軟件,使土地資源信息形成數字化的管理,并使之成為后續工作的珍貴資料,存儲這些資料要以街坊、街道為單位。目前,在地籍測繪工作中廣泛的用到了全站儀、GPS等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使測量結果更加準確、更具科學性、合理性,從而更加有效的促進土地資源的管理、保護、開發和利用。

在地籍測繪之前,需要CASS系類繪圖軟件或全站儀、RTK(GPS)的配合。在對內業進行測量時,取得地籍圖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第一種是運用CASS系類繪圖軟件所附帶的地物地形符號,第二種是利用地形地物的編號和編碼或現場記錄。對業外數據進行采集時,也有兩種方法來記錄數據,第一種是,利用全站儀記錄,第二種是利用計算機直接記錄,然后利用C語言編制程序處理那些記錄的數據,再根據草圖繪制圖形,繪制圖形時可以利用EPSWP、RDMS等繪圖軟件編輯圖形,最后通過Auto CAD軟件對圖像進行細致的處理和編輯,或者利用Wa1kfie1d、MAPS UV等一些比較常用且成熟的軟件直接編輯和處理。在作圖時要根據實際需求,以繪圖儀繪圖和數字化地籍圖這兩種方式出圖。

(二)控制地籍測量

運用衛星定位系統可以控制地籍測繪,數據隨機處理軟件和GPS接受機是這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系統屬于動態快速定位系統。為了方便快捷的運用動態GPS,需要對全站儀進行界址和碎步點的測量,所以,在對這些點位進行測量時,點位必須在空曠的地帶或主干道旁邊,還必須根據GPS的測量要求進行測量,在點位15 °垂直角以上保證沒有大范圍水面和障礙物、使測量點位遠離電視發射臺、強功率電臺、變壓器、高壓線等。在進行地籍變更測量時,控制精度一定要達到地籍測繪的規范要求。

三、數字化測繪技術的原則和特點

一切圖像都有三個要素組成,即點、線、面,地籍圖同樣也是由這三個要素組成。數字化測繪技術不僅僅能夠取得高精度的測量數據,還擁有和外業測量一樣水平的中準度,見證了測繪儀器的發展和更新,使地籍測繪技術達到了現代化技術水平。運用數字化測繪技術進行地籍測量適應了科學化管理的需求,滿足了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要求,實現了地籍測量的高精度目標,還具有一定的數字信息功能,有效的促進了土地資源的管理、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

數字化測繪技術是一種科學性非常高的測繪技術,數字化測繪技術是地籍測繪發展的有效延伸,和傳統的測繪方法相比,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和一定的優勢。運用數字化測繪技術可以把外業測繪的準確度很好的體現出來,從而得出高精度的測量結果,還可以把儀器的更新和進展更好的體現出來。數字化測繪技術不僅適應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還適應了現代科學管理的要求。

總的來說,運用數字化測繪技術對地籍進行測量,能夠取得更加精準的測量數據,并且和傳統的測繪技術相比,數字化測繪技術具有工作效率高、投資小、操作簡單、精度高、出圖美觀等優勢,除了這些優勢以外,數字化測繪技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那就是修改方便,并且可以重復修改。

參考文獻:

[1]楊哲.論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籍圖測量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2)

第8篇

關鍵詞:數字測繪;3S技術;數字國土

Abstract: Modern 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and 3s technology mapp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cadastral measurements,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measurement mode the background and the applicable environmental, compare with Digital Land cadastral survey come from efficient angle the combination of GPS and PDA and digital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mode is the future trend of cadastral Survey.Key words: digital mapping; 3S technology; digital land

中圖分類號:P25文獻標識碼:A

隨著以數字測繪、全球定位系統、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為代表的現代測繪技術體系的建立,4D產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測繪儀器的出現,地籍測量與現代測繪新技術的結合逐漸緊密,使地籍測繪從理論到實踐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現代地籍測量主要是指利用現代測繪技術以一定的精度測定土地界、土地權屬位置、土地面積并以反映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狀況以及質量等級的專門測量,它為國家土地管理部門提供具有現時性的土地詳查資料,并為土地登記提供依據。

1現代地籍技術的測量模式

地籍測量專業性強,地籍數據具有法律效力,對數據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資料現時性強,同步變更需及時。因此,根據地籍測量所特有的專業性,現代測繪技術對于地籍測量來講,主要有野外數字測量、GPS測量、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內業掃描數字化測量4種模式。受環境和技術的約束,這些模式各有優、缺點,但能相互補充,從而實現地籍信息的全覆蓋采集。

1.1野外數字瀾置模式

數字測繪技術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產業和計算機制圖理論發展的最新成果,成為現代測繪的主流。全野外數字測繪產品主要是全野外測繪的基礎數字地形圖、地籍圖,是建立適用于國土、規斯.房產、城建、水利、電力等部門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基礎信息庫來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數據庫和地籍管理系統質量的好壞,取決于運用這種測量模式采集的數據。同時如果基礎數字測繪產品質量標準較好,可供不同部門使用,避免資金的重復投入。

