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口腔醫學技術的發展

口腔醫學技術的發展

時間:2023-08-09 17:33:4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口腔醫學技術的發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口腔醫學技術的發展

第1篇

關鍵詞:口腔設備學; 口腔醫學本科; 教學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醫學各分支學科之間,以及醫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產生了大量新興的醫學邊緣學科。口腔設備學是近10年口腔醫學與其他自然科學密切結合并在實踐中逐步發展而形成的一門新的邊緣學科。口腔科的日常臨床工作主要以診斷與治療為主,口腔科診療工作與口腔儀器設備密不可分,然而,口腔儀器的性能好壞直接影響一名口腔大夫對就診患者治療效果評價必不可少的法寶,因而,口腔儀器設備的基本使用常識和日常維護保養常識,對于每一位口腔大夫來說是應該掌握的;另外,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醫療技術的迅猛發展,口腔醫療儀器的設備,已經大量地引用了激光、超聲波、微電子儀器等等高端醫療信息科技技術[1],使臨床口腔大夫的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這同時,也對臨床大夫掌握儀器設備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所以,開設口腔設備學這門課程在目前口腔醫學專科教育中是十分必要。

1口腔設備學概述

1.1口腔設備學的內涵及研究內容 口腔設備學是近10年來隨著口腔醫學的發展,口腔醫學與其他自然科學密切結合,并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逐步發展而形成的一門口腔醫學新興學科,是在總結口腔醫學設備的產生、發展、使用,維護保養以及管理等基礎上,綜合運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探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口腔醫療設備的運行過程和發展趨勢的基本規律的學科,是由不同學科的有機融合而形成的,如管理學、材料學和口腔醫學等。口腔設備學主要研究的內容有:口腔儀器設備的產生和發展等規律;口腔儀器設備的常用有儀器的基本功能、儀器的結構原理、常用的基本操作、日常的維護保養、一般故障及其排除方法等;還有口腔儀器設備的管理,比如儀器裝備的電子管理、應用信息管理、維修保養管理等等[2];此外,口腔醫療儀器安裝的布局設計與實施、對整體標準環境的要求、口腔臨床治療要求的與臨床操作標準姿勢等也是歸納到其研究內容之一。

1.2口腔設備學的發展 口腔設備學是口腔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口腔醫學各分支學科的重要基礎,也是口腔醫學當中具有自身學術價值和理論水平的一門新興的基礎醫學學科。其發展除與口腔醫學臨床學科的發展相關外,還有其他學科如理工學、口腔材料學、口腔生物力學、口腔技工工藝學、社會學、經濟學、口腔生物工程學、醫院管理等,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特別具有理、工、醫學相互交叉的鮮明特色。在當今世界,已有相當數量具有口腔醫學、理工學和工程學等專業知識的人才從事這一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工作[3]。

2口腔設備學課程的作用

2.1口腔設備學課程在口腔醫學本科專業中開設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口腔醫生,在臨床的診治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儀器設備,其設備規范性使用方法以及設備日常維護保養直接關系到儀器的正常運行、使用壽命和門診業務的正常開展,影響著臨床的醫療效果,因而口腔醫生在設備維護保養及使用過程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4]。未來的口腔醫生都來自于口腔專業的學生,所以在口腔醫學本科教育中開設口腔設備學課程是培養新型實用型人才的需要。目前,口腔本科教育的課程計化中,缺少口腔設備操作的教學內容,因而,口腔專業的本科生在實習期間由于缺乏設備的基本相關知識,亦不了解操作常規,使用設備時容易引起醫療事故或者設備事故。為了更好地預防這種現象的發生,在本科教育當中,只有系統地讓學生們系統地學習口腔設備的使用知識、正確使用以及設備日常維護保養,才能順利開展臨床工作,為畢業后成為合格的口腔醫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2.2掌握口腔設備基本原理的必要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口腔科新型先進設備越來越多,醫療系統部門所購置的設備一般要由口腔醫生來做選擇,因而,口腔醫生需要具有口腔設備學的基本知識,才能不負眾望,挑選到適合本院的使用、性能優良的設備,這樣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證醫療質量[3], 減少患者的負擔。醫療設備用于診治患者,其必須具有極高的可靠性[3],決定口腔設備性能的因素除了設備的質量以外, 還與日常的保養及規范性操作等有著密切關系。若在治療過程中,口腔設備出現小故障, 這會給臨床工作帶來許多不便,如果在本科教育中,在學生時代,就已經對口腔儀器設備的一些基本知識有所了解,在以后進入臨床的診療工作過程中遇到常見的小故障,就能夠自己動手維修保養,排除故障,提高診療效果。另外,我們培養的醫學口腔本科生當中,有大部分學生是面向基層醫院, 那里缺乏專職、專業的維修工作人員, 所以,針對口腔專業的本科教育來講,口腔設備學課程的開設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讓學生再本科階段,及已基本掌握維修保養的方法,是臨床的診療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在口腔醫學本科教育中,開展口腔設備學課程,讓學生學習口腔設備學后,了解口腔設備的基本原理、操作常規、維護保養知識和簡單的維修, 可以充分發揮設備的功能,順利開展診療工作。我校從2005年就開始對口腔醫學本科專業開設了《口腔設備學》課程,自從開設口腔設備學這門課程以來,普遍得到了學生、教師一致贊同以及相關教學部門的認可。

參考文獻:

[1]孫雪梅,楊俊玉,徐德平.在口腔醫學專科教育中開設口腔設備學課程的探討[J].職業教育,2007,25(17):131.

[2]口腔設備學等新興學科及其文獻歸類探討[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5.

[3]成宏.個體口腔診所的管理體會[J].口腔醫學.2003,23(05): 320.

第2篇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口腔醫學早已不再局限于其字面意義,它所涵蓋的醫學領域除口腔炔客猓還涵蓋了頜面部區域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鑒于人面部器官重要性高、種類繁多、結構復雜,并涉及外觀審美問題,口腔醫學領域寬廣,口腔科向下可細分為十幾個科室,如口腔修復科負責對缺損牙齒的修復再植,口腔正畸科負責對畸形的牙齒、頜面等進行糾正,口腔黏膜科專門研究口腔黏膜系統的疾病,頜面外科負責面部整形、唇腭裂修復和腫瘤切除等。所以,請不要把口腔醫學專業和牙醫畫等號哦!

路漫修遠

一名醫生的養成之路,是一條不折不扣的“活到老,學到老”的長路。

入學初期,口腔醫學專業的學生和其他醫學專業的學生一樣,需要學習基礎的醫學知識。大一的人體解剖學與組織學為我們講述了人體的構造,錯綜繁復的人體結構尤勝世上任何一臺精密的儀器,讓人不禁感嘆生命的復雜與奇妙;在隨后的生理學與病理學課里,讓我們懂得,當心臟將血液泵入血管,神經便將中樞指令傳達全身,偶有一些小小的“謬誤”,就即刻被免疫系統加以糾正,若是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圍,也許就會變成一場災難……隨著一門門課程的深入學習,一個嶄新而宏大的醫學體系逐漸向我們展開。

隨意攤開一本教科書便是洋洋灑灑幾十萬字,而一個醫學生每年要啃下的教科書多達十本以上。在這條漫漫長路上,苦學不輟是每一位醫學生必定要做的功課。

相比于繁重的課業,課程里穿插的實驗課則要顯得有趣得多。從基礎的物理、化學實驗,到極具醫科特色的動物實驗、微生物實驗等,是十分獨特而新奇的體驗――但有時需要具備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要做頭顱的解剖實驗,膽小者慎入。

口腔醫學是非常注重手部操作技巧的專業,對學生手指力量和手指靈活性要求特別高。我們經常會幾個人為一組雕刻蠟牙,在仿頭模上練習鉆牙洞、制作假牙。在練習中,我們需要把直徑為0.7毫米的鋼絲彎成指甲殼大小的扭曲形狀,再用蠟塊雕刻復雜的牙齒形狀,很小的突起都要還原……好多男生不得不通過刺繡來訓練手部靈活性,如果從小就笨手笨腳的同學,建議謹慎選擇這個專業。

