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大氣環境污染現狀

大氣環境污染現狀

時間:2023-07-24 17:06:0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大氣環境污染現狀,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大氣環境;污染;監測;保護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6)12014302

1引言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氣環境現狀越發令人堪憂,這樣的發展現狀同科學發展觀的理念背道而馳。為了符合可持續發展觀的要求以及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對大氣污染進行環境監測以及采取必要措施應對大氣污染迫在眉睫。本文在此背景下,論述了大氣環境污染監測的主要對象,并針對大氣環境污染問題提出了幾點大氣環境保護措施。

2大氣環境污染監測的主要對象

2.1顆粒物質的監測

顆粒狀物質是大氣污染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顆粒狀物質種類多種多樣,構成成分相對復雜,且具有多邊形的特點,能夠對大氣環境造成一定危害。部分顆粒狀物質本身便是有毒物質,可以直接對人體造成傷害,而一些顆粒狀物質則可以與大氣中傳播載體、催化劑或者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或物理反應,從而產生一些有毒物質。另外,還有些有毒顆粒狀物質會與大氣中的其它物質之間發生碰撞,導致毒性更重的其它物質釋放,嚴重污染大氣環境[1],所以對大氣中顆粒狀物質進行監測具有重要意義。大氣環境污染檢測的重點內容包括懸浮顆粒物和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粒度分布、降塵量及化學組分。

2.2二氧化硫的監測

造成大氣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還有各種硫化物,主要包括硫酸、硫化氫、硫酸鹽、二氧化硫及三氧化硫等,這些物質同樣可以導致大氣環境發生嚴重污染。硫化物的產生來源主要是一些化石燃料或煤炭物質的燃燒過程,另外在硫礦石冶煉過程或者一些化工產品生產中還可能會排放出很多廢氣,進一步加重大氣環境污染。在所有含硫物質中,若說對大氣環境污染最重的物質,當屬二氧化硫莫屬,其特點便是分布廣泛,影響嚴重,危害較大,因而在對大氣環境含硫物質監測中最主要的監測物質便是二氧化硫。

2.3氮氧化物的監測

在對大氣環境污染監測中還有一個重要內容便是氮氧化物,氮氧化物的主要來源是汽車尾氣。當前,由于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私家車的數量日益攀升,汽車尾氣的排放量也越來越多,對大氣環境造成一定威脅。除了汽車尾氣是氮氧化物的主要來源之外,一些化肥廠在化肥生產過程中釋放的廢氣中也含有氮氧化物,另外化石燃料在高溫情況下產生的廢氣中也伴隨有較多的氮氧化物。

3大氣環境污染保護對策

3.1重視環保宣傳,落實環境法規

環保部門要想加強大氣環境保護,首先應重視環保宣傳工作,提升全民環保意識,借助全社會力量來進行大氣環境保護[2]。此外,相關部門還應重點加強對生產企業的環保宣傳,提升企業環保意識,促使企業主動對自身生產技術和基礎設備進行創新,減少生產過程對大氣環境的污染,并且鼓勵企業加強對環保項目的投資。同時,政府及環保部門還需進一步落實大氣環境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加強環保法律執法力度,針對存在的違反大氣環境保護法相關行為予以對應懲罰,并注意提升執法隊伍綜合素質,保證施法能夠落到實處。

3.2優化能源結構,提高使用效率

現階段我國能源類型主要是煤炭,其對大氣環境的危害是在燃燒過程中釋放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一些顆粒狀物質和粉塵等。因此要想改善大氣污染問題,必須對我國現有能源結構進行優化。大力開發并使用清潔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同時用天然氣等能源代替煤炭能源,減少煤炭燃燒造成的大氣環境污染。結合我國當前國情來看,煤炭仍舊是我國能源結構的主要部分,這一現狀在短期內不會發生較大改變,相關研究數據顯示,煤炭能源的平均使用效率只有30 %,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所以在大力開發其它能源基礎上還應重點推廣洗煤選煤工業發展,減少煤炭燃燒過程中產生的廢氣污染。同時,減少大氣污染的另一項重要措施便是對現有能源使用基礎設備進行創新和改進。如工業鍋爐質量較低,能源燃燒率不高,而污染物排放量相對較高,因此應對鍋爐相關設備進行整改,借助先進技術提升鍋爐設備質量,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從而減少大氣污染排放量。

3.3調整工業布局,加強城市綠化

就我國當前工業布局形勢來看,還有很多地區存在布局不合理等問題,這也可能加重大氣環境污染。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是造成大氣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一些工業區設立在城市繁華區域內,或者坐落在城市商業區及居民住宅區,不僅會對大氣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居民正常生活,降低居民生活質量,且工業排放廢氣中還有較多有害物質,可能會對人體產生較大危害,甚至誘發癌癥[3]。還有一些工業區在建立時沒有考慮風向因素,將工業區建立在順風區域,工業廢氣順著風向吹到城區區域,對居民生活產生影響。所以,在工業區建設上需要注意合理布局,盡量將企業建立在城郊或較為偏遠的區域中。另外,城市還應適當加強綠化,這也是治理大氣環境污染的重要舉措之一。城市綠化面積越多,便能夠吸收更多大氣中的有害物質和粉塵。此外綠色植物還可以通過光合作用來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因此可以在工業區域內適當種植防護林,能夠對大氣中污染物質進行過濾,進而起到治理大氣污染、保護大氣環境的目的。

3.4規范排放標準,限制尾氣排放

當前,汽車尾氣對大氣環境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4]。要想提高大氣環境污染治理,必須要針對城市汽車尾氣排放量進行明確規定,制定統一汽車尾氣排放標準,有效限制城市汽車尾氣排放量,從而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對大氣環境的污染。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應針對城市汽車尾氣排放制定相關制度和標準,加強汽車尾氣排放的規范化和法制化管理;另一方面,還應從汽車生產廠家入手,對汽車尾氣排放進行管理,促使汽車生產企業改良尾氣排放處理技術,從源頭上對汽車尾氣進行控制。另外,交通部門還可以實施汽車限號行駛制度,定期限制單雙號汽車行駛,不僅可以解決交通擁堵問題,還能夠有效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除此之外,政府還要加強對市民的環保教育,鼓勵人們采用電動車等清潔代步工具,或使用替代汽油燃料減少石油的消耗量,從生活的各方面來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4結語

大氣環境污染問題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而保護大氣環境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須要盡的責任和義務,必須要將大氣環境保護當作己任,正確認識到大氣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此外,國家和政府相關部門也應進一步加強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和治理力度,針對大氣污染問題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同時加強環境保護宣傳,聯合社會各界及每位公民確保大氣環境保護能夠全面實施。

參考文獻:

[1]

李淇祥.關于提高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的措施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1):98~99.

[2]劉利斌.新形勢下大氣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28):112.

第2篇

關鍵詞:大氣環境 污染

中圖分類號:P185.1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大氣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可貴資源,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大氣環境污染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尤其是2013年初的霧霾天氣,使我們對大氣環境污染有了更深的認識,也對治理大氣污染、提高大氣環境質量有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

近年來,隨著我國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大氣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改善,但是,大氣環境污染的情況依然存在,形勢依然嚴峻。我們應該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大污染治理和環境監管力度,為經濟健康發展和和諧社會的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一、大氣環境污染的原因

1、對可持續發展戰略認識不足,曾經,我們一味的強調經濟發展,而忽略了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大氣環境污染問題??沙掷m發展,在經濟發展面前已經成為了一個口號!我們對“可持續”沒有清醒的認識。要知道恢復良好的大氣環境質量要比采取措施從根本上防治大氣污染付出更多的經濟代價。

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嚴重浪費是造成我國大氣污染嚴重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現如下:①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75%,而用于發電的煤量僅占總煤量的35%,其它煤炭則用于工業及民用燃燒,有84%的煤炭直接燃燒,這種煤炭消費構成是很不合理的。②我國煤炭的洗選率低和高硫煤地區的煤炭產量增長過快。③各類燃燒設備技術及制造水平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燒設備的現象相當普遍。④工業發展迅速,大多數企業采用的生產技術、工藝比較落后,生產設備簡陋,資源能源利用率極低,所造成的大氣污染是驚人的。

3、治理技術不完善,我國在大氣污染治理技術和設備的研制、開發、推廣和使用方面,雖然做了不少工作,但與大氣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還較大,資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實用技術商品化的程度遠不如發達國家。實用技術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大氣污染治理的進程和效果。

4、現有企業,已經安裝除塵、脫硫、脫硝等環保設備的,因種種原因,設備不能正常連續運轉。有些企業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讓環保設備形同虛設,尤其是在夜幕的掩蓋下肆意排放污染物,這樣的行為對大氣環境的污染相當嚴重。

二、大氣污染的治理

1、齊抓共管,調整工業布局和產業結構。首先,調整工業布局和產業結構。依靠科技進步,推行清潔生產,壓縮、淘汰技術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的產業和產品,提升和優化產業產品層次,淘汰落后產能。結合城區改造,逐步調整工業布局,對污染嚴重的企業搬出城區。其次,落實政策加強管理。不論對老廠還是新建或重組企業,全面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凡未經處理或處理仍超標的廢氣嚴禁放空,并限期治理達標,各職能生產、環保、監督部門應制定相應的各項技術、經濟政策,切實履行安全與生產“三同時”制度,建立健全各種政策法規。三是進一步加強環境評價機制,對新辦企業,嚴格執行“三同時”、并加大對老企業的技術改造,使其達標排放。針對目前工業大氣污染嚴重的現狀,應該重點做好如電力、造紙、化工、冶金等污染大戶的脫硫除塵治理,緩解工業區對城市大氣環境的污染。