針對數字地籍測量的三個環節——確權、測量、編繪,作業流程的科學化是保證質量的關鍵,同時還要注意作業工具的合理選擇與搭配。野外數字測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電子速測儀,根據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為3種方式:①全站儀+電子記錄簿+測圖軟件。這種方式是利用全站儀在野外實地測量各種地籍要素的數據,在數據采集軟件的控制下,實時傳輸給電子記錄簿,經過預處理后,按相應的格式存儲在數據文件中,同時配繪草圖,供測圖軟件進行編輯成圖。②全站儀+便攜式計算機+測圖軟件。這是一種集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于一體的數字式地籍測量方式。通過全站儀在實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數據,由通信電纜將數據傳輸給便攜式計算機,數據處理軟件實時處理并顯示所測地籍要素的符號和圖形,原始采樣數據和處理后的有關數據均記錄于相應的數據文件或數據庫中。③全站儀+掌上電腦(PDA)+測圖軟件。作業方式與全站儀+便攜式計算機+測圖軟件方式相同,采用藍牙傳輸,這種系統定位于地籍數據的前端采集部分,通過使用體積較小、便于攜帶的PDA來滿足外業測量的智能化、電子化要求。從地籍測量外業的結果來看,該系統具有多種數據格式的融合顯示、多種地籍測量方法的可視化實現、自由測站的自動化計算功能,并且掌上電腦價格低廉、操作簡便、現場成圖、速度和效率都很高。這種系統雖然不完善,隨著硬件和軟件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1.2GP8測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現代測繪技術的一種標志。在現代地籍測量中主要用GPS控制整個測區,以滿足精度的需要。隨著RTK技術的迅速發展,GPS+RTK技術幾乎覆蓋整個測量領域。這種測量模式能實時地獲取地籍要素坐標信息,能在滿足地籍測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業現場提供經過檢驗的測量成果,擺脫后處理的負擔和外業返工的困擾。GPS—RTK技術卡要有兩種方式:①GPS-RTK接收機+測圖軟件。利用GPS—RTK接收機在野外實地測量各種地籍要素數據,經過GPS數據處理軟件進行預處理,按相應的格式存儲在數據文件中,同時配繪草圖,供測圖軟件進行編輯成圖。GPS-RTK接收機是一種實時、快速、高精度、遠距離的數據采集設備。其顯著的優點是控制點大大減少,測量效率大大提高。其存在的缺點是必須繪制測量草岡,一些無線電死角和衛星信號死角無法采集數據,必須用全站儀進行補充。 ②GPS-RTK接收機+全站儀+掌上電腦+測圖軟件。這種模式將克服集中數字測量模式的缺點,發揮各自的優點,可適應任何地形環境條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圖的測繪,實現全天候、無障礙、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內外業一體化采集地籍信息。

1.3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模式

應用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模式進行地籍測量前景非常廣闊。隨著航空航天影像信息獲取手段朝著多平臺、多時相、多傳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譜和快速機動的方向發展,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將成為地理空間信息獲取與更新的主要數據源,以激光測距系統(LIDAR)、激光成像雷達、雙天線SAR系統、數字攝像機、GPS/INS為主體的機載三維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等多種數據獲取手段的迅速發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線劃圖的測繪,還可以得到各種專題的地籍圖,同時利用衛星遙感進行土地資源調查和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為快速及時的變更地籍測量作好參照。數字攝影測量與模式得到的地籍圖信息豐富,實時性強,既具有線劃地圖的幾何特征,又具有數字直觀、易讀的特性;地籍圖上的界址點完善。不受通視條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權屬調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內業中完成,既減輕了勞動強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種廣有前途的地籍測量模式。

1.4內業掃描數字化測量模式

用掃描數字化方法對已有地形圖或地籍圖采集數字化地籍要素數據,而界址點的坐標數據則由之前所述的兩種模式測出和計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點的坐標數據輸入計算機,然后將這兩部分數據疊加,并在數據處理軟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種地籍圖和表冊。 “準地籍測量”就是近年來出現的內業掃描數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圖上根據地籍臺賬實地標繪宗地界址線,劃分街道、街坊、調查區及編號,調查宗地座落、地名、門牌號碼、房屋結構及層數,標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時,可待日后做地籍調查和變更填補;這種地籍測量模式的前提條件是要求測區內的地形圖或地籍圖現時性強,并具有完備的控制點和目標點。

2現代地籍測繪與“數字國土”的關系

現代地籍測繪、地籍信息系統與“數字國土”三者有著密切的關系。現代地籍測繪為建立地籍信息系統提供基礎數據,但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測繪成果,需要建立一個地籍信息系統,進而就可以存放各種圖形和屬性等信息,并對國土資源部門進行從“部”到“廳”到“局”的各種行政級別上的空間應用分析。在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空間技術等的作用下,人們共享該數據庫資源。“數字國土”包括廣泛的數據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數字地圖是其中的重要數據之一,地籍測繪正是地籍信息系統建設及其網絡體系建設即“數字國土”的重要內容。現代地籍測繪、地籍信息系統和“數字國土”的關系。