醫者途長

然而,對于醫學生來說,學習階段的“出師”只是一個小小的中轉站,在正式成為醫生之后,不斷積累經驗與磨礪技能依舊是終生不渝的修行。

口腔醫生既有其特性,又和其他醫生具有共同之處。除口腔頜面外科之外,口腔科中很少有醫生會遇到關乎生命的大手術,口腔醫生的工作基本是圍繞日常口腔健康和美容展開的。相對來說,口腔醫生加班的時間較少,醫患關系也不算緊張。但這并不代表口腔醫生的工作十分輕松――作為醫者,在每一個病例中總結得失、積累經驗、改進原有技術并更好地服務患者是他們的責任;同時,隨著醫療技術朝著高精尖方向發展,邊臨床邊科研,同時兼顧教學是口腔醫生的工作常態。

由于口腔醫生培養周期長、技術要求高,同時國內優秀的口腔醫學人才缺口較大,因而口腔醫生的收入也較為優渥,且收入將伴隨著技術的熟練而上升。當然,要想進入那些高端的口腔醫院或診所工作,就必須要有較高的學歷、研究能力和過硬的技術。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口腔醫學專業的畢業生都會成為醫生。進入口腔醫用材料市場、醫學院校,或者進入基礎醫學實驗室工作,也是口腔醫學專業的畢業生不錯的選擇。

求學指南

目前,口腔醫學專業主要有三種招生形式:五年制、八年制、五加三模式。五年制的學生畢業之后被授予學術型學士學位,可以自由選擇繼續深造或者接受規培(筆者注:規培即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并參加工作;八年制的學生畢業之后被授予專業型博士學位,可進入醫院接受規培并參加工作;五加三模式的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后直接進入醫院,邊攻讀碩士(專業型)邊接受規培,畢業后可直接工作。

第3篇

溝通技能是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1],但是醫學生溝通技能培養并未受到足夠重視。目前醫患關系緊張, 醫療糾紛時常發生,所以對以后即將從事該職業的醫學生的溝通能力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口腔醫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提高口腔醫學生的溝通技巧,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是口腔醫學生提高臨床操作技能的基礎,是減少醫療糾紛的有效途徑[2],也是現代醫學模式的要求。

一、目前口腔醫學生醫患溝通存在的主要問題

1.重理論輕人文素養我國的口腔醫學教育模式,注重專業理論和技能知識的培養。現如今高專院校教學模式基本上仍為第一年學基礎知識,第二年學習專業課,第三年實習,課堂學習時間居多,而在課堂和實訓教學中,教師忽略了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 使得學生進入醫院見習或實習后難以和患者進行溝通,無法有效的工作。

2.學生心理恐懼及不自信由于課堂和實訓教學中,學生欠缺醫患溝通的能力,所以在剛剛進入臨床,實習或者見習過程中初次接觸病人時都會產生恐懼心理,不知道應該如何向病人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 更有甚者,本來對后續的治療操作掌握很好的,由于對自己缺乏自信不敢進行操作。患者在接觸到這樣的醫生時,同樣會產生抵觸心理, 不配合醫生的相關活動,造成患者與口腔醫學生的溝通障礙。

3.患者對口腔醫學生存在抵觸情緒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患者的維權意識也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對實習醫學生存在抵觸情緒。當然,患者存在抵觸情緒也不是不無道理,一方面是對醫學生的醫療技術不夠信任,畢竟醫學生接觸的患者較少,經驗不夠豐富,診療過程中出現突發狀況難以解決。另一方面則是與醫學生溝通存在障礙,醫學生上實驗課期間所面對的診療對象大部分是模型,根本不需要溝通,直接操作就可以,所以當醫學生面對真正的患者時,往往手足無措,不知道怎么開始,即使醫療技術方面沒有任何問題,但學生們會想到老師當時沒有教怎么跟患者溝通,萬一溝通出現問題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甚至醫療糾紛的話,責任就更大了,以至于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基本不與患者溝通交流,直接導致患者反感,從而引起患者對口腔醫學生的抵觸情緒。

二、口腔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提升的幾點建議

1.強化人文素質教育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療技術也在不斷提升,然而人文素質教育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提倡醫生不僅僅要關注患者的疾病,更要關注患者的心理、社會等致病因素,在治療疾病的同時,給予患者更加貼心的心理支持與心理輔導。口腔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如果與醫療技術不相匹配,不能夠根據患者的情緒、心理反應及時的做出溝通,對患者進行精神和心理上的安慰,極容易形成醫患糾紛。因此,強化人文素質教育,增強口腔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口腔醫學生的道德情操,引導口腔醫學生在學會做一名醫生的同時學會如何做人,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關系,最終將口腔醫學生培養成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養、高超的醫療技術的全面型人才。

2.強化情境教學實踐

大量研究表明,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需經大量的實踐。學生在校期間不但要學好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應對各種突發狀況,傳統的理論授課局限于知識的傳授,忽略了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之間的偏差,而設置不同的情境實踐,更容易讓學生接受,通過不同角色的演繹,使學生們由原來的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根據學生們自行設計的情境開展活動,形式多樣,學生們更具有參與感,也給枯燥乏味的學習增添了色彩和亮點,使學習更加高效、更加具有針對性,從而消除口腔醫學生對患者的心理障?K、樹立自信。

3.強化教師臨床帶教

第4篇

1優化課程結構,打牢專業基礎

口腔醫學課程是口腔醫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構成完備知識結構的基礎。我們認為,軍隊口腔醫學生的培養不同于地方,建議在課程設置、安排等方面進行適當的調整與改進。例如,齲病、智齒冠周炎、急慢性牙髓炎、牙周炎及口腔頜面部外傷等,是我軍基層官兵罹患的主要口腔疾病,應增加針對上述疾病的課程設置,從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和預防等各方面進行詳細講授,同時結合新技術、新進展給予必要的知識擴展。針對在青年官兵群體中,智齒冠周炎是高發口腔疾病,嚴重影響部隊戰斗力和訓練,而許多官兵對于拔除智齒存在嚴重恐懼心理的實際,建議重點講授微創拔牙技術,使其在基層得以逐步開展,為廣大官兵減少痛苦。文獻報道,由于駐地環境不同,陸、海、空不同軍種官兵罹患口腔疾病的種類和患病率不盡相同。為此,建議開設《軍隊口腔衛生勤務學》《野戰口腔醫學》等課程,組織相關專家編寫教材,為學員打牢理論基礎。鑒于基層部隊口腔醫師編制少,團衛生隊一級往往缺乏專業口腔醫師,有必要加大全科醫師的培養力度,使學員能夠處理或分診全身其他系統疾病;此外,基層往往缺乏單獨的醫療設備科和感染控制科,有必要開設《口腔醫療設備學》《口腔醫療感染控制》等課程,使學員能夠獨立進行牙科醫用設備的基本維護及交叉感染的預防;由于基層口腔醫師需承擔起部分口腔技師的工作,因此《口腔修復技工學》也是不可缺少的學習內容之一。

2注重實踐操作,全面提升動手能力

口腔醫學是一門實踐科學,動手能力對于口腔醫師尤為重要。基層官兵平時訓練任務較重,請假就診時間有限,口腔醫師必須又好又快地完成治療,這對口腔醫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建議學員在學習理論課期間,加大頭顱仿真模型的操作訓練;在實習期間,全面協調好復習考研與實習鍛煉的關系,配備精銳師資進行標準化帶教示范,增加實習成績在畢業考核中所占比重,切實增強學員對實習的重視程度和緊迫感;有條件的情況下,組織學員到基層部隊、基層醫院進行短期實習,使其切身感受到基層官兵的口腔醫療需求,從而幫助他們畢業后能夠更快更好地適應基層工作。

3重視素質培養,提高健康宣教能力

健康教育是醫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健康宣教,能夠有效預防和阻斷疾病的發生發展。相關調查結果顯示,許多官兵不知曉如何正確地刷牙和使用牙線,部分官兵仍認為“牙疼不是病”,能忍則忍,從而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提示我軍基層部隊官兵的口腔衛生保健意識有待提高。在基層工作實踐中,我們也發現,部隊官兵對于了解和掌握口腔保健知識的需求十分迫切,就診時大都會咨詢口腔衛生相關知識。為此,我們在所保障的體系部隊中開展了多次口腔保健講座,受到了廣大官兵的歡迎,取得了較好效果。開展口腔健康宣教是基層口腔醫師所必備的能力之一。建議在本科學員培養過程中重視素質教育,利用演講、辯論、登臺講課等形式提高學員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個人素質,要求每名學員在畢業前能夠生動地講授1或2項口腔健康宣教內容,并作為畢業考核內容的一部分;從中挑選優秀者到基層部隊巡講,為其畢業后順利開展健康宣教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4加強科研訓練,提高調查研究能力

