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6:56:5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管理內涵,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工程管理;發展;人才培養
Abstract: the rise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discipline, reflects the engineering related industries to the subject for talent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bility is the enterprise,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the embodiment of the core competitive pow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ubject, and the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subject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ersonnel training
中圖分類號:K826.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工程管理學科(EngineeringManagement)的內涵
在中國,不少人以為工程管理(Engineering Management)就是土木建設工程管理(civil constructionmanagement)。而實際上,工程學科繁多,可大致分為航空航天工程、化學工程、電氣工程、產業工程、機械工程、材料和冶金工程和土木建筑工程等,所有這些學科是在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科學的基礎上,結合在科學試驗及生產實踐中所積累的技術經驗而發展出來的。在它們的發展過程中,人的主觀能動性有著不可忽略的積極作用。因此,早在20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開始對工業工程教育進行評估,認識到傳統的工程教育只注重工程知識的教學和車間層次的實踐,造成工程師們缺乏必要的溝通技巧和管理知識,導致工程項目方面效率的低下。
隨著社會分工的明確,社會生產越來越精細,專業隔離越來越明顯,隔行如隔山的情形越來越普遍。單純的具有管理技能,或者是單純的具有工程技術的人才,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而根據美國工業工程師學會(instituteof industrial engineers)的調查,70%的工程師在40歲以后都會承擔工程管理的工作。
因此,成立工程管理學科刻不容緩。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工程管理(EngineeringManagement)已日益成為全球普遍認同的一個專門學科,從事工程管理的人通常都具有工科背景,通過學習培養管理能力和溝通技巧、累積相關行業經驗,最終勝任管理技術發展,進行重大決策,領導團隊行動,實施和完成復雜的、技術難度大的項目,和開發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等工作。
2.工程管理(EM)專業發展概況
2.1國外發展概況
美國是世界上工程科技最發達的國家。根據美國彼得森指南(Peterson’sGuide),目前在美國至少有65所大學等設有工程管理碩士和博士學位課程,很多實力雄厚的學校如杜克大學(Duck University)、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和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in St.Louis)都設有該專業。每所高校的側重方向都有所不同,其中全面工程管理(Comprehensive EngineeringManagement)主要是要培養工程,制造業,咨詢和其他技術組織的高級工程師,了解的范圍有商業的方方面面,如金融,商業策略,人力資源管理,市場和領導才能;業務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是研究生產過程中,供應鏈里的采購,存貨,設備,后勤和分配的所有步驟;項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就是通過對工程項目施工活動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計劃、組織、控制和協調,使工程項目在約定的時間和批準的預算內,按照要求的質量,實現最終的建筑產品。
在國外,這些研究的項目都由一些企業巨頭贊助,百事可樂公司贊助康奈爾大學的Analysis ofRouting and Scheduling Operations,希望通過設計出基于序類分析的流程,結合GIS技術,使利潤最大化等。
截止2000年底,美國工程院(NationalAcademy of Engineering/NAE)擁有1991名院士。NAE下設12個學部,其中第8學部(產業、制造和運行系統工程學部)和第12學部(特殊領域和跨學科工程學部)涉及工程管理和產業工程。第8學部有102名院士,專業領域為管理、組織、計劃、控制和運行系統、人員、材料、工藝、設備、工具和設施來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第12學部(特殊領域和跨學科工程學部)有150名院士,其中跨學科專業領域包括經濟、教育、法律、管理、系統工程等。與此同時,美國設有美國工程管理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EngineeringManagement),在著名的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Institute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下面也設有工程管理協會(IEEEEngineering Management Society),以推進工程和技術管理這一職業,發展有關管理技術含量高的組織機構的理論,提高工程和技術管理從業人員的職業水準等,應對行業人才的需求。
2.2國內發展概況
關鍵詞: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現代化;精細化
中圖分類號:G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2-0107-01
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了對各個行業的發展需求,為了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質量,必須樹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現代化以及精細化意識,提高水利工程的整體質量。下面對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的概念以及可行性進行闡述,并提出具體改革途徑。
1 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精細化概念與內涵
就水利工程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其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需求量的不斷突出,進行水利工程管理優化勢在必行,而管理的現代化以及精細化成為關鍵。下面就其內涵以及概念、可行性等進行分析。
1.1 現代化概念及可行性
想要構建水利工程服務體系,前提是對傳統水利工程管理體制進行改革與優化處理,這也是經濟發展的需求、現代化建設的需求。水利工程管理的現代化指代內容較多,例如管理系統的數據化以及信息化等,所以不但要進行軟件的現代化更換,更要進行內部整改,實現水利工程動態體質改革。
1.2 精細化概念及內涵
對于水利工程而言,其精細化是保證工程順利開展的前提,可以涉及到運營過程以及產品調配等多個方面,而精細化管理的實施,可以確保流程以及管理的規范。“精”即掌握工作重點,“細”即強化流程的監督管理,最終成功推動水利事業的發展。
2 水利工程管理的現代化、精細化策略
水利工程想要實現管理的現代化以及精細化,需要從意識觀念強化方面、體制制度完善方面、監控體系建立方面、人員培訓方面、多個部門聯合管理方面加以研究。詳細策略匯報如下。
2.1 進行意識觀念強化
隨著水利工程地位的提出以及發展,我們在結自身工作經驗的基礎上,也開始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以及管理的理念。但是從總體接受水平上來看,我們仍舊存在著意識水平落后的明顯局面,很多管理人員不愿意接受新知識的學習,尤其表現在老年干部身上,影響到水利工程管理的現代化和精細化的發展。很顯然,我們想要更好的落實管理工作中的精細化和現代化,就必須進行意識和觀念的強化,打破人們長期保留的固有思想。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將具體的工作責任和內容落實到每一個管理人員的身上,強化工作人員責任意識,調動員工管理工作的積極性以及可行性。
2.2 完善體制制度建設
無規矩不成方圓,對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而言同樣如此,管理人員必須結合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實際開展情況,進行體制的改革與完善。從用人方面、配套制度方面推陳出新,借鑒西方經驗的同時融合我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實際情況,讓工作有序進行的同時,保證每一步工作的開展都具有標準化。
2.3 建立程監控、監測體系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想要實現精細化與現代化,建立先進的監測、監控硬件設施是其最為基礎的前提條件。其中涉及到當下各個行業都比較適用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通訊技術等,讓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全面地了解情況發生的全部信息,避免出現單一片面看問題的情況,為科學決策的提出和實施作為參考依據。除此之外,現代化監控體系的完善,不但提高了工作的決策效率,更加彰顯了水利工程管理的現代化和精細化水平。
2.4 培訓高素質管理隊伍人才
人才是一切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所以水利工程想要保證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就必須建立相關培訓機構,并根據管理工作開展的需要引進專業人才,于企業內部不定期的開展行業交流大會。但是,單單就企業工作而言,存在部分管理人員依靠親屬任職的情況,所以水利企業要引以為戒,保證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人員都是憑借自身實力開展工作的,對企業內部管理人員進行凈化。除此之外,企業要安排管理人員到其他企業學習并出國深造進行專業知識的深度學習以及擴展,保證管理人員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的基礎上更好的處理企業內容工作。企業管理人員應該深入到群眾中去,了解普通工作人員的工作實際以及思想負擔、工作負擔等,合理解決員工所需,保證工作能夠無負擔的開展工作,還可以成功拉近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之間的好感度以及信任度。
2.5 實施聯合管理
當前,水利工程管理面臨許多問題,而問題所涉及到的領域和學科較多,所以想要更好的進行管理工作,可以進行跨領域合作管理。例如,前期規劃工作中,規劃部門結合現代化水利的理念進行工作。保證任何一個環節工作的精細化管理,才能實現預期制定的目標。另外,我們可以將整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看成一個系統化的項目,從系統的角度出發進行問題的設定與解決預案的設定,實現各個環節的配合和管理。
3 結語
結合本文研究內容來看,當前時代的發展,水利工程在國計民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管理工作執行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水利工程的開展,所以必須加以注意。但是,當前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存在諸多不足,新時期背景下必須實現管理工作的精細化以及現代化。文章從精細化、現代化的概念和內涵方面著手開始分析,并提出了人員專業培訓、制度完善、聯合管理、監控體系設立等相關的管理改革策略,以強化水利工程管理效率。
參考文獻:
[1]謝暉.水利工程管理的現代化與精細化建設探究[J].水利技術監督,2013,21(6):24-26.
[2]姚冬梅.搞好達標建設促進水利工程管理規范化[J].東方企業文化,2014,(4):248-248.
[3]侯昊華,倪大銀,馬云霞等.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與精細化建設探討[J].水利發展研究,2011,11(6):60-63.
