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9 13:39: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三嚴三實學習體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濫竽充數 激發興趣 寬松氛圍 合作學習 共享成果
"濫竽充數"這個故事,被人們所熟知。南郭處士的行為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世。這原本是一個貶義詞,它告訴世人--應該勤學苦練,使自己具有真才實學。
然而,在實施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嘗試讓豎笛進課堂,在豎笛教學過程中,使我對"濫竽充數"這個詞有了另外一種看法--濫竽也可充數。在豎笛教學中,"濫竽充數"也有其正面的教育意義。
一、"濫竽充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小學器樂進課堂的指導思想正如音樂課程標準闡明的:器樂演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現和創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豎笛吹奏中的音準、氣息、運舌法和運指法是密切相關的,練習時要注意幾方面配合,互相兼顧,互相協調,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然而要做好這幾方面的配合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是屬于技術性教學,需要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訓練。在機械的技能訓練面前,有些基礎差、反應慢的學生望而卻步,對著豎笛"想說愛你不容易"。面對這些孩子,老師也要當一回齊宣王,喜歡"濫竽充數"。南郭處士不也是喜歡竽、喜歡音樂才來充數的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原動力。"一次積極熱情的、感興趣的練習往往比任何反復機械練習更有意思。所以,開始進行豎笛教學,就必須做到趣味性,讓學生感覺值得玩一玩,吹一吹。在練習運舌法時,我采用游戲法,讓學生們的舌頭學習小兔子輕輕跳的節奏"兔兔 兔 ︱兔兔 兔 ︱兔兔 兔兔 ︱兔兔 兔"
學生們在快樂的游戲中很快掌握豎笛吹奏的基本運舌法。還有"吹紙、吹氣球"等游戲,加強氣息的訓練,學生會自覺地作深呼吸,讓氣緩緩地有控制地吹出,有效地進行了長音練習 等方法。啟發學生快樂吹笛,把學生從沉重的技能壓力中解放出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
二、"濫竽充數"有利于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
一個班幾十個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然而,如何保護中、低水平學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求學生記住六個字:"孔按嚴,輕輕吹"。只要他們按我的要求和提示學會吹一個音"do",我就立刻給予肯定和表揚。然后加入節奏,
在鋼琴的伴奏聲中,學生只要會一個音,我們就立即玩起了豎笛合奏的節奏游戲。當學生會吹 "do 、re、 mi" 三個音時,我們就開始演奏《搖啊搖》,或學生自編的三個音的短曲。對于能力低的學生,我們讓他吹奏第二聲部:以do為主要音的節奏變化。在鋼琴聲、豎笛聲中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猶如小水滴被海浪擁抱著、推動著,身不由己地往前走,被排山倒海的巨浪所震撼,所興奮,所感動,學生因此而自信--"我"也是其中的一分子,這也是"我"的努力的結果。如:四年(3)班的黃東陽,是一個音樂科學習的困難生,上課老是坐不住,愛做小動作,學習豎笛也只是能吹幾個單音,指法老是記不住,孔也按不嚴,但是他的學習熱情高漲,如果硬要讓他記住指法,吹出主旋律,一定會打擊他的自信心,讓他喪失學習豎笛的興趣,以后上音樂課,他會連豎笛都不帶了。于是,我鼓勵他"濫竽充數",讓他吹奏第二聲部,也就是他會的那幾個單音組成的簡單的旋律,經常表揚他,鼓勵他,樹立他的學習自信心。我欣喜地發現,每節音樂課他都帶著豎笛,上課前他還會悄悄地走到我身邊,對我說:"張老師,我帶豎笛了,今天要吹豎笛嗎?" 他隨時準備著與大家一起合奏,看著他期盼的眼光,當我微笑地點點頭時,他會欣喜地坐到座位上,等待那快樂時光的到來。
南郭處士雖是"濫竽",在樂隊中不也自得其樂,認真地、努力地演奏,陶醉在優美的音樂中嗎?在那優美動聽的音樂聲中不也有南郭處士的竽聲嗎?
三、"濫竽充數"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
對于湣王喜歡的獨奏,南郭處士確無立錐之地。然而在宣王喜歡的合奏中,南郭處士卻也和三百人合作愉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年下來,南郭處士在一群精通音律的音樂大師的熏陶下,在與他們的合作中,久而久之,耳濡目染,難道他的吹竽水平真的沒有進步?難道他對音樂的理解、欣賞和表現水平真的沒有得到提高?
一個好的合唱隊,他們的隊員不是人人都能擔任獨唱,而把所有最優秀的獨唱演員組織起來的合唱隊是世界上最差的合唱隊。原因很簡單,每一個有個性的聲音不能融合在一起,不能包容別人,沒有合作意識,沒有群體觀念。我看,在湣王喜歡的獨奏下,逃走的也不僅僅是南郭處士一人吧?
我們不妨學一學齊宣王,給"濫竽"者多一點寬容和鼓勵,多一點模仿和熏陶,多一點同學間的幫助,多一點自主發展的空間和時間,多一點合作的環境。我在豎笛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學習小組中豎笛吹奏能力強的學生會主動幫助吹奏能力弱的、需要幫助的學生。在自由練習的時間里,一對一、一對二的現象隨處可見。分組學習時,小組長帶領全組成員集體練習。在演奏過程中相互配合、彼此照應、交流合作的氛圍,并引導學生善于聆聽同伴的演奏,從內心感受合奏的意義,追求整體美、協調和統一的效果,讓集體主義、群體意識的精神在豎笛演奏的過程中得到培養與發展。
四、"濫竽充數"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共享成果
精簡豎笛技能,盡量把難點化整為零,降低難度。用循序漸進的方法邊講邊練,逐步建立音高概念、掌握了常見的節奏、提高了識譜能力,讓學生盡快享受到自己學習的成果,從而內化學生的興趣,變成學習的動力。四(4)班的紀玉菲,四(2)班的陳安然等同學,對豎笛有著濃厚的興趣,她們能夠很快地掌握豎笛的指法和吹奏技巧,她們并不滿足于吹奏好課堂上學習的樂曲,有著明顯的"吃不飽"現象,于是,我鼓勵她們吹奏他們熟悉的小歌曲,只要她們喜歡的歌曲,在她們學習豎笛的音域范圍、吹奏技巧掌握之內,都可以去嘗試。課后她們摸索著吹奏自己喜愛的歌曲,還與她們的好朋友一起交流她們的學習體會,僅僅上了兩、三節豎笛課,她們就自發地組織了一個豎笛小隊,經常在一起練習,在班級音樂會上竟然有8支、10支豎笛組成的豎笛隊,吹奏出了她們喜愛的電視連續劇《大長今》的主題曲--《希望》,獲得了同學們的驚嘆和陣陣掌聲,同時也獲得了大家一致評選出的--音樂會"最佳演奏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