科學研究是醫學科學發展的源泉。在開展教學、臨床工作的同時,口腔醫學院還承擔艱巨的科研任務。對于基層部隊,雖然尚無條件開展基礎實驗研究,但可結合駐地實際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只有獲得第一手資料,才能夠更加了解基層官兵的需求,更有力地推動我軍口腔醫療服務工作的開展。因此,須糾正學員“到基層工作就是混日子、不用搞研究”的錯誤觀點,加強《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課程的學習,如有條件,可以考慮開設《口腔流行病學》課程,對學員進行科研素質的訓練和培養;要求學員在畢業前完成一項流行病學調查實驗設計,并納入考評。同時,還應發揮口腔醫學院的科研優勢,對于畢業學員在基層部隊開展口腔醫學調查研究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使課題得以順利完成。

5完善任職教育,不斷提高專業素養

任職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等教育的基礎上,為適應崗位逐級晉升需要而進行的進修、培訓或專業學位教育。口腔醫學是集醫學、美學、材料學、生物力學等多學科于一體的復合型交叉學科,不僅要求對各相關學科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更突出強調具有嫻熟的臨床操作技能。因此,在培養口腔醫學生期間,應加強其“終生學習”教育。一方面,基層口腔醫師對于專業知識的深造和個人醫療技術的提高,有著熱切的需求;另一方面,廣大官兵也希望從先進診療手段等新技術應用中獲益。建議借鑒外軍做法,對于本科畢業后在基層工作的口腔醫師,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特別是牙體牙髓、修復和牙槽外科專業;組織專家到各軍區各兵種部隊,對口腔醫師、衛生員進行新技術培訓;開展疑難病例遠程會診,利用口腔醫學院的專家資源,在為基層官兵提供高質量服務的同時對基層口腔醫師進行指導幫帶。總之,滿足基層部隊廣大官兵的需求,始終是口腔醫學院培養合格口腔醫學人才的標準和方向。軍隊口腔醫學教育的發展,須根據這一需求進行衡量與改進。隨著各級單位和官兵對于口腔衛生保健的日益重視,我軍口腔醫學生培養模式也需要進行改革與完善,從而培養出更多政治素質過硬、專業技術精湛、個人能力卓越的優秀口腔醫務工作者,更好地服務廣大官兵。

作者:武俊杰孫薇李剛丁寅單位: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正畸科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疼痛生物醫學研究所

第5篇

【專業解析】口腔醫學是由牙科學發展而來的一門研究人體牙及牙列、口腔軟硬組織和頜面、頸部等各類疾病的綜合性學科。本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口腔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口腔及頜面部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方面的訓練,具有口腔常見病與多發病的診療、修復和預防保健的基本能力。

【專業課程】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細胞生物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病理解剖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口腔頜面局部解剖學、統計學、醫學倫理學、衛生法學、寄生蟲學、醫學遺傳學、實驗動物學、科技論文寫作、文獻檢索、電鏡技術、檢體診斷、實驗診斷、醫學影像學、外科總論、中醫學、眼科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口腔組織病理學、牙體解剖生理學、牙合學、口腔材料學、口腔生理學、口腔生物化學、口腔微生物學、核醫學、醫學心理學、急救醫學、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預防口腔醫學、口腔修復學、口腔頜面外科學、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兒童口腔醫學、腔黏膜病學、口腔正畸學、口腔種植學、口腔專業外語……好吧,其實我就是想跟你說:課程真的很多!

【報考須知】1.口腔醫學是非常注重手部操作技巧的學科,對手指力量和手指靈活性要求特別高。除了理論學習,還經常會幾個人為一組進行雕刻蠟牙,在仿頭模上練習鉆牙洞、制作假牙等具有口腔醫學專業特色的訓練。想想把0.7毫米的鋼絲彎成小指甲殼大的扭曲的形狀,再想想用蠟塊雕刻復雜的牙齒的形狀,很小的突起都要還原……好多男生不得不通過刺繡來訓練手部的靈活性。如果從小就笨手笨腳的同學,建議謹慎選擇。

2.口腔醫學在所有醫學類專業中,算是最清潔干凈的,相對沒有那么多的醫療類污染。工作雖然相對辛苦,但除了外科,其他科室都沒有夜班,這對醫生來說,簡直是太美妙了!對動手能力強、喜歡實踐、喜歡與人交往的同學來說,口腔醫學是很不錯的選擇。

3.口腔醫學可能沒有臨床醫學那么“恐怖”,但還是要做頭顱面的解剖實驗,動物實驗也是要做的,膽小者慎入。

【就業前景】1.口腔醫學一直都是一個比較“吃香”的專業,可以說你只要考上了這個專業,只要你不是天天抱著電腦打游戲的主兒,基本畢業出來都不會出現找不到工作的情況。當然,前提是你不介意整天在別人嘴里倒騰。

2.口腔科醫生的就業領域較寬,既可在大醫院從事口腔科工作,也可開設私人診所,還能在美容院從事相關的面部整容、美容工作。口腔醫學是醫學專業中最容易自主創業的專業,開個牙科診所什么的,還是比較滋潤的。

3.綜合來講,口腔醫學是一個穩定長久的專業,且收入將伴隨著技術的熟練而上升。總之,這是越來越吃香的職業,無論是工作還是工資。

【院校推薦】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前身是華西醫科大學,是我國現代口腔醫學高等教育發源地。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臨床醫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口腔內科學、口腔正畸學為省重點學科,口腔修復學、口腔內科學是國家級精品課程。

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前身是湖北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始建于1960年,是我國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第一個口腔系。口腔醫學院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成為一所集教學、科研和醫療于一體的高等醫學院校,擁有口腔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是口腔醫學博士后流動站設站單位,設有教育部口腔生物醫學工程重點實驗室。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口腔臨床醫學為教育部重點學科,口腔基礎醫學為教育部重點培育學科,擁有上海市口腔醫學研究所、上海市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和六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分別是口腔頜面外科、口腔修復科、牙體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正畸科和口腔黏膜病科)。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始建于1941年,長期以來承擔著向社會提供口腔醫療保健服務和口腔教學、醫學研究的重任。擁有諸多國內外著名的口腔醫學專家,為我國口腔界培養了一批批高素質、高層次的專業人才,成為我國重要的口腔醫學研究基地之一,是我國口腔醫學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學院擁有國際一流的教學平臺,率先引進國外先進教學設備,建設了多媒體仿頭模實驗室,并在省內建成11個口腔醫學臨床實習基地。口腔頜面外科為亞洲口腔頜面外科專科醫師培養試點基地、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科醫師培訓基地。

鏈接:有趣的牙科歷史

看《紅樓夢》時,我發現林妹妹居然是用鹽水漱口的,這真是個不幸的發現。查了一下,牙膏裝在金屬軟管內作為商品出售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事。那么,在此之前的人們,是用什么清潔口腔的呢?

第6篇

作者簡介:王禹弘,趙青(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正畸科/四川大學口腔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成都610041)

1入學、學制與學位

在中國,高中畢業生通過高考的篩選進入口腔醫學院開始本科學習。在美國,學生在申請牙學院前,需要先完成3~4年本科教育,申請者參加牙科入學測試(DAT)和面試,牙學院根據這兩項及學生的推薦信和平均績點(GPA)決定錄取人選;在英國,申請人需要參加英國臨床能力傾向測驗(UKCAT),并且也需要經過面試。這些招錄程序與國內考取研究生的過程相似,對學生的考評相對全面一些。