關鍵詞:學校建設;基建工程管理;現狀;控制策略
學?;üこ坦芾硎且豁棌碗s而系統的工作,強調各項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üこ套鳛楣こ探ㄔO質量安全管理的核心,應著力于管理的制度化建設,進而確保工作的有效落實。當前,學?;üこ坦芾泶嬖诨üこ坦芾眢w制混亂、成本控制效率低下等問題,進而影響施工進度及質量安全。為此,為提高基建工程施工管理效率,應全面深化基建工程管理建設,通過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提高基建工程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立足學?;üこ坦芾韮群爸匾?,分析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優化建議。
一、學?;üこ坦芾韮群爸匾?/p>
學校建設的不斷推進,是新時期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從實際而言,學?;üこ坦芾硎枪こ坦芾淼闹匾h節,其重要性尤為顯著。本節闡述了其內涵,并論述了基建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一)內涵
基建工程管理,是指一個單位建筑活動及建筑設施進行規劃、建設、維護等管理措施。基建工程管理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作,管理內容復雜,涉及面廣。為此,在管理工作的開展中,一是要明確基建工程管理內容,從建筑工程的規劃、建設,到工程維護管理,都應確保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以確?;üこ痰氖┕べ|量;二是明確管理職責,這是基建工程管理落到實處的重要保障。學校基建工程具有特殊性,在管理的過程中應確保管理職責落到實處,提高工程施工質量及安全,這是學?;üこ探ㄔO的內在要求。
(二)重要性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學?;üこ探ㄔO呈現出較快速度的增長。在學習建設的同時,如何提高基建工程的施工管理,直接關系到工程建設的質量與安全。在實際管理中,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學校基建工程管理面臨“工作量大”、“管理復雜”等問題,進而弱化了工程管理的有效性。為此,強化學校基建工程管理有著重要意義。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基建工程管理是學校建設的內在要求。學?;ü芾淼牟粩嗉訌姡俏覈鐣洕l展的必然需求,需要保障學?;椖康馁Y金來源,確保施工建設的質量,進而確保學校建設的有序推進。首先,在嚴格實施相關管理機制的情況下,學校基建項目的投人資金可以得到最有效利用,并確保資金的來源暢通,從而減少資金浪費情況;其次,基建工程管理更加強調質量、安全等管理工作的開展,而這些管理要素是決定工程管理科學化的重要基礎。對于學?;üこ潭裕芾砉ぷ鞯拈_展應始終堅持以安全管理為核心、質量管理為重點,強化基建管理在建設管理中的重要性。2.基建工程管理是學校建設管理的重要“抓手”。基建工程管理具有復雜性,涉及面廣。為此,基建工程管理有序開展,應確保施工技術到位、人員到位、資金到位,在良好的施工條件之下,推進工程建設。對于學校基建管理而言,需要注重專業性、安全性,強化施工管理過程各方面工作的有效落實。因此,基建工程管理是學?;ü芾淼闹匾?ldquo;抓手”,構成了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3.基建工程管理是學校建設的重要基礎。學?;ü芾淼恼w水平,最終為學校更良好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要充分發揮監理單位的職能作用,與學?;ü芾砣藛T一起監督施工現場的情況,并嚴格執行監理人員現場簽到制度。基建工程管理要落到實處,提高管理水平,確保建設工程的有序開展。
二、學校基建工程管理的現狀分析
(一)基建工程管理體制混亂,組織協調工作不到位
組織協調是現場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是確保工程施工各工種、各施工點的有效開展。首先,施工組織協調管理工作要落實到位,自上而下的協調管理機制,有助于各級工作的有效開展;其次,落實管理工作職責,建立協調機制,進而從工作組織到工作開展,都運行在完善的機制體系之下,提高協調管理效率;再次,提高安全管理意識,將安全建設作為管理工作的核心。通過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規范施工操作,進而降低人為因素對工程建設的影響;強化施工工藝技術,確保技術到位、人員到位;制定文明的施工方案,如崗位責任制等,使各工序之間的銜接盡量合理化,明確交接責任。工作應認真負責,端正工作態度,提高工作的實效性;嚴格執行現場施工制度,確保施工人員的安全防護工作。如施工人員進場施工時,應配帶安全帽,規范腳手架施工的安全管理。
(二)管理組織機構不完善,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
基建工程管理的有效開展,關鍵在于建立完善的管理組織機構,進而確保工作的有效落實。從實際來看,在基建工程管理中,管理組織就不完善,進而導致管理工作難以有效開展。具體而言,主要表現為:一是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缺乏完善的組織體系,缺乏工程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進而影響管理的實效性;二是管理責任不明確。高校在基建工程管理中,缺乏明確管理職責,管理工作比較松散,現場管理等工作落實不到位。遇到工程問題或事故,就推卸責任,影響管理工作的質量;三是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人員及資金保障。高校雖然成立“基建工程管理辦公室”,但高校領導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必要的人員配置,導致管理工作難以全面開展。
(三)成本控制效率較為低下,監管無力
強化成本控制,是基建工程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當前,高校在基建工程造價控制中,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成本控制效率低、監管無力等問題,直接影響成本的有效控制。首先,在施工材料的采購中,由于缺乏市場調研,導致成本增加,影響工程建設成本。在基建工程管理中,高校應重視建材成本的有效控制,進而確保成本的有效控制;其次,資源配置不合理,存在資源浪費、閑置等問題。由于管理缺乏計劃、方案,出現人員等的配置冗余,增加管理成本支出;再次,管理松散、懈怠,進而導致工程出現質量問題。這樣一來,不僅增加了成本支出,也影響工程的建成時間;最后,合同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缺乏精細化,進而出現管理空白、漏洞,影響成本控制成效。因此,在基建工程管理中,高校應重視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管理質量。
三、提高學校基建工程管理的控制策略
(一)嚴控項目資源,盤活項目工程造價管理
在學校基建工程項目建設中,工程項目資源多。如何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及使用,直接關系到工程造價管理的有效性。特別是在建筑材料、人工費用領域,其費用支出占到工程項目的65%之多。因此,嚴控項目資源,是盤活項目工程造價管理的重要保障。具體而言,石油化工項目資源的有效控制,應切實做好以下幾點工作:1.優化資源配置。在工程項目施工環節,資源的投入,應確保資源配置的合理性。特別是在人力資源的配置上,要依據工程建設需求,合理配置人力資源,避免因資源閑置或浪費而增加成本。由于工程施工的復雜性,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問題比較突出,極大地增加了建設成本。2.強化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工程造價管理的重要內容。強調管理工作應嚴格依照施工合同,推行精細化管理,確保管理內容的完備性。并且從精細化管理中,嚴格審核項目變更等事項。項目變更應嚴格依照相關的規定執行,切勿人為因素的干擾,而造成成本控制出現困境。3.強化施工進度及技術管理。施工技術到位是確保施工質量的重要基礎,更是現代科學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學校基建工程管理中,應切實抓好工程施工進度,并落實施工技術,確保工程建設有序推進。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學校基建工程管理的關鍵,在于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確保各環節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首先,建立明確的責任制度,確保責任到人,提高相關責任人的工作效率。針對各環節的工作要求,建立相應崗位職責,規范并領導工作的全面開展;其次,建立考核激勵機制。對于各環節的管理工作,都應形成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進而對管理工作進行科學考評,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再次,建立責任追究制度。明確責權的同時,要建立相應的責任追究機制,規范并約束相關工作人員,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有效開展。
(三)采用質量閉環管理新模式,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為了進一步提高基建工程管理,適應創新管理模式,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就學校基建工程的特性而言,采用質量環閉管理模式,有助于實現良好的管理效果。全面落實管理責任,做到責任的五個方面:一是確保質量工作責任到位,特別是質量監察要有效開展,并建立相應的激勵考核機制;二是人員到位,從施工建設,到工程管理,都應確保人員到位;三是管理手段創新,不斷地提高管理水平,適應工程管理要求;四是提升工藝水平,這是工程施工建設的內在要求;五是抓好各環節的質量管理,并推進信息化建設。基建工程管理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作,是工程建設管理工作的重點、難點,強調各方工作的有效落實。基建工程作為工程管理建設的重要環節,應全面落實質量關、安全關的嚴格把控,進而確保工程建設的有序推進。一是要完善管理組織機構,強化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二是落實現場材料管理,嚴把施工質量關;三是做好組織協調工作,嚴把施工建設安全關,全面推進工程建設的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毛浩峰.關于建筑工程施工進度的控制與管理研究[J]門窗,2014(10)
[2]博樂市.建筑工程施工進度的控制與管理研究[J]四川水泥,2016(03)
[3]寧娟紅.建筑施工進度管理的重要性和控制方法[J]江西建材,2016(12)
[4]黃家俊.建筑施工管理及綠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J]施工技術,2015(12)
[5]陳麗.新時期綠色建筑施工理念的踐行策略[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7(02)
[6]趙翔.浙江省A特殊學?;椖砍杀究刂蒲芯縖D]中國海洋大學,2014
[7]凌敏.基建工程質量管理及控制策略研究[J]煤炭技術,2010(05)
關鍵詞:建筑工程管理;BIM應用
1BIM的基本內涵和應用意義
1.1基本內涵
所謂的BIM技術,又稱為建筑信息模型,其大體框架是建筑工程項目每個分部的信息,構建成建筑模型,讓其可以對建筑過程完成模擬仿真。與其他技術相比之下,BIM技術具有強大的優勢,這些全部是傳統技術難以達到的[1]。該技術自身的可視化在項目建設以及設計環節中的決策和探討中都發揮著關鍵的作用,能夠讓決策人員充分認識項目。在建筑物施工早期有效協調每個專業之間的碰撞問題,能夠讓管理人員在最短時間內找到設計過程中的不科學,而且能夠有效完成空間整合等等。BIM技術最大最直接的作用是能夠模擬設計、運營以及建造等多個階段,進而預知整個施工階段很有可能出現的情況,使工程進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對于個別項目的優化設計,也可以縮減施工周期,減少工程總造價。
1.2應用意義
1.2.1有助于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優化
以往的管理模式缺乏每個部門之間交流的途徑,而BIM技術具有協調化以及可視化等多種特征,利用這項技術能夠將計劃進度信息和建筑模型進行有機結合,對施工現場具體情況作出合理的安排[2]。而且可以適當的調整各個施工過程中工程進度向沖突情況。以此確保工程能夠采用最科學的方法完成施工。并且利用可視化的模型,能夠確保每個部門之間的交流協作,從根本上實現共享資源。
1.2.2增加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應用BIM技術,防止耽誤施工工期,節省項目費用,也能夠對物資堆放以及物資進場做出合理的安排,防止浪費大量的時間以及消耗過多的機械設備。并且通過應用BIM技術還能夠推動能夠建筑機械設備智能化發展,讓其不僅可以確保建筑工程施工質量,而且可以提升工程施工質量。在建筑工程管理每個階段都應用BIM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節省很多人力、物力以及時間,可以節省社會資源,降低建筑企業的經濟支出。
1.2.3提升工程造價管理效率
BIM技術具有一定的模擬預算能力,能夠方便整個建筑工程項目預算。在工程項目規劃過程中,能夠結合BIM建模出現的工程量信息,早期預算項目;在項目施工過程中,通過BIM的信息共享平臺能夠分析比較施工過程中出現的信息和早期的數據,隨時隨地的更新,使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效率得到提升。
2BIM技術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2.1應用于工程管理
首先,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建筑行業規模的日益擴大。當前,我國對科學有效的工程項目綜合管理模式和方法是迫切需要的。此管理模式重點針對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的涉及性以及復雜性[3]。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應用BIM技術是有必要的。其次,利用BIM技術,而且構建對應的數據可模型,項目決策人員和管理執行難人員能夠合理評估工程今后的發展前景,這項評估結果對今后實施建筑工程項目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并且通過采用BIM技術的數據庫模型,還能夠在第一時間防止建筑工程項目出現風險。最后,將BIM技術應用于工程施工現場中,能夠科學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現場,這是BIM技術的關鍵,往往直接影響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
2.2應用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BIM技術是一項新型的工程項目管理技術,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確保其施工成本控制。首先,利用BIM技術數據庫模型能夠信息數據化分析建筑工程涉及到的施工機械設備以及施工材料等等,此分析結果是通過BIM技術數據庫做出綜合評估的,其整個評估過程最后利用數據化模擬智能技術,認真考量分析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施工現場指揮錯誤、浪費施工材料與施工機械設備的能等,通過評估提出有關的優化策略建議和指導流程。執行人員能夠結合此策略建議科學管理工程施工現場,這樣有利于減少人力,還可以降低施工成本[4]。最后,應用BIM技術能夠精細化計算所有單位的工程項目,而且利用有關的多媒體技術和電子技術以立體化的方法將復雜多變的施工現場進行呈現,進而真正實現施工管理者的可視化管理模式。
2.3應用于工程項目設計
在我國建筑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建筑領域是設計到很多元素的系統施工流程。其要求各個專業、各個行業的技術人員共同討論,這樣才可以確保建筑工程項目順利完成。通常,建筑工程項目要求多方技術人員以及設計人員共同分析問題[5]。然而該交流分析無法落實到位,容易導致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很多矛盾,直接影響施工進度和工程施工質量。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采用BIM技術對三維立體化模擬設計平臺進行不斷完善,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能夠分析其二維圖像中出現的潛在問題,通過根據項目三維立體化模擬平臺,進行多方討論后明確最后的設計,進而嚴格把握控制設計風險。同時由于BIM技術具有共享數據信息的作用,此功能可以將有關的參考依據提供給設計師,進而促進建筑工程項目設計不斷優化。
3結語
總而言之,在建筑行業發展過程中,建筑工程管理人員需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效率,而且各大項目部門應設置BIM技術部,在建筑工程各個階段充分應用此技術,這樣能夠充分體現出該技術應用價值,進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汪全瑞.建筑工程質量管理中計算機技術的有效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04):265-266.