2、加大清潔能源推廣力度①將小煤爐分散取暖改造為集中供暖,盡量采用聯片供暖,實行熱電聯產,發展集中供熱,用機械投煤和濕法除塵的集中供熱系統;②應盡快建立液化石油氣儲配站,以改善燃料結構,擴大石油液化氣供應范圍,提高城市氣化率;③推廣使用新型能源,在市區進一步擴大使用無污染能源,如電和天然氣,在農村地區推廣使用沼氣并開發利用太陽能;④在市區,應對工業及生活燃煤鍋爐的使用進行控制,盡快取締5t以下工業及生活燃煤鍋爐,逐步取締10t以下燃煤鍋爐;

3、加大機動車量監管力度,減少機動車對大氣環境的影響機動車產生的道路揚塵和機動車排氣對城市大氣污染影響較大。目前,我國機動車輛帶塵進城和冒黑煙問題隨處可見,加大機動車輛的監管力度,通過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降低汽車NOx排放量。同時繼續加強對汽車尾氣的治理,開展對摩托車尾氣的治理,實施雙燃料汽車工程,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日趨加重的態勢。應對使用清潔能源的公共交通工具和私家車進行鼓勵和適當的優惠政策。

4、加強對城市大氣環境的管理一是搞好城市綠化,加大城市綠化建設力度,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植樹造林,種草栽花,擴大綠化覆蓋面積,進一步發揮植物吸塵、滯塵作用,以凈化城市空氣。二是加強對建筑施工、企業堆場、固體廢棄物和環境衛生的管理,避免發生二次揚塵污染。固定污染源建設擋風墻、三面圍擋等有效措施;運輸散裝料、沙石的貨車要做到全封閉。

第3篇

[關鍵詞]生活垃圾焚燒 大氣環境 影響評價

中圖分類號:U445.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6-0227-01

將城市的生活垃圾進行焚燒再利用是當達國家采用的有效處理垃圾的方式,將垃圾實現能源化的轉換。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提升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科學合理地處理生活垃圾是城市發展的首要任務。目前,我國也建立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運用有效處理垃圾的方式解決城市發展中遇到的最大問題。

一、 大氣中污染元素的評價等級范圍的確定及其分析

(一) 焚燒垃圾廠中的污染源

目前,我國垃圾焚燒廠中的污染源主要分為無組織污染源與有組織污染源,而大氣污染源主要存在于有組織污染源中。在進行無組織污染源的分析評價時,應該將垃圾收集的方式、運輸的路線、儲存站的位置、形狀及其周圍環境、垃圾的運輸方式、收集范圍、運輸量、收集設施、臭氣的處理方式、收集方式、排放速度等。而有組織污染源,在分析的時候要將有組織污染源的焚燒鍋爐及其煙氣排放設備進行仔細了解,比如排煙出氣筒的高度及其口內徑,煙氣從排出口出去的速度;氣體中各種污染元素的正常排放量,煙氣出口處的煙氣溫度,毒性較大的物質非正常排放量,年排放的小時數,排放的工況。

(二)評價等級及其范圍的確定

基于國家環境影響評價技術的準則及大氣環境的規定,根據焚燒垃圾廠的污染源參數及其地理形態的參數,估算出垃圾焚燒廠的主要大氣污染元素在不同風向下的濃度,將計算出的濃度最大占標率,依據最大占標率來確定大氣環境污染的評價等級。垃圾焚燒廠排除的煙氣中有毒性較大的物質,垃圾焚燒廠的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等級應高于二級。

根據國家HJ2.2-2008的要求,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范圍應當以垃圾焚燒廠的煙筒底座中心為圓的中心點,以D10%為半徑或者以煙筒底部的中心為矩形的中心點,以D10%×2為邊長,若是圓或矩形不存在D10%則環境評價范圍確定應該控制在5km之內。

二、大氣環境質量現狀評價要點分析

(一)監測因子

焚燒垃圾廠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大氣環境監測因子中除了常規性的污染物PM10、TSP、CO、NO2、SO2外,還有Cd、Pb、Hg、H2S、HF、HCI、NH3等特殊性的污染物。

(二)監測頻率及監測布點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的監測頻率及監測布點要嚴格遵循HJ2.2-2008中的規定及要求。

(三)監測結果的統計

用列表的方式將監測到的不同階段的大氣污染物濃度變化范圍呈現出來,依據列表中給出的數據,計算出各時間階段內污染物濃度最大值在標準濃度下的百分比及超標率,依據計算出的結果分析環境影響評價的達標情況。探討大氣污染物質的濃度與地面上的風速、風向等氣象之間的關系,研究大氣污染物質的濃度日變化規律、周變化規律及月變化規律,找出其中污染比較嚴重的時間點及其分布情況和影響要素。

三、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要點分析

(一)施工階段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要素分析

垃圾焚燒廠在處于施工階段時,其對大氣環境污染的因素主要是堆方的揚塵、沙子石灰等的裝卸、堆積清運、土方挖掘;施工機器的尾氣及廢氣等。對焚燒廠的施工環境影響評價與相類似的施工項目監測影響評價進行對比分析,提出相應的控制措施。

(二)運營階段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要素分析

在運營階段進行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前,相關部門要先收集適合HJ2.2-2008規定的地形數據與氣象資料,簡單的地形不需要太多考慮地形因素,復雜的地形環境則需要認真檢查符合的數據;氣象資料的獲取主要基于預測數據的統計歸納及整理分析。其次,相關部門要制定相應的預測情景,將污染物的非正常排放及正常排放進行嚴格分析,確定煙氣污染中的常規性污染物及特殊性的污染物。

1、 在運營階段進行大氣環境影響預測的內容

預測內容分為一級和二級,一級預測內容比二級預測內容多,一級預測內容有5點,二級預測內容有4點。具體來說,一級預測內容有:

(1)在逐次小時或全年逐時的氣象條件下,評價范圍內最大面積的小時濃度、網格點面的濃度和大氣環境保護的目標。

(2)在全年逐日的氣象背景下,大氣環境保護的目標、評價范圍內最大面積的日平均濃度和網格點面的濃度。

(3)在長期的氣象背景下,評價范圍內最大面積的年平均濃度、網格點面的濃度和大氣環境保護的目標。

(4)在非正常的排放及逐次小時或全年逐時的情況下,評價范圍內最大面積的小時濃度、網格點面的濃度和大氣環境保護的目標。

(5)施工期逾期的項目中排放了較多的污染物,因此要對施工階段的大氣環境影響進行預測評價。

二級評價項目的預測內容只有一級預測內容中的前四點。

2、 大氣環境影響預測結果分析

分析垃圾焚燒項目建成后的環境影響,就是將現狀的環境監測值+新增的污染物預測值-削減的污染物計算值-已被取代的污染物計算值=項目建成后的最終環境影響。用小時濃度及超標位置、超標程度或區域小時平均濃度的最大值等,將項目對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的最大值及敏感區計算出。分析不同時段的煙氣排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結合當前環境中存在的煙氣污染控制手段設計有效的解決方案,對有效方案進行評價和預測。

四、大氣環境的治理措施分析

(一)煙氣污染物的治理措施

在垃圾焚燒廠中安裝具有高標準的煙氣處理系統,除了采用常規性的技術工藝外,還有運用活性炭式的噴射裝置。此外還要控制焚燒工藝裝置,完善鍋爐內的氣體流動結構,減少有毒性物質的生成。

(二)無組織污染的治理措施

在進行無組織污染的治理時,首先要學會從無組織污染的各個階段、環節中進行治理。例如在垃圾收集運輸過程加強垃圾的保護,防治垃圾外漏或散發出惡臭,全程采用封閉式的運輸方式,盡量避開高峰期,避開市區環境敏感點。

結語

焚燒廠要做好大氣環境影響評價,首先要確定污染源及污染因子,運用正確的監測方式,提出正確的治理手段和措施,建立科學可靠的環境管理監測體系,完善環境監測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陳德喜.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廠建設模式的探討[C].2003年思菲科技論壇論文集.2013

第4篇

關鍵詞:大氣環境;質量控制;監測;分析

引言:

隨著工業革命的時代到來,人類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得到充分保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國民經濟,然而,人們為了滿足更好的生活條件,采用不合理的工業設備以及不當的生產方式,給自然環境的發展施加了重大壓力,逐漸演變為生態環境失衡,大氣環境受到嚴重污染,不得不承認,這是人類在發展經濟時沒有重視環保問題的后果。隨著大氣環境監測質量中心技術不斷進步,通過數據檢測能夠有效控制大氣環境的質量,因此,控制大氣環境質量在正常范圍內是我國環保部門所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大氣環境監測的現狀分析

從目前情況來看,大氣污染物擴散范圍以及速度還不能得到精確的監測,這為環境質量監測工作帶來極大的難度,因此,我國逐漸加大了對大氣環境監測的投入力度,相關研究者建立多種大氣污染物擴散模式來預測污染物的擴散范圍,根據周圍市區的地貌、氣候以及污染源等相關因素,嚴格控制中小城市的大氣污染擴散現狀。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環境監測工作尚處于初級階段,環保技術仍需要相關部門加以完善、創新。為了進一步提高大氣環境的質量檢測,我國已初步建立環境監測標準化體系,實時監測酸雨的降落范圍以及大氣污染物總量,從而優化周圍市區的空氣質量系統,制定經濟、合理的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然而,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準則,應該提高民眾的環保意識,并嚴格規范質量監測的標準化體系,為后期的環境防護工作提供堅實基礎。在社會發展中,大氣環境已經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視,我們在發展社會經濟的同時,也要不斷完善環境監測的法律法規制度,切實可行地實施環境監測,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不斷提高監測人員的應用技能,從而實現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的均衡發展,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對大氣質量監測通常需要從點位布設、樣品采集和實驗室三個層面入手:在大氣環境質量超標的位點做特殊標記,即代表該位置處于重污染程度,通過對監測區域的劃分,能夠精確根據位點的位置,做到防護環境的標準,需要注意的是要將采樣點的位置設立在環境開闊的區段,避免影響周圍空氣的正常流通;我國采用的環境質量監測指標為二氧化硫、總懸浮顆粒物以及氮氧化物,針對不同的指標要采取不同的檢測方法,根據其物理性質,采用溶液吸收法對二氧化硫進行樣品采樣,采用濾料阻留法對總懸浮顆粒物進行樣品測定,氮氧化物的采集方法與二氧化硫類似,但是操作的具體方法不同,采用的是鹽酸奈乙二胺的分光光度測定法;實驗室分析法較為可靠,準確度較高,但是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保證實驗室的全部儀器整潔,采用高精度的儀器設備對大氣環境質量的樣品進行監測分析,根據數據結果提出解決方案,實驗室人員需要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以及操作能力,對實驗室內的全部設備要及時維護,控制數據源的準確性,從而為相關部門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