國內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的口腔醫學生在前面4~5年接受相同的本科階段教育,所有課程合格獲得口腔醫學學士學位(BDS);本科畢業1年后才可以報名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七年制在最后2年完成碩士階段的學習,八年制在最后3年完成碩博士階段的學習,畢業時分別獲得口腔醫學碩士(SMM)與口腔醫學博士(SMD)專業學位;五年制學生畢業時可繼續攻讀3年碩士學位,七年制與碩士研究生畢業后也可以繼續攻讀3年博士學位,或者在碩士階段選擇5年碩博連讀,完成深造。目前,隨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以下簡稱規培)的實施,上述繁雜的學制體系已被“5+3”的主流模式取代。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牙學院和香港大學牙學院的本科教育分別為5年和6年,學生畢業時均獲得BDS學位;在英國,獲得學位后需通過執照考試,才可在牙科協會(GDC)注冊和行醫,而香港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不一樣,學生獲得BDS學位后不需再另行考試即可行醫,也可以申請繼續攻讀碩士;在美國,口腔醫學生在牙學院學習時間為2~4年,畢業時均獲得牙科博士學位(DDS),但需要通過nationalboarddentalexamination(NBDE)考試才可以申請行醫執照。由于中國沿用了前蘇聯的模式,因此口腔醫學使用“stomatology”一詞,然而,除了表面上拼寫不同之外,中國的SMD在本質上與美國的DDS或美國醫學博士(PhD)也無明確對應:中國的SMD需要掌握熟練的臨床技能(達到DDS水準),同時科研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與PhD培養相似)。現在國內正在逐漸劃清科學學位與專業學位的界限,前者主要注重科研能力的培養,畢業后可進入實驗室、研究所等單位進行研究工作,后者側重于臨床實踐的鍛煉,畢業后從事口腔臨床工作。

2畢業后教育:住院醫師規培與專科醫師規培

住院醫師規培是畢業后教育的重要部分,對醫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有一定影響[1]。規培幫助學生完成從理論知識到臨床實際操作的過渡,規范行醫標準,這對于提高中國現有口腔醫療質量是十分必要和有力的措施。2015年規培在各省市全面啟動,預計至2020年,完成規培將成為進入醫療崗位的硬性要求[2]。醫學生學習年限長,加上33個月的規培,時間投入大,回報晚,若非政策要求,許多學生并不愿意參加規培,因此如何提高醫學生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值得思考。目前,2015級及以后的口腔醫學碩士研究生在攻讀碩士學位的同時參加規培,即并軌規培。這樣的安排可以為學生節省時間成本,但是這3年較為辛苦,也需要院校更科學的管理和學生更高的自律性,保證在上課、規培、實驗及跟師學習之間取得平衡[3]。

據調查,發達國家的人口與牙醫比例約為1500∶1左右,其中實施了專科醫師制度的國家中,專科醫師占口腔醫生比例為10%~17%,香港的人口與注冊牙醫比例約為3039∶1,其中專科醫師占比約10%[4];然而在中國大陸地區,即使是一線城市,牙醫與人口比例也高達5201∶1[5],專科醫師的培訓時間為2~4年,具體培訓、考核方式尚在試點摸索之中[6]。在美國,紐約和特拉華州規定口腔醫學生在完成DDS課程后必須參與至少1年的住院醫師培訓以規范臨床操作、保證醫療質量,并將此列為獲得執醫資格的必要條件之一,而其他地區并未強制執行,學生可自由選擇是否參加[7]。經美國牙科醫師協會(ADA)認證的口腔專科共有9個[8],這需要2~3年的專科培訓。20多年前,英國開始實施牙科基礎培訓(dentalfoundationtrainingprogram),幫助牙科醫生完成從畢業到執業的順利過渡[9];在英國,有13個牙科專科,申請人培訓3~6年以取得專科醫師證書(CCST)[10]。另外,歐洲多國相互承認其他國家的牙科教育并通過繼續專業教育(continuingprofessionaldevelopment,CPD)統一各國牙醫水平及保證牙科醫療質量,截至2013年,有14個歐洲國家將該教育項目定為必須實施的[11],可以看出他們對醫生水平的重視。在香港,為了解和學習口腔醫學知識和技術新進展,口腔醫師可以自愿參加3年的CPD;若要成為專科醫師,則必須經歷3年的基本訓練及3年的高級訓練,以獲得被認證的8個專科資格證之一[12-13]。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口腔專科醫師制度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其培訓模式及方法比較成熟,但不完全相同,我國在發展口腔專科醫師制度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并結合本國現狀。例如,我國人口眾多、醫患比例失調,許多人的口腔基礎治療尚不能得到保障,更不用說口腔專科治療,因此,在培養口腔全科及專科醫生時,要考慮到其結構比例。

3教師隊伍

香港大學牙學院與美國的牙學院會甄選優秀的開業醫師做兼職教師,他們和牙學院里的全職教師一起完成教學任務,不僅可以指導學生牙科專業的臨床技巧,也可以在醫患溝通、開業執業等方面指點迷津,還可以為牙學院節省薪酬開支。但是這樣的教師隊伍流動性較大。據美國牙科教育協會(ADEA)報道,2013-2014年,有290個全職及555個兼職崗位空缺,較之前增加,尤其是全職崗位,其中一大原因是教師選擇開業而放棄教學工作[14]。

中國口腔醫學院校的教師通常是本院畢業的醫生。近年來,有學者表示擔憂:“近親繁殖”式的循環會導致院校的思維和文化愈發單一,不利于長遠發展。可喜的是,國內口腔醫學院校對教師發展逐漸重視起來,國際交流較以前增多,一些院校每年邀請國內外學者開展講座、教學,也會輸送人才到其他國家進行訪問、交流;通過授課技能培訓和比賽,為青年教師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可促進教學水平的增長[15]。

4教學內容及課程結構

在中國,各口腔醫學院校本科期間課程包括公共課程(如英語、政治)、醫學基礎和臨床課程(解剖、大內外科等)及口腔醫學課程[16]。學生接觸口腔醫學專業課程的時間一般在第三四學年、在臨床科室中實習的時間大約10個月。英國國王學院牙學院的本科同樣是5年,其課程安排也包括基礎科學和臨床實踐,但他們的基礎科學主要是與牙科相關的學科。在美國,學生已經先完成了4年的通科教育,因此他們在牙學院期間的時間相對寬裕,可以集中于牙科專業學習。可以看出,在有限的時間里,要兼顧專業知識深度與人文知識廣度并非易事。但現代高等教育與傳統技術教育的區別之一就在于學生的素質教育,因此,尚需探索更優化的教學內容及課程結構。

另外,在國內,國家及一些院校提供專項資金和平臺以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及創新思維,口腔醫學生在本科階段就可以開展一些簡單的科學研究,但是由于大多數學生早已習慣“填鴨式”教育,這種要求學生自學和獨立思考的培養方法普遍被學生認為是“揠苗助長”,得到的結果并不盡如人意,還有待改進[17]。

5學習模式與授課方法

目前國外牙學院的教育“以學生為中心”[18],例如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不設立教材,由老師提供一個病例或主題,學生分工合作查閱參考書、文獻等,整理之后匯報,老師再點評。這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學生查閱參考書和文獻也是實踐循證口腔醫學的過程[19]。在國內,本科生、研究生的學習以本專業的經典書本為教材,學生可以對該專業的基礎知識、理論有系統性的學習和掌握,但也容易形成定式思維。另外,課堂上“以老師為中心”,學生較為被動。隨著教學改革,國內一些院校也嘗試了PBL并取得初步成效[20]。但是,PBL的推廣還面臨著應試教育的巨大阻力,需要教育者們更多的耐力與恒心。

在臨床實踐中,由于國內患者與醫生比例不協調,老師和學生均需要承擔較繁重的醫療任務,這樣雖然可以幫助學生很快熟悉臨床操作,但也容易導致學生成為學技術的學徒而非醫學生。相對而言,西方的牙學院更體現教學的職能,對學生的要求主要不在于患者的量而在于治療質量。國內本科生的實習集中在最后10個月,理論學習與實踐容易脫節;實習時間相對較短,有些科室只能走馬觀花。作者見到美國牙學院的學生臨床實習時間多為2年,近年來的課程改革也強調在將理論與實踐課程進行整合[21];英國國王學院牙學院也為學生安排了2年時間進行輪轉,并且學生在入學最初幾周即可以開始參與對患者的治療,這與歐洲醫學教育中“早期接觸臨床工作”的理念相吻合[22],但是這種早期參與臨床治療需要指導老師更細致的督導以保證醫療工作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和歐洲分別有ADEA與歐洲牙科教育協會(ADEE)負責制定、頒布及更新牙科教育方面的指南或標準,以引導牙科教育的發展。而國內現存的口腔協會及醫師協會中尚無分工如此細致、作用如此明確的機構,這方面的學習和借鑒或許可以減少中國口腔醫學教育將來發展的彎路。