第9篇

關鍵詞:地籍測量,數字化測繪技術,地籍調查,權屬調查,界址點采集

中圖分類號: P2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Changzhou cadastral survey of digitize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pplication

WANG Xin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 Of Liaoning Fundamental,Jinzhou 121003,China)

Abstract:Article analysis elaborated in Changzhou cadastral survey process, the 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in the cadastral survey appl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Key: Cadastral survey,Digital techniqu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cadastral survey, property survey, boundary point acquisition

0、 引言

城鎮土地利用管理主要以地籍管理為主,地籍管理的重要依據就是地籍數據,而地籍數據的主要來源于地籍調查工作。地籍調查工作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權屬調查,另一方面是地籍測量。權屬調查是指通過對宗地權屬及其權利所涉及的界線的調查,現場依據規程標定土地權屬界址點、線,繪制宗地草圖,調查用途(地類),填寫地籍調查表。而地籍測量主要是在土地權屬調查基礎上,借助儀器,以科學的方法,在一定區域內,測量宗地界線、界址位置、形狀等,計算面積,測繪地籍圖和宗地圖,為土地登記提供依據。因此提高地籍調查工作效率,節省人工物力的投入,最佳途徑是從提高地籍測量技術手段入手。與傳統地籍測量相比數字化地籍測量技術的應用,大大縮短了測圖工作的時間,保證了成圖精度, 加快了城鎮地籍數據庫建設的工作。

1、 數字化地籍測量

地籍測量與基礎測繪和專業測量有著明顯不同,地籍測量主要針對土地及其附著物的權屬測量,具體特點表現如下:地籍測量是一項基礎性的具有政府行為的測繪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職能,具有法律意義的行政性技術行為;地籍測量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確、可靠的地理參考系統;地籍測量是在地籍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的;地籍測量具有勘驗取證的法律特征;地籍測量的技術標準必須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測量工作有非常強的現勢性;地籍測量技術和方法是對當今測繪技術和方法的應用集成;對從事地籍測量的技術人員要求有豐富的土地管理知識。隨著測繪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化地籍測量在地籍測量中的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目前城鎮土地調查以及日常地籍管理中的主要作業手段。

數字化測圖技術實質是一種全解析、機輔成圖的方法,目前我國數字化成圖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地形圖數字化、航測數字化、地面數字測圖。相比較而言,地形圖數字化是當測區有完善的和適用于項目要求的相關資料,同時受到工期、經費等原因限制,通過矢量化獲取數字化地圖;航測數字成圖是當測區很大時,可以利用航空攝影機在空中攝取地面影像,通過野外控制和外業判讀,內業建模,利用航測軟件進行量測,進而獲得數字地圖。地面數字測圖一般是在測量經費和時間允許下,利用全站儀、GPS等儀器采集數據并編碼,通過計算機圖形處理而自動繪制地形圖。這三種方法的采取,要根據項目測區具體情況出發,根據項目要求采取相應的作業方法。

數字化地籍測量就是應用數字化測圖技術制作地籍圖、宗地圖、表冊數據等。常采用作業方法是地面數字測圖,具體說就是把GPS、全站儀等儀器實測的數據由計算機轉換為專業軟件能接收的格式并且繪制出來,利用專業軟件其特有的功能自動生成地籍圖、宗地圖以及相關表冊等數據,經審核、修改、編輯和整飾后,最后形成和打印地籍成果。

2、 數字化技術在常州地籍測量項目應用

2.1項目概況

常州地籍測量項目主要是根據江蘇省國土資源廳的統一部署,結合常州市土地調查的具體實際,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基本原則,開展城鎮土地調查;是常州市第二次土地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院主要承擔武進區共九個鎮,總面積為64.64 Km2的1 :500城鎮土地調查工程。該項目的主要工作內容是:

(1)對已開展城鎮土地調查范圍內的變化區域,實施權屬補充調查及地籍圖修補測;

(2)對未開展城鎮土地調查的城區、建制鎮、工業園區及村莊宅基地,實施權屬調查及1:500比例尺的全野外數字化地籍測量;

(3) 編制1:500地籍圖并應用南京國圖地籍系列軟件建立城鎮土地調查信息系統及數據庫。

2.2作業流程

(1)資料的準備。根據測區范圍、測區地形和行政區域,劃分街坊,設定街坊號,預編地籍號;開展地籍權屬調查,實地標出每個宗地界址點位置;布設控制網;劃分作業小組的測區范圍。