二、大氣環境的污染源分析

由于我國處于混合城市化發展狀態,其周圍的污染源多為煤炭燃燒、電力能源以及耐火型工業發展等資源型企業造成的,生態環境因復雜多變的污染源而逐漸失去平衡發展。因此,只有從根本上了解污染源擴散的特殊性,才能為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提供更為精準的數據。

2.1生活污染源

燃料燃燒排放的廢氣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電子設備,比如空調、冰箱等都會產生一種危害環境的氣體——氟氯烴。氟氯烴的化學性質極不穩定,極易揮發到空氣中,嚴重破壞臭氧層的構造,是造成全球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隨處可見的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處理,導致生活垃圾發生厭氧分解產生二次污染物,嚴重影響周圍居民的生命健康,大量的生活垃圾也會使環境不堪重負。

2.2工業發展污染源

就目前形勢來看,我國大力發展工業革命,卻嚴重忽視了環境問題帶來的安全隱患。由于工業企業尚未完善環境治理規章制度以及監管部門管理不善,城市工業所利用的燃料設備,會將產生的廢氣直接排放到大氣環境中,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只有嚴格控制廢棄排放的污染源,從根源上凈化空氣質量,才能有效降低大氣環境的污染程度。

2.3車輛尾氣污染源

我國經濟發展處于高速時代,私家機動車排放的尾氣已逐漸成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是形成溫室氣體以及酸雨的主要排放源。據近些年的監測數據表明,某市區的大氣環境中含有大量的酸性化合物,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極易積聚在封閉型的生活環境以及城礦郊混合區域,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做低空集聚運動,高濃度的污染物得不到有效擴散,逐漸形成地面污染以及造成酸雨危害,導致周圍大氣環境的重度污染。汽車尾氣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以及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嚴重影響周圍居民的生命健康;汽車尾氣中含有大量的強致癌物,主要形成光化學煙霧,引起周圍樹木枯竭,使農作物減產;光化學煙霧能降低大氣環境的能見度,妨礙交通發展。

三、大氣環境質量控制的重要措施

1、完善空氣污染預報工作

在對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的優化過程中,完善空氣污染預報工作是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首先要根據不同地區的空氣狀況將空氣污染預報工作進行合理、科學的劃分,根據空氣污染預報的模式進行分類,大致可分為三種:潛勢預報、數值模式預報以及統計模式預報,其中潛勢預報主要是通過氣象設備觀測天氣的發展形勢,是其它監測工作的前提條件,因為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對大氣環境污染的監測預報影響非常大,還會影響國家制定與空氣污染相關的各種決策;數值模式預報與統計模式預報主要是根據空氣污染濃度進行預報工作,而且在對大氣環境進行監測時同時使用這兩種模式,可以進行有效地對比,并及時對數據結果進行驗證,從而大大提高監測數據結果的準確性。

2、提高執法力度,加強宣傳

在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的優化過程中,還要不斷地提高環保部門的執法力度,強化環保部門的管理工作。首先各級環境保護管理部門都必須要時刻保持環保意識,切身履行環境保護工作,并加強管理人員的監督管理,同時還要做好各部門管理工作之間的協同工作;其次,還要加強對環境保護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不斷地完善環境管理的制度,強化環境保護的管理措施。最后還要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提高廣大市民的環保意識,并通過媒體、新聞等媒介開展環保工作,并建立一個相對比較完善的環保教育網絡,強化市民的環保意識,使每一位市民都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的工作中來。

3、強化環境質量監測工作

強化環境質量監測工作也是大氣環境監測質量優化措施中比較關鍵的一點。監測部門管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大氣環境質量的監測工作,所以,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單位在開展監測工作時必須要嚴格按照環境評價單位的具體要求來進行實際的監測工作。同時,大氣環境評價部門也需要加入到大氣環境監測工作中來,與監測部門協同完成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工作。在監測過程中,一旦遇到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此外,大氣環境監測部門的工作人員在進行空氣采樣的過程中,一定要特別注意外界環境對監測結果的影響,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不可以私自將采樣標本在大氣環境中進行檢測。如果所采集的空氣樣本出現了問題,工作人員需要及時向上級報告,并且在監測過程中要要個按照規定進行操作,控制好標本的監測質量,以確保最后監測結果的準確性。

4、加大環境監測實驗投入力度

在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的過程中,環境監測實驗的進行條件也是其中的影響因素之一。目前,雖然我國設有很多環境質量監測站點,但是大部分的環境監測實驗室卻面臨著非常多的問題,其中專業人員、實驗設備以及監測資金的問題尤為嚴重,所以要想順利開展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工作,就必須要加大對監測實驗的投入力度,特別是對人力資源、物質資源以及資金的投入。監測企業可以定期的對監測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使工作人員熟練掌握工作流程以及監測技術,還要引進先進的新技術以及新設備,完善監測系統,保障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

結語:

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日益惡化的大氣環境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發展,隨著大氣環境被破壞的程度日益加劇,逐漸引起我國政府相關人士的高度關注。為確保大氣質量監測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環境監測監督部門的研究人員主要分析了大氣環境的污染源頭,采用高新設備精確測量大氣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只有找到污染來源及掌握污染物含量,才能更有效地改善大氣環境,同時,加強環境監測部門的質量管理,是提高環境監測工作水平的前提需要。

參考文獻

[1]劉廷亮.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02).

[2]楊健華.提高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的措施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03).

[3]張小仙.環境大氣監測的全程序質量控制淺析[J].科技風,2014,17:99.

第5篇

【關鍵詞】長株潭城市群 環境質量 滿意度

一、引言

2007年長株潭城市群獲批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①,從此,長株潭三市進入一體化建設“兩型社會”的新階段,2016年,湖南將啟動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第三階段改革建設,加快經濟發展綠色轉型。在“湖南十三五”規劃剛要中,明確指出“要堅持綠色富省、綠色惠民,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加快推動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化,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湖南”,同時,將“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成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發揮長株潭兩型試驗區先行先試和示范引領作用,在全省推廣兩型改革經驗”。然而,彭文斌、李昊匡(2016)認為,政府的環境治理行為強度受到利益激勵約束,環境規制政策偏向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向,需要充分發揮公眾、媒體等利益相關者對環境治理和執法的監督作用,構建共同治理的規制模式。同時,鄭思齊等(2013)發現,公眾環境關注度能夠有效地推動地方政府更加關注環境治理問題,通過環境治理投資、改善產業結構等方式來改善城市的環境污染狀況。所以,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成效如何,是否獲得公眾的認可,公眾怎樣參與其中?這類問題都亟需得到解決?;诖耍疚膹恼h保力度和政府環保效果兩個方面設計詳細的調查問卷②,通過Probit模型實證回歸分析得到相應的結果及政策建議。

二、Probit模型回歸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發放400份,回收382份,回收率95.5%,形成含有382個樣本,三部分調查內容的社會人士問卷調查數據庫。在社會背景調查中,受訪對象經常關注環境保護的有103人,占總體27%;偶爾關注環境保護的有164人,占總體43%;沒有關注環境保護的有69人,占總體18%;對具體情況不確定的有46人,占總體12%。根據“長株潭城市群公眾環境質量滿意度問卷調查”的結果,選用“政府環境保護行為到位”情況作為模型的被解釋變量,包括政府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環境保護法規的執行、環境破壞行為的處罰、環保技術改造的要求、大氣污染的防治舉措、噪聲污染的處罰措施和水資源環境的保護手段,選用“水環境問題嚴重程度”作為模型的解釋變量(X1),包括生活污水排放、工業廢水排放、水體化學污染、水體放射性污染以及水體懸浮物污染,“大氣環境問題嚴重程度”作為模型的解釋變量(X2),包括煙塵污染、霧霾污染、氮氧化物污染和二氧化硫污染,“噪聲污染嚴重程度”作為模型的解釋變量(X3),包括工業生產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交通運輸噪聲、社會生活噪聲。由于不同變量中存在多個選項,所以對單個被調查人的同一變量選項值采用算術平均值處理,得到落在集合A={1,2,3,4,5}反映政府行為偏好強度和環境規制效果強度的數值,建立以下模型:

其中,變量gbp為政府行為偏好強度,變量X1表示水環境問題嚴重程度,變量X2表示大氣環境問題嚴重程度,變量X3表示噪聲污染樂爻潭齲εi~N(0,σ2)為隨機干擾項。