[2]張喆.關于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應用思路構架[J].居舍,2018(32):117.
[3]孫斌輝.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精細化管理的有效應用[J].居舍,2018(30):139+169.
摘要:水利工程建設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道路和堅持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理論與實踐,為了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就要加快對水利工程的現代化建設,改變傳統管理理念和方法,鑒于此,本文對水利工程管理的現代化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
水利現代化關系國家現代化,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是水利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創新管理理念,建設管理制度,增強現代化管理手段等措施,來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現代化水平,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課題。為此,本文分析了當前水利工程的建設目標,從中挖掘了其現代化管理的內容和特點。
1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的意義與內涵
水利工程管理主要是通過對已開發的水源或水利工程進行有效的保護和管理,并實現對傳統水利向現代化水利建設的轉變,其中,對水利工程管理的現代化是建立科學的水利工程的前提,也是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水利的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水利工程管理的現代化是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水利工程管理的現代化,就沒有水利現代化。經過的多年的工作實踐,水利工程現代化的內涵包括建立適應水利發展的科學完善的管理體制和系統健全的規章制度,采用先進高效的信息化技術,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打造特色水利工程管理文化,注重和追求水利工程管理的工程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復合化”,提升水利工程整體運行水平,促進水利工程管理事業科學、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2加強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發展的措施
2.1轉變工程管理人員的觀念。水利工程的運行和管理,根本宗旨就是為了實現為廣大人民提供供水保障和防洪需求。但有些水利工程管理人員在思想上,對水利工程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的事實缺乏認識,所以需要加快管理人員思想觀念的轉變,注重以人為本的現代化管理理念,從水利的安全管理出發,突出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并將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時,樹立公平公正的水利觀,引入市場監管機制,強化對水力資源的稽查和行政執法力度,確保水利建設市場秩序有效,引入環境保護機制,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重視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抓好環境與生態問題,促進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2.2強化對管理體制的現代化。建立良性的水利運行機制,促進水利工程的科學、有效利用,使其能夠承擔起對社會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責。為此,必須從三個方面進行改革:一是從水利工程的分級管理體制入手,合理的劃分其公益性與經營性,切實履行其職責,并將公共財政與水利工程形成明晰、暢通的管理;二是建立規范、科學的水管運行機制,從對水的治理到管理,實現管養結合、定崗定編、規范運行、高效管理的新模式,以適應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水利發展特點;三是從市場化的水利維護體系中來提高專業化水平,增加對水管單位的改革力度,實現對水利工程的管養分離,首先要從水管單位內部建立管養分離,并實現養護管理與財政配套的核準,其次是在原有的養護任務的基礎上,實現對水管單位的市場化運作,比如通過招投標的形式來擇優選擇專業化程度高的養護單位,從而實現對水利工程的規范化、目標化管理。2.3依托現代化和信息化技術來促進水利工程管理創新。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和設備,對提高現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可以利用遙感技術、圖文處理技術、通信技術等信息化技術,對水情、雨情、旱情等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然后進行形勢預測和發展趨勢的判斷,并及時做出決策進行預防和調控。這在提高信息管理效率和水平的同時,對于實現防洪抗旱,水資源的調度和管理,確保地區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具有重要意義。2.4打造具有現代化水平的水利工程管理隊伍。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對人員的專業素質有較高的要求,提高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必要條件。因此,水利工程管理部門必須對管理人員進行專業素質的教育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同時,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機制和創新激勵機制,來推動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力度,為實現水利工程管理的現代化儲備高素質的人才。
作者:梁峰 單位:河北省石津灌區管理局
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工程內涵的擴大、工程管理內容的擴充及相關理論方法的融合,工程管理進入了一個科學發展階段,呈現多元創新的學科交叉發展趨勢。但是,我國工程管理在理論方面的發展遠落后于其在實踐方面的發展。長期以來,團隊管理意識薄弱、管理體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方法不科學、管控目標不明確等都是工程管理中相當突出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已經隨著工程管理實踐的發展逐漸凸顯。從建設方來看,主要問題包括:責任落實不到位,團隊執行力欠缺;管理目標性不強,管理科學性欠缺;全過程控制認識不足,系統管理意識欠缺。從設計方來看,主要問題包括:設計施工銜接不緊湊,可施工性考慮不周全;各專業溝通協調不夠充分,設計沖突造成返工或變更較多;“過于保守”或“過于開放”,對限額設計關注度不足。
從施工方來看,主要問題包括:施工人員素質和技能水平偏低;管理制度表面化嚴重;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等等。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亟待新的工程管理等相關理論指導。路甬祥指出:學科交叉往往能夠催生新的學科生長點和前沿,甚至產生重大突破[1]。工程管理理論與方法的發展也日益呈現出交叉發展的趨勢。如馬慶國把神經科學的最新成果,運用于工程管理中,提出了神經工程管理學[2]。薛晉等依據物理-事理-人理理論,提出工程管理三維認知結構模型[3]。王卓甫等將現代工程管理理論分為:投資決策管理理論、交易管理理論和項目管理理論,并分析了工程管理知識體系及其發展維度,給出了工程管理知識創新模式和結構模式[4-5]。本文將“零缺陷”思想應用到工程管理中,貫徹“第一次就將正確的事情做正確”的理念,對工程項目進行全過程和全方位的系統思考,探析其理論體系架構,以實現工程管理的零缺陷。因此,本文提出的零缺陷工程管理和文獻[2-3]提出的神經工程管理學均屬于文獻[4-5]中提到的現代工程管理理論中的工程項目管理理論,這些充分體現了學科范式交叉創新中方法的借鑒滲透思想。
1零缺陷管理概述
1.1零缺陷管理的形成與發展
1961年國際質量專家菲利浦·克勞士比首次提出“零缺陷”。其思想核心是“一次將事情做對”,即“第一次就將正確的事情做正確”,它已經成為一種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并上升為一種文化理念和管理哲學。零缺陷管理是一種系統化的質量管理知識和質量改進活動,也是一種目標管理方法,是目標管理在質量管理工作中的應用。零缺陷管理哲學作為現代質量管理理論和實踐基礎而備受推崇,以克勞士比工作為核心的理論與應用演變歷程經歷了:探索期、形成期、發展期和成熟期。零缺陷理念自提出就被美國馬丁馬里塔公司、日本電氣股份公司等多家國際知名企業相繼開展應用,又稱為“零缺陷運動”。20世紀90年代,該思想又被進一步拓展到包括服務業在內的工商業所有領域,并取得了顯著效果。20世紀80年代以來,“零缺陷”受到國人的關注,昌河飛機制造等航空航天企業、榮事達、青島四方、聯想、海爾等國內一些代表現代管理思想的企業紛紛開始推行“零缺陷”管理理念。近年來,國內不少學者開始研究零缺陷理念及其量化方法在航天、汽車和銀行等項目質量管理中的應用[6-8]。迄今,零缺陷理念在質量管理中應用十分廣泛[9-10]。本文將零缺陷理念應用于工程管理領域,構建零缺陷工程管理理論體系框架,以期對發展零缺陷理論與應用和豐富工程項目管理理論與實踐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1.2零缺陷管理的思想體系
零缺陷管理思想體系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個需要、四項原則、五個步驟?!耙粋€中心”通常指的是第一次就將正確的事情做正確?!暗谝淮巍敝感?,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確了,成本肯定比多做幾次低;“正確的事情”指企業戰略;“做正確”指執行。“兩個基本點”是指有用的和可信賴的?!坝杏玫摹笔侵改軌驅崿F資產的增值和滿足顧客要求。如果客戶不滿意就意味著沒有需求的來源,企業就不可能生存,對客戶而言,這就是不可信賴的。因此,零缺陷管理重點關注創建有用和可信賴的組織,保證有用和可信賴的工作過程,追求有用和可信賴的結果,讓過程的終端客戶得到有用和可信賴的產品?!叭齻€需要”指客戶、員工和供應商的需要。這三個需要自然形成了一個清晰的價值鏈。首先,企業要滿足客戶需要;其次,企業還應該兼顧員工的需要和供應商的需要;最后,形成一個整體?!八捻椩瓌t”分別指質量符合要求,預防的系統產生質量,質量的工作標準是零缺陷,質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價來衡量的。“五個步驟”分別為:組建高效率的零缺陷管理團隊,分析質量成本構成及成因,推行零缺陷管理活動,建立有效的溝通、激勵、反饋機制,強調質量改進方案是永無止境的。
2工程管理的概念及特點
通常認為,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通過高效配置各種資源進行造物或改變事物性狀的有益于人類的集成和創新活動。它是把科學原理轉化為新產品的創造性的科學應用活動。它具有技術集成性和產業相關性。其特點如下:第一,工程是人類為了達到特定目標的一種活動;第二,工程需要人們集成科學和技術的智慧來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也包括人類自身創造的各種資源;第三,工程通常是指特定的過程;第四,工程的兩個關鍵點是技術集成性和產業相關性。工程管理是指一個組織為實現其預期目標,高效利用各種資源,對工程所進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動[11]。工程管理涉及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系統科學和管理科學,甚至還包括經濟學。通常認為,工程管理是架構在多學科,包括自然科學、系統科學、管理科學和工程技術等交叉基礎上的學科。它也具有技術集成性和產業相關性的特征,是一種涵蓋系統性、綜合性、復雜性的集成管理。
3零缺陷工程管理的模式與內容
3.1零缺陷工程管理的概念及其特點