(2)地籍控制測量。地籍控制測量是為滿足地籍基礎控制和日常地籍管理需要,以測區為范圍,在已有控制資料的基礎上,按照規范要求采用三角測量、導線測量、GPS等方法,測定基本控制點和圖根點的過程。精度上要滿足測定界址點坐標精度要求,密度要滿足測區內地籍細部測量的要求。本次項目根據測區范圍大小情況以及控制資料情況,采取的是導線測量方法,各個測區基本上都布設二級導線網和圖根導線網共計45條,個別地區由于地形限制,控制點密度有些不夠,測圖過程中采用支導線加密。高程控制采用測距三角高程測量,與圖根導線測量同步進行。平差軟件采用清華三維新技術開發公司開發的Nasew 98工程測量控制網微機平差系統。控制網平差計算時,平面和高程統一進行平差計算,運用不等精度混合平差方法,同時平差計算二級導線(網)與一級圖根導線(網)。

(3)地籍細部測量。地籍和地形細部測量,采取內外業一體化全野外數字化采集測圖方法作業。地形、地籍要素使用GTS-352全站儀采用極坐標法采集,并實地繪草圖,觀測數據由全站儀自帶的電子手簿記錄。數據傳輸進入微機由專用程序進行整理及計算。

地籍和地形細部測量時,充分利用測區內的控制點及圖根點設站。對地形復雜,通視不好的個別地段采用支導線法施測。支導線邊長測量采用全站儀直接測定,高程采用測距支導線往返測定高差。個別無法直接施測的界址點和地物點,根據已測出坐標的界址點或地物點,通過鋼尺量取栓距,采用距離交會法、內外分點法、直角法等幾何方法求其坐標展繪成圖。

(4)地籍圖編輯。地籍、地形圖編輯以街坊為單元,利用czmap2008軟件提供的圖形編輯功能,編輯處理地形、地籍要素,保證地籍、地形要素主次分明、線條清晰、位置準確;消除地物、地貌之間矛盾;進行文字注記說明,位置適當。如果沒有什么重大問題,打印初步地籍圖,進行外業巡查,利用鋼尺對界址邊長進行精度審核。這是質量控制的關鍵步驟,也是數據入庫的重要保障。

(5)地籍信息系統的建立。采用的軟件是南京國圖公司的“江蘇省城鎮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利用常州市地籍信息系統自動生成宗地圖和分幅地籍圖,完成街坊內宗地面積匯總統計和街道面積統計。為保證地形圖數據順利轉入地籍系統,圖形編輯時嚴格按照數據入庫的有關規定執行。地籍調查表錄入完畢后,進行數據質量檢查,主要對數據進行空間和屬性兩方面檢查,排除數據邏輯上的錯誤,并人工進行數據的整理工作,確保數據屬性正確性、完整性和圖屬數據的一致性。

3、 數字化地籍測量的特點

結合常州市數字化地籍測量,分析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自動化程度高。采用全站儀野外采集數據,自動記錄存儲,并可以直接傳輸給計算機,利用專業軟件自動處理數據,繪制成圖,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后續數據管理和使用。

3.2精度高、整體性強。數字化地籍測量的精度主要取決于控制測量的好壞以及對界址點或地物點的數據采集精度,而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計算機的數據處理、面積統計等,其誤差對地籍測量精度影響很小。同時當測區控制網建立成功后,在測區內任何位置進行實測或是分組作業,其成果之間精度均勻一致,可靠性強,便于質量檢查和數據的修補測。

3.3管理方便、現勢性好。數字化地籍測量實現了計算機對地籍數據的管理,能夠方便快捷的對地籍要素的賦值和查詢,提供了圖、庫數據的實時互動,確保了圖庫成果的一致性,實現了圖庫一體化。可以實現實時對局部地物或地籍要素進行修改,始終保持地籍數據整體的現勢性。

4、 結束語

數字化測量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發展主流,隨著現代測繪科技不斷發展,為數字化測圖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應用前景。通過常州市地籍測量工作的開展,使我們提高了測繪技術水平,并總結摸索出一些有益的方法和經驗,希望能為從事地籍測量的工作者提供一定幫助和借鑒。

[參 考 文 獻]

[1] 詹月根.地籍測量學。北京:測繪出版社,2001

[2] 常州市1:500城鎮土地調查技術設計書,2008

第10篇

【關鍵詞】地籍測量;現代測繪技術;3S技術;數字測繪

1 前言

為了有效應對社會信息化的發展趨勢,我國的國土資源在提出了“數字國土”理念,其相關工程目前也已經進入了實施階段,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數字國土理念給地籍測量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不僅要求能夠構建起完善的地籍管理系統,也需要健全的地籍數據庫為系統提供支持,所以當前的地籍測量必須要能夠為該系統和數據庫提供規劃化、高度精確化以及全面合理的基礎數據。此時,我們如果再采用傳統的測繪技術,以上要求顯然是無法滿足的,因此,在地籍測量中應用現代化的測量技術是必然之舉。