從表1中可以知道,如果水環境問題嚴重程度越大,則樣本中個體平均選擇“基本到位”、“不確定”、“到位”和“十分到位”的概率相對于選擇“不到位”的概率分別下降0.0164、0.0861、0.1100和0.1563;如果大氣環境問題嚴重程度越大,則樣本中個體平均選擇“基本到位”、“不確定”、“到位”和“十分到位”的概率相對于選擇“不到位”的概率分別下降0.0113、0.0674、0.0988和0.1397;如果噪聲污染嚴重程度越大,則樣本中個體平均選擇“基本到位”、“不確定”、“到位”和“十分到位”的概率相對于選擇“不到位”的概率分別下降0.0267、0.1005、0.1453和0.1704。因此,政府環境治理行為強度對環境規制效果有顯著作用。具體而言,其一,從“不確定”選項來看,對環境質量滿意度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為:噪聲污染、水環境污染和大氣環境污染,說明公眾對噪聲污染更為敏感,噪聲污染嚴重程度的變化將會對滿意度結果產生影響,即噪聲污染的嚴重程度越高,公眾對環境質量滿意度評價越低。其二,從“十分到位”、“到位”以及“基本到位”三個選項來看,其變化幅度呈現收斂狀態,即環境污染的細微變化對“十分到位”選項的作用大于“到位”和“基本到位”選項,說明長株潭城市群的公眾認為政府環境保護治理行為執行力度不夠,對環境問題的現狀不滿意。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以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建設成效為背景,由政府環保力度和政府環保效果兩個方面設計調查問卷,建立Probit模型回歸來分析公眾對環境質量的滿意程度,結果發現:噪聲污染、水環境污染和大氣環境污染中,噪聲污染對公眾的滿意度影響最大,公眾對環境質量現狀不滿意,政府的環境保護行為強度需要加強。鑒于上述研究結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議:第一,強化政府在環境治理中的職能定位,切實履行政府管理、監督、控制職責,充分協調不同部門利益沖突,繼續加大環境規制力度;第二,建立政府、企業和公眾“三位一體”的環境治理體系,利用正式環境規制與非正式環境規制結合的手段,運用問責機制將環境保護的壓力層層傳導,形成全方位、多角度治理模式;第三,發揮公眾參與激勵相容約束,支持、鼓勵環保NGO等自發型公益組織及網絡社區等監督型輿論媒體對污染企業、污染問題和污染源頭的揭發和舉報,營造良好的民眾基礎。

注釋

①詳見《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批準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通知》發改經體[2007]3428號。

②本問卷調查含:社會背景調查、政府環保力度調查和政府環保效果調查三個部分,共9頁71個問題,由于篇幅有限,未能向讀者匯報,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向作者咨詢。

參考文獻

[1]彭文斌,李昊匡.政府行為偏好與環境規制效果:基于利益激勵下治理邏輯[J].社會科學,2016(5):33-41.

[2]鄭思齊,萬廣華,孫偉增,羅黨論.公眾訴求與城市環境治理[J].管理世界,2013(6):72-84.

第6篇

[關鍵詞]煤礦 環境污染 評價 "三廢"資源化問題

[中圖分類號] X5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9-300-1

0前言

在實際的工作中可以了解到,我國持續進行煤礦礦山資源的開發往往會導致環境污染問題的進一步惡化,尤其是在礦區管理不完善的情況下,諸多利益紛爭,更會加劇煤礦資源開采所處的環境污染。

基于此,需要針對煤礦環境污染評價工作進行重新梳理,對我國所提出的“三廢”資源化問題進行更深入地探討。

1剖析當前我國煤礦環境污染的實際問題

1.1淺析煤礦開發對地表水及地下水資源的污染情況

礦區的地表水污染主要涵蓋煤礦建筑初期的污染以及運營期間的水質污染兩種,通常情況下,生活廢水和建筑廢水當中的污染物質都會在風力或降水的作用下,深入到地表水系,進而引發地表水質的污染。

同樣,在地下水的流動過程中,往往會觸及到礦區中的礦物質,在物質間化學反應的作用下,帶入水質中部分化學物質或離子,進而影響到地下水資源的潔凈度[1]。

此外,在礦區資源開發的整個期間內,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環境中的地下水排放或是徑流,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正常的自然界物質循環。

由此可見,煤礦資源的開發對水質資源的污染較為嚴重。

1.2煤礦開發對大氣污染的情況分析

煤礦的瓦斯物質含量巨大,這是在實際工作中所了解到的實情。不僅如此,在進行煤礦井下作業的過程中,還會產生部分有害氣體物質。

在工作中,為了保證井下作業人員的安全,則采取適當的通風方式,將井下的有害氣體排放到大氣環境中,這不僅會造成局部的大氣污染,而且還對全球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實際上,這些氣體化學物質的存在,往往也是井下工作環境中的安全隱患,因為諸多有害氣體物質的活性較強,如若將其引爆,則后果不堪設想[2]。

除此以外,煤礦開發過程中所產生的固體顆粒物也是污染環境的罪魁禍首。

2煤礦環境污染評價

在煤炭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會導致環境污染,特別是在礦區開發管理松懈的情況下,可能還會誘發地質災害等等風險。因此,需要從當前我國煤礦產業運作的基本狀況來剖析其中的煤礦環境污染問題,并尋求有效的解決辦法。從系統化管理的流程來看,需要重點推進煤礦環境污染評價管理工作的執行。

具體來看,水環境評價指標、大氣環境評價指標、固體廢物污染評價指標以及聲環境評價指標等,都是作為煤礦環境污染評價的核心指標。就以水環境評價指標來分析,將礦區水污染中的懸浮物、有機物等物質的含量進行科學化的測定,挖掘出影響水中生物生存的核心評價指標。經分析,對于水環境評價指標來說,選用pH值、DO、COD等作為主要的評價指標[3]。相對而言,煤礦區的大氣污染物較為繁雜,主要有瓦斯、粉塵、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等物質,這些物質的產生及其排放,都會污染大氣環境,經科學化的測定,選取TSP、SO2、CO等物質的濃度,作為評價大氣環境污染的指標[4]。此外,對于煤礦生產過程中的固體物質顆粒的污染分析,通??剂抗腆w廢物綜合利用率、水土流失量等評價指標來進行污染測定。

3現階段我國“三廢”資源化問題及其解決策略分析

3.1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所涌現的“三廢”資源化問題

為了推進國家所提出的節約資源以及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的穩定發展,則提出了“三廢”資源化的理念,即將產業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等進行循環利用,避免其對環境造成污染。對于我國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來說,能源礦產開發中的主要資源――煤炭資源的開發是核心,從實際情況來看,只有推進煤層氣、礦井瓦斯、殘礦以及煤系油母頁巖的開發和利用,才能實現“三廢”資源化的構想。

3.2解決礦產資源“三廢”資源化問題的核心策略

從實際工作過程中獲悉,控制礦區環境污染問題的惡化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煤礦企業加強環境治理的力度,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及監督條例,更需要全社會共同來關注煤礦資源開發的現狀,加強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推進社會輿論監督的力度,進而令我國煤礦產業鏈條當中的“三廢”資源化問題得到真正的解決。現階段,隨著我國工業領域的快速發展,經濟環境日益向好。在產業技術轉型的驅動下,各項管理評價方法的提出都要順應低碳、節能型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將煤礦環境污染評價的標準與環境治理問題掛鉤,進而推進我國礦區產業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4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國作為原煤產量大國,在保證必要的資源供給的前提下,要極力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在發展工業生產的過程中,避免過度損耗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煤炭資源對于現代人生存以及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絕不能以犧牲更長遠的利益以及生態環境為代價。實際上,我國相關部門也已經意識到環境污染治理問題的嚴重性,并從水土保持以及建筑分流等方面來改善現有的境況。

參考文獻

[1]康亞明,劉長武.煤炭綠色開采技術及其在西北礦區的應用前景研究[J].中國礦業,2011,10(10):78-80.

[2]吳淑麗,昌先宇,譚竿榮.中國環保投資廢氣治理效率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29省市面板數據的分析[J].統計教育,2010,02(02):59-62.

第7篇

關鍵詞:赤潮大氣環境監測 氣象災害 遙感監測紅外線

Abstract: LianJiangXian in fujian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east coast of north of minjiang river mouth, east and Taiwan, whereas matsu islands, west alongside fuzhou, south of minjiang river estuaries, which BeiKong MinZhe channel, geographical location is outstanding, is the first of the five set in fujian province XianFen, and also one of China's "the land of fish and rice", as the channel west bank economic zone of the capital of the central c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ujian province, fuzhou implementation of minjiang river mouth new growth in important areas of the battl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LianJiang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worsening, the emergence of a red tide and all kinds of other secondary disasters, monitoring of the market continuously expanding, and the task of forecast service is in recent years the forecast of the emerging, it can make services more considerate.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LianJiangXian economic construction, People's Daily life, completes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forecast service is very necessary.

Keywords: red tid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monitoring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中圖分類號:[P95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連江縣總面積428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積3112平方公里、陸域面積1168平方公里,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溫潤潮濕、四季分明、夏長冬短、雨量適中、臺風頻繁、夏旱突出、三寒明顯的特點,立體氣候差異較顯著。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劇增和經濟迅猛的發展,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各種極端天氣氣候條件頻繁發生,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和影響不斷加重,氣象災害的突發性、反常性和不可預見性日益突出。隨著我縣未來經濟總量和人口密集度的增加,氣象災害對經濟社會安全運行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更加嚴重的威脅。

連江縣依山臨海地形復雜,臺風、暴雨、大風(龍卷風)、雷電、冰雹、高溫、干旱、寒潮、霜凍、低溫陰雨和大霧等災害性天氣頻發。由此引起的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坍塌等地質災害以及森林火災、海洋赤潮等次生災害的發生發展也較為嚴重。據相關部門統計,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占所有自然災害總損失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防御氣象災害已經成為我縣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體現。

災害性天氣頻發,大氣環境監測隨著社會的需求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大氣污染防治、大氣環境科學及工程的研究,都必須是在科學、準確地測定大氣環境參數的基礎上進行。而環境監測又離不開監測儀器。大氣環境監測儀器主要用于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和相關污染源監測等方面,是環保源頭信息傳輸的依據,也是大氣環境質量評價、大氣環境質量監控和環境科學管理的必要手段,同時也是實現環保裝備機電一體化,提高大氣污染治理設備自動化水平的重要環節。