首先,給出零缺陷工程管理(Zero-defectEngineeringManagement,ZDEM)的概念,即基于具體工程項目宗旨、使命和目標,以“第一次就將正確的事情做正確”的零缺陷思維為工作理念,綜合運用系統工程管理的各種思想、理論和方法,利用相關工程管理和技術手段,從項目構思、設計、施工到運維的全過程管理活動。從管理過程來講,ZDEM是指以滿足工程項目利益相關者的需求為目標,高效配置各種資源,基于零缺陷理念對工程項目所進行的一系列管理過程。ZDEM不是說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不出現缺陷,而是從人的價值層面、精神領域入手,通過改變人們做人、做事的思維方式,引導團隊成員“心行一致”,將“要我做對”變為“我要做對”,并且“第一次就做對”,以使“缺陷”越來越少,最終實現“零缺陷”。結合工程項目的特點,可將“零缺陷”具體歸結為:“零偏差”“零變更”“零返工”“零逾期”“零超概”“零浪費”“零事故”“零故障”“零延時”“零等待”“零風險”“零污染”。因此,ZDEM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工程管理人員具有高度的零缺陷意識,項目組織是零缺陷團隊;工程符合既定的戰略目標,將目標進行分解,使工程管理目標達到零缺陷;工程管理中的所有環節都不得向下一個環節傳遞有缺陷的決策、信息、產品、技術或工藝,建設管理過程工作準則零缺陷;ZDEM的理論基礎是系統工程、價值工程和并行工程等科學理論和方法;通過系統思考預防工程管理中出現的缺陷,用成本度量零缺陷。
3.2零缺陷工程管理的模式
ZDEM的實施步驟,結合工程管理的特點,給出ZDEM實現模式。ZDEM模式的具體內涵包括:
(1)組建ZDEM團隊。ZDEM團隊由相關職能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組成,通過對其進行ZDEM相關知識培訓,建立工作規范,掌握ZDEM的實施辦法,并進一步對所有參與項目建設的員工進行教育,包括零缺陷與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識、零缺陷系統給組織及每位員工所帶來的價值、零缺陷管理的推行辦法等,使員工理解、接受并積極投身于ZDEM。
(2)分析工程項目利益相關者需求。工程項目利益相關者包括投資人、建設單位、使用者、設計單位、施工單位、設備廠商、中介組織、研究單位、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等。為了確保工程項目成功實施,應分析各利益相關者在工程項目中的地位、作用、需求、溝通方式和管理特點,以便充分整合資源,調動管理積極性。這也是零缺陷管理模式中做正確的事情的范疇。因此,ZDEM團隊從組建開始就要清楚地了解工程項目中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需求,并將其合理轉化為工程項目質量的不同特性,從而能夠在團隊內部有效傳遞。
(3)制定工程項目戰略目標?;赯DEM理念及工作使命,明確工程項目戰略目標,如精品工程、綠色工程、安全工程和廉潔工程,并將戰略目標分解,制定工程項目具體實施目標,并最終落實到個人。
(4)構建工程項目關鍵過程與指標。工程項目戰略目標分解的必然結果就是確定工程的關鍵過程以及這些關鍵過程的關鍵績效指標。這些體現到工程項目中就是在工程進度、質量、投資、風險等方面均達到預定目標,實現零缺陷。
(5)實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管理。在實際工作中,ZDEM團隊要求把零缺陷管理理念貫徹到項目組織中,并且有準備、有計劃地付諸工程管理的實踐。針對全員建立零缺陷的質量文化、價值觀、習慣、思維方式、行動準則,樹立質量的標準就是零缺陷,“質量免費”以及質量為組織帶來未來價值等質量意識。根據工程項目質量的形成規律,從源頭抓起,全過程推進,全面控制建設工程項目各參與主體的工程項目質量與工作質量。
(6)評價、激勵與反饋。根據前面確定好的工程關鍵過程與指標的標準,用財務數據對檢查出來的問題進行評價。同時,應明確團隊的職責與權限,由團隊成員進行自查及績效評價,檢驗目標是否達到。團隊成員對于不屬于自己主觀因素造成的錯誤,可指出錯誤原因,提出建議,改進方案,大家共同進行研究和解決處理。團隊領導應該表彰零缺陷工作者,引導大家向零缺陷目標奮進,以增強團隊成員消除缺點的信心和責任感。
(7)實現工程項目零缺陷目標,使工程項目利益相關者滿意。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對工程項目有不同的期望,具有不同的利益訴求。實施ZDEM就是通過實現圖2中的十三個零缺陷目標,最終使工程項目利益相關者最大限度地滿意,從而使工程項目獲得成功。
3.3ZDEM的內容
工程管理的主要工作內容通常包括:項目組織協調、質量、進度與投資控制、合同、風險與信息管理、環境保護等。ZDEM是在系統論的指導思想下將“零缺陷”理念及方法貫徹到工程管理中,因此,系統工程方法論是ZDEM的理論基礎,其主要研究與應用領域是建設工程項目。ZDEM主要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其中,系統工程、并行工程和價值工程是ZDEM的理論基礎;零缺陷團隊是實施ZDEM的主體,依托BIM平臺進行可視化管理,最終實現工程項目的質量、進度、投資、風險和綠色等方面的零缺陷目標。具體如下:
(1)通過對零缺陷管理的概念、發展和思想體系的有效梳理,總結工程管理的概念和特點,提出ZDEM的概念、特點和內容,構建ZDEM的模式。
(2)結合工程項目管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復雜性,闡述ZDEM實現的三大理論基礎———系統工程、并行工程和價值工程,并對其理論及應用進行研究。
(3)從以人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系統方法論出發,通過分析零缺陷團隊的表征,提出如何構建零缺陷團隊的方法,以此來保證工程項目的零缺陷。
(4)提出ZDEM的五個管理目標,分別為:基于工程項目質量的形成過程,提出建設工程項目的零缺陷質量管理的概念,從質量策劃、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三方面分別闡述零缺陷質量管理的具體實現及其應用;零缺陷進度管理從進度計劃編制和控制兩個方面闡述工程項目零缺陷進度管理的實現,分析多項目管理中進度與資源的有效協調,以實現工程項目進度零逾期;零缺陷投資管理是基于零缺陷的投資管理與控制總體目標和各分項目標,提出投資管理與控制關鍵路徑中的關鍵環節和關鍵事項,并就部分重要環節給出實施方法及步驟,對項目投資進行系統籌劃和動態控制,達到工程項目的零超概;零缺陷風險管理將分析在高度不確定的工程項目環境下,通過系統的風險識別、評估、應對和監控等管理措施密切關注可能存在的風險,快速決策、及時應對,從而降低風險,提高利益相關者滿意度,達到工程項目零風險;綠色建造從工程項目規劃、設計、施工及運維全過程各責任主體的聯動關系闡述綠色建筑設計和綠色施工,通過綠色建造技術的集成,推動綠色建造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綠色工程目標。
(5)提出BIM與ZDEM通過BIM參數模型集成工程項目各種信息,在項目全生命周期過程中進行相關信息的傳遞與共享,為所有參建方提供協同并行工作的基礎平臺,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和高效應對,最終實現ZDEM。
4結語
關鍵詞:綠色工程;綠色發展;綠色工程管理;可持續發展
上世紀80年代以魯布革水電工程為代表的工程項目開創了我國工程項目管理的先河,自此我國工程項目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雖然持續快速發展,但我國的環境卻遭到了嚴重破壞。近些年來隨著綠色發展觀念的深入人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的建筑觀念應運而生,傳統的工程項目管理模式迫切需要改進和創新,綠色工程管理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1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概述及內涵
工程項目管理是為了完成委托人的要求,將一個工程項目從概念規劃到建造完成的全過程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使工程項目在合同要求的質量標準下、在一定的時間內、一定的預算經費下完成。這是從項目管理的目標和職能來定義的,因此質量、工期、成本自然也就成為了傳統工程管理的三大目標,一味追求進度、經濟效益會忽視對環境造成的損害和對資源的浪費。建筑本身就是高能耗的行業,據統計2014年全國建筑8.14億標準煤,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9.12%,能源利用率為35%-40%,同發達國家的50%-84%有很大差距,近5年的新建建筑中高能耗建筑占到92%以上,節約能源建筑不足8%。隨著全球經濟和生態形勢日益嚴峻,當前我國建筑業不能和改革開放之初的粗曠模式一樣發展,將綠色發展的理念融入建筑工程管理迫在眉睫。綠色工程管理在傳統工程管理模式下融入了生態元素,在保證工程項目在確保質量下、在約定的進度內、合理的預算范圍下最大限度地減少節約資源、減少廢棄物排放、保護生態環境,使得整個工程項目從規劃設計到建造運營維護全過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運用綠色理念指導項目的實施,追求質量、進度、成本、生態環境的統一協調。綠色工程管理方法并不與傳統工程管理方法相獨立,是用“綠色發展”的理念對傳統工程管理理論的進一步升華。從安全角度考慮,在確保施工階段人身安全、建筑結構安全的同時必須兼顧對環境的安全,包括噪音、污染物、廢棄物等。綠色工程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
2與傳統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比較
綠色工程項目管理與傳統項目管理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綠色工程管理是傳統管理模式在新階段的繼承和發展,管理原理相同都是為了達到既定目標而對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實施計劃、協調和控制以確保工程按照合同約定完成。與傳統工程管理模式的區別在于:(1)管理目標不同,傳統工程管理純粹追求經濟效益,管理目標始終圍繞如何降低成本、提高質量以賺取更高利潤,綠色工程管理是追求經濟利益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統一;(2)施工技術應用標準不同,傳統施工技術的應用主要圍繞是否有利于提高建筑質量、是否有利于節約成本、是否能夠縮短工期,綠色施工技術應用旨在保證安全、質量等基本前提下,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損害,實現對資源的循環利用以及廢棄物的科學處理;(3)資源消耗和利用程度不同,傳統管理資源消耗量巨大、資源利用程度低,呈現資源—產品—廢棄物丟棄的直線鏈條,綠色管理資源消耗量相比之下要少很多、資源利用率高,呈現資源—產品—可用廢棄物處理—再生資源的循環鏈條;(4)組織文化不同,傳統工程管理更注重對建筑產品的管理控制,忽視了對建筑人員的內心情感的關懷從而導致團隊渙散、不和諧,影響了效率,綠色管理模式注重建筑產品本身但更注重建造建筑產品的人,員工之間彼此關系融洽和諧;(5)施工現場平面布置不同,傳統工程施工現場雜亂不堪,建筑材料、機具堆放不合理,綠色工程施工現場布置更合理、更有序、更文明,衛生和環境都比傳統現場好。
3阻礙綠色工程管理發展的因素
伴隨著可持續發展、綠色生活、綠色發展的觀念,人們已經意識到了環境的重要性,尤其是近些年多地的霧霾天氣讓人們對良好的生存環境有著強烈的向往。但從客觀上講,我國的綠色工程施工管理任然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施工企業仍然以傳統的思維方式施工,不能系統的運用綠色施工技術和綠色工程管理手段。更不用說用“綠色”的理念指導工程項目全過程的實施。阻礙綠色工程管理發展的主要因素有:(1)企業綠色工程環保意識不強。建筑施工現場以農民工居多,大部分農名工教育水平低、綜合素質不高,他們對環境保護、資源浪費、能源消耗沒有意識,再加上工程管理人員沒有對工人做更多關于綠色工程的宣傳推廣導致員工仍然用傳統的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方法施工;(2)綠色工程管理側重點有誤。很多管理人員只注重對工程項目施工階段的綠色施工過程管理忽略了工程項目前期策劃和工程建成后期運營階段的綠色管理;(3)企業以追求經濟利益尾主要目的。綠色工程管理就需要有綠色施工技術和綠色建材,但是綠色建材的成本高、選材范圍窄,綠色施工技術要聘請專業的技術人才、技術手段相比傳統手段較為復雜。為了高的經濟利潤大部分工程管理人員說的多,但真正實施綠色工程的并不多;(4)制度和政策束縛。綠色建筑的順利實施需要多部門的協調配合,但在傳統的制度下工程的設計、建造、環保屬于不同部門,各自的標準不同,如此一來綠色工程管理不可能實現綠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同的管理制度無法實現綠色工程管理的目標。
4推進綠色工程的相關措施
(1)科學管理。建立綠色工程管理體系,明確工程項目目標,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在體系明確下融入綠色策劃、綠色施工、綠色維護等內容,將參建各方協調起來共同參與到綠色工程項目全過程的建設中來。制定綠色工程實施方案,決策部署總體綠色方案和各階段綠色實施方案,根據方案的內容控制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已達到綠色施工的要求。建立綠色工程項目組織文化,將綠色、和諧、健康、品質的文化氛圍滲透進管理組織架構中,滲透到所有員工的內心里。建立綠色工程指標評價體系,根據綠色工程方案內容,對現場實際操作效果進行評價,針對評價結果進行必要的改進。
(2)理念宣傳。傳統的項目管理理念已經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要對所有項目管理人員進行綠色工程管理的培訓和再教育,使得工程從業者從內心認識到綠色工程管理的必要性引導員工樹立正確的綠色工程管理理念,增強工程項目管理人員的環保責任感和使命感。針對建筑工人教育程度低的情況,要對工人進行培訓,施工之前技術交底以保障綠色工程的實施效率。同時各級政府要對綠色建筑、綠色管理理念廣泛宣傳,使廣大民眾普遍認識和接受。