2 地籍測量中現代化測繪技術的應用

現代化測繪技術的有效和廣泛應用促進了我國地籍測量的現代化。所謂的現代化地籍測量主要是指,借助于目前現有的各種現代化測繪技術,對土地權屬位置、土地境界、土地類型、土地面積等進行一定精度的測定,掌握我國各種類型土地的分布情況和質量情況的專門化的測量活動。現代化地籍測量的成果能夠我國的土地管理部門提供具有較高現時性的土地詳查資料,是土地登記的重要依據。

2.1 GPS在地籍測量當中的應用

GPS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縮寫,即全球定位系統,它的出現可以說本身就是促進測繪技術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性技術。在現代化的地籍測量當中,測量人員為獲得更高的測量精度,一般均會采用GPS技術來對整個測區進行控制。RTK(Real-timekinematic,實時動態差分法)或者說GPS-RTK技術,是一種新型的但是目前常用的GPS測量方法,該方法允許地籍測量人員在進行野外測量時獲得厘米級的定位精度,同時,該種技術方法可以實時地獲取地籍要素的坐標信息。GPS-RTK技術不僅充分滿足當前地籍測量高精度的要求,還可以在測量作業的現場便獲得經過校驗的測量成果,測量效率大幅度提高。目前,GPS-RTK技術在地籍測量當中主要有兩種應用方式:

第一種方式,“GPS-RTK設備+測圖軟件”。GPS-RTK設備具有遠距離、高精度、快速和實時接收GPS數據信號的能力,它主要負責在野外接受實地測量所得各種的地籍要素的相關數據,該數據經過GPS數據處理應用程序預處理之后,便以數據文件的形式被存儲下來,另外繪制出相應的草圖,經過專業應用程序編輯之后便可以獲得所需的測量圖。“GPS-RTK設備+測圖軟件”的應用方式因為不需要過多的控制點,所以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地籍測量的工作效率,但是因為衛星信號死角的約束,導致某些數據無法采用該種應用方式采集,必須再利用全站儀進行補充性測量。第二種方式,“GPS-RTK設備+測圖軟件+全站儀+PDA”。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電腦)具有移動辦公的能力,特別是野外作業時,PDA往往重要的輔助工具之一。該種應用方式能夠有效適應各種地形環境下的測量工作,并且測繪工作能夠采用任意比例尺的地籍圖,最終實現高效率、高精度、高速度、零障礙、全天候的內外業高度集成化的地籍測量。

2.2 “遙感+數字化攝影技術”在地籍測量當中的應用

“遙感+數字化攝影技術”在地籍測量當中可以說是應用前景非常光明。高速機動、高分辨率、多元化平臺、高光譜、多傳感器和多時相已經成為當前航空航天影像的顯著特征,因此,人們在獲取地理空間信息并進行地理空間信息更新時,高分辨率乃至超高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圖片越來越受到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讓機載三維數字攝影測量系統可以擁有數字攝像機、雙天線SAR系統、激光成像雷達、激光測距儀、GPS/INS(全球定位系統+慣性導航系統)等更加多樣化、高科技化的手段。這些技術手段在為地籍測量提供高精度測量數據的同時,還能夠提供三維立體數字地籍圖、正射影像地籍圖等專題性的地籍圖類型;另外,衛星遙感的實時性優勢是其能夠動態化監控我國的土地利用情況。“遙感+數字化攝影技術”當中的數字化攝影技術應用于地籍測量當中時,其數據采集對象主要是大比例尺航空像片,采用空三加密(即控制點和目標點采用航測區域網法和光束法進行平差)進行地籍數據采集,進而滿足地籍測量對于地籍數據精度要求較高的實際情況。獲得的大比例尺航空像片經過專業的數據處理程序處理之后便完成了地籍測量的內外業。

數字攝影測量與模式得到的地籍圖信息豐富,實時性強,既具有線劃地圖的幾何特征,又具有數字直觀、易讀的特性;地籍圖上的界址點完善,不受通視條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權屬調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內業中完成,既減輕了勞動強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種廣有前途的地籍測量模式。

2.3 內業掃描數字化測量技術在地籍測量當中的應用

用掃描數字化方法對已有地形圖或地籍圖采集數字化地籍要素數據,而界址點的坐標數據則由之前所述的兩種模式測出和計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點的坐標數據輸入計算機,然后將這兩部分數據疊加,并在數據處理軟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種地籍圖和表冊。“準地籍測量”就是近年來出現的內業掃描數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圖上根據地籍臺帳實地標繪宗地界址線,劃分街道、街坊、調查區及編號,調查宗地座落、地名、門牌號碼、房屋結構及層數,標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時,可待日后做地籍調查和變更填補;這種地籍測量模式的前提條件是要求測區內的地形圖或地籍圖現時性強,并且具有完備的控制點和目標點。