1.大氣環境與監測現狀

由于大氣污染造成的全球環境空氣CO2濃度增高,致使氣候變暖;硫氧化物等的過量排放,使酸沉降的范圍有增無減;人類活動大量排放氟利昂類(CFC)化合物,破壞大氣中的臭氧,形成“臭氧空洞”。這已形成廣為人知的極為嚴重的現代全球環境問題。隨著城市空氣污染日益加劇,空氣中有毒有害物的污染也逐步加強,而且這部分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更隱蔽,機理更復雜。如大氣細微顆粒物(PM2.5)、多環芳烴(PAHs)、半揮發和揮發性有機物(二惡英等)是典型的代表,它們不僅有很強的毒性,而且對人體內分泌系統有干擾作用,許多大氣污染物有致畸、致癌和致突變作用,對人類的生存和繁衍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隨著大氣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為防治污染,保護大氣環境,一些發達國家開始針對大氣環境監測進行研究工作。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許多發達國家相繼建立了大氣監測與管理系統,實現了對一定地區多點、實時、連續的大氣環境監測,尤其是對大的工業鍋爐、煙塵、粉塵等較嚴重的大氣污染源的在線連續聯網監測。目前,美國已經建立了由 250 個國家級監測站和眾多的州縣級監測站組成的監測網絡,利用計算機、傳感器、自動控制等多項先進技術,構成了由聯邦政府統一管理、覆蓋全國范圍的大氣污染自動監測網絡。聯邦政府將全國分為十幾個大氣監測區域,監測區域內的各個州、市的監測點構成子監測系統,通過互聯網將各監測點的測量數據隨時發送政府的大氣監測中心,并由中心服務器進行數據處理和儲存到數據庫中。各監測點針對各種大氣中的污染物含量設置了超標報警系統,如果發現企業的某種污染物如硫化氫濃度超過了設定的排放標準,監測系統就會發出報警信號,并將超標污染物的信息數據傳輸到相關的監管部門。

但我國由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難以對環保進行真正的有效投入。到 2000 年左右,國家環保總局確定把建設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系統作為工作重點,開展全國環境監測建設規劃,并逐步建立重點城市的空氣質量日報,開始實施 130 個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系統的建設項目。

2.大氣環境監測與預報技術

2.1監測方案

福建省的大部分縣市的氣象服務站站均開展對TSP、細顆粒物(PM1、PM10)、酸沉降、黑炭、能見度、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臭氧(O3)、一氧化碳(CO)、大氣輻射、二氧化碳(CO2)、氣溶膠光學特性等項目的定位連續監測,并同步開展氣象要素觀測,連江縣也于2010年在全縣22個鄉鎮布設了氣象自動觀測點。監測方法和儀器有大氣顆粒物觀測、酸沉降觀測、能見度監測、部分反應性氣體、溫室氣體CO2監測氣、溶膠濁度觀測、氣溶膠光學厚度觀測、輻射觀測、地面常規觀測等十項。

2.2監測技術手段

2.2.1遙感監測

大氣環境遙感監測技術按其工作方式可分為被動式遙感監測和主動式遙感監測,被動式遙感監測主要依靠接收大氣自身所發射的紅外光波或微波等輻射而實現對大氣成分的探測;主動式遙感監測是指由遙感探測儀器發出波束、次波束與大氣物質相互作用而產生回波,通過檢測這種回波而實現對大氣成分的探測。

目前,利用被動式空基遙感對大氣環境監測主要包括:對臭氧層的監測,對大氣氣溶膠和溫室氣體如CO2、甲烷(CH4)的監測,對大氣主要污染物、大氣熱污染源以及突發性大氣污染事故如沙塵暴等的監測。大氣環境污染主要體現在大氣污染物上,大氣污染物的種類約有數千種已發現有危害作用,而被人們注意到的有100多種,其中大部分為有機物。筆者為了論述方便,將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按污染區域及污染性質分為3大類,第1類為區域性污染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有SO2、氮氧化物、大氣顆粒物(包括可吸入顆粒物)、有機污染物等;第2類為災害性大氣污染,如沙塵暴、有毒氣體的泄漏等;第3類為在全球變化中起著不可忽視作用的污染物,如對流層氣溶膠、臭氧(O3)、CO2、甲烷(CH4)等。

大氣環境的主動式空基遙感監測主要是星載或機載的微波雷達。此外,還有微波高度計和微波散射計。主動式雷達是由發射機通過天線在很短的時間內向目標物發射一束很窄的大功率電磁波脈沖,然后用同一天線接受目標地物反射的回波信號而進行顯示的一種傳感器。不同物體,回波信號的振幅、位相不同,故接受處理后,可測出目標地物的方向、距離等數據。目前,許多國家都制定了空間雷達探測計劃,美國NASA于1993年首先利用機載的探測雷達監測了大氣中氣溶膠的分布,1998年NASN再次利用載有雷達的極軌衛星測量了大氣中的氣溶膠、水汽、臭氧等成分;1994年,Bourdon.A在希臘雅典利用機載差分吸收雷達測量了雅典市上空的光化學霧,獲得了一些大氣污染物空間分布數據,如SO2、NO2、O3和氣溶膠等的分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2.2紅外線傳感技術

紅外吸收型氣體傳感器主要是基于不同氣體對光的吸收頻譜范圍不同而構成的。根據光學譜吸收理論,許多化合物分子在紅外波段都具有一定的吸收帶,分子本身的原子結構決定了吸收帶的強弱及所在的波長范圍,化合物的分子對紅外光譜內某一個或某一組特定波段內的輻射有選擇地吸收形成特征吸收帶。當不同波長的紅外光線照射到某一氣體時,某些波長的光強被氣體選擇性的吸收而減弱,從而形成紅外光譜吸收帶;因此,當知道某種物質的紅外光譜吸收帶時,便能從中獲得該物質在紅外區的吸收波長峰值。

3.新興的監測方式

由于連江縣屬于臨海地區,在對大氣環境監測時就可以采用潛艇大氣環境監測技術。我國潛艇空氣成分分析技術主要經歷了檢定管分析技術、EPR-IR-TC分析技術、色譜法分析技術(GC)及質譜法分析技術等階段。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潛艇裝備了3種固定式分析儀器:熱導氫分析儀、順磁氧分析儀和紅外二氧化碳分析儀,用來分析艙室大氣中最重要的成分。1982年又裝備了艇用色譜儀,能分析9種大氣組分。另外,還陸續配置了能分析12種氣體的檢定管分析器和測氫計、便攜式氫、氧分析儀、一氧化碳分析儀等。

最新發展的質譜分析儀器是基于陸用設備發展而成的,整個質譜儀由多通道采樣系統、校準系統、真空系統、分析系統、數據處理系統、電氣和控制系統組成其分析過程為:在2個相對的極桿之間加電壓(U+Vcosωt),在另2個相對的極桿上加電壓-(U+Vcosωt)。與前述雙聚焦儀的靜電分析器類似,離子進入可變電后,只有具合適的曲率半徑的離子可以通過中心小孔到達檢測器,滿足式(1)和式(2)。改變U和V并保持U/V比值一定,可實現不同m/z離子的檢測。

4.氣象預報服務

加強大氣環境監測,離不開氣象預報服務。近年來,針對日漸嚴重的大氣污染等事件,連江縣加大投資力度,投入相當資金,出臺了連江縣氣象災害防御規劃,隨著氣象衛星、天氣雷達、數值天氣預報產品的不斷研發應用和自動氣象觀測系統建設的初具規模,氣象監測預報技術水平也不斷提高,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覆蓋面與服務面不斷拓寬,電視、電臺、電話、傳真、手機短信、氣象網站、氣象終端觸摸機、LED電子顯示屏等現代信息傳播手段的廣泛應用,多部門聯動的大氣環境與氣象災害防御機制建設取得初步進展,社會經濟效益日益顯著。

總結

對大氣環境的監測與服務還需要采取更先進的手段,從而獲得更加精確的數據。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從地面監測大氣,那么我們也可以利用衛星來觀察與監測,從高空中獲得大氣的數據。同時要加大了解連江縣大氣環境對氣象預報服務工作提出的新需求,建立大氣環境天氣預報預警平臺,充分發揮已建氣象災害預警預報平臺的科技帶頭作用,通過發展天氣數值預報模式,完善風暴潮數值預報模式、海霧中尺度模式,利用立體氣象探測體系獲取的觀測事實,探索高空-大氣相互作用機制和天氣系統演變的精細化過程,提高大氣環境氣象預報的精細化水平,建立適合發展要求的大氣環境天氣預報預警平臺。同時要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和社會參與的新體制,舉全社會之力,共同做好為完美大氣環境的氣象服務工作。相信有了良好的監測合作,連江縣的天空會更藍和更美。

參考文獻

[1]張平官等.連江縣志.方志出版社:1-2.

[2]溫克剛.中國氣象災害大典.氣象出版社:2007,97-102.

[3]吳振玲等;采暖期間區域氣象條件與天津大氣污染概率關系.氣象科技;2008年6期.