(3)技術應用。綠色施工技術的應用是實現綠色工程管理目標的重要保障,項目管理人員要根據工程特點、工程目標、施工現場情況及企業技術水平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技術方案,確保綠色工程管理目標的順利實現。制定節能環保專項技術管理措施,將節能環保相關技術措施融入分部分項施工操作標準,添加節水、節電、節能、節地、節材的基本要求和細致實施步驟,規范施工現場平面布置,為施工現場營造綠色、文明、和諧、安全、衛生的優良施工環境。大力推廣綠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綜合運用,建筑企業要建立科學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加大科研資金投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將綠色策劃、綠色設計和綠色施工緊密結合起來形成獨特的工程項目全過程的綠色技術。建筑業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建筑業轉變發展方式、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有著重要作用,因此企業全面要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強BIM、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能力。
(4)政策落實。綠色工程管理的實施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要制定合理的政策促進綠色工程管理的實施,可以通過政府補助、稅收減免、評選優秀綠色工程管理單位等政策激勵建筑業自發的由傳統工程管理向綠色工程管理的轉變。
5總結
綠色工程項目管理是傳統工程管理的繼承和發展,是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對工程管理領域的創新,隨著人們對綠色、環保概念的不斷重視,綠色工程管理將會在實踐中得到更多應用,人與自然、社會和諧共生的工程價值觀會在綠色工程管理下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劉曉寧,建筑工程項目綠色施工管理模式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22):196-199.
[2]王勇,于海豐.關于綠色工程項目管理的探討[J].建筑經濟,2006(11):39-41.
關鍵詞:建筑工程;綠色工程管理;價值觀;創新途徑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ainly refers to the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from initial to construction completion stage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lizing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o solve problems, to provide some feasible ideas for China's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management.
Keywords: construction; gree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value; innovation way
中圖分類號:[TU7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所謂綠色管理是指企業根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把生態環境保護觀念和有益于消費者和公眾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之中,從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著手來控制污染與節約資源,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達到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隨著可持續發展觀的深入普及,陳舊的工程觀逐漸被淘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工程理念受到廣泛關注。因此,應該對建筑工程綠色管理觀念以及途徑進行深入研究,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環境化以及生態化。盡管我國在建筑工程綠色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在實際的建筑工程綠色管理過程中,很多問題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傳統建筑工程管理存在問題,探討建筑工程綠色管理策略,為我國在建筑工程綠色管理方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鑒。
1、綠色工程管理內涵
建筑工程中綠色工程管理主要指的是建筑施工技術人員對建筑施工項目所進行的項目分析以及綠色控制。技術施工人員根據建筑工程的各個細節各個過程制作出綠色控制的方法和途徑,進而建立施工企業綠色管理戰略。在施工企業中樹立全員綠色理念,運用綠色理念來指導建筑施工以及規劃。綠色工程管理不僅僅包括綠色管理理論,還包括可持續發展理論,將綠色管理滲透到建筑施工企業運營的全過程當中,使得建筑施工更加的生態、環保、綠色。建筑工程中綠色工程管理不同于傳統的施工管理,傳統的施工管理往往更加重視經濟效益,忽略生態環境,然而建筑工程中綠色工程管理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注重生態效益。建筑工程中綠色工程管理理念的實施,極大地提高了建筑工程建設質量以及效益,是近幾年在建筑行業中普遍流行的重要建筑理念。
2、建筑工程中綠色工程管理創新途徑
2.1 推廣工程項目管理的綠色理念
建筑工程施工企業要想實施綠色工程管理,就必須在全企業樹立綠色工程管理理念,這是從思想上加強綠色工程管理的重要舉措。為此,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技術組織人員應該對項目工程進行分析,制定出每個過程的綠色控制細節以及方法,建立企業綠色施工管理體系,充分發揮綠色工程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運用綠色理念進行施工規劃與指導。同時,建筑施工企業還應該加強對于綠色工程管理思想培訓,提高施工人員綠色工程管理意識,增強他們對于綠色工程管理認知程度,改變企業那種傳統的過于重視經濟效益、忽略生態效益的建筑管理理念。總之,推廣工程項目管理的綠色理念,是做好建筑工程中綠色工程管理的重要舉措
2.2加強綠色安全管理,以預防工作為主
建筑施工綠色安全是建筑業的生命線,安全問題無小事,建筑施工綠色安全不僅僅關系到施工企業形象、施工質量,而且還關系到施工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做好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綠色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因此,施工企業應該做好建筑施工綠色安全工作。首先,施工企業應該加強對于員工的安全施工思想灌輸,讓員工從思想意識上認識到綠色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從而在實際的施工中做好綠色安全施工工作。其次,建立健全綠色安全管理規章制度,讓全體員工在規章制度下進行管理工作,提高施工企業施工綠色安全管理水平與能力。加強綠色安管理,以預防工作為主,做好建筑工程中綠色工程管理。
2.3制定項目管理對象的綠色化標準
建筑工程中綠色工程管理是一項過程化管理,包括產品的定位、市場定位、產品設計以及施工過程建筑項目綠色管理內容。為了更好地對建筑工程實施綠色工程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項目管理對象的綠色化標準。施工企業必須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對于產品的定位、市場定位、產品設計等建筑施工的全過程進行綠色理念實施,使得綠色工程管理形態上新穎獨特充滿活力,功能上要體現出安全便捷,在建筑施工維護上要體現出低成本、高便捷,在建筑工程施工全過程中體現出綠色內涵。總之,制定項目管理對象的綠色化標準,做好綠色工程管理各方面定位,做好建筑工程中綠色工程管理。
2.4積極參與國際綠色認證
隨著世界貿易自由化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常規的關稅壁壘早已無法阻止國家之間貿易的發展。建筑施工事業作為國家之間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須積極地同國際化接軌,從而在世界建筑事業中占據一席之地。為此,建筑工程施工企業要想做好綠色工程管理,就必須積極參與如ISO14000等國際綠色認證。通過認證, 使工程項目管理活動更符合國際通用的“綠色”標準, 同時也為工程項目管理的國際化掃清障礙、奠定基礎。總之,積極參與國際綠色認證,是做好建筑工程中綠色工程管理的關鍵步驟。
3、總結
綠色管理作為一種以環保、生態等綠色價值觀為指導思想的新型戰略經營模式, 既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相適應, 又與企業的可持續成長相適應。我國加入WTO 以后, 建筑企業將面臨更加嚴酷的市場競爭, 加強企業管理是企業提升與發展的一個戰略性主題。我國建筑企業欲開拓國際建筑市場, 必須大力推行綠色管理, 以全新的管理理念來迎接新世紀的挑戰。近幾年,人們的工程價值理念在實踐中不斷升華,綠色工程管理將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我國在建筑工程綠色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在實際的建筑工程綠色管理過程中,很多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速度以及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建筑施工企業應該深入研究傳統建筑工程管理現狀,創新建筑工程綠色管理策略,為我國在建筑工程綠色管理方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 付曉靈. 談工程項目管理中的綠色工程[J].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10(01)
[2] 李艷. 淺談綠色工程項目管理評價體系[J]. 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1)
[關鍵字]工程管理;信息化;現狀;意義;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 TU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現狀分析
1.1對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認識和理解還不夠深刻
絕大多數的人都錯誤的認為只要是能夠上網就是實現了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對工程管理信息化最核心的加強組織間的協調、識別工程的潛在風險、統籌和調度資源、規范的工作流程、預測工程的潛在變化、及時有效的監控工程等功能沒有意識。企業在對待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態度上,大部分都表示愿意采用,但是害怕工程管理信息化會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這些錯誤的認識以及迷茫的現象都是對工程管理信息化還不夠了解,認識還不夠深刻的具體表現。
1.2行業間和地區間的工程管理信息化發展不平衡
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信息資源來源豐富,受到廣泛地影響,這些發達地區的工程管理人員對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認識要相對深刻一些,然而身于偏遠地區的管理人員對于管理信息化的認識就比較薄弱,需要進一步的學習和了解。從行業上來分析,不同的行業對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了解和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都有不同程度上的認識,科技比較發達、信息化水平比較高的行業對工程管理信息化有一定程度上的認識,而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比較落后的行業則對工程管理信息化還比較陌生。這表先出工程管理信息化在地區間和行業間的發展是不平衡的。
2.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積極意義