3 結束語

目前,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遙感技術以及數字測繪技術共同構成了今天的現代化測繪技術體系,特別是以這些技術為基礎的各種先進測繪設備的出現,給地籍測量的影響只能夠用翻天覆地來形容。地籍測量是服務于土地管理的一種專業測量,有其自身的特殊背景,它是城鎮地籍調查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現代測繪新技術結合緊密,研究地籍測量不僅可以促進國土資源管理水平的提高,還能促進當代高新測繪技術在城市測量中的應用不斷的發展與創新。

參考文獻

[1]丁志強.地籍測量中測繪技術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4):142-143

[2]劉繼才.現代測繪技術在小城鎮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08,(13):203-204

[3]劉佩頂.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城鎮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硅谷,2010,(14):52-54

[4]曹俊茹,宋振柏,孔維華.幾種測量規范對地籍測量精度要求的分析[J].淄博學院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2002,(04):213-214

第11篇

關鍵詞:現代化;地籍測量;測繪技術

【分類號】P271

0 引言

所謂的現代化地籍測量主要是指,借助于目前現有的各種現代化測繪技術,對土地權屬位置、土地境界、土地類型、土地面積等進行一定精度的測定,掌握我國各種類型土地的分布情況和質量情況的專門化的測量活動。現代化地籍測量的成果能夠我國的土地管理部門提供具有較高現時性的土地詳查資料,是土地登記的重要依據。

1 GPS-RTK在地籍測量當中的應用

GPS-RTK技術,是一種允許地籍測量人員在進行野外測量時獲得厘米級的定位精度,同時,該種技術方法可以實時地獲取地籍要素的坐標信息,目前,GPS-RTK技術在地籍測量當中主要有兩種應用方式:

(1)GPS-RTK設備+測圖軟件:GPS-RTK設備主要負責在野外接受實地測量所得各種的地籍要素的相關數據,該數據經過GPS數據處理應用程序預處理之后,便以數據文件的形式被存儲下來,另外繪制出相應的草圖,經過專業應用程序編輯之后便可以獲得所需的測量圖。

(2)GPS-RTK設備+測圖軟件+全站儀+PDA: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電腦)具有移動辦公的能力,特別是野外作業時,PDA往往重要的輔助工具之一。該種應用方式能夠有效適應各種地形環境下的測量工作,并且測繪工作能夠采用任意比例尺的地籍圖,最終實現高效率、高精度、高速度、零障礙、全天候的內外業高度集成化的地籍測量。

2 全站儀在地籍測量當中的應用

全站儀,即全站型電子速測儀。集經緯儀、電子測距儀及外部計算機軟件系統為一體的現代光學電子測量儀器。它可以在一個站位完成水平角、垂直角、距離、高差測量的全部測量工作,是一部多功能的測繪儀器系統。全站儀在野外采集測量數據時,省去了大量的中間人工操作環節,勞動效率和經濟效益有著明顯的提高,避免了人工操作中的錯誤,減少出錯率。并且可以同時測角、測距并自動記錄測量數據,能實現數據流,方便快捷。

(1)全站儀+電子記錄簿+測圖軟件:全站電子速測儀、電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測量儀器,相比于傳統的測量方式,實現了高度的智能化,能夠多角度進行測量,操作簡單,但有一定的限制,操作可視性較差,成圖精度較低,效率不高;它主要是用全站儀在野外測量中收集各種相關的數據,數據采集獲取后,及時地將數據傳輸給電子記錄簿,經過分析處理,將其儲存在數據庫中,利用計算機進行圖形編輯;

(2)全站儀+便攜式計算機+測圖軟件:這種地籍測繪方式是將集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一體化。全站儀作用就是實地采集重要的相關數據,數據通過通信電纜傳輸到便攜式計算機,數據處理程序及時處理采集到的數據,并將處理后的圖形符號展示出來,傳統的數據采集和處理后的有關數據都保存在相應的文件或數據庫中,可以現場成圖,比較直觀、快速、高效,但價格偏高、野外環境因素影響較大;

(3)全站儀+PDA+測圖軟件:這種系統在地籍測繪中具有多種數據格式的融合顯示、多種地籍測量方法的可視化實現、自由測站的自動化計算功能等優點,并且掌上電腦價格偏低、操作簡單、現場成圖、速度和效率都很高;工作方式與第二種方式差不多,數據傳輸主要借助于藍牙,數據采集部分在這種系統地籍數據的前端,借助PDA來實現外業測量的智能化、電子化要求,PDA體積較小、便于攜帶。