[4]伍開寶;城市大氣環境安全監測的研究[J];化學工程與裝備;2009年08期

[5]吳端桂;環評大氣預測工作的探討[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0年09期

[6]李佳;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專家系統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第8篇

關鍵詞:大氣污染;環境監測

引 言:大氣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可貴資源,大氣環境資源的破壞是一種不可逆的過程。大氣污染不僅危害人們身體的健康,而且會對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為避免傷害人們身體、阻礙經濟建設發展,就必須在認識大氣污染的基礎上,開展有效的大氣污染監測工作,為人們的工作、生活構建并提供優秀的大氣環境。

1 我國大氣污染現狀

當前,我國大氣污染狀況十分嚴重,主要呈現為煤煙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氣環境中總懸浮顆粒物濃度普遍超標;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較高水平;機動車尾氣污染物排放總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趨勢;全國形成華中、西南、華東、華南多個酸雨區。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生產和生活用燃煤,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煙塵。在某些城市除燃煤污染外,還有與當地工業污染和氣象地理條件密切關聯的地方特點。我國城市大氣污染時空分布特征明顯,大氣污染冬季最嚴重,其次為春秋季節,夏季最好;污染總體上北方重于南方。城市大氣污染由人類活動及當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綜合影響形成,沙塵天氣加重了北方大氣污染。

2 大氣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正在加速發展,由于過去只重經濟發展而忽略了環境問題,致使大氣污染日益嚴重,人類生活環境日顯惡化,其形成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2.1環境監管乏力

環境監管力度不足是我國在環境治理中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根源。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干預環保部門執法,批準建設短期經濟效益好但能源資源消耗量大、對大氣污染嚴重的工業項目。

2.2交通運輸

近年來,由于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城市行駛的汽車日益增多,火車、輪船、飛機等客貨運輸頻繁,這些又給城市增加了新的大氣污染源。其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是汽車排出的廢氣。

2.3生活爐灶與采暖鍋爐

在居住區里,隨著人口的集中,大量的民用生活爐灶和采暖鍋爐也需要耗用大量的煤炭,特別在冬季采暖時間,往往使受污染地區煙霧彌漫,這也是一種不容忽視的大氣污染源。

2.4工業企業

工業企業是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也是大氣衛生防護工作的重點之一。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大氣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日益增多。由于工業企業的性質、規模、工藝過程、原料和產品種類等不同,其對大氣污染的程度也不同。

2.5缺乏實用的治理技術

我國在大氣污染治理技術和設備的研制、開發、推廣和使用方面,雖然做了不少工作,但與大氣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還較大,資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實用技術商品化的程度遠不如發達國家。比較薄弱的領域是潔凈煤技術;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的工業窯爐和生產設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術;機動車機內凈化技術等。實用技術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大氣污染治理的進程和效果。

3 大氣污染環境監測的主要內容

要想解決大氣污染問題必須先要對大氣中的有害物質進行檢測,在檢測的時候還必須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大氣環境問題檢測完后確定環境指標,然后再制定相應的政策。大氣中的有害物質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狀物質等。

3.1對氮氧化物的監測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私家車越來越多,相應的汽車尾氣污染就越來越嚴重。而氮氧化物污染主要來自于汽車尾氣。當然除了汽車尾氣之外還包括生產化肥時產生的廢氣以及石化燃料高溫燃燒時產生的廢氣。

3.2對顆粒狀物質的監測

近些年來,空氣中的顆粒狀物越來越多,這些顆粒狀物對人體十分有害,有的能夠直接進入人的肺中。比如前段時間好多地方都 PM2.5 超標。有些顆粒物是本身就有毒的,也有許多顆粒物雖然本身沒有毒,但是它們能夠作為一種載體把有毒的物質運輸到人體之中。顆粒物的監測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懸浮物的數量、降塵物的監測等。

3.3 對二氧化硫有害物質的監測

近年來我國工業迅速發展,而且工業的發展以粗獷型為主,以燃燒大量的石油和煤為代價,這樣的生產方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資源的大量使用以及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石油和煤的燃燒使得許多含硫污染物增多,其中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嚴重、對大氣環境污染最嚴重的就是二氧化硫。而且二氧化硫幾乎分布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影響極大。因此,我國對硫氧化物的檢測中主要是對二氧化硫的檢測。

4 大氣污染問題的對策研究

防治大氣污染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個人、集體、國家的共同努力,可采取如下幾方面措施。

4.1加強國家對大氣污染的整治力度

在治理環境污染問題上國家一定要足夠的重視。相關部門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明確對環境問題的懲治方法,同時要加強懲罰力度,大幅度提高我國的排污收費標準。對于那些大量往大氣釋放污染物的企業,政府應該采取強硬的措施制止企業的不法行為,同時要增加對類似企業的罰款,若仍然不改善,要依法強制企業停產,以此促進企業進行低消耗、低污染的生產。同時國家要加強對環境整治的投入,加大環保投入。比如,不能只顧眼前利益放縱某些高污染的企業,同時還要加強對新能源開發的投入,對于那些對環境有益的企業和個人要加大獎勵力度。最后還要合理的分布城市布局。要充分考慮企業的選址問題,盡量避免與居民區離得過近,減少對居民的傷害。

4.2強化節能

煤、石油、天然氣是世界三大主要能源,經濟在發展,能源也在不斷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勢必影響我們的大氣環境。節約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到物盡其用,通過能源、原材料的節約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成分通過生產過程盡可能地轉化為產品,消除廢物的產生,減少污染廢氣的排放,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4.3工業合理布局,搞好環境規劃

目前,工業還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可以說,工業布局是生產布局體系中的主導環節,制定好產業政策和產業、行業進入政策,引導和鼓勵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進入,最終形成集中和集群之勢。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環境保護的統一規劃,制定措施,統一標準,把排污降低到最低點。

4.4 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國當前的能源結構中以煤炭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費總量的73%,在煤炭燃燒過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以及懸浮顆粒等污染物。因此,如從根本上解決大氣污染問題,首先必須從改善能源結構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氣及二次能源,如煤氣、液化石油氣、電等,還應重視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清潔能源的利用。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短時間內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對此,當前應首先推廣型煤及洗選煤的生產和使用,以降低煙塵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4.5 加強污染物集中治理,大力削減城市大氣污染物排放量

要強化環境管理監督,對城市內部和周邊污染重、效益差的企業,采用法律、行政和經濟調控手段,堅決關、停、轉,對污染大戶和環境重點戶要強制執行污染治理措施,促其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排放標準。要加大企業環境投入力度,敦促企業積極進行生產工藝改造,杜絕污染物跑、冒、、漏,對具備密封生產條件的要推廣密封生產,最大限度地降低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毒害程度。要合理確定城市規模,控制人口和機動車的適度規模。要積極推廣機動車無鉛汽油和汽油車電子控制燃油噴射技術,大力開發和生產太陽能、電能等對大氣無污染的新 型能源車輛,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機動車輛尾氣污染問題。加快取締城市分散燃煤鍋爐使用,積極推行城市集中供熱模式。大力發展風能、水能電力事業,降低電費,引導城市居民進行廚房改革,減輕營業性爐灶和居民家庭生活煤灶對城市大氣的污染。

4.6加大國家和群眾的監督力度,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

加大監督力度可以使企業提高環境意識,增加某些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的壓力,迫使他們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媒體多曝光一些大氣污染問題以及對人們造成的傷害,也可以督促個人加強環境保護意識。

5 結束語

總之,環境問題尤其是大氣污染問題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空氣環境質量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意義重大。因此,在對空氣污染進行監測時,我們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問題對空氣環境指標進行確定,再根據污染源制定解決策略。力爭做好空氣污染的環境監測工作,在解決好環境問題的同時,為人們健康、安全的美好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第9篇

關鍵詞:北方;農村地區;環境治理;大氣治理;問題;解決策略

0引言

伴隨我國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環境衛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方農村大氣污染問題不僅會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問題,同時也對土壤以及水等資源產生了一定影響,因此加強大氣環境污染治理相關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筆者將針對北方農村地區大氣治理過程中的一些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希望能為相關從業人員帶來一定參考意義。

1北方農村地區大氣治理的常見問題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加強各地區的環境治理工作,有利于各領域的長遠發展。而現階段,北方農村地區在大氣治理方面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于環境治理工作的開展都有著極大的影響。而根據筆者分析,大氣環境治理常見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1)污染監管及治理深度有待加強。由于北方部分農村地區在開展環境治理的工作過程中,其治理的深度和能力都相對薄弱,造成治理效果較不理想的情況。同時,部分鄉鎮地區也沒有設立相應的環保機構,這也使得日常大氣治理以及監管的力度受到了一定的制約,難以按照相應的檢查標準開展工作,從而影響到了大氣治理的整體效果。

(2)散煤燃燒較為普遍??諝赓|量的其中一項指標便是PM值,而農村散煤燃燒造成的大氣污染排放是造成PM2.5的主要污染原因之一。由于農村地區人口眾多,且分布廣泛,在冬季時為取暖進行燃煤使得空氣當中的硫分及灰分比例都大大增加。此外,由于散煤的價格相對便宜,但其質量也較為劣勢,其排放出的灰分更為嚴重。因此使得北方農村地區的大氣治理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3)季節性秸稈燃燒造成大氣污染。由于北方部分農村地區在進行作物種植的過程中,具有較為鮮明的特點,使得季節性的秸稈焚燒較為普遍。而產生此類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秸稈的回收價值相對較低,若使用交通工具進行運輸,則會變相的加大耕作成本。因此部分農戶則選擇使用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理。如此一來,使得北方農村地區的大氣環境治理遭遇了較大的困境,這也是相關從業人員應當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4)機動車污染監管有待加強。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農村的車輛也日漸增多。然而部分農戶所使用的車輛為較為老舊和淘汰下的黃標車,這類車在行駛的過程中所排放出的尾氣都不符合我國相關的大氣排放管理標準,從而給大氣環境治理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此外,柴油車較多和油品質量也是排放不合格的原因之一。

2加強北方農村地區大氣治理的幾點建議

(1)明確監管責任,完善環境治理機構管理:政府相關管理工作人員應當加強環境監管的力度,并明確自身的監管責任。在開展農村地區大氣治理的過程中,應當積極加強宣傳工作的開展,走街串巷加強環境治理必要性的宣傳工作。此外,建議應當根據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環境治理機構的建設,加強機構的執法能力和環境治理權限。從而加強思想宣傳與實際監管的雙重實施,確保環境治理工作能夠得到良好的開展。

(2)強調使用清潔型燃煤,加強散煤監管:由于地理環境的問題,北方農村地區的供暖方式選擇相對較少,完全禁止進行燃煤取暖是不現實的方式。因此,在進行治理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加強清潔性燃煤的宣傳,提高對散煤銷售和使用的監管來加強這一環節的管理把控工作。相關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當中要應加強管理把控,對于私自進行散煤銷售的商戶要予以嚴厲懲處。同時大力鼓勵使用硫分、灰分排放較少的清潔型燃煤,從而有效加強環境治理的有效性。

(3)開展政府扶持,推廣秸稈運用探索:季節性的秸稈焚燒問題無法有效得到根治,其根本原因在于進行長途運輸需要的費用相對較高,而焚燒又會對大氣環境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單位應當成立有關的研究小組,并與鄉村進行緊密結合,加強推廣秸稈的運用方式探索,從而找出恰當的方式進行秸稈的使用,避免進行大面積焚燒。另外,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扶持金用于幫助農戶解決秸稈的運輸問題。

(4)加強車輛監管,嚴打黃標車: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加強日常的車輛監管力度,并逐年對檢查范圍進行擴大,逐步加大黃標車的限行區域。此外,可采用路檢、年檢以及上門抽查的方式加強機動車排放情況的檢查監管。一經發現高物排放的黃標車,要予以清除。同時,政府相關工作人員也應當加大城鄉結合建設的力度,盡可能的以公共出行的方式替代機動車出行,從而降低和減少機動車廢氣排放問題。

3結語

綜上所述,北方農村地區的大氣環境治理問題較為嚴峻,相關工作人員應當積極做好日常的監管工作。深入了解農村人員的生活苦衷,幫助其解決問題,并通過與地方政府加強交流的方式,采取積極的措施加強農村道路出行的便利性,減少和杜絕黃標車的出現。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加強農村地區大氣治理效果,為人們帶來良好的生存環境。

參考文獻:

[1]郜會青.關于城市大氣污染現狀與綜合防治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5(07).