第7篇

關鍵詞:快速成型技術;口腔修復;進展

【中圖分類號】R78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8-0076-01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快速成型技術由美國逐漸的興起發展起來的新興的工程原型制造技術。主要借助計算機進行輔助設計進行三維模型的模擬,進而快速制作各種實體模型。此種技術不需要其他的機械傳統模式進行輔助加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快速成型技術應用于醫學領域,逐漸的在醫學界被用來制作診斷模型和手術模擬過程。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和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快速成型技術在口腔修復學中的應用成為一個熱點,許多的口腔學者把這一技術應用到口腔修復的金屬冠、可摘局部義齒、口腔頜面部贗復體等設計和制作[1]。

1快速成型技術

1.1分析快速成型技術的原理:快速成型主要是通過堆積的模式進行三維實體層次性的疊加分析獲得模型。工作時先離散化CAD模型,然后將幾何體分層從不同的單一方向(通常取z方向)切成許多薄片,通過計算機信息化控制分層,將這些切割后具有一定的邊界輪廓形狀的的片層進行層層地堆積。通過片層堆積形成的三維實體模型將該模擬零件CAD模型以計算機物理形式體現,為下一步造模更準確分析。

1.2快速成型技術具體優點:快速成型技術主要借助計算機進行操作,進行大量的數字化模擬制作,具有現代高速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特點。首先就是具有較高的自動化程度,將數字模型即CAD模型轉化為實際的物理模型即原型和零件均是在計算機控制下的自動完成,不需要人工進行機械的干預操作。其次精密度高并且復雜化分析程度高,應用快速成型技術可以制造高度復雜的一些物理模型部件,在口腔修復別是頜面部一些形狀復雜的骨折塑形的應用。快速成型技術的理論精度高達±0.01%范圍內。再就是具體的成型材料比較廣泛,而且利用材料的效率較高,材料的利用從塑料、陶瓷到各種復合材料,而且甚至對金屬零件也可以直接制造。由于計算機化操作可以進一步節省時間和成本。

2口腔醫學領域的應用

2.1可以初步確定口腔頜面外科復雜手術方案:快速成型技術在口腔頜面外科復雜修復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以進行一些復雜手術方案的初步確定,以便手術的順利實施。運用CT進行頭顱頜面的掃描,通過掃描獲取圖像數據,然后通過CT數據庫進行分層影像連續重建。通過一個可以確切區分骨組織和軟組織的具體灰度值范圍,灰度值在此范圍內即骨組織而被保留。然后轉換成STL格式通過快速成型系統進行三維模型重建,即生物模型。借此生物模型可以更直觀地觀察和分析患者具體的骨組織的解剖結構特點,從而進一步優化術前手術計劃,減低手術的危險性提高安全系數,手術模擬更加真實和重復性,進而也減少了手術的時間,同時借助三維模型圖有利醫生和患者之間更準確的交流,使患者對于手術目的和風險性等內容有個更確切的了解。

2.2口腔修復體中應用快速成型技術進行修復體的制作:口腔修復體的精密度要求很高,隨著快速成型制造技術自身的突破,它在口腔修復體的制作中的應用會得到快速發展。Maeda等[2]報道用快速成型制造技術 制作全口義齒的方法,為制作口腔修復體提供了思路。借此思路的應用利用快速成型技術可以進行蠟型、金屬修復體,陶瓷修復體的快速成型制作。[3]

2.3快速成型技術在制造贗復體的應用:快速成型技術利用面部影像學檢查數據,進行三維重建圖像分析,提取面部的特別是正常耳的數據,然后利用鏡面成像原理形成數字化影像資料。然后再利用SLA技術制造光固化樹脂耳模型。向樹脂耳內注入硅橡膠陰模熔蠟造成蠟耳模型。對于數據的獲取綜合各種利弊影響因素,因面部金屬會對MRI分析產生干擾,CT又存在嚴重的射線問題,故多采用激光技術進行數據的采集。但是耳廓結構特別是內耳部位存在,在采集數據時仍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攻克。國內外應用此項技術進行了許多顏面贗復體的制作,主要有激光燒結制作鼻子贗復體,激光固化快速成型法制作耳贗復體,硅橡膠眶贗復體的制作[4-6]。

快速成型技術的發展已經有二十余年,其應用范圍也在逐漸的擴大,由最初的機械模型的制造到醫學各領域的應用,不斷的推動者口腔修復學的發展。計算機數字化輔助的快速成型技術制作各種修復體,提高了制作的精準度,降低了制作時間,不斷的被更多的口腔修復醫生的認可。雖然在口腔修復學的應用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并且效果不錯,但是在一些材料選擇,技術的準確應用,成型技術的熟練操作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需要更多地研究人員進行設計和臨床應用實踐。

參考文獻

[1]熊耀陽,陳曉波,焦婷等. 快速成型技術在鼻贗復體制作過程中的應用[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 28(4):417-419,430

[2]Maeda Y, Minoura M, Tsutsumi S, et al. A CAD/CAM system for removable denture. Part I: Fabri cation of complete dentures[J]. Int J Prosthodont. 1994,7(1):17-21

[3]胡江,高勃,韓彥峰等.激光快速成形技術制作鎳鉻合金基底冠的實驗研究[J]. 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8, 43(2):107-110

[4]許衛華,唐志輝,吳敏節等. 結合三維激光掃描的仿真頜骨模型在口腔種植中的應用[J]. 口腔醫學研究,2011, 27(6):514-516

第8篇

以往兒童口腔專業本科教學課時為37學時,與國內同類院校差別不大;但由于教學內容多,大部分學時用于理論學習。我們凝練理論學習內容,增加了實踐性教學比重(>60%);同時,模塊理論教學與實驗課、臨床見習交替進行,大力開展“仿真頭顱教學”和“病例PBL教學”,增強理論知識轉化為技能的效率。針對兒童口腔疾病病種多和發展迅速等特點,以臨床為背景,使學生“眼見為實”,增加印象,便于理解和吸收。

2建立臨床前培訓體系

2.1引入標準化患者(standardizedpatient,SP)教學模式進行醫患溝通技巧訓練[2]在對學生進行臨床技能培訓過程中,將具有豐富經驗的兒童口腔科護師依據培訓腳本模仿患兒家屬,娃娃玩具模擬患兒,配合醫學生訓練醫患溝通技能。主要包括:與患兒及監護人交流過程中溝通技巧(動作及語言)的運用、診療行為控制能力(問診的邏輯思維)的訓練、查體過程的愛傷觀念(及操作手法)。而后再由指導老師與SP進行示范性的醫患溝通演示,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反饋性點評,鍛煉學生關于“問與診”的綜合能力。

2.2開展以病例為基礎的討論式教學法(CBL)建立臨床診療思維[3]在學習過程中,以癥狀入手,以啟示性教學為方法,讓學生以癥狀和疾病的關系進行討論,發掘具有相同癥狀的各種相關疾病中隱含、潛在的差異,在對疾病進行充分鑒別診斷的前提下,提出相關治療問題,并對疾病的預后和預防提出前瞻性的意見。例如:以兒童“地包天”癥狀為出發點,引出乳牙反牙合的診斷,明確病因(不良喂養習慣、口腔不良習慣、遺傳因素);采集診斷依據(頭影測量分析),進而診斷反牙合的類型(牙性、功能性、骨性);并深入探討可以引起反牙合癥狀的口腔不良習慣(咬唇、吮指、舌習慣、偏側咀嚼等),可以引起反牙合癥狀的口腔遺傳病(唇腭裂、各類綜合征等);對因和對癥的治療方法(哺乳喂養姿勢宣教、功能矯治器糾正不良習慣、牽引器或頦兜輔助活動矯治器糾正上頜骨發育不足或下頜發育過度);提出防止反牙合復發的措施和建議。學生通過相應訓練后,逐步建立“以癥狀為中心、確定臨床表現、鑒別而診斷、選擇對因與對癥治療方案、術后醫囑及預后評估”的臨床診療思維。

3完善本科生實習的臨床培訓模式

3.1臨床規范化操作培訓兒童口腔科臨床的規范化操作訓練包括:了解科室診療環境,熟悉了解兒童牙科綜合治療臺和治療器材的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掌握臨床操作流程;樹立醫護人員形象,養成標準規范的操作姿勢和,掌握與患兒交流語言藝術等。我們根據教學大綱和實習計劃的要求,定期開設臨床教學講座,對兒童常見口腔疾病的診療,強化學生掌握相應的臨床路徑和規范化操作習慣,傳承我院“無痛、無交叉感染、無遠期礙害”的治療理念,并指出種種非規范化診療行為的弊端和后果,加強學生的質量意識。

