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4 17:43:3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進化論資產管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私募進場是否能夠引發“鯰魚效應”還不得而知,從近期私募等機構參與新三板的成績來看,結果卻差強人意。不論是PE/VC階段投資還是掛牌后的定增等形式,虧損現象比比皆是,這也導致近幾個月,參與新三板定增的私募越來越謹慎。
根據Wind資訊數據,新三板中PE/VC投資、機構投資以及存續期內理財產品中,盈利與虧損數量不相上下。
就連明星光環加身的王亞偉也身套新三板。據近期股轉系統的異常交易提示,王亞偉旗下中鐵寶盈資產-外貿信托-昀灃3號,在2016年11月9日分別對中科招商進行了21筆交易,減持中科招商股票93.8萬股,交易最高價格為1.39元/股,交易最低價格為1.37元/股,這意味著王亞偉的虧損幅度己超過50%。
一位財富管理從業者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此前資本對新三板題材趨之若鶩,投資者熱情高漲,但是隨著市場降溫,流通性風險尚未解決,市場上的企業不斷增加,現在其公司已經不再接手新三板產品了,而此前進場的機構則很難找到接盤者。
機構逾千項目虧損
新三板持續擴容,年底即將突破萬家,然而新三板指數一路跌跌不休,因流通性差,早期布局新三板的機構面臨退出窘境。
Wind資訊數據顯示,目前PE/VC參與新三板投資項目共有1179個,虧損項目過半,為618個,僅499個顯示盈利。其他機構投資新三板項目方面相對較好,運行中的3457個項目中,有1491個盈利,虧損1108個。
新三板中沒有新鮮事,見識過九鼎投資610元的股價,也就不難理解今年2月,以每股106元認購開心麻花的機構們,目前最新股價為15元,跌去86%的市值,中招的包括上海盛歌投資管理、東方證券、深圳市易同投資、嘉興信業創贏伍號投資合伙和北京北后溢久投資中心。而開心麻花在1月時以每股2.4元的價格向其唯一的發行對象,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張晨增發152萬股,募集金額為365萬。
前后一個月時間,定增價格相差了44倍,可見新三板企業定價的隨意與當時機構的狂熱追捧。今年第二季度以來,新三板市場量價齊跌,新三板做市指數出現加速下跌態勢,4、5、6三個月的跌幅分別為0.19%、3.83%、4.19%,上述機構深度被套。
私募基金方面,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目前存續期內合計178只新三板私募基金中,僅有49只產品今年以來收益為正,實現正收益的比例為27.52%,超過七成虧損,其中自主發行的合計117只產品,實現正收益的僅有36只。
與此同時,新三板私募基金產品提前清盤現象頻發、私募產品發行大幅度縮水?;饦I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共有38個新三板私募基金提前清盤,僅有一只新三板私募產品是正常清盤。
此外,數據顯示,目前存續期在24個月至36個月之間的新三板私募產品占86.9%,這些新三板私募產品都是去年二季度密集發行的,也將陸續到期。鑒于當前新三板市場的情況,這些產品將很難有合適的價格出手。
定增類理財表現相對較好
涉及新三板的基金理財產品方面基本延續了去年的風格,整體來看,新三板定增基金表現相對較好,混合型基金則表現較差。
具體來看,成立以來整體回報率正收益略高于虧損產品。根據Wind資訊數據,目前存續期內有具體數據的產品5683只,有1579只產品獲得正收益,較1295只虧損產品多284只。其中,元葵產業宏觀對沖基金表現最好,自去年12月成立以來,截至目前已經取得495%的增L。緊隨其后的是,北京叁果資產管理的智果奮斗新三板1期取得317.9%的收益。
據了解,叁果資產是北京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公司,截至今年7月29日,智果奮斗新三板1期凈值也達到4.179元,其受益于以每股10元認購了500萬股分豆教育的定增股。隨后,該公司面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5股,智果奮斗新三板1期所持的分豆教育每股成本已降至4元。以12月8日的收盤價10.5元計算,其投資獲利頗豐。
此外,創金-鼎諾新三板、中盟泰-新三板7號、北京天星巨行(有限合伙)、慧通1號新三板定增基金、畫龍點睛新三板、進化論復合策略一號等基金產品也取得翻兩倍的收益。
交享越(上海)投資管理的交享越財通精選一般基金虧損最為嚴重,成立以來回報率為-95.87%,目前其最近凈值僅為0.04元。至于虧損原因,這只成立于去年6月19日的基金屬于高位接盤導致。截至12月8日午間,新三板做市指數收于1086.62點,較去年4月2673點的高位已跌去59.34%。
定增持續萎縮
在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一路突飛猛進的時候,企業融資目前來看卻越發艱難。今年4月到10月,新三板連續六個月募集資金總額不足百億,定增市場融資能力持續走弱,定增預案金額連續四個月遠超實際募集資金總額,融資供需矛盾愈發明顯。10月47.91億已經達到年內冰點,資金觀望氣氛濃重。
數據顯示,企業實際完成定增發行次數和募集金額在持續下降,從1月份的302次定增一直下降到10月份181次定增,與企業數量的增長呈現明顯的反向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