工程管理信息化對建筑工程有及其重要的作用。首先,通過公共的、多層次的信息管理平臺,以網絡作為信息傳遞和交流的載體,可以減輕工程管理者的工作負擔,及時了解工程的進展情況,從而及時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工程管理信息化能夠大大的提高工程風險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使我們可以對工程風險進行迅速有效的預測,加以分析,采取必要地防范和控制措施。最后,工程管理信息化是把建筑工程的所有信息用結構化、系統化的形式加以儲存,從而可以隨時隨地的為工程管理工作者體供正確有效的數據信息等,指導后續工程和項目的還禮和進行。
3.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實施策略
3.1創建一體化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統
作為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統,必須考慮到諸多因素。例如:要了解受到建筑業工作流程的強烈影響,工程在立項和招標的同時會采取國家、地區或行業的定額,內容龐大繁雜,數據量大,應用靈活標準,是各個建筑工程都必須要嚴格遵守的具體內容,也是各企事業單位進行工程成本預算的重要依據;在工程的實施過程中,會涉及到資金預算、計劃進度、物資分配、定額成本、人事管理、質量安全以及設計變更等詳細內容。這些內容都是工程管理不能缺少的重要要素,因此,在研發和應用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上訴因素的影響,突破原本單一的應用限制,科學有效地將各個內容有機地連接起來,實現各部門間的嚴密監控,協調部門間的聯系,打造一個全方位、全過程的工作環境。
3.2構建以數據為核心的工作程序,打造工程管理數據庫
數據在工程的各參與方之間相互傳遞和流動的過程就是工程管理的過程。在傳統模式下的管理,數據信息都是通過書面通知或電話等方式進行傳遞的,這種方式比較緩慢,需要各部門間的相互協作才能完成,這便極大程度上的降低了數據信息傳遞和流動的及時性、經濟性和有效性。為了避免這種不必要的重復交叉,加快信息傳遞和流動的速度,并且使得信息傳遞和流動的質量有所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統一定要以數據信息為核心,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以數據為依據,實現“一次輸入,多次利用”,構建出一個明顯快捷的數據庫。
3.3建立多個層次的管理平臺
工程管理信息化應當充分考慮各個參與方的不同需要,創建一個包括遠程監控、現場管理、多方協調知識管理、和情報管理等多層次的信息網絡平臺。因為建筑工程的實施過程不是單一不變的,它涉及到多方的利害關系人,如:地方政府;上級管理單位;業主;設計等。不僅如此,還涉及許多個工作環節,如:施工現場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財務管理;設備管理等。只有建立了多層次的管理平臺,才能實現各種資源的信息化,才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管理效益,加快工程的施工進程。
4.總述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主要要求是建立多層次的信息管理平臺,以數據為核心創建數據庫,實現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統的一體化。積累和更新工程管理信息,利用當下最為先進的信息技術來進行工程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的綜合水平,為建筑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孫凱; 劉人懷,工程管理信息化應用模式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09.25
[2] 劉人懷; 孫凱,工程管理信息化架構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11.08.15
【關鍵詞】 建筑工程 工程管理 意義 問題 措施
1.建筑工程管理的內涵和意義
1.1建筑工程管理的內涵和特點
建筑工程管理是指建筑工程項目開始后,經過招投標、整體規劃、設計、工程造價、施工、竣工驗收、房地產及其他建筑專業的管理過程。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務是項目目標控制,其目標涵蓋的內容也十分廣泛,包括工程質量、工期、費用控制,而且要聯系資金籌措、風險分析、使用維護以及與所在地經濟、環境等,最終實現質量良好、成本低、效益高的工程建設目標。建筑行業具有分工細、勞動力密集、工序復雜、分散性、一次性的特點。
1.2建筑工程管理的意義
(1)有效降低建筑企業的成本
任何一個建筑單位都要經歷工程的承包、報價投標和中標簽訂合同的過程, 簽訂合同后將工程的性質特點、工藝特征和規模的大小與建筑單位自身技術水平、施工的能力和工藝設備相互結合,完善施工組織設計,以選擇出最合理、最經濟和最科學的方案,合理安排好每個施工的階段可以有效的減少成本的支出。因此研究和建立一個科學高效的建筑工程管理可以很大的降低建筑單位的成本,避免人力和物力的浪費,進而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2)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一個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可以很好的起到監督和檢查的作用,能夠及時的發現安全隱患并及時排除。運作好建筑工程管理,減少了事故的發生概率,也減少了不必要成本支出。同時,操作人員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進行施工防止出現墊層加厚、基礎挖深等現象,盡量避免人力和物力的浪費。
(3)建筑行業本身發展的需要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建筑行業既有發展機遇也有發展問題。因此為了實現建筑行業高效、穩定的發展,我們必須要加強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完善。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建筑工程管理一定會出現新的問題,因此建筑企業要把眼光放在著眼于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復雜環境,積極采用科學的管理理念,時刻改進和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保證建筑行業健康的發展。
2.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
2.1建筑工程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目前,我國的法律法規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滯后性,許多建筑工程企業并沒有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管理,而相應的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組織機構也沒有建立,導致了建筑管理部門的職責難以落實,不能依照《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開展建設管理工作。
2.2建筑工程管理的意識不足
目前在諸多的建筑企業中,由于缺乏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正確認識,沒有意識到建筑工程管理的優勢,存在重視技術輕視管理的問題,片面認為技術水平提高能夠直接使企業獲得較大經濟效益,忽視了技術手段是需要專業團隊專業人士來實施的,團隊人員的管理更多是依靠行政手段來實現的。
2.3管理體制不健全
建筑工程管理體制不健全,直接導致建筑工程管理總體水平較低,市場競爭力弱,不利于建筑管理質量的整體提高。
2.4對建筑工程的核算重視程度不夠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重要問題就是對建筑工程的核算重視程度的不夠,因為許多中標企業上場之后,都只是單純地強調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的速度,僅僅是確保工程的按時完工,沒有重視工程的核算,因此很容易導致工程的核算上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以及不足之處。所以,必須要重視建筑工程的核算。
2.5建筑工程管理的總水平較低
在建筑工程管理行業中,工人文化水平普遍比較低,大部分缺乏建筑相關職業的教育,沒有專業的技術帶頭人,而且項目負責人以及懂技術、法律等等的復合型專業人才較為缺乏。
尤其是高素質的并且能夠按照國際通行項目的管理模式、程序以及標準來進行項目實施管理的人才。而且缺乏項目管理軟件的高級管理人才等等,對于一些設計、監理、承包單位,其總體水平本身就較為低廉,競爭能力不夠,不能夠在建筑行業國際化的情況下健康發展。而且勞務隊伍的專業化程度低,素質參差不齊,管理精力受到牽制,管理水平也無法得到提升。
3.影響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
影響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3.1主觀因素
我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現狀不容樂觀,前景也難見光明,究其根本原因與我國建筑工程管理人員主觀意識中排斥先進、科學的管理理論與方法有極大的關系。在他們的主觀意識中認為傳統的管理方式完全可以滿足現階段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需求,無需耗時、耗力去進行修改與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人員主觀上不支持和配合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體制的建立,管理責任制的明確,管理任務的具體化等工作內容。我國建筑工程整體管理水平較低的現象也就不難解釋了。
3.2客觀因素
影響我國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觀因素,主要是指除建筑工程單位自身以外的一些相關機構和部門的因素。首先,政府建筑行業主管部門監督與管理的力度不足,是影響工程管理的一個重要客觀因素。政府建筑行業主管部門具有協助建筑工程單位加強管理的權利和義務,但是由于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政府部門的管理職能難以全面實施和落實。其次,由于我國工程監理單位及監理體制的起步、發展較晚,也無形中成為影響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觀因素之一。
綜上所述,影響我國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觀因素多是來源于外界,并且也較易得到解決。
4.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對策
4.1 建立健全建筑相關的法律法規
國家和政府不斷完善和加強法律法規,能夠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法律依據,通過增加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能夠嚴格控制和考核工程管理企業的專業化、職業化水平。
隨著我國建筑工程管理的不斷發展,其管理內容和過程需要法律的約束和規范,才能保障建筑企業向著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才能保障工程管理實踐過程中職責的落實,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質量。
4.2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創新
現代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創新,主要是針對傳統的管理理念而言的,即對傳統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進行適當的革新與完善,并要不斷的填充現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以徹底實現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創新發展。
4.3加強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管理
加強施工質量管理,建立合理可行的質量保證體系,將工程的質量工作落到實處。工程施工企業要根據質量保證體系,形成行之有效的質量保證系統,樹立質量方針,從而讓其更加有指令性、系統性及可操作性。要將人、材料和機械各個要素有效結合起來。首先,人是質量控制的核心,要把人作為控制的推動力,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樹立工程質量第一的觀念。其次,施工材料作為建筑產品的主體,對材料質量的控制是工程質量控制的關鍵。最后,工程施工的機械是進行施工機械化的主要標志,它直接影響施工項目的進度和質量,所以,選好用好工程機械設備非常重要。
4.4加強建筑工程成本管理
首先,建立項目成本管理責任制。項目管理人員的成本責任,不同于工作責任,工作責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責任完成。在完成工作責任的同時,還應考慮成本責任的實施,進一步明確成本管理責任,使每個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識,做到精打細算。其次,對施工隊實行分包成本控制。項目部與施工隊之間建立特定勞務合同關系,項目部有權對施工隊的進度、質量、安全和現場管理標準進行監督管理同時按合同支付勞務費用。再次,施工隊成本的控制,由施工隊自身管理,項目部不應該過多干預。