3 “遙感+數字化攝影技術”在地籍測量當中的應用

隨著航空航天影像信息獲取手段朝著多平臺、多時相、多傳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譜和快速機動的方向發展,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將成為地理空間信息獲取與更新的主要數據源,以激光測距系統(LIDAR)、激光成像雷達、雙天線SAR系統、數字攝像機、GPS/INS為主體的機載三維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等多種數據獲取手段的迅速發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線劃圖的測繪,還可以得到各種專題的地籍圖(如正射影像地籍圖、三維立體數字地籍圖等),同時利用衛星遙感進行土地資源調查和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為快速及時的變更地籍測量作好參照。數字攝影測量與模式得到的地籍圖信息豐富,實時性強,既具有線劃地圖的幾何特征,又具有數字直觀、易讀的特性;地籍圖上的界址點完善,不受通視條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權屬調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內業中完成,既減輕了勞動強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種廣有前途的地籍測量模式。

4 內業掃描數字化測量技術在地籍測量當中的應用

用掃描數字化方法對已有地形圖或地籍圖采集數字化地籍要素數據,而界址點的坐標數據則由之前所述的兩種模式測出和計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點的坐標數據輸入計算機,然后將這兩部分數據疊加,并在數據處理軟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種地籍圖和表冊。“準地籍測量”就是近年來出現的內業掃描數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圖上根據地籍臺帳實地標繪宗地界址線,劃分街道、街坊、調查區及編號,調查宗地座落、地名、門牌號碼、房屋結構及層數,標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時,可待日后做地籍調查和變更填補;這種地籍測量模式的前提條件是要求測區內的地形圖或地籍圖現時性強,并且具有完備的控制點和目標點。

5 結束語

地籍測繪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確可靠的地理參考系統,在其發展史上有著不同的任務和模式。衛星技術等高科技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地籍測繪科學的發展。地籍測量與現代測繪技術緊密結合,是的地籍測繪從理論到實踐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地籍測繪技術還將有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趙向方.淺談測繪工程監理的質量控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 2010,1

第12篇

【關鍵詞】地籍測繪;現代測繪技術;應用

現階段,由于高科技的迅速發展,各種工程信息測繪技術層出不窮,并廣泛的應用在各類工程相當當中,其中占有明顯地位的為數字攝影測量技術、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數字測繪技術以及CPS技術等等。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促進作用之下,很多新型技術目前也正處于研發環節,此類舉動不僅促進了工程及相關行業的長足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提高了我國的測繪水平。在具體的地籍測繪環節當中,同樣應用了上述的多種現代化信息策測繪技術,提供給我國土地資源管理局及相關部門一定的鼓勵及支持。與此同時,由于“數字國土”活動的順利開展,要求測繪部門傳遞出更為合理、精確、有效的數據與信息,這就給測繪技術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本文大致介紹了幾種工程項目中較為常見的地籍測繪技術,具體如下:

一、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

所謂的CPS系統,是一種建立于衛星信號搜尋角度之上的定位導航服務系統,其全稱為―全球定位系統。其具有全球覆蓋、生成準確、合理的三維立體坐標、操作方法較為快捷方面、能夠連續性作業、傳送速度快、靈活性強與精準度高等特點。現如今,在地籍測繪技術當中,CPS應用范圍極廣,成為探測地點的主要方式。GPS定位服務系統主要是依托PTK技術對每一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點進行專業性的技術測算,可精確到厘米的單位,在生成數據或信息之后,將其拷貝到成圖識別系統,便可獲得需要的地圖。下面我們簡單闡述一下在采用CPS定位服務系統之后所應注意的事項,具體為:

第一,地點問題,接受CPS發出信號的地點要無遮掩、較為開闊,有些樹冠林中,能夠干擾衛星信號,導致信號與地籍測繪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第二,在進行PTK測量技術之前,應選擇衛星數多PDOP值較小的階段進行操作,確保數據與信息的真實性、精確性與客觀性;

第三,基準站的上空遼闊無緣,無任何可干擾接收信號的介質,尤其是強大的電磁源,均會影響信號的接受與地籍測量的精確性。

二、野外數字測繪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

所謂的現代化野外數字測繪手段,是一種近年來新興的科技手段,結合了自動測繪儀器、計算機制圖技術以及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多維度測繪手段,通常被應用在地籍圖的測量與野外地形圖當中,涉及了水電、房產及國土等多個行業。測量的過程極為復雜,要求一定的精準度,應細致做好編繪、測量與確權等工作環節,搭配正確的測量方式,進行野外數字測繪技術操作,以此來確保測量結果的客觀性、精確性與有效性。一般采用硬件設施及電子速測儀進行野外數字測繪。

1.全站儀+掌上電腦(PDA)+測圖軟件

藍牙傳輸是測圖軟件+掌上電腦+全站儀這種方法的主要作業方式,通過掌上電腦來滿足野外地域測量的電子化與智能化要求。從測量結果上,我們不難看出,該系統融合了多種自動化計算功能、地籍測量手段以及多種數據的融合格式,并且在PAD賬上電腦購入價格較低,且速度、現場成圖的效率都橫哦啊,操作也較為簡便。即便是這種系統的發展目前尚不健全,但是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其發展前景極為廣闊。