[2]張明濤,周偉.加強農村大氣污染治理的法律思考[J].學術論壇,2015(07).

第10篇

本文作者:楊倩工作單位:西北政法大學

1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法律規范分析

氣候變化是在相對長時期里氣候呈現出惡劣趨勢,導致有害于人類的不良影響發生,主要由人類自身原因所造成,例如:過量排放溫室氣體,不合理開發土地,森林植被銳減等等。而氣候變暖帶來的是全球性的生態災難:陸地面積減小,糧食減產,物種多樣性遭受破壞,疾病流行等等。為此國際社會制定了5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6(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和5京都議定書6(KyotoProtocol)。為尋求和保持適應與減緩氣候變化的平衡,建立了相應的國際合作機制。按照溫室氣體減排責任分擔理論,實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依照各國商討擬定的行動計劃時間表削減排放量,其中發達國家承擔更多的減排責任,其實際履行效果具有決定性作用。為此各國積極開展氣候變化影響評價,依此提出氣候變化政策建議,力圖形成清潔發展機制,實現節能降耗,從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例如,南非政府與企業簽訂/氣候變遷協議0,政府更加精確地估計溫室氣體排放量,擬定溫室氣體清單,通過清潔能源行動計劃提高政策實施力度,運用稅收激勵、排污費等市場手段的創新機制。德國執行年度5國家氣候保護計劃6,建立對于每年氣候保護執行情況進行跟蹤監督的機制,增強能源使用效率,確立政府燃料戰略,成立二氧化碳削減部際工作組,編制政府溫室氣體減排報告,多方面、多途徑、全方位地控制有害氣體排放,清潔生產的實施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從根本上防止了氣候變化造成的不良影響。5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6提出:對于全球變暖,各國都應當承擔責任,其中發達國家應當承擔主要責任,確立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基于此,要求發達國家采取積極措施防止氣候變化造成有害影響,并且給予發展中國家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和援助,共同遏制全球變暖的趨勢。5京都議定書6是框架公約的具體化,規定了美國、俄羅斯及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的具體額度,要求他們到2010年至少減少1990年排放總量的5%。提倡各國建立清潔發展機制(CDM)、排放貿易(ET)和聯合履行(JI)。溫室氣體排放的數量與工業、交通等的行業規模、生產方式相關。發達國家經濟規模和發展速度處于先進水平,與之相應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量也是巨大的,因此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壓力也隨之加大。減少排放也就意味著控制生產建設規模,勢必影響到經濟發展。這也是各國關注的焦點問題。怎樣才能既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又不有礙于經濟發展呢?公約是各國利益和人類共同利益調和的產物,其間大國施加了更多的影響。美國對于減排采取強硬態度,沒有遵守國際承諾,勢必加重各國減排的負擔,由此也使國際法的效力大打折扣。在國際法律機制的建立到執行的過程中,國家立場、國際政治格局、經濟全球化等等因素摻雜綜合,形成錯綜復雜的國際法律關系,其調整、整合及協調是博弈各方此消彼長、相互制約的結果。

2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研究與立法實踐進展

我國對于氣候變化的研究也是隨著相關國際公約的起草和制定逐步開展起來的。氣候變化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因而氣候變化導致的影響也是具有不確定性的,這就增加了研究的難度和可變化性。目前我們已經開展了氣候變化預測、影響評估、綜合對策等方面的研究。制定5中國國家氣候計劃綱要6和5中國氣候系統觀測計劃6,系統研究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和相互影響,為科學決策提供客觀、全面、真實的信息資料;建立大氣環境監測預測,分析、模擬氣象災害及其危害后果,及時了解掌握大氣、氣象及氣候發展變化狀況,采取適應性技術措施,有效控制導致氣候變化的有害因素;進行農業氣象災害預警及控制技術研究,在于防治氣候變化對于農業生產的不良影響。著手研究編寫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從宏觀戰略角度考察全國氣候現狀水平、氣候資源潛力、氣候變化趨勢,結合經濟、社會生活、文化、科技等限制因素,提出氣候變化的對策措施;正確評估氣候資源水平,合理開發利用氣候資源優勢,實現/資源氣候0、/安全氣候0。發揮國際和國內兩種力量的作用,共同解決大氣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問題。為此,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美國和澳大利亞確立了亞太地區清潔發展和氣候變化伙伴關系,通過各國之間清潔能源技術的交流與合作,研究開發先進的清潔能源技術,減少有害氣體排放,減輕對大氣環境的污染危害。為控制大氣污染造成氣候有害變化,頒布實施了5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6,為適應大氣、氣候環境變化該法已經進行了兩次修改。將大氣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合理規劃工業布局,加強防治大氣污染的科學研究,采取防治大氣污染的措施,保護和改善大氣環境。國家有計劃地控制或者逐步削減各地方主要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即在限制排污總量指標的基礎上實現逐漸削減。并且與大氣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結合實施,同時引進市場機制,逐步開展排污權交易,充分發揮市場因素的自覺調整功能,實現排放者之間排放量的余缺調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于本轄區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制定規劃,采取措施,使本轄區的大氣環境質量達到規定的標準,即實行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制度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制度,實現量化、標準化的管理和監督。實行大氣環境的區域控制制度,包括劃定/兩控區0、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區。通過采取更加嚴格的制度措施,有效扭轉上述區域大氣污染惡化的趨勢。改善能源結構,鼓勵和支持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植樹種草,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沙、治沙工作,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國家鼓勵、支持消耗臭氧層物質替代品的生產和使用,逐步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產量,直至停止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生產和使用,從而有效遏制臭氧層空洞的擴大。我國現行的5大氣污染防治法6主要是針對燃煤產生的氣體、其他工業生產廢氣的排放、機動車船排放的尾氣以及粉塵、惡臭氣體排放而實施的法律控制,在進行末端治理的同時實行源頭管理,包括清潔能源使用和清潔生產。立法鼓勵清潔生產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實行落后工藝設備的強制淘汰制度,并且國家鼓勵采用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名錄。

3完善氣候資源保護的法律調整機制

保護大氣環境是全球生態安全的根本要求,而合理利用氣候資源同樣關系人類生產生活需要的滿足。防止氣候變化的不良影響,減少大氣污染造成的不利于生產建設的消極后果,同時發揮氣候資源優勢,為生產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和益處。為了消除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和積極開發利用氣候資源,應當進一步開展氣候系統的科學研究,為實用防治技術和戰略決策提供可靠堅實的理論支撐。在大氣污染防治法的基礎上,發展完善大氣、氣象和氣候立法,形成內容體系完整的有效法律調整機制。一方面繼續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法的完善和執行,另一方面加快填補立法空白,并且積極履行國際公約義務,努力參與國際氣候法律的研究和制定,施加更多國際影響,爭取更多正當合理的國家利益,為全球氣候穩定和大氣環境保護發揮積極作用。開展氣候資源利用與保護的立法研究與實踐。大氣環境作為氣候資源,是為人類提供相應生態功能服務的重要環境因素。如何保證其正常生態功能的有效發揮,并且消除人為原因導致的大氣污染和氣候變化需要建立健全相應法律制度。在保護大氣環境的前提條件下,開發利用氣候資源,首先應當完善大氣環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對于大氣污染防治法中的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進一步完善。應當科學合理地確定排放總量,即根據對大氣環境的安全評估擬定排放總量,實現容量總量控制。搭建排放者排放量供求信息平臺,提供給交易者及時準確的信息,并且政府對排放指標的交易價格應當進行指導監督。借鑒國際、國外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氣候資源優勢及大氣環境特點,應對氣候變化法律機制的建立為主,采取綜合手段,防治大氣污染和氣候變暖。繼續發揮原有大氣環境污染防治法律規范的作用,同時積極進行大氣環境保護的全面立法,即開展氣候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法律規范的研究與制定,樹立氣候資源的觀念,健全相關法律機制。不僅通過防治大氣污染保護大氣環境,而且積極適應氣候變化狀況調整氣候資源利用方式。規范氣候變化監測活動,建立氣候資源與變化信息的管理法律制度。

第11篇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大氣預測;環境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開展是優化環境和適應時展需要的高效舉措。在環境影響評價中,大氣預測又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所以只有強化大氣預測工作的開展,才能更好地提高環境影響評價成效。然而就當前來看,我國在環評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大氣預測方面,存在的不足較多,所以需要我們切實將其不斷的優化和完善。以下筆者就此展開探究性的分析。

1.大氣預測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的必要性分析

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大氣預測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通過大氣預測工作的開展,能及時的掌握大氣環境所處的狀態,并以此得出各項指標,并將其與標準指標相比較,從而得出其是否符合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最終利用大氣預測成果對環境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針對性的加強對現有問題的優化和完善,在促進大氣環境優化的同時提高人類環境的保護成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與此同時,大氣預測工作的開展還能促進空氣質量的改善,為改善空氣質量和處罰大氣環境污染主體提供依據,更好地促進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科學性和有效性的提升[1]。