3.2增強臨床思維的訓練我們把實習生定位為初級醫生,讓他們在上級醫生的帶領下開展臨床工作,并且利用我院就診患兒多、病種多、掛號難的問題,讓實習生參加門診掛號導醫,使之熟悉兒童口腔常見疾病和增強醫患溝通能力。此外有意識加強學員對臨床問題的獨立思考,改變學生傳統的“臨床見到一種疾病就增加一點知識”的經驗積累學習方法,養成舉一反三的學習理念,加強對疾病之間的橫向比較和鑒別診斷,對臨床實踐和醫學決策強調科學證據的支持,從而加強學員綜合診療能力、應變能力和科學解決問題的能力。門診結束后堅持每天半小時以臨床問題為中心、以具體病例為基礎的討論式小班學習,匯報典型病例或接診情況,示范或重申重要環節或操作步驟,共享特殊病例,及時糾正接診中存在的缺陷及不當操作,強化臨床基本技能;實習期間鼓勵學生參加科室的科研活動、業務學習、研究生開題及答辯等,使學生初步了解口腔臨床各領域間的關系,學習臨床科研方法,掌握全面的臨床思維方法和鍛煉臨床科研能力。實習生出科前,進行嚴格的臨床能力考核,作為畢業考試的一項成績。

3.3通過開放式辦學拓展學生的臨床視野每年定期邀請國際知名兒童口腔醫學教授等來院為本科實習生進行臨床指導和理論授課,使學生了解最新的美國兒童牙科學會以及國際牙齒外傷協會的診療規范,掌握國際最新的兒童口腔醫學診療理念和發展趨勢。此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我科舉辦的全國兒童口腔疾病診療新技術學習班,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術的同時,開拓視野,接觸適應臨床實際應用和市場需求的現代化診療技術。

4建立適應執業醫師考試的評估體系

第9篇

本文作者:張長源 程輝 盧友光 單位:福建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

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必須充分認識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實施的初衷,勿盲目攀比省級、國家級立項的項目數,要立足各校實際情況,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根本目的,并在項目申報、項目實施和項目管理中始終體現這一根本宗旨。福建醫科大學結合校情,制訂了實施大學生創新性試驗計劃項目的詳細實施方案,著重強調項目實施的過程管理和項目實施對學生整體創新能力的培養,學校實行院校二級管理,將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總數按各學院學生人數比例劃分給二級學院,避免各學院在項目申報中的盲目追求項目數的現象,同時也給予二級學院主動實施權。口腔醫學院根據口腔醫學院和附屬口腔醫院兩院合一的特殊情況,制定了《福建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實施大學生創新性試驗計劃項目細則》,強調項目實施中學生是否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而非過分強調實驗設計本身的科學性與嚴謹性;對于部分學生熱情高、積極主動性強而由于項目數量的限制未能獲得校級立項的實驗項目,學院劃撥一定的經費支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項目研究,充分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學習熱情,較好地實現了國家實施大學生創新性試驗計劃項目的初衷。

學生作為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開展實施的主體地位應該明確.而且不能改變[3],大學生創新實行實驗計劃項目并不是單純的做一實驗小研究,從項目選題、文獻檢索、項目申報、項目實施到項目總結和匯報、項目組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等每個環節都可鍛煉和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都必須交由學生獨立完成。我院在實施大學生創新性試驗計劃項目中強調“突出過程、強調可行性、淡化結果”的項目管理原則。

項目選題鼓勵學生從自身興趣的小課題、小研究、小調查入手。然而,往往不少學生立志于做大事、做大研究,申報的項目課題過于龐大,研究內容過于復雜;部分指導教師是將其自身科研課題的部分內容作為研究項目直接交付學生填寫申報,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科研知識積累較少的背景,導致項目流產。例如《口腔癌基因研究》,對于2000元研究經費和借助課余時間完成項目實驗的學生而言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因此,我院在項目的立項選擇上,明確告知學生和指導教師要從客觀實際出發,以學生團隊在業余時間能獨立完成實驗為基本原則,例如我院2010年立項項目———《“美麗微笑者”上頜前牙視覺評價及分析》實驗項目設計清晰,實驗內容可行性強,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和可行性,研究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溝通能力,獲得了申報答辯評委的認可而獲得立項,該項目同時被我校遴選參評福建省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并獲得省級立項,說明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學生自身的參與性及實驗的可行性。

在項目申報前期的文獻檢索中,要求學生檢索、查閱至少2篇英文文獻和10篇中文文獻,并對所查閱文獻予以總結、提煉,提高學生使用文獻檢索工具的能力和總結概括的能力;項目申報則要求學生實驗小組獨立完成項目申報書的撰寫,包括文字組織、行文構架、申報書排版打印,并將項目申報書的主要內容制作成PPT進行項目申報答辯;申報答辯評委由學院博導、碩導組成,評委現場對申報小組進行提問、質疑,并要求學生實驗小組現場回答,以此促進學生對常用辦公軟件應用水平的提高,鍛煉臨場思維答辯能力,評委現場公布評分情況和獲得立項的項目名稱,對未獲得立項項目明確指出存在的主要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改進;對項目的總結驗收,學院要求學生將實驗研究的主要過程、研究內容、研究結果以及實驗小組每個學生個體對參與實驗項目的感受和收獲以PPT形式向博導、碩導組成的驗收評委匯報,驗收匯報的目的是著重了解學生項目完成情況和參與項目后的收獲,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大學生創新性試驗計劃項目的指導教師應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對學生提出較粗淺的想法和思路時,應耐心引導,多鼓勵、多表揚,切勿輕視學生提出的實驗設計;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適時檢查實驗進度,對學生實驗存在困難予以細心解答,鼓勵學生通過查閱文獻等方法查找解決困難的辦法,而不是直接代替學生進行項目實驗,包辦代替只會造成學生積極性、主動性下降,體會不到“重在過程”后成功的喜悅[4]。我院在創新性試驗計劃項目實施前,組織開展指導教師的培訓工作,明確指導教師的“引導作用”,詳細規定指導教師的權利與義務,明確禁止教師代替學生填寫申報書或直接代替學生完成實驗,對發現違反規定的指導教師予以通報批評,并取消其指導教師資格,一定程度上震懾了此類情況的發生。我國高等口腔醫學院校的學生較晚(目前國內院校多為第三學年或第四學年)接觸口腔專業課程,這造成了學生專業認同感、歸屬感不強,不利于專業培養,而在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高等口腔醫學教育體系中,學生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接觸口腔醫學專業知識呈階梯式遞增[5]。

雖然完全套用發達國家高等口腔醫學教學教育模式不符合我國國情,但是口腔醫學教育必須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經濟條件的改善[6],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則為口腔醫學專業學生提供了早接觸口腔醫學的機會,為口腔醫學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探討提供了平臺。我院注重大學生創新性試驗計劃項目與口腔醫學學科專業的結合,鼓勵學生申報與口腔醫學專業相關的實驗項目,突顯口腔醫學學科特色,例如《福州市牙科診所口腔醫生學歷調查》、《普通人群口腔前牙外形觀察》,此類實驗項目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讓學生更早接觸了口腔醫學臨床學科,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此外,這種社會調查活動經驗可以擴大和深化學生社會實踐技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最終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7]。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是國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動力。高等醫學院校口腔醫學廣大教師應充分利用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這一平臺,努力為我國口腔醫學專業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

第10篇

【摘要】目的:研究MicroCT掃描與常規CT掃描人磨牙圖像的差距,作為今后MicroCT應用于口腔醫學領域的基礎。方法:采用MicroCT掃描自年輕女性右側下頜第一磨牙,將所得到的圖像與螺旋CT掃描得到的圖像分段進行直觀比較,把根管顯影情況分為4個等級,分析兩種方法的根管顯影情況。結果:MicroCT圖像結果分層細密,邊界清晰,根管顯影清晰,從髓腔至根尖都有良好的根管影像。結論:用MicroCT掃描的牙齒圖像邊界清晰,符合實際情況,能正確地反映所需要研究的臨床問題,應用前景廣闊。

【關鍵詞】微CT; CT; 根管影像

Primary research of using Micro-CT in teeth root canal treatmeat

Ma Tiehua Ai Lin Yang Xin

【Abstract】 Objective: study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icroCT and CT and making a basis of using MicroCT in oral medicine in the future. Methods: scanning a mandible first molar, comparing the images in four levels, analysis the images of root canal. Results: To compare the images of CT and MicroCT, the images of MicroCT is more detailed. The boundary of root canal is distinctive and the root canal is also distinctive. We can see the images of root canal in the whole root. Conclusion: The images of MicroCT accord with actual conditions, so it can reflex the real clinical problem.