2.全站儀+便攜式計算機+測圖軟件

利用通信電纜將在野外或實地采集到的具體信息要素傳遞給便攜式計算機系統,對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同時顯示出已經測量地籍所關聯的圖形與符號,處理后的數據與原始數據應分別存儲于不同的文件庫當中。因為此種方法屬于現場成圖,具有高效、快速、直觀等有點,然而,卻具有適應能力差、價格十分昂貴等缺點。

3.全站儀+電子記錄簿+測圖軟件

這種方式是在采集數據的情形下,將野外勘測的各種數據結果與信息傳遞給電子記錄薄,經過專業性的處理之后,進行細致的歸納與分類,再分別存儲在不同的文件系統當中,并且配繪相應的地籍草圖,便于以后進行成品地籍圖的編制。這種方式技術極易掌握、可實現長距離、多角度的自動計算,然而,草圖繪制出錯率高、操作可視性不強、硬件設備不足等原因,導致整體測繪效率較低。

三、攝影測量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

所謂的攝影測量技術,是通過計算機技術與攝影器材,提供立體、清晰、全面、精確的三維信息。其優勢為:不需要近距離接觸實物,即便是存在一定的距離,依然能測量出精確的地籍數據,如此一來,大大縮減了工作人員在野外的工作量,提高了測量效率,信息獲取渠道的種類也愈加多樣化。具有明顯的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優勢,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各個測量地逐步創建了數字化攝影工作站,可見技術的應用效果十分明顯,在中型城市、大型城市的建設發展中均采用了攝影測量技術。攝影測量技術成像比例最高為1:00,能夠形成清新線劃、影像豐富多彩、數字化的信息效果。具體涵蓋了三維立體化坐標測圖硬件設施、解析成圖方式以及高密度模擬應用測圖實施等等,實現了現代化計算機技術的采集與匯總,處理影像數據之后,將其錄入到繪圖系統當中。

四、內業掃描數字化測量模式

通過掃描數字化手段對地籍圖或地形圖進行掃描,獲取相應的檢測數據,同時計算出地籍圖界址點的具體坐標數據,或者在計算機中輸入已經測得的界址點坐標信息,并將上述兩部分結果重疊,從而獲取表冊與具體的地籍圖信息。

近年來,地質工程界出現的一種新型的數字化模式即為“準地籍測量”,主要是指在目前已經測得的地形圖上繪制編號、調查區、街道與街坊,調查房屋層數、結構、門牌好嗎、宗地坐落與地名,當精度與實際不符或者是標示顯示不夠清晰時,可留作以后變更填補或重新進行調查,此外,這種方法要求具有完備的目標點與控制點,且地籍圖與地形圖現時性較強。

五、遙感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

遙感技術既能夠獲取影像信息與非影像信息的語義解釋與非語義解釋,又可進行精確的口標幾何定位,通過非接觸性傳感器獲取物理特征與幾何相關的信息,為我們改造自然、認識自然提供強有力的參考和依據。遙感技術一般適用于一些中等或小規模的地形圖當中,用來獲取一些幾何數據與物理信息。一般情況下,動態遙感監測技術的監測對象為土地資料及利用率,通過數字或圖形等文體形式獲取數據,結合現代化計算機信息網絡技術,處理一些難以分辨的信息,同時按照相關要求制定對地籍的監測周期,全程實施全方位、多角度的監測,對土地利用周期變化產生的不同數據記錄下來,進行歸納、整理與對比,最終形成一組精準、科學、真實、有效的數據。遙感測繪技術的長足發展讓測繪變得更加便捷、客觀與科學,現代化計算機處理技術進一步的完善與豐富,讓測繪地籍等項目更為合理、精確與科學,充分補充各類地籍信息、比例地形圖與城市基本地形圖等,提供高效、現代、科學的處理方式。

六、小結

總而言之,在工程項目中應用現代化測繪技術提高了測繪效率與水平,與傳統的測繪方式相比來說,現代化信息測繪技術明顯具有更多的優勢,比如說:測繪所需時間相對較短、精度更大、工作效率相對更高等等,有效縮短了野外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力推動了現代化測繪技術的可持續發展。然而,雖然這些技術的優勢良多,卻也具備一定的缺陷,譬如說:要求技術人員的專業性較強、投資相對也較大等等,所以說,并非現代化測繪技術適用于所有的工程項目當中。

參考文獻

[1]付世峰.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應用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化县| 夏津县| 巴彦县| 华池县| 启东市| 内乡县| 蒙自县| 安陆市| 平远县| 蓬溪县| 武胜县| 天等县| 炉霍县| 遂溪县| 娄底市| 老河口市| 都昌县| 温州市| 龙海市| 长泰县| 邢台县| 博客| 哈密市| 芒康县| 毕节市| 中山市| 柳林县| 泽库县| 普宁市| 衡水市| 万荣县| 江达县| 醴陵市| 和林格尔县| 尤溪县| 安龙县| 双城市| 罗定市| 顺义区| 平果县| 如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