4.5完善的施工安全技術措施計劃
4.5.1實施安全技術措施計劃時,應考慮的特殊情況:①對結構復雜、施工難度大、專業性較強的項目,除制定項目總體安全保證計劃外,還必須制定單位工程或分部分項工程的安全技術措施;②對高處作業、井下作業等專業性較強的作業,電器、壓力容器等特殊工種作業,應制定單項安全技術規程,并應對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安全作業資格和身體狀況進行合格檢查。
4.5.2項目經理部必須實行逐級安全技術交底制度,落實到班組全體從業人員,安全施工技術交底應滿足如下要求:①技術交底必須針對性強,應針對分部分項工程施工中給從業人員可能帶來的潛在安全威脅,作出具體的防范措施;②優先采用先進的安全技術措施;③應將工程概況施工方法、施工程序 安全技術措施等向工長班組長進行詳細交底; ④定期向由兩個以上作業隊和多工種進行交叉施工的作業隊伍進行書面交底,保留書面安全技術交底的簽字記錄。
4.5.3 安全技術交底主要內容有:①本工程項目的施工作業特點和危險點;②針對危險點的具體預防措施;③應注意的安全事項;④相應的安全操作規程和標準;⑤發生事故后應及時采取的避難和急救措施。
4.6要重視建筑工程的核算
在建筑工程的核算中應該注意建立科學的核算管理系統,同時要參與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將財務管理的位置進行前移。對于工程核算進行完善以及創新,要形成系統嚴密并且要符合企業實際的工程管理核算體系,這樣才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利的保障措施。
4.7加強工程信息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系統時,必須與建筑工程企業自身特點相結合起來,做到有的放矢。工程管理人員要清楚認識到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重要性,信息化管理系統能夠為企業施工管理提供其所需的各種信息以及為管理人員組織生產提供輔助決策手段,能夠及時地,清楚地了解工程進展情況,這對于工程項目質量以及成本進行分析和控制有很大的幫助。
5.結束語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包括施工過程組織、施工安全管理、施工人員管理、施工進度管理、施工信息管理、施工造價管理、施工質量管理等,施工單位只有充分完善管理,協調好各部門及施工過程的每個施工環節,才能達到有效結果。
參考文獻
[1]羅純文,對建筑工程管理的幾點看法 [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8,(11):57
[2]劉建國,淺談建筑工程管理 [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4,7(5):156-157
關鍵詞:概念;內涵;思路;目標 ;內容;途徑
1 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與精細化概念與內涵
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是為適應水利現代化需求,而創建一流、先進、科學的水利工程管理體系,其不僅是硬件的現代化,也是軟件的現代化、人的思想觀念及行為方式的現代化, 主要包括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管理體制、科學合理的管理標準和管理制度、高標準的現代化管理設施和先進的調度監控手段、掌握先進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的管理隊伍等,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精細化是現代工業化的一個管理概念,精細化管理的定義是“五精四細”,即精華、精髓、精品、精通、精密,以及細分對象、細分職能和崗位、細化分解每一項具體工作、細化管理制度的各個落實環節。精細化管理的特征就是重細節、重過程、重基礎、重具體、重落實、重質量、重效果,講究專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個細節上精益求精,力爭最佳。其基本原則是“精、準、細、嚴”,“精”是做精、求精,追求最佳、最優;“準”是準確、準時;“細”是做細,把工作做細,管理做細,流程做細;“嚴”就是執行,主要體現在對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執行與控制。即通過提升人員素質,加強內部控制,強化鏈接協作, 進而從總體上提升單位整體效益。概言之,精細化管理就是要求將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強調執行力。精細化是一種意識、一種觀念、一種認真的態度、一種精益求精的文化。如果管理沒有達到精細化,就談不上現代化,同樣,如果說實現了管理現代化,那具體管理工作也一定是做到了規范化、精細化。
2 實施現代化與精細化建設的基本思路與目標
2.1 基本思路
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樹立民生水利工作理念,以工程安全運行和效益為中心,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健全工程管理良性運行機制體制,研究制定、完善工程管理標準和相關管理制度、辦法,在充分利用、整合現有工程信息的基礎上,以標準化推動管理規范化、精細化,以信息化推動管理現代化,建立健全現代水利工程管理體系, 實現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發展的根本性轉變,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和保障。
2.2 具體目標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通過對水利工程的運行、管理進行系統化、精細化梳理, 認真開展工程基礎資料收集和整編并入庫,結合工程管理實際建立數學模擬系統,逐步實現工程規范化、精細化管理,在此基礎上,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管理手段,建立高效的計算機網絡、實時的水情工情信息采集系統、動態的遠程監視監控系統和實用的專家決策支持系統,利用公共通信傳輸線路,通過實時數據采集、傳輸、信息存儲管理和在線分析處理,實現對工程運行狀態的安全評估和預測預報,實時掌握工程的運行狀態,為快速、準確、科學制定工程維護管理策略提供決策支持,更好地為水利工程安全運行、科學調度服務。
3 現代化與精細化建設主要內容
在實際工作中,重點需要加強工程管理設施與監控手段建設,結合完善有關工程基礎資料、管理標準與制度,實行精細化管理,最終實現工程管理規范化、法制化、精細化、現代化。
3.1 管理體制方面
深化水管體制改革,繼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實施內部改革,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上大膽創新,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積極推進維修養護隊伍市場化工作,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3.2 管理制度方面
按照有關技術標準與管理規程,結合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辦法》及其考核標準, 認真開展水利工程基本資料收集、整理,健全和完善工程管理標準、運行檢查表格和相關管理規章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標準、管理制度體系,實行嚴格的工作考核,為實現工程“精、準、細、嚴”管理打下堅實基礎。
3.3 管理設施與手段方面
3.3.1 監視系統建設
建設工程視頻監視系統,監視工程的日常情況諸如河流流勢,大壩、閘門運行情況以及破損情況等,節省人力物力,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提高管理水平,為防洪調度及全流域水資源的統一調度提供準確的實時依據。監視系統建設的總體要求是監視點布局合理、數量足夠,信號傳輸系統快捷、清晰,保證監視的全面性、實時性。
3.3.2 監控系統建設
結合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通信技術,根據工程管理的需求,建立工程監控系統,通過對各監控點的圖像、語音、數據進行處理,實施監控,并結合遠程視頻技術的應用,及時了解水利工程的運行狀況,遠程控制工程的操作(諸如閘門起閉等),實現統一操作,統一調度,體現工程管理現代化。
3.3.3 監測系統建設
完善工程監測設施,建立儀器先進、定點監測與移動監測相結合、監測點全面、傳輸及時的監測系統。對工程發生的裂縫、滲水、沉陷變形等情況及時監測,準確地傳至管理中心, 從而做出及時迅速的處理,在改變現有工程設施遠不能適應現代管理需要局面的同時,也為地方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3.3.4 維修養護巡檢系統建設
工程維修養護是日常管理重點工作之一, 加強維修養護工作, 實現維修養護的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選擇典型堤防段試點建設維修養護巡檢系統將非常必要。結合網絡技術、地理編碼、地理信息技術、GPS、GPRS、信息安全技術以及移動通訊技術, 建立維修養護巡檢系統,實現信息實時傳輸,具備考勤、位置查詢、巡查問題上報、信息查詢及問題協調處理等,從而推動維修養護管理工作程序化、精細化。
3.3.5 安全評估系統建設
安全評估系統是“工程管理現代化”的核心要件,工程管理的數據和信息量是大量的, 各種數據都需要按一定結構有效地組織起來形成數據庫, 通過數據庫存儲及處理系統建設, 構建工程管理數字化集成平臺。
在數據庫的基礎上建立數學模型,運用數學模型對自然系統進行仿真模擬,對工程實體、水流運動等等各種自然現象進行各種尺度的實時模擬,形成一個面向具體應用的虛擬仿真系統,對工程信息進行安全評估與綜合處理,為準確揭示和把握工程在運行中遇見的問題提供技術支持。
3.3.6 運行管理系統建設
建立內容全面的決策支持庫,涵蓋諸如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歷史上處理同類問題的經驗和教訓,專家評審意見,流域規劃、區域規劃、工程規劃的布局及其具體要求,各種工程管理的模式、運行管理情況,工程管理考核情況,工程管理技術及相關管理人員技術要求等,形成方案決策的大背景,將數學模擬的各種方案結果置身于此大背景下進行優化分析,從中選擇一個可行方案。同時對數學模擬的結果進行后臺處理,使之以較強的可視化形式表現出來,為決策者研究、討論、決策提供支持。
3.3.7 建設管理系統建設
該系統對在建工程各種信息及參建單位有關信息實施網絡信息數據庫管理,主要包括工程建設緣由、規劃、設計、招標投標和工程建設質量、安全、進度以及投資管理等。
3.4 隊伍現代化建設方面
水利工程現代化及精細化管理需要高素質的水利管理人才,為確保水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將水利工程管理隊伍現代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性措施來抓。著力改善人才結構,大量引進和培養復合型管理人才,加強水利技術人才的繼續教育,強化管理隊伍的技術培訓,研究管理隊伍健康、快速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激勵機制,真正調動好、運用好、發揮好管理隊伍的積極性。
4 實現管理現代化與精細化的基本途徑
4.1 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近年來,國家針對工程管理實施了系列活動,進行了水管體制改革,中央及地方財政每年下達一定的維修養護經費,工程運行管理得到了根本性保障,但是人們的“重建輕管”思想仍未從根本上扭轉,制約了水利事業的發展,究其根本原因,是對建管并重、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認識不到位。因此,必須加強組織領導,提高思想認識,切實負起責任,堅持建管并重,從水利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逐項強化和落實責任,提出管理工作實施的具體措施,并將具體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每個環節,并及時了解工作實際,協調解決問題,督促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從而實現水利事業的更大發展。
4.2 繼續深化水管體制改革
進一步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上大膽創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 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內部運行機制,圍繞保證維修養護質量、降低維修養護成本, 進一步研究日常維修養護管理程序,實行嚴格的合同管理,建立考核激勵機制,促進維修養護工作規范化、精細化。建立工程維修養護競爭機制,盡快實現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專業化、市場化和社會化,并通過研究制定維修養護市場準入機制、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等制度,建立維修養護市場秩序,維護市場良性運行行為。