2.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大氣預測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的探究

2.1存在問題的必然性

首先,就大氣預測工作自身來看,其包含的范圍十分廣泛,對預測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要求較高,尤其是在基礎數據、預測內容和氣象參數和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往往導致預測的精準度受到影響,加上預測人員自身的專業水平有限,在日常大氣預測中難以確保其科學性和全面性,最終對預測的效果帶來影響。其次,大氣預測工作的開展貴在真實,但是在當前各地為了追求環境影響評價成效下,經常會受到來自政府的干擾,導致預測工作的開展有時候具有破壞性,加上預測過程中采取的方法和對象的不同,其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同,尤為了為了滿足政績,有時候導致實際預測的情況難以真實的體現出來,進而影響預測的質量,導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受到干擾。最后是大氣預測工作的開展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進行多元化的投入,才能更好地確保大氣預測工作的高效開展,但是就當前來看,很多地方在大氣預測方面所需的人才、技術、設備都較為缺乏,導致大氣預測的成效受到影響。而這些因素的存在,勢必會導致大氣預測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2]。

2.2具體的問題和對策分析

一是在基礎數據方面,主要是在大氣預測中,所需的各種數據種類較多,尤其是氣象、污染源排放和地形三類數據。所以必須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加強對這些數據的分析,才能更好地將其作為大氣預測工作的依據。而就實際來看,這些數據往往具有失真的特點。究其根源,主要是在對污染源的現狀進行調研和分析時存在遺漏,對無組織的污染源則考慮的更少,而其又會給環境預測成果帶來影響。因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應不斷的完善氣象數據的調研,加強地形數據的分析,并切實加強對預測所在地的氣象特點與地形特點的分析,盡可能地將其給大氣預測的精度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避免因此導致基礎數據失真,從而更好地確保預測的結果與實際情況之間的偏離和誤差得到最大化的控制。

二是在預測內容方面。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預測的內容不全面,以及預測的一些規范和方法上存在不足。所以為了更好地促進預測工作的開展,我們必須對預測內容進行有效的明確。具體的就是在明確預測方法的基礎上,嚴格按照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的推薦模型和AREMOD模型,對預測模型和參數輸入、參數輸出結果,對待評價區域和敏感目標的濃度貢獻值進行預測,從而更好地對污染源給區域環境內的空氣質量帶來的影響進行評價。例如在污染源評價過程中,由于每次只能將道路源、工業源和網格源單獨的顯示出來,當需要查看某一污染源時,就需要將其進行切換時。且在新的污染源數據輸入時,就需要針對性的選擇相應的污染源數據項。比如打開環境影響評價默認的界面之后,應將項目和場地的名詞以及所需模擬的對象輸入所需模型之中,從而對所需的污染源數據進行針對性的計算。所以必須在預測內容上進行有效的明確。常見的主要處理源有:輸入的氣象數據、混合層頂的處理、混合層高度邊界層參數、地形分類、復雜地形處理、地形處理、擴散參數和大氣穩定度、建筑物下洗功能、不穩定條件下的垂直擴散等,且在不同的模型下,其預測的內容也不同,因而必須結合實際針對性的加強對其的預測,才能更好地確保預測的成效。因而預測的內容必須將待評價范圍全部包括,同時應對其所有關心的敏感點覆蓋,并對污染源排放的高度,以及評價范圍內的主導風和周圍環境敏感區以及地形等進行考慮,避免出現預測范圍小和覆蓋面不全的問題,才能確保預測的成效。

三是在氣象參數方面。對污染物的濃度貢獻值進行預測,主要是為了掌握其背景濃度值,特別是進行模擬化學實驗時,其背景值尤為重要。但是在每次模擬過程中,往往需要結合實際情境針對性的將背景輸入,若模型運行過程中已經包含了污染源,所以在對工業中心獨立模擬時,就應將郊區的監測站數據當做其背景值,才能避免出現重復計算的問題。而如果是沒有全部的污染源,所以在工業中心模擬時,其背景值的選擇,應盡可能地將所有的污染源考慮到,才能確保其精準性。

四是在環境因素方面,主要是在大氣預測中經常會由于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預測的精準性受到影響,因而為了更好地加強對其的處理,在預測過程中,必須考慮環境因素帶來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對預測方案進行合理的調整,將評價等級適當的降低,將受影響的評價范圍與地形參數忽視等方式,從而促進預測的科學性,最終確保環境影響評價質量[3]。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氣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大氣預測存在的問題較多,所以我們必須切實加強對其的分析和處理,切實注重這一工作的開展,并在今后加大技術、資金和人員的投入,尤其是加強數據庫的建立和完善,從而更好地確保預測的精準性和科學性,將環境影響評價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丁峰,李時蓓,梁鵬.如何解決大氣環境影響預測存在的問題[J].環境保護,2013,05:58-59.

第12篇

【關鍵詞】 pm2.5 污染顆粒

1 pm2.5的定義

環境氣象學中,可以按照顆粒物的粒徑進行分類,小于100μm的稱為總懸浮物顆粒,即tsp;小于10μm的稱為可吸入顆粒物,即pm10;小于2.5μm的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即pm2.5。pm2.5的標準,是1997年在美國被首次的,最初制定該項標準并對pm2.5進行控制的目的是更準確的度量危害人類的微小顆粒,隨著工業生產技術的不斷更新進步,之前的環境控制指標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要求。因此pm2.5的數值已成為現代社會中衡量大氣環境污染情況的一個重要標準。

2 pm2.5的危害

地球的空氣組成中可入肺顆粒物的含量并不高,但它對環境以及人體的影響卻十分嚴重。pm2.5由于顆粒直徑小,與大氣中的其他物質相比,它能傳送到更遠的位置并且在空中停留更長的時間。人體本身對于pm2.5沒有任何的阻擋和濾過能力,因而人類健康受著pm2.5相當嚴重的侵害。這些顆粒可以長驅直入地進入支氣管,很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呼吸系統疾病,譬如氣管炎、支氣管炎以及哮喘等。

3 pm2.5的來源

pm2.5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細小的可溶性氣體和固體。例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氯化物、溴化物等,它們可以與水結合形成細小的微粒。這些細小微粒與空氣中的固體小顆粒又是導致霧霾產生的主要因素。各種交通工具產生的尾氣是pm2.5主要的來源,尤其是春季和初冬,氣溫普遍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凈化能力大大減弱,水體由于表面凍結,因此自凈能力也減弱了。同時我國北方普遍采取火力取暖發電,需要燃燒大量的煤,這就給環境帶來了更多的問題。

4 pm2.5的防控措施

治理空氣污染關鍵在于政府引導、協力推進,需明確各方職責。

首先,應該確立更為完善的空氣保護機制,健全大氣監測體系,加強監督與控制。不斷推廣區域間的組織協作,建立聯控預報體制,完善環境污染的應急措施,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氣的應急預案。其次,積極推廣各個領域開發使用清潔型新能源,對于污染特別嚴重的工廠等實施節能減排改造或是廠址遷移等措施。改變能源構成,選用新型燃料,并同時注重對太陽能、地熱、氫燃料等新能源開發和利用,以達到環保的目的。發展新能源的汽車,推廣使用新型的清潔代用燃料。建議國家不僅加大力度研制電動汽車與混合動力汽車,也應對新型的燃料提高關注度。可先從行駛里程長、排放多的出租車、公交車做起,對使用代用燃料汽車者在價格、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然后,對于我們個人而言,應該落實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每件小事,主要需注意以下幾點:

(1)應做到大霧天戴好口罩再出門,防止毒霧由口鼻侵入肺部。有晨練習慣的人,應停止戶外活動。針對這些身型微小的顆粒,應佩戴專用的口罩,防塵口罩對于這種氣溶膠的過濾率應在95%以上。(2)注意個人衛生。霧天外出歸來應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膚。進入室內后就要將附著在我們身體上的霾及時清理掉,以防止pm2.5對人體的危害。(3)科學生活、飲食清淡。建議大家保持科學的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多飲水,注意飲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確保飲食清淡。

5 結語

pm2.5的治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因此,在對pm2.5的治理工作中應注意,首先要保證群眾有廣泛的環保意識,每個人都切實的意識到環境污染對于個人及其社會的影響,才能從自身做起,從小處做起,將保護環境做到實處,各項政策及措施才有持續進行下去的可能性。其次政府以身作則,不僅要聯系群眾,更應起到方向引導,后期支持等等角色,聯系群眾共同努力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對此,建議國家將對pm2.5的治理力度作為各級政府政績考核的一項指標,相信會對pm2.5的指數有一定改善。

參考文獻:

[1]趙厚銀,邵龍義,時宗波.室內空氣pm2.5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環境與健康,2003,15(5):30-33.

[2]戴海夏,宋偉民.大氣pm2.5的健康影響[j].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2001,12(5):13-15.

[3]趙珂,曹軍驥,文湘閩.西安市大氣pm2.5污染與城區居民死亡率的關系[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1,27

4):257-262.

[4]汪安璞.大氣氣溶膠研究新動向[j].環境化學,1999,18(1):10-15.

[5]楊復沫,賀克斌,馬永亮,等.北京大氣細粒子pm2.5的化學組成,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42(12):1605-16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龙| 赣州市| 东海县| 泾源县| 焉耆| 南丹县| 深泽县| 三都| 汶上县| 宜章县| 丹棱县| 犍为县| 封丘县| 慈利县| 聊城市| 长丰县| 凉山| 剑阁县| 金堂县| 乐亭县| 伊通| 乐昌市| 尼玛县| 东台市| 屏南县| 广东省| 陕西省| 浪卡子县| 华安县| 邯郸市| 鲜城| 南充市| 河北区| 通州区| 砀山县| 阳高县| 汶川县| 土默特左旗| 鄂尔多斯市| 成都市| 敖汉旗|