【Key words】 MicroCT; CT; images of root canal

【中圖分類號】R7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6-0389-03

1973年,Hounsfield等[1]首次報告CT的臨床應用,開創了臨床診斷革命性的變化。目前醫學CT影像的空間分辨率已由第1代CT的cm數量級,進展為第5代高分辨率CT的亞mm數量級,CT的空間分辨率已提高約兩個數量級。空間分辨率達到1μm ~10μm的醫學CT稱為顯微CT(Micro-CT,μ-CT),達到肉眼分辨水平的CT稱為宏觀CT(Macro-CT)。將Micro-CT應用于口腔治療開始于本世紀初,但很快就顯示出了在口腔細微結構成像的優勢。Micro-CT技術的發展為口腔牙體牙髓治療學、正畸學、修復學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本實驗嘗試將Micro-CT技術應用于牙體牙髓病學研究,為進一步將Micro-CT 技術應用于口腔領域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材料

標本選自年輕女性(22歲)右側下頜第一磨牙,去除周圍牙槽骨,牙周膜,保持牙齒結構完整。

螺旋CT(PICKER公司,PQ6000型),由第十二醫院放射科提供。

Micro-CT(Skyscan公司,比利時,圖1,2),由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提供。

掃描數據

螺旋CT

對牙齒標本進行CT(Computer Tomography)斷層掃描。

Micro-CT

對牙齒標本進行Micro-CT斷層掃描,牙齒標本垂直于檢查盤,牙體長軸與掃描平面平行,掃描時間隔0.9度一層,旋轉360度。

Micro-CT 數據的處理

將所得到的400張斷層影像輸入Skyscan公司的專用軟件Skyscan_1074,應用cone_rec程序,將數據轉化為橫向斷層數據,每兩個單位建立一層橫向斷層圖像,間隔40μm(圖3)。

影響顯示清晰度分級

將根管影像的顯影情況分為4級:Ⅰ級:根管可見,邊界清晰;Ⅱ級:根管可見,邊界較清;Ⅲ級:根管可見,邊界模糊;Ⅳ級:根管不可見,邊界模糊。

結果

螺旋CT共獲164張斷層影像,Micro-CT得到400張斷層影像。比較螺旋CT與Micro-CT的圖像結果可以看到,Micro-CT圖像結果分層細密,邊界清晰,根管顯影清晰,從髓腔至根尖都有良好的根管影像(圖4~圖7,表1)。

表1 牙齒內部髓腔顯影情況

2 討論

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是現代醫學發展的重要標志。近幾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基因遺傳學的發展,高精度微小標本成像技術也飛速發展并成為生物醫學影像技術的重要家族。MicroCT(μCT)就是其中一種新技術。美國能源部橡樹領國家實驗室在實驗室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臺MicroCT。不久就出現了多種商品化的MicroCT產品。從MicroCT的重大臨床意義來看,把它看成新型醫療器械是有一定道理的。準確地說,它屬于臨床前影像設備。MicroCT的原理和CT相同,它采集空間距離很近的平行端面圖像。對樣本進行單個或者用數字方式對堆積的端面進行分析以及體積結構的重構,灰度等級可達4000。MicroCT良好的性質使醫學的各個領域有了新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最先進的MicroCT掃描層厚已經可以達到1個μm左右,比普通的螺旋CT機的掃描厚度1mm減少了10倍,清晰度與超細結構的辨別也增強了很多。目前MicroCT主要用于物質結構的分析,微細結構的排列等方面。

MicroCT應用于醫學研究最早在1998年,Peyrin等[2]利用MicroCT系統在不同分辨率(14,617和114μm)檢測了10個健康女性的錐體(33~90歲不等)。不同圖像的形態參數與空間分辨模擬的結構參數相一致。結果表明,MicroCT系統可以很好地提供骨小梁參數,114μm級別的同步輻射圖像更好的顯示了小梁表面的不規則、破裂及重建區。

對于口腔領域,MicroCT也是一個全新的應用設備。今年來,國外口腔醫學的研究已開始采用MicroCT這種新興的技術,Peter[3],Rhodes[4]最早應用MicroCT于根管治療,得到的結果可以從三維的角度來分析根管的變化,對根管治療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目前國內尚無此類研究,國內目前唯一的一個MicroCT機在清華大學的熱能工程系,還沒有應用于口腔醫學研究。

MicroCT除了在生物醫學有許多用途以外,在微電子學、地質地理、化合物、樹脂、微型設備、食品、種子、木材、紙張、微型化石、立體圖像等領域有廣泛用途。

本實驗的研究結果表明,MicroCT分辨率高,在牙體組織成像方面遠遠優于普通螺旋CT,邊界清晰,根管甚至側副根管顯影良好,可以為根管治療的臨床操作提供良好的依據,為根管治療器械的發展提供保證。

當然,MicroCT也有一些本身的缺陷,首先掃描的物件不能太大,厚度太厚會導致能量吸收太多,圖像質量降低。例如,GE醫療公司的產品eXplore MS MicroCT系統的對象直徑最大為40mm,而eXplore RS MicroCT系統可以檢查小動物的全身。其次,由于不同能量的非均勻吸收,MicroCT經常出現偽象,在中心區域出項較低的衰減。但比起常規CT已有較大的改善。鑒于現有技術的局限,顯微CT的可視化圖像處理還需要相當地努力[5,6]。

用MicroCT掃描的牙齒圖像邊界清晰,根管全長都可以顯影,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因而能正確地反映所需要研究的臨床問題。因此,MicroCT與口腔醫學有機的結合顯得尤為重要。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郭履燦等[7]指出MicroCT在我國醫學科研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將會使現代醫學的診療工作面目一新。

參考文獻

[1] Hounsfield GH. Computerized transverse axial scanning(tomogra2phy). 1.Deseription of system. Br J Radiol,1973,46:1016-1022.

[2] Peyrin F, Slome M, Cloetens P, et al. Micro-CT examinations of trabecular bone samples at different resolutions:14,7 and 2 micronlevel. Technol Health Care, 1998,6:391-401.

[3] Peters OA, Laib A. Effects of four Ni-Ti preparation techniques on root canal assessed by 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International endodontic Journal, 2000,34:221-230.

[4] Rhodes JS, Pitt Ford TR, et al. A comparison of two nickel-titanium instrumentation techniques in teeth using microcoputed tomography. International endodontic Journal, 2000,33:279-285.

[5] Ming Jiang, Ge Wang, Margaret W. Skinner, et al. Blind Deblurring of Spiral CT Images. IEEE Trans, Medical Imaging, 2003,22:837-845.

第11篇

【關鍵詞】 牙列缺損; 口腔種植; 療效; 美學觀察

中圖分類號 R78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27-0118-02

近些年來,隨著美容業的逐步興起,口腔種植技術也飛速發展,種植的牙體與正常牙之間的差異也日漸甚微,種植牙體的咀嚼功能和抗損傷能力等優點使得種植牙體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得到了大多數患者的認同和使用[1]。就目前牙科美容業的發展來看,牙體種植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各種牙列缺損的治療和修復中。本文旨在探討口腔種植對牙列缺損的治療結果,從美學和療效兩個方面對54例口腔種植患者的治療結果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近期收治的54例牙列缺損患者,其中男22例,女32例,年齡最大58歲,年齡最小22歲,平均(34.1±12.1)歲。均有不同程度口腔菌斑及牙石。

1.2 方法

在進行牙體種植手術之前,觀察54例患者的頜骨曲面斷層X線片,對患者的種植區的骨密度、相鄰牙周組織以及包括下牙槽神經管、上頜竇等在內的重要位置和結構進行記錄和計算,設計患者的手術模式和修復模型。術中,對其手術皮膚進行嚴格消毒,防止口腔中的細菌感染手術切口,然后用2%利多卡因對患者手術區進行“H”形麻醉,在牙槽嵴的頂部位置做手術切口,打開皮瓣,暴露牙槽骨。找到手術位置后,用先鋒鉆對手術位置進行確認,再通過擴孔鉆對修復位置進行擴孔以滿足手術的需要,之后將牙體種植于手術位置,封閉螺絲,縫合組織。在手術后,對所有患者使用抗生素,為期3 d。在術后1周進行手術拆線,在2~5個月后修復牙列缺損的結構,根據患者所采用的種植牙體進行基臺和選擇和試戴,試戴成功后進行牙體種植修復。