4.3 實施科技創新,實現新材料、新技術、新方法在管理上的運用
進行科技創新,是水利傳統管理模式向現代化管理模式轉變的必要途徑。因此,必須進行管理現代化發展規劃,積極研究、引進、推廣使用管理新技術,建立安全監視、監測系統, 實現工程運行自動化控制,增加工程管理的科技含量。通過實掌握和了解工程運行狀態, 評估工程安全狀況,切實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推進工程管理現代化進程。
4.4 全面提高管理隊伍素質
人是工程管理的實施者,是管理的主體,如果沒有一大批掌握現代化管理技術的高素質管理人才,實現工程管理現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在引進高素質復合型管理人才的同時,必須加強對現有管理人員的繼續教育,加大管理技術培訓力度,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提高水利隊伍的政治、文化、技術等綜合素質,使管理人員的思想觀念、管理水平全面適應工程管理現代化的需要。同時研究制定激勵措施,真正涮動人才的積極性。
4.5 狠抓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
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作為促進工程管理的一項有力措施,必須長期堅持不懈。需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辦法》要求,加強工程管理考核工作的領導,結合構建和諧社會目標要求,圍繞各自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的目標任務,加強組織、協調、溝通、指導,形成合力,積極推動國家級水利512程管理單位建設,努力實現工程管理規范化、精細化和現代化。
4.6 繼續狠抓工程日常管理以及調度運用管理
按照工程管理要求對工程進行監督檢查,加強水庫大壩、水閘及堤防險工等主要工程設施檢查檢修,特別是汛前的的隱患排查,確保設備完好、正常運行;進一步強化水利工程運行管理責任制,嚴格執行經批準的調度運用方案,實施科學調度,確保工程安全良性運行。
關鍵詞:水利工程;技術經濟;管理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 TV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步伐的不斷加快,社會事業和國民經濟對于水利事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水利工程管理以及技術經濟的現代化。水利工程的管理以及技術經濟的現代化是其水利現代化建設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對其管理以及技術經濟的現代化實現需要對其總體管理體系和技術經濟等進行綜合的分析和探究。
一、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內涵
水利工程是保障我國國民經濟的基本工程項目?,F代化的發展,使得水利現代化成為社會的必然發展趨勢。同時也是我國在進行建設現代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良好的發展能夠有效的促進我國現代化的建設。水利現代化管理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能夠促進我國傳統水利建設的變革。
水利工程管理過程能夠有效的對我國已開發的水利工程以及水域和水源進行相應的保護和經營。社會生產力不斷的提升,使得社會生產生活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的增加,傳統的水利工程管理已經不能夠適應現代的發展需求,水利工程的現代化管理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其準確的制定和實施能夠有效的適應社會現代化的發展需求。
二、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的發展目標
(一)創新管理模式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水利工程的發展在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之后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傳統的管理模式不能夠適應現代的發展需求,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更新至關重要。在制定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制定的過程中,應該以現代化的管理理念作為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的核心,以先進的管理方式作為其重要的指導內容。因此,通過這樣的方式創新管理模式,使得能夠適應現代化的發展需求,實現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
(二)引進先進技術
水利工程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設備的更新能夠有效的提升設備的運行效率。因此,在現代化的水利管理當中先進設備的使用能夠提升其效率,同時也能夠提升現代化的管理水平,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三)促進安全運行
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有著重要的意義,關系著周邊地區社會生產生活的穩定和人們生命財產的安全。在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的今天,應該采取科學的手段進行工程管理的優化,確保水利工程在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性,延長水利工程設備的使用壽命,提升工作效益,取保在現代化管理手段的保護下安全運行。
三、我國水利工程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雖然我國水利工程管理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為我國的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我們仍然應該看到,我國水利工程管理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這些問題非常不利于我國水利工程的發展。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存在著水利工程建設權責不明確的問題,缺乏必要的責任人。另外,水利工程的運行管理機構存在臃腫的情況,管理較為粗放,內部機構的設置存在很大的不合理,往往是因人設事而不是因事設人,這就造成了很多機構人員工作效率低,對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情況出現。此外,在對工程管理的過程中還缺乏預見性,往往是隨意管理,這就大大增加了水利工程的管理風險。不僅如此,水利工程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著規章制度不健全的問題,這使得管理并不能規范化,加上技術裝備數量少,造成了管理過程中的高成本、低效率。
除了存在以上幾點問題外,水利工程管理還存在著觀念較為落后,缺乏現代化管理觀念,對新技術和新設備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這導致管理水平的下降,對于環境和安全的管理更是難以實現等很多問題。這不但造成水利工程管理不當,也給水利工程周圍的環境造成破壞,埋下了安全隱患。
四、實現水利工程的技術經濟及管理現代化的途徑分析
(一)積極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
這是實現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重要措施,具體的措施有如下兩點:第一點,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因為對水利工程進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服務,充分實現它的防洪護抗旱和供水作用。所以在管理現代化的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從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最大限度的保護其公眾利益。第二點,以安全管理為主。保證工程的安全是管理中永恒不便的話題,因為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對于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大影響,所以只有做好安全管理,才能充分實現管理的現代化,最大限度地實現水利工程的社會效益。
(二)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方式
1.對水利工程管理進行信息化建設。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傳輸越來越快捷,已經成為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的關鍵。我們通過對水利工程的管理進行信息化建設,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設備,就能夠實現對水利數據的快速傳輸,并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分析,提高管理的質量和效率。例如,我們在對水利工程進行信息化建設時,可以結合當地的環境特點,建立信息的自動采集系統,這樣就可以實現對水流量、降水變化等數據的自動采集和分析,為管理人員總結規律提供參考意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2.對水利工程進行動態監控。現代科技的發展為水利工程管理的現代化和智能化提供了有利條件。對水利工程進行動態監控,不僅可以大幅度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對設備進行遠程監控,還可以及時發現設備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現代化管理隊伍
在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的實施過程中,應該重視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升整個管理隊伍的專業水平對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管理過程中,水利部門應該進行人才的培訓工作,培養新型人才進行現代化管理,為水利工程注入新鮮血液。同時對于之前的管理人員進行統一的技能培訓,增加相應的現代化技術理解,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使得整個管理體系逐漸的完善,促進水利工程的發展。
(五)規范水利管理現代化制度
水利工程的實際管理工作的涉及范圍廣、任務重,除了相關業務管理的工作,還有對于社會的相關服務工作。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影響下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其管理必須要依靠相關法律,以保證其各項管理工作都能順利實施。
依法管理也是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的基本特點之一,要求其管理要自覺遵守相關法律,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統,保證其各項工作都能夠依法進行。
在堅持依法管理的同時,要對管理者和工作人員的法制觀念進一步加強,強調依法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完善的內部監管體系和內部法規,對水利工作實行規范管理,依法管理,加快其管理規范化、法制化的實行。
結束語
水利工程是促進國民經濟以及社會正常發展的重要保障設施,其良性的發展能夠有效的滿足城市水資源的提供,同時能夠有效的推動社會效益。水利工程的管理現代化有效的提升了整個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實現現代化管理要求。文章針對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當中的內涵、目標以及內容進行分析,促進我國水利工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莉娟,王峰,夏修迪.論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發展目標[J].門窗,2013,04:102.
[2]葉星.談談水利工程的技術經濟及管理現代化[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3,02:151.
[3]李國榮.談談水利工程的技術經濟及管理現代化[J].吉林農業,2012,1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