1.3 觀察指標

將患者的種植牙體的舒適度、固位功能、語言功能、咀嚼功能和美觀程度等多個方面同手術之前進行比較,計算54例患者中的滿意度(滿意度=滿意人數/總人數×100%),對不滿意患者的反饋信息進行詳細記錄。

1.4 療效評定

參考相關的牙體種植療效分類標準,將種植療效分為以下三類:成功的存留種植體,存在問題的存留種植體,和失敗的種植體[2]。

1.5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患者的滿意度結果

54例患者治療后隨訪,53例患者對治療效果滿意,滿意度為98.15%,1例因年齡較大導致牙體的咀嚼功能出現問題。詳見表1。

2.2 菌斑及牙石指數

經治療后,54例患者的菌斑及牙石指數均達到了2級及以上,與術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醫學治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美容業的蓬勃發展,臨床上用于美容美體方面的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廣大牙列缺損患者對于牙體的修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醫務人員的不懈努力下,口腔醫學種植技術應運而生,給牙列缺損以及其他牙齒疾病患者帶來的無限的希望。

在利用口腔醫學種植技術進行牙列缺損的修復中,如何判定手術的成功與否成為了醫師與患者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對口腔種植是否成功的評價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1)同正常牙體比較,種植牙體的相對穩定性;(2)種植牙體的咀嚼功能以及口腔的語言功能;(3)種植牙體的美學效果。只有三個方面的要求均達到,才能認為口腔種植手術成功[3-4]。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觀察研究結果發現,在患者的滿意度方面,在術后一個月的時間內,患者的滿意度達到了100%,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其中有1例患者因為年齡問題導致種植牙體的咀嚼功能出現問題。在菌斑及牙石指數方面,雖然隨著時間的延長,個別患者的菌斑及牙石指數出現變更,但是所有患者的菌斑及牙石指數均達到了2級以上。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證明,利用口腔醫學種植技術修復牙列缺損的結果較好,在療效與美學兩個方面均具有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大多數患者的好評。口腔醫學種植技術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關虹.288例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的美學觀察和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0):110-111.

[2]胡建平.320例口腔種植體修復牙列缺損臨床效果5年回顧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25(6):153-154.

[3]張曉聰,陳卓凡,黃寶鑫,等.牙列缺損種植義齒修復的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研[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09,14(2):62-63.

第12篇

關鍵詞:色度學;口腔修復;醫學;應用

長期以來,口腔修復醫學雖然在不斷發展,但一直未能解決好色彩仿真性不足的問題。國內更是大都根據臨床醫師的經驗進行色彩比配。這種方式必然不能得到高質量的、穩定的修復體。而近年人們對口腔修復的美感程度的要求卻越來越高。這種背景下,色度學為口腔修復醫學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理論條件前進方向。因此,探析色度學在口腔修復醫學中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

1色度學基本理論與發展的淺述

根據現在的科學理論,色度學確切的說就是一門研究人眼對顏色感覺規律的科學。它涉及物理光學、視覺心理、視覺生理和心理物理等多種交叉領域的理論知識。每個人的視覺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在正常視覺的人群中,也有存在一定的差異。

事實上任何色彩的顯示都是色光刺激人們的視覺神經而產生感覺,我們把這種感覺稱之為色覺。色別、明度和飽合度是色彩的三個特征,也是色覺的三個屬性。色別也稱色相,它是指各種顏色之間的差別;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每一種顏色在不同強弱的照明光線下都會產生明暗差別;飽和度是指構成顏色的純度,它表示顏色中所含彩色成分的比例,彩色比例越大,該色彩的飽和度越高,反之則飽和度越低。

但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的把顏色歸于某一物體所具有的屬于自身的基本性質。但是實際上,人們肉眼所你能觀察到的顏色,除了物體本身的光譜反射特性之外,主要和照明條件不同造成效果不同這一現象有關。也就是說在人們眼中所反映出的某一事物的顏色,不單取決于物體本身的特性,而且還與照明光源的光譜成分有著直接的關系[1]。

我們用色度學來評價的結論就是這種綜合效果。目前在色度學上為國際所引用的數據,是由在許多正常視覺人群中觀測得來的數據而得出的平均結果。

2色度學與口腔醫學的密切關系

口腔修復醫學實際上就是醫者在醫學美學的觀點和掌握一定口腔醫學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應用專門的診治技術和方法來維護人類口腔健康和美感的一門醫學。口腔是除了眼以外最富有表情的魅力部位,在人們物質生活不斷改善的當今社會,人們對口腔的健康和美感有了新的追求。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口腔修復醫學的技術日趨發展與成熟。再加上色度學理論迅速發展,并逐漸應用于各個領域中,色度學也開始在口腔修復醫學中展示它自身的優勢。

比如到了80年代以后,人工假牙的制作工藝日漸成熟,人工假牙材料的力學性能也在不斷改善,成功地制作出質地優良,形態大小與自然牙差異不大的假牙已經不成問題,大大方便了口腔修復醫學的順利進展。但是現代口腔修復醫學是生物醫學工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醫學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腔修復過程中要注重和諧美,這是口腔修復醫學人性化的必然要求。可是現實情況下人工假牙的顏色與患者自然牙的顏色不和諧的問題常常困擾著牙醫和患者。

類此這樣的問題在口腔修復醫學中經常出現。在這樣的形勢背景下,色度學知識體系更是受到口腔修復醫學的人廣泛重視和推廣。

3色度學在口腔修復醫學中的實際應用

近年來,色度學知識體系越來越豐富[2],與之相關的口腔修復技術也發展的越來越快,為在口腔修復醫學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實際的應用效果也越來越明顯。在口腔修復醫學中色度學知識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①運用色度學知識探析患者正常顏色牙齒和異常顏色牙齒的差別,如四環素染色牙、氟斑牙、死髓牙的色度值等。這樣在進行牙齒修復的時候,才能根據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正確分辨出患者健康的牙齒和患病的牙齒,有利于修復工作的順利進行。②運用色度學知識探析牙齒顏色的測量方法、記錄方法和顏色信息傳遞方法等。口腔修復中色差問題是醫生和患者最為關注的問題。因此,修復過程中對于有關牙齒顏色的研究顯得格外重要。③運用色度學的知識同樣可以很好地探析口腔修復過程中美觀材料的應用,比如怎樣利用白瓷、陶瓷、樹脂等材料真實地再現患者自然牙色的方法的研究。這對不同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應用材料時更好的服務患者幫助很大。④色差的改變受口腔內部環境的影響較大,同一患者在不同時期也可能表現出不同的效果。因此運用色度學知識來探析在口腔溫度、濕度、酸堿度等環境條件變化下的口腔內部顏色變化問題以及牙齒漂白劑和某些材料顏色的分類配置 情況也同樣有重要意義。⑤除去最主要、最常見的牙齒修復外,口腔頜面部修復也是口腔修復的重要內容。因此運用色度學知識探析患者面部膚色,口腔粘膜色,瞳仁、瞳孔、瞼結膜顏色等的測定和再現手段也是口腔修復中重要的一環。

聯系理論與實踐,我們可以得出隨著口腔修復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口腔修復應用材料的日益更新,人們對口腔修復健康程度和美觀效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色度學知識已經逐漸成為口腔修復工作者必須學習并了解的內容[3],口腔修復工作這只有很好地掌握一定的色度學知識,并能有效的將它應用到品是的修復治療過程中,才能使患者對修復治療的最終效果更為滿意。

參考文獻:

[1]汪大林.色度學在口腔修復醫學中的應用[J].國外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分冊,1998,04:45-4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易县| 禄劝| 定兴县| 龙江县| 丹巴县| 环江| 保德县| 芷江| 河东区| 桦南县| 余江县| 泸州市| 武鸣县| 贡觉县| 弥勒县| 华池县| 白水县| 久治县| 中西区| 古交市| 南和县| 沙田区| 广安市| 惠东县| 德兴市| 抚松县| 陵川县| 庄浪县| 稻城县| 三亚市| 桐乡市| 黄骅市| 甘德县| 荣成市| 赣榆县| 东丽区| 鲁山县| 东乌珠穆沁旗| 巴彦县| 台湾省|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